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2024-04-21

资产评估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共10篇)

篇1:资产评估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这个答案是094班彭丽娟整理的,其中一部分是从网上找的,一部分是从书上找的,不保证答案权威性,仅供参考。

名词解释

资产评估:即资产价值形态的评估。是指专门的机构或专门评估人员,遵循法定或公允的标准和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以货币作为计算权益的统一尺度,对在一定时点上的资产进行评定估算的行为。

市场价值:指生产部门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的商品的社会价值。

更新重置成本:更新重置成本是指采用新型材料、现代建筑或制造标准、新型设计、规格和技术等,以现行价格水平购建与评估对象具有同等功能的全新资产所需的费用。

复原重置成本:复原重置成本是指采用与评估对象相同的材料、建筑或制造标准、设计、规格及技术等,以现时价格水平重新购建与评估对象相同的全新资产所发生的费用。

公开市场假设:是指资产可以在充分竞争的产权市场上自由买卖,其价格高低取决于一定市场的供给状况下独立的买卖双方对资产的价值判断。

预期原则:

经济性贬值:是进行资产评估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经济性贬值,也称为外部损失,是指资产本身的外部影响造成的价值损失。

企业价值评估:

简答题

1、资产评估的经济原则、工作原则有哪些?答:工作原则:独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

性原则、专业性原则

经济原则:贡献原则、替代原则、预期原则

2、资产评估假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1)交易假设。是资产评估最基本的前提假设,假定所有待评估资产已经处在交易过程中,评估师根据待评估资产的交易条件等模拟市场进行估价;(2)公开市场假设。就资产评估而言,公开市场是指充分发达与完善的市场条件,指一个有自愿的买者和卖者的竞争性市场。(3)持续使用假设。持续使用假设又细分为三种具体情况:一是在用续用;二是转用续用;三是移地续用。4)清算假设。是对资产在非公开市场条件下被迫出售或快速变现条件的假定说明。

3、资产评估的基本程序有哪些?答:1).明确资产评估业务基本事项;

2).签订资产评估业务约定书; 3).形成资产评估计划; 4).资产勘查; 5).收集、分析资产评估资料; 6).评定估算; 7).形成和提交资产评估报告; 8).工作档案归档。

4、收益法的基本前提?答:(1)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衡量;

(2)资产拥有者获得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也。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衡量;

(3)被评估资产预期获利年限可以预测

5、收益法的基本程序?答:1)收集财务资料、2)分析变化趋势、3)预测活力能力的的期限、收益额、折现率等参数4)折现,确定价格

6、资产评估有哪些特点?答:1.市场性、2.系统性、3.技术性、4.公正性、5.性

7、成本法的基本前提?答:(1)被评估资产处于继续使用状态或被假定处于继续使用状态;

(2)被评估资产的预期收益能够支持其重置及其投入价值。

8、执行资产评估程序的重要性?答:1)、资产评估程序是规范资产评估行为、提高资产评估业

务质量和资产评估服务公信力的重要保证。2)、资产评估程序是相关当事方评价资产评估服务的重要依据。3)、资产评估程序是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防范执业风险、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合理抗辩的重要手段之一

篇2:资产评估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13.循序渐进的“序” 14.网络教研 15.实际锻炼法 16.必修课程 17.教学重点 18.教育案例 19.绝对评价 20.德育 21.狭义的课程 22.辩证法发展性原则 23.班级授课制

二、简答题

1.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本特征 2.我国封建社会大学的课程主要内容 3.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4.简要回答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德育途径 5.简要回答教学过程中教师主体性表现 6.简要回答网络教研的主要形式 7.简要说明论文式测验的优点和缺点 8.简要说明学校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区别 9.教师对学生学情分析包含哪些内容? 10.新一轮课程改革后,我国小学低年级都开设哪些国家课程? 11.教学过程的特点

12.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主体间性的意义 13.学校教学的任务

三、论述题

1.论家庭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2.谈谈你对教师职业的理解

3.案例分析(德国纳粹集中营幸存者给老师的一封信)4.谈谈你对教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情感智力和品德的理解

说明:

1.名词解释,最好使用课件中的概念。回答要完整。2.简答题,只回答知识点即可,但也要力求完整。3.论述题按照课件中的提示进行,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5分)。只答出知识点和包含的内容只有13分。

篇3:解剖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骨龄:是指骺及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和骺与骨干愈合的年龄,也是一种生物年龄。

2、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向前凸,称胸骨角。两侧肋切迹与第2肋相连接,是计数肋的重要体表标志。

3、气血屏障: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时,必须经过由肺泡上皮、上皮基膜、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及内皮这四层结构,称气血屏障。

4、血液循环:血液由心脏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再回心脏,如此循环不止,称血液循环。

5、上消化道: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段消化管道称上消化道。

6、神经:周围神经系统内,许多神经纤维集中成束被结缔组织膜包裹,称为神经。

7、本体感觉:感受肌肉和关节的运动、身体位置的改变及运动速度的变化的感觉,称为本体感觉。

8、腱梭:是一种肌肉张力感受器,能感受静力工作中肌肉张力的变化

9、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双足并拢,足趾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10、矢状面:沿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称为矢状面。

11、额状面:沿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称为额状面。

12、肌肉生理横断面:一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横断面之和称为肌肉生理横断面。

13、肺的导气部:肺内支气管反复分支为终末细支气管等。分支到终末细支气管为止,只输送气体而无气体交换作用,故称为肺的导气部。

14、对掌运动:拇指绕第一腕掌关节的运动轴可相对于手掌心运动,称为对掌运动

15、联合关节:是指在结构上独立,但在运动时必须同时进行运动的两个或多个关节。

简答题:

2、简述肩关节的结构特点及如何运动。答案要点:

肩关节是典型的球窝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的肱骨头构成。关节面大,关节窝浅,相连骨的关节面大小相差大,关节囊薄而松弛,故灵活性大。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环转和水平屈伸运动。

3、简述肘关节的结构和运动。答案要点:

(1)关节的基本结构:肘关节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构成复关节。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的滑车切迹构成屈戍关节;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与桡骨的关节凹构成球窝关节;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的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构成车轴关节。(2)关节的辅助结构:加固肘关节的韧带有:尺侧副韧带、桡侧副韧带、桡骨环状韧带。(3)运动:肘关节可以绕肱桡关节和肱尺关节进行屈伸运动,绕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进行了旋转运动。

4、简述髋关节的结构特点及如何运动。答案要点: 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股骨头的关节面约占球面的2/3,髋臼的周缘有髋臼唇附着,增大了关节窝的深度。关节囊坚韧。加固关节的韧带前方有髂股韧带,内侧有耻股韧带,后方有坐股韧带,其中髂股韧带最为强大,它起自髂前下棘,呈人字形止于转子间线,有限制髋关节过度后伸的功能。

髓关节是杵臼关节,有3个运动轴,可绕冠状轴做屈伸运动,绕矢状轴做内收外展运动,绕垂直轴做旋内,旋外运动。此外还可进行环转、水平屈伸等运动。

6、试述脊柱的组成、整体观和运动功能。答案要点:

成人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以及连结它们椎间盘、关节和韧带装置组成。前面观脊柱,椎体从上到下逐渐加大,骶骨的耳状面以下又变小。侧面观脊柱,具有4个生理弯曲包括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颈曲和腰曲向前凸,胸曲和骶曲向后凸。后面观脊柱,可见棘突于背部形成一条纵嵴。脊柱能够进行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运动。

