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视阈中的数学

2024-04-13

后现代视阈中的数学(精选11篇)

篇1:后现代视阈中的数学

生态文明视阈中的现代体育

本文以人类文明的进步为切入点,阐述了与文明的`前进步伐相适应的体育的发展历程,顺理成章地得出了生态文明视阈中现代体育必然生态化的逻辑结论,并进一步论述了生态体育的科学内涵和建构途径.

作 者:李文静 刘恒山 作者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410004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80关键词:生态文明 现代体育 生态体育

篇2:后现代视阈中的数学

福柯则认为身体是知识、权力和真理规训的对象,是社会建构而非自然的产物,谢林(ChrisShilling)等人则认为身体是生物有机体和社会文化持续互动的产物。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消费社会和后现代理论的影响下,人们更是按照自我规划对身体进行各种塑造和改变,使得在日常生活和经验世界中的身体表现和实践也异彩纷呈,因此,也就更不可能对身体的定义达成共识。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拥有更多手段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控制身体,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深深陷入何为身体以及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控制身体的困境之中……毫无疑问,我们越是能控制和改变身体的限制,那么,我们对于身体是由什么构成的和身体的自然特性是什么就越不明确。

虽然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身体的蕴意:

1、身体是物质性的肉体和超越性的精神的统一肉体和精神是身体的一体两面,他们都不可能单独的存在。一方面,物质性的骨骼、神经、血液、脂肪、肌肉等组成的肉体是身体的实体基础,是精神的载体。英语中“肉体”对应的词很多,但其侧重各有不同:如“flesh”是强调身体由血肉组成,具有欲望属性、“soma”强调由细胞组成的身体的有机属性、“corporeality”、“corporeity”或者“corpse”强调人的物质形体。①这种生理身体通常也是生物学研究和医学实践的对象;另一方面精神是身体的本质,它受各种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俗、社会制度、“身体技术”等影响把生理身体建构成为社会身体,使之带有厚重的文化、社会和历史的印迹。所以,肉体和精神二者密不可分,我们不能单纯地从某一方面来认识身体,必须把它作为肉体和精神的整体加以认识和把握。

2、不仅指单数的、个人的身体,也指复数的、人类的身体即福柯所谓的个人身体(the individual body)和社会人口身体(the populations body)。在福柯看来,个人身体主要指“人类身体的解剖政治学(ananatomo―politics of the human body)”,包括对个体身体的规训,如对个体的临床检查和微观辨别,优化身体功能,发挥身体功能;而社会人口身体则涉及到“人口的生命政治学”(abio―politics of the population),它是国家、政府采用人口统计学、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科学的方法来关注整个社会的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健康状况、身体体质、体育锻炼等,以监管和控制社会的人口。②

3、身体不是静止的单一形态,而是动态的多元形态受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身体形象、身体的再生产、身体技术、身体表现和身体实践都是多元的,是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不断发展变化的,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身体也呈现出各种不尽相同的形态。

如莫斯对处于不同年龄段的不同身体技术(出生的技术和分娩的`技术、儿童时期的技术、青少年时期的技术、成年时期的技术)进行了论述;③弗兰克(ArthurW。Frank)将身体区分为规训的身体、镜像的身体、支配的身体、交往的身体;④奥尼尔(JohnO’Nell)把身体区分了世界身体、社会身体、政治身体、消费身体和医学身体;⑤洛克(MargaretLock)则把身体分为个人的身体、社会的身体和政治的身体;⑥杨儒宾认为先秦儒家“身体观”有四个面向:意识的身体、行躯的身体、自然气化的身体和社会文化的身体;⑦黄俊杰认为东亚儒家思想传统中的身体具有四种类型:作为政治权力的身体、作为社会规范的身体、作为精神修养的身体、作为隐喻的身体。⑧当我们在进行身体研究的时候,必然要面对特纳(BryanS。Turner)所说的身体悖论:我们有身体,但在特定意义上说,我们也是身体。⑨

