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安重点难点

2024-04-16

社会治安重点难点(精选8篇)

篇1:社会治安重点难点

当前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的难点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加速转型以及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级政法综治部门在继承和发扬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新路子、新形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稳定工作,笔者随市委党校调研组到秭归县屈原镇对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深入到该镇西陵峡村进行了走访调查,通过走访座谈了解到,在贯彻执行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方面,镇、村两级从事政法、综治工作的干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和问题,需要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丰富更新的内容,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一、群防群治存在的问题

从座谈、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当前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还有许多新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五难”:

1、群众难发动

一些基层干部反映,过去维护社会稳定,缉拿违法犯罪嫌疑人,大家者踊跃参加,觉得是一种荣耀,现在千方百计搞发动,又是标语口号、又是大小会议布置,又是专栏报道,有些人还是“发”而不“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一些人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视赚钱越多越荣耀,视社会治安工作为

“麻烦”,视见义勇为为“管闲事”。二是怕报复,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遇到问题绕着走,担心歹徒报复。三是政法队伍中一些干警素质不高,不愿做群众思想工作,不会做群众思想工作。

2、群防群治报酬难兑现

虽然上级综治领导机构在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求的群防群治经费保障机制,根据“谁受益、谁出资”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采取政府出资为主,受益单位和群众出资为辅的方式。但现实情况是政府财政紧张,无更多的钱投入到这支队伍中去,政策上又不准向群众集资摊派,受益单位又不愿拿钱,致使群防群治队伍组织名存实亡,许多积极因素无法推行。

3、民警下责任区难保证

实行警力前移,在村设警务室,是走群众路线的一种基本方式,由于警力的严重不足,每个民警管理的责任区都在几个行政村以上,一警多区现象普遍存在,加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潜在深层次、多层面的矛盾不断出现,多种不稳定因素的交织和叠加,待处理的矛盾纠纷多,临时应急的任务多,致使基层干警无时间沉下去做群众思想工作。

同时少数民警和领导执法思想依然停留在“重打击,轻防范”、“重查处,轻调解”的传统观念上,强调打击违法犯罪的威

慑作用多,化解矛盾纠纷重视不够、研究不多;有的对抓基层基础工作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仅仅停留在口头重视上;有的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处罚过多、教育较少,管理过多、服务较少。有的对抓社会治安工作满足于老经验、吃老本,对如何完善新形势下社会治安工作机制探索还不多、创新还不够。

4、基层安全创建工作难开展

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是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载体,是新时期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治安好转的有效形式。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利益出现多元化、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因素大量滋生,加之,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条件差的地方不但各项基础设施滞后,而且对基层安全创建认识程度也很低,致使“防、控、堵”自治组织难以落到实处。

5、民主与法制建设难同步

少数基层干部的传统工作方式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不相适应;在民主方面,一些部门民主渠道不畅,工作中发扬民主不充分,特别是在决策过程中透明度不高,不注意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更没有发动群众献计献策;在法制方面,法制宣传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有令不行的现象还大量存在。

二、新形势下群防群治的对策及建议

发动和依靠群众维护社会治安,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在新形势下,必须进行新的探索,不断解决面临的新问题,以使群众路线进一步发扬光大。为此,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努力造就群众参与治安的社会风气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有良好的社会风气作基石,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形成的观念、舆论、道德趋向,一旦形成,就会以宏大的力量推动社会治安工作的开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动员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要树立三种意识:一是千斤重担人人挑。把参与社会治安当作自己的切身利益来看待,即“维护治安、人人有责”。二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把发现犯罪或破坏社会风气当作是对自己的侮辱,即遇违法犯罪,人人挺身而出。三是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视为天职”,即守一方土地,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

2、大力提高广大政法干部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关系

现在的政法干部特别是政法干警青年人占绝大多数,他们对走群众路线的光荣传统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工作中往往以管理者的姿态要求群众如何如何,这是一个带根本性的大问题。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使群众感到贴心,密切警民关系,努力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这样群众才能有什么话都说,有什么重大社情都会及时反映,要加强群众思想工作和防范工作,实行警务前移,把民警放在社区和

责任区中,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这样,一可使案件不发、少发;二可了解潜在不稳定因素和案件线索。

