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远志抒情散文

2024-04-23

屈远志抒情散文(共6篇)

篇1:屈远志抒情散文

关于屈远志经典语录

1、在短暂地看不到未来时就痴痴地畅想,到头来还不是局限于同一个狭小的方,齐天大圣就算是再伟大也不能逃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这就是一生下来就注定了的生与死,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生下来虽没有认识到将有一天会死去,但这一切早就注定了,在以后的日子里随时催促着我们,尤其是在适当机会它们就会把那本性暴露无疑,我们就会见到不耻行为。

2、你在这样的世界里欢呼雀跃,很少认真思考那些不明白的东西,即使有,在这愉快的环境中也会一扫而光。头脑中出现的是变幻多端的自然现象,关注的是眼下这段美好的生活。因此,你偶尔会问起那些花草为什么静静地一句话不说时,我也怔住了。尽管后来你再也没有提起,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个问题在我头脑中日益清晰起来,在后来我一个人的时候更是如此。

3、家乡飞速的发生着变化,宁静的田园生活被打破了,一根电线就使上万人为之疯狂,土房被冷落、被丢弃,最后在荒凉孤独中倒塌,水泥钢筋以前所未有的气势竖立起来,围成了坚不可摧的高楼,汽笛声,叫卖声、吵闹声弥漫着刚刚兴起的城镇,树木已成为阻碍历史前进的负担,而被无情的毁灭。

4、金洋子却总是按耐不住内心莫名奇妙的狂喜,在多少个日日夜夜,他总是流连于山水,痴迷于那飞鸟树木,并朝夕把心思放在悬崖上、树洞里、不被人知的角落;奇怪的声音、奇形怪状的东西、稍微的风吹草动总能使他为此苦苦冥想好长时间,他总能敏锐地觉察到悄然落下的树叶、一闪而过的飞鸟、青草上滚动的露珠,他会静静地伏在什么地方偷看它物的活动。那高山住着几只雄鹰、密叶后是什么在打鼾,他无一不知!他欢呼雀跃,无所顾忌,风风雨雨地忙碌着,飞鸟走兽、树木昆虫,他无一不涉及——也许是酷爱这个世界的缘故吧!但也因此,那山岭上多了几具亡魂,多了些许热血,金洋子伤心地趴在黄土地上哭泣,他目送着那些在他沾满鲜血的双手下死去的亡魂远去,把累累白骨一再地埋入深土,并下定决心不再涉足此地,可是在黄昏或黑夜在那伤心地总会出现他的身影——迷恋花花世界难以自拔,让那些鲜活的丛林生命和他的心一起死去。撕心裂肺的疼痛,在无人问津的林子里他畅怀大哭……

5、我就是这样一个疯子!我甘愿成为一位追求自由与幸福的疯子,如果在世界上再也没有自由美好这些东西时。就让他们尽情地嘲笑我吧!我要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一切。倘若,行程中有什么苦果,那就让我一个人承担吧。我决定,我早已决定,此刻告知我的亲人——我不想让我的消失成为你们心目中的迷——我将和一位美丽动人的姑娘去偏远的乡下劈柴、种地。

6、因此,可以预见,在生命之初,那所有的东西是多么美好呀!况且,花红柳绿的世界一下子展现在初生婴儿眼前,柔柔的暖风,聆听着树叶飘动的生命跳动韵律,刚刚成形的身心浸泡在天地之中;用一双充满灵气的慧眼审视那耸入云端的高山、在蓝天白云下飞翔的大雁,千奇百怪、散发无穷魅力的山林树木。生命之初,惊喜与哀愁常常交织在一起,为世界上那些纯洁而美好的事物欢呼,为那欲罢不能或心有余力而力不足的缺憾而伤愁;它们使一个生命徜徉于山林尽情吸取生命养分。生命的火花无论是在白昼还是在黑夜都无所畏惧地迸溅着,渲染出美丽壮观的图案。

7、一颗祸患的种子在我心里萌芽,终于在一个狂风暴雨之后的黄昏发作了,我振动着幼稚的翅膀,一次又一次冲向蓝天,然后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之后如落叶一样滑落下来,黄色的羽毛在树枝间若漫天雪一样洒落,我栽倒在树根下,你伤心地在我身旁流泪,你祈求我,让我和你一起享受安安稳稳的生活,可是我又看见了雄鹰,那里有我幼时的梦想——又一次缓缓升起,翅膀上的血液染红了黄昏的天空,哀鸣着跌入深渊……

8、假如这个世界被城市过多的侵占,那会是一种什么情景呢?大自然遭到破坏,动物灭绝,人类醉心于追逐利益,在伤痕累累的时候想寻找一个清静的安身之处时,才猛然发现这在那时简直是痴人说梦!那时只能在自己一手造成的环境中埋葬自己。

9、我狂怒者在床上拍打着,仿佛要把你从那深远混沌的世界里拍打出来一样,我几乎使尽了全身的力气,让那痴情多难的汗水直流而下,流到十几年前的童年时代,流进那个两小无猜的纯真幼稚心田,在那里没有什么怨恨与苦闷,我们只是疯狂地在野地里玩耍,抛却了一切恩恨情仇。可惜时间是流动着,它有时比河里的小鱼跑得还快,当我累了,疲倦了就沉痛地躺下了,不再想什么。

10、谁能想象一个人初恋的样子?你一定会为我的奇思妙想而感到可笑,可是,你不会笑话我的这颗初恋的心,因为你那时肯定觉察到了——当我把内心的话通过受制于键盘的亲密接触后把那颗热烈的心呈现于你面前时你就不会嘲笑我了:我用满腔的激情把一个坠入爱河中的青年说应有的爱意几乎统统地地记载下来,在按下“发送”这一按键时我的兴奋达到了极致,尽管我还想想不出另一边的你在打开这些邮件时所表现的中各种表情,我的这一做法是在跟随内心指导的——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我定会精神失常的。

11、我总是抱着一副玩世不恭的神情来打量这些千奇百怪的风中骄子,为它们花花绿绿的外衣所吸引,深深折服于它们富有生命力的躯干。我只要一瞅见那些顽强地挺立在孤崖上的松木我就惭愧不已。我纳闷,为何它们的身影无处不在?为何总是春风吹又生的一片绿意盎然——千百年来就不曾变化过吗?

