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的论文

2024-04-08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的论文(精选11篇)

篇1: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的论文

大学生兼职的得与失的论文

摘要:在经济大潮冲击下,大学生再也不能安坐象牙塔,而是要走出去,接触社会,开阔眼界,提前为今后工作打基础。当然,兼职的同时,还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满足自己的愿望。本文从大学生兼职的得与失两个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学生就业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腾飞,与世界的接轨,当代的大学生再也不像人们传统观念里认为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在经济大潮冲击下,大学生再也不能安坐象牙塔,而是要走出去,接触社会,开阔眼界,提前为今后工作打基础。当然,兼职的同时,还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满足自己的愿望。究竟大学生兼职有什么得与失呢?

一、大学生兼职的益处

1.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增加社会经验。每个大学生都会遇到毕业求职的问题。而在毕业求职时,除了相关的学历,用人单位最重视的是工作经验。大学生兼职一方面可以及早接触社会,进入工作角色,并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大学生兼职,能够将在大学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增加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并训练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兼职的经历将为未来的求职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2.锻炼意志品质,为将来的工作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以及计划生育的施行,当代的大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普遍较之前大为改观。很多大学生从小就是“小皇帝”,一直以来过着要什么有什么的舒适生活。如果没有实践的机会,他们对于通过自己的劳动去生存的艰难是没有概念的。在兼职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对于生活优越的大学生来说难以想象的困难,包括身体和精神上的。通过兼职,可以使大学生意识到工作中的困难,从而做好心理准备,提前应对。

3.确立职业生涯目标。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为将来工作做好规划。因此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出发点以及职业能力所在,然后才能确立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方向。通过兼职能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很好地确立今后的职业生涯目标,从而有的放矢地去努力。

4.解决部分家庭困难大学生的经济问题。目前,中国大学生学习期间的`费用支出主要还是来自家庭的供给。对于部分家庭贫困的大学生来说,上学期间的费用是整个家庭无法承受的负担。大学生兼职多少都会取得一定的经济回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困难大学生的经济问题。

二、大学生兼职的弊端

1.兼职与学习容易冲突,最后顾此失彼,甚至本末倒置。大学生在兼职之初,都很理想化地认为,兼职仅仅是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可以把时间合理安排。但是,一旦兼职,大学生的精力往往更多投入到兼职的工作中去。同时,因为兼职工作的劳累,即便是在课堂,也不能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更不用说课后查阅资料,思考问题。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积累知识,而且主要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厚积而薄发。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国家也有相应的政策来帮助他们,只要他们努力学习,就可以争取到国家和学校的各种奖学金和困难补助。现在很多大学生为了做兼职而荒废了学习,就不免本末倒置了。对于一个真正优秀的大学生来说,凭借在学校期间的优异成绩,进入到社会以后一定也能很快适应本职工作,并且更有发展潜力。

2.大学生兼职市场缺乏规范管理,兼职存在一定危险性。据调查,大学生谋求兼职工作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通过亲朋好友介绍;

(2)通过学校推荐;

(3)通过招聘广告;

(4)通过中介。

前两种方式相对来说安全一些。但毕竟不是所有兼职大学生都可以通过这两种途径找到合适的兼职。因此,大部分学生还是通过广告和中介。由于大学生兼职市场缺乏规范的管理,因此,上当受骗的同学不在少数。

3.大学生兼职多从事“简单劳动”,与专业学习内容相差甚远。如今能够提供给大学生兼职工作的岗位并不多,除了家教、商场促销等传统型工作外,就是在一些餐馆兼职做服务员、超市的导购员等。大学生所做的工作根本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或能力,真正具有含金量的,能达到大学生专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目的的岗位太少。所以,相当一部分专家认为,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专门人才,做简单劳动是人才的浪费,如果仅仅是为了从事简单劳动,大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三、对大学生兼职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念。兼职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自己,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当代的大学生在兼职前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挣钱不能成为兼职的最终目的,兼职只是在为今后的前程打基础。

2.兼职不能放松学业。在兼职时,对于学生来说,最难平衡的是学习与兼职的时间关系。因此一定要牢记学生的使命和任务,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大学生活都是一生中最难忘的学习经历,正因为它的来之不易,所以更需要加倍珍惜。

3.学会自我保护。大学生在兼职前,应该学习一些必要的法律知识。在目前的市场体系中,兼职的大学生还是一个弱势群体,常常会遇到自身权利和利益遭受侵害的问题时。当出现问题时,大学生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参考文献:

施茜.大学生兼职的法律保护[j].甘肃农业,,(07).