篇3:后现代视阈中的数学

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促进档案的服务信息化的提高。目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及的发展, 涉及医疗领域的部门, 如社会保险、各种商业保险、医学科学研究等, 对医院档案工作的需求也日益增多, 这就对医院提高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要充分利用当今信息化技术, 适时接受挑战, 加快改革步伐, 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 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卫生事业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2]。

有力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手工操作较多, 工作效率较低, 影响了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的办事效率。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提高例检索速度, 扩大了档案的应用程度和浏览量, 使档案信息的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而且可以反复使用[3]。

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 可以减少支出。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次性的投入, 主要包括电脑设备、网络减少以及相关软件的投入, 一次投入后, 应用将无需再增加投入, 而且在过程中减少费用的支出, 并能够更好地保护档案的破损和丢失。

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探讨

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结构和落后的管理理念阻碍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前, 有些医院存在档案管理人员缺乏, 即使有档案管理人员, 但是由于并非档案管理专业人员或者没有经过正规培训, 在工作上应付, 缺乏创新, 严重影响了医院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进程。

医院落后的设施及设备阻碍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医院领导对医院信息化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 工作上支持力度不大, 而且档案科室布局不合理、房屋简陋, 不符合建设标准, 另外, 在必需的设备方面比较匮乏, 有的甚至连电脑都没有, 阻碍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4]。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因此要招聘档案管理专业人员, 充实到档案管理工作中, 同时要求这类人员不仅懂得档案管理, 而且要懂得计算机的应用, 这样才能胜任档案管理工作。

部分医院的档案管理不集中, 分部门对档案进行管理, 这样就使得档案的管理太分散, 不利于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比如, 有的医院将档案室设置在办公室内, 却主要在该场地进行日常办公, 将档案分散到各个部门去管理, 使得管理工作不够集中[5]。随着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 但是调查发现, 其管理模式太多单一, 管理水平也十分有限, 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有些医院领导并没有对档案管理工作投以足够的重视, 认为其无关紧要, 从而使得其各种硬件设施配备不齐全。有的医院仅加紧医疗的改善和建设, 而并没有将医院的档案管理与这些发展同步起来, 使得档案管理严重落后于医院的发展。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积极说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最大限度地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要相信介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特别是对业务院长和“一把手”的重视, 由于前期工作需要一定的投入, 在有支出的工作方面, “一把手”都是尽力压缩, 能减少的开支的尽力减少, 能够不开支最好不开支, 所以, 让“一把手”明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十分关键, 只有做好的这点, 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

医院要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配备相关设施:要严格按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进行投资, 科室布局、所需的设备、网络建设、软件等要齐全,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资源共享。

保证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有序地进行:由于医疗档案记录了整个医院诊治患者的基本信息及诊治过程, 如果管理不到位, 很容易引发安全问题, 这也是档案信息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所以, 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档案的安全, 在信息化过程中, 必须对系统进行严密的监管, 发现问题及时完善, 并要加强对整个管理网络的监控, 制定严密的安全管理机制, 防止发生信息泄露及丢失等安全事故[6]。此外, 虽然对档案进行了信息化管理, 也应该对纸质档案进行严密的保存, 以备不时之需。

合理配置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加强学习和培训,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医院要根据具体情况, 招聘档案管理专业人才, 充实到档案管理工作去, 医院领导要常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在人、财、物方面大力支持。同时积极创造条件, 派员外出学习、参加学术培训, 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开眼界、掌握新知识, 运用新知识, 培养出能够熟练管理信息化档案的人才, 适应医院的改革的发展。

建立电子文件管理制度, 保障档案安全: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因此, 医院要遵循国家标准和规范, 吸收国内相关行业的管理标准和经验, 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有关电子文件管理的规范、标准、制度, 如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鉴定和销毁制度。利用和保密制度等, 并严格按照制定的制度开展工作。此外, 要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 执行相关技术标准, 规范电子文件的数据格式, 实现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全程管理, 对档案信息系统实时监控, 防止电脑黑客的盗取、篡改档案信息和破坏信息系统, 防止电脑病毒入侵, 确保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

摘要: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包括对医院档案资源的管理和档案信息组织管理, 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医院标准化建设的需求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与网络技术的发展,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也要向标准化、信息化方面发展, 也是与时俱进的一种体现, 能够满足临床医务人员、患者及社会公众的医疗信息需求。为此, 笔者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和工作实际对现代信息化视阈中的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 着重从促进档案的服务信息化的提高、有力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减少支出等方面进行分析, 并阐述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信息化,医院档案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龙萍.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几点思考[J].山东档案, 2008, 3 (4) :33.