12、我心里破了个洞,那是被她创伤的。我快要心碎了,那滴出的血还是没有挽回什么,我放弃一切付出一切都不能挽回什么,我的力量太有限。有时连我自己也无法满足,那是一种能让人死去活来的境地。

13、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寻找、摄取那些可以使我们生命延续的东西。这些东西往往已深深地融入了这个世界、与这个世界维持着良好的关系网,一旦遭到破坏或使他们之间失去平衡,就有某方因此灭亡;而且,这些真实存在的东西,往往和我们一样有着旺盛生命力,对自己的存在负担着天生的维护职责——不容它物侵犯。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乐意成为它者的囊中之物。

14、为了改变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他豁出自己的老命,牺牲了自己的幸福,毅然决然地走出了自己的家乡来到自己所惧怕的不熟悉的都市打起工来,拼命地没黑没白地工作只为了那微薄的工资,从此他把金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命运土地可以,命运光滑头可以,就是不可以命运那一丁点的工资,那就是希望,那比他生命还重要,只要他能有那么一点点钱他就会时刻保持着那种美好,希望的憧憬,因为他会为此而心里踏实会为此而觉得自己一生要改变的现状会在儿女手中解决,他会因此而觉得无限的光荣和畅快。所以他甘愿丢下妻儿背井离乡,在疯狂地思念那养育他的家乡时默默地流泪,祈祷祝福。

15、在那意想不到的家庭状况中它就真实上演过,这是在电视机上看不到的更深刻更亲切的场景,我们总不会错过,现在虽快乐地存活于这个世界,可并不能确保在下一刻我们依旧能这样,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我们根本没有能力预知,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生与死这一命题都超越了我们生命本身,在那不愿看到的事实发生的那一刻我们还是那么堂而皇之,简直就是对我们存活于这个世界的一种嘲笑,可这又能怎样呢?不管我们怎样气恼怎样反对,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的这又能怎样呢?这么多年来按理说我们早就习惯了,早就对此淡然了,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那么多放不下,是这个世界打开了我们的心智,并给予了我们活下去的动力,它把我们的心灵用各种情感充塞着。

16、在夜深人静时仰望天空一次又一次地哀叹。这是时运不济,这是命也,天也,谁让他生而为贫民而不是将相王侯,谁让他生出来就是那片贱骨头呢?还妄想什么荣华富贵,光宗耀祖,那想都别想,你就是个农民,种地的人,你只是个和土地打交道的人,没文化没出息一辈子只能圈在山沟中,生活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烟熏火燎的境地里,一生一世,子子孙孙生而如此,什么都别妄想,可是他不甘心,不甘心听凭命运的摆布。当他看到自己的儿女一个个活波可爱,眼睛里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他总是心如刀割绞,是啊!他们还年轻,他们没有过错,凭什么就让他们和自己一样没知识没教养,凭什么就让他们跟着自己受累,凭什么就让他们活得那么不明不白的窝囊。

17、生命是动态的,这一事实促进万事万物在发展中变化。生命伊始,就遭受不断的挫折、苦难,它们时刻为自己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了保障生命的存在,它们就必须处处小心,并且预料、设想种种不安全、不确定因素,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以尽大可能使自身生存下来———生命永不满足,欲望也因此无穷无尽,但与此同时灾难也永不停息!

18、想想几十年的打工生涯,那是一段多么痛苦难耐的生活啊!寄人篱下,时刻受到他人的约束,思念家乡亲人的苦痛,为那微薄的工资而日夜煎熬在苦难的困境中,他很少想起自己的幸福,只能从那简陋的记忆中追寻出以些快乐的往事以慰藉那颗千疮百孔的心灵,以至于在他白发苍苍的年龄时变的只是那重复的单调乏味的局面。这是一件多么痛苦劳神的事情呀!

19、啊!最亲近的人和我之间有了难以消除的隔膜,遥远的距离让人多么痛心疾首呀!有时候说不想了,再也不想了,就让往事深埋心底吧,但现实生活中出现了那些惊人相像的事情,它们一次又一次把我拉回那段不幸的岁月——美好而又痛苦,我在疾恶中寻求人生的幸福。

20、有时候,我就在想,那雄鹰之所以翱翔天空是因为它有一对巨翅,飞鱼之所以浅翔水底自由自在,是因为它们光滑独特的躯体,野兔之所以在草丛间任意出没是因为那凌厉独行的双腿,而我们人类能在繁杂的事物中自得其乐是因为有那聪慧的大脑,和能干的双手,只因为大家各有所长,所以呈现在大自然中的是千姿百态,分工不同,早就生活不同。所以不管你是巨兽还是小草,大自然对你都是公平的。因此我们不必要为那些不起眼的事情所气愤,也没有必要巧取豪夺,肆意杀戮。

21、风雪呀莫遮住了我的眼睛,你让我再睁开眼看看这个世界,没有树木不是你的过错,你难道没发现我已泪眼模糊;寒风呀,你就尽情的吹拂吧,把我满身的污气尘土与哀怨都吹散,别管我那僵冷的躯体,别管我满口的鼻涕。

22、从远走他乡到再造家园,从一无所知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到在无奈中死去,在经历了如飘叶一般惨无所依、与死神擦肩而过后,还是长吁短叹,把生命浪费在无休止的矛盾中?不得不问自己,生来是为生?为死?享乐?奉献?受难?是谁规定了吗?谁有能说清呢?没有人能说的清楚,只有自己去体验生命才能得出结论!

