记忆心理学实验设计

2024-04-08

记忆心理学实验设计(通用6篇)

篇1:记忆心理学实验设计

短时记忆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的短时记忆特点

摘要:此次实验,主要是为了大学生的短时记忆容量、遗忘、代码及不同性别的短时记忆的差异。被试选择为随机抽选的各院大一至大四的学生500名,男女比例对等。实验中使用识记文字、相关图片、一组顺背(2~8位数)数字及一组倒背(3~9位数)数字,分别采用文字识记、图片联想回忆和数字广度三种实验方法。

导言:在人类记忆的多存储模式中,短时记忆(或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简称STM)是介于瞬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之间的一种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只看一遍所能记忆下来的刺激项目,即立即记忆广度,也称广度。在短时记忆中的编码是指信息以什么形式来保持或储存的,而经过编码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则称代码。认知心理学中,有两种说明短时记忆遗忘原因的理论。一个理论认为,遗忘之所以发生,是由于没有去复述记忆的材料,即消退理论;一个理论认为,遗忘的原因是由于对其他材料的记忆或对其他作业的操作干扰了对材料的记忆,因而造成遗忘,即干扰理论。李特曼实验证明,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因为干扰造成的,这种干扰分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这次的实验就是想根据前人的研究和假设分析一下大学生的短时记忆特点,其中尤其是遗忘的情况分析。假设在短时记忆方面,男生比女生记忆更好,遗忘更慢;其中干扰对遗忘造成的影响更大,而前摄抑制是关键干扰原因。

方法:

1.实验材料

1.1两段不同的文字

1.1.1所谓贡院,就是科举考试的地方。三年一度的乡试大比,又称秋闱。明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可是相当严格。贡院占地能有十几亩,房间能有数百,每名考生一个房间,进屋之后,都要将门锁起,一考就是三天,吃喝拉撒全在里面。秋天的气候很是舒爽,考生们大多将天窗敞开,透透空气。

1.1.2正值盛夏,太阳像火炉般烘烤着山东的大地。前几天刚刚下过一场豪雨,云河镇里的低洼处有很多积水,可是在烈日的肆虐之下,雨水很快就晒干了,积水之后的地面湿润泥泞,再受烈日一晒,便裂开卷起巴掌大小的土皮,光腚的娃娃们赤着双脚在里边跑来跑去,把土皮一块块揭起来,当瓦片摞摞起来过家家用。

1.2四套不同的图片

四套图片,每套12张。从网上搜索下载,图片要容易辨别,分为动物图片,车辆图片,花朵图片,食物图片

1.3一组顺背(2~8位数)数字、一组倒背(3~9位数)数字

1.3.1顺背数字

83;69;134;891;3279;4357;12972;78654;614357;376549;9154627;3675810;25849126;33058476

1.3.2倒背数字

283;414;3297;4689;14586;87240;467290;615903;1538796;3546012;75492308;947853201;037982367

1.4电脑及相关软件

2.参与者

被试选择为随机抽选的各院大一至大四的学生500名,男女比例对等,并且对实验情况事前不知情,要求在全部做完之前不许相互通告。主试对实验要求熟悉,操作熟练,和被试不认识,实验操作时严谨。

3.实验设计

3.1识记文字

从随机抽取的两篇文章中各截取两段100字左右的短文,刻制成音频,用电脑放送,并立刻录下被试的复述内容。检查完其他项目后,再要求被试复述一遍,并录音,以比较大学生的即时记忆与延时记忆的差别,遗忘的程度。

3.2图片联想回忆

四套图片,每套12张。每套都是不同类型的内容,食物像、花朵像、动物像、车辆像等。每套图同时呈现30秒,一遍即过。前两套要求即时联想回忆,无需按图片排列顺序回忆,后两套要求被试在听10秒音乐再联想回忆,听取被试联想的东西,并记录,以比较之。

3.3数字记忆广度

顺背(3~9位数)和倒背(2~8位数)两组。主试以每秒2位数字的速度从电脑播放出,要求被试听完后立即顺背或倒背。

结论:

1.实验结果评测标准

1.1文字记忆成绩按分节分和中心意义分别评定

1.2图片自由回忆以图片的正确回忆数计分,前后各两套分别计算

1.3数字广度以正确背出的最高位数记录成绩

2.短时记忆的特点

2.1大学生的短时记忆广度平均多少,最长的和最短的各是多少

2.2大学生的短时记忆代码都有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代码,在听觉代码、视觉代码和语意代码中短时记忆的主要代码是哪个

2.3大学生短时记忆的遗忘原因是什么,消退理论和干扰理论,学生占哪个理论的原因更多

2.4比较男生与女生的短时记忆差别

参考文献:

