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的童真作文

2024-05-04

散落的童真作文(通用11篇)

篇1:散落的童真作文

清脆婉转的歌声伴着湿润的泥土芳香,和着初生青草的伴唱,从那高大的樱桃树下绵绵地传来。那时的天空总像无瑕的宝石,均匀的着色,清澈而纯净。

这一次回到老家的我,看似是清明的踏青出游,其实我内心并不情愿。阵雨后的山路泥土浑浊地粘连着,粘在我的鞋底不愿撒手。我厌恶地“啧”了一声,随手折下一根树枝,抠去嵌入脚底的泥土,紧接着又捧起手机坠入另一个机械化的世界。

外婆也来了,我又将手机滑入口袋中,毕恭毕敬地唤了声外婆,似乎少了以往的热切和亲昵。清晨的薄雾也掩不住外婆的好气色,绯红宽厚的脸膛,外婆有神的大眼睛也眯了起来,眼角的鱼尾纹肆无忌惮地跳着舞。外婆轻拍了拍我的脸颊,为我折好向上翻起的衣襟。但唯一不同的是,她将脚尖踮起,尖端陷入了湿润的稀泥。

路途中,年幼的表弟表妹们一路嬉戏打闹,也颇为和睦。但他们看到我时,清澈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惶恐,原先与他们打成一片的我也令他们产生了畏惧感。我愣了一会儿,妈妈又将我唤回:“这么久没回来怎么不去跟弟弟妹妹玩啦?”“不太想玩。”我淡淡地回了一句,眼神飘到了更远的地方。“怎么了,你不是跟他们关系很好吗,真搞不懂你。”妈妈嗔怪着走开了。怎么了呢?我也搞不懂我自己。越是长大,似乎越有一种无形的东西离我越来越远。

不知不觉走到了一颗樱桃树下。这是我小时候嬉戏的“老地方”,每当我不打招呼的出门玩,妈妈都淡定地向街坊邻居解释,去那个老地方找去,你们家孩子估计也在那儿。事隔多年再细看那颗樱桃树――枝丫细腻地交错着,仿佛这几年间都不动声色地改变它的`样貌。柔软的枝叶相互渲染,染开一树绯色的水墨。早春时节,千朵万朵的淡红素粉紧紧地搂成一团伫立在枝头。无忧无虑地绽放出灿烂的笑靥,浸染天地精华。弟弟妹妹们也尖叫着在树旁玩耍着,细嫩的胳膊摇晃着粗壮的枝干,妄图沐浴这缤纷的花雨。黑珍珠般的眼睛仿佛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洋溢着兴奋和满足。

我很想笑他们的无知,他们的幼稚,但我却笑不出来。因为这无忧无虑的身影中也透出了我的影子,童年时单纯无邪的我,何尝不也是这样无知且幼稚的呢?我也无奈,我无法挽留我身上哪怕一点点像他们那样天真美好的童心,那澄澈晶莹的眸子,那毫无顾忌的笑容。虽然我的影子已无法与那身影完全重合,但在这鱼龙混杂的世界中,我仍愿守护我内心那份散落的童真。

篇2:散落的童真作文

我那时外表很温顺,可能是因为爷爷的“夸赞”。因为爷爷在世的时候把“仁”“义”“礼”“智”“信”挂在嘴边,所以我看起来更乖巧,我想那是在爷爷面前,可我骨子里更喜欢“创造”。

听爷爷讲,我百天就由辽宁彰武县马尾村搬迁到那里,爷爷是木匠,盖了四间土房,大房大院,当时在村里可谓“首屈一指”。我的童年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这个村子用蒙语说叫“乌日塔屯”,当地还有蒙古族人。屯子共有二十几户人家,东西街,街道南北各有十几户住户,再往南是一片田地,田地南侧就是山丘。北面住户背靠着土岗,岗上有几搂粗的白杨树。也许这里就是天然的“避风港”,因为春秋冬,常常飞沙走石,只有夏季这里无风,但暴雨却常常关顾这里。街上的低洼处常常积水,成为“池塘”,也是我们特有的乐园。

“二黑”、“狗剩”、“大老李”、“二丫”、“发小”、“小村”……都是我的玩伴,虽然我不到十岁,可是这里“玩伴”,年长一点的,稍小一点,男的,女的,只要玩,大家就在一起疯闹,不分你我,磕着了,碰着了,也无所谓,小来小去的家长也不计较。

夏季如约而至,那次雨后我们决定“打水仗”。在“打水仗”前,大家口头约定:不准进到水里。两组分别开动脑筋。有的说用水瓶刺水,也就是在瓶上钻眼,里面装满水,对准目标用手捏;有的说用盆泼水……大家想了很多很多办法。我把我的想法告诉大家:用一根一米长的硬塑料空管,一头塞死,另一头用一根木棒头上缠上布或胶皮和塑料空管内径差不多,然后在硬塑料空管塞死的那头钻个大钉子大的眼,这样就可以通过抽推吸水和喷水。他们问我怎么想出来的,我说,从压井水的想到的。那次我们大获全胜。从此大家都模仿起来。我们用这“水枪”玩出了花样,用水枪比喷出的水柱谁的高,谁的远……追逐声、喷水声、欢笑声至今还响彻耳畔。

篇3:散落的童真作文

有许多好习作, 没有使用华丽的词藻, 也没有刻意去追求各种技法, 只是把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如实地写出来, 却同样能打动人心。这是为什么?这就是真实的力量。作文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每一滴感受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一、说真话, “一字真言”

