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中的困难

2022-07-23

第一篇:习作教学中的困难

在阅读教学中的习作指导

开县大进镇中心小学:艾方云

电话:13896382228 论文类别:小学语文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每天必有、占有比例最高的课时形式。小学生阅读、习作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教师讲出来的,都应该由语文实践中训练得来。

语文课标基本理念中和课程设计思路中三次提到语文实践,两次提到多读多写。语文教育的特点、学生阅读、习作的心理过程、当前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相对分离的现状都要求我们重视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联系。善于将读和写、说和写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应该是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下面就语文阅读教学后进行习作训练的基本方法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精美的段落,模仿写

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皆文质兼美,在写作技法上各具特色,语言流光溢彩,有的选材精当,有的构思奇特,有的刻画鲜活,而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在练笔中模仿借鉴的典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别具慧眼发现和发掘教材中的可仿点,引导学生去学习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

如学习《颐和园》一文,按照课文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移步换景的描写方法,写写学校、公园等景物。读了《飞夺泸定桥》仿照第三自然段并列式写其它场景;读了《数鸡》第一自然段,学写人物对话等等。总之,课文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呼应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人物言行的描摹,这些经典片断均可仿可借。

二、课文的留白,补充写

语文课文有很多都具有“留白”艺术,给读者留下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这就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背景。如《小木偶》一文,小木偶得到各种表情后,课文就此结束。可以让学生写写小木偶后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想象它会怎样应对后面所发生的事情,结果会这样?又如《穷人》一课,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运会怎么样呢?桑娜与渔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些问题牵动着学生的心。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补充情节和结果要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思想品质不能发生本质的变化。接着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必要时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写下来。

三、悬念结尾,延续写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尽意未尽,看似行文结束,却是其意未穷。这就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了一个遐想驰骋的空间,也为阅读练笔提供了一块难得的天地。 《凡卡》一文以凡卡把请求爷爷带他离开莫斯科鞋匠家的未曾写收信人地址的信投入邮筒,回到床上做着爷爷读他信的希望之梦作结,爷爷是否能收到他的信?爷爷会不会带他脱离苦海?这以后能否出现奇迹?这些问题都是爱思考的孩子们易产生的悬念,稍加启发,以《凡卡的信寄出去以后》为题的读后习作,就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四、动情之处,写感想

“情动而辞发”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情动处,也是妙笔生花时。 如《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噶羧,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再次配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精读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启发学生,读完这篇课文,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噶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你写下自己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

语文课文具有能使读者动情的丰富的人文蕴含,教师要借阅读所激起的情感,给学生一个抒写的时空。

五、课文体裁,改一改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体裁变式训练,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进行改写,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文本语言为学生语言,很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使学生的练笔兴趣顿生。 [一]、将诗词改为记叙文 一般的诗词语言精练,跳跃性大,意境含蓄。把诗词改为记叙文,就是要把这种意境通过记叙、描写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先让学生理解全诗,再让学生结合插图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情景,然后说一说,再把它写下来。 [二]、将故事情节生动的课文改为课本剧

改编课本剧既能再现文本情景,促进课文阅读,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营造艺术气氛,培养创造才能。在这种形式的读写训练时,应指导学生充分想象每一个角色的形象,性格特征,让学生设计好角色的语气,动作,神态,如《给予是快乐的》,这篇文章故事性强,文中角色性格鲜明,而且对话较多,适宜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对课文适当加工,如在保罗的哥哥出场时,给他准备适当的台词,把保罗的心理活动改为独白等,另外像《赠汪伦》等这样的古诗也可以改成课本剧。

[三]、将课文选择不同表达形式改写

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重新表达,如改变叙述顺序,改变人称等,如此既可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准确程度和深度,又强化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可谓一举两得。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学生学完课文了解了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之后,就安排一个改写练习,选择一种玻璃,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作自我介绍。有学生这样写道;“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我吗?我叫夹丝玻璃,我的特点是„„”结合这个练习,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将课文中只提到名称的其他几种玻璃,根据自己的想象写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还可鼓励学生自己设想出一种新型玻璃,并用书面形式加以介绍。这一改写练习,使学生投入到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既有效地巩固了这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又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

六、课文插图,写一写

课文插图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小学语文教材每篇选文都有一幅以上的插图,这些插图鲜明生动,把抽象的东西化为直接感观色彩艺术。形象地再现了课文所表现的主题内容。小学生喜爱读图且形象思维能力强。我们利用这一资源和优势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人物,场景并且细致捕捉人物的神情、动作、姿态,景物的形象、动态,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在图画背后的事物,使画面人物、景物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头脑中有电影,电视场面感,然后进行即兴练笔。