3、大力解决群防群治费用问题,实行适当有偿服务

过去的许多义务联防、义务巡逻、义务调解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这种义务服务的精神仍应大力提倡,但要考虑到社会的现实状况,考虑到大多数人民利益。现在社会治安状况较为复杂,“两抢一盗”案件时有发生,没有群防群治队伍作后盾不行,实行群防群治不解决一点服务费用也不行,要制定具体办法,研究措施加以解决,只有这样,防范和制止违法犯罪才能事半功倍。

4、大力开展“信息员”队伍建设,强化信息工作机制

从各村的党员干部和村民小组长中挑选信息员,建立一支治安调解信息员队伍,人员涉及各行各业群众,信息触角遍及辖区各角落,使收集到的信息更具广泛性。责任区民警每月在各村定期召开信息员座谈会,从中及时了解存在的治安形势和矛盾纠纷情况,强化对社会治安热难点问题、社情民意以及重点对象、重要阵地情况的信息收集研判,从而有依据实施决策,有目的开展防范,有目标实施打击,以信息化提升派出所工作的效益和质量,切实促进维稳工作。发挥农村治保会的纽带作用。整合资源,健全农村三级联防群防群治管理网络。“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以治保会为纽带,整合责任区民警、治保干部、村治安信息员等防控资源,健全

一套农村三级联防的群防群治管理网络。通过农村三级联防管理,切实在农村构建起以责任区民警为龙头、以村治保委员会为纽带、以信息员等农村基层治安辅助力量为主体的群防群治管理网络。

5、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扩大基层民主,是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解决各种矛盾、确保社会稳定的根本性大事。一是要完善村、社区民主选举制度。由村、社区居民直接选举村、社区干部,真正把思想作风好、勇于开拓进取、善于组织团结广大群众、廉洁自律、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和确保一方稳定的人选进领导班子。二是要完善村、社区居民议事制度。凡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大事,由村、社区居民代表代表讨论决定,公正、公平、公开,增加透明度,不能只由少数人说了算,更不能“暗箱操作”。要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群众上访。三是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重点要引导基层干部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要由行政手段为主,转向运用经济、法律手段,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的方法处理同村民的关系。同时,还要教育广大群众学法守法,既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要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篇2:社会治安重点难点

根据市综治委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就深入开展全镇社会治安乱点排查及重点整治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的原则,更加重视动态变化中的社会治安稳定,更加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管理,更加重视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妥善应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为我镇在新的起点上,顺利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发展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二、组织领导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在镇党委、镇政府统一领导下,镇综治办具体牵头组织开展治安乱点排查和整治工作,参加责任单位:派出所、国土资源所、水管站、柏加中学、柏加完小、柏加卫生院、供电所、工商所、食安办。

各村委会、各单位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成立组织领导机构,负责社会治安重点整治的组织实施、检查指导、上下协调和情况综合工作,确保整治工作落实到位。

三、整治重点和工作目标

通过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深入摸排,有效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使社会治安面貌得到较大改观,治安案件发案得到有效遏止,群众的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有新的提高的总体目标。

一是抓好本辖区内的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治安、越级上访工作。

二是抓好学校周边的治安整治,重点打击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收缴有害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各类非法出版物,加强学校周边人口管理,推进“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

三是抓好交通安全的整治,严厉打击乱停乱放,超速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确保全乡公共交通安全有序。

通过重点整治达到:突出治安问题得到切实解决,治安状况明显改观,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得到及时有效打击,基层党组织和基层综治组织进一步得到加强,影响群众安全的各类治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四、整治步骤

整治工作共分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从6月1日至6月30日为排查摸底,动员部署阶段。各村委会、要针对本村群众反映强烈治安问题突出的地方、场所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摸底,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结合综治宣传月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造势工作,形成整治的浓厚舆论氛围。

第二阶段:从7月7日至10月31日为集中整治阶段。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所排查出的突出治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第三阶段:11月份为乡综治办组织检查验收阶段。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开展治安乱点排查和整治工作,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社会治安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各村委会务必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要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势,动员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确保稳定的合力。

