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殇抒情散文

2024-04-10

情殇抒情散文(精选14篇)

篇1:情殇抒情散文

你知道吗?

每当你专心致志地打篮球的时候,

就算你在人山人海里,

我也能一眼看到你。

每当我在走向饭堂时,

当你走在我的前面时,

我的目光总是会流连在你周围。

每当我的同学看到你时,

她们总会跟我说,

可我也总是会说,关我什么事,

其实你很关我的事,

你是我的一切,

你是我的所有,

你是我的全世界。

当我鼓气勇气跟你说时,

你却残忍地对我拒绝了两次,

好似我就是河流里的猛兽,

可我仍然无药可救地爱着你。

原来你当我只是一个笑话罢了,

只是你的女朋友好奇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罢了。

爱即是恨,

所以我很恨你,但同时我也很爱你。

谢谢你,

让我见到过你!

篇2:情殇抒情散文

时光流转,我什么都没有留住,哭过笑过,痛过悔过,什么都经历过,却什么都没有拥有过。

我爱上了文字,它不会背叛我,不会伤害我,它会静静的倾听我的人生,默默的守护着我,记录着我的每分每秒。

潮水般的情感,如梦境般,稍纵即逝,我可以用文字留住它,留住这些最美好的东西,留住这些没有爱情、充斥着悲伤的青春。

都说青春无悔,可……真的无悔么。

第一次动心、第一次说我爱你、第一次牵手、第一次拥抱、第一次接吻。

第一次遇见的人,现在……在何处。

时过境迁,你们可能偶遇在街道上,擦肩而过,初恋般美好的时光,在那一次擦肩中,绽放、凋零。

擦肩而过,只为看你一眼;面对面的相逢,只能轻声一叹。

现实终究是现实,就算只有一墙之隔,依旧像是隔着万水千山。

我忽然觉得人……真的很可悲。

生不能选择,死不能留恋;活着有种种束缚,死了让家人伤心。

死,是悲伤的、痛苦的;那又为何要生,我们不能选择出生,亦不能控制死亡;短短几十年,随心所欲,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亦不可。

这便是人生么,写着写着,心绪忽然乱了,听着耳边的歌声,思绪不知飘到了哪里,或许……是我潜意识中一直向往的地方吧。

那个令我心动、连我自己也不知道的神秘事物。

篇3:抒情散文阅读教学谈

先者有言, 美的音乐要有音乐的耳朵。欣赏美的作品难道不要美的眼睛、美的心灵?眼睛用来对欣赏物的第一步照射, 深入的将是心领神会, 达到这个要求,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的广阔。

《石榴》在其他树木都不想争妍斗艳的五月却开起了花。

《牵牛花》的藤蔓无时不回旋向上, 有着惊人的“生之力”。

浙江名山“雁荡”接受建国后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奉献于人的“风姿”, 给人们带来长久的思索。人们熟悉的物, 熟悉的景, 经过作家深邃的思考, 发掘出一个个耐人咀嚼的意念。抒情散文往往借助景和物, 或含蓄、或清晰地表现文章的主旨, 而作者传递闪光的信息又恰是透过一个个由文字组成的画面。因此学习这类文章, 应努力把握作者的情感脉胳, 捕捉蕴含于画面的真正含义, 达到与作者共鸣的良好效果。

当然, 文学欣赏存有差异。同一作品, 不同经历、阅历会有令人惊奇的争辩。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但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 最终为众多读者喜爱。教师的任务, 是使学生经有音乐的耳朵, 对事物的美, 力求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

所谓想象, 稍作抽绎, 应要求学生有相对的心灵感应, 以合拍于作品。抒情散文教学可以此为立足点之一, 把作品提供的内容化成一个画面, 使之映显在脑屏幕上, 然后从不同角度揣摩, 获得初步感知, 继而鸟瞰画面全景, 从整体构成的声色并俱的画景中扩大自己的思维, 联系已有的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

《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 让学生体味文中的艺术魅力是教学的主旨。教师循循善诱, 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然后产生画面。思维闸门打开后, 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文中, 画中之景, 有静有动, 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这样教学, 收效良好。

自古以来, 人们对竹的吟诵不乏佳作。正如用“出污泥而不染”来咏莲那样, 颂竹常常离不开对它高风亮节的赞叹。如今, 我们看到的是莫干山的竹海, 摇撼于风雨中, 沐浴在金色里。这里我们先让学生以文字的表达为特写镜头, 看到那老竹, 那新竹, 那砍剩下的粗壮的竹桩, 那伸向蓝天的细柔的竹梢。

农家竹园伴随学生度过十几个春秋。挖笋、松土、砍竹、编竹、儿时的乐趣唤起了他们的想象。追思处在不同背景下的竹子, 品尝深藏画面的意味。教师摒弃按部就班的分析, 加以适当点拨, 学生便领会文章所揭示的自然界新陈代谢这一不可抗拒的规律。借景抒情, 晴雨竹图, 联系一定的社会内容, 对作者表现的新老两代交替的独特感受也完全领悟。可以说《竹》反映的思想前无古入, 因为历史赋予它崭新的内容, 作者又以严谨的思索产生出使人耳目一新的主题。普通的竹, 通过想象, 经过思考, 其竹情竹趣表现得别有风味。学习《竹》, 学生如呼吸了清新的空气, 对文章新颖的立意恍然大悟。‘赏析作品时, 大家深感作者想象的丰富。

打开思维的匣盖, 追索画面的立意, 学生一旦领悟到独辟蹊径的主题时, 不能不佩服作者的手法。学好这样的作品, 不仅增加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 更可贵的是导到思想上的启迪。长此以往, 人的精神世界必然更丰富, 情感也更趋高雅。学生通过学习, 提高了鉴赏与习作能力。一位学生在课外习作中, 以家乡的石板桥为对象, 提炼它的内在品格。普通的石桥, 每天迎送人们往返, 忍受一定负荷而默无声息。学生展开了想象。人们都把教师比作蜡烛、春蚕、园丁, 把教师比作沟通学生与知识的桥梁不是更有新意?这一比喻, 除想象细腻, 再一次说明想象的重要。成功的想象能孕育出清新的主题, 在抒情散文的阅读和写作中已十分明了。

篇4:抒情散文中直接和间接抒情的使用

关键词:抒情散文;写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67-01

抒情散文是通过对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文章。抒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抒情的目的是倾吐情感,引人共鸣。文章重点在于抒发作者的内心之情。写人、写景、叙事、观物都是为抒情服务的。那如何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抒发情感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使用“直接抒情”

作者在文中直接表达自己被现实生活所激发起来的感情,叫直接抒情,一般称之为“直抒胸臆”。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它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别人不容易捉摸,自己也不是那容易表现的。一般而言,直接抒情要同具体的描述结合起来,还可以同想象和联想结合起来。直接抒情的语言,往往蕴含着生活哲理,或是借助一定的修辞方法,或是语言的色彩、间节、节奏、句型上富有特色。

