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存在的必要性

2024-04-09

企业文化存在的必要性(精选6篇)

篇1:企业文化存在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存在的必要性

钟锋,赵会兰,郭成铁,杨雅楠

(1.天津市大港宏利染料化工厂,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300270;2.天津聚贤技术研发中心,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300270 ;3.天津聚贤投资有限公司,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300270 ; 4.天津市大港新泰化工厂,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300270)

摘要:

在当今经济迅猛发展,市场多元化的社会潮流中,一个好的企业要想能够立足、发展、生存下去,企业文化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它是企业生存的血液、灵魂,如果说,把企业比作一棵大树,那么企业文化就是这颗大树的根,针对这一重要性,本文就企业文化的概念与作用以及结合相关案例做出论述。

关键词: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企业凝聚力自主创新企业发展社会进步 人生观价值观

前言:

企业文化是反应现代化生产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它是被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所以企业文化是员工们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它的目的在于以精神的、物质的、文化的手段,满足员工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需要,以至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的利益实现最大化。以下内容我们将深入研究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企业必不可少的元素,渗透到企业每位员工的血液之中,所发挥的功效。

1、企业文化的特性

1.1企业文化的隐形性

企业文化站在哲学的角度讲它是主观存在的,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所以它存在于员工们的心灵之中,并且在员工的潜意识中形成共识,在员工的心灵中打上深刻的烙印。企业文化融入员工的心灵,是一个 1

长期的过程,它与企业共存亡。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又辩证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将长期发挥作用,这种力量与引进一台先进设备,或是改造一条生产线是不同的,没那么直观。

1.2企业文化独特的个性化

具有好的影响力的企业文化不是能够在短暂的时期内形成的,它是企业独特的个性文化长期积淀而成成。这种经营理念,行为准则,要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决非是一件简单的事。例如,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创办人提出“不管多么伟大的企业,都必须仰赖员工各自贡献才能和力量,才能创造出辉煌的成果”。由此可见,一种浓厚的企业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另外,同仁堂“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其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人应守诚实敬业的品德。同仁堂是把医药作为一种济世养生、效力于社会的高尚事业去做。正因为如此,同仁堂在历经百年之中事业才会越来越发达。同仁堂的历史就是文化和经济交相辉映的历史。

1.3企业文化内在的继承性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展而形成的,它是企业依据自身条件创建和实践的结果,它可能是由少数人的倡导和示范,但企业文化并不是说止步于某种阶段,而是需要发展变化的,因此它是企业长期坚持宣传、不断实践和不断规范、吸收集体的智慧,不断修不断自我完善的结果。例如海尔集团在发展的三个战略阶段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心是不同的,海尔在创业之初实行的是专业化创名牌的战略(82年-92年),海尔总裁张瑞敏清楚地认识到产品质量对名牌战略的重要性,所以从一开始就注重质量文化的建设。在多元化战略阶段(92年-98年),一方面注重文化的整合与传播,以文化为先导进行收购与兼并,另一方面建设服务文化。在国际化战略阶段(98-今),海尔突出的是敬业报国的理念,提出“海尔中国造”的口号。

2、企业文化的作用

家誉户晓的联想领导人柳传志有个著名的比喻,即“房屋图”,柳传志认为,假如把企业比作一座房屋,那么企业文化是地基、屋体是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屋顶是各种技术性的职能管理。他认为哈佛大学商学院有关联

想的案例里更多关注的是屋体和屋顶,对地基这个部分说不清,而中国企业的问题更多的是出在地基部分。

2.1企业文化带领企业走向成功的先例

站在中国目前企业的立场上,那些具备向世界级企业迈进的大企业并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结果,他们经历了由开始的创业到发展再到现在的巨大,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它们有着扎实的文化底韵。有一个寓言这样说,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狮子最终敌不过一只狮子带领的一群羊,例如我们都知名的海尔、联想、TCL企业,他们的企业领导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高度的文化素养,并且用这种素养建立了很好的企业文化体系。所谓文化素养主要不是指狭义的文化程度高低,而是指精神动力、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在这三家企业领导中具体体现如下:

第一,有强烈的精神动力并充满激情地追求目标。据了解,海尔是从亏损147万元人民币起家的,联想是20万元起步的,TCL是5000元起步的,能够在当今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超越一些传统的大企业和外企,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没有宏伟的志向和精神动力是很难达到这种结果的。他们坚持不懈的为自己和企业提出新的目标以及方向,由开始的单一产品到后来的多元化经营,从国内品牌到国际名牌,从一个落后的国有企业逐渐发展成为上市公司,他们不断创新,自我超越的脚步没有半点的迟疑。

第二,自信而且坚韧不拔。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选择,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坚定信心。如在1989年,在几乎全部的冰箱厂家都降价的时候,海尔总裁张瑞敏不但不降价反而提高价格12%;联想总裁柳传志在国际品牌横行市场时不甘心只做代理商,自己建立PC品牌,最终成为市场第一,将当时的“老师”惠普甩在身后;TCL总裁李东生总是后发制人,在一个竞争已经非常激烈的市场上突飞猛进,彩电、PC、手机都是如此。

第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三位企业家都不约而同地将敬业报国融入企业文化中,海尔响亮地打出“海尔,中国造”的口号,联想提出“世界的联想”,TCL要做“世界级的企业”,这种爱国的思想作为企业家的动力,从更高层次上激励着企业家大步向前。

第四,重视学习。一名企业家的领导、管理能力并不是天生具有的,这

与他后天的学习、实践是不无关系的。三位企业家都很重视学习、实践和总结,张瑞敏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了如指掌,如《孙子兵法》、《易经》、《道德经》等,还不断收集最新的管理书籍,使他能掌握世界最新的管理理念,李东生和TCL的高层互相赠送管理书籍,有时同一本书会收到两三本。柳传志特别喜欢读企业家传记,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分析琢磨,在读几遍之后,每周六都要拿出半天时间对个人思路进行整理。

2.2企业文化可以塑造和谐的企业环境并且可以培养提高员工自身的素质。

企业文化是在经济社会背景下,强调以人为本,建立企业员工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企业命运共同体,这是构建和谐企业对全体员工和谐素养品质的前提,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文化逐渐成为一个和谐企业的践行标杆,引导企业主动追赶适应先进的,健康的,有发展前途的以及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行为,另外,只有企业内部和谐了、团结了、相互信任了才能谋发展,使企业利益最大化,这是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构建和谐企业还需要在思想境界,理想追求导向上作保证。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消极等待来的,和谐企业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积极寻求,全力不懈地精心培育和干出来的。例如,在2000年,联想公司提出“亲情文化” 的建设,提倡“平等、信任、欣赏、亲情”,引用柳传志的原话说联想需要制造“湿润”的空气。联想在组织分拆和新老班子交接的时侯,适时提出亲情文化的建设,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合作精神,这种文化建设特别适应当时联想即将实行的向服务转型的公司战略。服务业的文化不仅需要效率,还需要“微笑”,联想试图通过对内部员工的影响,提倡员工的合作、支持和自主性,进而支持企业对外的服务型业务,使客户满意,最终,走向了今天这一步。

