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抒情散文

2024-04-27

老宅抒情散文(精选6篇)

篇1:老宅抒情散文

老宅抒情散文

刚回到家,爱人就告诉我,明天回老家。

“回老家有什么事?”我颇感诧异。“父亲让我陪他回家捆白菜。”丈夫答道,语气里满是不屑。

我不由哑然失笑了。唉!这老两口也真能折腾人。老家离县城将近五十里地,非要在老家院子里种那几棵白菜,够来回捣腾的吗?

记得种着几棵菜的时候,是在三伏天。恰逢小叔子回家探亲,我家公婆愣是没让他们小儿子歇口气,十万火急地回家种那几棵白菜。这来回折腾,恐怕那路费也超过那白菜的价值了。现在白菜该捆了,又使唤上了他的大儿子。

老家有四间土坯房,上世纪七十年代盖的。厚厚的泥埵的,很结实,冬暖夏凉。1983年婆婆及两个儿子随公公农转非,一家搬进了县城。老家的房子没空着。公公的大哥住房困难,空房子让大爷一家住了进来,一直住了好多年。房子倒是一直完好无损。大爷家在外行医的二哥给这座房子挂的瓦,安的暖气。屋子旧,有大爷家住着,倒是有着一股温馨的气息。我们回老家就跟大爷大娘挤在一起。东屋娘几个,西屋爷几个地住着,倒是其乐融融。我不止一次地吃过大娘家的家常饭,那场面,那热乎劲儿,特亲切,特温暖。

老家院子里有几棵榆树,多少年过去了,现在它们已经早已长成了参天大树。更加醒目的是,院里的两棵枣树,年年挂果,年年红。每年我们都能吃到大爷特意送来的枣子。当然,因为这枣儿,我婆婆总会埋怨上几句,嫌弃大娘的心眼歪,好枣子自家留着,不怎么样的枣子送给我们吃。当然她这样的唠叨,我们只当成了耳边风。临近东窗户底下,有一眼自来水井。院落很大,余下的空地可以种些蔬菜,黄瓜、豆角、茄子、西红柿、香菜、白菜之类。每回家我都会看到园子里的勃勃生机。

房子是泥制的,夏天凉快冬天暖和。在这间屋子里,承载的是两家人的快乐。大娘家是个大家庭,姊妹三个,哥俩。叔伯大哥在一边另立门户,二哥在外工作,每逢春节回家看看。大姐离娘家不远,四个孩子,所以她一来都是拖儿带女,至少一个班的量。二妹、小妹在沧州,各带一个孩子。如果都回来的话,这个小小屋子里就已经热闹异常了。当然这样的情形多半都是因为家里有丧喜事。无大事,大家是凑不到一起来的。

原本是自己的家,我婆家自是我家。可是每次回来,大娘家给予的却是客人般的待遇。为这,我们感激不已。每逢回家,大娘对我们总是嘘寒问暖,斟茶递水,特意空出烧得热乎乎的炕头,让婆婆和我坐上去。大爷虽然木讷些,却也是满面笑容,用有点结巴的话语跟我们论家常。吃饭了,一碗热腾腾的玉米粥端到你面前,喝得你周身舒坦。

其实我体质不好,一路颠簸到了老家,总是晕车。一般情况下老家我不常回,除非婚丧嫁娶,非我去不可了,才回去。由于长时间跟老家人见不着面,老家人见了我总是寒暄,客气异常,弄得我像个客人,为此我很有一段不适应。到了后来,我看大娘、婶子都是憨厚之人,我便放下戒备心,与他们融洽起来。凡有大事,尤其丧事,我的体质根本应付不下来,自有兄弟姐妹们代替、包容与我。大娘自是一番自家人的亲切与关怀。冬天天气冷,她老人家怕我受罪,总是刻意地把我拉回家去休息。当冻得瑟瑟发抖的我爬上热炕头的时候,大娘和妹妹们赶紧拿棉被把我裹上,这个时候,爱开玩笑的大姐就开始说笑话,我便没心没肺地跟着她笑,大家也相跟着笑起来。屋子里暖暖融融的气流随着欢笑声荡漾开来,此时的我再也不觉得冷了!

这样的时光虽不多,我却对此记忆犹新。关于老宅的存在,不得不说有我一份功劳。记得有一年春节,公公跟我们说起老宅,打算卖掉。我当初很干脆地回应了他,坚决不卖。老宅子,就让它在这,哪怕变成一堆土。因为它在,我们就有家。房没了,再回那个村子,我们就没了着落。别看我当时年轻,我对家却有着强烈的依赖。老宅,是家的根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动卖它的念头的。为此公公听取了我们的意见,房子保留下来了。