七、初学新词,组一组

我们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阅读教学每篇课文都会学到一些新词。在学习课文时,学生对这些新词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对于积累来说,这还不够,积累的最高要求是运用。我们可以让学生把每篇新学到的词语选择三五个,放在一个语境中练写一个片断,这样不仅再次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而且通过这么快捷的方式,让学生得到了写话练习,可谓一举多得。 在学完《梅花魂》这一课,就有学生用这课的新词“凉飕飕、婀娜多姿、翩翩起舞”等词语这样写道:早晨,我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一阵风吹来感到脸上凉飕飕的,让我不禁打了个冷战,啊,秋天到了。我走过梧桐树下,从路旁的梧桐树上飘落下来的几片落叶,它们在空中随风飘舞,划出一道道漂亮的弧线,仿佛一个个身着黄衣的舞蹈演员在空中翩翩起舞,真是婀娜多姿,我不禁感慨:秋天,真美啊!

学完《桂花雨》这篇课文时,就有学生选用这课的新词“纷纷、满头满身、欢声笑语”等词语这样写道:今天我家进行了一次大扫除,要扫天花板上的蜘蛛网啦,妈妈指挥,妹妹抢着拿起扫帚爬上架在桌上的椅子上,我和爸爸则在边上扶椅子。妹妹拿起扫把一撩,蜘蛛网便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我们用手一抹,哈哈,一个个都变成了京剧脸了,我们彼此逗趣,房子里顿时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

当学生这样把课文中所学新词融入到自己每天的生活中,进行这样的写话练习,每天可以积累运用三五个新词,长此以往,“涓涓细流”必可汇成“滔滔江河”,学生习作何愁不精彩呢?

阅读教学中习作的资源应该是随处都有,我们的老师应该努力去发掘、认真去训练,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坚持在每篇精读课文后,都进行相关的习作训练,学生的习作兴趣自然会增强,习作能力一定会提高。

2014下期

第二篇:《观察中的新发现》习作教学设计

了解习作内容

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么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拟。

明确习作目标

1.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学习抓住特点观察不同对象的方法。 2.能围绕中心有序地的描述观察对象,练习记事写物。 3.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把握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

小朋友,你会观察吗?观察是我们认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主要手段。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最近你观察过什么事物?在哪里观察,怎么观察的?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哪些新奇的事情?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有兴趣?

二、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交代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学生交流各自打算写的内容,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引导全班学生相互启发。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谈话中,捕捉习作的内容——观察中的新发现,激起习作的欲望。

三、品读优秀例文

教师引领学生一起读优秀例文,然后议一议习作的特点,从而受到启发,拓宽思路。 例文1 一匹精美的瓷马

瓷器是我国的特色。爸爸去外地旅游,给我带回了一匹精美的瓷马。(开篇点题。) 这匹马全身黑得发亮,一双乌黑圆大的眼睛,还有颈部的绒毛,虽然是用瓷器做的,但十分逼真,看上去十分浓密。

这匹马十分结实,腿部的肌肉纹理十分清晰,再加上瓷马肥壮的身体,好像人们把它养得这么结实,是为了好让它去打仗。最有趣的是它的一条尾巴,犹如那赛场上奔驰的赛马,随风飘逸。(细写瓷马的外形特点。) 这匹马昂首向前,好像在与其他马比美。它独占鳌头,将马群甩在后面,使它们望尘莫及。(巧用比较抒情。) 仔细地观察,我发现在马的背部有一条一寸来长的“伤痕”,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这真是一匹战马,它被敌人击中了吗?(发现秘密,以引出下文。) 急于想揭开谜底,我急忙把爸爸拉过来。“爸爸,你看,这匹马的背部上有一道裂痕。”爸爸神秘地笑了笑说:“这的确是一道‘伤痕’,这就要看你如何去填补了,等你的这匹马痊愈了,我想你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不明白爸爸的意思,好像蕴含着深奥的东西。“咚”,一声清脆的声响,揭开了爸爸的话迷。对了,就是它——硬币。爸爸说“把他填满”就是给它疗伤。随后,我就一天天用它来为“战马”治伤。这匹马逐渐地变沉了,它的“伤口”在一天天的愈合。(揭开谜底,找到了解决办法。) 聚沙成塔,滴水穿石,到现在这匹马已经恢复得比原先更精神了,一桩了不起的大事也即将兑现。等到这匹马痊愈之后,希望工程将会多一丝希望。虽然这匹马的痊愈还不足以帮助一个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但我坚信,如果多有几匹这样的好马,就不止是一些希望吧。(结尾升华了主题。) 师生点评习作

这篇习作的前部分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瓷马的外形特点,充满诗情画意,读来赏心悦目,给人无限的遐想。而后部分则由马背的“伤痕”生发开去,积攒硬币为“战马”疗伤,捐献给希望工程,升华了主题。

