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形细胞瘤

2024-04-09

星形细胞瘤(共7篇)

篇1:星形细胞瘤

大鼠下丘脑星形胶质细胞对不同时段睡眠剥夺的反应

目的:探索不同时段睡眠剥夺后大鼠下丘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方法: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内再分3组:睡眠剥夺组7只, 采用小环境水平台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分别剥夺睡眠3, 6, 12, 24, 48, 72, 96 h;与其对应的大平台对照组7只;正常单独笼养组1只.接受同一处理的大鼠各有3只.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下丘脑的表达变化.结果:GFAP在下丘脑核群的.表达出现随睡眠剥夺时间长短变化的趋势,在交叉上核和室旁核的表达于24 h达在高峰后下降,在弓状核的表达于48 h达高峰,在视上核的表达开始即上升,24 h达高峰后下降.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下丘脑核团的生物节律调节.

作 者:惠雪枫 宿长军 李柱一 饶志仁 张润宁 HUI Xue-Feng SU Chang-Jun LI Zhu-Yi RAO Zhi-Ren ZHANG Run-Ning  作者单位:惠雪枫,宿长军,李柱一,HUI Xue-Feng,SU Chang-Jun,LI Zhu-Yi(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陕西,西安710038)

饶志仁,RAO Zhi-Ren(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33)

张润宁,ZHANG Run-Ning(陕西省第二纺织医院神经内科,陕西,咸阳,712000)

刊 名: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6 27(6) 分类号:Q291 关键词:睡眠剥夺   下丘脑   星形细胞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大鼠  

篇2:星形细胞瘤

目的 研究阻滞弥漫性脑损伤急性期ERK1/2信号通路过度激活对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的`影响.方法 制作大鼠外伤性弥漫性脑损伤模型,打击损伤前30 min自尾静脉注射U0126.Westem blot法检测损伤脑皮层pERK1/2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ERK1/2和GFAP在损伤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ERK1/2表达在损伤后迅速、显著升高,5 min为表达高峰,其后下降,但直到损伤后72 h都有高水平表达,至7 d下降至基础水平.损伤后各个时间点,U0126组pERK1/2水平较DBI组明显降低(P<0.05).U0126组与DBI组比较,12~72 h各时间点GFAP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降低(P<0.05).结论 弥漫性脑损伤诱导了强烈的ERK1/2信号通路激活和星形胶质细胞反应,U0126能够剂量依赖性抑制GFAP的表达,抑制急性期星形胶质细胞反应.

作 者:李金星 赵海梅 李玉 王 赵甲山 朱贤立 作者单位:李金星,赵海梅(南昌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江西南昌,330008)

李玉,王,赵甲山,朱贤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湖北武汉,430022)

篇3:星形细胞瘤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脑肿瘤,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学,灌注成像,诊断,鉴别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 是一种少见的脑内良性肿瘤,其生长缓慢、预后良好, 约占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的1%~2%[1],本病好发于20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可偶发于50岁以上成年人[2], 好发部位为小脑半球及脑中线结构(视神经及视交叉、 脑干和脑室壁附近)[3]。尽管PA属于WHO I级低级别胶质瘤,但其部分影像学表现类似高级别胶质瘤, 导致鉴别诊断困难[4]。目前国内关于PA的MRI的生理代谢成像 [ 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扩散张量成像(DTI)] 表现研究较少,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PA的常规MRI及MRI的生理代谢成像表现,以提高对PA的术前诊断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3年10月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PA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其中男5例,女6例; 年龄8~68岁,平均(32.00±9.97)岁;临床症状因肿瘤的部位不同而异,其中7例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 2例视力下降,2例表现为癫痫、肢体无力及多饮多尿。 11例患者均行MRI常规及增强扫描,8例行DWI扫描, 7例行SWI扫描,4例行PWI扫描,4例行MRS扫描, 5例行DTI扫描,其中1例分别行DWI、SWI、PWI、 MRS、DTI扫描,2例分别行DWI、SWI、PWI扫描, 6例分别行DWI、SWI扫描。

1.2仪器与方法采用Siemens verio3.0T(A Tim system, Magnetom,verio)和GE Signa HDx 1.5T(GE Medical System,Milwaukee,WI)超导型MRI扫描仪,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常规MRI扫描基础上,分别完成扩散、灌注、磁敏感加权成像及波谱成像。使用标准正交头颅线圈,常规扫描包括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1.5T MRI扫描参数:TR 1500 ms,TE 40 ms,视野(FOV)24 cm×24 cm,翻转角90°,激励次数(NEX) 1.0,矩阵128×128,每层采集50帧图;3.0T MRI扫描参数:TR 1872 ms,TE 30 ms,FOV 23 cm×23 cm,翻转角90°,NEX 1.0,矩阵128×128,每层采集20帧图。 当图像采集到第2帧时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团注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0.2 ml/kg),剂量为0.2 mmol/kg,注射流速4.5 ml/s,对比剂注射完成后以相同流速团注等量生理盐水冲管。DWI扫描序列为单激发自旋 - 平面回波成像(SE-EPI),b值取0和1000 s/mm2。PWI为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DSC) 灌注, 扫描参数:TR1872.6 ms,TE 30.0 ms,FOV 230 cm×230 cm, 翻转角90°,NEX 1.0,矩阵128×128,每层采集20帧图。 当图像采集到第2帧时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团注对比剂Gd-DTPA,剂量为0.2 mmol/kg,注射流速4.5 ml/s,注射完成后以相同流速团注等量生理盐水冲管。MRS采用二维多体素CSI-SE-135序列扫描,扫描参数:FOV16 cm×16 cm,体素厚度为10.0 mm,频率方向A/P, TR 1700 ms,TE 135 ms,NEX 3.0,相位矩阵16×16, 抑水率 >96%,半高线宽 <20 Hz。

