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作中获得什么

2024-04-11

从工作中获得什么(共11篇)

篇1:从工作中获得什么

我向一位朋友倾诉烦恼,问如何清除心中“杂草”?他答非所问:“这个周末,我们一起去做义工吧?”我有些犹豫地问道:“做义工?我也可以吗?”他笑着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我跟随朋友来到敬老院,有几位义工在给老人们洗头或剪指甲。朋友也立刻忙活起来,打来一盆清水,为腿脚不便的老人洗脚。其中有位老人,脚面黑黢黢的,她换了三盆水,才把那双脚洗出本色。

义工们边为老人服务,边跟他们拉家常,轻快的笑声,不时飘过我的耳畔。看到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我的眼睛湿润了,他们用最平凡、最朴素的方式,传递对弱者的心灵抚慰。

我们都在追寻快乐,如何才能获得快乐呢?有的人以为拥有丰厚的物质,就可以得到快乐,却往往发现快乐与他背道而驰。有的人以为满足愿望是快乐,可那样的快乐是短暂的,易逝的。

其实,真正的快乐来自心灵的富足。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为生活琐事纠结。看到他人困苦,尽己所能地给予帮助。这样的人,内心必然是安宁、平和的,流淌着快乐的歌。

篇2:从工作中获得什么

某一天的上午,“护士,请问金医生在吗?”“请你稍等一下,医生正在查房。咦?你是不是XX饭店的服务员啊?”“是啊,你怎么知道?”“我经常去你们那家店吃饭的。”这是偶然发生在我日常工作中非常平常的一段对话,但是这个平凡的瞬间却让我突然感触良多。

转眼间,离开象牙塔已经半年多了,我已经成为一名正式的护士了。事实上,由于我们专业的特殊性,大四一整年我们就已经不需要在学校学习而是去医院实习了。实习的时候整天懵懵懂懂的,每天说是上班,其实也就是做老师的小跟班,到处打打下手,这里打个针那里量个血压,到底护士这份工作该怎么做其实还是糊里糊涂的。记得有一次快下班的时候刚好带教老师离开了一下,接班的护士就让我来交班,慌慌张张的情况下交得一塌糊涂,连新病人是哪边肢体活动不利都说错了。类似的事件不免让我产生了自己能否成为一名称职的护士的担心。实习完很快就毕业了,找到了工作,跟赶鸭子上架似的,悬着心开始一个人独立上班了,偶尔也会犯糊涂,但是渐渐地开始适应这种节奏了。以前简直不敢想象自己可以独立管一组病人或者一个人上夜班,但是现在不知不觉就做到了,以前病人问什么问题都要立马跑去问老师,得到老师的回答才敢小心翼翼地回答病人,现在健康宣教的时候也不再会张口结舌无话可说了,于是内心偶尔也会小小地为自己骄傲一下。所以如果让我用满意程度来形容我现在的生活的话,我会说,基本满意。

诚然,护士这份工作是辛苦的,又脏又累,而且还要日夜颠倒。当病人咳嗽时痰喷到我脸上的时候,当早上一次次弯着腰为长期卧床的病人更换床单的时候,当朋友跟我说我的黑眼圈已经占了大半张脸的时候,我的确觉得很辛苦。当打针不成功被病人或家属责骂的时候,当碰到难缠的家属或病人有理说不清的时候,我的确觉得很委屈。但是再辛苦的工作总是要有人去做,有这份职业存在说明这份职业是被人需要的,是有存在的意义的。护理学发展史上说护理活动从远古时期便有了雏形,人的一生都是由医院开始,在医院结束,每个人的人生中都充斥护士的身影,都留下了护理工作者的辛勤汗水。

工作后我有了这样一个感悟:这个社会是由多种职业的人群组成的,每个人都各司其职,社会才能正常运转。就像机器上的小小螺丝钉,看起来虽然不起眼但每一个都很重要。以前读书的时候我不明白这个道理,因为那时候好像社会上的所有人都是为我服务的:我不需要工作父母就会给我生活费,我出行的时候司机为我开车,我旅游的时候导游带我游览,我在饭店里用餐的时候服务员为我服务,我生病的时候护士对我进行护理,我只要读好书就行,其它一切都不用操心。感觉我好像只需要享受服务而不需要付出。而当我成为一名护士之后,司机、服务员、导游……各种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我的病人,当我在他们工作的范围内他们为我服务,而他们生病在医院的时候就轮到我为他们服务了。

