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重点难点整理

2023-01-17

第一篇:流行病学重点难点整理

流行病学考试重点

09临床C班流行病学考试复习重点

整理:成玄璇

结语:以下内容为老师在最后一次课上强调的内容加之前上课所讲的重点。本科目考试为本学期最后一门考试,至此我也为各位完成了总共六门课的复习重点整理,感谢大家五年的支持和理解!祝各位一切顺利!祝愿09临床的每一位有所收获、继续奋斗。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P1)

▲流行病学的工作步骤(三大任务与此类似):揭示现象(对应描述性研究)、找出原因(对应分析性研究)、干预措施(对应实验性研究)。

▲按设计类型分类:

┍描述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分析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永远不能下因果结论!实验性研究可以下因果结论,但可能不合伦理! ▲队列研究难以避免失访偏倚;病例对照研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适用于罕见病研究,按目的分两类——探索性、检验性。

▲健康工人效应在队列研究出现;入院率偏倚、奈曼偏倚是选择性偏倚,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出现。

▲一个完整的实验性研究一般应具备四个基本特点:设立对照、随机分组、人为干预、前瞻追踪。(P6)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群体的观点、比较的观点、概率论的病因观、社会医学的观点、预防为主的观点。(书P6-7上老师修正后的五点)

▲流行病学使临床医学从经验医学走向循证医学!

▲疾病的分布(三间分布):指某病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及不同时间的发病、死亡及患病水平等。(P11)

▲疾病的分布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计算公式:

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k=100%、1000‰、10000/万或100000/10万)(P11-12)

▲发病率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等,可直接用于病因研究!

▲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k=100%或1000‰)(P12)

▲罹患率一般多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频率!(P12)

▲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

(k=100%、1000‰、10000/万或100000/10万)(P12)

▲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①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综合,而发病率的分子则为一定时期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②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P12)

▲患病率与发病率的联系:患病率=发病率×病程(P13)

▲实际应用中,患病率对于病程短的疾病价值并不大(P13)

▲感染率=(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100%(P13)

▲续发率也称家庭二代发病率

续发率=(家庭中易感接触者中的二代病例数/家庭中易感接触者总数)×100% (P13) ▲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

(k=1000‰、10000/万或100000/10万)(P14)

▲病死率=(一定期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某病的人数)×100%(P14)

▲当用病死率作为指标评价不同医院的医疗水平时,应注意不同医院入院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医院医疗设备条件等因素的影响。(P14)

▲生存率反映死亡危险

n年生存率=(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开始随访的病例数)×100%(P15) ▲做题时请注意构成比和率的误用!

▲散发: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P15)

▲流行: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P15) ▲大流行:有时某病的流行在短期内可越过省界波及全国甚至超出国界、洲界。(P15) ▲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P15)(特点:短时间、小范围、大量相似病例)

▲出生队列分析:所谓出生队列分析是指对同一年代出生的人群在不同年龄阶段某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等进行的分析,以了解发病或死亡随年龄而变化的趋势和不同出生队列的暴露特点对发病或死亡的影响。从书上P21的图2-4这条曲线中我们可以看到规律:出生年代越晚,肺癌死亡率上升速度越快,表明这些出生者暴露于致病因素的时间可能更早,暴露量可能更大,所以出生对列分析法能更正确地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并澄清了横断面分析曲线中男性肺癌死亡率从70岁开始呈下降趋势的假象。(P21)

▲移民流行病学:是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P23)

▲移民流行病学中如何判断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哪个因素更大?

eg1:研究表明,胃癌在日本高发,而在美国低发。在美国出生的美籍日本人胃癌死亡率低于日本本土居民而逐渐接近美国当地白人,说明胃癌的发病受环境因素影响为主,即在日本有胃癌的高发因素,移民一旦离开日本的环境,不再受这类因素的影响,死亡率即下降。肠癌表现为美国白人的死亡率远高于日本人,而日本移民中该疾病的死亡率同样高于日本本土居民而接近于美国当地白人,也说明环境因素在该疾病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

eg2:对移居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中国人调查发现,15岁以上男性鼻咽癌死亡率为15.4/10万,而美国人为0.57/10万。华人第一代男性鼻咽癌死亡率为美国人的34倍,第二代男性鼻咽癌死亡率为美国人的21倍。我国鼻咽癌高发的广东人移居上海多年后鼻咽癌死亡率仍然显著高于上海当地人,显然遗传因素在鼻咽癌的发病上起着较重要的作用。

▲病因:就是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当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中发生该种疾病的概率就下降。(P25)

▲病因模型之三角模型:宿主、环境、动因三要素;轮状模型:最中间是遗传内核,往外一圈是宿主,最外圈有三点——社会环境、生物环境、理化环境。(P26)

