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资产评估的案例

2024-04-24

的资产评估的案例(共6篇)

篇1:的资产评估的案例

资产评估[1]是资产评估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会计、财务管理等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基础课。同时,资产评估[2]也是注册资产评估师(CPV)职业资格的考试科目之一。虽然《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27号)取消的 11 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中包含注册资产评估师,但是这种调整只是将准入类(即由国家法律支持的考试,例如注册会计师是由《注册会计师法》支持的考试)的考试调整为水平类考试(即由部门规章支持的考试,例如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会计职称考试等)。这种分类的存在并不影响相关证书已有的社会地位。因此,教好和学好资产评估课程十分重要。资产评估是一门理论和实物相结合的课程,很多高校专业教师及相关研究学者都提出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研究案例教学的文章较多,基本上介绍了此方法的意义、作用、要求和应用[3-5]。笔者在资产评估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已有的教学理论,并结合实际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提出以下的观点和建议。案例类型及案例的搜集

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案例,它的好坏决定着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相关类型案例的选择、搜集和整理。笔者根据教学实践,首先将案例分为以下类型。

1.1 例题型案例

实践性再强的课程也离不开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指导,而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与领悟离不开一些简单案例的直接应用,笔者将这些简单案例称为例题型案例。即评估过程中相关的数据和分析过程都作为已知条件直接给出,案例的核心内容简明扼要,可以直接套用公式或知识点来解决问题。这种案例简单、直观、针对性强,答案可以说是唯一的,需要学生判断分析的环节很少。

1.2 分析型

案例分析型案例是指来源于实际,并且有真实评估结果的案例。此类型案例将给出资产较多的背景知识和信息,需要学生结合老师所讲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讨论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与真实评估结果比较。在分析过程中,使学生明白书本上的知识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如资产类型的判断,与评估活动相关的资料如何搜集,如何根据评估目的、市场环境等合理确定评估基准日、评估类型及评估方法等。分析型案例相对复杂,综合性较强。

1.3开放型案例

开放型案例是指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上市公司的资料以及通过新闻信息,仿照分析型案例,研究、设计编写一个开放型评估案例。评估结果是开放性的。案例的对象可以是房地产、机器设备、无形资产、企业价值、流动资产等。开放型案例的实践可以反映学生对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评估实物能力、专业技能等。笔者将案例类型的划分由浅入深,具有层次性。同时案例的选择和搜集要具有科学性、实时性、系统性,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结合起来,要将案例与理论知识点系统有效地结合起来。各类型案例可以借助于老师和学生通过网络、文献、图书资料的渠道搜集,也可以引用相关企业或资产评估事务所的评估案例,但是要注意保密性要求。案例教学的课堂渗透资产评估课程的内容

主要包括:基本理论、方法和评估程序;各种基本方法在不同评估对象的应用;评估报告、资产评估行业的准则等3部分。在各部分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像是“导演”,案例就像是“剧本”,学生就像是按照“剧本”的主题尽情发挥的“演员”,而“导演”要在“吃透”整个“剧本”的前提下对整个“表演”的过程进行组织、引导和驾驭,既要激发起“演员”表演和讨论的兴趣,又要控制整个课堂的有序进行,同时要在讨论结束后对“演员”的表现和观点进行概括性、专业性的评价和总结。所以,要达到案例教学的真正目的,拥有一批高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教师应考取CPV 职业资格,积极参与到资产评估相关的社会实践中,成为“双师型”教师等。

2.1 课时数及小组分配各个专业开设资产评估课程的学时数有所差异,但为了保证案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和老师的案例讨论充分地发挥,笔者认为案例教学的课时可占总学时的 2/3,必须留有一定的课时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程度的理论知识,学生才能看懂和理解案例的内容,这样的案例讨论也才有意义。教学中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案例的讨论,并给予学生公平的平时成绩,教师在分配每个小组成员的数量时,要注意与本学期分析型案例的数量相当,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同等的机会且至少有一次作为小组组长发言,并且每次小组组长的陈述和表现也与小组每位成员的平时成绩挂钩。通过这种方式的执行,可以激发起全体学生参与到案例搜集、分析和讨论中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2 各类型案例的布置和实施资产评估的三大基本方法(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是整本教材的重点,对这些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后续相关内容的基础。笔者认为在这一章采用例题型案例简单直观,方便解释和理解方法的基本原理,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各种基本方法在不同评估对象的应用内容中,也可以采用例题型案例作为过渡,在学生理解了不同评估对象评估的方法和特点后,再引入深层次的案例。例题型案例不需要提前给出,在引用的环节用 PPT 直接展示,引导学生全盘接受即可。分析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重要部分,主要应用在机器设备、房地产、无形资产、企业价值评估及资产评估程序等内容的讲解中。在每个类型评估对象讲解前,教师通过各种渠道选择近期且有代表性的分析型案例,尽可能把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资料搜集完整,并详细准备一系列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如:资产评估师如何开展评估工作,执行评估程序;如何根据评估目的、资产自身的功能和使用状况、评估时的市场条件等选择评估方法;评估方法的参数如何获取等。教师做好以上准备工作后,先提前把准备好的案例资料提供给学生,并简要介绍,让学生带着想法上课。然后随着知识点的讲授,适时提出准备好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提供路径让学生查找资料课下分析讨论。在了解学生讨论到一定程度时,及时将分析型案例的各个结果提供给学生,供学生参考比较。通过这样的比较和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分析实际工作与书本所讲的是否存在差异,如果有差异,那么思考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实际案例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等。学生对分析型案例持着审视的态度来学习,不仅学习了评估师的评估经验,而且也丰富了自己的评估实践知识。开放型案例教学的目的开放型案例实际上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案例,作为成绩考评的一项内容。在3个基本评估方法讲授完之后就可将此项任务安排下去,让学生带着考评任务的压力听课,增强其学习的动力。随着不同评估资产的学习,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评估对象(如果选择企业价值评估内容,则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因为企业价值评估是机器设备、房地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的综合体现,小组的每位成员负责一项资产)。选择好之后,仿照分析性案例的评估过程,进行搜集资料、确定参数、选择评估方法等一系列过程,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准备好PPT和电子文档用于课堂讨论和发言。同时学生要将自己选择案例的所有信息和结论提供给老师,老师在认真阅读和分析后,安排合理的时间和课时与学生一起讨论。结语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在资产评估课程中渗透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但是达到案例教学的完美教学效果,还需要解决很多方面的问题,如案例库的建设、资产评估软件的应用等。