这种感觉真是的很奇妙。在身份的转换过程中每个工作中的人的价值都得到了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能够得到体现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情!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抱怨过“哎呀明天又要上班了”,幻想过如果可以每天不上班就有钱拿那该多么美好。然而,如果真的让我每天闲在家,我必定是坐不住的,我觉得正是让我们觉得痛苦的上班时间,才让我们在休息的时候更有幸福感,才能让时间更有效率地被利用起来,而不是像流水一样流走。马克思说过,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一个不劳动的人是不会被别人所尊重的,一个不劳动的人是体现不了生存价值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劳动,而且应该试着从劳动中获得快乐,获得满足感。

篇3:从失败中获得教益

赫希洪幼年丧父, 在十三个孩子中, 他排行第十二。他的母亲阿玛民亚在一家印刷厂工作,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月薪只有十二美元, 她就是靠这点微薄的收入养活这十三个孩子。

在这些悲惨的记忆里, 赫希洪最难忘的是一次大火。这次无情的大火把他家住的贫民窟烧得精光, 母亲也因伤住进医院, 剩下的一群孩子只有自谋生路。赫希洪后来说:“我当时是靠拣垃圾活下来的。”生活的磨难没有让他对未来丧失信心, 他曾暗下决心:“贫穷的滋味苦不堪言, 但我发誓要永远脱离贫困。”

有一年春天, 他流浪到曼哈顿的百老汇大街, 看见了精彩喧嚷的纽约证券交易市场。他睁大眼睛看着, 不知不觉呆了整整一天。后来他回忆说:“当时我真是看得神魂颠倒, 把什么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人们在窗外和行人道之间, 打着各种信号, 就像聋哑人的哑语似的。每个经纪人还戴着彩色的帽子, 真有趣儿, 我决心一定要再次来到这里。”

三年后, 他果然来了, 而且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这天, 已经长大成人的赫希洪冒冒失失地闯进了一间办公室, 对一个大腹便便的人说:“我不要做工友, 我要做经纪人。”不料, 他的莽撞竟获得了成功。两个星期以后, 他开始为老板做股票曲线表, 月薪是十二美元。

三年过后, 赫希洪渐渐弄懂了股票市场的奥秘, 决定自立门户。然而, 刚刚起步不久的他, 就跌了一个大跟头, 几乎将他辛苦积蓄的钱赔光了。原来, 他精明得过了头, 固执地买进了猛跌的股票。

事后他说, 不错, 我犯过错误, 并且很多。但是, 每一次错误过后, 我一定会从中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

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 赫希洪终于“痛快地赚了一大票”。这是一家名叫普林斯顿的矿业公司, 这家公司投资时行情并不怎么被人们看好, 可赫希洪敏锐地观察和分析到了它的潜力。结果, 这家公司从一个被人废弃的矿井里继续朝下挖, 挖到了真正的金矿。普林斯顿矿业公司的股价直线上升, 赫希洪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以后, 他更加有心计, 更加有眼光。不断获得成功之后, 终于使他成为美国最富有的股票经纪人之一。

篇4:从工作中获得什么

A Broad Mindset of Self-Care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of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ompassion," self-care is just one of several factors needed to promote compassion satisfaction, or feelings of fulfillment from helping others. The authors introduce a model for compassion satisfaction, writing that resources also make a difference, including physical, intellectual and social assets. And family and youth workers who feel positive, grateful and upbeat have been shown to use more flexible and creative approaches when solving problems.

Looking past self-care to the bigger issue of compassion satisfaction, the authors say, builds on most social workers’ desire to help others. They also point to research showing that people with high degrees of positivity were more likely to be viewed as “flourishing” in school or the workplace compared to their more negative counterparts.

