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文化建设看“三讲五心”的必要

2024-04-30

从企业文化建设看“三讲五心”的必要(共4篇)

篇1:从企业文化建设看“三讲五心”的必要

从企业文化建设看“三讲五心”的必要

“三讲五心”不是一空泛的政治说教,它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物质化层面的衍生体,通过“三讲五心”活动的深入开展,以期达到优化我们企业形象的目的,而一个企业形象的优劣,又直接影响着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它是企业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企业和一个人一样,不能没有理想追求和精神寄托。人若没了向上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寄托,那么空虚的心灵就会使他泯情丧志,庸碌无为,甚而愤世嫉俗,怛食人生。同样的道理,一个企业若无高境界的思想追求和精神力量的造就,那么他也将失去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推动力,更谈不上抵御当今激烈市场竞争的浸蚀潮头。“三讲五心”活动正是利用企业文化所具有的无形性管理功能和微观管理特性,来统一职工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生发道德的力量、信念的力量和心理的力量,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筑就企业的灵魂,提炼企业的精神,从而提升职工的文化、业务素质、思想意识水准。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职工们自觉为企业努力奋斗,甘于奉献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为美的境界,鲜活的神韵、诚信的精髓,厚重的内涵”真正成为优化我们企业形象的外在动力。“三讲五心”活动就

是顺应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和需求,为企业经济建设谋求突破,而顺推出,由此可见它的及时性和必要性。

“三讲五心”从概念上讲,以我之管见,“三讲”的实质内涵是倡导职工们树立起一种良好职工意识和职业素质,求模式化管理,以人性化突破,我应为企业做什么?我能为企业做多少的行为思考,这种“原动力”一旦被激发,全员的能量那是不可估量而取之不竭的。而“五心”的含意在更大的层面上是培养职工们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工心态,把自身的价值实现牢牢拴缚在企业的荣辱兴衰上。厂兴我荣,厂衰我耻。

当前市场经济,诡异多变,使企业面临的竞争更趋激烈,加之世界金融**的影响,即将临近“知天命”之年的化工公司又一次遇上坎坷,身为母公司的祥力公司深感自身应承担的份责任。服从、服务好这个大局,是要坚强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为支撑的,因此,“讲感恩、讲服从、讲奋斗,共克时艰”就要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祥力支部只有从大局出发去思考问题,选准定位,把创造财富和“过紧日子”相统一,懂得“一滴水、融入大海的集体力量”,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做好自身每件事,事必躬亲深入基层,教育和影响职工艰韧不拔焕发出工作热情和祥力,才能将“三讲五心”活动,真正引入到辅佐企业经济建设的轨迹。诚如傅克同志登载在“铜化报”上那篇“挺住、严冬过去是春天”一文中所

说的那样“春夏秋冬自然轮回”,经济规律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疑结团队的力量,顶着严寒风雪奋起拼搏,就没有走不能的路,过不了的坎。不抛弃,不放弃,迎接我们的将是春暖花开的季节。

年4月10日

篇2:从企业文化建设看“三讲五心”的必要

2010年, “上海市学生语言使用情况调查”课题组对沪上19个区县8661名从幼儿园到大学不同年龄段上海学生的语言状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目前在两代都出生并生长在上海的上海人组成的家庭中, 约15%左右的家庭基本使用普通话, 约40%的家庭在家中使用上海话和普通话“双语”, 只有45%家庭以讲上海话为主。尤其是小学生, 在家说上海话的的比例只有四成不到。也就是说, 半数不到的家庭在家以说上海话为主。

和沪语一样, 各地方言情况都不容乐观。于是前几年开始, 便有人提出“沪语保卫战”等各地保护方言的想法和措施, 希望能给予方言一定的生存空间。在推广普通话的背景下, 这样的说法和做法引起了一些争议, 但的确让人们认识到了方言在社会文化中不容忽视的地位。原因何在?就在于语言之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