[2]牟峰.浅谈医院信息化与电子档案管理[J].中国医疗前沿, 2007, 7 (14) :45.

[3]曾雪兰.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初探[J].现代医院, 2006, 4 (6) :55.

[4]刘丹萍, 严宏莲.浅议如何实现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J].医学信息, 2010, 23 (11) :26.

[5]吴蔚.试论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处理的优势[J].实用医学杂志, 2009, 8 (32) :74-75.

篇4:后现代阅读视阈下数字出版的出路

【关键词】后现代阅读;数字出版;挑战;对策

【作者单位】朱春花,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

【基金项目】2015年度江苏省期刊协会资助课题“新媒体发展与学术传播理念的更新——以学术期刊为主要研究对象”(2015JSQKA004)。

所谓后现代阅读,是指以读者为中心,注重感性的多元化、浅层次阅读。尽管后现代阅读方式具有很大争议,但它正在改变目前流行的出版模式,促使出版形态从现代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变,后现代阅读也正成为年轻人甚至社会的阅读潮流。因此,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是在后现代阅读视阈下进行的,它不仅仅是传播介质的转换,更是由此带来的传播范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一、后现代阅读视阈下数字出版发展的必然性

1.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在后现代阅读潮流影响下,人们需要的是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这给传统出版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出版行业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不得不运用互联网思维去思考消费者的需求。这就必然倒逼传统出版行业向数字出版转型。

2.数字出版的便捷性

数字出版不受限于纸本,尤其是数字出版拥有的高效、开放、交互、共享、音画等显著优势,决定了数字出版发展势不可挡,从而引起传播方式和传播载体的革命性变革。

3.数字出版的环保性

数字出版因为使用数字技术而摆脱了传统纸质出版造成的资源浪费,迎合了现代环保的大趋势,成为国家和政府鼓励、支持发展的产业。数字出版还可以实现按需所印、零库存,这些优势是传统出版无法企及的。

二、后现代阅读视阈下数字出版面临的问题

2014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突破3300亿元大关,全年总收入达到3387.7亿元,比2013年增长33.36%。总收入仅次于印刷复制,一跃成为行业第二位,占全行业收入13.9%。但与此同时,数字出版也引发了许多新问题。

1.内容问题

读者在后现代阅读中寻求一种愉悦的体验,这种享受性的阅读需求不可避免地吸引一些出版社主动出版低俗甚至淫秽的读物,以此来吸引读者眼光,谋取经济利益,造成出版物市场泥沙俱下。

2.版权问题

(1)版权归属问题。由于阅读媒介的延伸,阅读变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后现代阅读又是海量的非线性阅读,充满了跳跃性和不确定性。这些内容在瞬息万变的网络世界里,很难去确定其版权的归属,容易造成版权纠纷。

(2)版权保护问题。从数字版权的法律保护规定来看,我国目前主要法律依据的是2001年修订的《著作权法》,以及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另外还有少量的暂行规定和司法解释。但这些法律法规已经明显不能满足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发展需求。

3.人才问题

(1)人才的数量性空缺。后现代阅读是一种交互式、体验式的阅读,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单向的你传我受,而是在网络上进行互动,并时时实现角色变换。这就使得从事数字出版的人才不再是传统的校对、编辑人才,而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出版复合型人才。而我国的数字出版刚刚兴起,人才的培养还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短时间内难以满足数字出版对人才的数量需求,造成数字出版人才的数量性空缺。

(2)人才的结构性空缺。我国数字出版业人才能力结构发展不均衡:一是编辑人员不了解产品技术,二是管理人员不了解新媒体运营,三是技术人员对出版专业知识相对缺乏。总的来说是缺少同时精通网络、出版和运营的复合型人才,造成数字出版人才的结构性空缺。

