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校 整 体 规 划(中学)

2024-05-07

学 校 整 体 规 划(中学)(共8篇)

篇1:学 校 整 体 规 划(中学)

黄沙中学学校整体规划

一、学校基本现状分析:

1、学校历史悠久:黄沙中学始建于1973年,是一所有着37年历史的学校。

2、教师整体素质高:我校现有24个教学班,1487名学生,87名教职员工,其中,具有本科学历教师46人,其余均为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0人,中学一级教师36人。骨干教师13人。一支政治过关、业务过硬、勇于创新、具有先进理念和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师队伍,已成为我校向更高层次攀登的强有力的基础,成为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3、办学质量较高:学校坚持全面育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各项工作成绩显著。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树立科学发展观,遵循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以师生为主体,以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创建和积淀厚重的校园文化,营造文明校园、和谐校园,促师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确保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 “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的学校。

三、学校的发展目标:

(一)办学理念:

1、坚持“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师生的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从“有利于师生发展、为提高师生素质服务”这一理念出发;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尊重”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构建有利于师生工作、学习的生态校园和环境;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提高服务质量。

2、坚持“为学生拥有美好未来奠基”的指导思想。以生为本,着眼未来,关注全体,尊重差异,张扬个性;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注重学困生兴趣的激发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成功体验,为学生拥有健康美好的人生夯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努力把学校办成“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组织,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特色学校。

(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根据学校实际物质条件,依托社会各种积极力量,不断提升学校物质文化的质量,丰富其内涵,建设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营造学习型校园。

(四)今后15年总体规划目标

使校园占地面积达到6821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达41.3平方米;校舍面积达到19580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逐步达到31000平方米,在学校现有的学生公寓东面扩建两栋占地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拆除原有的实验楼和杂用房,新建两栋教学楼,面积达3300平方米。对现有的勤耕园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师生读书、休闲的好去处。

篇2:学 校 整 体 规 划(中学)

一、学校基本情况分析

东坪中学位于风景秀丽的药山北麓,建于2002年,服务半径10公理,涉及全乡10所村完小及其它乡镇小学,生源丰富。现有教职工54人,学生1024人,教学班20个。学校占地面积18009平方米,拥有教学楼两幢2245.46平方米;学生宿舍二幢1502.43平方米;实验楼一幢523.67平方米;,近年来,学校坚持全面育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生为本,以德树人,以质立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实行人性化管理,教育教学效果显著,赢得社会和家长的好评。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以师生为主体,以爱心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为宗旨,也“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师生的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创建校园文化,营造文明校园、和谐校园,促师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确保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 “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的学校。

三、学校的发展目标:

(一)办学理念:

1、以师生为主体,以爱心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为宗旨,把学校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关爱、学会感恩。

2、坚持“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师生的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从“有利于师生发展、为提高师生素质服务”这一理念出发;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尊重”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构建有利于师生工作、学习的生态校园和社区环境;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提高服务质量。

3、坚持“为学生拥有美好未来奠基”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着眼未来,关注全体,尊重差异,张扬个性;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注重学困生兴趣的激发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成功体验,为学生拥有健康美好的人生夯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努力把学校办成“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组织,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特色学校。

(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根据学校实际物质条件,依托社会各种积极力量,不断提升学校物质文化的质量,丰富其内涵,建设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营造学习型校园。

四、今后五年总体规划目标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教学资源不断的整合,我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人文优势,预计几年后,学生数量增加,教育教学规模扩大,现有的校舍、办学条件、教学设备,远远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结合学校发展前景,特制定学校校舍工程总体目标及建设规划

(一)学生规模规划。依据东坪乡2010年0-15周岁人口数情况统计表及2008年至2010年小学在校生统数,可推测东坪中学2011年在校生1020人,2011年1100人,2012年1240人,2013年1320人,2014年1402人,2215年1500人。因此,至2015年,东坪中学至少有学生1200人,按每班50人计算,可设24个班级。为达到这个目标,我校将努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扶贫救助机制,争取让贫穷学生能够入学,让入学的学生不再流失。

(二)改善办公条件。建筑一幢综合楼,其中行政办公用房、教师会议室、办公室共500平方米,图书室、阅览室、学生活动室300平方米,文印档案室、卫生保健室、传达值勤室200平方米。共计1000平方米。

(三)改善学生生活条件。修建学生食堂,改善学生生活条件,便宜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消除食品卫生安全隐患。其中学生食堂500平方米,教工宿舍2000平方米,开水房、浴室40平方米。共计2540平方米。

(四)完善计算机教室。我校有计算机40台,但是每班有学生60人以上,所以还需购置20台才能正常开展计算机课程

经过扩建以后,我校将成为一所能满足1500名学生以内的农村初级中学,校舍将均达抗震设防标准,具备综合防灾能力,各项指标 均能达到国家要求。那时,我校将成为一所校舍安全、美观,家长满意的学校。

巧家县东坪中学

篇3:学 校 整 体 规 划(中学)

性,教师行为的本质是人类行为本质的反映。体育教师行为具有多样性和因变性,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在的、自然的、含蓄的。现代体育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强调学生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中的自我存在,即让他们自我建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行为在不同的教学情境、组织氛围及教育对象等因素的影响下变通地运用不同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

2.2有关教师领导行为的概念及类型

教师领导行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39年勒温(K.Lewin)及其同事的领导行为经典实验。他们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将领导行为划分成民主型(Democracy)、权威型(Authoritarian)和放任型(Laissez-faire)。国内的研究将教师视为领导的还很少。领导方式是指教师用来行使权力与发扬其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美国密执安大学的李克特(R.Likert)将集权型分为强硬集权型和仁慈集权型。陈振华在美国学校的三种课堂管理风格述要中,将教师的领导方式按其控制程度进行分类,分为教师低度控制、教师中度控制和教师高度控制。这种划分并不完全合乎教师领导行为的实际。从这三种称呼本身看,它明显含有相当的主观褒贬色彩。孙启民认为,给教师领导行为分类,应该客观一些,力求合乎实际,尽量避免主观色彩,以使之有说服力,让人能够接受,并对人们有指导意义。

