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

2024-05-06

对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精选6篇)

篇1:对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

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些认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

实际上高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囿于旧教材的体系,依附于阅读教学,逐渐形成一种初高中按文体循环的难以突破的模式,高中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补初中的作文课。这样就使得高中作文教学无法跟上来。现在虽然高中教材在作文教学上有所改进,但要真正扭转作文教学的误区任重而道远。这里,我就自己在作文教学实际中遇到的几个基本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很多教师无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

制订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应不成什么问题。但很多教师上作文课没有作文教案。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随心所欲。一学期下来,满足于作文的次数,根本不去管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作文任务完成的机器,学生很难明白自己作文的闪光点;很难有重点的进行作文能力训练,使他们找到自己的新起点,激起学生写作的动力。

二、大多数教师作文教学方法陈旧

大多数教师重行文、轻过程,重讲评、轻操作。每次作文剩下“知识——行文——讲评”的简单循环,从认识始,到认识终。既砍去了行文前对生活的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又割断了行文反复修改的再实践机会。这样就使学生作文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闭门造车的假大空的典范之作。每篇作文都成了单纯的应试之作,行文处于突击状态,讲评成了作文的结束。在这种教学指引下,学生对自己作文的不足只停留在抽象认识上,怎么有实际

能力提高呢?更有甚者让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

三、作文批改停留在形式上,且批改方式单一

作文难改是所有的语文教师的心声。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教师认真仔细的批改每一篇作文,那他花的时间一定不比所有学生写作文所花的时间少。正因为作文难批改,很多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和敷衍学生企盼的目光,纷纷用“阅”和“分数”来代替点评。这一点我认为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来说,应该舍去,毕竟我们应该要对得起学生的心血。相信这样批改的教师心理一定也明白——这样批改对作文教学毫无益处。学生一学年下来作文的收获可能也只有几个分数罢了。

再者大多数教师在批改方式上单一——全批全改。没有采取一些适应实际的批改方式。全批全改是作文批改的一种重要方法。但这种方法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只是教师一言堂,不能多方面再现学生作文的优点。

四、作文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任务

教师为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大检查不得不要求学生写作文。学生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也不得不去写作文。可想而知,这样的态度去面对作文,我想作文训练的要求一定不会落到实处。这样的作文训练只是耽误了学生的大好时光。因为在写作的全程训练中,除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之外,还要教师得力得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理解作文的要害,突出重点,指导学生完成作文训练。

当然以上所指不可能概括作文教学的全部误区,但可以说所反映的问题大体是普遍存在的,那么针对以上误区该如何改进呢?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

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整体作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的过程。每次作文都应该有重点的训练一两项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一次作文训练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新动力,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

二、改进作文教学方法

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作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尽量让学生更形象

更客观的去感受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否定那种向文章套用现成的模式,忽视从生活中提炼、取舍、改造。让学生懂得从生活中吸取素材,学会按中心组织材料。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人才最高的本质在于创新,而创新的有利工具就是思维。创新作文就是要抓住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打开学生思维的“黑箱”立足于一个“创”字;植根于现实生活,强调一个“新”字,重视积累,看好一个“活”字。从这三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方式以及丰富的想像力,使他们有创新意识。但要真正改观作文教学方法,靠的是我们这些耕耘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可喜的是我们当中有许多优秀的教师探索了很多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比如“三段六步作文教学法”,具体内容是:

1、识别文体

2、初步作文

3、接受指导

4、再次作文

5、参加研讨

6、正式作文。其中1、2步为第一段,属于初孕外观,3、4步为第二段,属于沉思调整,5、6步为第三段属于强化创优。“三段六步”紧密配合,构成中学作文新的教学模式。

三、作文批改应采用多种形式,有重点突出训练能力

作文批改应针对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多次修改自己的作文,让他们自己学会修改作文。这一方面提供了学生对自己的作文重新认识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如此,学生下次作文时就会注意这些方面。再如抽组批改,将更快更有效的反映学生的作文水平,因为一个小组基本可以反映全班的学生在作文时出现的普遍问题。当然,作文批改方式有很多,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让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让他们自发的产生写作的欲望。