三、后现代阅读视阈下数字出版问题的对策

1.守住道德底线,不做市场奴隶

数字出版业的发展,首先需要的就是守住自己的底线,不做市场的奴隶。在阅读多元化时代,出版社更要多出版一些优秀的作品,把创作无愧于民族、时代的优秀作品作为自己的永恒追求;与此同时,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创造出人民真正喜欢、真正对人民有益的好作品。

2.加快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据2013年北京印刷学院公布的《全国高校出版专业建设调查报告》,我国目前有80所高校开设了编辑出版专业,但仅有5所高校开设了数字出版专业。总的来说,学校对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大大滞后于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首先要建立起与数字出版相适应的多媒体协同出版教育理念,以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出版人才为目标,使学生毕业后可以适应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其次要多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及时了解数字出版发展的最新动态,补充知识,成为时代所需的人才。

此外,对在职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促使其向数字出版需要的人才转型。如邀请国内知名的学者或者行业专家,定期对员工开展轮训,加深员工对数字出版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全面提高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加强出版社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相关的交流平台和人才数据库,形成数字出版的利益共同体,共同解决数字出版的人才问题。

3.提高数字版权的保护和监控技术

我国目前广泛应用的数字保护技术如数字版权管理技术(DRM)、数字水印技术、数字内容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都存在一定的漏洞,被破解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我们一是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创造出更有效的数字保护技术,这是解决数字版权保护问题最重要的方法。二是要建立全方位、全覆盖、全领域的数字版权数据库和数字版权认证查询平台,厘清版权的归属问题,明确对内容的行使权限。三是向西方学习建立著作权集体管理模式:一方面委托人可以实现自己的著作权并从中获取利益,另一方面也给使用者带来了授权上的方便,省去了使用者与每一位著作权人进行谈判的成本,提高数字作品的传播速度。四是提升版权监控技术。首先要记录版权的交易和权力转移痕迹,提供版权追踪、检索的监管技术,实现版权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地追踪版权的使用,及时发现侵权现象,保护作者的权益,还要建立具有群众性、便捷性和权威性的反盗版平台,对群众提供的盗版信息要给予及时反馈。五是要加大对盗版侵权的打击力度,规范数字出版的市场秩序,实现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促进数字出版的健康发展。

4.完善法律保护体系,提高公民的版权意识

第一,完善法律法规,细化法律内容。加强对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从宏观上来说,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弥补法律上的漏洞;从微观上来说,要细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其落到实处,真正发挥法律规范作用。

第二,提高公民的版权意识。只有公民充分认识到版权保护的重要性,意识到侵权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他们才会自觉地不做侵权之事,并对侵权行为或产品进行举报。同时,作者要提高版权保护意识,敢于与侵权行为做斗争,勇于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

[1]高宣扬. 后现代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曾伟,霍思远. 数字出版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新闻界,2015(3).

[3]周蔚华. 后现代阅读方式的兴起与出版转型[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

[4]袁超,唐乘花. 数字化转型的人才之困[J]. 出版参考,2014(13).

篇5:后现代视阈中的数学

现代和谐视阈下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模式创新研究

在现代和谐视阈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青年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有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青年学生有整体化的知识素质和创新意识,还要有高尚的灵魂、良好的道德品质,有正确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以及对社会与人类发展的强烈使命感;要求有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与人共处、与人共事,学会和适应各种形式、各个层次的合作;要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正视现实、韬光养晦、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素质;要有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使命感,有对中华民族的深切关注和责任意识.

作 者:蒋晓雷  作者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刊 名:决策探索 英文刊名:POLICY RESEARCH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41 关键词: 

篇6:后现代视阈中的数学

现代性视阈下的矛盾性批判-论齐格蒙特・鲍曼的矛盾性与秩序性的现代实践理论

矛盾性是现代实践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热点问题.现代实践的现实性要求将以往那种宏大叙事性的形而上学加以碎片化的局部性研究,人类实践总是以人的`内在需要为尺度将混沌的原生态加以合己利益的秩序化,把现代存在的混乱即矛盾性作以不断的秩序化努力.现代西方各派哲学家都试图为此努力做以理论上和现实上的解决,英国后现代大师齐格蒙特・鲍曼也毅然对此作以预言性的探讨.本文力图对齐格蒙特・鲍曼的矛盾性与秩序性的现代实践理论作以研究,从其中深刻挖掘其理论精髓为现代视阈中矛盾性问题的解决作出努力,力求为解决中国现代实践中各种层出不穷的矛盾性做出一丝努力.

