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民族中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总结

2024-04-29

八角民族中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总结(共14篇)

篇1:八角民族中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总结

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201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综合防控工作计划

根据《库尔勒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精神,为认真贯彻落实慢性病防治工作总体要求,积极参与创建“库尔勒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结合我校教育教学的特点,落实与加强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服务入手,认真组织实施慢性病防止干预项目。保障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特制订本方案。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库尔勒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内容,领会文件精神。从科学发展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非传染性慢性病对于人身体健康的危害,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该病的积极预防作用。做到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此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此项工作的开展力度,保证工作实效,成立我校慢病防控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程浩生(校长、副书记)

副组长:朱宏江(副校长)、王天生(分校校长)

组员:文武、刘晓燕、赵生宝、乔贞军、罗晓钟、各班主任

三、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

领导小组召开相关部门慢病防控专题会议,就此项工作开展中涉及的具体工作,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部门围绕领导小组,分工合作,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工作开展。

1、摸清底数、做好慢病调查统计

为了实现对慢性病患者的干预与管理,采取多种途径发现慢病患者。在往年师生体检的基础上,及时做好统计,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引导患者正确的饮食及日常生活。

2、实施干预管理。

我校对高血压、糖尿病、学生中的龋齿等慢性病患者干预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发放健康教育材料;二是要求患者定期去医院治疗和随访指导,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复查或了解患者血压或血糖控制水平,督促其坚持用药,并根据治疗效果给予相应指导,并把相关内容记录造册;三是实施面对面干预,针对每名患者的病情及其主要病因进行面对面、个体化干预,如指导其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对学生龋齿患者建议其家长及时带孩子去正规牙科进行治疗,牙齿窝沟填充等,四是根据教师需要,及时进行血压测量。

3、加强宣传教育,上好健康课。

为提高广大师生,特别是慢病高危人群的自我防病能力,根据校内慢性病高危人群特点,利用各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

(1)利用学校所有的宣传途径(校园网、十四中学疾控网、团队会、主题班会、红领巾广播站、电子屏、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健康教育课等),加大对全体师生的宣传教育。使全体师生对于非传染性慢性病的知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聘请相关医务人员加强对领导小组和全体教师的理论培训,从专业的角度对于非传染性慢性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在学生中开展“小手拉大手”慢性病防控知识宣传活动。以“爸爸、妈妈听我说”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搭建各种平台,让学生及家长在学习生活中更便捷、更自觉地提高对慢性病的认识,形成学校、家长、社区的三方全力,建立持久、和谐的健康互动关系。力争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以此扩大此项工作的积极影响,使更多的人参与此项活动,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中受益。

多管齐下,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为今后开展此项工作做好知识奠基和理论支撑。

全面落实健康教育课,课程开设率100%。结合学校特点,保证有2课时的慢性病防治健康内容,落实率1年内达到100%。

4、引导健康的生活工作方式。

在学生中开展课间操、眼睛保健操、阳光体育活动、校园运动会。每天活动时间不低于1小时。在教师在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30分钟;或者步行6000步,开展教职工运动会等。

5、做好控烟工作。

我校一直以来坚持开展倡导“无烟学校”的主题活动,其具体操作办法参照《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控烟工作制度》执行。

6、开展“健康宣传日”活动。

组织师生围绕“世界无烟日”、“全国爱牙日”、“全国高血压日”等主题日,开展一系列的宣传学习活动。进行知识讲座,观看有关宣传资料。

7、保护口腔健康。

做好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对学生中常见病、多发病,如近视、龋齿、肥胖、营养不良等,加强监测。根据体检资料,做好学生体检统计汇总和数据分析工作,建立

学生体检档案。学生道自己的体重、身高、视力、龋齿个数,做到自我龋齿知晓率100%,并引导学生及时就诊。需要实施窝沟封闭的要及时采取治疗。

8、职业病的预防。

教师职业是一个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于一体的职业,老师们在繁重而辛劳的教学中,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身体健康备受疾病的困扰。根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七成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高强度的工作给教师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常见的教师职业病:慢性咽炎、静脉曲张、颈椎腰椎疾病、心理疾病等。对于这些疾病,在工作中,引导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开展积极的预防保健工作。

六、建立长效机制,做好评估监督。

把非传染性慢性病的防控工作作为学校卫生工作的一部分,纳入长效管理体系。学校定期组织评估,总结好的经验,改正、完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把此项活动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

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校医室

2014年2月

篇2:八角民族中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总结

综合防控工作计划

根据《库尔勒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精神,为认真贯彻落实慢性病防治工作总体要求,积极参与创建“库尔勒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结合我校教育教学的特点,落实与加强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服务入手,认真组织实施慢性病防止干预项目。保障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特制订本方案。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库尔勒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内容,领会文件精神。从科学发展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非传染性慢性病对于人身体健康的危害,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该病的积极预防作用。做到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此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此项工作的开展力度,保证工作实效,成立我校慢病防控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程浩生(校长、副书记)

副组长:朱宏江(副校长)、王天生(分校校长)

组员:文武、刘晓燕、赵生宝、乔贞军、罗晓钟、各班主任

三、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

领导小组召开相关部门慢病防控专题会议,就此项工作开展中涉及的具体工作,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部门围绕领导小组,分工合作,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工作开展。

1、摸清底数、做好慢病调查统计

为了实现对慢性病患者的干预与管理,采取多种途径发现慢病患者。在往年师生体检的基础上,及时做好统计,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引导患者正确的饮食及日常生活。