Caring for the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elf

While self-care is only a piece of the puzzle, it's a crucial one. "A Self-care Framework for Social Workers: Building a Strong Foundation for Practice" explores self-care as a way for social workers to support their own physical, psychological, social, leisure and spiritual well-being. Self-care strategies generally focus on activities the person finds enjoyable and rejuvenating, anything from playing football to talking to a friend. This personalized approach, the authors write, makes it difficult for researchers to identify a common definition or consistently measure self-care’s impact.

The article also looks at the way individuals can practice self-care in a professional setting. Organizations can support employees by asking them to develop their own self-care plans and encouraging strategies like mindful time management and self-advocacy.

Looking Beyond Self

You may have noticed that you are more likely to feel positive about your work if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t your workplace promotes a supportive, healing environment for everyone. The Sanctuary model, a trauma-informed intervention developed in the early 1980s, is one evidence-informed approach that seeks to create that kind of atmosphere. Proponents of the model bring a structured approach to creating a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that allows clients and staff to build healing relationships. The model also requires organizations to commit to a core value system, which includes tenets like open communication and nonviolence.

"The Sanctuary Model: Theoretical Framework," published this year in Families in Society, describe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n which the Sanctuary model is based. It uses a socioecological logical model to incorporate activities and outcomes at the individual, interpersonal, organizational and community levels. While the conditions for youth workers to practice healthy self-care in and out of work operate at each of these levels, the researchers emphasize individual or group meetings where staff can discuss experiences with secondary trauma and self-care and update their safety plans. Taking this approach, they write, creates a structured, healthy environment in which service providers can promote resilience for clients and one another.

篇5:从工作中获得什么

天使投资人能够找到上千个理由来回绝你,而如果想让他们对你进行投资,你则需要做对很多的事情。

无论天使投资人是对你进行了投资还是拒绝了你,你都不应该让这个结果左右你的情绪,因为即使世界上最好的创意,也有可能被其他人拒绝,而且通常是就差最后一步的时候被拒绝。你要不断的寻找天使投资人,直到自己获得了资金为止。 – Travis Steffen, MentorMojo

2. 你应该了解他们想要什么

天使投资人通常情况下都在寻找两个东西:他们非常喜欢优秀的团队,并且坚信团队是成功的保障;另外他们相信领域和对产品的愿景。你应该确保自己能够找到这样的天使投资人,而不是那些企图获得公司控制权的天使投资人。

我曾听到过很多这样的故事,一些公司为了得到很少的一笔现金,而放弃了公司太多的股权或是控制权。– Arjun Arora, ReTargeter

3. 你应该在融资初期就做好准备

我们的投资人中有很多天使投资人。在成功完成融资之后我们发现,天使投资人喜欢那些事前做好所有准备的创业者。

如果你能够在接触天使投资人之前就准备好各种财务信息和企业运营方面的数字,那么你就能更快的敲定融资。– Doreen Bloch, Poshly Inc.

4. 让投资人为你介绍其他人

天使投资人的工作不只是给你提供资金,他们还应该为你提供帮助和其他资源。你应该让投资人为你介绍其他的创业者,尤其是他们曾经投资过的创业者,这一点非常重要。

而且你应该专注于找到那些失败了或是企业发展没有达到预期的企业创始人,你要向他们询问,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个天使投资人是否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帮助。– Matt Mickiewicz, Hired

5. 天使投资人的网络并没有那么吓人

一提到天使投资人网络,很多人就会想到许多难以满足的投资人,他们有着各自的想法,见过无数的创业者,也拒绝过无数的创业者。很多人认为他们难以接近。但是说白了,当你在和天使投资人会面的时候,你所做的就是打动受众而已。

我们曾经有过这方面的经验。一屋子的天使投资人等待我们去打动。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在所有天使投资人中,有80%对我们没有兴趣,因此我们就专注于打动剩下的20%的投资人。凭借这样的策略,我们最终成功的获得了资金。– Aaron Schwartz, Modify Watches

6.了解自己的数字

你要了解自己需要融资多少钱,以及你自己的估值。你还要了解你为何需要这些资金,以及你预期自己何时能够达到收支平衡。

你要对自己的盈利模式非常清晰,并且尝试自己先找到漏洞。这样做的好处是,当你在面对投资人的时候,你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在投资人眼中你将变得更加可信、可靠。– Logan Lenz, Endagon