23、破碎、惨无人道的世界可以让生存上面的任何生命葬送它们的前程,自然法则不应不允许背叛它的鲜活生命存在,它规制那些杂乱无章的事物,要那和谐美好的世界展现在大家眼前,那时一切鲜活的生命才能焕发出它们应有的光彩。当今之世又有谁能左右一个生灵的命运呢?那些为此而失败无数次、对这个世界痛恨欲绝的人又能怪谁呢?这个世界的公平不总是那么清楚地显现在我们眼前的?

24、在求生天性的驱使下,我们自觉不自觉地与这个变幻无穷的世界融为一体,而且,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深受其影响。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它们都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对我们的知识、思想、性格、喜好厌恶、气质情感等都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正是在这些影响下生命才得以延续;个体生命很难不依赖外物而独立存在——没有空气、水分、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东西是不能存在的。环境塑造了我们的躯体、性格、生命。

25、我与你坐在草丛中,蚂蚱借助有力的后腿从我身旁掠过,有的“呼啦”一声就飞起老高,在空中尽情展翅之后又落在一片嫩叶之上,身子竖摆着一动不动。有一只落错了地方,粘在我衣衫上搞得人浑身痒痒的,为了不惊动它们我就忍受着,看着那锯齿一样的嘴在咀嚼着什么,它还不时地把两个长长的触角放入口中一摸,前腿总是忙个不停。我忍不住一个手掌上去却落了个空,那蚂蚱敏捷地跳开了,我又是一扑还是没有捉住,我来劲了在密密麻麻的草丛中如蛤蟆样跳跃着。看准了、屏住呼吸一巴掌扣上去就感觉肉乎乎的东西在手心里四处冲撞。我把手留出个眼,它头颅就钻出来,看着那大大的眼睛我另一只手伸了过来捏住它的后身,只感觉它全身冰冷冷的,害怕捏变了它的身子就拿住了那粗大的后腿,却不想那整个身子都在我手指间剧烈抖动,震撼心灵!随着那一腿的扯断它终于摆脱了我的手掌。我拿着那半腿直直地发呆。

26、在那恶劣的环境下,人一生下来,在体验了最初的生命美好时光之后,就深深地沉迷其中并恋上这个世界,他们本着对自己生命的负责,本着对危险、死亡的恐惧——害怕自己进入那种没有感觉的世界,不顾一切地使自己生存下来,最初的竞争在原本美好的世界里上演着,优胜劣汰成了大家都不得不遵守的法则。正是人类那永恒的天性——千变万化环境下的那种不灭的求生欲——我们才能想尽一切办法生存下来,并如痴如醉地爱恋着生命。如果有一天,这种欲望不存在了,那不用世界末日的.来临我们就自行消亡了。

27、我没有博大的胸怀,没有渊博的知识,也不是什么天才,上天眷顾,让我这个山村野夫没有老死山林,而是在与大自然对话二十余年后,得以进入更宽广的大都市一展身手。马角山,我永远的故乡,是那些痴男怨女不管是醒来还是梦中都无数次念叨的地方,它身上永远披洒着人类茹毛饮血以来所有的勤劳、智慧及坚忍不拔的光辉,照耀着星光灿烂下这个美好而神奇的世界。就是从踏上马角山这块土地开始,我生命的光辉才在漆黑的夜晚里变的慢慢的明亮起来。

28、一堆支离破碎的土屋懒懒散散地躺在山崖下,在安详自在地聆听着那从先辈流传下来的古老而神奇传说的同时,它们精神抖擞地伸展这臂膀要拥抱深谷寒流以遮护山林中神奇而伟大、令人难以捉摸的生命,并为把这些生命的个体推向辉煌的顶峰而努力着。它们目睹着一个个辉煌的形成及其悲惨的陨落且在不可计数的苦难和欢乐中坚守珍藏在心底的良知,他们也因此坚忍不拔、生机勃勃地坚守在秦岭深山中,沉迷于生命无穷无尽的幻想与美梦以迎接自己悲惨的破灭,进而以自身的兴衰奠定人类发展轨迹上那起落沉浮直至天荒地老——正因如此才形成了支撑这个世界那所不灭的灵魂与主干。

29、整个天地都灰沉沉的被什么充塞着,我一时迷惑了双眼,脑袋中也充塞着杂乱无章的东西,他们在那个我挤不进的世界里厮打着,爆发出那种让人难以忍受的响声,我努力地控制自己什么也不想了可是难度太大了,我一时力不从心差点就疯掉了,那种凄惨的情形就像苦练武学的人走火入魔一样的凄惨吓人。车上的人看到我蓬头垢面、面容憔悴,都露出了惊奇的眼神,我实在是受不了,也不敢想,就只想趴在车上混混沌沌地睡去,什么也不知道。看,这又怎么样呢?该发生的事任你怎么挡也挡不住,我在风浪中迷失了方向,却一门心思地要找到那条回家的路,这是为什么?没有人知道,我没有告诉任何人,哪怕是最亲近的同学,我几乎骗过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30、他从小活波可爱、聪明伶俐、人见人爱,金来水疼爱地牵着他的手向他指着挺拔的树木说:应像那松树一样挺拔刚强、百折不挠成为有用之才,应像锁子树一样敦厚老实、内热外冷——它们就是你的镜子。金来水天生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从不伤害动物,也希望他的后辈能和他一样做一个善良的人,自由快乐地生活,不求显贵,但求安闲无争。

