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口译理论

2024-05-13

商务英语口译理论(精选8篇)

篇1:商务英语口译理论

摘要:语言文字安全是文化安全最基本的内容,随着英语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烈,已经成为很多国家、民众心目中的“准国际语言”,同时由于在社会英语教育以及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跨文化理论”误区的作用和影响,使得我国语言文化环境不容乐观。基于此,该文从英语口译教学文化安全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英语口译教学的“跨文化理论”误区,指出了我国英语口译教学存在的文化安全问题,与此同时,提出了我国英语口译教学中的文化安全优化策略。

关键词:英语口译;文化安全;跨文化理论;策略

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这种时代发展趋势使得每个国家很难再做文化的孤岛,世界各文化间在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和频度上相互交汇碰撞。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文化安全环境日益复杂,文化安全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浪潮导致了语言文化逐渐商品化,导致了在教育上过度强调语言的实用性。另一方面,英语语言强势的国际地位和英语教育发展加深了国内民族文化认同的危机感。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整体的文化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1英语口译教学文化安全重要意义分析

所谓文化安全,主要是指国家为了防止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侵蚀和渗透,在外来语言及其文化教育和本土语言和文化教育方面所做出的保护本国人民价值观、行为方式以及社会制度等不被重塑和同化的文化安全教育内容。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战略考量,通过采取反渗透和反同化的文化战略,实现和保障社会发展的稳定。在英语口译教学文化安全方面,其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1提高学生文化安全意识

英语口译教学使英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英语口译教学文化安全也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分支。由于英语语言文化在当前国际上的强势地位以及西方霸权主义不断在英语文化领域渗透和同化本土文化。使得加强英语口译教学文化安全成为当前英语教育和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加强英语口译教学文化安全,能够带动英语教师的文化安全意识,有利于把带有本土文化的内容加入英语口译教学中去,提高学生对于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有助于学生从思维方式、语言文化知识等方面进行文化价值的定位,以此清醒地认识到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和我国本土文化的先进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1.2确保国家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面对西方强势的国际文化地位和文化渗透战略,我们有必要从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角度在教育、文化政策等方面进行反渗透和反同化的文化安全对策。英语口译教学是英语文化渗透的一个窗口,加强英语口译教学文化安全的研究和策略实施,从根本上讲是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是我国文化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稳定以及军事安全的战略任务,文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国家在军事、政治、外交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决策和发展,为了我国的文化生存状态能够长远持续发展,实施英语口译教学文化安全策略是国家命运的选择,同时也是每个学生接受英语教育的基本要求。

篇2:商务英语口译理论

跨文化交际,即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活动。从古至今,文化的传承和融合都需要跨文化交际来实现,不同文化背景就会有不同的民族习惯、思维习惯、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的不同,因此容易造成诸如英语口译交流的语言障碍,这些语言障碍主要包括,第一,中国与英语国家间风俗意象的差异。举一个特别形象的例子,英语中常常存在着一词多义的情况,如director既是“主任”的意思,同时也是“长官”的含义。而中国有着官僚体制等级分明的传统,如果翻译的过程中出现官职不明确或者被压低的现象,这就使得双方的交流开展处在很尴尬的境地;第二,中国与英语国家间的文字意象差异。如商务英语中关于“企业”与“公司”的差异上,中国企业和公司并没有什么含以上的差别,但是在英语中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用公司(company)来表示和翻译;第三,中西方国家思维模式的差异。在英语口译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思维模式差异上用词的准确性,因为用语不准确很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文化冲突。例如,中国比较重视人文教育,注重伦理道德,性格也较为内向,思维方式也偏向于意向性、模糊性的归纳类思维,而西方英语国家由于受工业文明的发展影响较深,偏重于自然科学教育,性格外向,追求竞争意识强烈,思维方式上偏重于精确演绎型。这些文化思维特征的差异很容易在开展经贸合作、政治交流以及文化传播等方面的政策意见不相同,因此要在英语口译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2.2我国英语口译教学中存在的文化安全问题

跨文化理论从其产生的历史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极具文化渗透和文化同化的意味,最早提出跨文化概念的是美国政府在1947年创建的外国服务所,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文化要和传播关联起来研究,第二,对非语言传播的跨文化理论研究,第三,提出了跨文化交际概念。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这种带有不平等不公平观念的跨文化理论,是站在西方文化与用着的角度阐述的。例如“非主流文化个体最终将完全融入主流文化”的“美国化”期望。随着世界格局以及时代的不断发展,虽然这种倾向逐渐淡去,但是仍然需要引起我们在诸如英语口译教学、英语基础教学等方面的注意。从跨文化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际运用发展来看,我国也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语言安全问题,从跨文化理论视域下,我国英语口译教学存在的文化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英语教育的强势和母语教育的弱化上。我国英语教育基本已经达到了全民普及、终身学习的程度,小到学前教育,大到企业英语培训,出国留学等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英语教育,这就导致了当前英语教学过分重视实用性和工具性,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文化融合性教育,造成缺少自己语言文化主体身份构建的状况出现,进而会缺少对西方国家语言文化渗透的理解和质疑,带来较为严重的文化安全问题。