孩子有属于自己的语言, 他不会从大人的角度去选择语言, 也不会从大人的角度去避讳语言。记得我带四岁的女儿去汕头海边游泳时, 她天真地问我:“妈妈, 您看!那小蜜蜂是不是在浪花里采蜜呀!”简单的话语, 却让我清楚地感受到孩子的纯真。在孩子的眼里那掀起的浪花就是盛开的花朵, 如果你非要告诉她蜜蜂是在鲜花丛中采蜜, 岂不是对纯真的扼杀吗?我的一个学生在《老师, 我想对您说》一文中这样写道“余老师, 您知道吗?体育课是大家最喜欢上的, 我也一样。每到有体育课的前一天, 我便兴奋不已, 心里就惦记着第二天的体育课, 惦记着穿运动鞋。可有几次, 您总夹着课本, 走进教室为我们上语文课。余老师您知道吗, 那时的我坐在教室里, 仰起头看见的是天花板上的电灯和吊扇, 而不是蓝天和白云;环视四周是一排排整齐的课桌椅而不是宽阔的操场;椅子上坐的是一脸茫然或沮丧的同学们。您知道吗, 那时的我们是多么的不愿意, 又不敢说, 只好硬着头皮上那节语文课, 那些不开心的心里话我们也只是在背地里与同学交流。”此文中虽没有优美的语言, 但“惦记”一词写出了他的心里话, 真实地表达了孩子们对上体育课的热切期望。当这样的期望落空时, 一个“硬着头皮上那节课”的“硬”写出了小作者对老师敢怒不敢言的无奈之举, 只得“背地里与同学交流”。教师落笔改文, 当然应该如上所述。评价小学生作文, 当然要鼓励学生说真话, 既教“作文”又教“做人”。

二、写真事, “句句真诚”

布置学生写作文时, 许多同学一看到教师出的作文题就抓耳搔头, 直喊没材料可写。为了应付, 就随便编选一件事, 甚至把《作文选》随手抓来, 乱抄一通。这种胡编瞎选、甚至抄袭的作文肯定是不真实的, 因为这些事都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我们知道作文就是说话, 不过是用笔在说话, 如果不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事, 就是在编写谎言。有的学生就心存抱怨了:路上没有捡过钱包, 没遇到过落水儿童, 没赶上帮老爷爷推车, 更没遇到过盲人过马路……没遇到过一件“有意义”的事, 的确不知该写什么。这也是作文教学的难点, 引导学生写身边发生的平凡的小事, 应告诉他们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文才会有血有肉。例如, 学生麻疹强化免疫接种后, 我以《打预防针》为题引导写作。有学生这样写的:“轮到我了, 我脱去一边的衣服, 医生要我手操腰, 我右手弯了, 医生又把我打针的左手操腰。打针时, 我盯着右手, 不敢回头看, 感觉像被蚂蚁轻轻地咬了一下, 就长舒了一口气。”从文章看简直就是一副素描图, 没有添加任何色彩, 却同样生动感人。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小作者句句真诚, 医生把他的“右手”换成“左手”这一细节, 写出了自己紧张得连左、右都搞不清, 直到感觉像蚂蚁轻轻地咬了一下之后, 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虽然文章里透着天真、洋溢着稚气, 却让我们看到了真实闪亮的童心。这样的文章当然也比掠夺儿童天性的文章好。

三、抒真情, “我手写我心”

“文以情生”, 这是许多人所熟知的。无论哪种文体, 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只要作者情感的闸门一打开, 自然情到笔至, 妙笔生花。小学生的思想是单纯的、天真的, 甚至是无知的, 他们常常会因受到老师的表扬而兴高采烈, 也会因被人误解而痛哭流涕。这些都反映出了学生的“情”, 纯洁的, 淡淡的。这种情如一股清泉自然地流淌在字里行间, 这是学生的真情独白。我们班上有一个小女孩, 她人长得瘦瘦的、小小的, 透着几分灵气, 不光班上同学喜欢叫她小不点, 连我这个当老师的也喜欢这样叫。可在一次自由作文时, 她以《别再叫我小不点》为题, 一连写出几件事情证明她人虽小, 但干事利索, 守时。结尾处:“怎么样, 喜欢我这个小不点吧, 可是我就是不喜欢别人叫我小不点, 请别叫我小不点!”作者就这样表达了她真实的心愿。所以在评价小学生作文写作时, 一定要引导学生抒真情, 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心声。

篇4:童真与稚美:儿童作文的价值尺度

由于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成人掌握着最后的评价权,所以在儿童作文的价值问题上,很容易想当然地用成人的口味来品评儿童作文。假如我们设问是不是符合成人作文标准的儿童作文才是好作文,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然而,我们又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发表的儿童作文分明是故作“成人腔”,迎合成人的口味。这也就使儿童作文的教学成为了借儿童的嘴发出成人声音的过程或者说是强迫儿童以成人的方式思维的过程。在这种错位的表达过程中,儿童失去了自我,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意义与兴趣。

当然,儿童作文的价值问题并非一篇小文可以谈清楚。本文试图通过一篇儿童作文的分析来谈儿童作文的价值尺度。

头发的烦恼

我很喜欢长头发,因为公主都是长头发,而且我的舞蹈老师李述一也要我们养长头发,这样把头发盘起来,站在舞台上表演才会很有气质。妈妈也很喜欢我的长头发,有时她会给我梳一个马尾辫,有时又给我梳个麻花辫……所以,头发长了,我就可以当个“百变小公主”。

可是头发长了也有烦恼。最烦恼的事是洗头,妈妈会像按牛头喝水一样把我的头按到洗脸盆里,按得我的脖子很酸,一个头洗下来,往往连腰都直不起来;而且有时水会流进鼻子、耳朵、眼睛里面,我会傻想,一不小心,这洗脸盆里也会发生“溺水事故”。到了梳头的时候,长头发就会很亲热地缠在一起,不梳很难看,一梳头很痛。

所以,我很不喜欢洗头。有一次,我连续十多天没有洗头,妈妈说我的头发粘在一起,臭死了,简直就是个“丐帮帮主”。

可是剪短头发又不行,不能做公主了,不能跳舞了,没有气质了,没有百变形象了……

有一次,我突发奇想地对爸爸说:“爸爸,我有个好办法,不如我剪个短头发,然后你给我买些假发,这样既可以有长头发,洗头也会很方便啊!”