3、对俯卧撑动作上肢各环节进行运动解剖学分析(列表)。

俯卧撑动作撑起阶段上肢各环节运动解剖学分析

环节 关节 运动 与外力矩关系 原动肌 工作条件 工作性质

肩带 胸锁关节 前伸 相反,M肌>M外 前锯肌和胸小肌近固定 向心 上臂 肩关节 屈 相反,M肌>M外 三角肌前部、胸近固定 向心

大肌上部和肱二头

肌长头等

上臂 肘关节 伸 相反,M肌>M外 肱三头肌、肘肌 远固定 向心 前臂 桡腕关节 过伸 相反,M肌>M外 桡侧腕屈肌、尺侧

伸 腕屈肌、掌长肌等 远固定 向心

2、试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答案要点: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主要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口腔到十二指肠的管道又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管道又称下消化道,习惯上将食管至肛门的部分称为胃肠道。消化腺主要包括肝、胰和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即摄取和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为机体提供能量、构筑细胞和组织,最后排出食物残渣(粪便)。此外,口腔、咽等还与呼吸、发音和语言活动有关。

5、简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答案要点: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传送气体的通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是呼吸系统的起始部分;口咽和喉咽是呼吸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喉不仅是呼吸通道,还是发音器官;气管和主支气管输送气体;肺由肺泡及肺内各级支气管组成,是容纳气体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4、简述主张安静和运动中尽量用鼻呼吸的解剖学原因。参考答案

(1)鼻前庭生有鼻毛,能阻挡空气中的细菌和尘埃;鼻粘膜能分泌粘液,粘膜细胞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借助纤毛的摆动,能清除进入鼻腔的异物。(2)鼻粘膜下有丰富的血管,能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因此,提倡安静或从事运动时都尽量用鼻子吸气。

9、心脏各腔有那些出入口和瓣膜?瓣膜有何功能? 答案要点:

右心房:三入口:上、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出口:右房室口。

右心室:一入口:右房室口、三尖瓣;

出口:肺动脉口、肺动脉瓣。左心房:四入口:肺静脉口;

出口;左房室口。

左心室:一入口:左房室口、二尖瓣;

出口:主动脉口、主动脉瓣。瓣膜的功能:瓣膜能防止血液逆流。

3、葡萄糖经饮用进入肱二头肌的途径如何?肱二头肌内的代谢产物如何经尿排出体外? 答案要点:

(1)葡萄糖→口腔→咽→食管→胃→小肠绒毛→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静脉端→肠静脉→门静脉→肝→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内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升部→主动脉弓→头臂干→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肱二头肌。

(2)肱二头肌内的代谢产物→肱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内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升部→主动脉弓→主动脉胸部→主动脉腹部→肾动脉→肾门→经各级分支后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滤过屏障→肾小球囊腔→肾小管→集合小管→乳头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4、O2由体外进入小腿三头肌的途径如何?小腿三头肌内的CO2经过哪些途径排出体外? 答案要点:

(1)O2由体外→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气血屏障→肺内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升部→主动脉弓→主动脉胸部→主动脉腹部→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小腿三头肌。(2)小腿三头肌CO2→胫后静脉→腘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内毛细血管→气血屏障→肺泡→支气管→气管→喉→咽→鼻→排出体外。

4、简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答案要点: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其中前者包括位于颅腔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主要功能是调节和控制人体各器官系统活动,以及传导和反射。后者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到头面部、躯干和四肢的皮肤和肌肉,接受外界的各种感觉刺激和支配躯体肌肉的活动,同时内脏神经还具有支配心血管、平滑肌活动和腺体分泌,以及感受内脏感觉的功能。

6、简述听觉和位置觉感受器的名称、位置及功能。答案要点:

(1)内耳膜迷路蜗管基底膜上的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

(2)内耳膜迷路膜半规管膜壶腹壁上的壶腹嵴是感受头部旋转变速运动的位觉感受器。(3)内耳膜迷路的椭圆囊和球囊壁上的椭圆囊和球囊斑是感受头部位置变动或直线变速运动的位觉感受器。

2、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两次交叉现象和两次高峰? 答案要点:

(1)10~14岁女生身高体重平均数均高于男生,形成发育曲线上第一次交叉。(2)14岁以后,男生身高体重又超过女生,形成发育曲线上第二次交叉。(3)刚出生至6个月时为第一次生长高峰。

篇4: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

2、社会化:人们形成社会认可的社会行为模式和对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刺激给予合适稳定反应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政治态度和信念的形成过程。

民族社会化:指个体形成民族大多数人共有的特性,使自己具有所属民族的民族性的过程。

法律社会化:指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要求的法律观念和遵守法律行为的过程。

3、文化:在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

4、同辈群体: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5、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政治态度和信念的形成过程。

6、民族社会化:指个体形成民族大多数人共有的特性,使自己具有所属民族的民族性的过程。

7、法律社会化:指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要求的法律观念和遵守法律行为的过程。

8、道德社会化:人们将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内化的过程。

9、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男女个体学习所属文化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过程。

10、反向社会化: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

11、社会角色: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12、角色学习: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认识、态度和情感的总和。

13、角色扮演:是角色的实现,要经过角色期待、领悟、实践三个阶段。

角色期待:指社会对某一角色的行为模式的期望和要求。

角色领悟:是角色扮演者对角色规范和角色要求的认识和理解。

角色实践:是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是角色领悟的发展。

14、角色紧张:当一个人同时进行多重角色扮演时,面对各种不同的角色要求,个人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发生矛盾,就会产生角色紧张。

15、角色冲突: 指角色扮演者在角色扮演情境中在心理上、行为上的不适应、不协调状态。

16、角色不清:由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常感到许多角色的行为规范超出了他们过去习以为常的范围,不知道这些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17、角色中断:指一个人所承担的前后相继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的矛盾。

18、角色失败:指由于多种原因而使角色扮演者无法成功地扮演其角色,从而出现严重的角色失调现象。

19、动机:指引起、维持、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20、成就性动机:指推动个体去追求、完成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且设法将其达到某种理想地步的一种内驱力。

21、亲和动机:又称为结群动机,是指个人要和他人在一起或者要加入某个团体的需要。

22、权力动机:是指个体具有的某种强烈的支配和影响别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驱力。

23、侵犯:也指侵犯行为,攻击或攻击行为,它是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伤害行动、伤害意图与社会评价,是侵犯概念的三个要素。

24、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或群体有益的行为。

25利他行为:以利他为目的;不期望任何精神或物质的奖励;自愿的;利他者本身会有所损失。

26、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心身状态的察觉、认识或对待。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意向。

27、自我觉知:是指发动并维持自我意识活动过程高度集中的自我注意状态。

28、自我评价:指个体对自己的判断,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29、印象管理:是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30、自我过程:指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影响自我意识的方向或目标的心理加工过程。包括自我评价、自我美化和自我表现。自我美化:指个体用以避免自尊心受损或增强自尊感的过程和结果。

自我表现:指个体通过自己社会行为的显示以形成、维持、加强或澄清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31、社会知觉: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对他

人,自己以及群体进行认知的过程,是人对社会刺激物的知觉。

32、印象形成:认知主体把有关他人的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的过程。

33、首因效应:指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近因效应:最后的印象对人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当知觉者对某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印象后,他就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也具有良好的特征。