彭聃龄,张必隐著,《认知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朱滢主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许淑莲,心理学报,1981

篇2:记忆心理学实验设计

实验名称:幼儿有意记忆的发展

实验对象:xxxx幼儿园 各年龄段幼儿男女各10名作为实验参与者

实验目标:

1、比较小班、中班、大班幼儿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的差别。

2、感知与体验研究幼儿记忆的实验方法与过程。实验材料:

小猫、小羊、小鸡、小猴、小猪、牛奶、面包、巧克力、雪糕、果冻、鱼、虾、西红柿、黄瓜和茄子图画各一张,共15张。实验过程:

1、实验前的准备过程:准备好实验用的基本材料、场景,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各个年龄班收取男女幼儿各10名。

2、两种识记任务的实验在不同的实验环境下同时进行:

(1)无意识记:给幼儿出事15张图片,请幼儿给图片分类。分类任务完成后请幼儿玩玩具3分钟,然后请幼儿回忆刚才看到了什么,记录正确回忆的数量。

(2)有意识记:给幼儿出事15张图片,要求他看完以后要到另外一位老师那里去汇报,说说他看到了什么。图片全部看完以后让幼儿越过一间房间到另一位老师那里,说出他看到了什么,记录正确回忆的数量。

实验导语:

1、指导语

(1)无意识记:小朋友,老师今天和你玩一个“放在哪里”的游戏。你看这里有很多图片,老师把这个小猫放在方盒子里,面包放在圆盒里,小鱼放在三角形的盒子里。现在请你把剩下的图片分到这三个盒子里。(2)有意识记:小朋友你看老师这里有很多好看的图片,我给你看的时候请说出他们的名字,然后记住它,看完以后请你到隔壁房间的老师那里给他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记住的越多,老师就会越高兴的。实验结果:

注:M为平均数,SD为标准差

当P>0.05,无差异

当P<0.05或P=0.05,有差异 当P<0.01或P=0.01,差异显著 分析与讨论: 表一表明:

1、大班、中班和小班的有意记忆横向比较来说,并无差异,各年龄阶段间在同一个学习环境下的有意记忆的差异并无差异。

2、学前幼儿总体的有意记忆能力相对来说并无差异。

3、年龄越大,有意记忆的差异越发显现,大班与中班比小班的有意记忆差异较明显。表二表明:

1、在小班与大班的年龄段时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差异较大,且突出明显。

2、中班幼儿的无意记忆差别不大,且整体来说,学前幼儿的无意记忆差别并不明显。

表三表明:幼儿记忆的年龄差异在小班、中班和大班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结论: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的三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记忆的过程,是把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加以保存、积累和巩固的过程。记忆力是人们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记忆是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形成就标志着婴儿记忆能力的开始。

总结上述分析,及结合相关研究表明,2~4岁有意记忆逐渐发展。3~4岁的幼儿识记词的能力很差,只能识记一次给他们的不超过两个的词。5岁的幼儿,已有有意识记的能力6~7岁的幼儿的记忆力又有明显提高,这个期间的幼儿还会应用一些记忆方法,会把某些物体归为某类,建立识记材料间的逻辑联系。

从实验的实施过程所表现的幼儿记忆特点说明,幼儿观看图片进行有意记忆或无意记忆,说明了这一时期幼儿对事物的记忆基于形象的表现。由于孩子年龄小,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在记忆中,往往只能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采用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机械识记。但是幼儿形象记忆效果高于语词记忆。形象记忆是借助具体形象的识记,如孩子根据直觉形象来记忆、辨认父母的容貌。语词记忆是利用语词进行的间接识记。由于幼儿语言水平较低,在这一时期,形象记忆力明显优越于语词记忆。但是,运用词语对记忆对象进行描述、说明又能大大提高形象记忆的效果。幼儿记忆的效果取决于客观对象的显著特征和外界刺激的强度。

篇3:记忆心理学实验设计

关键词:心理实验,设计,应用,效果检验

一、投资心理实验重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 投资心理实验具备良好的解释力

投资心理实验是运用心理学研究成果来分析投资者的各种心理特征, 并以此来研究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及其对资产定价影响的研究方法。投资心理实验能解释很多证券投资现象。如禀赋效应实验解释了人们为什么过久持有差股票, 因为人们总是“敝帚自珍”, 即使是差股票只要是自己选的也不会轻易卖出。卖掉亏损股票形成亏损与卖掉好股票产生盈利反映了处置效应, 并被投资者分别称为“割肉止损”与“落袋为安”。再如过度自信实验反映了投资者过度自信而导致亏损。股票市场上, 最终投资结果常常是“一赚二平七亏损”。从理性角度来看, 大多数投资者不会参与股票投资, 但事实上, 大多数投资者都过分自信, 相信自己是10%那一部分投资者, 而不是平均水平的20%, 更不会是亏损的70%。