1.3图像分析与后处理将DWI及PWI所得原始图像导入ADW 4.3后处理工作站,以对侧正常脑白质为参照,采用Functool 4.5.5软件处理DWI的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 ADC)及DSC灌注数据,通过计算产生r ADC值及DSC的脑血容量(r CBV)。SWI图像中的肿瘤内低信号(intratumoral susceptibility signal intensity,ITSS)级别参照Park等[5]提出的分级方法:肿瘤内无低信号为0级,肿瘤内有1~5处点状或线状低信号为1级,肿瘤内有6~10处点状或线状低信号为2级,肿瘤内有≥ 11处点状或线状低信号为3级。

2结果

2.1 PA的常规MRI表现本组11例患者中,2例病灶位于小脑半球,9例病灶位于大脑半球,2例侵入侧脑室内,11例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病变大小不一,均为单发,大小为2.4~7.5 cm。1例为囊性,1例为实性,9例为囊实性病变,囊变可以是单囊或多囊。 囊实性病变中1例可见液平面(图1B)。

10例T1呈混杂低信号,10例T2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其中1例完全囊变的病灶信号比较均匀,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图2)。FLAIR上肿瘤实性区域均表现为高信号。MRI增强扫描:病灶可呈环形强化和结节状强化,实性部分及囊壁结节均明显强化,囊壁轻度强化,囊液基本无强化,其中6例为花环状强化,3例为结节状(图3)和花环状强化,1例为明显强化,1例呈轻度环形强化。3例肿瘤伴有轻度水肿,在T2及FLAIR上表现为高信号的模糊影。3例因挤压脑室而引起梗阻性脑积水。

2.2 PA的DWI表现8例DWI图像中,7例均为低信号,1例表现为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7例低信号均为囊实性,其实性区域平均r ADC值为1.60±0.58, 囊性区域的r ADC值为3.20±0.28。

2.3 PA的MRS表现7例MRS扫描均表现为实性部分胆碱(choline,Cho)峰增高,N- 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降低,乳酸(lacticacid, Lac)峰增高,囊变部分Lac更高、Cho峰增高(图4)。 Cho/Cr、Cho/NAA、NAA/Cr、Lac/Cr平均值分 别为2.51±3.75、5.13±4.72、0.64±0.83、4.65±6.69。

2.4PA的SWI表现7例患者行SWI扫描,其中2例未见低信号,2例可见条带状少许低信号,3例表现为明显片状低信号(图1A)。

2.5PA的PWI表现4例患者行PWI扫描,4例均表现为实性部分局部高灌注(图5B),表现为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延长,r CBV及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 CBF)均明显增高,r CBV平均为2.64±1.22,其高灌注范围与瘤体增强范围相符合。

图1 女,40岁,典型PA。SWI横断位肿瘤区域可见明显条状(箭,A);T2WI横断位肿瘤位于侧脑室后角,伴有明显囊变,且能清晰观察到液平面(箭,B)

图2 女,11岁,典型PA。肿瘤位于左侧小脑半球,T1WI显示为等,T2WI显示为混杂高信号(A、B),箭示肿瘤囊性部位

图3 男,18岁,典型PA。 增强扫描壁结节呈明显强化 (箭),囊壁及囊液未见强化

图4 女,55岁,典型PA。 MRS示肿瘤实性部分Cho峰明,NAA峰明显降低,并Lac峰

图5 男,68岁,典型PA。r ADC图显示肿瘤实性区(箭)r ADC 值为1.42(A);PWI横断位肿瘤实性部分(箭)呈高灌注,而(B)

3讨论

3.1概述PA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由Penfield于1937年根据肿瘤细胞两端胞突起为细长的毛发样胶质纤维丝而命名,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中列为I级星形细胞肿瘤[6]。本组11例PA患者年龄8~68岁,平均(32.00±9.97)岁;2例发生于小脑半球,9例发生于脑中线结构,与文献[7,8,9]报道一致。

3.2病理学特点PA病理上分为两型[4],即成年型和幼年型。典型的PA是由致密排列呈双相性的肿瘤细胞组成,致密的肿瘤细胞和松散的结缔组织相互交替, Rosenthal纤维、血管增生是PA的一个突出特点,大多数PA含有Rosenthal纤维和嗜酸性小体,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现象不常见。胞质及细胞外极致疏松。瘤内某些区域血管丰富,似毛细胞瘤或海绵状血管瘤改变。 本组4例患者行PWI扫描均表现为局部高灌注,可能与病理证实的某些区域血管丰富有关。Rubinstein标准[7]规定,只要镜下见到毛样星形细胞与疏松成熟的胶质纤维混杂排列,即可诊断为PA。镜下表现为黏液样背景,细胞密度增高,核异型性明显,未见明显Rosenthal纤维及嗜酸性颗粒小体,瘤细胞出现以血管为中心放射状排列者,WHO分类标准定为II级毛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ilmyxoid astroeytoma,PMA)[10]。 本组11例患者中,1例属于PMA。

