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问题及创新对策论文

2024-04-27

探求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问题及创新对策论文(精选8篇)

篇1:探求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问题及创新对策论文

探求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问题及创新对策论文

高校的图书馆一直是高校师生获得文献信息的基本来源,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馆藏总量和服务质量也一直被视为衡量大学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图书馆管理创新是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发展图书馆情报事业的保证。高校图书馆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世纪的运行特点,高校图书馆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进行改革,通过管理创新,建立一套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使其焕发无限生机,才能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和管理创新的概念。

1、高校图书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法,优化配置图书馆系统的各种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以期完成图书馆为全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服务并且使服务的提供者—馆员亦获得一种高度的士气和成就感的活动。

2、高校管理创新是指管理者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企业现有资源的重新组合,以促进企管理系统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运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可以更好地体现现代高校图书馆为高校科研、教学充分服务的功能。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封闭式的管理体制。在宏观上,缺乏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对图书馆事业和工作进行管理协调,各系统图书馆习惯于各自为政的分散型管理形式,使得缺乏宏观规划、管理、调控的能力;在微观上,实行的却是严格的行政监控,图书馆缺乏必要的管理自主权,造成图书馆失去了管理的灵活性,继而束缚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手脚,也压抑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积极性,致使图书馆管理模式僵化。

2、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重视不够。

我国长期以来对图书馆的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图书馆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甚至还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还停留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的水平上,根本谈不上网络化。

3、管理创新人才匮乏。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中知识结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是靠关系走进图书馆的。学历层次低,工作只能简单应付,图书馆专业人员呈下降趋势。在信息服务中,缺乏信息、英语、计算机管理人才,更谈不上高层次创新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措施。

1、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在图书馆的各种服务活动中,应真正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使读者能够公平、公正、自由、方便地利用和获取各种文献信息,平等享受各种服务,真正体现“图书馆是所有人都可以利用的场所”这一宗旨。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强调通过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制度和竞争的机制,指导馆员对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以馆员价值的实现促进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落实。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就是要通过这种的服务理念,多想读者之所想,多为读者提供方便。

2、营造图书馆人才引进的外部环境。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外部大环境。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服务部门,它要实行的许多重大的策略和措施必然会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制约和影响,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争取学校对图书馆人事管理改革的.支持。另一方面要争取学校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资金投入,使他们明白对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知识层次对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为高校图书馆吸收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努力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图书馆管理迫切需要一大批职业道德品质好、情报意识强、专业技术硬、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网络技术的专门人才,图书馆员必须具有德才兼备的良好素质。

因此,有计划地开展岗位培训,对馆员进行在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短期培训、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等有机结合起来,使馆员的知识不断拓宽和更新,以适应现代图书信息服务网络化、自动化发展的需要。公务员之家

总之,管理创新是图书馆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个紧迫的课题。我国的图书馆正处于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如何改善管理进行管理创新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管理的创新,全面实施管理创新措施,高校图书馆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才能不断增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才能实现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魏建功:《论信息化与图书馆管理创新》,《图书馆学刊》,2003年第1期。

[2]杨学泉:《图书馆管理创新》,《图书馆论坛》,2001年第6期。

[3]王永生:《创新方略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

篇2:探求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问题及创新对策论文

一、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方式落后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已得到普遍采用,计算机信息的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有些先进的技术手段还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计算机技术还没有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广泛运用,甚至有些单位人事档案工作还局限于纸质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层面上,管理的重心还是实体管理,一些人事档案室的电脑仅局限于打印档案目录,无法进行人事信息的查询和检索,更无法实现对人事信息的`筛选、排序、分类,信息化水平比较低,这些问题存在不利于人事管理效率的提高,并且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二、人事档案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进一步规范档案资料管理,实践证明,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是档案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有力措施和可靠保证。因此各单位要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对产生的档案资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以及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都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

(二)加强领导,提高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建立档案领导小组,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按照人事档案达标的要求,制定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的整体规划,是档案工作顺利进行。

(三)注重人事档案的收集,提高人事档案质量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制度的改革,考察、考核、学历、各种培训、专业技术晋升等需要入档的材料不断增多,给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带来了新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收集与档案有关的各种材料。认真整理、细致鉴别,做到取之有据,对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要及时进行处理,手续不全的材料要退回形成材料的部门进行补办,确保材料齐全完整,手续完备,保证人事档案的权威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四)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档案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因此,要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业务培训,系统地学习党和政府制定的有关人事工作的政策、法规、用新的人事工作知识武装头脑、开阔眼界、指导工作,以适应新时期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新要求,同事,教育他们要坚持原则、严守纪律、遵守制度、保守秘密、严谨认真、吃苦耐劳、甘于奉献。

(五)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

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延长人事档案寿命的目的。是实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一个具体组成部分,也是适应社会对档案信息需要日渐增强的客观需求。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创新,通过网络,可以实行不属于保密范围的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才档案信息服务,以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既方便利用者,又提高了人事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