7. 你得到的不止是金钱,还有帮助

当你从天使投资人那里获得投资的时候,你应该记得你所获得的不仅仅是金钱。你要知道,大多数天使投资人以前都曾经是创业者。

在选择天使投资人的时候,你应该先弄清自己想要得到谁的帮助。热情的天使投资人愿意为你提供帮助和指导,让你的企业能够不断向前发展。– Arian Radmand, CoachUp

8.沟通是关键

投资人就像客户,融资就像是销售。每个投资人都需要培养和跟进,就像将产品销售给客户一样。在融资之前、期间和之后你都需要与投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样做能够培养投资人对你的信心。

我们每个月都会给投资人发送邮件,告知对方我们现在的进度以及我们下一个月的工作计划。– Abby Ross, ThinkCERCA

9. 分享你的愿景

天使投资人看重的并不是你的工作,而是你进行这项工作的原因和方式。你应该向他们详细解释你为何在进行这项工作。

当然,你还要有一个不错的计划来支持你的愿景。– Andrew Thomas, SkyBell Technologies, Inc.

10.注意天使投资人的行业经验

每个天使投资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你应该留心他们的行业经验。他们更愿意投资的企业,是那些处于他们自己曾经取得过成功的领域的公司。– Jason Grill, JGrill Media | Sock 101

11.取得个人联系

天使投资人拥有资金和经验。但是他们是不是优秀的伙伴?很多企业都不注重与天使投资人进行私下的接触,从而使这些创业者根本不了解他们的投资人。

你将与天使投资人一同工作,因此你们之间必须合得来。你能不能跟一个非常不喜欢的人一起工作?– Matt Hunckler, Verge

12. 诚实非常重要

篇6:从生活中获得的启示

生活好似一部电视剧,都是由一个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小镜

头,组成绚丽多彩的生活。我们要热爱生活,也要热爱生活中那些细小的镜头,正是因为它们,才使我受到了许多启示。每当我遇到挫折时,我都会想起那一个个令我深思的镜头。

记得在六年级的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我的语文成绩不怎么理想,一接到考试通知就觉得心情很沉重,连出去玩的心情也没有。我很苦恼,也很紧张,怕下个学期会落下。但是,我只想缓解一下心情,玩电脑?不行,电脑会使我的成绩更加落后。出去玩?不行,没心情。到底有什么东西可以缓解心情的呢?忽然,我灵光一闪,有了:不如看电视吧!

我立马打开了电视,开始看了起来,我一直在换台,想找个搞笑的节目,后来我找到一个节目放的是搞笑的动画片。我一直笑个不停。觉得烦恼一下子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忽然间,我想到了:要是每次遇到挫折时也能这样笑一笑,那不就雨过天晴了吗?其实,有些挫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以面对。只要笑一笑,没有什么大不了。

篇7: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元光小学 郭宏茹

【教材分析】

《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一课力求通过故事和报道,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中提升助人的思想境界,体验助人的快乐,懂得“人人都需要帮助,人人都可以助人”的道理。“帮助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美好的道德情操,在教材中安排这一教育主题,对当前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来说十分必要,对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在学习、生活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解决,也会碰到需要他们帮助的人。而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在长辈过多的呵护下长大,早已习惯于得到别人的帮助,很少会帮助别人。即使帮助别人,也是在父母、老师的要求下,在学校的号召下进行,不是出于自觉自愿,因而更谈不上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是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

【设计思路】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规定: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本课的教学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教育理念。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本课的教学设计始终遵循着“思品教学生活化”原则,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创设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激情与明理、导行的相互促进。让学生在体验教学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领悟做人道理,实现“自我教育”。“贴笑脸”的游戏把学生巧妙地带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讨论交流学习故事和观看视频后的感想以及讲述助人经历等活动形式,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激发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情境表演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唱歌和朗读让学生体验美好的情感,升华助人的思想境界。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在学习、生活中,得到别人的帮助是幸福的,帮助别人是快乐的。