2、实施干预管理。

我校对高血压、糖尿病、学生中的龋齿等慢性病患者干预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发放健康教育材料;二是要求患者定期去医院治疗和随访指导,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复查或了解患者血压或血糖控制水平,督促其坚持用药,并根据治疗效果给予相应指导,并把相关内容记录造册;三是实施面对面干预,针对每名患者的病情及其主要病因进行面对面、个体化干预,如指导其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对学生龋齿患者建议其家长及时带孩子去正规牙科进行治疗,牙齿窝沟填充等,四是根据教师需要,及时进行血压测量。

3、加强宣传教育,上好健康课。

为提高广大师生,特别是慢病高危人群的自我防病能力,根据校内慢性病高危人群特点,利用各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

(1)利用学校所有的宣传途径(校园网、十四中学疾控网、团队会、主题班会、红领巾广播站、电子屏、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健康教育课等),加大对全体师生的宣传教育。使全体师生对于非传染性慢性病的知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聘请相关医务人员加强对领导小组和全体教师的理论培训,从专业的角度对于非传染性慢性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在学生中开展“小手拉大手”慢性病防控知识宣传活动。以“爸爸、妈妈听我说”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搭建各种平台,让学生及家长在学习生活中更便捷、更自觉地提高对慢性病的认识,形成学校、家长、社区的三方全力,建立持久、和谐的健康互动关系。力争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以此扩大此项工作的积极影响,使更多的人参与此项活动,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中受益。

多管齐下,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为今后开展此项工作做好知识奠基和理论支撑。

全面落实健康教育课,课程开设率100%。结合学校特点,保证有2课时的慢性病防治健康内容,落实率1年内达到100%。

4、引导健康的生活工作方式。

在学生中开展课间操、眼睛保健操、阳光体育活动、校园运动会。每天活动时间不低于1小时。在教师在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30分钟;或者步行6000步,开展教职工运动会等。

5、做好控烟工作。

我校一直以来坚持开展倡导“无烟学校”的主题活动,其具体操作办法参照《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控烟工作制度》执行。

6、开展“健康宣传日”活动。

组织师生围绕“世界无烟日”、“全国爱牙日”、“全国高血压日”等主题日,开展一系列的宣传学习活动。进行知识讲座,观看有关宣传资料。

7、保护口腔健康。

做好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对学生中常见病、多发病,如近视、龋齿、肥胖、营养不良等,加强监测。根据体检资料,做好学生体检统计汇总和数据分析工作,建立

学生体检档案。学生道自己的体重、身高、视力、龋齿个数,做到自我龋齿知晓率100%,并引导学生及时就诊。需要实施窝沟封闭的要及时采取治疗。

8、职业病的预防。

教师职业是一个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于一体的职业,老师们在繁重而辛劳的教学中,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身体健康备受疾病的困扰。根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七成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高强度的工作给教师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常见的教师职业病:慢性咽炎、静脉曲张、颈椎腰椎疾病、心理疾病等。对于这些疾病,在工作中,引导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开展积极的预防保健工作。

六、建立长效机制,做好评估监督。

把非传染性慢性病的防控工作作为学校卫生工作的一部分,纳入长效管理体系。学校定期组织评估,总结好的经验,改正、完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把此项活动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

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校医室

篇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防治

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

2004年10月, 国务院《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提出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 约1.6亿, 糖尿病患病率为2.6%, 约2000多万, 肥胖率为7.1%, 约6000多万, 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 约为1.6亿。我国每天约20000人死于营养不平衡导致的慢病, 占全部死亡的70%, 可见, 慢病的发展趋势非常严峻。在2009年调查资料中, 大城市居民由于慢性病致残率高达18.92, 中重度占54.8%。随着城市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 慢性病患病率也呈增高趋势, 其中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糖尿病等是致残的主要原因。

2 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

2.1 相关政府部门加强认识[1]

(1) 慢性病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事业, 社会和个人应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应清楚的认识到慢性病并不只存在于发达地区, 即使在广大农村, 其增长速度也是惊人的, 且问题正日益突显。 (2) 慢性病的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劳动力人群发病越来越多, 威胁劳动力人群的健康。 (3) 不应该片面的认为慢性病的防治只是经济投入的问题, 对慢性病的防治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看到慢性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同时, 也应该看到防治慢性病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

2.2 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

(1) 建立健全开展一、二、三级预防的公共卫生政策, 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不断调整疾病控制工作措施。加强现有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的基础, 适应人群健康需求, 合理调整机构与职能设置, 完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预防职能, 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调查和科研工作, 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强化对医疗保健单位和社区卫生服务单位的业务指导, 实施群体监督和干预, 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尤其是一级预防中发挥作用。 (2) 财务部门可给予一定的专项经费, 用于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的建立, 使这笔费用切实的投入到每个人的身上, 成为全民健康的基石。 (3) 学校应加强对健康教育课程的落实, 从小培养健康观念、健康的生活方式。 (4) 医疗保险部门积极协助政府部门解决慢病社区预防以及康复的报销问题, 提高人们健康意识, 树立正确的健康投资理念。 (5) 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慢性病管理人才的培养, 加强慢性病管理能力的培训, 尤其是预防康复医学知识的培训[2]。

2.3 加大宣教

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如电台、电视、报纸等进行慢性病防治宣教, 扩大卫生保健信息的覆盖面, 积极开展正面的健康教育活动, 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 把健康宣教传播到千家万户, 有针对性的开展分类健康指导, 如青少年: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全面素质教育, 特别是健康心理的培养, 性知识教育等。青壮年:以保护第一生产力要素为出发点, 控制环境和行为危险因素, 适量运动, 消除紧张, 避免过度劳累, 实施必要的健康监护和健康风险评估。老年人:及时发现高危人群, 加强医学监护, 控制吸烟酗酒以及高血压, 定期体检, 进行防癌普查。