(六)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夯实人事档案工作基础

篇3:探求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问题及创新对策论文

标杆管理作为一种比较流行的企业管理方式,近年来受到了企业管理人士的追捧。随着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不断向前发展,标杆管理被应用到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科学合理的标杆管理的实施方式能够加快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读者。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管理方式的创新,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不仅仅只是企业发展中的现实要求,同样也是其他社会产业机构的共同追求。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构成部分和精神阵地,同样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如果高校的图书馆不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图书馆作为提供知识输出的价值就难得到体现。

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企业管理中的很多管理方式被证明更具效益,能够很好地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的同时高效益、高质量地完成企业目标。所以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借鉴企业管理中所使用的不同方式来实现服务能力以及管理方式的转变和提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改革开放以来,研究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有识之士,一直在探索将西方管理理论和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提升图书馆管理的效率。

标杆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管理方式已经逐渐被广大的图书馆管理者所认可并引用到了实际的工作中,合理有效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标杆管理的实施方式能够加快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管理观念的改变。

一高校图书馆实施标杆管理的相关概念

标杆管理一般被称作是标杆瞄准或者标杆分析、对标管理,主要是指一个组织参照一个比自身的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对比,以获取更好的绩效,超越标杆组织,超越自己作为主要目标。从此概念中可以看出来,标杆管理实际上强调的是要以行业中的领跑者或者是在某一细分领域能够起到榜样作用的组织或者是标注作为整个组织努力的目标,通过不断的对比和分析,持续不断的改善自身的不足,标杆管理是通过“比较一改善一比较一改善……”的方式来进行工作程序的优化和改进,促进绩效的提升。

目前,标杆管理已经被应用到很多行业,就高校图书馆而言,标杆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图书馆管理的绩效,甄选最为优秀的管理和服务来进行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高等学校图书馆的职责决定了其采取标杆管理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科研服务,以满足读者对于图书馆的需求,使得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和相关设备能够最大效益的发挥作用。实施标杆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和相似行业的工作方法以及流程上的对比,图书馆就可以认识到自身与标杆的差距和不足,明确需要进行运作和改进的主要方面,标杆管理使得图书馆的管理效率有了一种更加明确的标准,也为改善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指明一种工具和方法。

二高校图书馆实施标杆管理需要的条件

标杆管理实际上有着很强的专业性,要想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实施标杆管理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模式。

1改变观念,与国际同行管理方式接轨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传统观念中图书馆仍旧是以藏书为主,西方先进国家的图书馆多元化的功能给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启示。以往的高校图书馆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过关,在某些评比或者是检查的时候,学校领导才会了解各项指标的提升以及信息资源的增长。只有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切实地改变观念,这样图书馆的各项投入才能够恒定的增长,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也才会不断得到提升,这也给实施标杆管理一些内在动力,为实施标杆管理创造出更好的环境。

2需要制定科学客观的业绩考核标准

业绩考核是一门专业的、系统的工作,真正科学客观的考评应该是在系统的全面的调查基础之上,依据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科学的分析之后,而给予的评价。以往很多高校对于图书馆的考核往往缺乏针对图书馆业务量化的考核指标,缺乏与同行之间对比的制度,缺乏对图书馆树立标杆的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高校图书馆就很难形成你追我赶、不断超越的良性发展状况。

3高校图书馆需要创建创新型的学习组织

标杆管理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向着优秀团队、优秀组织学习和创新的过程,在高等学校创建学习型的组织是有效实施标杆管理的基础。学习型的组织是一个不断超越个人心智的模式,使得个人不断参与到组织中,并且通过系统的思考来有效实现参与,进而再进行团队的学习。高等学校的图书馆管理中要想真正营造一个有效的学习型组织,关键是要能够调动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不断超越的组织氛围。一旦这种良好的氛围形成之后,整个图书馆的其他工作都会形成有效的带动,这种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整个图书馆工作的效果和进程。

三高校图书馆实施标杆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施标杆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图书馆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各类高校图书馆中使用标杆管理的模式还不是很多,这里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管理体制方面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观念上的一些问题。以下就高校图书馆实施标杆管理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如下:

1很多高校图书馆缺乏进行标杆管理的动力

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多以稳定作为目标,但是实施管理方式的转变所带来的效果却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图书馆的管理者往往比较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方式,缺乏进行管理方式转变的动力和动机,资金和设备的管理困扰也会造成管理者实施标杆管理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同时原有的一些绩效考核的标准和体系也严重限制了管理者发挥自身的作用,严重的缺乏改变现状的动力,这就形成了标杆管理在现阶段还没有在图书馆管理中大面积实施的现状。

