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内控制度案例

2022-11-22

制度是前人经验与血泪的总结和提炼,是行为的基本准绳,必须执行到位。如何制定一般制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固定资产内控制度案例》,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固定资产内控制度案例

内控—固定资产

企业内部控制—固定资产

一 为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保护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根据新希望六和股份《企业内部控制-固定资产》及《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

本制度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的有形资产。

三、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

四、工作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一)公司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同一部门或个人不得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

固定资产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1、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2、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审批与执行。

3、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与款项支付。

4、固定资产投保的申请与审批。

5、固定资产处置的审批与执行。

6、固定资产取得与处置业务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

(二)公司财务部在总部财务部相关制度及规定的基础上制订和完善本细则,负责公司固定资产综合管理、监督、检查和核算工作,办理盈亏、报废、毁损固定资产的报批手续及账务处理,建立固定资产卡片。

公司人行部负责非生产用固定资产及房屋、建筑物的使用、维护和日常管理、维修工作。

公司生产部负责生产用固定资产的使用、保养、修理和维护工作,提出并实施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方案,清理处置报废的生产用固定资产。

(三)审批人应当根据固定资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固定资产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四)公司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生产经营发展目标等因素拟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项目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并按规定程序报总部饲料事业部审批,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科学合理,对于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使用部门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相关手续;对于超预算或预算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由固定资产相关责任部门提出申请,经总部审批后再办理相关手续。固定资产业务流程按总部规定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编制、取得与验收、使用与维护、处置等环节严格进行过程管理,并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如实记载各环节业务开展情况,及时传递相关信息,确保固定资产业务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公司对于外购的固定资产建立请购与审批制度,明确请购部门(或人员)和审批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与审批程序。固定资产采购过程应当规范、透明。对于一般固定资产采购,应由使用部门提出书面报告,报公司总经理、片区及总部批准后采购,公司应当根据合同协议、供应商发货单等对所购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及其他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单或验收报告,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采购,应采取招标方式进行。同一部门或个人不得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

公司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由生产部、财务部、人行部共同填制固定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验收合格后移交使用部门投入使用。

新建或改扩建固定资产等项目,由使用部门提出书面报告,报公司总经理、片区及总部批准后,由总部或总部授权公司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公开招标,定点采购,选定施工单位。工程完工后根据合同及相关管理规定进行验收,并按验收结果结算工程款,未进行完工验收前,需预付工程款,经总部批准后可预付不超过总预算80%的工程款,工程结束后应留工程总额的5%--10%作为质量保证金,待一年以后未出现明显的质量事故后支付。若出现质量事故发生的维修费用则在预留的质保金中扣除,质保金不足支付的应要求承建单位支付。若发生明显的质量事故则应通过有关职能部门追究承建单位的全部责任

公司对投资者投入、接受捐赠、债务重组、各公司合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外各公司无偿划拨转入以及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均应办理相应的验收手续。

公司对经营租赁、借用、代管的固定资产应设立登记簿记录备查,避免与本各公司财产混淆,并应及时归还。

对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办理入库、编号、建卡、调配等手续。

(六)公司财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及时确认固定资产的购买或建造成本。

(七)对需要办理产权登记手续的固定资产,公司应及时到相关部门办理。

六、使用与维护控制

(一)公司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授权具体部门或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与维修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公司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固定资产明细及标签,确保具备足够详细的信息,以便固定资产的有效识别与盘点。

固定资产移动应当得到授权。

(二)公司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确定固定资产分类标准和管理要求,并制定和实施固定资产目录制度。

(三)公司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确定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折旧方法(平均年限法)、折旧年限、净残值率等折旧政策。

折旧政策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审批。

(四)公司应当建立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制度,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保养,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风险。 固定资产大修理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申请,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安排修理。

固定资产技术改造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审批通过后予以实施。

(五)公司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固定资产投保范围和政策。投保范围和政策应足以应对固定资产因各种原因发生损失的风险。

公司应当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保范围和政策,对应投保的固定资产项目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办理投保手续。对于重大固定资产项目的投保,应当考虑采取招标方式确定保险公司。

已投保的固定资产发生损失的,应当及时办理相关的索赔手续。

(六)公司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 盘点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当进行固定资产账簿记录的核对,保证账账相符。公司组成固定资产盘点小组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每年不少于两次,公司定于每年6月、12月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根据盘点结果填写固定资产盘点表,并与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核对,对账实不符,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填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按照报废程序办理报批手续后进行账务处理。