爸爸说:“好啊,没问题。”

我一听,好高兴啊,马上开始做假发美梦,我想要个金色的头发,这样就会成为童话里的公主;最好还是个卷发,每次看到洗头店里别人在做卷发,我都很羡慕;对了,最好还有一个粗粗的发辫……啊,我的想法太多了!

这时,爸爸又不紧不慢地说:“不过,如果戴了假发,夏天你的头就会像搬进了蒸笼一样,汗珠会多得像给你每时每刻洗头一样。”

噢,我的天哪,我的假发美梦又破灭了。

唉,烦恼的头发啊!

何谓“童真”?“童真”即幼稚与天真。

幼稚,也就是不成熟。不成熟并不是儿童的缺陷,恰恰是儿童作为特定人生阶段的特点,因为,儿童的发展实际上是从生物意义上的个体向文化意义上的个体发展的过程。

因此,童年时期实际上具有双重性:童年既要为成人生活作必要的准备,同时童年时期作为特殊人生阶段又具有其内在价值。这种双重性之间的内在矛盾运动恰恰形成了“童真”,儿童作文的价值就在于表现出童年时期这种双重性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儿童在享受当下生活与准备未来生活之间取得平衡。

在这篇作文中,作者对于头发的烦恼生动地表现了童年时期的这种双重性:作者很自然地表现出对于拥有各种靓丽发型的羡慕之情,比如她直接地表达自己有“公主梦”:希望自己有了长头发之后,就会有很好的气质,能成为一个“百变小公主”,这就表达出她对未来成人生活的一种期待。然而这种成人生活相应地要付出代价,也就是洗头的烦恼,这在成人看来,是一种生活的必然,但在孩子的眼里,却是一种烦恼,这正是儿童这一特定人生阶段的特定感受。既对未来成年生活有美好的期许,又不愿面对当下生活中必须的付出,正体现出童年时期双重特征的矛盾运动。文章因此显出浓郁的“童真”。

天真,也就是事物天然本真的面目。儿童阶段属于人类的原始阶段,这一阶段最为鲜明的特征就是充满了游戏与幻想,游戏与幻想构成了童年的本真。

或许,在儿童的心目中,头发本身就是一个游戏,作者写道:“妈妈也很喜欢我的长头发,有时她会给我梳一个马尾辫,有时又给我梳个麻花辫……所以,头发长了,我就可以当个‘百变小公主。”又比如:“可是剪短头发又不行,不能做公主了,不能跳舞了,没有气质了,没有百变形象了……”这些叙述充满了游戏的质感,使读者感受到儿童更多在意的是发型变化带来的游戏快感。当这种游戏受到阻碍的时候,儿童就从幻想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路径,所以本文中大量内容均与幻想有关,特别是关于假发的一段幻想:“我想要个金色的头发,这样就会成为童话里的公主;最好还是个卷发,每次看到洗头店里别人在做卷发,我都很羡慕;对了,最好还有一个粗粗的发辫……”更是生动地表现出儿童作文“无中生有”式的思维方式。

儿童作文在内容上的“童真”取向,使其在审美上独具特点。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只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问题,却很少关注儿童作文的审美问题。殊不知,作为一篇优秀的作文,除了在立意、语言上经得起品评外,还必然具备审美上的价值。研究儿童作文的审美问题,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研究儿童作文教学的规律。

儿童作文之美主要体现在稚美上。所谓“稚”,即“稚气、稚拙”。

孩子的作文,就是要有孩子气,以有孩子气为美。孩子气是一种极为可贵的艺术品质,它表现出艺术作为“真”的本质,比如文中用假发来解决头发的烦恼,就显得非常孩子气。因为从成人的角度来看,往往会从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等角度去思考问题,而孩子对此问题的思考却能跳出此种常规思路,独辟蹊径,而且这种幻想也具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尽管在现实生活中会碰壁,却不失为儿童的创造。因此,可以说孩子气在本质上是儿童蓬勃创造力的独特表现。当成人看到儿童的这种孩子气的时候,往往会发出由衷的笑声,这是对儿童身上孩子气中蕴含的创造勇气的赞美。

稚拙,并非完全指孩子在写作时语言呈现出一种不成熟的质感,也指形象上的笨拙感,如“最烦恼的事是洗头,妈妈会像按牛头喝水一样把我的头按到洗脸盆里,按得我的脖子很酸,一个头洗下来,往往连腰都直不起来;而且有时水会流进鼻子、耳朵、眼睛里面”。这段文字给人的感觉就是孩子显得非常笨拙,难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必需技能;在情节上,也显得很笨拙,如从不喜欢洗头到想到假发再到假发梦的破灭,好像这孩子处处都不能如意,体现出在情节上的一种拙感。当然在“拙“中,也可以有“巧”,在作者的叙述中,“溺水事故”“丐帮帮主”等处用笔轻巧,显示出儿童在语言上的创造力,可谓是拙巧相生,得天真烂漫之趣。

