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抒情散文

2024-04-07

嫂子抒情散文(精选7篇)

篇1:嫂子抒情散文

嫂子回娘家了。嫂子见到娘就扑进了娘的怀里,哭了。嫂子娘家在山东,十六年没回娘家了。娘说:“妮儿妮儿哭啥,娘一点都没惦念你。十六年,你一年给娘寄回一张照片,娘看到你穿的像样,住着红砖瓦房,娘就放心了,娘一点都不惦念你。”

娘这样一说,嫂子哭得更蝎虎了。

嫂子是朋友的妻子,朋友是东官地的一名老师。朋友喜好文学,一个字也没发表过,没发表过没关系,该写还写。一次,我家儿子非得管我要一只小狗,听说朋友家的狗下崽了,我骑了两个小时的自行车来到东官地朋友家,见朋友把自己关进仓库写小说呢。

朋友家里穷,人口多劳力少,也是他写小说写的。嫂子是闯关东的盲流,不嫌朋友穷,毅然嫁给了他。

嫂子过上了苦日子。

嫂子的日子不叫日子。

嫂子后来生了两个孩子,上有老下有小,嫂子的日子就更艰难了。吃食接不上流不说,看那房子都不像个人家,跟马棚差不到哪儿去。

日子越这样,嫂子越怕娘惦念她,越怕娘惦念她,心里越慌。

嫂子找邻居家大姐借一件好看的衣服,穿上真精神,那一笑可知足了;嫂子找一家盖得起砖房的人家,在人家门口照了张像,告诉娘,身后的砖房就是自己的家。照这张像写这封信时,嫂子心里一点都不好受。

十几年来,嫂子每年都照一张这样的像片寄给娘,每年都不好受一次。

一次,嫂子家的孩子同别人家的孩子吵嘴,别人家孩子的妈妈指桑骂槐:“穷不起的架子,穿不起咱不穿,借人家的衣服穿,还要不要个脸!”嫂子一声不吭,流着泪把自家孩子拉回。

这两年,嫂子家的日子反梢了,好了。那象马棚似的土房推倒,建起了三间红砖房,比嫂子照像的那家砖房都好,连院套都是砖的。大女儿考进了师范学校,嫂子就胖了;嫂子一胖;就不再去别人家的砖房前照像了,好看的衣服有的是,想穿哪件穿哪件,就不再去借邻居大姐的衣服穿了。

于是,嫂子就回娘家了。

娘把嫂子寄给她的照片拿出来,是从娘的褥子底下拿出来的,看样子,这照片娘得每天看一遍。娘快八十啦。一看照片就年轻,就乐呵呵的。

“妮儿妮儿,莫哭,妮过得好娘就过得好,都好,还哭啥?”

娘越说,嫂子越哭。

嫂子有眼泪一半是心酸,哭给过去的日子;一半是幸福,她没让娘惦念。不让娘惦念,是天下女儿的共同心愿。

篇2:嫂子抒情散文

包青天的嫂娘,让无数中华儿女为她赞颂,之所以被人称颂,我想可能是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和心理需求吧。且不说包公嫂娘真实与否,但是就其精神而言,值得在传承文明礼仪的社会里流芳。

每每看有关包青天一系列的电视或者是书籍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我的嫂子。

我的嫂子是一个标准的农家妇女,没有见识过任何场面,也没有经历过轰轰烈烈,有的只是平平淡淡。嫂子初入我家,我刚上初一。那时候,上学对我来说就是我生活的全部,被一家人宠上天的我不知道天高地厚,可是自从嫂子嫁到我家,我公主般生活就结束了。

胖乎乎的嫂子,大大的眼睛,黑黑的皮肤,一头如瀑布的秀发,让我好生羡慕,可是对我来说嫂子是生人,我不敢靠前一步,也不敢多说一句话,只是默默地看着,看她梳头的姿势真得很优美。短发的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头发留起来,修得长长的。

嫂子初入我家早上从不早起,这让我吃尽了苦头,每天的任务是叫嫂子起床吃饭,我又不敢走进她的房间,只能隔着房门叫她起床吃饭。只要她不起来,我们全家人都得等着她,这一叫就是一年多,我怕极了每个叫嫂子起床的清晨,可是嫂子从来不说一句厌烦或者通情达理的话,任我叫,她就是不答应。嫂子在我心中的`第一印象就是秀发美人太懒。不敢靠近她也不敢在面子上疏远她。

