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子泊小学学生体质

2024-04-20

蒲子泊小学学生体质(共8篇)

篇1:蒲子泊小学学生体质

蒲子泊小学简报

我校在三月开展了一系列学雷锋树新风宣传教育及实践活动。3月18日下午,三至六年级各班选派优秀学生代表在道德讲堂参加了“学雷锋 树新风”演讲,小选手把发生在身边的,或从书上所看到的学雷锋先进事迹编成故事演讲,他们满怀激情的演讲把雷锋精神传递到每一名少先队员心中。3月27、28日各班利用第七节课召开了以“学雷锋 树新风”为主题的班会,各班结合本班实际,内容形式多样,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故事《我班的小雷锋》,小品《雷锋就在你身边》等,传递了一种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3月31日我校五六年级学生来到双港村清扫街道,用实际行动来践行雷锋精神。与此同时,每周升国旗仪式中班级特色展示、国旗下讲话都围绕着雷锋精神展开,学生们沐浴在 三月的红雨中,雷锋精神必将在每一名学生身上生根发芽。

篇2:农村小学如何提高小学生体质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 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充分利用多种体育手段, 逐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所谓的身体素质, 通常指的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反映。在教学中, 我主要是从力量、速度、灵敏、柔韧性和耐力等能反映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的五个方面进行实验和研究的。

1. 力量素质是人体运动的基础, 是人体运动最广泛的一项素质。

力量是从事各项体育活动的基础。

2. 速度素质是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即在单位时间内动作或通过某一距离的能力。

速度素质不是先天的, 而是经过后天的反复训练, 进行快速动作练习得以提高的。经常从事各种速度练习, 可以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性, 能提高呼吸、循环系统活动的能力, 对身体发展、增强体质、掌握动作技术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3. 灵敏素质是在锻炼中发展的。

灵敏素质是人体表现出来的快速随机应变的能力, 是一种复杂的素质, 既是神经的灵敏性反应, 又是力量、速度、协调等素质的体现。因此也可以说它是一种综合性素质。

4. 柔韧素质贵在持之以恒。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的关键取决于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活动范围, 也取决于神经支配肌肉的紧张与放松的协调能力, 发展少年儿童的柔韧素质要从小抓起。少年儿童时期, 柔韧素质容易发展, 但也容易消退。所以要提高柔韧素质应以主动形式经常性地进行锻炼。每次练习要有一定的重复次数和动作幅度, 以保证练习的效果。所以要早抓, 抓敏感期。

5. 耐力素质对其他各项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它能改善和提高心肺功能, 提高少年儿童的心肺机能水平和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 发展和提高运动成绩。耐力素质的训练是一项十分枯燥的事情, 现在的少年儿童最缺乏的就是吃苦精神, 课堂上一谈耐力跑, 就一片叹息声, 不乐意活动。所以在进行耐力素质练习时要先讲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顽强的精神意志。

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活动, 充分使孩子动起来。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一些趣味性浓的运动项目, 真正让学生的身体运动起来, 要强化学生增强体质的意识, 必须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教学中, 首先要掌握好课堂节奏, 调动课堂气氛。因此, 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精心设计教案, 教法更新颖多变。只有当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后, 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才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去锻炼身体, 弥补自己的缺陷。

现在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关心、溺爱, 普遍最关注孩子的身体, 但又不注意身体与营养的关系, 这样就导致了体质下降。所谓的身体素质, 通常指的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反映。实践证明, 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反映体质好坏的主要方面之一, 它与人的体型、体格、机能、神经反应和心理等均有密切关系。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 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要想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素质, 必须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 要遵守科学的原则, 切不可操之过急, 方可收到实效。

篇3:小学体育与增强学生体质

体育教学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上好体育课。对教师来说,主要是向学生灌输又关的体育知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和技能,进行各种体育项目的身体练习。而这些体育锻炼究竟对身体会产生哪些影响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提高形态发育水平