31、奇怪的树木怎就莫名其妙的竖在那儿,横竖不说一句话,我抚摸着它那粗糙的外表只观其表却难以读懂它的思想。你说它们成百上千地竖在那儿不说一句话到底图个什么?你光从表面上看,无非是那落了又长起的树叶以及不断变化着的体形,再就是它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又不能听懂它们的声音,也看不透它们的内心世界。这些扭扭曲曲的树七倒八歪地长在石缝间,长在野草中,历经风雨洗礼,坚韧不拔茁壮成长,究竟图个什么呢?无论你如何研究它们,无论你使尽各般计较,就算你千百次苦苦恳求——它们纹丝不动一句话不说。

32、兔子在雄鹰的追逐下撒开腿儿逃窜在峡谷之间,脚下的青草发出阵阵急促而剧烈的声音,这样剧烈的声音震惊了那些晒太阳的野鸡,于是就上演了一出群鸡争鸣的喜剧,满山的野鸡在空中翱翔起来,那些鸟儿被惊的乱飞在是红树林里,而体形肥大的动物却伸伸懒腰开始思考下一刻该怎样度过。

33、我眼前时常出现那些和善、胆大的生灵,它们成群结对但很少对它物造成威胁,大概是我见惯了的缘故吧,我并不害怕它们,反而是那些时常隐蔽在丛林深处的大型、奇特的动物,往往使人吓出一身冷汗,我很少愿意与那些不怀好意的生灵接触。我们喂养的“小白脸”和猫头鹰可爱极了,简直就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只是满怀好奇心的照顾它们。

34、长久以来有一种东西在我内心里动荡不安,或如春风般的一次又一次的吹拂着广阔无垠田野里的稚嫩小草,或如汹涌波涛无比咆哮的冲向天地之边的悬崖峭壁。这是一种在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东西,又在不经意的日日夜夜中冲进了我的灵魂;这是那些一切纯洁的、美好的、久久让人难忘、即使在梦中也让人千百次念叨的东西,它们无数次以千姿百态的身影出现在我的世界里,深深的影响着我的灵魂、我的成长。

35、林子里的鸟儿又算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华丽的外衣紧紧裹住性感十足的躯体,五彩的身影活跃在纵横交错的树枝间,一对“呼呼”作响的翅膀使它们飞过千山万岭。谁能不叹服冲入云霄的雄鹰?阳光从树缝间透过来,破茧而出的蝴蝶呈现出耀眼的光芒,它的生命呈现方式本身就令人敬畏,若看到那翩翩起舞于花丛中、轻捷流畅地飘起飘落就更加神往,对其也油然而生爱怜之意。如此轻柔的身躯在这庞大繁杂的丛林里来去自如,优美的舞蹈,轻快的步伐——点缀着这个生机盎然的世界。

36、在这个世界的生命还未出现时,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我们试想一下,就会看见那火山连绵、地震不断、混沌无知的境地——不适合一切生命存在的世界却产生了最初的生命,正是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前奏,正是由于这些变幻莫测的环境的酝酿,那美妙神奇的生灵才得以求生——一切都不可预知!

37、一条小溪从山谷深处潺潺流出,经过了幽暗的沟壑,掠过饮水的山岩,轻抚着岸边的嫩草,在块巨石上停留了一会儿,就绕个弯就走了。突然,一只黑蜘蛛从树枝上下来爬到丝网,却被凌空飞过的蝉儿撞了下去,潜伏在一边的壁虎失望地望着掉入河水中挣扎的蜘蛛就走开了,但它惊动了一条青蛇,“咝咝”的阴森恐怖声响一下子就从草丛中响起,几只金黄蝴蝶翩翩起舞,麻雀三两成群聚在一起吵个不休,待一只受惊的野鸡从远处的山崖下一飞而起时,它们就四散飞离并消失在那阴暗的角落里……

篇2:屈远志抒情散文

2、终有一天,在一个狂风大作的晚上,那长久难以遏制的感情如咆哮的洪水一样冲破堤坝,冲向无边无际的天地,也从那时开始我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使命感——执起手中的长笔扫尽天下文章,让内心的种种尽情倾洒。这是也许是我生命中引以为豪的事情!我豪情万丈!在历经沧桑风雨的历久弥新之后,人类千百年沉淀的一切纯洁的、美好的让人千百次念叨的东西冲进我的灵魂,而我的灵魂也因此在坎坷的`人生中越来越狂野起来,狂野的结果是,世间出现了只有在流淌着潺潺溪水的深山老林才能聆听到的文字。

3、我没有博大的胸怀,没有渊博的知识,也不是什么天才,上天眷顾,让我这个山村野夫没有老死山林,而是在与大自然对话二十余年后,得以进入更宽广的大都市一展身手。马角山,我永远的故乡,是那些痴男怨女不管是醒来还是梦中都无数次念叨的地方,它身上永远披洒着人类茹毛饮血以来所有的勤劳、智慧及坚忍不拔的光辉,照耀着星光灿烂下这个美好而神奇的世界。就是从踏上马角山这块土地开始,我生命的光辉才在漆黑的夜晚里变的慢慢的明亮起来。