例如朱自清《背影》中,朱自清先生的四次“流泪”,均情动于衷,做到了寓情于理;使人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层层铺垫,泪洒全篇,从正面有力地衬托了父亲的感人之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看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后,直述家庭的变故:祖母去世,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这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回到徐州,看到“满院狼藉的东西”;回到家中,又看到“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今不胜昔之感油然而生,因而不禁簌簌地流下了眼泪。这是伤感的泪,伤丧亲之凄楚,感人世之多艰。面对此景,“我”热泪潸然是人之常情。如果不这样写.而是表现出一副铁石心肠,那反倒有悖情理。

再看文章的主体部分。写父亲到车站为“我”送行,作者两次写到流泪。第一次是写父亲越过铁道为“我”买桔子而流泪。作为父亲,对已成年的儿子外出就学,尽管事忙,但仍挤出时间亲自送到车站,再三叮嘱,细心关照。为了给儿子买桔子,拖着肥胖的身躯,蹒跚地走到铁道边,在爬月台时,看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父亲把全部感情都倾注在儿子身上了。此时此刻,怎能不使儿子感动呢?所以,“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这是激动的泪,是“我”对父亲一片爱子之情无限感激的自然流露。

车站送行第二次写到流泪,是与父子分别时。父亲把送儿子的各个环节都安排好以后,又嘱咐儿子一番,才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再也找不着了。此次分别后,父子何时才能再相见?父亲的差使已经交卸,以后他赋闲的日子怎样度过?“我”思前想后,是“我”为父亲晚年生活境遇的不测而担心流出的泪。流泪自然,亲切感人。

最后一次写“我”流泪,是在文章结尾部分的补叙中。回想父亲奔波一生,晚年仍不得舒心,从来信中得知,他已年老多病,恐不久将别于人世。于是,“我”的眼中又闪出“晶莹的泪光”。这是思念的泪,思父亲之近况,念父亲之不幸,以泪代言,由情而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且与前几次流泪相互照应,起到了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作用。

总之,文章写“我”的四次流泪,均属情之所至。

二、使用“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文中借助于一定的媒介来抒发感情。它包括通过叙事抒情。这种抒情性叙述,侧重于以情叙事、融情于事。它可以写完整的事件,如朱自清的《背影》,也可以写事情的片断,如孙犁的《亡人逸事》。但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充溢于叙事的文字之中。通过写景抒情,作者的情感间接地附丽于山川名胜、自然景象之中,或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或借助自然景象的烘托来体现内心的感受,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对地坛景物的描绘,以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通过状物抒情,作者往往把外物当作感情的激发物和寄托物。感情是内因,外物是诱因,如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综上所述,间接抒情包括以事件为媒介的缘事抒情,以景象为媒介的借景抒情和以物体为媒介的托物抒情。下面举详细例子说明。

例如胡适的《追悼志摩》一开头不是抒写作者的巨大悲痛,而是精妙不凡地引用了徐志摩最富盛名的诗《再别康桥》的最后一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大家知道,志摩是死在“那淋漓的大雨里”,死在“那迷的大雾里”,死在飞机失事的“烈焰里”。

然而,当人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打开这篇悼文,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个风度潇洒、满怀柔情的青年,正用他那神奇的彩笔勾画出一个情意缠绵、凄婉低回的境界,以柔和轻盈的旋律吟唱着对康橋对生活如痴如梦般的依恋,为了不破坏这和谐统一,他“悄悄地”“轻轻地”离开,竟连一片云彩也舍不得带走!这是徐志摩生前为我们创造的意境,一个飘逸幽邃的境界。作者还没有抒写一个字,但作者内心的那种惨痛欲绝之情已跃然诗间,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篇5:情殇抒情散文

看,树儿在随风起舞,山花也在灿漫点头,顺手摘下花一朵,戴于你发间,深情款款眉含情,你羞涩的表情使风儿也醉了,于是它肆无忌惮的用力摇动枫树,以此来赞美你的容颜。

情意间,你我两相知,双宿双飞,在林间相依,在花草中追逐,在山泉中随水流淌,回眸一笑,百媚生。

情意间,你我爱相融,相依相偎,在风中戏耍,在雨中畅想,在朝霞中起舞,淡香随风乐逍遥。

情意间,你我不想忘,情缠绵,在花间芬芳,在枝头诉说衷肠,秋水落霞两相融。

山水美景,流水情,鸟语花香两相闻,风轻云淡登山亭,指点河山两厢情。

雷声响,闪电忙,风吹山林两茫茫,黑夜油灯枯,天兵现,怒目擒你夜归天,

湿湿的,泪流干,梦已醒,伸手枕边凉,伊人在何方?

登山亭,一眼荒凉,流水尽,花草枯,树叶落。泪流心甘,伊人在何方?为何?留我空悲伤,

情意间,不相闻,水枯石烂,情逝去,花儿无根空散尽,水儿无源泣何人?夕阳西下,愁断肠。

梦回山间,伊人在何方?独上山亭,看残阳,红霞泣心,心流血。观山云,寒意侵心,泪流干。

独上山亭,一片荒凉,仰天长叹,落花散尽,伊人何在?孤影山间心以寒,风吹云飘活无意,

独上山亭,伊人何在?满眼荒凉,树叶黄,独上山亭,不见伊人影,活无意,

独身一跃,落涯间,流下泪满床。

空留恨,水无影,跌落崖底,含泪泣血,一株孤兰,峭立眼前,独悲伤,为何我不亡,问苍天,请以殇,命何求?

夕阳下,仙影显,诚感天,一股甘露灌心田,

突见山林笑,突闻百花香,雁归清泉响,我身似飘渺,伊人现,影如花黄,人憔悴,心也伤,两相见,情泪笑,相拥而泣泪流干,化影成蝶终相依,随风舞,不相离,情意间,又游好河山。

山泉流,百花香,风清漫,醉林摇,朝霞出,百鸟祥,登山亭,看朝阳,花中舞,水边戏,你我共沧桑。

化影成蝶以无求?