2对于标杆管理的认识不够充分

标杆管理的实施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在不断的改进和优化中进行提升的。所以不管是哪一类的单位实施标杆管理的过程都不应该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标杆管理是一项十分艰巨而且长期的工作,图书馆管理中实施标杆管理涉及到图书馆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如适当的选定标杆标准,依据标准细分和量化需要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对于学生的成果进行测评,巩固学习的成果等。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图书馆的管理对于标杆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充分,更多的是简单的认为标杆管理仅仅是向榜样进行学习,但不清楚具体实施标杆管理的流程,也没有进行标杆管理的培训,对于标杆管理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另一方面,能够争取到标杆管理经费的图书馆也比较少,一些单位匆忙上马标杆管理导致效果并不好,容易挫伤管理者的信心。

3实施标杆管理的专业人才较为缺乏

标杆管理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手段被应用到很多的领域,但实施标杆管理往往是需要很多专业人才来共同完成。高校图书馆往往在实施标杆管理中缺乏信息收集和处理,使用数据进行流程改进等技术工作的专业人才。传统的用人机制往往不够重视数据处理人才的聘用,加上在进行实施标杆管理过程中又缺少专业培训机构来承担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是目前高等学校图书馆标杆管理出现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四高校图书馆实施标杆管理的策略

标杆管理的实施是有着一定规律的,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图书馆实施标杆管理必须要借鉴企业管理的模式设计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而且有效的实施计划和方案,这样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明确目标,形成统一的思想

实施标杆管理是一项十分有益的管理变革,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都应该明确目标,以促进图书馆更好的提供服务作为管理变革的目标,上下合力,形成统一的思想,做好实施标杆管理的各项工作。高校图书馆应当成立相关的组织机构,制定好科学的工作计划,以此作为实施标杆管理起点。

2建立标杆管理体系,合理选择标杆管理的对象

高校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图书馆实施标杆管理的体系,主要是对标杆目标进行量化,同时要明确完成目标的时间截点和负责人,同时要对于完成情况实施必要的奖惩措施,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努力的朝着榜样目标进行改进和提升。明确标杆管理的对象主要是要明确图书馆实施标杆管理所要学习和超越的对象,也就是标杆。标杆的选择一定要和图书馆自身的实际情况相互联系,首先是要考虑切合实际,目标不宜制定的太高,完不成容易挫伤信心,但也不能太低,平行水平或者稍高水平的组织不具有标杆的意义。其次还要考虑目标制定后所需要实施标杆管理过程中目标资料获取的可能性以及获取的成本因素,这些都应该进行具体的分析。

3学习标杆,对学习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价

目标制定之后,图书馆应当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学习,了解目标的情况,同时依据现有的情况来制定改进的思路和方法,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并且监督落实的过程,进行中期评价,以督促员工认真地完成自身的具体工作,共同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标杆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的管理工作,必须要进行对实施的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同时应当及时地进行改进和提升。

实践表现,标杆管理是一种十分先进的管理理念,但是要成功的进行运用,在实践的过程中和其他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整合和应用,如人才的战略管理和知识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等,同时图书馆还必须要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图书馆的管理者要想在高等学校的图书馆管理中引入标杆管理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必须要结合图书馆的自身特色,同时循序渐进地推进思路,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燕,冯俊文,杨继明,李永忠.标杆管理模式下的知识共享研究[J].价值工程,2009(9).

[2]贾非.公共部门标杆管理的实践障碍及路径选择[J].云南电大学报,2009(2.)

[3]陈莉,杨颖.基于标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7).

[4]杜春峰.标杆管理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2).

[5]吴坤标杆瞄准理论述评[J].科教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2).

篇4:探求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问题及创新对策论文

摘 要:现代高校对于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存在许多的问题,由于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出现不合理管理的情况,并且由于缺失信息化机制不能够及时的更新图书,对图书馆的运行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图书管理员在进行图书管理的时候,需要重视自身信息化建设意识的提高,从多个方面来提升个人的素质,将高校图书管理系统的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因此本文研究了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此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的平台。

关键词: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5-31-2

0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开始逐渐的转变,学生们开始利用互联网和各大电子产品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内容,所以面对这种情况,社会各界人士都加强了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为了促进高校图书馆的长远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加强数据库和文献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形成共享系统,将教育科研网信息资源作为发展的基础提供多样的文献信息资源,结合先进的管理技术,融入便捷有效的图书管理服务系统,建设科学合理的高校图书管理系统。但是现如今各大高校对于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重视的情况较为严重,并且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大部分的高校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这方面的进度无法满足高校师生的日常工作和学习的需求,甚至有部分的民办高校没有设立图书馆,没有建设信息化的图书管理的意识。同时,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者也要跟上时代的进步步伐,通过加强自身的素质提高适应当代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分析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1 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不重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通过调查后发现当前的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相关的图书馆管理人员都缺少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大多数的人员都认为图书管理信息化是在图书馆内安装电脑和其他的图书管理软件等,因此在实际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当中,工作人员并不懂得如何开展相关的工作。对于图书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和技能的培养是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只有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技能,才会促进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1.2 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能力较低