篇2: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的论文

多媒体给体育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使用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

一、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语言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但是,如果因为有这些特点就将多媒体课单纯理解为就是听听音乐,看看图像放映,解放了教师,丰富了学生的感官刺激那就错了。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用多媒体辅助体育教学也不会例外。

二、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弊端

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死活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体育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体育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维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的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多媒体体育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教法的挑战。

篇3: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得与失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化学教学中,课堂演示实验往往受实验条件的限制,不能很好地体现其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可以帮助我们克服传统化学教学的弊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根据平时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经验,谈谈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的体会。

一、多媒体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1. 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境。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视频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以达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解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的表现力,可将抽象的化学内容进行动画演示和模拟仿真,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3. 有效模拟和再现实验过程。

化学实验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巩固知识、获得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演示实验,实验的现象、结果只有靠近讲台的少数同学能够清楚地观察,不妨将实验与投影仪结合。例如,硫酸与铁粉反应放出的气泡较小,现象不明显,改用培养皿做实验,置于投影仪上,将实验现象放大在屏幕上,就能使全部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增强了实验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但它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辅助教学的,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如下问题。

1. 多媒体教学完全取代了传统教学。

多媒体课件不能成为化学课堂教学的主宰,应处于辅助一直习惯于回答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各种问题,根本没想过或没听说过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向教师或同学提出问题,甚至不敢提出或提不出任何问题。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诱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基石。在化学课堂教学实际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兴趣有必要提出问题。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石。要提出问题需要具备较高的能力,而地位,起服务作用,不能代替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与主导作用。有的教师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降低了教师的授课艺术水平和临场发挥能力,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一味追求课堂教学过程的“奢华”,讲究声音、录像、动画和投影,追求知识传授的“大容量”,最终不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就是使学生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教师不可盲目地、不加分析地用多媒体课件代替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化学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多媒体课件只是一个强有力的辅助教学的工具。

2. 多媒体课件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有些教师制作课件时,将整个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及板书等统统编进去,上课时老师只管按鼠标,虽然省力不少,但是缺乏交互性,仍然是“灌输式”教学,出现了“电灌”现象,教学效果并不好。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是灵活多变的,其教学过程无法预设。因此,课件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反馈功能。如果一节课全程使用计算机教学,就会导致学生的视觉、心理疲劳,抑制大脑对信息的接受程度。

3. 模拟实验完全代替真实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些实验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或感受现象,如反应过程能量的变化,学生可以触摸试管,感受温度的变化,从而体会化学反应过程伴随能量变化,这是多媒体课件无法实现的。化学实验绝不能全部以录像或动画代替,实验是任何其他媒体取代不了的,它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实验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媒体,化学教师不能舍本逐末,放弃随手可做的实验而用其他媒体,这样不能达到好的化学实验的效果。另外,模拟实验要在科学真实的基础上对某些现象进行适当夸大,但不能改变实验事实或伪造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4. 盲目照搬别人的课件。

网上充斥着各种多媒体课件,这确实给我们教学和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在使用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选择和加工,切不可照搬。老师思维方式和教学风格是不一样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课件可以学习和借鉴别人,但一定要突出个性,切勿千篇一律,人云亦云。

总之,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结合,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变革的一次大胆尝试。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深入地研究和实践如何充分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使之与其他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动脑子,恰当地设计、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与其他手段结合,将多媒体更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服务。

这种能力不是学生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靠老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要创造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路晓成.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4: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运用;教学手段

一、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中的优点

目前,随着教学整体改革活动的深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被广泛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它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學效率和质量的目的,显示出无以伦比的优越性,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取代的优点:

1.利用多媒体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真正学好语文,首先必须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但是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情绪一般说来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大信息量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质量,也要求有足够的信息量。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因此,我们就必须不断更新自我的知识构成,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推进运用先进教学设备,让多媒体技术更多地进入我们的课堂。现在我们都采用了新教材,学生也许还不适应这种教学方法,教材的信息量也不少,所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无疑就增多了课堂信息的传递渠道,既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又提供了包括图文声在内的大量信息。而无论是学生得到信息,还是教师掌握反馈信息,都能在此基础上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传递容量。因此,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绝不是赶时髦,而能被实践证明是语文教学手段的一个法宝,应得到更多的推广、运用。