3.3影像学表现

3.3.1常规MRI表现肿瘤的强化程度与其恶性程度呈正相关,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其血管发育越不成熟, 且血 - 脑屏障破坏程度越大,从而导致造影剂能够局部聚集而呈现强化征象。PA属于低级别肿瘤,却表现为明显强化,不是因为其恶性程度高破坏血 - 脑屏障导致造影剂聚集,而是PA自身的血管特点——有孔型毛细血管所致,造影剂通过有孔到达血管的内皮间隙, 从而呈现实性区域明显强化。本研究发现瘤周水肿少且范围小,提示PA破坏血 - 脑屏障所致的血管源性水肿并不显著,这与大多数恶性肿瘤所致大范围水肿明显不同。本组病例中实性区域均明显强化,而囊壁多数强化,强化的囊壁可以认为其组织成分与实性区域相似,而未强化的囊壁则可能是由于脑组织受压或胶质增生所致[11,12]。PA在常规MRI上需与颅咽管瘤相鉴别,颅咽管瘤影像学表现复杂,因其瘤内物质成分复杂多变,瘤内常有钙化及出血,强化多不均匀,临床上垂体及内分泌异常表现明显,应结合CT检查进行诊断[2]。

3.3.2 MRS表现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生理代谢成像在常规MRI成像的基础上提供了肿瘤的病理、生理和代谢信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血管增生情况、 细胞密度及肿瘤坏死等信息,是预测肿瘤分级及诊断的有效方法[13,14]。目前国内有关PA的MRI新技术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组7例患者行MRS扫描,均表现为Cho增高、NAA降低和Lac峰增高,提示肿瘤内神经元遭到破坏和肿瘤细胞增殖,而PA出现Lac峰增高不一定是由于肿瘤内出现坏死所致,因为在病理上PA内极少出现坏死,而可能与低级别线粒体代谢的改变或葡萄糖的利用率变化有关[8]。

PA的MRS表现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单发转移瘤:好发于老年人,绝大多数位于大脑半球灰质或灰白质处,典型者表现为T1呈等或低信号,T2呈高或等信号,常伴中心坏死、囊变或出血;其壁厚薄不均,灶周常伴明显水肿,且水肿与瘤灶不成比例。增强扫描大多呈环形或结节状明显强化[15]。MRS未见NAA峰,Cho峰明显升高。DWI检查囊壁扩散稍受限,囊内扩散不受限,ADC图囊壁呈等信号,囊内呈高信号[16]。2脓肿:T1WI呈低信号,脓肿壁呈等信号; T2WI脓肿呈明显高信号,脓肿壁呈环形等或低信号, 水肿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壁呈厚薄均匀完整的明显强化。脓腔(脓液)在DWI上呈明显高信号,而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坏死囊变区呈明显低信号。脓肿壁的r CBV明显低于PA实性成分。脑脓肿的Cho值明显低于PA,NAA值无明显差异[17]。

3.3.3 DWI表现DWI常用的测量参数为ADC值, ADC值越大,表明水分子扩散运动越快。肿瘤组织DWI信号主要取决于瘤细胞核浆比例,肿瘤细胞结构紧密会使水分子扩散受限,DWI信号则较高,ADC值则越小。本组中DWI主要表现为低信号,提示肿瘤细胞的核浆比例偏小,即符合PA的良性肿瘤的性质。本组1例表现为明显的扩散受限,可能与肿瘤出血有关, 也可能与PA的病理结构有关,PA病理组成由两种区域构成,即致密区和疏松区,致密区内由梭形细胞排列成束组成,疏松区由圆形细胞构成,其内核分裂象极少,无异形细胞,可见黏液样背景。本组1例明显扩散受限病例组织中可能以致密区组织为主,导致水分子扩散受限,进而DWI上表现为明显的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

PA的DWI表现需与以下疾病鉴别:1髓母细胞瘤:常与小脑蚓部关系密切,囊变少见,发生囊变时, 囊变范围较小,囊壁光滑,一般无壁结节,壁常较厚, 增强扫描以斑片状强化为主,其瘤内或边缘可见血管流空影,DWI多表现为明显扩散受限。2成血管细胞瘤: 好发于成年女性,多数呈大囊小结节样改变,瘤壁结节明显强化,内壁光整,形成“壁灯征”,并可见流空的血管,DWI表现为等或等低信号;SWI大多数为等信号,出血少见[18]。3室管膜瘤:多位于脑室内,因此外周或一侧常包绕一薄层脑脊液,常造成梗阻性脑积水,多呈不规则形,常伴有钙化、囊变及出血,囊变一般为大囊,肿瘤不均匀强化,轮廓不光整,常伴有明显水肿,DWI表现为低信号或稍低信号[19]。4侵袭性垂体瘤:中心常可见出血、坏死,常可见海绵窦受侵, 颈内动脉被包绕征象,肿瘤内常有血管流空信号,垂体瘤常有内分泌异常症状,肿瘤邻近结构ADC值低于0.903×10-3mm2/s为侵袭性垂体瘤的明确诊断标准[20]。