2.情感体验目标:真切体验从帮助他人中获得的快乐,激发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感。

3.行为改善目标:学会帮助别人的简单技巧。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帮助别人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

引导学生体味助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学唱歌曲《爱的奉献》

2.收集自己助人的事例

3.收集助人楷模的先进事迹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导入:“都说‘玩是孩子的天性’,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喜欢玩什么?(教师做小小的调查)今天,我们也来玩个游戏,这个游戏叫‘贴笑脸’。”(教师板画笑脸,但没画出嘴巴。)

2.教师介绍“贴笑脸”游戏规则:蒙上眼睛,原地转两圈后再给笑脸贴上嘴巴。

3.先由一学生按规则独自完成游戏,再让他求助另一个同学,在这个同学的提示下完成游戏。

4.教师采访学生,让学生谈游戏时的感受,初次体验助人的快乐。

5.揭示课题——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

[本环节设计意图:游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体验了一回游戏中助人的快乐,从而巧妙地导入课题。]

二、学文明理,提升境界。

1.了解助人的方式

教师引入:“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有时候自己解决不了,就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板书:人人都需要帮助)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哪些方式?”(让学生知道助人的方式很多,可以用金钱、物品资助别人,可以为别人做一些事情,也可以用言语安慰、鼓励别人。)2.学习《小洁的故事》

(1)由一学生配乐朗读《小洁的故事》,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故事中的老人是怎样帮助小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学生针对上述问题发表看法。

(3)教师小结:帮助别人不需要具备太多的条件,只要有爱心,我们人人都可以助人。(板书:人人都可以助人)

3.学习感动陌生人的故事

(1)教师引入:“现在,助人为乐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精神追求,它超越了亲情,超越了国界。请看教材中“感动陌生人”的两个小资料——”

(2)男女生分别读“感动陌生人”中的一个资料,教师提问:①假如你是那位登山者,在泥泞的山路上,你得到了陌生人留下的手杖,心里会怎样?②那位做了好事的外国女士为什么要悄然离去?③那个受伤孩子的父母得到了陌生人的帮助,心里会怎样?

(3)学生观看5·12抗震救灾视频,教师根据画面深情讲述:“看,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在第一时间赶来了,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废墟中救出了一个个伤员;我们的医护人员赶来了,他们给了伤员及时的救助;我们的温家宝总理赶来了,他亲自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很快,全国各地掀起了为灾区献血、捐款的热潮。人们点燃烛光,为灾区人民祈福,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4.学生谈观看视频后的感想并齐唱歌曲《爱的奉献》。

5.情境表演(学生表演,教师旁白):

(1)路上,一位阿姨的钱包掉了,„„

(2)公交车上,一位老奶奶找不到座位,„„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教材中《小洁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帮助别人不需要具备太多的条件,只要有爱心,人人都可以助人。通过学习“感动陌生人”的两个报道和观看5·12抗震救灾视频,让学生更加理解助人为乐的深刻内涵,领悟人在社会中生存,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赖,需要互相扶持帮助的;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也会乐于帮助别人;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能使社会更美好。唱歌和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使品德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讲述经历,情感共享。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生活中帮助别人得到快乐的故事。(提示:帮助的对象可以是老师、同学、亲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

2.学生讲述自己助人的经历,教师相机引导,教给助人的简单技巧。

3.创设问题情境:假如发生了下面两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1)冬冬平时老爱欺负你,可是有一次冬冬遇到了一道难题向你请教,你该怎么办?

(2)看到你的伙伴溺水了,周围又没有大人,你该怎么办?

4.教师讲述自己助人的故事,学生谈感想。[本环节设计意图:本着品德教育生活化原则,本环节“谈经历”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淡化对错,重在引导;淡化完美,追求真实;淡化说教,追求无痕。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回归儿童的生活;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建立宽容互动的师生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还可以相机教给学生一些助人的简单技巧,特别是让学生明白在特殊情况下如何帮助别人,又不伤害自己。]

四、学习楷模,榜样激励。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助人楷模的先进事迹,教师补充介绍雷锋、陈光标、漳州110等助人楷模及其事迹,使学生受到榜样激励。

[本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楷模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高尚品德的熏陶,让榜样的力量在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五、畅谈感想,巩固学情。

1.学生畅谈这节课的感想和收获。

2.(伴奏音乐《感恩的心》响起)师生一起深情朗读助人的格言:

(1)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为别人点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了自己。

(3)除了“爱”,世界上最美丽的动词是“帮助”。

(4)帮助别人,快乐是最大的回报。

3.教师寄托希望:老师祝愿同学们在帮助别人中收获越来越多的快乐!

