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思品预习学案

2024-05-06

初三思品预习学案(共13篇)

篇1:初三思品预习学案

初三政治寒假预习计划

一、预习范围:《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 八至十课。

初三 思想品德寒假预习学案

二、预习计划:

三、方法指导:

第一步:仔细阅读预习学案中的学习目标。

第二步:细读课文,将一句话重点和重点问题及答案标划到课本上。第三步:完成学案中的练习题,将疑问记录在学案中。

四、开学考试:

开学进行【预习检测】,所有题目将采用寒假预习作业中的选择题进行考查。请同学们合理规划假期。

祝同学们过一个快乐、充实的寒假!春节快乐!

年级:初三设计教师:董建坪

篇2:初三思品预习学案

2. 通过朗读诗歌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预习重点: 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

预习任务: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分( )外妖娆( ) 成吉思汗( ) 数( )风流人物 今朝( )

江山如此多jiāo( ) 一代天jiāo( ) qìn( ) 园春 惟余măng(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惟余莽莽

(2)红装素裹

(3)风流人物

3、填空:《沁园春 雪》的作者是 ,“沁园春”是 , “雪”是 。 在上下阙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 词的主旨句是 。 预习诊断

1、.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qìn)上阕(jué) 惟余(只剩下)

B.莽莽(mǎnɡ)妖娆(ráo) 莽莽(无边无际)

C.折腰(zhé)稍逊(xùn) 略输(稍差)

D.滔滔(tāo)风骚(sāo)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2、“惟余莽莽”中“莽莽”和“顿失滔滔”中“滔滔”的意思是( )

A.无边无际河水流动 B.白雪波涛 C.白雪一片河水流动 D.无边无际波涛滚滚

3、“惜秦皇汉武”中“惜”的意思是( )

A.爱惜 B.珍惜 C.叹息 D.可惜

4、 怎样理解下阕中的“惜”字? 预习质疑: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预习目标:1. 通过朗读诗歌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2. 通过朗读诗歌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

预习重点: 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

预习任务:

1.自读课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思考: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词的上阙中作者用“望”字领起了哪几句?

(2)上阙中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哪句?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3.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预习诊断:

1、能揭示全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

3、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篇3:高中数学教学的学案式预习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学习方式的改进以及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学生学习模式的改变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 教师应通过教学意图以及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表达形成对学生的影响, 通过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只有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亲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才能更为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解题的技能, 明确数学学习的思想和方式, 从而获得广泛的学习和活动经验, 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从而有效提高自身思维能力, 实现综合发展, 为持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学案式预习教学是学生自主探究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模式.

二、学案式教学概述

“学案”是相对于教案而言的概念, 学案是教师根据教学的编排和课程知识体系结构, 按照课程教学的标准以及教材和教学目标的要求, 结合所教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水平等综合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设计为教师和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使用且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而实践性较强的预习方案.实际上实现了对学生的引导和提示.通过以学案为载体, 以预习为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的思维模式训练为主要内容和重点, 最终有效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 实现思维模式的训练和提高.

学案式教学方式实现了传统的单一学习模式向多样化学习方式的转变,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处于被动的装填, 而是亲自参与和探索知识的学习, 了解知识的结构体系, 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或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 学生独立或是合作分析, 认识到相关问题, 从而实现了自我解决和合作解决或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自主预习上发现问题, 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和变化, 培养和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样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同时更是突出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推动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与传统的被动式教学和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 学案式预习的教学模式更为突出了相应的问题, 具有更强的目的性、操作性、参与性、开放性和实效性.

三、高中数学的学案式预习教学

1.制订学案, 引导学生熟悉教学内容

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 制订好与课堂内容相适应的教学学案, 从而对整个课堂起到引导和推动的关键作用.同时应要求学生实现预习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通过学生的基本预习, 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课程所学习的内容, 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能有目的地听取教师的讲解,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设教学情景, 提出问题

在实际的学案式预习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适当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 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状况, 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设计逻辑性较强的问题, 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3.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在对学案中相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出问题的答案,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有针对性的辅导, 从而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实现学生自身独立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养成.同时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将遇到一定的困难, 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或是与同学合作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各学习小组中去, 体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过程,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精神.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班级讨论以及教师指导等方式灵活开展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 从而有效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率.实现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4.师生互动, 引导点拨

实际教学中, 当学生基本完成了学案的内容后, 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通过对学生的组织, 探讨学案中核心概念、主要思维方式和重点以及难点问题, 通过强调和点拨, 使学生形成了对数学问题的正确认识, 同时在学习资源的共享和学习思维的交流过程中, 实现对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5.巩固训练, 拓展提高

高中数学的学案式预习教学实际上也是为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奠定基础.预习的教学模式也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教学体制和方式, 随着高中课堂教学的不断创新和改革, 教师也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不仅仅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而应切实做到以学生的理解和发展为中心.在具体的预习教学过后, 教师应通过各种形式实现对学生的检测, 通过巩固训练和拓展提高等多种方式的采用, 实现对学生预习学习效果的检测和验收, 学生应在自主完成的基础上, 通过相互评价和批改, 教师讲解相应训练中的关键点和重要点, 同时教师还可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的实际状况, 留下相关的练习, 使学生在实际的习题中得到切实的巩固和提高.

