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预习学案)

2024-05-04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预习学案)(精选6篇)

篇1: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预习学案)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预习学案)

青州五中:李继武

【考纲要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考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经济史的重点内容之一。依据课标应搞清经济危机、新政与凯恩斯主义之间的关系。在近几年高考中,本课内容一直是考试的重点。题型有选择题、材料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07年山东高考考查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2008年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结合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债务危机,预计2012年高考将会围绕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当前的资本主义社会债务危机,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特点和启示。

【知识梳理】

(一)、新政背景——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主要原因(3)直接原因:_______投机过度。

2、表现: 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3、特点

(1):从_____开始爆发,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所有经济部门。

(2)持续时间长:长达______。

(3):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2500亿美元。

4、影响

(1)国际关系恶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________、转嫁危机的办法。他们提高_______;实行货币_______,加深了危机。(2)引发政治危机:_________开始泛滥,资产阶级_______摇摇欲坠。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总统延续传统的__________政策,不能解决经济危机。

(2)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3)______年,民主党人__________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

2、内容

高三历史学案

第1页(共2页)

思考1.大萧条的表现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思考2.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简要概括有哪几种应对措施,效果如何?

思考3.罗斯福为什么能击败胡佛当选美国总统?如果历史重演,你会将选票投给谁?为什么?

(1)整顿_________。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银

行体系等措施,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调整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以及其它一些立法,力图消除生产过剩,恢复工业。(3)调节__________。采取措施:。(4)实行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实质

4、作用:

(1)罗斯福新政实施取得了一定效果,社会生产力一定程度上得到_______,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是用_________扩大消费,调整___________的矛盾。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__________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__________ 的时代。

(三)、新政理论——凯恩斯主义

1、背景:经济危机促使人们反思,_________的经济理论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

2、主张

(1)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成为“__________”。

(2)反对节俭,倡导消费,认为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3、评价

(1)取代了过去__________的经济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因此被称为“___________”,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但它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

思考4.罗斯福新政是否意味着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新政能否根除经济危机?应该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

思考5.罗斯福政府干预经济的改革有没有理论支撑?与新政有什么关系?【自我诊断】 1、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球,最重要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优势B、美国头号大国C、世界市场作用D、经济规律起作用

2、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的是

A、罗斯福新政

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凯恩斯主义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

4、关于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是在“凯”的指导下进行的 B.“凯”是在“新”实践基础上总结得出的 C.“新”和“凯”是不谋而合、相互借鉴D.“新”和“凯”没有关系 5.罗斯福新政的积极作用主要包括:

① 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② 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③ 开创了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疑难问题反馈】

高三历史学案

第2页(共2页)

篇2: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预习学案)

组织教学: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课:

师:同学们认不认识图片上的几个人物呢? 生:华盛顿、林肯、罗斯福。

师:很好,这几个人都曾担任过美国的什么职务啊?(总统)有人说,华盛顿创建了美国,林肯拯救了美国,而罗斯福则挽救了美国的市场经济。关于华盛顿和林肯上学期在讲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一课我们都简单了解过,那么罗斯福又是如何挽救美国经济的呢?美国究竟遭遇了怎样的挫折呢?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来学习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同学们把教材打到68页。

过渡: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以及抢答的方式来完成,咱们同学分为四组,每回答正确一个问题老师就在每组的下面画一个五角星,到下课之前哪组回答的问题多而且准确,就评选最优学习小组,而且有奖励哦。

一、大萧条

1、含义什么是大萧条?

