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难点教学

2024-04-12

重点难点教学(共9篇)

篇1:重点难点教学

汉语拼音教学重点难点

一、汉语拼音中最重要的是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

至于这三部分里面所包含的不容易理解的地方,一一进行说明。①23个声母: 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其中zh ch sh r是翘舌音,也叫卷舌音;z c s是平舌音。②24个韵母可以分为: 6个单韵母:ɑ o e i u ü

9个复韵母:ɑi ei ui ɑo ou iu ie üe er 其中er为特殊复韵母,不和其他声母组成音节,只能自成音节。9个鼻韵母:(包括5个前鼻韵母、4个后鼻韵母)

ɑn en in un ün(5个前鼻韵母)ɑnɡ enɡ inɡ onɡ(4个后鼻韵母)

③16个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其中最容易写错的是整体认读音节“ye,”学生容易写成“yie”。需重点记忆。

二、其次是音节加声调的位置学生也容易写错,因此只要记住标调儿歌就能避免。儿歌是:

有ɑ不放过,无ɑ找o e ,i u并排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其中,学生最容易出错的是复韵母iu和ui的标调。

三、最后也是孩子记忆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小ü和 j q x y 拼写时的去点规则。需要家长在家辅导时不断强化。为了加强记忆,也为孩子编写了儿歌,内容是: 小 ü 小 ü 有礼貌,见了j、q、x和大y就摘帽。j q x 和大y,从不和u在一起。

关于拼音的教学,我们大部分都是通过有趣的儿歌、故事等形式给孩子讲解。但由于时间短,内容多,孩子掌握起来有些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复习巩固。

相信练的多了,孩子就会觉得轻松易学了。另注: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中为什么没有uo,现解释说明一下:

音节分为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如果uo在音节中出现,该音节为三拼音节。u为介母,o为韵母。

三拼音节一共有82个,以下是全部的三拼音节表。

多音节:ia

ua

uo

uai

uan ian iao iang

uang iong 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组合得到: 4个ia:lia jia qia xia 6个ua:gua kua hua zhua chuashua 14个uo:duo tuo nuo luo guo kuohuo zhuo chuo shuo ruo zuo cuo suo 6个uai:guai kuai huai zhuaichuai shuai 18个uan:duan tuan nuan luan guankuan huan juan quan xuan zhuan chuan shuan ruan zuan cuan suan yuan(整体认读)10个ian:bian pian mian dian tiannian lian jian qian xian 10个iao:biao piao miao diao tiaoniao liao jiao qiao xiao 5个iang:niang liang jiang qiangxiang 6个uang:guang kuang huang zhuangchuang shuang 3个iong:jiong qiong xiong

篇2:重点难点教学

1、教学重点

A、能够正确转述他人话语,会报告自己和他人的成绩单。

B、掌握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意义、功能和用法。

C、进一步熟练一般过去时和过去进行时。

2、教学难点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相互转换。

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立足语言实践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动词短语,核心词汇,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2、文化意识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用英语正确转述他人话语。

3、语言技能目标

1)能捕捉特定的信息,抓住关键词。

2)具备较熟练的运用英语转述他人话语的能力。

3)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获取更多语言信息的能力并进行阅读策略的培养。

4、学习策略目标

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自主学习、有效交际、用英语思维和收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英语。

5、情感态度目标

A、客观、合理的评价自己和他人。

B、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有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怀。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 为话题,共设计了四个部分的内容:

一、Section A

该部分有4个模块:

1.第一模块围绕soap opera这一话题展开思维(1a)、听力(1b)、口语(1c)训练;

2.第二模块围绕a surprise party进行听力(2a-2b)、口语(2c)训练;

3.第三模块就 “Young Lives” 这一话题展开训练,训练形式为阅读填空(3a)和新闻稿写作(3b);

4.第四模块仍就上一话题以Role play的形式进行讨论,展开口语训练(4)。

二、Section B

该部分有4个模块:

1.第一模块就hard-working展开思维训练;

2.第二模块就两个孩子的对话对report card进行听力(2a-2b)、口语(2c)训练;

3.第三模块继续围绕上一话题展开阅读(3a)和写作(3b-3c)训练;

4.第四模块仍就report card这一话题以口语训练形式为主展开小组活动(4)。

三、Self Check

该部分有2个模块:

第一模块对所学词汇进行填空训练(1);

第二模块就一篇短文展开阅读和写作训练(2)。

四、Reading

该部分共设置了5项任务:

第一项任务以问题讨论的方式激活学生相关背景知识(Section 1);

第二项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填空完成全文(Section 2);

第三项任务要求学生将词汇和释义进行匹配(Section 3);

第四项任务要求学生再次阅读,回答问题(Section 4)

篇3:论“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一、何谓教学重点, 如何确定教学重点

什么是教学的重点, 顾名思义, 就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 或“重要的教学部分”, 就是在教学中教师要下气力去教的部分, 是教不好就不能算是完成教学任务, 教不好整个课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的那一部分。