学校离我家远,我必须住校生活,每星期都要从家里带些生活费。那年冬天,爸妈都去了舅舅家,我回到家里冷冷清清,抱着书本不放,只是拿学习当借口,不去做家务,生怕哪里做错了。星期天下午就得返校,我收拾好书包,准备走的时候,嫂子告诉我太早,一会儿她送我。我知道不合适,嫂子还要照顾孩子,送我的话就必须把孩子托付给邻居。我说不用送,让同学捎带着我就行。嫂子说也行,但是要注意安全。然后给了我二十元钱,我不知道该不该收,迟迟不敢伸手。嫂子说:“拿着吃饭用的,又不是给你乱花的。”我手心里攥着嫂子给我的钱,心里想有嫂子真好。

爸妈回来后,我告诉他们嫂子星期六日做的蒸面和鸡汤很好吃的时候,爸妈说要记得嫂子的恩情,我把剩下的生活费交给妈妈的时候,妈妈说真得没有想到嫂子能想这么周到。其实当时我只觉得嫂子好没有想到其他的方面的。妈妈告诉我,因为我残疾,还上了这么多年学,别人早在外面说三道四的了,嫂子为了让我好好上学从来没有说过一个不字。当别人说家里为了让我上学卖掉所有鸭子而送礼的时候,嫂子竟然和人家吵了一架,说我学习好,从来都是得到奖学金和奖状的,根本不需要送礼。

平时也有人说我上学花费高,农村人养不起一个大学生,上学无用论经常在我耳边响起。可是爸妈很坚决一定让我上学。听到嫂子为我争辩而和别人吵架,我心里很感动。更感动的是爸妈,爸妈说嫂子从小没有父亲,也没有读过两年书,天天听邻居这么说我,她不但不生气而且还维护我的利益,从这点上来说无论嫂子有多不懂人情事故,我一生都得好好善待她。

是啊,自古都是婆媳关系紧张,姑嫂关系微妙,而我却有一个维护我的嫂子,不能不说这是我的福气。

其实我也没有什么真正的人生目标,只是那些年被疼痛折磨怕了,活着一天,只要不疼对我来说就是幸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不会干农活,唯有上学才能找到我的安身之地,这也是我努力学习的一个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可以通过学校走向教师的岗位,这是我知道什么是理想的第一个理想,而且一直坚持多年,直到现在我还有教师情结。

可是先天的残疾让我报考受到很多限制,没有办法走上教师岗位,那时候对未来的绝望不亚于对生命的绝望。整天躺在床上,像是等待死亡一样等待命运之舟将我带入灰暗的世界里。

家人都为我着急,我却一点都不知道,直到有一天,我的同学来我家玩,我才知道爸妈的心碎和无奈,同学告诉我,嫂子从她家门前路过的时候,让她有空来我家陪我玩会儿,说我心情不大好。同学的话,成了我绝望里的一线光明,我知道不止是爸妈不放弃,哥姐不放弃,最重要的是嫂子的态度让我心生安慰。远离家乡求学,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是很多嫂子没有办法支持的,而我的嫂子只是为了让我有一个更好的归宿,而从来没有将我的上学开销放在心上。在和同学聊天时,从不参与我们聊天的嫂子说,听天由命,哪里录取就去哪里上,只要学习好,就不怕以后没有工作。

这是嫂子一生的恩情,我拿什么都没有办法回报。

后来,我高高的分数只被一所小中专学校录取,无法面对的现实让我对未来充满恐惧。中专第二年,哥嫂来到我的城市做起了小买卖,每星期天我都会去他们那里帮衬着点,每次返校时,嫂子都会给我一些零用钱,说是生活费。我说爸妈给的有,她说,她知道,爸妈给的数量少,城市开销大,一定要吃饱。

其实,我到现在也说不上来嫂子有哪些优点,语言极少,不会夸夸其谈,从来没有说过对家人承担责任的话,也从来没有说过让我一生安心的话,只是做的每一件事,我心里都很温暖。爸爸牙不好,嫂子每次做饭的时候,总是给爸爸单独做一些很软的食物,一碗鸡蛋汤,一盘饺子,都是嫂子在以实际行动表达着她应有的本色。

如今,我远嫁他乡,嫂子也已经不再年轻,感激的话,对嫂子从来没有对嫂子说过,因为她对我的好都是发自内心的,从来没有把我当外人。所以每次看到关到嫂子的故事的时候,我都不自觉地想起我的嫂子,想起她就想祝福她,祝她健康美丽!祝她平安幸福!