经过了历年风霜雪雨的侵蚀,老宅子确实老了!大爷家终于有了自家的住宅,于几年前搬走了。老屋子空了!泥砌的院墙年久失修,终于在夏季里的一场暴雨中坍塌了多半,接着门洞也有了裂缝,不久也塌了。估计不久这里便会成为废墟。这个时候,恰逢村子里为了美化农村新环境,搞规划建设,牵扯到我家老宅。我家老宅正处在村中心街主要干道,这样破旧的房子毋庸置疑成了村子里一块显眼的破补丁。为此,村支部专门找到我公公谈及修缮问题,并且无偿提供建设用砖。这下,修理老房子的问题迫在眉睫了,不修也得修了。

为此,公婆耗费了几天时间,专门请泥瓦匠砌起了四周院墙及门洞。这下房子齐整了,门庭也豁亮多了!细心的`公婆又专门引来村子里的自来水,种上了蔬菜。家里锅灶、被褥齐全,老两口想起哪会儿回家,就哪会儿回,随便得很。兴致一来,老两口还要在村里住上些日子,赶集上店,买油买菜,全然是一副过农家日子的做派。你想多少年没过过这种田园日子了,多少年没正经和左邻右舍拉家常了?现在竟然和老邻居们在一起谈天说地,那自有一份趣味吧!这不,今年种的瓜果又丰收了!吊瓜、丝瓜、豆角、南瓜、辣椒……瓜结的个儿大,蔬菜量多,我们一家都吃不了,还赠送与了邻居。这还不算,多少年没从事农活的公婆把这份热情带回了县城里的家。他们在自家楼前开出一小片荒地,玉米、花生、黄豆、南瓜、吊瓜种了个全。夏天天旱,老两口愣是从楼里一桶一桶抬出来,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就为浇那点地儿。平时施肥、捉虫,精心侍弄,这作物自然长势良好!

看着楼前摆放着的果实,的确让人产生错觉,以为是在哪个农家的场院:黄澄澄的玉米、白莹莹的花生、饱胀的黄豆,还有那些绿油油的菜蔬……这个秋季,我家真的有五谷丰登的味道了!

前几天丈夫从婆家带回来了不小的一袋花生,高兴了我好长时间!也许人们并不知道,今年已经七十五岁的公公,高血压高血脂多年,常年服药。小他四岁的婆婆,因心脏病频发支架好些年,可他们焕发出的是年轻人才有的活力!我想,那是老宅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动力吧!每当他们喜滋滋回老家的时候,兴致盎然的忙那些农活的时候,我心里都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人真的要有所寄托!就像我的公公婆婆,他们为着子孙儿女不停地忙碌,支撑他们是一种神奇的力量,那就是对家的无限依恋!

我想,如果我有老了的那一天,我也会回老家!回老宅,住上些日子,种些小菜,同左邻右舍,唠叨几句家常,然后再安心躺在土炕上,回味那些曾经有过的温馨、快乐和幸福,那是一种什么境界?神仙都不如吧!

“其实,那些菜并不好!不如街上卖的菜心实!”丈夫回老家捆菜回来了,如是说。

“看你说的,就冲这五十里地奔回老宅的劲头,那菜也是香的!你知道吗?那是家的味道,街上买不来的!别说这话,就你,离着咱爸妈的境界差远了!学着吧你!”这次,我说话格外利索。

其实我也想回老家,回老宅住上一段!那滋味,绝对跟住在楼房里不一样!

一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即刻鼓胀起来,像张开风帆的小船朝着家的方向直驶而去……

篇2:老宅抒情散文

老宅隐藏在一条幽巷深处。幽静的巷子,鲜有人迹,少有喧闹。巷名,很好听,叫和平巷。

巷道,先是青石板铺就,再后来变成了烂泥路。每逢下雨天,就变得泞泥不堪。遇见这样的鬼天气,小巷里的街坊邻居,便遭了秧。

巷子里有一棵槐树,树干很粗,枝稠叶茂,树冠大而不乱,高耸十几米,远远望去,似一把伞。每到四、五月槐树便开满白色的花。童年,食不腹果的年代,我们家经常,用槐树花充饥。槐树花是我家的恩物。对于槐树,我有倾诉不尽的恩泽。

老宅是有魂魄的。准确的说,老宅是有父亲的魂魄。父亲活着时,习惯在老宅,张罗几斤五花肉,精心烹制,犒劳我们几兄妹。

父亲张罗五花肉时,不经意间,我发现父亲,头发花白,嘴瘪了,牙齿也一颗颗相断脱离了牙床,我一下子惊呆了,我的父亲彻底老了。

老宅三间,坐北朝南。

老宅后,有一条叫河流。河水清清的,河里鱼跃虾嬉;岸边,桃红柳绿,百鸟欢歌,蜜飞蝶舞······

童年时,我常一群小伙伴,在河边玩耍。

老宅老了,破旧了,满目沧桑,剥落的墙面,暗黄的墙体,像一张发黄的旧照片。

老宅是父亲建的。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老宅的门。一扇朴实无华的木质大门,门两侧贴着一幅对联。门环,为铁制。老宅是红砖砌成,屋顶上的瓦是红色。老宅的地砖上,被苔藓占据着。