2. 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近几年来比较热门的话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并保持自身文化的独有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下的定义, 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特点的那些精神的、物质的、理智的和感情的特征的完整复合体。因此, 在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个体, 就有着相同的文化属性。因此, “所谓的文化认同, 是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内化并产生归属感, 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1]

从大的方面说, 文化认同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有凝聚全民族力量的作用, 对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从小的方面说, 文化认同是个体身份的说明, 是个体归属感的标志。“对于一个社会共同体和民族来说, 文化是每个民族证明其存在即安身立命的唯一方式, 这种文化上的认同也将是共同体的核心与基础, 它赋予我们一种身份, 告知了我们是谁。”[2]

对于国家如此, 对于国内不同省市和地区也是如此。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 不同的地域产生了差异巨大、却又熠熠生辉的文化。随着地区间交流的加强,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在逐步缩小, 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看到不一样文化形式。2001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 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它是发展的源泉之一, 它不仅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 而且还是享有令人满意的智力、情感、道德精神生活的手段。”[3]因此, 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众多工作中保持着重要的地位。其中, 保护语言遗产便是重中之重。

3.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在现代文明社会里, 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语言。出生并成长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 自然就能够学会相关的语言, 就会形成与此相关的文化背景。因此, 对于不同的族群, 最能代表他们文化的就是语言。对此, 许多著名学者都有类似看法, 如格里姆 (Jacob Grimm) 认为:“关于各个民族的情况, 有一种比之骨头、工具和墓葬更为生动的证据, 这就是他们的语言。”所以, “语言是一个民族或群体区别于其他民族或群体的主要标志, 它与知识、信仰、法律、风俗等人类创造的成果一样, 都属于文化现象, 是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4]语言能传播文化, 也能记录文化。

语言的身份和作用, 使得我们应正确认识方言的价值。长江大学的陈红莲和张立平在《方言的生存现状及保护》一文中, 对此有着详细的诠释:1.“方言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而这些特有的地域文化都是以方言为载体的。”2.“方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各种地方戏曲和说唱艺术都是以方言作为其创作和记载的方式的。3.“方言是普通话的源泉。方言是最贴近生活的, 语言中最鲜活的成分还是蕴涵在方言当中。普通话中很多鲜活的词汇来自于方言, 没有方言, 普通话也就不复存在。”

因此, 方言是各地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象征, 是各地区人民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全球化需要我们保持属于自己的地域民族特点。在全球化的过程中, 我们不希望看到因此而丧失了各个地区的语言文化特点, 丧失了我们的特色。“处于全球化背景的文化显现出多层次、多维度、多视角的丰富景况, 其变化发展显得异常复杂, 而我们现在更多的是被一种自我定向的迷失所困惑。所以, 文化认同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它能帮助我们在文化场中找到思维坐标和行为准则, 以清醒理智的认知去解决面临的问题。”[5]

4. 结论

针对方言目前的状况, 我们应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 对方言进行合理保护。如, 制订相关语言政策, 给方言留出生存空间。调查各地濒危的语言, 保存相应的语言资料等。“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语言保存着人类的历史记忆, 包含着文化创新和语言发展的基本元素与内在驱动力, 任何一种语言的消亡, 都是人类财富无法弥补的损失。”[6]我们有理由相信, 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关注语言消亡现象, 并以各种方式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保护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景观。

参考文献

[1]李博, 唐德根.亟待加强中华文化认同——从“改地名热”谈起[J].安徽文学, 2011, (1)

[2]李宏图.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文化认同[J].社会观察, 2004, (4)

[3]范俊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语言与文化多样性文件汇编[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6.