▲偏倚:又称为系统误差,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的各个环节,包括研究设计、实施、分析和推断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对暴露因素与疾病关系的错误估计,系统地歪曲了两者间的真实联系。(P31-32)

▲偏倚一般分为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P32)

▲混杂偏倚:指流行病学研究中,在估计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时,受到一个或多个既与研究的疾病有密切关系,又与暴露因素有密切联系的潜在危险因素的影响,从而歪曲(低估或高估)了所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P33)

▲常用的控制混杂的方法包括:限制条件、配比、随机化和多因素分析等。(P33)

▲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关联的强度(一般而言,关联的强度越大,则研究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因果关系可能性就越大)、关联的时间顺序(“因”一定先于“果”)、关联的特异性、关联的可重复性、剂量-反应关系、因素与疾病分布的一致性、关联的生物学合理性、实验证据、相似性。(P34-35)

▲现况调查又称为横断面研究,由于其主要使用患病率指标所以又称为患病率研究或现患研究。(P40)

▲样本足够代表整体需要满足:1.随机抽样方法2.足够大的样本量

▲现况调查研究类型包括:普查、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抽样方法包括: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多级抽样。(P41-42)

▲生态学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的一种,它是以群体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在群体的水平上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某种疾病的频率,研究某种因素与某种疾病之间的关系。(P51-52)

▲生态学谬误:生态学研究是以由各个不同情况的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无法得知个体的暴露与效应(疾病或健康状况)间的关系,得到的资料是群体的平均水平,是粗线条的描述,因此会削弱变量之间的联系,同时存在的混杂因素等原因会造成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从而产生了生态学谬误,它是生态学研究最主要的缺点。(P53) ▲暴露:指接触过某种物质,具备某种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

▲发病密度:以人时为单位计算出来的发病率带有瞬时频率性质,即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速率。(P64)

▲RR值: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率之比,反映暴露与发病或死亡关联强度的最常用的指标。(P64)

▲AR值:归因危险度,是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率与对照组发病或死亡率相差的绝对值,说明发病或死亡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强度。(P65)

▲RR值和AR值的区别:如上。另外,RR说明暴露者与非暴露者比较发生相应疾病危险的倍数,具有病因学的意义;AR则是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率,亦即消除该暴露因素,所能减少的疾病发生率,它在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更大。(P65)

▲队列:表示具有某种共同暴露的一组人群。(P54)

▲队列研究的特点:时间上是前瞻性的,属于观察性研究,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进行分组,是从“因”到“果”的研究。(P54-55)

▲队列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资料可靠,回忆偏倚较小;可以充分而直接地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较强;随访观察过程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能对一种暴露因素所导致的多种疾病同时进行观察,分析一种暴露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局限性:研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其组织与后勤工作也相当艰巨,不易实施;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由于随访时间较长,研究对象不易保持依从性,容易产生失访偏倚;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分析复杂化。(P69)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回顾性、由果到因的研究、观察法、一般不能验证病因。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按照设计要求,根据是否患有所要研究的某种疾病或出现研究

者所感兴趣的卫生事件,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核查病史,收集两组人群过去某些因素暴露的有无和(或)暴露程度,以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暴露比例或暴露程度的差别。(P70)

▲匹配:又称作配比,是指所选择的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P72) ▲病例选择的基本原则有两个:代表性、诊断明确。(P73-74)

▲OR值:是指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该因素的暴露比值之比,反映了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比例为对照组的若干倍。(P78)

▲回忆偏倚是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偏倚之一,因为病例对照研究主要依据研究对象对过去暴露史的回忆而获取信息。(P84)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适用于罕见的、潜伏期长的疾病研究;相对更节省人力、物力、经费和时间,并且较易于组织实施;适用于多种暴露因素与某一种疾病关联的研究,也可进行多种因素间交互作用的研究;不仅应用于病因的探讨,也可用于研究药物的不良反应、疫苗免疫学效果的考核及暴发调查等。

局限性:不适用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易发生各种偏倚;难以确定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不能直接计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P84-85)

▲国际上关于新临床试验的分期:Ⅰ期——临床药理学毒理学研究;Ⅱ期——疗效的初步临床研究;Ⅲ期——全面的疗效评价;Ⅳ期——销售后的监测。

▲关于安慰剂对照:或称阴性对照,药物常具有特异和非特异效应,为了排除后者的干扰,常用安慰剂作对照。安慰剂常用没有任何药理作用的淀粉、乳糖、生理盐水等制成。使用安慰剂对照时要注意两点:要求安慰剂的剂型和外观尽量与试验药物相同,而且对人体无害,以利于盲法试验;要掌握安慰剂的使用指征,此种对照由于患者未得到治疗,故应局限于研究那些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方法的疾病,或在使用安慰剂期间,对病情和预后基本没有影响,否则不应使用安慰剂对照。(P91)