2.3企业文化对市场起着支配的作用。

市场受着某些特定的文化影响与支配,如果企业的文化与市场不相融,甚至有冲突,企业必然会走向困难和危险的境地。只有在企业文化与市场环境以及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相吻合的前提下,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竞争从根本上说是文化的竞争,如果企业文化与市场不相适应,则要对该文化进行调整。例如,2002年,TCL之所以在企业上下对企业文化发动大的变革运动,是为了能够顺利实施 “阿

波罗”计划,将整个集团公司进行股份制改制,计划上市,引进外资。并且重新制定了企业发展目标。旧的文化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新形势,TCL总裁李东生清楚的认识到:如果不进行文化变革,那么新的战略计划将难以顺利完成。

2.4企业文化在企业团队中起着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十分尊重人的感情,久而久之,在企业中酿造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和睦相处的氛围,形成了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克的团体意识。一个组织,一个企业,没有这种团队意识,终究无法生存。这种企业文化使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之间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家想企业的前途之所想,急企业的命运之所急,共同的价值观造就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从而整个企业上下步调一致,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团队互相勉励,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应对自如,战无不胜。因为种种原因,企业的领导及管理者之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的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而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借助于企业文化进行自我调节,企业与社会、企业与顾客、企业与外界企业、甚至在企业与国家之间有时也会存在某种不协调、不适应,而最好的办法也只能利用企业文化进行调整。

3、总结

在现代经济迅猛发展的社会中,企业文化就是灵魂,企业有了灵魂,才可以立足于社会,在社会这个大圈中半径才会越来越大,所以说,文化是关键,有了文化,金钱、人脉等等才会应有尽有。在此,笔者用李东生总裁在企业文化报告的一段话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现在,国外的企业看中国企业,看TCL,也不敢像以前那样俯视我们了,他们在很多领域感觉到中国企业的迅速崛起,感觉到来自中国企业的压力和威胁。这里,我想引用杰克•韦尔奇的一段话:‘那些坐在会议室里轻松地划分市场份额的人不要忘记,这块蛋糕将来有一半要留给中国的。在今天的中国,可能有一些闻所未闻的公司,会在未来的十年以巨无霸的身份出现在我们面前,威胁我们的生存。所以,中国不但是一个最大的市场,中国的民族工业正在成为我们强大的对手。’在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对我们已有几分畏惧。我们过去表现出来的竞争力证明,在未来,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是一个不可轻视的对手。我们有信心经过这一代人的努力,为TCL的成长,为中华民族工业的崛起,贡献我们的力量!并在这过程中实现我们自己的价值,让我们一起努力!”总之,有了扎实的基础才会变的强大,在此,这个扎实的基础就是企业文化。鸣谢

作者所在单位天津市大港宏利染料化工厂给予经济及企业信息方面的帮助!参考文献

[1]叶军.外企风采[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P236-239

[2]关鹏.名企管理模式[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年第2版:P120-166

[3]王浩,卢勃.企业集团协同经济与文化协同机制分析[J].大众科技,2005.12:291-293

[4]刑以群,张大亮.企业文化之重塑企业精神支柱.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P58-124

Enterprise culture is the need for

Huilan Zhao , Chengtie Guo,Yanan Yang , Zhong Feng

Abstract

In our econom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market diversification of social trends, a good business to be able to stand, development and survival and enterprise culture is to be neglected, it is a corporate existence of the blood and soul, if the venture to a tree, so corporate culture is the tree roots,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this is the concept of functi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cases to discuss.Key words: Enterprise culture,modern enterprise,management,Enterprise to coagulate,Self-renovation,Enterprise development,Social progress,life, Values 作者简介:钟锋(1988——),男,汉,天津,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市大港宏利化工厂 企业管理储备干部

篇2:企业文化存在的必要性

摘要

企业文化的兴起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新里程,是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当今世界经济舞台,美国、德国、日本已经称霸数载。2007年最新出炉的《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美国企业162家,德国39家,日本68家,三国相加占据总数的半壁河山。之所以有如此战绩,很大程度归因于三国均是先进企业文化管理的实施者与践行人。

关键词:企业文化

必要性 1 比较分析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企业要正确处理跨文化条件下产生的各种文化冲突与矛盾,吸取外国企业文化的优点,对企业文化中的一切不适应世界进步潮流的积淀,无情的抛弃。只有这样,才能进步,才能真正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也称公司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对企业成员和利益相关者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

企业文化是从事创新的企业家为实现价值增值所做的资源重组的努力,以及在这一努力所规章的企业目的之下参与企业活动的人群及其文化传统的相互作用与融合过程。

企业文化属于形态观念的范畴,是一种以管理为目的的文化,又是一种以文化为内容的管理理论,既具有文化的特殊性,又具有管理的特性。日本、美国、欧洲国家企业文化的特点

2.1日本企业文化特点

2.1.1和魂洋才构成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

“和魂”就是指日本的民族精神。“和魂”实际上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产物,是“汉魂”的变种和东洋化,是重视思想统治,讲究伦理道德的体现。

“洋才”则是指西洋(欧美)的技术。1886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了资本主义进程。在明治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向西洋学习先进技术及管理方法在日本企业中逐渐形成高潮,于是“和魂”和“洋才”才开始结合起来,成为日本近代企业家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以日本化了的中国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和魂”与以欧美的先进技术为内容的“洋才”相结合,构成了日本企业管理文化的重要基础。2.1.2家族主义是日本企业文化的显著特色

与个人才能相比,他们更重视协作与技术的作用,即表现为家族主义。这种家族主义观念,在企业中则普遍表现为“团队精神”,一种为群体牺牲个人的意识。所谓 家族主义就是把家庭的伦理道德移到集团中,而企业管理活动的目的和行为又都是为了保持集团的协调、维护集团的利益、充分发挥集团的力量。家族主义精神要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和为贵”的思想是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2.1.3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无论是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还是企业工会,日本企业经营模式的这三大支柱都是紧紧团绕着人这个中心的,三者相互联系、密切配合,从不同侧面来调整企业的生产关系,缓和劳资矛盾。正是这些形成了命运共同体的格局,实现了劳资和谐,推动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改善和提高。