2.4 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方式与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 应从源头上杜绝不良生活方式的形成, 将宣教的重心下沉, 对慢性病患者群体实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3], 对于超重或肥胖人群, 应矫正引起过度进食或活动不足的行为习惯、摄入低能量、低脂肪, 适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膳食。

3 小结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指从发现之日起算超过3个月的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 生活与行为方式等暴露引起, 如肿瘤、心脏血管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精神疾病等等, 一般无传染性。我国慢性病非传染疾病的防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仍然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继续的给予重视和支持, 同时慢性病非传染疾病防控科研机构应积极提高慢性病防控的科研水平, 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防控经验, 经过缜密调研和科学的分析, 为政府决策提供配合, 全面改善慢性非传染病的不良现状。

参考文献

[1]褚守祥, 李俊秀.肿瘤医疗费用能否降下来.健康报, 2000, 7:15.

[2]李莉, 杨立华, 赵广霞, 等.加强管理, 因势利导, 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2, 16:22-23.

篇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健康管理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08-02

0.前言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癌症、慢性肺疾病等的发病率是越来越高。国务院在医改方案中制定了医改的目标,确切的提出现今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使命就是基本的医疗服务以及公共卫生服务,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就是慢性病的管理工作,因此努力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对预防慢性病的发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概述

1.1简介与主要分类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的是那些引起病症原因复杂且隐匿、时间久以及不容易治好需要长久持续的治疗与护理的疾病总称。2014年有资料显示慢性病导致死亡的比例高收入国家比例最高,达到了87%、中高收入国家达到81&、低收入国家是37%,而我国慢性病导致死亡的比例处在中高收入水平国家之列,正在向高收入国家靠拢,因此,2104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说中国正面临着慢性病风险的巨大挑战,在中国有80%以上的死亡是由于慢性病导致的。慢性病主要可以分为七个种类:一是心脑血管疾病(比如高血压等);二是代谢性异常(如糖尿病);三是恶性肿瘤;四是遗传性疾病;五是精神异常和精神病;六是慢性气管炎和肺气肿;七是慢性职业病(如化学中毒)。

1.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原因

研究表明引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的原因非常多,主要有生活环境因素、人口老年化因素以及其它因素导致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1.2.1生活环境因素

喜欢吸烟、嗜酒、饮食习惯不好、环境污染以及缺少锻炼会比较容易引起慢性疾病的发生,生活环境是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的主要原因。《参考消息》报道指出我国有3亿国民的体重超重、而肥胖人数也有4600多万人,肥胖人数在全球排第二。而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周锻炼3次以上的比例却不足三分之一,其中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人群锻炼是最少的,我国的烟草生产以及消费都占到了全球的三分之一,目前我国吸烟人数大约有3.5亿。

1.2.2人口老龄化因素

老年人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以及免疫力会明显降低,人口老龄化也是导致我国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占到7%以上就说明这个国家或地区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2012年大陆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大约有1.27亿,占大陆人口的9.4%,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有关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老龄化人口将达到2.23亿。随着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增加,慢性病的预防与治疗任务也是显得越来越迫切,这将成为本世纪的一个重要的社会与公共卫生课题。

1.2.3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也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比如遗传因素、精神因素都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比如遗传基因变异会以及有些人的精神容易紧张,情绪波动大以及各种应激状态等都会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2.进行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指的就是对那些影响到个体与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管理过程。由于我国当前居民与政府相对于国外来说健康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因此下面主要是从提高居民的健康管理的观念意识以及让政府高度重视起健康管理这两个方面来研究。

2.1观念意识提高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对于许多疾病尤其是对慢性病来说,能否及早发现并且进行及时的治疗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因此,居民努力提高健康管理观念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意识到没有不适感不等于没问题,最好能不定期的去医院进行体检,做到变消极治病为积极防病。警惕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居民需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不吸引、不嗜酒以及经常锻炼身体)、让自己的身心保持愉快、遇到困难需要学会释放压力。有条件的居民可以进行专项检查,体检只是把我健康的第一步,医院一般都会对体检中发现问题的患者进行跟踪治疗。健康管理不是一项简单的体检,而是需要向居民提供健康的体检、风险评估以及动态的慢病管理和干预等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第一时间把居民身上存在的健康风险扼杀在摇篮里。

2.2政府重视

引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因素非常复杂,对其预防与治療工作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关系到每一个人。卫生部门的力量是单薄的,依靠卫生工作者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所以政府应该高度的重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需要督促相关的部门一起参加到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中来。因此笔者建议政府组建高层策决机构以及专家咨询小组,根据每个地方的具体情况,出台一些针对性的政策与法规,明确各个相关部门的责任与义务。卫生部门应该掌握国内外防治慢性病的现状,借鉴国外防治慢性病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并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研究拟定出慢性病的防治策略、途径以及方法。

3.结语

通过上述的研究知道我国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如何对我国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预防与治疗是一个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难题。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给我国居民已经各级政府在如何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以及健康管理有一定得启发与借鉴作用。同时也希望对今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研究此课题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刘金变.预防保健科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中的作用[J]. 护理研究 2011

篇5:八角民族中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总结

XX镇卫生院

本,在上级主管部门及院长的正确领导下,我自接管卫生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工作以来,认真对待,积极学习,顺利完成了卫生院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统计、管理、上报工作,现将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传染性疾病管理及结核病管理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工作:

本,我院按照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开展了五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检测及管理,分别是:高血压、2型糖尿病、恶性肿瘤、脑卒中、冠心病。本,卫生院管理的高血压病人有698人,2型糖尿病病人有139人。各村医上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以高血压最多,截止2012年10月10日,本累计上报新发高血压43例,上报新发2型糖尿病5例,新发乳腺纤维瘤1例。所有新发病例均按照要求上报县疾控部门,无漏报及错报,卫生院有上报登记及随访管理记录。截止2012年10月10日,上报死亡50例,全部按照要求上报,无漏报及错报,卫生院有登记及上报记录。