▲临床依从性:指患者在临床试验中执行医嘱的程度。(P94)

▲现场试验和社区干预试验:均是以社区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在现场环境下进行的干预研究,但前者接受干预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人,后者接受干预措施的基本单位是整个社区,或某一人群的各个亚人群。(P95)

▲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的区别:

目的不同:前者区别无症状的早期病人、病人及健康人,后者区别病人与可疑有病但实际无病的人;

对象不同:前者健康或表面健康的人,后者患者或可疑患者;

要求不同:前者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后者科学、准确;

费用不同:前者一般应使用简便、价廉的方法,后者一般在医院内进行,花费较高; 结果处理不同:前者阳性者须作进一步的诊断或干预,后者阳性者要给予治疗。(P99) ▲基本条件:1.筛检方法2.确诊方法3.有效的治疗手段

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将导致卫生资源浪费。

▲诊断试验检测结果与金标准诊断结果的关系:

诊断试验金标准合计

患某病未患某病

阳性真阳性a假阳性ba+b

阴性假阴性c真阴性dc+d

合计a+cb+dN(P105)

▲真实性——测量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P105)

▲灵敏度(Se)=(a/(a+c))×100%(P105)

▲假阳性率=(c/(a+c))×100%(P106)

▲特异度(Sp)=(d/(b+d))×100%(P106)

▲假阳性率=(b/(b+d))×100%(P106)

▲阳性似然比(LR+)=真阳性率/假阳性率=[a/(a+c)]/[b/(b+d)]=Se/(1-Sp)(P106) ▲阴性似然比(LR-)=假阴性率/真阴性率=[c/(a+c)]/[d/(b+d)]=(1-Se)/Sp(P106) ▲约登指数(r)=(灵敏度+特异度)-1=1-(假阳性率+假阴性率)(P106) ▲约登指数也称正确诊断指数,为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1。(P106)

▲一致率和Kappa检验既可以评价诊断试验的准确性又可以评价其可靠性(P107) ▲提高灵敏度,特异度将会降低;反之,提高特异度,灵敏度将会降低。(P107) ▲可靠性——稳定程度(P108)

▲变异系数CV=测定值均数的标准差/测定值均数×100%(P108)

▲并联试验可以提高灵敏度,降低特异度。(P112)

▲串联试验可以提高特异度。(P112)

▲领先时间偏倚:是由于筛检的时间和临床诊断时间之差,被解释因为筛检而延长的生存时间。(P113)

第二篇:施工重点难点

施工重点、难点的分析及解决方案 水净化1班 组员:周嘉琦 张俊斌 谢舒欣 林伟成 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招标文件、招标图纸和施工现场进行的分析和研究,认为本工程工作面大,综合工程工程量较大,施工过程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本工程涉及到多工种多专业施工技术,交叉施工同时运用。为此,认为下列问题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1)材料、设备用量大:本工程施工需要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机电设备,对施工环境条件提出高要求,如何根据现有的施工条件计划、组织材料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

(2)若招标地段处于水稻田、鱼塘与河涌地段,水的深浅不一,淤泥厚度变化较大,给建设泵站造成很大难度。在这些地段的管线地基需要进行加固,同时由于水塘塘底为淤泥,下卧层又是淤泥质料砂或淤泥质粘土软土地基,在解决河塘地区填土、修筑围堰、进行搅拌桩地基加固工程以及挖土沉埋输水管道与构筑附属管井构筑物有很大的技术难度。

(3)渡汛防台风、防暴雨等防洪防涝:本工程施工周期540个日历天,将历经两个汛期和多个台风季节和雨季。渡汛防台风、防暴雨、防水涝必须在施工技术措施中进行周密考虑。根据过去的经验,珠三角地区经常遭受防风、暴雨、洪水和潮汛的损害。因此,需重视和设防,避免给工程施工造成影响和带来经济损失。

施工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

根据对施工重点、难点的分析,拟订了以下解决方案:

(2)重视输水管线围堰工作,提高意识,认真组织。对于水塘地段,修筑围堰后即进行抽水,见底后由阳光曝晒一个时期,再进行地基搅拌加固,随时作好补强加固应对措施。

(1)本工程的材料用量大,为防止因材料问题而影响施工,我公司对本次施工所用的材料采取集中供应的方法,具体如下:

由项目总部的物资供应部负责所有工程用料的采购和供应以及各种施工用料和设备的筹集和供应。以确保本工程所需的各种大型设备和施工用料(周转材

料等)的供应。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准备时间,各种材料和设备均要求提前7-10天提供使用计划。