3加强我国英语口译教学文化安全的策略

3.1严格遵循“尊重民族文化”的教学要求

我国英语口译教学必须充分重视文化安全教育,在掌握外语口译的技巧和能力的同时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安全意识。因此,在进行英语口译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尊重民族文化”的基本教学要求,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而任何一种文化都有着特定的价值观念,这也就决定了依赖本土文化而生的语言有了一定的意识形态或者某方面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我国英语口译教学中,教师要有着语言文化安全的意识,同时也要把这种意识在能力传授的过程中进行普及,引导学生在掌握英语实用能力的同时,有着对本土文化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当然语言文化安全并不是教师自己能够完成的,还需要教育部门在文化安全政策上以及学校在文化安全制度建设和培训教育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通过多方共同的努力,把英语口译教学文化安全工作做好、做实。

3.2英语口译教学应该注重文化融合性

首先,在英语口译教学教材的选编上。在教材设计方面,要选择具有中华文化特点的背景教材,同时教材内容要贴近人民生活、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口译技巧的过程中容易获得成就感的内容。例如将我国历史上优秀的人物事迹用语英语口译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把具有亲和力强的传统文化知识融入英语口译教学中,增强学生对母语文化英语表达方式的兴趣。同时,为了体现英语口译教材文化融合特性以及保障口译教材的质量,可以在教学内容上收集华语文化范围内知名作家和汉学家的优秀文章;其次,英语口译教学应该在注重实用性的基础上,适当的展示本土文化的特点,充分发挥母语在英语口译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学到使用知识和口译技巧,同时也能够真切的去关注母语文化的发展。

3.3英语口译教学要把握好跨文化交际语用原则

在英语口译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英语教师能够从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文化交际能力出发,丰富自身跨文化交际的用语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英语口译教学经验。从理论掌握和实践丰富的高度上,才能够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够培养出既有民族文化价值导向又具有英语口译使用能力的合格人才。就英语口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语用原则主要包括:第一,真诚性原则。真诚性原则是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首要原则。顾名思义,即交际双方在进行交往过程中要有积极合作和参与的`心态,本着真诚的态度情感交流,确保交际用语的真实不虚,同时还要注重各文化间不同的文化习惯,比如西方语言文化有着极强的敏感度,这种敏感度体现在日常交往中,不能够过多的干涉别人的私事。第二;理解性原则。理解或者互谅互让既是一种文化品品质,同时也是进行口头翻译和交流实现的前提条件,秉持互谅互让和理解的原则不仅是跨文化语言环境应该遵守的原则,与此同时,还是我国外交基本政策的基础和一贯作风。这一原则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使用条件,需要彼此之间能够对对方的语言文化有着较为熟练的把握,本着宽容的态度和熟练的英语口译能力,进行不同文化之间的口译工作;第三,平等性原则。平等性原则是跨文化交际活动进行的普遍性原则,从跨文化主体间理论出发,平等性原则也是主体建构理论的根本要义之一。在英语口译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平等性原则的使用环境和机制设置等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多元化主体交流的时代趋势下,解放自我。平等性原则不仅是跨文化交际语用原则内容之一,同时平等也是一种人类诉求。在提高英语口译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平等原则还能够促进个人文明程度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对于消除语言差异造成的阻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结语

从英语口译教学中“跨文化理论”误区与文化安全策略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我国文化安全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这既是既定的事实,同时也是我们在英语口译教学等多个方面进行文化安全教育的动力。因此,不管是我国的学校英语教育还是社会英语教育培训,我们都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化安全意识,这是我们身为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同时我们还要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出发,掌握英语口译的技巧和能力,使文化交流能够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公平。

参考文献:

[1]陈勇.高校英语教育中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及应对[J].济宁学院学报,2017,38(02):107-110.

[2]岳亮.跨文化理论指导下的中西方语用失误的探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5(01):247-248.

[3]付大安,李奕.英语教育中的文化安全和批判性思维培养[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S1):182-184.

篇3:商务英语口译理论

一、口译三阶段与学生口译能力培养

1.“口译三阶段”理论及其简要说明。口译三阶段理论的核心内容来自于释意理论的发展。在加拿大学者让·德莱尔的研究中,他将翻译视为一种启发式的、需要很强理解力的话语分析过程,其中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理解 (comprehension)。这个阶段需要对源文本中涉及语言系统的语言符号进行解码。(例如,决定文本中词语与表达之间的语义关系),并且通过参考话语的上下文,来确定话语的概念意义。以上两步需要同时进行。第二阶段是摆脱语言外壳或再构(reformulation),用另一种语言中所对应的词重新组织源话语中的概念。这需要推理,不断的联想和逻辑假设来实现。 最后,第三个阶段是验证(verification),这可以被描述为一个回译的过程,译者可以对选择的译法和对应词进行定性分析。目的是确定最后的翻译准确无误。

根据德莱尔的上述解说,可以把“口译三阶段”的内容简单概括为:理解、推理和验证。对于“理解”阶段而言,口译人员需要对口译的源语言中所蕴含的信息进行准确的把握。这一环节既是口译的开始,也是口译中的关键。因为对口译源语言信息的任何一点忽视都会使后续的口译工作产生严重的后果。对于“推理”阶段而言,它是口译重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口译者需要根据对口译源语言及其蕴含信息的把握,在重新梳理其信息的基础上,组织语言进行表达。所以说,在这一阶段里,推理的依据是口译源语言, 推理的结果,是口译中的表达内容。换而言之,“推理”这一环节在口译中起着过渡的作用,它上承口译者对源语言的 “理解”,下启口译的最终结果。在第三阶段,即“验证” 这一环节里,口译者需要使用两条标准去判断自己的口译结果。这两条标准分别是“意义标准”和“效果标准”。所谓的“意义标准”是指在口译的过程中,译者是否真正地把源语言中所包含的具体信息都完全而真实地体现在口译之中。 所谓的“效果标准”是指口译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口译把源语言的各种信息传递给对方,而且还要把源语言所具有的表达效果也力争体现在口译之中。因为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 根据释意理论的解释,语言除了表达一定的意义之外,它还具有起到一定的表达效果。特别是在商务英语的口译过程中,源语言的表达效果或许在一定程度代表着商务谈判双方的谈判策略,因此说“表达效果”这一标准不容口译者在具体的翻译中忽略。

