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2024-04-26

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共6篇)

篇1: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文山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三日

文山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施意见

为切实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提高我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整体工作水平,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组织体系,根据《云南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关规定,结合市情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工作方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改善和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工作目标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机构,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遵循“以人为本、保障民生、服务在先、管在其中”的理念,强化“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措施。

三、流动人口界定

本意见所指的流动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跨县(市)进入文山市异地居住的人员,下列人员除外:

(一)在居住地出差、旅游、就医、探亲、访友的;

(二)在市内大中专院校学习或参加学习培训的。

四、组建工作机构

(一)成立文山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市政府办公室联系副主任、市公安局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市公安局、教育局、民政局、司法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卫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工商局等部门有关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公安局,由市公安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抽调市公安局相关人员为成员负责日常工作。

建立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招聘、培训、教育、管理和考核等工作机制,开化镇按500:1的比例招聘录用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其余乡镇招聘录用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不少于2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需工作经费、流动人口居住登记证有关证照资料费、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报酬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市财政按领导小组办公室年均3万元、服务管理中心(站)年均1万元的标准安排办公经费,一次性安排1.5万元给予解决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站)电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读卡仪、数码相机、桌椅等办公设备问题。

(二)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对应设立相关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流动人口达500人(含流出人口)以上的村委会(社区)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由村委会(社区)主任任站长,社区(驻村)民警任副站长,计生、社保专干等人员和专职协管员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委会(社区)要提供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相适应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

(三)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或流动人口少于500人(含流出人口)未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的乡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按照流动人口500:1的比例或根据工作需要组建流动人口、出租房屋专职协管员队伍。专职协管员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审核、培训、发证,由各辖区派出所管理使用;个体出租房主、单位和小区的门卫、保安、物管人员等应纳入兼职协管员,与派出所签订责任书,协助派出所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五、流动人口登记管理

流动人口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工作任务重,涉及范围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开展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工作。

(一)流动人口离开户口所在地到达居住地,应当申报居住登记;拟居住30日以上的,还应当申领居住证。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60周岁的,以及已经办理旅馆业住宿登记的流动人口,可以不申领居住证。

居住证由市公安局根据省公安厅的统一式样印制。

(二)申报居住登记由本人凭居民身份证到居住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办公室登记(已办理旅馆业住宿登记的除外)。申领居住证由申领人持居民身份证、2张近期正面免冠1寸照片以及《房屋租赁合同》等入住证明到居住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办公室办理。

(三)用工单位或者雇主招聘流动人口的,应当进行登记,并在7个工作日内将用工信息报送行政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办公室;对应当申领居住证的,有义务及时督促其办理。

(四)居住证为一人一证,视申请人居住及务工情况有效期分为1年、3年、5年。有效期满的,应当在期满前30日内办理换证手续。居住证遗失、损毁以及登记内容需要变更的,持证人应当到原发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办公室办理补领、变更手续。

居住登记以及居住证办理、补领、变更等免收费用。

(五)流动人口申请领取、补领居住证,办理变更手续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办公室应当自受理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进行审验发证。

(六)流动人口申领居住证后,在居住地享有下列权益和公共服务:

1.按照规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

2.按照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享受有关待遇;

3.符合条件人员依法享有法律援助;

4.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5.传染病防治和儿童计划免疫保健服务;

6.参加居住地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或者考试,职业(执业)资格考试、职业(执业)资格登记;

7.在居住地参加驾驶培训并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手续;

8.参加居住地区组织和有关社会事务管理;

9.居住地政府提供的其他公共服务。

(七)居住证持证人在居住地有合法的固定住所、有稳定生活来源的,可以申请常住户口,由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给予办理落户手续。

(八)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公务、查验居住证时,被查验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予以配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扣押流动人口的居住证。

