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的记忆散文

2024-04-20

散落的记忆散文(共15篇)

篇1:散落的记忆散文

散文鉴赏:散落的记忆

楚梦不禁春晚,黄莺忧自声声,东风约略,一帘思雨春薄,我问问天边云色,春来春末,又是七年,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处处悠然,说人生如梦,说人生如秀,那有什么不同,不都一样的朦胧!

濛濛的水边,蓝色的蝶,画翩翩的弧线,多么的缠绵;借我扁舟一叶,于明河共影!夜半听雨,滴滴穿心过,伤么?痛么?一遍感动的日记,感染了眼眸,能感动你的心吗?尘世红尘,我是不是等待你千年的书生。

小溪边,看落叶飘向碧潭,一片、两片,风轻轻地摘迟疑的叶子,踌躇地投向水面,落叶无奈地于旋涡中轻转。溪中游鱼,若仰头张望,会不会看到云影之间的叶片,窃窃议论着——是谁摧残我的惟悴,把我从枝头吹落而又置于旋涡中而不顾?

忧郁的心似乎想告诉我一些别离的酸楚。可是自己却仍沉浸在我编织的故事里;你在那一排排柳岸的风中,依然长发飘逸。高远的蓝天和白云倒映在明净的河水中,你依然摇曳在一片柔柔的波光里。

我只能这样,写下一些只有你才能读懂的语句,在悠长的记忆中,你伤感若太多,就把心丢给我保护,疲倦的烟火,我会替你都赶走。云朵的河流,快速的流动,现在的你在城市的哪一个角落,多想看见你笑容的温柔!

初升的太阳,雾化了一地的忧伤,几乎见不到太阳的轮廓,甚至见不到阳光的色彩,只见朦胧中有一团淡淡的浅浅的红,而那一点点的红晕,也渐渐的散开了。

河畔写诗,千年的涛声中有你的影,我的心跳,你的呼吸,不再同寒江的夜潮一起律动,守着孤独的夜,苍老伤痛的溪,我唯有,唯有静静地挥一挥手,溪流之上,我亦为你而停留!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与你相遇,我想问:到你的心里该怎么走?散落的记忆,散落了一地,我问上帝,既然花开的那么艳丽,为什么不会结果?是不是只有昙花一现才是最美的境界?如同梁山伯与祝英台,只有生离死别才会名传千古?泪!顺手指滑落的那一瞬间,是不是一定要有疼痛,才知道我们曾经来过这个世界?

我知道,茫然中你选择了沉默,焦躁中你选择了远离,只把一切都交给了生活。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却已经懂得了无声的背后,寻找被尊重的清冷和平静。我知道,你曾在无话可说的那一刻来过。风在吹落的黄叶时,也埋葬了我的爱情,不知用多少眼泪,才能让你相信,我最爱的人——是你!

如果,如果,我有一天消失了,离开了,不要拿回忆寻找我的踪迹,我的心已经因此在这一片土中沉寂,有小草陪伴,有风曾吹过,有落叶委婉,有雨曾来过,有云曾飘过。散落的记忆,散落的人,原来有许多话并不需要说,有许多事都曾发生过,然而,在你走过的路边,总有人会插上一朵花。如果可以,我会向天,再借五百年,来完成这散落的记忆!

篇2:散落的记忆散文

无意中翻起遗落的杂志,拾起一段不愿回首的往事。曾经年轻相爱的一对,如今却早已人世相隔。

父亲走的很突然,毫无征兆。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和相信。听到消息的我,就像被电击到整个大脑都处于短路状态。我希望这是一个不知所谓的恶搞,但是这样的话却是从母亲的口中得知。显然抽泣的母亲还在悲痛当中,而身在北京的我也不得不接受现实无情的宣告。连夜赶回老家,可还是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推开医院的一扇门,看到聚在屋子里的亲友,还有满面泪水的妈妈。妈妈看到我的一刻,她扑过来抓着我眼泪不住的流淌,说着:‘‘孩子你爸没拉……”就这样哭着重复着。当时的我好像傻掉啦我知道那不是镇静,我没有哭只是静静的拍打着母亲的肩膀。事情太突然了,这是24年来头一次直面死亡。而死亡的对象竟是身体一向硬朗的父亲。我甚至怀疑是否医疗事故或是有人蓄意要害他,我从来没想过我会在24岁时失去父亲,父亲会在那样的年纪撒手人寰。一切的一切都太突然,有好多事情都还没来得及……

看到父亲遗体的`时候,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因为是我的亲人,所以没有面目狰狞。就像往常一样的躺着,可是这次躺下就再也不会起来啦没有了呼吸和心跳。接下来的日子全家人都为他的身后事奔走,一个大活人就这样没拉,最后握在手里的只剩一把骨灰。生命实在是太脆弱,世事也很是让人无奈。

父亲的去世,也许是他痛苦人生的一种解脱。他很木讷沉默甚至有些软弱,他不被人重视和在意,他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然而他更是一个善良朴实勤劳的笨男人和好男人。高中三年是他陪我一同奋战到底的。他没有高深的文化知识,只能选择默默的照料我的饮食和起居。冬天天气再怎样寒冷也会为你不畏严寒买来爱吃的橙子,每天都是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休息。当时的我实在太过麻木,认为一切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说过一声谢谢,我没有为他认真的准备过饭菜,也没有挪出我所谓的宝贵时间和他好好沟通交流过。我只是尽情的享受着他默默奉献的一切。如今我明白我失去了再也找不会来的全世界无条件全心全意为你好的一个人。留下的是深深的遗憾和无尽的思念。