二、传染病监测:

本,卫生院新发传染病零报,有艾滋病、性病监测登记本,无新发病例。

三、结核病管理:

本,截止2012年10月10日,新发结核病6例,均按要求上报县疾控部门,卫生院有管理记录及随访记录。达到卫生院考核目标。

四、培训及总结:

我自接管上述工作以来,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对辖区所有村卫生室村医进行了1次集中培训,有签到册及培训记录,第四季度培训已做好准备工作。针对高血压病人多及新发病例高的特点,粗略综合分析影响辖区内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2个:1居民摄盐过重。按照卫生部门建议的摄盐量每日<6g为标准,我辖区内居民的日摄盐量远大于这个标准值,原因是a长期的饮食习惯使人们难以一时之间改变口味,b观念的作用,认为结束繁忙的劳作之后应当进食口味较重的饮食以缓解心理及生理的疲乏。2发生高血压的病人普遍具有家族性,性格较急躁。

五、存在的问题: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虽然已走上正轨,但存在的问题也较多,主要有:1卫生院与各村医的互动较少,导致村医瞒报的现象存在,村医上报至卫生院的均按要求上报给上级部门,村医瞒报的卫生院因不能及时得到第一手资料而存在漏报的现象。2传染病的监测也存在同样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村医不能及时正确的做出诊断而导致漏报的现象。3因本人工作繁忙无暇经常下乡督导各村医对慢性非传染性疾

病的病人进行正规的随访及管理,因此存在各村医随访不及时不规范的问题。4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的新发报告率低,主要原因是村医对这3种疾病的认识不够,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规范理解不够。

六、下一步的打算:

篇6:八角民族中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总结

(政府、职能部门)

„„„„„„„„„„„„„„„„„ „„„„„„„„„„„„„„„„„„

第二部分.社区诊断(疾控中心)

„„„„„„„„„„„„„„„„„ „„„„„„„„„„„„„„„„„„

第三部分.监测

(疾控中心)

„„„„„„„„„„„„„„„„„ „„„„„„„„„„„„„„„„„„

第四部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健教部门)

„„„„„„„„„„„„„„„„„ „„„„„„„„„„„„„„„„„„

第五部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教体局、食药局、卫生局﹝疾控中心﹞)„„„„„„„„„„„„„„„„„ „„„„„„„„„„„„„„„„„„

第六部分.高危人群发现和干预(社区、卫生院)

(一).高危人群发现

1.《关于印发各级医疗机构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的通知》(卫生局)

2.《关于设立健康自主检测点》(开展的单位有社区中心、乡镇卫生院、医院、疾控中心,开展检测服务项目: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

3.医院2015年体检花名册 4.疾控中心2015年体检花名册 5.社区服务中心2015年体检花名册.6.乡镇卫生院2015年体检花名册 7.体检须知及注意事项 8.2015年疾控中心体检登记册 9.疾控中心体检报告单 10.社区、乡镇卫生院健康体检工作总结

11.《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危人群主动筛查工作实施方案》 12.《xx卫生院开展高危人群主动筛查工作实施方案》 13.《慢性病高危人群社区筛查分析报告》(社区、卫生院)14.《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

15.《2015年高危人群发现与干预工作总结》(社区、卫生院)1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慢性病高危人群干预随访表》 17.《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乡镇卫生院)慢性病高危人群登记表》 18.《健康教育宣传栏记录》(社区、卫生院)

1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辖区内筛查发现脑卒中、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并纳入慢病管理,把患者信息录入到居民健康档案系统;

2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医院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肿瘤发现、登记、上报工作、并填报告卡,并每月把报告卡上交到疾控中心,疾控中心负责整理、录入、分析,并作出分析报告; 2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核实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内100岁以上老年人信息,查看100岁以上老年人是否存活,如已死亡请及时删除信息;

2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关于死亡患者报告卡信息要及时(一周内)录入到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不得迟报.23.2015年两癌筛查工作总结(妇幼保健)

24.内蒙古自治区2015年农村牧区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 25.关于印发《妇女常见病检查及“两癌”免费筛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26.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妇女“两癌”检查项目旗县任务表 27.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内容及成本测算表 28.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妇女宫颈癌自愿免费检查知情同意书 29.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妇女乳腺癌自愿免费检查知情同意书 30.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31.内蒙古自治区专家技术指导组名单

32.如筛查发现的癌症患者,要填报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并把报告卡及时报到疾控中心;(报告卡在疾控中心领取)33.“两癌”筛查登记表

(二).高危人群干预

1.《关于开展高危人群标准知晓率抽样调查工作实施方案》(疾控中心)

2.《关于开展高危人群标准知晓率抽样调查工作报告》(社区、卫生院)

3.《慢性非传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统计表》(疾控中心)

4.《慢性非传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疾控中心负责发放调查表,社区、卫生院负责开展调查工作)

第七部分.患者管理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患者自我管理)

1.《xx社区(xx卫生院)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2.《xx社区(xx卫生院)患者自我管理工作职责》 3.《xx社区(xx卫生院)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制度》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立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领导小组 5.《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乡镇卫生院)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实施方案》

6.《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乡镇卫生院)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实施方案》

7.《关于对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管理人员培训的通知》(社区、卫生院)8.《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2015年活动总结》(社区、卫生院)9.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几次记录.(来自社区、乡镇卫生院).(二).精神卫生工作(社区、卫生院)