篇5:散落的记忆作文

离毕业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多希望脚下的路一直延伸下去,多希望这个静谧的黄昏就此留住,可是我无法挽住它的手,正如成长在继续,生活在演绎。往事随风摇曳,纷至沓来,就像未名的湖水不曾平静。

大楼前的那块绿地,此刻竟是如此的诱人。浓厚的草丛,阴翳的树林,低矮的蕨草。组成了一个葱茏的世界。三年以来的欢愉,伤痛和期许,零零星星散落在草丛中,甚至在深邃的夜晚,也能看到它们发出的点点亮光。那些盛满了卵石的凹坑覆盖着清透的水,如今却已干涸了,惟有那些石头在水浸日晒后留下了斑斑白迹。三年的时光就要逝去,若不是那泛黄的日记本,我还以为这是一场悲喜交加的长梦。我愿意一梦不醒。

踱步走近艺术楼,脚下的这片空地曾是我们打闹追逐的场所,也不知摔了多少次,笑了多少次。走进楼里,宽阔的大厅回荡着我的脚步。看着这熟悉的地方,不知从哪个角落,传来了我们从前的笑语,由远及近,回荡在整个大厅,愈发响亮。它像一把木棰在我的心底敲打,直至敲出一条看不见的痕迹。突然一种酸涩的感觉往上涌,我只有离开。

走上对面的台阶,来到我最熟悉的教室。往上一看,三十张摆放整齐的课桌让我想起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阳光洒在靠窗的一排桌子上,其中一张便是自己的,回想自己曾仰着头,看着窗外深蓝的天际若有所思,发呆出神;也曾侧着耳,听窗外雨打芭蕉的悦耳之音;还曾拖着下巴,看着满黑板密密麻麻的作业,感叹荒废了自己的大好年华……只不过,那些,已成曾经。

篇6:散落的记忆作文

记忆中的那颗老槐树,依旧散发出轻轻地、淡淡的香。我躺在奶奶的腿上,张着嘴巴,奶奶细心的为我挑出塞在牙缝中的菜。一阵微风吹来,槐花就从阳光的间隙飘落下来。有些落在奶奶花白的发梢,有些落在奶奶瘦弱的双肩,还有些落在我稚嫩的小脸上。我拿起一片,放进嘴里。顿时,槐花的香味便混着奶奶的皂香袭遍了我的全身,也袭遍了我今后的人生。

一个夏日的午后,我光着脚站在厨房外,笑嘻嘻的对里边忙碌的身影,挥舞着手中的高中录取通知书。奶奶是不识字的,可她知道,我要走了。

那天奶奶把我打扮的非常漂亮,牵着我的手去车站,一路不曾松开。抱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世界的好奇,我跳上了长途车。也许那时的我还太小,以至于我还看不到奶奶眼角那颗浑浊的泪珠,还未曾留意到奶奶那任悬在半空微颤的手,还听不到奶奶嘴角那声声的呢喃…就这样,义无返顾的奔向那不再有奶奶皂香的生活。

时光荏苒,进入高中已经三年了。我成熟了,长大了,漂亮了。可当我一圈圈绕这操场走下来,我却越来越迷茫,越孤单。我想将自己想象成江南的女子;想将自己想像成一个在沙漠中,跪拜的信徒,只懂虔诚,不想杂事;我想将自己想象成一个帅气的少年,背着吉他,帅帅头发就可以上路了。

啊!对面的一个女生撞到了我。一阵槐花的香味便袭遍了我的全身。“奶奶!”我抬头,一张与我同样年纪的脸,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悠悠的叹气:“原来是金纺!”我瘫坐在地,这里没有氤氲雾气的江南,没有可以朝拜的沙漠,甚至没有通向远方的列车,更没有奶奶的皂香。

篇7:散落的竹叶高中作文

中考时,我考出了初中三年来最好的成绩,收到了省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完成一系列必要的手续后,我来到了高一(3)班的教室。

我刚挑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一声清脆响亮的“报告!”着实吓了我一跳。一个两手各拎着一只旅行箱的小个子出现在全班同学的视线之中。老师招手示意他找座位坐下,他偏偏径直走向了我边上的空位。我按捺不住自己害羞的情绪,用很机械的动作将脖子扭了过去,当我用眼角余光确认了这是一张毫无恶意的笑脸之后,便生硬地向他打了个招呼,而他却用一个大大的笑脸回应了我的冷淡。

接着,老师发了一张调查问卷,上面有姓名、出生年月、民族等问题。当我填完后,小心翼翼地向右边迅速地扫了一眼:姓名是xxx,性别是男。当我正在想为什么男孩子要叫这个名字的时候,他用手肘顶了我一下。

“这个,你填的是什么?”他用嘴叼着笔问。我看了他右手所指的地方,原来是让填“理想”。我不好意思地将自己的问卷推到他面前,我的“理想”是“考上北京大学”。他瞟了我一眼,问: “你中招考了多少分?”“六百一十七。”“再努力也上不了北大!”听完这话,我一时语塞,无所适从。虽然想说些“理想不是让别人嘲笑的”、“你不懂得尊重他人理想”的话来反驳,但还是忍了下来。再把视线落到他的“理想”上时,他已经写上了一行话: “斩断缚在足上的重力。”“这是什么意思?”“我要当飞行员!”我吃了一惊,下意识地打量起他矮小的身材,心想: “就你?身高都成问题!”他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伸直身子用手摸了摸我的头,说:“我还会长高的,至少要比你高。”我把他的手扳开,心里实在不太喜欢这个说话刺耳的家伙。

第二天,我被通知说要跟xxx做同桌,理由是,班主任发现我们关系很融洽。我真不知道班主任到底看到了什么,甚至怀疑起班主任戴着的那副眼镜的质量是否可靠。

无论如何,我和xxx的故事却就此开启了。

“‘筠’是竹子, ‘竹’还是竹子。”

“所以呢?”