之前做过这样一个梦。阳光明媚的午后风轻云淡。整洁安静的街道,一派祥和。一个年轻人倚在墙边抬头望天,神情悠然自得。白色的衬衫,黝黑的皮肤,时尚的喇叭裤。那张脸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就像杂志中夹着的那张二十年前照片中的模样。

篇3:生活碎片散落在亚洲的细节

我们对于世界的距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近过。坐在桌前,纵横的网络可以带我们想去的任何地方,游走在纷繁的色彩和符号之中。然而,隔着一层层薄薄的屏幕,看着那些变幻的色彩久了,我们似乎都会犯同一个错误,以为这就是世界的全部,在一种“虚伪的美丽”中渐渐远离了最本质的生活。

在网络之中,所有的色彩都可以自由调和,为了让自己的符号可以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能引人注目,我们也常常会不自觉地把“真实的朴素”全部删除和屏蔽掉,以夸张的想象渲染出一种虚假的张扬。

这样的结果,就是常常让我们混淆了真实和想象的界限。

而这世界上,总还有人会恪守一种原则,他们所做的事情,就是执著于寻找和还原最真实的生活,并试图以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接近世界的本质。

这是一批美联社记者记录下的亚洲日常生活图像,印度、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约旦、柬埔寨、斯里兰卡、叙利亚等国的许多普通人,在他们的镜头里,以最原始的状态,呈现出一种“没有修饰过的色彩”。

篇4:“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珍品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写的回忆性散文集,共收录了10篇散文。最初在《莽原》杂志上发表时总题目为“旧事重提”,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鲁迅在写作这些文章时正遭受着北洋军阀当局和各种敌对势力的严加迫害。1925年因支持学生运动,他受到“正人君子”们各种流言的攻击和诽谤。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先生也受到反动政府的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在这样的处境中,鲁迅曾说:“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这10篇散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虽然是回忆性文章,但都能反映出当时社会斗争的痕迹。

【内容简介】

《朝花夕拾》中的10篇文章记述了鲁迅童年时期的生活和青年时期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鲁迅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現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前7篇文章,记述了鲁迅童年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后3篇作品,记述了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追求真理的人生足迹。

【阅读指导】

《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都是些回忆性文章,但却并不是对往事的单调记录,而是用娴熟的文学手法写成的优美的散文珍品。作者撷取那些难以忘怀的生活片断加以生动的描述,选择有代表性的情节和细节表现人物性格,使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作者特别擅长描摹人物的神情心态,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老先生读书时大声朗读文章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寥寥几笔,把老先生那种痴迷入神的情态表现得惟妙惟肖。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使《朝花夕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作品在写作手法上,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如将百草园的景致描写得绘声绘色: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云雀从草间直窜向云霄,油蛉在低唱,蟋蟀在弹琴,斑蝥从后窍喷出烟雾……构成了富有情趣的画面,使百草园成为令人神往的儿童乐园。作者将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时弊的针砭结合得自然恰当,天衣无缝。揶揄嘲讽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犀利风趣,耐人寻味。在叙事、议论中,还常常插入相关的童话、传说和典故,如在《狗·猫·鼠》中插入德国童话狗与猫成仇的故事和日本“猫婆”的传说,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入“美女蛇”的传说等,都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文章的语言清新、朴实、亲切感人,是现代回忆性散文的典范之作。

【原文再现】

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节选自《父亲的病》)

【片段赏析】

这段文字中,作者着重写“名医” 陈莲河所开药方中药引的“奇特”和丸散的“特别”,语言幽默且具有讽刺意味。

【读后思考】

1.《朝花夕拾》中的作品最初在报上发表时的总题为“旧事重提”,你能说说这两个题目间的联系与区别吗?结集出版时,作者为什么用“朝花夕拾” 而不用“旧事重提”?

篇5:记忆如珠散落一地散文

看着那散落一地的记忆,我微笑着微笑着,然后转身行走。那些圆润的记忆,在我身后如珠般蹦跳着。我只能转身和它们说声再见,然后再祝它们安好。

我想能属于我记忆的,在多年后的早晨醒来的时候,还会在我的眼前浮现的。我想这样的记忆是属于我生命的,它一直是我不离不弃的。我想这样的记忆是不用我苦思冥想的,它就是真正属于我的,是谁也偷不走的记忆。

如若,哪一天我在美丽的清晨醒来的时候,有的记忆抓破脑门也回忆不起来了,我想这样的记忆不是属于我的,这样的记忆和我的生命是没有关系的。那么,这样的记忆就让它随风而去吧!

记忆如珠,散落一地。我想当所有的记忆挣脱出我记忆的狭隘,迸出我生命的时候,我曾经是紧张和无助过的。因为,我怕失去很多和生命有关的.东西,所以我紧张和害怕。我曾经真的很想在记忆散落地的刹那弯身去拾起,但是我终究没有刻意的去弯身拾记忆。

生命就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会失去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一切的一切都会在不经意间发生。或许,只有生命的那份云淡风轻,才能留住我们生命的所有美丽。

我想有一天,当美丽的一切或许就这样默默地飘至我的生命里,然后这份美丽也让我措手不及。人生就是有很多的意外,有的意外是让我感到害怕的。同样,有的意外也会惊艳我的时光的吧?

