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农民脱贫致富问题研究

2022-09-1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家的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农村,解决农村中农民的贫困问题迫在眉睫。

一、隰县农民脱贫与致富概况分析

隰县的农村贫困人口有四万三千人左右,在“十三五”规划的脱贫攻坚工程中提出的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及脱贫工作责任制度、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等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隰县于2015年实现5800人口脱贫。

(一)隰县农民脱贫与致富概况

近年来,隰县扶贫开发成果明显。仅2015年一年就实现了5800人口脱贫,“全年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资金7.0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7.3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各类参保人数达到12.23万人”[1];完成了受地质灾害影响的30户农民的搬迁任务和500人口的扶贫搬迁工作以及600户危房改造,新建保障性住房500套。

迄今为止,隰县高质量的梨果有25万亩,去年共收获梨果约1亿公斤,果农人均收入达6000元。到2013年,该县花费23.36亿元“新建滨河路、天天街、紫川街等数十条街,隰州大桥、紫川桥、天天桥等十余座桥,鸿安世纪花园、北门小区等工程”[2]A02。该县在教育、医疗、文化事业也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县创新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到目前为止共招录了421名特岗教师。“健全和完善以县医院为龙头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3]002。投资120万元用于开发文化产业,建设包括龙泉镇、城南乡、下李乡等在内的文化站。目前,各项惠民工程相继开工,隰县全力推进科教文卫、社会保障、安全和谐等社会事业。

(二)隰县农民脱贫致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没有完善的管理和健全的制度。社会保障主要是为了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当前隰县农村贫困地区社会保障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缺乏、保障水平低。同时2015年虽然已经实现5800人口脱贫,但是“现在的脱贫标准是2800元(年人均收入)”[4],因此当前仍有将近三万人尚未脱贫。在享受低保的9000多人中,农村低保人数占比不到一半。该县实行了一系列的帮扶制度,但对资金的管理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扶贫资金与扶贫项目脱节。扶贫资金在扶贫项目开始时难以拨付到位,项目在开始实施时难度大、进展缓慢。第二,扶贫项目缺乏完整规划。一些单位急于得到扶贫资金,未能对扶贫项目有一个完整的把握,这会使得扶贫开发工作在一开始大手笔使用扶贫资金,在项目进行的后期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延误扶贫的最佳时期。(2)企业发展落后加大脱贫难度。隰县自然条件优越,全县果树种植面积约35万亩,玉露香梨就占15.9万亩,是我国种植玉露香梨最多的地区,在第一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上被公认为“中国第一梨”。然而,当地农民思想仍较为保守,认为梨果不能发家致富,还是大面积种植粮食。(3)农民技术和受教育水平低。在对群众调查和走访后统计得出隰县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还存在10.7%的文盲。因此,大部分人看不懂一般的农业科技书籍和常用药使用、配方施肥的说明书。此外,农民收入总体较低,同时不少人思想意识落后,只想依靠政府救济生活,把脱贫看作是国家的工作和任务。

根据调查结果中的数据显示只有30.6%的农民有农业技术,28.6%的农民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而接受培训后真正运用到农业中的农民只有13.4%。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隰县农民拥有农业技术水平的比例较低。

