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作中获得乐趣

2024-04-21

在习作中获得乐趣(共8篇)

篇1:在习作中获得乐趣

在习作中获得乐趣

在习作中获得乐趣

作者/山东 魏春来、彭玉燕

山东临清市古楼小区4座西单元 魏春来 彭玉燕

写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比较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就是要“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然而,有些同学提到写作文就害怕,写作文时要么三言两语草草了事,要么拖拖拉拉敷衍了事。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克服畏难情绪,让自己慢慢喜欢上作文。有了写作。文的兴趣,就会想写、愿写、敢写、会写,在写作中获得乐趣。

第一,勤观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有写作的材料。这就要求丰富的生活,有更多的实践。除校内生活外,还应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参观、出游、看电视、劳动等,都是作文材料的来源,活动中,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作文才有内容,才能做到具体生动。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是写好作文的基本条件之一。

第二,重积累。小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课本,还必须在课外进行大量阅读。阅读不但能拓展视野,提高认识,陶冶情操,丰富作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写作的技巧。阅读时,要学习怎样选材料,怎样用词造句,怎样安排材料,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通过阅读不断积累语言,积累写作方法和写作内容,作文水平就能还步提高。

第三,善思考。在生活或活动中观察时要多思考某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有什么意义。另外,写作文之前要多想一想,理清写作思路再动笔。作文,不仅要让知道所写事的.具体内容,还要让人了解你的表达意图和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我们在动笔之前想好,文章要采用哪些材料,这些材料怎样安排。

第四,多练习。多练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要把平时观察、积累的素材,用自己的语言,按一定的思路写下来。要勤动笔,充分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写作训练,如记日记、些片段等等。

第五,会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当你写完一篇作文后,只意味着完成了写作的任务,而要使文章中心明确、选材得当、用词精炼、句子通顺等,还需要反复修改。养成反复修改的好习惯,在写作中很重要。

如能在平时的写作中注意以上几个方面,我想大家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长进的。

篇2:在习作中获得乐趣

案例:学生喜不喜欢上体育课,归根结蒂在于能否在课堂上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科学发现,工作成绩=能力*动机激发程度。由此可见,在能力相同情况下,工作成绩的大小,取决于受激励程度的高低。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特别是我们中学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他们更多的信心,重视培养学生的“成功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在课堂教学总目标的指导下,指导学生自定学习目标,自主进行学习。老师帮助与指导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从而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安排运动负荷时,区别对待,结合他们实际能力,使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能完成教师设置的目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 这才真正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课例:

在三年级的双手向前投掷实心球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支援前线”、贯串“行军”、“打敌机”、“搬运伤员”等游戏。首先使活动中的学生寓情语境,仿佛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小战士。其次,进行“行军”游戏时,反复做向前抛实心球的徒手练习,并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好本领,打败敌人;再次用语言提示学生体会前后抛实心球的动作要领。这样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自主的、积极的参与学习。再进行“打敌机”的游戏,练习前后抛实心球,比谁投远,击中目标。这时根据学生运动能力方面的个体差异,采用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敌机”的位置有高一点、低一点、远一点、近一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自身情况,自愿地选择目标。这时教师巡回指导,运用一些激励语言来赞扬他们、鼓励他们。促使他们积极的、主动的参与练习,并感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在玩中学、玩中乐、玩中受益。最后进行“搬伤员”游戏,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

集体讲完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后,给他们三分钟时间的准备,让他们小组讨论,开动脑筋、想办法。下达口令后,有的小组俩人抬着“伤员”、有人背着、还有的------。在各显神通的瞬间他们的力量、速度、思维都得到充分发展,而且还培养了他们互相配合、团结友爱的精神。然后根据他们的表现进行肯定的评价,使他们在运动中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思考与分析:

(1)、中学阶段重点培养体育兴趣。因为中学生正处于迅速发育阶段,主要是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正确姿态的养成。因此,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生长发育,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打好运动能力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2)、中学生知识经验较少,在教学中应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让儿童开动脑筋,在想中练、练中想,反复尝试体会,逐步地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使其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官,联想自己生活中的表锻炼体质;身轻体快,自信现,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浓郁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意识。