作文批改要有评语,而且要求评语要有重点,因为一篇作文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去批改,这就要求评语与本次作文训练目标相符合,再者,应特别强调表扬学生作文的优点,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写作的源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要靠老师去激发,一方面应多表扬学生,另一方面应

尽量使作文训练与学生生活贴近,使他们有东西可写,有写东西的欲望。

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渠道,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演讲比赛、诗歌朗颂比赛、古诗词欣赏等。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活动,锻炼他们的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再如要求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使他们作文有东西可写,能对生活进行思考,能洞察社会现象,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当然,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与学生俱进。

当然,作文教学是一项异常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想让作文教学迈上新的台阶,使作文教学实现里程碑式的改进,既要与时俱进,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构建中学作文教学的理论体系或框架,也要扎扎实实推荐介绍管用有效的作文实践范例及操作方案,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篇2:对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

我校正进行“双动”教学实验,“双动”中的“互动”教学是遵循以“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这一原则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教学模式。下面谈谈个人在教学中对”互动”教学的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互动”教学应遵循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常常是教师讲, 学生听, 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 很难主动地学习、思考, 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 进而影响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如一些教师在例题教学中, 将审题分析与例题解答等一一“包办”, 如此的教学使学生接受的.信息过于繁杂, 且学生往往以听为主, 参与教学活动的感官单一, 易于疲劳, 致使学生很难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例题教学, 应突出解题关键, 作为教师, 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 手、脑、耳、眼、口交替使用。这样, 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疲劳, 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

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例1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的:

例一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15%后, 还剩42500千克, 这个仓库原有多少面粉?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易画, 显示具体情景。此举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寓教于乐。然后围绕例1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分组讨论。

(1). 本题有几个量? 哪些是已知量? 哪些是未知量?

(2). 题目给出了哪些条件?

(3). 题目中有何相等关系?

(4). 设哪个量为未知数?

(5). 能否列出方程?

此举通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 层层深入, 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状态。

问题提出后, 学生经过思考, 展开热烈的讨论, 对于问题(1)、(2), 均能得到正确答案, 而对于问题(3), 有的学生认为“原来的面粉减去运出的面粉等于剩余的面粉”, 有的则认为“运出的面粉加上剩余的面粉等于原来的面粉”等等。根据不同学生所得出的不同答案, 教师或是直接给予肯定或是让其他学生发表意见, 这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融于交流互动的氛围中。由于问题(3)是解决例1的关键, 关键问题攻克了, 后面的两个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这时候, 教师从踊跃举手的学生中挑选几位让他们写出问题(4)、(5)的答案, 然后由同学们来做“小老师”, 对学生给出的答案做出“诊断”, 此时同学们参与教学的情绪更为高涨。 最后, 教师再做出归纳和小结, 使同学们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有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识, 基本知识自然也得到巩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导演”, 学生是“主角”,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活动, 真正成为数字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

然后, 教师严格按格式书写解题过程, 目的是给学生以示范, 培养其良好的解题习惯, 并为学生提供参考格式.。由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再次得到发挥

这样的教学避免了教师面面俱到, 既使学生动眼、动耳, 又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真正达到“互动”的效果。

二、“互动”教学的灵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更是值得广大数学教师认真研究的课题。初中数字修订后的大纲指出: 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 就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 不断追求新知, 独立思考, 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 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 研究和解决”。

“互动”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地活

篇3:对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互动”教学应遵循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 很难主动地学习、思考, 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 进而影响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如一些教师在例题教学中, 将审题分析与例题解答等一一“包办”, 如此教学使学生接受的信息过于繁杂, 且学生往往以听为主, 参与教学活动的感官单一, 易于疲劳, 致使学生很难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例题教学, 应突出解题关键, 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 手、脑、耳、眼、口交替使用。这样, 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疲劳,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例1的教学中, 我是这样进行的:

例一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15%后, 还剩42500千克, 这个仓库原有多少面粉?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易画, 显示具体情景。此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寓教于乐。然后围绕例1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分组讨论。

(1) 本题有几个量?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

(2) 题目给出了哪些条件?