篇2:的资产评估的案例

[案例正文]:

委托方:A公司

评估对象:A公司商誉

评估目的:A公司股份制改组

评估基准日:2002年7月31日

评估方法:收益剩余法

一、评估方法

首先,我们运用收益现值法对A公司的全部资产进行评估,然后,扣除我们用重置成本法或现行市价法评出的A公司的各项有形资产及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其剩余额即可判断为A公司商誉之价格,此方法即为收益剩余法。

收益现值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其基本步骤如下:

1、确定被评估资产的未来收益期

根据A公司主要生产设备的运行周期,我们确定A公司的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期为10年。

2、对未来收益做出预测

对未来收益,即未来现金流量(包括未来营业利润、未来提取的折旧额、收益期末预期固定资产残值及目前营运流动资金的预期回收数)作出预测。其具体步骤如下:

(1)A公司的产品主要有X、Y两种,X产品系Z工业品的最主要原料,根据A公司利润表提供的最近5年X产品销售量资料及全国Z工业品及X产品销售市场预测,运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指数法确定未来销售量;根据A公司提供的最近5年产品销售价格资料、未来市场供需关系、通货膨胀及原材料价格的预测,运用移动加权平均法与指数法确定未来销售价格;根据目前A公司销售税费的平均负担率,确定未来销售税率。据此,编制未来3年销售收入和税金预测表。

(2)根据 A公司主要产品单位产品成本表和有关消耗定额统计表提供的直接材料、燃料及动力的单位消耗及单位价格的历史资料,并考虑企业技术改造和降低消耗、未来市场价格变动、进出口关税税率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运用回归分析法和指数调整法确定未来产品

直接材料和燃料动力的单位成本,据以编制未来3年产品直接材料和燃料动力单位成本预测表;根据A公司主要产品单位产品成本表和车间经费及企业管理费明细表提供的工资费用、车间经费的历史资料,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作一定的调整后,运用指数调整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确定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单位成本。据此编制未来3年生产成本预测表。

(3)根据A公司车间经费和企业管理费明细表、银行借款明细表提供的企业管理费、销售费用和银行贷款余额的历史资料,按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作一定调整后,考虑未来企业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的变化趋势,运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指数调整法,确定未来3年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据以编制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预测表。

(4)运用以上销售收入及税金预测表、生产成本预测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预测表提供的数据,并根据该公司利润表提供的其它业务利润的历史资料,运用指数调整法确定未来3年其它业务利润,据以编制未来三年营业利润预测表。

(5)在未来3年营业利润的基础上,运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指数调整法,综合确定未来10年收益期的营业利润。

(6)根据A公司资产负债表及有关固定资产分类帐提供的扣除生活性固定资产部分后的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资料,运用直线法确定未来10年的预期平均年折旧额和10年后的预计固定资产残值。

(7)将A公司2002年7月资产负债表提供的自有流动资金数作为10年流动资金残值数。

3、折现率的确定

综合考虑同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社会资金最低平均收益率确定收益现值法的折现率。在A公司收益法评估中,我们采用8。5%的折现率。

4、现金流量预测

根据上述现金流量预测和所确定的折现率,编制A公司未来10年现金流量预测及收益现值法资产评估表。(考虑到A公司中由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和汇兑损失构成的财务费用有其历史原因,因而,扣除财务费用的未来3年的营业利润并不能准确反映其实际资产的收益水平,所以,在确定现金流量时,我们将营业利润加上财务费用形成现金流量中的利润数)。

二、评估结果

在实施了上述资产评估程序和方法后,得出A公司应用于改组成股份有限公司之目的的全部资产的收益法评估值,扣除根据重置成本法及现行市价法评出的有形资产及可确指的无形资产评估值,我们判断出A公司商誉在2002年7月31日所表现的公允市场价值并反映如下(单位:万元):

收益法评估全部资产总值 141441。6

有形资产及可确指无形资产评估值 138190。8

A公司商誉评估值 3250。8

无形资产评估案例

(一)无形资产评估案例

(一)一、评估项目名称:A公司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

二、委托方及资产占有方:A公司(概况略)