篇3:让学生在英语阅读中获得乐趣

关键词:小学英语 阅读 教学方法 时空选择

《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认读所学的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的故事或短文。在整体教学目标中,读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是学习英语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小学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信息获得的手段和渠道固然很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阅读。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小学英语语言技能教学目标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阅读过程又是一个复习巩固、温故知新的过程。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小学英语阅读的教学方法

1.选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牛津小学英语课本中出现了read and say,say a rhyme等阅读材料,这些材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话题,突出了英语的学习与学生生活经历相联系。形式上基本是以单词、对话的形式编排的,一课一个主题,图文并茂,都是围绕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某个熟悉话题展开,且提供生动有趣的画面。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这些材料。

2.设计问题要遵寻循序渐进的原则

以问题推动学习,通过解决问题来感知整体的阅读材料。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课文图片,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呈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录音。就这样,通过设计问题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的问题设计,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要做到所提问题能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要在学生现有的知识积累基础上,在现有的逻辑思维水准下,换不同的角度提问。

3.把握好学生阅读的过程,适当调控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并不知道如何很好地去阅读,大部分学生要靠老师正确的指导,而阅读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为此,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②培养学生根据意群认读的习惯;③培养学生猜词的习惯,最终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阅读。

4.渗透异国文化,拓展阅读空间

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因此通过文化背景的渗透来培养文化意识有助于学生真正学好、用好英语,走向课外。

三、小学英语阅读的时空选择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小学生阅读效率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这就决定了有不同语言知识水平、不同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不同阅读训练经历的小学生有不同的阅读能力。恰当地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技巧与方法,将会有效提高阅读训练的效果。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应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循序渐进原则。读后交流讨论,培养综合运用英语能力,学生阅读后,老师应注意对阅读质量的检查评估。要求学生限时细读。引导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推理、综合、归纳、总结,以便把握短文的实质和内容的各个细节,然后让学生口头或书面回答问题。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是整修阅读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形式多样。开展讲故事、作讲演、演短剧等活动使学生词汇量扩大和活动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若引导学生自己创作漫画作品,即是对那些阅读材料的再利用,又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英语思维能力的一种锻炼;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他们所拥有的材料带到学校,大家通过课外活动一起观看或传阅,或者进行同学之间的调剂和交换。这样,一方面节约了阅读的成本,另一方面又极大的拓展了学生课外阅读接触的面和量;开展“读书知识竞赛”。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竞赛这一方法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和充分发挥他们的阅读潜能。

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一定能为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让他他们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高敏.2005.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2.吴锁华《农村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方式初探》

篇4:在习作中获得乐趣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横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长久以来,小学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很多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作文,听见头疼”的感叹。在教学中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总结以前的教学经验,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的习作教学不顾学生是的客观实际,人为地提高要求。长期存在揠苗助长的现象,以成人化的习作标准要求小学生习作,总认为所谓作文就应该写一点“有趣的”、“有意义”的东西,因而导致学生的作文中的假、大、空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传统的习作教学过程,老师讲得多、深、透,难免千人一面。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的标准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甚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是怎样,都要反复强调。结果是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得越死,写出的文章难免千篇 一律,有的学生甚至失去了习作的兴趣。

三、积累太少,语言词汇贫乏。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分析讲解过多,不注意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和背诵,胸无点墨,何谈妙笔生花?学生的文章就只能是空洞乏味,淡如白水。

四、脱离生活,内容空洞单调。由于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写他们喜欢的人和事,眼睛只盯住一些大型的活动,殊不知这样的题材学生更难驾驭,很难表达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故写出的文章只能是一些空洞单调的流水帐。

五、有的教师由于旧的思想观念影响,把学生作文中反映出的社会上的一些“稀奇事”视之为“不健康”,对于有些敢说真话,敢写真事的作文,加以扼杀,压抑,实在令人感到可惜。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促进学生主动地习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体验到作文的乐趣,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明确改革目标