(二) 投资类课程需要投资心理实验

投资心理实验有助于理解投资行为, 但现有的投资类课程比如证券投资基础、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经济学等, 很少从投资心理角度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 也很少利用投资心理实验进行教学。另外, 如果单独开设行为金融学、投资心理学等课程会加大学生负担。因此, 通过投资心理实验的教学手段帮助投资理财、金融保险等专业的学生更好理解投资决策过程成为了一种重要选择。

(三) 投资心理实验的可行性

投资心理实验是针对某一投资现象, 通过控制某些条件, 观察投资者决策行为, 并分析实验结果, 最后得出提供投资决策依据的有关结论。比如在说明股票价格锚定效应时, 先做一个估计全国所有县的数量的实验。过程如下:先把学生分成两个实验组, 要求分别估计全国共有多少个县;然后告诉第一组参照数为1 000个, 告诉另外一组参照数为3 000个;实验结果发现, 第一组的平均数远低于第二组的平均数。实验说明人们的心理存在锚定效应。在投资中, 该效应表现为:当股票价格为10元时, 投资者的估值往往在10元左右, 而当股票价格为20元时, 投资者的估值却往往在20元左右。这说明投资者总是参照最近的价格来对股票进行估值, 存在心理锚定效应。事实上, 投资者买卖股票时常常是参照历史价格而不是根据股票内在估值来进行的。通过实验, 学生增加对锚定效应的认知, 能自觉地纠正投资过程中的行为偏差。以上实验通过课堂上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完成。事实上, 大多数投资心理实验只需要问卷、简单的道具 (如飞镖、纸杯、扑克牌) 等即可实现, 具有可行性。

二、投资心理实验设计、实施步骤及效果检验

(一) 投资心理实验的设计

心理实验设计是关键环节, 包括以下步骤:一是根据教学目的提出实验项目;二是拟订验证的方法与程序;三是选择适当的处理分析实验数据的统计方法。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投资心理实验设计时需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第一, 典型性原则, 保证实验结果的信度。实验设计需与所验证心理规律相匹配, 如紧扣所验证问题来设计心理问卷。第二, 易操作性原则, 保证实验过程的效率。因实验主要在课堂中进行, 要考虑时间、场所、道具的限制, 要求实验操作简便、实验结果易得, 可重复验证。第三, 教育性原则, 保证实验的效度。要求实验直观简单、师生互动参与, 有利于学生掌握心理理论或规律。如学生回答问卷、参与数据统计、分组讨论结论。事实上, 以上3个原则也是投资心理实验是否具备教学推广价值的评价标准。

(二) 投资心理实验的实施步骤

一般地, 投资心理实验包括4个基本步骤。第一步, 实验设计。即针对即将进行的实验, 事先有意识地规定一个模式, 从多方面为因果假设提供合理的证据。这是最关键的环节。一方面, 设计测量得到的信息能准确地反映样本信息;另一方面, 设计的样本能高度反映总体样本信息。该步骤主要工作包括:根据研究目的提出假设, 拟订验证假设的方法与程序, 选择适当的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统计方法。第二步, 实验操作。有目的地改变自变量, 观察因变量的变化。关键点是对无关变量进行有效控制, 以增加实验的内部效度。第三步, 数据分析。包括统计实验技术指标,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处理可能的实验偏差,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 教师归纳总结实验结论。第四步, 结论验证。修改自变量或改变实验对象, 重复前述实验, 验证实验结论。除了第一步以外, 其他步骤均提倡师生互动参与, 强化实验的教学效果。

(三) 投资心理实验的效果检验

选择合理的方法检验教学效果, 这是心理实验的终极目的。效果检验通过效度检验与满意度检验来完成。心理实验效度是指心理实验结论的真实性程度与有效性程度, 是衡量实验质量、推广价值的关键指标。同时, 需要对学生的满意度进行测试, 观察是否达到教学效果。

三、投资心理实验的应用实例———心理锚定效应实验

(一) 心理锚定效应问卷设计

根据实验设计的典型性原则, 考虑到教学目标, 设计4组问题来与所验证心理规律相匹配 (如表1、表2所示) 。问卷A与问卷B分开发放, 目的在于回收后进行统计结果比对。