看着一切散落在地的记忆,不管它有多么的圆润,我就笑着离开。我想是我的,终究是我的。不是我的,我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就让如珠的记忆,快乐的自由的奔跑吧,它喜欢迸到哪里,也是它自己的事情。我始终认为,属于我的记忆走不远,不属于我的记忆留不住。

我喜欢一切的顺其自然和随遇而安,不刻意也不苛求生命里的任何,让一切的一切都随着生命的轨迹安然的行走。如若,哪天这些轨迹撞至了我生命的航线,我想那么我就和这些轨迹有交集了。如若,这些轨迹和我生命的航线不能交集,我就一直这样悠然自得的前行。

篇6:散落的记忆作文

离毕业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多希望脚下的路一直延伸下去,多希望这个静谧的黄昏就此留住,可是我无法挽住它的手,正如成长在继续,生活在演绎。往事随风摇曳,纷至沓来,就像未名的湖水不曾平静。

大楼前的那块绿地,此刻竟是如此的诱人。浓厚的草丛,阴翳的树林,低矮的蕨草。组成了一个葱茏的世界。三年以来的欢愉,伤痛和期许,零零星星散落在草丛中,甚至在深邃的夜晚,也能看到它们发出的点点亮光。那些盛满了卵石的凹坑覆盖着清透的水,如今却已干涸了,惟有那些石头在水浸日晒后留下了斑斑白迹。三年的时光就要逝去,若不是那泛黄的日记本,我还以为这是一场悲喜交加的长梦。我愿意一梦不醒。

踱步走近艺术楼,脚下的这片空地曾是我们打闹追逐的场所,也不知摔了多少次,笑了多少次。走进楼里,宽阔的大厅回荡着我的脚步。看着这熟悉的地方,不知从哪个角落,传来了我们从前的笑语,由远及近,回荡在整个大厅,愈发响亮。它像一把木棰在我的心底敲打,直至敲出一条看不见的痕迹。突然一种酸涩的感觉往上涌,我只有离开。

走上对面的台阶,来到我最熟悉的教室。往上一看,三十张摆放整齐的课桌让我想起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阳光洒在靠窗的一排桌子上,其中一张便是自己的,回想自己曾仰着头,看着窗外深蓝的天际若有所思,发呆出神;也曾侧着耳,听窗外雨打芭蕉的悦耳之音;还曾拖着下巴,看着满黑板密密麻麻的作业,感叹荒废了自己的大好年华……只不过,那些,已成曾经。

篇7:散落的记忆作文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树梢鸟在叫。

不知怎么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记得初见时,你是向日葵那般灿烂的女子,活泼、灵动,是大家公认的开心果。烦闷的夏日,因为有你也带来了一丝的清凉。遇见你之前,我偏爱静不喜说话,喜欢“淡静若水”一般的性子。是你在我平静的波心投上了阳光,起了涟漪。是你告诉我,在意你的人你不必问太多,他们关心你自会告诉你,不在意你的人你问太多他们只会更瞧不起你;是你告诉我,幸福要靠自己争取;是你说习惯只是弱者不想改变的借口,世界上没有什么习惯是不可变的;是你说……

在一起的日子是轻松地但时间太匆匆。可见是我们会在花园的树下静静的坐坐,有时谈谈心,晚饭时会去散散步,失意时会去大哭一场,哭完了我们还是那个坚强的孩子。那里的一花一树见证了我们的友谊,忘不了月夜坐在亭子里的你,周身泛着淡淡的光,似皎皎的月坠落人间,那一幕在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你说过我们并不是乖宝宝,我们同是天涯沦落人啊!下雪天我们牵手走在雪地里,你踩着我的一个又一个脚印前行,那时真想沿着雪地一直走下去。那些随时光流逝了的日子,在心中刻画成了永恒。谈天说笑一起唱,当时只道是寻常。知道你走的那一刻,我才明白,心被撕裂一个伤口有多痛,只能重温着回忆来弥补。看着你的车转过街角我的心慌了,追在车后不想你走。你离开我的生活时,正值初夏,可我的心仿佛在刹那间经历了寒冬。

独自走在阳光明媚的花园里,回忆着当时的欢声笑语,看着漫天飞舞的花朵,在最美丽的时刻凋谢。我站在落花缤纷的树下,仿佛看到你在笑着对我说:“瑶姐,想你了。”不知不觉泪溢出了眼底,一瓣花瓣承接住了那泪珠跌落在我脚下,一切都碎了。因为那幻象,我的心突然落下了千朵万朵阳光,如玉兰花般开放,只是再也找不回当年那开得灿烂的向日葵了。

回忆是一首歌,在我的心尖上跳动旋律;思念是一首诗,让普通的日子出现韵律。

篇8:么散落的繁星

关键詞:地域文化;线条之美;色彩之美;审美情趣

大自然的精神风貌往往与人的风采神韵有着某种类似性,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人”,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背景下会培养出人特有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经过长期的继承积淀和不断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我们称之为地域文化。中国地域文化有着无穷无尽的美,蕴含着许多审美因素,它们自古丰富着人们的审美经验,塑造着人们的审美心理。今天,交通和信息技术促进了人们的沟通,也淡化了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然而,心理的积淀,种族的记忆深深地在中国人的脑海里扎下了根。地域文化之美仍然牵动着人们的神经,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1 琳琅满目的地域文化