三、评估目的:为A公司将其资产投资于组建中的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无形资产的价格依据。

四、评估范围和对象:A公司的无形资产。

五、评估基准日:1998年7月31日

六、评估依据

(一)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

(二)《中国机械工业年鉴(1997)>>;

(三)国家财政部1998年6月9日发布的1998年第5号公告;

(四)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6月30日关于调整存贷款利率的公告;

(五)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1998年6月30日公布的1998年l一6月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业绩监测指标。

(六)A公司提供的1994?1997年的公司财务报表。

(七)A公司提供的专利证书及科技成果鉴定证书。

七、A公司无形资产的清查情况

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体,而对生产经营能长期持续发挥作用并带来经济利益的一切经济资源。无形资产的具体形态有专列,专有技术,商标和商誉等等。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存在无形资产的判据是它的运营效果中有无超额收益。超额收益是指企业收益超出平均收益的部分。

(一)A公司具有无形资产

A公司是一个以生产销售矿冶设备中振扳动机械为主的工业企业。为了判断该公司是否存在无形资产,我们做了比较大量的调查工作,进而在分析的基础上做出了判定。以A公司提供的94年一97年四年的财务报表为依据,我们编制了A公司94年一97年财务

数据统计及分析表(详见表1),对A公司是否存在超额收益作了如下分析。考核超额收益主要从企业的销售净利润率和资产净利润率看是否超出行业的,工业的和社会的平均水平。A公司1994年至1997 年的销售净利润率稳定在12。32%至13。34%之闻,四年平均为12。70%,保持相当高的水平。A公司属于矿山治金机械制造行业,据《中国机械工业年鉴1997》,知全国独立核算的矿山冶金机械制造行业的1996年的销售利润率为一2。74%。据最新资料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5。8万户工业企业在1998年6月底的销售利润率为一0。2%。由上述数据可明显看出,A公司的销售净利润率大大超过了同行业平均水平和工业企业平均水平。A公司 1994年至1997年的资产净利润率在8。19%至10。84%之间,且逐年增加,其四年平均为10。05%。据《中国执械工业年鉴1997》,知全国独立核算的矿山冶金机械制造行业的1996年的资产利润率为1。18%。据最新资料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5。8万户工业企业在1998年6月的资产利润率为-O。1%。与社会的资产收益水平可作以下对比。假定将该企业的总资产变卖成现金存入银行,获取合法利息,据1997年的一年定期银行存款利率 5。67%可以认为社会平均牧益水平指标。A公司前四年资产收益率平均为10。05%是社会收益水平5。67%的1。77倍。前四年的资产收益率大大超过同行业的,工业企业的和社会的平均资产收益水平。在同行业和全国国有工业在平均和整体的意义上均处于亏损的情况下,A公司保持着高水平的销售净利润率和资产净利润率而且是逐年增长的趋势。该公司与以银行存款利率作为社会平均收益水平相比,前者高出后者77%。上述一切说明A公司存在高额的超额收益,因此我们判定该公司存在无形资产。

A公司94-97年财务数据统计及分析表

表1(单位:元)

序号 名 称 年 度 数 据 合计数 年平均值

97年销售收入 1652。08 2291。45 2855。72 3462。88 10262。13 2565。53年增加额 639。37 564。27 607。16 1810。80 603。60

年增长率 38。70% 24。63% 21。26% 27。98%年利润总额 315。72 421。35 568。44 642。62 1945。16 486。29年净利润 209。54 282。31 380。86 430。55 1303。26 325。8

2年增加额 72。77 98。55 49。69 221。01 73。67

年增长率 34。73% 34。91% 13。05% 27。13%总资产 2257。96 2944。24 3493。51 3971。31 3241。76销售净利润率 12。68% 12。32% 13。34% 12。43% 12。70%资产净利润率 8。19% 9。59% 10。90% 10。84% 10。05%

(二)A公司无形资产的存在形态和资产清查

对A公司所获得的高额收益来自何种无形资产这一问题,我们在公司做了大量调研工作。调查了各车间各职能部门和研究所,召开了各种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从产品的研究,设计,开发,到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检测,从现有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素质到公司的人才投资,从技术到管理我们都做了一些调查。调查表明,技术资产是A公司无形资产的主体。这可以从下述事实给予证明。

1.“七五”计划以来该公司承担并鉴定完成了部、省、市科技计划项目35项(其中省部级项目12项见表2),获得各种科技奖励28项。(表2略)

2.1991年以来获得实用新型国家专利6项,见表3。对这些专利我们进行了核查。表3中第1、第2、第6项已超过了专利保护期,其它各项经B市专利服务中心出具书面证明,证实均为合法有效的专利。

A公司专利摘记 表3

序 专利名称 专利号 申请日期 报准日期 专利权人

l 耐高温振动电机 91202670。7 1991。2。1 1992。1。8 A公司振动机械研究所2 热矿振动筛 91202673。1 1991。2。11 1992。6。10 A公司振动机械研究所3 双轴振动器 zL93211310。9 1993。5。4 1993。12。4 A公司低噪声高效振动扳 ZL95218106。1 1995。7。19 1996。5。27 A公司自振筛面 ZL95219107x 1995。7。19 1996。6。1 A公司