那么, 教学重点在哪里?本文认为:教学重点通常存在于以下部分:第一, 在“教材”里, 也就是说是在“教和学”的部分里, 而课堂常规、准备活动、组织教学和教学管理等部分都不会是教学的重点, 因为它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学;第二, 在主教材里, 而副项教材、辅助教材、练习、游戏、素质锻炼等, 虽然它们也是教学, 但一般来说, 教学的重点不会在这里;第三, 在主教材的核心技术教学里, 而辅助技术、连接技术等一般也不会成为教学的重点。

那么, 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如何能正确地找出教学重点呢?本文认为确定教学重点有以下几方面的依据:

(一) 依据正确的教学思想来确定教学重点

要正确地确定教学重点, 首先要有正确的教学思想, 或者说是要有正确的学科思想, 要有“教学”的思想, 体育教师只有认识到体育课程是以教学为主, 体育是授业、传道、解惑的学科, 是教会、学懂的体育课程, 才可能准确地抓住教学的重点。相反, 如果没有建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如果把体育课作为单纯的玩乐、休闲、活动, 那么这种连教学都没有的课是丝毫谈不上什么正确的教学重点的。换句话说, 在那些满堂都是游戏的课里、在“扁担南瓜”的课里、在多米诺骨牌的课里、在“扫把扫地”的课里, 在那些课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中, 是不可能有什么教学重点的, 更不用说是正确和准确的教学重点了。

(二) 依据明确的教学任务来确定教学重点

要正确地确定教学重点, 还需要有明确的教学任务, 或者说是明确的教学目标。体育课中有许多的教学目标, 有技术的、战术的、知识原理的, 还有体验性学习内容的。在这些教学任务中到底孰轻孰重、孰主孰辅, 体育教师必须明确。在制订教学任务时要选得清、定得准, 还不能贪多。如果在教学任务层面的重点就是一本糊涂账, 那么要不是有过多的教学重点, 要不就是错误的教学重点, 那么实际上也就没有教学重点了。

(三) 依据科学的“学理”来确定教学重点

要正确地确定教学重点, 最重要是要有科学的“学理”依据。“学理”是学生学会技能的原理和规律性。运动技能的教学背后有非常严谨的科学性。这个科学性表现在:

1. 某个运动技能的掌握时间是基本固定的, 教得好教师可以缩短这个时间, 教得不好教师会大大延长这个时间;

2.某个运动技能的教学程序大体是一致的, 教学的方法也比较类似, 虽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习惯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 但其基本的教学方法是大致一样的;

3. 运动技能的几个基本难点会在大致相同的阶段出现;

4. 学生在掌握某个运动技能时的错误大致相同。

如果掌握了某运动技能学习的“学理”, 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制订出正确的教学重点了, 反之则不然。

(四) 依据眼前的学生情况来确定教学重点

要正确地确定教学重点, 还要依据眼前的学生的具体情况, 特别是学生的体育基础、身体素质、学习能力等都会导致教学重点发生变化, 这个影响表现为:

1. 教学重点设置的前移和后推;

2. 教学重点设置的时间长短;

3. 教学重点内容的变更等。

(五) 依据现实的教学条件来确定教学重点

当然要正确地确定教学重点, 还要依据现实的教学条件, 例如场地的多少, 器材的多少, 都会影响教学的进程, 影响教学方法, 自然也会对教学重点的选择与确定产生相应的影响, 但是, 场地器材的因素可能是一个比较小的影响因素。

二、正确和错误教学的重点案例分析

由于体育教师们对体育教学的重点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 理解的深度和全面性也各有差异, 因此, 他们对体育教学的重点的分析也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 也有不少是不准确甚至是有错误的归纳, 认清这些不准确的归纳和错误的写法也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错误。为此, 本文从相关书籍和教案中找出了一些正确的和不正确的教学重点的案例, 供大家参考、思考与分析 (见表1、表2) 。

三、何谓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教学难点

什么是教学的难点, 顾名思义, 就是教学中的“难教、难学的部分”, 就是教师要下力气教、学生要下气力去学的部分, 或者说, 是学生学不会或学得不好就难以完成学习目标, 教师教不好就难以有基本教学质量的那一部分教学。那么, 教学难点是什么, 在哪里?如果教师不知道教学的难点是什么,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当然就无法准确地确定教学的难点是什么了。

本文认为:第一, 体育教学中的难点, 主要发生在运动技术学习与掌握过程中, 而体育知识和原理的学习、体验性学习的感悟等由于内容相对简单, 很少有教学的难点, 而行为教育、意志磨炼有时虽有难度, 但却是“形成的难度”而不是“学习的难度”, 因此也不会成为教学难点;第二, 技术 (包括统合技术的战术) 的教学难点往往体现在“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运动形式, 即与学生日常性运动相距甚远的动作形式”, 如:

(一) 非正常体位的运动, 例如倒立、空翻仰泳等;

(二) 非正常环境下的运动, 例如水中的呼吸、冰上的快速滑动、双杠上的滚翻等;

(三) 过于复杂的连接运动, 例如连续的篮球或足球技术的连接等;