例文2 看荷花

我喜爱荷花,每年夏天荷花盛开的时候,我都要到公园去欣赏它。

昨天星期天,我和爸爸一块儿来到公园。一场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我们刚进大门,就闻到从荷塘飘来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我想荷花一定开了许多,便径直奔荷塘。在荷塘边凭栏俯视,只见荷塘里开满了白色的、粉色的荷花:那白的像雪,粉红的像彩霞。有的躲在叶子背后,露出半张脸,像含羞的小姑娘;有的荷叶中探出头来,亭亭玉立,含笑怒放;有的才刚刚含苞,像睡美人还没醒呢。那一张张圆盘似的碧绿荷叶,有的高出水面,有的贴在水上,高高低低铺满了池塘。叶上的水珠在阳光下闪光,像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珍珠。一阵微风吹过,那荷花便迎风摇摆,犹如无数穿着绿裙子的仙女,在湖面翩翩起舞。(既写比喻、拟人写荷花的颜色、情态,又写荷花荷叶相互映衬。) 这时,爸爸问我:“你为什么喜爱荷花呢?” 我说:“因为它有美丽的姿态。”

爸爸告诉我:“荷花是荷开的花。荷也叫莲,是水生草本植物。它不仅花可以供人观赏,到了八月莲花凋谢了,还留下了绿色的花托,结着莲蓬,里面藏着二三十颗莲子,池底的污泥中还长着鲜嫩的莲藕。莲子是可口的滋补品,还可以入药治病;莲藕可以生吃,也可以制成藕粉,是清凉食品,荷对人类的贡献可大啦。荷花生在污泥中,艳丽而不娇娆,香气清幽,所以古人称赞它是──”(荷的用途,突出内在美。) “出污泥而不染!”我沉思片刻后说,“荷花不仅有漂亮的外表,还有高尚的精神。” (赞美荷花的高洁品质。) 这次赏荷,让我对荷花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更爱荷花了。 师生点评习作

习作层次分明,条理井然。小作者根据观察所得,先写荷花池,接着描绘荷塘里的荷花和荷叶,然后写莲和藕,最后赞美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巧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句,再现了荷花荷叶的风采,使文章更显得鲜明、生动。

例文3 四月“雪花”

咦,下雪了?不!那是四月的“雪花”——杨絮。它飘舞在春城的大街小巷,亲切地问候着人们。(设问开头。) 当我走出家门,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那洁白、轻盈的杨絮。它时而钻进我的鼻孔,给我抓痒;时而擦过我的脸庞,给我一个轻轻的吻;时而在我眼前晃动,让我欣赏它那优美的舞姿。当我伸手去接过它的时候,它却调皮地躲开了......(清新的文笔,调皮的杨絮) 天空中,杨絮似白蝶飞舞,从九天泻落;从云端飞来,飘飘洒洒,好一派四月的风光!

杨絮,像晶莹透明的雪花,是那样的绚丽多姿。一阵微风吹过,杨絮便轻悠悠地飘落下来,越飘越多,远远望去,杨絮似鹅毛大雪漫天飞舞,构成了一幅天然的“飞雪图”,把春城装点得格外美丽。然后,接过一片“雪花”,我细细地端详着它的样子,只见杨絮里包裹着一颗乳黄色的种粒,像可爱的婴儿在母亲的怀抱里甜蜜地沉睡着。(远观近看,美丽可爱。) 杨絮不停地飞舞着,它挂在小树上,像给小树披上了一层美丽的纱裙。它浮在小河上,像许多小虫在蠕动。它停在草地上,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小花。它飞到田野里,给辛勤的农民擦去了额上的汗珠。它来到幼儿园里,抚摸着孩子们,小声说:“慢些跑——”望着这无数个白色天使,天真幼稚的孩子们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 杨絮飞舞,无处不有。) 一阵小雨过后,天空中的杨絮逐渐地少了,它们飞倦了,一丛丛、一簇簇地躺在湿润的大地上,只有几朵少见的“雪花”还顽强地飘动着,仿佛要唤醒姐弟们。(小雨过后,杨絮渐少。) 当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的时候,杨絮又开始忙碌起来,它们带着母亲的叮咛,带着大自然的委托,飞向春城的四面八方,飞向那遥远的天际,去寻觅、去描绘更美丽的世界。(阳光普照,杨絮忙碌。) 啊!我爱春天那娇美艳丽的杜鹃花,我爱冬天那坚强不屈的腊梅花,但我更爱四月里那纯洁的“雪花”——杨絮。(结尾抒发赞美之情。) 师生点评习作

读完此文,你一定觉得它题目新颖、选材别致吧。小作者善于抓住杨絮的特点,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巧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把一幅天然的“飞雪图”描绘得生动逼真,富有文采,使习作情趣横生,耐人寻味。