[4]辛宇杰.浅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华章, 2011, (7)

[5]傅璇.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认同[J].学术探索, 2004, (6)

篇3:从企业文化建设看“三讲五心”的必要

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文化”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伴随文化产业支柱性地位的确立,文化立法工作不断加以完善。但从内容来看,我国文化产业立法多以行业立法为主导,新型文化产业领域存在空缺,针对广告会展行业、印刷复制行业、动漫游戏行业、新闻广播电影电视行业的法律从数量方面较为欠缺。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的差异与冲突难以调和,极容易造成行业之间的不对等。同时,在整个立法体系中,也存在整体失衡问题,即“国家立法少,部门规章多;基本法律少,单行法规多;管理规范多,权利保障少”。缺乏整体性规划,各个法律之间的衔接和照应或多或少缺乏科学性。

目前,在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缺少一部文化产业总领性的行业规范及基本法。在《宪法》中出现对“文化”的22次涉及,但并没有对文化产业进行定性,更无产业规范或纲领,因此参考价值极低。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特殊性,也不能以其他行业的发展经验或已有规范作为模板使用。关于文化产业的定性、范畴、管理、政策、权利、义务等,都需要一个宏观性的法律规范,而我国并没有一部《文化产业促进法》对产业背景及相关涉及领域进行整体性推进。

通过对全国各地文化产业立法情况的梳理,可发现绝大多数大型城市、较大城市均有文化市场、文化领域的相关条例规范,如《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四川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陕西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浙江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等,但地方性文化产业法律法规由于缺乏总领性指导,以及地域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对等,容易产生偏差与不规范。此外,现有的地方性文化产业立法阶位较低,很多都是地方性规范文件,缺乏行政法规的立法形式,从而使整个文化产业立法的法律效力较低。

总体而言,国际与国内对文化产业的界定不一,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法律结合不到位,文化产业的新兴特质以及行业的不稳定性特点,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立法的系统性、专业性和可持续性,给文化产业立法带来诸多困难。

二、我国中小文化企业发展问题分析

1.法律与政策体系不完善

我国文化产业由于起步较晚,内部结构还不稳定,行业基本法律的缺失,导致某些领域的内部管理处于空白和交叉状态,缺乏系统、清晰、规范的法律条例。根据市场调查发现,动漫制作、网络游戏制作、B2B服务、电子阅读、电子商务、影视制作、网络招聘等文化产业行业门类,目前我国涉及的法律法规只有《著作权法》《广告法》等,而且数目相当少,大部分文化创意企业都亟须可行性较高、实用性较强的法律规范。北京真水月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指出,目前,企业直属管理部门不清晰,办理相关事宜面对的政府对接部门较多,行业内的优惠政策信息来源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平台窗口,企业获取信息的途径不清晰。文化产业立法和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最终导致本已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民营文化企业受到保护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民营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除面临文化立法的缺失以外,还面临着产业政策较多、法律法规较少的尴尬局面,由于行政规定和管理条例的管理效应与法律法规各有侧重,因而难以完全取代立法。如新闻出版行业,随着新媒体、数字化的发展,民营中小电子阅读企业亟须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北京丹鼎四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部总监提出,希望国家可以针对数字化阅读制定更多专业化的法律法规,尤其对税赋进行合理界定,对电子读物的稿酬建立国家统一税收标准,规范电子产品市场秩序。法律位阶不同,致使很多管理条例或政策在制定过程中缺乏充分的论证和科学评估,没有能设身处地站在中小企业立场上,使中小企业的声音难以得到重视,无法真正得到法律政策的荫护。

同时,法律法规在执行阶段缺乏有效的反馈,即监督、检查、评价和问责机制的缺乏使法律法规难以落到实处。在调查中,北京神奇时代网络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指出,由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物价法》等法规对网络游戏缺少完善的监管,导致玩家的无效投诉给企业造成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浪费,相应的企业成本也大幅增加,致使企业利润严重缩水,民营企业无法通过政策享有应得的扶持。

2.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缺失

在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体系还没有形成与当今文化创意经济相匹配的法律体系,企业在保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较难获得一个有效的维权途径,同时法律对一些创新思维的认证尚属空白,在思路没有转化为产品之前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而这些思路在产业市场中往往已经散播,却不能得到产权体系支持,造成创意的流失和被复制,严重损害了原创者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水平。2013年《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内地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总体得分为64.96分,较2012年提高了1.27分,但仍处于及格水平。2013年度的执法工作满意度得分仅为58.45分,知识产权执法日益成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点。