篇3:的资产评估的案例

一、资料来源

2006年, 浙江省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投资集团) 向浙江省某园艺有限公司 (园艺公司) 征迁经济竹林20余亩。主要经济竹种为黄秆乌哺鸡竹 (Phyllostachys vivax f.aureocaulis Ma) 、黄纹竹 (Phyllostachys vivax f. huangwenzhu Lu) 和紫竹 (Phyllostachys nigra Munro) , 都是优良的观赏用竹种。而2006年评估方法中提出的预期收益期和鞭育苗效益是投资集团与园艺公司最大的分歧。本例即2006年此20余亩经济竹林的资产评估时出现的问题及其2012年再次评估的修正方法。

(一) 2006年对该经济竹林评估的主要方法

主要采用市价法对该经济竹林进行资产评估。

根据委托方 (园艺公司) 的诉求, 评估机构征询有关科研单位后认为: (1) 上述三种经济竹种为稀有观赏竹种, 观赏竹林的培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竹林, 它是以获得最大数量的优质竹苗为目标, 该观赏竹林从新造到郁闭成林及进入高产稳产已经有6-7年, 只要精心管护, 每年可持续生产数量基本相同的竹苗和竹鞭, 而竹鞭可进一步用于繁殖小规格竹苗, 一般每年可以从每棵活立竹地下所连的鞭上取2-3个芽10cm左右的鞭段2段以上, 在精心养护的条件下用母竹生产商品苗可100%成活, 鞭段育苗成活在85%以上, 即认定鞭育苗具有较高的收益。 (2) 根据地上立竹量推断, 被征迁的20余亩经济竹林已经处于高产稳产阶段, 依据园艺公司的经营培育经验和相关咨询, 粗略地鉴定该经济竹林可以稳产5年, 故提出5年的预期收益期。

同时, 计算方法相对简单, 主要是根据园艺公司近3年 (2004-2006年) 经济竹种商品苗的平均单价进行计算, 以走访科研单位得到的经验数据得到每年母竹产出数量, 即立竹量乘以42% (经验数据) , 并由每年出产的立竹量按1:1计算竹鞭量 (经验数据) , 再计算得到竹鞭育得的商品苗数量。

P=P1- (P2+P3) (1)

式 (1) 中:P为预期收益;P1为预期收益期产值;P2为预期收益期相关的营林成本, 即由母竹林的营林成本和鞭育苗培育成本构成, 包括肥料、水电、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和辅助材料等 (见表1) ;P3为预期收益期成本, 主要包括了地租、土地改造、种苗、种苗运输及种植、肥料、水电费、抚育管理工资、病虫害防治费等 (见表2) 。

其中P1=S·p0·Y (2)

式 (2) 中:S为年产量;P0为市场单价;Y为预期收益年限, 本案例为5年。

按照评估结果, 园艺公司对投资集团提出了不合理的2 000多万元的高额赔偿金 (见表3) 。

(二) 2006年评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核查与调查

(1) 由于投资集团工程进度的需要, 在委托具有专业调查资质的调查机构进行现场勘察前就进行了项目建设, 造成现场勘察时间仓促, 调查结果不详细, 核查程序简化或省略; (2) 在调查机构立项进行现场勘查时, 投资集团由于缺乏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结构的培训, 忽略了上述经济竹林的高度、胸径、地下茎、年龄、立竹量、立竹质量等重要参数的评价和核查, 对于园艺公司单方的勘察结果无条件认同, 对以后相关评估结果的反驳缺乏数据支撑; (3) 评估机构显然缺乏相关竹林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 没有运用相关合理的核查方法, 其评估方法中很多参数都是经验数据, 如市场价格、成本核算、预期收益期限等, 缺乏科学依据和实践检验。

2.调查精度的要求

园艺公司对征迁土地上的经济竹林的勘察精度不明, 甚至对现场勘察时没有清查的地下竹鞭等细枝末节进行了评估, 拖延了征迁进程, 增添了评估难度, 对高速公路施工进度影响极大。

竹林资源资产清单, 是被评估竹林资源资产的基础数据资料, 其满足精度要求所对应的总体单位, 直接影响评估结果。委托方对竹林资源资产评估结果要求的越细, 所提供的竹林资源资产清单总体单位就要越小, 核查所需要的人力多、时间长、费用高, 故委托方对评估结果以满足评估目的需求为最优, 而不是越详细越好。

3.预期收益时限的处理

此项工作需要委托方与资产拥有方的有效协调, 实际工作中尺度亦最难把握。竹林资源资产的核查, 应以《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为基础, 它更多关注的是竹林资源的实物量与其市场实际价值量。

二、2012年该经济竹林资产评估的修正方法

(一) 被评估资产的存量价值与预期流量价值的明确

需按照委托方资产评估相关要求, 根据评估目的, 结合《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根据竹林资源的特点, 经综合分析后确定恰当的竹林资源资产评估方法。竹林资源资产的存量价值是指被评估的竹林资源在评估基准日时的竹林资源资产的保有量价值, 是一个时点数;竹林资源资产预期流量价值是指被评估的竹林资源资产在未来一定期间内可实现的经济利益。根据竹林的生长特性, 在立地条件较好和加强经营管理的情况下, 竹林立竹量可以适当增加, 但过度增加立竹密度会引起立竹冠幅狭小, 冠型难看, 影响观赏效果, 并会引起次年新竹数量大幅下降, 甚至不出笋长竹。此外, 当年过多挖掘竹苗和竹鞭, 会引起次年新竹质量下降, 株高下降, 胸径变小。