1.政府将精神卫生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设和完善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精神卫生工作机构、协调机制和工作责任制,对相关部门承担的精神卫生工作进行考核、监督; 2.严重精神障碍救治管理工作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组织开展预防精神障碍发生、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等工作,并负责在辖区内筛查发现重精患者,把重精患者信息录入到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和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并每季度进行随访; 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75%以上。

(三).关于患者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所需文件.(卫生局)

1.关于印发《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卫生局)

2.关于印发《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卫生局)

3.《关于进一步推进通辽市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的通知.(卫生局)

4.《关于核定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通知》.(卫生局)5.《关于举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的通知》(卫生局)6.关于印发《通辽市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的通知.(卫生局)

7.《关于进一步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职责的通知》(卫生局)

8.《关于印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康教育服务规范的通知》(卫生局)

9.《关于下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信息报送制度的通知》(卫生局)

篇7:八角民族中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科在慢病院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和要求,认真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导致一些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此,我院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成立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科,设专职慢病防治人员,并分工明确,职其所能,并制订详细工作方案与具体落实措施,积极开展慢病防治工作。

二、加强培训,提高技术水平与工作能力

慢病防治是一项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社会系统工程,通过举办一期全县专(兼职)基本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学习培训班,使参训人员在慢病防治理论上有新的提高,基本技能有新的进步,能指导慢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大力宣传,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

在“全国高血压日”和“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活动期间,我院通过出版宣传专栏2期、张贴标语50条、悬挂横幅3幅,大张旗鼓

地营造宣传活动氛围,让“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和“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路人皆知。同时还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理念,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知识,不断提高居民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达到了促使人们了解慢病防治知识,增加自我保健能力,促使人们自觉采纳适于慢病控制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增强个人与全社会参与慢病控制,提高全民整体健康水平的目的。

四、积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群普查工作

通过普查及测算,全县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在约有1.5万人,糖尿病患者大约有2000人;老年人保健6万人,并建立健康档案和开展项目服务。

五、今后工作要点:

1、定期开展检查督导;

2、按照要求对服务对象进行随访管理;

3、完善服务对象健康管理;

4、定期依时汇总上报资料、表册;

5、加强经费管理,落实专款专用,保障经费到位。

篇8: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调查分析

该镇>35岁居民17 388例, 占总人口69.1%。其中男8 206例 (47.33%) , 女9 132例 (52.67%) 。

调查方法:社区专业医务人员根据对象不同分别调查。对>60岁老年人挨家挨户上门调查。对35~59岁人群采取主动上门和电话联系相结合、白天调查与晚上扫尾相结合, 调查者使用健康状况调查表、患者情况登记表、疾病随访表等, 建立了NCDS规范化的健康档案。

干预措施:对调查中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等的患者, 采用边调查边对不良生活习惯, 如抽烟喝酒、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合理、超重肥胖、食盐摄入>6 g等进行干预, 提倡戒烟戒酒、生活规律、合理饮食、控制脂肪、低盐摄入、多吃水果、多食粗粮、低脂高纤、适量运动、心理平衡, 尽量保持理想的体重, 并进行防治健康教育等。

随访管理:镇卫生院按月进行检查督导, 对查出的NCDS患者实行分级管理:常规管理与强化管理, 以分级管理原则进行随访。常规管理:监测病情控制和治疗情况, 开展健康教育、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自我管理指导;强化管理:在常规管理基础上, 做好督促规范用药, 注意疗效和不良反应, 提出并发症预警与评价。

判断标准: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200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1]。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

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社区居民NCDS各年龄组患病情况:社区17 388例中, 共查出NCDS2 712例, 患病率15.60%, 其中男性患者1 296例, 患病率15.79%, 女性患者1 416例, 患病率15.51%, 两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40, P>0.05) 。随着年龄的增加, 5种NCDS的患病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 尤其是>45岁年龄组患病率上升趋势更加明显。见表1。

NCDS患者疾病分布:高血压1 864例 (10.72%) , 糖尿病475例 (2.66%) , 冠心病15例 (0.09%) , 脑卒中105例 (0.60%) , 肿瘤253例 (1.16%) 。

讨论

本次对5种NCDS的情况调查, 基本摸清了我镇居民NCDS患病的情况, 为我镇卫生院制定NCDS预防控制方案提供了依据, 也为开展NCDS防治工作提供依据。高血压属于心血管疾病, 可影响心血管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据文献报道, 36.6%的冠心病事件和79.7%的脑卒中事件与高血压病有关[3]。本研究发现, 高血压发病率居NCDS之首, 与国内许多城市调查结果一致。控制血压是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而社区防治是控制血压最有效的方法。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具有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半径、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宗旨和预防保健、妇幼保健、全科医疗、健康教育、康复治疗、计划免疫、计划生育指导的职责。慢性病患者的管理为其重点之一。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等NCDS, 其特点是病程长, 对就诊的及时性、便捷性及治疗费用有较高的要求。本研究发现, 随年龄的增高, NCDS发病率逐渐增加。

本研究发现, NCDS发病率不仅与年龄有关, 更与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 社区卫生服务站做好辖区内高血压、糖尿病的随访管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我们不仅要对病情做到心中有数, 而且要积极做好有关方面的干预工作。

做好社区内NCDS的管理工作,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经济上给予防治非传染性疾病的专项经费, 政策上给予高度支持, 加强对防治慢性病的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作用, 不断提高医务人员防治慢性病的业务水平, 为社区公共卫生尽职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利.糖尿病的现代诊断和治疗[M].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 2001:14-17.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3-16.