包青天的嫂娘和今天的《嫂子颂》,拿来歌颂我的嫂子过分吗?

篇3:抒情散文阅读教学谈

先者有言, 美的音乐要有音乐的耳朵。欣赏美的作品难道不要美的眼睛、美的心灵?眼睛用来对欣赏物的第一步照射, 深入的将是心领神会, 达到这个要求,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的广阔。

《石榴》在其他树木都不想争妍斗艳的五月却开起了花。

《牵牛花》的藤蔓无时不回旋向上, 有着惊人的“生之力”。

浙江名山“雁荡”接受建国后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奉献于人的“风姿”, 给人们带来长久的思索。人们熟悉的物, 熟悉的景, 经过作家深邃的思考, 发掘出一个个耐人咀嚼的意念。抒情散文往往借助景和物, 或含蓄、或清晰地表现文章的主旨, 而作者传递闪光的信息又恰是透过一个个由文字组成的画面。因此学习这类文章, 应努力把握作者的情感脉胳, 捕捉蕴含于画面的真正含义, 达到与作者共鸣的良好效果。

当然, 文学欣赏存有差异。同一作品, 不同经历、阅历会有令人惊奇的争辩。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但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 最终为众多读者喜爱。教师的任务, 是使学生经有音乐的耳朵, 对事物的美, 力求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

所谓想象, 稍作抽绎, 应要求学生有相对的心灵感应, 以合拍于作品。抒情散文教学可以此为立足点之一, 把作品提供的内容化成一个画面, 使之映显在脑屏幕上, 然后从不同角度揣摩, 获得初步感知, 继而鸟瞰画面全景, 从整体构成的声色并俱的画景中扩大自己的思维, 联系已有的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

《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 让学生体味文中的艺术魅力是教学的主旨。教师循循善诱, 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然后产生画面。思维闸门打开后, 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文中, 画中之景, 有静有动, 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这样教学, 收效良好。

自古以来, 人们对竹的吟诵不乏佳作。正如用“出污泥而不染”来咏莲那样, 颂竹常常离不开对它高风亮节的赞叹。如今, 我们看到的是莫干山的竹海, 摇撼于风雨中, 沐浴在金色里。这里我们先让学生以文字的表达为特写镜头, 看到那老竹, 那新竹, 那砍剩下的粗壮的竹桩, 那伸向蓝天的细柔的竹梢。

农家竹园伴随学生度过十几个春秋。挖笋、松土、砍竹、编竹、儿时的乐趣唤起了他们的想象。追思处在不同背景下的竹子, 品尝深藏画面的意味。教师摒弃按部就班的分析, 加以适当点拨, 学生便领会文章所揭示的自然界新陈代谢这一不可抗拒的规律。借景抒情, 晴雨竹图, 联系一定的社会内容, 对作者表现的新老两代交替的独特感受也完全领悟。可以说《竹》反映的思想前无古入, 因为历史赋予它崭新的内容, 作者又以严谨的思索产生出使人耳目一新的主题。普通的竹, 通过想象, 经过思考, 其竹情竹趣表现得别有风味。学习《竹》, 学生如呼吸了清新的空气, 对文章新颖的立意恍然大悟。‘赏析作品时, 大家深感作者想象的丰富。

打开思维的匣盖, 追索画面的立意, 学生一旦领悟到独辟蹊径的主题时, 不能不佩服作者的手法。学好这样的作品, 不仅增加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 更可贵的是导到思想上的启迪。长此以往, 人的精神世界必然更丰富, 情感也更趋高雅。学生通过学习, 提高了鉴赏与习作能力。一位学生在课外习作中, 以家乡的石板桥为对象, 提炼它的内在品格。普通的石桥, 每天迎送人们往返, 忍受一定负荷而默无声息。学生展开了想象。人们都把教师比作蜡烛、春蚕、园丁, 把教师比作沟通学生与知识的桥梁不是更有新意?这一比喻, 除想象细腻, 再一次说明想象的重要。成功的想象能孕育出清新的主题, 在抒情散文的阅读和写作中已十分明了。