3.多媒体教学能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得到美的享受

诗歌和散文情感丰富,意境优美,除了运用诵读的手段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时空造境。借用多媒体的光、影、声、像等信息传达出形象而又具体的物象,再启迪学生动用想象的翅膀,进入诗情画意之中,品味诗文的美。如鉴赏朱自清写的《春》时,在学生朗读、感受、想象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剪集一些相关的春景图片,再现大自然的神奇风貌,并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内容定格在直观形象的画面上。让学生面对着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营造了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这使大部分学生立刻就能接受并喜欢上了这篇课文。让他们领略丰收的喜悦,充分得到美的享受。

4.巧用多媒体培养品德,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语文课堂中巧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不仅拓展了学生阅读的范围,而且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可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我们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读者》上有一段利奥·巴恩格利亚先生写的话:“我们整天在干些什么?我们如此忙于传授知识。如果我们没有教莉亚妮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地活着,如何有个人价值或自尊心,而单教给她如何读书、写作、算题,这又有什么用呢?教学过程不能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这是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的最大失职。学科教学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在语文多媒体课堂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容量大这一优势,搜寻恰当的信息制作课件,不仅让学生获取知识,还要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例如在上作文课时,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文章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年初雪灾中和5.12地震中与生命意识有关的事迹或图片、视频,并让学生结合这些谈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1.限制了思维想象的空间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果老师用多媒体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用画面、音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为这是在帮助学生理解,殊不知老师这种教学是把自己的意思和理解强加到学生的思维当中使学生省去了思维活动的感悟过程。如教《观舞记》这篇课文时,如果我们把卡拉玛姐妹跳舞具体的图片以及播放她们姐妹俩跳舞的视频用多媒体体现在学生面前,这时学生的思维对她们的舞姿已经定式,学生不能很好地扩展自己的想象空间,那就不能很好实现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了。说到底这只是一种变相的填鸭式教学。语言文学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有一定的模糊性,有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因此,我们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营造气氛,唤起感情,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这种虚拟的想象代替文字的意境。文字的想象远远大于屏幕。

2.忽视了学生的语感培养

汉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应该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而这种“语感”的可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代替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少,以前的那种书生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日渐下降。

3.限制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的发挥

对语文这种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来说,多媒体是代替不了语言文字本身的主观性,代替不了"可意会但不可言传"的多解性,代替不了教师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代替不了学生之间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激励感染的。例如当年鲁迅在教学时,语言缓慢清晰,声音不高,时而庄严,时而静穆,时而诙谐,时而欢笑,用自身伟岸摄人的气质与风采,真切自如的体态,为学生创造了教学情景,使学生终身难忘。这种面对面的真情效应,是任何现代化手段也无法取代的。同时,人的许多能力是在自由环境下无意识地形成的,教师恰当的手势、表情,惟妙惟肖的描摹,有情味有品味的语言,可以创设和谐多彩的语文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师生感情交流的程度,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网络教学的符号系统,无论声、色何等丰富,也弥补不了这一个性化的教育。

篇5: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的论文

木格镇中心小学小学 冯燕芬

随着多媒体教学在农村中小学校的普及,现在多媒体教学各类资源能直接服务于学校的教育工作和教师的学科教学,广大教师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信息化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有效途径。下面,本人将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得与失的思考表述出来,与大家共同探索:

一、数学课堂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性学习奠定基础。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多媒体的帮助。多媒体教学通过录像、幻灯、配备图片,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灵活,以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唤起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给学生以臵身其中的真实感,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图文并茂,化解难点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的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理性,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就恰恰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作为小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就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3、拓宽视野,丰富积累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节约了课堂时间,学生在单位时间所获得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得到更大的拓展。再说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需要我们跨出校门去寻找、发现,从中积累丰富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为我们架起了桥梁。在作归纳时,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一些数学知识分类进行归纳整合,方便学生的记录与记忆,便于学生整体把握。同时,借助互联网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将教学从“学习一课”的微观教学中走出来,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并通过强大信息量的刺激,达到了积累知识的目的。

4、改变学法,自主学习

《数学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同时,它还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更有利于情景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为小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革命,它为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二、数学课堂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弊端