2、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村委会要严格实行领导、部门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要层层分解任务,细化目标,落实责任,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各级领导都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亲力亲为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尤其是要下大力解决那些群体性纠纷的重大治安隐患。对领导不负责,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要依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的相关要求追究责任。

3、加强协调,注重实效。各单位要加强配合协调,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整治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3、依法整治,文明执法。各村委会一定要严格依照法律、政策办事,讲究工作方法。要加强法制宣传工作,工作中坚持说服教育和耐心疏导为主,切忌简单蛮干。在群众中产生对立情绪,要坚决防止因工作失策,处臵不当导致事态扩大和矛盾激化,发生影响稳定的事情。

篇3:减贫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兰州主持召开促进西部发展和扶贫工作座谈会时强调:

2013年08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兰州主持召开促进西部发展和扶贫工作座谈会。

李克强强调,无论是西部开发还是扶贫攻坚,都要依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减贫是衡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全国贫困人口一半以上和大部分集中连片特困区在西部地区。要创新思路和机制,打好扶贫攻坚战,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国家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在推进开发式扶贫、增强造血功能的基础上,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切实保护好环境,探索生态移民、退耕还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的新路子。发挥区位优势,扩大向西开放,拓展交流合作发展空间。在西部大开发中,要着力保障基本民生,促进各族群众团结进步、共同发展,迈向共同富裕。(新华网)

篇4:现代治安防范的重点难点

关键词:治安;防范;重点;难点

一、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治安防范的需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本质角度来讲,治安防范不仅会社会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还具有影响公民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的作用。在突出治安防范重点的基础上,利用有效措施解决治安防范的难点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治安防范

(一)治安防范的概念

治安防范是指出于满足公民利益与安全感需求分配合理性的目的,治安防范的参与主体和直接主体在充分考虑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有效措施的应用达到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目的的一种现象[1]。

(二)治安防范的本质

从本质角度来讲,治安防范对犯罪行为的控制属于一种治标行为,其针对对象并非引发犯罪行为的根本原因,其目的是将能够引发这种行为的因素清除掉。

三、现代治安防范的重点难点

(一)现代治安防范的重点

现代治安防范中的重点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防范硬件方面

在现代治安防范工作中,防范硬件配备质量相对较低。这种现象主要是由硬件配置资金的缺乏引发的。

2.文明建设方面

治安防范工作的目的是减少或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引发安全问题的对象是公民,因此,治安防范工作应该将加强文明建设作为重点内容。对此,应该以区域为原则进行划分,按照适宜范围成立一所继续教育学校的方式,通过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以及职业道德等内容的提供,对公民进行文明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的应用有助于我国公民整体素质的提升。除此之外,还可以以社区、乡镇等为单位,定期开办一些有意义的文化娱乐活动,促进我国公民文化水平、维护社会秩序自觉性的提升[2]。

3.防范技术方面

防范技术是现代治安防范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治安防范质量的首要决定性因素。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防范技术的治安防范效果通常是通过监控摄像头、红外线报警系统等设备实现的。这些设备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但其所需的资金相对较多。因此,在使用防范技术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该地区治安防范需求的了解,并在保证所使用安防设备质量的基础上,较多地考虑该技术应用所需的经济性因素。应用防范设备之后,公安部门的工作压力发生显著降低,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监控设备实时获得防范区域的相关信息[3]。

(二)现代治安防范的难点

就我国目前的治安防范工作而言,难点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治安管理防范保障方面

治安管理防范保障是通过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的配置体现出来的。公安部门是治安防范工作的负责对象,近年来,公安机关需要解决的警务工作显著增加,警力的优先性对其投入在治安防范工作中的精力比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警民关系的恶性变化、群防作用的忽视,使得治安防范作用的发挥受到阻碍。

2.治安防范目的方面

在實际的治安防范工作中,人们对治安防范目的的认识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种现象间接影响了最终的安防效果。如果治安防范目的认识的明确性较差,警务运行方式和安防理念等方面都会受到相应影响。