就现如今的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整体学历不难发现,大部分的工作者只拥有专科及本科的学历,硕士毕业人员只占有少数,高级职称的研究馆员更是稀缺,因此图书管理人员的学历结构分布不科学导致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下降。同时,图书管理人员中拥有计算机信息化专业知识的人才较少,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助力不大,因此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技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求,无法适应现如今的信息管理工作,所以现代高校在人员招聘中,需要重视新型的信息化建设人才的招募,以此来促进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1.3 缺少图书管理信息化管理机制

当高校开展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之后就需要提高信息化管理机制的要求,但是在建设现代图书馆信息库的时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无法实现规范性、系统性和标准化的建设,由于图书馆中的各个数据库之间的信息是封闭的,缺少相应的联系,导致无法实现高校的图书资源信息共享。在图书馆的信息建设过程当中,由于不彻底的图书数字化加工,导致无法统一地进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无法完善数字图书馆机制,导致各个系统之间的协调性下降,不利于信息资源的合理运用。并且各个图书馆用户的检索界面、语言和管理系统之间拥有较大的区别,所以导致图书馆之间的数据库也存在较大的不同,无法形成数据库兼容。

1.4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

现如今大部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水平都没有达到同一水平的标准,主要是由于公办和民办高校之间以及普通和重点高校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差距。我国现代高校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出现大量的民办高校,但是由于民办高校不够重视思想上的教育,并且缺少教育资金的支持以及较短的建校时间等原因的限制,有部分民办高校并没有设立图书馆,也就无法开展信息化的图书馆管理建设。例如我国的计算机学术互联网工作的主要节点就是在重点高校的图书馆内设置的,由于重点高校在技术和科研以及建设经费上都比较完备,与普通高校之间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显示出二者之间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差距。

2 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 强化图书馆人员的信息化建设意识

高校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取决于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但是从我国现如今高校图书馆的人才选拔机制中不难发现,现代图书管理人员仍然缺少信息素质,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也无法满足现代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求,也就导致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制约了当代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所以在开展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时候需要重点培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建设意识,只有树立正确的图书管理信息化意识才能够帮助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更加迅速。

2.2 增强图书管理人员信息化素质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当代高校的图书管理人员也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新专业技术,以应对现代高校图书馆的技术需求,所以图书馆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展开相应的图书管理岗位培训,通过新的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学习,促进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的提高。高校需要定期组织活动,进行校内的培训,还要每年派遣图书管理人员到其他的高校内进行参观学习,汲取经验,将自身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不断的完善,并且高校也可以选择部分业务能力较强的骨干图书管理人员,将其安排到先进的地区参加培训,同时也要重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员工之间的素质协调性,只有实现共同发展才能够加强高校图书管理的服务理念,才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2.3 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

要想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首先就要将图书馆信息化硬件设施进行有效提高,例如电脑和服务器等设施。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图书馆都配备了计算机设备,建设了电子阅览室以供学生查阅资料进行学习,有部分的高校十分重视电子阅览室的发展,不断的更新电子阅览室的设施设备,以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有部分的高校由于自身资金不足的原因,加上对这方面的建设不够重视,导致设施设备没有及时的更新,十分老旧落后,甚至是将淘汰的教学设备应用到电子阅览室中,学生就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在电子阅读中,也就无法有效开展高校的图书信息化建设。高校需要派遣相关的负责人到部门内反映实际的情况,提出具体的意见,让高校的领导拨款购置设备仪器,营造出舒适便捷的环境以供学生阅读,以此来促进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2.4 优化图书馆的网络管理体制

西方图书馆的建设重点在网络建设的完善上,以此来达到图书馆网络资源共享的目的,但是现如今我国高校的图书馆一般是以信息化建设为出发点,而后再进行图书数据库之间的网络连接,在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当中就会导致没有完善而有效的网络进行支撑,所以图书网络资源联合共建是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先确立整体规范才能够划分阶段和专业,将图书网络资源真正有效地进行利用,将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有效的提高。

3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高校的图书馆也开始实现信息化管理建设,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必须将互联网渗透到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当中,真正发挥出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和职责。

参 考 文 献

[1] 江立功.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3):62-63.

[2] 陈兰钦.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职业发展之研究[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96-100.

[3] 罗利华.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262-262.

篇5:探求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问题及创新对策论文

一、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特点及重要性

1.特点。高校的非营利性决定了其物业管理与城市物业管理不同。首先,从管理范围上,涉及学生公寓、教师住宅等生活类的物业,又有教学科研楼、实验实训类物业,同时还有图书馆等文化健身类物业,更有食堂、校企等经营类物业。其次,从服务对象上,主要服务于广大师生,不像城市物管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高校物业管理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需兼顾到社会公益性,实现教育和保障的目标。最后,从经费来源上,主要依赖财政拨款,而城市物业管理一般按照物业管理条例规定及政府部门核定标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直接向业主收取服务费,所以高校物业管理在测量具体物管费时,与城市物业管理差异性较大。