要探讨地域文化,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地域文化。作为一个空间概念,地域,常出现在文化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中,其内部以相对稳定、连续、相似的自然特征与人文风貌而区别于其他空间。地域文化则是以空间分布为前提的一种类型文化,概括来说,是凝聚和积淀在一定生存空间内的生活方式、人文心理和民俗风情。我国幅员辽阔,可划为三个自然区,纵跨五个温度带。有着一望无际的辽阔平原,也有广袤无垠的高原,有浩瀚苍翠的森林,也有酷热干旱的沙漠。复杂的地貌和气候不仅影响了各个地区人们的相貌,同时还培养了他们千姿百态的个性和习惯,继而形成了琳琅满目的各色地域文化。我国地域文化板块众多,包含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吴越文化、蒙古草原文化和西藏文化等等。地域文化构成范围很广,在饮食、方言、服饰、民居和婚丧节庆上体现得尤为鲜明。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所谓“秦岭淮河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各地特色鲜明的饮食,形成了各式风味的菜系。“言为心声”,语言作为思维方式的直接现实或物质外壳,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不可少的传达媒介。再说服饰,我国古有“胡曹作衣”的传说,长久以来各地也形成了各自的服装制式,它们或潇洒飘逸,或庄重大方,或活泼俏丽,在视觉上为我们展现出了异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民居同样也是地域文化的生动体现,从草原蒙古包到黄土高原的窑洞,从北京四合院到徽派民居,无一不是各地人们智慧的结晶。婚丧节庆中体现了一个地域的信仰和喜忌,亦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美不胜收的地域文化

人类知识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是依靠视觉获得的,而无论是哪种视觉形式都是线条、色彩等审美元素的有机构成。一个地区的人们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审美喜好将这些元素以其独特方式组合起来,产生了特殊的韵味和美感,或质朴恬淡,或细腻柔媚,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美的元素在不同地域文化中的呈现,从而感受不同地域的独特的美。线条之美。线条是心理、体验的表达,是社会内容的积淀。线条的形式虽然单纯,内蕴却无限丰富,不同的线条变化无不表现着运动、生命、精神、意境。中国自古崇尚线的艺术,书法作为代表自然是中国线条艺术的集大美者,“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也是对绘画中线条美的生动概括。然而,中国不同地域的人们对各类线条的领悟力与把握力是不同的。以装饰纹样为例,在南方多雨潮湿的地方,纹样多与雨水、河流有关,多鱼纹、龟纹、海贝纹、网纹、漩涡纹,细密回旋的曲条在规整中寓有变化,给人以线条细碎优雅、轻快柔媚的美感。蒙古草原多犄形纹样、盘肠纹、云纹,粗犷遒劲的线条给人朴拙浑穆之美。而经藏族流入的万字文,线条对称,四端向外延伸,则给人以神秘威严之美。再看建筑园林,北方皇家园林用线讲究规整、对称、严谨,大起大落的线条呈现宏利之势。而江浙、安徽一带的园林则体现为回廊逶迤,小桥九折,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用反复曲折的线条展现出隐忍、内敛。色彩之美。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直接刺激视觉神经,诱发联想想象,触发审美主体的情感共鸣。各民族各地区由于日照条件、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对色彩含义的理解与偏爱又有所不同。栖息在黄河流域的汉民族对黄土地、黄河的崇拜而衍生出崇尚黄色的传统;生活高原高寒的藏民喜爱雪山圣洁的白色;哈尼族地区由于红石头和黑石头的创世传说,所以当地以红色和黑色为美。各地的人们将他们对色彩的喜好运用到建筑、服饰、刺绣、陶瓷等领域,创造出了美轮美奂的地域文化。布达拉宫那耀眼夺目、铜瓦鎏金的宫殿和绚烂浓丽的唐卡让我们屏息凝视;水墨徽州那高低错落的粉墙、鳞次栉比的黑瓦、清幽静谧的石板小巷、古趣盎然的石雕牌坊与雾色朦胧的山水,让我们流连而忘返;海南岛那对比强烈,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阳光、沙滩、涛声,海韵的世界;东北花布那大红大绿的搭配,风风火火,艳丽斑斓,则显示着生命的张力,流露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3 审美趣味与地域文化

琳琅满目的地域文化为我们带来一个美不胜收的世界,而这种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美是否能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呢?答案是肯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沉浸在创作和欣赏美的体验之中,美成为日常生活体验的组成部分。在这个信息膨胀的泛审美时代,我们乐此不疲地模仿着国外的建筑式样、妆容打扮,心里却渐渐感到慌张而迷茫,发现国外文化并不十分符合国人的心理结构和审美需求。与此同时,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只有植根于中国文化和审美传统才能创造真正属于中国人的美,而中国各式各样的地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美感,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瑰宝。地域文化散发出的审美光芒确是不容忽视的。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的监制的歌舞集《云南印象》,著名导演张艺谋导演的《印象·丽江》、《印象·刘三姐》等系列印象作品,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之所以能获得大众的认可,有着深刻的原因。首先,积淀在艺术中的审美因素与欣赏者具备的审美心理能彼此沟通,呼应,保持一种难以用概念语言传达的同构关系,而符合欣赏者文化心理结构和审美趣味的艺术则更容易引起共鸣,产生美感。各地文化虽然各有特色,但众星拱月,百川汇海,它们都以鲜明的民族自我意识展现民族美的光彩,同属优秀的中华文化,能在激发欣赏者的民族自豪感和亲切感的同时,诱发强烈审美兴趣,产生美感。再此基础上,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也满足了欣赏者猎奇的心理。心理机制固有求新、求奇的品质要求不断冲破陈旧的心理模式。当审美的触角伸向新天地,那新鲜的艺术会使人获得知识营养和意想不到的精神满足。

4 结语

随着通信和交通技术的发展,地域之间的交流变得普通而频繁,地域特色趋于平淡,千篇一律的城市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千人一面的服饰装容让我们的审美心理变得麻木混沌。我们阻止不了地域的交流,但那些曾经滋养过我们的地域文化不应被遗忘,那文化沃土中埋藏的巨大美感不应被舍弃。将地域文化的审美因素和现代人审美趣味,融入到新的艺术形式和设计创作中,是值得艺术创造者与设计师们探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李德勤.中国区域文化[M].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5.