世间万物皆具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在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众多优点的同时,还应看到它的缺点。

1、重视课件变换,忽略能力培养

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学科。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感悟。而感悟不是一种直观的东西,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悟,感悟其深意,体会其意境,学生在脑海里进行再思索再创造,于是就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这种过程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如果老师用多媒体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用画面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为这是在帮助学生理解,殊不知老师这种教学是把自己的意志和理解强加到学生的思维当中,使学生省去了思维活动的感悟过程。说到底,这只是一种变相的填鸭式教育。

2、演示重视人机对话,而淡化师生情感交流

由于制作课件时先把指令输送到多媒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画面进行思考、学习,最后我又通过多媒体画面来提供答案,形成了老师——多媒体——学生交流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媒体课件领着教师和学生的思路前进。这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发挥数学逻辑特点,忽略了教师生动的演示作用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能力培养。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课堂操作是学生掌握知识、反馈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书写练习、实际操作等等,这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课堂中要有这些具体的操作,需要做好很多准备,自然就给老师带来一定的负担。

多媒体的运用过程中,如果过分突出教师的“表演”,继之以精彩解说和绚丽的演示,必然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堂读书、思考与讨论的时间,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便被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学生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缺少应有的思维与感悟训练,其数学学习能力显然难以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是通过现代高科技的“手段”和“花样”的包装之后的“教师意志”的倾泻,是一种现代化手段的“灌输”和“填鸭”。

3、课件展示代替了板书,而忽略教师示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板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它既是授课者对教学过程的一个总结,也是学生对本课学习后的消化依据。它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拿着粉笔可以信手几笔,学生看着老师秀美的文字,往往表现得佩服无常。这本身就是一副师生互动的美妙画面。

教师在数学课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大多都是进行了“精心的制作”。提什么问,板书什么答案,显现什么图象,都课前设计好了。由于教师把应该板书的内容全部搬上了多媒体,导致整节课很少板书,甚至舍弃了板书,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失去了教师书写的示范作用,束缚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很多老师课堂上最重要的,还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常常会提出一些教学设计以外的问题,往往是最有亮点的地方,老师一边在黑板上写字,一边与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这种“及时反馈”的优势,是预设多媒体课件不可比拟的。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为教学改革增添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我们应当承认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中有巨大的功用,它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显现,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单

篇6: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按照中心学校的工作安排,今日此时给了我一个与各位同仁学习交流的机会。说实话,这让我记有点诚惶诚恐,又有点不知所措。试想,我有什么资格占用这么多同仁的宝贵时间呢?说到教学经验,我觉得没有,又好像有一点。那就勉为其难,请各位同仁指导。

一、解读文本,找准主干问题。

在语文课文的教学前,我首先要对课文文本进行自我解读,找到在课堂教学中起牵一问而动全篇的问题,这就是理解课文的主干问题。这样的问题,既有利于教师掌控教学方案,又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且能有话可说。如《小英雄雨来》一文,我找到的主干问题是“雨来是谁?”,达到了学生在速读课文后把握全文内容的效果。主干问题有时是一个问题,有时可能是一组问题。

二、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利用教学参考书。

我们都在使用教学参考书,或许我跟大家使用的教学参考书是一样的,我只不过使用的更自觉、更灵活罢了。这道理很简单,试想每一篇课文都一上来就实施检查预习、理清脉络这样的教学方案,是人都会烦。我想,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课文内容、文章体裁等实际情况,对参考方案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取舍,才更符合教学实际吧!这样一来,好比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干自己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三、打腹案,练真功。

提到课前准备,大家可能在暗骂我了。大家都知道,课前准备主要就是备写教案,更确切的说,我们都在抄写教案。依我说,对已有的教学方案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取舍也已不错了,但那还是假的,还是假把式。那真的、真把式是什么?那就是经过大脑反复琢磨,反复推演的腹案。腹案才是真把式,才是可行性教学方案,才是我们要练就的课堂真功。

四、慎重使用语文课件。

现在下载语文课件很方便,但我们也同时发现:下载的课件就是幻灯片式的教学方案。这样的课件,即改变了教师在课堂当中的组织者、引领者、点拨者的角色,又容易把课上得“蜻蜓点水”。课堂上走过场,没有厚重感,最终会哄了自己。