3.体育教师领导行为的研究现状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通过自己的活动对学生施加影响,实现某种目标的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称为体育教师领导行为。体育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水平,体育教师的水平又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的领导行为上。传统观念强调教师的权力和职位,而行为科学强调教师的心理影响力,强调激励学生的信心和热情,为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自觉行动。现代教学论十分重视教学活动中的非教学性因素的投入,这是一个趋势。

4.体育教师领导行为的结构

体育教师的领导行为作用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它表现为对事和对人两个方面。对事发生的领导行为是工作行为;对人发生的领导行为是关系行为。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这两种行为既相互渗透又相互作用。工作行为是指教师以体育教学为中心,建立目标、计划、实施方案、控制调节手段及检查评定等活动。关系行为是指教师与学生在心理、情感上建立的相互沟通。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以体察学生的情感,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励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关系行为体现在对学生的激励、引导和教育管理上。

5.对体育教师领导行为的类型及评价的研究

张予东在美国布拉克和莫顿提出的“管理方格图”的基础上,改制了一个体育教师行为的方格图,用以区别教师领导行为的类型及进行评价。方格图以工作行为和关系行为为两个维度。

体育场地的不同需求,我们有必要对学校体育场地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

回顾我国的教育发展史,我们发现体育锻炼在古代学校教育中是没有地位的,在清末的近代教育中,才开始规定各级学堂开设体操课,其内容主要是仿照日本和德国的兵式操教育,对场地没有特殊的要求。到了20世纪20年代以后,由于美

台湾师范大学吴武典教授编制了“教师领导行为问卷”,此问卷由60个项目组成,分为三个维度,即民主、权威和放任,以各维度的得分高低来评价教师领导行为的类型。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教师领导行为有它自身的特点。教师的领导对象就是教育对象,被领导者即被教育者比较幼稚,不够成熟,正处在身心发展中,这就和其他行业领导对象为成人有明显区别。教师对学生的领导旨在使其得到各方面的一般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这和其他行业旨在使被领导者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工作任务不同。从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关系看,教师把被领导者看作有积极主动性同时又是被塑造和改造的对象,教师的责任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而其他行业中领导者之于被领导者一般只在于指挥、安排和协调。

目前的研究在方法学上存在缺陷,如对体育教师领导行为的定义和分类都不够明确,缺乏具可操作性的标准测量指标,多为横断面实证研究。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会也不可能存在着适应一切情况的固定的领导行为。有效的领导行为应随学生行为成熟度的提高而不断变化,改进目前的研究方法和工具,进一步细化研究内容,扩展对多种影响因素的分析,开展设计科学严谨的前瞻性研究。

参考文献:

[3]谢光,王建伟.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及行为特征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0,(03).

[4]贾荣固.讲学、导学与教学———教师主导行为三种类型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1,01.

[5]李森.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表现及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S1).

[6]王刚.行为管理在中专学校体育教师工作评估中的运用[J].安徽体育科技,1999,(04).

[7]朱林华.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暗示行为[J].安徽体育科技,2000,(04).

[8]唐成,徐玖平.基于效用序数论体育消费者行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03).

[9]周次保,李莉,体育教师行为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5).

[10]唐松林.教师行为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国的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界影响逐渐加大,校园规划中开始正式列入体育场馆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出现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全民健身计划》和《体育法》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颁布,为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学校的体育设施的发展和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发展,学校体育教育的内涵也由传统的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的方向转化,学生的学习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而是贯穿在整个校园生活的全过程之中。学校体育设施不仅要满足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满足学生日常锻炼需要,还要满足社会及周边资源共享的需求。

二、学校体育场馆规划要符合学校整体规划

1. 学校体育场馆在整体规划分区中的设置。

校园尤其是规模较大的校园,往往相当于一座小城镇,内容繁杂、功能复杂,又有自身的运营特点。为了使用和管理上的方便,校园通常会按使用功能的不同特点,将有关建筑及设施相对集中,形成几个区域,各区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另外,根据学校的规模、办学条件的不同,其分区的设置也不尽相同,一般分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和后勤服务区。大中型校园还应有相对集中的绿化区,有利于为师生提供一片空气新鲜、环境优美的休闲场所。相对集中的绿化区既可以作为教学区与体育运动区之间的隔离带,又可以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用地的预留地。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培养学生来讲,体育不仅仅是锻炼身体,学校体育场馆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体育任务,而是有着更深的、潜在的素质教育在里面。为了使学生能够养成经常乃至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就应在不影响教学和生活秩序的前提下,使体育场地尽量靠近学生生活区一侧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在学校体育场馆的规划中着重考虑。

2. 校体育场馆的选址布局要合理。

学校的整体规划中体育运动区与师生特别是与广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据统计,校园中设施利用率最高、吸引学生最多的一是图书馆,二是体育场馆。因此,学校体育场馆的规划选址布局一定要合理。在校园规划中,体育场地的规划不宜靠近教学区,以避免体育噪声和灰尘对教学的干扰;体育场地宜靠近学生生活区,便于学生上体育课或课外锻炼活动及更换衣服。美国的大学曾做过调查:在同一所大学内,各个非教学用的体育馆学生的利用率和体育馆与学生宿舍的距离成反比,这说明体育场馆与学生生活区越接近,就越能够对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经常的体育活动不是因为强制,而是因为体育环境的诱导和距离的便捷,并因此而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目的。除此之外,体育运动区位置的选定与布局还要考虑因学校不同的地形、地貌而有所不同,在设计中要统筹兼顾;在规划的位置上也需注意,避免学生因上下课抄近道、穿行场地而造成对场地的破坏。另外,为了强化学校的体育教育,在学校的整体规划中必须保证体育用地的额定面积。