造成上述现状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教师对习作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明确,教学中不能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造成的。有的老师还以为习作乃是上了三年级后的事,一、二年级没必要加强训练,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例如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低年级的写作提出了要求,具体要求是:

(1)对写作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2)在写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或感叹号。以上要求虽然简单,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讲,仍需循序渐进地教学分步落实。

一般来讲,应在一年级注重引导落实第一条,而对后面的两条暂时步不做要求。此时教师应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引导学生乐意写,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由写一句到写几句。要鼓励学生自由写,一开始可只考虑学生是否写了,一次能写多少字,能否坚持每天写等方面去引导,甚至不必过多地注意内容是否得体,语言是否重复等毛病。因为只要能养成每天动笔写的习惯,就是最大的成功,其他方面的毛病,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步克服的。要求过多,则欲速则不达。等到二年级时,再加上后两项要求逐步落实,这样才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避开“作文”二字。低年级叫“写作”,中年级叫“习作”。在小修订教材中,习作练习已作了修改。大修订时又在此基础上作了改进。习作练习的修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丰富了习作训练的形式。实虚并举,既安排了记实作文,又安排了想象作文,还安排了日记,书信,读后感等常用应用文的练习。想象作文一般每册安排两次。

作文的安排尽量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以利于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为此,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基本上不搞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宽泛的内容范围和习作要求,让学生自己拟题作文。

2、允许学生不按照提出的内容范围作文,另选自己想写的内容作文。

3、每册安排一次不提任何范围的作文。

4、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习作创造有利条件。

这样做强调了小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乐于表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好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在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不仅是教学要求,而且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从根本意义上说,只有彻底解放了学生让他们无拘无束地根据自己的认识、感受自由地表达,才容易让学生对写作有兴趣,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的好文章。

二、联系生活,挖掘素材,建立开放式作文素材库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缺乏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写作时只能“咬笔杆”,宋朝著名诗人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课外”。因此,建立开放式作文素材库是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好办法。

1、定格“生活小镜头”

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还要尽量让教学过程贴近生活。将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纪录下来,也许就是以后习作时又一个很好的素材,不然也许就是过眼烟云,等到作文时,哪怕你搜遍记忆的角落,也想不起任何一点相关的内容。因此,“生活小镜头”这本纪录本就孕育而生了,让学生把从报纸上、电视中看到的重大的、有意义的新闻纪录下来。“生活小镜头”就成了同学作文内容的源头、活水。在此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唤起创作的灵感,他们会挖掘素材,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如:在习作教学中遇到过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我爱___》,这是源于生活的半命题作文,可以写物、写景、写人等,只要自己喜欢,什么都可以写,大部分学生看到题目后,不假思索地写《我爱妈妈》、《我爱爸爸》,很有千篇 一律之感。但经老师点拨后,展开合理想象,创作灵感应运而生,学生的习作思路就大不一样了。有一个学生写《我爱白色》,他写到了白色的和平鸽,又写到了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联想到了白色代表了纯洁。整篇文章既流露出大胆的想象,又非常符合实际。还有一个同学的《我爱早晨》,她从充满希望的早晨想到“我们的童年不正是人生的早晨吗?”“我们要发奋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这稚嫩的内容创造活动,必然给学生带来快乐,唤起不断创作的灵感。

2、开启“词句百宝箱”

积累了生活经验,有了作文的题材,还得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们一到这个世界,

篇5:在习作中获得乐趣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中高段习作教学

观摩研讨活动心得

王艳

在我的习作教学中,我常感到作文难教,作文难改,学生怕写,不愿写,觉得“没有东西写”。为此我常感到非常苦恼。我也常常依据教材的要求,从生活中找素材,尝试着让我的学生能写出点真情实感,慢慢地喜欢上作文,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效果一直不是很好。而这次参加的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将我混沌的作文教学沉淀下来,老师们精彩的课例,名师专家们生动的点评,有如一阵春风掠过,在我心中掀起阵阵涟漪,他们为我今后的习作教学指明了方向。