摘要:高中数学的教学应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 促进学生形成自主的学习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高中的数学教学应通过学案式的预习研究教学模式和体制, 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也应积极建立创新的教学模式, 从而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持续完善.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案式,预习,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学文.高中数学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 (17) .

[2]谢尚志.学案型自学辅导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以高中数学主干知识“新授课”为例课题简介[J].数学教学通讯, 2010 (36) .

篇4:观中学思品课“导学案”之利

一、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不同于简单的学案。“导学案”的设计至少包括三个部分:①导学提纲: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带有激励性的简答或探究题,这些既是学生展开小组活动的素材,又是教师的授课提纲;②导学练习:深浅适中,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后试做;③反馈练习:加深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有利于巩固知识。“导学案”设计的核心必须是学生自主学习。笔者从这两年的课堂实践效果來看,“导学案”的利用加快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进程,减少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接收过程的缩水现象。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领下,学生能够做到自主查找、自主解决、自主归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能力的提高。

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一些教师认为在“导学案”的模式下,课堂上只剩枯燥,只是在重复、机械地大量搬抄教材,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比如《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年第10期林秋娟老师的《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学案”热的冷思考》一文,通过“‘导学案例选一(节选)”案例说明现在的学生在课堂只剩下“预习课本做填空”,抹杀了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有待商榷。笔者分析出现这种错误认识的根源在于“导学案”本身的设计就存在问题。比如在林秋娟老师的例举中,把本节课的内容简单设计成几个填空题,这肯定是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加强自身的实践性。笔者认为如果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成如下几个问题,并且采取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探究,情况会大为改观。

1.请你结合课本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说说什么是“爱的冲突”?

2.请你结合课本联系自身实际分析产生“爱的冲突”的原因有哪些?

3.请你分析如果“爱的冲突”处理不好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4.结合教材,联系自身的实践,请你为化解“爱的冲突”提供一些适用的锦囊妙计。

“导学案”设计中将知识点转变为一些探索性的问题,既可以增强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更好地去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又可以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合作探究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他们的真情实感也可以得到抒发。

三、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中学思品教师,备课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必须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比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跨越代沟》的导学案中,可以联系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情境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解决,比如:

情境1:小华是初二学生,14岁生日时,他想搞个生日聚会,把本班几个要好的同学都请来参加。可他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上班又忙,于是不同意他办聚会的这个想法。这可怎么办?

情境2:周五下午放学后你因为帮助生病的同学辅导功课,直到晚上9点才回家,发现爸爸正在卧室里翻看你的日记……

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感悟成长。

四、激活了课堂气氛

初中思品课堂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充满思想火花的课堂,是开放的,活跃的。但有部分老师认为“导学案”的应用使思品课堂过于沉闷,不够活跃。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认识误区原因之一是在教学设计上“备学生”的问题。比如笔者在讲述《生活需要宽容友善》(苏教版七上第七课)时,设计了这样的问卷调查题:你的度量有多大?

(1)你是否计较别人对你说话的态度?A.是 B.否

(2)你是否对别人的批评尤其是大庭广众的批评耿耿于怀?A.是 B.否

(3)你听到别人说你的坏话,是否能做到一走了之?A.是 B.否

(4)你和别人争吵之后,是否常常越想越生气?A.是B.否

(5)别人说话刺伤了你?你是否一定要回敬对方?A.是 B.否

(6)你是否常常认为老师对你的批评是出于成见?A.是 B.否

这样的设计既联系了学生实际,又发现了学生存在的问题,还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另一个原因是“导学案”解答内容的展示环节有待改善。笔者认为展示环节不一定都由学生回答,可以设计成学生小组合作抢答、学生表演、学生课外收集的资料集中展示等形式。只要展示形式新颖,课堂气氛就不可能过于沉闷。

总之,思品“导学案”只要利用得当,完全可以优化中学思品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得以持续推行与发展。

篇5:八下 思品 第五课 学案

2.保护公民隐私权,实质上是为了保护公民()

①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 ②做人的最起码权利 ③内心世界不受侵扰 ④正常生活不受干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课题: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第一框 隐私和隐私权 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下列可以例外的情况是()

A.教师想了解学生的情况时B.家长想了解子女的情况时 一.学习目标:

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C.工厂领导为了管理员工时D.公安、检察机关依法侦查刑事犯罪案件需要时

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4.某单位职工吴某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本单位领导张某的腐败问题,张某得知后,警告吴某不

要侵犯他的隐私权。吴某的行为()二.学习重难点:

正确认识隐私和隐私权; ①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 ②没有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③受法律保护 ④是法律禁止的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三.复习内容:

1、肖像权的含义和内容?