例文4 精彩词句片段

奇花异草 郁郁葱葱 花树掩映 芳香扑鼻 层层叠叠 整整齐齐 古朴典雅 雕梁画柱 巧夺天工 独具匠心 古香古色 勾心斗角 五光十色 千姿百态 密密麻麻 诗情画意 粗枝大叶 小巧玲珑 肥头大耳 亭亭玉立 以假乱真

三峡石神奇,巧夺天工。那一块块三峡石,有的像孙悟空,有的像铁臂阿童木,有的像动画片里的奥特曼,它们个个出神入化、以假乱真;有的像威武雄壮的狮王,有的像活蹦乱跳的猴子,有的像小巧玲珑的松鼠,它们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有的像黄山迎客松,有的像长白山天池,有的像桂林山水,真是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

月亮的脸越来越瘦,越来越小,像是饿久了的孩子一样,瘦得皮包骨头了。连镰刀也不像了,只剩下半个戒指那么一点儿了。哼!黑东西的野心也太大了,得寸进尺,大耍无赖,真不要脸!小星星瞪着眼,都有一肚子火,抗议着,可抗议有什么用呢?最后黑东西还是把月亮整个儿吞没了。天空黯然失色,小星星的眼睛都冒着火。 太阳花的花瓣有很多,且有好几层,那些花瓣柔柔的,薄薄的,像一层层半透明的经纱做成的美丽衣裳。虽然它很娇弱,让人不忍心去碰触,可是我还是忍不住好奇,轻轻地摸了一下,觉得那些花瓣很滑,很软。太阳出来的时候,它就舒展开那五彩的花瓣,尽情地展示它的美;太阳下山了,它就合上花瓣,进入甜甜的梦乡。

一个酷热的下午,蔚蓝的天空渐渐地昏暗下来,霎那间风起云涌,雷电交加,大片大片的乌云在天空中极快的移动,雷声也轰隆隆由远而近,大风呼呼的刮着,只见废纸、废塑料袋、落叶被刮倒空中又飘了下来,好像一架架失去控制的小飞机;晾在室外的衣服被吹得上下飞舞,有的掉在了地上;路上的行人急匆匆地往家里跑,就连刚才还在外头追逐嬉戏的家禽,现在也都慌忙的各自奔向自己的窝巢。突然,又是一声巨响,“隆——隆——”。风声、雨声和雷声汇合成势如千军万马的交响乐曲。

一天下午,我在一棵大树下乘凉,正巧发现了一群正在搬家的黑蚂蚁。它们个个脚步匆匆,有的的带着乳白色的蚂蚁卵,有的带着灰褐色的蚂蚁蛹,有的带着老蚁、伤蚁,还有的带着各种各样的食物„„我突然想到那句谚语,就静下心来观察验证。我抬头望望高高的蓝天,现在是晴空万里,太阳火辣辣的,毫不留情的把光和热洒向大地,而且天边还飘着几朵白云。好奇心驱使我沿着蚂蚁们的队伍去观察,我发现蚂蚁在往高处搬。

四、指点习作方法

师生在阅读佳作之后,一起分析、讨论,总结几点习作方法,鼓励学生有效迁移,以便在习作灵活运用,提高教学实效。

1.明确对象,留心观察。

我们的生活犹如一个万花筒,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有许多的事物,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情趣,值得我们观察、描述和学习借鉴呢。瞧,这里有植物——既有丝瓜、白菜、萝卜、西红柿等蔬菜,又有苹果、桃子、葡萄等水果,也有菊花、梅花、铁树、牡丹、松树等花木;有动物——既有燕子、喜鹊、画眉、鸡、鸭等飞鸟家禽,又有狗、猫、狼、鹿等兽,也有鱼、吓、蟹、鲸鱼等水中动物,还有蚂蚁、蜻蜓、蜜蜂等昆虫;有静物——既有存钱罐、奔马等小工艺品,又有各种文具、家电、建筑物;还有日月星辰„„

2.选择方式,有序观察。

小朋友,你可知道?观察的对象和要求不同,我们的观察方式也不一样。常用的方法有:一是纵式观察,即观察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这具有连续性。比如观察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观察产品的生产过程。这样观察可以把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反映出来。二是横式观察,即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轻重、多少、功能、性质、作用等,具有多面性。比如观察文具盒,可以从外形和图案、颜色、尺寸大小,内部有几层几格,以及材料等各个侧面去观察。进行多面观察,要注意各个侧面之间的联系,以便对观察的对象获得完整全面的认识。三是变式观察,即变换角度、变换场景的观察。对观察的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场合进行观察。比如,观察一座建筑物,可以在白天、夜晚、晴天、雨天等不同时间去观察,也可以从平视、仰视、俯视等不同角度去观察呢。