为了方便对心理实验效度进行检验, 事先列示实验的预期结果, 以待与实验的实际结果进行比对。如果二者一致, 则说明实验具有较高的效度。心理锚定效应预期实验统计结果及预期结论如下:第一, 锚定效应概念。预期统计结果为A、B问卷的数值均值分别围绕设定的1 000与3 000波动, 预期结论为锚定效应普遍存在。第二, 锚定调整问题。预期结果为A、B问卷数值均值仍然分别围绕1 000与3 000波动, 预期结论为锚定调整具有不充分性。第三, 锚定效应在股票投资中的表现。预期统计结果为A、B问卷的数值均值分别围绕设定的50元与70元波动, 预期结论为股票投资中锚定效应明显。第四, 锚定效应的应用范围。预期统计结果为A、B问卷中, 选择数值1的占大多数比例。预期结论为锚定效应不适用于能独立判断情形。

(二) 心理锚定效应实验的操作

实验操作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集中体现教学效果。根据易操作性原则, 心理锚定实验操作包括以下4个步骤:一是打印问卷。出调查问卷A、B, 数量分别为一半学生数。二是填写问卷。由两组学生分别把问卷A、B分发填写, 并说明有关注意事项 (如问题A1、B1中的“县”需说明包括县级市, 避免误解, 保证实验的效度) 。调查样本为2007-2009级投资与理财专业, 2008-2009级金融保险专业学生, 共计276人。三是问卷回收与统计。由两组学生对A、B卷的调查结果当场进行统计。四是分析与讨论。组织学生对统计分析结果进行讨论, 教师结合学生讨论结果, 说明实验的最终结论 (如表3所示) 。

(三) 心理实验的效果检验

根据教育性原则, 需对实验效果进行检验。检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验的效度, 二是学生满意度。前者衡量实验质量, 后者衡量教学质量, 二者均对最终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1. 效度检验。

为检验锚定效应实验的效度, 需要进行重复实验。一是改变实验对象, 观察是否呈现相同结论;二是改变实验变量, 即锚定值, 观察结果是否变化。如果多次重复实验的结论一致, 则该实验具有较高的效度。把表3的实际统计结果和预期结果进行对比, 对比发现心理实验准备验证包括锚定效应概念、锚定调整问题、锚定效应在股票投资中的表现、锚定效应的应用范围等4个心理规律与实验的预期结果一致。这说明心理锚定实验具有较高的效度。

2. 满意度检验。

为检验实验满意度, 需要对学生的内容掌握程度进行测试。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是问卷调查, 方便平时进行;二是考试检验, 方便于期末进行。对投资与理财专业、金融保险专业276名学生的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1) 认为通过实验非常了解心理锚定效应概念的占62%, 比较了解的占34%, 二者合计占96%; (2) 认为了解投资锚定———调整概念的占58%, 比较了解的占33%, 二者合计占91%; (3) 认为能够在投资中灵活运用锚定效应的占31%, 基本能应用的占65%。 (4) 认为非常喜欢心理实验的学生占82%, 只有2%的学生表示不喜欢。教学满意度调查显示, 投资心理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投资概念的理解, 提高学生投资理论的应用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投资的兴趣。

四、结束语

投资心理实验在投资类课程中应用, 只需调查问卷、简单的道具在课堂上即可完成, 具有可操作性。与此同时, 投资心理实验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 可以丰富课程内容, 使课程能从微观心理方面更好地解释投资决策行为;另一方面, 通过学生参与投资心理实验加深对投资行为的理解, 更好地解释投资现象, 最终避免自己进入投资心理误区, 真正提升投资能力。因此, 投资心理实验尤其适合于高职教育中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斌, 等.锚定效应的研究范式、理论模型及应用启示[J].应用心理学, 2008 (4) :269-275.

[2]袁登华, 王重鸣.心理实验设计的程序化思路[J].心理科学, 2002 (3) :300-302.

[3]欧阳红.心理实验设计与评价的初步分析[J].衡阳学院学报, 2009 (10) :125-128.

篇4:记忆心理学实验设计

关键词 记忆策略 英语阅读 实验方案

0 引言

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是有助于学生将来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因此,高职英语课程是高职高专学生的必修课,而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不仅能使学生通过书面语交流思想,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也是学生快速获取新信息、自主学习新语言知识的基本技能之一。这在各类型的英语考试中亦有明显体现——阅读理解部分所占的分值比例均很大,但是,从近年来高职高专学生在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所获得的总成绩来看,其中,阅读部分得分较低,阅读水平相对较差,多数同学尚未达到《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关于阅读方面的要求——能读懂一般题材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英文材料,理解基本正确(教育部高教司,2000)。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许多教师面临的难题。本文设计了相关的实验方案,旨在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教学中尝试运用记忆策略促进阅读。