2、哪些行为属于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6、观点辨析

3、什么是姓名权?如何行使?

4、哪些行为属于侵犯姓名权的行为? 小晶:个人私生活和个人信息都是隐私。

四.课堂助学:

1、隐私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小景:隐私就是丑事、不光彩的事。

(二)拓展延伸

2、保护隐私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 河南安阳一彩民获得88注一等奖,奖金总额近3.6亿元。随之而来的是无数人的好奇与质 疑。大奖得主已于27号中午兑奖。所有参与人员均签署了保密承诺书,兑奖现场并没有记者在 场。大奖得主还自行采取了佩戴口罩和墨镜的保护措施。

1.福利彩票发行中心的做法保护了这位大奖得主的什么权利?

3、什么是隐私权?

2.请猜想,如果该中心泄露了大奖得主的姓名、单位、地址等信息,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4、隐私权的真谛是什么?

09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彩票管理条例》第三章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彩票发行机构、彩票销售机构、彩票代销者以及其他因职务或者业务便利知悉彩票中奖者个人信息的人员,应五.课堂检测:

当对彩票中奖者个人信息予以保密。” 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堂助学”中的题目;教材中落实。

3.这一规定说明了什么? 2.看谁记得快,指生回答。

六.达标训练:

(一)夯实基础(政治)学案

1.关于隐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明磊落的人没有隐私 ②隐私包括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领域等③经本人同意公开的个人信息仍属于个人隐私 ④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的个人信息不属于隐私 七.学习反思:。

任与信誉意识 ④不搬弄是非、揭人短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下列行为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是()

A.将自己的秘密告诉最要好的朋友B.执法机关为社会公共利益依法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

课题: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第二课时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C.语文老师批改学生的作文D.父母查看子女存储在电脑上的电子邮件

4.就因为登记过一个购房信息,连续3年,重庆市人大代表段荗兵的手机每天都接到四五个骚一.学习目标:

扰电话,这促使他提出了“立法保护个人信息”的建议。在2010年重庆市“两会”上,这个建议得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知道个人隐私受侵害

到同一代表团的10多位人大代表的附议。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时的法律救济方法以及侵权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①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人们没有隐私 ②泄露客户个人信息是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③尊重隐二.学习重难点:

私是公众的期盼和法律的要求 ④我们要增强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 提高学生尊重和保护隐私权的意识;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三.复习内容:

5.我们在保护隐私方面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具体要做到()

1、隐私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2、保护隐私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

A.面对严格要求的老师,千万不能说真话B.在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

3、什么是隐私权?

4、隐私权的真谛是什么?

C.在父母面前,一定要有戒备之心D.自我封闭,与世隔绝

四.课堂助学:

6.某村委会办公室新买的一台电脑被盗,村长根据现场判断系本村人所为,于是便带着人挨家

1、如何尊重隐私?

挨户进行搜查。对此,村民们议论纷纷,发表了如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A.村长无权搜查村民住宅,其行为侵犯了村民的隐私权

B.“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只有盗窃者才会拒绝搜查其住宅

2、侵害隐私权的表现? C.村长的行为是为了维护集体的利益,无可非议D.如果电脑被找到,村长的行为就是合法的,否则就是违法的(二)拓展延伸

(2009年福建莆田市中考试题)案例一:八年级学生小丽近来与人交往频繁。妈妈想:现在社

3、保护隐私权的方法有哪些?

会复杂,不知她跟谁来往。为了及时了解女儿的情况,她多次查阅小丽的手机短信。

案例二:班主任林老师总认为未成年人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容易出现偏差和失误。为了防患于

未然,她经常私自拆阅学生的信件。

1.案例中家长、老师的行为合法吗?为什么?

五.课堂检测:

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堂助学”中的题目;教材中落实。

2.看谁记得快,指生回答。

2.你从上述案例中得到什么启示?