慈悲效应: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

投射效应:指在认知及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一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34、归因:人们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线索,推论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及态度的原因并加以判断和解释。

35、社会态度: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态度。态度是指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反应倾向。

36、沟通:人与人之间的非物质性的信息交流,也包括物质的交换,还包括人与人之间通过非物质的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所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或联系。

37、沟通过程:包括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人、反馈、障碍和背景七个要素。

38、副语言:非语词的声音信号为。

39、人际吸引: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疏离与远近距离,用肯定或否定的方式去评价别人的倾向。

40、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交往形成起来的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这种联系是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

41、冲突:人与人或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相互斗争、压破坏甚至消灭对方的方式和过程。

42、合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为达到共同目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一种互动方式。

43、自我价值保护:保护自我价值不受威胁和提高自我价值,是个人先定的优势心理倾向。

44、团体:由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成员,在同一规范和目标的指引下协同活动的一个组合。

45、领导者:从事领导行为的个体,领导行为是通过领导者实现的。

46、从众:指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下,改变行为和观念与团体其他成员一致的倾向。

服从:指个体在社会规范、团体压力、他人要求下,不得不改变观点和行为的现象。

依从:因他人期望的压力而接受他人的请求,行为符合别人的期望的现象。

47、团体凝聚力:成员在团体内团结一致、积极活动和拒绝离开团体的吸引力。

48、社会测量法:是由心理学家莫里诺提出的一种测量团体(特别是小团体)内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模式的方法。

49、社会促进作用:指人们在有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现比自己单独进行时好的现象。

社会抑制作用:社会心理学家把这种团体情境使个体作业水平降低的现象称为社会抑制作用。

50、偏见: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所建立的对人、对事的态度。

一、1、社会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1)哲学思辨阶段:基本特征是根据权威的思辨和社会准则来阐明人们的社会行为。2)

二、社会经验阶段:基本特征是强调根据经验来描述社会行为。3)实证分析阶段: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变为实证,从定性转变为定量,从理论转变为应用。

2、社会心理学主要方法

1)档案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搜集各种现存资料,借以揭示特定社会行为与心理现象与某些社会条件之间依存关系的一种方法。优点:无实验效应问题;可以追溯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也可进行跨文化比较。缺点:它是相关性研究,难以作因果判断。难以获得完整、客观的档案资料。2)调查法:是研究者根据所研究问题性质来进行实地调查,收集资料,然后作统计分析最后做出结论的一种方法。优点:能够进行大面积的研究,并且经济、省事、易于进行等。缺点:研究缺乏控制,有时结果中会混进任意作答的资料,使研究的精

确性受到损害。3)观察法:是研究者亲临被研究情境——现场,对一定被试的某些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统观察的一种研究方法。优点:自然、真实、前期探索。缺点:代表性差;主试偏见。4)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系统的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并观察这种操纵对其他变量的影响,从而发现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优点:可以揭示因果联系。缺点:控制有限,研究可能会受到干扰。

二、1、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1)生物因素:遗传因素是人社会化的潜在基础和前提。2)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文化因素。家庭因素,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尤为重要。学校因素,教师的威信和期待作用尤为重要。同辈群体。职业背景。大众传播媒介。

2、社会化发展的阶段

1)基本社会化2)预期社会化3)发展社会化4)再社会化5)反向社会化

三、1、成就动机理论

1)追求成功与逃避失败:艾特肯逊,相对心理向度理论。2)追求成长与追求表现。3)成功恐惧动机:赫尼尔。

2、为什么在高度不安的条件下个体会产生亲和动机?

1)人和人之间的亲和是为了减少不安和恐惧;2)当个体对自己的状况模糊不清时,很难有客观的标准来说明自己的情感是否符合一种情境,于是就产生亲和动机。个体越是难以确定自己的感情,就越希望与别人在一起,以便减少不确定性。

3、如何判断一个人具有侵犯动机? 1)行为发生的社会情境2)行为者的社会角色3)行为发生前的有关线索4)行为者的身份特征

4、影响攻击行为的因素

1)厌恶事件:挫折、剥夺感、不公正、侮辱等2)榜样的影响:观察学习3)激励性诱因4)控制:指令性控制、妄想性控制5)生物化学因素

5、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原因

1)情境因素:情境的模糊性,责任分散,助人代价,事件的紧迫性,自然情境2)认知因素:他人需要帮助的推断,助人合适性的推断,值得性推断,责任的自我归因,自我意识和自我归因3)情绪和人格因素

6、亲社会/利他行为促进与培养

1)增加责任明确与人际相互作用2)提供亲社会榜样3)将人们的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

主义动机4)运用社会影响策略5)通过行为实践培养亲社会行为注:若提问控制侵犯行为和增加利他行为,则需要加上如下几条:6)合理宣泄7)移情能力的培养8)成熟个性的培养9)创造良好环境10)通过惩罚矫正侵犯行为

四、1、自我评价形成的途径

1)根据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自己2)通过与社会上和自己地位、条件相类似的人的比较3)通过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分析

2、印象管理的策略

1)按照社会常模管理自己2)隐藏自我和抬高自我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4)投人所好,如自我暴露、施惠。

3、米德的自我形成和发展阶段理论 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自我是原始的,主要特点是无意识地模仿他人,对符号和意义缺乏理解。第二阶段是模仿阶段:儿童学会了语言,学会扮演他曾模仿过的“某个重要他人”。第三阶段是社会角色扮演阶段:把自己扮演为某个角色。

五、1、影响归因的因素

1)社会视角2)观察位置3)自我价值保护4)时间因素 ★

2、归因理论

(一)海德的归因理论。海德是归因理论的创始人,认为每一个人不仅对各种行为的因果关系感兴趣,力图弄清楚周围人们行为的前因后果。

行为事件发生的原因有:1)内在因素,情绪动机态度人格等2)外部因素,环境、运气、任务难易程度等。

海德认为人们归因时使用的原则:1)共变原则2)排除原则。

(二)凯利的归因理论,“三维归因理论”。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归于三个方面:1)行为者2)刺激物3)环境背景。

归因时候使用三种基本信息:1)区别性信息2)一致性信息3)一贯性信息。

(三)维纳归因理论。1)把成功归于内在因素,会使个体感到自豪和满意;若把成功归于外在因素,会使个体感到意外和感激。若把失败归于内在因素,会使个体感到内疚和无助;若把失败归因于外在因素,会使个体感到气愤和敌意。2)把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提高以后的工作积极性;把成功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会使以后的工作积极性可能降低也可能降低。把失败归因于

稳定因素会降低以后的工作积极性;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可能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3)后来又提出了可控制性维度。即事件的原因是否在个人的控制范围之内。(四)琼斯的对应推论理论。适用于对他人行为的归因,认为个人的行为与其特有的内在属性如动机、态度、人格相一致时,就是在进行对应推论。

3、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1)认知者因素:需要、经验、情绪情感、价值观念2)认知对象因素:魅力、知名度、自我表演3)认知情景因素:空间距离、背景参考。

六、1、社会态度的特性

1)社会性2)内隐性3)统合性4)主观经验性5)媒介性6)动力性7)稳定性8)指向性

2、社会态度的构成(一)历史观点。1)“行为一元论”观点:.奥尔波特特,主张态度是 “行为反应的准备状态”。2)“行为二元论”观点:卡茨等,侧重于态度本身所含有的认知和情感成分,而将行为倾向成分排除在外。3)“行为三元论”观点:迈尔斯,“态度的ABC”,即情感、行为倾向性和认知三个维度。(二)态度构成的三要素:认知、情感、行为意向因素。