(四) 看似危险的动作, 例如, 纵箱蹲腾跃、高单杠的骑撑回环等;

(五) 要求身体素质条件较高的运动, 例如攀岩、足球长距离传球等;

(六) 需要与他人进行默契配合的运动, 如复杂的双人舞蹈动作, 球类的战术配合等。

那么, 如何确定教学难点呢?本文认为确定教学难点要比确定教学重点略微容易和简单, 可以根据以下的经验判断出来:

(一) 学生掌握需要很长时间的部分;

(二) 学生感到危险和困难的部分;

(三) 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部分。

四、正确教学难点和错误教学难点的案例分析

同样, 由于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难点有着不同的理解, 因此归纳也是不相同的, 其中也有不少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本文也从有关书籍和教案中找出一些正确的和错误的教学难点的案例, 供大家思考和分析 (见表3、表4) 。

五、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关系

体育教师们可能都有这种感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有时很像, 甚至难以区分。有这种感觉是很自然的。因为很多时候,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就是一致的。有时是因为难, 所以需要特别重视;有时是因为特别重要和特别关键, 所以显得更加困难。本文认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见表5) 。

但是, 虽然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有时很像甚至难以区分, 它们毕竟还是两个范畴, 毕竟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是很不一样的。有时虽然某个技术教学很难, 但是却不是教学的重点;有时某个技术的教学很重要, 但是却不是教学最感困难之处。本文认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见表6) 。

六、准确发现和归纳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前提是认真研究“学理”

为了撰写本篇论文, 本文作者第一次广泛地接触了一线体育教师所归纳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也第一次认真思考和审视这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深感有关的问题相当深刻也相当严重, 本文作者产生以下几点认识, 在此提出与大家交流:

(一) 本文作者在寻找案例过程中发现:寻找正确的案例要比寻找有问题的案例困难, 寻找正确的难点比寻找错误的难点困难, 这说明当前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认识还有问题, 这其中似乎教学难点的问题更多。

(二) 现有一些与教学难点和重点很相似的概念, 如“教学要点”、“教学要领”、“教学要求”等, 这些概念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相互缠绕, 互相影响, 造成许多错误的理解, 需要大家共同研究和澄清。

(三)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写法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范式, 造成对其归纳和写法多种多样, 难以规范。

(四) 有许多教学课的教案中根本没有写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相反有些锻炼课本不应该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应该有教学要求、锻炼指导要领等) 要求也勉强写出了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到底应该在什么样教材的教学中写, 在什么样的教学中则没有必要写需要研究和探讨, 我们既不能让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变成教案的“八股”而流于形式, 也不能让这个研究教材和规范教学的环节落空。

(五) 在寻找正确的和有问题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案例的时候, 本文作者曾在自己不熟悉的项目中征询了许多项目专家来帮助判断, 深感“隔行如隔山”, 这说明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归纳最终还是教学经验的问题, 是“学理”的理解问题, 这告诉我们:要认真研究每个运动项目的“学理”。

因此, 要准确地归纳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我们必须深刻地研究“学理”, 要认真研究教材, 要细致地总结教学的成败及其经验, 并逐渐形成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规范表达范式, 使我们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归纳和总结真正能为提高运动技能教学质量服务, 能为学生在体育课中“学懂”、“学会”、“学乐”做出贡献。

篇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2.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注意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中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气压的变化。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新课:我国夏季许多家庭在房间高处安装壁挂式制冷空调,使室内温度降低;而在北方学生宿舍,冬季的取暖设备却安装在房间窗户的下方。

对比发现新知识,带着学习问题走进新课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点一【投影展示】探究大气的受热过程图让学生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图”试着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鼓励学生自信、大胆地完成科学探究……

探究点二【投影展示】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昼夜受热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切身体会探究科学的奥秘……

生活实例:烧开水、烧纸。

阐明山地温差和早晚温差。学会观察锅里沸腾的开水,中间水向上冒,锅边水往下沉。试一试点燃一小堆纸时,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又从火堆四周下沉。活动: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什么规律?得出什么结论?

锻炼学生自我生活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结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地面→地面传大气→大气还大地。帮助学生口诀记忆。

【实验视频】播放实验视频。观察: 香的烟雾先下沉,从装冰的盘向装热水的盘飘动,然后在装有热水的盆处向上升起,最后飘到装冰的盆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

质疑:玻璃缸中的烟是怎样飘动的呢?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提炼此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发现学习问题。

动画展示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师生互动完成课件上的相关环节。学法指导:打手势记忆法。

鼓励学生在黑板上画图。

构建互动课堂。

播放学生模拟实验:

①准备两个烧杯,分别装满300毫升水和干沙,并排放在一起。把两支温度计分别埋入水和沙中约0.5厘米。

②测量水和干沙的温度,并记录。

③把两个烧杯放到室外,让太阳照射使其升温,在半小时内每隔5分钟观察并记录。

④把两个烧杯放回室内让其降温,在半小时内每隔5分钟观察并记录。课堂活动:合作探究,请学生分4个小组来做这个实验,小组之间质疑解答、交流体会、总结实验经验等。

动手能力培养:要求学生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和所测量的数据进行列表、画图对比分析。