3.3.4 PWI表现PWI能反映生理与病理情况下组织的血液动力学改变,评估局部组织的血液灌注功能,较常用的灌注为DSC灌注,其参数r CBV可以作为评估肿瘤微血管生成程度的无创性指标[12]。本研究中4例PWI均为低灌注,但局部有点片状高灌注区,导致与恶性肿瘤难以区别,高灌注区域可能与病理证实的肿瘤内某些区域血管丰富有关[10]。但与恶性肿瘤相比, PA的r CBV明显较低。

3.3.5 SWI表现目前SWI在显示颅内静脉血管、微出血及其代谢产物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已成为研究肿瘤内血管及出血的一项全新MRI技术。Park等[5]提出胶质瘤内ITSS出现频率及病灶内聚集簇状ITSS级别与胶质瘤分级有明显的相关性,高级别胶质瘤ITSS等级往往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且高级别胶质瘤内ITSS频率及密集度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本组有7例行SWI扫描,其中4例ITSS级别为3级,2例为1级, 2例为0级,表明肿瘤内可以有大量的增生血管组织及微出血(包含铁蛋白、含铁血黄素等代谢产物),主要是由于肿瘤内新生血管不同于正常血管,肿瘤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内皮细胞结构和基底膜不完整以及肿瘤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血管内压力上升,均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进展期肿瘤则更倾向于有更多的血管生成及微出血,既往报道儿童或偏少年的PA很少出血, 但本例中可以看出PA引起大片状的血液堆积,可能与PA肿瘤的血管壁纤维组织发育不良有关;而且本组患者年龄略大,而成年人肿瘤的血管通透性高于儿童, 这也可能是本组患者SWI级别偏高的原因之一。

PA的SWI表现需与生殖细胞瘤相鉴别,生殖细胞瘤好发于鞍区,缺乏典型的特点,但生殖细胞瘤多较小,SWI对早期及位于基底节区的生殖细胞瘤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表现为明显低信号[21]。

篇4:星形细胞瘤

[关键词] 脑星形细胞瘤;STAT3;免疫组织化学

[中图分类号] R73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4-36-02

Expression of STAT3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human astrocytomas

WANG Xinping  CHENG Ling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the Medical College of Jiujiang University, Jiujiang 33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s of STAT3 in the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astrocytomas.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 of STAT3 and phosphorylated STAT3 in 53 cases of human astrocytomas of different grades and 10 cases of normal brain.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STAT3,P-STAT3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normal brain and human astrocytomas (P<0.01),and the expression of STAT3,P-STAT3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histological grade positively and had no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characters. Conclusion Expression of STAT3 and P-STAT3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m alignancy of astrocytomas;and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umorigenesis and progression of the astrocytomas.

[Key words] Brain astrocytoma;STAT3;Immunohistochemistry

STATs 家族是目前肿瘤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主要包括7个家族成员,即STAT1~STAT7,其中STAT3 已被发现在多发性骨髓瘤[1]、乳腺癌[2]、淋巴瘤[3]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激活,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但是其在星形细胞瘤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选取53例人脑星形细胞瘤标本,检测STAT3、P-STAT3在人脑星形细胞瘤的表达,探讨其在星形细胞瘤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53例星形细胞瘤标本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04~2007年存档的石蜡包埋组织,包括弥漫性星形细胞瘤18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9例,胶质母细胞瘤16例;其中男33例,女20例,年龄18~72岁;10例正常脑组织为九江学院病理教研室尸体解剖标本。

1.2 方法和试剂

免疫组化染色,石蜡切片常规脱蜡水化,按照抗体说明进行组织抗原修复,按免疫组化二步法染色试剂盒(中杉生物公司)说明书进行操作,兔抗人STAT3 及P-STAT3(磷酸化705)多克隆抗体(Bioworld 公司),DAB显色,苏木素复染。用PBS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用已知肺癌阳性片做阳性对照。

1.3 结果判定

STAT3阳性表达为肿瘤细胞胞浆和或核呈淡黄至棕褐色颗粒。P-STAT3阳性表达定位于肿瘤细胞核。以阳性细胞百

分比和阳性染色强度得分之积为该片总分,≤1为阴性,≥2为阳性。每例标本以400倍光镜下随机选择10个视野计算阳性细胞占所有肿瘤细胞的百分比,先按阳性细胞百分比打分,<5%为0分, 5%~25%为1分, 26%~50%为2分, 51%~75%为3分,>75 %为4分;再按染色强度打分,无染色:0分;弱染色:1分;中等染色:2分;强染色:3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11.5统计软件分析,采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 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TAT3 及P-STAT3在脑星形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