篇4:代嫂子书写的散文

窗外的秋雨淅淅沥沥,针芒似的雨幕跌落在院子水泥地面上,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那晶莹剔透的水花开放在我思念父亲的回忆里,淋湿着我追忆的情怀……

十年前,也是在这样缠绵的秋雨里,父亲刚刚步入古稀之年时,永远地离开了他难分难舍的孩子和我亲爱的妈妈,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故土和亲朋好友,离开了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和朝夕相处的伙伴们,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那是9月 25日凌晨5点,一声刺耳的电话铃声惊醒了酣睡的我,我颤抖的手几乎拿不住听筒,不详的预感像冷风袭遍了我的全身。“父亲病危,正在抢救,急需救护车转回……”

空气仿佛被凝结了,被一起凝结的还有我的心。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昨天回家时父亲还笑着说:“你们回,没事。今儿礼拜天,下周礼拜三是初六,你们早早来,我跟王大夫说好了,咱们办出院手续。”声音是那么洪亮、坚定和亲切,怎么说走就走了呢?不可能,不可能,肯定是弄错了……

我急匆匆赶到医院,还是没能够赶上父亲最后一面。他支走了需要上班的儿子和女婿,自己一个人悄悄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如同当年一个人悄悄的参加了革命,没有告诉家人一声。父亲啊,您是怕我们难分难舍耽误了您的行程,还是不忍心看到我们因为您的离去而痛彻心扉所以选择独自离去?我泪流满面地抱着您尚有余温的身体,怎么也不相信您已经离开了我们。我坚持要给您喂饭喂水,可眼泪早已模糊了我的双眼,怎么也喂不到您的嘴里啊……

父亲真的走了,走得那么急促,好想要办一件终生非常重要而紧急的事情,来不及打招呼,不留声息的、急匆匆地走了……

父亲啊,您走了,我们的天塌了!没有了您,今后我们该怎么生活?下一步的路该怎么走?没有人回答,没有人给我们指明方向。悲怆的气氛笼罩了家里的角角落落。我们哭倒在父亲的灵柩前,心仿佛碎了一地。亲朋好友们流着眼泪规劝着、搀扶我们,我们麻木了,根本听不见。我再也没有父亲了,没有了爱我疼我的爸爸!如果您能看见您的儿女这样悲伤,一定不忍心走远……

亲朋好友来了、父亲的同事、叔叔阿姨都来了。看着父亲宛如安睡慈祥的遗容,他们个个泪流满面,喃喃自语着:“昨天还好好的,怎么会突然没了呢?多好的人啊……”

父亲一直和蔼可亲。在我的记忆里他永远都是笑眯眯的而又不失威严。从小到大,每当我们调皮犯错的时候,他都是耐心的给我们讲道理从未大声呵斥过,更不要说动一小指头了。小时候,每到周末我们都盼着父亲早点回来,只要他的身影出现在村口,我们就会跑过去,接过父亲的背包。父亲的包里经常会像变戏法似的变出令我们惊喜不已的.好东西,糖果、饼干,有时还会有我们日思夜想的蝴蝶结、彩色的发卡。看到我们姊妹几个欢呼雀跃的样子,父亲总会露出幸福满足的笑容,他乐于享受着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

父亲正直善良,为人坦诚。他的这个性格为他赢得了赞赏和朋友,也为他的事业带来了诸多不便。他曾经为了给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得罪了个别领导,使他后来的正常业务办理屡屡受挫,却赢得了群众的赞赏和认可。提起他的大名,认识他的人无不翘起大拇指,夸赞他是为民办事的好清官。

勤奋好学是父亲的一贯作风,他参加工作五十余年,一直信奉“活到老学到老”的格言。不但自己以身作则,坚持学习,而且督导我们姊妹学习文化知识。即使我们走上工作岗位,还嘱咐我们要坚持不断的学习,否则会被社会淘汰。我们经常半夜醒来,还看见父亲戴着老花镜,披衣夜读。那夜读的灯光,是我人生道路上的灯塔,一直照耀着我前行的道路。