大萧条是指1929年至1933年全球性的经济大危机,这场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严重的灾难,所以又被称为大萧条。

2、表现现在同学们根据教材P68-69的文字和图片,简单概括一下美国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不是说是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吗?有哪些表现啊?快速浏览教材,哪组同学能回答了直接举手就可以。好,这个小组不仅快而且归纳的非常准确,咱们把同学说的归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是金融危机,看图片,左边的是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咱们教材上也有这张图片,这是1929年的10月24日,在这一天发生什么事情了呢?股票价格狂跌,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几乎失去了他们终生的积蓄,不到两个小时,就有11位金融家自杀,右边图片的单词念什么银行的意思,在经济危机期间银行有一万多家破产,占49%。工业、农业、民生。

3、特点下面同学们来看这三则材料分析这场经济危机有哪些特点呢?哪组归纳一下。

4、原因到现在为止通过了解经济危机的表现以及特点我们可以看出这场危机对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来说确实是一场灾难,那这场危机为什么会爆发呢?这究竟是历史的偶然还是一种必然呢?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同学们不用担心,我们一点点分析,首先看材料,找同学读一下。读的好加五角星啊,谁来? A:这则小故事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美国存在什么样的矛盾呢?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产品相对过剩,企业生产的煤太多了,产品积压卖不出去导致企业破产,工人下岗了,没有钱购买力下降,煤积压的更多了,恶性循环。为什么是相对,不是人们不需要,而是人们买不起,这个是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再看第二个材料,还有什么原因导致商品积压太多,相对过剩呢? B:这个材料体现出美国当时还存在什么问题呢?贫富差距太大。人们也买不起商品。

C:为什么工厂还生产那么多产品呢?我们通过材料来分析。除了汽车、农民买土地、化肥、生活用品都是用的分期付款的方式,表面上看,市场需求比较多,但是这是不是市场上实际所需求的呢?人们能不能真正的买起这些商品?不能,它烘托的是市场的虚假繁荣,不是真正的繁荣。所以资本家被眼前的利益所驱使,盲目的矿大生产。还有股票投机的活动,教材。那么这又体现当时社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社会生产有没有政府进行管理呢?没有,无政府管理的状态,而这正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正常应该按照社会的需求,比如社会只需求100双鞋,而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资料是私人占用,自由企业制度,无政府管理,所以资本家为了自己的利益盲目的扩大生产,造成产品过剩、卖不出去。所以只要是资本主义国家,就会是资本主义制度,只要有资本主义制度就会存在这对矛盾,只要有这对矛盾,就一定会爆发经济危机,这是一个必然事件,它是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下面关于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我们重新理清一下思路。在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提高,产品剧增,生产和销售之间出现矛盾等等。

过渡: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会爆发经济危机是一种偶然还是必然?必然。这场经济危机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危害大,成为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那么这场危机对美国,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5、影响

A: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都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些国家经济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导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大衰退。

B:好,我们再从国家关系的角度看看,大萧条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找同学读一下这段料,面对来势凶猛的经济危机,本来国际合作可以加速经济复苏,但各国却不合作,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纷纷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同时货币贬值,促使本国商品打入别国。而这么做的结果就是使国际关系日益恶化。所以说有那么一句名言用在国际关系上再恰当不过了,叫做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敌人。

过渡:国际关系恶化了,大萧条对各国国内的政治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 C:经济危机期间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伤心,绝望,到处进行示威游行,在这种情况下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比如德国,日本,为了转嫁危机,纷纷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内专政独裁,对外发动战争。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过渡: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初期,总统是谁?胡佛。1928年当选为美国第31任总统,面对危机,胡佛是怎么解决的呢?采取什么措施?自由放任政策。什么叫自由放任?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管不管?不管。认为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等都无需政府管理,政府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就可以了,胡佛认为面对经济危机,我们不用管,它过段时间自然而然就过去了,政府最好的政策就是没有政策。那么胡佛总统药方的疗效如何呢?有没有使美国租出危机啊,没有,不但没有反而越来越严重。这表明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已经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了。再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迎来了1932年的总统大选,在这次大选中谁上台啦?罗斯福!对于罗斯福我们有多少了解呢?