儿童少年的骨骼尚未完全骨化,还存在着软骨组织。这些软骨的不断增长和骨化,是骨骼生长的一个重要方式。体育锻炼可使骨外层的骨密质增厚,骨变粗,使骨里层的骨松质排列上更适应肌肉的拉力和重力作用。

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能使关节囊、韧带和肌腱增厚,伸展性增加,这样,就使关节活动范围大,灵活而牢固。而人体的任何活动,都表现为肌肉活动。而肌肉的发展对于提高运动能力和劳动能力极为重要。少年儿童的肌肉发育过程中,身体各部位肌肉的发展速度也不平衡,而坚持体育课学习和锻炼,可以使肌肉在形态、结构、成分和技能上发生明显的适应性变化。

体育锻炼时,肌肉工作加强、血液供应增强,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和生物变化可使肌肉变得结实、有力,因而可以适应运动和劳动的需要。运动时,肌肉收缩和放松,加强了肌肉内部物质代谢过程,使肌肉内的血液循环畅通,给肌肉带来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从而提高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协调性。

二、能够促进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方面技能发育,不断提高机能水平

进行体育活动时需要消耗能量。氧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增加,而能量的产生主要靠血液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来供给,这样就促使血管开放,心脏跳动加快,血液循环加快,长期如此进行、无疑对心脏和血管的弹性是很好的锻炼,心肌经过锻炼以后,力量会加强,每搏动一次排除的血液量就会增加,当进行同样负荷的运动时,经常参加锻炼的学生,其心脏搏动的次数要少于不常锻炼的学生。

体育锻炼时,人体对氧气的需要加强,要求呼吸器官加强工作。应该指出的是,人体是一个完成机体,人体各器官的活动都受神经系统的统一支配与调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对小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有良好的促进的作用,而且对它们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都能起到促进、发育、提高机能水平的良好作用,为人体适应剧烈运动和较大强度的劳动提供了保证。

三、能够提高机体适应和抵抗能力,全面增强体质

从事体育运动,可以使人体接受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的锻炼。体育课多在室外进行,通过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可使皮肤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维生素D,对钙和镁的吸收大量增加,这些因素能提高小学生对寒冷、高温等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侵袭,降低发病率,有利于小学生全面增强体质。

根据遗传学和优生学说,小学生这一代的体质增强了,就能使我国人民的体质一代胜过一代,从而逐渐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水平。

小學体育与我们的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现有小学生人数约一亿一千万左右,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体育发展的水平,将决定着我国人口素质,而且对推动我们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后备力量,提高我国的竞技运动水平,也将奠定良好的基础。可见,小学体育还是我国国民体育的基础。

四、能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体育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生长发育,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体育课对于培养小学生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的情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教学比赛中,大家必须遵守,互相尊重,而且还要克服许多困难,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有很好的作用。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能够明白,为了更好地锻炼身体,将来成为体魄强健的人,自觉地克服困难,奋勇拼搏,以顽强的毅力达到目标的过程,就是意志。

同时,体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基本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既跑、跳、投掷、攀登、爬越等人体基本能力和运动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

五、能够消除大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动脑的过程。少年儿童是身体各机能发育完善的最重要的阶段,由于对知识的接受承载能力和自身发育的不完全性,注定要出现大脑活动规律的紊乱性,也就是大脑疲劳。如果不能使大脑中疲劳的神经细胞得到休息,人就会出现疲劳感,注意力不集中,思考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等现象。这时候就必须要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才能恢复更好的学习能力。

休息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消极休息,如闭目养神、睡眠等等;一种是积极休息,如参加体育、文化娱乐活动。积极性休息时,学生们通过进行体育活动或其它活动,大脑皮层主管运动的中枢开始工作,它的兴奋使主管学习的中枢逐渐抑制,得到休息。这样大脑皮层主管各种人体活动的中枢轮流工作,就可交替得到休息。

体育锻炼促进了人体的新陈代谢,使血液循环加快,供给大脑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增多,使废物排出体外,这可以改善脑的工作条件,使大脑更高效率的工作。因此,学生们每天做早操、课间操、上体育课等多种体育形式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进健康,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概括地说明了小学体育的重要性,使我们充分地认识到其基本的中心内容,就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体育的功能等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配合全民健身运动,广泛的开展体育锻炼活动,促进他们的正常发育和身体机能的发展,培养身体的正确姿势,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树立良好的心理品质,以收到增强体质的实际效果。