廉洁自律是父亲一直坚持的原则。他从政数载,两袖清风。走上领导岗位以来,父亲从来不为自己、为 家人谋过私利。我们姐妹三个,一个弟弟。我是父亲的大女儿,记得当时我在县毛巾厂当临时工,想通过父亲的关系转为正式工人。因为知道父亲的脾气所以我们私下托人找关系,但还是被父亲知道了,挨了父亲狠狠的一顿尅之后,他对厂里的领导说:“别人能转正,我的女儿不能转。要把转正的名额分配给表现最好和生活最需要的人。”后来,直到我离开毛巾厂也没能转正,为此我记恨了父亲好多年,父亲却对我说:“我们领导干部的子女,绝对不能搞特殊化,要通过自己的辛勤的双手,创造丰收的果实。”父亲当时已经是县级领导了,我们姊妹从上学到工作,从未享受过父亲一丝一毫的关照,都是靠个人奋斗在社会上得到一席之地。

父亲生活节俭,凡事亲力亲为。身为县级领导,我的母亲却还在家务农。农忙季节,父亲常常利用节假日帮助母亲收种庄稼。夏收时,父亲白天割麦碾打,晚上扬场分离麦粒,那一招一式不亚于务农把式。我们吃饭时不小心掉的饭粒,他都要小心翼翼地捡起来吹吹土吃掉,然后会给我们讲困难岁月里没粮吃的恓惶,教育我们常思农夫之苦,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和克勤克俭的传统美德。

父亲爱好干净整洁。他衣着朴素,干净整洁。他常常说:“衣裳旧了不要紧,但一定要清洗干净。”每天起床后,父亲都会将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床铺得平平整整,不打一个皱褶。他花白的头发梳得如列队的士兵齐刷刷的一丝不乱,整个人精精神神,清清爽爽。即使在他病重昏迷期间,也没弄脏自己一寸肌肤,床单洁白如新。连医生和护士都称赞不已,他们惊讶像他这样病入膏肓、行动不便的危重病人干干净净的来,干干净净地走很少见。

父亲从去世到安葬,凄婉的秋雨一直缠绵不停,天地被笼罩在愁云雾霭中。乡亲们都说,那是上天怜惜好人英年早逝啊。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年城隍庙会,我们都会去祈祷祭奠父亲,期盼父亲能够收到我们的无限哀思与怀念。多少个夜晚,我们相聚梦里绕膝欢笑声不断,醒来泪水洇湿枕巾一片片。

如今,秋雨又起,万木瑟瑟,又是一年的9月25日,不由得我再次思念起我的白发父亲,悲情满怀,泪流满面。

岁月送乾坤,自然润日月。十年了,这些往事历历在目,如在昨天。可是,父亲,您在哪儿呀?您到底去了哪儿呀?

篇5:一声声嫂子,一年年相思散文

“为什么那么执着呢?”“因为我傻啊!”

“为什么是我?”“因为我瞎啊!”

这是我跟段公子常常会重复的对话,记不清是多少次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了,过往的风雨颠簸似乎已经成了前世烟云,消散在那段青葱岁月里,了无痕迹,连同成就、名利抑或是年少时憧憬的山盟海誓安放在平静的心湖不再有潮起浪飞,忆起时也只是微波轻涟,或许,这便是到了最好的年纪,或许,是等到了最好的遇见,或许,终究是要幸福的。

时常会想不明白,人为何如此善变,就像我从未料想到自己可以那么柔软。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好几年的光景,我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满分女汉子,一个人往返于一座座陌生的城市,一个人生活,一个人看所有的风景,一个人哭,一个人笑……我甚至会怀疑自己得了什么奇怪的病,以至于会不习惯两个人的阴晴圆缺。然而,世事总有转折,就是那个“傻瓜”的走近让我学会改变,放下所谓的坚强,放下一切虚妄,放下昨日愁苦,后来懂得,原来,我们需要有一颗如初如简的心去接纳生命里该有的美好。

“27天”,他回来的倒计时从“94天”一点点变瘦,思念像是决堤的江河淹没了每一日每一分每一秒,而我就漂在这奔流的思念里盼望君归。

爱上一个军人好像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相守似乎并不易,易于忠诚担当,易于他们毫无保留的付出,不易却依然如此,他们忠于感情的前提是忠于他们的信仰,再荡气回肠的爱恋在执行命令面前也都只能是小情小爱。即便如此,我仍旧感恩缘分,原来,我所想要的竟是有一个人可以常常聊聊天可以千里万里外仍不忘惦念。