3. 学校体育场地规划要美观和谐。

学校体育场地的规划要美观和谐,要符合学校教学及社会的需求。在学校的整体规划发展战略中,应该提前制定出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体育设施建设规划,便于根据学校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或根据不同战略特点逐步实施,尽量使美观大方的体育场地为学校整体建设增添亮色。另外,学校自然体育设施的规划要与学校的景观绿化工程接轨,在新建或将建的学校绿地中增加体育功能,既为师生提供环境优美的休闲健身场所,也可以成为学校规划体育设施建设的预留空间。在体育设施的建设中要尽可能地不改动或少改动自然资源,在预留空间中,必须将体育休闲与其他功能考虑其中。根据学校所处的地域、办学的特色等条件的不同,改建适合学校地势和学生体育活动的优美的自然体育环境,将原来功能单一的体育场馆改造成既有体育功能又有休闲娱乐的功能的复合型设施。

4. 学校体育场馆规划将体现多功能化及组合优化。

《全民健身计划》和《体育法》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颁布,为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更多的体育场馆在学校中拔地而起。学校体育场馆的设计已不单单是满足体育教学训练比赛的一个场所,更是实施学校素质教育的一块有效阵地,除满足体育教学、训练、比赛外,还能为学校各类型的集会、报告会、文艺演出、演讲及演唱会、音乐会、招聘会等提供场所,其功能远远超出了体育活动的范畴。另外,在规划中应综合考虑各种不同功能使用要求的相互影响因素,寻求彼此的兼容性,并进行优化组合,切实提高不同使用功能在同一空间内的适用性,保证良好的使用环境和效果。绝大多数的学校体育馆都有多功能的要求,在规划设计时,除了考虑场馆功能的优化组合外,注重考虑场馆的照明和声学设计,并侧重考虑设计满足视听结合型的活动空间。

5. 学校体育场地的规划注重与自然的结合。

学校体育场地的规划,根据学校地形、地貌的不同,要更大程度地利用自然资源,与自然和谐发展。如有的学校利用地形、地貌进行越野活动、登山活动,有的学校建立野外生存活动基地,有的学校利用自然的山体建立了攀岩场地,迎合了学生喜欢冒险、充满幻想和创造力的需要。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利用自然、爱护自然、享受自然的意识。

三、学校体育场馆规划建设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在保障教学、体育比赛需要外,要考虑支持群体、文艺、休闲、经贸等活动。相关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使校与校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场馆建设既体现特色,又互相兼顾,体现整体性特色。相邻学校之间最好秉承互补型的发展理念,形成系列化规模,能够满足各种需要,实现校与校之间的体育场地、场馆的资源共享,以避免低档次、功能单一的重复建设。学校体育场馆规划在保证体育场馆功能实现的基础上,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大胆开辟新馆的设计,紧跟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体育场馆的建设还要学习、借鉴外国、外地的先进经验,突出本学校的办学特色,符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学校体育场馆的规划要注重与社区资源共享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育运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大众体育活动场地严重不足,无疑成为制约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瓶颈。放眼世界各地,有的国家和地区在体育场地资源的规划、设置上,将社区场地与学校场地截然分开;有的国家和地区将社区与学校体育学校资源共享,已经形成社会系统,大大提高了体育场地的利用率,促进了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目前我国体育场地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尽快解决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社区与学校体育资源共享的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是活化闲置体育设施的一项重要举措,将为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全面向社区居民开放,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既为全民健身提供了场地,又有利于加强学校与家长、社会的沟通,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社会影响,是一个双赢之举,也是全民健身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结论

篇4:学 校 整 体 规 划(中学)

学校按照教育部关于“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意见,做好学校“人人通”建设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工作。

一、创新机制、共建共享,高标准建设“人人通”网络环境

新一轮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校校通”“班班通”赋予新的内涵,并对网络教与学环境的建设与应用提出新的要求。“人人通”的核心是人,要求角色空间中每一个角色实体(如学生、教师、家长等)拥有个人的网络空间,角色实体之间的交互链路必须是畅通的。其次网络学习空间应基于“学习网络”,实现内容之间的语义关联及工具之间的使用关联,实现学习空间的资源融通。因此“人人通”对网络环境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学校与江苏电信合作制定了《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并确定了“企业投资建设、校企共同使用、服务自主选择、利益共同分享”的校园网络环境建设与运营机制,江苏电信按“三通二平台”的要求为学校建设千兆互联、万兆核心的有线无线全覆盖的网络环境并提供支持服务,建成包含角色空间、资源空间、工具空间、过程信息空间、协调机制等要素的空间结构和校内定点上网、校园随处上网、校外联通上网的接入环境。江苏电信的网络资源免费应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江苏电信在网络环境中布置各类应用服务,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购买。这种校企合作、利益共享的校园网络环境建设机制,被同类学校广泛借鉴。据悉,江苏电信目前已经开始以“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样板,打造一批全省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标杆。

二、教师先行、育人为本、积极探索“人人通”应用模式

建立教师和学生个人的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形成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是教育信息化核心理念与未来发展方向的体现,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沿。学校建立“企业建设、运营空间,师生使用空间、选择服务”的机制,与江苏电教馆、江苏三源公司、南京五十五所联合组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试点团队,对实验实训室进行数字化改造,开发“人人通”应用平台和教学资源库。2013年6月,学校与企业联合成立了网络学习空间建设领导小组、建设办公室、技术工作组、督导组、教师空间建设工作组、行政教辅人员空间建设工作组、学生及家长空间建设工作组,制定了《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机制与应用模式探索试点方案》《“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推进计划》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操作指南》,为全体教职工开通了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组织245名学生、25名老师、5名教学督导全面应用三源公司“人人通”平台和五十五所“云课堂”进行教学实践。