篇9: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健康管理

【关键词】 健康管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2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88-0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又无有效治疗方式的疾患[1]。如果只是简单的在病情出现后再进行治疗,那么不但患者病情难以痊愈,并且很可能因此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治疗上。所以,将健康管理概念纳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中显得非常重要。目前临床多见的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多是因为不好的生活习惯导致的,特别是饮食营养方面,如果社会个体不认真对待食品安全以及饮食营养等方面的问题,很可能罹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演变、年龄结构以及对生活的危害

自我国建国以来,将传染性疾病整治放在卫生工作的首位,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传染性疾病对我国民众的危害已经控制到了一个安全范围内。但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杀手。已经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不好的生活习惯而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甚至因此担负很大的生活压力。

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当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可称为老龄化国家[2-3]。由于我国本来人口基数庞大,加上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和我国人民寿命的不断延长,我国在进入新世纪以后人口老年化的问题显得日益严重,我国有可能在未来十年内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随着我国人口结构日益老龄化,以老年人为主体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止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卫生事业的首要问题,如何构建良好的健康管理氛围和健康管理知识推广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达,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是也随之带来很多健康问题。不再满足于丰衣足食的人民开始慢慢变得暴饮暴食,饮食习惯零碎化,食品安全问题一再出现。据相关研究表明:全国目前有近3亿人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人数1.6亿,我国居民每周3次以上体育锻炼的比例不足1/3,以30-49岁的人群锻炼最少[4]。烟草生产与消耗占全球1/3,目前全国约有3.5亿吸烟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严重侵蚀人类的生存能力,大部分罹患这些病的患者生活质量急剧下降,甚至是因此给生活带来巨大负担。就目前我国医疗状况而言,如果某个城镇居民罹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后所负担的医疗费用接近其一年的工资收入,而如果是农村居民这一支出接近其年收入的两到三倍。有研究发现,目前临床上80%的医疗支出用在了那些可预防的疾病上,因此,在及时发现治疗疾病的同时,要采取积极措施,用以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患的发生。

2 关于预防的几点问题

慢性传染性疾病大多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好、暴饮暴食、营养不佳、抽烟喝酒所导致的,80%以上的该类疾病都可以通过预防措施避免。健康管理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防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

2.1 健康管理基本概念 健康管理概念是由美国人所创立的,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而疾病又不断演变,美国政府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投入医疗费用,為了应付巨大的经济负担,美国政府开始构思健康管理的措施,不断加大健康预防的投入,最后构筑成这一被世界模仿的健康预防机制。所谓健康管理就是调动社会个体和社会整体的积极性,将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健康保障作用。健康管理的基本思路是指:根据个人的身体特征、年龄、文化水平建立合理的健康预防机制,并帮助促使其发挥健康管理作用。

2.2 健康管理实施 健康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提前干预。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年龄、生活习惯、烟酒史等。健康管理的实施是针对可控危险因素进行干预,迫使个人改变不良生活作息习惯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生活以及精神的压力。改变单纯以药物治疗为主的治疗模式,在病情恶变之前加入干预措施,不但减轻患者病情痛苦还可以减轻患者生活负担。所以,健康管理实施应着重于体力活动、均衡饮食以及强调戒烟限酒等进行非药物治疗的个体化指导。

3 健康管理建议

健康管理是一项复杂、多程序的卫生预防机制,需要多部门之间配合以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以建设,所以应该构建良好的社会健康管理氛围,而不是单纯依靠卫生工作者进行宣传投入。政府应该要颁布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专业性体检机构和健康管理机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投入到慢性非传染病的防止工作来,一方面可以大力加强健康管理工作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社会氛围,使更多个人和机构投入精力到这一范畴中来。另一方面,政府要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只有让老百姓吃的安全,那才有健康管理实施的必要,如果连基本的食品安全都做不到,那么健康管理也在是一个空谈。作为社会个体,也要注意学习培养营养全面、安排合理的生活习惯。如果只是单纯的生病了再来医院进行治疗,就好比是环境遭受破坏才想起保护环境的重要,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习惯。就我国目前的医疗状况而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蔓延深度和广度已经深深影响了社会个体的生活方式,加剧了患者及家属的生活压力,所以,应该投入更大的精力到健康管理的实施中。

参考文献

[1] 林晓嵩.健康管理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0,9(21):110-112.

[2] 殷晓梅,徐斐,王青平.南京市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的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11,14(2):236-238.

[3] 赵文华,翟屹.保持健康体重应成为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一项公共卫生策略[J].首都公共卫生,2010,11(1):158-160.

篇10:八角民族中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逐步消除慢性病危害,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依照《瑞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瑞金市创建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方案的通知》(瑞府办发【2016】248号)及卫计委《瑞金市卫生计生系统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分工》(瑞卫计字【2017】190号)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1、建立领导主导、各科室协作参与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与体制。

2、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体系,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3、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消除慢性病危害,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幸福指数。

4、确保2017年12月通过创建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验收。

二、组织机构

成立瑞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梁凤华 副组长:钟小芳、严 娟、郭昌禄、乐志强

成 员:吴燕群、刘承焱、谢文奇、刘光忠、黄桂芳、张翠华 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工作方案制订,工作协调与人员调配,向上级部门的参谋、计划、沟通及争资立项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郭昌禄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巡查、督导、考核及资料的收集整理。

三、责任分工

1、辖区医疗机构业务培训与技术指导:办公室、地慢科与监测科。

2、社区诊断:地慢科与监测科。

3、慢病日常监测:地慢科。

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办公室、监测科与地慢科。

5、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全员参与,责任科室为办公室(无烟机构创建、职工健康体检)和工会(工间操)。

6、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设立:办公室、监测科及地慢科。

四、考核验收

领导小组组织每月一次的工作调度,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并予以推广,对工作开展不力的科室与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所有工作资料的上报及收集整理必须在2017年12月15日前完成。

