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感染护理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手术的切口感染在外科医治中属于常见并发症,也是外科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其手术切口出现感染会导致切口愈合延缓以及手术的切口裂开。患者手术切口出现感染不但会延长住院周期,而且会增加患者经济的负担。笔者通过对手术室行手术切口后出现感染的有关影响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护理对策并实行,其护理效果良好,具体报告如下。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切口感染护理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切口感染护理管理论文 篇1:

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关系及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管理和预防之间的关系。方法2019年1月~12月的300个治疗阶段分为2组:1个对照组(2019年1月~2019年6月150例手术),1个观察组(2019年12月实施的150项手术)。回顾分析手术室中的管理问题,改善护理管理内容并将其应用于观察小组。比较两组的感染水平以及护理室的不同选择。结果在观察组中,观察组切口的感染率(0.67%)显著低于对照组(6.00%)。强化后护士的各种护理技能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通过加强手术室的治疗管理来预防切口感染。

关键词: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室;护理管理;防范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对300例患者进行了300例手术,将300例手术分为两组并进行了分组比较(2019年1月~2019年6月为150例)。两个实验组的患者数据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为了分析控制组工作中的追溯问题和潜在的安全威胁,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在观察期间在手术室中创建可靠的控制室,内容如下。

(1)完善手术室操作制度。手术室的医生需要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整体素质。该操作制度也将比其他行业更加复杂。设备管理小组之间的管理和控制,扩展的管理概念,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增强护士的管理,快速排除故障。护理管理也适用于人员管理的改进。持续改善手术室管理质量。

(2)熟知手术操作流程。手术室的基本原则是无菌。为了防止感染,手术室的外科医生必须根据无菌要求执行所有操作。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种医疗设备的使用。了解各种任务的程序,并与主刀医生合作以避免浪费时间。

(3)提高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手术室的总体控制水平与工作人员的实际手术能力密切相关。为了提高手术室的整体管理水平,我们必须首先从员工技能水平着手,不断提高手术技能并进行定期评估,优胜劣汰,定期开展培训课堂,为课程人员组织培训,以帮助参与者了解手术过程中的一些常见突发状况和急诊程序。

1.3观察指标

另一方面,计算并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中手术切口感染数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前后,对30名手术室护士的各项能力进行评估,总分都为100分,包括不同级别的设备处理和护士的工作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分析SPSS20.0分析数据。(x)使用t检验的各種护士的评估结果。(%)表示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数据量)和x2;实际测试。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试验组和参照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比较

试验组手术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试验组和参照组的空气细菌含量、手术刀使用时间比较

试验组空气细菌含量、手术刀使用时间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试验和参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切口感染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2]。严格的护理管理和管理手术室的最终目标是减少手术切口感染几率。如果手术室内的任何一项工作环节出现问题,或者是没有达到严格的控制标准,都有可能增加切口感染的几率。

3.1手术切口感染可能性因素

(1)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很高。一些研究人员表明,手术开始后空气中细菌的数量会增加。这类似于消毒之前的细菌水平。暴露于空气中的手术切口不可避免地会与空气中的细菌接触,增加术后感染的可能性。手术室的清洁度和固体器械表面的细菌数量会影响空气质量。

(2)当手术时间长时,切口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就会变长,也就会增加空气细菌侵犯的几率。(3)在手术室中,参观者较多,手术室内的个人消毒情况直接影响手术的质量。(4)接台手术或急诊手术也是术后感染的原因。

3.2手术室护理管理意义和预防措施

针对上述因素,我们有必要加强手术室的管理措施,完善护理的管理制度,减少在手术室进行治疗的感染几率[3]。人为地保持手术室的环境并按照操作标准执行所有操作。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对手术室与用于防止交叉感染的制度之间的工作流程进行了合理的规划。通过合理的控制和检查来改善手术室的环境。制度合理,工作安排松弛有度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能力,更好的与主刀医生进行合作,减少手术时间和被感染的几率。通过控制术间人员的人数,减少工作人员的活动,安装和打开空气消毒器以及严格对桌子或操作设备进行消毒,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

结语

通过控制设备或物体,手术室中的手术人员可以改善手术环境的质量并减少手术切口的感染几率。在这项研究中,发现在观察组中,手术切口感染降低了0.67%,并且各种外科手术值的计算均大于程序控制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句话说,外科感染的机率与手术室的管理质量密切相关。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设备和管理技能,提高护理的各种能力来积极预防切口感染。

参考文献:

[1]阿迪力·卡迪尔.我院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关系及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2):185.