从小到大,老宅陪伴我成长。老宅蔓延我诸多的快乐时光。

老宅的屋檐下,有一燕子垒起的巢穴。

刘禹锡诗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每年的春天,燕子都会从南方如期归来。燕子在老宅,飞进飞出。燕子一边飞着,一边唧唧叫着。

小时候,我喜欢呆呆地,坐在老宅的门槛上,两眼望着自由自在,飞翔的燕子。燕子给我的童年,增添了灵动的生机与遐想。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世界上那个最疼的人-----父亲不幸去世了。

父亲离世后不久,我搬出了老宅。

搬家新居。新居不大,两层小楼,三室一厅,面积大约93平方。可我终于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

我对老宅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挥之不去的眷念。同时我也牵挂着,住在老宅的母亲,我时常想回到老宅、走近老宅,去看一看母亲,看一看老宅。

新居离老宅不是太远。说句实在话,我内心很矛盾。想回老宅,可又怕回老宅。因为老宅不仅有亲切感,同时,还有无尽的悲伤。

只要回到老宅,我总是要先和母亲聊上一阵。再点燃一支雪茄。我的烟瘾很大,我抽不惯纸烟,我嫌纸烟不过瘾。站在老宅,我猛猛地抽着雪茄烟,看着曾经熟悉的老宅,看着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燕子的巢穴······看着看着,一种伤感强烈地袭上心头。老宅曾经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那么的热闹,是那么的充满无限生机。可如今,老宅只剩下我与母亲两个人。

我无法收敛我的情绪,心里有一种酸酸的感觉,我再也控制不住,眼眶里,豆大的泪珠“唰”地流了下来。

屈指数来,父亲去世到现在,一晃已经整整十五年过去了。十五年来,老宅常载着父亲烹制五花肉的情景,像流淌的善后河河流一样,流淌在我的记忆里。

想起父亲,我如鲠在喉。

站在老宅前,父亲的音容笑貌以及说话声,犹在耳畔,仿佛就在咋日。

我甚至觉得,父亲并没有离开我们。父亲只是,出了一趟远门而已。

我曾经,无数次劝母亲跟我一起住新居。瘦瘦的、矮小的,母亲却摇头,执意不肯。好长一段时间,我很困惑,我扪心自问,母亲为什么不走?我终于想通了,我终于读懂了,母亲不愿走的缘故。

父亲虽然不在了,但老宅各个角落,仍然飘散着父亲的体温、气息、影子。老宅承载着许多有关父亲的记忆,以及母亲对父亲的爱。

老宅是母亲的天,母亲的全部,母亲的一切。我庆幸老宅还在,尽管,面目全非、残缺不堪。

无论如何,老宅在,母亲就会安心。老宅慰藉着我的母亲。

老宅像一座丰碑,在我的心头矗立!老宅,我难舍得情怀!

在这个炎热的、夜深人静的夏夜,含着深情,我撰写题目叫《老宅》的这篇短章。

文章写好,搁下笔。开窗透风。窗外,蟋蟀吟唱,偶尔伴有数声的犬吠、鸡鸣在深巷,悠扬回荡。

我看了一下手机上的时间,已是凌晨二点半。该休息了,养精蓄锐,准备写下一篇文章······

作者:潘友国

篇3:抒情散文阅读教学谈

先者有言, 美的音乐要有音乐的耳朵。欣赏美的作品难道不要美的眼睛、美的心灵?眼睛用来对欣赏物的第一步照射, 深入的将是心领神会, 达到这个要求,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的广阔。

《石榴》在其他树木都不想争妍斗艳的五月却开起了花。

《牵牛花》的藤蔓无时不回旋向上, 有着惊人的“生之力”。

浙江名山“雁荡”接受建国后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奉献于人的“风姿”, 给人们带来长久的思索。人们熟悉的物, 熟悉的景, 经过作家深邃的思考, 发掘出一个个耐人咀嚼的意念。抒情散文往往借助景和物, 或含蓄、或清晰地表现文章的主旨, 而作者传递闪光的信息又恰是透过一个个由文字组成的画面。因此学习这类文章, 应努力把握作者的情感脉胳, 捕捉蕴含于画面的真正含义, 达到与作者共鸣的良好效果。

当然, 文学欣赏存有差异。同一作品, 不同经历、阅历会有令人惊奇的争辩。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但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 最终为众多读者喜爱。教师的任务, 是使学生经有音乐的耳朵, 对事物的美, 力求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

所谓想象, 稍作抽绎, 应要求学生有相对的心灵感应, 以合拍于作品。抒情散文教学可以此为立足点之一, 把作品提供的内容化成一个画面, 使之映显在脑屏幕上, 然后从不同角度揣摩, 获得初步感知, 继而鸟瞰画面全景, 从整体构成的声色并俱的画景中扩大自己的思维, 联系已有的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

《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 让学生体味文中的艺术魅力是教学的主旨。教师循循善诱, 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然后产生画面。思维闸门打开后, 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文中, 画中之景, 有静有动, 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这样教学, 收效良好。