几度梦回山水间,伸手不见伊人笑,留下枯黄心断肠,

几度梦回山水间,泪流心死情以断,留下孤影夜难眠,

篇6:情殇抒情诗歌

娇柔的月光乳汁般洒满整个大地,

我依然伫立在这坚硬的玄武石前,

看惯了这苍凉的世间,却依然思念……

又是一个轮回,却仍寻不到你在的时间,

这个夜晚一如千年前那般,只是少了喧嚣和呐喊。

记得你最后一次回眸,

风温柔了你忧伤的`侧脸。

低眉轻转,

恐把岁月望断……

那晚我最后一次紧握手中冰冷的剑,

狂风肆意的穿透我残存温度的指间,

风沙吹干了缠绵,

模糊了你的背影,

伴着星光,渐行渐远……

我如同他们一样,为了心爱的人坚持了这最后一战,

就只为护你周全。

歇斯底里的战歌,那是对你最美的情话,

剑锋指处,那是对你的诺言。

你亲手缝制的战袍被血侵染,

你的青丝藏在胸前,如今也已不见,

才发现,我丢了你和你的眷恋……

又一个轮回,

我站在奈何桥前,

喝下孟婆汤,

却依然清晰记得那张熟悉到不能在熟悉的脸。

我又重回到这世间,

这一遭只为能与你相见。

又是一个这样的夜,似梦却在半醒间,

那时触手可及的容颜如今却如此遥远。

我朝着你走的方向——眺望,

泪突然打湿了脸庞,千年前也是一样,

只是那泪夺出的是你的眼眶。

我对着第一千颗流星许下同一个愿望,

挖空心思搜索着你支离破碎的模样,

我已经快要将你遗忘,

因为喝下了太多的孟婆汤。

这是我最后一次轮回,

只为能如愿以偿,

千世轮回,受了太多离别的伤,

就只为在回到你身旁。

只是,

我在也记不起你的模样,

只是心还在隐隐作痛,阵阵感伤……

千年期盼千年彷徨,

几经轮回几经迷惘,

只为那情殇……

篇7:秋雨情殇的散文

那一夜,孤独的我走在寂寥如野的大街上,任凉凉的秋风伴着冷冷的秋雨,肆意吹打我淡漠的脸颊。偶尔,一两枚枯黄的叶子,在城市扑簌迷离的霓虹中,摇曳着风雨无期的旅程,宛若要给这个无言的夜晚,增添些许哀愁的味道。

细细的雨丝,于漆黑的柏油路上,绽放一朵朵生命的花,一辆汽车黯然飘忽不定的眼神,把刚刚开放的花朵,溅向匆匆的行者。撑着雨伞的人,脚步裹着微寒,游向远处的灯火,那里有一个温馨的等候,正灿烂着回归的心情。

而我,一个人,在漆黑但又夹杂着点点光亮的秋雨中,漫无目的地游荡着,不知道前方的哪一个路口,才能拐向最终的归宿。一只乌鸦发出的鸣叫,好像要给落魄的灵魂,招引一巢曾经的温暖。仰望没有半颗星星的夜空,任雨水夹着泪水,淋湿越来越空灵的心绪。

都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知道阳光普照的日子,在金灿灿飘溢稻香的田野里,勤劳的人们正以久违的心情,收割着年复一年的喜悦。载满成功的马车,一路欢笑着生活的甜蜜,那舞动的长鞭如一串音符,甩出春的耕耘和夏的韵律。

可是,我的收获在哪里呢?

在杨花飘舞柳絮纷飞的日子,与你相识在人流如织的海洋,只那一次浅浅的回眸,就注定了一段美丽的行程,我们需要手挽手走过。我知道,也许是前生有缘,让五百年的相思,成就我灿烂的心情。

温馨的咖啡馆里,与你细细地品味苦尽甘来的滋味,闪烁的霓虹迷离诗一样的意境,激情歌手摇滚着爱的缠绵;叮咚唱响青春乐章的小河,含蓄着你如水的眸子,而此时,徐徐柔风正拂过黄昏额头含羞的花蕾;山花烂漫的五月,青青小草载着甜蜜,浓艳遍布山坡的紫色丁香,婉转的小鸟儿,鸣唱着流连;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一只美丽的蝴蝶,停伫于蒲公英黄色的花朵,让我们默默聆听春天的絮语,娓娓的故事如一个个小伞兵,陆陆续续踏上行期。

没有语言,只有眼睛是至纯至美的诗篇。大概是因为心有灵犀吧,我们的每一次感觉,都恰到好处地在某一个节点融合,而且没有半点做作。就连一次小小的戏嬉,也像是大地迸发的雀跃灵感。你说,因为有一份心灵的约定吧!正是这种约定,给了我们一份执着,让它陪伴着日月交替,季节轮回。

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我们静静地坐在小河边,把用心叠成的纸船,一只只地放入水中,任它以灵动的姿势,顺着河水带走我们的.依恋。而你痴痴的目光,是在追寻飘悠渐远的心愿吗?晚归的牧童甩一声脆脆的鞭响,袅袅炊烟便不再缠绵。歌手们亮开喉咙,大自然的交响萦绕在耳畔。你说,走吧,更美的夕阳在明天。

是的,为了追寻各自的梦想,我们在禾苗疯长的季节,带着眷恋,带着祝愿,以相拥而泣的身影,给人生旅途,画上一个小小的标点。碧绿的田野,以它特有的温柔,舒展着秋天即将来临的丰韵。而此时的我们,也在冥冥之中感知,岁月常常也会在不经意的路口,给原本酣醉流年的故事,插入一段刻骨铭心的情节。

你说,无论风里雨里,有我的相思紧随,生活定会精彩。我说,无论你到哪里,我的爱恋,都会穿透时空,以风的绰约,吹拂你飘逸的长发,如同我粗糙的大手,轻轻地捧起你娇嫩的脸庞。一抹甜蜜的吻,印记着我孤独的年华。

把你的身影交给思念,让你的笑靥带走缠绵。而忙碌的白天,寂寞的夜晚,我只能仰望灿烂的太阳,懵懂的星星,让它们把我案头的烛光,送到遥远的地方,点亮同样的愁肠。

每当夜阑人静,你的一条短信,总是令我彻夜难眠。我知道,远在他乡的你,也定会独倚窗前,望着北方的星斗,喃喃自语,对着风诉说着内心的不安。而月亮躲进乌云,它害怕看见天各一方的两双泪眼。

夏天就要过去了,我说过我要去远方看你,即使山高路远,也阻挡不了我的视线。可是,正当我收拾好行装,准备以如焚的速度飞到你的身旁,一个来自天堂的消息,让我原本沸腾的血液,瞬间结成厚厚的冰雪。

你说过你要等我,让我们在站台上,拥抱昨天,拥抱今天,还要永久地拥抱明天。可你为什么要欺骗我呢?你说过你要等我,可偏偏为什么在我起程的当口,就抛下一份孤单,卷走我一生的爱恋?

当我来到你的身边,轻轻地抚摸你冰冷的容颜,滂沱的泪水,怎么也不能滋润你失去温暖的笑脸。那一羽白色的覆盖,竟然无情地隔开了阴阳两重天。

我疯狂地叫骂无情的车轮,暴虐地抽打无助的司机,可他们也无力让我忠贞的坚守,重新再回到身边。

抱着你曾经娇洁的身体,我们无语的姿势,能否留住曾经的缠绵?

我知道,你是为了给我们准备分别后的第一次晚餐,在匆忙中忽视了了望,才让可恶的汽车,撞飞到路边。你走时,手机里还有一条未写完的短信:亲,今晚,让我们醉了流年,我还要给你一个……

亲,你要给我什么?其实我什么都不想要呀,只是希望你能永久地陪伴在我的身边!

今夜,我依旧走在冷冷的秋雨中,我眼前除了黑暗,还有一抹光明在前方招展。其实,我知道你要给我什么,那是至纯至美的诗篇,那是默默无语的眷恋,还有泪水伴着希望,照耀我今生今世的花园。

想你的时候,我都要选择在雨天,行走在通往远方的路上,没有目的,没有站点,只是让淋漓尽致的雨,冲洗无尽的思念。也想在那样漆黑的夜晚,隐藏我的楚痛,灵秀我的诗篇。只要爱还在,无论你去了哪里,都是我永久的家园!