篇4:开展阳光体育 增强小学生体质

一、在小学体育课中开展阳光体育现状

不良的教育观念及体育法规、制度贯彻和监督不足。长期以来,学生受体育价值观的世俗偏见影响以及面临升学压力,学校体育很难改变其劣势地位,体育活动场地设施不足,体育课被削减,小学生每周体育课平均2节,远少于国家对小学1~2年级4节,3~6年级3节体育课的要求。尽管《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5条明确规定了学生每日的学习时间小学不得超过6小时,但实际情况是学生的节假日及双休日补课是家常便饭,即使学校不安排补课,许多家长也会不惜重金为孩子请来家庭教师或报特长班、兴趣班,体育锻炼根本排不上日程。学校不切实贯彻制度,使之流于形式,缺少舆论和社会监督。目前,学校体育课的地位得不到重视,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现状没有改变。而应试教育主要是以智育教育为主,体育教育被看成是可有可无的学科,因此,体育教育的价值一直被忽略。所以,在这种大的教育背景下,阳光体育运动将不会得到社会的完全认可。同时,电脑、网络游戏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致使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更加缩短。

二、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的理念

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如通过海报、宣传手册、课堂教学、知识竞赛等方式广泛传播健康理念;同时应走出校园,加强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其他公共服务部门的合作,促使更多的公共体育机构和公共体育设施向学校和学生开放,吸引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必然会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教育局的领导可以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城乡体育教师的交流与合作,真正做到城乡学校体育同步发展,使阳光体育这一阳光工程惠及中国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三、转变观念关注学生的体质

体育教学是提高小学生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是基本,体育教师是关键。我们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教学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把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紧紧围绕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大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营造出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良好氛围,创设出有利于开展体育教学的社会环境。开展“阳光一小时”活动,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为了让学校“处处有健身设施,随时能快乐活动”,学校应充分利用运动场或边角空地,因地制宜地建设阳光体育活动场地,如设置一些攀爬梯、单双杠、云梯、小篮球场、小排球场、乒乓球桌等运动设施;学校可给每个班级配一些体育器材,班级也可以动员学生自行购置一些,学生自愿捐赠一些。为了便于管理,不妨给每个班级设置一个“阳光体育运动器材箱”,使学生的活动空间得到扩展,活动设施得到充分利用。

四、用阳光一小时打造学生阳光人生

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和终生的幸福,是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阳光体育运动不但能锻炼身心、激智、启德、益心,还能促进文明、和谐校园风气的形成。站在这个高度来审视体育运动,我们才会把“保证学生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变为自身的需求。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这是让学生“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前提。学校首先要重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规范自己的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教学的有关规定,开足开齐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去削减、挤占体育课时。要不断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的体质不断增强。实行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同时,加大教师参加体育培训教改,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最后,学校要从校本课程的高度来确立阳光体育运动的“法定”地位,把上午的课间操30分钟和下午的课外活动30分钟确立为每天的“阳光一小时”时间,把活动的时间列入学校总课程表,从课程的高度来确保学生的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一小时。

参考文献

[1]李春华.试论网络环境下我国儿童权益的保护[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6(10).

篇5:小学体育与增强学生体质研究

【关键词】体育 教学任务 学生体质 实践研究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小学生体质问题的重要性。“少年强,则国强”,在这句话可以看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少年的健康水平严重关乎一个国家的兴旺发展和繁荣富强。为了能全面地提升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国家对此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对策,来更好地帮助少年改善体质。同时学校要加强对体育课程的完善和重视,因为小学阶段的体育课是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为以后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基础。