2.2美国企业文化特点

2.2.1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

美国著名的苹果电脑公司认为,要开发每个人的智力闪光点的资源。“人人参与”、“群言堂”的企业文化,使该公司不断开发出具有轰动效应的新产品。从强力笔记本式苹果机到现在为全球所有追求时尚生活人群所追捧的IPOD产品系列,无不折射出他们的这一企业的文化特点。2.2.2提倡竞争和献身

竞争出效益,竞争出成果,竞争出人才,但竞争的目的不在于消灭对手,而在于参与竞争的各方更加努力工作。美国企业十分重视为职工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和竞争规则,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才能。2.2.3奖励创新

美国许多企业都用不断创新来保持自己的优势。目前国际上先进的美国IT公司都秉承了这一传统,使美国的经济一直处于国际的前沿。而这种优势的得来,也是其企业文化长期积累和爆发的必然结果。即使在传统行业中,也不乏鲜活的例子。2.2.4利益共享

美国许多企业实行股份制。通过职工持股,使其除工资收入外还能分到红利。此外还增加了职工参与经营管理的权利,提高了他们的身分、地位和安全感。美国希尔顿公司,将一部分股份作为工资或福利分给职工。惠普公司等还通过增加职工的福利(如为子女提供助学金),让职工共享公司成果。而其他耳熟能详的美国IT公司,也都早已用期权讲企业和员工的共同的未来衔接并紧密结合起来,一步步打造完全新型的跨国性的行业巨无霸企业。

2.3欧洲国家企业文化特点

欧洲文化是受基督教影响的,基督教给欧洲提供了理想价格的道德楷模。受这一观念的影响,欧洲文化崇尚个人的价值观,强调个人高层次的需求。

法国最突出的特点是民族主义,傲慢、势利和优越感,因此法国人的企业管理表现出封闭守旧的观念。

意大利崇尚自由,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企业管理上显得组织纪律差,企业组织的结构化程度低。但由于意大利和绝大多数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组织松散对企业生机影响并不突出。

德国人的官僚意识比较浓,组织纪律性强,而且勤奋刻苦。因此,德国的企业管理中,决策机构庞大、决策集体化,保证工人参加管理,往往要花较多的时间论证,但决策质量高。企业执行层划分严格,各部门负责只有一个主管,不设副职。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广泛而正规,许多法律都保障了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力。

3日本、美国、欧洲国家企业文化的差异分析

3.1企业文化管理的交汇点

3.1.1以人为本

“人才开发的利益大得无穷”,“只有人才才是企业活力的源泉”,这是企业文化管理共同的座右铭。日本丰田公司的成功经验是,积攒人才,善用能人,重视职工素质的培养,树立良好的公司内部形象。3.1.2勇于创新

许多企业重金资助创新研究人员,并承担研究风险,如果研究失败,不仅不会受到谴责,而且还允许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享受原来的待遇,这在美国是很有代表性的。

3.1.3参与竞争

美国企业坚信竞争出效益,竞争出成果,竞争出人才。杜邦公司成功的经验是发扬永不停顿的精神,不断开发新产品,积极应对世界市场层出不穷的竞争对手。德国奥迪公司认为“竞争是从来不睡觉的”,显示了德国公司用于面对竞争的意识和决心。贫乏的资源使得日本人忧患意识超强,坚信只有勇于竞争并在其中取胜才是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3.2企业文化管理的排异处

3.2.1“单枪匹马”与“团队合作”的抗衡

美国企业文化管理中风行个人至上原则,在美国人心目中“白手起家”的人事英雄。德国公司在保证员工独立性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员工的合作净胜。日本企业更是团队合作的典范,“一个日本人是条虫,三个日本人是条龙”的说法正是团队精神的精辟诠释。

3.2.2企业价值与社会道德的冲突

美国企业往往把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看成终极价值目标,企业获利情况不仅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也决定着企业及企业家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地位。德国企业文化管理中重视社会道德与责任感教育,注重创造和谐、合作的文化氛围。日本企业的经营哲学中融入了佛教中“经世济众”、“虔诚感恩”等宗教思想,使员工感到工作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物质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还有精神上的满足。3.2.3“刚性制度”与“柔性民主”的博弈

美国文化相对比较忽视情感,而重视理性。表现在企业文化管理上就是重视制度,强调计划、目标、任务、指令、规章和纪律,而忽视员工情感的维系。德国企业在尊重制度的前提下,更注重柔性民主的发挥。德国企业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十分优良,这就为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本企业大打感情牌,将柔性民主发挥到了极致。日本企业管理中始终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情感投资于道德教化,充分发挥人、价值观、作风、技能有机组合的“软管理”作用。日本企业就是员工家庭的缩影,员工与企业保持家的“血缘”关系,员工忠于企业、奉守家规,为企业尽职尽责。

4各国企业文化相互了解、相互借鉴的意义

4.1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两种态度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一种新的人文主义,这种人文主义必须建立在人与自然和平相关的基础上,西方企业以前那种对自然的过度征服欲必须收敛。以儒家伦理为主要思想基础的东方企业文化正好与这一要求相一到处。工业文明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东方国家的企业在处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一方面要善待自然,吸收西方工业化过程中的教训;另一方面,也要学习西方更先进的技术,减少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创造人与自然更为和谐的工业文明。

4.2个人本位与团体本位两价值取向

西方企业文化坚持个人本位价值观,认为每个人都以自我利益为动机,凭着理性趋利避害。东方企业文化强调“家族”和团体意识,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各种群体关系。在实践中需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在整体目标的指导下,为个体发展创造条件,使个人价值与团体价值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4.3理性与非理性两种思维方式

西方企业文化中蕴涵着较多的更改思想,强调直接、明确、实用、科学、效率,重视标准、制度的作用,表现出一种非常理性的思维方式。东方企业文化重礼仪,重人际关系,重人情和“面子”,到处充满着灵性化和人情化,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特征。它趋向于不断把个人与亲属联结在一起,表现出对外人的不相任。经营中缺乏法律意识和信用意识,管理灵活有余,刚性不够,影响效率。

4.4学习与吸收国外先进的企业文化

如何正确看待和科学移植国外的企业文化,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中国企业文化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中国企业在学习吸收国外先进企业文化成果时尤其要注意:一是要认真研究双方文化差异及其对管理的影响,对国外企业文化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移植性进行科学分析。二是在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企业文化过程中,要注意进行管理创新,构建适合中国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新模式。三是处理好学习引进国外企业先进文化、进行企业文化管理创新与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