瑞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篇1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

高二级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类型及现状

2、知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的病因

3、知道如何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类型及现状(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的病因(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2、教学难点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类型及现状

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概念、类型及现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 NCDS)简称“慢性病”或“慢病”,是指从发现之日起起算超过3个月且不能治愈或很难治愈的非传染性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治愈或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按照国际疾病系统分类法(ICD-10)标准可分为:

(1)精神和行为障碍 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神经症等(2)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3)循环系统疾病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4)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溃疡、胰腺炎、胆石症等(5)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 血脂紊乱、痛风、糖尿病、肥胖、营养缺乏等(6)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 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等(7)恶性肿瘤 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 慢性病已成为世界几乎所有国家成人的最主要死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未来十年,慢病死亡率将占死亡的73%,占疾病负担的60%。我国居民的首要死因也是慢性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卫生部06年发布的《中国慢性病报告》中死亡人数将近600万。09年11月11日慢性病防治研讨会指出,我国慢性病患者呈快速增长趋势,死亡率已占因病死亡人数的80%,未来30年将出现高峰。

(二)病因:

慢性病的病因可分为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中间危险因素。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等,下面主要针对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进行阐述。(1)吸烟

众所周知,吸烟已经是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吸烟人群中患多种癌症、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高于非吸烟人群。WHO认为,每人每天吸5支以上的香烟,或每天连续或间断被动吸烟15分钟,就会对身体造成中度以上的损伤。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4000种有毒成分被吸入人体后与组织细胞争夺氧气和营养,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缺血,容易癌变,有毒成分还能导致血管硬化,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据统计,全球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达500万,大概每10个成人中有1个死于烟草的毒害,约有一半的青少年呼吸着被香烟烟雾污染的空气。国外资料证实:被动吸烟的母亲与无被动吸烟母亲相比所生新生儿体重低200—500克,畸形发生率高1.8—3.8倍。总之,香烟杀人于无形之中,其破坏性之大、危害性之广已无需赘述。(2)酗酒

长期过度饮酒对人体危害最大最直接的器官是肝,乙醇长期大量进入肝脏可使肝细胞反复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最终导致纤维化和肝硬化。除此之外还会伤害到生殖器官、消化系统等,大量饮酒也是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酒精是一种嗜神经性精神活性物质,严重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时会出现人格障碍、遗忘综合征、脑萎缩等,导致各种精神障碍的发生。但是,适度饮酒对防治慢性病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3)不合理膳食

专家指出,“吃出来的慢性病”危害巨大,大量研究显示,膳食中营养过剩是肥胖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膳食不平衡尤其对心血管病影响最为明显,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和营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但也面临着营养缺乏和营养失衡的双重挑战,全国居民消费结构正由“饥饿减少”向“慢性疾病”方向发展。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城乡居民铁、维生素A 等微量元素缺乏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超重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000万,预计今后还有较大幅度的增长。(4)静坐的生活方式

我们这里谈到的静坐不是参禅的静坐,而是指缺乏运动,几乎整天坐在椅子上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学习、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强和电脑的普及,静坐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也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日益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缺少体力活动和钙以及维生素D会使骨质丢失,容易造成骨质疏松,同时,乙型糖尿病的诱因与体力活动不足也有很大的相关。静坐生活方式也容易导致肥胖、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等疾病。对此本人有切身的体会,我在高中时因课业繁重而极少运动,整天几乎屁股不离椅子,以致患上颈椎病,至今仍未痊愈。(5)长期不健康的心理

WHO指出健康应包括身体、心灵的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心理问题十几年前在我国还较少被提及,但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工作节奏紧张,情绪波动大,极度亢奋或极度低落,精神过度压力,从而导致的失眠、焦虑、抑郁、和心理障碍已相当普遍。心理问题也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功能性和器质性的损害。

(三)危害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因,加重了全球疾病的负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持久的创伤。预计到2020年全球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将达5000万人。慢性病其持久性和反复性导致其治愈率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假如能治愈还好,治不了还会致残甚至引起个体生命的死亡。慢性病病程长,这也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国家每年要为防治慢病投入数以亿计的资金,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消耗,降低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妨碍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慢性病的危害不容小觑。

(四)防治

对于慢性病的防治可以针对前面提到的病因采取综合措施。

(1)以防为主:预防是最有效的措施,我们应该是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作为个人,应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酗酒、改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心愉悦。作为医院,应该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医院的职责不仅仅在于治病救人,更应该把健康知识传授给群众,激励和引导人们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卫生资源和武器。作为国家和社会,应加大在慢病 预防领域的的投入,加强领导和改革慢性病防治机构,完善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城乡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建设。(2)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当确认自己患上慢性病时,除了要积极就医外,更应该注意一些对此病禁忌的生活习惯,并保持乐观心态接受治疗。家人亲友对慢性病病人应多关怀、多照顾、多鼓励,耐心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中晚期不治之症的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帮助完善其人生观、价值观和死亡观,有条件的可以去临终关怀医院度过生命剩余的时间。国家应加强慢性病防治专业队伍建设,探索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防治质量。

(五)总结

篇1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培训计划

根据《2011年疾病预防控制重点工作质量考核细则》等文件精神的要求,我区开展了慢病防治工作,为确保做好我区慢病防治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特制订如下工作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在全区建立一支专业精通的人才队伍,对所有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负责慢性病管理的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全面提高我区慢性病管理队伍的专业知识水平,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人员整体素质。

二、培训对象

全区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

三、培训内容

死因登记报告规范;肿瘤登记报告规范;35岁以上门诊病人首诊测血压工作;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现登记报告管理工作规范;60岁以上老年人动态管理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等慢病病人建档和随访技术指导;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相关技术指导。

