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第二中学楼梯走廊管理制度

2024-04-21

隰县第二中学楼梯走廊管理制度(精选4篇)

篇1:隰县第二中学楼梯走廊管理制度

隰县第二中学楼梯走廊管理制度

一、学校组织人员每学年对楼梯间黄色隔离线重新划一次。

二、后勤处要确保走廊、楼梯间的灯具、设施安全和正常使用。

三、各区域安全值班人员要及时到岗,认真负责。随时制止本责任区域内的学生不安全行为,负责本责任区的安全。

四、各卫生责任班级要保持楼梯、走廊清洁。无积雪、结冰现象。

五、任何人不得在走廊楼梯上和楼梯出口处摆放物品,以免影响正常通行。

六、上下楼梯要靠右行,不逆行、不停留、不在楼梯上系鞋带、捡物品,不在楼梯栏杆上滑行。

七、不在楼梯、走廊上玩耍、追跑、起哄、推搡、恶作剧、不勾肩搭背、不趴在走廊上向下观望、扔物品。

八、升国旗和大型活动集合时,按一、二、三层的顺序,由各班班主任带领学生有序下楼到指定位置。

九、课间操、雨雪天气放学下楼时,按一、二、三层的顺序,由各课任老师带领学生有序下楼。

十、发现楼梯上有人跌倒时,区域安全值班人员要立即制止后继学生前行(或者后继学生自动停止前行),不起哄,待跌倒学生站起后方可继续前行。

篇2:上海市第二中学简介

上海市第二中学以“勤、朴、勇、诚”为校训,以“和谐发展教育”为办学理念,以“育人为本、基础扎实、文理相长、和谐发展”为办学特色,注重学生道德、心理、身体、学习、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

学校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以课程化建设为目标,形成富有特色的校本化实践项目。在开展校史教育时,组织高一学生开展“学校史、访校友”活动,培育学生爱校荣校精神;每年寒假,组织高一学生开展寻访城市足迹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上海的城市精神;结合学习鲁迅的文章,组织高一学生到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开展五四青年节“祭英烈、学鲁迅、扬中华精神”的文教结合教育活动;每年清明节,组织高二学生到南京雨花台开展祭扫校友烈士活动,培养学生民族精神。

篇3:“第二中学”的跨越

教育理论认为,和谐的学校管理可分为三个层面,即完善的制度与机制管理的初始层面,以校长的观念、人格、能力所凝结的智慧来管理的发展层面。智慧管理而衍生出来的学校文化来管理的理想层面,显然,前者已经是被充分认识并普遍实施的,而由特色办学到办学特色进而到办特色学校,仅有第一层面的管理肯定是不够的,它必须以此为基础。积极实施始于第二层面、成于第三层面的智慧管理。因为,特色学校的创建,其实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学校个性化的重建过程,它是许多具体的管理智慧凝结而成的智慧管理,是以专家为引领,校长为核心,全体师生为基础的众多智慧的结晶。这种个性化、智慧化的过程往往需要不断循环、螺旋上升地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一、靠策划来预设。改善心智模式。建构共享愿景

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们从区域历史文化的角度,盘点过去,审视现状;从地方经济人文的角度,分析地方教育需求,分析周边学校状况;再从学校自身发展的角度,分析优劣,扬长避短,形成了“走向成功的校本发展模式”的研究项目,即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学校和谐发展为核心,以体艺发展为特色的学校各方面最优化发展的校本发展模式,试图搭建“走向成功”的行政领导平台,解决校本发展宗旨、校本培养目标、学校文化建设等方向与策略问题;搭建“走向成功”的教师发展平台,解决为实施量身定做的教育模式提供各类优质特色教育的资源问题;搭建“走向成功”的学生成长平台,解决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培养模式的开创问题。同时,创设一个纵贯三个平台的以自我管理为核心、层块管理为辅助的调控运行机制,确保每个平台各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简言之:依靠一个理念(走向成功),一个特色(体艺教育),两个机制(自我管理、层块管理),三个平台(领导、教师、学生)来抓(教师)前提,保(学生)根本、促(学校)核心,扬(体艺)特色。

项目的形成,不只是智慧的整合升华的过程。更是一种心智模式的改善过程,全体师生员工在参与中全面地回顾学校的历史,在诊断中寻求发展方向、目标愿景,在思考中避害趋利,见贤思齐,在策划中趋同存异,凝心聚力,最终使预设变成了利益的趋同。其中为彰显体艺教育这一传统优势,提出了以体育、艺术教育为突破口来整合资源,提升质量的策略,这既成了师生员工的努力方向,又满足了群众高考升学的迫切需求,更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这种科学预设的学校愿景,在校外是一面旗帜,在校内是一个纲领,对历史是一个总结,对未来是一个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整体提升。