5 结论

企业文化就是决策层意志和行为在企业管理实际中和员工认识中的投影。建设企业文化,最主要的内容不是让员工知道该怎样做,而是要让领导们清醒和明白怎么做、以及这么做的意义和代价。从企业文化的意识形态来说,通过宣传媒介、强化教育等形式进行文化氛围的营造和烘托固然是个办法,但实际上影响员工行为的却绝不是这些,而是决策者、管理者的管理意识、管理行为,所以说,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不是“文化促管理”,而是“管理促文化”——至少在未形成固有的良性的企业文化氛围之前,管理行为的辐射力是决定企业文化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成荣.企业文化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齐冬平.文化决定成败[M].中国经济出版社

篇3:企业文化存在的必要性

跨文化交际教学, 顾名思义就是要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之间的比对, 找出可以理解和沟通的着力点, 对文化进行解读, 使学生具有分析不同语言, 思想, 行为等的能力和并进行有效沟通的一种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必要性

1. 全球大融合的必然要求

在经济, 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当代社会, 闭门造车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打开国门, 必定要和不同国家交往。由于历史, 地理和社会文化的不同, 在交往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很多的误解和难题, 进行文化对比和分析显得尤其重要。只有了解不同文化背景, 才能准确的理解对方的思想, 找出正确交往和处事的方法, 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复合型综合人才。

2. 语言教学本质的要求

语言的文化性本质要求外语教学关注社会生活, 理解文化习惯。文化概念包含丰富, 其内容可以说是无奇不有。语言也是文化不可以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教学不能代替文化教学, 仅有语言交流而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往往会导致误解和冲突, 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应是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的。语言教学, 除了常规的语音, 语法和阅读等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外, 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必然。

二.存在的问题

1. 缺乏重视

外语教学外语大致经历了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几个阶段, 教学目标从阅读能力向口头交际能力转移。但是目前我国还是以语法翻译法为主, 其它几种教学方法应用程度有限。中国教育一直以考试为中心, 注重语言技能, 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应对应试教育。考试的内容一般也是圈定在单词, 语法, 阅读和写作等基础语言结构上, 和语言相联系的文化背景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也较少的考虑到学生的应用能力。然而, 用外语进行言语交际, 语法正确远远不够, , 选词和句型也应当符合外国人的心理定势和思维习惯, 达到比较完美的交际效果。避免矛盾, 冲突和损失。

2. 教师自身水平的不足

目前很多国内高校教师,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和思想意识的影响, 很少关注文化方面, 更不要说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从某种程度来说, 要系统的, 科学的归纳总结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不同问题, 并且找到合理的理解和解决方案, 难度可想而知。

3. 教学方法陈旧

跨文化交际是一门结合语言学, 交际学, 心理学, 社会学和国际关系等多学科知识的边缘型综合性学科。教学材料很广, 包括文字, 图片, 音像, 视频, 甚至辩论, 现场模拟等也会有大量应用。一方面,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教师主要采用传统的以书本为蓝本, 黑板, 粉笔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讲授内容有限, 也比较单调, 不利于学生感受会文化交际的真实性, 难以产生共鸣。另一方面, 教师教学往往留于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 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 内容缺乏实践意义, 学生接受起来很被动。

4. 片面强调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缺失

目前, 跨文化交际教学还面临着这样一个尴尬的情况:过分强调西方文化的价值观, 忽略了中国文化的独立性, 没有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双向交际性。外语学习者在较好掌握西方文化的同时, 却不能够用正确的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现象, 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现象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受西方文化冲击造成的;另一方面, 主要是由于外语教师对中国文化的忽略而导致的。这种现象会阻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是中国文化失去很好的传播机会, 外国人很很难了解和理解中国。

三.改进措施

要想提高跨文化交际教学水平, 我们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 教师队伍建设

外语教师必须从思想上意识到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性, 纠正自身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解, 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包括理解目的与文化与英语学习者的母语文化的能力, 包括察觉和处理两种文化差异的能力, 不是丢弃自己已有的社会文化身份, 假装英语母语者。”教师除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拥有深厚的跨文化交际功底, 更应该保持一种中立的立场, 对目的语和本族语不要妄加评论, 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让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 改革教学方法

广泛的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跨文化交际教学, 增强教学的多样性, 让学生各个感官都充分的调动起来, 通过声、光、形、色等手段, 突出信息的感染力, 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文化信息,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官冲击, 既免掉了枯燥, 难懂的讲解, 又使学生对通过情景对不用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3. 改革教学内容

首先, 改变传统单纯的语言基础知识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了解我国与国外的差异。采用文化渗透、文化旁白、文学作品分析等最直接有效的跨文化教学方法和技巧。文化渗透指掌握词语概念意义的基础上, 挖掘词汇的文化因素。把目的语文化对语言基础知识的影响溶进教学之中, 讲解把文化融入到词汇, 语法讲解中。在课文分析时, 讲解具有目的语文化特征的词汇、谚语、句式、文体风格等语言项目, 并与中文进行对比, 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异同、教授最佳表达方式。文化旁白则是指在课堂上加入文化的介绍和讨论。如课文中出现问候情景时, 可以相应介绍目的语国家的问候习俗, 并与中国人的习惯进行对比。文学作品分析是指帮助学生用推断的办法从文本找出它所暗示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交际习俗等。具体的做法, 可以包括:课堂交流或专题介绍, 文学经典阅读, 戏剧表演, 课堂辩论等等。

参考文献

[1]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

[2]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

篇4:企业文化存在的必要性

关键词:写实绘画 当代艺术 传统文化 西方艺术

当前中国艺术市场中当代艺术悄然兴起,并无序蔓延,传统艺术却被边缘化,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高速发展的时代,艺术的外延不断被放大,内涵却被不断虚无,艺术也被政治扭曲和嘲讽,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什么是艺术?”的质疑,或“艺术究竟是什么?”的反问,没有了写实如何界定艺术的真伪,甚至有人追问,作为西方传统艺术形式的写实绘画,在中国已经发展了百年,对中国现代绘画的兴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现在究竟还有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我们还需不需要写实绘画艺术?