4、多年以前,那个喜欢独自一个人从森林里跑到几十里开外的、同样荒凉小镇上的小男孩,当他观看到鸣着长笛驶过的火车时就兴奋的尖叫了起来,他的思绪也随着奔跑的火车跑到天涯海角……这个小男孩后来长大成人了,他当年所梦想的有许多都实现了。现在,站在繁华大闹市的他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当年那个喜欢追着火车跑的小男孩就是我,现在所要进行的征程不是毫无征兆的,当我看到那些所谓的名作只不过是满纸荒唐言堆砌的、而成却大行其道时,当我发现那些所谓的名家只不管是粗糙树皮下的没有生机朽木时,当我再也找不到能吸引我停驻欣赏的美文佳作时,一种莫名奇妙的冲动就悠然而生,这种冲动从早到晚、从冬到夏,持久而又强烈,仿佛只等着到火山爆发的到来。但火山没有到来之前,它不仅神秘莫测,而且开始性情大变、愤世嫉俗。我想,这也正是鲁迅先所说的会在沉默中爆发的原因吧。

篇3:抒情散文阅读教学谈

先者有言, 美的音乐要有音乐的耳朵。欣赏美的作品难道不要美的眼睛、美的心灵?眼睛用来对欣赏物的第一步照射, 深入的将是心领神会, 达到这个要求,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的广阔。

《石榴》在其他树木都不想争妍斗艳的五月却开起了花。

《牵牛花》的藤蔓无时不回旋向上, 有着惊人的“生之力”。

浙江名山“雁荡”接受建国后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奉献于人的“风姿”, 给人们带来长久的思索。人们熟悉的物, 熟悉的景, 经过作家深邃的思考, 发掘出一个个耐人咀嚼的意念。抒情散文往往借助景和物, 或含蓄、或清晰地表现文章的主旨, 而作者传递闪光的信息又恰是透过一个个由文字组成的画面。因此学习这类文章, 应努力把握作者的情感脉胳, 捕捉蕴含于画面的真正含义, 达到与作者共鸣的良好效果。

当然, 文学欣赏存有差异。同一作品, 不同经历、阅历会有令人惊奇的争辩。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但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 最终为众多读者喜爱。教师的任务, 是使学生经有音乐的耳朵, 对事物的美, 力求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

所谓想象, 稍作抽绎, 应要求学生有相对的心灵感应, 以合拍于作品。抒情散文教学可以此为立足点之一, 把作品提供的内容化成一个画面, 使之映显在脑屏幕上, 然后从不同角度揣摩, 获得初步感知, 继而鸟瞰画面全景, 从整体构成的声色并俱的画景中扩大自己的思维, 联系已有的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

《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 让学生体味文中的艺术魅力是教学的主旨。教师循循善诱, 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然后产生画面。思维闸门打开后, 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文中, 画中之景, 有静有动, 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这样教学, 收效良好。

自古以来, 人们对竹的吟诵不乏佳作。正如用“出污泥而不染”来咏莲那样, 颂竹常常离不开对它高风亮节的赞叹。如今, 我们看到的是莫干山的竹海, 摇撼于风雨中, 沐浴在金色里。这里我们先让学生以文字的表达为特写镜头, 看到那老竹, 那新竹, 那砍剩下的粗壮的竹桩, 那伸向蓝天的细柔的竹梢。

农家竹园伴随学生度过十几个春秋。挖笋、松土、砍竹、编竹、儿时的乐趣唤起了他们的想象。追思处在不同背景下的竹子, 品尝深藏画面的意味。教师摒弃按部就班的分析, 加以适当点拨, 学生便领会文章所揭示的自然界新陈代谢这一不可抗拒的规律。借景抒情, 晴雨竹图, 联系一定的社会内容, 对作者表现的新老两代交替的独特感受也完全领悟。可以说《竹》反映的思想前无古入, 因为历史赋予它崭新的内容, 作者又以严谨的思索产生出使人耳目一新的主题。普通的竹, 通过想象, 经过思考, 其竹情竹趣表现得别有风味。学习《竹》, 学生如呼吸了清新的空气, 对文章新颖的立意恍然大悟。‘赏析作品时, 大家深感作者想象的丰富。

打开思维的匣盖, 追索画面的立意, 学生一旦领悟到独辟蹊径的主题时, 不能不佩服作者的手法。学好这样的作品, 不仅增加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 更可贵的是导到思想上的启迪。长此以往, 人的精神世界必然更丰富, 情感也更趋高雅。学生通过学习, 提高了鉴赏与习作能力。一位学生在课外习作中, 以家乡的石板桥为对象, 提炼它的内在品格。普通的石桥, 每天迎送人们往返, 忍受一定负荷而默无声息。学生展开了想象。人们都把教师比作蜡烛、春蚕、园丁, 把教师比作沟通学生与知识的桥梁不是更有新意?这一比喻, 除想象细腻, 再一次说明想象的重要。成功的想象能孕育出清新的主题, 在抒情散文的阅读和写作中已十分明了。

篇4:抒情散文中直接和间接抒情的使用

关键词:抒情散文;写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67-01

抒情散文是通过对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文章。抒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抒情的目的是倾吐情感,引人共鸣。文章重点在于抒发作者的内心之情。写人、写景、叙事、观物都是为抒情服务的。那如何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抒发情感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使用“直接抒情”

作者在文中直接表达自己被现实生活所激发起来的感情,叫直接抒情,一般称之为“直抒胸臆”。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它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别人不容易捉摸,自己也不是那容易表现的。一般而言,直接抒情要同具体的描述结合起来,还可以同想象和联想结合起来。直接抒情的语言,往往蕴含着生活哲理,或是借助一定的修辞方法,或是语言的色彩、间节、节奏、句型上富有特色。