六.达标训练:

(一)夯实基础

1.有人用手机偷拍他人私生活的场景,并在网上公布。这种行为侵犯了他人的()

A.人身自由权B.荣誉权C.隐私权D.财产所有权

七.学习反思:

2.要尊重他人隐私,就应该()。

①不干涉他人的私人空间 ②不打听别人私事,不关心朋友的困难 ③不传播他人秘密,强化责

(政治)学案

(政治)学案

课题:第五课第三框复习训练课

一.学习目标:

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知道个人隐私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方法以及侵权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二.学习重难点:

正确认识隐私和隐私权;提高学生尊重和保护隐私权的意识;正确认识隐私和隐私权;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隐私权。三.复习内容:

①隐私的含义及主要内容?②保护隐私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 ③什么是隐私权?④隐私权的真谛是什么? ⑤如何尊重隐私?⑥侵害隐私权的表现? ⑦保护隐私权的方法有哪些? 四.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隐私的理解,正确的是()。

A.隐私就是丑事B.隐私具体包括私人信息、个人私事和私人领域等

C.报纸、电视可以报道老百姓的任何事 D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可以随意拆阅子女的信件 2.隐私权的内容包括()。

A.私人生活安宁权B.个人信息保密权

C私人通信保密权、私人生活安宁权、个人信息保密权 D.个人信息虽与社会政治生活有关,但仍属个人隐私 3.下列哪种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

A.有人习惯问:你多大了?每月能挣多少钱?B.工厂的厕所里安装监视器 C.某网站将注册会员的个人信息卖给有需要的公司 D.进他人房间之前先敲门

4.某校有学生集体宿舍,管理员时常在学生上课、宿舍无人的情况下突击检查卫生,然后在黑板上进行评比结果公示,学校称这样做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请问,学校这样做是否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A.没侵犯学生隐私权B.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C.说不好D.集体宿舍,没有隐私5.下列正确维护隐私权的方法是()。

A.尽量不与别人沟通,靠自我封闭达到自我保护 B.对陌生人一句实话不能说,熟人可无话不谈

D.隐私权被侵犯,可以用法律武器获得精神损害赔偿

(二)是非判断题

1.科技越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就越小。()

2.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3.只要是公安局、派出所查个人住宅,肯定不违法,一定要配合。()4.“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祖先们留下的观念,今天一定不能丢。()5.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不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三)案例分析题

1.初中学生丽丽最近上课总是走神,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回答问题时也总是心不在焉,闹出一些笑话。老师把丽丽的表现如实跟她的妈妈进行了交流和沟通。丽丽的妈妈回去后对丽丽进行观察,果然发现丽丽经常拿着手机收发短信,并在网上和人聊天。妈妈特别着急,拿过丽丽的手机就查她的短信,并要看丽丽的聊天记录。丽丽不让看,妈妈说:“我是你的监护人,对你有监护义务,我有权利知道和了解你的情况。”请回答:(1)妈妈的做法合法吗?为什么?

(2)妈妈有监护义务,她应该通过哪些正确途径了解丽丽的思想动态?请你提供两点建议。

(3)丽丽该怎么办?你是她的同龄人,请帮她出主意。

2.一次课堂上,老师正讲着课,忽然发现玲玲正在低头写东西,半天也没抬起头来。老师走过去,要把她写的东西拿过来看,玲玲一把抓起放在裤兜里,说:“这属于我自己的隐私,你没有权利看。”请你分析一下玲玲的说法和做法是否正确。

3.某班接连几日发生学生物品失窃的现象,班主任对此十分着急。一天,班里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所以,下午开班会时,班主任要求所有的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动,由他对全班同学进行突击搜查。

请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五.学习反思:。

篇6:我与地坛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掌握基础知识,了解作者,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生于北京,18岁去延安插队。21岁生日那天,因腿疾住进医院,从此他再没站起来。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现为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有英法日文译本在国外出版。作品以关注人生的独特主题和风格引人注目。主要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合欢树 》、《插队的故事》、《务虚笔记》、《夏日的玫瑰》、《我与地坛》、《命若琴弦》等。

“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文综之家 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名字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的去看它,不是不断的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踌躇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灵魂,看这灵魂的可能与大向”

——史铁生解释他的名字

【基础知识】

1、给划线的字注音:

剥蚀()柏树()

恍惚()

隽永()猝然()坍圮()

恪守()隽秀()

2、给划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义: 熨帖:

意蕴:

宿命:

高一语文NO:11-8 恪守: 亘古不变:

窸窸窣窣: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体悟作者感情,概括前后两部分要点。明确:第一部分,写古园风景、我的思绪。

第二部分,写对母亲的追思,对母亲生命的理解。

1、“我”与“地坛”间存在一种什么关系?二者有何相似点?

2、作者以前的行为给母亲到底出了一个什么“难题”?母亲又是怎样对待这个“难题”?