星形细胞瘤中STAT3 的阳性率为83%(44/53),P-STAT3的阳性率为71.7%(38/53),正常脑组织中STAT3 的阳性率为10%(10/53),P-STAT3无表达,STAT3 、P-STAT3在星形细胞瘤及正常脑组织之间表达阳性率差异均为统计学意义(x2 =18.55,P<0.01;x2 =15.20,P<0.01),见表1、图A~D。

2.2 STAT3 及P-STAT3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关系

形细胞瘤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55.6%,在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2%、73.6%,在胶质母细胞瘤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87.5%。STAT3 及P-STAT3表达阳性率随着星形细胞瘤的病理级别增高表达增强(P<0.05),但其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发生部位无关。见表2。

3 讨论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ng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 STAT3)是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可被许多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活化,主要参与细胞内信号传递和基因表达调控。

STAT3分子结构上主要存在酪氨酸(Y705)和丝氨酸(Ser727)2个磷酸化位点,其中Y705磷酸化位点在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作用下,通过Janus 激酶(Janus kinase, JAK) –STAT途径磷酸化而激活,活化的STAT3形成二聚体,转入核内并结合DNA,调节靶基因转录。目前已经发现人类多种肿瘤中有STAT3异常激活[1-3]。STAT3的异常激活可上调多种癌基因及Bcl-2等抑制凋亡因子的过度表达,诱导细胞增殖、恶性转化、阻碍细胞凋亡,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4-5]。本实验结果显示,正常脑组织中STAT3表达较低,P-STAT3无表达;而星形细胞瘤组织中STAT3 及P-STAT3过度表达,提示STAT3 及P-STAT3参与星形细胞瘤的形成。从弥漫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到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STAT3 及P-STAT3表达阳性率逐渐增高(P<0.05),提示STAT3 及P-STAT3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级别正相关,STAT3 及P-STAT3参与星形细胞瘤的恶性演进。

Burke等[6]研究发现在STAT3异常活化的卵巢癌和乳腺癌细胞中,使用选择性的JAK激酶抑制剂AG490和STAT3的显性负向突变体STAT3β能明显抑制卵巢癌和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 AG490通过阻断JAK-STAT3磷酸化途径使STAT3失活,抑制STAT3结合DNA调节靶基因转录,同时也能够使凋亡抑制基因Bcl-xL表达下调;而STAT3的失活对于正常组织细胞无明显影响。根据本实验结果结合相关文献分析STAT3 及P-STAT3蛋白与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关系非常密切,阻断STAT3信号途径可能成为星形细胞瘤治疗中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参考文献]

[1] Oshiro MM, Landowski TH, Catlett-Falcone R,et a1. Inhibition of JAK kinase activity enhances Fas-mediated apoptosis but reduces cytotoxic activity of topoisomerase II inhibitors in U266 myeloma cells[J].Clin Cancer Res,2001,7(12):4262-4271.

[2] Garcia R, Bowman TL, Niu G,et a1.Constitutive activation of Stat3 by the Src and JAK tyrosine kinases participates in growth regulation of human breast carcinoma cells[J]. Oncogene,2001,20(20):2499-2513.

[3] Amin HM, Mcdonnell TJ, Ma Y, et a1. Selective inhibition of STAT3 induces apoptosis and G(1) cell cycle arrest in ALK-positive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J]. Oncogene, 2004,23(32):5426-5434.

[4] Masuda M, Suzui M,Yasumatu R,et a1.Constitutive activation of 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 correlates with cyclin D1 overexpression and may provide a novel prognostic marker in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 Cancer Res, 2002,15,62(12):3351-3355.

[5] Wei D, Le X, Zheng L, et a1.Stat3 activation 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angiogenesis and metastasis[J]. Oncogene,2003,22(3):319-329.

[6] Burke WM, Jin X, Lin HJ, et a1.Inhibition of constitutively active Stat3 suppresses growth of human ovarian and breast cancer cells[J]. Oncogene,2001, 20(55):7925-7934.

87.5(14/16)

篇5:星形细胞瘤

甲状旁腺腺瘤引起的囊性纤维性骨炎误诊为骨巨细胞瘤1例

患者男,57岁.因左腓骨疼痛、活动受限伴局部肿胀包块1年余入院.X线示:左侧腓骨下段见一10cm×7cm×6cm包块,部分区域呈囊性变.手术见左腓骨下段有10cm×6cm×6cm肿块,与周围界限清,血运丰富,切除骨组织一段.

作 者:赵莹 王承芳 乌丰莲  作者单位:大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116021 刊 名:诊断病理学杂志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DIAGNOSTIC PATHOLOGY 年,卷(期): 7(2) 分类号:B736.2 关键词: 

篇6:星形细胞瘤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8例脑星形细胞瘤患者,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0~70岁,平均39.1岁。低级别弥漫性星形细胞瘤7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3例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8例。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头昏、头痛、呕吐、运动或感觉障碍以及视力下降等。