(3) 题目中有何相等关系?

(4) 设哪个量为未知数?

(5) 能否列出方程?

通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 层层深入, 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状态。

问题提出后, 学生经过思考, 展开热烈的讨论, 对于问题 (1) 、 (2) , 均能得到正确答案。而对于问题 (3) , 有的学生认为“原来的面粉减去运出的面粉等于剩余的面粉”, 有的则认为“运出的面粉加上剩余的面粉等于原来的面粉”, 等等。根据不同学生所得出的不同答案, 教师或是直接给予肯定或是让其他学生发表意见, 这样师生处于交流互动的氛围中。由于问题 (3) 是解决例1的关键, 关键问题攻克了, 后面的两个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这时候, 教师从踊跃举手的学生中挑选几位让他们写出问题 (4) 、 (5) 的答案, 然后由同学们来做“小老师”, 对学生给出的答案做出“诊断”, 此时同学们参与教学的情绪更为高涨。最后, 教师做出归纳和小结, 使同学们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有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识, 基本知识自然也得到巩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导演”, 学生是“主角”,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活动, 真正成为数字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

然后, 教师严格按格式书写解题过程, 目的是给学生以示范, 培养其良好的解题习惯, 并为学生提供参考格式。由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再次得到发挥。

这样的教学避免了教师面面俱到, 既使学生动眼、动耳, 又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真正达到“互动”的效果。

二、“互动”教学的灵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更是值得广大数学教师认真研究的课题。初中数学大纲指出: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 就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 不断追求新知, 独立思考, 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 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 研究和解决”。

“互动”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地活动起来, 主动参与教学。而作为导体的教师在“互动”课堂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展开过程, 设计问题, 让学生不断面临新的学习任务, 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学习, 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例1的教学中, 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你能否编一道与例1类似的应用题?” (同桌之间互相解答、批改, 老师可根据时间选择一到两道编写较好的题目在全班交流。) 再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中, 我分别安排了以下两个练习:“一、你能否自己编写几个一元一次方程”, “二、某方程的解是x=1/2, 请写出此方程”。

由于在平时教学中, 教师经常习惯于给学生现成的东西, 学生也往往习惯于接受现成的东西, 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很不利。所以, 教师在课堂中适当安排一些创新的、开放性较强的练习, 既可满足班级内那些“提出问题有深度、有新意、有创造性”的学生的需要, 又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二是“发扬教学民主, 师生双方密切合作,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 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同事、伙伴, 从而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发挥创设良好的情境和营造和谐的氛围。

如在“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教学中的课堂练习这一环节中, 学生练习“解方程组

我安排了四个学生在黑板上解题, 然后让几个学生上来批改, 其中一个学生的做法被批改为错误, 他的做法是:由 (1) 得3X=Y+2 (3)

把 (3) 代入 (1) 得Y+2=11-2Y

把Y=3代入 (1) 得3X=5

于是我问:“为什么认为他的解法有错误?”该学生答:“因为老师讲的代入方法不是这样的, 他没有按老师的方法做。”我说:“但他的结论与其他的同学是一样的呀!”该学生答不出。于是我趁机表扬解题的同学:“他的解法非常正确, 是一种创新的解法!他能够不满足于老师所讲的方法, 自己探索出一种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就是一种创新的行为。同学们应多动脑筋, 多向这位同学学习, 多角度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互动”教学促进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互动”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在备课和上课中狠下功夫, 在每一环节的教学中, 都要充分体现“互动”的特色。故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周密考虑课堂教学设计, 如怎样引入课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样设问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同时还要分析和估计学生回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基础知识, 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以便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和及时调控教学内容。因此备课所花的时间比一般教学要多得多, 课也比一般教法的课堂难于驾驭、调控。但是, 我又感到课堂气氛活跃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这对于自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篇4:对类比教学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类比思维;发现方法;猜想;创造性