2.“口译三阶段”理论给予口译教学的启示。“口译三阶段”理论给予了口译教学重要的启示,对这种启示的理解与分析直接关系到后边的口译教学,关系到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因此,在未探讨“口译三阶段”理论视域下的“口译教学方法”之前,有必要对这些启示进行简单地说明和回顾:

首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口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根据释意理论可以把商务英语口译过程分为:源语理解——脱离源语外壳——译语表达。因此,所谓系统性的工作是指看似简单的口译能力培养需要理解、推理与验证的完美结合才可以完成。特别是理解阶段里,学生的基础知识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其次,学生口译能力的培养要从多个方面着眼培养。无论是对学生进行的理解性训练,还是对学生进行的口译推理技巧的说明都能够对学生口译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再次,学生口译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验证”的训练,其实口译验证的过程就是学生反思口译实践的过程。

二、口译三阶段视域下的口译能力培养方法

下边根据自己对“口译三阶段”理论的理解,反思口译教学的实践,对“口译三阶段”视域下的口译能力培养方法进行逐一的探讨和说明:

1.“理解阶段”与口译能力培养。正如上边所述,理解阶段对口译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商务英语的口译而言,“理解”在口译实践中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理解阶段”给予了高职商务教学怎么样的启示呢?首先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工作,这些英语基础知识,不仅是指商务英语与其它英语学习共有知识,也应该包括商务英语口译过程中所独自需要的英语知识。因为商务英语的口译教学是一门针对性很强的教学实践,例如:

Nation wants the opportunity and privilege of bullying from foreign countries produces and services that are scarce or unavailable at home that would he useful and beneficial to its people.在这一段的翻译中,“产品”、“劳务”、“优惠待遇”、“短缺”等专业性很强的词汇,如果没有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是不可能口译的。

其次,根据对“理解阶段”里的实际情况分析,在高职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中,还应该注意另外一个问题,即理解技巧的培养。商务英语的口译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它既需要把一定的英语翻译成汉语,又需要把一定的汉语翻译成英语。特别是针对那些相对较长的英语句子,口译者一定有自己的理解技巧。因为这些技巧的娴熟运用一定会使现场口译的时间得到相对的缩短。例如,从句的拆分就是一种很好的理解技巧。这也就是说,在具体的口译过程中,无论是汉语的长句,还是英语的长句,都可以通过拆分的方法使之更容易理解。与此相对,对于那些稍短的句子,译者又可以通过相反的方法——组合法,使口译的结果表意更为明确。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商务谈判中补充式的说明短句,这样的方法更为适用。

2.“推理阶段”与口译教学。推理阶段是口译实践中一个过渡性的阶段。这一阶段给予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启示是推理是口译成功的关键。在高职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的推理训练:

首先,词句推理。虽然根据释意理论,在口译的过程中源语言与译语之间并不一定存在用词对等的现象,但“用词对等”却存在于诸多的口译过程中。也就是说,翻译理论虽然不重视口译过程中的意义对等、效果对等,但这一理论并不排斥在口译中的用词对等。因此,在口译之中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如何根据源语言用词情况推导译语的用词。它可以使口译者减少因为思索用词而浪费的时间,加快口译速度。 其次,语境推理。所谓语境推理是指口译者需要根据商务英语口译的需要,把语境构成的因素进行适当地取舍。众所周知,任何一句语言之所以能够表情达意,它都需要一定的语境支持。如何把相关的语境因素转译在口译中,不仅是对一个口译人员翻译水平的检验,而且也是对其口译技巧的考察。在口译的过程中,语境体现出一个动态的特点。随着商务谈判新情况的不断出现,语境对句子表义及其表达效果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了。特别是针对商务谈判语境中那些特殊的构成因素,口译者一定要慎重转译。特别是那些商务谈判中的禁忌,更不能出现在口译中。再如,商务英语的口译往往需要涉及到跨文化的现象,如何把两种文化存在的明显不同之处恰当而和谐地体现在口译之中,不仅事关商务谈判的成功,而且事关商务谈判的效果。例如当提到“狗”的时候,在汉语中它有贬义,如“走狗”之类含义,而在英语中,它则是一个充满褒义的词汇,因为英语文化里,狗是一个忠实的象征,所以才会有“lucky dog”和“top dog”这样的词汇用来指代不同的人,而且毫无贬义。

在语境推理中,一个良好的口译人员应该特别懂得对动态语境的推理口译技巧。因为随着语境的变化,口译源语言的含义,源语言的表达效果都会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和体现。 而对于商务谈判的双方而言,又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中应该对此给予高度的注意。

3.“验证阶段”与口译能力培养。验证阶段处于口译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但它却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在口译验证的阶段里,口译者可以完成对自己口译结果的检验。而对口译的验证过程就如文章的修改过程中,它不仅可以纠正口译中出现的失误,而且还可以使口译得到升华。无论是口译过程中选词造句,还是口译过程中对源语言意义的传递与效果的再现,都需要口译中的验证来完成。