3、态度的社会功能

1)工具性、适应性或功利性功能2)认识和评价的功能3)价值观表达功能4)自我防御功能5)影响社会理解6)影响记忆的选择7)自我价值保护

4、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1)基因遗传因素2)社会环境因素:具有选择性、持久性、多元性3)主体本身的因素:经验和知识、需要4)家庭、同伴、团体的影响

5、态度形成的阶段

凯尔曼的三阶段理论:1)模仿或服从阶段:模仿是形成和改变态度最常见的一个途径;服从是为了获得满足或是避免惩罚2)同化阶段: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行为或新的信息。即态度在这一阶段已比服从时进了一步,已从被迫转为自觉接受,自愿进行。3)内化:个体的内心已经真正发生了变化,接受了新的观点、情感和打算,并将其纳入了自己的价值体系中,即彻底形成了新的态度,比较稳固不易改变了。★

6、影响态度和行为的因素

1)个体所持有的态度:认知与情感的协调程度;个体态度的由来;态度的抽象程度;

态度与个体的关联程度2)个体行为反应因素:单一行为或多重行为;即时行为或长久行为3)个体自身人格因素4)个体所处情境因素

7、社会态度的改变过程

1)信息传递者:特征身份;可信度;人格魅力;相似程度;所属关系2)信息的传递过程:信息的差异特性、情绪特性、组织特性以及信息传递的渠道3)信息接受者:智力水平、自我认知、心理免疫、原有态度、人格特点4)相关情境:预警、分心、重复 ★

8、社会态度的理论

(一)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态度的改变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强调在态度的形成与转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是联想、强化及模仿,强化是基本条件,起决定性作用。

(二)认知平衡理论,海德。认为人们的态度是符合他们的认知结构总体的平衡状态的,强调人在认知中总是寻找一种平衡和一致的状态。提出了P(认知者)-O(另一个人)-X(认知对象)模式:如果三种关系肯定,或两种否定,则平衡状态存在;如果三种关系否定,或两种肯定,则不平衡状态存在,P的态度需要转变。

(三)认知失调理论,贾斯廷格,认为当处于失调状态时,就会带来心理上的不快感,这时个体就会想方设法去减轻或消除失调状态。方法有:改变认知,协调行为,强调某一认知的重要性,增加新的认知。(四)心理反抗理论,布鲁斯。信息接受者在接受传递的劝说信息之前,都有对自己问题的固有看法、固有的选择倾向,如果某种劝说信息与信息接受者的观点相反,或者剥夺信息接受者信息选择权利,就会激起其不满的情绪,产生攻击性心理。出现心理反抗的因素:自由的期望值,自由的安全性,自由的关联性,自由的重要性。

七、1、沟通的意义

1)沟通提供人身心发展必须的信息资源2)人凭借沟通交换信息并建立与维持相互联系3)人凭借沟通交换信息并建立与维持相互联系

2、沟通的改善方法

1)沟通改善计划:明确试图改进的方面;监督是保证计划能够有效和坚持的一个手段。2)提高沟通的准确性:提高准确描述事物的能力;对所用的非语词沟通方式有明确的概念;保持对别人内的各种反馈信息3激发沟通积极的定向的技术。4)身体语

言沟通的改善:理解别人的身体语言;恰当的运用自我身体语言。

3、人际吸引规则/影响因素

1)熟悉效应与邻近效应2)个人特征:才能、容貌和仪表、个性品质3)相似规则4)互补规则5)人际吸引规则的协同6)交往频率

4、喜欢与爱情的关系

1)既相互密切关联但又各不相同的情感2)喜欢的最主要的,一是人际吸引,二是积极的评价和尊重。3)与喜欢不同,爱情三个最重要因素:①依恋、关怀与奉献、亲密。

5、人际关系发展阶段

1)交往定向阶段2)情感探索阶段3)感情交流阶段:安全感和信任感已经得到确立4)稳定交往阶段

6、处理冲突的方式

1)竞争方式2)回避方式3)顺应方式4)妥协方式5)合作方式。前三种处理方式效果不佳,后两种比较有效但不适用于所有场景。

7、人际关系的原则

1)真诚原则2)交互原则3)功利原则4)自我价值保护原则5)情境控制原则

八、1、影响团体形成的因素

1)互动与共同目的2)隶属需要3)工具作用和情境压力4)群体形成过程

2、团体的功能:

1)组织功能2)个人功能:满足心理需要;解决问题3)社会助长和致弱功能5)心理功能:具有归属感;具有认同感;社会性支持力量

3、影响从众的因素

1)团体因素:团体凝聚力;团体一致性;团体规模;团体的权威性;团体的气氛2)个体因素:个体特征和性别差异;民族差异;个体在团体中的地位

4、影响服从的因素

篇5:发电厂电气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电气主接线

是指发电厂或变电所中的一次设备按照设计要求连接而成的电路。2.接触电压

人站在离接地设备0.8米,人手触摸接地设备距地面1.8米的高处时,人体的手与脚之间的电压称为接触电压。3.热稳定

是指电器通过短路电流时,电器的导体和绝缘部分不因短路电流的热效应使其温度超过它的短路时最高允许温度,而造成损坏妨碍继续工作的性能。4.变压器热老化定律: 变压器绕组温度每增加6℃,老化加倍,即预期寿命缩短一半。5.小电流接地系统:

是指电压等级35KV及以下电力系统采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6.安全净距: 带电部分对接地部分之间和不同相的带电部分之间的空间最小安全距离,称安全净距。

简答题

1.磁力启动器主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它能实现哪些保护作用?简述其原理。(1)由三相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和按钮开关等部分组合而成。

(2)主要用于距离保护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并且有过负荷和低压保护功能,但不能起短路保护作用,因而须与熔断器配合使用。

(3)过负荷保护是靠热继电器实现的,热继电器不能瞬时动作,只能起延时过负荷保护作用。

当电源电压降低到额定电压的85%以下时,因电磁铁的吸持力减小,故交流接触器会自动断开,从而实现欠电压保护。

2.什么情况下采用矩形母行?矩形母线一般按什么条件选择?(1)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配电装置,一般采用矩形母线。

(2)按最大工作电流Imax选择母线截面;按INn≥Imax条件选择一个标称截面SN1(3)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母线截面,应满足条件:S2(经济截面)=Iw(回路工作电流)/J(经济电流密度)。(4)检验动稳定:母线的允许应力p不小于短路电流所产生的最大应力max。

(5)检验热稳定:允许最小截面Smax等于短路热效应Qk的平方根除以母线的热稳定系数C。Qk,所选母线截面应大于Smin。C3.火力发电厂的厂用高压母线设置为什么采用按照机、炉对应的原则?每台锅炉设置几段厂用高压母线?