[本环节设计意图:将体验提升为感悟,除了需要兴趣的驱动、活动的支撑,更需要情感的伴随和维系,需要教师为学生点燃智慧的火花,开启灵感的窗户,唤醒思想的活动。通过谈感想和收获,进一步检验和巩固教育教学成果;通过配乐朗读,将道德情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使品德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内化为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

六、课外延伸,实践体验。

布置一项特殊的作业:帮别人做一件事,体验助人的快乐。

[本环节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其实是本节课的延伸,通过实践体验,深化了道德认识,升华了道德情感,强化了道德行为,有利于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

【板书设计】

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

人人都需要帮助

人人都可以助人

【简评】

《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从“学文明理”到“辨析导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领悟”,一步步引导学生体验助人的快乐,激发学生助人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该设计没有枯燥乏味的说教,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丰富教材。利用教材中《小洁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助人方式和助人条件的思考;利用教材中感动陌生人的两个报道,发现身边更多感人的故事;利用教材中的作业设计,设计了“师生讲述助人经历”的环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此外,在视频、背景音乐和助人格言等内容的选择上,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在活动方式的设计上,设计者根据小学生天真活泼、好玩好动的特点,设计了游戏、唱歌、朗读、表演的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品德教育,领悟道德观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在“情境表演”这个环节,设计者考虑到是即兴表演,让学生准备的时间不多,所以选用了两个比较传统、易于表现的题材。这两个表演看似平常,学生却可以创造性地赋予人物富有时代气息的对话和动作,演出新意,在笑声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品德教育,同时也间接地体验到助人的快乐,这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亮点之一。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追求“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这是本课教学设计最突出的特点。

(方寿权 云霄县元光小学教务处主任荐评)

篇8:从《想北平》板书中获得的启示

好的板书设计离不开新课程理念的指导, 以及对文本的研读。我在进行板书设计时是做了认真思考的,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从字里行间透出的强烈主观性, 领悟老舍对北平浓浓的爱。我从中获得启示, 可以把板书设计成一个“心”形, “北平”就装在这个“心”的中央, 题目为“想北平”, 板书由此展开。我故意把“想”和“北平”分开写, 并设计问题“作者对北平强烈想念之情的词句有哪些?”新课标倡导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样的一个板书, 一定会激起学生探寻的兴趣。学生在随后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发现, 老舍对北平岂是一个“想”字了得, 语句中透露着他对北平浓浓的“爱”。我把学生得出的认识———“爱”字板书在“北平”的下方, 在此故意卖起了关子, 并问学生对老师的板书是不是有点摸不清头脑, 要想探寻究竟就请大家继续研读文本吧!此时学生的热情又被掀起了。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式的, 这次教改重要的一项就是改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 代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点的新的学习方式。在这课堂中, 我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有活力的课堂气氛, 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现在大家把目光集中到研读的4-7节, 看作者所想的北平是什么样的?学生很轻松地把北平的三个特点:接近自然、布局匀调、动中有静概括了出来, 我把它板书在“北平”的上方。接着从板书内容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思考, “想”“爱”都是主观性词汇, 而“接近自然”、“布局匀调”、“动中有静”却是客观描述性词语, 难道作者仅仅是客观叙述, 它们与作者所要表达的对北平强烈想念之情有联系吗?这样的过渡很自然, 使课堂气氛掀起了又一个高潮, 有的学生回答北平是一个充满鲜活生命的城市, 它让作者内心安适、坦然, 更对北平产生深深的依恋之情;有的学生回答这样匀调的布局, 让作者自由自在, 又怎能不去怀念北平;甚至有学生从字里行间看到作者对北平有很细致地留意, 细到水中的小蝌蚪, 果子上的一层白霜儿, 回答作者不仅是在向我们介绍北平的特点, 而且很好地做到情与景的融合, 将北平的风物与他的情感相交融。这其实就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 引导学生去发现, 学生的思维就被激活, 既调动了学生阅读文本的积极性, 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真正体现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我设计的板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道具, 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学生在品味之后, 更深刻地认识到老舍对北平不是“想”所能概括的, 而是源于心底的“爱”。当我把板书的内容用线连起来时, 看到学生恍然大悟的神情, 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惊叹。这样一个鲜明的板书、艺术性的设计, 展现在学生面前时, 我相信学生一定会记忆深刻, 记住的不仅是它的形式, 更多的是板书的组成内容。因为板书的过程即是文本内容整合的过程, 又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层层研读的过程。学生对这堂课应该把握的重点是什么, 自己又收获了些什么, 就一目了然了。