本次活动主要针对大家普遍认为是教学难点的习作教学展开,通过分组讨论、专家点评、同课异构、二次上课等方式展开,展示汲取大家修改意见后的课堂,从而加深对新课标下的中高段习作教学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张化万老师是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积极开拓者。他提出开发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习作教学要生活化,实践化;让写话与习作成为儿童多彩生活的一部分,并将游戏、实验、表演、谈天等形式引入课堂。张老师实践探索了多种教学型式,有命题作文式、感悟独白式、科学实验式、交际应用式、放飞想象式、游戏表演式、专题研究式读写结合式等等。今天聆听的几节“张万化”风格的习作观摩课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让习作课堂充满乐趣——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中高段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心得 王艳 1

一、创设真实场景,创造性解决学生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写什么是作文教学的前提,怎样写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如王瑞燕老师在《猜猜猜》习作教学中,就围绕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连续认真观察几名同学的表情、动作,然后说出来,并让学生及时地把刚才所看到的过程写出来。先写完的同学,站起来在班内读出声音,来修改不通顺的句子,然后找几名学生在班内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实际上这是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怎样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地方的要求的很好落实。下午汪玥老师执教的《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也是典型的活动教学,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使学生有更为生动、真切的感受,加以老师循循善诱的指导、修改,一节习作课学生的习作的主要内容大致就全出来了,不得不令人佩服。

二、让习作适应儿童生活和心理过程,使儿童喜欢习作。把儿童平常生活中的“玩玩说说”和“做做说说”等引入到习作教学中,使喜闻乐见的游戏成了驱散学生习作恐惧症的良药。如徐华芳老师执教的《辨色能力》,学生在习作课堂上玩辨色能力测试的游戏,连最迟钝的孩子的眼睛里也会放出光来。游戏成了调动儿童所有感官进行观察感知、自我感悟、思维训练和言语表达的外在诱因和动力。

三、激发学生独特的体验,主动参与习作过程。

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中的体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人人关心,又带着各自独特的体验,主动参与习作过程。如《猜猜猜》 让习作课堂充满乐趣——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中高段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心得 王艳 2

一课中,每个学生带着好奇、疑惑的心情,经历猜谜的整个过程,激活了想象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样,使每一个学生珍视各自的独特感受,大胆地进行个性化表达。

张化万老师营造的是开放式的作文教学,着力点是学生基本的道德情感和语言文字能力,以及学习方法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追求的是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全面发展;讲究的是教学效率的提高。我们在实际作文课教学设计中应心中装有学生,课堂上一切服务于学生,习作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文思泉涌,才会使课堂熠熠生辉。

2012.5.24

篇6:让学生在习作中找到乐趣

一、 针对学生心理特征,增强习作自信和兴趣

要克服学生习作恐惧心理,教师必须在学生持之以恒的积累中培养自信。指导学生积累的过程是异常艱苦的,教师要率先垂范,与学生一起阅读背诵;课堂教学语言更要准确精炼优美,富于哲理。这样,学生才愿意跟着教师学写习作。具体操作办法:一是推荐课本配发的课外读本。基础好一点的学生,还可以看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二是印发阅读资料,通过师生一起搜集并印发大量的美文,让他们读背;三是摘抄积累。要求学生做阅读摘记,开始时每日摘抄半页,以后过渡到每日一页;四督促检查。学生普遍存在惰性,须常常检查,等他们养成习惯,就容易了。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感和认知水平,写时才会有材料,落笔才会有文采。

要克服学生习作恐惧心理,教师还必须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如学生兴趣优势:有的喜欢体育,有的爱好音乐,有的长于画画的,或喜欢小动物等,这是他们自信的源泉。教师要捕捉时机,善于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 ,让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感性材料转化成某种感情色彩的记忆复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习作训练, 即寓写于乐中。由于是写他最感兴趣的内容,习作时就再也不觉得是苦役。

要克服学生习作恐惧心理,教师还需要创设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平易亲切的态度,幽默的语言,显示了教师的民主作风和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心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读读自己的“下水”文,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二、 观察自然和社会,让习作充满生活味