1.2 仪器和方法

采用PHILIPS ARCHIVA 1.5T MR扫描仪进行检查,采用头颅SENSE线圈。扫描序列包括常规序列和SWI序列,其中常规序列包括SE序列T1WI(TR/TE: 450/15ms)、TSE序列T2WI(TR/TE: 3270/100ms)及FLAIR序列(TR/IR/TE: 6000/2000/120ms),采集次数为2~3 次,层厚5mm,层间距1mm,FOV为230mm×180mm。全部病例均在平扫后进行Gd-DTPA增强扫描,对比剂剂量为0.1mmol/ kg体重。SWI序列参数: 3D FFE序列,TR为25ms,TE 35ms,层厚1.0mm,层间距-0.5mm; 矩阵 221×320;FOV 220 mm×181 mm。部分病例SWI所得数据重建为2~5mm层厚的最小密度投影(MinIP)图像。将SWI图像与常规MR序列图像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脑星形细胞瘤内静脉血管、出血灶及瘤周水肿的SWI表现

星形细胞瘤内静脉血管表现为穿越瘤区的条状低信号,出血灶为点状、斑片状低信号,瘤周水肿在SWI对应区域为片状略高信号。

2.2 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SWI表现

低级别弥漫性星形细胞瘤7例,SWI示星形细胞瘤均未见瘤内静脉血管影与出血灶,所有肿瘤周围轻度水肿,6例无明显增强,结节状增强1例(图1~3)。SWI示3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与8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内均见丰富静脉血管影,常规增强扫描呈环状、花环状或不规则团块状明显增强;1间变性星形细胞瘤、6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内见斑片状出血灶(T1WI、T2WI示4例出血灶,但范围均明显小于SWI);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例瘤周中度水肿,2例重度水肿,8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瘤周重度水肿(图4~9)。SWI显示所有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范围、程度(瘤周水肿程度依据王建武等[1]提出的评定标准)与T2WI及FLAIR一致(表1)。

3 讨论

3.1 磁敏感成像特点

磁敏感成像是利用相位信息进一步增加局部组织对比的一种技术,其主要检测因磁场不均匀所致的磁敏感应,对静脉结构、血液的代谢物、铁质沉积等的检出十分敏感、有效。其用于静脉成像是利用了静脉血T2*缩短和血管与周围组织的相位差加大两种效应。第一个效应是指含脱氧血红蛋白的红细胞与血浆之间的容积磁化率差别,使动、静脉的T2*时间差异加大。第二种效应即不同组织之间磁化率差异可以引起相位差效应,静脉内容积磁化率引起血管内质子的频移,使静脉血与周围组织之间产生相位差[2,3]。SWI序列对颅内出血的检出是基于出血所致的局部磁场的“磁敏感效应” [4]。同时,SWI由于包含T2*效应,同时其采用长TE短TR序列,因而其显示瘤周水肿的同时周围组织适当的被抑制而提供一个FLAIR样的对比。由于SWI扫描时间较长,目前主要应用于颅脑,主要是肿瘤性病变、血管畸形的诊断,也有缺血性疾病的诊断报道[5,6,7]。

3.2 磁敏感成像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评价中的价值

脑星形细胞瘤恶性度病理分级主要依据核异型性、分裂像、内皮细胞增生和肿瘤坏死这四个方面来评价,而CT与MRI等影像手段主要通过检测肿瘤血供特点、肿瘤出血坏死以及瘤周水肿等要素来评价颅内星形细胞瘤级别,瘤体血供、出血坏死及瘤周水肿与病理级别呈正相关。

肿瘤内的微小新生血管是肿瘤血供存在的基础,而常规MRI平扫对于显示这些血管无能为力。肿瘤新生血管由于被肿瘤细胞挤压变形或浸润形成瘤栓,同时肿瘤新生血管多为不成熟的血管,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以及缺乏引流淋巴管导致肿瘤内部压力增加,以上两因素使血液黏滞度和血流阻力明显增加,血流在血管内淤滞,血管内的血氧因此被过度利用,有利于SWI成像,因而SWI能显示瘤内微小静脉,为肿瘤的血供特点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当然注射造影剂后的常规增强扫描能提供肿瘤的大体血供情况对星形细胞瘤的分级有较高价值,其费用较高,同时存在造影剂过敏等危险因素。本组所有病例除1例低级别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外,所有病例SWI提示的肿瘤血供特点与常规T1WI增强扫描显示血供一致。

SWI对于颅内出血灶优于常规T1WI、T2WI及FLAIR等,特别是微小出血灶(在1.5T的MR设备上可检测到直径约几百微米的亚体素单位的静脉和血液产物,这种方法大大的提高了检测出血的敏感性,可能会优于其它的影像学检测方法甚至病理切片对肿瘤内出血的显示[3]。钟镜联等[8]报道一组24例病例,常规MR头颅TSE序列、液体抑制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Gd-DTPA增强扫描未发现明确颅内出血灶或疑有颅内少量出血者进行前瞻性的SWI序列扫描,初步研究发现:SWI序列较之常规TSE序列和液体抑制反转恢复序列对于颅内微小出血有着更高的检出率,诊断正确率达100%,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本组11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SWI检出7例瘤内出血灶,其明显高于常规T1WI、T2WI以及FLAIR序列(检出4例星形细胞瘤合并出血灶)。

图1 T2WI示肿块呈高信号,未见明显出血灶,瘤周未见明显水肿(箭头)。图2增强扫描肿块未见增强(箭头)。图3 SWI肿瘤内未见明显静脉血管及出血灶(箭头),瘤周轻度水肿。