自古以来, 人们对竹的吟诵不乏佳作。正如用“出污泥而不染”来咏莲那样, 颂竹常常离不开对它高风亮节的赞叹。如今, 我们看到的是莫干山的竹海, 摇撼于风雨中, 沐浴在金色里。这里我们先让学生以文字的表达为特写镜头, 看到那老竹, 那新竹, 那砍剩下的粗壮的竹桩, 那伸向蓝天的细柔的竹梢。

农家竹园伴随学生度过十几个春秋。挖笋、松土、砍竹、编竹、儿时的乐趣唤起了他们的想象。追思处在不同背景下的竹子, 品尝深藏画面的意味。教师摒弃按部就班的分析, 加以适当点拨, 学生便领会文章所揭示的自然界新陈代谢这一不可抗拒的规律。借景抒情, 晴雨竹图, 联系一定的社会内容, 对作者表现的新老两代交替的独特感受也完全领悟。可以说《竹》反映的思想前无古入, 因为历史赋予它崭新的内容, 作者又以严谨的思索产生出使人耳目一新的主题。普通的竹, 通过想象, 经过思考, 其竹情竹趣表现得别有风味。学习《竹》, 学生如呼吸了清新的空气, 对文章新颖的立意恍然大悟。‘赏析作品时, 大家深感作者想象的丰富。

打开思维的匣盖, 追索画面的立意, 学生一旦领悟到独辟蹊径的主题时, 不能不佩服作者的手法。学好这样的作品, 不仅增加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 更可贵的是导到思想上的启迪。长此以往, 人的精神世界必然更丰富, 情感也更趋高雅。学生通过学习, 提高了鉴赏与习作能力。一位学生在课外习作中, 以家乡的石板桥为对象, 提炼它的内在品格。普通的石桥, 每天迎送人们往返, 忍受一定负荷而默无声息。学生展开了想象。人们都把教师比作蜡烛、春蚕、园丁, 把教师比作沟通学生与知识的桥梁不是更有新意?这一比喻, 除想象细腻, 再一次说明想象的重要。成功的想象能孕育出清新的主题, 在抒情散文的阅读和写作中已十分明了。

篇4:老宅的茶人时光 (散文)

时光正好,阳光正好,我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虽然现在此处已列为协会活动室,但许多人都不是很愿意来此驻留。宅内静寂,甚至是寂寞,不是一般人能消受得了;宅外却是人烟喧嚣,车水马龙,忙于劳命奔波。有人虽然也不一定是为了钱,但也是一身烦事,疲于生计。我也只是人间凡夫俗子,好在有这样一深院的高墙旧宅,就像隔音屏一样了断了外面的世界,让人心徒然安静了下来,超然于世外。

最喜欢的是二楼的一间宽大室院,有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清暖,但我心底并不愿意叫它“陋室铭”,而默默地叫它为“禅心院”。里面也别无长物,一茶室而已,只是每次到此喝茶,我总感觉到心静得只能听到壶水翻腾的声音,静静的就像顿河,就像哀牢山南恩河水,有时又像戛洒江面瓜鱼翻身的声音,我听着这哗哗的水声,不知不觉,思绪走得很远,无边无际;有时又似乎走得很近,水声就像在我心底翻腾。

喜欢茶,并不止于它苦后的回甘及其芳香,并迷恋于泡这个千变万化的过程。听着水花的声音,慢慢将一好茶放于盖碗,听着细条的茶叶在温热的盖碗里渐自变化的姿色,自会觉得能泡一壶好茶甚好。茶叶从大自然中采摘,通过揉捻阳光晾晒等自然发酵成为人们期盼已久的茶叶,它其实只走完了人生的一步路,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落于谁的手,在哪只壶中绽放,让某个知己牵肠挂肚,这决定了茶的使用价值。于是每次泡茶便不敢怠慢,生怕一不小心,就让一壶好茶毁于自己的手,埋没了茶的青春。

坐好了,一切准备就绪。慢慢开始注入水,生茶还是用盖碗泡的好,它只要求于 80多度的水温,并不像熟饼,它对水温的要求甚高,捂堆过的茶叶它只有近百度的高温才能展现出良好的汤色,呈现最佳的滋味,而生饼只用 80多度的水温它就能展现出鲜嫩的汤色。注水,拿起,放下,再拿起,再放下,打理好杯盏碗匙,清洗过一二道茶叶,再注入新水,就能开心地欣赏到叶面的条、索、筋、脉的舒展变化,茶叶就像小舟一样在碗里舒滚,汤色如少女的红润从杯的四周洇开来,由淡变青,由绿变润……