(七)公司每年年末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会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分析。检查分析应包括定期核对固定资产明细账与总账,并对差异及时分析与调整。

固定资产存在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应当计算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并报总部财务部批准后作帐务处理。

(八)对于未使用、不需用或使用不当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当及时提出处理措施,经公司财务部和总经理批准,并按总部审批流程报批后实施。对封存的固定资产,应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定期检查,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

七、处置与转移控制

(一)公司建立固定资产处置的相关制度,确定固定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

(二)公司应区分固定资产不同的处置方式,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对使用期满、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或管理部门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单,经公司财务经理和总经理审核并报片区和总部批准后才能对该固定资产进行报废清理。对使用期限未满、非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注明报废理由、估计清理费用和可回收残值、预计出售价值等。公司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技术鉴定,报片区和总部审批后进行报废清理。

对拟出售的固定资产,应由使用部门提出处置申请,列明该项固定资产的原价、已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出售价格或转让价格等,报经公司财务经理和总经理批准,由公司财务部向片区和总部财务部报批,批准后予以出售或转让。

(三)固定资产的处置应由独立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其他部门或人员办理。固定资产处置价格应经各公司财务经理和总经理审核并报片区和总部审批后确定。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处置,应当考虑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

(四)固定资产处置涉及产权变更的,应及时办理产权变更手续。

(五)公司出租、出借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会部门按规定报经批准后予以办理,并签订合同协议,对固定资产出租、出借期间所发生的维护保养、税负责任、租金、归还期限等相关事项予以约定。

(六)对固定资产处置及出租、出借收入和发生的相关费用,应及时入账,保持完整的记录。

(七)公司对于固定资产的内部调拨,应填制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单,明确固定资产调拨时间、调拨地点、编号、名称、规格、型号等,经总部有关负责人审批通过后,及时办理调拨手续,并在K3中作变动处理。

固定资产调拨的价值应当由总部管理部门审核批准。

第二篇:内控-资产管理

内控——资产管理

1 与固定投资预算的编制岗位不相容的岗位是( )。 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审批

固定资产验收

固定资产处置

固定资产采购

判断题 (共1题)

2 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确保固定资产数量、质量等符合使用要求。( ) 错误

正确

单项选择题 (共5题)

1 存货的保管于下列哪项职务是不相容的( )。 存货的请购

存货的采购

存货的验收

存货的会计记录

2 与固定投资预算的编制岗位不相容的岗位是( )。 固定资产处置

固定资产验收

固定资产采购

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审批

3 对于重大的无形资产处置,企业应当怎样确定处置价格( )。 无形资产管理部门确定

随便处置

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

同购买者商议

4 固定资产非正常报废不需要做的是( )。 追查非正常报废责任人

估计出售价值

提出报废申请

注明报废理由

5 参与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分析、评价各种投资方案的部门是( )。 固定资产主管部门

财务部门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

固定资产操作者

判断题 (共5题)

6 企业采购需求应当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相适应,具有必要性和经济性。( ) 错误

正确 7 企业应区分无形资产不同的处置方式,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 错误

正确

8 企业可以采用招标等方式确定保险人,降低资产损失风险,防范资产投保舞弊。( ) 正确

错误

9 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已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 正确

错误

10 经办人在职责范围内,可以违背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固定资产业务。( ) 错误

正确

第8号——资产管理

单项选择题

1、无形资产处置的负责部门是(独立于无形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

2、与无形资产投资预算编制不相容的岗位是(无形资产投资预算的审批)。

3、存货的保管于下列哪项职务是不相容的(存货的会计记录)。

4、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的风险不包括(缺乏竞争力)。

5、与固定投资预算的编制岗位不相容的岗位是(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审批)。

6、企业通过进一步加工取得的存货在控制成本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加工成本)。

7、对于重大的无形资产处置,企业应当怎样确定处置价格(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

8、存货的保管于下列哪项职务是不相容的(存货的会计记录)

9、参与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分析、评价各种投资方案的部门是(财务部门)。

10、固定资产非正常报废不需要做的是(追查非正常报废责任人)。

11、存货归口分级管理的主要部门是(财务管理部门)。 判断题

1、企业采购需求应当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相适应,具有必要性和经济性。(正确)