指导分组活动探究海陆风。

音乐欣赏:《军港之夜》学生质疑:海岸边白天和夜晚分别吹什么风?学生活动:分组画图展示海陆风向——“太阳照大地”组、“海上升明月”组。

引用《三国演义》的典故。讲三国演义“火熄上方谷”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组互议。

东盟合作论坛:我们南宁城市风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有益处吗?为什么?分组讨论:为了减轻南宁市的雾霾,该采取哪些对策?互动课堂:绿城南宁——我的家。正值“美丽南宁,清洁乡村”大行动,学生们积极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出谋献策。

教师小结:冷热不均、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人类活动等都可能导致大气运动。基本原理都在这节课学习的内容——热力环流中。

课堂检测:练习册P21。

课堂反馈。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练习册P21。

学习疑难反馈,整理笔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我检查、同桌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反思

我参加了广西南宁市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同课异构”培训示范课,和三中胡波老师“同课异构”获得了海南海口专家组指导老师的一致肯定和好评。他们肯定了这节课课堂效果优,学生配合好,课堂气氛活跃,鼓励帮助学生大胆自信地从多角度展示自己的见解,以小组活动形式提出学习问题,做科学实验探究更使学生“异想天开”,勤动手,富有创意。创新课堂符合新课程理念。感觉留有遗憾,即没能落实好练习,而按照新课标,设计教学过程注重的是自主探究细节,分组讨论时间明显安排不够,没有很好完成学生自我检查和同组互议环节,还有许多不够完善之处,有待提高。

篇5: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含义

(1)教学目标

图4-2 教学目标的层次体系

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根据它的层次和表述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教学总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要求,是一种原则性规定。而学习目标(对教师或教学人员而言,它也通常被成为教学目标)则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之后将能作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学习目标,这涉及学习目标的分类问题。按照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我们可以把学习目标因素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其中认知领域又包括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2)教学重点

指教学内容中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知识技能,在整个教学内容中占有核心的地位。通常,重点多集中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上。综合地考虑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也有利于厘清教学重点。(3)教学难点

篇6:作文教学论重点和难点

(一)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有哪些新观念和新动态

1.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作文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一种引导作用。

2.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引进电脑多媒体方式,是一种教学改革的尝试。

3.注重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在信息时代,应用文写作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

4.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阅读与写作本来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它们是分则两伤,合则俱荣。

5.培养使用电脑媒体写作规范化文章的能力。

(二)关于作文命题的规范和自由问题

1.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命题,要强调灵活性和规范性的统一。

作文命题的灵活性,是指要给学生在作文时留出充分的自由选择空间。允许学生在命题的范畴内,对文章体裁、题材内容、表达手法、语言风格等因素,有充分的个性表现。命题形式可以是全命题作文,如“由克隆技术所想到的„„”、“我心中的电脑网络„„”等。也可以是半命题方式即提供材料的形式,由学生自己拟题。

2.作文命题的规范性,是指在文体、题材、格式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作文训练。学生对这种方式常常不甚满意。然而,这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生在走向社会后,经常需要写作具有特定规范的文本。它要求写作者必须严格符合领导或雇主所规定的写作规范,不得擅自逾越。它绝对不允许学生在规范之内的自由创造,它限制作者写作个性的张扬。可以说这种写作方式像是“代圣立言”,而不是自我风貌的展示。学生必须接受这种具有严格规范的写作训练,这是时代和社会所要求学生掌握的一种基础的核心技能。

(三)语文教学改革中应采取的作文批改原则与方式

学生作文的批改,应该尽量发现文章中的“亮点”,充分肯定其积极因素。

还有一种传统的说法就是“多就少改”。

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和“积极因素”:

1.可以指习作中鲜明醒目的标题制作;

2.赏心悦目的文面设置;

3.新颖深刻的结构布局;

4.多样化表现手法的独特组合;

5.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再现。

6.文章中所展示出的独到新颖的感悟和见解;

7.积极向上的格调和情操;

8.匠心独具的表达技巧等都应该敏锐而不遗余力地去发现和肯定。

所谓“多就少改”,就是要多维护和肯定学生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不要以教师自己的眼光和视角去干涉和影响。这对于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教师完全不顾学生习作的主体意图而删改过多,致使红色的修改符号充满视野,那必然会给学生的作文心理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然而“多就”并不意味着不改,还必须强调突出重点、抓住要领、启发引导的“少改”。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改,不要“授人以鱼”,而是应该“授人以渔”。

(四)作文讲评的基本的内容

1.体裁

就是学生作文是否“得体”或“合体”。古人曾说:“定体然后可以言工拙。”可见文体问题是作文讲评的首要问题。离开文体因素,其他方面的讲评就会失去准绳和参考标准。

一是看习作是否符合教师规定的作文体裁规范。这是对明确要求特定体裁样式的作文而言。学生习作的立意、结构、表达、语言等方面是否符合这种文体的规范要求。

二是学生自由选择的文体样式是否符合这种文体样式的规范。这是对不规定作文体裁样式的作文而言。其方法同上一种情况相同,不过教师将面临学生丰富多样化的体裁选择,从而做出因人而异地评价。