一、造成当前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一)家长溺爱,学生缺少必要的劳动

现在儿童几乎一大部分都是家里的独身子女,因此备受家长的溺爱,家长从来不会让孩子去做家务劳动等一些基本的活动。时间长了就导致了具有懒惰性。而且经常被家长溺爱惯了造成了娇生惯养的脾气,一上体育课就比较抵触或者干脆就不出去参加体育活动。因此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二)学校领导和家长不够重视体育课程对学生的影响

体育课是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健康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承担起加强学生体质的任务。但是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都更注重学习成绩和艺术的培养,而忽略了比较重要的体育教育和培养。大部分的学生都以为体育课就是在课外操场上玩,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体育课的作用。另一个方面就是现在的学生都比较娇贵,如果在体育课上有一点磕了或者碰了就会告诉家长,导致家长来学校评论,这也就影响了体育课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放不开”。

(三)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

现在大部分的小学生的课后作业非常的多,有学校老师布置的,家长布置的,还有参加培训班和课后辅导班布置的。因为课后作业的负担压力太大,导致学生把其余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完成作业上,因此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去休息和活动。因此也就影响了正常的体育锻炼,导致身体体质日益下降。

二、如何增强小学生的体质研究

由于各个方面因素的存在,对现在小学体育的工作具有严重的挑战性。因此我们要用不同方法来对小学生的体质进行提高。我们在增强小学生体质的方面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有效的措施:

(一)切合实际的改革体育课程,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基础

随着近几年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很多学者都存在各种疑问。不得不承认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体育课程的改革必须要围绕着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体质健康为中心和目标,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来设计制定出可行的教学大纲,更加方便地使老师开展教学,同时使学生熟练掌握锻炼身体的技能和习惯。

(二)学校要积极准备开展体育活动,增强小学生的兴趣

学校要定期开展举办春、秋季运动会,每季运动会设置较多的体育运动项目,并根据同学们的意愿,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其中。这样使小学生丰富了自己的兴趣,也参与到了活动中去。并且运动会中会有一种隐藏的竞争性,可以更好地刺激了小学生去加强体育锻炼,有个健康的身体。

(三)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增强体质的意识

在教学中,必须要强化学生对增强体质的认识,首先必须得先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乐趣。因此,要求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精心的设计教学方案,教学方法多变。例如用游戏的方式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对体育运动感兴趣,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因此会积极地在体育老师的教导下认真自觉的锻炼身体,强化了增强体质的意识。

(四)不断的提升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提高体育课的教育质量。学校体育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给每一位同学制定锻炼目标,使之真正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在体育课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运动兴趣和特长,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培养,最后使同学们自觉的将体育活动当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

总結

近些年来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质量一直逐年下降的趋势是整个国家和社会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希望。因此,我们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的体质培养。只要提高了学生的兴趣,问题就迎刃而解。经过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是促进体育课质量和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的发挥体育课带给学生们的作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做好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迎休.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 中国校医,2004 .

篇6:蒲子泊小学学生体质

苏北地区小学体育课开课率为100%, 但各个地方、学校、年级的周课时不一样, 平均为2.6节, 低于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的通知》中“小学1~2年级每周4学时, 小学3~6年级每周3学时”的规定。此外, 挪用体育课现象比较普遍。调查显示, 经常挪用的为16.95%, 偶尔挪用的为46.58%, 从不挪用的只有36.47%, 高年级与毕业班被挪用的比例更大。

苏北地区小学生对体育课是喜爱的, 其中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占93.96%;认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是符合和比较符合自己需要的占98.24%。调查显示, 在苏北地区小学体育课传授的体育技能中, 球类占43.18%, 田径占37.01%, 武术占6.12%, 其他占13.69%。小学生在回答“体育课大部分时间做什么”时, 自由活动占37.42%, 老师传授体育技能占45.35%, 一起做体育游戏占8.14%, 练习体育加试项目占4.65%, 被文化课老师占用的占4.44%。课题组在调查中了解到, 苏北地区小学体育教学状况基本上是好的, 但也存在着课时不足、体育课挪用、教学内容单调、时间分配不合理等问题, 其中, 有些是长期得不到彻底解决的老问题。应该引起政府、社会、学校和体育工作者的思考, 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课题组认为, 小学生低年级应以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为主, 老师参与组织、指导,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活动质量。小学的早操、课间操也应该有组织进行, 但形式可以因“校”制宜。《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明确规定, 要将课外活动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 因此, 还没有组织课外体育活动, 没有开展早操、课间操的小学, 应该立即行动起来, 加以整改。