2、企业可以采用招标等方式确定保险人,降低资产损失风险,防范资产投保舞弊。(正确)

3、存货跌价准备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正确)

4、企业不应当限制未经授权人员直接接触技术资料等无形资产。(错误)。

5、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已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正确)

6、经办人在职责范围内,可以违背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固定资产业务。(错误)

7、存货的请购与审批可以由同一人担任。(错误)

8、企业应区分无形资产不同的处置方式,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正确)

9、企业不应当限制未经授权人员直接接触技术资料等无形资产。(错误)

10、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确保固定资产数量、质量等符合使用要求。(正确)

11 固定资产的处置控制是对固定资产退出企业经营活动过程的控制。( 正确 )

第三篇:内控案例

1、

某生物制品厂厂长盛某将大量的销售货款截留在代理出口单位甚至转移。盛某通过少开发票的手段,截留贪污了销售款400多万元,并通过代理出口单位将贪污的货款转移到了其私人开的企业。该厂财务管理混乱为盛某贪污行为大开了方便之门:财务科根据盛某的指令开具销售发票,盛说多少就是多少;仓库里没有库存明细帐及货物进出库记录,销售成本按估算的毛利率计算;产成品因为只有总账,所以产品存货应该是多少,谁也说不清,以至于通过库存盘点,实物结存数量与按产成品总帐计算出的产品单位成本大大超过售价。

分析要求:

1、分析该案例的根据是什么?

2、你认为该企业存在什么问题?

3、你有何建议?

(要求500字左右,请同学们在WORD文档上作答,然后上传附件) 答:根据已下理论:

1. 内部控制:单位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

2. 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目标,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堵塞漏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财产的安全完整;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并还怎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全体员工必去遵照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利;内部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内部控制应当正确处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保证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3. 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货币资金、筹资、采购与付款、实物资产、成本费用、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对外投资、担保等经纪业务活动的控制。内部报告控制要求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报告制度,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2、你认为该企业存在什么问题? 答:存在如下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比较混乱,仓库没有明细账,也没有进出货记录单。 2.产成品只有总账,而没有明细分类账。 3. 销售成本按毛利率计算,是不可行的。

4.财务科根据盛某的指令开出发票,违反会计法,是不可行的。

5.内部控制制度,销售制度、存货制度不健全,发票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盛某作为厂长带头违反制度,更是缺乏检查及监督。

3、你有何建议? 答:有如下几点建议:

1. 盛某本人不仅政治品德较差,还贪污,用严肃处理。

2. 应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应做好完善信息记录,建立好财务制度。

3. 应加强内部控制,除了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应加强专项管理以及监督。 规划。

第四篇:【原创干货】资产证券化监管规则、制度大全及典型案例分

作者 金融监管研究院 资深研究院 专栏作者,欢迎个人转发,谢绝媒体、公众号和网站转载本文目次

一、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相关定义及主要参与主体介绍

二、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监管规则变迁

(一)试点阶段(2004年-2006年)暂停受理(2006年9月-2009年4月)重启试点(2009年5月-2013年2月)

(二)由试点业务转为常规业务但须审批阶段(2013年3月-2014年2月)

(三)备案制 负面清单管理阶段(2014年11月-至今)

三、现行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监管规则一览及核心法规解读

四、企业资产证券化与公司债券的区别及资产证券化的优势

五、合格投资者制度

六、备案制实施后的发行情况

七、典型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一)租赁债权类:宝信租赁一期租赁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案

(二)工商企业应收账款类:五矿发展应收账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案

(三)小额贷款债权类:银河金汇-瀚华小额贷款1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案

(四)基础设施收费类:嘉兴天然气收费收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案

(五)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债权类:中信华夏股票质押债权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案

(六)不动产财产及财产权利类:中信华夏苏宁云创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案

一、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相关定义及主要参与主体介绍本法规《管理规定》第

1、

2、4条规定了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即系由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等相关主体开展的,以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设立特殊目的载体(SPV),采用结构化等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业务活动。本法规的适用范围为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等相关主体开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业务性质为证券发行活动、投融资活动、新型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下图基本勾勒出了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参与主体(原始权益人、专项计划管理人、专项计划托管人、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律师、会计师、评估机构、担保机构、评级机构等)及其职责以及彼此间的关系:

1、基础资产根据《管理规定》第

3、

5、

24、26条对基础资产的相关规定,基础资产的必备要点包括:其一,基础资产的主要资产类型为企业应收款、租赁债权、信贷资产、信托受益权等财产权利,基础设施、商业物业等不动产财产或不动产收益权,以及证监会认定的其他财产或财产权利,此处需要关注基金业协会发布的《负面清单指引》;其二,要求权属清晰明确;其三,必须是可以产生独立、可预测的,持续且稳定的现金流;其四,可特定化,并能独立于资产证券化业务相关参与人(原始权益人、管理人、托管人等)的固有资产;其五,根据《管理规定》第24条规定,在基础资产实现转移前不得附带抵押、质押等担保负担或其他权利限制;其六,根据《管理规定》第26条规定,基础资产的规模和存续期限应当与资产支持证券的规模、存续期限相匹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基础资产的表述需要极为准确,需要清晰界定财产权利或财产。

2、特殊目的载体(SPV)《管理规定》第4条对SPV的定义是指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为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专门设立的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简称专项计划)。此外,《管理规定》第49条、第50条还明确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可以通过其他SPV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以及经证监会认可的期货公司、证券金融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可参照《管理规定》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3、结构化等信用增级方式结构化等信用增级方式,主要是指资产证券化业务中为证券信用增级所做的一系列安排,比如基础资产入池以及真实转让、SPV实现破产隔离(《管理规定》第5条)、现金流期限配置等,具体使用的技术手段包括内部信用增级方式(如分层结构、超额抵押、现金储备账户及超额利差账户等)与外部信用增级方式(如责任保险、企业担保、银行信用证、流动性支持等)。比如,常见的结构化内部信用增信方式是建立次级档,进行优先劣后安排,将拟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至少分为两层即优先偿还证券、次级证券,其中优先偿还层的证券是高级证券,只有当优先偿还层的本息全部支付完毕后,才会开始偿还次级证券的本金。

4、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是指证券化产品的发行人(SPV),以实现资产真实出售、破产隔离而设立的。

5、原始权益人是资金的需求方,基础资产的原始所有人、出让基础资产的原始债权人、设立SPV的委托人。

6、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是资金的实际供给方,其购买资产支持证券,以获得固定收益。

7、专项计划的管理人(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是指接受原始权益人的委托为其基础资产设立SPV,作为受托人代表SPV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包括结构设计、资产选择、现金流分析、定价、起草发行文件、证券承销、报批等事项。

8、专项计划的托管人包括具备相关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中证登、证券公司或证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托管机构。提供基础资产、专项计划的托管服务。

9、专业中介机构律师:起草发行文件和法律协议、协助解决法律、结构问题并协助报批。会计师、评估机构:提供基础资产的财务信息、现金流分析。评级机构:出具信用评级报告(包括初始评级和跟踪评级)。担保机构:通过担保、保险等方式提供外部信用增级。

二、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监管规则变迁

(一)试点阶段(2004年-2006年)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3号)(俗称“国九条”),提出积极探索并开发资产证券化品种,国内资产证券化业务由此正式开始。2004年4月,证监会根据“国九条”精神,牵头研究论证以证券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为载体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研究论证。2005年8月,发行首单产品,即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设立,正式开启了“证券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试点。这一试点阶段自2005年8月至2006年9月期间,共试点发行了9只产品。根据证监会当时的定义,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指证券公司以专项资管计划为特殊目的载体,以计划管理人身份面向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持受益凭证,按约定用受托资金购买原始权益人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基础资产,将该基础资产的收益分配给受益凭证持有人的专项资管业务。这是企业的一种外部融资形式。暂停受理(2006年9月-2009年4月)经过2005年、2006年两年试点后,2007年证监会与交易所对资产证券化业务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起草《证券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指引(试行)》,但此时恰逢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试点被迫暂时中断,2006年9月-2009年4月暂停受理。重启试点(2009年5月-2013年2月)2009年5月21日,证监会机构监管部发布《关于通报证券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情况的函》(机构部部函[2009]224号)及《证券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指引(试行)》,重启试点。重启后,自2011年8月至2013年共发行4只企业资产证券化专项计划产品。其中,《证券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指引(试行)》对券商的资格准入条件极为严格。