3.治安防范主体方面

现代治安防范的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治安防范参与主体与治安防范直接主体两方面。就参与主体而言,公民对治安防范工作的参与积极性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的参与效果。该参与主体积极性的提升是通过激励机制实现的,而我国目前并未针对公民参与主体设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这种现象的引发原因主要包含以下两种:第一,我国治安防范工作的间接主体并不存在具有专门负责该任务的群防队伍,因此,参与主体辅助力量的提供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除此之外,复杂性利益也会对公民参与主体产生影响。如果该利益无法同时满足所有参与公民的需求,即会对部门公民的治安防范参与行为产生影响。第二,能够用于调动公民对治安防范工作参与积极性方面的资金较少,这种现象对激励机制的建立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就直接主体而言,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定位的模糊性[4]。

4.治安防范措施方面

治安防范措施的合理性会对治安防范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治安防范措施的针对性较差。在实际治安防范工作中,并没有根据实际需要对工作目的进行划分,在犯罪行为预防以及问题治理方面所应用的措施较为不合理。这些现象对最终的治安防范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

四、现代治安防范的完善

提升治安防范质量的完善应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治安防范目的方面

为了提升治安防范效果,相关部门首先应该对治安防范目的进行强化。当目的确定之后,需要根据适宜的分解方式,对总目的进行有效分解,进而保证治安防范目的的有效实现。

(二)治安防范参与主体方面

治安防范参与主体方面的完善主要表现为激励机制的建立。为了保证激励机制建立的有效性,应该从公民参与主体的实际需求和责任范畴入手,通过公民参与治安防范积极性的合理调动提升治安防范质量[5]。

(三)治安防范措施方面

治安防范措施的完善主要表现为提升治安防范措施的针对性。当治安防范措施发生变化之后,其预防和治理犯罪问题的效率也会发生相应改变。

五、结论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现代治安防范中的重点难点主要包含文明建设、治安防范技术、治安防范目的、治安防范措施等。为了保证治安防范质量,需要通过治安防范措施针对性、治安防范参与主体参与积极性的调动等对策的应用,更好地保障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李雪冰.犯罪学防范理论的实证范本——以江苏省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践为例[J].犯罪研究,2008,01:14-21+44.

[2]周军.我国城市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建设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5.

[3]吴学林.大庆油田外围开发项目治安防范体系及措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

[4]刘俊祥,陈建中.论依法推进社会治安防范[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1:48-54.

篇5:2012年社会治安重点地区

排查整治工作总结

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是天山区政法委统一部署的一项为民工程、平安工程、稳定工程,今年来,在天山区政府的领导下,红雁街道办事处的统一安排下,我社区党支部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扎实有效地开展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现将2012年上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社会治安稳定,群众生活安定,是推动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前提,我社区党支部领导高度重视,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一是成立了由社区书记任组长,社区副主任和副书记任副组长,各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社区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综治办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二是制定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实行领导为大网格、包户干部为小网格制度,并与各单位、房东签订了综治责任书,严格实行考核制度,明确了责任。三是全面宣传动员,围绕排查整治工作制定了宣传方案,利用宣传横幅,散发宣传资料,广播,书写标语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全方位的开展了宣传动员工作,在全社区营造了整治治安重点地区的浓厚氛围。

二、整体联动,全面开展重点地区大排查

1、干群联动,全面掌控重点地区。开通了信息员队伍与群众举报通道,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并落实举报奖励经费,充分利用群众的力量,全面地掌控治安重点地区。

2、政企联动,社区综治办公室组织辖区内的单位、学校、清真寺等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梳理工作。

三、认真开展整治工作,取得成效

1、建立治安重点地区台账,对排查出的重点地区登记造册,实行整治工作责任制,对排查出的治安重点地区实行谁包片谁负责、谁管辖谁整治制度,制定整治方案、签订整治责任书,明确整治目标、措施和期限等,确保了整治工作能真正见成效。

2、创新了整治措施,加强了对治安重点地区、特殊人群的掌控工作。落实了对吸毒人员、监外执行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的社会帮教、安抚工作的措施并取得了成效。

3、进一步深化了“大调解”工作,健全完善了“大调解”工作体系,坚持了每月多次的矛盾纠纷排解工作,使矛盾纠纷在社区内得到了有效解决,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总之,我社区的维稳工作通过全社区各位干部的共同努

力,实现了既定工作目标,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维稳基层基础建设,全面落实工作措施,推动我镇维稳工作再上新台阶。