作 者:余跃琼 朱宗霞 YU Yue-qiong ZHU Zong-xia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刊 名:江右论坛英文刊名:JIANGYOU FORUM年,卷(期):20078(10)分类号:B0关键词:现代性 矛盾性 秩序性 实践

篇7: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柳泉镇一中 周全新

【摘 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已迫在眉睫。本文将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学习情境、高效的电子备课、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有效的个体教学、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篇8:后现代视阈中的数学

作为现代社会和现代化过程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的反映, 现代性体现为对传统社会的经济形式、政治制度、文化思想观念的彻底颠覆。吉登斯认为, 现代性首先指的是在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 或者说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在这个意义上, 现代性大致等同于工业化的世界[1]。美国学者马泰·卡林内斯库则把现代性定义为一种对历史发展进步的信仰, 同时, 他认为还有一种现代性, 是对上一种现代性的反动, 表现为工业文明的危机和人类对它的反抗[2]。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描述的那样, 发源于西方社会的现代性, 不仅使“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而且, 它还引起社会全面、深刻的变化, “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3]。

近代中国是在西方强势的现代化背景下表达其现代化诉求的。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 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因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 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因此, 西式现代化从本质上否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内生性与自主性, 也否定了中国获得现代性身份的可能性。从内部境况看, 由于无法摆脱依附性和弱势的阶级地位,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勇气, 更没有推翻封建统治, 推翻帝国主义, 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 只能展开一种不彻底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同时, 基于自身的弱势处境以及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信心不足, 近代中国已无法内生性地开创出一种堪与西式现代化相抗衡、进而能够积极地影响全球现代化浪潮的思想文化资源[4]。其结果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手下, 中国的现代性难以从容发展。

中国所处的特定历史语境和时代诉求最终在同样源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那里得到了回应。正是其面向时代的开放性与深刻的人类性, 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当时仍然处于彷徨迷茫之中的东方社会获得了现代性身份和改变民族命运的思想武器。尤其是它所倡导的以革命为核心观念、以政治解放为主旨的话语系统, 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心态的深层产生了巨大的、持续的冲击力。其结果是, 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十月革命”延绵不断的炮响声中迎来并最终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并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为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历史性地引导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 由此确立了中国现代性的起点。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谈到“布尔什维克革命”在现代化中的作用时曾指出:“跨入现代世界而又丧失了传统的合法原则和传统的权威制度的社会, 最容易受到共产主义的影响。在布尔什维克革命以前, 没有一场革命在政治上是全面的, 因为还没有哪位革命领袖系统地形成过一种能够阐明如何组织参与的扩大并使之制度化的理论, 而这正是革命的本质。列宁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而完成了20世纪最有意义的政治创新”[5]。

从现代化的角度看, 在社会的分化和整合过程中, 政治文化层面上的现代性与传统的矛盾和冲突的解决对于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往往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自晚清以来, 随着传统社会结构的分化加快, 西方思想的冲击日益猛烈。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创立一种能够处理不断出现的社会问题、协调和整合各种社会冲突、推动社会转型的新的制度机制。这种制度机制在文化层面上必须能够融汇现代性和民族性, 即把现代性的一般取向与民族性的特殊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围绕着这方面的问题, 中国社会的文化舞台上呈现出多种势力竞争、对抗的局面, 以争夺中国社会的精神领导权, 但最终获得这种领导权的只能是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与社会主义紧密相连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这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所倡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其内容方面具有相当程度的包容性, 其中对于民族性的强调, 既是当时战争状态下民意的体现, 也是以文化来凝聚人心的重要方式;对于科学理性精神的追求, 延续了启蒙的精神;而“大众”则意味着隐含的民主意识。“延安整风”后, 包含着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在内的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由于毛泽东思想既科学地指明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之路 (这是现代性的重要内容) , 代表着现代性的“第二个发展阶段”, 又展示了“解放”之后的社会理想, 体现了“真理”和“价值”的统一。尤其是它吸取了传统的儒家“大同”社会理想, 树立了道德人格的楷模, 展现了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承继性, 因而体现了无穷的思想魅力[6]。中国的民族革命迅速取得胜利, 主要原因即在于此。