(九)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处理,依法维护。

(十)市内跨乡镇流动人员应当进行登记备案,纳入人户分离人口管理。

(十一)履行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单位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是对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行为不依法及时处理的;二是对流动人口申报居住登记、居住变更登记或者申请办理居住证不依法办理的;三是违规向流动人口收取费用的;四是超越职权或者违法对流动人口或有关单位、个人实施处罚的;五是将有关流动人员信息用于法定职责以外用途的;六是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行为。

(十二)对房屋出租人向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的,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十三)对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违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有关规定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六、工作职责

(一)乡镇机构职责

1.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职责:制定本乡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本乡(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完善机制建立台帐,做到辖区内流动人口底数清、情况明;组织和指导本乡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开展好日常工作。

2.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的工作职责:结合实际制定服务管理站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指导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完成流动人口的各项登记、办理、查验居住证、统计汇总等服务管理工作;定期对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考评;受职能部门委托,做好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居住变更登记和居住证发放、管理等工作;做好房屋租赁管理,向流动人口提供当地房屋租赁信息服务;做好用工单位流动人口信息申报;协助开展流动人口普法宣传、法律服务、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协助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服务,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劳动权益。

(二)职能部门职责

1.公安部门职责:负责流动人口的居住登记、居住变更登记和居住证发放、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流动人口信息服务和管理;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治安管理责任制;对出租房屋实施治安管理;其他应当依法履行的职责。

2.教育行政部门职责:将以工作、生活为目的的流动人口随行适龄子女的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

3.民政部门职责: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开展救助管理工作;对流浪未成年人开展救助保护工作;其他应当依法履行的职责。

4.司法行政部门职责:对流动人口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流动人口提供人民调解帮助和法律服务;为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援助;其他应当依法履行的职责。

5.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职责:按照有关政策和规定为流动人口提供职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社会保险等服务,依法保护流动人口的劳动权益。

6.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职责:加强房屋租赁管理,对流动人口租用房屋进行登记备案管理。

7.卫生行政部门职责:为流动人口实施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孕产妇及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对其从事医疗服务实施卫生监督管理。

8.人口和计生行政部门职责:为流动人口中的成年育龄妇女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查验流动人口中成年育龄妇女持有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为流动人口中的已婚育龄妇女提供生殖健康、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等服务,为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育龄夫妻办理生育第一个子女的《生育服务证》,做好其他应当依法履行的职责。

9.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责:为流动人口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办理注册登记;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生产、经营活动;对流动人口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其他应当依法履行的职责。

10.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驻文部队以及村(社区)组织等的职责:协助当地政府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对本单位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七、有关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站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流动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形成工作合力。全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将于2011年7月1日正式规范开展,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提前做好有关准备工作,制定工作方案,组建机构,落实办公地点,明确人员职责,确保7月1日各项工作能正常开展。

(二)加强领导,精心安排。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站)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部门参与、互联互动”的工作要求,在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强化工作措施,认真抓好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具体工作。

(三)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各乡镇要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纳入目标管理,明确责任,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乡镇长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乡镇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和派出所所长为具体责任人,要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切实履行好职责。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通过发放宣传单、告辖区居民书,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加强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促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群众积极参与。

(五)完善档案,总结经验。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制度,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认真总结提炼典型做法,及时收集发现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工作办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本实施意见由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2: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维护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国务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江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县(市、区)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或者以生育为目的异地居住,时间在30日以上的育龄人口(以下简称流动人口)。

户籍在本市,并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湾里区除外)跨区流动,以及异地探亲、访友、就医、上学、出差等育龄人口,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应当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优质服务的原则,实行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保障流动人口依法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与生育有关的各项权利。

第四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五条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县(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所辖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负责所辖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有关管理和服务工作。

市和县(区)公安、民政、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建设、交通、教育、财政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有关单位,应当协助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二章 职 责

第六条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 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流动人口进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二)指导已婚流动人口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落实避孕节育措施;

(三)为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生育证,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

(四)与已婚流动人口签订计划生育合同;

(五)与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建立联系,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信息沟通工作;

(六)帮助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家庭解决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实际困难;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奖励、优惠政策;