“所以你应该叫王二竹!”

同学们都笑了起来,经常调侃别人的xxx,今天也算是被我调侃了一番。但很快我就笑不出来了。

月考已经结束了,红白相映的答题卷像雪花一样在教室里飘了起来。当我拿到历史卷子的时候,心里不禁一颤一一五十六分。我刚回到座位上,xxx就不怀好意地问我: “历史考得怎么样啊?”我知道他是要报被起外号之仇,就没搭理他,谁知他劈手夺过我的卷子,一脸坏笑地说道: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历史只考五十六。”一气之下,我把卷子夺过来按在了他的脸上,接着我和他就打了起来,接着我们两个就被老师叫了出去罚站。

xxx趴在走廊的栏杆上,仰望着蓝天。我则背靠着栏杆,背部享受着太阳光的按摩,虽然又考砸又被罚站,可这温暖的阳光却让我感到说不出的舒服。

“你看天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吗?”xxx主动打破了沉默。

“没感觉。”我可不想那么轻易地原谅他。

xxx却毫不介意,继续说道: “我看天的时候,总觉得有一种吸引力——一种能把我吸走的力量。我一直很想上去,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着我。”

我没有和他一起看天,而是将目光落在学校的花园中,因为我看到了一个奇妙的景象一一竹叶在凋零,一片一片的.竹叶向下落,落在了泥土上。

分科的时候,我犹豫了好长时间,最终使我下定决心的,就是xxx的一句话:“还记得你五十六分的历史试卷吗?”最后我还是选择了理科。但我忘了,xxx也是肯定要学理科的,如果当初我知道还会和他分在一个班,还会和他同桌,那我宁愿去读文科。三年的高中时光,我竟是和xxx一起度过的。

高考倒计时的第十天,我和xxx都在埋头苦学。他一直能保持年级前三十名的名次,时已至此,他大可不必像我这样拼命学习。

“都已经定型了,你还学什么学?”我停下笔,把头埋进双臂里,对xxx嘟嚷着。

“你懂什么?我这叫‘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我也‘磨磨枪’。”我又起身准备投入学习。

“你这叫‘临时抱佛脚’,该考不好还考不好。”

xxx啊xxx,你就是我生命里的冤家吧!

高考那一天,我和xxx终于分开了,在去考场的车上,有的同学在背公式,有的同学在交流感情,而我却想起了xxx:他从没跟我提过他理想中的大学,我只知道他是个喜欢天的孩子。

下了车,在步行去考场的路上,我驻足在一棵竹子前,用手拨弄着它的叶子,感慨地说: “可别再跟我报同一所大学了,王二竹!”叶子没有落下来,无论我怎么拉扯,叶子都没有掉。

高考完了,我就只知道睡觉了。

没几天,突然接到一个同学的电话,他说xxx住院了,车祸!

我向着医院拼命跑。

“他就躺在那儿,四天了。”他的父亲用手指向xxx所在的病床。我走了过去,半跪在床头,握着他正在输液的左手,想说些什么。

这是什么?我发现我的膝盖下有什么东西,是旅行箱!

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就带着这个箱子。据和他一个寝室的同学说,他有一个蓝色的箱子,他从没打开过,也不让别人打开。而我脚下躺着的正是那只蓝色箱子。我颤抖着打开一看,全都是飞机模型!

他的父亲走了过来,指着箱子里的飞机对我说: “他从小学起就开始自己动手制作飞机模型了,他一直想当飞行员。”

我把箱子合上后,鼻子一酸,流下泪来。我抓着他的手,祈求道:“你不能死!”

六点钟的时候,我回家了。

七点钟的时候,xxx走了。

篇8:学生作文应回归童真

一.真实作文, 开启心灵之窗

好文章有若干标准,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真情实感, 有一句话说得好:“文章应该事真、情真、理真, 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 刻纸为叶, 不可能有生命活力”。然而, 当前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把自己心中所想, 口中要说的话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下来。

1、倡导“我手写我口, 我手写我心”

作文就是言语的文本表现, 说自己的话, 表自己的情, 才能让儿童说真话, 表真情, 儿童感悟世界, 总是与自己的生活世界相联系, 和他们所感兴趣的事物相联系,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 让他们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说“诚实的自己的话”, 用童心表述真实的生活, 发表内心真实的感悟。

2、倡导从自己的生活写起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 文章如溪水, 源泉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每个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书, 教师要主动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 为学生提供活生生的原生态的体验环境, 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写下来。并经常组织一些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并在体验中积累写作素材, 为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提供写作基础。

二.快乐作文, 体验成功喜悦

要使写作成为一项快乐的活动, 就得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 并从中获得快乐体验。而学生的写作热情一旦被激发起来, 就会感到“如骨鲠喉, 不吐不快”。

学生对写作感兴趣, 就不会为写作而苦恼了。教师要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 开展一些生动活泼, 并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活动。如组织游戏、做实验、外出郊游, 为画配话、搭积木编故事等活动, 让学生以此为内容进行写作, 不但使学生有了写作内容和写作热情, 还调动起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一些学生的作文, 往往千人一面, 百景一样, 写不出新意来, 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 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 圈子又小, 出了家门就进校门, 缺少社会实践, 视野不开阔, 活动领域不宽广, 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 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 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广泛接触社会, 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 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 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 具有文采, 也显生动、有形。就是说, 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三.自由作文, 放飞孩子的灵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实践证明, 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 才能“情动而辞发”, 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 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 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尊重学生的选择, 尊重学生的表达, 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 一些不成熟的缺点, 让他们自己去克服, 让他们自我成长, 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 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能思想的芦苇。”孩子虽小, 但随着自身的成长, 他们对许多事物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教师应鼓励学生打破作文条条框框的限制, 将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新发现、新感受、新想法, 不拘形式、不拘字数、以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童情, 反映童心, 才显现智慧的闪光、创新的萌芽。”让我们为孩子们有创意的表达喝彩。久而久之, 创新就能成为自觉行为, 作文就成了学生纵横驰骋、放飞灵性的自由天地。