在新民主主义文化指导下, 中国共产党人得以把对社会结构实行彻底改造与争取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这双重任务有机结合起来, 并为此确立起新民主主义的纲领、路线, 这对于长期处于内忧外患状况中、缺少确定的价值取向, 但又被现代化的浪潮推到社会政治中心而有强烈民族独立和社会公正要求的中国广大社会民众, 产生了强大吸引力。这说明, 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进而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不仅是中国人民符合世界历史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选择, 也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这一成功的选择, 使中国的社会转型和现代化完成了由“被动式的”向“主动式的”的转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成功为中国现代性身份的构建开辟了新的道路。但新中国成立之后却迟迟没有走上现代化的建设道路。造成这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在于, 由于对基本国情的判断有误并直接导致的对源于西方的现代性的简单拒斥。要实现现代化, 却对现代性简单拒绝, 这显然是发展中的悖论[7]。

20世纪的下半叶, 中国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重新认识毛泽东思想、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实行改革开放, 以一种更加务实的态度回归到现代化的道路上。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提出, 开启了中国现代性之路的新探索。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在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中, 把握住了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以及全球化的趋势, 以开放性的视野, 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观念、新思想。正是在这种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中, 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等现代性特征被逐渐纳入中国制度与体制改革的视野, 从而使现代社会所具有的制度性框架被逐步确立起来。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现代社会所具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也在新旧观念的激荡中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所认同。

从现代性角度看, 作为一个伟大历史过程的改革开放, 同时也是一个吸纳与建构现代性的过程, 其历史功绩在于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条件下,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 将现代性价值从资本主义制度中剥离出来, 并将其与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整合起来, 从而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制度性维度和文化价值观念, 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历史命题, 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从根本上超越了以两极分化和对外掠夺为特征的西方古典现代性模式和新自由主义, 形成并不断完善以建设和发展为核心观念, 以科学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全面发展) 为主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实践系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崭新的阶段, 并把中国现代性推向崭新的高度。

中国现代性历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 在中华民族追求、探索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 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真正找到了中国发展与现代性之间的契合点, 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式和基本经验。不过, 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中, 要协调好现代性生成过程中的内在矛盾, 避免“现代性悖论”在中国演绎, 中国共产党必须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实现人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以创造出有别于西方现代性的、更加合理的新型的“中国现代性”, 这是中国共产党未来必须面临和承担的宏伟使命。

摘要: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由闭关锁国逐步融入了世界现代化潮流, 经过历史潮流的反复淘洗, 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而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宣传与实践, 开启并推动了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历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现代性视阈,历史功绩

参考文献

[1]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16.

[2]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M].顾爱彬, 李瑞华,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3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256.

[4]邹诗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中国社会科学, 2005, (1) .

[5][美]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M].张岱云, 等,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362-367.

[6]赵剑英, 干春松.现代性与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危机及重构[EB/OL].http://www.china-review.com/sao.asp?id=16398.

篇9:后现代视阈中的数学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是更新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措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让数学走进生活,发展学生能力,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适当适量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

一、现代教育技术,能创设精彩的数学课堂情境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触及学生的情绪和精神领域,从而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整合恰恰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机组合,图、文、声、形、像并茂,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和新颖性,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学习“认识上下”时,以看图讲故事的形式引入,利用多媒体播放《弯弯的月亮》歌曲,让学生边听边想这首歌曲的歌词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理解其中的数学知识。这样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现代教育技术,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尤其是一些数学概念更是如此,我们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之具体化、条理化,使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掌握。巴甫洛夫说过:“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器官参加,可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例如利用故事设疑,一方面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而这两者正是推动学生进行理论探讨、知识研究的有效助力。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上课初用多媒体动画片演示过程“猴山上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做了三个同样大小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四块,给猴(A)一块。猴(B)看到了说:“太少,要两块。”猴王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八块,给他两块。猴(C)更贪心,说:“我要三块。”猴王又拿出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十二块,给它三块。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学生根据微机的直观演示,会异口同声说:“同样多”于是,老师提问:“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正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说:“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就知道了!”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传授新课,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明显效果。