在试点过程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改变了学校传统的教学与学习的方式,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个性特征的学习支持和服务,满足了学生需求的个性化体验。例如:在“电力拖动”课程教学中,成婕老师带着学生应用“人人通”的网络学习平台,实现了虚拟学习空间与真实学习空间的融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随时上网查阅相关知识,观看操作视频,进行模拟仿真,通过扫描元器件的二维码获得元器件的相关信息,把操作影像存入自己网络空间供教师、自己或其他学生评判,在空间中向教师或同学请求帮助。教师在网络空间中设计教学方案,上传学习资源,制订评价方案,对学生进行分组,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观看学生提供的操作视频并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讲解或集中讲解,也可以根据其他教师的需要把操作视频传递到理论教学课堂。

篇5:小学学校整体规划方案

一、学校基本现状分析:

我校(大新庄中心小学)始建于1940年。位于大新庄二村,是一所六年制非寄宿制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1072㎡,校舍总面积1048平方米,在校学生699人,共18个教学班,在职教师26人。这支政治过关、业务过硬、勇于创新、具有先进理念和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师队伍,已成为我校向更高层次攀登的强有力的基础,成为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学校覆盖面积大,学生来源广,服务范围大。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打造有农村特色的学校教育,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果,赢得社会和家长的好评。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树立科学发展观,遵循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以保证校舍安全,保障师生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为首要,以师生为主体,以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

三、学校的发展目标:

(一)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活泼、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以教师为本,尊重个性差异,全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潜能,以养成教育为基础,着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愉快中享受教育;让教师在幸福中享受工作。

(二)总体目标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重视改善教职工的工作条件,关心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美化校容校貌,搞好环境保护,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四、校舍工程总体目标及工程建设具体规划

(一)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现有的校舍、办公条件、教学设备,远远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我们根据校舍安全排查鉴定情况,结合学校发展前景,特制定学校校舍工程总体目标及改建规划:

1、学校礼堂,学校礼堂需要进行拆除;

2、图书阅览室需要进行改造加固。;

3、学校厕所不能满足需要,应进行改造。我们将对上述建筑进行抗震加固改造,改造年份为2011年。

(二)学校文化氛围建设

以“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我校计划开学初围绕我校办校理念、思想等进行文化环境建设,对校园内墙壁文化进行整体规划布局。

(三)校园绿化建设

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针对校园面积小,学生人数多的实际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踊路两侧的屋后的树木为主,搭配花坛草花。目前针对各班教室前花坛存在的问题计划开学进行整理,统一布局各班前的花坛内的花草,并明确责任人。通过科学规划,分期有序的实施,大新庄中心小学将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分区明确、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学,使校园成为师生学习、工作的理想场所。

小学学校整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以师生为主体,以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创建和积淀厚重的校园文化,营造文明校园、和谐校园,促师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并逐步形成具有六中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建设目标:构建以师生为主体,具有时代特征、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形成具有六中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校园环境建设,校内陈设与布置,绿化美化工作等,进一步突出艺术性、观赏性和教育性,具有较强的文化气息,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观念与行为。

(二)广泛宣传六中精神、校风、学风、教风、校训、校歌,使其人人皆知,让“崇尚先进、争创一流”的黄小精神,“团结勤奋、文明求实”的校风,“乐学勤思、刻苦创优”的学风,“严谨求精、创新奉献”的教风,变成师生的自觉行动。

(三)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文明守纪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四)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深受学生喜爱,并形成系列。

(五)富有人文情怀的学校制度,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领学生自主发展,健康成长,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愿望的融合,使校园充满和谐。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从师生可持续发展出发,充分考虑师生的身心需要,重视人的积极性的调动,充分发挥和培育文明、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人文精神。

(二)导向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弘扬主流文化。

(三)教育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将育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最大限度的挖掘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四)实践生原则。校园文化重在建设,重在实践,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校园文化活动,在参与、体验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五)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全面性等特点,需精心设计统筹安排,并与学校各项工作紧密结合。

(六)创造性原则。社会在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也会随之而变化,并体现出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因此,与时俱进,在内容上坚持时代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在形式上开拓创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进学校环境文化建设按照“清新、高雅、和谐、开放”的原则,建设优良的环境文化,让校园充满艺术性、教育性,体现出山区独有的浓郁的文化气息。

1、优化学校 人文环境

(1)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创建活动,提高师生的文明素养,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2)树立学校品牌形象,加强师生品牌教育,规范学校校旗、校徽、校标的制作和使用,引导师生时刻牢记六中精神和校训,人人会唱校歌,让黄猫小学精神、校训、校歌以及校内的各种雕塑、提示牌,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3)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创建黄猫小学校陈列室,通过资料记载、实物展示,全面反映学校的办学历程,激励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4)发挥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用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激励学生学习榜样、立志成才、报效祖国。(5)精神设计,认真组织学校每一次重大节庆活动,充分发挥和挖掘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仪式活动的教育功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拼搏进取。

2、加强学校人文景观建设

(1)认真抓好绿化美化工作,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学生的情操。(2)认真贯彻落实《班级环境建设标准》,积极开展班级环境建设示范班的创设活动,使班级环境、校园环境优美整洁,令人赏心悦目。(3)在校内公共场所设置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作品,营造高尚健康的教育氛围。(4)建立校园人文景观,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体现出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3、加强学校文化设施建设

(1)按照有关规定,设计和建设教学、体育、科技、文艺、图书馆、阅览室等活动场所,逐步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需的场所。(2)加强校内刊物、广播电视、校园网站、宣传橱窗等舆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大力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弘扬“排难创新,勇争一流”的黄小人精神,帮助全体树立共同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培育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共同意志和奋斗精神,形成与时俱进、崇尚先进、勇于创新的共同追求和开拓意识。

2、深入开展校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校规、校纪,指导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使“团结、勤奋、文明、求实”的校风,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3、培育良好的教风,大力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创建“严谨、求精、创新、奉献”的良好教风,为学校办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提供原动力。

4、继续培育“乐学、勤思、刻苦、创优”的学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乐于探究、刻苦勤奋、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品质,引导学生上好每一节,完成好每一项作业。