例如朱自清《背影》中,朱自清先生的四次“流泪”,均情动于衷,做到了寓情于理;使人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层层铺垫,泪洒全篇,从正面有力地衬托了父亲的感人之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看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后,直述家庭的变故:祖母去世,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这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回到徐州,看到“满院狼藉的东西”;回到家中,又看到“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今不胜昔之感油然而生,因而不禁簌簌地流下了眼泪。这是伤感的泪,伤丧亲之凄楚,感人世之多艰。面对此景,“我”热泪潸然是人之常情。如果不这样写.而是表现出一副铁石心肠,那反倒有悖情理。

再看文章的主体部分。写父亲到车站为“我”送行,作者两次写到流泪。第一次是写父亲越过铁道为“我”买桔子而流泪。作为父亲,对已成年的儿子外出就学,尽管事忙,但仍挤出时间亲自送到车站,再三叮嘱,细心关照。为了给儿子买桔子,拖着肥胖的身躯,蹒跚地走到铁道边,在爬月台时,看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父亲把全部感情都倾注在儿子身上了。此时此刻,怎能不使儿子感动呢?所以,“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这是激动的泪,是“我”对父亲一片爱子之情无限感激的自然流露。

车站送行第二次写到流泪,是与父子分别时。父亲把送儿子的各个环节都安排好以后,又嘱咐儿子一番,才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再也找不着了。此次分别后,父子何时才能再相见?父亲的差使已经交卸,以后他赋闲的日子怎样度过?“我”思前想后,是“我”为父亲晚年生活境遇的不测而担心流出的泪。流泪自然,亲切感人。

最后一次写“我”流泪,是在文章结尾部分的补叙中。回想父亲奔波一生,晚年仍不得舒心,从来信中得知,他已年老多病,恐不久将别于人世。于是,“我”的眼中又闪出“晶莹的泪光”。这是思念的泪,思父亲之近况,念父亲之不幸,以泪代言,由情而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且与前几次流泪相互照应,起到了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作用。

总之,文章写“我”的四次流泪,均属情之所至。

二、使用“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文中借助于一定的媒介来抒发感情。它包括通过叙事抒情。这种抒情性叙述,侧重于以情叙事、融情于事。它可以写完整的事件,如朱自清的《背影》,也可以写事情的片断,如孙犁的《亡人逸事》。但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充溢于叙事的文字之中。通过写景抒情,作者的情感间接地附丽于山川名胜、自然景象之中,或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或借助自然景象的烘托来体现内心的感受,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对地坛景物的描绘,以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通过状物抒情,作者往往把外物当作感情的激发物和寄托物。感情是内因,外物是诱因,如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综上所述,间接抒情包括以事件为媒介的缘事抒情,以景象为媒介的借景抒情和以物体为媒介的托物抒情。下面举详细例子说明。

例如胡适的《追悼志摩》一开头不是抒写作者的巨大悲痛,而是精妙不凡地引用了徐志摩最富盛名的诗《再别康桥》的最后一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大家知道,志摩是死在“那淋漓的大雨里”,死在“那迷的大雾里”,死在飞机失事的“烈焰里”。

然而,当人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打开这篇悼文,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个风度潇洒、满怀柔情的青年,正用他那神奇的彩笔勾画出一个情意缠绵、凄婉低回的境界,以柔和轻盈的旋律吟唱着对康橋对生活如痴如梦般的依恋,为了不破坏这和谐统一,他“悄悄地”“轻轻地”离开,竟连一片云彩也舍不得带走!这是徐志摩生前为我们创造的意境,一个飘逸幽邃的境界。作者还没有抒写一个字,但作者内心的那种惨痛欲绝之情已跃然诗间,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篇5: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

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 语文教师将选文的内容处理为教学内容, 始终是一个难题。因此, 我们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常常观察到语文教师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出现偏差。与此同时, 学术界对于这一难题的研究意识还很薄弱, 近几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文献资料更显单薄, 多为单篇课文内容的研究探讨, 没有形成系统的类的研究。综合以上三点缘由, 本文避开抒情散文教材处理的基本路径, 主要就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做点探讨。

抒情散文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下面分别做讨论:

一.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借景抒情类散文往往借助对景物的描写, 升华出作者本我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一种体悟与感慨。这类散文一般让学生主体反复诵读, 潜心体会文本, 以文为桥梁, 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阅读境界。

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为例, 这篇文章中, 作者与读者亲密的交流, 描述济南奇异的景色, 诉说自己真切的感受。全篇都弥漫着亲切感和亲和力, 仿佛是将读者视为老朋友来同他们介绍“济南的冬天”这一新朋友。首先, 教师自己要反复的读, 部分重点片段最好反复吟诵、回味, 执教者自己读出了心得、读出了体会, 才有可能引导学生读的心驰神往, 于无形之中实现了高质量的语言积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以何种路径来处理一篇教材对教师而言更是一个严格的考验与测试。

其次, 不动笔墨不读书, 精读的过程中也要用笔勾勾划划出引起自身共鸣或者是比较深得人心的句子, 为进一步的鉴赏做准备。以《济南的冬天》为例, 阅读过程中注意到“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 有的地方雪厚点, 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 一道儿白, 一道儿暗黄,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 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那些小山太秀气!”这一段无论从修辞上还是从语言上或者是从作者所蕴含的感情上都是会引起大多数学生重视的, 因而就可以勾勾划划并在旁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或是批注。