修改案中, 考虑到林业政策法规对评估的影响, 平衡和严格把握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经过多方专家论证和相关文献模型的比较, 认为: (1) 承认该竹林存在一定的预期收益期, 但根据提供的单位面积立竹量推断该竹林立竹量过密 (5 000株, 远大于同种竹种立竹量的 2 000株) , 质量堪忧, 模型推演其竹林更新困难, 其收益期存在极大风险, 故给予1年的预期收益期; (2) 竹鞭的预期收益极大地影响竹林的生长, 造成母竹林的早衰, 其收益与竹林复壮期的维护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市场风险有极大关系, 故除去竹鞭预期效益。

(二) 预期收益与不同林龄间评估结果的衔接

竹林资源资产评估确定评估方法时, 主要考虑因素是竹林年龄, 这样会造成同一评估目的评估项目的评估结果差异大, 特别是相邻组别的林龄间评估结果差异显著, 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做好评估中不同林龄间评估结果的互相衔接。

鉴于2006年方案中计算方法的粗糙: (1) 市场单价确立方法简单; (2) 成本计算过程经验参数过多; (3) 预期收益期年限的确立方法的不科学性; (4) 预期收益期计算的简单化; (5) 鞭育苗系统的废除。故2012年重新确立计算方法和模型。

由于勘察数据表明其立竹株数大于标准保留株数, 专家根据市价法的原则, 认为其有预期收益期, 故计算公式为:

undefined

式 (3) 中:E为评估竹林资产值 (元) ;R1为竹林调整 (征迁) 年的纯收益 (元) ;R2为竹林稳产年的纯收益 (元) ;R3为预期收益期后地上物的赔偿费用 (元) 。

1.市场单价和成本价的科学确立

修改案仍沿用现行市价法。市价法评估结果可信度高、说服力强、计算容易, 在资产评估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2006年中的市场单价明显过高而成本价较低, 在计算中涉及较多不确定因素和人为估算参数。修改案中, 解决了应用市价法进行竹林资产评估时存在的一个问题, 即市场法中各个参照案例是同等对待还是区别对待的问题。修改案中, 参照2006—2010年上述竹种市场单价和成本价来确定评估对象的最终评估值, 并根据双方现场勘察清单模拟计算立竹量与株型、胸径的关系, 然后赋予权值, 按照地域差价的不同介入了专家评分系统。竹苗的市场单价和成本价公式如下:

undefined

式 (4) 中:p0为市场单价 (或成本价) ;ri为某一地域的市场单价 (或成本价) ;qi为专家给予的评分 (百分比) 或成本价。

由于上述三种经济竹种在2005年前后大量繁殖, 以长江三角洲区域价格和出口价格为主要依据, 其市场价值远低于园艺公司所报价格 (见表4) , 而长三角区域由于劳动力和物资价格的上涨, 其成本价较高。

2.调整年的纯收益核算

对于调整年的林木资产的价值量的核定, 可根据其年出售量、每年新竹量、采伐成本、应负税金和市场行情来确定, 其计算公式为:

undefined

式 (5) 中:R1为竹林调整 (征迁) 年的纯收益 (元) ;p0为竹产品市场价格 (元/株) ;PC为竹产品成本 (元/株) ;T为单株税收和附加费用 (元/株) , 最小按5%计算;Q3为单位面积新竹产量 (株) ;Q0为竹林标准保留株数 (株/亩) ;S为竹林面积 (亩) ;N1为调整年的生长新竹量 (株/亩) 。

3.稳产年的纯收益核算

对于竹林稳产年资产的价值量核定, 可根据每年的生长量、采伐成本、应付税金和市场行情来确定, 其计算公式为:

undefined

式 (6) 中:R2为竹林稳产年的纯收益 (元) ;p0为竹产品市场价格 (元/株) ;PC为竹产品成本 (元/株) ;T为单株税收和附加费用 (元/株) , 最小按5%计算;N2为稳产年的生长新竹量 (株/亩) 。

4.调整年的生长新竹量的模拟

根据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和浙江林业科学研究院等专家确立的新竹产量预测模型, 其计算公式为:

N1=28.291 7+2.647 5×Q3 (7)

式 (7) 中:N1为调整年的生长新竹量 (株) ;Q3为竹产量 (株/亩) , 按园艺公司提出的5 000株计算。

5.稳产年的生长新竹量的模拟

对于稳产年每年新增新竹量的核定, 根据上述研究的新竹产量预测模型来确定, 其计算公式为:

undefined

式 (8) 中:N2为稳产年的生长新竹量 (株) ;Q0为竹林标准保留株数 (株/亩) , 按专家认为 2 000株较为合理。

6.计算结果

按上述经济竹林资产评估的方法计算得到评估竹林资产值为361.255 8万元 (见表4) 。

摘要:借助案例分析了竹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出现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探讨了一些方法的具体应用, 以期丰富和完善竹林资产评估体系。

关键词:竹林类型,资产评估法,市价法,异龄林

参考文献

[1].王宏伟, 霍振彬, 赵建平.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 2009 (1)