篇7:初二语文三峡预习学案

不见 xī( )月 乘奔yù ( )风 绝yǎn( ) 涿县( ) .

沿溯阻绝 ( ) 飞漱 ( ) 林寒涧肃 ( ) 重岩叠嶂 ( ) ....

郦道元 ( )乘奔御风( )属引凄异 ( )略无quē 处( ) ...

不见曦月( )夏水xiāng陵( )素湍绿潭( ) ..

二.文学常识

三峡,包括 、、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 和湖北宜昌之间。

三.作者链接

郦道元(469或472——527年),范阳涿县人, 著名的 、散文家。著有 ,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四.整体感知: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三峡简介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

瞿塘峡:长江从白帝城夔门到巫山县大溪镇,横穿七岳山,形成瞿塘峡。全长约8千米,江面狭窄,最宽处不超过150米。

巫峡:从四川省巫山县大宁河口,到湖北巴东县官渡口,全长45千米,是完整幽深的峡谷,有巫山十二峰,著名的神女峰即位于此。

西陵峡:西陵峡西起巴东县的官渡口,东到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26公里。以宜昌市的西陵山得名,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自上而下,共分4段:香溪宽谷,西陵峡上段宽谷,庙南宽谷,西陵峡下段峡谷。沿江有巴东、秭归、宜昌3座城市。西陵峡可谓大峡套小峡,峡中还有峡,如破水峡、兵书宝剑峡、白狗峡、镇山峡、米仓峡、牛肝马肺峡、灯影峡等等。

《湖心亭看雪》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崇祯(chóng zhēn) 是日更定(gēng) 挐一小舟(ráo) 毳衣炉火(cuì)

雾凇沆砀(sōng)(hàng)(dàng) 铺毡对坐(zhān)

焉得更有此人(gâng) 余强饮三大白(qiǎng) 喃喃 (nán nán)

4.作者链接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篇8:《天净沙·秋思》预习学案

预习、复习

【学习目标】

1,了解马致远的文学地位,感悟课文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通过对比阅读培养评析诗歌的能力。

3,正确理解课文表现的游子悲秋情怀,探索游子的心声。

【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通过对比阅读培养评析诗歌的能力。2,难点:正确理解课文表现的游子悲秋情怀,探索游子的心声。

【作者介绍】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相提并论,是“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他一直未能得志,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

【朗读课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课文】

作者仅仅用12组名词,11种景物,为我们展现了一派秋天凄凉萧索,昏暗渺茫、毫无生气的景象。这首小令的题目叫“秋思”,可是全篇28字,无一词提到“思”。这首小令,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二是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小桥流水人家”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小桥流水人家”是通过家的美好、安定、归宿与“断肠人在天涯”漂泊、无归宿,形成强烈对比。通过家的美好、安定、温暖与游子漂泊、艰辛的巨大反差,更加突出衬托了游子远在天涯思乡而“断肠”!

这首小令获得非常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作者把游子思归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自然景物中。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借景抒情。《天净沙·秋思》妙在情景交融。前三句写了多种事物,描绘了多幅图画,渲染了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每一个词都深刻而准确地体现了漂泊天涯的“断肠人”的独特感受,烘托出天涯游子愁肠寸断的情愫。藤是干枯的,树是衰老的,鸦是归巢的,突然在荒郊野外发现了一座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和人家。对比中饱含不尽之意。通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将景语与情语巧妙地融为一体,不露雕痕,自然天成。

【思维训练】

1,这首《天净沙·秋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抒发了作者悲伤、愁苦的思想感情。)

2,这首曲子,最能表现作者悲伤心情的是哪一句?

(这首曲子,最能表现作者悲伤心情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3,什么是“断肠人”?

(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这里是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4,“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并且划出朗读的节拍。(这一句,应该用舒缓,低沉、凝重、滞缓的语气。

朗读节拍是:断肠人/在/天涯。)

5,朗读这首曲都要用低沉凝重的语气吗?

(不是。“小河流水人家”,色彩较为清丽明净,不能用低沉凝重的语气。)6,“小桥流水人家”,通常是写我国哪个地方的景象?那里给人一种什么感受?(“小桥流水人家”,通常是写我国江南的景象。

那里往往给人春意昂然,暖风袭人的感受,江南美景的温婉多情也往往使人心生暖意。所以,朗读这句诗应该节奏明快,语气轻松一些。)

7,你最喜欢哪一首描写江南的诗歌?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8,“小桥流水人家”,这与全诗的悲愁基调是否和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小桥流水人家”与全诗的悲愁基调是和谐一致的。文艺作品中情和景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是统一的,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从表面看来,“小河流水人家”的明丽与全诗的悲愁基调不一致,但是景物是客观的,原本没有什么哀乐,是情感使然。这里,作者运用反衬的手法,即以乐景写哀情,收到了更好更强烈的表达效果。

这样写,通过“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气盎然而又恬美、安适的景象,衬托出游子还在“古道西风”中骑着瘦马飘零无归的悲凉。人贵直,文贵曲。乐景写愁使愁更浓重,使情更伤悲!)