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一遇见就想要一辈子,像老夫老妻一样聊东西短长。虽已而立之年,却不担心姻缘错付,只埋怨彼此来的太晚,只等他卸甲归来,只愿不再有离别。都说军嫂是雌雄同体的群体,的确,有那么多善良美好的姑娘选择做“他”怀里温柔的小女人,却要在“他”归队后扮演家里的顶梁柱。有时甚至会有人投来同情的目光,可是,只有在其中,方可知其乐,比起都市繁华里的花前月下,或许,那份踏实足以心安。

又是一年桂花香渐近,又将中秋月满来,望着窗外微风轻曳的草木,听着北来南归的鸟儿低语,手里的`毛衣织了才一半,竟担心起手迟寒来早,担心那片戈壁荒漠中有人在瑟瑟发抖,好想去看一看他的背影有没有变窄,牵着他的手看日升月落,那个肩膀从来就不属于我一个人,等待,是我能给的最好的支持。

爱他就理解他,曾问过他为什么要参军,他说“如果我说报效祖国你信吗?”,当时我没有回答,但是我信,所以我懂,我理解。不知从何时起“报效祖国”这样的字眼好像多了几分讽刺,缘由我亦不是十分明了,大概是时代变换的太快物是人非的也快吧!很庆幸,我们都信,并为之努力着。不求人人都能理解,只愿这一切终将值得,相信可爱的人都会有美好的人生。

不喜欢悲苦凄切,不想说奉献牺牲,只求他无悔,只等长相守。

篇6:关于关于嫂子的故事随笔:嫂子

嫂子出生在那个偏僻的小山村,真是应了那句话:“高山出俊样”,大山真是给了嫂子一副美人胚子,也给了嫂子憨憨的性格。

嫂子高中毕业后,就在乡政府任职,这一干就是几十个年头。

最初,我和嫂子还不是很熟悉,是嫂子的老公给了我们相识的机会。

嫂子的老公也是在乡政府工作,他干的是司法工作,和我老公的工作常有来往。每次老公带上战友去山上执行任务,都是嫂子为老公他们在家备好可口的饭菜等待着。

老公经常告诉我,嫂子如何、如何的善良、厚道,我急切的想认识这个憨憨的美女嫂子,只是当时的交通太不给力了,没能有这样的机会。

女儿学走路那时,嫂子专门为女儿做了双红色千层底条绒鞋,托人从山上捎给女儿。那双红底黑点的松紧布鞋,可是女儿最喜欢的,也给女儿学走路立了大功。(以前有手工布鞋时,大部分孩子学走路时,都是穿着那种千层底的布鞋,这种鞋子孩子穿上走路稳,又能防脚底下滑)。

那时,我虽然和嫂子从未见过了,但嫂子对朋友那种厚道,和她那憨憨的性格深深的打动了我。

大概过了五、六年,去山上的路稍微能好点,我才带着感激的之心,去嫂子工作地方第一次见到我那憨憨的美女“嫂子”。

嫂子不仅对朋友热心,而且更是关心到佳,不论谁去山上办事,饭点准是在嫂子那吃。

就在嫂子调回城之后,本想在城里上班可以过安稳的生活,可是嫂子的噩运从进城便开始了。

5月初,嫂子的老公从山上工作的地方骑摩托车到渭南开会途中,遇到了车祸,当时不醒人事。原本条件差的嫂子,又遇到了这样的噩运,医院的医生和朋友都劝嫂子放弃给老公的治疗,可我那憨厚的嫂子,天天以泪洗面,还要四处借钱,她说:“只要老公有一口气,那怕她砸锅卖铁,也不放弃治疗”。

嫂子跪着央求医生“一定要治好老公,他可是孩子的亲爸啊!”医生也感动的只能尽心尽力治疗。朋友们看到嫂子这样执着的样子,谁也不敢再在嫂子面前说什么“放弃治疗的话语”,都是积极帮着嫂子凑钱。从这一次,我更深了解嫂子平常的为人,能有这么多朋友不离不弃,可见嫂子在朋友面前威望有多高。

就在肇事者没有给一分钱的情况下,嫂子债台高垒,把老公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尽管老公行动不方便,但孩子们总算有个亲爸在。