(二)由试点业务转为常规业务但须审批阶段(2013年3月-2014年2月)2013年3月15日,证监会就试点经验进行总结,正式发布《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证监会公告[2013]16号),与2009年的《证券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指引(试行)》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同时也正式因为有以下修订内容标志着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由试点阶段进入了常规业务模式阶段。具体变化主要体现为:①扩大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范围,不再把专项计划作为唯一特殊目的载体;②降低业务门槛,放宽对券商的业务限制,取消有关券商分类记过、净资本规模等门槛限制,只要具备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资格、近一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等基本条件的券商均可开展此项业务;③取消了指定项目主办人以及项目主办人资格的要求;④投资者不再限定为机构投资者;⑤交易场所除沪深证券交易所外,新增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系统、证券公司柜台及其他经证监会认可的交易场所;⑥允许证券公司为资产支持证券提供双边报价,即可成为资产支持证券的做市商。⑦取消了计划管理人自有资金及关联资金投资专项计划规模上限等限制要求,此外还允许券商以其管理的集合资管计划等认购资产支持证券。2013年5月,证监会将此项业务的行政许可名称正式认定为“证券公司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审批”。

(三)备案制 负面清单管理阶段(2014年11月-至今)此后,随着门槛进一步降低,2014年2月,证监会为配合《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4]5号)发布公告取消了三项审批项目,其中就包括取消了专项计划资产证券化业务审批。之后,同年11月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及其配套规则(尽职调查工作指引和信息披露指引)。2014年12月24日,基金业协会发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备案管理办法》及配套规则,正式启动资产证券化业务备案监测工作。至此,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开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实现事后备案和负面清单管理。依据证监会2014年11月的《管理规定》,交易所专项计划资产证券化业务实行基金业协会事后备案和负面清单管理。基金业协会为此发布了相关配套规则:《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备案管理办法》、《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控制指引》、《资产证券化业务基础资产负面清单指引》,报价系统并于2015年发布《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引(试行)》。根据证监会最新要求,基金业协会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备案完成后日常报告为辅助进行管理。专项计划管理人应自专项计划设立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将设立情况报基金业协会备案,协会对备案文件进行齐备性复核,在备案文件齐备后5个工作日内出具“备案接收函”。备案后,资产支持证券在交易所挂牌或转让的,管理人应向基金业协会进行定期报告(含资产管理报告和托管报告)和不定期报告(含重大事项报告、违规报告、信息披露报告)。

三、现行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监管规则一览及核心法规解读证监会★《管理规定》(证监会公告[2014]49号)《信息披露指引》(证监会公告[2014]49号)《尽职调查工作指引》(证监会公告[2014]49号)基金业协会《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备案管理办法》(中基协函[2014]459号)★《资产证券化业务基础资产负面清单指引》(中基协函[2014]459号)《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控制指引》(中基协函[2014]459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说明书内容与格式指引(试行)》(中基协函[2014]459号)上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引》(上证发[2014]8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南》(2016年1月)深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引(2014年修订)》(深证会[2014]130号)《《深圳证券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业务问答(2016年3月修订)》》机构间报价系统《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引(试行)》(2015-02-16)《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南》(2016-3-16)

第五篇:强化企业内控案例分析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案例研究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建立和运行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实际上对整个管理层都是有效的保护,内部控制的失效,不一定带来资产的损失,但只要出现重大资产损失,除了天灾以外,一定是由内部控制失效引起的。

一、 案例

我公司深圳的分公司,总公司在湖北。是原国营企业改制而成的。总公司一向重视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尤其对财务制度更是严格。每年都会对集团下属各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发现问题依法从严处理。表面看来,公司制度完备,管理严格。但就在2008年,该集团公司某分公司,因为财务制度不健全,没有遵守《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支付结算办法》等有关制度的规定,发生了采购付款金额失实的事实:

该分公司采购付款及报账具体程序是:采购时由采购员先打借条,经公司经理签字后,从出纳处借现金到各供货方购货;货物到库由仓库人员在发票上签字表示验收;付款后,销货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采购员拿回增值税发票由公司经理签字审批,会计主管审核无误后编制付款凭证,再凭发票到出纳处结账,以发票换回原来的借条。