9,“天涯”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断肠人”如此心伤、悲痛呢?

(“天涯”的意思是天边。

从“天涯”二字看出,“断肠人”如此心伤、悲痛的原因是背井离乡,远在天边。)

10,哪些景物表现作者的伤心之情呢?

(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天涯”等景物,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之情。)

11,这些景物都是秋天常见景物,可是它们在“断肠人”的眼中,有什么不同?它们有什么特点?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起了什么作用?

(“枯藤老树昏鸦”,其意象“枯”、老、昏”,色彩衰朽、昏暗、茫渺,情感基调是压抑、毫无生气。“古道西风瘦马”,其意象是“古、秋风、瘦”,色彩是苍老、萧瑟、凄凉,情感基调依然是低沉、悲苦、疲惫无力的。

篇9:再塑生命预习学案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搓捻( ) 迁徙( ) 觅食( ) 譬如( ) 栖息( ) 小憩( ) 遨游( )

2.解释下列词语。

花团锦簇:

期期艾艾:

美不胜收:

不可名状:

3.作者简介

请学生们搜集有关海伦·凯勒的相关知识,交流、补充、归纳。

二、自主探究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3.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4.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海伦能走出黑暗,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莎莉文老师是光明的引领者,但同时也是海伦自己努力的结果。课文展示了儿时海伦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起步的足迹。请通读全文,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

2.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来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个“再塑生命”奇迹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四、拓展延伸

海伦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土。请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并说说他们成功的原因。

五、课堂小结

篇10:林中小溪课文预习导学案

1.学习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小溪水所显示的生命力量。

2.在情景交融中理解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学法指导

1.了解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学习课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反复诵读体会作者蕴涵在写景中状物中的丰富内涵和人生哲理。

相关链接

【作者简介】

普里什文(1873—1954),苏联作家。18因参加马克思革命小组活动被捕入狱。刑满后,去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农艺,学成后归国,在莫斯科附近当农艺师,写过《大田作物与蔬菜作物的马铃薯》等专业著作。19,发表文学处女作《在鸟不受惊的地方》一举成名。他的作品主要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诗的感受,展示了人的精神生活,歌颂人的创造力。主要作品收入《普里什文文集》。

【作者写作《林中小溪》时的心态】

篇11:日月潭预习导学案

【教材研读】

我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许多风景名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再读课文,书写生字。

4、读一读,抄一抄。

太阳高照

群山环绕

风光秀丽

名胜古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水碧绿

树木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基础知识探究

探究点1 查字典,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潭:

树木茂盛:

名胜古迹:

环绕:

隐隐约约:

探究点2 再读课文,说说日月潭在哪里?为什么叫日月潭?

探究点3 日月潭的形状如何,分别像什么?

探究点4 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景色如何?

清晨:

中午:

雨中

篇12:课文难忘的启蒙预习学案

㈠、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你的启蒙老师是谁,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㈡、板书课题,理解“启蒙”的意思

㈢、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思考: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3、同学合作交流

㈣、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2~5自然段

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抗日演讲?想想写了老师启蒙我什么?

⑵、那时我还小,不大懂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老师知道吗?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看法。

2、学习第6~7自然段

⑴、批评是老师常用的教育方式,即使好同学也不例外,作者在小学时有两个强项——作文和写字,为什么在这两个强项会受到批评?

⑵、小组交流

⑶、指名汇报

⑷、小结

3、学习第8自然段

⑴、老师对对学生的要求一向很严格,唯独对一门课程的学习态度特别宽容?为什么?

⑵、让学生联系课文讨论,使学生明白老师是用这种方式在抵制日语。

4、学习第9~10自然段

⑴、出示最后一句话。

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样子不会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⑵、理解句子意思。然后换一种说法而不改变句意。

5、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作者为什么思念他的启蒙老师呢?

⑵、美好的种子指的是什么?