[2]张莉,李娜.风险意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效果评价[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1):403.

[3]赵丽华,刘耕,王静博.手术室管理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33(1):214-216.

[4]刘秀艳.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存在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1):261-262.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湖北武汉 430000)

作者:刘柳

切口感染护理管理论文 篇2:

浅论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关系以及防范策略

摘要:手术的切口感染在外科医治中属于常见并发症,也是外科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其手术切口出现感染会导致切口愈合延缓以及手术的切口裂开。患者手术切口出现感染不但会延长住院周期,而且会增加患者经济的负担。笔者通过对手术室行手术切口后出现感染的有关影响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护理对策并实行,其护理效果良好,具体报告如下。

关键词:手术室;切口感染;护理

引文:手术切口出现感染是外科常见并发症之一,会增加患者就医费用以及住院时间,并且降低手术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2月在我院手术室中实行手术医治的5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性310例,女性210例;年龄为15-68岁,平均年龄(43.53±13.56)岁;379为择期手术,141例为急诊手术;其中186例是肝胆以及胃肠外科手术,123例为胸科手术,116例为妇产科手术,95例为泌尿外科手术。将2014年1-12月的534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男性314例,女性220例;年龄为15-67岁,平均年龄(42.47±12.89)岁;385为择期手术,149例为急诊手术;其中179例是肝胆以及胃肠外科手术,128例为胸科手术,120例为妇产科手术,107例为泌尿外科手术。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手术室行手术切口后出现感染的有关因素,进而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按照提出的措施实行相应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和愈合情况。根据患者手术的切口有无感染发生将其分为对照感染组以及对照非感染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分别实行分析和统计。

1.3评价方法

根据“医学感染的诊断标准”对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实行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l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切口出现感染单因素分析

520例患者中有34例可疑切口感染,确认有25例(4.8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为手术时有人员参观、千级别层流手术室、急诊手术、接台手术以及手术时间在3h以上是切口出现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具体见表1,表2。

2.2护理干预前后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

对照组520例患者里有34例为可疑切口感染,确认后有25例(4.81%);研究组534例患者里有16例为可疑切口感染,确认后有10例(1.87%)。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护理对策

①术前对患者情况做充分评估,将影响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原因给予控制。将术前毛发处理、皮肤消毒以及抗菌沐浴工作做好。根据病情是否可用抗菌皂液对其沐浴,部分因病情不能沐浴或者急诊患者,要按照手术类型给予患者手术清洁。若有备皮需要时应尽可能减少对局部皮肤的损伤,并且做好术前处理。②保证手术过程中为无菌操作,应尽量选择为百级层流的手术室,对部分耐高温、耐湿的敷料、器械等实行灭菌,采用低温等离子、环氧乙烷等灭菌措施实行灭菌,保证使用器械以及敷料是无菌的。对于千级层流手术间应每天消毒3次,并且对手术台实行消毒,时间为30min。而接台手术间隙通风时间为10min以上,将室内空气的细菌指数稀释。③尽量减少各项不必要的操作以及人员出入的次数。对于必要操作其动作幅度尽量减小。④护理人员应严格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流程、保养以及放置,严格根据无菌操作实行;在术前对患者实行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负面情绪,讲解术中的注意事项,让其更好地配合,避免因患者情绪导致手术时间过长。