《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规定:“学校应当每年召开运动会, 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调查发现, 11.82%的学校未能“每年都有田径运动会和球类竞赛”, 这是很高的比例。

苏北地区的小学应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课外体育竞赛。调查发现, “认为没机会参加”和“受报名限制无法参加”课外体育竞赛的分别为13.06%和35.69%, 甚至还有23.72%的学生回答不知道。课外体育竞赛是学校推动体育运动开展, 增强小学生体质和提高运动技能的重要措施。尽管某项体育竞赛只是少部分学生参加, 但竞赛的次数多了, 竞赛的内容、形式多了, 学生参与的机会和数量也就多了。

2008年3月7日, 江苏省颁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意见中对小学生在校时间及睡眠时间有了明确规定, 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 (寄宿生除外) 不超过6小时, 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本课题调查是在《意见》下发一年后进行的, 苏北地区有9成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低于10小时的要求, 这对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务必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第二十六条中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其他年级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计控制在一小时以内”。我们期待着《条例》在苏北地区小学中得到真正贯彻落实, 还小学生以自由自在的课余空间, 让孩子们快乐地参加体育锻炼, 拥有充足高质量的睡眠, 幸福健康地成长。

在抽样调查的小学生中, 每天上学坐车的占18.10%, 骑自行车的占29.61%, 走路的占52.29%。放学后一般直接回家的有57.38%, 体育活动后回家的有37.84%, 做完作业后回家的有4.78%。我们在许多城市小学校看到, 等待接孩子的车子把学校门口围得水泄不通。家长用车子接送考虑了孩子的安全, 但孩子们相互沟通、自主交流、自我锻炼的机会必然少了, 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课题组通过调查访谈, 发现体育课时不足、体育课挪用、体育课内容不落实、体育活动项目少等问题在苏北地区小学校中都有所表现, 阻碍着苏北地区小学体育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

调查表明, 苏北地区绝大多数小学生喜爱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 这是非常可贵的, 这对培养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至关重要。课题组认为, 小学体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孩子体育兴趣的建立、乐趣的体会。在运动中愉悦身心, 激发更多的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对他们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体育课内容的程序化、项目的竞技化、时间的自由化扼杀了孩子们的体育热情。

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环境中, 接触较多的是班主任、任课老师、家庭成员, 课题组认为, 上述人员对孩子的体育参与影响很大。班主任在小学生的心目中, 是高大而神圣的、是偶像, 有的孩子不听家长的话, 而班主任的话却是“圣旨”。如果班主任对体育的认识不够, 缺乏组织学生课后体育活动的能力, 甚至把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视为贪玩、不用功学习, 那么, 将对小学生锻炼兴趣和习惯的养成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体育教师对小学生的体育锻炼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 他们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 包括在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姿都会对孩子今后的体育锻炼生涯产生影响。因此, 体育教师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组织课外活动, 培养体育兴趣, 对小学生体质的增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 家庭是他们生活的另一中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非常大。家长怕耽误孩子的学习, 过分呵护和宠爱, 怕孩子吃苦受累, 怕在运动中受伤等等,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长对体育运动的态度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必将对小学生的体育锻炼, 对他们的体质健康产生影响。

按照《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对苏北地区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表明, 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良好, 各测量项目的数据指标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基本符合人体生长发育规律。肺活量体重指数显示, 苏北地区五六年级小学生的心肺功能还有待提高, 心血管的功能和平衡能力随年龄的增长逐步增强。身体素质中的速度、灵巧素质, 包括握力体重指数以及耐力素质方面在中、高年级还偏低, 必须加强锻炼, 尤其是体能素质的锻炼, 这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体质健康。