记住你的好,留住你的爱,也许除了这些,我没有别的选择。我知道你的离去,诠释的,是有缘无分的爱情。但只要有缘就足够了,必竟我的旅程,有过一场灿烂!那也是一种分呀,在我飘缈的灵魂里,经世地招展!

篇8: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

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 语文教师将选文的内容处理为教学内容, 始终是一个难题。因此, 我们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常常观察到语文教师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出现偏差。与此同时, 学术界对于这一难题的研究意识还很薄弱, 近几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文献资料更显单薄, 多为单篇课文内容的研究探讨, 没有形成系统的类的研究。综合以上三点缘由, 本文避开抒情散文教材处理的基本路径, 主要就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做点探讨。

抒情散文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下面分别做讨论:

一.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借景抒情类散文往往借助对景物的描写, 升华出作者本我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一种体悟与感慨。这类散文一般让学生主体反复诵读, 潜心体会文本, 以文为桥梁, 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阅读境界。

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为例, 这篇文章中, 作者与读者亲密的交流, 描述济南奇异的景色, 诉说自己真切的感受。全篇都弥漫着亲切感和亲和力, 仿佛是将读者视为老朋友来同他们介绍“济南的冬天”这一新朋友。首先, 教师自己要反复的读, 部分重点片段最好反复吟诵、回味, 执教者自己读出了心得、读出了体会, 才有可能引导学生读的心驰神往, 于无形之中实现了高质量的语言积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以何种路径来处理一篇教材对教师而言更是一个严格的考验与测试。

其次, 不动笔墨不读书, 精读的过程中也要用笔勾勾划划出引起自身共鸣或者是比较深得人心的句子, 为进一步的鉴赏做准备。以《济南的冬天》为例, 阅读过程中注意到“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 有的地方雪厚点, 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 一道儿白, 一道儿暗黄,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 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那些小山太秀气!”这一段无论从修辞上还是从语言上或者是从作者所蕴含的感情上都是会引起大多数学生重视的, 因而就可以勾勾划划并在旁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或是批注。

第三, 进入鉴赏阶段,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 提取并标示出相关语句, 这里教师一定不能急于给出示范, 应当由学生自己去阅读领会, 理清文脉。接着便是整体探究作者行文特色也就是文章的语言特点。就《济南的冬天》而言, 其一就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老舍先生在介绍济南冬天的景色时大量采用拟人手法, 亲切而自然。描写城外那一圈小山, 说“小山仿佛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还低声告诉城里人“你们放心吧, 这儿准保暖和”等等, 这里把小山说的仿佛就像是一个慈祥老祖母。其二就是在描写之中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富于变化, 使人产生美的联想, 第三段写山间雪景, 把景色想象成穿着花衣服的小姑娘, 仿佛展开了一幅色泽明艳的水彩画, 接着第四段文字转而显得简约清淡, 透露出水墨画的淡雅韵致。只有精读才能发现并体会这种妙处。

第四, 精读之余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拓展迁移演练。一方面学生要结合文中经典语句, 采用旁批的方式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另一方面, 迁移到写作, 教师在处理这类教材后期要求学生每人至少写一段文字, 可以侧重于评析, 谈一谈鉴赏心得, 论说个人的阅读体验, 也可以侧重于变换角度对课文的一些内容进行仿写或者改写, 比如, 采用拟人手法, 假设自己是济南的小山、斜照着山雪的夕阳、河中倒影着的长长柳影等, 借鉴课文的笔法, 结合阅读的感受, 描写景物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感情。

二.因物抒情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这类散文往往以对某一物体的细致的刻画描写来抒发作者因为这一物件而引发或是产生的独特的本我的感情, 这种感情一定是与这一物件息息相关的, 以它为点, 因它而发。这类散文并不普遍, 由于必修一中没有涉及, 这里就列举较典型的一篇:苏教版语文九年级教材中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对这类教材的处理通常采用的是钻研文本的方法, 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细致体会作者如何借助这一物来抒情的。

第一, 紧扣教材, 让学生多读。这里的读有两层含义, 一是朗读, 一是阅读。状物类文章大都以散文的语言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些语言如诗一般, 给人以美的享受, 若能沉浸于其中美美地读一读, 读出文字的美来, 相信也是一件美事。然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 而文章又很长, 不可能面面俱到, 注重引导学生美文美读, 就需要在教材处理时注意取舍, 在重点段落的朗读上加强指导, 以便朗读落到实处。体现在《白杨礼赞》这一篇目上就是对文中重点段落第5自然段的反复吟读,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笔直的杆, 笔直的枝……”经过阅读就能领略到作者对白杨树不平凡的感情。

第二, 挖掘教材, 让学生能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处, 精心设计, 让每个学生都愿意在课堂上把握说话的机会。《白杨礼赞》文中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 那么就要给学生机会通过阅读课文说出白杨树为什么不平凡, 它的不平凡又表现在那些方面,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

第三, 利用教材, 让学生会写。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一就是习作能力的培养。而教材是极好的范文,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让学生学会一些写作的方法, 也是很有必要的。因而老师应充分利用教材, 让学生在学习教材中领悟写作方法, 以教促写再以写促教, 形成一个教学写作的良性循环。如《白杨礼赞》一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文中用到了象征, 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象征,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 那是象征的基础。从而让学生在写作中练习学会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作。

三.以事抒情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这类散文常常是在记叙一件事情的基础上阐发作者对于这一件事的独到的感受, 不同于记叙文单一的叙事性, 以事抒情类散文是借助记叙下这件事而重在抒发自己的看法。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中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中韩少功的《我心归去》即是一篇以事抒情的散文, 作者借助移民头一个月的无聊经历, 回忆在故乡时的种种, 重在抒发作者“很想念家里”“惦念亲人”的感情。对于这一类散文的处理通常采用的是:知人论“事”的处理方法。这里以《我心归去》为例。

第一, 以记叙文的方式细致阅读课文, 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文中体现就是, 结果是“我心归去”, 阅读过程中就是要找出这个起因和经过, 为什么要“归去”, 归哪里去。经过阅读我们知道, 因为作者移民法国, 在那儿的一个月让他觉得百般无聊, 思及故乡的种种好以及亲人的挂牵, 让他产生了“我心归去”这样的感叹。

第二, 对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有助于理解这一事件从而体会作者的感情甚至与他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导入新课之后教师要对作者有个大致的介绍:韩少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受到一致好评, 2002年2月, 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作者在浪漫的法国是受到礼遇的, 那么为什么待了仅仅一个月就“我心归去”了。由此让学生找到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 比如“移民的日子是能让人发疯的”、“很想念家里”等等, 这样教师就自然的将学生由事件的叙述带到了重点的作者感情的抒发上。

第三, 教材本身的说明的运用, 在必修一的这一专题中主要体现在对话栏的充分利用上。文章第一小节在作者对他在法国居住地的描述结束后, 对话栏即说明“描写物质环境的优裕, 为下文作铺垫”, 教师通过提醒学生重视对话栏的内容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参与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 真正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同时更好的理解散文教材所表现的另类的情感。