五、为所教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想着点。

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良心职业。为所教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想着点,这是我们所从事的这一职业的底线。

教学真的学无止境。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也仍有不足。

一、传统观念还在支配着我的语文教学。教学还停留在“忠实于教材”的过去观念上,教学拓展不够。

二、教学功利性很强。我也是一个仅为完成教学任务、为考试需要而教学的教师。

三、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引导不够。没能引导好学生理解、体会、感悟课文,更谈不上品味和鉴赏课文了。

篇7: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得与失

饶峰中学

刘晓琳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以其直观形象、新颖生动、简洁高效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宠儿”。但是我们在充分发挥它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的偏差,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因为多媒体的参予而愈加精彩。

【关键词】教学

计算机

也许大家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越来越生动,越来越高效率,越来越有“看头”了;我们的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增强了„„原因在哪里呢?我想,除了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新的教学理念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多媒体教学的灵活运用。

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得有失,教师应好好把握。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可以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五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

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媒体教学方法使教学的重点由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技巧转向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环境,运用多媒体技术表示、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优化教学结构,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优良个性品质。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这些是多媒体教学所存在的不足。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死活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 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黑韵书香,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阅读知书达理的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

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堂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堂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

语文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一方面体现在新教材的内容选取和编排上

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体现人文关怀、与现实贴近,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在如何传播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体现参与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而在这些方面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为我所用。但是,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更应体现语言文字的独有魅力和教师的个性,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慎用多媒体技术,不鼓励过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优秀论文集》何克抗、李克东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祝智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模式》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0年全球华人资讯科技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1997年6月。

[3]何楚红《中学语文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第9期。

篇8: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的论文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形式的新颖与有趣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 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接受老师教授的教学知识点。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将教材中所展现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结合, 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论知识的实用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中, 可以将枯燥的文字叙述, 变为动态的展现, 让学生在娱乐中享受知识的价值与意义, 把握教材中的中心情感。这一技术的引用与实践, 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 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传递不同程度的信息, 并且可以有效组织教材中的凌乱知识点, 让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学习与掌握。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引用与发展, 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直观感受教材中所展现出的知识与情感,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中注意力, 它的运作方式类似于人类的大脑, 减少了转换与记忆环节。

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这一教学模式, 可以有效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 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弥补与完善教学方式的缺陷, 让其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具有实用性。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引用与发展, 不单单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而是主要侧重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中有效掌握课堂的知识点, 并且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准备课前资料, 降低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课堂教学中, 虽然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与价值, 但是也不乏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点与不足。教师的课前准备都是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储存, 在课堂上, 教师很难依据学生的掌握程度与自己的思路进行灵活变动, 无法有效实施课堂的教学进度, 显然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在另一方面控制了课堂局面, 不具有灵活性。一节语文课的魅力就在于让学生与老师可以有效进行交流与探讨, 让情感升温, 让气氛浓郁, 然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控制, 阻碍了这一程序的运用与发展, 没有思想情感的机器代替了教师的思想情感, 无法让学生与老师在交流中碰撞出情感的火花。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 不仅要利用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也要依靠老师的语言表达与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灵感, 让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领悟语文的价值与意义, 得到精神上的滋养与启发。因此,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与发展就与中国几千年的语言文明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矛盾。

具有现代气息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中, 虽然较比传统的单一语言表达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却无法真正代替语言文字带给人类精神上的享受与意义。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将教材中的文字描述进行有效的画面展示, 让学生直观感受画面带来的震慑感, 活跃课堂的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不能够剥夺语言文字带给学生的画面想象, 也无法阻止语言文字带给学生的心灵感触。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 都要时刻明白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不能够占据主导地位, 颠倒主次。任何先进事物的运用与发展都具有两面性,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发展也是如此。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与发展只处于初步阶段, 并没有将其效果与功能进行完全掌握, 所以在运作起来难免不顺利, 但是我们万万不能因为某些地方的困难与挫折就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全盘否定, 而是要多积累经验, 将其有效利用与选择, 切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所转化的文字画面代替语言文字本身的内涵与意境。

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满足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 在新教材内容的改编上要体现新时代的思想与情感, 接近现实生活,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语文涵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 语文教学的方式与内容与其他学科又有不同的地方, 语文教学更注重文字的内涵与魅力, 同时也要求语文老师拥有一定的语文涵养,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与发展并不能代替这些要求, 所以在使用时要懂得适可而止。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全面发展与覆盖, 它标志着我们人类的前进与跨越, 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电子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提高。近年, 科学技术以飞快的速度发展,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 并快速地改变着人们生活的不同领域, 其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价值与意义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引用与发展, 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 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然而, 这一引用并没有完全进行到底, 导致老师的教学模式依然单一与封闭, 无法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所以, 我们在有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同时, 也要善于发现事物的优缺点, 让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授课课堂上的引用与发展更具有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模式[C].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0年全球华人资讯科技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 1997.