4讨论

对患者全身皮肤的清洁和视野皮肤清洁准备比择期手术的患者仓促,也会增加感染率。而外源性因素导致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的主要原因为空气污染,手术室存在的细菌会对手术器械以及手术切口造成污染,进而引发出切口感染。所以手术室空气里微生物含量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切口感染率。千级层流手术室内患者切口感染机率要比百级层流手术室高,其原因就是百级层流手术室能让室内细菌的浓度有效减少,降低患者切口的感染几率。另外,若手术期间,室内人员过多以及流动量过大会让空气中的浮游菌数增多。所以,对人数合理控制可以减少或预防感染机率。因为手术室的细菌会直接落入器械或者手术切口上出现细菌污染引起切口感染,除手术环境中空气质量外,对手术时间应严格控制,若延1h,那么感染几率就会增加1倍,因为手术时间过长,患者常会出现创伤面的扩大、局部血肿或出血等情况,手术时间越多,患者局部或全身抵抗力的损伤也就越大,这样也会增加切口感染机率。并且手术时间长,对患者机体创伤大,会降低抵抗力,较易引发肠道细菌异位生长。在手术接台的间隙中物料测换、接送患者和医护工作人员流动会产生尘粉、微粒以及纤维等因素均会造成室内污染。因为接台手术强调简化、快,所以很多护理人员忽视了对手术室的操作步骤以及消毒过程,空气里微生物菌落的次数随着接台次数增多而增多。因此接台手术的感染机率要高于非接台。

5小结

综上所述,合理运用以上提出的对策,可以让手术切口感染率下降。

参考文献:

[1]王伟红.手术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786-789.

[2]侯智容,徐春梅,郭文哲,等.基层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121-122.

作者:全磊

切口感染护理管理论文 篇3:

浅析妇产科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干预与防治措施

【摘要】目的:对妇产科患者中的感染护理干预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50例进行分析。其中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5例妇产科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下进行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干预的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情况。结果:通过对所有收治患者的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年龄为40岁及以上的患者感染发生率比年龄低于40岁者高(P<0.05),住院超过10d的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10d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感染部位中,主要部位为呼吸道感染。观察组总感染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妇产科中,年龄因素、住院时间等均为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综合护理的实施能减少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医院感染;妇产科;护理干预措施:防治措施

妇产科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做好妇产科感染防控工作十分重要,直接体现了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随着如今人们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变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各种妇科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前往医院就诊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加上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孕妇数量不断增加,医院妇产科接诊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妇产科工作量不断增大。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医院中感染的发生将直接对患者的住院效果及预后造成影响,严重还可能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引发一系列的医疗纠纷。因此,在妇产科中,应加强护理措施的干预,开展感染风险相关的防治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的住院就诊环境,为患者提供更佳的医疗护理服务。本研究就妇产科中的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护理干预及防治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50例进行分析,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25例。其中40岁以下患者为27例,≥40岁者为23例。患者住院时间3~20d,平均时间(9.26±3.17)d。其中≤10d患者为28例,>10d为22例。其中观察组中,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42.12±12.86)岁;对照组中,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42.21±12.93)岁。纳入标准:①精神状态正常,临床可进行良好沟通交流;②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②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严重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下开展工作。在收治患者入院后,对患者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开展各项基础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1.3观察标准

对所有收治患者的感染风险发生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对比两组患者感染风险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因素分析

40岁以下患者为27例,≥40岁者为23例。分析对比不同年龄的感染发生情况,40岁以下者出现感染为1例,感染率为3.70%,≥40岁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3.04%。40岁以下者的感染发生率明显比≥40岁者低,X2=5.687,P=0.017(P<0.05)。≤10d住院时间的患者为28例,>10d为22例。≤10d住院时间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0.00%,>10d发生感染的患者为4例,感染率为18.18%,≤10d住院时间的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比>10d低,X2=19.998,P=0.000,差异显著(P<0.05)。共计发生4例感染,发生率为8.00%,其中呼吸道感染为5例,占比62.50%、泌尿道感染为1例,占比12.50%、胃肠道感染1例,占比12.50%、手术切口感染为1例,占比12.50%。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