因此, 在了解抒情散文教材处理的基本路径的前提下分别探索这三类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 有利于更系统细致的进行教学, 有利于实现教学环节的优化, 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抒情散文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 针对散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本文避开抒情散文教材处理的基本路径, 主要就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做探讨。

篇9:在抒情中散文着

它不是掷地有声的交响乐,也不是断人魂肠的二胡曲,你不能否认的是,在这样一部轻松愉悦的五分钟短片里,氤氲着亲切而又温软的挚情,悠扬而又清澈的回响在我们的耳边……

虽然与Michael Dudok De Wit的《父与女》——这部数年前就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大奖相比,《透明回忆》没有那份凝重和深远。作者完全是在一个欢快的基调中完成的作品。但是二者的确同有着那一份浓郁的抒情,这种气息并不足以使你大喜大悲,却是情至深时最远最美的流露。

回忆是什么颜色的?我想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答案。

周晶丝的透明回忆,似乎是一个童话般的梦境,也许,她是那个带你穿越梦境的爱丽丝,在这段步履轻松的穿越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妈妈。super女一号

我们习惯叫她丝儿,她有一张可爱的脸和圆圆的鼻头。丝儿的成长里,有妈妈很大一部分的影响。画画,是妈妈常常用来与她沟通的方式。这些画为丝儿讲了很多的故事,也把普通家长可能会出现的唠叨变成有趣的画面使她牢记在心。比如看到丝儿小时吮手指头的习惯,妈妈会画一个爱吃手的小孩,然后手上有很多的虫子,虫子在小孩吃手的时候就被吃到肚子里去了(这当然是很可怕的事情)。在妈妈画的《做生意》里,猪先生和猪太太是卖冰糖葫芦的,但很不讲卫生,后来改正过来了,大家一起到河里洗了个干净的澡,皆大欢喜。非常生动有趣,从故事到形象设计都是妈妈自己完成,这种连环画、小人书的形式不能不说成为日后丝儿学动画的一个或多或少的影响。

super妈妈从小就有做画画日记的习惯。《一个快乐的暑假》是妈妈年幼时去北戴河玩的时候画的,当时妈妈甚至把它做成了一本小人书,连出版社的名字都有:小人书出版社,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很难去自己全部包揽(想来颇有些导演的潜力呢)。也许妈妈并不会教丝儿诸如素描、色彩等造型方面的严格训练,但是却给丝儿留下了特别美好欢乐的绘画记忆。“有乐趣、有意思,不用想什么技法啊、规则啊什么的。”这些看似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儿童画、连环画,为丝儿的长大(不仅仅是在专业上的)营造了一个最佳的空间。在她的作品里一直出现的,就是“与母亲一起画画,并且在这样的行为中进行着我们之间的交流”。

透明的四个颜色

全片的(和妈妈之间的关系)主线定下后,接下来是一些结构的划分。刚开始的时候有好几个段落,最后反复的修改,又进行了很多的忍痛大删节,精简为四个部分,也就是片中四个主要的颜色:黄、蓝、红、绿。这也是为了画面的颜色更加鲜明,充满动感。虽然人物是透明的,但这些美丽的底色烘托了整个的氛围,也成为回忆和真实中的纽带,而这也铺下了人物年龄的变化、时间的更迭这条辅线。

从小时候的嫩黄,懵懂的看着妈妈在画画;到充满了想象和膨胀的年龄——红色部分,与妈妈一起画画;进入到安静的蓝色,又暗含着成长中妈妈对女儿的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的影响。时间缓缓的移动,女儿长大了,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的生活,而“再回到母亲身边时……没有变的是,她仍像对待幼儿时的我那样上前抱住我,亲吻我。”这醉人的吻是片中不断出现的情绪号码,仿佛一段音乐中轻快而又不时出现的某一个音符。绿色和黄色有些首尾呼应,都是那种比较温馨的味道,第一部分那暖暖的黄色是妈妈照顾着女儿,到了绿色的时候妈妈已经不再年轻。似乎是角色的悄然互换,这个时候长大了的女儿在妈妈熟睡的时候留下了一个甜蜜芬芳的吻(妈妈此时一定睡得很香甜)。“这些穿过时间的透明的回忆,已不再是过去的真实,而它留给我的感觉是真实的。”

形散而神不散

2003年底到2004年底,是一个从最初的创意到技术制作、再到整体调整完成整个片子的过程。

这部片子很大一部分也是丝儿的丈夫李卓与她共同完成的,他们都有着相似的自然、纯真的天性,也是很好的工作伙伴。在同样自然、纯真的作品里,他们并没有玩什么特殊的眩技,用过的软件也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东:背景着色在电脑上完成,简单朴素,通过photoshop与painter两个绘图软件的结合运用,丰富了画面的质感。后期合成上也不过是通过premiere与AE结合运用来完成的。手绘却功不可没,片中人物形象的原画与动画全部运用这个方式。在这个基础上,两边的妈妈们也都非常积极地参与了一些画稿的描绘,那些线条因为有妈妈们的加入,也有了一份浓浓的深情。

本来有很多的镜头是实拍组成的,其中有一段是和妈妈在树林里坐着,阳光暖烘烘的,叶子哗哗啦啦的响着,树影在轻轻地晃动,一幅很美的画面,可是,为了与整个结构很好的结合,还是cut掉了,最后精选了两个符合大结构的精彩部分:开头的一个树林的景和最后一个和妈妈一起远去的背影。首尾实拍树林背景的呼应,使作品完满和清晰。

声音的制作上没有太多的条件,除了片尾出字幕的那段音乐是一个朋友帮助创作的,其他都是根据结构和情绪,选择了一些现成的音乐来进行组合,虽然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不过没有影响到整个片子的气氛。人物没有什么语言,其中的“咿咿呀呀”声音是丝儿发出来的,很有趣,不禁又想起她可爱的脸和圆圆的鼻头。

篇10:爱情散文《夜露情殇》

希望,如今已成遗骸,可伶我的心如何掩埋。惨变的创伤,冷落的孤独,还有那一大筐的红叶,就象从凋零的坟上,看到美丽的荒草,象在冷漠的爱里唱着一曲悲痛的歌。滴滴凉露里的爱,由谁可安插,就象自己在抱着冷艳的衣裳,在想着你凄怀的模样。你曾经是我情伤的公主,如今怎么这么的落魄,就象在荒草间,看到一只折了翅膀的蝴蝶,怎么想飞也飞不起来。

梦境里的怅惘,就象一对对褴褛,象过马灯似的在你的梦境里旋转,几次想摸到你动人的模样,都是徒劳我象被爱的荒草和藤条缠绵,就象夹在爱的荒草之间,走不出那悲伤爱的墓地荒原。都说宇宙是无情的机器,而你更是无法提及,你的.实体不需要我的触摸,连叫我窥探你的机会,你都不给我,就象我爱的潮水怎样喷薄而出但最终还是被你冷落的无情湮灭。