听到木楼吱吱地响,高跟鞋和木板结合的声音就像楼的主人穿过时空来到人间,听着它由远及近,让人生出许多期切。老宅建于上世纪 30年代,时为新平的代县长王瑞祥及家人居所,后因世局变化,天翻地覆,主人一家远走他乡,却留下一大座空宅为后人闲置。来人是一修长女子,披肩扇起的风惊扰了一树的鸟,它们在不满中从树梢飞出了天井,叫声却落在了喝茶人的心头。嗜茶如命的女子叫芦苇花开正白,她发现这个老宅也是由茶缘起,随我来过这个大院。她来到楼上,却并不急于进门,而是一路掏出手机忙于拍照。此时阳光就像千足金一样泻落廊坊间,斑斑驳驳的明暗一如女子失魂落魄的婚姻,就是这种氛围牵挂住了女子的魂,她在那一刻丢失了自己的心而拾起了天边的那个男人。拿起,放下,这是喝茶人的一种追求,也是茶的一份禅意,可当一个人真正地面临一份人生的抉择时,又有几人能超凡脱俗脱胎换骨!

曾有过怀疑女子的时候,以为她不过是徘徊于红糖和茶叶间的市井女郎,生意场上的赚钱和倒卖是她永远修行不了的品性,她来像一阵风,去像天井间的鸟,于我不过是生命中一次擦肩而过的时光。但时间是一杯缠绵的咖啡,是检验人心的一份很好的良药,当有一天我看到了女子挂于俏脸上的惆怅时,我深深明了了女子真实忧愁的内心。她的先前的男人叫风吹落,这个男人现在在微信上似乎也能搜寻到,但就是这样一个缥缈的男人在糖厂改制后从此走失,他就像一枚叶随雨冲落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然后融进了泥土,变成了雨后彩虹样的水蒸汽。

“思念就跟爱情一样是会耗尽的。无奈要分隔两地,一开始我想他想得很苦,恨不得马上找到他,飞奔到他身边。后来的后来,我没那么想他了,不是不爱他,而是这样的想念是没有归途的。我再怎么想他,还是见不着他摸不到他,只是用思念来折磨自己。于是我知道,我得学着过自己的生活了。”这是芦苇花开正白一次茶酣后对她男人的真情控拆,可以想象风吹落走后她内心留下了多少内伤,这些内伤使她的心随着时光的风蚀结了冰封了盖,从此一个单纯的女子一直走在一条情感疗伤的路上,她的生命的另一头充满了不确定的幻想。

好的茶就是在舌尖给人感觉到苦味之时喉咙里便充满了无穷尽的回甘,香气和回甘充盈着你的整个喉舌,让人九曲回肠,这就是普洱大树茶的奇妙之处。泡茶有时候能够特别的开心,不仅因为茶的回甘芳香,还在于茶叶在碗中起死回生的感悟是多么的奇妙。茶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一生都在等待和水的结合,只有滚烫的水注入了它的生命,它一生才算完成了生命真正意义上的燃烧。时光正好,阳光正好,我对面的女子正好,她专注的脸背对着阳光,手中的茶香袅袅,就像一缕青衣,我祈祷她就像杯中因水化开的茶叶,在老宅时光茶水的清洗过后能迎来生命中的一杯甘露。

有时我也心痛于茶的烫伤,总会有那么一次冒失的时候,因为手忙脚乱茶叶在碗中失了它本应有的颜色,一份好茶就毁于一次粗心或不在意。看到盖碗中丢失了自我的茶叶很少有人会无动于衷,感伤和哀叹常常成为这个时候最无为的自责。茶叶烫伤了会换,最好的班章、冰岛一泡也仅千元而已,但人心烫坏了能怎样呢,即使疗好伤,心底的那份伤疤还隐隐作痛。

天蓝是这个老宅常住的女子,能写一手婚姻小说使她成为这个城市暗暗涌动的符号。很少有人认识她本人,但“天蓝”声名鹊起,丝毫不影响她成为情感作家的障碍。因为情感的一波三折,她渐渐喜欢上了喝茶,这比起沉沦于麻将中自扎的女子,这是一份很好的情感历炼。一次命中的偶遇,她沉沦在老宅中不能自拔,不仅因为时光停留在这份美好,而且在老宅中泡茶的那份心境,她在老宅的泡茶中找到了珍视情感的空间。“每天我受不了生活带给我压力的时候 ,我就会回到这儿,静静地泡一壶茶,让时光停下来,给内心腾出一份空间……”

nlc202309080936

天蓝,一个多好的名字 ,阳光正好的时候 ,我穿过深幽的门站于金鱼游动的天井石缸旁 ,抬头仰望碧空 ,一方布幕大小的晴空宛如一面倒置的醉湖悬于天穹 ,天蓝得那么深邃 ,就像从三眼井取回的一缸井水。那一刻天蓝就成为这个老宅的意象。

天蓝泡着茶,时光正好,阳光正好,壶水翻腾的声音就像山下江面上缓缓前行的风浪。河谷上面是蓝蓝的天,大地是一望无际的江水,水手在这个时候哗哗的迎着风浪常常亮起了歌喉,嗓门穿过河谷的热浪俨然汹涌漩动的岩浆。穿过时光一样深幽的门巷,随着一声“吱——”的厚重木门推开的声音,军人宏大的声音先于木板的“吱吱”声传到了二楼上来,是消防队谭大队长到老宅来喝茶了。

