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妊娠

2024-04-17

切口妊娠(精选8篇)

篇1:切口妊娠

【关键词】 医疗纠纷;剖宫产术

【中图分类号】d919.4;r71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5)02—0012—0

2病例报告

患者王某某.34岁。于2003年6月16日因停经

56天、阴道不规则流血5天到a医院求诊.经检查诊

断胚胎停止发育。手术医师

将手术中易发生的并发症

进行告知.夫妇双方签字后给予行清官术。手术过程

顺利.术中宫缩好,检查吸出物为陈旧性血块及绒毛

组织。术毕5分钟出现阴道流血约400毫升,色新鲜.

立即给予催产素、静脉输液、手法按摩子宫等处理.阴

道流血迅速停止,观察8小时无异常回家,嘱其有异

常及时复诊(门诊病历记载)。2003年7月16日,因阴

道淋漓不断流血30天来院复查.患者孕3产1.199

4年行剖宫产术,1998年行人工流产术。体格检查:t 37

℃,p 76次/分,r 20次/分,bp 110/70 mg。妇科检查:子

宫平位,体积略大于正常,活动好,子宫前壁下段明显

凸起5 cm×5 cm×5 cm,压痛,右侧附件增厚。b超提

示:子宫前壁肌层内混合性包块,血肿可能。人院诊

断:(1)滋养叶细胞肿瘤待排;(2)右侧附件炎。人院

后给予抗炎及进一步检查等处理。患者于2003年7

月19日又去b医院求诊.b医院以“子宫穿孔并感

染?不全流产?绒毛膜癌?”收人院。人院后3天在手

术室行诊断性刮宫.刮出机化的血块及胚胎组织约20

g.76%的复方泛影葡胺10 ml子宫造影.造影剂聚集

在子宫前壁下方的包块内.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

子宫体大小正常.子宫下段原剖宫产切口下方1 cm

正中偏左有一突起约4 cm,子宫浆膜层完整。剪开膀

胱子宫反折腹膜,分离下推膀胱,见一约4 cm x 4 cm

×4 cm陈旧性血肿与周围组织有纤维素样粘连,切开

包块,取出机化血块约20 g,修剪切13周围机化的疤

痕组织行子宫修补术,切除组织病理检查报告:退变

坏死的绒毛组织及部分平滑肌组织。患者术后8天痊

愈出院。

鉴定情况

患者出院后于医院发生医疗纠纷。患方认为,a

医院在行人工流产手术时造成患者大出血、子宫穿孔

并感染、子宫妊娠不全流产,b医院行子宫修补手术也

是由a医院造成,要求经济赔偿6.4万元。a医院认

为,本院在为患者行人工流产手术时严格执行诊疗护

理常规,认真履行告知义务。患者出现上述情况系剖

宫产术后子宫切13部位妊娠所致.确属罕见病例.经

三次协商解决不成功.双方共同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

定。2003年11月7日市级医学会鉴定意见:不属于医

疗事故。患方不服.再次向省医学会提出申请.2004年

2月19日省医学会鉴定意见:本病属罕见病例,不属

于医疗事故。

讨论

剖宫产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是妇产科领域中一个新

发疾病,【 】其临床特点:(1)剖宫产或人工流产史;(2)

有停经史及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史;(3)人工流产时可出

现大出血;(4)b超示:子宫前壁下部有不均质包块;

(5)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退变坏死及绒毛组织。

该病的发生与剖宫产手术、多次官腔操作有关。[

21剖宫产及人工流产可致子宫内膜的损伤、修复不全.

子宫切口疤痕处血运减少。当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下段

剖宫产切口部位时. 由于子宫下段本身的解剖特点.

平滑肌组织、血管及弹力组织减少,加之手术疤痕的形成,造成此处血液供应不足,受精卵为摄取营养,部分

绒毛组织伸展至疤痕处。吸宫时官腔内部分绒毛胚胎

组织可以被清除.但不能完全清除植入到疤痕周围至

子宫肌层的绒毛组织,而造成该部位出血而形成血

肿。.