二、总结全文

三、说板书设计

板书起到有条理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线索清楚,简单明了,概括性强。

感知、思念

抗日讲演 爱国 勤勉

难忘的启蒙 受到申斥

抵制日语课 正直 诚实

篇13:九年级思品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熟练背诵复习指导的问题2能够对社会现象,社会热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

复习指导 :

参考课本内容,认真背诵下列内容,15分钟后进行检测

1、什么是公平:P4

2、社会公平的表现是:P6

3、社会公平的意义是:P8

4、怎样维护社会公平:P8

5、判断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标准:P

6、怎样来理解正义行为p9-11

7、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P12-13 达标测试

⒈李伟是班上的宣传委员,一次学校进行板报比赛,班主任让李伟负责此事,他当即表示一定完成任务。放学后,他却说自己有事,把工作推给其他同学。其他同学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板报评比获一等奖,李伟因此获得优秀宣传委员的称号,通过李伟获奖的事情,你对公平的认识有

①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②不公平就是得到了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③公平就是付出与所得应该平衡④公平就是均等地获得一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⒉某学校给了九年级一个省“三好学生”的指标,在符合条件人选的投票中,王颖和李宁的得票相同,这种情况下,你认为公平的做法是

A.由各任课教师评选

B.由班主任决定

C.让两个人抓阄

D.全体师生再次投票 ⒊下列关于“公平”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②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没有比较就没有公平的产生③公平能够使人们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④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才是绝对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下列制度中,不属于正义制度的是 A.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 B.平均分配制度 C.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D.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

二材料分析、材料一:前不久,某大学校园里发生了一件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文科楼守门的老伯发现一个偷车贼,年迈体弱的他,孤身追赶,边追边喊“捉贼”,沿途年轻力壮的同学却视若无睹,让贼从身旁逃走,这样的画面在街头巷尾也许屡见不鲜。材料二:山西省长治医学院成教部临床医学专科大二学生袁小平为保护同学生命财产与歹徒英勇搏斗,不幸被刺身亡,献出了年轻生命。他用发自本能的举动,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用他年轻的生命呼唤着正义,谱写出一曲壮丽高亢的大学生之歌。

⑴通过对上述两则材料的阅读,你认为什么是正义?

⑵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社会没有正义,社会将会变成一个怎样的情况? ⑶有人认为,公正的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对此你怎样认识?

2.材料一:2001年教育部宣布取消高考考生年龄和婚姻限制,使得参加高考不再受年龄和婚姻状况的限制。

材料二:2006年我国正式废止《农业税条例》,取消在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迈出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历史性的一步。

材料三:我国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周岁中国公民,不分民族、信仰、文化程度,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国家为什么要采取上述措施?(3分)

(2)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哪些方面?(6分

(3)国家采取上述措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二课复习学案

识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

复习指导:

依据课本p15-29内容,查漏补缺,重点背诵不会背或遗忘的内容,15分钟后进行检测

1、什么是责任?p162、承担责任的代价是:P20

3、承担责任有什么回报:P21

4、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P22

5、复习目标:

1、熟练背诵复习指导的相关问题2能够对社会现象,社会热点运用所学知怎样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P24-26

二、单项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来,)

1.责任就是()

A.法律规定的每个公民的义务 B.一个人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事情 C.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完成的任务 D.生活中人们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2.责任产生于()A.生活中的传统习俗 B.法律所规定的各项制度

C.对他人许下的诺言 D.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

3.父母的责任是抚养教育子女;警察的责任是依法执行公务;医生的责任是治病救人。这说明()A.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着不同的责任 B.责任一旦确定就无法改变 C.责任意味着要付出代价

D.承担责任会有一定a

4、我们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

A代价

B回报

C权力

D责任

二、生活实践

赵硕是一名九年级的学生,以下是他一周的活动摘录:

星期一:今天是他值日,他早早地来到学校,先把教室打扫干净,把桌凳摆放整齐,然后又给窗台上的花浇水„„ 星期三:今天下午放学后,赵硕和几个同学一块骑自行车回家。走到拐角处,忽然发现路边新开了一家网吧,门口还打着“特色游戏,包你开心”的广告。网吧老板站在门口向他们招手,并许诺给他们优惠价。赵硕他们犹豫了一下,走进了网吧„„

(1)赵硕的上述行为中,哪些行为是负责任的表现?哪些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作为一名社会成员,你打算怎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3)请结合上述材料及自身实际,谈谈我们应怎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二.材料一:9岁半的林浩是地震重灾区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的班长,是大灾中勇敢救出两名同龄人的“小英雄”。被埋废墟下,他组织同学们唱国歌以战胜恐怖。“好不容易才爬出废墟,又爬回去,你不怕房屋再次倒塌吗?”“我怕,但我是班长,这是我应该做的!”林浩稚气的声音透着坚定

材料二:进入毕业年级,学习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在一些班级,有的同学只关心自己的学习,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个别班干部和课代表对工作也是敷衍了事…

(1)“我怕,但我是班长,这是我应该做的!”林浩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二,谈谈承担责任有什么意义?