(七)依法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流动人口进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二)查验婚育证明,督促无婚育证明的流动人口限期补办,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

(三)指导、督促辖区有关单位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四)与外来承包、施工、经营的单位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

(五)组织为已婚流动人口提供避孕节育技术等生殖保健服务,对已婚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进行检查;

(六)与已婚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建立联系,通报已婚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

(七)依法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 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村民自治、社区居民自治内容,并组织村(居)民参与制定和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方案。

第十条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有关单位按照下列规定,负责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施经常性管理:

(一)流动人口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由用人单位负责;

(二)流动人口在商品、集贸市场内从事个体经营的,由市场经营者或者市场管理机构负责;

(三)其他流动人口,由现居住地的村民委员会或者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

第十一条 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单位,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与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确定专人负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二)配合查验婚育证明,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

(三)组织已婚流动人口接受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开展的避孕节育技术等生殖保健服务和避孕节育情况检查;

(四)掌握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发现计划外怀孕或者计划外生育的情况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告。

第三章 管理和服务

第十二条 流动人口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凭合法的婚姻、身份证件到县(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全国统一的婚育证明。县(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收到婚育证明申请之日起3日内办理完毕。

第十三条 已婚流动人口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与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同。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同应当合法、公平、合理,体现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不得损害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同文本由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十四条 流动人口应当在到达现居住地30日内,持本人身份证件到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

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查验婚育证明后,应当在婚育证明上验证盖章,并登记造册;对未持有婚育证明的流动人口,应当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补办。

第十五条 流动人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婚育证明可以由现居住地的县(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

(一)婚姻、生育信息完整、准确的;

(二)在现居住地依法办理暂住登记或者居民登记1年以上,并具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

(三)已采取绝育措施的。

现居住地发证机关办理婚育证明,应当向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实有关情况,并及时将办理情况向户籍所在地通报。

第十六条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流动人口有关证照时,应当按照规定核查婚育证明;对没有婚育证明的,应当及时通报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第十七条 向流动人口出租或者出借房屋的房主,应当主动配合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发现计划外怀孕或者计划外生育的情况应当及时向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或者有关计划生育管理机构报告。

第十八条 外来承包、施工、经营的单位应当与现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并将本单位已婚育龄人口生育节育情况登记造册,报现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备案。

第十九条 流动人口夫妻申请生育第一胎,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可以为其办理一胎生育证:

(一)男方为现居住地的户籍人口,女方因婚姻事实迁入现居住地或者所生子女随父落户的;

(二)夫妻双方在现居住地共同居住1年以上,有稳定的职业和住所的。

第二十条 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办理一胎生育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夫妻双方要求生育第一胎的申请;

(二)夫妻双方的居民身份证;

(三)夫妻双方的结婚证;

(四)婚育证明。

现居住地发证机关办理一胎生育证,应当向户籍所在地县(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实有关情况,并及时将办理情况向户籍所在地通报。

流动人口申请办理一胎生育证,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发证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办理完毕;不符合条件的,发证机关应当书面答复,说明理由。

第二十一条 流动人口夫妻申请再生育的,按照女方户籍所在地的生育规定执行;但女方因婚姻关系在现居住地生活1年以上形成事实迁移的,经女方户籍所在地出具生育情况证明,可以按照女方现居住地的生育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为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生育证不得收取工本费及其他任何费用。

第二十三条 已婚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情况由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定期组织检查。已婚流动人口应当接受现居住地组织的检查。

已婚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情况,由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向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也可以由其自行将依法取得的避孕节育情况证明寄回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对未通报避孕节育情况或者未寄回避孕节育情况证明的,已婚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通知其回户籍所在地接受检查。现居住地已将已婚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情况向户籍所在地通报,或者已婚流动人口已自行将依法取得的避孕节育情况证明寄回户籍所在地,户籍所在地不得要求其返回接受避孕节育情况检查。