在我们遇到一个新问题时,往往会利用过去的经验,参照已解决的相似问题的解法来处理新问题,即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揭示出新知识的本质,这就是类比,它是将未知的现象和过程与已知的现象和过程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相似点或关联之处,然后以此为根据,推测未知的现象和过程,具有已知现象和过程的某些特性或规律的思维方法,它是一种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这种方法在模仿的基础上予以创新,进而使思维得以升华,是一种重要的发现方法,具有开拓思路、触类旁通的作用。科学史上许多重要的假说、数学中大量新的发现、生产实践和研究实验中不少创造发明,都是缘于类比的启示:如著名的皇冠问题——阿基米德把自己进入浴缸后水位上升与求皇冠质量问题进行类比,由此受到启迪,不仅解开了王冠之谜,还发现了浮力原理;魏格纳从世界地图的形状引发出大陆漂移学说;牛顿则因苹果的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理等等。由此可见,对一些事物的突破性认识,往往是通过类比思维来实现的。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类比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类比,可以发现新的知识、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和创造性思维及合情推理能力。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就曾对如何用类比解决数学问题做过专门的研究。实际上,数学中的许多知识点,都是通过类比来学习的,如数与式、平面与空间、一元与多元、低次与高次、相等与不等、有限与无限等等之间,在初中阶段,也有许多章节可以类比学习。

人们认识事物往往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分式是对分数的抽象,两者的本质相同,从前者的角度引申到后者,不仅利于接受新知识,还使学生感悟了由数到式这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发展过程。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需要用例子说明它的合理性。

但类比法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有着或然性的联系,也就是说,当前提为真时,其结论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用类比法得到猜想后,要加以严格推证,以确定其真假。虽然运用类比法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但它能促使人们去思考,诱发出需要探讨的问题,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仍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类比思维的运用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是比较多的,尤其是在初中數学教学中,这里只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一些认识,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如果在我们的教学中能灵活运用这种方法,促使学生养成用类比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和解决问题,则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学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仲春,李元中,顾莉蕾,等.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

[2]赵振威,章士藻.中学数学教材教法.

[3]黄加卫.试论类比推理在数学解题中的几个误区.中学数学,2006(1).

(作者单位 甘肃省庆阳市长庆中学)

篇5:对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

对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一些认识

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孙大良730070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课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因此,《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我们能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就会使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比较直接地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会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要高于单纯地进行数学知识讲解。为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多注意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更要注重发挥初中数学实践活动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数学课的喜爱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在进行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时,我们教师一定要清楚地意识到:数学实践活动一定是要能让学生自主参与,要能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钻研的动力,要努力使学生喜欢活动,乐意参与。因此,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目标设计、内容安排、形式选择、情境创设等都应体现趣味性,达到寓教于乐,启智于动的目的。

下面,笔者就自己对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及操作过程,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见解,以就教于方家。

一、如何设置数学实践活动课。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剧烈变化的时期,他们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模仿性,而数学实践活动恰恰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学统一,实现学生模仿老师或是同学间互相模仿的目标。因此,在设置数学实践活动课时,首先要考虑所进行的数学实践活动要能保证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反之,实践活动若不能保证学生的参与,那么就不会达到上述目标。如我区的公交车由原来的普通客车改进为快速公交大车以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快速公交车运行情况调查”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全班学生经历了与市民、与驾驶员、与站台售票员、与同学、与家长、、与公交公司经理等人的接触,与小组同学研究了调查计划,对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公交公司的经理进行了采访(有些学生还直言不讳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呢)。其间也经受了碰撞、摩擦、融合的过程,感受了多种角色的体验,体验到了同伴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到了走上社会时从胆怯到从容的心理成熟过程,体验到了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喜悦。最后,当学生写出了一份完整的“兰州市安宁区快速公交车运行情况”调查报告,经学校提交给公交公司,后来公交公司写来了一份感谢信,说同学们的建议对他们的工作很有帮助时,全班沸腾了,学生们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的喜悦。再如:我曾组织的“春游中的数学问题”,以班级的春游活动为题材,让学生综