三、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枯燥无味、抽象的数学,尤其是小学生对学科兴趣淡薄,加之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分散,往往导致一些小学生对此学科不感兴趣,使数学教学质量低劣。运用多媒体,使学生通过视、听、触、动等方式全部知觉调动起来,使人机互动,形成教学双向互动,互促互补,通过大小互补,动静互补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到创造性思维,有效地调节、选取、组织、传递、反馈各种信息,由于视听结合,手眼并用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有利于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先用多媒体演示“猴王分桃的故事”猴王把3个桃子平均分给8个猴子,每个猴子得到这些桃子的3/8,小猴子们都不满意,猴王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给10个猴子,每个猴子得到这些桃子的3/10,小猴子们都高兴地笑了,猴王也笑了。大家说谁笑得更聪明呢?从而导入新课《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两堂课都恰当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发了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能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新教材建立了探索性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重点,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愿意学数学。选材上吸纳了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有趣的和有启发性的情景和事物,让他们在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在问题探索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发展不同,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数学活动,设置了“练一练”“说一说”“我的小天地”“问题讨论”“数学冲浪”“自主小天地”等学习模块。教师把这些制作成 Flash 课件,通过必答和抢答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养成交流、研讨的习惯,学会表达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另外,教师在讲课的最后环节利用 PPT 课件展示给学生相关信息,为学生补充相应的数学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知识水平做自己喜欢的题目。这种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数学课程资源,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以张扬,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篇10:后现代视阈中的数学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步入人们的生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些原有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更新的知识结构,甚至制约着课改的推进。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已在不少数学课堂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孔子云: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可见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增强参与意识。然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概括,有些知识点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惧的情绪,导致参与意识不强。而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声情并茂、动静结合、感染力强等特点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在生动的动画中感受到求知的乐趣,激发起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个人对某种对象有了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力求认识它,了解它。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和特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6的加减法》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工具制作一段动画:有一个清澈的湖面上,有许多美丽的荷花、荷叶。其中有6只可爱的小青蛙蹲在一片荷叶上呱呱叫,突然3只青蛙跳下水。学生被那漂亮的界面、逼真的蛙叫声、青蛙跳水那流畅的动作效果吸引住了。学生像是在观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兴趣极高,不知不觉进入学习角色,掌握了知识。又如上数学练习课时,把练习题设计成游戏课件。如做对一道练习题,皮卡丘小动物奖励一个苹果放在篮子里,并说:“你真棒”;做错一道练习题,篮子里的苹果不见一个,皮卡丘小动物会说:“没关系,再来一次,你一定能行的”。这样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诱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生活场景,展示知识形成过程

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本文由论文联盟www.LWlm.cOm收集整理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眼、耳、手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大得多。因而在讲授数学中一些较抽象的问题时,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演示,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教学《行程问题》,其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如“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同时出发”“先行后行”等是相遇或追及问题的特征,如何正确理解关系到能否顺利解决问题。通过多媒体的情景演示两辆车行驶的情况,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当再碰到类似的问题,学生就可以借用脑海中重演媒体播放过的影像,将复杂的问题情境化,随之再简化为清晰的线段图,使得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而清楚地展现出来。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学生的学习不仅要获取正确的结果,更关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奠定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敢于探究、发现规律、寻求真理的创新意识。而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形成的演示,就能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如一开始就告知学生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只要牢记这个公式,就能求解长方体的体积,然后不断巩固练习,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是填鸭式、满堂灌,是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人才。此时通过信息技术,结合数学学具,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电脑投影屏幕,出现一个长方体,并不断改变长方体的长、宽、高,使长方体的体积也随着进行变化,非常形象地说明长方体的体积受长、宽、高的影响发生变化,与长、宽、高有着密切的联系。同学们此时急切地想知道它们的内在联系,求知欲高涨,再次通过电脑出现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同时利用数学学具(事先准备好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300个)分组进行按要求操作:①把5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排成一排;②再摆出4个排成一排长方体,组成一层;③再用组成的三层垒成一个长方体。通过这样一些步骤,学生非常清楚地知道垒成后这个长方体的长是5个1厘米(5厘米),宽是4个1厘米(4厘米),高是3个1厘米(3厘米),而它的体积为60个1立方厘米(60立方厘米)。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归纳,就能准确地得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篇11:后现代视阈中的数学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给学校教育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是学生教育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现代教育技术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本文就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问题情境;创新思维;课堂效率;生活实际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求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CAI”,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要想不断地启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只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过程,使他们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处在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状态。