2.立意

主要指学生作文中的主题思想是否正确深刻,情感格调是否积极向上,文章的整体性色彩是否鲜艳亮丽,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同时还要充分肯定一些求异思维、反向思维的看法和观点,鼓励学生主体性和多元化的思考和体悟。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否则,文章形式技巧再好,也会使文章的阅读价值大打折扣。而学生作文中的一些偏颇观点、消极的生活态度、暗淡的生活色彩等问题要给予正确引导,从而来净化学生心灵,提升生活境界。

3.结构

就是要看学生作文的条理是否清晰,基本结构部分如开头结尾、脉络线索、过渡照应等是否和谐统一。尤其是行文脉络是否畅通,它往往体现出学生作文思路的质量,是学生思维状况的反映。如果结构条理不清,应该从学生思维角度寻找问题的根源。

4.表达

主要看学生能否选用适合表现对象特点的表达手法和技巧,以及它们的独特艺术组合。一般来说,表达手法和技巧的多样性,常常会使文章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相反,如果表达手法和技巧过于单一,就会使文章平板呆滞、缺乏变化。

5.语言

评价作文的语言,要看学生是否具有富于个性的独特语言。精彩的语言常常是精粹思想和立意的再现。如果文句语病过多,应指明病症所在,引导学生从文思上寻找原因,自己去加以改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言风格能够反映出作者整个心灵的状态。“风格即人”。

6.文面

文面格式如何,也可以反映出作者的语文素养。文面的赏心悦目,是强化突出文章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文面的局促和杂乱,常常是文章内容含混和模糊的表现。追求文面的审美效果,能够加深读者对文章内容的接受和理解。

二、阅读与写作(2)期末终结性考试的基本方式和题型

1.写作论考试的基本方式

这门课程本学期的考试,还是强调能力评估的素质测试,采用开卷方式。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测教材内容的识记,而是突出学习方法论的引导。考试内容应该摒弃那些单纯识记的内容,增加学生易于发挥、表达见解的因素,注重对学生运用、创造知识能力的综合检测。要给学生某种选择的空间和余地,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写作水平。考试应该成为学生本学期学习的一种向导,而不是学习的终结。素质测试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自我评价、肯定的方式。学生应在一个非对抗性的氛围中,来接受多侧面的写作能力和理论水平的评估。

2.写作论考试的题型

①论述题

论述题的范围主要在写作论。论述的内容一般来说无法从教材中找到现成的答案。它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进行创造性的阐述发挥,实现知识结构的重组。它不要学生复述教材上的现成内容,而需要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创新观点,阐释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的还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进行阐释。

②写作题

写作题主要侧重实用性的非文学作品,一般不要求写诗歌、小说和戏剧。它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或工作实际来写。文章要求主题明确、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格式规范,文字在800字左右。

这学期主要考论述题和写作题,分别为40分和60分。

三、形成性考核作业册问题

这里重点讲一下认真做好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作业册问题。

一是形成性考核原来只有四次作业,从这学期开始根据中央电大的总体部署,实行新的形考办法,形考成绩占40%。四次作业基本上按照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思路、方法,主要侧重于同学们的阅读、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同学的思辨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落脚点是能力的提升宗旨上。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这门课程的平时形考练习,通过它辅助我们的主教材的学习,使我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

另一方面40分的形考作业里面还有很多的题,它是与我们的考试的题型相近的,这是给大家一个如何学习、如何复习、如何心中有数地面对终结性考试。

大家拿到的是新的形考作业册,这里不仅仅提高了形成性考核的分数,由20分变成了40分,终结性考试的分数由80分变成了60分,这里更主要的不是分数的简单的变化,而是学习方式的变化,是适合于成人业余在职自主远程学习的方式的变革,学习模式的变革,所以这个问题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如果说20%还停留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放试点用远程教育方式培养人才的初始阶段的话,那么今天我们经历了六年的实验,已经感觉到了业余在职远程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特别是教师教育,我们大家都是在职的教师和校长、管理人员,我们更需要什么,是不是和那些从学校到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到了大学一样的学习方式、一样的理解呢?如果停留在那样的话,我们的教育改革可能就流于形式,甚至是失败的。所以根据我们近六年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实验,我们感到成人业余在职学习有他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如果违背了这个特点和规律就违背了教育的基本的出发点,也就违背了教育整个过程应该遵循的规律,它的结果显而易见就会是失败的。谁都不愿意看到这个失败的结果,怎么办?我们一定要根据成人业余在职学习和远程教育的特点,要更多的把关注点和关怀点投入到我们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们。可以说他们是我们中国教育的基石,他们不可能脱产到大城市学习,但是他们也需要得到提升,因为教师职业的特点就决定了我们教一辈子学一辈子,教一节课前要学三节课、五节课,就是给我们学生一杯水的时候我们自己一定要有一桶水,没有这样的浇灌我们就没有符合于当下要求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就难免流于形式,走向失败。所以电大的教师一定要把我们的关注点多投入于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老师。