你的婉约拒绝,叫我很难过,就象爱的头顶上积起爱的霜雪,从头到脚都是冷飕飕,真的叫我无法安寝。我怎能忘记你,我那美丽的珍珠,就象你的晶莹剔透在爱的梦里拉扯着我,是那么的叫我放不下。好像我昨夜梦入幽谷,听到子规在百合丛泣血的鸣叫,就象那墓园里生起了火,我象在火中扬鞭奋蹄,还象在青林边休憩,听到布谷鸟的鸣叫,比那相思还瘆人。

我怎不记得那爱的黄昏,就象你那姹紫嫣红的红晕出没在我爱的头顶,一群那白兰鸽就象从海梦里飞起,又降落在美丽的暗礁上,象在礁石上泣血,把那一生一世的爱嗑血,留念。我注目着冷墙外的一穗穗枯草,心里升腾起怜悯之心,就象在邻庵里,看到风抱树梢的模样,心湖在动波为停。

你真的走了,可是走得叫我肝肠寸断,我在歇斯底里的呼嚎,就象雷霆万钧,在炸裂的相思里铺排。就象你美丽的残红,在我震裂的雷前哆嗦,一瓣,两瓣,那么的落地有声。我象半死了的模样想你,那摇晃梦里的旗在与浆遥相呼应。我的那条孤零零的小船,停不了岸,也脱不了险,只有在远远的涛声里依旧。

看那草瓣上蹲着的一只蚂蚱,象在松木林里箜箫。看那一双蝴蝶连翩的飞,就让我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唯美的爱情故事,叫我是那么的深刻。多少致命的话想对你说,就是没有机会说出口,我面对着那无奈,真是无法抉择。

这荒野有许多夜露的清鲜,就象我在那蔓草里看到你,在深裹的记忆里发芽结果。那颗不夜的明珠,是我爱的真情,我就象在云海的梦里,截取了你的影踪。你那清软的脚步和那晶莹剔透的觉醒,叫我绑定在夜里,是那么的思念如注。

篇11:断情殇散文

坐在冰冷的电脑前,听着伤感的歌曲,抽着寂寞的烟,然后用冷漠的手指敲打着心酸的文字。

-----------题记

曾几何时,那年少的心有了青春的悸动,有了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凌晨1点,无聊的我坐在电脑前随意的打着网页,寻找着能调动自己已经麻痹了很久的细胞的东西。Q也习惯的挂在电脑的右上方,不知道什么时候,Q的提示音响了起来,下意识的我看了看,原来是有人加我好友,“语过…添情”不用说,是个女的。到是蛮有意思的名字。

“你好”她说。“恩” 不知道为什么,她就这样下线了,正当我纳闷这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她又上来了,我问她“你干什么呢,说了一句话就下了,然后又上了”。她说不小心点错了,我也就没在说什么。又聊了一会,因为她有点困了,也就下了。虽然时间很短暂,但是我觉得和她聊天很愉快,我也知道她的名字“林琳”

在以后的很多天里,我都只和这个“语过…添情”聊天,她说话很风趣,而有的时候又是很富哲理,很难想象这是一个19岁女孩说的话。但是她每次上网的时间都是在凌晨左右,我问她,她也不告诉我,慢慢的我习惯了她每天半夜上网。

有一天我等了她整个通宵,直到早晨7点也没有等到她的上线。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像少了点东西似的。第二天的凌晨,Q的提示音突然响了起来,有人上线了。我急忙看了下,没错!是她!!我不知道为什么她的到来会带给我这样的感觉,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期待她的上线。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和她认识了3个多月了,我发现我对她的感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是的,我爱上了她。当我股足勇气对她表白了以后,她只是淡淡的笑了一下。也没有说什么。

就这样,我开始了我上网以来的第一次网恋,给我的感觉是那样的甜蜜,那样的幸福,那样的真实。却也那么的`痛。

又过了几个月,在一个飘着细雪的晚上,她对我说“梁,我们分手吧”,我吃惊的问她为什么,她说:“对不起,我欺骗了你,我前段时间答应你,是因为我和我的男朋友发生了矛盾,我们分手了,但是我很爱他,所以当我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我一直把你当成了他的替代品,后来我发现你真的是个好人,我不想欺骗你,因为你是那样的会理解人,会疼人,会照顾人,可是就当我准备告诉你这一切时,他又找上了我,哭着求我不要离开他,对不起,我真的很爱他,所以。。。。。。下面的字我看不清了,因为泪水早已溢出了我的眼眶。我哭了,哭的是那样的伤心,哭的是那样的无助,像个失去了玩具的孩子一样,心好疼。。。从那以后,我迷恋上了烟、酒,在吞云吐雾之间寻找真实,在半醉半醒之间听着DJ放纵自我,想象着这几个月来,我不甘心,我不甘心这样的失败,但是我除了不甘,我还能做什么呢?即使是再努力的争取,她也不会再回来,还不如就这样放弃,放弃本不属于我的东西。只是在这里默默的祝福她,但愿她能够幸福这就够了,仅此而已。

记忆中的你, 转眼如风吹柳絮,渐渐飘零去,那段情,那段意,让我好想你。

人去心流泪,梦醒再难回。此爱付也谁?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喜欢上了伤感的音乐,喜欢那沧桑的嗓音,和那令人心碎的旋律。也喜欢上了写东西,想把自己的情感写进文字,同时把自己的灵魂也注入到里面去,想让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是有情感、有生命的。可是,文字真的能代表自己的感情么?真的能解开内心深处的封印么?我不知道。

篇12:情殇的散文诗

1·爱你是否需要一个理由,

那就是你给了我什么是幸福的存在?

你高傲冷漠的背后,

是平静如水的温柔;

我蛊惑了季节的花开,

只为寻找到梦里你的回眸;

我凋谢了色彩的绽放,

只为了让你明白真爱也有分手;

经历了爱恨牵绊的离愁,

我依旧找不到离开你的借口;

想与你共饮屠苏,

一同进退人生彷徨的情感渡口;

想为你停留世上最美丽的微笑,

只为相逢到你最深情的`回首;

爱也许是你不敢面对的情殇,

我的鲜血也冰冻了春天的牵手。

2·如果你生命如水,

我会为你展示云卷云舒的胸怀;

如果能找到曾经你失落的爱,

我会为你化成四季无语的花开;

如果能够重逢梦中你的身影,

我会用生命芳菲季节的精彩;

如果短暂的美丽是最真诚的告白,

我会用青春绽放春天的未来;

如果阳光穿透雾霾,

我会把彩虹挂在你的窗前诠释真爱。

3·一段执着的爱,

如一季美丽的花开;

花儿每一次的怒放,

都代表着我对你深深的爱;

我愿绽放每一个季节的色彩,

只为你孤独时还可以找到爱;