小学体育与其他教育阶段不一样, 是一生健康和健身的启蒙教育, 对促进孩子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促进体质不断增强,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社会、家庭都应该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学校领导应是第一责任人, “领导带头, 万事不愁”, 只要学校领导真正转变了观念, 提高了认识, 把体育放在重要位置, 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牢记在心, 而不是“讲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 那么, 学校体育工作就会很好地落实与开展。社会不能因为应试体制, 追求升学而把体育放在“边缘”, 应大力宣传体育, 倡导体育锻炼的益处, 增强健康意识。关爱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家长不能望子成龙而只看重分数, 只知道“考试分数从娃娃抓起”, 丢掉了“体质健康更应该从娃娃抓起”。要切实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 支持和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 进行体育锻炼。家长如果能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进行体育运动, 对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了使学校体育工作能够得到全面落实, 还应该加强督导。苏北地区各级政府、学校和教学工作者应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试行) 》强化体育教学督导机制, 解决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使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发挥班主任作用, 强化班级在体育活动中的团队效应。《中小学体育工作条例》明确指出:“班主任对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负有重要责任, 要‘三育’一起抓, 把体育工作纳入班级计划, 教育和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针对班主任对小学生影响力、号召力大的特点, 注重发挥班主任在体育活动中的特殊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把体育纳入日常管理;二是把体育与其他文化课同等考核;三是为班级体育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四是对体育竞赛中的优胜者和体育活动积极分子及时给予表彰, 在班级里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

加大经费投入, 不断改善条件。要达到加强小学体育工作, 增强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 学校重视是前提, 而加大体育资金投入是物质基础。没有前提与基础的保证一切都将落空。课题组重提这个已被多人提到过、而又长期始终存在的问题, 目的是呼吁各级政府部门、学校, 增加小学体育经费的投入, 尤其应加大农村小学体育经费的投入, 改善教学、活动条件, 为小学体育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活动空间, 为孩子们拥有健康的体质做实事, 办好事。

篇7:试论增强小学生体质的措施

[关键词]增强;小学生体质;措施

学生的体质,不仅事关学生个人的健康和幸福,还事关国民的整体体质情况。切实重视学生的体质,就需要既对学生负责,也需要对国家负责。一代代体质优良的青少年学生的茁壮成长,对于国家各方面的建设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国家多次发文强调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先后采取了各种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作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具体规定。

国家如此重视学生的体质和健康,实际情况又如何呢?教育部通过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对我国学生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反映中国学生体质发展趋势很不乐观。学生体质的连年下降不是一两个单位,一两个人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共同责任,如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需要从上到下,齐心协力来共同完成。

一、当前,我国小学生的体质状况

目前,学生的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1.部分体能指标呈下降趋势;2.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呈下降趋势;3.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4.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视力不良呈现低龄化趋势。

二、造成问题的原因

1.家庭溺爱造成体质下降。现在大多数孩子在家是独生子女,家里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对孩子过于溺爱,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别说运动锻炼,就连家务活都不做,造成孩子非常娇气,怕苦怕累,意志力薄弱。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的爬楼梯变成了乘电梯;原来的骑自行车变成了坐汽车;原来的户外游戏活动变成了游戏机、电视机,使孩子失去了在日常生活中锻炼的机会。还有家长因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不注意让孩子科学饮食,导致孩子挑食、偏食造成营养不良,或者大量食用洋快餐、饮料、膨化食品等不健康食品导致孩子肥胖,造成了小学生体质的下降,特别是视力的下降。

2.重智育轻体育导致体质下降。家长望子成龙,只要求孩子学习成绩好,即使在节假日孩子也要参加各种培训班,失去了锻炼身体的时间。学校、老师追求教学成绩,每天给孩子布置大量作业,体育课经常被文化课挤占。学校也只追求成绩第一,安全第一,而忽视了体育锻炼,造成了小学生体质下降。