二、罗斯福新政

1、首要任务

2、新政内容

有人说罗斯福之所以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除了他本身的才智之外,还因为它拥有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一个“智囊团”,假设在座同学是罗斯福“智囊团”的成员,你会怎样为罗斯福出谋划策,摆脱困境,使美国人民重新过上好日子呢?给大家一个提示,我们再讲经济危机的表现时就是从四个方面说的,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农业危机、民生危机,所以解决危机肯定也得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我们就分为四个组来探讨这个问题:分别是:金融、工业、农业、民生。大家结合多媒体上的材料和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哪组分析好了直接举手就可以,先举手的画两颗星哦。

金融:如何整顿银行的?让银行休业整顿,政府出资支持其开业,如果人们不愿意往银行存钱,对人们的存款提供政府保险,通过这种方式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金融的恢复会给工业农业的恢复发展提供资本。事实证明确实有效果,不到一周时间全国银行总数的四分之三复业。

工业:《全国工业复兴法》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法案做题的时候经常会看见,要求各工业企业确定生产规模、产量、价格,这主要是想解决什么问题?危机期间大量剩余产品,这样做可以整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减少盲目竞争,消除生产过剩。为何要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缓和劳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同时能提高消费能力。

农业:经济危机期间,农产品价格下降55%,农场倒闭,农田荒芜,为了解决危机,怎么做呢?教材

民生:主要有两大方面,社会救济,对失业、老人、残疾人给予保险金使他们渡过难关。什么是以工代赈呢?政府兴办大量的公共工程,这样提供大量就业机会。那有这样一个小问题需要大家思考?

过渡:好,看来各个小组都分析的很好,但是不知道大家在分析材料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反复提到了这些要点:由此可以得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新在哪?

3、特点

国家干预经济,以立法形式解决问题。

4、评价罗斯福新政

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特点我们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那现在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评价他呢?同学们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刚才我们所学习的内容然后简单归纳一下。

好,同学们总结的还可以,看的出来同学们对教材的内容掌握的不错,但是忽略了一个小问题,我们说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应该把握好一个原则是什么呢?要全面客观、一分为二的去评价,同学们说的都是积极的评价,那罗斯福新政真的就是那么完美的吗?我们来看这个材料。

课堂小结,结合板书进行

篇3:论凯恩斯理论与罗斯福新政

关键词:凯恩斯理论,IS-LM模型,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世界性的大危机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当时西方经济制度处于一个十字路口, 或者彻底消灭私人企业—市场交易制度, 代之以由统一计划管理全部经济的公有制经济;或者实行政府干预, 同时保留私人企业制度。

一、凯恩斯理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划时代的巨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为西方资本主义指明了方向。下面本文将结合“大萧条”时期的背景, 简要介绍凯恩斯的部分理论, 以便为第三部分介绍罗斯福新政作理论铺垫。

1. 三部门决定国民收入

本文接下来的分析包含三个部门:消费者、厂商和政府。按照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有下面的公式

式中:Y代表国民收入, C表示居民个人消费, I值增加或更换的资产, G表示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凯恩斯认为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决定于总有效需求, 因此必须首先分析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 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T是税收, α是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 β是边际消费倾向。

将 (2) 式代入 (1) 式, 可以得到

利用方程 (3) 可以解出Y, 得到

式中:α=α/ (1-β) , k=1/ (1-β) 代表政府购买或投资乘数, -βk表示税收乘数。通过 (4) 式, 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结论。 (1) 私人投资减少对经济的冲击, 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来进行对冲。 (2) 减税也可以带来经济的增长, 虽然其效果略差于私人投资和政府支出。

2. IS-LM模型

在上面的分析中, 净投资只是作为一个既定的外生变量参与总需求决定, 但在实际生活中, 投资受到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和风险投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 我们假定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将 (4) 式改写为

式中:r代表实际利率, 即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这个方程表示了实际国民收入和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更高的实际利率将会导致更低的私人投资, 最终会导致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因此, 这个方程表现在图中是向下倾斜的曲线, 我们称之为IS曲线。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依赖于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收入的增加导致货币需求的增加, 利率的上升导致货币需求的下降。这是因为一个国家收入增加, 交易量也会随之增加, 这样需要更多的货币。同时, 利率是货币的价格, 价格的上升必然消减货币需求量。所以, 我们可以这样表达货币需求方程