篇4:的资产评估的案例

摘 要:本文从我国资产评估行业与资产评估学历教育的现状出发,指出我国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难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不足之处,并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着重就资产评估硕士培养中的案例教学展开讨论。

关键词:资产评估专业硕士 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 重庆理工大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的推进,资产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要素市场的中介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尽管资产评估在经济活动中越来越重要,然而资产评估专业学历教育历史并不长,还需要继续完善,专业硕士的生源相当多是跨学科的,对资产评估这一学科并不是很熟悉,同时高校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等方面都是趋向于理论型。因此,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是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培养的重要方面,也是资产评估硕士案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自然延伸,需要在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的教学中强化。

一、我国资产评估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现状

尽管资产评估应用硕士学历教育已启动近四年,但高校专业硕士培养仍处于发展过程中,其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资产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培养方案、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衔接等问题都还在完善之中,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离评估行业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仍然有一定的距离,需要进一步深化资产评估硕士案例教学模式的改革。这其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就是人才的实践能力难以满足评估行业的需要,与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培养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紧密。因此,实践能力是资产评估专业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是行业与社会对资产评估高层次应用人才的客观要求。

二、当前资产评估专业硕士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专业硕士培养的历史并不长,专业硕士培养与教学方式方法很多还是沿用传统的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即以理论教学与课堂讲授为主,辅以习题练习,强调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这种传统教学手段忽视了资产评估实务操作技能的训练,具体来说,从实践能力角度而言,当前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培养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理论教学仍然是资产评估硕士培养的重要方面,而教学目标的重心不是掌握评估的理论基础。资产评估日常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演绎与思维的训练,而是要通过案例让学生真实掌握到实践中需要的理论,可以说案例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提高实践能力的最佳手段。课堂教学中案例与理论融合,加强案例讨论环节,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评估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评估的动手能力与工作兴趣,让学生有信心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加入资产评估专业人员的队伍。

第二,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案例质量,而案例库老化,不成体系,案例讨论不深入,仅仅停留在对经典案例或者公开资料的介绍层面,缺乏对案例的深层次分析以及案例举一反三式的运用,学生难以把案例与资产评估的实际工作对应起来,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资产评估专业硕士案例教学改革的建议

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最重要的是加强案例库建设,这需要联合其他单位建立起系统的、高质量的案例教学体系。案例库的建设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案例教学与后续实验室的实训也有着密切联系,实验室模拟评估是案例教学的自然延伸,借助现代化电教设备与网络技术,构建高仿真的模拟评估环境,为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提高搭建平台,从硬件角度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要注重案例教学中的引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包括展示、锻炼自己的机会与交流合作的机会,这对提高案例教学效果也有很大帮助。

四、小结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资产评估专业人才,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在资产评估案例教学中,要致力于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案例教学和实习实训活动做到实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校企合作,共同努力。以提升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资产评估专业学位教育改革,把专业学位教育打造成高端评估人才的培养基地,提高学生在资产评估专业中的实践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这也将最终促进资产评估行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贺靖邦.加强专业研究推动资产评估行业科学健康发展[J].中国财政,2010(12).

[2]于翠芳,关雪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资产评估课程项目教学模式设计[J].经济师,2013(8).

篇5:利用资产处理的税务筹划案例

发布日期:2003-10-8

资产处理上的避税策略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固定资产税务处理策划

税法《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上述标准避税者要注意以下三种情况:第一,凡属企业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只要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不论其价值多少,均应作为固定资产处理。第二,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主要设备,凡符合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下和“使用年限不超过2年”的条件之一者,可以不作为固定资产。第三,可不作为固定资产处理的物品,应视为流动资产进行核算,仅就实际交付使用的数额列为当期费用。

固定资产计价的避税处理

税法《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计价按下列原则进行避税处理。

1.建设单位交付完工的固定资产,根据建设单位交付使用的财产清册中所确定的价值计价。

2.自制、自建的固定资产,在竣工使用时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计价。

3.购入的固定资产,按购入价加上发生的包装费、运杂费、安装费以及缴纳税金后的价值计价。从国外引进的设备按设备的买价加上进口环节的税金、国内运杂费、安装费等后的价值计价。

4.以融资租赁方式租人的固定资产,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以及投入使用前发生的利息支出和汇兑损益等后的价值计算。

5.接受赠与的固定资产,按发票所列金额加上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确定;无所附发票的,按同类设备的市价确定。

6.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计价。

7.接受投资的固定资产,应当按该资产折旧程度,以合同、协议确定的合理价格或评估确认的价格确定。

8.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按照固定资产的原价,加上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后的金额确定。

固定资产折旧的避税处理

1.折旧提取依据和方法是:第一,纳税人的固定资产,应当从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提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从停止使用的月份次月起,停止计提折旧。第二,固定资产在计算折旧前,应当估计残值,从固定资产原价中减除,残值估计越多,对企业避税越有利,但残值必须控制在原值的5%以内;情况特殊的,企业可以报请主管税务机关批准更多的残值比例。第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按照国税局的有关规定执行,年限越短,折旧额越大,成本相对较大,资金回收快,计税依据相对较小,对企业避税来说相对有利。

2.应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

(1)房屋、建筑物;

(2)在用的机器设备、运输车辆、器具、工具;

(3)季节性使用和大修理停用的机器设备;