东大梁社区

篇6:社会治安重点难点

工作方案

根据镇综治委《关于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现就深入开展我辖区社会治安排查及重点整治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镇综治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的原则,更加重视动态变化中的社会治安稳定,更加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管理,更加重视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妥善应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为我社区在新的起点上,顺利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发展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二、组织领导

社区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在镇党委、镇政府统一领导下,镇综治办具体牵头组织开展治安乱点排查和整治工作。

三、整治重点和工作目标

通过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深入摸排,有效整治治安混乱地

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使社会治安面貌得到较大改观,治安案件发案得到有效遏止,群众的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有新的提高的总体目标。

一是抓好东方社区流域重点治理工作重心,严打偷盗、吸毒,破坏社会治安的行为。

二是抓好本辖区内的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治安、越级上访工作。

三是抓好学校周边的治安整治,重点打击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收缴有害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各类非法出版物,加强学校周边人口管理,推进“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

四是抓好交通安全的整治,严厉打击乱停乱放,超速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确保全辖区公共交通安全有序。

通过重点整治达到:突出治安问题得到切实解决,治安状况明显改观,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得到及时有效打击,社会治安进一步得到加强,各种治安灾害事故、群体性事件和纠纷械斗得到控制,影响群众安全的各类治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四、整治步骤

整治工作共分4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从3月20日至4月5日为排查摸底,动员部署阶段。辖区单位、群众反映强烈治安问题突出的地方、场所进行

一次全面的排查摸底,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要在宣传月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造势工作,形成整治的浓厚舆论氛围。

第二阶段:从4月6日至7月16日为集中整治阶段。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所排查出的突出治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第三阶段:从7月17日至10月30日为巩固整治成果、建立长效机制阶段,要切实按照既定的目标要求进行全面自查,拾遗补缺,不留死角。同时,坚持整治与巩固并进的方针,建立和完善治安整治的长效管理机制,常抓不懈,防止反弹。

第四阶段:11月份社区组织对辖区单位、娱乐场所检查验收阶段。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开展治安乱点排查和整治工作,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社会治安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要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势,动员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确保稳定的合力。

2、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要层层分解任务,细化目标,落实责任,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亲力亲为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尤其是要下大力解决那些群体性纠纷的重大治安隐患。对 不负责,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要依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的相关要求追究责任。

3、加强协调,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整治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3、依法整治,文明执法。要加强法制宣传工作,工作中坚持说服教育和耐心疏导为主,切忌简单蛮干。在群众中产生对立情绪,要坚决防止因工作失策,处置不当导致事态扩大和矛盾激化,发生影响稳定的事情。

篇7:社会治安重点难点

为认真做好2019XX街道(下称“我街道”)治安突出问题及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整治工作,着力解决我街道社会治安矛盾纠纷的突出问题,维护良好社会秩序,深化我街道“三个最”创建活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根据上级文件的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XX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工作大局,以深化“三个最”创建活动为载体,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紧扣治安重点,抓住薄弱环节,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严守底线要求,努力把我街道建设成为全区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二、工作目标

针对我街道存在矛盾纠纷突出问题和有的社区治安状况亟待进一步改善等突出问题,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全面排查和整治工作,围绕扫黑除恶等专项斗争工作的开展稳步推进,切实掌握矛盾纠纷和治安问题的具体情况和底数,有效消除各类治安和安全隐患,同时有效地增强动态社会治安管控能力,为建设美丽幸福XX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组织保障

成立XX街道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及突出问题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党工委统筹推进开展整治工作。

长:略

副组长:略

成员:略

四、整治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

按照上级工作部署,结合排查情况,研究确定社会治安重点整治点,制定详细、有效的整治方案,成立XX街道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整治工作任务、措施、步骤和责任,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工具,通过工作小组进村入户和召开会议,大力宣传重点整治工作,提高广大群众参与治安重点整治的积极性,动员发动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整治工作。

2、排查摸底阶段

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全面开展治安大巡查、隐患大排查、安全大检查,组织辖区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发挥网格员作用,结合“众剑行动”红袖章队伍巡查工作的开展,认真排查治安问题点、突出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真正把治安问题的区域、部位、场所搞清楚,把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搞清楚,把原因搞清楚。要深入群众了解民情、社情,认真排查摸底,为开展重点整治活动提供准确的依据。