第三, 进入鉴赏阶段,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 提取并标示出相关语句, 这里教师一定不能急于给出示范, 应当由学生自己去阅读领会, 理清文脉。接着便是整体探究作者行文特色也就是文章的语言特点。就《济南的冬天》而言, 其一就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老舍先生在介绍济南冬天的景色时大量采用拟人手法, 亲切而自然。描写城外那一圈小山, 说“小山仿佛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还低声告诉城里人“你们放心吧, 这儿准保暖和”等等, 这里把小山说的仿佛就像是一个慈祥老祖母。其二就是在描写之中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富于变化, 使人产生美的联想, 第三段写山间雪景, 把景色想象成穿着花衣服的小姑娘, 仿佛展开了一幅色泽明艳的水彩画, 接着第四段文字转而显得简约清淡, 透露出水墨画的淡雅韵致。只有精读才能发现并体会这种妙处。

第四, 精读之余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拓展迁移演练。一方面学生要结合文中经典语句, 采用旁批的方式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另一方面, 迁移到写作, 教师在处理这类教材后期要求学生每人至少写一段文字, 可以侧重于评析, 谈一谈鉴赏心得, 论说个人的阅读体验, 也可以侧重于变换角度对课文的一些内容进行仿写或者改写, 比如, 采用拟人手法, 假设自己是济南的小山、斜照着山雪的夕阳、河中倒影着的长长柳影等, 借鉴课文的笔法, 结合阅读的感受, 描写景物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感情。

二.因物抒情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这类散文往往以对某一物体的细致的刻画描写来抒发作者因为这一物件而引发或是产生的独特的本我的感情, 这种感情一定是与这一物件息息相关的, 以它为点, 因它而发。这类散文并不普遍, 由于必修一中没有涉及, 这里就列举较典型的一篇:苏教版语文九年级教材中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对这类教材的处理通常采用的是钻研文本的方法, 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细致体会作者如何借助这一物来抒情的。

第一, 紧扣教材, 让学生多读。这里的读有两层含义, 一是朗读, 一是阅读。状物类文章大都以散文的语言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些语言如诗一般, 给人以美的享受, 若能沉浸于其中美美地读一读, 读出文字的美来, 相信也是一件美事。然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 而文章又很长, 不可能面面俱到, 注重引导学生美文美读, 就需要在教材处理时注意取舍, 在重点段落的朗读上加强指导, 以便朗读落到实处。体现在《白杨礼赞》这一篇目上就是对文中重点段落第5自然段的反复吟读,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笔直的杆, 笔直的枝……”经过阅读就能领略到作者对白杨树不平凡的感情。

第二, 挖掘教材, 让学生能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处, 精心设计, 让每个学生都愿意在课堂上把握说话的机会。《白杨礼赞》文中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 那么就要给学生机会通过阅读课文说出白杨树为什么不平凡, 它的不平凡又表现在那些方面,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

第三, 利用教材, 让学生会写。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一就是习作能力的培养。而教材是极好的范文,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让学生学会一些写作的方法, 也是很有必要的。因而老师应充分利用教材, 让学生在学习教材中领悟写作方法, 以教促写再以写促教, 形成一个教学写作的良性循环。如《白杨礼赞》一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文中用到了象征, 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象征,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 那是象征的基础。从而让学生在写作中练习学会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作。

三.以事抒情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这类散文常常是在记叙一件事情的基础上阐发作者对于这一件事的独到的感受, 不同于记叙文单一的叙事性, 以事抒情类散文是借助记叙下这件事而重在抒发自己的看法。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中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中韩少功的《我心归去》即是一篇以事抒情的散文, 作者借助移民头一个月的无聊经历, 回忆在故乡时的种种, 重在抒发作者“很想念家里”“惦念亲人”的感情。对于这一类散文的处理通常采用的是:知人论“事”的处理方法。这里以《我心归去》为例。

第一, 以记叙文的方式细致阅读课文, 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文中体现就是, 结果是“我心归去”, 阅读过程中就是要找出这个起因和经过, 为什么要“归去”, 归哪里去。经过阅读我们知道, 因为作者移民法国, 在那儿的一个月让他觉得百般无聊, 思及故乡的种种好以及亲人的挂牵, 让他产生了“我心归去”这样的感叹。

第二, 对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有助于理解这一事件从而体会作者的感情甚至与他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导入新课之后教师要对作者有个大致的介绍:韩少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受到一致好评, 2002年2月, 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作者在浪漫的法国是受到礼遇的, 那么为什么待了仅仅一个月就“我心归去”了。由此让学生找到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 比如“移民的日子是能让人发疯的”、“很想念家里”等等, 这样教师就自然的将学生由事件的叙述带到了重点的作者感情的抒发上。

第三, 教材本身的说明的运用, 在必修一的这一专题中主要体现在对话栏的充分利用上。文章第一小节在作者对他在法国居住地的描述结束后, 对话栏即说明“描写物质环境的优裕, 为下文作铺垫”, 教师通过提醒学生重视对话栏的内容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参与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 真正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同时更好的理解散文教材所表现的另类的情感。

因此, 在了解抒情散文教材处理的基本路径的前提下分别探索这三类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 有利于更系统细致的进行教学, 有利于实现教学环节的优化, 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抒情散文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 针对散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本文避开抒情散文教材处理的基本路径, 主要就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做探讨。

篇6:在抒情中散文着

它不是掷地有声的交响乐,也不是断人魂肠的二胡曲,你不能否认的是,在这样一部轻松愉悦的五分钟短片里,氤氲着亲切而又温软的挚情,悠扬而又清澈的回响在我们的耳边……

虽然与Michael Dudok De Wit的《父与女》——这部数年前就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大奖相比,《透明回忆》没有那份凝重和深远。作者完全是在一个欢快的基调中完成的作品。但是二者的确同有着那一份浓郁的抒情,这种气息并不足以使你大喜大悲,却是情至深时最远最美的流露。