实践证明:好的教育策划,必定是建立在一个科学的教育诊断基础之上的,必定是心智与心智碰撞之下的共享愿景,必定是草根探究与专家引领的高度融合。

二、用文化去经营,改革管理模式,激发全员内需

特色学校创建,尤其是基础薄弱或面临困境学校的特色创建,往往要先做好基础。如前所说的必须在管理的第一层面,即科学运用完善的制度与机制在管理上先做文章,它是学校文化生息繁衍的母体,更是用文化去经营的基础。

我们的特色创建起步于“人情”加“铁规”的管理之中。在尊重人、理解人、服务人的前提下,严格实施以下几项制度:工作纪律坐班制,既有严格的签到制度,又有弹性的签离机制;任期目标责任制,根据教育规律,中层干部三年一聘,校内名师一年一聘,任期一到,对照责任,严格考核,同时自行免职,重新竞聘:精致管理承包制,对具体工作和项目,建立常规,承包到人,奖的心动,罚的心痛,校长与教师共考核、同奖惩,直至自行辞职;责任事故追究制。明确职责,过细考核,实施链式追究,从直接责任人向上追溯直至校长,健全责任追究的经济处罚机制,风险共担,同心同德;综合考核淘汰制,利用管理诸要素,实施以激励为导向、以淘汰为辅助的常规考评机制,对无法胜任者坚决予以淘汰;细节督察全员制,确保件件有督察,事事有落实。在此基础上。我们奏响了文化管理新篇章。

1.反思智慧管理主客体,明确大家一起管文化。

学校管理谁管谁?不是校长管老师,不是老师管学生。智慧管理的理念是大家都来管文化!原因很简单。教职员工是学校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学校绩效的创造者,他是主人不要你管!管理的客体理应是学校文化。我们有着独特的文化打造策略。

坦诚相待内与外:首先是全力打造教育诚信服务品牌。无论校内校外,一诺千金,以此来征得社会理解,寻得百姓接纳,求得教师信任,赢得学生爱恋:民主决策行与止。大到方向规划,小到绿化维修。必须全面实施民主决策,特别是名师津贴等热点问题,不只是几上几下举手表决,有的必须是全员签字才能生效;考核评估去与留。吐故纳新是必要的又是麻烦的,必须把这种调整机制建立在规范的考核评估基础之上,必须是戒勉谈话以后的动作;真情服务师与生。校长必须从教师出发为教师着想,教师对学生亦然。这是内树尊严、外树形象的有效举措。

唯其如此,无论是表层的物态文化,浅层的制度文化,还是中层的行为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都是在主人公意识的觉醒中逐渐形成的,都是在全校上下的自觉维护中逐步建构的。

2.深究智慧管理标与本,明确全员都来管细节。

细节充分蕴含着学校文化,是智慧管理的具体化。内涵发展实际是细节化的过程。而精致管理的本质更需要细节化,只有过细地审视管理过程,抓住主要矛盾,精益求精,才能使学校管理日臻完美,日趋智慧。

围绕文化核心,建构文化体系。经过分析提炼,我们形成了“走向成功”的学校文化主题,在“以人为本、厚德载物、依法办学、明理尚志”办学理念的观照下,形成了“创建数字化、学习型、独特性、花园式江苏名校”的办学目标和要使每一个进入二中的同学“每天都有成功的喜悦,每月都有进步的快乐,每年都有获奖的成果,三年后成为会学习,有特长,品行好,潜力足,善合作的现代中学生”的校本培养目标以及“一年过关,二年合格,三年胜任,四年优秀,五年名师”的教师发展目标,并以此绘制了具体的学校发展愿景。强化文化导向,整合教育资源。对内,让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空、每一项活动都充满激励,使每一个班级、每一个组织、每一个部门都创设“让你成功”的机遇,形成体现“走向成功”内涵的

“硬覆盖”和“软环境”。对外,充分利用社会媒体,社会组织机构为每个师生的成功提供帮助。同时,明确教材不是唯一的教育资源,教师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明确有资源并不意味有价值,充分开发利用好各种资源。借助文化引领,充实发展愿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前进。形成沙龙式教学研讨组织,创设导师制教学模式;文化班与特长班并重,行政班与学习班并存,小组学习与班级学习并进,形成完全适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体系和属于本校的切实有效的教科研经典模式。