我愿化成天边的云彩,

等你回眸,等你彩排。

白子画,

我的爱不是一种伤害,

篇13:抒情散文的阅读与写作对应指导

一.从抒情散文构思套路解读名篇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曾经有一位散文作者总结出了一套散文构思法, 他设置了一套散文的八股, 并说自己按照此法流水线创作, 一个月内发表了近二十篇散文。当时曾被斥为对散文文体的亵渎。现在, 据说输入写作程序的电脑, 写出的文章水平也不在一般人之下, 只是诸多原因没能普及。其实, 散文写作确实存在基本套路。作为初涉者总结并学习基本套路, 未尝不可。以贾平凹的《丑石》和朱自清的 《绿》为例, 我们试作归纳。

首先, 题目往往有象征意义, 本义之外有另外的寓意, 如《丑石》既指石头形状外形之丑, 也指世人偏见之丑。《绿》既指自然之 美, 也指善良心灵之美。

其次, 开文主要集中在描写对象的三方面, 色彩, 形状, 质地。色彩例举: 《丑石》中“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 牛似的模样”, 《绿》中“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 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那醉人的绿呀, 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 满是奇异的绿呀”。形状例举: 《丑石》中“它极不规则, 没棱角儿, 也没平面儿”, 《绿》中则更细致,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 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 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质地例举: 《丑石》中“石匠看了看, 摇着头, 嫌它石质太细, 也不采用”, 《绿》中那一段, “她滑滑的明亮着, 像涂了明油一般, 有鸡蛋清那样软, 那样嫩, 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 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 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很明显, 在描写这三个方面时, 作者都充分运用修辞手法, 有比喻、夸张、拟人等等, 使描写对象生动具体, 渲染铺陈, 制造氛围。在描写形状时, 还运用了俯仰视角、远近变距等手法。

第三, 描写对象本身写足了, 怎么办?描写背景, 设想背景。《丑石》如此写下去:“它静静地卧在那里, 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 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 枝蔓上下, 慢慢地, 竟锈上了绿苔、黑斑”, “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 地上已经干燥, 那石凹里水儿还有, 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 我们盼着满月出来, 就爬到其上, 翘望天边”。借雨借夜色了。《绿》是借风, “轻风起来时, 点点随风飘散, 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 便倏的钻了进去, 再也寻它不着”。

这类似我们现在的ps照片, 世间万物, 只要能突出描写对象特点, 皆可为我所用。或明或暗, 或动或静, 这就有了以暗写明以动写静诸多办法。

第四, 纵比或横比, 在比较中凸显描写对象特点。纵写, 也就是追溯时间, 从《丑石》中可见: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 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 在天上发过热, 闪过光, 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 它给了他们光明, 向往, 憧憬;而它落下来了, 在污土里, 荒草里, 一躺就是几百年了。”也就是问从哪里来, 倘若有神话传说典故之类也可。梅雨潭没有, 或者作者不知, 《绿》中用横比, 横比是空间比较,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 脱不了鹅黄的底子, 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 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 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 西湖的波太明了, 秦淮河的又太暗了”。你看, 北京杭州西湖秦淮河, 都来捧场子了。

第五, 放进事件中, 没有事件, 那就放进想象中。《丑石》写了天文学家来解读丑石, 《绿》只能用想象完成提升,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 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 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第六, 结尾, 散文是作为哲理散文还是作为抒情散文, 在这里区别明显。《丑石》是这样:丑到极处, 便是美到极处。《绿》是这样: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 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前者是哲理, 明明白白。后者是抒情, 呼应开头, 但不说明白, 抒情讲究个含蓄。

二.从抒情散文构思套路解析阅读鉴赏对应考点

对照全国和省市高考《考试说明》, 再比对一下我们在前面概括的散文写作套路, 搜集历年高考语文文学阅读题, 加以整理, 不难勾勒出散文阅读题考查的写作技巧简图。

第一类是有关题目的命题。主要考查题目象征意义, 与套路中第一点吻合。

第二类是从开篇中命题, 考查a , 点题。b , 为下文铺垫。c, 与结尾呼应。d, 渲染烘托气氛。与套路中第二点相关的考试内容有: 修辞手法, 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等;衬托手法, 包括反衬映衬等;还有变换视角侧面描写等。

第三类是对应套路第三点, 以暗写明, 以动写静, 环境描写, 烘托气氛。

第四类是对应套路第四点, 对比描写, 想象描写, 时空变换, 引用典故等。

第五类考查细节描写, 包括动作对话神态心理描写等。

第六类考查主题思想, 与第一类题相联系, 象征意义, 哲学寓意。若分值较大, 则从全文构架中考不散之“神”。

三.按抒情散文构思套路进行作文训练

笔者在高三作文课上曾以随身携带钥匙为话题在全班进行口头作文。

色、形、质, 多用修辞手法。

每个人身上都带着钥匙, 有家门的, 有办公室的, 有小汽车的。钥匙多了就有了钥匙环, 钥匙包, 据说贫穷年代, 腰上挂一串钥匙曾经是男人流行的装饰。你想, 不管那钥匙是铜的钢的, 那闪亮的金属光泽是耀眼的。而长长短短钥匙排列一起, 让人想到边民们脖子上的银饰品, 举手投足之间, 钥匙也会在你腰间或口袋里欢乐地嬉闹,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生机。

靠背景描写, 钥匙环, 钥匙包等。

单个的钥匙往往是挂在孩子的脖子上, 那是父母怕孩子丢失它。随着孩子的奔跑, 那枚钥匙敲打着孩子的小胸脯, 时时提醒该回家了。或许, 它会藏在门口的某个老地方, 共同拥有的人探手可得, 他们因为这个秘密彼此更加信任和亲密。而生活中, 更多的是钥匙们被集合在一起, 有了钥匙环和钥匙包, 人们的财富多了, 秘密多了。钥匙环多是年轻人用, 除了钥匙, 往往还挂着卡通小工艺品。那钥匙环不是藏着掖着, 干脆吊在小背包上了。而钥匙包, 多是成人用, 有布的、塑料的, 高档的是真皮的。据说名品店的品牌货, 一只就要上万元。试想, 躺在那样钥匙包里的钥匙, 一定像那些豪车上的土豪, 养尊处优。

纵比写钥匙产生, 从绳结到管钥到十字钥。横比写, 从铜质到不锈钢到指纹。

最早的钥匙是什么?是绳结。某位老祖宗有次打了个死扣, 自己也解不开了, 于是就发明了管钥, 铁的或铜的, 不光能开家门的锁, 也能开城门的锁。铅合金出现, 不锈钢出现, 钥匙用料也越来越牢固了, 而且越来越精致复杂了。现在最先进的钥匙是指纹, 还有数字密码。钥匙似乎有一天将消失于生活中。

想象:老师交给你教室钥匙; 第一辆新车钥匙;刘邦咸阳交钥匙给项羽。

一个新生报到, 班主任将教室钥匙交给你, 那是信任鼓励和责任, 你一定设定时钟, 每天成为第一个到教室的人。当你拥有第一辆心爱的自行车或摩托车, 你接过那枚车钥匙的喜悦不亚于考了一次满分, 车钥匙是快乐的拥有权。想当年, 先克咸阳的刘邦俯首将国库钥匙呈给项羽时, 项羽收下的不仅是钥匙, 还有谦卑和敬畏, 项羽因此骄横而踏上不归路。