3、综合整治阶段

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做到逐一制定整治方案,逐一明确整治目标、措施和期限。要坚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限期改变面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确保排查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4、总结提升阶段

全面总结整治工作成效,形成制度化,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发挥网格员和红袖章队伍作用,加大专兼职巡防力量建设,规范和发展群防群治队伍,推进基层社会治安防范社会化、网络化,建立健全点线面相结合的多方位、全覆盖、大防控的治安防范网络。

五、工作要求

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和“专群结合,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资源统一行动、综合治理,确保重点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按照街道党政领导综治责任书要求,针对本地区突出治安和稳定问题,主要领导要亲自协调解决,加强督促指导、推动问题有效整改。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工作原则,严格落实重点整治工作责任制,各社区要在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突出工作重点,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真正落实好重点整治的各项任务。

2、突出工作重点,落实整治措施。在工作中,要按照重点整治具体目标,将重点整治工作与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安全大检查大整治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活动相结合。结合辖区实际进行分析研究,查找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整治措施。矛盾纠纷处理要按照“三到位一处理”原则,因人因事结合政策开展化解工作,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切实做到重点整治与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任务相结合,互相促进,整体推进。

篇8:城市治安卡口系统技术难点分析

1 补光分析

1.1 机动车辆车牌补光

补光灯可无障碍对车牌补光, 因此车牌补光较容易, 采用LED冷光源补光即可获得较好效果, 尤其是夜间, 只要车牌接收到一点光源, 就能呈现较清晰的车牌号码特征, 无需高亮度气体爆闪灯, 不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和行车安全。

1.2 机动车辆司乘人员补光

机动车辆司乘人员补光, 由于司乘人员与外界隔着挡风玻璃, 补光难度较车牌补光大大增加。夜间补光灯的光束较容易穿透车辆玻璃到达司乘人员, 因此采用LED补光仅在图片亮亮稍逊于LED气体爆闪灯, 但人脸特征均能清晰可见。白天尤其是日照较强的大晴天, 车辆前挡风玻璃因为反光和贴膜的关系呈现一片黑, 里面的人脸更是看不清楚。气体爆闪灯由于瞬间发光亮是LED补光灯的几何倍数, 在一般阴雨天其穿透效果相对于LED补光稍好, 但在晴天都只能作为治安卡口的装饰品, 司乘人员人脸的白天补光正成为治安卡口的技术瓶颈。

要做到机动车辆司乘人脸抓拍真正通过技术手段完美实现, 就要冒着扰民和影响行车安全的风险, 允许高亮度的补光灯横行于城市众多主干路口。或者政府大手笔出资对所有车辆统一改装为全透明挡风玻璃, 禁止贴膜, 并规定今后的车辆制造时必须符合挡风玻璃全透明规定。

1.3 行人及非机动车补光

行人和非机动车无需考虑车牌补光, 重在衣着颜色、人脸特征、非机动车车身颜色等外部特征捕获, 重点考虑环境光的提升, 由于所有物体都在外部, 也不存在机动车辆挡风玻璃遮挡的因素, 因此行人及非机动车的补光较容易, 一般配置LED常亮灯提高环境照明, 配合视频触发机制, 视频检测捕获到目标后在选择最佳位置采用LED高亮补光灯或气体爆闪灯抓拍高亮度照片即可。

2 触发方式分析

2.1 机动车道

机动车道捕获目标为机动车辆, 检测触发方式可根据项目经费、开挖路面难度等情况考虑如下三种:

A.地感线圈触发--外触发方式, 车辆捕获可靠, 测速准确, 补光位置固定, 图片效果佳, 但存在线圈使用寿命短, 车牌被前车遮挡无法看清车牌等技术缺陷。考虑线圈故障率, 目前市场上无纯地感线圈触发方式, 当线圈故障时, 通常会切换至纯视频检测方式, 但各厂家通常会考虑成本, 检测识别设备主要考虑地感线圈触发的应用, 无法应对真正的视频检测工作要求, 所谓的视频检测只是降级模式下的简单运动检测。