老公出院后,嫂子白天既要上班还要照顾病人。晚上嫂子推着自行车站在寒风凛凛的大街上,冻得瑟瑟发抖,卖冰糖葫芦,一根只能赚“一毛钱”,嫂子就这样坚持着把那个债台高垒的家支撑着。每次,走在大街上看到我那可怜的嫂子,我的心好痛……好痛……

嫂子就这样艰难支撑那个家,几十年了,嫂子没有睡过一夜完整的觉。冬夜里卖冰糖葫芦,夏夜里在一家烤肉店给老板穿肉串,每串也只有一、二毛钱的辛苦钱,嫂子就这样坚持干了十几年。写到这,我的泪水已经湿透眼睛……

嫂子平常舍不得买菜,只要有亲朋好友来,嫂子七喋喋,八碗碗会备上一桌子的好饭好菜来招待。生怕怠慢了朋友,宁可自己平常凑合着吃。

嫂子,我那憨憨的嫂子。谁说女子不如男,我那憨憨嫂子用揉情的身板把两个年幼的孩子抚养长大,十几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着那个重度残疾的丈夫。

她用善良和勤劳支撑着那个债台高垒的家,她那憨憨的性格和顽强的精神打动着每一个认识她的人。

篇7: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

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 语文教师将选文的内容处理为教学内容, 始终是一个难题。因此, 我们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常常观察到语文教师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出现偏差。与此同时, 学术界对于这一难题的研究意识还很薄弱, 近几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文献资料更显单薄, 多为单篇课文内容的研究探讨, 没有形成系统的类的研究。综合以上三点缘由, 本文避开抒情散文教材处理的基本路径, 主要就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做点探讨。

抒情散文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下面分别做讨论:

一.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借景抒情类散文往往借助对景物的描写, 升华出作者本我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一种体悟与感慨。这类散文一般让学生主体反复诵读, 潜心体会文本, 以文为桥梁, 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阅读境界。

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为例, 这篇文章中, 作者与读者亲密的交流, 描述济南奇异的景色, 诉说自己真切的感受。全篇都弥漫着亲切感和亲和力, 仿佛是将读者视为老朋友来同他们介绍“济南的冬天”这一新朋友。首先, 教师自己要反复的读, 部分重点片段最好反复吟诵、回味, 执教者自己读出了心得、读出了体会, 才有可能引导学生读的心驰神往, 于无形之中实现了高质量的语言积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以何种路径来处理一篇教材对教师而言更是一个严格的考验与测试。

其次, 不动笔墨不读书, 精读的过程中也要用笔勾勾划划出引起自身共鸣或者是比较深得人心的句子, 为进一步的鉴赏做准备。以《济南的冬天》为例, 阅读过程中注意到“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 有的地方雪厚点, 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 一道儿白, 一道儿暗黄,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 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那些小山太秀气!”这一段无论从修辞上还是从语言上或者是从作者所蕴含的感情上都是会引起大多数学生重视的, 因而就可以勾勾划划并在旁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或是批注。

第三, 进入鉴赏阶段,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 提取并标示出相关语句, 这里教师一定不能急于给出示范, 应当由学生自己去阅读领会, 理清文脉。接着便是整体探究作者行文特色也就是文章的语言特点。就《济南的冬天》而言, 其一就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老舍先生在介绍济南冬天的景色时大量采用拟人手法, 亲切而自然。描写城外那一圈小山, 说“小山仿佛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还低声告诉城里人“你们放心吧, 这儿准保暖和”等等, 这里把小山说的仿佛就像是一个慈祥老祖母。其二就是在描写之中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富于变化, 使人产生美的联想, 第三段写山间雪景, 把景色想象成穿着花衣服的小姑娘, 仿佛展开了一幅色泽明艳的水彩画, 接着第四段文字转而显得简约清淡, 透露出水墨画的淡雅韵致。只有精读才能发现并体会这种妙处。

第四, 精读之余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拓展迁移演练。一方面学生要结合文中经典语句, 采用旁批的方式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另一方面, 迁移到写作, 教师在处理这类教材后期要求学生每人至少写一段文字, 可以侧重于评析, 谈一谈鉴赏心得, 论说个人的阅读体验, 也可以侧重于变换角度对课文的一些内容进行仿写或者改写, 比如, 采用拟人手法, 假设自己是济南的小山、斜照着山雪的夕阳、河中倒影着的长长柳影等, 借鉴课文的笔法, 结合阅读的感受, 描写景物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感情。