图4 T2WI示肿瘤呈分叶状,瘤内未见明显出血灶,瘤周中度水肿(箭头)。图5增强扫描肿块团块状明显增强,内见小囊状坏死(箭头)。图6 SWI肿瘤内见大量静脉血管影(箭头),未见明显出血灶,瘤周中度水肿。

图7T2WI示肿瘤内见片状低信号出血灶(箭头),瘤周重度水肿。图8增强扫描肿块明显环状增强,内见大片坏死(箭头)。图9 SWI肿瘤内见大量静脉血管影(粗箭头)并片状出血灶(箭头)。

瘤周水肿程度是评价肿瘤恶性度高低的一重要指标,由于SWI序列的特殊性,其能有效的显示瘤周水肿,本组所有病例SWI显示瘤周水肿范围与常规T2WI及FLAIR一致。

3.3 磁敏感成像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评价中的不足

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评价中,SWI技术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肿瘤坏死显示不佳,由于SWI未能采用如FLAIR翻转恢复序列,其对液化、坏死的信号抑制不足,因而对肿瘤坏死、囊变判断不足(肿瘤坏死程度是评价肿瘤级别的重要因素);(2)微小出血与静脉有时鉴别困难,对于出血与静脉的鉴别主要依据形态学改变来判断,条状迂曲的通常认定为静脉,而局限点片状为出血灶,因而通常多采用多最小密度投影(MinP)重建加以鉴别;(3)钙化与出血鉴别必须结合常规序列;(4)高级别内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级间的判断仍然存在一定得困难。

总之,SWI作为一项崭新的MRI技术,其能提供瘤内出血、瘤周水肿及瘤体血供等信息,对星形细胞瘤分级尤其是高、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判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磁敏感成像(SWI)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低级别弥漫性星形细胞瘤7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级3例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级8例的SWI特点。结果:7例低级别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均未见瘤内静脉血管影,肿瘤周围均轻度水肿。3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与8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内均见丰富静脉血管影。1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6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内均见出血灶,所有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瘤周中至重度水肿。结论:磁敏感成像能提供瘤内出血、瘤周水肿及瘤体血供等特点,对星形细胞瘤分级尤其是高、低级别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脑,星形细胞瘤,MRI,磁敏感成像

参考文献

[1]王建武,李静,何宁.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的MRI、CT扫描的对比研究.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4,15(7):361

[2]Hermier M,Nighoghossian N.Contribution of 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to acute stroke assessment.Stroke,2004,35(8):1989

[3]Sehgal V,Delproposto Z,Haacke EM,et al.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neu-roimaging with 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J Magn Reson Imaging,2005,22(4):439

[4]Haacke EM,Xu Y,Cheng YC,et al.High resolution bold oxygen depend venography(HRBV).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2004,52(3):612

[5]刘亚欧,李坤成,杨延辉,等.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颅内肿瘤成像中的初步应用.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1):4

[6]刘亚欧,李坤成,杨延辉,等.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畸形显像中的初步应用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1):97

[7]高明勇,谭湘萍,卢瑞梁,等.磁敏感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7):1004

篇7:星形细胞瘤

【关键词】脑肿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73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06-01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MRI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tracranial pilocytic astrocytom. Method MR imaging data of 13 pilocytic astrocytomas proved by surgery and patholog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 10 Of 13 cases, occurred in adolescent under 20 years old. Six of them located in the vemis of cerebellum,four in the cerebellar hemisphere,one in the third ventricle ,one in brain stem and in occipital lobe respectively. MRI manifestations:The tumors were of round shap. 11 of the tumors were cystic-parenchyma,two were parenchyma. The parenchma part were isointensity or slightly hypointensity on T1WI, and isointensity or heterogeneous hyperintensity on T2WI, the cystic part of the tumors were hyperintensity compared to CSF.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Gd-DTPA intravenously, the parenchma part showed enhancement,and the cystic border showed enhancement or not. Eleven lesions showed no obvious peritumoral edema,two masses showed slightlymild peritumoral edema. Conclusion Pilocytic astrocytom usual occurred in adolescent,which had some typical feature on MRI images. Combination of the clinical data could improved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

【Key words】Brain Tumors Pilocytic Astrocytom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毛細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是颅内较少见的生长缓慢、预后良好的一种良性肿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的1.5%[1]。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A的MRI影像学特征,旨在增加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3例病例。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5-43岁,平均16岁。临床表现因肿瘤部位不同而异,10例有头晕、头痛,8例有恶心、呕吐,共济失调。

1.2 检查方法:13例全部行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设备用GE signa profile 0.2T和SIEMENS Avonta 1.5T MR扫描仪。常规平扫主要包括轴位SE-T1WI序列、FSE-T2WI序列、水抑制(FLAIR)T2WI序列,矢状位SE-T1WI序列。增强扫描为经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10-15 ml后分别行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SE-T1WI,扫描层厚为5-8 mm,层间隔1-2 mm。