茶正煮得开,公道杯的长处就在于它珍视每一个来到的生命,无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一介草民,只要你坐于桌前,主人都会为你添上一杯情真意长的茶。谭大队长是走南闯北的贵人,阅茶无数,论茶滔滔不绝,但他却很珍惜每一份入杯的茶汤,并不会因茶叶的好坏失了朋友的面色。第一口茶汤入口,他慢慢下咽,“嗯,好茶!”他即刻夸赞,不知是真是假,他总给人一份深深的感动。

有时茶并不好,经他夸赞,主人反倒心起愧疚,以没有泡好茶给他喝自责,但时日多了,主人反倒以为谭大队长并不一定会喝茶。而后又想,喝茶的最高境界不就在于“大”么!谭大队长走南闯北,戎马半生,他这么爱茶,一有空闲就赶到老宅来喝茶,他怎能不会品鉴茶叶的优劣呢?只是他胸襟开阔,大肚罢了,他对茶肯定已经参悟出了禅意,只要是茶,入口即觉得入心,这也就是谭大队长的高人之处。

宾川是中国十大佛教圣地,以鸡足山而闻名天下。谭大队长的老家就在宾川,他边喝茶,常给我们讲他自个冒雨登临鸡足山的经历,他滔滔不绝又绘声绘色,有时还会手舞足蹈让人身临其境。但我认为他最擅长的还是讲穿越时空的历史大片,什么人在太空活一天回到人间就过了很多年啦,人和动物杂交就会生出变异的基因物种啦……他信手拈来,让人觉得世界却是这么虚幻,就像云雾山中的茶园和茶山。谭大队长一杯接一杯地喝茶,天蓝一杯接一杯地给他添上,听着他一个接一个的幻想虚虚实实地在我们面前铺开,我们开始担心他的故事什么时候才能讲完,并开始揣摩碗里的茶叶是该重新换上还是在等等看。谭大队长每次离开的时候我们脑子里装满了许多奇奇怪怪的故事,并由此产生了许多虚虚实实的联想,这些虚虚实实的故事得让人想一阵子理一阵子,如喝了太多的茶汤,心底的回甘飘渺又绵长,得很久很久才能消化掉。

阳光并不是每天每刻都有,就像月亏和满月,它总在时光的交替中轮回和变化,生命也就是在这种消磨中变得真实而充满了许多不确定性。在稻花茶收获结束之后,也就是秋茶收获完,哀牢山的冬雨就像山上的绵羊毛一样细密而冗长,又像老宅家族的身世一样悱恻和不安。细密的雨水空朦而渺茫,在老宅的上空飘过来又荡过去,而后哗哗地水声就落在天井里,仿佛乡村山泉的欢唱。等待成为这个冬雨天悱恻又漫长的相思。有时茶人们也会体会到等待的奥妙,就像杨贵妃等待南方飞骑而来的荔枝,而老宅等待一壶茶的到来也是那么的不可琢磨。时光就像地壳一样在改变着方向,我们既便喝足了今天的茶,而不知下次可还能再有一壶好茶在来路上等候着我们。莲的出现无疑是这个冬天最好的安慰。其实莲并不会喝好多茶,更不能喝好茶,因为好茶往往茶气旺,更容易给柔弱的胃造成中伤。莲就是这样一个纤弱而柔美的女子,她不宜喝茶又常常会到老宅来,她厚实的黑色鸭舌帽、一袭飘动的红围巾和修长的大衣成为这个老宅难得的春色。她来时不像芦苇花开正白走路那样风风火火,也没有那份感伤和忧愁,却像时下冬雨过后飘于老宅上空的雾,又像茶案上煮得正香的茶。莲来到门口我才知道她的到来,我确信她的高跟鞋是没有垫海绵的,但她穿过廊坊时我并没有听到声响。莲还是已经来到了老宅的禅心院,她的笑容是这个冬日里最温暖的一束太阳花。确切地说我认为莲还是很适合喝茶的,她虽沉浮于商海,但后天的努力使她养成了安静的习惯。莲落坐后也并不拒绝茶汤,她只是笑着说:“我不能喝得太多。”

知道她胃不好,我们便改喝熟茶,普洱熟茶红润的汤色印证了老宅的隆冬,看莲滴落衣袖上的雨粒,我们感叹这个冬天是那么的绵密和不安。莲说好在有这个居所,让我们一群人有了个暖心的地方。

莲来了我们更多的就不再说笑,听镂窗外雨声就像琵琶的弦音打落石缸,我们听着听着心境就像后山的雾渐渐散开去,虽然照壁山那方还烟雨风云,但我们都感觉到春天似乎就要来了。

莲说她被骗走的几百万元钱已打水漂,从贫民苦到富翁,又从富翁回到了百姓,现在也并没感觉有什么不好。莲说这些的时候脸色依然还是那么的平静,就仿佛她面前的茶汤,从头泡到末泡依然保持了不变的颜色。我历来相信,生命的历炼和茶的历炼一样需要时间,就如茶一生在等待和水的结合。