[2] 梁一儒,宫承波.民族审美心理学[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3] 李泽厚.美的历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9:亲情,散落人间的记忆诗歌

驱不散数九的严寒

我踱着细碎的脚步数着

远逝的时光

川流不息的人群熙熙攘攘

谁家的儿女走得匆忙

是不是赶去探看那梦中的爹、娘

我不知道还要走多久,多长

梦中的`邂逅伴着雪花飞扬

醒来,是

擦拭不尽的满目泪光

母亲夜半的咳声,时常把我惊醒

欲起身

却走不近您的身旁

三月的绿草茵茵,桃花嫣然

蝴蝶振翅翩跹在您的窗前

您却无暇顾及那满园春色

在您挥别人间的那一刻

冻结成我一生永久地守望

三千六百个日子

叠印着岁月的沧桑

满腹心语,难诉衷肠

我不知道是不是母亲的牵绊

深深触碰父亲柔弱的心房

年终的孤独,在指尖飘烟中释放

伴着夜空那皎洁的月光

夜的寒凉守着深夜不眠的灯盏

我多想日夜守在您的身旁

暖化您那时光堆砌的冰霜

可您却毫不眷恋,不顾盼

篇10:寻找散落的红色记忆作文

寻找散落的红色记忆,让那份温暖与感动流传。

前往高山窝的道路泥泞不堪,坑坑洼洼。

山中溪流不断,环境幽静。

山中山货多,罗镜如随手就挖了两个竹笋。

龙门县龙潭镇石莲村的黄牛田村民小组,曾住在一个叫高山窝的山沟沟里,这个在一般地图上都难找到的小山村,在解放战争时期却因其交通四通八达,成为当时的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北支队下属团队(下简称江北支队)的驻扎地,江北支队的队员们在这操练、开会、休整。小山村的村民担起了交通员、炊事员的责任,给江北支队的队员送信、煮饭、放哨。

近70年的风雨过去了,随着该村民小组的村民从高山窝搬走后,这个曾经的革命活动地点,如今变成了什么模样?近日,当年江北支队在高山窝革命活动的见证者、75岁的罗镜如,及当年江北支队交通员的后人、60岁的罗月朋,带着记者翻山越岭来到了高山窝,寻找当年江北支队的活动轨迹。

地方偏远

高山窝有“五难”,后来村民集体搬迁

从名字上可以想象,高山窝就是一个在高山上的窝。

“不远。只是最近下雨了,不然越野车能开到高山窝。”罗月朋说。

车开不上去,只能步行。这是一条勉强能行四驱越野车的山道。这是在1980年时,一家采育公司为方便运送林木专门开辟的,之后,公司没运营了,道路也没维修。此前,村民走的都是羊肠小道。“播种时节挑化肥上山,收获季节挑稻谷去当时的`左潭圩镇送公粮,都要步行走很远的山路。”罗月朋说。

因为高山窝太过偏僻,存在行车难、用电难、读书难、看病难及通信难五大难题。19初,该村民小组5户人家37人,集体告别高山窝,搬到在石莲村由省、市、县老建办和镇共同扶持建的新村定居。

耕地不多留有2200多亩山林

走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来到风门坳。“从前,我们村民下山走到这里,都要歇歇脚。”罗镜如说,在风门坳旁边有一个小山包,当时江北支队队员驻扎在高山窝,就有队员在这放哨。这里居高临下,四周有动静都能察觉到。一旦有人从山下上来,很快就会被发现。风门坳的确位置很好,就算是站在路边,也能看到远处龙潭圩镇的一些楼房,山下和沿途的情况,一目了然。

穿过风门坳,再行走近一公里,终于来到了高山窝。高山窝,四周都是山,山林茂盛。山窝中有一水潭,四周山上流淌下来的溪水,汇聚水潭中。溪水很浅,在沙滩上蜿蜒,与两边的山林,形成一幅幽静山水画。

山里空气很好,深呼吸一下,似乎带有一丝甜味。据说,曾经有部门来测试过这里的负离子,数量与南昆山差不多。这里目前有一户水电站的人员住,屋内已通电,山溪水煮开后泡茶,特别清香。

罗月朋说,原来的黄牛田村民小组,耕地不多,只有约60亩,但山林很多,有2200多亩。村民搬迁出去后,山窝口筑坝形成了一个可发电的水潭。

水潭边,就是原来罗镜如、罗月朋的家。

当年岁月

两兄弟一个当交通员,一个帮江北支队做饭

据罗月朋和罗镜如回忆,当时高山窝房屋不多,是一个方形类似围屋式的建筑群。四周都建有房屋,中间一个大天井。房屋分上洞、下洞两排,两侧还有走廊和房屋。当年住在这里的几户罗氏族人,是清代从新丰迁徙过来的,看到山窝里能开荒种农作物,就在此修建房屋落地生根。江北支队队员究竟是什么时候来到高山窝的,罗镜如已记不清。江北支队队员到他家时,他大约六七岁。

“这里是我父亲为江北支队队员做饭的地方,饭煮好后,就通过后门,送到山上给队员们吃。”罗镜如指着一个稍微平整的地方说。罗镜如的父亲罗裔莲,当年负责给江北支队的队员做饭送饭。