3.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只有细致地观察,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要让自己的多种感觉器官参加观察,看看、听听、摸摸、闻闻、尝尝„„只有用心观察,动脑思考,流露真情,展开联想,才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发现它的奥秘,得到新的启发,也才能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事物的形象之美,洋溢着情感之美。有了新的发现,获得新的启迪,我们的观察才有收获,习作才更有意义,我们也会更聪明呢。

五、学生动笔试写

学生动笔试写,可以千姿百态,不拘一格。教师一边巡视一边相机点拨。

六、师生共同评议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然后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誊写后交给老师。

教师对习作进行批改后,要认真进行讲评,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还可让学生谈谈这次习作的体会。

第三篇:多媒体技术在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河甫小学:涂宣河

或许原先习作教学的创新教育的贫瘠土地因为多媒体信息技术走进常规教学中而变得肥沃起来,其具有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的特点逐步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讲为主的传统教育法,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成为改变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必将有利的促进作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和教学效果。小学三年级习作训练是由说话、写话走向命题作文的中转站。学生既存在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现象,又存在有材料不知如何表达的问题。这一阶段,如果教师能积极利用多媒体手段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更给习作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视听兼备,引发“说”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打开习作大门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才有写 作的欲望,然而农村完小的现实是幼儿时期的幼儿启蒙教育缺乏,课外阅读范围狭窄,阅读量小„„习作课堂就成为学生最苦恼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弥补学生课堂上的这一空白。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想象,能使学生直观现象,进入由形象、色彩、文字等构成的情景画面,使教学过程情景化、趣味化、形象化。在有限的空间里讲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有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素材,促进学生的观察力的形成、想象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如:指导学生写景《美丽的河甫溪》时,我通过预先设定动态、静态描写结构作为拍摄指导,然后用DV把溪源水库分批拍摄优美的瞬间,并通过专业软件将文字、音乐等进行整合,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精彩的影像中学会有顺序的抓住特点进行观察、想象。当然,此时,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说出来的片段可能都是干巴巴,挤牙膏似的,这时,教师就可以适时通过慢镜头的播放方式,让学生进一步观察、领悟、想象,截取其中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率,这种功效,不但能使学生对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构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而且会对作文产生“爱说”的兴趣。

二、情境预设,引发“写”兴趣

小学生习作时最苦恼的就是“写什么,怎么写,写不具体”。要帮助他们突破这些难点,必须根据学生的的心理特点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整体优势。下面就谈谈三年级作文指导:

(一)、范文引导

教学时,运用学过的课文当作范文来指导,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从范文中熟悉地找到相应的写作方式,从作者写作思路中得到启发,形成有效的认知结构,将例文中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之间迁移到习作中来。例如:指导学生写《美丽的河甫溪》,以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为范例,引导学生边回忆、边展示,边在投影上归纳出“抓住特点,按春、夏、秋、冬”顺序,用排比、拟人、比喻等手法及形容词描述事物。这样就给学生创造出有利的心理条件,让学生主动投入写作活动之中。

(二)、观察指导

根据范文总结出的方法,逐步播放声像媒体,现实学生喜爱的直观形象,引导学生的观察兴趣,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有意识地对准目标进行观察,帮助学生解决无话可说可写的难题。如,指导学生写《美丽的河甫溪》时,例文引导后用录像展示河甫溪,讲学生带入“河甫溪”,学生看着每天经过而又被忽视的景色,注意力异常集中,情感特别地投入。当我提出用春、夏、秋、冬的顺序说出各季节的景物特点时,个个绘声绘色毫不费力的表达出来。接着我把春、夏、秋、冬的画面进行定格,让学生按照顺序通过观察,想象,使用排比、拟人、比喻等手法及形容词写一段话。通过巡视观察了解,学生基本克服了无话可写的处境。可见,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物象指导观察,提高写作效果显著。

三、佳作上媒体,引发“批与学”兴趣

传统的习作批改讲评,教师在台上读,学生在台下听,学生的注意力得不到高度集中,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往往听了前言忘了后语,效果不是很明显。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平时的习作批改,让学生“眼见为实”,将大大提高批改讲评的效果。通过集体修改,还可以集思广益,“取人之长,补己为短”。课上,教师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中,引导学生围绕习作要求逐字逐句逐段进行修改。既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修改过程,有一步步地掌握修改的方法。而对优秀的范文阅读的赏析,将详细修改后的文章在大屏上反馈给学生,既开阔了学生

的思路,又可以让学生在互相借鉴参考中学,共同提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水平,也鼓励了习作写的好的学生,让其体验到习作成功的快乐。

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辅助习作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将会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而教师要熟练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就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常规教学手段,才能为我们的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习作情境,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第四篇:小学语文创新习作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小学语文创新习作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新市镇平宁基点校(QQ:1083731671)