3.细探智慧管理的切入点,明确体察、激励是关键。

特色学校怎么管?我们的策略是“用文明唤醒文明,凭智慧催生智慧,拿爱心换取爱心,以能力激活能力,靠热情点燃热情”。具体措施是靠体察调整细节,用激励激发潜能。有学者说“细节是眼睛的省略,它常常在校长的熟视无睹中隐没”,我则认为细节是心灵的疏忽,它往往在人们的疲劳麻木中疏漏。全校师生必须时刻自察,长自省、自警、自励,教师自尊、自爱、自强,学生自主、自理、自立。同时,还要体察环境和他人,校长信箱“体察民情”,问卷调查“了解民意”,专家指导,揭示盲点,有奖举报,杜绝隐患。

其次是激励。校长应扬人之长,念人之功,谅人之过。帮人之难,学校关爱每一个个体,温暖每一颗心灵,获得、留住、打造名师,最终激发工作热忱是智慧管理的重中之重。为此,必须关注教师感受。调整教师情绪,倾听教师声音,满足教师需要,实现教师期望。学生成长更是如此。

三、凭品牌来提升,改变教育模式,促使全部成功

品牌是学校文化建设长期积淀的产物,是在不断完善的特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是学校领导与师生智慧管理的结晶。品牌一旦形成并得到家长和社会认同,就会发挥品牌效应,产生心理预期,加速建设进程,促使学校在特色化道路上健康行走,不断跨越。当然,品牌的形成,必须创设有别于常规的教育模式。

1.建构量身定做的课程体系。

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样、发展性向有区别、潜能发挥有先后,因此,让所有学生都在文化上摸爬滚打,挤进高校的做法肯定是不明智的。智慧的管理措施应该是为每一类学生发展提供不同的成长道路:文化上有基础的走文考之路进高校,专业上有潜能的走艺体之路而殊途同归,潜能尚未发掘且文化基础平平的,则夯实基础,健全人格,练就技能,确保其毕业后的高薪就业。这样,不以文化优劣分层次,不以分数高低定班级,不以损伤自尊为代价来排定学生,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发挥潜能,在感兴趣的学习中快乐成长。这就是我们量身定做的教育模式。

2.形成灵活自主的选课机制。

多样的课程开发为灵活自主的选择提供了可能,而导师的指点和辅导则是选择课程的关键。学校必须全面开设课程超市,如实编写选课手册,准确介绍学习内容特点和学分要求。积极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家长意见、同学和导师的建议自主选课。学校积极鼓励张扬个性,挖掘潜能,导师及早介入,全面分析,及时调控,确保全体学生在模糊分层中开发多元智能,在清楚分类中各取所好、各得其所。

3.创设实践探究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发展的主阵地。智慧管理要求,建立一种“学出问题来”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由“带着问题学”为“学出问题来”的模式转换,从而为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初始的启动和长效的内驱力,让每一个学生学会探究。为自主学习提供创新平台。建构一种优化的统化自学过程的教学过程,缓解班级授课的同步性、集体性与自主学习的异步性、个体性的矛盾,发挥合作学习优势,促使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为终身学习与发展提供策略、夯实基础。教师将学习的过程、策略概括为“方法”,用“方法”去点拨,而学生则将自己学习所获得的方法、策略抽象为“知识”,并内化到认知结构中去。

篇4:隰县第二中学楼梯走廊管理制度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 二是课外体育训练。体育特长生长时间、大强度的课余体育训练要求对他们的教学管理、方式及手段有别于其他学生, 在管理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 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 坚持进行“以人为本”的思想管理。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观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把人放在第一位, 主张以人作为管理的出发点, 顺应人的天赋, 提升人的潜能, 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 也是管理活动的中心, 必须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管理活动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以人为本”的体育特长生教育管理的内涵包括三层含义:

(1) “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独立意志和有独立追求的社会人来看待,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全新的视角考察学生的发展, 要把教育和学生的幸福, 学生的自由, 学生的尊严, 学生的最大价值综合联系起来, 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发展。对于体育特长生更应如此, 他们作为学生中的一部分, 在学校能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而且他们为学校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自身的价值。

(3) “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与道德情感。人是有理性的, 也是有感情的。感情影响着思考方向, 理性决定着思考结果。作为教育工作者, 做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工作, 特别要注意方式与方法, 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它具体表现为:以鼓励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宗旨, 以爱为基石, 正确地认识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积极开发学生的心智, 提升学生的德性和人格。