自然界的花鸟虫鱼,湖光山色,千姿百态,夺人心魄。观察它们,学生定会兴趣盎然而细致入微,写它们也一定思绪灵动。每当绚丽多彩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他们无不为眼前鲜活的情景所动容。学生一旦进入到这迷人的情景中,他们的兴趣就会被激发,思维就会被激活,情感就会被唤醒,他们的写作过程就会变得愉快而有效。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对那些平时并不留心的事物,会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这些为习作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素材和内容,最主要的是,学生从自然中感受到了无限的乐趣,写作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调动了起来。

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如“小学生活形象设计”“我家乡的桥”,这些命题贴近了学生生活,捕捉到了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他们会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诉。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事物快,教师要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如《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把它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好;写《我的妈妈》不如改成《和妈妈说说心里话》《妈妈,您了解我吗》等。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乐意去写,既有利于养成良好习作习惯,又能写出有生活趣味的文章来。

三、 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引发习作的内驱力

众所周知,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是缓慢的,关键是敢写、愿写、多写作多修改,而不在于几次过细的批改。这正如我们学游泳,教练指导方法再详细,不下水去体验是学不会游泳的。过细的指责,过多的否定,过低的评价,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习作情绪。我的做法是批改习作时,多发现亮点,重鼓励多肯定,指出问题用商讨建议方式。每次批改要给予不同鼓励,如文章内容写得少的就说:“你的文章结合生活和学习,写得精彩,只是看了还是不过瘾,望你下次写得更丰富些。”文字写得潦草的文章批语是:“文章内容真挚感人,结构严谨,如果更认真一点,把字写工整些,我会更喜欢读你写的文章。”对于学生写得好的、感人肺腑的,要十分重视批语,应和小作者抱一样的心理,评价适当高—点,这就像渗入学生心里的一滴甘露,又似洒向青少年灵魂深处的一缕阳光。如有位学生在习作中抒写对在城里打工父亲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令人潸然泪下。他说:“爸爸回家忙完农活走时,因自己只顾贪玩,竟忘了给爸爸送行,加上学习不努力,爸爸走得很不放心,我心里挺内疚”。我在评语中这样写道:“虽然你没有给爸爸送行,但你爸爸不会往心里去的,他只是担心你的学习上不来,还不怎么懂事。从这篇文章中,老师看出你长大了,我想只要你努力学习,这是送给你爸爸最好的礼物,爸爸会为你高兴的。”还有位同学大写特写和父母不能沟通的烦恼!我也随即批道:“只要你用真心实情主动去接近、去交谈,一定会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这样的批语,学生会受到启迪的。

篇7:在互动评改中享受习作的乐趣

一、明确要求,交给学生评改方法

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些学生不会写作文并不是单纯的不会写,主要是抓不住重点进行描写,描写时不能进行合理大胆的想象,因而写出来的文章就像流水账,枯燥无味,偏离主题,没有中心。互动式作文评改要根据老师的提示一步一步批改,每篇习作至少要读三遍。初读,了解文章内容,看书写是否工整,找错别字,错误标点。再读,找病句,画出好词好句。最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条理是否清晰,能否围绕中心去写。

其次,评改时还要交给学生简单的修改符号,认为描写生动、准确、形象的好词用圆点标出;优美的句段画上波浪线;自己喜欢或感受深的地方在眉批栏里写出自己的体会或感受。

第三,激励性评语点燃了学生习作的火花。每次习作,我都要挑选不同层次学生的作品,通过投影做示范,按着评改要求一步一步进行评改,对不足的地方提出修给方案,为学生的批改树立榜样。

二、上好评改课,为习作指明方向

评改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知识浓缩、能力提升的一个过程。它是批改工作的综合、继续,是一个把学生的感性认識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评改既是对学生这次习作活动的经验总结,又为今后作文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选出有代表性的文章2~3篇。评改时,将事先准备好的习作展示在屏幕上,教师读一遍,学生认真听,了解习作的基本内容,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分项说明讲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好作品究竟好在哪里,为什么说它好,通过实际分析、比较、评论,使学生对好作文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以便今后更好地作文。