(3)作好防台风、防汛潮应对措施工作和拟定应急预案,成立台风、汛潮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及时调整作业时间。发挥我公司集体作战和整体协调能力强的优势,切实按施工方案要求作好台风、暴雨时段及雨季施工措施和施工现场的排水措施。

(4)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用信息化技术作为主要的管理手段,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在施工过程中对整个工程工期、质量、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再进一步健全各种项目管理体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尽早完成任务。

第三篇:突出难点重点

突出难点重点 打造特色亮点 全面深入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广元市公安局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三项重点工作”和公安部“三项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抓手。今年以来,广元市公安局认真按照省公安厅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着力在理念思路、难点重点、措施手段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深入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取得了突出成效。省公安厅将我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特色亮点、经验做法印发了《领导参阅》,公安部、公安厅印发了简报,人民网约请了专题访谈,《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等媒体作了专题报道。

一、突出理念思路创新,凝聚高度共识

理念思路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提。全国全省政法工作会后,全市公安机关迅速召开各个层面的会议统一思想,针对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体制性、机制性、根本性问题以及理念、机制、方法等方面的不协调、不适应、不符合,不断强化“四种理念”:

----不断强化“两淡化两强化”理念。即,淡化非警务界限,强化大局意识;淡化警种部门界限,强化警察意识。只要大局需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民群众需要、党委政

- 1流零距离。对影响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度的案事件严打严治、严防严控;对班子队伍严格教育、严肃查处;坚持经济发展、项目推动到哪里,公安的保障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深入开展领导下访、民警走访和办案回访“三访”活动,主动邀请各级领导、各方面群众走进警营视察指导、互动交流。正是在“零容忍零距离”理念指导下,近年来我市呈现出信访总量、新增信访、信访积案、投诉民警下降,群众安全感、社会治安满意度上升“四降两升”的良好势头。

----不断强化“创意警务”理念。即,把创意产业、创意文化的理念移植到警务工作中,激励基层单位和民警立足岗位创新,不断优化警务运行机制,提升公安工作质效。通过制定人才强警规划、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业人才等措施办法,充分鼓励民警的首创精神,激发广大民警积极创新基础工作法和侦查破案技战法,不断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水平。正是在“创意警务”理念指导下,我们自主研发了广元情综平台、阵控系统、辅警管理和行政调解等一批急需急用、实用管用、民警欢迎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应用软件, 形成了“无毒害市”、“治安户长”、防控体系、舆情导控、网上服务和刘兴福“五个一”工作法等一批符合广元实际、具有广元特色的警务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

二、突出难点重点创新,解决突出问题

在凝聚共识、深入调研基础上,我们积极争取,把社会管理创新上升为党政工程,推动社会整体联动,实行项目化

- 3安机关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长期面临的“老大难”问题。按照省厅在我市开展行业场所管理创新试点工作的要求,我们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开展行业场所管理创新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行等级化、信息化、规范化、联动化“四化”管理,做到“严有法、宽有度、管有章、活有序”,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管理规范、开放有序的行业场所管理新秩序。推行等级化管理,赋予派出所对行业场所的综治评判权,既增强了行业场所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又强化了公安的管理权威;推行信息化管理,研发了治安阵地控制信息系统,把传统和新兴行业场所的前端信息和视频监控接入市局指挥平台,与大情报等系统自动联网、实时关联比对,实现了对行业场所全天候的网上监管;推行规范化管理,督促行业场所加强硬件条件、技防设施、警示标志、保安配备的“四规范”建设,提升了行业场所的规范化水平;推行联动化管理,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任务,健全联动机制,形成了管控合力。

----打击保护并重,创新组织管理。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长期游离于党委政府管理之外,成为当前社会管理面临的新课题。我们以“掌握实情,保护合法,打击非法”为基本原则,推出了“一基两主一研判”(即,摸清基本情况,掌控主要人员、主要活动,定期研判评估)和“三三制”管理模式 (即,落实公安机关、登记监管部门、业务主管单位“三条责任主线”,实行红、橙、蓝“三色预警防范”),

- 5们以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城市管理、健全应急机制为工作重点,不断创新公共服务管理。下放《准予迁入证明》和《临时居民身份证》的办理权限,建立“流动车管所”和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理赔机制,推行消防监管错时工作制,开展出入境温馨提示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争取市政府出台了城区停车场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城市交通秩序的组织管理,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成立城管警察支队,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管理。以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为核心,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强化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公共安全事件处臵和危机应急管理能力明显提升。

三、突出措施手段创新,打造特色亮点

我们坚持党政领导、突出重点、科技引领、规范管理、创新务实“五大原则”,找准载体,创新抓手,强势推进。对外充分借力,对内充分挖潜,从最突出、最急需的重点难点抓起,攻坚破难,形成了一批符合广元实际,具有广元特色的亮点和品牌:

无毒害市——广元亮丽的“城市名片”。面对日益猖獗的毒品问题给社会治安带来的巨大冲击和严峻挑战,我们率先在全国地级市中提出开展“无毒害市”创建,并将其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抓手。十年创建,三年攻坚。在周边毒情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我市“无毒县(区)”、“无毒乡镇(街道)”覆盖面分别达到100%和97%,毒品问题引发的关联犯罪比10年前下降近70%。全市现有吸毒人员981人(其中本

- 7逻的公岗人员达1600余人,仅市城区就有700余人。在市城区组建40人的便衣侦查队,重点强化夜间案件高发时段抓现捕现,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警力守着警情来,有效控制了街面犯罪。五是实行智能化管理。在全市660多台制式警车后视窗安装LED显示屏,并准备投资500多万在市城区安装70多块LED大屏,此举既可规范管理、宣传展示形象,又能起到预警提示、震慑犯罪的作用,“警灯闪闪,红袖飘飘,LED亮亮”已经成为广元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4”调解——破解交通事故调解难题。我们把矛盾纠纷调处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树立“调解就是执法”的理念,探索建立了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3大调解主体无缝对接,保险、财政、民政、卫生4部门通力协作的“3+4”调解机制。一般交通事故,当事人凭调解协议就可直接到保险公司就快速理赔;肇事逃逸或无赔付能力的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第一时间提供救助;因交通事故致贫的特困人群,有关部门定期回访,及时解决低保救助。政府建立以奖代补机制,一般和重大交通事故调解成功个案分别补贴100元和200元。“3+4”调解机制实施以来,交通事故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各方反应良好。为规范调解流程,准确把握调解状况,市局组织研发了行政调解软件,实现了调解案件网上走流程。

“治安户长”制——农村警务创新的生动实践。广元是一个传统农业市,“三农”问题比重大,城市化率仅32.8(全

- 9

第四篇:重点难点前台

如家酒店管理知识题库重点难点

前台

1、 由于特殊情况客人如需补积分,酒店提交补积分申请表报客服审核,3个工作日内完成。

2、 为客人信用卡预授时,预授权记录在PMS系统中,只做记录不作为入账。

3、 《预收款收据》不能加盖公章、财务专用章及发票专用章;可使用前台收讫章或现金收讫章。

4、 前台填写预订单时需向客人确认:房型、房价、入住日期、天数、联系方式、保留时间。

5、 在填写《PMS账号使用授权委托书》时,店长须注明具体授权日期、授权与被授权双方须在授权书上签字,再由店长审批签字,此授权书与电子账户清单一同保存。

6、 酒店发票章由前台服务员每班进行交接,并在《前台交接班记录本》上签字确认,前厅经理/副理进行复核;对于发票章的使用和存放须由店长授权给前厅经理。

7、 前台在PMS输入中介机票+酒店套餐客人的预定时,需要注意“客源类型”为“中介散客”;“旅行代理”为“XXX度假部”;在客人信息界面中,勾去“打印房价”前的“ √ ”标志。

8、 《如家快捷酒店房卡(套)》房号、客人姓氏、入住日期和离店日期。

9、 前台为客人转接电话的操作要求:1)来电者报出房号或分机号:8:00-22:00之间,前台可直接转接; 22:00-次日8:00之间,前台应征询住店客人是否愿意接听。2)来电者报出客人姓名:前台查询住店客人姓名;确认房号;按不同时段标准转接。

10、21:00时,致电DND,防止客人发生意外。

11、协议散客上门入住前台先查询PMS相关公司名称及协议有效期;若协议有效,先按门市价办理入住。

12、《客人代付凭证》,此凭证一式两联:白联——被支付人客账袋,绿联——支付人客账袋。

13、如果入账项目涉及到其他部门的赔偿事宜,前台应为其他部门提供复印件。

14、中介机票+酒店套餐客人离店结账操作:1)结账前分账;2)打印A帐帐单,请客人签字后结清A帐;3)B帐做欠款离店处理。

15、前台须中午13:00查询和核对《在店客人余额表

(二)》,记录余额不足的房号和客人姓名,在14:00后联系到客人。

16、前台在18:00后再次联系《在店客人余额表

(二)》中余额不足的客人,询问是否续住,并提醒客人支付预付金,避免遗漏。在20:00后对余额不足、无行李且未联系到客人的房间,经理可作欠款离店处理。

17、若客人遗失《预收款收据》,前台需开具《遗失证明》请客人签字,并留下客人身份证

件的复印件。

18、协议公司的欠款离店必须有店长审批,客人离店时请客人在明细帐单上签字确认.