在货币供给方面, 我们假定货币供给是受各国央行控制的, 是一个外生变量, 其表达式为

式中:m是实际货币供给量;M是名义货币供给量, P是价格水平。按照一般均衡理论, 当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 我们便得到了均衡时的利率水平, 可以用方程式 (8) 更清楚地表达这一关系

方程式 (8) 在图中表现为向上倾斜的曲线, 称之为LM曲线。IS曲线代表产品市场, LM曲线代表货币市场, 将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联系起来, 建立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经济系统均衡时的产出水平, 如图1所示。

至此, 我们便可以依照建立的IS-LM模型来谈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并在第三部分讲述罗斯福新政的过程中得到实际操作的验证。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经济萧条时, 政府支出的增加导致IS曲线向右移动, 带来国民收入和利率的上升, 因此政府可以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多搞些公共建设, 可以扩大私人企业产品的销售, 还可以增加消费, 刺激总需求;政府实施减税政策也使得IS曲线向右移动, 因为税收的减少导致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购买力提高, 消费就会随之增加, 必然会刺激总需求。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 可以降低利息率, 刺激私人投资, 进而刺激消费, 使生产和就业增加, 在图1中表现为LM曲线向右移动。

二、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银行体系的改革, 增强政府对生产的控制, 开始建立社会“安全网”。

1. 建立稳定的银行体系, 增加货币供给

1933年3月9日美国国会通过一项“紧急银行法令”, 重申总统的宣言, 并且授予总统以紧急的权利去管理信贷、通货、黄金、白银和外汇的交易, 由政府提供35亿美元贷款, 帮助大银行复兴。为解决银行货币荒, 罗斯福委托各联邦储备银行根据各银行资产发行货币, 授权复兴金融公司用购买银行优先股票的办法给他们提供流动资金。为保护银行储备和阻止黄金外流, 他禁止储藏和输出黄金。财政部按照紧急银行法迅速采取行动, 根据相对健全程度将银行划分为4类, 其中具有全国存款90%的银行被认为健全并允许它们在3月13、14、15日复业。对基本健全的银行则进行扶持。从1933年8月至1935年7月对6468家这样的银行提供30余亿美元资助。1933年6月, 美国国会通过并由罗斯福总体签署了《格拉斯———斯蒂高尔法》, 旨在降低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 其中的重要措施便是成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1935年, 银行法授权总统任命联邦储蓄系统的所有7位新设董事, 任期14年。最后, 该法未将所有大的州银行置于董事会管辖之下, 要求他们必须于1942年7月1日以前加入联邦储备系统。

2. 提高物价, 刺激投资

罗斯福新政的第二项措施体现在《国家工业复兴法》 (NIRA) 和《农业调整法》 (AAA) 两个法案中。NIRA规定了最低工资、工作时间并禁止使用童工。NIRA是罗斯福“通货再膨胀”政策中的一部分。物价的上涨被用来作为旧的通货紧缩政策结束的标志, 重新点燃人们对经济复苏的期望和刺激投资。因为价格上涨降低了预期的实际利率, 投资会随之增加。

AAA允许政府控制农产品产量。该法通过限制产量, 从而提高农产品价格。农业调整署以补贴的形式发放了很多钱给农场主, 禁止他们过度种植谷物、棉花、烟草、糖及过度饲养牲畜。

在此, 我们需要注意一个问题, 物价的上涨会导致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减少, LM曲线向左移动, 看似这并没有使得国民收入增加, 反而是减少了, 但物价上涨会给企业带来乐观的经济预期, 投资热情会有所增加, IS曲线会向右移动, 抵消LM曲线向左移动的影响, 只要IS曲线移动的幅度更大的话。