篇9: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运用;教学手段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多媒体教学虽然是语文教学中一股较为新鲜的血液,使教学活动在整体上得到丰富和提高,是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但我通过教学与听课发现,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其实也有它的缺点之处:

1.限制了思维想象的空间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果老师用多媒体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用画面、音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为这是在帮助学生理解,殊不知老师这种教学是把自己的意思和理解强加到学生的思维当中使学生省去了思维活动的感悟过程。如教七年级第二册19课《观舞记》这篇课文时,如果我们把卡拉玛姐妹跳舞具体的图片以及播放她们姐妹俩跳舞的视频用多媒体体现在学生面前,这时学生的思维对她们的舞姿已经定式,学生不能很好地扩展自己的想象空间,那就不能很好实现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了。说到底这只是一种变相的填鸭式教学。语言文学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有一定的模糊性,有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因此,我们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营造气氛,唤起感情,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这种虚拟的想象代替文字的意境。文字的想象远远大于屏幕。

2.忽视了学生的语感培养

汉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应该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而这种“语感”的可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代替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少,以前的那种书生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日渐下降。

3.限制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的发挥

对语文这种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来说,多媒体是代替不了语言文字本身的主观性,代替不了“可意会但不可言传”的多解性,代替不了教师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代替不了学生之间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激励感染的。例如当年鲁迅在教学时,语言缓慢清晰,声音不高,时而庄严,时而静穆,时而诙谐,时而欢笑,用自身伟岸摄人的气质与风采,真切自如的体态,为学生创造了教学情景,使学生终身难忘。这种面对面的真情效应,是任何现代化手段也无法取代的。同时,人的许多能力是在自由环境下无意识地形成的,教师恰当的手势、表情,惟妙惟肖的描摹,有情味有品味的语言,可以创设和谐多彩的语文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师生感情交流的程度,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网络教学的符号系统,无论声、色何等丰富,也弥补不了这一个性化的教育。

二、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中的优点

目前,随着教学整体改革活动的深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被广泛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它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显示出无以伦比的优越性,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取代的优点:

1.利用多媒体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而且多媒体可用形象、具体、生动的画面并配以一定的音乐来呈现新知识,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和谐的信号刺激,让大脑获得多种类、多层面的知识信息,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把重、难点设置成鲜艳的彩色文字,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播放跟教学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这样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向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具体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因为画面的不断切换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学生的情绪一般说来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大信息量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质量,也要求有足够的信息量。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因此,我们就必须不断更新自我的知识构成,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推进运用先进教学设备,让多媒体技术更多地进入我们的课堂。现在我们都采用了新教材,学生也许还不适应这种教学方法,教材的信息量也不少,所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无疑就增多了课堂信息的传递渠道,既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又提供了包括图文声在内的大量信息。而无论是学生得到信息,还是教师掌握反馈信息,都能在此基础上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传递容量。因此,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绝不是赶时髦,而能被实践证明是语文教学手段的一个法宝,应得到更多的推广、运用。

3.运用多媒体塑造人物的形象美,能让学生深入了解人物的品格美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如果借助多媒体手段,效果不同寻常。如教读七年级上册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这篇课文时,可选取影片中精彩片断进行播放,视频中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的心目中,评价分析人物形象时,学生就能有话可说。并加深了对孙悟空这一人物的理解。

4.多媒体教学能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得到美的享受

诗歌和散文情感丰富,意境优美,除了运用诵读的手段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时空造境。借用多媒体的光、影、声、像等信息传达出形象而又具体的物象,再启迪学生动用想象的翅膀,进入诗情画意之中,品味诗文的美。如鉴赏朱自清写的《春》时,在学生朗读、感受、想象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剪集一些相关的春景图片,再现大自然的神奇风貌,并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内容定格在直观形象的画面上。让学生面对着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营造了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这使大部分学生立刻就能接受并喜欢上了这篇课文。让他们领略丰收的喜悦,充分得到美的享受。