第二十四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计制度,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计工作。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主管机关责令改正,并可以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无正当理由拒绝或者拖延办理婚育证明、生育证的;

(二)办理婚育证明、生育证收取工本费或者其他费用的;

(三)通报虚假的已婚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的;

(四)现居住地已将已婚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情况向户籍所在地通报,或者已婚流动人口已自行将依法取得的避孕节育情况证明寄回户籍所在地,户籍所在地仍要求其返回接受避孕节育情况检查的;

(五)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情形的。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流动人口未办理婚育证明,经其现居住地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通知后,逾期仍拒不补办或者拒不交验婚育证明的,由其现居住地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篇3: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3年6月,随机选择吕梁市离石区、汾阳市、柳林县18周岁以上部分流动人口共1 990人,其中青年511人,中年1 020人,老年459人;男性977人,女性1 013人。各年龄组男女性别分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2 方法

1.2.1 流动人口纳入标准

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除外因出差、就医、转学、旅游、探亲、访友等事由异地居住、预期将返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人员。

1.2.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1.2.3 调查器材

采用检验合格的汞柱式血压计和听诊器。

1.2.4 血压测量方法

医务人员事前进行统一培训,掌握测量血压注意事项;被检者为坐位,安静休息5min后,测量一次,如有血压较高,则每隔5 min测量1次,共3次,取3次的平均值作为依据。并对第一天发现平均血压增高者于第二、第三天用同样办法重复测量血压。

1.2.5 入选高血压标准

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在未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Hg的流动人口,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病[2]。后期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两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的流动人员高血压患病情况

本次研究共调查流动人口1 990人确诊高血压患者458例总患病率为2 3.0 1%,其中女性2 5 8例(患病率12.96%),男性200例2(患病率为10.05%)。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χ=7.012 P=0.008(P<0.05)。

2.2不同年龄的流动人口高血压患病率情况

随着年龄的增大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高血压患病率有明显上升,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呈明显增多趋势。青年组患病率3.21%,中年组患病率80.19%,老年组患病率11.61%(P<.01)。年龄是高血压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详见表2。

2.3 暴露因素与高血压患病情况

流动人口高血压患者有少部分人呈家族性发病,多数伴有高盐饮食、吸烟量大(1包以上/天)、饮酒(每天50 mL以上)、肥胖、精神紧张、缺乏体育锻炼等因素(见表3)。

例(%)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吕梁市流动人口高血压病女性患病率为12.96%,男性患病率为10.05%,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与国内外现状相符合[4]。女性高血压与肥胖和高盐有密切关联;与男性相比,妇女通过控制体重和低盐饮食是非常有效的防治高血压的方法。

本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情况与年龄、吸烟、体重、生活压力、锻炼等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吸烟量大、肥胖、高盐、生活压力大、体育锻炼越少,流动人口高血压发病率越高(P<0.05)。高龄、吸烟、饮酒、肥胖、高盐、生活压力大均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5]。坚持体育锻炼对预防高血压有益。另外,通过指导、随访发现,部分家族性高血压与家庭生活习惯有关,改变生活、膳食习惯能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本次调查还发现,流动人口高血压病患者的知晓率、用药率、控制率分别是50%、40%和20%,显著低于全国水平。流动人口应合理膳食,严格限制钠盐摄入(6 g以下)、三餐结构合理和限制饮酒等。流动人口尽早戒烟对防治高血压有益。通过心理干预保持精神乐观,坚持慢跑、快走、打太极拳等运动锻炼,综合控制体重,也是预防高血压发病的有效措施[6]。在流动人口中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为流动人口开展相应的干预和管理,以减少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暴露,增进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人口管理信息系统[7],解决流动人口看病难、报销难,应进一步完善慢性病长效管理体系,加强对社区从业人员的培训、监管、投入力度,为慢性病管理提供经济保障。建立属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流动人口纳入医保统筹管理[8]。加强对社区从业人员的培训、监管、投入力度,为慢性病管理提供经济保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逐步完善乡、县、市、省级电子健康档案及慢病管理网络化。加大对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和经济投入。通过辖区卫生院对市区流动人口高血压属地建档,宣教、指导、管理,随访,能使市区高血压患者等流动人口受益,提高流动人口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效降低流动人口高血压的患病率、死亡率、残疾率。