3.体育课质量低导致体质下降。如前所述,老师家长重智育轻体育,在升学率面前,体育课成了机动课,要么成了文化课,要么成了劳动课,要么成了开会时间,要么就是排练节目时间,体育老师也因此积极性不高,不注意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使本来应该生动活泼的体育课成了“放羊”课。还有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场地狭小,体育器材不足,体育教师缺乏,体育课便成了摆设。学生的体育课得不到保障,导致体质下降。

三、增强小学生体质的措施

1.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增强小学生体质的各项政策,切实重视小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各个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小学生体质评价标准》开展体育活动和体质测试。切实开展每天的 “阳光体育活动”,通过保证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充分使孩子动起来,将孩子“赶”到操场上去,让学生的身体运动起来。各中小学必须按照教学计划开足开齐体育课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停开、少开和挤占体育课时。按照规定,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小学3—6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初中1—3年级包括健康教育课时在内,每周3节体育课,高中每周2节体育课。任何学校都不能因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体育课。各个学校还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活动、运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为广大中小学生强身健体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学校还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转变观念,配合学校共同搞好孩子的体育锻炼。

2.体育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保证孩子的体育课质量。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是增强孩子体质的重要途径,这就对体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老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体育课,乐于锻炼身体。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多样,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充分利用体育多种手段,逐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

3.增强小学生体质,家长责任重大。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也是孩子体质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家长要改变家庭教育方式,不能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要多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要时常督促孩子参加体育锻炼,自己也要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给孩子做好榜样。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饮食要科学,避免偏食,挑食,过多地吃糖或零食,增强学生体质和抗病能力。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合理控制看书、上网、看电视的时间,要定期去医院检查眼睛,及时发现眼病,及时治疗,保护好孩子的视力健康。对于学校开展的各类体育活动,家长也要积极配合,鼓励孩子参加。

4.政府部门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并加强监管,为增强小学生体质创造条件。增强小学生的体质还需要具备很多客观的条件,比如学习体育场地的建设,体育设施的完善,体育器材的丰富,这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因此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要保证体育经费应有的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如体育彩票、海外侨资以及省内名牌公司捐赠等,多渠道筹借学校体育经费,不断完善学校体育馆和体育器材设施。教育主管部门也加大对学校落实国家政策的监管力度,确保各项政策能够落得实处。教育主管部门还要多关心鼓励体育老师,提高体育老师的待遇,使他们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的工作。此外,政府还应注重体育场馆的建设,并多举办各类体育活动和比赛,给孩子们提供更多体育活动的机会。

5.小学生体质的增强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媒体应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增强社会对体育锻炼的理解和认同,以促使社会、家庭和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各社区街道也应提供体育锻炼的场地和设施,为孩子的体育活动提供更多的条件。

总之,“少年强则国强”,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注他们的体质健康,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体质状况直接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发展。小学生体质的增强是学校、老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孩子的体育锻炼时间和质量。小学生体质的增强,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家长必须全方位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加强锻炼,让孩子健康成长。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为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必要的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关注学生的体质状况,为学生体质的增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孩子强壮,让祖国更强大。

参考文献:

[1]谷世春.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当代体育科技,2014(13).

[2]王涛.探讨学生体质下降与学校体育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09).

[3]丁海榕.学生体质下降与学校体育责任缺失的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4(13).

篇8:鲁南山区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

关键词:山区,小学教育,体质,健康促进

1、研究对象

以山东省南部2所地处山区和平原的小学校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该研究群体年龄为7-12岁, 其中某山区小学87人 (男生50人, 女生37人) , 某平原小学774人 (男生413人, 女生361人) 。

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现场测验法、数理统计等方法。

其中测验法采取《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14版) 测试规定测试方法, 选取身体发育指标为身高、体重、BMI、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等, 选取身体素质指标为50米跑、坐位体前屈、50米×8往返跑。

数据统计用SPSS20.0中文版完成, 比较多采用t检验法。

3、研究结果

3.1、山区小学生身体发育基本状况

(1) 男生身体发育情况。

表1所示, 山区50名男生身高均值139.32CM, 体重均值33.51KG, 肺活量均值1317.39ML。BMI指数均值为16.97, 在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中属于较轻体重, 肺活量体重指数为35.57, 得分也较低。