由于人体的复杂性及医学的特殊性、不可预见

性.对于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均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理想状态。子宫切口部位妊娠实属罕见病,近年来

随着剖宫产手术的增多,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才偶有报

道。本例患者由于胚胎着床于原剖宫产切口部位而引

起一系列病理改变,术后病理结果也已证实,为剖宫

产切13部位妊娠.与a医院行人工流产手术无直接关

系。且a医院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按规范执

【作者简介l 吴庆华(1951一),女,山东莱州市人,汉族,大学本科学历,妇产科主任医师,现任山东省莱州市负有保健院医务科主任。tel:+86-531—

2220201: iz—fybjy@l 63.com

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12卷(第2期)

行,病历记载清楚,a院的医疗行为与患者的医疗

结果无因果关系,因此不属于医疗事故。

经验体会

一、严格执行医疗护理常规,依法行医,预防医疗

事故的发生

本案中的a医院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

定,取得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手术医师

取得执

业医师资格,在指定的执业范围内进行执业活动.在整个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卫生管理法律、法规、部门

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为患者采用了子宫修补术,虽

属罕见病例,保留了患者的生殖功能,医疗机构和医

务人员并没有医疗过失。在整个医疗活动中.医务人

员按照病历书写的有关规定,真实、客观、及时、准确、全面地进行了记录。在两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a

医院采用积极主动举证,有理、有据、规范、合理地进

行了答辩,赢得了鉴定专家的认可。

通过对本例医疗纠纷的处理,我们深刻地认识

到:落实法律、法规、诊疗护理规范,制定相应的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能有效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维法护法,维护医患双方利益,尽早提请医疗

事故技术鉴定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法制观念、维权意识越

来越强,医疗纠纷也日趋增加。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

定能够体现公开、公平、公正,使医患双方的利益得到

合法的维护。本起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坚持了尊重

科学、尊重实际的原则,对整个诊疗过程依法提请医

疗事故技术鉴定。经市、省两级医学会鉴定,患方终于

明白了自己病情的特殊性,理解了医方的种种努力,经治医师也解除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a医院通过

· 95 ·

反复病历讨论,使全院医生对剖宫产术后切口部位妊

娠这一罕见的病例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医院也避

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损失。通过医疗事

故技术鉴定,使医患双方共同依法办事,维护了医院

正常医疗秩序,有利于社会进一步理解医疗服务的特

殊性和风险性,有利于医生吸取经验教训,这对妥善

解决医患矛盾,促进医学发展都十分有利。

三、以病人为中心。真正维护患者利益

患者是医疗纠纷中的弱者,是“医盲”。医生在为

患者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的决策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本案例由于a医院与b医院诊断上的不一致,致患者

误解,通过市、省两级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虽然患者讨回个明白,但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

失。笔者认为,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无论从基础理

论还是实践经验,无论是从疾病的诊断、处理决策以

及预后的判断,不仅要靠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要求

医务人员在目前医患关系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应保持

头脑清醒,谨慎行事,敢于坚持原则,特别对于一些比

较罕见的病例一定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既要维护

医务工作者的自主权,做出正确的诊断,更应考虑患

者的切身权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共同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维

护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翠芳,杨梅丽,上官雪军.子宫腔下部妊娠保守治疗8例临床分

析.中华妇产科杂志岍,2003,38(7):431-

432[2] 程春霞,薛敏,徐大宝.宫、腹腔镜联合治愈剖宫产子宫切口部位妊

娠1例岍.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1(8):373

(收稿:2004—08—30:修回:2004—12—28)

篇2:切口妊娠

小时候,住在乡下,和爷爷在院外的空地上种了一些西瓜。辛辛苦苦地浇水、施肥、除草、捉虫„„到了盛夏,西瓜长得又大又圆。

我和表哥拉着一辆三轮车,到镇上去卖西瓜,可是到了集市上大伙儿都不相信我们的瓜甜。我切开了一个西瓜作样本,大家又说这是提前挑好的。

到了下午,我们只好推着三轮车,垂头丧气地回到家。爷爷问:“你们为什么不再多切两个西瓜?”我们嗫嚅着说:“怕万一切出个不熟的西瓜来,连累了其它西瓜。”