例如:在教学“复试折线统计图”这课,通过利用幻灯片复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分析两幅单式统计图的数据,学生们从中发现找出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麻烦,制造出认知的冲突,让学生为了能解决问题想出了更好的办法就是合并成一个统计图。这一课通过幻灯片展示出生活中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试着去努力解决问题,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达到最高点,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全身心投入到新课学习活动中的准备。这时候学生的思维,完全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有关几何初步知识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形象直观的来进行动态模拟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几何形体的内部结构,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他们的本质属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利用课件把6个彩色的长方形(两两相同,通过平移,旋转等方法围成一个长方体的动画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这 一本质属性,帮助学生由平面到立体,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实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同时,也为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作了很好的铺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此外还有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可以借助课件展示小长方体不同的数法和不同的算法,从而引出乘法结合律。教学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时,沿着长方形的长边或宽边旋转形成圆柱体,直角三角形沿着其中一条直角边进行旋转形成圆锥体,这一动态过程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的,而用多媒体课件却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交错表现动静两种状态,在教学中可直观设计、灵活操作。上述案例,灵活的运用了这些特点,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甚至能参与其中的原生态情境,把静止不动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充分表现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架桥铺路,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教材四大块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目标之一。如果采用幻灯片动态图像演示,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演示出来,而且能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图形面积公式的本质属性。比如延长变化、重现过程、分解过程、组合过程、运动轨迹以及大小变化、远近的转换等等,都可以生动地再现事物(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比较难察觉的东西能清晰的呈现在学生感受能力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从而克服人类感官的局限,扩大学生的认知时空,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时间,从而达到反映事实、呈现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功效。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中三角形面积的公式的推导的这一过程中,“三角形面积公式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促进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引导学生将已有的三角形转化成为学习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进而探究图形之间的联系,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有关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利用课件,使学生认识三角形,渗透转化思想。利用动手操作引导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面积,并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最后运用自学辅导法,提高自学水平,培养“说”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层层设疑,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从而“逼着”学生去思考,计算,最终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学习形成的交互运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这样,就会给学生留下一个非常逼真、深刻的印象,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大课堂的容量,提高了效率。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多年教学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实现大容量、高密度的信息传递,因此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一点在练习环节中表现最为突出。例如:过去高年段在上解决问题时,老师要把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黑板做题目,这样老师在上课前就得花比较多的时间去抄题目,而且单单的只是在做应用题,学生们没法真正理解题目的情境。现在我们利用了现代化教学,课前做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应用题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还能把题目中的情境用图片来展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题目中的意思。学习解决问题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增大了教学的容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综合数学能力,提高了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

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数学的知识融入于生活实际中。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找出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边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很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浓厚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

例如:我们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我利用幻灯片出示了一个条红领巾,让学生求红领巾的需要多少布,让学生知道要求红领巾需要多少布就是要求红领巾的面积也就是三角形的面积。同学们展开讨论,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积。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了数学的知识。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知识,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味。

六、总结

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基于信息技术的环境可以对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持:创设真是的情境,共享丰富的资源,快速灵活地获取信息、提供多种多样的交互方式。在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充分发挥其优势辅助教学,使更新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措施,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它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能最大程度的唤起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爱学、乐学,让小学数学课堂真正插上自由的翅膀。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培训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当中的应用

[3]魏东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上一篇:进寺庙应注意的礼仪下一篇:浅谈中国的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