摘要:所谓的学生优秀作文很多都是篇幅长, 立意新, 主题深, 老气横秋, 充盈着成人化的思想和文学性的构思, 看不出一点学生味。本文重点从让学生真实的写作文、快乐地写作文、自由的写作文三个方面谈了学生的作文回归童真。

篇9:作文教学应呼唤“童真”

[关键词]作文;教学;童真

作为语文教师,笔者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常常思考这些问题:为什么当下多数学生的作文中很少看到孩子那颗可爱的“童心”?为什么假话、空话、套话充斥在他们的字里行间?是什么东西“泯灭”或者“压抑”了他们的那份本应属于他们的“童真”?

一、教师的专制,淹没了学生的童真

作文失去本真,学生缺乏真情,已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的题目是老师出的,作文的立意是老师定的,作文又是老师评的,学生如果想得高分,能不去揣度老师的用意?能不去讨老师的欢心?于是,学生想着法子为别人代言,而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因此习惯了应付,习惯了服从。学生的作文确也基本符合了老师要求的规格。但是,与之而来的是:“应题”的束缚、“应体”的拘泥、“应命”的违心、“应法”的尴尬、“应套”的就范和“应试”的无奈,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进入了一个个“怪圈”,使得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变得暗淡无光。此时,学生的写作已很难说是“我手写我心”了。

因为教师的个人“专制”,淹没了学生的自由和“主体地位”,使本该是心灵自由鲜活地展示的作文,失去了本应有的童真和灵性,成了为教师而写的“应制之作”。

二、作文集的引领,让写作成为模式下的填空

教师在批改孩子的作文时,常常发现:构思大致相同,故事情节基本雷同。

让学生写篇《我后悔了》,我曾不止一次地浏览到这样的写法,说是:学生自己偷藏了小鸡摊上的小鸡,带回家,妈妈教育,第二天把钱交给卖小鸡的老爷爷。

要写《好人好事》,在学生的作文里你可能不止一次地看到同样的情节:卖烧饼的老爷爷在一个年轻时尚的女子对他不敬的情况下,还要喊回已经走开的女子,把钱找还给她。

显然,这并非孩子们的亲身经历。那是因为,他们在一些所谓的“优秀作文”集中,选择同样的文章作范文进行了自己的“创作”,让写作成为范文模式下的填空。

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事实上,这样变相抄袭的做法,将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写作。长此以往,在他们的作品中就只能看到别人的影子,而缺少自己的思想,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也就缺少了观察、思考、积累的习惯,写作素材习惯于从作文选中去搜集,案上有几篇、十几篇范文预备着,与老师出题一一对应,对上了得个高分,对不上只能拿个不及格。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去认识世界,细心地观察生活,发现与众不同的东西,提出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把这种感受说出来,恰当地组织语言表达出来,做到“言为心声”。生活,是学生写作的前提。积累生活,是学生创作的基石。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写生活中自己看到的事、听到的事、思考过的事,这样才能找回学生自己的感受,真情实感才能跃然纸上。

三、辞藻的过度堆砌,让文章真情难觅

在写作中,如果说到“优美词句”学生绝对不会陌生。书店里卖的是做了系统分类的“优美词句”,学生在积累时往往也会直奔那些书籍,直接抄录,而不是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去发现、去思考、去甄别、去积累。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们在学生开始写作之前常常不会忘记提醒的是“用上优美词句”。实际上,在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教学训练中,华美的词句应该给生活体验让位,给学生的真情实感让位。有生活、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有自己独特发现的文章才可能是好的、美的文章。别让优美词句对文章的“美化”弱化了学生用童心表达的欲望,别让学生的作文成了套用优美词句的模子,优美词句不能“喧宾夺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这些无不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从儿童特有的童真出发,去观察世界、感悟人生,去描绘世界。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会赢得学生的欢迎,才会让学生感到作文的乐趣,才能唤回学生作文中的那份本应有的、似乎已经远离了的“童真”。

责任编辑 周正旺

篇10:散落的浮华作文1400字

烟花褪尽,人比烟花寂寞。 ―张爱玲

我不禁停下了脚步……

初见烟花,脑中只有“璀璨夺目”来笨拙地形容它。烟花绽于暗夜,落于尘间,肆无忌惮,盛大灿烂。现在想来,这个词未免也太过肤浅了。

少年的心动如此时仲夏夜的荒原,割不完烧不尽,长风一吹,野草就连了天。那晚艳丽的烟花划破黑暗,以其幼小的身躯化为世间幻影,像花凋一般溅落嘈杂的城市。胆小的我竟忘记了对其巨大声响的惧怕,一个劲地瞪大了眼痴迷地望着,努力将这良辰美景藏进自己不大的眼中。

再大些,对烟花的认知止步于诗词“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的勾勒中。

再大些,沉重的学业将业余时间挤得不得喘息;期末考试前的下落更是让我从小就引以为傲的骄傲击垮。纷至沓来的是不想努力的幻想与不得不努力的现实。

夕阳,欲坠,最后一丝温暖的霞在高楼大厦中谢幕;阳光消失,接踵而来的是这个冷色调的夜。又是一年夏天,夜已深,心事未睡,趴于冰冷的书桌,一旁还残留着余温的笔静静地躺在散落的试题上,月光倾泻。