该公司购货没有编制购货计划,出纳收付款项没有现金日记账的原始记录,借条一般未予入账,出纳根据会计编制的收付款凭证的汇总金额来记录现金日记账。

采购时,销货方没有及时开具的增值税发票,且有时开具的发票金额、数量与实际购货情况不一致。一次,业务员拿回一张金额比实际购货金额高出10万多元增值税发票,回到公司报账。报账时与公司经理讲明了实情,并在发票上注明了实际购货数量,但公司经理没有注意,未问明详情,便签字“同意报销”;会计编制付款凭证时没有注意发票上注明的记录,便按发票金额作了付款凭证;业务员在未审核付款凭证的情况下,于付款凭证的领款人处签字认可;出纳结账时,按发票金额结账。年底,公司进行实物盘点,发现已付货款金额与实际到货数量不符,便进行内部查账,虽查出了差异所在的原因,但查不出谁真正拿走了货款,最终总公司决定由出纳和业务员共同承担这10多万元的货款的赔偿。

二、分析

(一)公司管理层对会计控制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从整个案件来分析,该公司的领导及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管理常识,对会计控制认识不够。调查中我们得知,公司多年以来就没有建立以书面文件形式的各项规章制度,部门及管理人员的职责不清。在财务制度上,也没有相应规范的书面规章制度,只有口头形式的制度,每月未进行严格的财务审计。在审批各项费用报销时,没有审核发票的内容与金额。当问题出现时,各级管理人员都事不关己、推脱责任。

(二)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体制不健全

1、现金管理不严,坐支现象严重,企业库存现金过高。根据调查,该公司一直以来没有建立现金收支控制程序,当天收取的货款一般没有送存银行,而是直接由出纳存放在保险柜中,有时甚至带回家中,使得企业有时库存现金过高,最高金额有时高达40多万元。公司采购货物,一般用现金支付,即使没有足额的现金,也是用现金支票提现,再支付货款,没有从银行账户转账结算付款。

2、采购程序不规范,验收不严,虚开发票。一直以来,公司未制定货物采购计划,购货量的多少是由业务员随时确定。货物到达后,没有规范的验收程序,只是由仓库管理员在发票上签字,并未点数和核对对方的发票,企业也没有规定要填写验收报告及入库单等相应凭证。且未及时取得供货方的销售发票,发票金额与实际购货金额存在差异。

3、货款支付没有严格的审核批准程序。公司在支付货款时,虽然有审批程序,但并没有严格执行,一是没有仔细审核发票的数量、单价、金额;二是没有审核相关人员的签字;三是没有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审查和核对,以至于实际支付货款高于应付货款。

4、账薄记录不及时,白条抵库现象严重,货币资金的检查督促工作不完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该公司的现金日记账记录不及时。主要表现为公司发生的各项借款支出,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而是等到每月月底,采购员或借款人员还未进行报账,才进行账薄记录,这样很容易出现人为或非人为的错误或舞弊。而且该公司的出纳一直未根据货币资金发生的原始日期登记现金日记账,其现金日记账是根据会计每月已编制好的收付款凭证来记录的,每月不存在出纳与会计核对现金余额,也未对出纳的现金进行相应的盘点。会计账薄余额即为出纳现金余额。

(三)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会计人员记账不及时,当月的业务不会当月结清;编制付款凭证未按照《会计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且随意记账,手续不健全,从而造成严重的差错。

三、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几点建议

(一)改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建立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企业应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环境,设立管理控制机构,强化管理者的内控意识及控制职能。应在员工中广泛进行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作为道德建设的首要内容,创建企业员工自觉遵守的诚信准则,应着重加强职工伦理道德的建设,让公司的全体员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为此,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发挥员工在内部控制中的基础作用。

(二)建立有效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管理。

1、规范采购程序。企业应建立明确的采购控制程序。

2、加强现金管理。只在现金开支范围内支付现金,超出规定范围的,只能由银行划转进行往来结算。严格执行银行核定的日常库存现金限额,不能“坐收”、“坐支”,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做到日清月结。

3、加强货币资金支出控制。企业采购付款要按照严格的货币资金流出控制程序办理审批、支付手续。

(三)建立有效的会计控制系统。会计控制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企业应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控制规范,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处理程序,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以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上一篇:感恩教育心得体会征文下一篇:高尔夫球会管理与运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