3. 增加政府支出, 实行社会救济

NIRA的实施不仅减少了生产过剩, 增加、工资、缩短、工时、提高了物价, 从而促进工业的复兴, 而且还授权联邦政府在33亿美元的范围内去资助各项市政工程的进行。此外, 罗斯福还以工代赈, 修建公共工程。其中最著名的法令是《麻梭浅滩与田纳西河流域发展法令》, 通过这项法令, 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 把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电价为全国平均电价的一半, 这对以后工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社会保障方面, 罗斯福实行社会救济和其他福利事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 直接拨款给穷困州和其他州, 且州与市政府每开支3元联邦政府就补贴1元。在第二次的“新政”中通过的一些法律更长远地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经济制度, 如社会保障法, 对老年人提供两种保障。通过了紧急拨款法, 将社会上的青壮年直接交给各州救济, 由州政府提供工作, 兴建各种公共工程。

三、罗斯福新政的效果

一般来说, 很多人认为罗斯福新政拯救了“大萧条”中的美国, 但此后的研究对此争论颇大。从历史角度看, “大萧条”并没有真正地的被人为“解决”, 因为此后的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被拖入二战中, 战争中断了经济的进程, 使得新政失去了持续的实践环境。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新政对美国经济的作用。在下文介绍美国经济复苏的情况时, 本文依然认为在一定程度上罗斯福新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美国经济从1929年8月到1933年3月一直处于下滑状态, 此后经济开始缓慢地复苏, 二战期间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增长, 如图2所示。

股票指数通常被认为是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大萧条”的降临便是以股市崩溃为标志而开始的。通过图3我们也看出美国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

此外, 美国失业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如图4所示。

四、结语

篇4:罗斯福新政与英国骚乱

这一处境导致了他们几乎与生俱来的反社会性。没有工作,无所事事,不知责任感为何物,社会福利又因为财政赤字而面临缩水,他们内心的失落和愤怒是不可遏制的。

有人把矛头指向移民政策。在1983年英国《国籍法》通过之前,任何英国殖民地公民只要能在物理上把自己弄到英国本土,就可以自动成为英国公民,于是大量年轻人涌入英国。他们给英国提供了大量低端劳动力,缓解了人口老龄化。由于白人生育率大幅低于移民,经过数十年的累积,在伦敦贫民区的少数族裔已变成多数。

移民虽然会改变种族结构,却并不必然带来种族冲突。人类有着数千年种族混居历史,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群和谐共处的经验并不少见。然而,走上街头闹事的又的确以有色人种为主。这又如何解释呢?

经济结构的变化,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最近三十年急剧推进的全球化具有两个主要趋势:一是中低端生产向中印等后起国家转移;二是发达国家的高端生产获得了空前的扩张空间。由此,两极分化就难以避免了。在欧洲和美国,金融、互联网、航空航天等行业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对高科技和高端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使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获得了比别人更多的职业机会;与之相对,发达国家的中低端生产则持续大量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例如在美国打服务电话,听到的很可能是印度口音的英语。

这样,在新兴国家获得融入全球产业链机会的同时,发达国家的低端劳动力却持续地面临失业的威胁。当然,经济学家们也许会说,既然高端行业需求殷切,他们为什么不去从事高薪职业呢?根据教科书上的理论,他们的确应该这么做。但现实是,职业转换的门槛是非常高的。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整条产业链都发生转移,那么这条链上的所有人,几乎都不可能再找到任何机会。考虑到人口流动的困难,这一状况更为严重。

那么,西方国家的对策是什么呢?既然低端生产者已被全球化淘汰出局,自由贸易的信念又不允许重拾保护主义,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向全球化的受益者征税,然后为失业者提供福利保障,你可以把它视为某种补偿。

然而不幸的是,福利失控了。过去十年,全球范围内融资利率持续超低,中国、日本和中东产油国将自己从出口贸易中赚取的欧元美元又慷慨地借回给发达国家。我们累积了巨额债券,他们则近乎免费享用我们的产品。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多享用一点呢?政府低息融资大派福利,在两极分化的情况下是唯一能让所有人满意的安排。

金融危机爆发后,这种借钱买和谐的好日子结束了。对于那些吃惯福利的人来说,重新工作已近乎不可能。原来还可以无所事事、寻欢作乐,现在福利被削减,他们自然觉得被社会抛弃了。骚乱只是让问题浮出水面而已。