蓦然,一片许久未闻的轻微声响闯入了嘈杂,吵醒了我自负的梦。

我被牵引着起身找寻:啪!一道渺小却刺眼的花火在沉闷的夜空中炸裂,划开了无边的压抑;又是啪的一声,光芒绽放,耀眼得连城市中傲立的霓虹灯都自愧不如。

我着急的下床去寻,却只能隔着玻璃眼睁睁地望着它脆弱的冷焰,下坠,消散。

我有些失望的揉了揉眼睛,倚在窗前,呼出的.白雾印在厚厚的玻璃上,像是给嘈杂的城市披上了一层薄纱。

呆呆地盯着凄寂的夜空,任思绪在夏风中缱绻。

啪!一朵烟花!两朵、三朵、四朵……连串的烟火像是绽放的花朵,在夜空中中雀跃着;像东风吹散万树繁花一样,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跳珠般掉进我的眸子里;又似一团彩色的焰火,快速地往上蹿,只留下一线灰色的烟雾,与黑幕融为一体。啪!无数个破碎的光点零星地散开。星星点点,缀满了身后的圆幕,浮在肮脏的城市上,照亮了游子脚下坎坷的路,落入了粼粼的星河之中,定格了在风的心里。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就在刚才,短短的一瞬间,一朵小小的烟花在我眼前陨落,湮灭于繁杂的尘世间。刚刚攥在手里的美好就这样措不及防地溜走了,如一把岁月,一缕清风,不知如何祈求它们留下。那一刻,世界仿佛静止了:山,水,树,花,人都在无声注视着近乎消失的烟花;树,停止了摇曳;水,停止了流动;人,停止了交谈――整个世界就只有眼中的烟花不停地绽放、绽放。

可此时,又有何人能像我静静倾听城市之外的呢喃?恐怕亦只有我一人怜惜烟花不长的寿命罢了。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素来钟情于花草的坚韧,所以又有谁在苍穹之下观赏时,会想起它们比花还娇弱的生命?短短一瞬,灰飞烟灭;烟花终将散去,但那股掩藏于它们身后的热情永不会消散;烟花虽不及“凌寒独自开”的孤傲,也没有“此花开尽更无花”的坚贞,亦没有“冷露无声湿桂花”的娇嫩与“点溪荷花叠清浅”的亭亭,更不会有“夜合花开香满庭”的招摇;倒是令我想起《红楼梦》中林妹妹葬花时吟咏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

可惜鲜花有“重开日”,而烟花只剩灰飞烟灭……

消失只是瞬间的事,留下的是记忆中的美丽。

烟花在寂静的夏夜盛开,绽放出七彩的美丽;却让人忘记了它在爆炸时发出巨大的声响,忘记了夜空的沉抑,忘记了破碎前的壮丽,忘记了它仅仅是为了留下这美丽的倩影。人的一生亦如烟花般绚烂得窒息,也短暂的可怜。到头来才发现自己原来渺小得连一粒灰尘都不如。

于是,心中的烦闷与开心便如烟花褪尽。再次拿起桌上的笔,摊开皱褶的卷子,默默回溯自己所经历的成功与辉煌,其实只不过是烟花中小小的一丝花火罢了。

篇11:寻找散落的红色记忆作文

寻找散落的红色记忆,让那份温暖与感动流传。

前往高山窝的道路泥泞不堪,坑坑洼洼。

山中溪流不断,环境幽静。

山中山货多,罗镜如随手就挖了两个竹笋。

龙门县龙潭镇石莲村的黄牛田村民小组,曾住在一个叫高山窝的山沟沟里,这个在一般地图上都难找到的小山村,在解放战争时期却因其交通四通八达,成为当时的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北支队下属团队(下简称江北支队)的驻扎地,江北支队的队员们在这操练、开会、休整。小山村的村民担起了交通员、炊事员的责任,给江北支队的队员送信、煮饭、放哨。

近70年的风雨过去了,随着该村民小组的村民从高山窝搬走后,这个曾经的革命活动地点,如今变成了什么模样?近日,当年江北支队在高山窝革命活动的见证者、75岁的罗镜如,及当年江北支队交通员的后人、60岁的罗月朋,带着记者翻山越岭来到了高山窝,寻找当年江北支队的活动轨迹。

地方偏远

高山窝有“五难”,后来村民集体搬迁

从名字上可以想象,高山窝就是一个在高山上的窝。

“不远。只是最近下雨了,不然越野车能开到高山窝。”罗月朋说。

车开不上去,只能步行。这是一条勉强能行四驱越野车的山道。这是在1980年时,一家采育公司为方便运送林木专门开辟的,之后,公司没运营了,道路也没维修。此前,村民走的都是羊肠小道。“播种时节挑化肥上山,收获季节挑稻谷去当时的`左潭圩镇送公粮,都要步行走很远的山路。”罗月朋说。

因为高山窝太过偏僻,存在行车难、用电难、读书难、看病难及通信难五大难题。19初,该村民小组5户人家37人,集体告别高山窝,搬到在石莲村由省、市、县老建办和镇共同扶持建的新村定居。

耕地不多留有2200多亩山林

走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来到风门坳。“从前,我们村民下山走到这里,都要歇歇脚。”罗镜如说,在风门坳旁边有一个小山包,当时江北支队队员驻扎在高山窝,就有队员在这放哨。这里居高临下,四周有动静都能察觉到。一旦有人从山下上来,很快就会被发现。风门坳的确位置很好,就算是站在路边,也能看到远处龙潭圩镇的一些楼房,山下和沿途的情况,一目了然。