(1)因为电厂中锅炉的附属设备多,容量大,为加强厂用电的单元性,按机、炉对应原则设置母线段。

(2)通常每台锅炉设置12段高压母线段。4.什么是10%误差曲线? 即:SminI1答:当一次电流为n倍一次额定电流时,电流误差达到-10%,n=倍数与互感器二次允许最大负荷阻抗

I1n 称为10%倍数。10%

Z2l的关系n=(Z2l),便叫做电流互感器的10%误差曲线。

5.电动力对导体和电容器运行有何影响? 答:当电气设备通过短路电流时,短路电流所产生的巨大电动力对电气设备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如:

载流部分可能因为电动力而振动,或者因电动力所产生的应力大于其材料允许应力而变形,甚至使绝缘部件(如绝缘子)或载流部件损坏。

电气设备的电磁绕组,受到巨大的电动力作用,可能使绕组变形或损坏。

巨大的电动力可能使开关电器的触头瞬间解除压力,甚至发生斥开现象,导致设备故障。因此,电气设备必须具备足够的动稳定性以承受短路电流所产生的电动力的作用。6.什么叫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答:接触电压是指设备的绝缘损坏时,在身体可同时触及的两部分之间出现的电位差。例如人在发生接地故障的设备旁边,手触及设备的金属外壳,则人手与脚之间所呈现的电位差,即为接触电压,接触电压通常按人体离开设备0.8m考虑。

跨步电压是指人站立在流过电流的大地上,加于人的两脚之间的电压,人的跨步一般按0.8m考虑。紧靠接地体位置,承受的跨步电压最大;离开了接地体,承受的跨步电压要小一些,对于垂直埋设的单一接地体,离开接地体20外,跨步电压接近于零。7.在桥形接线中,内桥接线和外桥接线各适用什么场合?

答:内桥接线适用于输电线路较长、线路故障率较高、穿越功率少和变压器不需要经常改变运行方式的场合。

外桥接线适用于线路较短、故障率较低、主变压需按经济运行要求经常投切以及电力系统有较大的穿越功率通过桥臂回路的场合。8.简述开关柜的“五防”功能。

答:所谓“五防”,即防止误跳、误合断路器;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电挂接地线;④防止带接地线合隔离开关;⑤防止人员误入开关柜的带电间隔。

9、调整用户端电压有哪些措施?说明在系统无功功率不足时,不能利用有载调压变压器调整电压的原因。

答:改变发电机的励磁电流、改变升、降变压器的变比、改变电力网中无功功率的分布、改变电网的参数。当系统的无功功率不足时,若采用又在调压变压器调压,尽管提高了变压器低压侧的电压,但用电设备从系统吸收的无功功率相应增加,同时也加大了无功功率不合理流即网络的电压损耗,使得系统的无功功率进一步增大,导致系统整体运行电压进一步下降。10.如图1所示10kv供电线路。简述QF1 QS1 与QS2送电操作与停电操作的顺序。送电操作顺序:QS1→QS2→QF1停电操作顺序:QF1→QS2→QS1 11.我国20万——90万KW机组的母线已广泛采用全连式分相封闭母线。简述其使用优点。(1)运行可靠性高(2)短路时母线相间的电动力大大降低(3)外壳磁场因外壳电流的屏蔽作用而减弱,可较好改善母线附近钢构的发热(4)安装和维护工作量均小 12.简述电力系统限制短路电流的方法。

(1)装设限流电抗器(2)采用低压分裂绕组变压器(3)采用不同的主接线形式和运行方式

13.简述高压断路器的选择与检验条件。按正常条件选择:(1)按电压和电流选择3IIOCK为:

UNUWN;INI30(2)其断流能力应满足的条件

2(3)ItItima t按短路条件校验(1)动稳定校验

(3)iimaxsh(2)热稳定检验

214、简述屋外配电装置的类型及应用场合。

屋外配电装置可分为中型配电装置、高型配电装置和半高型配电装置。中型配电装置广泛应用于110KV~500KV的电压等级;高型配电装置适用于220KV的电压等级;半高型配电装置适用于110KV的电压等级。15.简述厂用电负荷的分类。

Ⅰ类负荷、Ⅱ类负荷、Ⅲ类负荷、事故保安负荷、不间断供电负荷。16.在高压断路器中,从电弧形成过程看,游离形式主要有几种? 强电场发射,热点子发射,碰撞游离,热游离。

17.什么是断路器的“跳跃”现象,对断路器的控制回路提出了什么要求?

断路器在一次合闸操作时产生多次合、跳闸的现象称为断路器的“跳跃”现象。为防止产生“跳跃”现象,要求控制回路在每次手动或自动合闸操作时只允许一次合闸,若第一次合闸后发生事故跳闸,则应有闭锁措施,保证不再第二次合闸。18.中央信号包括哪几种? 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发出信号? 事故信号和预告信号

篇6:资产评估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填空题

1、“第三部门”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学者_列维特(Levitt)_最先提出来的。(填空)P1452、1982年我国修订颁布的《宪法》明确规定了_村民自治_和_居民自治_两种公众参与社

会管理的形式。(填空)P2203、从2011年起,北京市工商经济、公益慈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四类社会组织可以直

接到民政部门登记。(填空)P1644、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目标和任务,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和住有所居,也称“五有”。(填空)P1815、发挥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作用做好骨干培育,应该开展“三推荐”活动,包括推荐党

员到社会组织就业、推荐优秀职工入党和推荐优秀党员进入_管理层。(填空)P1676、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新形势下未回社会治安秩序,实现社会治安良性循环的重

要课题。(填空)P2877、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包括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与监督、加强食品药品监管

机制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填空)P2648、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是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的基础性工

作。(填空)P2409、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要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和企业

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填空)P27610、进口食品查验制度的管理模式是公司+基地+标准化。(填空)P28111、经过长期探索,我国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初步形成了党委负责、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填空)P5412、就宏观的、大社会来说,社会是个巨型系统,它包括政治子系统、经济子系统、思想文化子系统和社会生活系统。(填空)P213、就是否关涉现实政治或者制度变革而言,网络群体性事件可以分为网络型政治事件和

网络型社会事件。(填空)P33814、就是否引起现实性社会行动而言,网络群体性事件可以分为促进社会变革型的网络群

体事件和破坏社会稳定型的网络群体事件。(填空)P33915、就微观的、小社会来说,社会建设仅仅指广义的社会建设之一部分,即“四位一体”

中之“一位”,这里所说的四位是指仅仅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填空)P316、每一个级别的危机事件,都有发生、发展和减缓的阶段。(填空)P30217、社会管理创新的活力、源泉在基层。(填空)P17418、社会管理创新发展壮大的土壤是群众基层自治、社区自治和政府管理相结合。(填空)

P21619、社会管理的主体是_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填空)P21620、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

展的重要基础。(填空)P18221、突发事件的善后管理,也成为突发事件的恢复管理。(填空)P32222、完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首先必须要切实依法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填空)P22623、为保证全员信息采集的准确和全面,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制定源头信息采集规范,二是创新信息采集办法。(填空)P24224、我国政府的文化职能主要是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教育事业、发展文化事业和发展卫生体育事业。(填空)P10725、我国政府主要有三大经济职能,即宏观经济调控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市

场监管职能_。(填空)P10626、我国政府主要有四大政治职能,即军事保卫职能、外交职能、治安职能和民主政治建

建设职能。(填空)P10627、新时期社会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经济根源、政治根源、思想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填

空)P35928、一般来说,所谓网络传播,就是通过国际互联网这一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电视机

和移动电话等为终端。(填空)P33429、在我国预警级别划分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四级。(填空)P30130、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主体是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和第三部门的社会组织,从而形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三维模式”。(填空)P57

简答题

1、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挑战有哪些?(简答)P21答: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挑

战有:(一)社会管理范围不断扩大。

(二)社会管理内容进一步细化。(三)人口管理的难度加大。(四)化解社会矛盾的难度加大。(五)道德失范滑坡严重。(六)新兴犯罪增多。(七)社会生活虚拟化。(八)个体意识不断增长。