一、中国写实绘画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随着当代艺术在艺术市场的火爆,观念艺术的一再虚无,以及发展方向的不知所措,似乎一时让人们对艺术失去了一般判断,让人们失去了对艺术的评判标准,甚至开始迟疑传统写实绘画艺术在现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存在?尤其是有了如此众多的电子影视等娱乐文化形式,还有没有必要继承和发展传统艺术形式,我想有这样想法的人很明显混淆了艺术和娱乐文化之间的区别,娱乐文化是有一定的艺术性,但不等于艺术,就像原子弹不等同于数学一样,娱乐文化不具备取代艺术的可能,现代科技也不可能失去数学而得以存在。油画作为西方艺术的重要形式,它在西方艺术史和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但是西方艺术形式的主要承载者,也从一定意义上讲是西方现代各艺术形式的母体,也是有别于我们中国艺术形式和思想的另一艺术,对我国的艺术发展有积极的借鉴和补充作用。从历史上看,写实的艺术在我们的历史中是较为乏力的,就拿我们的工笔绘画和西方的写实绘画比较,显而易见,我们的写实绘画不具备那样严谨的造型和对体与光的研究,我们在写实这一块甚至是有些缺失的,既然我们的文化里缺乏这样的基因,那么我们就有必要补充和借鉴我们所缺乏的东西,以供我们的艺术发展做营养补给之需,使我们的艺术发展更加全面。

二、写实绘画在当代中国存在的必要性

我们国家从继承和研究西方艺术的角度引进了西方艺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西方写实绘画艺术,并一直作为学院教学和研究西方艺术理论的基础,与中国传统艺术并驾齐驱的发展,在丰富艺术形式和艺术思想借鉴和开启中国的当代艺术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下面我就四个方面对当前我们是否还要继续写实油画艺术的问题做一些论述。

1.从文化的发展前进模式上分析写实绘画存在的必要性

可以说,人类对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吸收、借鉴从来就是一个带着文化母体或文化源头前行的模式,不存在没有继承的发展和断章取义的基础,也就是说任何对其他文化的吸收借鉴必须是继承式发展的,就像道家文化在日本的重新发展,或佛教在我国的发展一样,都是继承和发展并序前进的,从来没有哪种文化的借鉴是抛开了文化源头而得以发展的,比如理科的源泉是“数”,那么,要研究物理或化学,以及航天技术,必须以数学作为基础,而不会撇开数学直接学物理化学或直接从事航天技术,或者因为数学中有些理论是其他民族发明的,我们就不去研究,这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在起作用,学术是没有国界的,尤其在当前这样一个时代。 无疑现当代艺术脱胎于架上绘画艺术,也就是油画艺术,那么,要从事当代艺术必须要有架上绘画艺术作为支撑,就像数学现在依然存在的必要性是一样的,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物理学家或工程师不懂数学的。但同时这个母体文化也是要被重新解释而获得发展的,比如现代写实素描与文艺复兴时的写实素描相比在结构或肌理、构成等方面的侧重。写实艺术也一直在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但从来没有终止。

当前的世界已经不再是一个封闭的世界,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的,而非哪一个民族的,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变得模糊和不再重要,油画不再只是西方的,水墨也不再只是中国的,它们共同在这个时代,属于所有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并繁荣着当前以及以后的人类文化。我们的艺术要有所发展,必须从所有人类的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而写实油画作为西方艺术的主要载体,必须被继承和发展,这是显而易见的。

2.从文化的继承方式分析写实绘画存在的必要性

如果说文化必须是在每一代人的个体身上从头再来的,不会因为上一辈人经验过了,这辈人就不再经验了,尤其是实践性文化的获得,必须通过手和大脑同时经验的,也就是艺术的获得必须通过艺术的训练而获得,艺术的实践必然是某种艺术形式的实践,那么这个形式必然是这个文化行之有效的载体,就像对于数的理解必须是通过一加一的传统练习而习得一样,不会你一说他就能懂的,或书本上写了,一看就能明白的。比如艺术的原理“节奏和韵律”,以及“对比”,表面上看来只是几个字,但要想真正获得字面背后的内容,也许需要长时间艺术的训练才能有所理解,而不是理解这几个文字。从事当代艺术或抽象绘画的人必须首先从传统艺术中获得营养,而后才有可能从事抽象或现当代艺术,否则将成为无源之水,空中楼阁。有些艺术家天真的以为他生来就已经是当代艺术家,或小孩的绘画都是抽象艺术,要知道有意识而为之,与无意识而为之的本质区别,不能因为做不到就被认为是抽象的,抽象是认识到本质以后的再造,而不是做不到的随意涂抹。请问,你若出生在人类社会以外,或没有接触人类任何的艺术观点、训练以及熏陶,如何生来就是当代艺术家?人类的任何文化都必须是学习了人类的文化以后的文化,而不可能是天生的,可以说人类的文化就是一种信息,必须是信息量在大脑中的集合和反应结果,这些信息不能是片段的,只能是系统的,有源泉的,这也就证明了学习写实艺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从文化的校正问题上谈写实绘画存在的必要性

文化的发展也从来都是用文化母体校正新文化的过程,就像父辈们总是用古训指引孩子们一样,我们总是在老子、孔子、柏拉图等这些先哲那里校正我们的行为道德,古代哲学在每一个时代都必须存在的必要性是每一个时代的人必须用古代哲学家的思想来校正自己的思考,魏晋玄学或朱子理学也必须以易经为校正。同样现代艺术也必须以传统艺术精神为校正的模与范,否则新生文化将会失去方向,好比风筝和线的关系,传统绘画这根线必须一直存在,因为线如何再细,也是风筝成为风筝的理由,否则风筝将不成为风筝,而成为一张四处飘飞且很快落地的纸。当代中国艺术已经不是单纯的中国文化产物,而是新时代下世界文化在中国文化里的传承,我们的新文化要强劲有力、正确的发展,必须以中国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为校正,才不至于失去方向,从而良好的发展,而不是如同荒草一般的疯野。

4.从文化的同时性方面谈写实绘画存在的必要性

之所以要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易经里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同时性原则,什么意思呢?即两件事情不光有前因和后果的关系,同时出现的两件事情也是有关系的,这是易经的重要思想之一。比如西方的20世纪,在博物馆里的传统油画以及正在发生着的写实油画家弗洛伊德与当代西方的当代艺术同时代出现(即同一时空存在),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光是前因后果关系,而也是同时性关系,同时性关系是复杂的对立性与交换性关系,不是简单的,因此更加重要,试想西方在发生现当代艺术的同时若没有同一时空中博物馆里的传统艺术作品,或者同一时空中的写实油画家,那现当代艺术将会失去存在的对立面和参照面,或者说之所以有现当代艺术是因为有传统艺术,我们中国现在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前几年由于我们的博物馆里没有现代绘画的母体——传统写实绘画作为参照,以及拥有传承了相应精神且有足够影响力的写实油画家,所以出现了当代艺术空洞的问题,一时间现当代艺术似乎很繁荣,但又没有头绪和方向。

鉴于以上四点理由,笔者认为写实绘画有必要在当下,以及以后很长的时间内存在并继续和发展,因为它是现当代艺术的源流和营养源泉,我们要很好的发展现当代艺术就必须有一部分人从事写实绘画。让我们的艺术发展有足够的营养,不至于枯竭,也可以使我们的传统艺术和前卫艺术发展有所参考,不至于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只有在传统艺术的修正下,现当代艺术和我们以后的艺术发展才能够更好、更完整、更健康的发展。

结语

近几年来我们总是在探讨发展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艺术是不是会影响我们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我想这个担心是有意义但不存在的。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文化之所以强大,并源远流长得以持续发展,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一个包容性的文化,就如同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一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的文化一直都是在萃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中持续发展的,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无不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和积极的推进作用,我们要珍视自己的文化,更要珍视自己文化的思想,我相信我们的文化有足够的信心消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作为发展我们文化的养分。

参考文献:

[1]【法】德比奇等,徐庆平译,西方艺术史[M].海南出版社,2001.