新的形成性考核有40分,有10分是平时的四次作业,我们把量减小一些。

二是阶段性学习测验:写作理论与实践思考(5分)。

要求:1.根据下编:写作论第七章《文章写作过程》教学内容作思考论述。

*(篇幅不低于500字)

2.用钢笔或圆珠笔手写,不许打字粘贴;

3.同班或同学习小组的同学不可选择相同题目的文章,更不可有相同的分析文字,否则均无分数。

三是教学实践活动:创作任意一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或写作任意体裁与题材的文章1篇(字数不限),约占10分。

要求:1.主要根据下编写作论各章的教学内容选择作品体裁;

2.用钢笔或圆珠笔手写,不许打字粘贴;

3.同班或同学习小组的同学不可选择相同题目的文章,更不可有相同的分析文字,否则均无分数。

四是专题研讨

(一)讨论题目

1.谈谈你的写作经历。

2.谈谈你对记叙类、议论类和说明类文体在教学和生活实践中运用的理解。

3.谈谈你对日常应用文作用和意义的理解。

4.谈谈你对电脑写作的地位、作用以及未来发展的意义的理解。

5.谈谈你对本门课程如何开展实践教学的想法。

6.你是如何进行写作(作文)教学的?

(二)要求

1.从上述6个问题中选择其中2—3个题目发言;

2.不许照抄教材,否则为零分;

3.原则上在网上进行,教师以下载的讨论发言文字为准评定成绩;

4.农村及边远地区无法上网的学生,按照上面所布置的讨论题作书面发言,由当地电大责任教师或辅导教师批阅并确定成绩。

(5分)

五是小组学习

要求:由学生组成3人以上的学习小组,经过讨论形成个人学习总结(1000字左右)。(5分)

六是学习记录

要求:先由学生所在电大通过“纸质记录袋”或“电子文件夹”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后将学生一学期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参加面授辅导情况、参加小组活动情况、参加网上学习讨论情况以及动笔写作情况等)登记在此存档。(5分)

轩沛:历史故事的特征是什么? 张瑞麟:请看教材,写的很明确。问:如何学好这门课程?

张瑞麟:一是一定要把主教材认真地读一至两遍,全面了解主教材的要求。二是一定要参加当地电大的辅导。三是一定要做好形成性考核的六个步骤的训练。四是要有平时的积累,要多读书,多练习。每读一本书,每学一种体裁就要练习一次,写一篇小文章,不要指望最后期末一次突击式的练习,这肯定是达不到效果的。如果这四个步骤做到了,我想你这门课程是能够通过的。

同学们,我们结束了阅读与写作(2)的讲授,我们仅仅从重难点、思路方法、考试等做了总结,更多的需要我们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学习这门课程不应是教条、呆板的,而应该是主动、灵活、创造性地领会、掌握和运用,希望在我们的每个人生中看到自己眼前亮丽的风景,都能再现在我们的文章中,在我们的作文中展示出亮丽的文章色彩来,这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学习的目标和归宿。希望我们的学生向这方面努力,希望辅导的老师们也引导学生向这个方面努力。

篇7:《社戏》重点难点指导-教学教案

“看戏后深夜行船”的景物描写有两段文字,与前文的景物描写一样,也写夜航,而且是同一条航线。但由于时间不同,光线的明暗也就不同;光线的明暗不同所见的景物也就不同。此时看戏回来,天黑了,人困了,所以使用概括叙述。这样写,既避免了与前文重复,又注意到了相互照应。去时,最后描写的是“仙境”一般的戏台,而回来时却将戏台放到最前面来写。去时,尚可看到“淡黑”连山的曲线;回来时,“周围的黑暗只是浓”看不到什么轮廓了;去时,看到的远远近近的渔火,回来时,用一个比喻句,用老渔父的喝采来写孩子们划船技术高。

这两处景物描写,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丝丝入扣,细致缜密。

篇8:物理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难点

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老师讲课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 使学生尽快有效地理解, 掌握所学的知识。如:类比法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概念、规律和方法。不少学生对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常常理解不正确 (如场强、电容、电阻) , 其原因是只注意了数学形式, 忽视了物理意义。怎么办呢?我想绝大部分学生对初中物理中的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比较清楚的, 它是用比值定义的, 我们就以此为例, 进行类比, 以加深其理解。

物理学具有较强的规律性、逻辑性。有些公式学生容易混淆, 造成记忆错误, 如气体的三个实验定律, 死记太伤脑筋, 可以借助规律记忆法, 让学生学会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出三个实验定律的方法, 学会了推导的方法就摆脱了烦琐的记忆。电磁学中不少学生左、右手定则分不清, 记不牢, 我便想出个“诣字法”, 比如用“佑发拉底河”这河流名中的“佑”通右, “发”通“发电”即为右手发电, 这样左、右手很有趣地分清了, 学生记的还深刻。

二、抓关键, 抓本质

不少学生学习往往事倍功半, 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重、难点的理解没有抓住关键和本质。电磁学中,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回路、磁通量发生变化。