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是什么?(简答)p71 答: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

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是:第一,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第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第五,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公民监督具有其他监督系统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内容是什么?(简答)p233 答:公民监督具有其他监督系统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内容是:一是监督主体具有广泛性。二是监督内容具有全面性。三是监督形式具有多样性。四是监督活动具有自觉性。五是监督后果具有间接性。六是监督地位具有基础性。七是监督本质具有权威性。八是监督网络具有隐蔽性。

公民监督权的宪政作用包括哪三个方面?(简答)p234答:公民监督权的宪政作用包括三个方面,即对权力正常运行的保障和导向、对权力行使者的惩戒和教育、对权力偏离轨道的防范和矫正。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简答)P62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健全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体制要做到哪些方面?(简答)P204 答:健全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体制要做到: 一是要积极构建领导责任机制。二是要将农村社区建设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稳定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三是要积极构建工作协调机制。四是要积极构建民政部门的职能机制。五是要积极构建基层组织勇于创新的机制。六是要积极构建社会参与机制。

目前我国在原有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危机管理模式还存在的问题有哪些?(简答)p306 答:目前我国在原有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危机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下问题:(一)法律框架脆弱。(二)综合协调机构缺乏。(三)危机应对网络松散。(四)社会应对能力薄弱。(五)社会预警体系不完善。(六)专家咨询队伍薄弱。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人口基础信息系统在实践应用中将产生哪些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简答)p242答:人口基础信息系统在实践应用中将产生一下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第一,有利于整合资源。第二,有利于科学决策。第三,有利于服务民生。第四,有利于提高效率。如何发挥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作用?(简答)p166答: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作用:第一、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第二、发挥党组织的宣传引导作用。第三、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协调作用。如何理解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简答)p113答: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社会生活发生广泛、快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成为突出矛盾,社会管理创新面临难得机遇和挑战。

1、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2、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3、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4、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5、对外开放深入发展。

6、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如何提高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简答)p346答:要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一)建立有关网络社会管理的专业职能部门。(二)高度重视与尊重网络民意。(三)着力加强互联网法治建设。(四)加强行业自律和公民道德建设。(五)提高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六)推动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社会建设主要包括哪四个方面?(简答)P5答:社会建设主要包括:社会事业建设,社会体制和社会规范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安全体制建设、社会结构调整等四个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发展,网络传播的积极作用有哪些?(简答)p336答: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发展,网络传播的积极作用有:(1)有利于经济社会活动。(2)有利于民主法治建设。(3)有利于消减社会矛盾。(4)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5)有利于促进文化和知识传播。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要做到哪些方面?(简答)p159 答: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要做到一下三方面:(一)准确把握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着力点。(二)不断密切社会组织与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合作伙伴关系。(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作用。为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须努力做到那几点?(简答)p241 答:为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搭建省级信息交换共享平台。第二,将流动人口库纳入到全员人口库中。第三,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码。第四,科学采集。第五,及时更新信息。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特点是什么?(简答)p357答: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特点是:(一)经济利益关系矛盾突出。(二)矛盾原因复杂化。(三)矛盾主体多元化。(四)矛盾群体的扩大化。(五)矛盾的对抗性有所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体制建设包括哪些内容?(简答)p309答:应对突发事件的体制建设包括一下内容:

一、突发事件的统一指挥体制。

二、突发事件的责任机制。

三、突发事件的监督机制。

篇7:名词解释和简答

内环境肺活量 稳态肺泡通气量 静息电位通气/血流比值 动作电位氧容量 兴奋性氧含量 兴奋胃黏液-碳酸氢盐阈强度(阈值)屏障 阈电位 胃排空 肺通气 胆盐的肠-肝循环 胸内压 肾小球滤过率:第二章简答 1.什么是兴奋?简述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2.简述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的的特点。3.简述静息电位是如何产生的? 4.简述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第三章简答 1.血浆晶体渗透压及其生理意义。2.血浆胶体渗透压及其生理意义。4.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是什么? 5.简述小血管损伤后的止血过程。6.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第四章简答 1.简述心交感神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2.简述心迷走神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3.心肌细胞有哪些生理特性? 4.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包括哪几个时期? 5.决定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有哪些? 6.何谓期前收缩?代偿间歇是如何产生的? 论述题 1.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分期及各期形成的离子基础。

2.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3.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

何影响的?

4.试述人体血压是如何保持相对稳定的。

滤过分数: 牵涉痛水利尿: 运动单位 渗透性利尿 牵张反射肾糖阈 腱反射 球-管平衡 肌紧张清除率 突触 EPSP 激素 IPSP 下丘脑调节肽 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第五章简答 1.简述胸内负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 2.简述什么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何生理意义? 3.何谓肺换气?影响肺换气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简述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第八章简答: 1.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哪些? 2.大量出汗引起尿量减少的原因? 3.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原因?第十章简答 1.简述EPSP的产生机制。2.简述IPSP的产生机制。3.简述反射中枢内兴奋传递的特征。4.简述第一体表感觉区的位置及投射规律。5.皮层运动区的位置及其功能特征? 第十一章简答 1.生长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2.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3.简述呆小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4.简述胰岛素的生理作用。5.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为什么不能突然停药?

篇8:管理学论述题和简答题

1、马斯洛需求层次的主要内容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会如何影响管理幅度

主管工作能力强,则可以迅速地把握问题的关键,就下属的请示提出恰当的指导建议,并使下属明确地理解,从而可以缩短与每一位下属在接触中占用的时间。同样,如果下属工作能力强,则可以在很多问题上根据自己符合组织要求的主见去解决,从而可以减少占用上司时间的向上司请示的频率。这样,管理幅度便会宽些。

3、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

1.为确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2.为人事调整提供依据

3.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依据。4.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

4、激励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这个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时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这种行为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这种行为会减弱直至消失。因此管理者要采取各种强化方式,以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

5、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6、为何决策被称为管理者工作的实质

1.决策时管理工作的核心。2.决策决定着管理行为的方向3.决策时各级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7、领导者应具备的业务技能

1.应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2.决策能力3.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

4.沟通、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5.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6.知人善任的能力。

8、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

影响集权的因素有:影响分权的因素有:

1.组织的历史。1组织的规模。

2.领导的个性。2活动的分散性。

3.政策的统一与行政的效率。3训管理人员的需要。

9、目标管理方法优缺评价

优点:缺点:

1.调动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枕。1.乏组织内最高级领导人的支持

2.在目标的制定中注意相互联系和合作。2.采用目标管理过分强调数量目标。

3.对每个人工作表现有更加具体合理的评价。3.忽略员工间真正的沟通。

4.有利于管理人员发挥自己的才能。

5.有利于每个人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10、企业的社会责任

1.办好企业,使人民物质文化需求更美好。2.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3.社区福利投资。4.社会慈善事业。5.自觉保护环境。

11、为何出现彼得现象?如何防止?

1.公司应有一份完善的晋升评测方案。2.晋升前必须设定一个试用期,并根据试用期作出决策。

3.在职位晋升上,至少要有两名候选人。

12、为何不能实施多头领导?