爷爷说:“明天我带你们去卖瓜吧。”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推着昨天没有卖出去的西瓜来到瓜市。瓜市里卖瓜的人很多。爷爷转了一圈儿后,转身拐进镇上的一个超市,出来时手里多了一卷保鲜袋。爷爷拿起西瓜刀,切开了七八个西瓜,全是熟透的沙瓤瓜。我们把每块西瓜都用保鲜袋裹了起来,单独出售。每块西瓜的切口截面,透过保鲜袋,都呈现出正宗的沙瓤质地,在明晃晃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诱人。

这些西瓜很受大家欢迎。我们高兴极了,操起西瓜刀准备再切几个。爷爷制止道:“不用!大家已经开始认可我们的西瓜了!没有必要再把其余的西瓜都切开。”

话音刚落,大家纷纷拥了过来,把那些尚未切开的西瓜抢购一空。

爷爷喜欢读书、悟禅。他说:“为人处世和卖西瓜的道理是相通的!越遮遮掩掩,越难让人看清我们的内心。被人怀疑的时候,不妨想想那天在镇上卖西瓜的方式,拿出袒露自己内心的勇气来,多给自己切两刀,用切口证明自己,就会赢得大家的信赖。”

篇3:切口妊娠

关键词:阴式手术,子宫切口疤痕妊娠

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是临床上一种比较罕见的异位妊娠类型,在剖宫产后异位妊娠中,约占6.1%左右,由于该病容易诱发大出血、子宫破裂等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单纯氨甲喋呤(MTX)化疗具有不良反应多、治疗时间长、血β-HCG下降缓慢以及恢复期长等缺点,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1]。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阴式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22例子宫切口疤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1例。对照组的11例患者,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为(31.3±5.3)岁,包块大小2.9~5.1cm,平均直径为(3.8±1.2)cm;而观察组的11例患者,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为(30.6±5.1)岁,包块大小2.8~5.3cm,平均直径为(3.9±1.1)cm。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含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主要给予常规MTX药物治疗法,即运用MTX50mg+0.9%NS40ml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d,再运用6mg四氢叶酸钙对患者进行肌肉注射,1次/d,3d为一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观察组则运用阴式剖宫产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对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后,取截石位,对手术区皮肤进行常规消毒,运用阴道拉钩使阴道前穹窿、宫颈充分暴露,将1:1000肾上腺素注入宫颈阴道间隙内,对其进行水压分离,将阴道横沟作为切口,使宫颈膀胱间隙分离,将腹膜打开,于子宫峡部将子宫剖宫产疤痕组织水平切开,用刮匙将疤痕妊娠组织清除,并将剖宫产疤痕彻底切除,然后运用2-0薇乔线对子宫切口进行连续缝合,完成止血后,对阴道壁和腹膜切口进行缝合,留置导尿管,结束手术。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并发症、治疗费用以及阴道流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CSP)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子宫肌层妊娠类型,当前临床上有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比如介入治疗、清宫术以及MTX药物治疗等,治疗效果也各有千秋。有文献报道表明,局部病灶清除术是治疗CSP的一种有效、安全方法[2]。经腹手术具有出血多、创伤大、手术时间长以及风险高等缺点,同时对手术实施者的要求较高,不利于基层医院开展,并且术后并发症多,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而阴式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则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出血量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治愈率高、并发症少、阴道流血时间短,治疗效果显著。由此可见,临床上运用阴式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对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患者进行治疗,不仅手术时间短、不良反应小,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和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习风英.姚娟.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修补术治疗剖宫产疤痕妊娠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3(11):24-26.

[2]程春霞.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保守性治疗:附20例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29(6):1281-1283.