三、在不断地反思中追求提高

激励性的评语,调动了同学们的习作热情,同学们能从老师和同学们激励性的评语中找到自己习作的成绩与不足,有了明确的导向,知道了自己今后改朝哪个方向努力,该如何努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能力、欣赏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潜移默化地实现了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篇8:让学生在习作中体验乐趣

正写好作文,从习作中体验乐趣。

一、丰富习作素材,让学生敢写作文

习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习作选材的重要源泉。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善于观察生活。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才能写出真实生动的文章,才能避免文章空洞无物。所谓厚积薄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不应指导学生应该写什么,还可以写什么,而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花草树木、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指导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学会把握观察的顺序、观察的重点、由观察展开想像等等。学生在开阔眼界、思维纵向延伸之后,习作原料随之积累起来。通过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的熏陶,不仅陶冶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操,同时还树立学生敢于写作的信心。之后,再横向拓宽,让学生自由选材,放低要求,让学生撇开心理负担,引导他们在丰富的习作源泉里对号入座,产生生动直观的形象。有纵有横,扫除学生怕作文的阴影,使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写作。只有这样的作文,学生才觉得有话可说,写出真情实感。这也充分体现了叶圣陶先生说过的话:“作文这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二、激发习作欲望,让学生想写作文

习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作业,必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才能有所成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鼓励性语言的作用下,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从而克服习作的心理障碍。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去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如一词、一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常常能够激发学生蕴藏着的丰富情感。一旦发现习作中的毛病,不是急于批评,而是耐心地和学生一起研讨交流,让学生弄清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怎样改才是恰到好处。有了教师真诚的交流、探讨、分析,学生的参与热情定能水涨船高。在要求渐渐提高的情况下,还应给学生增加“营养”,一是鼓励学生自读自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改作文;二是组织学生互评互改,让学生不断发现别人的长处和自身的不足;三是教师用心评改,把学生的经典语句,在课堂上予以交流、表扬。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习作欲望,让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都能闪光,从而让学生想写作文。

三、精选习作例文,让学生会写作文

每一位出色的书法家,最初都要认真临摹别人的作品,然后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写作文也是如此,只有先认真借鉴别人的写法,不断地积累和练习,才能熟练地掌握写作技能。《作文指导报》《作文报》《简妙作文》等报刊上登有许多优秀的学生习作,文中所写的人,所叙的事,所描的景,绝大多数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似曾遇见过的。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欣赏一篇篇精选的范文,为学生习作开山引路,让学生不断丰富知识,开拓思路,积累习作素材。其次,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真情,领悟创作方法,要引导学生读文章,使学生萌发出情感,然后再让学生放开手脚表述真情。最后,注意不能落入抄写范文的误区,避免空话假话,作文必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会以真情来作文,才能写得自然、写得具体、写得生动,达到会写。

四、创设习作情境,让学生乐写作文

现代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在《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一文中指出:“教育所以可贵,乃在能为儿童特设境遇使他们发生需求,努力学习,所以国文教授也须为学童创设一种境遇引起他们的需求。”为此,创设情境应为语文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习作内容、学生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写作的心理诉求,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然、自由、乐写的心态之中,使他们主动参与、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地进行构思和写作。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没有压力和负担,往往灵感迸发,优美的作文由此产生。如何创设情境呢?笔者认为,一是可以观看视频,触景生情,充分唤起和培养学生的情感;二是播放音频,情感共鸣,言为心声,优美生动的语言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直接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三是剧情表演,以动生情。表演不仅是富有情趣的精神享受,更使学生参与其中,进入角色,演绎出不同的作品,作文就会成为一种创造性活动。

通过纵横交错的引导、习作动机的激发、经典范文的指引、真情实感的流露,学生从敢写到想写,再到会写乐写,循序渐进,逐步消除了“怕”的阴影,产生了写作激情,把美带到学生的身边,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学生尝到了习作的乐趣。

上一篇:关于环保的征文范文下一篇:家乡的广阔田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