多头领导的弊端:

1.决策需要大量时间,时间上有一定延误2.就各方利益,具有相对的折中性

3.因最终结果不能代表各个领导间的个别意见,造成权力与责任分离。

篇9:资产评估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坏账: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很小的应收账款。

2.应收票据贴现:指企业将未到期的票据转让给银行,由银行按票据到期值扣除按规定计算的贴现利息后,将余款付给企业的融资行为。

3.坐支:指单位将收入的现金不通过银行直接用于本单位的支出。

4.现金等价物: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5.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指会计期末,将资产的成本与市价比较,并将两者中的低者作为该项资产的期末价值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方法。

6.应付税款法:所得税核算的一种方法,它将按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交所得税全部作为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处理。

7.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自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

8.递延税款:指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时,由于时间性差异造成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额所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

9.追溯调整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事项或交易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二、简答题

预计负债、或有负债都是由或有事项形成的,但两者有差别。主要表现在:或有负债是一种潜在义务,预计负债是一种现时义务。即使两者都属于现实义务,作为或有负债的现时义务,要么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要么金额不能可靠计量;而作为现时义务的预计负债,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同时金额能可靠计量。

成本法、权益法是长期股权投资的两种会计核算方法。两者的主要差别:

① 被投资单位发生盈亏时,成本法下不予确认;权益法下要按所占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计算投资收益或损失,并相应调整增加或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② 对被投资单位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成本法下一般确认为投资收益;权益法下则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③ 权益法下要求核算股权投资差额,成本法则无此要求。

坏账是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商业信用的发展为企业间的商品交易提供了条件。但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或其他原因,少数企业会面临财务困难甚至破产清算,这就给其债权人应收账款的收回带来了很大风险,不可避免会产生坏账。

我国现行制度规定,将应收账款确认为坏账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 债务人破产,依照破产清算程序偿债后,企业确实无法追回的部分;

② 债务人死亡,既无财产可供清偿,又无义务承担人,企业确实无法追回的部分;③ 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3年,企业确实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

在我国的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量分为三类:

①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②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篇10:公共关系名词解释和简介绍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寻求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形象塑造传播管理,利益协调

等方式,同相关的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公共关系状态:是指某一社会组织与某公众的联系以及被理解、信任、支持的程度。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现代社会组织与其社会公众建立良好关系的原理、原则、方法、技巧以及规律的学科。它是在综合运用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新闻学、市场学、人际关系学、广告等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兴现代交叉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二、简答及其它

1.公共关系公关三要素:社会组织、公众、媒介 2.公共关系基本属性:

①客观性 ②公众性 ③相对稳定性(可变性)④相关性 ⑤间接性 ⑥互利性 3.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区别 ① 两者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

商品产生—卖方市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消费者有选择—企业争取顾客、讲信誉树立形象—公关产生 ② 两者本质和目的不同 ③ 两者活动方式不同 ④ 两者的发展前途不同

4.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①都是处理关系,都是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

②公共关系以人际关系为基础,公共关系中的个人代表组织

③遵守一般的共同原则,如真诚相待,与人为善,相互帮助,设立自身形象

区别:①主体和出发点不同,公共主体和出发点是社会组织着重处理组织与公众的关系,人际关系主体是个人主要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②目的和方式不同

③工作范围不同

5.公共关系与广告的联系与区别

广告是由确定的广告主通过付费获得可控制形式的非个体传播,以劝说的方式向目标市场推销商品、服务。

联系:都以公众为对象都以传播为手段,都与塑造组织形象有关,都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区别:目的不同、传播原则不同(表现手法真实、广告有艺术性)效果不同,周期不同,工具不同(传播方式)地位不同,传播对象不同。

6.公共关系职能作用

(1)公共关系对社会组织的作用

①塑造形象,是最终目标,也是主要职能 ②监测环境(信息功能)(收集信息,掌握资料)③决策咨询(参谋功能)(智囊团,思想库)④传播引导 ⑤沟通协调

⑥问题管理(危机处理)

⑦教育培训

(2)公共关系对个人的作用

①公共关系推动个人的观念不断更新:注重个人形象的观念 尊重他人的观念

合作的观念

②公共关系促使个人能力得到提高

(3)公共关系对社会的作用(主要掌握 重点)①净化社会风气,调控社会行为 ②消除心理障碍,优化心理环境 ③繁华社会经济、增强整体效益 ④促进民主政治,倡导社会文明

第二章

一、选择或填空

1.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文化条件——人性文化是公关产生发展的精神源泉

思想条件——人类协调合作意识的增强是其产生与发展的思想条件

内在机制——利益互补

社会经济条件——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物质技术条件——人类传播技术的进步 2.现代公共关系诞生与发展

现代公共关系诞生与发展——四个阶段

①菲尼斯·巴纳姆时期 a报刊宣传活动 b菲尼斯·巴纳姆的悖公共关系思想

②艾维·李时期——现代公共关系之父 揭丑运动

③爱德华·伯内斯时期 1923年世界上第一部公关著作《舆论之凝结》《公众舆论的形成》

《舆论明鉴》 主张:投公众之所好

④柯特利普和森林时期 提出:双向对称的公关模式 3.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填空)导入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

1983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是大陆第一个把公共关系作为正规的本科 1985年,深圳大学传播系创立了大陆第一个专科公关专业 1984年9月,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第一个设立公关部的厂家

1986年11月6日,中国内地第一个公关协会——上海公关协会在上海成立 1987年5月中国公关协会在北京成立

1986年7月,在北京成立了大陆一家公关公司——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 1991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

1994年中山大学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一个本科公关专业的学校

二、简答或其他

1.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简答)① 公共关系的活动范围全球化

②公共关系实施主体职业化、品牌化 ③公共关系传播关系的网络化 ④公共关系实务运作整合化 ⑤公共关系文化思想立体化 2.现代公共关系特征

①公共关系学科规范化 标志基本理论已形成 ②公共关系教育专门化 ③公共关系工作职业化

④公共关系行业国际化 1955年国际公关协会在伦敦成立

第三章

一、名词

社会组织:指人们为了有效的达到特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宗旨、制度和系统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

二、简答及其它 1.社会组织的特点

①组织的整体性 ②组织的目的性 ③组织的适应性 ④组织的多样化 2.社会组织环境的特征

①环境的可变性 ②环境的不确定性 ③社会的复杂性:社会环境为社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 3.公关人员应有的意识

① 服务公众的意识 ②塑造形象的意识 ③诚信互惠的意识 ④传播沟通的意识 ⑤ 创新的意识 ⑥立足长远的意识 ⑦危机意识 4.公共关系人员的能力结构

①组织能力 ②表达能力 ③社交能力 ④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⑤自制自控和灵活应变能力 ⑥健全的思维和谋划能力 ⑦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⑧果断的分析力和判断力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公众:指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并对其生存发展具有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关工作对象的总称。

定势: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心理处于一种准备状态,从而对解决问题带有一定倾向性,专注性和趋向性。

心理定势:是人们在与特定对象(人或物)发生认知行为和各种社会关系时所存在的一种心理上的准备状态。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是指由认知对象具有的某一特征而泛化,推及其它一系列成全部特征的心理定势,优先效应强调时间,晕轮效应就内容而言。

移情效应:是指公众个体把对某种特定对象的好恶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物上的一种心理现象。社会习俗和礼仪: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各种日常生活的行为方式和规范。其特点具有日常性 象征性 地域性。社会刻板形象:是指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对某人或某事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一致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时尚:也称流行,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或大众内部产生的一种非常规的行为模式的流行现象。公众舆论:是指公众对某种共同关注的社会事态所持有的一致意见或评论流言以传递信息为主,舆论不仅传播信息还表达态度。