“前面有一块平地,可以坐10多个人,是江北支队队员开会、操练的地方。队员们有时在山里睡觉,有时会到屋子里面来睡。在屋里睡时,都是穿着衣服睡,怀里还抱着枪。”罗镜如回忆,每次江北支队队员来到高山窝,有需要时,都会叫他父亲帮忙做饭,他好奇地看着队员开会,摸摸队员手中的枪。

罗裔莲的兄弟罗裔恒,也就是罗月朋的父亲,则负责当交通员,给江北支队送信。高山窝虽地处偏僻,但其地理位置很好,可谓四通八达。“后面有一个山坳,有一条小路可通往铁岗(原来的龙门县铁岗镇,后与左潭镇合并为龙潭镇)、龙门县龙华镇。左边有一条小道,可通往从化、新丰。”罗月朋说,其父亲1994年去世,在世时,不时会说他当交通员的事。”当时送信都是走山路,再远的地方,也是走路去。只要有需要,不管路途多远,罗裔恒都会将信送到。

村民期盼

盼开发利用高山窝,增加收入

高山窝有革命武装队伍,罗裔恒当交通员,风声不知怎么传到了当时国民党乡公所里,乡公所派军队到高山窝抓人,罗裔恒也被抓了。虽然严刑拷打,但罗裔恒坚决不承认,当时罗裔恒只有10多岁,只是一个少年,最后乡公所的人对他家进行罚款,罚做了20顶竹帽子才被放出来。

罗月朋回忆,江北支队一直断断续续在高山窝驻扎到解放后才离开。当时江北支队其中一个负责人叫马达。解放后,马达还给他家寄来了一个笔记本和两支笔,其中一支是圆珠笔。

据原来左潭镇民政办主任罗旭浅说,解放后,当时的黄牛田生产队所在地高山窝,被认定为革命老区。由于高山窝地处偏僻,村民外出非常困难,加上山里没通电,也没电话,进山出山全靠步行,生病看病非常困难,孩子出外读书更是困难重重。黄牛田村民小组,作为广东省最早试点扶持搬迁的边远分散老区村庄,搬到山下新村定居。

作为黄牛田村民小组的小组长,罗月朋有着期盼,“高山窝的生态环境很好,如果能修好道路,高山窝也是一个养生、洗肺的好地方。”罗月朋盼着能利用高山窝现有资源,开发一些经济项目,增加村民收入。如果道路硬底化了,村民也可以上山收一些山货,运送出来卖,增加收入。

高山窝山清水秀

山里山货多,最多的是竹笋

高山窝山清水秀,山道边溪水潺潺,原生态林木树缠藤藤缠树随处可见。

“这种植物我们当地叫‘碗掉藤’(音),是一种可以做藤椅的植物。”罗月朋指着路边一个类似葵树的植物说,从前村民就砍这些长藤,背到广州等地销售,帮补家用。

靠山吃山,山里的宝贝还不少。“这种叫乌桕树木,4月花开时,蜂蜜可酿出很好的蜜;这种叫鸭脚木,是蜜蜂冬季酿蜜的主要花源。鸭脚木的蜜很好,可以保存很久。”在石莲村,很多村民都有养蜂酿蜜的传统,每年村里都要产出几千公斤蜂蜜。

山里最多的宝贝还是竹笋,几位村民眼睛都很尖,一下就能在竹林中发现竹笋。“从前我们在山里住,会挖很多笋,自己吃或是拿到山外卖。”

山里有多种颜色的山鸡,野山羊在岩石上奔跑

山里的植物多,动物也不少。

罗月朋说,随着这一片山区封山育林,山里的植物茂盛了,山里的动物也多了,山林中有多种颜色的山鸡。“有一种山鸡是白色的,长长的尾巴,很漂亮。”

“山上还有山羊,都是野生的。它们在山顶上的岩石上奔跑,见人跑得远远的。”罗月朋说,山中还有野猪,以及说不上名字的动物。

篇11:《散落星河的记忆》读后感

花了钱,熬了夜,终于在凌晨两点看完了。可见人物的塑造和剧情的发展都是很不错的。我只从言情小说的角度来评论,(其他物理学,空间宇宙,动力学,生物学……我都是个门外汉,)桐华(童话)起这个名字就是隐喻自己写的都是爱情童话,她的书我都看过,不为什么,就是书中描写的爱情都是童话里才会出现的,是美好的,是人们追求幸福的梦想。现实中人与人之间有多少是愿意为爱付出自己所有的一切,书中所有描绘的爱都有大爱和小爱,都在告诉我们珍惜自己身边所有的人,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爱,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不要等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悔恨不已,不要有太多的抱怨,不要随意丢弃。因为这个世界唯有爱和时间(生命)不可辜负。

篇12:散落民间的

时值11月初,从成都出发时气温在18℃左右,可过了康定,漫天下起鹅毛大雪,气温下降至零度以下,可我还是一身秋衣,难抵严寒的侵袭。大巴车内坐有30多个人,有90%是藏族同胞,他们都穿着厚厚的藏袍,还有三五个穿着紫红色佛装的喇嘛。车子遇到一次颠簸,车内便掀起一阵尖叫,尖叫过后听到的是一阵咪咪嘛嘛的诵经声。

我第一次到藏区,藏区在我心中的感觉是——蓝天、青草、雪山、牦牛、喇嘛庙。可是到了道孚一看,这里的民风淳朴,民居别致,真是眼界大开,别有洞天,与我想象中的藏区生活大相径庭。

双脚刚刚踏入这片土地,就听说“这里的民居是散落民间的仙境皇宫”、是“高原的油画世界”、是“情歌故乡的后花园”、“到藏区不到道孚看民居,如同到了北京不去看长城”等等。本来我到此没有观光旅游的准备,可如此大的诱惑,简直让我欲罢不能!