5.巧用多媒体培养品德,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在语文多媒体课堂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容量大这一优势,搜寻恰当的信息制作课件,不仅让学生获取知识,还要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例如在上作文课时,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文章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年初雪灾中和5.12地震中与生命意识有关的事迹或图片、视频,并让学生结合这些谈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篇10: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的论文

一.课堂讨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优势

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

的学习兴趣

在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 适当增加一些讨论内容, 给学生一个自由言说的机会, 可以打破传统的文学教学模式, 创设师生互动、交流的教学情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般情况下, 传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 学生在下面连续听讲一、两个小时, 难免会产生视、听觉疲劳。整个授课过程也将会显得枯燥、乏味, 缺乏灵动性。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讨论, 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可以营造一种活泼、热烈的情境, 在学生与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 从而增加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 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如讲授现代著名作家鲁迅的代表作《祝福》这篇小说时, 如果按照传统的文本解读模式, 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地对小说的主题、艺术特色以及小说的文学史地位进行填鸭式地讲解一番, 学生听起来不仅感觉枯燥、乏味, 而且容易形成学生的惰性心理。另外, 仅仅凭借老师在课堂上这一有限时间的讲解, 小说中的一些相关细节如男尊女卑观念的形成、江浙一带除夕的习俗、捐门槛赎罪等等一些列问题很难讲解清楚。如果适当增加一些讨论, 学生为了能在课堂上更好地表达自己对文本的见解, 课余时间就会去图书馆查阅大量与《祝福》相关的一些资料,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对文本背景知识的了解, 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课余时间学习的浓厚兴趣。因此, 适当增加讨论, 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得到表达自己对文本独到见解的机会, 进而激发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习兴趣。

2. 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 增加文学课堂的丰富多彩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门在动态中发展的学科, 正所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即便对于同一部经典著作, 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可以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 道理即在于此。如果紧靠传统的口头表述与枯燥说教, 显然不能满足学生自主思维的需求, 而且也会形成对一部作品单一、教条式的理解, 不利于读出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复杂内涵, 无法听到学生发出的不同声音。如果适当安排一些课堂讨论, 就会以从不同的学生那里听到对作品多角度的理解, 从而丰富对文本多层内蕴的把握与感悟。这样既可以增进师生互动, 又可以增加文学课堂的丰富多彩性, 扩大信息量, 提高了教学效益。

如在讲授曹禺话剧《雷雨》时即可发现, 学界关于《雷雨》主题意蕴的解读众说纷纭。如有人从宗教文化视角解读:首先, 通过周朴园等人物揭示了人性的罪恶。其次, 揭示了人性中善与恶的矛盾对立与剧烈冲突。再次, 张扬了劝善及人类自我救赎的主题。也有人用原型理论解读, 指出《雷雨》是中国文学典型的“痴心女子负心汉”模式与作家的变化与创造。如果仅仅凭借教师一个人的讲解, 学生在下面记笔记, 显然不会达到预期效果。如果通过讨论, 可以使学生自主地对文本自主进行分析、把握, 在听完大家颇具个人见解的发言后, 老师进行总结归纳, 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会老师讲解的内容, 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思索的能力。同时, 一些学生的独到见解还可以给老师带来新的启发, 正所谓教学相长, 道理即在于此。

3.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增长新的学术增长点

目前, 普通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就内容的编选而言各有侧重。如钱理群等人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理性较强, 但该教材提供给初学者的背景性材料相对较少;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脉络清晰, 但是部分观点有些陈旧;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侧重个案分析;陈晓明的《中国当代文学主潮》以论带史, 且视野开阔, 观点也相对新颖。这些教材虽然各有所长, 但是不能一一搬上讲堂。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体系复杂、多样的现实性问题,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发挥课堂讨论的优势, 可以鼓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翻阅几本与下节课讲解内容相关的文学史, 以备讨论时使用。