摘要:目的 对吕梁市流动人口高血压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病特点,提出应对措施。方法 病例来源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吕梁市人民医院流动医院在街头和建筑工地、厂矿企业免费义诊体检,共计筛查流动人口1 990人,其中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的患者458例,患病率达23.02%,对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研究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458例流动人口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食盐摄入量偏高、吸烟多、饮酒多、肥胖、生活压力大、运动量少等特点。结论 流动人口高血压危险因素存在,严重威胁其健康,应该进行干预并纳入暂住地所属社区卫生院,按照慢性病建档管理,以期降低此类患者的发病率、致残率,提高其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关键词:高血压,流行病学特点,吕梁市,流动人口

参考文献

[1]王培安.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集2013年[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4:1-2.

[2]邓长金,舒春明.临床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与诊治[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88-198.

[3]赵灵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认识水平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18(5):388.

[4]童晓明,郭玉香.高血压的性别考虑新观点[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9,20(1):78.

[5]胡永华,李立明,曹卫华,等.城乡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1(3):177.

[6]李清朗,胡大一,王文志,等.心脑血管疾病防治[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16-17.

[7]赵德余.实施公共政策来自跨学科的声音[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249-250.

篇4: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在长达8个月的震荡调整中国内A股市场损失惨重。截至6月20日,上证综指相对去年6124点跌幅已达56%,使得投资者对2008年的收益预期大大降低,而投资难度也不断加大。随着股指跌破3000点关口,基金的损失进一步加大,超跌损失已经超过了大多数投资者的心理极限,投资者信心也遭受重挫。

亏损的基金怎么办?

市场的变化常常出乎意料之外,如何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关键取决于我们对风险的意识或者对风险敏感性的强弱。说来容易,做起来确实困难,投资的心理困境总会让人深陷其中,难以抽身。

在趋势性下跌的过程中,有些人回到原点,有些人被深度套牢,我们可能会为自己投资决策懊悔,也可能会在市场的暴涨暴跌中喊冤。但是,无论是市场不成熟之果还是制度不健全之果,抑或国际市场时运不幸之果,我们都必须为投资的亏损买单。市场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变化,在不同市场特点下改变我们的投资策略,基金投资亦是如此,普通基民学做组合调整、合理基金理财的意义也在于此。

从6000点下来,基金的亏损情况十分普遍,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对于绝大多数人,2007年的基金投资更多的是一种惊险的体验。普遍亏损的基金组合,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2007年股指高点或者高点之前买入的基金,在市场进入调整阶段以来一直未调整组合,这部分是“持久战”投资者:另一种是在趋势性下跌行情中的若干个波段中,一直抄底的投资者,屡抄屡跌,越抄越跌,这类人被称作是“游击战”投资者。到目前为止,这两种投资者持有基金都有不同程度的亏损,不同的只是亏损幅度。

面对亏损,我们显然不能置之不理。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我们一直强调在趋势性行情中,仓位的控制远胜过品种的选择。减仓是首选的避险策略,也是最积极的方式,而结构性调整便是较为消极的避险方式,最好的策略便是两者的結合。

首先,趋势下跌,减仓先行。这种方式虽然激进,却是避免系统风险的有效策略。但是实际上很多基民很难下狠心减仓,“持久战”的投资者便是如此。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越亏越大,深度套牢。我们一向主张趋势性风险下必须有效降低仓位。

对于及时减仓者,减仓的时机也很重要。一般投资者在亏损之后都期望亏损最小或者回本,想再等一等,而这样的想法却常常贻误时机。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选择反弹时机较难,但结合趋势性的市场时机还是不难判断的。