穿过风门坳,再行走近一公里,终于来到了高山窝。高山窝,四周都是山,山林茂盛。山窝中有一水潭,四周山上流淌下来的溪水,汇聚水潭中。溪水很浅,在沙滩上蜿蜒,与两边的山林,形成一幅幽静山水画。

山里空气很好,深呼吸一下,似乎带有一丝甜味。据说,曾经有部门来测试过这里的负离子,数量与南昆山差不多。这里目前有一户水电站的人员住,屋内已通电,山溪水煮开后泡茶,特别清香。

罗月朋说,原来的黄牛田村民小组,耕地不多,只有约60亩,但山林很多,有2200多亩。村民搬迁出去后,山窝口筑坝形成了一个可发电的水潭。

水潭边,就是原来罗镜如、罗月朋的家。

当年岁月

两兄弟一个当交通员,一个帮江北支队做饭

据罗月朋和罗镜如回忆,当时高山窝房屋不多,是一个方形类似围屋式的建筑群。四周都建有房屋,中间一个大天井。房屋分上洞、下洞两排,两侧还有走廊和房屋。当年住在这里的几户罗氏族人,是清代从新丰迁徙过来的,看到山窝里能开荒种农作物,就在此修建房屋落地生根。江北支队队员究竟是什么时候来到高山窝的,罗镜如已记不清。江北支队队员到他家时,他大约六七岁。

“这里是我父亲为江北支队队员做饭的地方,饭煮好后,就通过后门,送到山上给队员们吃。”罗镜如指着一个稍微平整的地方说。罗镜如的父亲罗裔莲,当年负责给江北支队的队员做饭送饭。

“前面有一块平地,可以坐10多个人,是江北支队队员开会、操练的地方。队员们有时在山里睡觉,有时会到屋子里面来睡。在屋里睡时,都是穿着衣服睡,怀里还抱着枪。”罗镜如回忆,每次江北支队队员来到高山窝,有需要时,都会叫他父亲帮忙做饭,他好奇地看着队员开会,摸摸队员手中的枪。

罗裔莲的兄弟罗裔恒,也就是罗月朋的父亲,则负责当交通员,给江北支队送信。高山窝虽地处偏僻,但其地理位置很好,可谓四通八达。“后面有一个山坳,有一条小路可通往铁岗(原来的龙门县铁岗镇,后与左潭镇合并为龙潭镇)、龙门县龙华镇。左边有一条小道,可通往从化、新丰。”罗月朋说,其父亲1994年去世,在世时,不时会说他当交通员的事。”当时送信都是走山路,再远的地方,也是走路去。只要有需要,不管路途多远,罗裔恒都会将信送到。

村民期盼

盼开发利用高山窝,增加收入

高山窝有革命武装队伍,罗裔恒当交通员,风声不知怎么传到了当时国民党乡公所里,乡公所派军队到高山窝抓人,罗裔恒也被抓了。虽然严刑拷打,但罗裔恒坚决不承认,当时罗裔恒只有10多岁,只是一个少年,最后乡公所的人对他家进行罚款,罚做了20顶竹帽子才被放出来。

罗月朋回忆,江北支队一直断断续续在高山窝驻扎到解放后才离开。当时江北支队其中一个负责人叫马达。解放后,马达还给他家寄来了一个笔记本和两支笔,其中一支是圆珠笔。

据原来左潭镇民政办主任罗旭浅说,解放后,当时的黄牛田生产队所在地高山窝,被认定为革命老区。由于高山窝地处偏僻,村民外出非常困难,加上山里没通电,也没电话,进山出山全靠步行,生病看病非常困难,孩子出外读书更是困难重重。黄牛田村民小组,作为广东省最早试点扶持搬迁的边远分散老区村庄,搬到山下新村定居。

作为黄牛田村民小组的小组长,罗月朋有着期盼,“高山窝的生态环境很好,如果能修好道路,高山窝也是一个养生、洗肺的好地方。”罗月朋盼着能利用高山窝现有资源,开发一些经济项目,增加村民收入。如果道路硬底化了,村民也可以上山收一些山货,运送出来卖,增加收入。

高山窝山清水秀

山里山货多,最多的是竹笋

高山窝山清水秀,山道边溪水潺潺,原生态林木树缠藤藤缠树随处可见。

“这种植物我们当地叫‘碗掉藤’(音),是一种可以做藤椅的植物。”罗月朋指着路边一个类似葵树的植物说,从前村民就砍这些长藤,背到广州等地销售,帮补家用。

靠山吃山,山里的宝贝还不少。“这种叫乌桕树木,4月花开时,蜂蜜可酿出很好的蜜;这种叫鸭脚木,是蜜蜂冬季酿蜜的主要花源。鸭脚木的蜜很好,可以保存很久。”在石莲村,很多村民都有养蜂酿蜜的传统,每年村里都要产出几千公斤蜂蜜。

山里最多的宝贝还是竹笋,几位村民眼睛都很尖,一下就能在竹林中发现竹笋。“从前我们在山里住,会挖很多笋,自己吃或是拿到山外卖。”

山里有多种颜色的山鸡,野山羊在岩石上奔跑

山里的植物多,动物也不少。

罗月朋说,随着这一片山区封山育林,山里的植物茂盛了,山里的动物也多了,山林中有多种颜色的山鸡。“有一种山鸡是白色的,长长的尾巴,很漂亮。”

“山上还有山羊,都是野生的。它们在山顶上的岩石上奔跑,见人跑得远远的。”罗月朋说,山中还有野猪,以及说不上名字的动物。

上一篇:北阳联校安全自查报告下一篇: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制度心得体会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