例如, 在讲解杨沫的《青春之歌》这部小说时可以发现, 对小说的解读各有侧重:其中有从小知识分子向革命者转变的角度进行解读的;有从爱情的角度进行解读的;也有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进行解读的……不一而足。如果借助课堂讨论, 老师进行总结、点评, 就可以综合各种观点。从而通过讨论既可以使对小说的解读变得丰富多彩,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课前引导学生预习不同版本的文学史以备课堂讨论, 既可以使学生领略不同版本文学史的风采, 又可以使学生通过对比不同版本文学史之间的差异, 找到自己学术的增长点, 利于学生学习把握。

二.课堂讨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弊端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过程中, 适当穿插一些讨论等辅助手段进行教学的确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乏味, 给课堂讲解带来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过度依赖课堂讨论, 将会带来一些弊端。具体而言,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多耽误时间, 影响教学进程

过多依赖讨论, 在讲课时有时会出现设计内容讲解不完的现象。尤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对文本存在误读的现象屡见不鲜, 如果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 安排过多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 老师不对讨论进行及时而恰到好处的点评, 一节课很快就会结束。特别是一些年轻老师, 为了减轻上课时的负担不停地让学生进行讨论, 结果整整一节课均在讨论中过去, 老师倒是轻松了许多, 但是学生的视野与知识背景毕竟有限, 单靠学生讨论, 无疑过多耽误时间, 影响教学进程。

2. 学生参与过多, 影响老师思路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 需要思路开阔, 围绕某一视点, 旁征博引, 正所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过程中, 合理结合讨论进行授课, 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发言的机会, 营造浓郁的课堂氛围。但是, 任何事情都有其相反的一面。课堂讨论在为教学提供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一些难以避免的弊端。在讲述的过程中如果刻意给学生营造讨论的氛围而让学生发言, 虽然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 文学的讲解往往需要连贯性, 如果中间插入其它事情难免会形成教学过程中短路的现象, 影响教师的教学思路。因此, 如果讨论设置不当, 反倒是适得其反。

3. 讨论课过多, 疏于较好备课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过程中, 一些教师由于过多安排讨论课, 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备课时的懒惰心理。尤其是刚登讲台的青年教师, 由于教学经验不足, 上课时不能举一反三, 旁征博引, 所以往往会出现课堂上不知道讲什么的现象, 为了拖延上课时间避免提前下课出现教学事故, 就通过讨论而打发剩余的的课堂时间。时间一久便会形成一种懒惰思想, 没什么讲时就让学生来讨论, 所以就抱着一种侥幸心态, 疏于备课。

总之,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一些课堂讨论, 可以创设师生互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 丰富课堂内容, 使学生更好地消化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但是, 在本科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 过多安排课堂讨论课程也难免带来一定的弊端。这就为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的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在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时, 应该遵循一种合理安排课堂讨论环节的教学原则。

摘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一些课堂讨论, 可以创设师生互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 丰富课堂内容, 使学生更好地消化老师讲解的内容。但是, 在本科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 过多安排课堂讨论时间也难免带来一定的弊端。

篇11: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的论文

【关键词】教学;计算机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教学法则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以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当代化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使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法达到最佳的结合。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可以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 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炼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但是,如果因为有这些特点就将多媒体课单纯理解为整堂课就是听听音乐,看看图像放映,出示板书,解放了教师,丰富了学生的感官刺激那就错了。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不会例外。

多媒体利用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为多种感官的刺激提供了若干个兴奋点,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它的信息组织方式与人类长期记忆结构相似,减少了记忆信息和加工转换的过程。

多媒体教学法可以使得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互相补充与完善,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传统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发挥整体功能。

多媒体教学方法使教学的重点由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技巧转向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环境,运用多媒体技术表示、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优化教学结构,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优良个性品质。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这些是多媒体教学所存在的不足。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死活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黑韵书香,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阅读知书达理的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 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

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決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堂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

再加上它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对它的性能了解还不很清楚,驾驭起来难免会不顺手。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多媒体教学中出现过偏漏失误,就一概予以否定,进而因噎废食弃之不用,而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扬长避短,想方设法使它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堂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

语文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一方面体现在新教材的内容选取和编排上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体现人文关怀、与现实贴近,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在如何传播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体现参与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而在这些方面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为我所用。但是,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更应体现语言文字的独有魅力和教师的个性,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慎用多媒体技术,不鼓励过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克东主编.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优秀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祝智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模式.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0年全球华人资讯科技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1997年6月

[3]何楚红.中学语文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第9期

上一篇:详情查看仙剑诗词大全下一篇: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