1 研究背景

国外,一些学者对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做了大量研究后提出,“背书”在中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帮助学生记住优美的语言,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Parry,1998:65;Pennycook,1996:222)。语言学家Sinclair(1991)认为,语言这一系统既是以语法为基础的、可分析的,又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公式化的。行为主义学者Skinner(1957)认为,人的言语行为是一种可操作性的行为,它通过各种强化手段完成。只有强化,才能促使语言习惯的形成。记忆策略正是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有效强化手段,它对语言学习是有大有裨益的。

国内,“多读多背”历来是外语学习中强调的重要方法,并且成效斐然,培养造就了不少的优秀人才,例如林语堂、许国璋、赵世开等。同时,这些语言大家亦都认为记忆策略对英语学习确实有好处(李渝华,2001;许国璋,1995;赵世开,2002)。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技能,反复诵读,可以使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从而逐步形成准确、流畅的外语习惯(龙献平、农时敏,2004)。因此,记忆策略训练通过背诵和朗诵,一方面能够强化语言输入,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增加语言积累,增强语言理解能力,是行之有效的英语阅读学习策略之一。

2 设计与方法

在我国,有不少学者做过将记忆策略训练用于提高英语水平的实验,但多是以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如丁言仁、戚焱(2001)采用测试、回顾和周记的方法,探讨记忆课文在英语专业学生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证明记忆课文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写作等英语水平;董卫、付黎旭(2003)以华中科技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做过类似实验,结果表明,记忆课文有助于学生记忆词汇、学习短语和遣词造句,对是否能提高其写作能力只做了相关预测。

由上可见,记忆策略用于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的相关实验研究较少,并且鲜有将记忆策略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研究,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具体实施记忆策略,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中进行管理监督,记忆什么样的材料对学生最有帮助等问题,都有待于进行更深入全面的探讨研究。本实验设计方案将对记忆策略能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这一预测作进一步的验证,并可以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看法。

2.1 实验对象

从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在读一年级下学期的非文科专业中选取两个自然班作为实验班与控制班,这两个班级要为同一个专业,在同一个系,且英语任课教师相同。为使样本更具有可比性,可在选择前,进行英语摸底考试,选出考试成绩非常接近的两个同行班,并以英语摸底成绩中阅读所得分数作为前测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证实两个样本具有可靠的可比性。

2.2 实验材料

所选择的背诵内容分为句子和短文两类。句子内容的选取应注重语法和结构,每个句子中包含一个语法点或典型结构,可来源于课本,并且尽量以实用和口语化为原则。每一句长度控制在10~20个单词。短文内容亦结合实用性和知识性,约为100字。所有的背诵材料都事先装订成册,实验班和控制班人手一册,并配有相应的有声文件。

2.3 实验过程

实验时间为两个学期(即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上学期,以下称为第一个学期、第二个学期),36周,每周两课时,一课时为两节长度为45分钟的小课。在保证英语正常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分别从两个课时抽出部分时间,一部分用来学习句子,一部分用来学习短文。在实验期间,每次上课放10分钟背诵材料的录音。对于句子和短文都要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并要求学生跟着录音朗读。实验班学生每周要求背诵10个句子和一篇短文。背诵的时间为每周末,检查的时间为每周一。

检查方法如下:对于句子,教师可利用课前及课间时间对学生进行一一抽查,每人只抽查一到两句;对于短文,要求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默写,并收上来批改。

控制班的学生要求以同样的方式学习同样的内容,唯一的区别是——教师对控制班不提出背诵这一要求,也不进行任何与背诵有关的督促和检查。

2.4 结果分析

回收有效问卷,分析问卷结果。将问卷的各项得分分别加起来,除以总人数,得出各项的平均分值,每个问题的平均成绩表示实验对象对该问题所持意见,低于分值3,说明学生对有关问题持否定态度,高于分值3,说明学生持肯定态度。通过问卷结果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3 结语

本研究设计的实验方案旨在丰富高职高专学生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手段,通过记忆策略训练,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通过本实验方案,一方面,记忆策略有利于英语阅读学习这一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能得到进一步论证,另一方面,可总结归纳出教师管理监督的方式和有效的记忆材料,在今后的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教学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Parry,K.(Ed.).1998.Culture,Literacy, and Learning English: Voices from the Chinese Classroom[C]. Portsmouth, NH: Hoinemann,1998.

[2] Pennycook,A..Borrowing other’s words:Text, ownership, memory, and plagiarism[J]. TESOL Quarterly,1996(30):201-230.

[3] Sinclair, J.M..Corpus, Concordance, Collocation[M].Oxford: Oxfored University Press,1991.

[4] 董卫,付黎旭.背诵式语言输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界,2003(5):56-59.