(4)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5)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6)财政部规定其他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3.不得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

(1)土地;

(2)房屋、建筑物以外未使用、不需用以及封存的固定资产;

(3)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4)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5)按照规定提取维检费的固定资产;

(6)已在成本中一次性列支而形成的固定资产;

(7)破产、关停企业的固定资产;

(8)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9)财政部规定的其他不得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利用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避税筹划案例

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具体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此公式的避税目标应当是:使收入总额缩小化和使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最大化,从而通过“一大一小”的策划,使得应纳税所得额缩小。对此,避税者必须了解哪些收入是必须包括的,哪些收入是有条件包括的,哪些费用、成本、损失是当然扣除的,哪些成本、费用、损失是有条件扣除的。纳税人的收入总额包括:

1.生产经营收入;

2.财产转让收入;

3.利息收入;

4.租赁收入;

5.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6.股息收入;

7.其他收入。

这里所说的生产经营收入,是指纳税人从事各项主要经营活动而取得的收入。包括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服务收入、运输收入、营运收入、利息收入、工作价款收入、工作性作业收入、保费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收入。

这里所说的财产转让收入,是指纳税人有偿转让各类财产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转让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的收入。

这里所说的利息收入,是指纳税人由资本资源或收入款项而形成的收入,包括购买各种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利息、外单位借款而取得的利息等。

这里所说的租赁收入,是指纳税人出租固定资产、包装物,以及其他财产而取得的租金收入。这里所说的特许权使用费收入,避税者应理解为是指纳税人提供或者转让专利权、专用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等而取得的收入。

这里所说的股息收入,避税者应理解为是指纳税人从股份制企业中分得的股息、红利收入。这里所说的其他收入,避税者应理解为是指除上述各项收入之外的一切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入、因债权人原因确定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物资及现金的溢余收入、教育附加费返还款、包装物押金收入、接受的捐款收入等。

此外,纳税人在基本建设、专项工程及职工福利等方面使用本企业的商品、产品的,均应作为收入处理;纳税人对外进行来料加工、装配业务节省的原料,如按合同规定留给企业所有的,也应作收入处理。

公式中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是指与纳税人取得收入有关成本、费用和损失的金额。具体包括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

成本即生产、经营,成本是指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和各项间接费用。

费用是指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税金指纳税人按规定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附加费等。

损失指纳税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营业外支出,已发生的经营亏损和投资损失以及其他损

失。

企业要按上述公式正确计算所得额是避税的基础,而正确计算应纳所得税额关键在于正确计算企业的收入、费用,资产的价值和亏损的弥补。主要避税策划方法有:

1.在收入额的确定额上,遵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在一般情况下,应以产品或商品已经发出,工程已经交付,服务或劳务已经提供,价款已经收讫或者已经取得收取价款的权利为原则,确定收入的实现。但下列特殊情况避税者要加倍留意:第一,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可以按合同约定的购买人应付价款的日期确定销售收入的实现。第二,建筑、安装、装配工程和提供劳务,持续时间超过一年的,可以按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收入的实现。第三,为其他企业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等持续时间超过一年的,可以按完工进度,或者完工的工作量确定收入的实现。

2.在资产处理上的避税技巧(参见第七节)。

篇6:增值税纳税评估的案例分析

财税[2003]第186号《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药税收政策的通知》第三条规定:“经国务院批准,自2004年1月1日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若干农业生产资料征免增值税政策通知》(财税[2001]113号)第一条第3项关于对国产农药免征生产环节增值税的政策停止执行”。

为了适时掌握农药生产企业落实国家税收政策的情况,了解企业在国家取消税收优惠政策时的财务处理情况,根据增值税纳税评估规程,溧阳市国税局将该市农药生产企业-“江苏XX化学有限公司”确定为2004年3月增值税纳税评估对象。该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是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农药生产相关许可证件和农药生产、加工资格,主营农药制造、加工分装、企业产品和技术出口等。其生产的农药产品中杀虫双、杀虫单、苄嘧黄隆、精喹禾灵为免税产品。2003年企业申报产品销售收入13962万元,其中应税产品销售收入3942万元、免税产品销售收入8711万元、自营出口1309万元,应纳增值税63万元。

一、运用资料分析,发现疑点问题

1.市场调研,了解一般规律。为了能够分析判断农药生产企业增值税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评估人员首先从查阅行业相关资料和进行市场调研入手,了解农药市场生产、销售一般规律,掌握农药生产企业季节性生产销售特点,以及生产农药产品的成本、利润等基本情况。