5、认真抓好班级和团队工作,建设健康向上、团结互助、热爱集体、快乐和谐的良好班风。

6、精心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1)充分利用好“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及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2)利用入学毕业、入队离队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3)办好体育节、艺术节、合唱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深受学生喜欢的节日,通过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兴趣与爱好。

(三)大力推进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1、坚持和完善教代会民主管理制度,推行校务公开,不断扩大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健全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依法规范学校的决策体制,完善决策过程和工作规则,实现决策的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形成依法办事、民主管理、以德立校的运行机制。

3、进一步修定和完善学校部门规章,并将其汇编成册,作为处理学校内部工作的依据。

4、建立落实《中小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配套规章,创建学生自我教育体系,强化学生遵规守纪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与领导,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二)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在人、财、物等方面逐步加大投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管理,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配套政策与措施,切实解决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篇6:重庆竹林实验学校整体发展规划

整体建设发展规划

竹林实验学校位于北部新区高新园内,是原高新区管委会为了实现“均衡优质”教育的战略目标于2003年动工修建,2005年8月竣工的一所由原大竹林镇初中级中学与大竹林镇中心校合并成的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为切实加强对学校建设发展的规划,加强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优化管理,在北部新区教育局的指导下,现根据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努力优化学校各项管理,高起点、高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学校办成环境一流、设施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的现代化的省级示范初级中学。

二、办学目标

1、总体目标:高起点、高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学校办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师资优良、管理优化的在北部新区乃至重庆市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现代化示范学校。

2、主要指标

①环境一流。包括一流的硬件设施和一流的育人氛围。从2009年至2010年,准备投入1000万元,完成400米运动场的 1

塑胶,室外运动场改造,校园文化建设,校内大厅的装修,校园广播系统,安全监视系统,校园班班通等设施。另包多媒体教室和校园闭路电视系统、雕塑以及校园绿化工程等。教学理论认为,良好的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无可替代。我校的环境建设除了加强学校基础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受教育的基础条件外,还应注重育人氛围的建设,要让学生感受到“美”,要使每棵树、每块墙说话,争创市级绿色学校。

②师资一流。一是指师德高尚,事业心、责任心强,学习刻苦,工作勤奋,热爱学生。二是业务精良,能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并能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熟练掌握课程教材体系,在教学中能准确把握教学目的、任务、教材重点和难点,能注重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处理,并善于针对课堂教学实际,灵活驾驭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效率高。三是富有特长,善于班级管理,或学科教学、竞赛辅导等。四是学科配套,即各科教学能实行优化组合,学科整体教学能力强。

③管理一流。一是指“常规管理”上规格,校园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体育、卫生、总务后勤、档案资料管理均领先全市。二是指“特色工作”管理,即一方面在常规管理方面,努力形成学校自身的管理经验和特色,另一方面,努力在特色小组活动的组织管理方面,在特长学科的建设,有特长教师的培养方面形成特色,在对参赛学生的专项辅导工作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

④质量一流。一是指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高,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活动中表现突出,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二是指学科教学整体水平高,学生普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科学地进行学习,教学成绩综合评估在全市初级中学中领先。三是学生身心健康,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成绩显著。

三、管理措施

1、加强对学校办学目标的宣传,在校内外营造争创市级示范学校的氛围。主要措施:一是定期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同时围绕目标任务要求,细化学校学期工作规划和各部门、条线工作计划。二是定期召开教代会和全休教职工会议,分析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特点和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办学目标任务教育,使全体教职工明确学校的办学目标任务和意义,增强实现办学目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三是召开全体学生大会,宣传学校的办学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意义,引导学生热爱学校,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而奋斗。四是通过家长会、社会各界有关人士座谈会,宣传学校的办学目标,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建议,以取得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配合。

2、围绕办学目标,紧扣“四个一流”,完善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

⑴围绕办学目标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切实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进一步完善教师学习制度,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教育政策法规,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要进一步树立岗位成才的先进教师典型,努力寻找教师工作中的闪光点,切实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敬业爱岗,立志岗位成才,同时,要努力搞好对教师的党的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积极郑重地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新党员的发展工作,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二是要切实加强教师的文化业务培训,要进一步推进学校的名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和“青蓝工程”,努力通过邀请专家来校指导,与兄弟学校进行学科挂钩、新老教师结对、开公开课、参加教学基本功竞赛等形式,切实加强名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要继续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活动,下大力气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论》等教育基础理论,学习《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科学理论,进一步夯实教师的教育理论基础,要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经验和技术,不断提高教师运用新理论,新经验,驾驭新技术的能力,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各级教师教学技术水平的能力;要继续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选派教师参加有利于培养和发展教师在班级管理、学科教学、竞赛辅导、兴趣小组活动指导等方面个性特点的培训班,以全面提高教师的文化水准和业务能力。

⑵围绕办学目标切实加强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一是要继续切实搞好学校常规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校园管理工作、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体育卫生工作、总务后勤工作、资料档案工作、安全保卫等工作的领导,要充分发挥校党支部、行政、工会等群团组织和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校教代会的作用,要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网络,细化管理制度,要努力做到各项管理工作,有具体明确的工作目标,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措施,有科学合理检测评估手段,有专人负责、有专项计划、有专项检查评估资料,以进一步优化学校的常规管理。二是要加强对学校办学特色的研究和分析,要通过研究分析,寻找出学校办学过程中体现出的特长和优势,并通过强化管理,进一步发展这些特长和优势(如特长学科的建设,特长小组活动的组织等),努力通过发展特长、优势,形成具有学校个性特点的办学特色。

⑶围绕办学目标,切实加强学校教育质量的管理。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进一步强化教职工的全员育人意识和全面质量意识,不断深入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要进一步强化课程意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上足上好应开设的课程。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学中的先导

作用。要继续切实加强各教研组的建设,不断深化教材教法和学法的研究。要继续切实加强对教师工作“六认真”的要求和检查,引导教师自觉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切实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要继续搞好社区教育,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过程中的整体管理效能。