二、高中体育特长生“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思想的具体措施

(一) 课堂教学方面

体育特长生的特点是既要学习文化知识, 又要坚持课外运动训练。由于大强度及长时间的训练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基于此,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可以把他们单独编成教学班级,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校应该区别对待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教育, 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教学。

1. 学校领导的重视

学校领导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决策者、协调者和指导者。校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体育工作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特长生高考升学也是为高校输送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 学校要把体育特长生的教学与训练工作纳入高考工作计划, 由分管体育工作的校级领导主抓, 各年级组主管督查, 各年级体育教师具体实施, 学校定期检查训练计划, 深入课堂教学, 及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2. 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实现学生由学习的客体到主体的转变

体育特长生一方面由于文化基础较差, 导致其对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由于课余训练导致精力不充足, 在文化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会不集中, 学习效果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对体育特长生进行文化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提高学生对文化课的重视, 即使平时完成艰苦训练任务很累, 文化学习也不能放松, 要从平时做起, 从点滴做起, 日积月累地提高成绩, 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根据体育特长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课堂教学

(1) 由于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 不应该和其他文化生安排同样的教学进度, 应该要区别对待。教师还要根据体育特长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育特长生一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但是由于文化基础, 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原因, 他们的目标往往难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体育特长生一般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教师应该抓住他们的这个心理特点, 创造条件让他们主动学习, 使他们先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 进而促使其全面发展。

(2) 由于不同时期的训练目的不一样, 导致训练时间也不一样, 在教学中, 课堂教学应该根据训练时间进行适当的调整,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体育特长生要肩负为学校参加体育比赛的任务, 而很多市、省级比赛都是在正常的教学时间段进行, 那么在学生需要为参加比赛而进行更多、更大的训练阶段, 由于训练时间长及训练强度大, 导致学生的精力不充沛, 睡眠不充足, 在这一阶段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时间进行适当调整。以学生为主, 更加注重体育学生的教学效果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

(二) 课余体育训练方面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目的一方面是要为学校参加体育比赛夺取好的成绩, 另一方面是要通过训练在体育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进行体育训练, 要求教练从选材到训练计划的制定等许多活动都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 使学生能通过训练取得好的成绩。

1.体育特长生的选材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选材一是通过学校的特招政策由初中生直接招为体育特长学生, 对于优秀的学生, 学校可以适当放宽招生的政策, 如采取降低文化录取成绩, 适当给学生一些训练补贴等方法。二是在高中阶段选择一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 对于这种选材要注意时间一定要早, 尽量在高一阶段完成, 另外要注意学生自己的兴趣, 很多教练为了提高升学率, 一味以文化成绩来作为选择学生的标准, 完全不考虑学生以后的发展。

2.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制定训练计划

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的制定是实现训练目的的基本保证, 在训练过程中, 教练既要根据不同的训练阶段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 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不同阶段的训练目的不同, 这要求教练要能根据不同的目的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高中体育特长训练一般以年级为单位, 这导致了被训练的学生多, 带训练的教师少的局面, 更多时候都是一个教师带十几甚至二十几个学生同时进行训练, 由于学生的专项不同, 运动能力差异也较大, 导致学生的训练效果不好。在实际训练过程中,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训练成绩将其分成几个训练群体, 根据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 做到区别对待, 使每个学生通过训练都能取得很好的训练效果。

3.重视学生的心理训练

无论是参加体育比赛还是高考体育测试, 心理因素对最终的体育成绩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 所以在训练阶段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对其进行心理训练。由于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枯燥乏味, 这就要求教练一方面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坚毅品质的培养, 使其充满信心, 精神饱满地参加体育训练。高中学生一方面生活经历少, 思想单纯, 心理承受能力不高, 另一方面学生好动、冲动, 情绪起伏比较大, 这都要求在训练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除了一些常规的如模拟训练、实战训练、适应训练等训练方法外, 教练还要能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及应变能力。

三、结束语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教育管理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余体育训练都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 需要整个社会特别是教育系统采取积极有效、针对性强的措施来改善, 做到“以人为本”, 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麦久, 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2]杨铁黎, 陈钧.学校课余训练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3]管格, 邱晋军.高中体育特长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科教文汇, 2008 (9) .

[4]马允乐.浅谈体育特长生的学习与训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2 (4) .

[5]吴悼.“以人为本”辨析[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版) , 2001 (1) .

上一篇:暖身心理下一篇:毕业论文进度总体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