回忆是什么颜色的?我想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答案。

周晶丝的透明回忆,似乎是一个童话般的梦境,也许,她是那个带你穿越梦境的爱丽丝,在这段步履轻松的穿越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妈妈。super女一号

我们习惯叫她丝儿,她有一张可爱的脸和圆圆的鼻头。丝儿的成长里,有妈妈很大一部分的影响。画画,是妈妈常常用来与她沟通的方式。这些画为丝儿讲了很多的故事,也把普通家长可能会出现的唠叨变成有趣的画面使她牢记在心。比如看到丝儿小时吮手指头的习惯,妈妈会画一个爱吃手的小孩,然后手上有很多的虫子,虫子在小孩吃手的时候就被吃到肚子里去了(这当然是很可怕的事情)。在妈妈画的《做生意》里,猪先生和猪太太是卖冰糖葫芦的,但很不讲卫生,后来改正过来了,大家一起到河里洗了个干净的澡,皆大欢喜。非常生动有趣,从故事到形象设计都是妈妈自己完成,这种连环画、小人书的形式不能不说成为日后丝儿学动画的一个或多或少的影响。

super妈妈从小就有做画画日记的习惯。《一个快乐的暑假》是妈妈年幼时去北戴河玩的时候画的,当时妈妈甚至把它做成了一本小人书,连出版社的名字都有:小人书出版社,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很难去自己全部包揽(想来颇有些导演的潜力呢)。也许妈妈并不会教丝儿诸如素描、色彩等造型方面的严格训练,但是却给丝儿留下了特别美好欢乐的绘画记忆。“有乐趣、有意思,不用想什么技法啊、规则啊什么的。”这些看似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儿童画、连环画,为丝儿的长大(不仅仅是在专业上的)营造了一个最佳的空间。在她的作品里一直出现的,就是“与母亲一起画画,并且在这样的行为中进行着我们之间的交流”。

透明的四个颜色

全片的(和妈妈之间的关系)主线定下后,接下来是一些结构的划分。刚开始的时候有好几个段落,最后反复的修改,又进行了很多的忍痛大删节,精简为四个部分,也就是片中四个主要的颜色:黄、蓝、红、绿。这也是为了画面的颜色更加鲜明,充满动感。虽然人物是透明的,但这些美丽的底色烘托了整个的氛围,也成为回忆和真实中的纽带,而这也铺下了人物年龄的变化、时间的更迭这条辅线。

从小时候的嫩黄,懵懂的看着妈妈在画画;到充满了想象和膨胀的年龄——红色部分,与妈妈一起画画;进入到安静的蓝色,又暗含着成长中妈妈对女儿的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的影响。时间缓缓的移动,女儿长大了,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的生活,而“再回到母亲身边时……没有变的是,她仍像对待幼儿时的我那样上前抱住我,亲吻我。”这醉人的吻是片中不断出现的情绪号码,仿佛一段音乐中轻快而又不时出现的某一个音符。绿色和黄色有些首尾呼应,都是那种比较温馨的味道,第一部分那暖暖的黄色是妈妈照顾着女儿,到了绿色的时候妈妈已经不再年轻。似乎是角色的悄然互换,这个时候长大了的女儿在妈妈熟睡的时候留下了一个甜蜜芬芳的吻(妈妈此时一定睡得很香甜)。“这些穿过时间的透明的回忆,已不再是过去的真实,而它留给我的感觉是真实的。”

形散而神不散

2003年底到2004年底,是一个从最初的创意到技术制作、再到整体调整完成整个片子的过程。

这部片子很大一部分也是丝儿的丈夫李卓与她共同完成的,他们都有着相似的自然、纯真的天性,也是很好的工作伙伴。在同样自然、纯真的作品里,他们并没有玩什么特殊的眩技,用过的软件也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东:背景着色在电脑上完成,简单朴素,通过photoshop与painter两个绘图软件的结合运用,丰富了画面的质感。后期合成上也不过是通过premiere与AE结合运用来完成的。手绘却功不可没,片中人物形象的原画与动画全部运用这个方式。在这个基础上,两边的妈妈们也都非常积极地参与了一些画稿的描绘,那些线条因为有妈妈们的加入,也有了一份浓浓的深情。

本来有很多的镜头是实拍组成的,其中有一段是和妈妈在树林里坐着,阳光暖烘烘的,叶子哗哗啦啦的响着,树影在轻轻地晃动,一幅很美的画面,可是,为了与整个结构很好的结合,还是cut掉了,最后精选了两个符合大结构的精彩部分:开头的一个树林的景和最后一个和妈妈一起远去的背影。首尾实拍树林背景的呼应,使作品完满和清晰。

声音的制作上没有太多的条件,除了片尾出字幕的那段音乐是一个朋友帮助创作的,其他都是根据结构和情绪,选择了一些现成的音乐来进行组合,虽然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不过没有影响到整个片子的气氛。人物没有什么语言,其中的“咿咿呀呀”声音是丝儿发出来的,很有趣,不禁又想起她可爱的脸和圆圆的鼻头。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屈远志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远志醇范文05-15

远志精神范文05-18

立远志、正学风、树班风04-13

远志班会议记录修改版05-01

嫂子抒情散文04-07

抒情散文范文05-17

写景抒情散文07-20

风抒情散文04-08

春抒情散文04-10

抒怀抒情散文04-10

上一篇: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阅读理解及答案下一篇:加加减减解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