[2]孟昭毅等.外国文化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林之满等.周易全书[M].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

[4]编写组.中国美术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法】丹纳,彭笑远编译.艺术哲学[M].北京出版社,2008.

篇5: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和巨大作用

企业文化的前提是愿景清晰,其核心是团队合作、公平对待员工、积极进取和创新。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它对企业兴衰将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产品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产品的市场地位和由地位决定的价格,以及产品的市场销售量,发挥重要决定作用的仍然是产品自身的文化含量。

任何一家想成功的企业,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企业家已经不能沉迷于过去或现有的成功,扬弃过去,超越自我、展望未来,建立新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因此,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的是文化的竞争。

一、愿景的强大力量

对于企业来说,愿景意味着组织所有员工的愿望和景象。比如通用电气公司永远做世界第一的愿景。一个清晰而美好的愿景永远是对员工最好的激励。

第一,创造巨大的凝聚力。当人们致力于某种事业、任务或使命时,清晰明确的愿景可以使他们忘掉自己的私利,淡化人与人之间的个人利益冲突,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第二,创造巨大的驱动力。清晰而明确的愿景可以驱动员工产生追求愿景、实现愿景的勇气和信心。并使员工有着老板—样的发展欲望、精神和激情,能更晴干、更灵活,行动敏捷。

第三,孕育无限创造力。组织愿景是组织内全体员工发自内心的愿望。优秀的管理者常借机把愿景转化为员工个人努力的方向。而愿景一旦被转化为个人努力的方向,就会对员工产生长久的激励,使其积极努力,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反之,员工的创造激情,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化。日本企业一向注重加强员工的集体主义观念,并善用终身雇佣制和功序列制等制度把全体员工融入到企业中来,把企业营造成员工自己的家。他们以这种方式传播公司的愿景,使得员工有了创造力的持久激励源。

但清晰明确的愿景,不是随意就能堆建起来的空中楼阁。它必须是真切的、可感知的、长远的且经得起推敲的;是员工可以预见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未来,它必须诞生于全体成员的个人意愿。如果管理者设制的愿景过于超前或宏伟,即使拼尽全力都达不成的话。那么,它就难以激发起员工的内在驱动力,而自愿为企业发展奋斗努力。

二、构建愿景的步骤

愿景对激励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在具体实施中,管理者究竟需要构建怎样的一条路径来建立明确的愿景?如何确保愿景成为员工持续高速发展的动力?构建清晰明确的愿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培养共同语言。共同语言对于组织愿景的形成非常重要。这包含着共同价值观、共同兴趣、共同使命等诸多方面。在—个组织中,每个人的个人愿望或意愿都不尽相同,管理者的愿景与员工的愿景常存在着质的差别。这种情况下,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如果缺乏共同的语言,彼此就不知对方在说什么、在想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想。更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思想和认识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大。这时,产生发自内心的愿景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培养共同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小到大,将组织中某些小团体的共同语言引申为整个组织的共同语言;另一种是由大到小,将组织的语言灌输给全体员工,假以时日,来影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

第二,开展团队学习。团队学习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群体沟通的过程。事实上,只有员工坐在一起学习时,才更容易形成共同语言,使他们所得到的知识化为一致的行为。所以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学习,对于构建明确一致的愿景非常重要。

第三,进行深度交流。深度交流是建立清晰明确的愿景的根本。纵向地看,深度交流所要开辟的是每个交流者的内心,而非仅停留在表面;横向地看,它让每个交流者相互自由地交换彼此的想法,达到换位思考的境界。当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成功交融时,收获的永远是“1+1>2的结果。

第四,实现自我超越。

这一步对于建立愿景来说至关重要。在工作中,只有员工具有自我超越欲望的时候,组织的愿景才能对他产生激励作用。假如员工缺乏自我超越的欲望,或者自我超越的欲望非常小,不但不能构建良好的愿景,即使建立起了明确的愿景,它的激励作用也会严重缩水。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就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就会对企业的未来失去信心。

三、激励员工 彰显竞争优势

事实证明,一个健康的、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会对员工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使全体员工相信自己是在世界上最好的公司中工作,而产生由衷的自豪感。同时,还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并让员工和管理者成为并肩作战、荣辱与共的合作伙伴。

IBM公司是当代全球最庞大的公司之一,在IBM的企业文化中非常注重集体感。IBM公司认为,当良性的、肯定的情绪占上风时,组织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纳入良性轨道中。通过集体情绪和观念的和谐一致,创造最佳工作气氛。IBM公司的工作气氛非常亲切和民主,取消了按件计酬方式,因为这与人性尊严有所不合,退休金、保健费及其他福利极具吸引力,公司尽一切可能照顾员工。IBM完善的雇用制度,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IBM希望每一位员工在这里都是愉快的。另外,每个员工都有较佳的晋升机会。IBM推行了开门制,如果一个员工感到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可以投诉甚至越级投诉,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公司也很留意员工的意见,进行定期的意见调查,聘请专业心理学专家主持调查和分析研究工作,使员工的声音得以传达到公司的管理层。IBM没有监管者,而只有助理。

这个职位的设立,不是为了监管和控制员工,而是为了指导和协助员工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IBM还采用了一套与众不同的方式,它不相信有所谓绝对的工作标准存在,只期望每个员工尽力而为,这使员工保持了本身的尊严,自然会尽忠职守,工作时全力以赴。在每个IBM员工的心目中,我就是IBM,IBM就是我。这种观念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工作士气,主动把工作做得更快、更好。IBM公司的成功告诉管理者:要成功地激励员工,使员工彼此交流并主动结合在一起,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关键。惟有建立了企业文化,以文化赢人、育人,企业才能将激励落到实处,才能提高员工的士气,并长久保持。

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奖罚分明。创造一种主动沟通的氛围;

2.鼓励员工积极学习。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学习、培训机会,使员工不断提高素质;