2.重要性。高校物业管理是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作为后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校园里的一花一草,还是房屋建筑等,几乎存在于校园的每个角落。尽管物业管理的效果很少被人重视,然而一旦有问题发生,很容易使师生不满意,甚至成为被投诉的对象。高校物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高校物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高校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高校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物业管理也取得了一些进步,然而仍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服务意识。服务意识,即满足客户需求的一系列特征的特性总和的`意识。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既然为广大师生提供工作及日常生活的基本保障,那么就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温总理曾在谈到政府服务职能时说过“管理就是服务,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为人民服务”。温总理所提到的服务理念也同样适用于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然而高校物业管理的人员绝大部分是从原来后勤部门的工勤人员转型而来的,其管理人员本身就缺乏服务意识,其思维模式依旧停留在原来的行政管理上,误认为物业管理是管理广大师生而非服务师生,从思想观念坐等师生要求服务,而非主动为师生提供服务。

2.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校的重心在教学科研上,对后勤管理往往不重视,疏忽对后勤管理人才的培养。如前所述,后勤从业人员大多是以前工勤人员转型而来,文化素质较低,专业技能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等,加之学校也不重视后勤物业管理人员的后续培训、进修等。受传统管理体制及待遇的影响,高校的物业管理队伍又很难实现人才的双向流动。校内优秀管理人员不愿去后勤,校外又很难直接招聘到优秀的管理人才。后勤物业管理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无法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高校物业管理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无法形成专业化的管理队伍,严重制约着后勤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3.经费投入不到位。高校物业管理由于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随着学校建设的发展,一些建筑及教学设施随着时间推移也在不断老化、损坏,无论从维修难度上还是维修工作量上,都要投入更多,这就使得物业管理成本更大。此外,随着经济发展,智能化的设备诸如自动消防、监控系统、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等都需要逐渐配备和完善,物业管理经费的投入也需要不断加大。然而高校物业管理费经费来源大多数都是依赖上级行政拨款,资金来源的单一性使得物业管理经费投入出现严重不足,这种低投入势必造成低水平地运行和低水平的服务。

4.部门间缺乏沟通。高校物业管理是涵盖范到房屋建筑、安全保卫、环境卫生、设施维护等服务,而这些职能在很多高校都由多个部门一起承担,每个部门仅仅负责其中一两个服务项目,如保卫处负责安保工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协作和资源整合,出现问题互相扯皮推诿,导致部分物业管理资源重复投资,浪费严重,在物业管理经费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降低服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经济效益将成为空谈。

三、提升高校物业管理水平的对策

1.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要提高高校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必须转变后勤物业工作人员的管理思想,牢固树立服务意识。首先,后勤物业管理人员要有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要让服务的理念深入心中,为师生服务而非管理师生,并落实在行动中。其次,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一些爱岗敬业的主题教育,从而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让后勤物业管理的员工从心底中认为,师生员工的满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体现。最后,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典型,发挥典范的带头作用。如通过宣传、教育、培养等多种方式,树立思想上和专业上都过硬的典型,树起群众拥护欢迎的旗帜,对大家起到教育作用从而全面带动大家的服务意识。

2.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高高校物业管理队伍素质,对于全面提高高校物业管理水平意义重大。因此,应当从以下两方面方面着手:一从干部队伍上,应当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上层决策领导者懂得经营,善于管理,并且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物业管理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意识和事业心,这样才具备带好物业管理队伍的能力;另一方面,从物业管理员工上,多组织各种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员工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高低,对于高校物业管理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员工开展全方位的培训,针对在物业管理不同的岗位上进行不同的技能培训等。

3.拓宽经费渠道。物业管理的基础是资金来源,资金的缺乏是难以保障高校物业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后勤物业管理不能仅仅只依赖学校下拨的款项。应当采取多元化经营以拓宽经费来源,开展多层次的经营服务,增加物业管理收入。学校从甲方的角度对后勤物业管理的服务做出评价,物业管理公司可按照学校服务项目、标准的要求提供服务。学校物管公司应该坚持以服务为本,根据师生的不同消费层次和领域,千方百计地在多领域里提供有偿服务以弥补物管经费的不足。

篇6:高校外教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论文

一、职前培训

初到异地陌生环境,为尽快使外教适应当地生活和学校工作,管理人员须对其进行相关管理和服务培训,包括所在地和学校概况以及出行、购物、娱乐等基本信息,学校外籍教师管理制度,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外教所任课程相关信息、学生语言学习状况,生活方面各种费用的缴纳、生活设施的维修维护、生病就医意外保险,简单的日常交流所用汉语、生活方面基本文化常识和中西方文化差异介绍等。然而,不少高校在管理上仍然较为粗放,只注重外教手续是否办理齐全、居所是否安顿妥当、上课是否准时到位[2](应文欢,),使外教在今后的管理服务和教学生活等具体环节遇到问题依然感到茫然无助。因此,高校应当要求外教提前到达,安顿之后有适当时间熟悉当地和学校生活,并进行职前培训,可将职前培训信息汇总翻译、制定成册,日后工作生活仍可以做为参考。即体现中方外教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也让外教到华后对生活充满期待、对工作充满信心、不至初来乍到就感觉失落失望。同时,职前培训日程安排应合情合理有计划性,尊重对方时间观念。