说起写作文,学生怕写,老师难教。这真实地反映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有的学生抓破头皮,就是写不出来,我想这主要是与学生缺乏习作兴趣、习作的素材,缺乏表达的语言,缺乏写作的基本方法等息息相关的。然而学生的习作过程是学生个性学习和创造活动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尊重作文的本质特征,采取个性化习作训练的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因此,我在平时的习作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 激发写作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源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就是要想方设法创设不同的交际环境,让学生有机会、有舞台,向交际的对象陈述自己的想法。因此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对于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至关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可从两方面入手:

1、在阅读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创作激情。

叶圣陶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领会文章美妙的意境, 1

从而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和作文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文章的精华部分,引导学生去欣赏,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时,就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体会,然后启发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并且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花。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创作热情被激发了。纷纷畅所欲言,用自己简单质朴的语言描绘自己喜欢的花。实践证明,只有在学生对作文感兴趣的前提下,他们才能有创作的欲望和灵感。

2、在仔细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

我认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自然界中,天地万物、山川树木、飞禽走兽、生活中的人和事都是写作的题材。如果对这些漫不经心,一写作文就感到无话可说,那就更谈不上创新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分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让学生有了感触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再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整理、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我经常布置学生课余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积累写作素材。到了上写作指导课时,学生兴趣浓厚,纷纷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告诉我:其中有观察人物的、有观察景色的。。。。其实只要我们善于引导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估量的。

二、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点燃学生创新火花。

1、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善于表现自己是学生的天性。我们应给他

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功的体验。而这种成功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一是将优秀的作文在班级黑板报中展示;二是编写班级优秀作文选,把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作文编入发给学生做留念;三是选出最优秀的学生习作向各类报刊杂志投稿。这样,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赞扬声中得到前进的力量,就会激起一股强大的创作动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作文能力参差不齐 ,同一事物,他们的认识也不一样,因此,表达的方式和技巧也有差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学生框死,要让学生有自己独立的作文思路和表达方式,一旦发现学生习作有新意就要加以肯定和鼓励。对于那些作文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启发引导,尤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才能开发思维能力,激发创作积极性。

三、加强创新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呢?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教给学生作文格式和技巧本来是非常有益的,但学生作文往往因此容易形成一种定型思维,缺乏新颖性和独创性。作文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重打破这种作文心理定势,久而久之,学生的创作思维就会严重停滞。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

如写《我的妈妈》,大多数学生只是写妈妈怎样爱自己、关心自己的事,往往千篇一律。因此,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力求把人物的形象充分地表现出来。

2、同一材料多种立意。

在使用同一材料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有新的感受、新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就拿《桂林山水》来说吧,从古到今的文人墨客写了无数文章来赞美它的美丽、感叹它的奇景,就连外国人也为它写诗作文。然而我们课本中的《桂林山水》却从事物的特点出发,写出了新的感受,讴歌了祖国美丽的河山。无一处言美,但美又无处不在。在这种诗情画意之中,渗透着作者新的体会和新的认识。在写《我的家乡》这篇作文时,学生既可以写家乡的美丽风光,丰富的物产,也可以歌颂家乡人民的勤劳勇敢,热情好客。

3、同一内容可选择多种体裁。

例如:在写《我们的校园》时,可以记叙和抒情,可以写成说明文,可以议论校园设置得好不好,还可以假想未来的校园是什么样子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指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欲望。”教师的评价

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学生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因人施教。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出发,从点滴细微之处入手,把功夫用在实处,充分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创作动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一句话,只有尽可能地使学生想写、要写,他们才有可能把作文写好、写新,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

第五篇:如何提高习作困难生的作文能力

多年的实践,我发现:许多高年级学生写不好作文,他们并不是缺乏生活,而是缺乏认识生活与表现生活的能力。习作中“有米不会炊”的学生占了很高比例,成了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瓶颈。突破这一瓶颈,让这些习作困难生学会表达,爱上习作,自然是需要我们教师的特别关注与辅导。从学生习作看,大致有四种不良倾向:一是编,编一些不切实际的内容,假话连篇;二是抄,抄袭优秀作文选的作文,唬弄老师;三是背,背诵优秀作文,应付考试;四是仿,仿照别人作文中的内容,改头换面。那么,怎样帮助这类学生提高作文能力呢?