其次,结构性调整仍然重要,差异性品种值得配置。这里差异性投资品种主要指债券和货币式等流动性较强的基金。其实,我们很多基民也是在本轮下跌中才重视对这些品种的投资的,要认识到债券和货币基金在牛市和熊市下都是值得配置的品种。这一点,下面会作详细分析。

这是在基金投资中应对风险的基本策略。就目前点位来讲,“持久战”的投资者不妨打开思路,不要困死在收益的树上,可在市场反弹时对一些预期表现较差的品种优先减仓,而对于一些预期表现较好的不妨进行对冲操作,而这一点主要在于对流动性较强的基金配置; “游击战”投资者由于介入的时点在股指下坡的时候,亏损相对前者要小些,不妨逐步转换品种。

债券、货币基金是配置主题

由于2007年牛市“财富效应”影响,债券和货币基金的投资价值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了。但是从流动性角度来看,债券和货币基金相较股票基金流动性更强,一般情况下可作为配置基金加入组合。

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目前货币基金的整体投资规模仅为1113.39亿元,债券型基金投资规模为592.56亿元,偏债型基金投资规模81.53亿元;而股票型和偏股型的投资规模18000.2亿元。相对边缘的地位,造成债券、货币基金的小规模。

自本轮调整以来,相对谨慎的仓位以及差异性的投资特点,货币、债券基金在震荡市场的投资价值也逐渐显示,应该说,无论从市场角度还是投资者角度都可以看出,债券和货币都是我们组合配置、调整中的重要品种。

首先,作为结构性避免基金亏损的策略之一,对债券货币基金的增配,首先在于其差异市场的避险功能。牛市之下重收益,熊市之下重避险,这一点可以作为我们在趋势性市场特点下组合调整的基本点。

其次,由于货币、债券基金的高流动性,使得我们对仓位的调整具有更多的机动性。可以在熊市增加货币、债券基金配置,而降低股票仓位,在向上市场时则将流动性转为收益性。配置这类基金可以避免在减仓时的大成本问题,既可以避险又可以稳定收益。

把债券基金纳入基金组合,无疑是组合配置的万全之策。我们应该摒弃对唯独以收益能力衡量基金的单向标准,须知收益型和风险控制能力在基金投资中同样重要。

避险品种重在优选

结构调整重在对避险品种的选择,除了一般性避险品种货币和债券基金外,还有一些抗跌性较强的混合基金、保本基金等也是较好的避险品种。由于同类基金相对较少,投资的自由度较大,这类基金的业绩差异分化很大,但也正是这种灵活配置的方式,使得基金在不同市场均有特殊的表现。

目前市场中的保本型基金仅有4只,分别是南方保本、银华保本、宝石动力、金鹿保本二期。由于保本基金时限、保本的特点也限制了基金的流动性,所以作为避险的品种还是略差一些,从今年以来市场表现来看,宝石动力和银华保本相对跌幅较小外,南方避险的风险还是非常大的,短期或者中长期避险显然是不合适的。

但是作为攻守皆宜的品种,部分混合基金品种还是很有吸引力的。目前市场中的混合基金相对保守的配置基金,还是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如盛利配置、德盛安心等。另外,偏债混合基金投资特点十分类似债券基金,但是收益略低于债券基金,从风险和收益的综合平衡来看,混合基金的配置还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的。

篇5: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须积极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新模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服务管理工作,确保我市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市流动人口的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有流动人口约两万人,核发暂住证九千余人,占48%左右。我市流动人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来源广泛,农业人口比重大。外来人口涉及全国所有省份,农业人口比重大,占81%;青壮年和男性比例高,占74%。二是居住时间短暂,从事职业多样化。他们主要从事建筑、运输、贩卖、餐饮、服务、加工、收旧等职业,大多是城里人不愿干的苦、脏、累、险行业工作,还有部分无正当职业,从事拾脏扒荒等。三是居住点分散,居住环境较差。大多数流动人口居住在个体小旅店、施工工地的工棚、居民出租房屋内,居住环境较差,且多以同乡、同族等关系聚居在一起,形成了以地域为纽带的“民工群”。四是文化程度不高,收入普遍较低。五是违法犯罪活动比较突出。近几年抓获的违法犯罪嫌疑人中,外来人口占62%左右,抓获的犯罪团伙中,外地人组成的团伙占56%。