二、外教教学管理

与中教教学管理一样,外教虽有语言优势,也应具备一定教学经验;就职前通过培训对所任课程授课大纲、授课内容、授课计划、考核评估、所授学生应有充分了解。同样,外教日常教学管理亦应形成规章制度并予以重视。对外教教学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评估,通过外教或者中外教定期教学例会或教学活动,及时沟通信息了解情况,切磋交流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定期征求外教和学生对课程进度、教材、方法等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开展教学评估、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和外教教学能力态度和水平;及时向外教反馈评估结果、互相协商改进建议,以此促使外教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聘用目的[3](娄玉英、冯凡立,)。对外教采取适当教学激励机制,实行分级工资制度或者给予适当奖励[4](刘新颜、孙彦宝,)。课外还可充分合理利用外教资源参与学校英语活动或赛事,提高其质量和趣味性,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然而,高校外教教学管理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甚为突出。首先,在很多高校,尤其是新升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中,由于历史原因聘任外教人数相对较少,一直没有为外教提供系统规范的职前培训,导致外教只能在对课程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并不知晓的情况下被动接受教学任务、开始任职教学,课程任务难以明晰、课程目标难以实现。其次,不少高校对外教教学采取的态度是,只要保证正常上课就万事大吉,对其日常教学听之任之,没有采取及时的跟进和有效的评估与激励机制;对于外籍教师授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所授学生课程学习进展情况难以了解。另外,除了日常上课外,外教在教学工作中几乎属于“无声”群体。中籍教师教学例会和教学活动外籍教师难以参与,相互之间教学方法和教学问题交流沟通不畅。这些问题造成所聘外教资源极大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科学高效管理势在必行。外教教辅生活外教在教学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外教通常认为,授课人数较多、桌椅不能活动,中国学生不善思考、不愿参与、互动难以进行,授课过程中教学设备频出问题等。

分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学校硬件设备逐渐老化得不到及时更新,二则是国情和教育现状使然。大学扩招导致学生人数急剧增多而师资力量难以跟上,自然班人数较大,传统教师为主体的教学仍是主流,致使外教难以适应。硬件方面需要外教管理人员及时向领导汇报并积极协调其他教辅部门尽快解决;课上问题可采用为外教配备合作教师或班级助理辅助教学的方式,及时解决外教教学过程中的困难与疑惑。在生活上,外教也会由于中西文化不同而感到不适。比如,外教对噪音污染、乱丢垃圾、随地吐痰、公共场合抽烟等不文明现象比较反感,在学校里遇到这种情况甚至会要求外教管理人员出面解决。另外,对出门候车、购物、就餐、银行等插队现象也难以接受。对交谈中被过多问及个人问题,就医过程中多人同时就诊、难以保护个人隐私等甚至会感到惊愕。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不适需要外教管理人员多给以关心、理解、支持和和帮助。然而,有些问题的解决非管理人员自身所能及,需要多个部门的积极配合相互协作,按照学校规定的管理制度和办法需要一定的流程和时间,外教等待过程中可能会认为不够重视效率太低,甚至对外教管理人员产生不满和误解,这就需要外教也能不断调整自我尽快适应异地生活。

三、外教管理问题深层原因与对策探析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外教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招聘外教标准降低、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应有的职前培训,教学和生活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分析其根本原因,可归结为中西文化差异、管理制度亟需完善、人文关怀有待加强三个方面,应从这三方面入手探寻解决对策。首先,语言和文化差异是主因。德国哲学家和语言学家洪堡特、美国人类语言学家萨丕尔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观点认为,语言结构是约定俗成的习惯,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语言和文化是影响人们认知和思维过程的主要因素[5](蔡永良,)。外教在华工作生活,所面临的`不仅仅是语言障碍,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差异可能会引发的文化冲突,教学活动安排意外突然,上课时学生偏于内敛,生活上的种种不适皆由此而起。因此,作为两种文化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外教管理人员应首先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职前培训时尽可能向外教介绍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会遇到的文化差异和冲突,在日常管理中对外教由此引发的不满和误解给予耐心和宽容。对外教而言,由于身处异地文化,也应意识到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对外教管理人员的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总之,双方都应具有对两国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具备较好的文化移情能力。其次,科学管理亟需完善。由于外教管理工作强度极大,高校应设置外教管理部门或科室,明确管理人员职责范围,需要时可配备合作教师或班级助理。在外教聘任、职前培训、就职上岗、工作生活等各个环节亦应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指南。招聘过程严格把关,争取优质外教资源。确因学校条件所限,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扶持。