莲和我走出老宅的时候,禅心院里的茶已凉,而香还在。

责任编辑 张庆国

篇5:老宅经典散文

老宅独处一块高地,没有院墙,只有一排整齐的篱笆,几块大石板把篱笆门和路连在一起。

老宅上只有两间屋子,一间土屋,一间黑砖瓦房。久经风雨的土屋表面斑驳脱落以至坑坑洼洼,瓦房表面也早已平添了许多滑腻腻的青苔。每当第一束晨曦射向大地,土屋上空便升起一缕炊烟,这如同某一定理般,分毫不爽地标志着老宅新一天的开始。

陈淖的老宅里住着一对矍铄的老人。院四周有几株桃树,每到春天,粉嫩透红的桃花便绽开了眉眼,嫩叶爆青,枝条也快活地生长起来。这时候,老头儿便站在板凳上,拿着自制的小锯修剪繁枝赘叶。老婆婆则在下面稳稳地扶住板凳,仰起头专注地看着老头儿的每一个动作。在这样的悉心照料下,几株桃树年年都芳华满枝。

院中的那棵银杏树,不知何时竟已如此苍翠茂密。夏日的酷暑似乎从来都与这块土地没有关系——浓密的银杏枝叶总能滤过一切炎热,独洒下一片碧阴。二老便时常坐在树下的石椅上,听池边蛙叫,听午后蜻蜓的振翅声,还听着整个夏日空中的蝉鸣……两人大约都在回想着多年前,那满眼星光折叠的岁月里,一路的辛酸、欢笑、挫折、幸福……

他们彼此相像却又截然不同。老头儿知道老婆婆喜欢吃酸菜,于是就有了院子里那许许多多的青菜,也就有了老坛里总也吃不完的酸菜;老婆婆知道老头儿喜欢抽烟,可还会把他偷偷种在院子后面的烟草拔掉。老头儿知道老婆婆眼睛不好,就把院子收拾得一抹如平,生怕哪儿绊倒她;老婆婆知道老头儿喜欢串门,可每到夕阳渐昏,依然会焦急地向篱笆外张望。

老宅的每一棵草都长得那么别具匠心,更别说老宅东西两面那成片的金黄的油菜花和南面那一大片竹林了。油菜是老头儿种的.,因为她的娘家是卖油的,她在油菜花里长大,从油菜花儿里出嫁……而竹子是老婆婆种的,因为他高超的编竹技艺远近闻名。

又是一个深秋,又是一个寻常傍晚,他去串门,她却没有在门前张望。看着最后一片金黄的银杏叶轻轻落下,她——安静地睡着了。少了点落叶簌簌的声响,多了点闪烁的泪光。那晚,不知串门回来的老头儿会是怎样的黯然神伤?

不知从何时起,老宅开始门扉轻掩、蛛丝成网。孑然一身的老头儿也被儿子接去同住,老宅就此成了一座空宅。从此,油菜花开得不再那么茂盛,似乎是被老头儿带走了的对老婆婆无边的思念;而竹林却愈发葱郁,似乎是老婆婆留下对老头儿的款款不舍,

少了老头种的菜,少了修剪照料,整个老宅渐渐被杂草侵占了。像是受到什么东西的强烈召唤,老头儿固执的拒绝了儿子的挽留,回来了。

篇6:老宅的优美散文

这所小学校坐落于低矮的小山坡上,是小镇上地势较高之处。先人们在这里披荆斩棘、挥斧斫木,几经修建,使这所学校颇具规模。现虽已无山野的古木蔽荫,但至少拥有俯瞰周遭的独尊之气。

我暗自庆幸我的教室在四楼最南面的制高点上。每天可以倾听东来的凉风,目送南往的归雁,陪伴触手可及的朝阳,看它在半空中划出长长的优美的弧线,直至沉沉西坠。

烟雨迷离,薄雾霭霭,雨丝儿若有若无地飘飞荡漾,周围的一切都静默无语。远处高高耸立的楼房收起往日明艳亮丽的色调,飘忽隐现于朦胧的苍穹下。这阴郁寂寥的日子里是最适合悄然靠近他的时候。

层层叠叠的飞宇,斑驳脱落的粉墙,古老厚实的乌瓦,绵延起伏的屋脊,仰天长啸的翘角,高大威严的石狮,锈迹斑斑的旗杆——一切像极了灰白电影里陈旧昏黄的景致。脚下那几百间错落有致、饱经风霜的明清古建筑,在细雨里显得更古朴宁静、端庄雍容、精妙绝伦又分外落寞沉寂。