[5] 丁言仁,戚焱.背诵课文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J].外语界,2001(5):58-65.

[6] 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 龙献平,农时敏.背诵策略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J].云梦学刊,2004(3):117-118,128.

[8] 李渝华.林语堂的意念教学法[J].外语教学,2001(1):79-82.

[9] 许国璋.回忆学生时代[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2):74-78.

篇5:记忆心理学实验设计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关于记忆的基本知识——记忆的过程和规律。

通过简单的活动使学生体会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探究有效记忆的方法。

素质目标:树立学生增强记忆力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记忆的规律;识记方法。

难点: 记忆的过程;记忆的心理特征以及各种形态。【理论基础】

记忆

1、概念

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由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环节组成的。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对事物的识别和记住,并形成一定印象的过程。保持是对识记内容的一种强化过程,使之能更好地成为人的经验。回忆和再认是对过去经验的两种不同再现形式。记忆过程中的这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识记是保持的前提,没有保持也就没有回忆和再认,而回忆和再认又是检验识记和保持效果好坏的指标。由此看来,记忆的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记忆的基本过程也可简单的分成“记”和“忆”的过程,“记”包括识记、保持,“忆”包括回忆和再认。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只有经过编码的信息才能被记住,编码就是对已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编码是整个记忆过程的关键阶段。

2、过程

2.1 识记:识记是指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认识并在头脑中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对事物的识记有些通过一次感知后就能达到,而大部分内容则需要通过反复感知,使新的信息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识记作为记忆过程的第一环节,对记忆效果的好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了解、掌握识记规律,有助于改善记忆。2.2 遗忘: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和再认,或者回忆和再认有错误的现象。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遗忘过程在记忆的不同阶段都存在。遗忘基本上是一种正常、合理的心理现象。

2.3 再认:再认是过去经历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被识别和确认的心理过程。在再认过程中,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材料的再认速度是不一样的,这和影响再认的因素有关。

回忆:回忆是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过程。如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学生要把头脑中所保持的与该问题有关的知识提取出来,这种提取过程就是回忆。

3、种类

按内容: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成四种:

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叫形象记忆。这些具体形象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听觉的、嗅觉的、触觉的或味觉的形象,如人们对看过的一幅画,听过的一首乐曲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这类记忆的显著特点是保存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典型的直观性。2.情绪记忆:是以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如学生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愉快心情的记忆等。人们在认识事物或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会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或情感内容,这些情绪或情感也作为记忆的内容而被存贮进大脑,成为人的心理内容的一部分。情绪记忆往往是一次形成而经久不忘的,对人的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如教师对某个学生的第一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该生的态度、行为,就是因为这一印象是与情绪相连的。情绪记忆的映象有时比其他形式的记忆映象更持久,即使人们对引起某种情绪体验的事实早已忘记,但情绪体验仍然保持着。

3.逻辑记忆:是以思想、概念或命题等形式为内容的记忆。如对数学定理、公式、哲学命题等内容的记忆。这类记忆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基础的,具有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等特点。

4.动作记忆(运动记忆):是以人们过去的操作性行为为内容的记忆。凡是人们头脑里所保持的做过的动作及动作模式,都属于动作记忆。如上体育课时的体操动作、武术套路,上实验课时的操作过程等都会在头脑中留下一定的痕迹。这类记忆对于人们动作的连贯性、精确性等具有重要意义,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础。

以上四种记忆形式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动作记忆中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逻辑记忆如果没有情绪记忆,其内容是很难长久保持的。按保存时间

1.瞬时记忆: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这种记忆是指作用于人们的剌激停止后,剌激信息在感觉通道内的短暂保留。信息的保存时间很短,一般在0、25~2秒之间。瞬时记忆的内容只有经过注意才能被意识到,进入短时记忆。

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大约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据L·R·彼得逊和M·J·彼得逊的实验研究,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18秒后回忆的正确率就下降到10%左右。如不经复述大约在1分钟之内就会衰退或消失。有人认为,短时记忆也是工作记忆,是一种为当前动作而服务的记忆,即人在工作状态下所需记忆内容的短暂提取与保留。短时记忆有三个特点:

记忆容量有限,据米勒的研究为7±2个组块。“组块”就是记忆单位,组块的大小因人的知识经验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组块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数字,也可以是一个短语、句子、字表等。

短时记忆以听觉编码为主,兼有视觉编码。短时记忆的内容一般要经过复述才能进入长时记忆。

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从时间上看,凡是在头脑中保留时间超过1分钟的记忆都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所存贮的信息也都经过意义编码。我们平时常说的记忆好坏,主要是指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虽各有自己的对信息加工的特点,但从时间衔接看是连续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准备】

