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地方最容易获得灵感

2024-05-04

在什么地方最容易获得灵感(精选5篇)

篇1:在什么地方最容易获得灵感

1、偏执狂是一种性格定位,这种性格的人具备异乎常人的毅力,是出于骨子里的一种精神,而不是表面的东西。

2、偏执狂首先一个特点就是对目标的锲而不舍的追求,这种追求近乎于病态,很多人都不会去那么做,但是偏执狂不惧怕任何嘲笑或者是白眼,一旦是确立了目标就勇往直前,对目标的确定性异乎常人,所以偏执狂才能够获得成功。

3、偏执狂一般都会对准目标勇往直前,不会出现退缩,可能开始的时候所定立的那个目标看起来是那么遥不可及,但是随着偏执狂一点一点的进行资源的积累,总有一天随着量变会发生质变,这个时候偏执狂就会获得成功。事实上,很多人在遇到苦难的时候会退缩,因为这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偏执狂不是这样,因为他对于目标的确定是异乎常人的,所以偏执狂遇到任何苦难都不会退缩,他会把这些看成是对他的考验,所以就会一点一点的接近目标,总有一天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质变就会发生,偏执狂就会获得成功。

4、正是因为偏执狂一直在追求一个既定的目标,所以偏执狂时刻都在为这个目标准备着,机会总是给有目标有准备的人的,这样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偏执狂就会获得成功。

5、偏执狂是异于常人的,他的目标是不被常人理解的,他前进的动力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偏执狂正是因为这种与众不同才会成功,要不然成功的就是大多数了。

不是所有的偏执狂都能够成功,而是只有找准目标锲而不舍的努力才能够换来成功。所以偏执狂看起来才会成功。

篇2:在法国,学什么最容易就业

agronomie/alimentaire 农学/食品 98%

gestion du personnel 人事管理等 97%

amenagement/urbanisme 治理/城市规划 97%

medical/paramedical 医学/药学 94%

eletronique 电力 93%

commercial/commerce international 商科/国际贸易 93%

gestion des entreprises 企业管理 93%

technologies 科学和技术 92%

economie 经济 91%

langue/LEA 语言/应用外语 90%

geologie/environnement 地质学/环境 90%

marketing 市场营销 88%

finances/comptabilite 金融/会计 87%

psychologie 心理学 86%

physique 物理学 86%

informatique 计算机 85%

communication 传播 85%

chimie 化学 84%

droit 法律 84%

philo,socio,histoire,geo,letrres.. 哲学,社会,历史,地理,文学 84%

mathematiques 数学 76%

篇3:什么人容易获得诺贝尔奖

人们一直将从事科研的人看作天资超常的人,实际上他们也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常人。他们可能好奇心比较强,好提问题,或者说喜欢自阿自答,多数情况下他们还比较敏感。

一方面,他们是辛勤的工作者;另一方面,他们也是希望省力的“懒人”。比如,发明滑轮后,人们就不必搬运重物了。出于相伺的目的,他们还发明了蒸汽机、汽车、电动机、计算机、机器人和远程遥控技术。

1970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总结了获得诺贝尔奖的必要条件,甚至可以说这些条件很简单。

“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优秀的导师。”他自认为幸运地拥有多位这样的老师。其中瓦西里·列昂季耶夫在3年之后也获得了诺贝尔奖。

第二,要和伟大的同事、合作者和伙伴共同工作。在他提及的三个人中,詹姆斯·托宾和罗伯特·索洛分别在11年和17年后获得了诺贝尔奖。

第三,要有出类拔萃的学生。由于他桃李满天下,所以只提及了三人。他们是劳伦斯·克莱因、罗伯特·芒德尔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此三人分别于1980年、1999年和2001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萨缪尔森提出的第四个条件就是要阅读大师的著作,并提及了7人。截至 2003年,在他1970年所提到的几人中,贝蒂尔·奥林和贡纳尔·米达尔分别在他作山总结4年后和7年后获得了诺贝尔奖。

“第五个条件就是运气。”在萨缪尔森所提到的导师、同事、学生和大师之中,有8个人在他作出总结后获得了诺贝尔奖。显而易见,他具有良好的洞察力。也许应该问问他,在余下没有获奖的11人中在将来会有多少人能获得诺贝尔奖。

然而,还可以对萨缪尔森的总结进行补充。除了个人条件之外,还有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存在一个强大的还是弱小的科技部门,它包括一个研究人员群体,他们的生活条件以及必不可少的用于科研工作的投资。在资源丰富的环境中,特别是在从事科研工作人数众多的环境中,成为优秀科研人员的可能性就吏大。反之,科研人员为了取得优异科研成果而付出的努力就更多。

万事万物都存在一定的联系。萨缪尔森关于获得诺贝尔奖的思想归根结底就是拥有伟大的导师,而在平常的科研工作中,个人要在与优秀的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工作中自主地学习。

优秀的科研工作者除了发明之外,还可以创造出类拔萃的学生。伟大的导师、优秀的工作伙伴和出类拔萃的学生的影响在获得诺贝尔奖的科研工作者名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篇4:人最容易迷失的地方是人群

这是一句大实话。一方面我们必须与人交往,这样才能满足爱与被爱的需求,满足对尊重的需求。另一方面他人又像地狱,当你一步踏入,便会深陷进去。你本想亲近别人却遭到了疏远;你本想得到肯定却招致了否定;你本想获得尊重却自取其辱……当这种情形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在你身上的时候,你还知道自己是谁吗?你还敢相信别人吗?你还能找到真实的自己吗?你还知道自己的最高目标是自我实现吗?你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坚守?你是选择压抑自己、迎合别人,还是勇敢地接纳真实的自己?你是放弃真实的自己,活给别人看,还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他们的呢?