二、当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为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我市建立了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设在公安机关户政管理部门。但在具体工作中存在“五缺”问题。一是缺乏制约措施。流动人口管理没有纳入基层政府任期目标,基层组织缺乏具体明确的管理职责、任务和指标,检查、制约措施不够。二是缺乏专职管理队伍。长期以来形成了公安派出所独家管理流动人口的局面,但公安民警和专职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制约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缺乏协调配合。流动人口管理涉及公安、工商、劳动、税务、民政、交通、城建市容、计划生育等许多部门,由于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缺乏协调配合,造成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综合治理效能不好。四是缺乏服务意识。行政管理部门对流动人口管理多,服务少,致使有些用人单位对流动人口管理有抵触情绪,不配合、不支持甚至逃避正常检查的现象时有发生。五是缺乏经费保障。以前流动人口管理所需经费依靠收取的暂住人口管理费。取消收费后,因地方财政困难,工作经费无法保障。

(二)流动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流动人口的特点是流动性大、居住分散。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加速推进,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再加基层派出所工作任务繁重、警力资源短缺等因素,造成流动暂住人口在部分辖区内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情况。

(三)流动人口成份复杂,难以管理。流动人口中有一些流窜作案分子隐藏其中,利用流动这种方式伺机作案;有的染有恶习或在原籍多次受过打击,为逃避公安机关的管理和控制,借流动改变环境。这些不安定分子不易被发现,旅店、出租房主也无法辨其良莠,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遇有适宜的环境或条件,便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四)流动人口管理措施不够到位。按规定,流动人口在一地居住七天以上要到派出所登记。如果在一个地方只停留了两到三天,实际上处于失控脱管状态。还有的流动人口刚办理了登记,有可能又流动到别的地方去了,完全不受制约。加之少数业主为少缴或不缴社区居委会规定的卫生费和税务部门征收的税费,瞒报、漏报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登记。至于不办证者,公安机关既无法掌握,更谈不上管理,故失控面较大。

三、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加强和规范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是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牢牢把握“构和谐、促发展、保稳定”这个大局,以“齐抓共管、优化服务”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不断理清工作思路,优化政策环境,积极探索实践服务管理新模式,努力在工作中实现“四个转变”。

(一)提高认识,健全机制,由公安机关唱“独角戏”向“大管控”转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作。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作为党政领导任期目标和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由公安机关唱“独角戏”向“大管控”转变,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各部门齐抓共管、社区依法自治、群众广泛参与的新格局,推动涉及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各项工作协调发展。有关部门要严格履行职能,落实专门力量,靠实工作责任,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公安机关要切实发挥主力军作用,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社会化建设不断发展。要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特别是社区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做好工作。要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建立必要的经费保障机制。

(二)摸清底数,夯实基础,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确管控”转变。一要摸清底数。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和建筑工地及中小旅馆、废品收购站点、劳务市场、公共娱乐场所等流动人口易聚集的重点区域、场所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清查,彻底澄清流动人口底数。二要登记造册。集中清查收集暂住人口信息,通过身份证、照片、人口数据信息“三对照”后登记造册,并分别录入派出所综合信息和暂住人口管理系统。三要完善档案。以村、街、厂、矿、队为单位,把暂住人口档案装订成册,与暂住人口管理系统配套使用,健全辖区流动暂住人口的信息资料。四要核实身份。对无有效身份证件、来历不明、形迹可疑的流动人员进行网上比对,直到查清真实身份。并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将流动暂住人口划分为“重点人员”、“不放心人员”、“放心人员”三类,实行分级管理,实现由“粗放式管理”向有重点的“精确管控”转变。