口译过程中“验证阶段”对学生口译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经验的积累和技巧的成熟两个层面上。对于前者而言, 通过具体的验证过程,可以使参加口译实践的学生不断地获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通过反思,无论是成功的积累,还是失败教训的吸收,都可以使学生的口译能力得到提升;对于后者而言,口译技巧是在学生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形成的。 经验的积累,既是一个知识丰富的过程,也是一个高职学生口译能力提升与成熟的过程。而学生口译能力的成熟又以口译技巧的出现为具体标志。

总之,释意理论“口译三阶段”思想对于提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能力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使“口译三阶段”理论在提高学生口译能力的培养中得到极致性的发挥,这需要我们每一个高职英语老师积极地反思自己的口译教学。

摘要:探析如何运用释意理论有关“口译三阶段”的研究成果培养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能力的相关问题,既可以拓展释意理论的研究范围,又可以丰富释意理论,特别是“口译三阶段”理论的相关内容。本文拟在简要介绍释意理论中的“口译三阶段”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高职商务英语的教学特点,从“理解、推理、验证”三个方面对“口译三阶段”理论给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口译能力培养的启示进行详细地解析和阐明,以其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希望借此引起广大同仁对“口译三阶段理论”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口译能力培养”相关问题的注意。

篇4:商务英语口译理论

【关键词】释意理论“口译三阶段”口译能力培养

如何运用释意理论有关“口译三阶段”的研究成果指导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教学,是每一个高职英语教学研究者和每一个高职商务英语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结合高职商务英语的口译教学实践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在释意理论的指导下寻求科学的解决办法,既可以提高商务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又可以使这一古老的翻译理论因为应用范围的拓展而获得新的活力。所以,在此仅根据自己的商务英语口译教学实践,参考其他研究者的相关论述,对如何运用释意理论“口译三阶段”来提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能力的相关问题作一系统性的阐释和说明。

一、口译三阶段与学生口译能力培养

1.“口译三阶段”理论及其简要说明。口译三阶段理论的核心内容来自于释意理论的发展。在加拿大学者让·德莱尔的研究中,他将翻译视为一种启发式的、需要很强理解力的话语分析过程,其中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理解(comprehension)。这个阶段需要对源文本中涉及语言系统的语言符号进行解码。(例如,决定文本中词语与表达之间的语义关系),并且通过参考话语的上下文,来确定话语的概念意义。以上两步需要同时进行。第二阶段是摆脱语言外壳或再构(reformulation),用另一种语言中所对应的词重新组织源话语中的概念。这需要推理,不断的联想和逻辑假设来实现。最后,第三个阶段是验证(verification),这可以被描述为一个回译的过程,译者可以对选择的译法和对应词进行定性分析。目的是确定最后的翻译准确无误。

根据德莱尔的上述解说,可以把“口译三阶段”的内容简单概括为:理解、推理和验证。对于“理解”阶段而言,口译人员需要对口译的源语言中所蕴含的信息进行准确的把握。这一环节既是口译的开始,也是口译中的关键。因为对口译源语言信息的任何一点忽视都会使后续的口译工作产生严重的后果。对于“推理”阶段而言,它是口译重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口译者需要根据对口译源语言及其蕴含信息的把握,在重新梳理其信息的基础上,组织语言进行表达。所以说,在这一阶段里,推理的依据是口译源语言,推理的结果,是口译中的表达内容。换而言之,“推理”这一环节在口译中起着过渡的作用,它上承口译者对源语言的“理解”,下启口译的最终结果。在第三阶段,即“验证”这一环节里,口译者需要使用两条标准去判断自己的口译结果。这两条标准分别是“意义标准”和“效果标准”。所谓的“意义标准”是指在口译的过程中,译者是否真正地把源语言中所包含的具体信息都完全而真实地体现在口译之中。所谓的“效果标准”是指口译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口译把源语言的各种信息传递给对方,而且还要把源语言所具有的表达效果也力争体现在口译之中。因为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根据释意理论的解释,语言除了表达一定的意义之外,它还具有起到一定的表达效果。特别是在商务英语的口译过程中,源语言的表达效果或许在一定程度代表着商务谈判双方的谈判策略,因此说“表达效果”这一标准不容口译者在具体的翻译中忽略。

2.“口译三阶段”理论给予口译教学的启示。“口译三阶段”理论给予了口译教学重要的启示,对这种启示的理解与分析直接关系到后边的口译教学,关系到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因此,在未探讨“口译三阶段”理论视域下的“口译教学方法”之前,有必要对这些启示进行简单地说明和回顾:

首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口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根据释意理论可以把商务英语口译过程分为:源语理解——脱离源语外壳——译语表达。因此,所谓系统性的工作是指看似简单的口译能力培养需要理解、推理与验证的完美结合才可以完成。特别是理解阶段里,学生的基础知识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其次,学生口译能力的培养要从多个方面着眼培养。无论是对学生进行的理解性训练,还是对学生进行的口译推理技巧的说明都能够对学生口译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再次,学生口译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验证”的训练,其实口译验证的过程就是学生反思口译实践的过程。

二、口译三阶段视域下的口译能力培养方法

下边根据自己对“口译三阶段”理论的理解,反思口译教学的实践,对“口译三阶段”视域下的口译能力培养方法进行逐一的探讨和说明:

1.“理解阶段”与口译能力培养。正如上边所述,理解阶段对口译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商务英语的口译而言,“理解”在口译实践中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理解阶段”给予了高职商务教学怎么样的启示呢?首先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工作,这些英语基础知识,不仅是指商务英语与其它英语学习共有知识,也应该包括商务英语口译过程中所独自需要的英语知识。因为商务英语的口译教学是一门针对性很强的教学实践,例如:

Nation wants the opportunity and privilege of bullying from foreign countries produces and services that are scarce or unavailable at home that would he useful and beneficial to its people.在这一段的翻译中,“产品”、“劳务”、“优惠待遇”、“短缺”等专业性很强的词汇,如果没有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是不可能口译的。

其次,根据对“理解阶段”里的实际情况分析,在高职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中,还应该注意另外一个问题,即理解技巧的培养。商务英语的口译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它既需要把一定的英语翻译成汉语,又需要把一定的汉语翻译成英语。特别是针对那些相对较长的英语句子,口译者一定有自己的理解技巧。因为这些技巧的娴熟运用一定会使现场口译的时间得到相对的缩短。例如,从句的拆分就是一种很好的理解技巧。这也就是说,在具体的口译过程中,无论是汉语的长句,还是英语的长句,都可以通过拆分的方法使之更容易理解。与此相对,对于那些稍短的句子,译者又可以通过相反的方法——组合法,使口译的结果表意更为明确。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商务谈判中补充式的说明短句,这样的方法更为适用。

2.“推理阶段”与口译教学。推理阶段是口译实践中一个过渡性的阶段。这一阶段给予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启示是推理是口译成功的关键。在高职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的推理训练:

首先,词句推理。虽然根据释意理论,在口译的过程中源语言与译语之间并不一定存在用词对等的现象,但“用词对等”却存在于诸多的口译过程中。也就是说,翻译理论虽然不重视口译过程中的意义对等、效果对等,但这一理论并不排斥在口译中的用词对等。因此,在口译之中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如何根据源语言用词情况推导译语的用词。它可以使口译者减少因为思索用词而浪费的时间,加快口译速度。其次,语境推理。所谓语境推理是指口译者需要根据商务英语口译的需要,把语境构成的因素进行适当地取舍。众所周知,任何一句语言之所以能够表情达意,它都需要一定的语境支持。如何把相关的语境因素转译在口译中,不仅是对一个口译人员翻译水平的检验,而且也是对其口译技巧的考察。在口译的过程中,语境体现出一个动态的特点。随着商务谈判新情况的不断出现,语境对句子表义及其表达效果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了。特别是针对商务谈判语境中那些特殊的构成因素,口译者一定要慎重转译。特别是那些商务谈判中的禁忌,更不能出现在口译中。再如,商务英语的口译往往需要涉及到跨文化的现象,如何把两种文化存在的明显不同之处恰当而和谐地体现在口译之中,不仅事关商务谈判的成功,而且事关商务谈判的效果。例如当提到“狗”的时候,在汉语中它有贬义,如“走狗”之类含义,而在英语中,它则是一个充满褒义的词汇,因为英语文化里,狗是一个忠实的象征,所以才会有“lucky dog”和“top dog”这样的词汇用来指代不同的人,而且毫无贬义。

在语境推理中,一个良好的口译人员应该特别懂得对动态语境的推理口译技巧。因为随着语境的变化,口译源语言的含义,源语言的表达效果都会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和体现。而对于商务谈判的双方而言,又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中应该对此给予高度的注意。

3.“验证阶段”与口译能力培养。验证阶段处于口译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但它却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在口译验证的阶段里,口译者可以完成对自己口译结果的检验。而对口译的验证过程就如文章的修改过程中,它不仅可以纠正口译中出现的失误,而且还可以使口译得到升华。无论是口译过程中选词造句,还是口译过程中对源语言意义的传递与效果的再现,都需要口译中的验证来完成。

口译过程中“验证阶段”对学生口译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经验的积累和技巧的成熟两个层面上。对于前者而言,通过具体的验证过程,可以使参加口译实践的学生不断地获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通过反思,无论是成功的积累,还是失败教训的吸收,都可以使学生的口译能力得到提升;对于后者而言,口译技巧是在学生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形成的。经验的积累,既是一个知识丰富的过程,也是一个高职学生口译能力提升与成熟的过程。而学生口译能力的成熟又以口译技巧的出现为具体标志。

总之,释意理论“口译三阶段”思想对于提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能力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使“口译三阶段”理论在提高学生口译能力的培养中得到极致性的发挥,这需要我们每一个高职英语老师积极地反思自己的口译教学。

参考文献:

[1]隋荣谊.释意理论[J].英语知识.2011.02.36.

[2]高素芳.释意派理论指导下的记者招待会口译策略浅析[J].文学界.2010(10).131.

[3]彭富强.释意理论视角下商务英语口译对策[J].海外英语. 2014(13).134.

【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二五规划英语教学研究课题“释意理论视阈下高职商务英语专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的研究”(项目编号:XJK014YYB032)的研究成果)。

篇5:模糊语言学与我国口译理论的构建

模糊语言学与我国口译理论的构建

我国口译研究现状从整体上来看,主要集中于口译教学与训练的研究和某种理论与个人经验结合的研究阶段,有待更深层次的.拓展.模糊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领域,这一理论可引入口译研究,构建模糊口译理论.

作 者:郑友阶 Zheng Youjie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黄冈,438000刊 名:黄冈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年,卷(期):200828(1)分类号:H0关键词:语言学 口译研究 模糊语言理论 口译理论

篇6:释意派理论关照下的口译技巧研究

释意派理论关照下的口译技巧研究

本文介绍了法国释意派理论的特点,并结合多个口译实例,旨在发掘释意派理论对口译实践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该理论将口译过程分为理解、脱离语言外壳和重新表达三个步骤,特别是其核心“脱壳”这一概念,创造性地阐述了语言与意义的关系,对译员更深入地理解原文提供了帮助.