四、培训时间

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相关内容的培训。

五、培训要求

篇13:八角民族中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总结

1 早期发现慢病患者, 完善慢病健康管理信息建立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重, 多种危害健康的慢性疾病在老年群众中处于逐年增多的高发状态, 由于多数慢性病患者对慢性病发生、发展及危害性缺乏基本的认识, 再加上经济等多方面原因, 未及时就诊, 造成防控和治疗的延误。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开展和参与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无烟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等活动, 按时参加农村居民健康体检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健康体检数据的采集, 慢病基本信息的建立是农村慢性病健康管理和干预的基础。

2 加强慢病防治专业人才培养, 促进健康管理干预

为扩大农村慢病患者提供科学化、专业化、人性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加强慢病管理各类专业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服务人才体系的培养。建立各级专业人员培训考核机制, 提高专业队伍素质, 技能是农村慢病患病健康管理干预的前提, 将科学的饮食, 适度的运动, 合理用餐等基本的自我管理方法, 配合定期检查, 家庭亲人监护, 基层疾控专业人员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形成一套农村慢性病健康管理干预的完整体系。

3 加大政府经费投入, 降低管理成本

对于慢性非传染疾病, 普遍存在“重医治, 轻预防”的现象, 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慢性非传染疾病的投入, 扭转“重医治, 轻预防”的局势。在农村, 慢性非传染疾病对居民的影响越来越大, 像高血压、糖尿病等, 需要长期服药, 治疗过程较长, 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绝大部分患者需要终生治疗, 加上农村经济水平不够繁荣, 农民的收入较低, 很多患者因为经济原因而放弃治疗。所以, 农村地区的政府需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 对慢性非传染疾病重点投入, 加强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建设、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及其费用, 组织好乡村一体化建设, 强化基层疾控组织功能, 降低管理成本。

4 完善慢病防治相关的制度, 保障慢病患者有效治疗

在农村,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威胁甚大, 会使患者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 狠多患者会因此而萌生放弃治疗的想法, 因此, 完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相关制度很有必要。结合当前农村合作医疗体系, 在农村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基金, 主要用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治疗, 作为对农村患者的又一次补偿,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此外, 做好相关人才的储备, 组织相关人员到农村宣传相关疾病知识, 提高农村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掌握程度, 提高居民的自觉性;经常性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针对居民的疑问积极解答, 尽可能使每一位农村居民都能重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工作。

5 结束语

篇1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30-0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从发现之日起算超过3个月的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大都是与职业、环境、生活与行为方式等因素有关,如肿瘤、心脏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等等,一般无传染性。分析研究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和控制策略。

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疾病,以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我国曾在1997年做过死因顺位统计,发现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是死因的三巨头,占62.11%[1]。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和行为方式有所变化,老龄人口也逐渐增多,我国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越发严重,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 预防和控制策略

2.1实施综合干预

根據资料记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因素与人口年龄、生活方式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有关,而生活方式是起关键性的决定因素,这些因素都可以通过实施综合干预来控制[2]。饮食上,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合理膳食,控制脂肪、糖分和盐分的摄入量,不酗酒,降低酒精中毒和酒精对身体健康的各种影响;积极开发关于食品和营养的政策和行动方案,强调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给人们提供正确、均衡的信息,提高人们在饮食上的健康意识。运动方面,在休闲区域或者社区设立相关的体育运动设施,创造良好的锻炼环境,鼓励人们坚持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对抗疾病的能力,形成规律的生活方式。

2.2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为载体,以人群健康为中心,以降低危险因素为目的,建立起社区医生和居民之间长期、稳定的健康服务关系,鼓励病人积极参与,支持病人的自我管理,定期对病人进行随访,充分利用每一次机会宣传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同时,通过社区服务可以全面及时的掌握居民的身体状况,及早发现病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与康复, 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生存质量。

2.3加大经费投入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潜在的危险因素也隐藏在卫生部门以外,涉及到农业、交通、贸易、教育等方面,需要各部门综合作用,并在政府的领导下密切协同作战,建立一套完善的内外协作机制,有效保障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正常运行[3]。同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更需要充足的资金给予保障,政府应该加大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的经费投入,给予专项拨款,并在社会上倡导各界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的支援,想方设法从多方面筹措资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体,企业、个人、慈善机构等其他多渠道募集为补充的多元化筹资模式,从而保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开展的经费,完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健康教育,确保人们得到更好的保健服务,降低人们的医疗费用。

2.4培养专业防治人才

我国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起步较晚,相对的专业人才非常紧缺,为了增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必须加大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各相关部门应该定期开展专业培训,确保从业人员及时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展趋势、最新防治知识以及最新的预防和控制策略等;社区服务队伍也必须经常参加学习培训,提高预防保健常识,力争给社区居民提供集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全科医疗服务,全面掌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演变趋势。

2.5加强实时监测

通过监测可以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量化和动态跟踪,从而为制订国家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国家应该建立健全监测和评估系统,通过监测和评估,了解由早死和残疾造成的疾病负担以及疾病危险因素,进而采用生命全过程措施,有效预防疾病、促进健康[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综合干预, 尽量争取公共政策的支持,加大经费的投入,以卫生部门为主协调各部门共同努力, 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大力宣传防病知识, 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降低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 才能达到有效预防与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刻不容缓[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3(06):78-79.

[2] 孙玉莲.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1,5(16):88-89.

[3] 姜宏娜,姜宏伟,康莹辉,徐冬梅,李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预防与管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1,2(26):93-94.

上一篇:追梦者作文650字下一篇:标识与标牌在环境语言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