3、围绕办学目标,紧扣“四个一流”,努力改善学校的办学设施和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绿化校园,争创市级绿色学校。一是要切实完善校园建设。在现有教学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搞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同时,落实相应的管理措施。二是要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不断提高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三是要想方设法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努力改善教师福利待遇,切实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篇7:廉溪白合小学学校整体规划方案

一、功能区

1、教学区:教室33间,满足1400余名学生教学所需,综合楼: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图书馆(室)等功能室。

2、活动区:体育运动场地(足球场、环形跑道、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

3、生活区:学生食堂、教师休息室等。

二、总体布局

1、梯级规划:根据学校用地地形特征,拟采用梯级规划,体现学校校园布局层次感。

2、进校门即校园体育活动区,左侧为通道直达各功能区域。

3、教学区内各教学楼布局合理,教学区美化尽可能按园林标准规划,进出通道、道路符合校园安全规范。

4、校园整体通道(进校门左侧)宜机动车进出,人行道、绿化带建设尽可能规范标准。

5、规划建筑物层高不大于5,符合消防、安全规范。

三、绿化、活动场地规划面积要求

篇8:学 校 整 体 规 划(中学)

A中学是江苏省的百年老校, 也是一所四星级省级名校。其百年的历史发展, 为学校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办学传统。先进的管理理念、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卓越的教学质量为学校赢得了省级名校荣誉和显赫的社会地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出台之后, 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都把教育或学校发展规划当作引领教育和学校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A中学也于2010年底启动了“十二五”学校发展规划活动, 并以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为活动的主要内容。

为制定“十二五”学校发展规划, A中学做了大量工作, 不仅有学校领导、师生代表等人的大面积参与, 而且邀请了校外规划专家团队的全程指导和参与;不仅认真组织了学校发展规划的专项调研, 而且对学校发展规划提纲和文本进行了多次讨论、修改和定稿。从专项调研到规划文本定稿共用了4个月左右时间, 参与人员有100多人, 其中参与访谈的学校领导 (包括校长) 6人, 教师代表10人, 高二学生代表18人, 规划专家4人, 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100人左右。从参与程度看, 除了校长参与过规划提纲和文本的商讨之外, 基本上是规划专家完成了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 学校领导、师生代表也只是参与了前期调研, 而没有参与到规划制定的具体活动中去。用校长的话说, 正是因为学校的重视, 才邀请规划专家参与到学校发展规划活动中来, 并全权委托规划专家来完成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通过与校长的交流, 了解到, A中学之所以请规划专家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一是认为规划专家水平高, 制定出来的规划不仅可以反映出学校的品位, 而且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二是认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负担重、时间紧, 没有精力完成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 同时认为, 即使能制定出规划来, 也不可能达到专家的水平。

从规划的制定来看, A中学学校发展规划活动呈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 为学校发展规划的出台奠定了强有力的思想基础

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整个过程中, 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 不管是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是非常重视的。如, 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工作启动之前, 学校领导就与校外专家交流过看法, 认为好的学校发展规划能够引领学校未来的发展走向, 并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学校特色的形成。从与学校相关人员的访谈对话中也可以感觉到, A中学并不只是想走形式, 而是想通过规划的出台实现学校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变革。同时, 学校还多次邀请校外专家前往学校商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相关问题, 安排调查了解学校发展现状等具体事宜。在专家起草规划文本过程中, 学校领导两次就规划提纲、学校战略定位、学校发展目标和重点工程等内容与专家交流了看法, 提出了相关意见。在规划文本形成后期, 校长还把刊载有当地兄弟学校发展规划的报刊送给专家作参考, 一方面表明其他学校发展规划已经出台, A中学的学校发展规划必须抓紧时间制定;另一方面也意味着A中学的学校发展规划要与其名校的社会声誉相呼应, 超越普通学校发展规划的水平。在很大意义上说, 是校长等学校领导的重视促进了学校发展规划的形成。

2. 校外专家成为了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最重要主体, 全权代表学校进行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

A中学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最初是由校长提出, 校长也对制定过程表示出了极大的关注。校外专家在接受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任务之后, 首先对学校中层管理者、教师、学生代表等进行了访谈、问卷调查, 学校师生代表按照访谈话题和问卷项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供了一些具体信息。随后, 根据调查情况, 专家们撰写了学校发展规划前期调研报告。最后, 在收集、分析、整理相关资料基础上, 专家们起草了学校发展规划的框架及规划文本。因此, 宽泛地说, 学校领导、师生代表和校外专家等都参与到了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 成为了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主体。但从严格意义上讲, 校外专家成为了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绝对主体, 学校领导、师生代表更多是被动参与到了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个别环节。

3. 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过程以了解学校发展情况、建构规划提纲、形成规划文本为主

从过程看, A中学学校发展规划的出台主要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规划专家了解学校发展现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资料收集等方式, 全面地了解、分析、诊断学校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优势与机遇、问题与挑战, 为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了一些具体信息和资料。第二阶段是就重要问题在与学校领导讨论基础上, 校外专家建构出学校发展规划框架。在规划框架建构之前, 校外专家与学校领导就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学校品牌、学校发展定位等战略问题进行了反复讨论和斟酌。基于此, 校外专家构建了学校发展规划框架, 并与学校领导进行了沟通、讨论和修改, 框架中的各部分内容细化到了三级提纲。第三阶段是校外专家起草、形成规划文本。规划文本初稿形成后, 与学校领导再次进行了讨论, 三次讨论、修改后才形成规划文本定稿。