2. 结果

13例中,小脑蚓部6例,小脑半球4例,第三脑室、脑干、枕叶各1例。肿瘤呈类圆形,最大径2.3cm-5.7cm,囊实型11例,实质型2例。T1WI实质部分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囊性部分T2WI呈高信号,信号高于脑脊液,11例瘤周无明显水肿,2例瘤周见轻度水肿,6例出现梗阻性脑积水,2例合并小脑扁桃体疝。增强扫描,囊实型肿瘤实质性部分不同程度的强化,囊壁结节伴囊壁强化6例,囊壁结节强化囊壁无强化3例(图1、2),1例囊内见与囊壁相连的明显强化肿块伴肿块内囊变(图3、4)。3例实质性呈中等至明显强化(图5、6)。

图1、2 右枕叶囊实型PA 囊壁结节强化,囊壁不强化 图3、4 小脑PA合并小脑扁桃体疝 实质部分不均匀强化,“囊内有瘤,瘤内有囊” 图5、6 第三脑室实质型PA 肿块均匀强化

3.讨论

PA是一种生长缓慢,生物学行为良性的肿瘤。Penfield于1937年根据肿瘤细胞两端胞突起为细长的毛发样胶质纤维丝而命名的,2007年WHO定为Ⅰ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2],占颅内胶质瘤的4.0%-5.0%,占成年星形细胞瘤的7%-25%[3],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本组病例中,大于40岁1例,20-30岁2例,20岁以下10例,与文献报导一致。

3.1 MRI表现与病理特点:PA幕下好发于小脑,幕上好发于中线结构附近,少见于大脑半球。本组13例中,仅1例发生于远离中线的枕叶。肿瘤呈类圆形,MRI上分囊实型和实质型两大类。起源于小脑和大脑半球的多为囊实型,幕上中线结构附近的多为实质型。组织学上,PA由疏松网状组织和组织密集区组成。组织密集区由原纤维组成的变长的细胞和Rosenthal纤维组成;疏松网状组织为多极细胞与星形细胞退行性变产物包含微囊区,其中有星状星形细胞和嗜酸性颗粒,即蛋白小滴,根据Rubinstein标准。只要镜下见到毛细胞星形细胞与疏松的成熟的胶质纤维混杂排列,即可诊断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囊性部分含不同比例的蛋白成分,延长T2驰豫时间,故T2WI呈高信号,高于脑脊液,FLAIR信号亦高于脑脊液。而致密区和疏松区的比例不等也决定了囊性部分及实性部分的比例差异,这是肿瘤易囊变的病理基础,占PA的80%以上,可以为单囊、亦可为多囊,少数表现为囊内有瘤,瘤内有囊。实质部分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低于脑脊液。位于小脑中线附近者,易继发梗阻性脑积水和小脑扁桃体疝。

增强扫描,实质型肿瘤呈中等至明显均匀强化;囊实型中,囊性部位无明显强化,实质性部分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壁强化或不强化。大多数学者认为囊壁强化提示有活性肿瘤组织存在,手术时需完全切除;而部分学者不赞同此观点,认为囊壁的强化与新生的血管呈屏障样排列有关[4]。与一般脑肿瘤不同的是,PA肿瘤血管为有孔型毛细血管,对比剂可以通过肿瘤血管的内皮间隙到达肿瘤组织,缩短T1驰豫时间。故增强明显强化,并不代表肿瘤的恶性程度和血脑屏障的破[5],这符合肿瘤周围水肿少见的特征。综合上述MRI表现,下列表现有助于PA的诊断:(1)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病变好发于幕下,其次为幕上中线附近,少见于大脑半球(2)肿瘤边界清楚,呈非浸润生长方式,多为囊实性,少数为实质性肿块,实质性部分T1WI成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囊实性者大部分伴有囊壁结节,结节大小不等。(3)增强扫描,实质型肿瘤强化明显,囊实型壁结节强化明显,囊壁强化或不强化。(4)肿瘤周围无水肿或轻度水肿(5)肿瘤常压迫脑室引起脑积水,位于小脑者可引起小脑扁桃体疝。

3.2 鉴别诊断:PA需与以下肿瘤相鉴别(1)血管母细胞瘤:囊实型血管母细胞瘤与PA的MRI表现相近,但好发于成年女性,壁结节较小,典型呈“大囊小结节”样,结节强化更明显,形成所謂“壁灯征”,瘤周常见流空的血管影。(2)髓母细胞瘤:好发于儿童,多位于小脑蚓部,坏死囊变少见,强化程度不如PA明显,且髓母细胞瘤易发生脑脊液种植转移。(3)第四室管膜瘤:肿瘤呈不规则形态,强化往往不均匀,边缘不光整,边缘常见脑脊液裂隙,瘤周水肿较明显。总之,PA有比较特征的MRI表现,可以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

参考文献

[1]Polednak AP,Flannery JT.Brain,Othe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J].and eye cancer,1995,75:330.

[2]杨学军.解读《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2007年)》.[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7, 33(9): 513.

[3]Hayostek CJ,Shaw EG,Scheithauer B,et al.Astrocytomas of the cerebellum-comparative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pilocytic and diffuse astrocytoma. Cancer,1993,72:856-869

[4]赵有财,李南云,周晓军,等.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J]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8, 37: 609

上一篇:七下语文二三单元整理下一篇:裴怀古传文言文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