有鉴于此, 我真切地领会到科学性、艺术性的板书, 能够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浓厚兴趣, 体现了文本的艺术特性, 更让学生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当板书完整呈现时, 相信学生已理解这样的一颗心, 不但是老舍的爱家之心, 而且是他的赤子之心。语文课程改革强调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这意味着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灵, 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成为情感得到熏陶和价值观得以形成的过程,

篇9:从比较中获得

一、比较作者对所写战事的态度

课前预习时,让学生认真研究写作背景,观察作者对这场战争的态度是赞成还是反对,并在诗中找出相关的词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上课时,学生作了总结:

杨炯对战争是赞成的,从“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这一句可以看出,外敌入侵,边报传来,激起了他的爱国热情。他满腔自豪地高喊:“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愿投笔从戎,成就英名。

高适则是在慷慨激昂中夹杂着对军中苦乐不均情形的批判,以及对因战争而造成的普通百姓分离的同情。他说:“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边疆战事爆发,少数民族入侵唐朝,唐朝大将率领千军万马前去讨贼。他们“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正义之师开拔时威风凛凛,跃然于读者眼前。同时学生又找到“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丑恶现实,和“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的凄凉无奈。

岑参在《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用更充沛的热情,更高昂的笔调来赞美前去边关讨伐侵略者的将士们:“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在岑参的心目中,将军有如神兵天降,穿着“金甲”,驱赶着“五花连钱”前去杀敌。

这三位诗人豪情澎湃,但杜甫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看到的却是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听到的却是“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诗中字里行间的谴责,以及流露出的沉痛、抑郁之情,令人不忍卒读。学生找出这几句表达态度的诗句之后,发出了一声与他们年龄不符的沉重的叹息,随即是几秒钟的沉默。

笔者认为,通过这一环节的比较,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情感取向,明白了如同月亮的背面是黑暗的山丘一样,胜利的代价是不可忽略的牺牲,无论是精神的,还是肉体的。最高统治者穷兵黩武,轻挑边衅,给百姓带来的沉重灾难,往往掩藏在壮烈场面的背后,像一缕轻烟,在赫赫战功后袅袅而逝。学生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宝贵和平,谴责不负责任的好战分子挑起的战争。

二、比较作者的语言特色

笔者打了个比方:每个诗人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它就像胎记,让人一眼可以辨认。我们读得出李白的豪放飘逸,读得出苏轼的洒脱出尘,就因为他们语言特色不同。笔者设计了四个问题:这四首边塞诗,哪首最明快?哪首最豪迈?哪首最沉痛?哪首最辛酸?让学生作答,并阐述理由。

学生对前两个问题没有争议,一致认为《从军行》节奏明快,《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最豪迈激昂。理由是:杨炯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段,又采取跳跃式结构,从而有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激情和精神面貌。结合杨炯本人的语言追求,他正是要反对当时的绮靡文风,从这首小诗看,他做到了。而岑参的诗中充满着对汉家将士的激情赞美,最后一句还明确指出,要“车师西门伫献捷”,必胜的信心跃然纸上。