篇4:子宫切口瘢痕妊娠2例误诊分析

例1:患者,程秀英,女,30岁,住院号:13081837.患者孕5产1,2006年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人流三次,因“阴道不规则流血三月”入院,患者,无明显停经史,无腹痛。在门诊查血HCG565.6miu/ml,彩超提示子宫增大,宫腔内水泡样组织,葡萄胎待排。考虑葡萄胎,行清宫术,术中清除机化样胚胎组织,未见水泡样组织。术中出血量多,约1000ml以上,给予缩宫素静滴,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无好转,立即给予无菌纱条于宫腔内压迫止血后,转入放射科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加加化疗(MTX),取出宫腔内纱条,阴道流血停止。复查彩超提示子宫下段非均值包块,考虑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两周后复查血HCG正常,三月后复查子宫下段包块消失。

例2:患者,何燕萍,女,40岁,住院号:13090774.患者孕5产1,1997年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人流三次,因“停经50天,阴道不规则出血一周,”在我院门诊行彩超检查提示宫内早孕,在门诊行无痛人流术,术中吸出胚胎组织,可见绒毛,阴道流血多,约1200ml以上,考虑切口瘢痕妊娠,因宫口较紧,纱条不能置入,以三腔导尿管于宫腔内,注入水囊压迫止血,后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加加化疗(MTX),取出宫腔水囊,阴道流血停止。复查彩超子宫切口处囊实性包块,考虑切口瘢痕妊娠,子宫下段前壁4mm。给予纠正贫血,预防感染治疗一周后自动出院,患者院外未复查,一月后再次出现阴道大流血,行子宫切口病灶挖出术。治愈。

讨论:子宫下段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部妊娠(cesarean scars pregnancy,CSP)[1]是指孕卵、滋养叶细胞种植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处并在此生长发育,目前剖宫产率增高,CSP发生率显著升高。一旦胚胎着床于瘢痕部位,滋养细胞侵入子宫肌层,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甚至穿透子宫壁,随着妊娠进展可导致子宫破裂及大出血。CSP是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不能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有可能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CSP有两种类型:1、绒毛种植在瘢痕处不断向宫腔发展,有时可持续至成活儿出生,第三产程时发现胎盘植入,可因胎盘附着部位持续性出血,而行全子宫切除术。2、绒毛种植在瘢痕凹陷处并不断向宫壁发展,胚胎会因为缺少血供而生长不良,可能在妊娠早期即引起阴道流血,子宫穿孔或破裂。如未及时处理可有致命大出血的危险[2]。上述两例,一例是包块型,一例是孕囊型,包块型血HCG较低,易误诊机稽留流产或葡萄胎。而孕囊型血HCG较高,行彩超检查应仔细,了解孕囊的位置。剖宫产后妊娠的患者,应早期行超声或MRI检查,以排除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并及早处理。目前较可靠的治疗是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加MTX化疗后行清宫术,尤其是基层医院。紧急情况保留子宫最好的選择。如果人流术中大出血,紧急止血首选宫腔内纱条压迫止血或水囊压迫止血。大多数基层医院无专用水囊,可用三腔气囊导尿管代替。治疗后应定期复查血HCG及彩超,若血HCG降缓慢,或包块增大,可加用静脉化疗。

参考文献:

[1] 杨小芸,刘兴会.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26(8):584-586.

篇5:切口妊娠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两种切口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林金香 戴追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第35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两种切口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61例,共计76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手术切口分为两组,38眼采用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为对照组,38眼采用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眼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和角膜散光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角膜散光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临床疗效优于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术后视力恢复更好且角膜散光更小。

[关键词] 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视力;角膜散光

篇6:外科手术切口分类演讲稿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的、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对危险因素,加强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目的是了解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下面为大家举例:

通过回顾性调查,对某医院3194例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所调查的3194例外科手术患者,有36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1.3﹪.手术切口感染率与患者年龄、切口类型、以及围手术期用药等因素有关。结果此医院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不高,患者的年龄和切口类型与感染关系密切。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二)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三)Ⅲ 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污染切口;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四)Ⅳ类(污秽-污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污秽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 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抗生素的重要依据。

二、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为三类:

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清洁切口Ⅰ代表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可能污染的切口。Ⅱ代表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分切除术等。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的切口又再度且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污染切口。

“Ⅲ”代表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三、外科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

Ⅰ类为无菌切口。Ⅱ类为可能污染切口。三类为污染切口。愈合等级分为三级:甲级为愈合优良,乙级为愈合欠佳,丙级为切口化脓。对于个别分类确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以下几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计,不能确定为“Ⅱ”者以“Ⅲ”计。

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已”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四、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

(一)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完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

和工作规范,并严格落实。

2.医疗机构药加强对临床医师、护士、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掌

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工作要点。

3.医疗机构应当开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逐步

降低感染率。

4.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规定,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5.评估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各项预控工作。

(二)感染预防要点

1.手术前

(1)尽量缩短患者手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在手术部

位以外感染愈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感染。术

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取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消毒前药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

准的适合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夫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可在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

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量、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

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消毒。

(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

等。

2.手术中

(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的水平。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8)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服药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合适的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3.手术后

(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

卫生消毒。

(2)为患者更换切口富了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更换药流

程。

(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出引流管。

(4)外科医生、护士药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

篇7:切口妊娠

摘要:目的 探讨与分析产妇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青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腹部手术切口处进行每日30min的短波紫外线灯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6.8%,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采用青霉素联合紫外线照射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紫外线;青霉素;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

脂肪液化是手术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切口处脂肪较多并采用电刀手术时,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层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受阻,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导致切口愈合不良。本文选取我院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64例,对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4月我院妇产科行腹部手术治疗并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64例,年龄19~65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分别给予青霉素和紫外线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腹部手术治疗中均采取无菌操作,术中所用医疗器械均进行高压消毒。对照组患者采用有一定剂量的青霉素与生理盐水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30min/d左右的紫外线照射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

1.3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手术切口处无渗液溢出,无红肿疼痛和不适症状,切口完全愈合;显效:患者切口处伴有轻微红肿疼痛,无渗液溢出,但适度按压会有少量澄清渗液流出,切口基本愈合;有效:手术切口处伴有轻微红肿疼痛,切口表面有少量渗液流出,切口部分愈合;无效:患者切口处症状没有消失,无任何愈合征兆,大量渗液流出,并伴有红肿疼痛症状。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 进行分析,采用百分比、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性统计,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方法治疗,经治疗后,治疗组切口愈合时间为(4.87±1.75)d,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为(9.56±3.47)d,两组愈合时间比较,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见表1)。

从上表中可知,治疗组总有效率96.8%,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3%,其中治疗组痊愈25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18例,无效6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临床手术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在妇产科各类手术治疗中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几率较高[1]。这种并发症的诱因与肥胖有着密切关系。由于肥胖妇女的脂肪大多集中在腹部,使得手术操作有一定的难度,术中切口暴露时间过长,易导致切口感染,引起炎症,最终导致手术切口脂肪液化[2]。当然,造成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因素有很多。而在妇产科手术中,电刀操作是诱发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电刀产生的高温会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层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造成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最终导致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

在本文研究中,通过采用青霉素和紫外线治疗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疗效显著,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切口愈合时间(4.87±1.75)d,明显短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9.56±3.47)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6.8%,明显由于对照组8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紫外线联合青霉素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对于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早治疗,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以促进切口愈合。本文采用紫外线和青霉素治疗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篇8:妊娠腹部切口的观察与护理

2009年3月至2009年12月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共实施腹部切口手术513例, 其中实施剖宫产术285例, 子宫全切术127例, 子宫次全切术63例, 异位妊娠35例, 宫颈癌根治术2例, 卵巢癌根治术1例, 患者年龄22~65岁, 平均41.5岁。手术时间平均为2.3小时, 手术均获得成功, 术后平均住院7d。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

医者应在术前做好手术操作的相关准备, 保证设备器械在术中正常运行, 并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有所预防。