作 者:唐述宗 邢真 Tang Shuzong Xing Zhen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44 刊 名: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1(2) 分类号:H059 关键词:释意派理论   口译   理解   脱壳   表达  

篇7:商务英语口译理论

Paper A(Tape script)

Part A(E-C)(50%)

Directions: In this part of the test, you will hear two passages in English.Each passage consists of four sentences.After you have heard each sentence, interpret it into Chinese.You may take notes while listening.Passage 1(25%):

I wish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thank you on behalf of all my colleagues for your warm reception and incomparable hospitality.The pass five days in China have been truly pleasant and enjoyable, and most memorable.Here, I particularly want to pay tribute to our Chinese partners whose effort has made possible the successful conclusion of the cooperative agreements.May I ask all of you present here to join me in raising your glasses, to the lasting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our two companies.Passage 2(25%):

Ladies and gentlemen, I’d like to report on my recent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automobile market.Considering the fact that there is only one car for every 250 Chinese at present, the potential auto market is extremely attractive.China has cut its average tariff rate several times and promised to continue to cut its automobile import tariff.China has virtually opened its auto market to the outside world.China is seeking partners for its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we should walk up and take the opportunity.Part B(C-E)(50%)

Directions: In this part of the test, you will hear two passages in Chinese.Each passage consists of four sentences.After you have heard each sentence, interpret it into English.You may take notes while listening.Passage 1(25%):

中国国际旅行社为各位安排了富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有趣的旅游线路。各位将要游览举世闻名的景点和名胜,参观雄伟的古建筑群,观赏珍贵的文物。

你们还将有机会欣赏中国的戏剧和杂技表演,品尝纯正的中国烹调和地方风味小吃。

我国人民传统的热情和好客将使各位的这次访问愉快而又难忘。

Passage 2(25%):

欢迎各位参加对外汉语学习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近年来世界各地学汉语者与日俱增。

对于这门拥有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文学历史最悠久的语言来说,这股学习热潮早该出现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汉语是一种很古老的语言,其最早的汉字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了。

随着各位学习兴趣的提高,我将适时介绍汉语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维所产生的影响。

2007-2008 学年 第1 学期 口译训练试题A参考答案(04英1,2007年12月)

制定教师:张雪玉 审核人:张轶前 考试时间:2007.12.26

Part A(E-C)(50%)

Directions: In this part of the test, you will hear two passages in English.Each passage consists of four sentences.After you have heard each sentence, interpret it into Chinese.You may take notes while listening.Passage 1(25%):

我愿借此机会,谨代表我所有的同事,对你们热情的接待以及无与伦比的款待表示感谢。

在中国度过的这五天,确确实实令人愉快,令人难以忘怀。我在这里要特别赞颂我们的中国合作者,他们的努力使我们成功地达成了合作协议。

我敬请各位与我一起举杯,为我们两家公司的永久友谊和合作而干杯。

Passage 2(25%):

女士们,先生们,我向诸位汇报一下我对中国汽车市场现状所做的调查。目前中国的轿车拥有量为每250人仅一辆车。因此,这个潜在的市场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中国已数次下降关税,并承诺将继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中国汽车市场的大门已经敞开。

中国正在寻求汽车工业的合资伙伴。我们的机会就在眼前。

Part B(C-E)(50%)

Directions: In this part of the test, you will hear two passages in Chinese.Each passage consists of four sentences.After you have heard each sentence, interpret it into English.You may take notes while listening.Passage 1(25%):

China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 is offering you an interesting tour program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You will visit world-famous scenic spots, historical sites and magnificent ancient architectural complexes, and appreciate precious cultural relics.You will als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enjoy Chinese operas and acrobatic shows, as well as authentic Chinese cuisine and local delicacies The traditional warmth and hospitality with which the Chinese people entertain our guests will make your visit a pleasant and memorable experience.Passage 2(25%):

篇8:商务英语口译理论

1 体验式学习基本理论

“体验”一词在中古英文及法文的词义则是“实验 (Exper i ment) ”之意, 以现代的语言表达就是“经过一项实验”。美国体验教育协会所述:体验教育是一种理念和方法, 在教育与学生有目的地进行直接的经验和反思, 以增加知识, 发展技能和澄清价值观。庞维国认为所谓的体验学习, 可以界定为学生在学校或教师安排之下, 体验各种学习活动, 从事有意义的学习, 并从活动中习得各种实用能力, 并能应用在实际生活情境中。Athcrron (2002) 认为体验学习最直接的教学应用就是用它确保教学活动能符合每个阶段的经验学习历程。换句话就是教学者的主要认识就是去“追踪”学习者的学习历程是否配合经验学习的阶段, 询问能引起学习者反思、概化的问题, 并且提供情境测试所学的概念。

体验学习已渐成为另一种“学习”方式, 其基本源自于杜威的“在做中学习” (Learning by Doing) 的观念, 用教学或是理解学习者的“程序”或“方法”, 其不受环境限制也可行, 不一定要在户外。笔者认为, 其主要是指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与自己的经验结合, 再透过内省产生新的经验, 并能将其迁移至生活上, 进而内化在学习过程。有别于传统以单向授课及采用统一教材为范本的教育方式, 体验式学习的过程将重点放在彼此的互动性和课后的讨论与分享, 以学习者为学习的中心, 将教导者转为引导者的角色, 并透过反思内省帮助其自我思维及沉淀经验。