进入藏区道孚,张眼的一刻,差点忘了自己身在何方。画栋雕梁,七彩斑斓,仿似置身于虚拟世界。没想到一晚过后,没了灯光的影衬,道孚民居给我却是更强烈的视觉冲击、更强烈的心灵震撼。即使金莎的璀璨巨吊,新萄京的盛放莲花,亦不及道孚民居一梁一柱给你的艺术感染。她虽然没有京城王府的奢华,甚至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她却是真实存在。这种真实,又令你置身其中亦会怀疑她是否真实。

清晨的道孚,格外的宁静,甚至听不到一丝声响。只有山上招展的经幡、吐着烟雾的白塔在告诉你,淳朴的藏民早已用行动捍卫着他们的信仰。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道孚这种环境筑就了“举世无双”的特色民居。说“举世无双”并非夸张,许多人都知晓道孚民居堪称世界民居建筑“双绝”,一绝是与其他建筑不同的惊人特色;二绝是国家森林保护政策造成这种建筑的绝版。

色彩

道孚民居俗称“崩科”,其建筑学名为井干式,又称木楞子建筑。以圆木做崩科的整体骨架,以泥土或片石筑墙。前面及侧面用圆木对劈,横向竖排,两头相互咬和,剖面为内壁;房顶履以泥或清瓦,宅基地一般依山傍水,坐西向东。一般二至三层,高约5~8米。房屋保暖性能好,冬暖夏凉;预防地震,坚固无比。

然而,道孚民居最吸引人的无疑是色彩。道孚人在建造住房的时候,把色彩运用得淋漓尽致,极富民族特色。淡黄、褐红、白色,道孚民居的外墙都用一种叫“沙嘎”(意为白泥巴)的泥土做涂料。“沙嘎”的颜色是淡黄色,如果颜色太黄,就要在里面加石灰,把颜色调淡。如果石灰加多了,颜色就会是白色了。这种涂料的作用主要是为了美观。这种涂料每年上一次,一般时间都在冬季来临前。崩科、梁柱一律用染色剂染成褐红色。这个染色剂的作用是美化、防虫蛀、防日晒。横梁突出屋外的部分、顶端墙体用石灰、油漆之类的涂料涂成白色。

道孚民居的外观是不怎么惹眼的,内部却是别有洞天,用金碧辉煌来形容简直不过分。用道孚本地话来形容,只能说“道孚民居内部的颜色吓死人的漂亮!”道孚民居内部的色彩,主调是红色,所有梁柱等框架部分一律用油漆漆成大红色。楼上的天花板,一般都漆成天蓝色,但小横梁必须是红色。所有的梁,柱、门窗框上,都画有吉祥图案。用色上,道孚民居根本不讲究色彩的和谐。大红大绿随意使用,对比强烈得炫目。

色彩,是道孚民居的灵魂。画匠们和房主一道设计,参与画、漆一些无关紧要的部位,我常常是惊叹道孚人的想象能力。你长时间看大面积的红色,觉得太炫目,眼睛一闭上,满目的红色,好半天都消失不了。色彩,的的确确是道孚民居的灵魂。这种色彩的使用方法,简直是不按照色彩搭配的规律办事。汉族说:“红配绿,丑得哭”,然而,我们在道孚民居却是看到了,感受却不是这样。如此大胆的配色,不正是藏族美好心灵的一种写照吗?到道孚民居去参观,如果不细细的品味色彩,等于是没有到过道孚民居。

道孚人家

道孚旧名道坞,藏语意为马驹。县名以现在的县城地形而定,古时从县城后面山上俯视城区,其形如马。现在的道孚县辖有7546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却只有4.8万人,99%是藏民,其中近一半人口居住在县城鲜水镇。

我们漫步县城内外,实际上就是徒步穿梭观赏一座座各有风格的民居。让我们尤为感到惊奇的是,这里虽然是康北的偏僻山区,但到处可见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的花朵。它让我们仿佛感觉是到了江南的花园小城。且不说在逶迤流淌的鲜水河畔,在山花盛开的绿茵漫坡上,就连房前屋后也都栽满姹紫嫣红的鲜花和果树。在所见的藏居农家小院里,各种花草在花窗阳台上竞相开放。

我们走进当地藏民的家,真如走进富丽堂皇的皇宫那种感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房间很大,有两层楼,大概一二百平方米。室内有客厅、厨房、主人卧室和客人卧室、经堂、贮藏室、走廊、阳台、卫生间等。

木饰的房屋彩绘连壁、雕镂精细,粗椽巨木,龙抱虎伏、四壁绘满藏式壁画,窗口分别雕刻着龙、凤、鹤、麒麟等吉祥图案,每间屋子的大门都镶有狮头大铜环

四壁上的花鸟、异兽、龙凤、祥云、每幅画都有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

民居内必不可少的是经堂,无论豪宅还是陋室,都会设置经堂。经堂内摆设高僧的画像,满屋唐卡和七色彩灯,还有竞相开放的酥油花,浓香弥漫,经堂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除卫生间以外,我把每一房间都参观了一遍,每到一处都有令我眼前一亮、怦然心动的景象。藏家主人非常好客,问我是喝奶茶还是酥油茶?我怕接受不了那种味道,婉言谢绝了。我问了主人这个房子造价是多少,回答说要60多万,需要4年时间完成,听到这两个数字我有些瞠目结舌。原以为藏区是个经济比较落后的欠发达地区,到这一看,与印象中的藏区出入很大,在院落内还停放两台人货两用的小汽车,由此,藏民生活水准可见一斑。