“磁通量变化”既是关键, 又是本质, 记住它并不难, 但在运用时如何呢?例如, 对“有闭合回路在磁场中运动, 回路中有无感应电流产生?”这样的问题, 有的认为“有边切割了磁力线”就有电流产生。有的认为有“磁通量”就有电流产生。

然而这两种看法都是错误的, 其原因是没有抓住本质。又如, 变压器的电流与匝数成反比, 这关系大多数学生记的牢、但在做有三组以上线圈的计算时, 他们仍套用公式结果得出许多矛盾的结论, 这就是对N1:N2=I1:I2公式成立的前提条件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这个关键的问题重视不够造成的。通常对概念要抓关键的“字”, 对规律、定理等抓“条件、结论”, 这些是攻克重、难点的突破口。

三、认识要全面, 分析要细致

对学生来说, 由于总结、归纳能力差, 对知识点认识不全、分析不细是影响学习的另一重要因素, 这就需要老师平时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比如关于“电阻”的问题, 尽管比较简单, 但归纳起来内容也很丰富:1.用电阻定律来计算电阻;2.用“伏安特性曲线”来表示电阻;3.串、并联电路中任一电阻的变化对电路的总电阻、电流、路端电压的影响;4.闭合回路内某一可变电阻值为多大时它消耗的功率最大等等, 这些有关电阻的问题都只有通过练习、总结才能熟练掌握。对重、难点的理解, 不能局限在书本上, 要把书吃透, 把书中的话拓开, 把抽象的东西用练习具体化, 在练习过程中加深理解, 又在具体的练习中通过总结、归纳升华, 从而做到对重难知识点的全面认识和细致分析。

四、选题要有针对性

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方法, 做练习最关键的是讲究选题的针对性, 不然, 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还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选题很重要, 我们认为应带着问题去找习题、编习题。只要从每一个练习中得到一点收获, 一点启发, 对初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 一个鼓舞, 对培养兴趣, 打好基础有很好的作用。有时几个练习能全面反映某一知识点, 我们要善于寻找分析、归纳, 从而对知识点有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如果学生对某一方面理解不正确, 我们就专门找这样的习题练, 如果认识不全面, 就要从多方面找习题练。选题不要运算太复杂, 综合性太强, 否则会影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针对性的练习是一个专用武器, 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攻克每个重、难点。

五、训练思维结构要合理

物理教学的缺失之一试训练思维方式的单向性和片面性, 重逻辑思维轻直觉思维, 重演绎思维轻逻辑归纳, 这种“定理——公式——例题——练习”的演绎式的教学在中小学司空见惯的, 这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训练思路, 有益于继承性的知识学习, 但是它明显地缺乏归纳思维的训练,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正是缺乏了这样的思维能力, 造成了学生解决物理问题形成了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 必须打破训练思维单一的方式, 而归纳思维的训练恰好相反, 它常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训练思维模式, 这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训练思路, 有益于创新性的知识学习。从而突破物理学中的这个难点。

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篇9:重点难点教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的形式写比。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出示例1情境图。

提问:妈妈早晨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谁能用算式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2÷3、3÷2)

提问:“2÷3”“3÷2”分别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既可以用减法算,也可以用除法算,教学时,教师没有绕圈子,只借用了书本情境,让学生直接用算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不但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为学生自己发现比的意义提供了支撑。

(2)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

谈话: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还可以用比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比。(板书:认识比)

提问: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这一课的部分内容,现在谁来说说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几比几?(可以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并根据学生回答同时板书: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提问: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板书: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谈话:第一个问题是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果汁2杯,牛奶3杯,所以是2比3;而第二个问题是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所以是3比2,我们在写两个数量之间的比时,一定要看清楚是谁与谁比。

提问:这里的2比3,可以记作2∶3,谁来说说这个比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比的各部分名称,同时说明比号的写法)

提问:比还有一种书写形式,通过预习谁知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分数比,并让学生说说这个比的前、后项)

提问:这里的3比2可以记作什么?还可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并说出这个比的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教学固然追求一种探究和体验,一种激励和唤醒,同时教学也可以是“告诉”,可以是“自学”。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的读写法、各部分的名称等,是指向于“结果”的知识,这样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预习学懂。所以教师在教学新课前,让学生预习,在课上通过提问的形式,反馈学生的预习效果,同时将比的另一种书写形式提前到与比的简写一起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提问:刚才说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3,那么,我们可以怎样来理解这个比呢?

谈话:这里的2∶3可以理解成果汁是2份,牛奶是这样的3份,还可以理解成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

提问:怎么来理解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2呢?

(4)小练习。

①出示:盐与水的质量比是3∶100。

提问:从中你能想到什么?

出示:盐的质量是水的。

提问:你能马上想到什么?