职前培训内容应尽量系统全面,时间安排合理得当。教学过程中最好将至少一个学期的教学日程和教学活动在学期开始时安排妥当,可安排合作教师对外教教学进展情况及时跟进定期汇总,外教管理人员和班级助理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件,期中或期末由外教所任课程主管部门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估考核,并采用一定激励机制。教辅和生活管理上如有问题也可以通过对口管理人员及时联系到相关管理部门得到解决。需要外事办、教务部门、外教所任课程主管部门、后勤处、安保处等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完成的工作,应积极配合相互协调,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另外,人文关怀有待加强。在不违背国家政策和法律以及学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外教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个人隐私应受到尊重,对外教在华工作和生活应多加关怀。积极创造机会增加外教之间或中外籍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邀请外教参加一些院系或社团组织的英语活动或者跨文化交流活动,鼓励外教对学校管理和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外教创造良好轻松的工作氛围和搭建易于沟通的工作平台。在西方重大节日,与外教举办联谊活动;在外教生日时为其送上问候和祝福;假期可组织外教短途旅行;更重要的则体现在平时定期调访,体察其日常教学和生活中需求和困难并及时加以解决。人性化的关怀能够使外教在异国感受温暖、安心工作、舒心生活。

四、结语

篇7:探求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问题及创新对策论文

关键词:高校;经济合同;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经济合同作为连接市场交易主体间的重要纽带,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人们传统观念中以教书育人为使命的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逐渐被社会普遍认可后,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更加日益密切,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更多的参与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表现的越来越活跃。经济合同作为高校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形式,有的高等院校因缺乏对经济合同的足够重视,没有统一的合同管理机制,导致出现经济问题时责任不明确,法律纠纷频频发生,经济损失严重。因此,加强经济合同管理成为高校参与市场经济运行健康、安全与否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观念淡薄,风险意识不强。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应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服从法律,严格办事,有效地规避风险。然而很多高校由于对经济合同中存在的法律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把经济合同简单的理解为经济交往活动中的一种书面记录而不注意保管,有时甚至碍于面子、人情等不签订任何书面交易凭据,或者只是抱着一种“走过场”的心态草率的签订经济合同[1]。这显然没有认识到合同与市场、合同法律、合同管理这三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导致合同签订生效后,在履行过程中给学校带来了极大的潜在财务风险。

2.经济合同管理机构、人员、制度不落实。首先,很多高校没有明确的经济合同管理部门,对经济合同的确定缺乏统一的管理,有的高校也主要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并没有把经济合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2]。其次,经济合同管理的专业人才匮乏,由于经济合同的涉及面较广,专业性较强,因此要求经济管理人员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但是,当前大部分高校很少配备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把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看成一项简单的事务性工作,甚至直接指定由一般办公人员管理合同,管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无法保证高校在经济活动中规避风险的要求。最后,缺乏具体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我国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网络,高校现有的相关规定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缺陷,没有把经济合同管理看成一项重要的高校管理工作来抓。因此,一旦发生经济合同纠纷,由于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损失只能由学校自身来承担。

3.经济合同内容不严谨、条款不完备。当前,部分高校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中与外单位签订的经济合同不够严谨,不严谨就是指签订的经济合同不准确和不全面,容易引起误解和产生歧义,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订立合法有效的经济合同,应体现双方的真实意见。不能只讲正面,不讲反面,如果经济合同本身内容不严谨,条款不完备,那么一旦发生违约情况则很难处理,最危险的还是其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财务风险和经济损失。

4.经济合同履行,缺乏监督。经济合同是高校行政管理,特别是高校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如果对经济合同管理、履行缺乏监督,常常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单位视经济合同为儿戏,不依法签订经济合同,或签订后经济合同后,高兴就履约,不高兴就不履约[3]。需要变更或解除的经济合同,不按法定程序办理,口头打个招呼或找个电话,草率了事。作为签订经济合同的主体单位高校,也没有任何部门对其进行监督,致使高校在经济方面受到很大损失。

二、加强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主要对策

1.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的司法体系也越来越健全,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有相应的法律进行约束和指引。这就要求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和精通我国的各种法律法规,但是我国的法律体系多于复杂,涉及的条款众多,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的经济合同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我国的种类繁多的法律条款,这个时候聘任专业的法律顾问,在学校的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法律顾问不仅可以为高校在经济合同签订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和处理意见,也可以为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提供相关建议。所以,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对高校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建立、健全经济合同管理体系。高校从传统的教书育人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经济合同管理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和特点,统一制定具体的、明确的和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要以规范合同管理、防范风险、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为目的,这是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做好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保证和前提。最终,促使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体系成为学校社会经济活动的指南和方针,并且为防范经济风险起到指导性作用。

3.重视经济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于国家来说,人才是强国的保障,能有效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而对于高校来说,专业的技术人才,能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根本保证。经济合同管理作为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而非一般的事务性工作,它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因此,对经济合同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高校应重视经济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邀请经济合同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指导工作;定期举办专业培训及提供对外交流的机会。其次,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特别需要引进一批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专业性高级人才,为学校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4]。

4.严格把关经济合同签订和审查。经济合同管理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能否把好经济合同的签订关和审查关,这是高校提高经济合同履约率的前提和保证。第一,需要加强组织领导,高校各级领导的重视是把关经济合同签订和审查的关键,特别是组织审计、财务、招标以及合同起草单位等多部门领导进行交流和探讨并完成会签手续[5]。第二,需要负责经济合同起草和校对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细致审查,有效推进工作效率。

三、结语

总之,经济合同的管理是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高校的经济合同的管理必须是全过程、动态性、系统性的[6]。高校要确保经济合同的每个环节都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保证高校在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靳锋敏.高校强化经济合同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的实践研究[J].高教研究与实践,,(4):69-71.