哲理:锁再复杂总有钥匙可开, 不设防是最美境界。

俗话说,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钥匙和锁的博弈无休无止, 钥匙从有形走向无形。但我们渴望有一天锁消失钥匙也消失, 人人坦荡, 夜不闭户。更渴望有一天, 人与人的心不设枷锁, 不系心结, 相亲相爱, 天下大同。

篇14:古代抒情散文三鉴

唐代王维《山中与秀才裴迪书》是抒情散文的名篇。王维写此文是为了约请好友裴迪在次年春天科试之后,来自己的山中别墅一游。主题思想是劝诫裴迪不要热衷功名、留恋仕途,希望裴迪在仕隐的抉择上保持清醒的认识和超脱的态度。

这一主题思想决定这封信的内容结构:第一段说明作者了解裴迪在这年冬天忙于温经,准备投身次年春天科试,因而不便邀请裴迪今冬同去山中别墅,只能独自归山;第二段描述自己到达山中别墅时十分想念裴迪;第三段约请裴迪在次年春天务必来山中同游。它的第二段和第三段,都是著名的写景抒情文字: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第二段分三个层次。“北涉”二句概括途中情景,突出明月,寓有兴意,显出清高独往,“夜登华子冈”九句,即景抒情。登华子冈,便到达此行归宿的目的地,也就是本来希望裴迪同来的山中别墅所在地。登冈夜望,一派冬天月夜的山村景象。寒冬天气,山里更冷,作者点出“寒山”“寒犬”,但主要却不写冷。

“辋水”四句写山水夜景,显示出一种空旷寂静的意境;“深巷”四句写山村田园,渲染一种单纯朴素的情调。作者对这惬意的环境和理想的归宿,内心满足,精神愉悦。“此时”五句写沉思和回忆。点出“独坐”,说明僮仆并不理解他此时心情;而曾经与他一起在此地同游赋诗的好友裴迪,此时却不能同来,要忙于温经科试。在这缺少知己的孤独惆怅之中,既有对好友的思念和关切,也有不同道的遗憾。因此,第三段便以暂时的遗憾心情写明春邀请的希望,所以说“当待春中”。

“草木”六句是描写山中春天景象,生气蓬勃,自由自在。然而这只是作者所喜爱的山中春色,对于裴迪则未必了解。所以反问一句:“到那时候,你果真能来山中共游吗?”这就是说,明春科试你榜上有名也罢,不幸名落孙山也罢,你还会有兴致来欣赏山中春色吗?其含意是希望裴迪摆脱仕途功名的束缚,无论考中考不中都一定来山里共游,所以说裴迪是“天机清妙”,能够理解山中闲游的“不急之务”的“深趣”。可见这一段的邀约,实质是希望裴迪隐逸超脱。

总体看来,此信主题思想的逻辑结构是:王维因为裴迪要温经考试,与自己志趣发生分歧,使自己失去一位同道好友,感到孤独,深为思念,更觉抱憾,但希望裴迪终于能对仕途清醒超脱,重归清高隐逸的道路。但由于作者以独归和邀约同游山中为主题,态度委婉,表现含蓄,不直接以逻辑语言表达,因此必须分析它的具体写景抒情的形象,把握它的逻辑联系。由此也可看到,它的思想内容的结构决定它的艺术形式结构,而它的艺术形式结构是它的思想内容结构的具体体现。

景语皆情语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优秀的抒情散文,抛开立意与谋篇,字字扣着情来描写的。写景是游记的载体,抒情是文章的灵魂。在写景中借景抒情才能体现作者的写作主旨。比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被称为他的“压卷之作”,其中描写自家庭院的明月之景,更是堪称经典。“三五之夜,月明半墙,桂影班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这段文字看似笔墨疏淡却情韵绵远。十五之夜,圆月高悬,倍感思亲,而作者的亲人却已亡故;桂影姗姗可爱,而赏景之人却“斯人独憔悴”;景致依然,人事已全非,这样的景物读来,谁人不能体味到作者的悲凉?此外,作者以动态的景物来衬托内心的寂寥,将心底深深的无奈与对亲人的无限追思,化作清冷的月光,摇曳的树影,读来使人不禁为之心动,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也于须臾之间表现得委婉动人。

再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句句是血,字字是泪。其叔侄之亲情、友情天地可鉴,日月可表。作者与十二郎名为叔侄,实则情同手足。两世一身,形单影只,这在家族观念浓厚的古代引起韩愈的切肤之痛是理所当然的。今十二郎先死,作者有心追随而去,怎奈子女幼小,其悲痛之情是无法言表的。故作者只能借对日常生活中普通小事的追忆来绵寄自己的哀思,给后人留下祭文中的千年绝唱。

又如苏洵的《六国论》面对北宋统治者采取妥协退让、屈辱求和的政策,作者痛心疾首,他借古讽今,纵横恣肆,痛陈利弊,文章的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的感情。不仅有“呜呼”“悲夫”等感情强烈的嗟叹,就是在夹叙夹议的文字中,也流溢着作者的情感。如对“以地事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用武而不终”的惋惜,对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的痛惜、激愤,都溢于言表,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还有上文引用到的王维那封信中“夜登华子冈”一节,也是优美生动的写景,那如何做到景语皆情语呢?就必须先抓住这些景象的特点,指出它是空旷寂静、单纯朴素的山中村落的冬夜景象,然后分析它运用光照、音响比衬的表现技巧,动中见静、象外有神的表现手法,以及由远而近的层次结构,出色地完成融情于景的艺术形象表现。

洗练质朴的语言

作为一种文艺样式,散文的物质手段只有一个,就是语言。它既不如诗歌有声韵格律,更比不上戏曲有音乐、舞台和演员。因此,散文可谓最单纯的语言艺术。作家用语言进行艺术创作,读者从弄懂字句开始接触作品,而最后要归结到欣赏它的语言艺术。由于古代抒情散文大多属于文学性强的应用散文,因而语言的技术和技巧就显得更为重要而突出。

韩愈倡导古文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文从字顺各识职,有欲求之此其躅”(《樊绍述墓志铭》),认为写作古文必须以此为起点。也就是说,首先要求准确掌握词汇意义,正确运用语法规律,恰当利用修辞技巧。因而分析古代抒情散文语言也就必须熟悉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其次,古代抒情散文作品语言的一个优良传统是“唯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不断从生活中汲取新鲜口语,提炼成为生动的书面语言。因此,分析古代抒情散文语言应当注意到语言的时代特点,从而了解和掌握作品语言的时代风格。第三,每一位优秀作家的散文作品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这也是分析语言艺术时应当注意到的。总起来说,古代抒情散文作品的语言分析,实质上是古代汉语语法修辞的技术技巧的分析,是文学表现手法技巧赖以实行的工具手段的分析,并非文学性的分析。

因此,在学习中,应仔细品味课文的语言运用之妙,体会不同文章或质朴自然、或典雅华丽的语言风格,并积累一些名言警句。

上一篇:助理检测师报考常见问题解答下一篇:做直销业如何做来年工作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