二.因物抒情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这类散文往往以对某一物体的细致的刻画描写来抒发作者因为这一物件而引发或是产生的独特的本我的感情, 这种感情一定是与这一物件息息相关的, 以它为点, 因它而发。这类散文并不普遍, 由于必修一中没有涉及, 这里就列举较典型的一篇:苏教版语文九年级教材中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对这类教材的处理通常采用的是钻研文本的方法, 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细致体会作者如何借助这一物来抒情的。

第一, 紧扣教材, 让学生多读。这里的读有两层含义, 一是朗读, 一是阅读。状物类文章大都以散文的语言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些语言如诗一般, 给人以美的享受, 若能沉浸于其中美美地读一读, 读出文字的美来, 相信也是一件美事。然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 而文章又很长, 不可能面面俱到, 注重引导学生美文美读, 就需要在教材处理时注意取舍, 在重点段落的朗读上加强指导, 以便朗读落到实处。体现在《白杨礼赞》这一篇目上就是对文中重点段落第5自然段的反复吟读,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笔直的杆, 笔直的枝……”经过阅读就能领略到作者对白杨树不平凡的感情。

第二, 挖掘教材, 让学生能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处, 精心设计, 让每个学生都愿意在课堂上把握说话的机会。《白杨礼赞》文中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 那么就要给学生机会通过阅读课文说出白杨树为什么不平凡, 它的不平凡又表现在那些方面,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

第三, 利用教材, 让学生会写。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一就是习作能力的培养。而教材是极好的范文,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让学生学会一些写作的方法, 也是很有必要的。因而老师应充分利用教材, 让学生在学习教材中领悟写作方法, 以教促写再以写促教, 形成一个教学写作的良性循环。如《白杨礼赞》一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文中用到了象征, 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象征,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 那是象征的基础。从而让学生在写作中练习学会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作。

三.以事抒情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这类散文常常是在记叙一件事情的基础上阐发作者对于这一件事的独到的感受, 不同于记叙文单一的叙事性, 以事抒情类散文是借助记叙下这件事而重在抒发自己的看法。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中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中韩少功的《我心归去》即是一篇以事抒情的散文, 作者借助移民头一个月的无聊经历, 回忆在故乡时的种种, 重在抒发作者“很想念家里”“惦念亲人”的感情。对于这一类散文的处理通常采用的是:知人论“事”的处理方法。这里以《我心归去》为例。

第一, 以记叙文的方式细致阅读课文, 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文中体现就是, 结果是“我心归去”, 阅读过程中就是要找出这个起因和经过, 为什么要“归去”, 归哪里去。经过阅读我们知道, 因为作者移民法国, 在那儿的一个月让他觉得百般无聊, 思及故乡的种种好以及亲人的挂牵, 让他产生了“我心归去”这样的感叹。

第二, 对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有助于理解这一事件从而体会作者的感情甚至与他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导入新课之后教师要对作者有个大致的介绍:韩少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受到一致好评, 2002年2月, 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作者在浪漫的法国是受到礼遇的, 那么为什么待了仅仅一个月就“我心归去”了。由此让学生找到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 比如“移民的日子是能让人发疯的”、“很想念家里”等等, 这样教师就自然的将学生由事件的叙述带到了重点的作者感情的抒发上。

第三, 教材本身的说明的运用, 在必修一的这一专题中主要体现在对话栏的充分利用上。文章第一小节在作者对他在法国居住地的描述结束后, 对话栏即说明“描写物质环境的优裕, 为下文作铺垫”, 教师通过提醒学生重视对话栏的内容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参与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 真正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同时更好的理解散文教材所表现的另类的情感。

因此, 在了解抒情散文教材处理的基本路径的前提下分别探索这三类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 有利于更系统细致的进行教学, 有利于实现教学环节的优化, 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抒情散文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 针对散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本文避开抒情散文教材处理的基本路径, 主要就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做探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嫂子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嫂子的一生散文04-13

作文 未来嫂子04-10

嫂子颂歌词04-15

嫂子颂歌词范文05-21

抒情散文范文05-17

写景抒情散文07-20

风抒情散文04-08

春抒情散文04-10

抒怀抒情散文04-10

情殇抒情散文04-10

上一篇:别出心裁解析一年级简单下一篇:少先队大队干部竞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