2.2感染情况

观察组中感染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在医院的妇产科中,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妇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减少感染的发生,从根本上防范感染事件的出现,是为患者住院治疗提供重要安全保障的关键所在。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积极防控风险的发生。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能为患者的住院及治疗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不同年龄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年龄为40岁及以上的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低于40岁者的感染发生率(P<0.05);住院时间为10d以上的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住院时间≤10d患者,差异显著(P<0.05)。感染部位中,主要部位为呼吸道感染,其次分别为泌尿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及手术切口感染。观察组总感染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表明年龄偏高者,由于其机体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感染风险更高,住院时间过长,会造成患者情绪低落、饮食情况不佳以及抵抗力下降等,从而造成患者感染风险增大。医院可根据这些因素采取对用的风险防范措施。①首先应当从患者人手,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干预,通过积极与患者的沟通,与患者间建立良好的信任,从最大程度上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在护理工作中应积极为患者讲解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度,使患者及其家属在有相关问题发生后,能积极配合医师及护理人员开展工作。受疾病的影响,长时间的住院及用药,患者易出现食欲不振等情况。护理人员应积极鼓励患者,调整患者心态,为患者制定合理科学的饮食方案,保证住院期间的机体所需营养。饮食方面应当注意不宜给予患者高蛋白糖水,以免造成胀气的出现。在住院前应当根据年龄、疾病、检测结果等对患者的风险感染等级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风险感染等级不同开展风险防控工作。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重点监控,如年龄偏大者、免疫力低下者、病情严重者等。②在开展感染防控护理措施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为开展工作的关键,因此,加强对医护人员感染管理培训工作十分重要,从根本上提升医护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医院应定期开展培训及考核工作,以提升医护人员感染防控水平的提升,使医护人员具备标准无菌操作知识。同时应当注意的是提升医护人员手部卫生依从性。③传播细菌病毒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医护人员的手部,因此,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也是减少感染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医院应加强管理手卫生设施及设备,根据相关要求改进科室洗手条件及设施,在医院中应增设洗手池、清洗池等,可更改医院的水龙头开关方式为肘式或为感应式,减少手部的接触,加强管理医护人员手部卫生。医院还应当加强对医护人员手部卫生情况的监测,定期检查抽样,以提升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意识。④加强对病房环境的护理工作。患者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病房中休养,若病房环境卫生不达标,细菌滋生则极易造成感染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还应加强病房环境护理工作。应定期进行通风,保持空气的流通,对病房的温度及湿度进行调节,保持在患者适宜的范围内。定期对患者的被褥及床单进行清洗更换,保持病床的清洁,还应定期清洁患者使用的大小便器具,采用专人专用的原则,不可交叉使用。在患者每日使用器具后,应进行清洗消毒处理。⑤落实消毒式隔离制度,将传播途径及传染源从根本上切断,以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在医护人员开展护理日常工作中,应注意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在患者中,分为非感染性与感染性患者,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应当采取不同的病房安置措施,可安置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或同种感染性疾病患者于同一病房中,以免出现感染类型不同在同一病室中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若患者的病情严重,则应当为其安排单人病房。应严格做好病房的消毒工作,应分类收集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并采取对应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⑥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在开展感染预防措施中,加强基础护理工作也十分重要。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日常的管理,做好留置导尿管处理工作与口腔护理工作等。定期为患者翻身、按摩,以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避免患者久卧后出现压疮。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免疫能力等对患者的风险感染等级进行评估,重点监测风险感染评分较高的患者,加强其护理干预力度。对于呼吸道感染患者,应严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若观察到患者存在咳嗽、胸闷、发热等症状表现,可给予患者雾化吸入或低流量吸氧治疗,应及时将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進行处理以免造成气道堵塞。对于发生尿道感染的患者,应注意导尿管护理,每日早晚给予患者浓度为0.25%的碘伏对阴道及尿道口进行消毒,注意对尿液的颜色及尿量进行观察,鼓励患者多饮水。在手术完成后还应当注意对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进行严格观察,观察患者切口处是否存在裂开、渗液及红肿等情况,定期更换切口部位的敷料,注意切口部位的干燥,以免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应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其适合的运动方案,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机体免疫力的增强,提升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医院感染中,年龄因素及住院因素等均为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医院应不断总结发生感染的原因,从而从根本上采取对应的措施对感染事件进行干预,将患者的感染风险降到最低,为患者的住院治疗提供更为重要的安全保障。

作者:仁增卓嘎

上一篇:城乡统筹教育发展论文下一篇:历史课堂教学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