2.资料审核,掌握企业情况。评估人员对该企业税务登记资料、2003纳税申报资料及附列资料、财务报表、开具销售发票存根和申报抵扣联等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审核,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财务核算方法、生产征免税产品原材料消耗、征免税产品进项税金的分摊计算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3.综合分析,查找疑点问题。通过对该企业按纳税评估各项指标并结合行业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人员发现疑点一:该企业全年累计进项税额为1031万元,用于免税产品的进项转出为547万元,占进项税额的53%;而同期免税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的62%。将以上两项进行分析对照,存在明显的不合理。而且企业进项税额既有直接抵扣、又有按生产消耗计算、还有按销售分摊,方法是否得当、月度间是否平衡、是否存在用于生产免税产品进项税额作进项抵扣的情况呢?疑点二:一般农药生产企业每年的第二、三两季是销售旺季,而该企业全年销售收入13962万元中,12月份却申报销售收入4323万元,占全年总销售的31%;特别是12月份申报免税产品销售3352万元,占全年免税产品总销售的38%以上。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销售情况,是否与财税[2003]186号“从2004年1月1日起,农药免征生产环节增值税的政策停止执行”的政策有关呢?企业会不会提前开票、虚报免税产品销售、而多享受国家免税政策呢?疑点三:企业2003年12月《资产负债表》期末存货余额为-2373万元,会不会是企业知道财税[2003]186号文件精神后,虚报免税产品销售,或者是有意将进项发票推迟入帐、减少进项转出、今后作全额抵扣而造成的呢?企业12月份超出常规的免税产品销售与较大金额的存货贷方余额同时出现,难道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吗?

二、进行约谈说明,证实存在问题

带着疑问,按照纳税评估规程,评估人员向该企业发出了纳税评估《约谈说明通知书》,要求企业财务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以上疑点问题,进行举证说明。在约谈举证过程中,评估人员首先要求被约谈人员介绍农药生产行业的一般规律、产品生产销售特点,和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财务会计制度及帐户处理方法、产品销售和货款结算方式等基本情况。然后对评估中发现的疑点问题,要求被约谈人员逐一进行解释:

1.对于进项税额在征免税货物间的分摊计算,企业承认是按月计算,未作重新分摊计算,由于月份间的不平衡,因而存在一定误差;

2.对于为何2003年12月免税产品销售额较高、占全年比例较大、与农药产品销售规律不符,以及期末存货2373万元贷方余额,是否与财税[2003]186号文件有关、是否提前开票、虚报免税产品销售、而多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问题时,企业财务负责人开始坚决予以否认,强调企业是按财税政策法规确认销售、不存在虚报销售的情况;而对于财税[2003]186号文件内容,是2004年才知道的,所以也不存在虚报免税产品销售、而多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情况。但评估人员要求合理解释企业超出常规的免税产品销售与较大金额的存货贷方余额在2003年12月同时出现的原因时,企业财务负责人不能自圆其说,最后只能强调要进行财务核对后,才能举证说明。

三、开展政策宣传,企业自查补报

通过与企业财务负责人的约谈,评估人员感觉到:企业2003年12月的免税产品销售与存货贷方余额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而且一定存在问题,企业不愿解释说明清楚,是对我们纳税评估工作不够了解,心存顾虑。针对这种情况,评估人员再次与企业财务负责人和企业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进行电话约谈,宣传国家税收政策法规,同时向企业说明,纳税评估是鉴于企业纳税申报之后税务稽查之前的一种税务内部管理行为,目的是促进纳税人真实、准确、合法地进行纳税申报;纳税评估的处理也不同于税务稽查,对于评估出的一般性非故意偷税问题,企业可作自查补报处理,但对于评估中的疑点问题,企业解释不清楚、又不补报的,将转稽查部门进一步查处。

通过税收政策的宣传,使企业消除了顾虑,从而如实说明了企业2003年12月产品销售金额较大和存货贷方余额的原因:由于农药产品市场原料价格上涨,农药经销单位看好2004年农药市场行情,2003年底许多经销单位预付货款、预定产品,并且要求开具发票,以防生产企业价格上涨;该公司为了满足客户要求,2003年12月在产品未完成生产的情况下,便根据客户合同和预收款情况开具了普通发票101份,金额2800多万元、其中免税产品2400万元,并在当月作了销售处理,由于没有完成生产,销售成本结转时造成了2500多万元的产成品贷方余额。并再三说明,这是公司在不知道财税[2003]186号文件以前的行为,公司无意偷逃国家税收。因此表示,对于2003年财务上已作销售处理、而货物未在2003年内发出的免税农药产品,已在2004年发出货物的部分,按适用税率补交增值税;货物尚未发出的,在实际发出时按应税产品处理,而且保证在三个月内处理完毕。

经企业财务人员计算和税务人员核实后,企业作纳税评估补充申报:补销项税金959372.69元、进项转出253311.59元,合计补交增值税1212684.28元,同时按《征管法》规定加收滞纳金22158.05元。

四、总结经验教训,规范纳税评估

通过对“江苏XX化学有限公司”增值税纳税评估的案例分析,给国税部门增值税纳税评估工作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加强对税收政策调整行业(企业)的纳税评估亟待摆上国税部门的工作日程。

1.纳税评估对象的确定要有科学性,不能局限于计算机软件和简单指标分析,要根据国家税收政策形势结合国税工作实际进行,当国家税收政策进行调整时,应加强对税收政策调整所涉及行业(企业)的纳税评估,以保证国家税收政策正确及时地得到贯彻执行。

2.对纳税评估企业的资料审核分析不能公式化,评估人员要对评估企业所属行业和企业特征进行分析,了解行业特点,熟悉行业财务制度,掌握行业税收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在审核分析中发现疑点。

3.加强税法宣传,优化税务服务,使纳税人能够及时了解国家税收政策;强化公开办税,开展信息交流,使纳税人能够了解纳税评估工作,从而能自觉执行税收政策,规范纳税申报,提高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上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四年级下册复习及预习提纲下一篇:任大学生村官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