19、若客人使用支票支付,须请财务人员收取和验证。

20、遗留物品的保留日期:1)非贵重物品三个月;2)贵重物品六个月;3)食品1-3天

21、如电话系统不能设置两次机器叫醒,则在电话系统中设置一次叫醒时间,即为客人要求

的时间,然后前台在机器叫醒过后的2分钟内拨打客人房间电话实施第二次叫醒。

22、酒店只为住店客人提供物品租借服务,借用物品的最低备置数量是吹风机10个、拖线

板5个,熨斗和熨板2组。

23、《租借物品单》上面不能只写借物编号,必须为“名称+编号”的方式填写。

24、对离店客人寄存的过夜行李从第三天开始收费,每天2元计算。合计最高金额不超过

100元。

25、《行李寄存牌》,上联详细填写,下联填写客人姓氏和行李件数。

26、保险箱使用记录卡上的信息按要求填写,且签字齐全,卡片上的使用记录至少在二条

(含)以上。

27、《保险箱记录卡》至少保存3个月。

28、《调整积分申请表》经办人签字,前厅经理/副理审批并签字。

29、①客人通过CRS预订,根据航空会员这一客源给予9.5折折扣优惠;②酒店PMS系统操

作,系统可生成获得200里程的数据;

30、在留言单上记录留言内容:客人姓名,房号,来访者姓名,联系电话,留言内容和签

名,《宾客留言单》放入专用信封,写上房号、住店客人姓名和称谓。前台应在10分钟内将留言单送至房间,并记录递交时间。

31、公司代付帐处理:1)在客人入住前应由所属公司书面确认,店长审批;

32、“特殊客人”名单进行整理,将一年内没有再次入住如家酒店的特殊客人信息予以删除

33、 运营经理或前厅经理/副理填写《VIP接待登记单》,店长审批确认后,交前台在PMS

系统中输入预定信息。

34、VIP客人到店前准备要求:1)前厅经理/副理通知客房经理选定VIP用房;2)前厅经

理/副理询问客人预计到达时间;3)根据客人需要,预留停车位;4)客房经理负责安排VIP预住房间的清扫;5)运营经理负责准备入住首日的礼品,并由客房经理放入房间的写字桌上;6)客房经理查VIP房间;7)VIP到店前1小时,完成准备工作。

35、VIP客人到店是接待要求:1)前厅经理/副理与店长或运营经理迎候;2)店长或运营

经理协助前台为客人办理入住登记;3)店长或运营经理引领VIP至房间。

1. 前台物品盘点要求:1)前台印刷品、客用品的盘点由前厅经理负责;2)点后,运营经

理复核签字;3)根据盘点情况和经营需要向店长提出申购。

2. 月度小商品盘点表是由驻店专员制作,盘点工作是由前台人员盘点,驻店专员监盘,

由店长签字。

3. 对当天14:00-18:00之间退房未加收半天房费、当天18:00后退房未加收全天房费、

夜班接班后和夜审前未加收半天和全天房费的情况写明原因并签字。 4. 《在店客人余额表

(二)》为夜审后打印的第一张报表。

5. 前厅经理对本班内每例冲账在报表上写明原因签字,并交店长审核签字,单笔冲账超过

500元,须由店长报上级主管经理审批, 夜审员工对本班内每例冲账在报表上写明原因。

前台报表打印一览表

类钥匙、房卡钥匙、贵重物品寄存。

7. 酒店各类钥匙的保管:(1)酒店电子总卡存放于运营经理处:酒店电子总卡的使用需经

运营经理同意(2)前台客用保险箱通开钥匙及子钥匙存放在前台收银抽屉;(3)酒店各类备用钥匙存放于备用钥匙箱,箱内须张贴《如家酒店备用钥匙清单》,并在每把钥匙上粘贴对应标签后,放入钥匙柜内妥善保管;(4)备用钥匙箱柜门钥匙由前厅经理/副理随身携带;并每班签字交接在《前台交接班记录本》上,若前厅经理与副理无法当面结交,则在下班前将钥匙装入信封、完整粘贴、骑缝签名后放入前台现金抽屉内(5)酒店机械钥匙存放于机械钥匙柜内,如果整个酒店的客房机械钥匙是万能钥匙,只有1-3把时,可将其中1把万能客房机械钥匙装入信封、完整粘贴、骑缝签名后放入前台客用保险箱内,前厅经理/副理每班开箱查验交接;客房机械钥匙在使用前须报店长同意,后由前台和使用人两人在场,共同开柜,并做领用和归还记录。(6)机械钥匙箱柜门钥匙装入信封、完整粘贴、骑缝签名后存放于前台客用保险箱内;(7)备用钥匙箱、机械钥匙箱柜门的备用钥匙存放于店长处;(8)前台客用保险箱的备用钥匙存放于财务保险箱内。