一、授之以法,体验观察之乐

观察不细致,体验不深刻,思考不充分,文章就写不具体。只有扎实的观察基本功,才是解决“写不具体”问题的关键。根据习作困难学生观察生活、感受事物是粗线条的特点,采取以下策略引导他们学会观察,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

策略一:明确观察的重要性

大多数学生嘴上都会说观察很重要,但实际上不见得真正领会其重要性。我就让他们练习写一个片段,从细心观察前后写的片段对比中,明确观察的重要性。

片段:鸭子捉鱼、吃鱼。

片段一(观察前):鸭子跳进水里,不一会儿,它就捉到了一条鱼,吃了下去。

然后,我播放“鸭子捉鱼、吃鱼”的录像,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睁大眼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观察后,经过启发,写了片段二:鸭子“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头埋入水中,屁股朝天,不一会儿钻出水面,只见它嘴里叼着一条鱼,抖了抖身上的水珠,仰起头,伸长脖子,“咕咚、咕咚”就把鱼吞到肚子里去了。

完成两个片段后,我就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体会两个片段的优劣,并寻找造成优劣的原因,就这样让他们从自己切身经历的写作事例中,明确了观察的重要性----只有仔细的观察,才是解决“写不具体”问题的关键。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隔三差五让对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练习写片段,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

策略二:观察要细致

作文如果要生动,观察就绝不能走马观花,一定要细致观察。我先告诉学生:写人和记事的记叙文,实际上都要记事。记事的核心是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这是动态的,要注意事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并要仔细观察全过程。接着,我播放了一个“奶奶喂中风爷爷吃面条”的录像,让他们写下来。学生写完后,再引导重新看录像、对照,找出观察不细致之处,再进行补充完善。从而让他们明确了一些细致观察的要领、方法。

片段一(修改前):

奶奶打开保温瓶一看,面条还很烫,就立刻打开电风扇,扇扇凉。等面条稍凉了一点,奶奶就拿起筷子夹了一团面条,绕在筷子上,喂给爷爷吃。爷爷觉得面条还烫,奶奶忙把面条吹了吹,又小心地将面条喂给爷爷吃。看着爷爷津津有味地吃着面条,奶奶笑了。后来,面渣粘在爷爷的嘴角旁了。奶奶见了,

用面巾纸,轻轻地擦去爷爷嘴角旁的面渣。

片段二(修改后):

奶奶打开保温瓶一看,面条还很烫,就立刻打开电风扇,扇扇凉。等面条稍凉了一点,奶奶先扶起爷爷,让爷爷半躺在病床上,再拿起筷子夹了一团面条,绕在筷子上,然后小心翼翼地喂给爷爷吃。只见爷爷眉头一皱,哦,还烫啊!奶奶忙缩回手,“呼----呼----”把面条吹了吹,又伸出舌头试了试,这下好了,不烫也不凉。奶奶又小心地将面条喂给爷爷吃。看着爷爷津津有味地吃着面条,奶奶笑了。一口、两口„„不好,面渣粘在爷爷的嘴角旁了。奶奶见了,马上抽出一张面巾纸,轻轻地擦去爷爷嘴角旁的面渣。

学生明确了观察要细致后,我就要求有意识地进行此项练习:先选准目标,作细致入微地观察,再写下来,对不能写具体的细节作再次观察。如:观察班级的流行风,课间活动,体育活动,一家人饭桌上、电视机前的表现,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细致观察的习惯,自然就能把文章写具体了。

二、沐浴书香,享受阅读之乐

学生习作写不具体的另一个原因是缺少语言积累。语言贫乏,不足以承载思维,即使有了生活体验也难以顺畅地转化为有条理的文字,理应享受的成就感也只能变成不会写、不能写、不善写了。只要我们把阅读与积累作为一种任务,日长天久,学生的语言储备就会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而当学生的阅读与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脑子里就建立起一座“语言仓库”,习作时,它就会像喷泉似的,喷涌而出。

为改变本习作困难学生“读”得少,不重视“积累”,肚中无“货”这一现状,我是这样做的:

1、运用名人名言引导明白“读”的重要意义

人往往知道了自己要做的事的重要性,才会更有热情更有兴趣去做。我是用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引导该生明白“读”的重要意义,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作文的父亲。”„„多读多见,熟能生巧,久而久之,也就融会贯通,可以拿来为己所用了。

2、帮助学生选择适合阅读的书

我为他们选择的第一本书是杨红缨写的《淘气包马小跳》。这是一套非常吸引人的书,事实也是如此,该他们对此书非常着迷。渐渐地,他们喜欢上了阅读,也慢慢地扩大了阅读的范围。

3、带着“写”的需要去阅读

有看法认为:需要是人的行动和发展的真正动力,是个性发展的决定因素。以往,我们让学生积累语言,都存在着盲目性,有点放任自流之嫌。学生没有明确的积累需要,因此,积累的积极性不高,总是为完成任务而积累。在引导学生阅读积累的过程中,我则反其道而行之,即在每次作文前一周,向学生布置要写的习作,让他们明白本次习作的要求。然后,让他们带着“写”的需要去阅读与本次习作有关的写作知识和优秀习作,将其中的优美词句、片断、警句等摘录下来,习作时视具体情况加以运用,自然写出来的习作与以前就大不相同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这样,品尝到了阅读积累的甜头,也就大大地激发了阅读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学会表达,品尝成功之乐