第四课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熟练背诵复习指导的相关问题

2、能够对社会现象,社会热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

复习指导:

依据课本p44-52内容,查漏补缺,重点背诵不会背或遗忘的内容,15分钟后进行检测

1、我国现阶段有哪些经济形式?把它们分为哪两类?p44-45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

3、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什么p45

4、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是什么p47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是什么?p48

6、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有哪些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有什么好处?P50

7、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目标能否实现?p51-52 达标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近年来,某县根据自身实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实行“多轮驱动、多轨运行”的方针,截至目前,全县登记注册的个体、私营企业上交的税收占全县工商各税收入的40%。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该县新的经济增长点。这说明 A.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

B.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C.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 D.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

2、下列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 B.它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关键性作用 C.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当前大学生择业观念日益理性化,除首选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公务员外,不少大学生喜欢自主创业或者进具有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工作。从这一材料可以看出()A.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有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B.大学生喜欢干个体,不愿意成为别人的雇工

C.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4、有人对共同富裕发表了以下看法,正确的是()

①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同时、同步富裕②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通过先富起来的带动、帮助后富,才能逐步实现③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④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出现收入差距是不可避免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我来回答

今天,人们既可以到国企就业,也可为老板打工;既可成为个体大户,也可当私企老板„„你靠资金入股分红,我凭知识技能增收,他靠勤奋劳动发家致富,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每个人都应抓住有利条件,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在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走上富裕之路。

(1)这体现了我国怎样的一种分配制度?

(2)当前我国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中的这种局面?

(3)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根本目的能实现吗?

第五课复习学案

一、复习目标:

1、熟练背诵复习指导的相关问题

2能够对社会现象,社会热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

二、复习指导

依据课本p53-62内容,查漏补缺,重点背诵不会背或遗忘的内容,15分钟后进行检测

1、为什么要选举人民代表参加人民代表大会?p54

2、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人大代表怎样才能不负人们的重托p56

3、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p57

4、作为青少年应怎样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尽一份力量p57

5、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怎样的?p58

6、建国50多年来,我国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是什么?p60

7、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特点?p61

8、议一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意义?p62

9、作为青少年学生应怎样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p62

三、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每年召开的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政府、法院、检察院等机关都要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这是因为()

A

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它们只代表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利益 B 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他监督 C 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等机关的根本目标是不同的

D 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等机关都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2、2008年3月1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近3000名代表肩负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依法选举和决定任命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这说明()① 全国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②全国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讨论决定国家重大事务③全国人大代表接受人民监督④全国人大代表行使最高任免权()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西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这说明()

A

西藏自治区已经率先进入了个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B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可以不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和西藏地方实际情况的政治制度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这具体表现在()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②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③我国的各民族在长期的经济文化交往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④我国目前有些少数民族还有或大或小的聚居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5、某班同学针对“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一课展开讨论。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你参加以下讨论:

(1)、我们新型民族关系是怎样的?

(2)、你认为民族区域自治的独特性表现在:

(1)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意义重大,你怎样认为?

(2)作为青少年学生能为民族团结做点什么?

第六课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熟练背诵复习指导的相关问题

2、能够对社会现象,社会热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

复习指导:

1、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及核心内容p67 依据课本p66-76内容,查漏补缺,重点背诵不会背或遗忘的内容,15分钟后进行检测

2、为什么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p69

3、改革的原因p72

4、改革的作用?p73

5、开放的必要性?p75

6、青少年应怎样对待改革和开放p74--76 单项选题: 1、4、现阶段,我们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途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坚持改革开放 C.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2、2.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改革

B.对外开放

C.引进来

D.走出去

3、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表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四项基本原则

C.对外开放 D.一国两制

4.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青少年应 ①树立平等、开放、参于的国际意识②全面提高自身素质③为将来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④到外国承包工程、办企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5、纵观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以来的变化,老百姓高兴地说:钱包鼓了,通讯快了,住房宽敞了,寿命长了„„发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结果 B.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 C.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结果

D.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入世贸组织的结果

6.为迎接建国60周年,某初级中学开展了以“迎国庆,话发展”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活动中,该校九年级(1)班同学通过网络查询、访谈、观察、查阅报刊等方式获取资料,设计制作了一张展板。下面是展板的部分内容:

吃的变迁

给啥吃啥 有啥吃啥 想啥吃啥 缺啥吃啥

【我思考】吃的变迁,反映了一个时期以来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这种变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60年沧桑巨变

今年,我们将迎来建国60周年。60年沧桑巨变,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更是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9﹪,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增长速度,截至2008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30.067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位,综合国力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奇迹般的提升。不仅如此,我国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如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整体科技水平不高等。今天,我们要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上一篇:党校毕业典礼发言下一篇:正月十五看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