4. 学校发展规划文本呈现出了立意高远、内容全面、形式规范、语言精致等完美样态

学校发展规划虽然没有统一的格式要求, 但不可缺少一些基本的组成部分, 如, 必须包括学校的现状分析、顶层设计、发展目标、优先发展项目、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等方面。从规划文本内容上看, 不仅文本形式上要有一定的规范性, 而且语言要精准, 不能大话、套话过多, 随意性太大等。由于A中学的学校发展规划文本是由专家起草, 体现了规划文本规范性, 不仅立意高远、内容全面, 而且形式规范、语言精致, 因此, A中学学校规划文本完全达到了学校发展规划提出的文本规范性要求, 学校领导和规划专家一致认为A中学的规划文本可以称得上是规划中的范本。

二、A中学学校发展规划活动的问题分析

A中学学校发展规划活动尽管是个案, 但也反映了当前学校发展规划实践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典型性问题。基于这一个案并超越个案, 我们可以发现, 学校发展规划活动中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 从理念看, 学校相关者并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学校发展规划的价值, 存在着规划价值不清晰、定位模糊, 只关注静态规划文本的形成等问题

英国学者哈格里夫 (D.H.Hargreaves) 和霍普金斯 (D.Hopkins) 认为, 学校发展规划是为了学校的发展、管理变化而采取的必要行动, 是对学校发展过程进行描述且更为规范化的一种解释, 是施加给学校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革新方式[1]。也就是说, 学校发展规划不仅仅是形成规划文本, 它超越了“成文”的价值追求, 而是一种引领学校发展的学校管理理念创新和管理行为改善的过程, 其最终价值在于通过学校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人的发展, 也即是“成人”。在实践过程中, 大多数学校相关者通常认为学校发展规划只是一种文本, 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检查而打造出来的, 而没有真正认识到它内在的“成人”价值。A中学全权委托校外专家起草规划文本也即是对学校发展规划价值认识不到位的反映, 没有认识到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是学校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对学校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目标进行诊断、提高的过程。因此, 尽管形成了精美的学校发展规划文本, 但是其内在价值得到了多大程度的体现还是值得认真思考的。

2. 从主体看, 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 存在着师生主体行为弱化、家长等相关者参与缺失、校外专家学术独断和包揽等现象

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主体包括以校长为代表的学校领导集体、学校师生、校外专家、家长等其他相关者, 他们都有各自的角色定位和任务分工, 如, 校长等学校领导是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关键人物, 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中要发挥好统筹、引领等作用;学校师生不仅要为规划的制定提供真实而具体的信息, 而且还要以规划制定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到规划制定中来;校外专家是规划制定中的顾问, 主要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起到专业指导、支持、科研咨询和引领作用;家长等其他相关者是学校的合作者, 应该发挥他们提供信息、资源支持和制造舆论氛围等方面的作用, 任何主体角色缺失、行为包办都是有违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原则的。从A中学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来看, 除了校长等学校领导的统筹作用得到了部分程度的发挥之外, 其他主体的行为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 如, 学校师生只是完成了专家设计的调查问卷和访谈, 而没有具体参与到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来;家长等其他相关者完全没有参与规划的制定, 成为了绝对的局外人;校外专家包揽了规划制定的所有工作, 尽管几次与学校领导进行过讨论、对话, 但其中也存在着学术强权和独断的现象。

3. 从过程看, 学校发展规划的动态过程性没有得到体现, 强化了规划的制定而忽视了规划的实施、监督与评价等环节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包含了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监督与评价等环节。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是学校校长、师生, 规划专家以及家长等社会相关者, 在相关原则制约下, 对学校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目标进行研究基础上而形成规划文本的过程。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是学校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对学校发展规划进行组织、管理和领导的过程, 也是学校发展目标、任务得以实现和学校人员得以发展的过程。学校发展规划的监督与评价是为进一步挖掘学校优势、特色, 了解学校发展目标任务达成度, 而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进行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只有三大环节都具备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学校发展规划, 缺少任何环节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学校发展规划过程。由于没有对A中学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监督与评价环节进行了解, 在此不宜直接对A中学学校发展规划过程是否完整下定论。但至少可以说, A中学学校发展规划割裂了规划制定与实施、监督评价之间的连续性, 因为学校发展规划是委托给校外专家制定的, 学校教师等规划主体的绝对地位弱化了, 于是, 教师对学校发展规划的认同度不高、且缺少参与积极性, 那么, 即使有规划的实施、监督与评价, 也只不过是在强制执行, 缺乏民主参与的氛围、态度和能力。

4. 从内容看, 存在着规划内容多而全, 重点发展项目不突出等问题, 特别是没有将学生发展和学生学习作为战略要素放在规划的核心地位

学校发展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发展的现状基础、学校发展的理念、学校发展的目标、学校优先发展的项目以及保障系统等五大方面。现实基础是对学校内部的办学优势、劣势, 学校外部的发展机会、面临的挑战等进行的综合判断;发展理念主要是对学校精神、教育品牌、学校办学定位等进行的战略思考;发展目标是学校教育哲学引领下的办学思想或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和表达;优先发展项目是基于学校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所确定的需要重点完成的发展任务;保障系统是确保学校发展规划活动顺利开展所应采取的措施安排等。尽管A中学在学校发展规划内容的设计上包含了这些方面, 但是规划制定专家毕竟是学校发展的局外人, 不可能对学校发展的所有情况有很深的了解, 因此, 在规划内容上不仅存在着追求内容多而全、优先发展项目没有针对性, 而且存在着学校发展问题诊断不清、愿景目标设计缺乏适切性等问题。就以学校发展目标而言, A中学学校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包括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学校德育、学科建设、学生素质、教师队伍、教育科研、管理改革等八大目标体系。全面目标体系的设定必定需要相应的任务完成来达到, 这种多而全的目标、内容设置很容易造成有些重要任务无法集中精力完成, 目标无法实现, 而有些不重要的目标或已经完成的任务占用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更为重要的是无法使学生发展和学生学习等重要内容受到重点关注。

5. 从环境因素看, 不仅体现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束过多、过严, 对规划实施、监督缺乏指导, 而且存在着社区舆论宣传的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