二、简答或其它 1.公众的特征

同质性 群体性 可变性 相关性 多样性

2.公众的分类:(填空)

①公众发展过程分类法:非公众 潜在公众 知性公众 行动公众

②组织态度分类法: 受欢迎的公众 被追求的公众 不受欢迎的公众 ③公众态度分类法:顺意公众 逆意公众 独立公众 ④公众重要程度分类法:首要公众 次要公众 边缘公众 ⑤公众归属关系分类:内部公关 外部公关

⑥公众稳定程度分类:流散性公众 临时性公众 稳定性公众 3.处理员工关系的基本做法 ① 满足员工的物质利益要求 ② 培养员工的归属感

③ 加强双向沟通,实现信息共享 ④ 尊重和信任员工 ⑤ 重视“意见领袖”,协调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⑥ 做好员工培训工作 4.如何搞好顾客关系的战略

①树立顾客至上的观念 理论:CS战略 ②调查研究消费者的心理 ③保持与消费者的联系

④提供优良服务和优良产品

⑤妥善处理各种纠纷,认真对待顾客投诉 ⑥正确引导顾客消费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传播:传播是人们制作、传递、接受、储存信息的过程。

公共关系传播:一个社会组织为了提高自身的认知度、美誉度、和谐度、借助传播方式所发展的传播活动及传播管理。

二、简单或其它

1.新闻界的职业特点:及时性和可信性 2.传播的基本要素:

①信源 ②信宿 ③编码 ④译码 ⑤信息 ⑥媒介 ⑦信道 ⑧干扰 ⑨反馈 ⑩环境 3.传播的媒介形式 ①符号媒介 ②实物媒介 ③人体媒介 ④大众传播媒介

4.公共关系传播的特点:

① 社会性 ②道德性 ③文化性 ④情感性 ⑤新奇性 5.公共关系传播媒介的选择:

① 媒介本身特点 ②传播内容 ③受传者的特点 ④讲求经济效益 ⑤注重时间安排 6.公共传播媒介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 ① 信息的传播者 ②传播的内容 ③受传者的特点信息传播的渠道 ④ 环境因素 ⑤心理因素 ⑥文化背景

7.公共关系活动

赞助 庆典 联谊 展览展销会 记者招待会 开放参观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调查:是指社会组织的公关人员或公关部门运用科学的调查手段,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了解分析,研究社会组织及其公众客观存在的公关现象,以把握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的一种科学认识活动。

认知度:是指一个社会组织被社会公众所认识知晓的程度,其中包括被认识的深度和知晓的广度。

美誉度:是社会组织获得公众赞美,称誉的程度,是组织形象受公共给予美丑的好坏评价的

舆论倾向性指标。

和谐度:社会组织在发展运行过程中,获得目标公众态度认可、情感亲和、言语宣传、行为合作的程度。

简答或其他

1.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 ①组织形象调查 ②相关公众状况调查

③社会组织与公众关系现状调查(认知度 美誉度 和谐度)④传播媒介状况调查 ⑤组织环境状况调查

2.公共关系调查的一般程序

①确定调查任务 ②设计调查方案 ③收集调查资料 ④处理调查结果 ⑤总结评估阶段

3.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一下)①问卷调查法 ②访谈调查法 ③科学观察法 ④文献调查法 ⑤量表测量法 ⑥新闻调查法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策划:是依据已有的信息,遵循一定的程序,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一套可行性方案并通过方案的实施达到一定目标的过程。

公关策划:是指以公关调查研究为基础,根据组织形象的现状和目标要求,确定公关活动的战略与谋略,并设计出最佳方案的过程。

二、简答及其它 1.策划的特点:

①预谋性 ②目的性 ③ 创新性 ④高效性 2.公共关系策划要素: ①公共关系策划主体 ②公共关系策划客体

③公共关系策划方法——移植法 ④公共关系策划信息 ⑤公关策划的目标

3.公关策划的原则

①目标导向 ②利益驱动 ③真诚务实 ④灵活创新 ⑤合理可行

4.公共关系策划的类型(填空)

(1)根据策划执行时间的长短可分为:

①长期战略策划 ②公共关系策划 ③项目公共关系策划(2)根据策划执行时间是否延续可分为: ①公共关系时期策划 ②公关时点策划(3)根据公众归属关系的不同可分为:

①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策划 ②组织外部公共关系策划 5.公共关系策划的基本程序

①确定目标 ②设计主题 ③分析公众 ④选择公关的活动模式 ⑤把握活动时机 ⑥传播媒介提供的时机 ⑦选择活动场所 ⑧选择媒介 6.公共关系策划的创意技法 ① 运势

蓄势 融势 借势 造势(炒作)导势(危机公关)② 用奇

谋为天下先 想旁人所不想 反其道而行之 ③ 求变

知变 应变 改变 促变 ④ 谋和 ⑤ 系统全胜

要求谋划能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能用系统论的系统观、层次观、结构观、净化观来分析事物的演变,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控制和驾驭全局。

一、基本概念

1、公共关系:指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的手段,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和相互 适应并谋求组织与公众的共同利益的一种活动或职能。

2、公共关系学:指一门以公共关系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公共关系活动的规 律,并以这种规律指导公共关系实践。

3、性格: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 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4、广告战略;是为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所必须采用的广告行为过程和广告媒 介的使用方案。

5、广告目标:是组织或广告依照总的要求或战略目标,根据其条件、所处环 境等,对广告运动做出具体的规定。

6、素质:指人的个性特征的总和。

7、社会团体:指具有共同利益和背景的人们自愿结合而形成的非盈利性的集 体。

8、事业机构:指专门从事某项职业而非盈利性的集体。

9、顺意公众:指对组织的政策和行为持赞赏和支持态度,称为扩散影响的公众。

10、逆意公众:指对组织的政策和行为持中间态度,或态度不明朗的公众。

二、单选或多选

1.公共关系是一项古老的活动,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7C、消费者公众 D、名流公众

5、不受空间限制,传播范围最广大的大众传播媒介是(C)A、电视 B、报纸 C、广播 D、杂志

6、公共关系协会在伦敦成立的时间是(D)。

A、1903年 B、1987年 C、1948年 D、1955年

7、民主参与法是用来协调(D)的。

A、外部公共关系 B、顾客公共关系 C、媒介公共关系 D、内部公共关系

8、自我与他人、个人对个人的传播活动属于(B)。A、自我传播 B、人际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9、组织与公众沟通的重要途径就是运用(D)。A、公关广告 B、人际传播 C、网络 D、大众传播

10、谈判双方利益的最后防线是(B)。A、起点 B、界点 C、争取点 D、协议点

四、多项选择题

1、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ABE)。A、组织 B、传播 C、环境 D、资金 E、公众

2、消费者心理学按照消费者的年龄和性别,将消费市场划分成(ABCDE)。A、儿童市场 B、青年市场 C、老年市场 D、女性市场 E、男性市场

3、评估公关效果的方法有(ABCD)。

A、内部、外部监察法 B、直接观察法 C、传播检查法 D、公众行为检查法 E、领导检查法

4、组织内部刊物可分为(ABD)。

A、内部发行 B、对外发行 C、公开发行 D、内外混合发行 E、国际发行

5、CI设计的源头最早出现在(CE)。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E、意大利

6、在公众关系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分别是(BCD)。A、巴纳姆 B、艾维*李

上一篇:汪园小学教导处工作计划下一篇:政府预算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