[2] 魏飙.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6):104.

[3] 国英.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济,,(2):190-192.

[4] 马贵繁,刘长安.简论经济合同 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EB/OL].豆丁网.

[5] 孟祥君.深化合同监管,促进社会和谐[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7,(1):40-42.

[6] 王惠玲.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及其风险控制研究[J].经济师,,(11):258-260.

篇8:探求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问题及创新对策论文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对策,人员素质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库, 是为学校科研机构提供信息的重要场所, 随着时代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图书馆更多的成为师生们通过图书以外的形式来获得信息和提升素质的场所。面对这一问题, 我们不能忽视图书馆的本质功能——通过图书资料向师生们传递信息。当前, 不少学校的图书馆盲目追求功能的多元化, 而忽视了为师生提供图书资料这一基本功能, 已经影响了图书馆主要作用的发挥, 成为当前图书馆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校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图书馆对现有资料能否满足师生要求不重视。

很多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水平不重视师生的实际需求, 而停留在能否应对教育部门的检查评估上。学校科研机构的工作固然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前提,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忽视了图书馆为科研工作所起到的基础作用。而且我们应该看到,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 学生除了从教学中获得知识外, 还需通过自学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以补充未来发展所需的各种知识。而这一切都必须以图书馆作为基础, 因此, 要把图书馆文献资料满足师生要求和应对评估等同起来, 这是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大问题。

(二) 文献资料采购人员自身素质限制。

图书馆中的采购人员多是馆内的管理人员, 他们对图书的管理形式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书籍的内容却无法准确把握, 尤其是在信息资源发展如此之快的今天, 而且各学科的专业书籍品种繁多, 更为他们的采购工作增加了难度。只有一些专业学者才能很好的掌握当前书籍的最新动态, 才能对当前学科所需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的图书资料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只有他们才能对哪些文献资料能够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有所了解。

(三) 信息资源不足。

回顾我国的历史, 总体的发展水平是落后的, 包括文献资源在内的资源相对缺乏, 时代决定人们的看法, 有书读成为人们对图书的基本态度, 而对于书籍的质量则往往容易被忽视。人们对图书资料的要求仅停留在是否有书, 有多少书上面, 对于其中能否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不在乎。这样的文化背景扭曲了人们对图书资源的正确判断, 学校图书馆中图书资源的多少成为人们的追求, 导致图书馆深层次的信息资源严重不足。

二、解决图书馆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图书馆承担着向师生传播新知识、新技能的重要使命, 只有不断充实图书馆的馆藏内容, 严格图书馆的管理, 才能使图书馆的育人引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 重视图书馆本质功能的发挥。

在时代发展多元化的背景下, 图书馆发展多元化的功能也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 不能因此而忘记图书馆依靠图书资料为师生提供所需信息的本质功能, 虽然同样是获取信息, 但是简便的获取信息的方式, 如网络查询、电子图书馆等, 不能代替通过翻阅图书资料获得信息的思考过程。

(二) 做好图书馆书籍的内容保障。

当前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容不得人们只追求图书的数量或者学习过时信息上面, 那样只会使自己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很多情况下, 人们掌握的知识和实际要求严重偏离, 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只有阅读高质量的书籍才能不断提高师生的水平。很多学校的图书资源停留在解决温饱上面, 只顾着表面的形式, 不注重深层知识的挖掘, 对学校图书馆一定要做到数量和质量两手抓, 包含过时信息的书籍不是好书籍, 只有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读者要求的才是有意义的。

(三) 制定图书采购的新政策。

图书馆在采购图书时不能不看质量只求数量的进行采购, 这样做也是没有职业道德和极不负责任的, 采购符合师生要求的书籍是图书馆发挥作用的基础保障, 坚决不能因为拓展图书规模而降低对图书质量的要求。同时, 采购书籍时应尽量让知识丰富的专家学者进行, 因为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学科知识的专业性, 并准确把握知识的最新动态, 能够采购质量较高的书籍, 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师生的要求, 而且能够保护图书馆的资源。

学校图书馆能否为师生提供最新最全的科技信息和文献资料, 是能否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的基础, 因此, 必须加强对学校图书馆的管理, 使其更好的为师生服务, 使图书馆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姚立新.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04

上一篇: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试题下一篇:镇街检察室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