(一)引入

1、机械记忆力的小测试:

呈现一组数字,给学生看1分钟,随后写出: 57,29,32,47,94,86,14,67,75,28,79,24

评断标准:12 超优秀,8~9 优秀,4~7良好,<4 一般

2、集中注意时的记忆力 33 40 97 94 57 22 19 49 60 27 98 79 8 70 13 61 6 80 99 5 41 95 14 76 81 59 48 93 28 20 96 34 62 50 3 68 16 78 39 86 7 42 11 82 85 38 87 24 47 63 32 77 51 71 21 52 4 9 69 35 58 18 43 26 75 30 67 46 88 17 64 53 1 72 15 54 10 37 23 83 73 84 90 44 89 66 91 74 92 25 36 55 65 31 0 45 29 56 2

在上面这些数字里,圈出任意连续的15个数字,比如0到14,2到16等等 评断标准:40秒~60秒优秀,60秒~90秒良好,90秒~180秒一般

知道了自己记忆力的情况,同学们可能会想怎么样才能保持良好的记忆力,或者该怎么提高,那么,什么是记忆呢?

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过去的经验也就是指过去对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对某个事件引起的情绪体验,以及进行过的动作操作。这些经验都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叫做记忆。

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发明和创造。——伏尔泰

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有惊人的记忆潜力,只要他有志学习,勤于锻炼,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他就一定能提高记忆力。

(二)记忆过程

识记:识记是指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认识并在头脑中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对事物的识记有些通过一次感知后就能达到,而大部分内容则需要通过反复感知,使新的信息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识记作为记忆过程的第一环节,对记忆效果的好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了解、掌握识记规律,有助于改善记忆。

遗忘: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和再认,或者回忆和再认有错误的现象。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遗忘过程在记忆的不同阶段都存在。遗忘基本上是一种正常、合理的心理现象。

回忆:回忆是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过程。如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学生要把头脑中所保持的与该问题有关的知识提取出来,这种提取过程就是回忆。生活所必需的。

再认:再认是过去经历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被识别和确认的心理过程。在再认过程中,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材料的再认速度是不一样的,这和影响再认的因素有关。

(三)识记窍门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记忆要与操作结合起来。

(四)识记方法

篇6:记忆心理学实验设计

关键词: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以往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被当成教材中某些基础实验的演示模板,年年重复,极大束缚了学生智能的开发、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形态学实验教学尤其现在的病理学或组织胚胎学教学主要是观察切片,而没有接触到切片的制作(包括取材等),这样学生难以遇见新鲜组织,也较难判断取材。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在已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通过实验系统掌握所学理论,激发学生的开创性思维,增强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1-3]。本教研室选取脂肪肝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切片的制作、急性右心衰竭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机制的探讨以及皮肤一期愈合的形态学观察三个实验,尝试在2014级预防检验专业的学生中开展,探讨设计性实验在医学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2014级医学预防检验专业学生(检验专业为主)24人为实验对象,按学生兴趣自由组合成设计性实验实施组,8人为一实验小组。对比24人(同一时期临床专业)传统实验教学组,在年龄、性别、专业背景、学习环境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24人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课开始前教师为学生准备好所有的实验玻片,实验课上主要由教师讲解病变的组织学形态。学生依照教师要求观察玻片,并撰写实验报告。实验组采用设计性实验教学法,共有24名学生自愿参与该组的教学。1.2.1立题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在《病理学与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确立3个既有科学性又有一定创新的设计性实验题目:针对目前某种疾病的患病率偏高,为更好地将病理与其他学科结合且让学生更早接触到临床知识,最后确定脂肪肝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切片的制作、急性右心衰竭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机制的探讨以及皮肤一期愈合的形态学观察三个实验,同时填写《基础医学院形态学设计性实验项目申请书》。

1.2.2实验计划学生自己按设计性实验项目自由组合实验小组,一周后书面交出设计性实验实施步骤,在各实验组老师引导下,将具体设计性实验的步骤、预期结果做成PPT课件,每个小组派出学生代表上台讲解。实验组带教老师和全体检验系学生一起对每组的设计性实验步骤和预期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等提出参考性建议。

1.2.3实验准备同学根据实验设计方案列出实验所需的动物、器械、试剂、药品的预算清单,在实验前两周提交指导老师,然后到实验准备室领取所需物品,并确定实验场所(实验室、实验台)。