我国知识产权立法疏漏以及管理不力给知识产权注册带来了诸多困难,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文化市场盗版、侵权现象屡屡发生。调研过程中,8画动画公司设计总监指出,目前动画行业没有详细的分级制度,导致剧本和创意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企业原创版权注册费用较高,手续很烦琐,时间长,缺少专业公司帮助代办,并且代办企业在执行过程中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缺少相应的导示,极易导致出现问题后因补充材料不及时造成时间成本的增加。同时,色影无忌网站市场总监也指出,版权注册的局限性很大,如在北京注册,需要有北京的身份证和户口,版权注册后也没有系统联网,在不同城市使用还需要二次或多次注册。如果出现维权问题,版权维护的成本更高,而且通过法律程序后获得的赔偿往往比维权成本还低。北京神奇时代网络有限公司研发部总监进一步指出,网络游戏研发属于文化创造力的产物,但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并未将游戏中的“情节”“角色”等纳入保护范围,在游戏情节、角色等被其他制作者效仿之后,企业很难根据有效的法律提出充分的证据。大量知识产权维权行动出现在事发之后,从侧面反映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预见性较差,企业也难以依据现有的立法对产品进行较为全方位的保护与认证。

在我国文化产业管理制度中,民营企业受到影响最大的是知识产权集体管理制度,但民营企业进行单独维权的能力较弱,很希望通过专业化的知识产权管理组织进行维权咨询工作,或聘用知识产权维护团队实现各项知识产权利益。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如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仍属于政府主导,体现了集体管理组织的垄断性,缺乏对市场资源配置的原始性和竞争性。

3.投融资针对性服务不健全

银行信贷是企业获得融资的主要渠道,但当下信贷立法的针对性服务并不健全,阻碍了企业的运营,而这种不健全与银行机制、企业自身、产业环境以及制度背景息息相关。

从银行角度来看,信息不对称成为影响中小文化企业信贷服务的关键。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银行在贷款前往往难以全面了解贷款申请企业的风险状况,由于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利率的风险补偿非常高。面对高利率,往往只有风险较大的企业希望获得贷款,而风险较低的借款企业往往因此放弃借款申请,逆向选择随之产生。在贷款后,部分企业为了获得高收益,可能会改变贷款用途转向高风险项目,银行将面临较大的道德风险。出于上述原因,商业银行在对文化企业开展信贷业务时,一般采取谨慎原则。此外,文化企业的市场价值难以准确评估,许多中小文化企业除自身资产规模较小外,可用于抵押的有形资产也非常有限,这对文化企业的信贷融资造成很大障碍。与此同时,文化企业所拥有的大量文化创意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也面临市场价值难以准确评估的难题。举贤网人力资源总监指出,民营中小网络招聘企业属于轻资产企业,有效价值集中在版权与知识产权方面,但金融融资对文化资产的评估体系不完善,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导致网络招聘企业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

从企业自身来看,文化企业与传统的工业企业相比,大多具有以无形资产为主的资产结构轻型化特点,其核心资产主要是知识产权、版权和收费权,缺少土地、厂房等能做抵押的固定资产,抵押担保能力不足。此外,绝大多数中小文化企业成立时间短,尚未形成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多数中小文化企业不会聘请专业独立机构进行财务审核,内部管理的不透明和不健全,使其较难获得信贷融资。

在产业环境方面,文化企业前期投入大、生产周期长,投资者面临较大的潜在投资风险。以电影《阿凡达》为例,该片投资5亿美元,拍摄制作过程长达12年,策划、创作、后期制作占据了生产过程的大部分时间,如果作品不能完工,投资者将血本无归。同时,文化创意产品主要以符号体现其价值,与新技术产品相比更容易被仿制,创意的易复制性严重威胁正常的投资回报。