篇6: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是一种人心凝聚剂,是提升企业竞争的无形力量和资产,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它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则是一种向心力。作为一个企业主体,它既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也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中,要使企业顺应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并得以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决定了企业必须彻底打破和改变过去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传统观念,强化并树立起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等一系列新的观念。而观念的转变恰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当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新型的企业管理体系,并不只限于观念的转变,还要对传统管理的诸多方面进行改造,但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是建立新型企业管理体系的灵魂。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将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和立足于自身,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除了加强管理之外,整合企业文化价值观,构建扩张性的企业文化已是刻不容缓,优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又是反映企业内涵的突出标志。我们都知道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这种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的自我劳动价值,二是企业整体创造的价值,这是个人自我价值创造者和社会价值创造者的结合,这种价值观,是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也是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中取得更大发展的前提。由此引申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概念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在企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行为中,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相伴成功的企业文化,有卓著远见的企业家都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他们的意识框架中企业精神则是高度精神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精神,它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只有通过企业领导和广大员工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其相对应的独特风格建设具有鲜明特点的、深厚基础的企业文化;也只有始终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与职业道德教育,敬业精神与文化素质的再升华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铲除传统论和习惯论,实施用人不惟厚历重能力,不惟资历重业绩的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才能真正意义上激发广大员工的职业自豪感、团队荣誉感和主人翁责任感。与此同时,还要着力倡导一种平等、公开、透明、亲和的人际关系,员工与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给员工以感情尊重,理智尊重,从而促使企业欲令企业价值,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风尚深深植根在每个员工的心中,造就一种视之有形,闻之有声,触之有觉的文化形象氛围,以此增强企业的活力、动力和凝聚力。总之,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素质的体现,是知识时代生存发展的土壤。为此,我们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努力建设富有生机和朝气的现代企业文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随着21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现代企业文化战略已日益成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现代企业通过凝聚先进思想文化的力量,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实施经济文化一体化经营发展新战略,正成为现代企业发展壮大和永葆青春活力的战略选择。

一、实施我国现代企业文化战略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二、现代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战略的科学内涵及其本质特征

三、实施我国现代企业文化战略的有效途径及对策选择

一、企业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入中国,20多年来受到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长期关注和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也在各企业不同程度引起重视.一批优秀企业和知名企业相继建立起了有自己特色的.较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并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认真考察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状况,客观、恰当地分析.评估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对确定我国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方

向.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推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发展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自身的因素即内部因素,如企业制度因素、企业规模、技术因索、企业人才等;另一类是企业以外的因素即外部因素,如政策法律环境、融资支持、服务配套支持、产业区域集聚效应、行业周期等。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外部因素是既定的。企业难以控制的,因此企业要掌握自身发展的命运.就必须加强对内部因素的控制。而企业的内部因素又深受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文化是一种具有66牌效应的无形资产,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扩张力;它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能通过对人的管理。影响生产、销售、市场、消费,从而影响企业的效益,决定企业的命运和发展,是一种作用巨大、潜力无穷的文化生产力。成功的企业必然得力于成功的文化。

因此。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备受人们重视,探讨这种影响的文献也可谓汗牛充栋。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相关文献的研究还停留在定性分析上.人们往往采用规范的方法定性地分析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因而在认识上难以深入和准确。本文试图以企业文化建设的实现形式为分析对象。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验证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影响,并分析这种影响的方向与强度.以期对企业管理实践有所参考价值。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企业的经营特色、价值观、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形象、企业制度、经营哲学、企业道德行为准则、企业容貌、作风礼仪等的总和,它是企业意识形态、物质形态、制度形态等的复合体,是能够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

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企业在内部倡导和营造积极、健康、活泼、和谐的员工精神氛围,进而形成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它具有导向、激励、约束、凝聚、融合、辐射等功能。其导向作用体现在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

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企业文化创新尤其是观念创新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是首要的。其激励作用可通过适当的外部刺激,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调动和激发起来,提高各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

企业文化通过员工的自省,产生一种自律意识、自我重视和遵守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进而达到文化所追求的目标,这是企业文化约束功能的表现。其凝聚功能像纽带一样把员工与企业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并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使每个员工产生归属感,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思想基础。企业文化在塑造企业形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现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为企业树立信誉扩大影响,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四、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企业精神及制度和行为规范等内容的总和,是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的共识方面的长期积淀。自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的专家学者掀起对企业文化的研究热潮后,企业文化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忽视的内容。随着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不分国界、地域的大众研究课题。对企业文化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将其用到实际工作中,搞好企业文化建设,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企业文化的前提是愿景清晰,其核心是团队合作、公平对待员工、积极进取和创新。中国金融大典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它对企业兴衰将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产品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产品的市场地位和由地位决定的价格,以及产品的市场销售量,发挥重要决定作用的仍然是产品自身的文化含量。

任何一家想成功的企业,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企业家已经不能沉迷于过去或现有的成功,扬弃过去,超越自我、展望未来,建立新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因此,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的是文化的竞争。

一、愿景的强大力量

二、对于企业来说,愿景意味着组织所有员工的愿望和景象。比如通用电气公司永远做世界第一的愿景。

一个清晰而美好的愿景永远是对员工最好的激励。

三、第一,创造巨大的凝聚力。当人们致力于某种事业、任务或使命时,清晰明确的愿景可以使他们忘

掉自己的私利,淡化人与人之间的个人利益冲突,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

第二,创造巨大的驱动力。清晰而明确的愿景可以驱动员工产生追求愿景、实现愿景的勇气和信心。并使员工有着老板—样的发展欲望、精神和激情,能更晴干、更灵活,行动敏捷。

第三,孕育无限创造力。组织愿景是组织内全体员工发自内心的愿望。优秀的管理者常借机把愿景转化为员工个人努力的方向。而愿景一旦被转化为个人努力的方向,就会对员工产生长久的激励,使其积极努力,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反之,员工的创造激情,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化。日本企业一向注重加强员工的集体主义观念,并善用终身雇佣制和功序列制等制度把全体员工融入到企业中来,把企业营造成员工自己的家。他们以这种方式传播公司的愿景,使得员工有了创造力的持久激励源。但清晰明确的愿景,不是随意就能堆建起来的空中楼阁。它必须是真切的、可感知的、长远的且经得起推敲的;是员工可以预见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未来,它必须诞生于全体成员的个人意愿。如果管理者设制的愿景过于超前或宏伟,即使拼尽全力都达不成的话。那么,它就难以激发起员工的内在驱动力,而自愿为企业发展奋斗努。

文化影响企业、企业需要文化,企业最可怕的是企业文化的缺失。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灵魂,更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强盛的核心支柱,是企业最大最丰富的无形资产。为什么有的企业从小做大,由弱变强,屹立于世界品牌之中;而有的企业占尽天、时、地、利却被市场竞争淘汰出局?为什么有的企业产品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而有的企业本身很优秀。但就是占领不了市场?表面上看是价格问题,质量问题,但实质上是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因为企业文化决定了人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决策能力,进而决定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取向、奋斗目标、战略思想、运作水准、方式方法等„„。