二、隰县农民贫困问题的成因

隰县农民脱贫致富过程出现了以上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分别从政府、企业、农民三个方面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1)政府的管理和体制陈旧。一切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健全的体制支持,解决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同样如此。目前隰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主要依赖政府部门和扶贫局,其余各种民间组织发展缓慢,导致农民的脱贫很困难。社会上也没有扶贫组织,无法为贫困农民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农民远不能走出贫困的现状。隰县现行的扶贫计划效果不佳,扶贫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运用和现实需求存在差别。扶贫资金的传递涉及扶贫开发部门、资金管理单位,扶贫开发部门负责解决贫困问题,资金管理单位负责资金经营、回收,但是在资金回收这个环节进行不是很顺利。(2)企业缺乏相应技术。酥梨、晋蜜梨是隰县梨品种中比较常见的种类,当然隰县还有很多别的梨品种,但是种植面积相比于前两者而言较少。虽然酥梨种植的面积大,但是它的果肉不细腻,口感较差。隰县目前发展态势较好的果品就是玉露香梨,年产量较高,然而这一龙头企业培育滞后,技术实力较全国知名的果品企业存在差距,目前梨果企业尚未形成规模发展。(3)农民自身文化低。提高农业生产的关键并不在空间、能源和耕地,而在人口素质的提高。调查后可知大多数农民文化层次低。本来期望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使农民脱贫致富,然而村干部的文化水平也是良莠不齐,加上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儿童隔代抚养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此外,大多农民没有意识到脱贫不仅要靠政府,自己更要有所为。同时,市场的变化对新技术也有了新要求,然而农民没有专业的农业技术。农业技术培训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需要定期开展技术讲座、对村干部和农民逐级培训、组建技术网络服务。其中最重要的是做好培训后的工作,因为他们的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培训工作完成后还需要技术人员到农村帮助农民将所学知识真正地用到农业生产、管理、经营当中去。

三、解决隰县农民脱贫致富问题的对策

隰县农民在脱贫过程中的任务还未完成,因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尤为重要。(1)政府是脱贫致富首要因素。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扶贫资金监管力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贫困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当前隰县贫困农民最关心的社会保障就是最低生活保障。但目前隰县农村地区社会保障范围小、水平低,而且在低保申请办理过程中存在审批程序复杂等问题。所以政府要给予重视,把低保的落实工作做到位,真正帮助贫困农民摆脱困境;建立专门的低保管理系统和扶贫管理系统以及低保对象个人和家庭档案,定期更新完善信息。在扶贫资金的拨发和使用上要加大监管力度。首先要重新拟定管理资金制度,下级单位要认真执行扶贫资金管理方面的规定。(2)企业是解决贫困的重要力量。创新品种研究隰县虽然果品种类多,但是品种更新速度慢,面对这一问题,隰县农民应该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其次要通过嫁接换种的方式改造老品种,实现新旧品种的完美交替;再者隰县梨果品质高,因此梨产业是一项很有优势脱贫民生工程,所以要多方面筹集引进资金,同时要开展民间思想教育,鼓励民间资金流入扶贫开发项目的建设以及发展自主采摘的休闲农业。(3)农民是脱离贫困的决定因素。增强自身文化素质,培养农业技术。农民应抓住一切学习机会解决知识面狭窄的问题,认真对待政府各部门讲解的经营管理经验。同时贫困农民应在实践中为自己创造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在脱贫过程中遇到问题应主动寻找相关部门咨询解决。总而言之,在脱贫致富这个问题上,农民才是主体,只有农民自己主动学习,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才能真正脱贫。对农民的培训分为理论和技能两部分,理论培训包括政府和国家政策的学习以提高其政治理论素养、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以加强对市场大环境的认识、先进有用的农业技术的学习以用于农业发展中。

摘要:近年来,农村贫困问题成为国家政府的关注焦点,隰县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脱贫问题更是迫在眉睫,据调查研究发现,隰县农民的脱贫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果,然而还存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扶贫资金管理不到位和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等问题。对此从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农民自身文化素质方面提出对策,使隰县农民可以在政府的扶持和自己的努力下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关键词:隰县农民,脱贫致富,扶贫开发

参考文献

[1] 王晓峰.2015年隰县政府工作报告[DB/OL].政府工作报告网,2015-12-05/2016-05-10.

[2] 市委政策研究室.破解发展难题的隰县样本[N].临汾日报,2013-04-27(A02).

[3] 靳淑琴.通讯员梁云云,张瑞强,王红.隰县百姓幸福指数“步步高”[N].山西经济日报,2010-07-02(002).

[4]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J].理论学习,2015,(12):56-58.

上一篇:以医患矛盾为例探讨对舆论媒体话语权的法律规制下一篇:日本京桥工程钢柱通长加劲板焊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