2.1.2 饮食调节

总体原则是适宜能量、低脂肪、低膳食纤维, 少量多餐, 但也要根据患者体质进行相应调整:对于患糖尿病的患者, 可以采用饮食控制和药物调整的方法来控制血糖;对营养不良消瘦的患者, 应增加高蛋白、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的摄取, 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2.1.3 健康指导

术前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常规检查, 为避免咳嗽导致切口开裂, 应向患者讲述咳嗽的重要作用及咳嗽时如何保护好伤口, 并指导患者学会有效咳嗽。

2.2 术中护理

根据具体手术情况可选用横切口以减少缝合张力;关腹时应保证满意的麻醉, 动作轻柔, 避免腹壁组织的撕裂;还要考虑选择适当的缝合材料进行逐层确切缝合, 做好切口的保护, 并预防感染。术中必须保证无菌操作。

2.3 术后护理

2.3.1 切口护理

要观察切口张力是否增加、渗出液的颜色与量, 特别加强对肥胖、营养不良的患者更要细致观察;平时卧位应该将床头抬高15°~30°, 并双膝下垫小软枕以放松腹部肌肉;但咳嗽时应采用平卧, 同时为减轻切口张力, 双手应轻压腹部两侧;在营养调节方面应适当补充水、电解质、维生素, 必要时补充血浆、蛋白进行胃肠外营养。对于肥胖患者, 术后可采用红外线照射切口以促进切I:l的血液循环, 红外线治疗仪距腹部切口20~40cm, 要注意保持切口干燥;还要预防切口脂肪液化, 一旦发现切口脂肪液化, 切口裂开等情况, 应及时通知医生, 给予微波治疗, 以起消炎、止痛、促进切口愈合的作用[1]。

2.3.2 疼痛护理

因性格、年龄的不同, 术后的腹部切口的疼痛程度存在差异, 通常性格外向者同等程度的疼痛比性格内向者反应更强烈, 年轻人比老年人疼痛阈值低。

2.3.3 预防感染

为了预防切口感染, 术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床单、衣服的清洁干燥, 定时消毒病房, 减少切口污染的不良因素。同时还要每日观察患者的腹部切口情况, 再根据药敏试验, 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但慎用广谱抗生素, 并根据切口敷料的清洁情况及时更换敷料。

2.3.4 康复教育

术后, 执行护理操作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以取得患者合作, 防止因操作时患者体位变动使腹内压增高引起切口裂开。为了避免患者放松对腹部切口的关注,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腹带, 及时查看腹带松紧度, 帮助固定腹带;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 讲解床上大小便、科学起坐的重要意义, 以免引起腹部切口张力增强, 有碍切口愈合[2]。

3 讨论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各自的身体状况, 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如对饮食和锻炼的安排, 而患者也应尽量配合, 促进切口早日愈合。从某种角度来看, 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伤, 所以很多因素都容易引起切口感染, 这也是术后比较常见的问题。其中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些报道称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随手术时间延长及出血量增多而增高。因为手术部位长时间的暴露可增加创面的细菌数量, 并且由于手术中的牵拉、触摸, 加重切口组织损伤, 导致局部抵抗力下降, 切口感染的机会也随之增加。

手术过程中存在很多技巧可以减少切口感染的概率, 如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时, 针距过小及线结打得过紧, 都可造成局部血运不佳;手术切口不能一次到位, 脂肪组织就会受损严重;皮下组织出血时钳夹面积过大, 脂肪组织捻搓严重而致缺血坏死[3]。

手术时采用电刀切割, 易造成切口周围脂肪组织损伤、坏死。术后切口的愈合障碍, 当然也有一部分为非感染性因素, 比如切口张力因素、自身愈合能力低下等。综上所述, 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裂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并发症, 医护人员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充分的预防, 并教导患者从饮食、心理等方面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促进切口愈合, 及早康复。

参考文献

[1]付小玲.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9) :190-191.

[2]倪浩婷.妇产科手术病人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工企医刊, 2009, 22 (1) :47-48.

上一篇:乳房自我保健知识健康教育讲座方案下一篇:2017年前三季度劳动竞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