企业文化似春雨润物点点滴滴,每时每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的外部形象与内部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整体价值观念、团队精神、素质能力;倍增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杜绝产生剑走偏锋,做政策法规的赌徒。建立组织思维,增强认知能力的一致性,认同性,建立一个完备的企业运作系统,使企业良性循环,持续健康扩张,赚取阳光下的财富。一 文化的历史性

文化有着凝重的历史性,纵观华夏5000年的文明史,依附于文化而记载传承得以延续。横看历史截面,每个鼎盛时期都离不开发展的文化背景,“西周、盛唐”,是这样,今天的中国更是这样。

“三国时期”诸葛亮辅助刘备,其实质就是建立一种团队文化,确立霸业思想。“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升给出的9字方略,把出身低微的朱元璋平稳推上明朝开国皇帝的宝座。

二 文化的时代性

历史文化是这样,现代企业文化更是这样,“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正是张端敏这种,正确鲜明的海尔定位思想,指导海尔从一个面临倒闭的街道小厂,成长为一个享誉海内外的大型跨国集团,海尔的成长过程就是海尔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这一理念的结局是辉煌的。20年,240个月,平均每月建一个足球场大小的现代化厂房。20年前每年300多万元经营收入,20年后年经营额1000亿元。海尔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三株集团吴炳新发自内心的感叹说:“16万人的营销人员裁掉15万人,这15万人,没一个跑到我这里吵闹理论的,很多人都是流着泪走的,他们有的再见到我,还是说,吴总,您多保重!”想想看,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团队思想。什么力量能战胜他呢!马克思说得好,‘真理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发挥无穷无尽的力量。‘企业每前进一步与倒退一步,每时每事,点点滴滴都受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文化一旦根植于企业员工心灵,企业的精神面貌、工作激情、员工素质、价值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定会出现人心思治、集思广益 忘我无为、和谐创业、共襄盛事、涣然一新。盛大总裁唐骏说过这样的话,“中国人最怕的是被人感动,如果你感动了他,那么他会为你赴汤蹈火,这是中国人的性格。”

这是企业文化的结晶。5000年的文明史,厚重的文化砺炼、铸造了中国人的特有心理。在千载难逢和谐盛世的今天,把握时代脉搏,建设企业文化,抓住发展的大好时机。创造自身企业的再次辉煌。

三 企业精神

企业业绩是表面的、企业文化是深层的。“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它的终极目标是什么?那是让公司每个员工都热爱这家企业。”——盛大唐骏。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企业的团队精神,团队认知能力、团队价值观,提倡对社会有责任感,对企业有奉献精神,讲得失,不忘企业利益;讲奉献,不忘社会责任。具备高素质的团队人生观,价值观,必然产生强大的企业合力,进一步产生协作高效的运作系统。“攻必克,战必胜”海尔平均每天为用户开发两个新产品,这正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作用。台塑王永庆把自己企业与社会相融合,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一语道破企业与社会的发展真谛:“人类由于进取心使然,造成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竞争,即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正是这种儒家思想、法家治理的企业文化理念,引领台塑由弱变强,闯入世界50强。

由于认知不同,导致对政策法规的理解力度差异,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差异、价值取向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感性认和理性认识,这就自然形成企业文化的差距,从而形成企业间的经营力度差距,差距的存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这就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企业或很是弱小的企业,强大的企业,最后结果不同的直接原因。

四 企业文化的作用性

企业文化最大的作用就是把散乱的员工理念,扭曲的价值观念,理顺起来、规范起来、整合起来、提升起来,形成自己企业独特的价值观念。自下而上形成一种竞争意识,构建和谐的企业氛围,产生可持续的强大后劲,建立一种,协作高效的运作系统,突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设企业文化是一项艰苦的意识形态工程,它不像买一个东西或卖一个东西那么直接。企业文化一脉,贯穿企业的方方面面,每时每刻指导约束着员工的行为准则;提高员工对政策的理解能力;对是非曲直的判断力,对各方面工作系统、价值观念做平衡,并维系着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凝聚力、向心力,大到规章

制度的制定,小到员工的言谈举止,这不是物质利益所能取代的。邯郸农行5100万元被盗事件,正说明企业文化的缺失,是造成这一事件的直接意识因素。从农行的管理看,制度是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健全的,而员工的精神是空虚的、意识是麻木的、心态是不平衡的、执行是虚设的。丢失了人品最宝贵的财富——责任感。这正是企业文化的作用范畴,这需要企业文化不断熏陶员工素质,塑造员工的精神世界。

企业文化就是要建立一个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从这一点看,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又是提升企业发展的助推剂。在企业里每个员工都被企业文化这个大熔炉,熔化、提炼、锻造而变得坚毅、顽强、自信,胜则不骄,败则不馁。做人要谦卑,做事寻问题。企业文化的实质作用,就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寻找最佳处理问题的方法,同时正确塑造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弘扬企业精神,指导企业员工,“变废为宝,点石成金。”激发员工潜能,事为企业想,情为企业结,利为企业谋,把自身与企业相融合,感恩于社会,为基业常青,事业永续,奉献企业精神。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在实践中总有一种“虚而不实”、似是而非的感觉。在企业里,机器在运转,员工在忙碌,规章制度挂在墙上,产品、成本、产量、利润等等都有具体明确的量化指标,而企业文化却似乎无从把握。

其实,企业文化也是实实在在的,就存在于企业总体运转的每个环节中。如火之燃于薪,企业文化依附于企业的机体,但它又是企业的灵魂,引导着企业的发育成长。

就企业来说,有些根本性的思考是必须而且必然的,如“为什么办企业?…办什么样的企业?”等等,不同的价值观念引导人们作出不同的选择,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同的命运。就员工个人来说,同样存在着一些终极性的命题,如“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工作的意义是什么?”等等。由此引发的价值评判和选择,决定了一个人工作和生活的根本态度,从而决定了他的生活方式。

问题不在于有没有企业文化,而在于存在着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不培育倡扬科学进步的文化体系,愚昧落后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这是不能回避的现实。员工把严守工作纪律,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把按劳取酬,把必要的加班等等当作是理所当然、心甘情愿的选择,还是当作一种急于摆脱的负担,当作无可奈何的服从,就是两种文化的碰撞。员工对职业、权利、义务的态度,对生命、生活的态度,对竞争、合作、人际关系的态度,由这些态度决定的情感情绪、言行举止、工作绩效,就是内在文化的表现。

上一篇:细节管理下一篇:关于在外打工还债的故事随笔: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