离我最近的这座李氏宗祠,修建于清乾隆年间。宗祠因地势而建,前低后高,两进之间用十来步台阶连接,是当年村中最高的建筑物。原前后为四进,现存前后三进(即门楼、前厅、后堂)。门楼为罕见的七开间,左右伴厢房32间,共计有56间房间。远眺重檐斗阁,庭院深深,雄伟壮观。近观高大严正,庄重肃穆,回廊曲折。往内穿堂相连,天井相接,整体布局气势恢弘又浑然一体。祠内最为称绝的是梁柱的精雕细琢,门窗的严密精致。前厅所有梁柱都施以栌斗,状似荷花,俗称“荷花斗”,共计有50余只。荷花斗上的雕刻刀法娴熟,线条简洁生动,荷花图案栩栩如生,鲜亮活泼,是东阳木雕鼎盛时期(清代)的又一活标本。

教室的窗户正对宗祠的第二进与第三进,显露在我眼前的是其间的穿堂与天井。高约6米多,一人合抱粗的一排圆形石柱巍然挺立,支撑着连接前后三进的穿堂。据说这样的石柱宗祠内共有62根。伴着左右两条长长的穿堂,是几眼四四方方的天井,天井全部用宽大平整的水磨石板铺地。顺着屋檐滴落的雨点正打在被青苔染绿了的石板上,上面泛着一层青绿的幽光。

他在这里静静地躺了两百多年。两百多年里老了多少红颜,白了多少鬓发,黄了多少记忆,进来的人走了,出去的人再也没有回来。人去楼空,只剩下他在雨里打瞌睡。

校园的东南面是小镇的集市中心,正对着集市有一座高大精美的花台门,坐西朝东,三开间,中辟大门,建于明宣德年间。台门历经500多年风雨侵袭,岁月磨砺,其间几经修缮,现今更显其丰姿绰约,光彩迷人。正门楼顶悬挂着当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老先生题写的“忠孝名家”牌匾。踏进正门,抬头仰望,楼顶木雕立体中空,层层图案繁密精细,其上再施以彩绘装饰,使整座门楼金碧辉煌,玲珑雅致。

穿过大台门,沿着光溜溜的石子小巷,往西二十余米可见一座造型别致的文昌阁,此阁兼有过街楼和更楼的作用。阁楼四角高高翘起,上有童子脚踩风轮,襟飘带舞,或手持莲蓬,或紧握鲤鱼,或双捧铜钱,不一而足,惟妙惟肖。童子旁立着的几只仙鹤踮着修长的双脚凌空起舞,仿佛正欲展翅高飞,腾云驾雾而去。

再往西10米处,有一口形如满月的池塘,俗称“月塘”。月塘的北边是高大的尚书坊,为明朝李氏六世祖李大同(官至工部尚书)、八世祖李希明(官至刑部尚书)所建。且不说尚书坊的高大豪华,单是砌墙的那一块块青色大石上的细腻花纹,当年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就可见一斑。

村里一直有一个习俗,每逢元宵佳节,就在月塘上大放荷花灯。皓月当空,灯火如昼,荷花灯在水面上摇曳生姿,荷花仙子翩翩起舞,河蚌灯一张一合——水面灯火点点,岸边锣鼓喧天,游人如织,热闹非凡。著名诗人田间和叶晓山、青年作家张抗抗等曾特意前来观赏灯展,并赋诗赞美。

信步于此,可以吟咏梁柱间的楹联题词,可以欣赏壁檐下绘着的水墨画,时而又被天井中的图案所吸引,被仅凭双手修建这古宅的先人们所折服。

转不回的时空,带不走的意蕴,揭不开的面纱。试想,当年的这里,当年该是怎样一幅人来车往、繁华尊荣的景象呢?

可绚烂终归如元宵夜月塘上空那寂寞的烟花,极尽繁华后只能归于无期的黑暗中。雕梁画栋的老宅是一张褪色的黑白照片,在亮丽夺目的彩色艺术照面前,他知趣地缩在一角缄默不语。耀眼的阳光下,远处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相继拔地而起,暗红、深蓝、灰绿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的外墙熠熠生辉,茶色玻璃、避雷针、电视塔咄咄逼人地晃着刺眼的强光,巨幅广告牌光彩照人、夺人眼球。

这样的时刻,我的视觉只能疲劳地被杂乱的色块、强烈的光线刺激着,脚下的这片老宅被淹没在光怪陆离的现代化的调色盒中。

先人们刻意选择这片傍山朝南村中地势最高之地,大兴土木、修建宗祠,以彰显其至高无上的地位、霸气。但如今,高大的楼房已挡住了门前那最后一抹阳光。

顺着校园南端那堵绕满古藤的围墙,沿着光溜溜的台阶拾级而下,是一扇永远紧闭的漆黑大门,这扇木门正是通往宗祠第三进的后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老宅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老宅子散文04-20

老宅的优美散文04-19

老宅那棵三角枫散文04-27

情系老宅的外婆随笔05-08

嫂子抒情散文04-07

抒情散文范文05-17

写景抒情散文07-20

风抒情散文04-08

春抒情散文04-10

抒怀抒情散文04-10

上一篇:皮影课件素材下一篇:中学生感恩节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