8. 客房机械钥匙、机械钥匙箱柜门钥匙、备用钥匙箱柜门、机械钥匙箱柜门及前台客用保

险箱的备用钥匙的使用须经店长同意。

9. 酒店各类钥匙的盘点与增配:(1)前厅经理每月末开启 “客房机械钥匙柜”和“其他

备用钥匙柜”,逐一清点柜内钥匙,运营经理核查,将查验结果记录在《备用钥匙清点查验记录本》,双方签字确认,表格存放在相应的钥匙箱内;(2)若客房机械钥匙缺失,应第一时间上报运营经理,运营经理立即在酒店内秘密展开调查,并临时将此遗失钥匙的客房门锁跨楼层与其它房号的门锁调换,同时联系锁厂更换锁芯;(3)若客房机械钥匙是正常损坏,由前厅经理/副理填写《如家酒店客房机械钥匙增配/补充申请表》,报运营经理审批后进行增配或补充,补充申请表存放在钥匙箱内保存半年;(4)若其它备用钥匙因遗失或损坏需要增配,经调查及运营经理许可后,由工程维护员办理门锁更换、钥匙增配,增配后的钥匙应及时交至前厅经理贴标签后,放入备用钥匙箱内保存 10. 以上总结:酒店各类钥匙的盘点与增配:审核和负责人为运营经理。《如家酒店客房机

械钥匙增配/补充申请表》放在钥匙箱内保存半年。

11. 客用电子门卡的管理:(1)备量:房间总数*1.3-1.5倍(向10取整),申领:由前

厅经理/副理至驻店专员处申领。在《电子门卡申领记录本》的“备注”上写明原因(坏

卡、前台缺少、客人遗失、客人赔偿),递交店长签字审核后领取,并签收。 12. 前台物品盘点操作标准:1)由前厅经理负责每月进行盘点,并填写《前台物品盘点表》

核对无误后签名并递交运营经理审核签字。

13. 驻店专员审核《一级发生分类表》上的账目与实际账目存在差异时:1)驻店专员列出

差异清单移交给前厅经理/副理,由前厅经理/副理调查原因并在5个工作日内写明处理意见,并交店长审批签字,店长签字后交还驻店专员,驻店专员复核后在《一级发生分类表》第一页右上角盖驻店专员章或签字;2)若报表账目与实际账目存在差异超过5个工作日未解决的,驻店专员将差异账目情况已邮件形式发送店长。

14. 店长根据驻店专员的邮件内容,在2个工作日内关闭离职或调动人员PMS帐户并邮件回

复驻店专员

如家快捷酒店

前厅经理业务培训班考核试卷答案

一、 是非题

二、 单选题

《前台交接班记录本》使用完后,须保存2年以备查

1.每月末,当班经理对前台备用金进行盘点,并填写《库存现金盘点表》,监盘人为驻店

专员。

2.前厅经理负责每月的前台物品盘点工作,并填写《前台物品盘点表》,盘点结果由运营

经理复核,无误后在盘点表上签字确认。

第五篇:初中地理教学目标重难点整理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知识与技能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 4.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5.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6.通过学习有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等知识,教会学生运用比较和归纳等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2)东西半球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知识与技能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3.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4.学会地球仪的基本技能。并能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5.通过师生演示地球运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6.通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归纳判断能力和读图能力。

第三节 地图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 4.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与大洋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知道全球海陆分布所占比例。 2.运用地图和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3.了解人类对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

4.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5.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4.运用拼图游戏或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5.以景观图形式展示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与大洋、海、海峡等的分类状况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节 海陆变迁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理解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原因。 3.了解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过程。

4.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5.运用板块分布示意图,推测全球海陆分布的变化趋向。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知识与技能

1.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2.能够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城市天气预报图。 3.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了解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掌握阅读和使用气温分布图和气温曲线图的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

l.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降水及其主要形式,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3.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读出降水的变化规律。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3.学会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4.学会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和人种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能在地图上说出主要分布地区

4.通过阅读地图、资料查找世界人口与人种的分布状况,使学生掌握运用地图的能力。

知识目标:

(1)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及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2)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3)人口问题及对策。(4)三大人种的地区分布。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记住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并能在地图上找出主要分布地区。 2.记住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3.能够举例说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能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4.通过读图分析聚落产生的条件以及民居和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读图观察能力及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知识与技能

1.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国家及地区之间的差异。 2.理解“领土”“国界”的本质含义。 3.了解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的分类,从相关地图上,了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4.能运用实例和数据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 5.能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6.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一课时 地形和河流 知识目标