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间的等级关系不仅导致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事情过于干预, 而且使得学校过多地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行事, 对许多学校而言, 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只是在完成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任务, 是为了应付检查需要。于是, 学校发展规划通常被窄化为形成规划文本, 同时, 教育行政部门忽略了对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的监督与指导, 更是使得学校发展规划流于形式, 而没有真正发挥出其促进学校发展的价值。从社会舆论支持看, 由于中小学与社区间缺少实质性联系, 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和信任, 不仅学校不主动争取社区对学校发展的合作与支持, 而且社区对学校的事情也漠不关心, 认为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自身的事情, 由此, 不管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还是实施都无法赢得社区的理解和支持, 更不可能获得他们主动为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了。从A中学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可以看出, 学校在环境营造, 特别是在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赢得社区舆论支持等方面还是做得很不够的, 基本上没有与他们建立任何联系, 也没有争取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从而使得教育行政部门和社区等其他教育相关者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任何程度的发挥。

三、学校发展规划改进的对策建议

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今, 学校发展规划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 我国也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采用“学校发展计划”的概念, 并在90年代中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从我国学校发展规划实践看, 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同时也存在着上述诸多问题。为促进我国学校发展规划更进一步发展, 基于以上的问题, 需要采取相关改进措施。

1. 在理念上, 学校相关者要转变学校发展规划只是“成文”的形式主义观念, 认识到学校发展规划具有“成文”、“成事”与“成人”三重价值取向[2]

仅以“成文”来界定学校发展规划的价值取向是形式主义的观念和作风, 也是对学校发展规划的简单理解和认识, “成文”取向的学校发展规划即仅仅把学校发展规划当作一种文本, 通常情况下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而打造出来的, 只是表明学校有“规划”的事实, 而不考虑其他价值。在学校发展规划实践中, 所有学校相关者都应该抛弃这种片面的想法, 而应该认识到, 学校发展规划在具有“成文”取向的同时还具有“成事”与“成人”的价值取向。“成事”取向的学校发展规划是把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等看成是学校日常工作要完成的任务之一, 认为规划做完了事情也就做完了, 任务也就完成了。在这种价值取向指引下, 学校发展规划比较关注学校事务的发展。“成人”取向的学校发展规划是把学校发展规划当作促进人发展的方式或手段, 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 关注到学校每一个人的发展, 把促进个人对自身价值的追求与实现看成是学校发展规划的目标。其中, “成人”的取向是学校发展规划的最终价值追求。

2. 在主体上, 校长要在争取专家等其他相关者专业指导的同时, 更应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中的作用

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尽管对于中小学而言难度很大, 需要规划专家等相关者的大力指导与支持, 但是并不能由此而弱化甚至取消学校教师在规划制定中主体作用, 而应该以学校教师为绝对主体。在确保教师规划制定主体地位的前提下, 可以通过与专家合作、邀请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等形式, 帮助学校教师提高对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工作的认识, 从而发挥他们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积极性、提升规划制定能力, 切不可以外包的形式把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全权委托给校外专家来完成。这种外包的规划制定方式对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能力提升没有多大作用, 违背了学校发展规划的管理理念, 也使得规划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发挥。当然, 学校教师也要主动参与到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中去, 而不应该把其当作一种负担来对待。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学校发展规划的认同度和参与度。

3. 在过程上, 学校要在重视规划制定的同时, 强化规划的实施、监督与评价等环节, 从而使学校发展规划在过程中实现价值最大化

前面已经提到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包括规划的制定、实施、监督与评价等环节, 只有当三环节整合时, 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才是完整的, 学校发展规划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否则会存在价值缺失。如果只制定规划文本而不投入实施, 规划中的目标无法实现、任务无法完成, 学校中的人也无法得到发展。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规划的实施是学校发展规划的最重要环节, 也是促进学校发展规划价值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规划的监督与评价主要是通过收集规划实施中的重要信息和数据、总结实施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从而为规划目标的达成与调整、规划内容的修正与完善提供依据。因此, 学校相关人员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形成规划文本的制定过程只是规划过程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把规划文本投入实施, 并对其实施过程加以监督和评价,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校发展规划的价值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4. 在内容上, 要在遵循学校发展规划规范前提下, 以学校发展现实为基础, 提炼学校发展理念, 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和优先发展项目

规划内容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学校发展的综合因素, 不仅要通过调查、分析、诊断学校目前发展的现状, 深入了解学校发展的优势、特色和存在的问题。而且还要根据学校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等, 在专家指导下对学校发展理念进行提炼, 发展理念的设计中要使学生发展和学生学习等重要因素得以体现出来。在学校发展目标的确定上, 切忌追求多而全, 也不应该假大空, 因此, 规划目标的确定既要基于学校的发展理念, 又要考虑到学校既有的现实和发展条件, 从而使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又有实现的可能性。学校优先发展项目的确定既要考虑到学校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 又要考虑到数量的适宜性, 特别是不要确定数量过多的优先发展项目, 而要根据学校发展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其中, 中学优先发展项目不宜超过6个, 小学不超过4个[3]。

5. 在环境因素上, 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和社区等其他相关者要为学校发展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信息、资源和舆论等多方面的帮助与支持

家长、社区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是学校发展的利益相关者, 他们能为学校发展提供政策、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有力维护学校的健康发展。因此, 学校发展规划工作的开展也离不开他们的共同参与及合作。就家长、社区代表而言, 他们是学校发展的合作者与支持者, 应该参与到学校教育和管理中来, 帮助学校健全运作及发展, 在学校发展规划中发挥出捐献资源、提供信息资料、营造舆论氛围等方面的作用。就教育行政部门而言, 他们是学校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不仅应该加强对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实施的监督、管理和评价, 而且还应该从思想、政策及经费等方面帮助学校发展规划工作顺利开展, 从而推动学校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楚江亭.学校发展规划:内涵、特征及模式转变.教育研究, 2009 (2) .

[2]张丽萍.关注“成人”: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价值取向研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 2009.

上一篇:英文简历突出下一篇:史上最伟大100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