合运用时间与人民币等知识去解决春游中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如:租车问题、租船问题、购买食品问题等,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总之,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设置,既要考虑到数学课的特点,让学生在实践课上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兼顾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力求达到做学统一。

二、数学实践活动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方面。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是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活动,也会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多方体验,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主体意识、创造意识,增进身心健康,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等都具有很好地作用。在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任务是指导,学生的任务是操作活动,两者相辅相成。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活动要求,对每一名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要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对活动的过程调控应该象渔夫撒网一样,撒得开,又要收得扰,要让活动在有效、有序的过程中完成,对活动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要给予表扬和鼓励。数学实践活动课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活动项目和活动方

式,在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发展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目的。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民主的氛围,面向全体,不应只关注“优等生”,而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困生”和“学优生”同时享有尊严和拥有一份自信。特别是发现到一个学困生在举了手时,应及时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发言,学生在发言中,虽然有时不能把问题完全解决,老师也要充分的肯定这个学生的成绩和能够大胆发言的勇气。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使每一个学生(包括班内的“学困生”)都能产生发言的欲望,都能对问题畅所欲言,教师还应能及时捕捉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给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要使学生全部积极参与教学。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构建一种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人际关系氛围,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相待,使学生感到安全,不能冷落、讽刺,甚至耻笑学生。在提问时,应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如:“请你帮助设计一下,怎样租用,才能使所付租金最少?”这样才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空间,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展开想象,才能畅所欲言。当学生都带有某种欲望进入课堂教学情境中时,他们渴望获取新知识,期望理解客观世界,期望能受到同学们的尊敬,能得到互助组(包括老师)的承认,并且希望有自我表现的机会。积极而强烈的学习欲望会直接推动着学习的内动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6:对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

摘要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的松·梅·竹园几栋宿舍楼是同学们生活和休息的主要场所。本文以松园四栋宿舍楼为例,围绕其结构设计、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

建筑

设计

宿舍楼

消防

给排水

通过一学期对房屋建筑学的学习我对房屋及建筑有了全新的、更为全面且深刻的认识。了解到了其与给排水专业以及其他一些相关专业的联系。建筑是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它既是技术又是艺术。建筑物是人们直接进行生产、生活和娱乐的场所,而构筑物则是指不直接在其中进行的建筑。但是无论是建筑物还是构筑物,都以一定的空间形式而存在,我们要加强理性思考,对其进行合理且正规的设计,使其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在满足其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使其美观大方,同时也要充分的考虑它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尽量使其与环境协调一致。而建筑的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体所做的工作,一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几方面内容。通过完美的建建筑设计可以使建筑物基本满足以上要求。在对房屋建筑的学习中,我同时也了解了许多与我们专业相关的知识。例如建筑给排水系统,建筑消防系统等。对于建筑来说,完美的给排水管道必不可少,因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水对于人们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为了保证建筑内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给水和排水工作都必须安全可靠。与此同时,对于建筑尤其是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来说火灾的可能性和危险性也随着建筑层数的增高而增大,所以消防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要修建一栋优秀的建筑需要许多专业的相关知识,如暖通、燃气、电器等。只有将这些相关专业的知识完美的,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其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能使该建筑发挥出它的最大功能,该建筑才能称的上是优秀的建筑,才能使使用它的人们感到舒适、方便而且安全。

经过一学期对房屋建筑学知识的学习,我了解了很多与建筑相关的知识。宿舍楼是一所大学校园必不可少的公共设施,是同学们休息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松园四栋是一栋女生宿舍楼居住了接近一千五百左右的学生。对虎下面是我溪校区松园四栋宿舍楼的设计的一些理解和想法。宿舍楼的整体设计

松园四栋宿舍楼是一栋六层高的建筑,分为A栋和B栋,B栋较A栋长出很多,所以整体呈L形,整体高度约为33米,层高(层高是指的楼层地面到上一层楼面之间的距离)约为3米(不同层的层高高度略有差异,五、六楼之间的最低,2、7米左右)第一层是架空层,没有学生寝室,主要用来存放自行车和提供给学生活动的空间。房屋为尖顶设计使整个建筑更加美观大方。