水,最容易消失在水中;人,最容易消失在人群里。

一滴水是清晰可见的,但是,当它融入到水中,你还能找到那滴水在哪里吗?同样,即使你是一个有个性、有棱角、有爱好、有思想、有情感、有自我的人,如果迫切希望被别人接纳,渴望合群,常常也会磨灭自己的棱角,隐藏自己的个性,屏蔽自己内心的声音。马克·吐温说:“跟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样,我所暴露给世人的只是修剪过的、洒过香水的、精心美容过的公开意见,而把我私底下的意见谨慎小心地、聪明地遮盖了起来。”因为,只有当你变得与人群中的其他人没有多大区别的时候,这个群体才会接纳你。没有哪个群体会接纳一个异类。

人们总是喜欢接纳与自己相同的人,排斥与自己不相同的人。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成为铁哥们儿?就是那些有着相同经历的人。他们一起扛过枪、一起下过乡、一起×××。他们有着共同的人生体验,犯过共同的错误,有着许多相同的秘密。

人们渴望被什么样的人群接纳,就容易变成什么样的人。

一个警察要去卧底,渴望被流氓团伙接纳,就必须变得流里流气,甚至还需要干出一些流氓的事情。

但需要警惕的是,渴望被人群接纳的心理常常会让我们削尖脑袋,扭曲自己的个性,压抑自己,甚至做出违心的事情。最后,我们虽然被人群接纳了,但我们的自我却消失了。

在人群中消失了真实的自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大家都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愿也不敢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人人都在说假话,说违心的话,都在恭维皇帝的新装,结果就会导致严重的非理性行为的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检阅部队,旁边的一位将军拍马屁说:“元首,您瞧,下面的人真多呀!”

希特勒说:“不!我一个人也没看见,我看见的只是人群!”

希特勒一语道破天机。要想让人疯狂,先要让每个真实的自己消失在人群里。只有当每个人的自我都消失在人群中,没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意志,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没有了自己的灵魂之后,希特勒才能驱使他们去干令人发指的事情。

人与人群有什么区别呢?

人是有“我”的人,这个“我”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渴望、自己的梦想……

人群是什么?

人群就是许多人聚集在一起。这些人为了获得别人的接纳,每个人都磨灭了自己的感受、想法、意愿、个性和自我。

一个人独自走在乡间小路上,这是一个“人”。

很多人聚集在一个社交场合,推杯换盏,彬彬有礼地交谈,这就是“人群”。

这之间有什么不同呢?最大的不同就是,一个走在乡间小路上的人,他不用在乎别人的看法和目光,不用考虑自己的姿态和着装。他会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想放屁,就放屁。而在社交场合交谈的人,特别关心别人对他的看法,很在乎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根本不敢随便放屁。他会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按照别人喜欢的方式行动。

正如张爱玲说的那样:“装扮得很像样的人,在像样的地方出现,看见同类,也被看见,这就是社交。”

人需要社交,但不需要把自己的整个人生都变成社交。如果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乎每个人的感受和想法,在乎每个人的议论和评价,那么,我们就会失去自我的空间,忽视自己的感受,泯灭自己的思想,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摘自《活着不是给别人看的》

篇5:宝宝最容易缺什么?

尽管人们总强调补钙,却常常忽略了维生素D。新生儿很少晒太阳,而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D的先决条件是皮肤要接受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只有这样才能帮助钙的吸收,预防佝偻病的发生。这就是宝宝出生两周后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600个国际单位的理由。由于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比较低,宝宝更容易缺乏维生素D。

如何正确进补?

补维生素D有两种方法,一是晒太阳,二是服用鱼油。宝宝吃鱼肝油主要是补充体内缺乏的维生素AD。现在的主要剂型是维生素AD胶丸、滴剂或鱼肝油,每天餐后只需要吃1滴,然后逐渐增加,一个月后可以增加到每天3到5滴,但是最高也不要超过每天5滴。等到宝宝可以正常吃食物后就可以不再补充,经常出去玩、晒太阳充足的宝宝也可以不补。

6个月后辅食来补铁

宝宝体内存铁量在孕晚期3个月内从母亲的身体内得到最多,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宝宝体内的铁元素是充足的,6个月后,就需要从辅食中补充了。如果6个月后宝宝没有得到足够的铁元素,就很容易患上缺铁性贫血。宝宝缺铁的信号主要包括:面色萎黄或苍白,嘴唇颜色比较白;经常无精打采,而且食欲减退;指甲不光滑,皮肤和毛发干燥;经常有舌炎、口角破裂。当然,这些症状都是在严重贫血时才会出现。

如何正确进补?