②共同完成书本中的“试一试”。

设计意图:两个同类数量的比较,用比的形式表示后,如何真正让学生理解其意义?虽然教材在后面会小结得出表示两个数相除,但是,学生在理解方面还是低层次的,所以教学时,教师重点从份数和分数两个层面让学生理解,这样学生在以后遇到实际问题时,会通过联想而灵活解决,可以说这是一个亮点。

2.教学例2

谈话:例1中是果汁杯数与牛奶杯数的比,练习中是盐的质量与水的比,这是日常生活中同类数量比较的例子,其实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同类两个数量比较的例子。现在我们一起来看。

教师课件展示:

走900米长的山路,小军用15分,小伟用20分。

根据要求将式子填入下表。

提问:小军的速度怎样用算式来表示?(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算式填入表格中)

追问:怎么知道用900÷15?(引导学生用“路程÷时间=速度”来解释)

小结:这里的“速度”表示了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这种关系。

提问:小军和小伟所走路程与时间的比是几比几?(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算式填入表格中)

谈话:这里的“900∶15”实际表示的也是小军的速度。

接着引导学生写出小伟的速度和路程与时间的比)

小结:“900∶15”是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军走这段山路的速度;同样,”900∶20”是小伟走这段山路的速度。所以,速度可以说成是路程与时间的比。

设计意图:书本中的例2,教材仅呈现前四列表格,没有路程与时间的比这一项,同时教材只要求学生直接填写结果。教师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根据学习需要增加了一列,同时让学生用算式表示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显然教师对学生的解读和教材的钻研十分到位。

3.归纳意义

谈话: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刚才学习的两个例题,例1中,两个同类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出示相对应的除法算式和比),例2中,两个不同类数量之间,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谁能说说比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学生可能回答比与除法有关)

谈话:你们认为比与除法有密切的关系,17世纪的一位数学家与我们的看法一样,大家一起来看下面的一段资料。(呈现:在17世纪,有一位数学家叫莱布尼兹,他认为,两个量的比,包含有除的意思,但又不能占用“÷”,于是他把除号中的小短线去掉,用“∶”表示)

谈话:看来数学家与我们的想法一样,比与除法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什么是比呢?(板书: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谈话: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到的商叫做比值。

接着请学生将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提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几个比,怎样来求它们的比值?

(呈现:12∶3;3∶2;2∶3;。教师请学生说说求比值的方法)

提问:谁来说说例2中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

教师请学生说说这两个比值表示的意义。

提问: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比的意义,也会求比的比值,你们觉得比和比值有区别吗?

小结: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和后项组成。比值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得到的商,比值是一个数,它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设计意图:由于教师从课的开始就让学生用算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例2教学时又用算式表示速度,通过比较,学生发现比与除法有关就水到渠成,同时,教师恰到好处地介绍数学家莱布尼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4.教学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谈话: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这道题目。

3∶5=( )÷( )=提问:通过这道填空题的练习,你能说出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或分数中的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呈现前五列表格的内容。

提问:虽然比与分数、除法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它们还是有区别的,谁会说说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区别?(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完成最后一列表格的填写)

提问: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因为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除数不能为0,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

谈话:非常好!刚才我们说比的后项不可以为0,不过老师在这里有个疑问,在球赛中,我看到过几比0的情况。

呈现: 2000年10月16日,中国男子足球队在黎巴嫩的亚洲杯赛上,4∶0胜印尼队。

引导思考:谁来解释这是为什么呢?

谈话:球赛中的比,实际表示的是两队的得分或进球多少的情况,它不表示两数相除,所以不是我们数学中的比。只有当两数可以用相除关系表示时,才可以用数学中比的形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比与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许多教师运用让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上面的表格填空,但是效果往往不好,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遗忘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教师先让学生完成一组填空题,由此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再通过“式”与“表”的对应回顾,学生不但自己发现了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而且比较好地用语言进行描述。

(二)巩固新知

(1)完成书本上的“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校对。

(2)观察上边的图形,用“比”说一句话。

(3)五(1)班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从中你能想到什么?

(三)课堂总结

谈话:这节课快要结束了,请大家一起回忆今天学习了什么?可以看板书回答问题。

(四)拓展延伸

提问:看来今天大家学得非常好,这里有3个长方形(课件呈现3个长方形),老师想考查一下你们的眼力,上面的3个长方形中,有一个大家公认是最美的,你们认为是哪一个?

(第一个长10厘米,宽0.8厘米;第二个长8厘米,宽7厘米;第三个长10厘米,宽6.18厘米)

学生分别写出每个长方形宽与长的比,并求出它们的比值。

小结:刚才的3个长方形中,第三个长方形宽与长的比值大约是0.618,这个长方形是大家公认的特别漂亮的一个,刚才好多同学的眼力真好,也找到了。在数学上这个比叫做黄金比。你们听说过“黄金比”吗?

呈现:黄金比的比值约等于0.618。从古希腊以来,一直有人认为把黄金比应用于造型艺术,可以使作品给人以最美的感觉。黄金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五)作业

这里的练习,层次性强,也独具特色。“你知道吗”对学生作一些数学文化方面的渗透,增强了学生的数学鉴赏和审美能力,同时使他们的审美情趣也得到了培养。

上一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总结报告下一篇:孙惠民先生专访——做企业培训的贴心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