作文是学生认识能力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没有扎实的遣词造句能

力的学生,在语言文字表达上就会不如人意,写出来的文章只会干巴巴的几条筋,就像光秃秃的树干,没有繁茂的枝叶,读之味同嚼蜡。因此,我们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就要十分注意指导遣词造句的训练,使他们习作时有“法”可依,能写出比较具体的文章来。

1、分解动作训练

分解动作训练就是把一个动作分解为一组动作。学生写人物的动作往往过于简单、笼统,只写最后一个表示结果的动作。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进行动作分解训练的。以“剥花生”为例:

首先,让学生亲自剥花生,并写下来。有生这样写:我拿起花生,用牙齿咬开,然后剥去花生壳。

我告诉他们:这样写,比较简单。如果把每一个动作分解成一组动作后,就会具体多了。

其次,让学生再次剥花生,并要求细细的体会每一个动作。进行引导点拨后,她这样写:我拿起花生,放在嘴边轻轻一咬,“嘎”的一声,咬破了外壳,而后用手剥去壳,把花生仁托在手心,两只手掌并拢了搓一搓,搓去那层红色的仁衣,再举到嘴边“呼”地一吹,仁衣飞走了,白白胖胖的花生仁留在手心里。

第三,比较前后两次写的“剥花生”片段,进一步体会感悟:将笼统动作细分解,确实能使文章写得更加生动具体,更具可读性。

在学生理解了怎样分解动作后,就要求他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此项训练。训练题如:在家里的吃螺丝、擦桌子„„体育课上的跑步、跳远„„课间活动的跨步、斗鸡„„

2、修辞运用训练

如果在描写时,能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文章就会大放异彩。为了进行修辞运用训练,我分两步走:

第一步:找一些运用修辞手法描写的典型片段,品读感悟。并配合进行专项积累。

如:朵朵烟花,赤如红梅,粉如桃花,黄如秋菊,白如玉兰,绿如翡翠„„它们忽而像盏盏明灯,红光闪闪,忽而像闪烁的繁星,银光熠熠„„(比喻手法的运用,写出了烟花的无比美丽。)

第二步:指导练习运用。

我剪辑了一幅春天草地上盛开着野花的图片播放给学生看,要求学生先细致观察,再口述。学生在讲述花的颜色时说:有白的,有黄的,有粉的,有红的„„美极了。我提示:“你能用上比喻的方法将五颜六色的野花描绘得更美吗?”经过思考,该生这样写:春天,绿油油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白的如雪,黄的像金,粉的似霞,红的如火„„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床花地毯,美极了。通过这样修改,比喻的运用使各种颜色的野花跃然纸上,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能使文章内容写得更具体。

3、巧添修饰成分训练

巧添修饰成分就是把一句或一段描写不具体的话,巧妙地添加上一些修饰成分,使文章内容更加具体生动。这一点相对比较容易,我就举例子引导掌握方法,然后提醒他们在习作时加以运用。

4、运用事实说话训练

习作困难学生往往都有一个很严重的毛病:写文章喜欢用概括性的话来叙述。他们作文中的人物,读者无法感受到人物的具体形象,而只有空泛的“特点”。这样写,其实是没有让事实说话,没有让人物在他所做的事情当中变得鲜活起来,变得感人起来。针对这一点,我重点训练学生围绕某一个意思运用事实写具体。如:给她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奶奶视我为掌上明珠”、“我是个粗心的孩子”、“我爱”等等,要求用事例把它写具体。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如何运用事实说话有了一定的领会,习作也具体多了。

5、品味欣赏训练

品味欣赏训练就是从欣赏的角度去感悟语言文字的价值及精妙的语言艺术魅力。我要求学生经常摘抄优秀作文段落,并与自己的作文进行比较,体会他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让他们汲取语言营养,丰富语言储备,找出不足,并努力改进。在品味欣赏的过程中,使其逐渐领悟到语言文字的表达在一篇文章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自觉锤炼语言的意识,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使那光秃秃的的“树干”能抽枝长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对于习作困难生,我们必须实行差异教学策略,全方位地了解他们,准确地找到金钥匙,做到对症下药,因人施教。只要我们根据学生习作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严格而又科学地训练,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每一个训练点,同时辅以积极的评价方式----赏识加高分,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获得心理、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产生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亲近习作,喜欢习作。让我们真心诚意地为习作困难生擎起一片艳阳天吧!

上一篇:寻找黑骑士读后感下一篇:乡镇计划生育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