B.纯视频检测触发--内触发方式, 车辆出现在虚拟检测区域内, 视频检测一直工作, 对每一帧图片的车牌都进行识别和校验, 理论上来讲较地感线圈车牌捕获率和识别率更高。实际运用对检测识别设备的软硬件要求较高, 车牌捕获率严重依赖于厂家的视频检测算法。此外纯视频检测触发方式目前还是采用二维视频检测, 其测速准确率不高。

C.双重触发--地感线圈和视频检测同时触发方式, 目前较先进的机动车辆检测触发机制, 将上述两种触发方式的优势完美结合运用, 充分发挥地感线圈车辆捕获可靠、补光位置固定以及测速准确的特性, 并利用视频触发提高车牌捕获率、识别率和设备使用寿命。

2.2 非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捕获目标为非机动车和行人, 其行径路线复杂不规则, 采用传统地感线圈触发无法应对和捕获, 因此只有纯视频触发方式一种。非机动车道无需识别车牌号码, 只要捕获到行人和非机动车特征图片即可。

(3) 机非混合车道

机非混合车道属最复杂检测车道, 需要捕获的目标包括机动车辆、非机动车和行人。

建议采用视频检测和地感线圈双重触发方式, 兼顾各类目标:视频检测一直工作, 对各种目标 (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 进行检测, 选择最佳位置抓拍特征图片, 并对机动车辆实现车牌识别, 机动车辆经过地感线圈时触发捕获车辆特征图片, 测速并同时触发人脸补光。

虽然双重触发方式看似天衣无缝, 但目前真正做到针对各类目标效果都做得好的尚无, 原因是地感线圈触发补光灯仅针对机动车辆人脸补光, 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捕获仅依靠环境补光灯和视频检测, 无高亮度补光, 抓拍图片非常暗。

理论上来讲, 机非混合车道最完美的方案是针对不同的目标应该配置不同的触发方式, 如非机动车和行人采用纯视频检测, 机动车采用双重触发。但就目前的技术水平尚无任何厂家可以实现。检测识别设备是根据车道配置的, 最多一根车道配置1台单独的检测识别设备或直接嵌入前端摄像机实现, 检测识别设备在同一时间只支持一种模式的检测触发方式工作, 无法细分目标和自适应分配检测触发方式。如要实现该功能, 必须在目前的检测识别工作之前增加一道检测目标类型的工序, 实施难度很大, 实际意义不大。因此在目前的行业发展基础上实施机非混合车道检测识别, 必须做些取舍, 考虑重点关注目标设计。

3 补光与触发方式的关系

且说车牌补光与人脸补光的工作机制和配合效果, 这跟触发方式有密切关系:

3.1 纯地感线圈触发与补光

由于无视频检测作为缓冲和替补, 地感线圈触发捕获的1张图片是纯地感线圈检测、触发、补光、识别的唯一资源。人脸、车牌要在同一张图片内看清必须掌握补光火候, 补光灯的亮度调得很高, 人脸效果固然很好, 但车牌显示就呈现曝光过度化掉的感觉, 无法识别车牌。

3.2 纯视频检测触发与补光

由于依靠视频检测目标, 较地感线圈触发需要多配置常亮补光灯提升场景照明, 方可确保捕获率。

特征图片的抓拍位置无法固定, 补光效果不一。能够看清人脸和车牌的最佳位置可能是视频场景中的任意位置, 一般视频检测的检测区域景深在10米左右, 而补光灯的照射角度和范围固定, 如拉深到10米左右, 单位面积的光强度会削弱, 光强大而集中, 则覆盖景深不够, 人脸补光很难保证光强度的情况下均匀分布在检测区域中。

纯视频检测对补光灯的硬件要求更高、人员调试水平要求高、实施难度更大。

3.3 双重触发与补光

地感线圈触发人脸补光看清人脸, 视频检测配合常亮补光灯捕获清晰车牌并识别, 是机动车道的完美解决方案。然而对于机非混合车道, 如前文所述, 将会牺牲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图片亮度, 成全机动车辆的图片效果。

4 总结

上一篇: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计划下一篇:南和建筑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