人可以辛苦工作,但不可以无所事事。无聊也是社会问题,而且是严重的社会问题。现在需要重温罗斯福新政的智慧。1929大萧条爆发后,美国失业率一度高达25%,大量无所事事的人被抛到街头,美国实际上也面临着社会骚乱的危险。此时推出罗斯福新政,其要点无非两个:一是建立社保体系,给民众以安全感;二是大上公共工程,让失业者有事做。有事做,就不会上街闹事。

问题的重点,并不在于这些公共工程的效率高低,合用不合用,而是它能提供大量短期工作机会。它首先解决的是社会问题,其次才是经济问题。美国的运气在于,随后爆发的“二战”,提供了最残酷也最一劳永逸的工作机会——打仗,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篇5:教案-岳麓版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ltjy587@sina.com

第16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情景导入

我可以肯定,我的美国同胞们希望我在就任总统时将不得不为我国目前形势所迫,以坦率和坚定的态度向他们发表一篇演说。这个伟大国家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将得到复兴,繁荣昌盛。在我们国家生活的每一黑暗时刻,坦率而精力充沛的领导总是得到人民本身的谅解和支持,这是取得胜利所必需的。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知识梳理

一、经济大危机

1、经济危机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具体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导致供需矛盾尖锐。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他们的社会购买力。

(3)直接原因:股市投机,股价暴跌。

2、经济危机的表现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3、危机的特点(1)波及范围广。(2)破坏性特别强。(3)时间特别长。

4、危机造成的影响

(1)各国采取的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方式使得经济秩序更加混乱,国际关系进一步恶化。

(2)引起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思考1: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从美国开始很快波及到全世界的主要原因。

1、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其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强,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紧密的整体,使一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全世界。

思考2:经济危机给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留下了什么教训?

(1)繁荣与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目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不同制度的国家要适应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并不断协调好国际关系,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

山东省安丘青云学府历史组韩湘潭

ltjy587@sina.com

(3)经济和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各国政府和各国组织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从而有效地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扩展和延续。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三、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

(2)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3)美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4)1933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

2、新政的措施

(1)整顿财政金融: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和改革税制等,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

(2)调整工业生产: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复兴工业。(3)调节农业生产:缩减耕地和农产品,控制市场价格。(4)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颁布《社会保障法》;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刺激消费。

3、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

4、新政的评价:

(1)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

(2)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

(3)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之后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后来,新政策的调整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

思考3:面对危机,罗斯福所采取的措施与胡佛的措施之间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罗斯福新政与胡佛政策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抛弃了美国信奉的传统经济政策——自由放任,即确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认为即使出现危机,自由放任政策也一定能使国家安然度过。新政是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全面干预。

5、凯恩斯主义出台的背景

(1)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受到人们的质疑。(2)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3)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实践活动。

6、凯恩斯主义的内容

凯恩斯是英国经济学家,他倡导政府要干预经济事务,把经济纳入到有序的轨道中,方法是扩大需求。

山东省安丘青云学府历史组韩湘潭

ltjy587@sina.com

6、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和局限

篇6: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预习学案)

课标要求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落实课标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具体原因:贫富分化严重,群众贫困购买力低,而企业却盲目扩大生产,生产与销售矛盾激化;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③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过度,导致股市崩溃。

2、标志: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

3、特点:来势凶猛;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4、影响:

①引发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出现经济大萧条,世界贸易额锐减。

②引发政治危机: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和绝望情绪,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社会动荡不安。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③造成世界局势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了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大危机给美国以空前严重的打击;②时任总统的胡佛及其政府仍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③罗斯福在1932年大选中获胜。

2、内容:

① 整顿财政金融;② 调整工业生产(中心措施);③ 调整农业生产;④ 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3、特点: 在确保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采取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的办法,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矛盾。

3、影响及评价:

①直接影响:取得显著成效,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

②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③历史影响: 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并被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借鉴,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

三、凯恩斯主义———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革命

1、产生的背景:

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大危机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

2、基本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3、评价:

①积极作用: 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上一篇:营南小学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一篇:我青春我自信我奋斗初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