以体验学习的发展作为指导, 杜威认为体验式学习是一个连续的改造旧的经验和建立新的经验的方法。其认为经验和教育的关系如下:第一, 经验具有续性, 或称之为经验的连续体。在任何情况下, 经验总有一定的连续性;因而, 还要注意经验的形式和方向。每种经验都是一种推动力, 判断一种经验的价值, 要依据他推动的方向和结果。第二, 经验的交互作用。任何经验都是客观条件和内在条件的相互作用, 及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不仅被动的适应环境, 而且能动地作用于环境;环境的变化又对学生产生反作用。因此, 杜威所说的经验把人 (经验的主体) 和自然 (经验的客体) 都包括在内。从经验来说, 他强调教育与个人经验之间的有机性, 真正的教育都是从经验中产生的;在生活来说, 为生命的延续, 为了生存, 必须与环境保持平衡状态, 但经验与教育二者并非相同, 并不是一切经验都具教育的作用。

经验成为教育的过程, 教育就是经验连续和改变的过程。杜威认为, 纯粹的活动不能构成经验, 除非个人能够知觉或发现行为与行为结果的关系, 有意识地把行为与结果的承受连结起来, 经验才算建立 (Dewey, 1959:163-164) 。教育是“在经验中”, “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 越是明确和真诚地坚持这种主张, 对于教育是什么, 应有一些清楚的概念就愈加显得重要。如果不把经验理解为决定教材、决定教学和训练的方法以及决定学校物质设备和社会组织的一种计划, 那么这种经验完全是虚幻的。如果不把经验看作是已经开始着手实施的行动计划, 那么, 这种经验就等于一种文字的形式。

2 体验式学习理论应用于商务英语口译中的可行性

商务英语口译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 是一门专业技术课, 实践性强, 难度较高的一门英语课程。课程的总学时为22课时, 其中理论7课时, 实践15课时, 可见该课程对实践课程较为注重, 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因此, 在日常教学中应切实执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重过程的教学评估, 强调核心技能的素质教育实践, 才能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 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 发展职业能力。在教学上, 也应大量设置和模拟商务口译场景, 这就与体验式学习对“体验实践”过程的注重非常的相似, 体验学习强调从情境中学习, 而商务英语也是如此。

商务口译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跨文化意识, 强调合作性学习, 探索性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加强对学习策略的指导, 使学生在商务语言知识、技能、文化意识、修养方面得到整体发展。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传统式商务英语口译一般情况下是老师在课堂上讲, 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老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 思维往往被禁锢于一个拘束的环境。而体验式学习是将学生的学习知识作为教学围绕的基本点, 通过设计特定的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并通过过程体验引发思考和创新。在口译的基本理论和具体程序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译体验过程, 无疑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技能和熟练商务外事口译的操作, 学会解决问题和自我提升。

故此, 以商务英语口译作为记录媒介与学习者中的关系, 有利于将体验过程的本身内容作为口译教学的主要关注对象, 梳理引导者、引导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自身以及课程情况的多重复杂交叉关系, 以反思和体验实践等学习方式将英语口译课程进行体验内省, 挖掘服务对象的工具功能, 由此可见, 在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引入体验式学习理论, 并从中反思纪录是完全可行的。

3 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模式

2013年9月, 笔者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本校商务英语专业口译学习情况进行专门研究发现, 学习者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与语言能力、背景知识相关的领域, 从学习表现看, 学生仍然较多地认为语言方面的学习困难最为严重, 听力和表达能力明显不足。LI (2002) 的研究也探讨了语言教学在翻译训练中所扮演的角色, 并在访谈过学生之后得到了相似的结论, 即绝大多数的学生会认为语言训练是口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研究还发现高达51.4%的学生都认为应该在中英文两方面都需建立其稳定的语言基础, 才能开始进行翻译的学习, 他们认为, 如能够在开始正式学习翻译之前, 在第一年的课程设计中提供密集的语言训练, 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 强化语言能力后, 更有利于提升未来的学习效率。而廖柏森 (2007) 对于口译教学中教师的观点进行了研究比较发现, 教师也认为在口译教学中学生语言程度和专业背景知识不足的问题最为严重, 这些资料与笔者的研究结果遥相呼应。这也为我们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即如何在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基础上, 强化学生语言基础, 提高其背景知识能力是提高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的关键点。

3.1 背景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 本课程的主教材为徐小贞总主编的《商务现场口译》。该课程主要有七大块内容, 分别为:迎来送往、礼仪讲话、商务旅行、商务访谈、商务广告、商务陈述。课程要达到的知识目标为:掌握商务口译中各种话题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掌握涉外商务活动中的主要口译技巧和口译笔记技巧;熟悉商务口译文化背景。因此, 为了达到该目标, 笔者在每块内容理论学习之后, 都会根据教学内容相应的安排4~6小时的现场体验活动课程。需注意的是根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原则, 可以不按照教学和教材资料原来的内容排列顺序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 补充适当的教材外的内容, 尤其是在实训时, 需要教师自编或收集大量的教学素材补充进去。

3.2 基于“3P”模式的体验式商务英语口译设计实施

如上所述, 体验式学习重视学生学习过程, 更加关注过程评估和强调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 因此, 本文设计了基于“3P”的体验式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模式, 如图1所示。