楼梯

楼梯是一个建筑物中重要的部件。楼梯的位置应明确,光线充足,便面交通拥挤堵塞,同时也必须构造合理,坚固耐用,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和美观的要求。在宿舍楼里,因为层高并不大并且人流也不是很多所以采用了平行双跑楼梯,这种楼梯因为上完一层楼刚好回到原起步方位,与楼梯的上升空间回转往复性吻合,占用的空间较少,并且两个梯段之间设有休息平台,设计较为合理所以成为了最常用的一种楼梯形式之一。墙体与基础

墙体与基础都是房屋重要的承重结构,同时墙体也是建筑主要的维护结构。墙体与基础在建筑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与作用不同,有不同的设计要求。按照构造方式墙体可以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松园四栋寝室楼的墙体为组合墙是混凝土和加气混凝土板材强,起承重作用的主要是混凝土。

同时,为了保证建筑物内的使用要求,墙体还拥有一定的隔声要求。但是,松园四栋的隔声效果很不好,在室内经常听到其他寝室喧闹的声音。为了控制噪声,对墙体一般采取一下措施: 加强墙体的密缝处理; ○加强墙体密实性及厚度,避免噪声穿透墙体及墙体震动(当然○费用也会随之增加);

3采用有空气间层或多孔性材料的夹层墙,○提高墙体的减震和吸音能力;

4在可行的情况下,利用垂直绿化降躁。

○4 宿舍楼的给排水系统

因为寝室楼中所需的全部都是生活用水,故采用的是同一供水系统,所需的水从楼外经过楼体内部的给水管道,送到各个寝室内。由于楼体高度的增加,且没有加压系统,所以各层楼的水压并不相同,一楼最高,六楼的水压最低(经常会出现断水的情况)。在排水上,松园四栋宿舍楼采用的是雨污分流制的排水系统,雨污各自是一套排水管网。在建筑的内部,排水管道的布置应遵循排水畅通,安全可靠,不影响室内卫生与美观,管线段,造价低,安装维护方便等原则。其中,保证排水畅通和室内卫生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在建筑排水系统中,为了保证排水畅通和防止有毒有害气体进入室内,所以还需要设置通气管。屋顶的排水方式分为两种,无组织排水和有组织排水。无组织排水是指雨水直接从檐口滴落至地面的一种排水方式。有组织排水是指雨水经引导后排走的一种方式,较无组织排水其优点更多。重庆大学虎溪校区里的宿舍楼大部分采用的是无组织排水,雨天时雨水会直接从六楼的楼顶直接滴落到地面,影响了楼下人们的行走,设计不是很合理。宿舍楼的消防系统

高层建筑因为高度大、层数多、建筑面积大,建筑功能复 杂,涉及的人数多火灾的危险性也大,因此消防系统的要求也更高。消防工具和消防管道应该处于比较显眼的位置,同时不应影响同学们日常的活动,所以在松园四栋内消火栓一般被放置在门后或楼梯的拐角处。同时消火栓安放的位置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为二十米左右就

有一个,而且它们的颜色比较鲜艳(为大红色)目的是便于同学们的发现使用,同时楼内的走廊里还设有‘安全出口’的标志,使在危险发生后可以尽快的疏散人群,使其不受火灾的威胁。宿舍楼的通风采光

通风和采光的设计对于宿舍楼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在通风上,因为宿舍楼是同学们生活、休息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同时容纳了很多的人,所以通风的好坏与否很是关键。但是,这栋寝室楼的通风采光做得并不是很好,只有当对面的两所寝室的门都的情况下才能通风,否则不可。而采光因为阳台的阻挡,阳光也不能射入寝室,使里面的居住的学生感觉不是很舒服。

学校宿舍楼的设计是一项精细又复杂的工作,要在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设计计划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建筑经济及建筑艺术等问题,着重解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结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等,创造出既符合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上一篇:关于我院学生思想文明状况的调查报告下一篇:中国见面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