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废物的排出教学重点及难点

2022-09-12

“尿的形成过程”微观而抽象, 学生很难理解。因此, 采用了补充资料、对比联想、动静结合的方法, 把微观的变成宏观, 把抽象的变成具体, 帮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 在感悟中理解, 在理解中体会。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1 教学目标及意义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 为学生理解和认识人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做好知识储备, 并通过一系列的探究,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 通过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的就是: (1) 通过“观察与思考”和“资料分析”等活动, 帮助学生获得泌尿系统的组成; (2) 知道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和排尿的意义; (3) 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 知道人体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5)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

2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排泄是机体物质代谢全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之一。泌尿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如图1所示。

2.1 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尿的形成包括以下三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和分泌、排泄作用, 如图2所示。

2.1.1 肾小管的滤过作用

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 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 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 形成原尿。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 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 其他成分都与血浆几乎相同。

2.1.2 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 其中的水和某些溶质被管壁上皮细胞全部或部分地重吸收回血液。例如, 葡萄糖和氨基酸完全被重吸收;水和一些盐类中的钠、钾、钙、氯等成分绝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尿酸等则重吸收较少;肌酐完全不被重吸收。上述被重吸收的物质大部分由近曲小管重吸收, 而其他各段重吸收较少。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 血浆被过滤到肾小囊腔而成为原尿;原尿流过肾小管和集合管, 由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作用, 最后成为终尿, 如图3所示。

2.2 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除了有重吸收作用外, 还有分泌和排泄作用。这就是说, 并非尿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肾小球滤出的, 实际上有一部分物质是由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或排泄到管腔中的。分泌作用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 将所产生的物质 (如H+、NH3等) 分泌到小管液中。排泄作用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而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主动转运到小管液中的过程。例如, 青霉素等药物, 主要就是通过肾小管的排泄作用排出体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 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 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3 关注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一个成年人一年要排出约800千克的粪尿, 我国共有13亿人口, 如果排到环境中将达到10多亿吨。那么如何将人类粪尿化害为利呢?

2.3.1 建立沼气池

在密封的沼气池中, 那些能够生活在缺乏氧气条件下的细菌会大量繁殖, 它们将人类粪尿的有机物分解, 并且产生沼气。沼气的成分主要是甲烷。甲烷是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 是清洁的燃料。沼气池中的残渣和残液中含有多种无机盐, 可以作肥料。另外, 细菌在分解有机物时, 释放出的能量形成高温, 高温可以杀死各种细菌和虫卵。

2.3.2 高温堆肥

将人类粪尿推积起来, 使细菌和真菌大量繁殖, 细菌和真菌等可以将有机物分解, 并且释放出能量, 形成高温。高温推肥是生产农家肥料的重要方式。

摘要: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 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就成了同学一个感兴趣的话题——人体废物的排出。它在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 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 因此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 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知识贯穿起来, 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所以本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键词:人体废物,排除,教学,重点,难点

上一篇:探析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下一篇:提高海洋钻井平台柴油机运行效率方法与实践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