在制度背景方面,由于文化企业的特殊性,投融资体制机制很不稳定。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我国文化产业的市场属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但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的考量仍是审核的主基调。由于制度性原因,在我国文化产业领域,行政作用和市场力量纠结共生,尤其体现在作为宣传喉舌的传统主流媒体方面,而媒介渠道又是文化产业链中关键性的环节,是文化创意内容实现市场价值的基本途径,这种制度性的产业缺陷,一方面对整个文化产业的盈利模式造成深刻制约,另一方面也会导致资本市场面临不可控制的各种系统性风险。调研中发现,目前30%~40%的影视作品因为没有通过政审而难以收回成本。

三、我国文化产业立法的必要性分析

1.文化产业立法是我国积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体现

目前我国政治形势相对稳定,经济发展也飞速推进,人民生活物质水平有所提高,文化需求逐年上涨,依法治国已有了显而易见的成就,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四中全会上也指出,传达学习好、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在未来的发展中,对文化产业的侧重已提升至支柱的地位,在面对政治基础和法律基础发展势态良好的局面之下,对文化产业进行法律规范和立法管理是义不容辞的使命。

2.文化产业立法是我国保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根据国际经验,欧美日韩等文化产业大国皆具备较完善的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体系,如韩国在文化产业促进法等一系列基本法律的基础上还制定了各部门的相应法律,韩国文化产业之所以发达,与有力而周全的文化产业立法密不可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制定和完善产业法律系统,但作为新兴支柱产业,文化立法明显不足以支撑文化产业庞大而愈发迅速的发展,缺乏针对文化产业主体的全力保障以及促进其发展和为其服务的法律法规。法律的薄弱环节促使《文化产业促进法》的早日制订成形,从政策、金融、税收、资产、人才等方面进行配置与管理,对民营文化企业进行具体的导向与发展指引,提高政策的法律效力和约束力,体现出政府对促进文化产业各项工作逐步推进的坚定决心和明确态度。

3.文化产业立法是我国规范、引导文化市场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

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不仅能推动经济发展,还在明确社会主义方向,引领民族精神建设等工作上具有指导作用。文化与意识形态相关联,我国文化市场的发展程度相较其他发达国家或文化强国仍然具有不确定性,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阻碍因素。如面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不免个别会违背社会主旋律,只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这些行为轻则违背了文化产品健康生产的原则,重则有损社会精神建设的良性发展,甚至突破道德底线,对社会文化造成极其不好的影响。因此,文化市场的发展方向、目标、原则需要明确的法律来定性。《文化产业促进法》作为宏观的基本法律是加强和引导文化市场正确方向的重要力量。

4.文化产业立法是我国完善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出台了一些针对具体领域的法规政策,但从整体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并没有完整统一的法律系统,难以跟上现阶段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步伐。党的十八大再次指出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意义,习近平强调必须以科学的理论做指导,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根据前文对我国文化立法现状的分析,我国从根本大法《宪法》中就没有对文化产业做准确的界定,足以说明文化产业立法的缺位。我国法律体系建设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强化文化产业立法,是我国自上而下构建完善、统一法律体系的重要环节,对加快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四、小结

构建可持续性发展的文化产业体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文化立法是不容小觑的一部分。伴随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大力发展,中小文化企业的主力军作用日益明显。基于文化立法缺位所引发的一系列企业发展困境,也为我国文化立法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我国亟须制订《文化产业促进法》,以加强文化立法向多方位、多层次、系统性的方向发展。完善《文化产业促进法》的立法工作是保证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1]张庆盈. 我国文化产业法制的历史发展[J]. 社会科学家,2011(1).

[2]黄桂英.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法制建设的若干思考[J]. 上海大学学报, 2002(9).

[3]姚慧婷. 2013年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得分为64.96[EB/OL].http://finance.

ina.com.cn/news/20140425/2365020.shtml,2014.