1.2.4预实验按照实验设计方案和操作步骤认真进行预实验。在预实验中发现和分析实验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调整的内容,并加以更正。1.2.5正式实验按照修改后的实验设计方案和操作步骤认真进行正式实验。做好各项实验的原始记录。1.2.6实验结果的记录、归纳与分析各实验小组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记录实验结果,对所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和处理,汇报实验的结果。1.2.7撰写实验报告在认真完成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后,每个学生均要按照规范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或论文,并根据老师要求的时间上交。1.2.8验收考核依据每组设计性实验的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以及实验完成的情况和实验报告的质量进行评分。1.2.9分析总结实验得失,填写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验效果的总体满意程度如何;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创新思维、文献检索等方面的能力发挥的作用;实验能否有利于激发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提高综合素质;相较于常规学习更能学到新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实验中的学习态度与常规实验的学习态度相比;有没有必要与其他同学合作;老师在实验过程中的作用;实验形式等。

2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

实验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实验组95.9%(对照组20.8%)的同学认为实验课在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创新思维、文献检索等方面的能力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实验组100%(对照组41.6%)的同学实验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验组91.7%(对照组29.1%)的同学认为对待设计性实验中的学习态度与常规实验的学习态度相比更为积极主动;实验组100%(对照组33.3%)的同学认为进行实验非常有必要与其他同学合作;实验组87.5%(对照组58.3%)的同学认为实验相较于常规学习更能学到新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实验组83.3%(对照组62.5%)的同学对所开设实验效果的总体非常满意或较满意;对于老师在实验中的指导作用,实验组83.3%的同学认为最好是老师给出实验题目及大方向,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提出参考意见和给予必要的指导;对普通实验课与设计性实验应占比例,实验组75%(对照组70.8%)的同学认为各占一半。

3讨论病理学实验教学是基础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基本上以验证为主。陈旧的教学方法不仅授课形式单调、教学效果差,而且还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开拓创新式人才,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4]。在实验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一般以被动接受为主,缺少独立思考知识运用的过程,往往在课程结束后对实验印象不深,对知识掌握不牢,不能灵活应用。如何使学生掌握病理学基本知识,又能充分地将知识应用于临床各学科,从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这是病理实验教学中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5,6]。医学检验专业学生除了要求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技术外,还必须了解医学检验前沿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

结合此专业的特点,我们在医学检验预防专业学生(医学检验专业为主)开设了病理形态学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性实验以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首次尝试在检验预防专业的医学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开展设计性实验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整个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从实验时间的安排、实验动物、实验标本的取材、包埋、切片和药品试剂配置、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均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给予指导和配合,提供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的专用实验室、设备、试剂。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学生自行负责,教师监督。在时间安排上,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开展设计性实验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创新思维、文献检索等方面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提高综合素质;相较于常规学习更能学到新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实验中的学习态度与常规实验的学习态度相比更为积极;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性理解和掌握、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及科研意识。

从总体上看,83.3%的学生对设计性实验非常满意或满意,而在传统验证性教学中仅有62.5%的学生对教学满意。此次项目,学生参与度和热情度非常高。一开始,老师就告知,这次实验的整个实验设计、实验过程、结果分析,由他们自主完成。但有些同学觉得难以做到,因为以往在课堂接触到的切片都是老师准备好的,从来没有了解过如何制作。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无从下手。在设计实验方案的阶段,同学们查阅大量文献,有的同学在图书馆借阅了至少6本有关急性心衰的书,在网上下载了许多相关论文。在真正实验的过程,他们自己动手尝试。可以说,这是他们自己第一次尝试去“掌控”一个实验,不仅有动物实验,还有切片染色一系列操作。虽然仍有许多不足,如有时网上的实验步骤需要结合实际经验再加工,才能有比较好的结果,实验的精细度也是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充分准备好(如皮肤一期愈合实验手术时的无菌操作、如包埋脱蜡得时间和温度),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提高了其创新性,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尤其是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项目设计所应该看到的病变时,那一份成功的喜悦,对他们来说也许是最好的回报。由于财力和人力有限,此次的实验对象只有24位同学,但总体而言,实验组学生对设计性实验的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

学生对新的实验课形式普遍持满意、支持的态度。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同时也拓展了教师的思路和视野,有利于教学相长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希望能增加投入(人力和财力),进一步在临床医学学生中推广,惠及更多的医学生。

参考文献:

[1]谢苗,甘纯玑.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教学规划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5):119.

[2]王兰芳,匡兴亚,史哲溪.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开展设计性实验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183.

[3]洪芬芳,邹节新,张小燕,等.设计性实验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开设与评价[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11):908.

[4]王爽,赵亮,周军,等.改革病理学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0):965.

[5]周英琼,肖胜军,陆竟艳,等.基于病理形态学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11):969.

上一篇:我第一次炒菜作文700字下一篇:逛高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