与最近一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 (2010年) 相比, 山区男生身高与全省、全国水平无明显差异, 体重、肺活量、BMI指数、肺活量指数明显低于山东省农村地区学生平均水平。尤其是肺活量水平同时亦明显低于全国农村地区学生平均水平。

(2) 女生身体发育情况

表Á2所示, 山区女生平均身高134.54CM, 显著低于全省同龄农村平均水平, 与全国差别不大;体重27.23KG, 显著低于全国同龄农村学生平均水平, 非常明显地低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BMI均值为14.88, 非常明显地低于全省农村水平, 在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属于较轻体重;肺活量均值为1211.11ML, 显著地低于全省水平, 肺活量体重指数亦低于全省水平。

3.2、山区小学生身体素质基本状况

(1) 男生身体素质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 在50米跑、坐位体前屈、50米×8往返跑指标上, 山区学生与全省、全国农村地区学生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坐位体前屈平均值8.79厘米, 远超过山东农村6.76厘米、全国6.51厘米的平均水平;50米×8往返跑指标上, 平均值1.98分钟, 显著高于全省 (2.11分钟) 以及全国水平 (2.09分钟) , 但50米跑成绩 (10.96秒) 显著低于全省 (10.12秒) 以及全国水平 (10.21秒) 。

(2) 女生身体素质情况。

女生与全省、全国水平相比, 50米跑成绩 (11.73秒) 同样显著地低于全省 (10.48秒) 、全国水平 (10.74秒) ;坐位体前屈水平 (9.17厘米) 显著低于全省水平 (10.28厘米) , 与全国水平 (9.44厘米) 差异不大;50米×8往返跑平均值为2.09分钟, 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则无显著性差异。如表4所示。

3.3、山区小学生与平原地区小学生体质的比较研究

(1) 男生比较。

为了解山区小学生与平原地区小学男生的体质差异情况, 现对山区小学生和平原地区小学生选取四项指标如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50米×8往返跑进行比较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 山区小学男生与平原小学男生在身高、体重方面无统计显著性差异, 但在身体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显著性差异。经检验, 山区小学男生坐位体前屈成绩远低于平原地区小学男生, P=0.000<0.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50米×8往返跑上亦具有显著性差异, 山区小学男生远低于平原地区小学男生, P=0.002<0.001。

(2) 女生比较

从女生情况来看, 表6显示出, 女生在体重、坐位体前屈、50米×8往返跑上具有显著差异性。其中山区女生在体重上远低于平原地区小学女生, P=0.009<0.01, 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坐位体前屈方面, 山区女生亦低于平原地区小学女生, P=0.000<0.001, 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50米×8往返跑上, 山区女生亦无优势, P=0.000<0.001, 明显低于平原地区小学女生。

4、讨论

(1) 山东南部山区小学生体重较轻, 身体偏瘦, 肺活量体重指数较低;

(2) 山东南部山区小学生在体重、肺活量、BMI指数、肺活量指数明显低于山东农村地区学生平均水平, 同时女生身高偏低;

(3) 山东南部山区小学生速度素质较低, 男生柔韧素质和耐力素质较好, 女生整体素质缺乏优势;

(4) 在山区与平原地区小学生体质比较中, 山区学生明显低于平原地区学生, 具有显著差异性。

5、结语

山区小学生身体发育一定程度上低于同类农村地区儿童, 尤其是体重、BMI偏低, 反映其营养状况较差, 同时肺活量水平、肺活量体重指数较低, 反映其携氧能力低, 不利于儿童新陈代谢。在身体素质方面, 男生比女生身体素质较高, 但整体在50米跑上成绩较低, 反映小学生肌肉收缩乏力, 无氧供能和代谢能力较差。

建议山区学校和家庭教育学生注意合理膳食与营养搭配,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尤其是力量和速度素质练习, 保证学生每天课间锻炼时间和锻炼效果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孙庆祝, 郝文亭, 洪峰.体育测量与评价 (2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上一篇:师徒结对示范课二下一篇:澳头创新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