篇4:从企业文化建设看“三讲五心”的必要

关键词:高校;职业素养;大学生;企业用工

当今社会职业竞争日益激烈,除了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来自企业的“用工难”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似乎企业总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突出的原因在于大学生职业素养的下滑,没有竞争能力、缺乏职业品质、无法胜任企业工作,用人单位对新进大学生职员的综合评价逐年降低。

一、职业素养强化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何为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就是劳动工作者在从事某种职业时所具备的内在规范和要求,是劳动者各个方面的综合品质。各类研究文献或有不同,但究其内涵,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作风、职业意识等方面。[1]新型社会下,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不再是单一的专业能力,而是要求全方位的综合型人才,即高素养职业人才。在当今社会,人才的竞争就是职业素养的竞争,职业素养在人生成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职业道德是核心

职业道德在职业素养中占据核心地位。在中国上下5000年历史长河中,美好的道德素质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职业道德也不例外,职业道德也是从事工作所必备的基本前提。在人的一生中道德必不可少,好的道德素养备受青睐。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是基本的职业道德。当代大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有形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无形的职业道德素养,这是就业的基本。不管是当今的和平社会还是战争不断的混乱时代,无不大力提倡敬业、爱业、勤业、精业等良好道德。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在《论语学而》中提到“敬事而信”,后来《礼记学记》当中更是明确提出“敬业乐群”一语。其所为“敬事”、“敬业”均指的是聚精会神、全心全意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朱熹曰:“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这种“不怠慢,不放荡”正是之尽职尽责的工作,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把“爱岗敬业”作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之一。[2]从而可以看出职业道德在从事职业中的重要性。

2.职业技能是通行证

出了大学门,工作靠证件,而证件直接体现的就是各种技能。在这个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掌握自己的专业技能,还有关注自己就业能力。职业能力是通行证,在人力资源招聘中各种技能证就是进入企业的前提资格,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阶梯,是竞争者之间的基本武器。

3.职业意识是调节器

意识就是人的所思所想,人的意识是无穷的,它带来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它也是人生成长中无形的手,鞭策自己走向理想的殿堂。积极的职业意识让人走向成功,有了职业意识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才能在自己意识的调控下规划人生,实现人生理想。人的潜意识十分重要,意识能让职业者积极主动起来,不处于被动状态。用人单位更看重职业意识,更关注职业者的所思所想,意识控制行动,是行动的调节器,有了好意识才能更好的行动,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状况下脱颖而出。[3]

二、大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1.人生目标模糊、人生价值观浅薄

在新时代发展下,人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美的同时学生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当今学生是家里的娇宠,无论做什么都有家长在后遮风挡雨,抗压意识越来越薄弱,享乐主义越来越强,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人生目标模糊,每天浑浑噩噩的过日子,碌碌无为,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何,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没有目标,没有人生的规划和打算,只有堕落和颓废。

2.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薄弱,个性化很强,但心里承受能力弱

现阶段团队合作在职业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然而现阶段大学生越来越有个性,独立性很强,不听他人意见。与此同时,社会责任感也越来越薄弱,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做到当代大学生应该做到的职责。当代大学生赋予创新精神,接收新事物能力强,爱挑战,然而承受能力薄弱。[4]

3.职业素养不足

在人力资源招聘时,往往没有几个大学生能找到理想的职业,而用人单位也很难找到所需人才,主要是大学生职业素养不足。在校大学生只有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其他的无形技能几乎没有,在大学期间也没去主动培养。

三、职业素养的培养

1.大学生的自我培养

作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素养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生在校园里理应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自我培养,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要培养好自己的职业素养,学会思考,能吃苦耐劳,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综合型人才。

2.高校的培养

学校强化高等教育市场化理念,推进教育教学体质的改革。学校培养人才目标要转向市场所需要的人才方向培养,学校的培养不能和市场脱节。要研究出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培养出符合社会市场所需的新型人才。[5]

参考文献:

[1]杨祖勇.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09.

[2]孙德厚. 我国传统职业道德观及其对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启迪[J].行政与法,2003.

[3]杨琳. 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与实践[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

[4]张薇. 21世纪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5] 张琛,刘加宁,晓雅,杨健全.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问题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

上一篇:《孤雁儿·世人作梅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下一篇:公务员面试大揭秘 及 应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