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教学重点 

1 亚洲的位置特点; 2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第二课时 复杂的气候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重难点:

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

人文环境

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活动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 3.通过游戏和网上考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重点:“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难点: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理解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多样的地域文化(第二课时)

课程标准:

1、让学生了解亚洲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

2、读图说出世界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3、使学生知道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密切的联系。

4、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5、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

教学重难点:

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日本

教学目标:

1、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2、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3、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4、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 重点和难点:

1、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2、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第二节 东南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雨林特点及对农业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人口构成情况,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4、东南亚的风景 重点和难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4、东南亚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第三节 印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

2、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了解“绿色革命”给印度的粮食生产带来的新契机

4、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的地区 重点和难点:

重点:印度的人口情况和工农业发展的最新特点。难点: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第四节 俄罗斯

教学目标:

1﹑ 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领土组成和首都。

2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4﹑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俄罗斯的种族 ﹑民族﹑ 人口﹑ 宗教﹑语言等方面的概况。 重点和难点:

1﹑ 根据资料和地图,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说说其发展经济的实例。 2﹑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举例说出俄罗斯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重点:俄罗斯的自然和经济特征。 难点:俄罗斯气候成因;自然和经济的地区差异。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中 东(第一课时)

一、课程标准

1、 能在地图上找出中东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读图说出其地理位置的特点。了解中东地区战略性地理位置、战争频繁的主要原因分析,

2、能运用地图和资料,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3、通过读图分析,了解中东地区水资源贫乏这一特征及原因(气候干旱)。

4、中东地区文化的多样性,阿拉伯国家的风俗习惯,认识到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

二、教学重点

1、 认识中东地区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 2 、中东干旱的气候和地区文化差异。

3、 了解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生产和输出在世界的地位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一节 中 东(第二课时)

一、课程标准

1、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水资源贫乏这一特征,以有造成这一特征的根本原因 ――气候干旱。

2、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由于多种文化的汇聚而产生的冲击,从而进一步了解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焦点的原因

3、通过了解阿拉伯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通过了解以色列的干旱农业,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活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重点

1、中东地区干旱的气候

2、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 第二节 欧洲西部

教学目标:

1、读图说明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明本区域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表说明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通过图表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业上的差异;说明制造业在本区工业中的主导地位;读图说明本区工业区的分布特征。

4、分析欧盟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独立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

5、旅游资源和旅游业。 重点和难点:

理解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分析欧盟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独立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 重点: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及气候概况。

难点:利用地图说明其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2、理解单一产品经济形成的原因。 第四节澳大利亚

学习目标

1.知道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的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

2.学会利用旧知识探究新问题,利用资料说明为什么澳大利亚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发展布局,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学习重点

1.能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探究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2.通过澳大利亚的农业、牧业和矿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第九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美国

(一)知识目标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难点

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第二节 巴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巴西的种族构成特征及形成原因。

2、能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主要气候类型。

3、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特征。

4、能说出巴西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产生的环境问题。

5、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重点:

1、巴西的种族构成特征;经济特征及主要热带经济作物;

1、热带雨林的作用、开发与保护;

2、主要城市及分布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难点:

1、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工业和农业生产及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

2、如何进行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3、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十章 极地地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我国的位置、疆域,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知道我国的四至及邻国; 2.知道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及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教学重点 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众多地名在地图上的空间位置的落实。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的地域分布特点,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2.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教学重点

1.我国的民族构成特点;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2.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 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 1.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温度带、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能够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教学重点 1.黄河、长江的地理概况。2.黄河的忧患与治理。3.长江的开发利用与治理。 教学难点 1.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2.黄河、长江的治理。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及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及分布差异。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第三节 水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水资源的有限性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分布特征。 教学难点 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记住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3.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学重点 1.我国主要铁路线的名称,我国重要交通枢纽名称。 2.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地区分布特点。

3.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难点 设计经济合理的旅游路线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掌握农业的主要部门,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1.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难点 分析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的农业差异;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生产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 我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中心。我国工业发展的前景。

教学难点 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条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发展差异。 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

5.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

※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等概况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经济特点等人文地理特征; 3.使学生理解祖国大陆对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 1.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人口等;2.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香港经济特点及与内地的联系。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教学重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教学难点 台湾的经济特色。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2.使学生了解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使学生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教学重点 1.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2.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人口和交通设施分布的影响;2.能源开发过程应如何不破坏环境。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3.知道三角洲、城镇化等概念含义。 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教学难点 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 2.知道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 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教学难点 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长江沿江地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条件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4.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5.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 1.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2.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教学重点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难点 在世界中求发展

上一篇:老校友回访母校通讯稿下一篇:劳务派遣质量管理办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