至于后两个问题,学生无法在高适和杜甫之中做出选择,觉得二者都既沉痛,又辛酸。这时笔者提示,追加问题:二者要表现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学生在讨论后得出结论:高适侧重赞颂普通士兵远离家乡和亲人,为了国家的和平而苦战,不要功名,正如诗中所说“死节从来岂顾勋”,并且谴责将领荒淫无度。杜甫侧重于表现穷兵黩武给百姓造成的深重灾难。笔者问:哪种情况让你胸口发闷,想要大喊发泄?哪种情况让你落下同情之泪?学生这时做出了明确的选择:《燕歌行》沉痛,《兵车行》辛酸。

笔者又一次提示:“高岑”是边塞诗人的代表符号,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可以很快得出答案: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都富有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但高适的诗往往充满了对士卒的深切同情,而岑参更多的是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高适诗重描写现实,岑参诗则富浪漫色彩。同样的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由乐观的岑参写来,音节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奇语迭出,有如音乐中的进行曲;而由沉着稳健的高适写来,则多出了一份沉痛,一份反思。

三、比较作者的人生经历

笔者一直强调,鉴赏诗词时,知人论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个性特征,决定了其作品风格的不同。笔者提示学生,借助参考书和网络,查询作者的人生经历,想一想,什么样的人生造就了什么样的作品。学生收集资料后发现:个性豁达者,人生顺畅者,作品激情四射;个性抑郁者,人生跌宕者,作品沉郁悲痛。他们总结出以下观点:

杨炯“恃才凭傲,为政苛酷”,这就不难理解他诗中遮掩不住的意气风发和金铁之声。只有一个狂傲的才华横溢的人,才会这样笔力雄健,直抒壮志豪情,想要抛弃书生身份。《从军行》的风格就明显呈现出雄浑刚健、慷慨激昂。

高适一生坎坷,经历数次兵败,在边境为官的经历让他看到了更多的痛苦。殷璠评价他“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我们既读到了描绘将士艰苦作战的“杀气三时作阵云”,又读到了思妇的“欲断肠”,征人的“空回首”。这首《燕歌行》,既柔软又坚硬。

岑参 “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因此对征行离别,边塞风光,都有非常深的体会。《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是他写给战功赫赫的封常清将军出征时的送别之作,整篇洋溢着一股凛然之气,所以才有了“将军金甲夜不脱”的形象诞生。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饱尝人世艰辛。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弥漫着一股沉郁之气,挥之不去。他通过“道旁过者”的眼睛,看到了惨绝人寰的送别场面,通过“役夫”的讲述,向读者展示了满目疮痍、民生凋敝的社会现象,惹人落泪,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通过这次专题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同题材诗词的鉴赏窍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笔者翻阅着学生主动递交的鉴赏论文,在欣慰之余,也有了把这种方法运用在以后的教学中的念头。比较,永无止境。

篇10:你希望通过这份工作获得什么呢?

同学,公司又不是学校,是希望你过来干活的`,学习的目的也是更好的工作。你居然准备拿我们的工作机会练手和锻炼自己?我们还是找一些更靠谱的人吧。

篇11:学会从绝境中获得希望作文

这是作家牧铃写的一部动物小说,这是一本震撼人心的小说,讲述了一次又一次家兔“03”化险为夷。

“03”是一只笼养的.长毛兔,一个偶然的事件使它进了荒野。随着“本能”的苏醒,融入大自然的03从一个懦弱无能者逐步成长为一只机敏活泼的野兔。当它被导演挑中充当必死的“替身”时,03勇敢地“改写”了那个命中注定的结局,重新回归荒野,成为野兔们的“领袖”——兔王。

03刚进入荒野中,就如一个人坠入万丈深渊,九死一生。但是每一个生命都有求生的本能,是活下去的欲望便他一次又一次从“死神”手中逃出来。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困难,甚至感到十分无助。记得原来我一个人到青田玩,原本想和王佳蕾碰面。可意外的把“火车站”听成“汽车站”,“人生地不熟”的我感到无助和迷茫。之后我拨打了114,询问到了比较实惠的旅店,和比较近的旅游景点。

上一篇:秀塘村创建“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示范点的实施方案下一篇:砼底板队上半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