6个月以上的宝宝需要开始通过辅食来补铁,补充铁的最佳食品应该就是蛋黄了;瘦肉和动物肝脏也是补铁佳品,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宝宝,可选择牛肉、猪肝、鸡胗等食品来补铁。一般情况下,轻度贫血是不需要补充铁剂的,另外,补钙产品不能与补铁产品同食,据研究表明,每200毫升的牛奶中含钙量为165毫克,如果在服用铁补充剂的同时饮用牛奶,可使铁的吸收率降低50%。

缺钙的宝宝没那么多

母乳喂养的正常宝宝一般是不需要补钙的,母乳中的钙是能够满足宝宝的生理需求;由于配方奶中各种微量元素都有合适比例,只要宝宝每天摄入正常的奶量,也大多不会缺钙。冬季出生的北方宝宝,接受日照不足,容易维生素D缺乏,进而影响体内钙的吸收和代谢,可以适当补充。一般来说,宝宝缺钙通常有三个表现:一是容易醒,睡不踏实;二是有一点声音就会惊吓;三是爱出汗。建议去医院做体检,若被确诊缺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钙剂。

如何正确进补?

万一缺钙了该怎么办?由于宝宝的饮食中含有一定的钙,因此,补钙一般按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适宜摄入量三分之一补充:不到6个月的宝宝100毫克/天,6个月~1岁的宝宝150毫克/天;1~3岁200毫克/天。

选择钙剂 目前市场上钙制剂五花八门,如钙粉、钙片或钙胶囊等,父母最好不要自行购买钙制品,因为有些钙制品含钙量很低;有的含重金属较多一些,如以海洋牡蛎壳为原料的产品;有的对胃刺激性大一点,如碳酸钙。最好的做法是向儿科医生咨询。

饮食补钙 含钙丰富的食物很多,奶类及奶制品、豆制品、蔬菜、海带、虾皮、芝麻酱等含钙都丰常丰富,妈妈要常给宝宝吃这些食物。此外妈妈们在日常烹调过程中,还要注意减少钙的损耗。如食物应保鲜贮存;菜应先洗后切,不宜切得过碎;烹调时间不要太长。

别忘补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的时候,钙的吸收率是10%~15%。如果补充了维生素D的话,吸收率可以达到40%以上。所以补充钙的同时一定要补充维生素D。

千万不要迷信DHA

可以补脑,还能让宝宝的眼睛变得又大又亮……为了宝宝不输在起跑线上,DHA成为不少家长追捧的营养品。出生后到2岁是宝宝大脑发育的快速时期。那么,究竟要不要补DHA来促进大脑发育呢?研究明,对大脑发育迟缓的胎儿、早产儿,遵医嘱补充DHA等脂肪酸是有助于大脑发育的,但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DHA缺乏会导致婴幼儿智力发育缺陷。也就是说,正常的宝宝是不需要补充DHA的。而且DHA是可以从日常食物如深海鱼或坚果类食品中获取的,反而过量补的话容易影响宝宝的免疫及造血功能。

如何正确进补?

母乳特别是初乳中DHA的含量尤其丰富,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无须另外补充DHA,而奶粉喂养的宝宝也可以从配方奶粉获取足够的DHA。另外,如果宝宝已经从乳类逐渐过渡到固体食品,可以在添加辅食时,有意识地加一点深海鱼、核桃等食物,它们也富含DHA。如果是发育迟缓儿、早产儿,则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来补充DHA。

宝宝基本不需要补锌

缺锌会宝宝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智力低下,但若体内不缺锌而滥补,则会抑制铁的吸收和利用。一般来说,只要正常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宝宝一般不会缺锌。但如果宝宝出现头发稀且黄、个子小、食欲差并且睡觉不安稳的情况,可以带宝宝去检测下微量元素。

如何正确进补?

补锌制剂:如果检测证实宝宝缺锌,可选择补锌制剂,或者复合维生素。锌剂的一个主要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故勿空腹服用。

食补 牡蛎、鲱鱼等海产品中含锌量最多,如宝宝无过敏反应,可考虑每周至少食用海产品2~3次。另外,海苔含锌较丰富。海苔是很多宝宝钟爱的食品,因此可以把海苔当作零食,每天给宝宝食用一些。但要注意勿选择过咸的海苔,否则会增加宝宝的食盐量。

先锌后钙 既要给宝宝补钙,又要给宝宝补锌,怎么办?补锌后再给宝宝补钙,会更有利于钙的吸收、沉积和利用。建议妈妈白天给宝宝补锌,晚上给宝宝补钙。

不要随便给宝宝进补

上一篇:挫败并不可怕作文下一篇:因为您的名字叫妈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