(三)因地制宜,管住管活,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流动人口最大的特点是“流动”,管理的核心是掌握“动态”情况。因此,管理工作必须由以往的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一要完善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制度。加强暂住户口登记、暂住证办理和查验等基础工作,全面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要通过流动暂住人口本人申报;出租户、用工单位申报;各乡镇、街道计生委及各社区流动人口协管机构申报;民警日常工作发现登记等“四条渠道”做好流动人口登记工作,真正做到何时何地流入、流入原因、从业单位、有无犯罪前科和现实表现“五个清楚”。二要落实用工单位、经营业主的协管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推行融治安防范、矛盾调处、劳动用工、社会保险、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生育、卫生防疫于一体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业主责任制,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责任落实到用工单位、经营业主。用工单位、经营业主要及时登记流动就业人员的相关情况,并向当地派出所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报告,配合做好服务管理工作。三要加强以出租房屋为重点的流动人口落脚点管理。健全“以房管人”工作机制,严格出租房屋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能。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全面实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制度,落实房屋出租人、承租人的相关责任。健全完善房屋租赁相关部门协作管理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形成管理合力。建立宾馆、饭店住宿登记联网和来客信息查询制度,加强对中小旅店等流动人口落脚点和活动场所的管理,及时发现漏登失控人员,严肃查处违法经营行为。适时开展对无照经营、非法用工和违章建筑问题、环境卫生脏乱、安全事故频发、治安秩序混乱、刑事案件高发的流动人口聚集区的专项清理整治,减少治安和安全隐患,净化社会环境。

篇6: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各镇街,市直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根据中央、省、市文件精神,结合××市实际,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全面贯彻“重教、优待、善管、严治”的基本要求,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服务措施,深化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实践具有城市特色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途径,为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进一步完善符合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需要的组织网络、工作制度、保障体系、监督机制,全面提高服务管理工作水平;

(二)进一步健全惠及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维权机制,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

(三)进一步提高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社会化水

用房、有专职人员、有职责制度、有工作台账;站长由所在地的村委、社区居委会主要负责人兼任,村、社区治保主任统一兼本村、社区流动人口工作联络员。

企业、单位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室或联络员制度。流动人口在50人以上的企业须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室,由保卫(或人事)部门负责服务管理室工作。其他有流动人口的企业、单位要确定一名流动人口工作联络员,负责本单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日常工作。

(二)组建专业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队伍

全市按流动人口登记总数500:1的配备标准对现有的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以下称“专管员”)队伍进行调整和充实:

1.村、社区流动人口专管员(以下称“村社区专管员”)的配备。原则上每个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专管员,流动人口数量少的村、社区,可以由村、社区干部兼职,具体配备方案由镇、街道提出意见,报市流管局审核。村社区专管员按所在村、社区流动人口的实际居住数量每月给予固定补贴,并根据实际工作量每月发给绩效考核奖(具体考核奖励办法另行制订)。村社区专管员由村、社区干部兼职的,不发固定补贴,只发绩效考核奖。

2.镇、街道流动人口专管员(以下称“镇街专管员”)的配备。镇街专管员由市流管局从现有的专管员中择优录

3.加强子女就学服务。将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确保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并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的待遇。

4.加强流动人口计生服务。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将流动人口子女预防接种和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管理纳入全市预防保健管理范围。

5.加强法律援助服务。开展普法教育,增强流动人口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观念。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村、社区等基层组织的作用,保障和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五)深化高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

遵循流动人口动态管理的特点,强化措施,不断提升管控能力:

1.深化“以证管人”管理模式。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加强流动人口基础信息采集和居住证、临时居住证发放工作,进一步提高登记率。

2.深化“以房管人”管理模式。全面实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和责任追究制度,督促房屋出租人、承租人落实相关管理责任,努力提升管理效率。

上一篇:诗朗诵青春之歌下一篇:告驾驶操作人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