3.2.1 相关背景文化准备、专业知识和语法知识的储备

充分的文化背景准备和充足的知识储备是完美准确口译的前提。从口译者角度来看, 充分的文化背景准备和充足的知识储备是保持其自信和内心放松的物质基础。就口译课程而言, 准备包括两类, 短期准备和长期准备,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为口译做好足够的长期准备和短期准备。

第一, 教学重难点的说明。以“Protocol Routine” (迎来送往) 这单元为例, 教师可以首先以提问方式阐述教学的重难点, 如:如何准备一场接待?接待中, 口译者需要做哪些口译准备?需要口译者具备哪些口译技巧和素质?待学生回答后, 教师可分别阐述自身对于迎来送往中长期准备和短期准备的理解, 如口译者的长期准备是一项终身事业, 它有起点, 但无止境, 经验越丰富, 口译效果越成功, 这就需要口译者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宽大的胸怀;而短期准备则要求口译者对于所要参与的口译接待做一个仔细的分析, 建立起与口译接待相适应的百科知识和口译技巧。

第二, 专业知识和语法知识的准备。口译是一项及时性工作, 对口译者的反应能力要求极高, 而其背后是对口译者专业知识储备充足与否的实际检验。同样以“Protocol Routine” (迎来送往) 这单元为例, 口译者至少应该知道一些在接待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专业词汇, 如“to recover from the jat lag” (倒时差) 、“itinerary” (活动安排) 、“to adjust the time difference” (适应时差) 、“to proceed through the Customs” (进行海关检查) , 还需要了解一些接待中口译的基本句型、构成及其用法, 从而能够快速、灵活、自主、自由的建构语言知识, 如“We gathered here today with great pleasure to warmly welcome Mr.Thomas from ABC Company.”;“We are sorry that we shall be leaving.It is really a most interesting and rewarding visit.”

3.2.2 现场体验式口译教学

第一, 明确口译任务, 激发口译体验兴趣。在课程前一周, 教师以模拟练习中欢迎和接待某公司总裁为例, 布置小组口译任务。任务布置完成后, 不应立即放任学生, 可播放一些跨国公司接待的经典案例, 让学生观察日常接待的基本顺序、其中的礼仪, 并让他们观察接待中是否有不当之处, 从而激发学生的口译兴趣。在准备过程中, 教学除了让学生关注口译者句型句式外, 还可以提示学生观察接待者的穿着、表情等, 这其实就在无意中完成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第二, 创设情境, 实施口译教学。其实, 学生在课上进行课程展示之前, 课下往往已经进行了数遍的排练, 在实施时, 教师应帮助学生尽量用上教学中提到的专业词汇, 帮助学生理清接待的顺序让他们认识到外商接待中其实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交际知识的灵活运用。比如, 笔者教学时发现, 很多小组接待时不仅穿着规范, 还专门制作了接待牌, 登机牌, 从而更好地模拟了实际的环境;甚至有些小组, 还设置了接待前的电话沟通、酒店预约等前续环节,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 课程中学习的大量专业知识和语法知识学生们都能熟练运用和穿插于接待过程之中, 可以说, 体验式教学不仅提升了学习知识, 更增进了学生彼此间的感情, 培养了学生勇于协作、互助互利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团队精神。

第三, 教师现场指示和点评。口译现场体验和表演过程中, 学生们难免会出现纰漏, 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发挥出来, 这也是对体验式教学的深层次理解。体验并不是放任自流, 体验的目的是完成教学任务, 提升学生口译交际能力。然而, 由于中英文语境毕竟差别很大, 生长于中文环境的学生在英文表达时难免会出现生硬、卡壳等现象, 甚至对某些问题看法不深入, 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调整, 实时发现和掌控口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保证口译教学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

3.2.3 积极反馈体验效果

体验式活动的完成并不意味着体验教学的结束, 体验效果的积极反馈是提升和改进体验教学的重要一环。从学生角度看, 他们的体验活动完成后, 也希望得到相应的评价, 因此, 教师的适时点评以及事后评价是促进体验式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为此, 在适时点评时, 教师可从专业知识运用、背景文化理解、团队写作精神、口译表达清晰度等方面进行点评。而在综合评价时, 应充分考虑体验式教学重过程的特点, 可以根据学生平时课堂成绩 (含出勤率) , 课堂参与程度 (讨论和课堂活动) , 课外作业及其他活动30%、平时测试和实践 (课堂演示或口头报告) 30%;期末考试成绩 (现场实操) 40%进行综合考评, 从而建立起全方位、阶段性、滚动式、集能力和知识为一体的综合考核体系,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 也可以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和创造性。

摘要:商务英语口译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强, 难度较高的英语课程, “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授课模式难以胜任口译课程对于教与学的高要求。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 是指在经验中获得省思从而解决问题, 该学习方法的重参与性和强课程体验性符合商务英语口译的性质和特点。为此, 在总结体验式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分析了将其应用于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的可行性, 构建了基于“3P”模式的体验式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模式。商务英语口译要以相关背景文化准备、专业知识和语法知识的储备为前提, 重视课程学生的情境体验和过程感受, 并通过体验反馈切实增强学生的口译能力。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商务英语,口译

参考文献

[1]Li De feng.Translation Curriculum and Pedagogy:Views of administrators of translation services[J].Target, 2007, 19 (1) .

[2]廖柏森.台湾口译研究现况的探讨[J].第十届口译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2006, 1-10.

[3]庞维国.论体验式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 2011, 6 (9) .

[4]Kolb A Y, Kolb D A.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M].Encyclopedia of the Sciences of Learning, Springer US, 2012.

上一篇:小学玩雪的作文下一篇:仓库信息化管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