这里的海拔高度是3007米,我在这里还有高原反映,心脏有些不舒服。这里感觉离太阳很近,清晨太阳一出来就觉得火辣辣的烤人。当地人烧水多数采用太阳能,水烧到60℃就会沸腾。

离开道孚后,当地那种淳朴的民风、典雅的建筑风格令我久久不能忘怀,并且留下永生难忘的记忆。那是一个圣洁的天堂,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是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部落,那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民间宫殿”。

旅游小贴士

道孚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州东北部,东邻情歌故乡康定,北靠丹巴美人谷,驱车西进可到达格萨尔故里德格、太阳部落石渠。县城海拔2980米,距州府康定215公里,距邻县丹吧150余公里,距省会威都577会里,从成都出发可朝发夕至。

信息链接

井干式房屋在我国及东亚、东南亚使用较广。日本人把它叫做“校仓式”,实际就是井干式。另外在马来西亚井干式房屋分布也很广,主要是井干式与干栏式房屋相结合的式样,当地人叫做“高脚屋”。而美国的一些大学和某些大城市里也存在井干式房屋,至于这种房屋式样是人类共同创造的产物,还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还需进一步考证。

井干式房屋在我国分布很广,也有很悠久的历史,现在这种房屋主要在农村还有保留、使用。各地的井干式房屋在结构和外形上又不尽相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居民们建起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房屋,如新疆地区阿尔泰山以北地区农村中建的井干式房屋,均以平顶为主,同时把泥都抹在墙里,从外表还看出木楞的形状。在云南的大姚、姚安、南桦等地还有井干式与干栏式民居相结合的式样。此外,在贵州有的村庄,也有井干式房屋。

篇13:《散落星河的记忆》读后感

这一次,言情女王桐华将场景定格在了未来太空,于是人类与异种之间的爱恨情仇在星际拉开帷幕。

失去记忆的人类洛兰(骆寻)以公主的身份嫁到奥丁联邦,备受丈夫冷落,偶遇异种孤儿千旭(殷南昭),千旭陪伴并帮助她,使她溶入奥丁生活,又多次救她脱险,两人的身份被揭穿,依然情不自已深坠爱河……殷南昭为救洛兰而死,洛兰恢复记忆,对自己作为骆寻的过往难以释怀……50年后,当洛兰听完殷南昭的留言,殷南昭博大包容的爱解开了洛兰的心结,她前往泰蓝星,完成了殷南昭的梦想,并以一己之力拯救了人类和异种,而她自己却以殷南昭同样的方式消失了。

全书情节高潮迭起,情感描写细腻,文笔清新,引人入胜,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篇14:以散落在枕边的记忆为题的作文

假如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童年的记忆定是最灿烂的那一簇,心灵随着记忆的跃动翩翩起舞。每当夜幕降临,那些美好的回忆涌入到我的梦里,令我深深沉醉……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奶奶家度过的。村庄不大,却因为有水有草,有房有炊烟,有会讲故事的老人,有憨厚爽朗的乡亲,有会扎鸟笼、逮蝈蝈的孩子,而显得那么生动,那么有趣。因此也才融成了我生命中最美丽的记忆。

出了家门,就有一条浅浅的小河,哗啦啦流个不停,最美的.是那弯弯的石拱桥,微微露出半个圆,桥下则水清如镜,刚好合成了一个圆,偶尔清风徐来,便涟漪如环,一圈一圈荡漾出粼粼的波纹。水随山流,岸随水成,河岸上几株杨柳也随风摆动,煞是好看,几个浣纱的妇女踏着轻盈的步伐向河边起来,轻透的纱巾在水中飞舞。

梦到这儿往往嘴角会弯起一个可爱的弧度,溢满甜甜的幸福。

田野里金色的稻浪随风起伏,在夕阳余辉的映衬下,显得那么耀眼。近看那胀鼓鼓的谷穗,像吃饱了的胖娃娃,在不停地向人们点头问好。池塘里波光粼粼,有的鸭子用嘴漫不经心地梳理着羽毛,有的把头埋在翅膀里随着荡漾的水波浮动,有的扎猛儿相互追逐嬉闹……鱼儿也不甘寂寞,时而跃出水面翻个跟头,又倏地钻进水里,像在表演杂技,惹得小鸭子“嘎嘎”叫好。童年时的小动物带给我无限乐趣,它们也都长大了吧……

暮色四沉,夕阳缓缓下坠。村内炊烟袅袅,山腰烟岚缠绕。我最爱在这样金黄色的大地上嬉闹了,你追我赶,笑得合不拢嘴……

最近,天气渐渐冷了下来,故乡童年的记忆总是不经意跳入脑海间,童年的记忆不管是哭是笑,想起来胸口总是暖暖的。

“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微微笑,小时候的梦我知道……”JAY的《稻香》是最好的催眠曲,歌声荡涤着心灵,不经意落入故乡梦境的怀抱……

篇15:散落在涧顶村记忆

在我刚能拿笔写字时,父亲便教我学写两个词:“赵春亮”和“涧顶村”。 “赵春亮”是我的名字,“涧顶村”便是我老家山村的名字了。涧是山沟的意思,指的是村子东边那条蜿蜒而下的深沟,我们村子在沟的顶端,自然就是“涧顶”了!父亲算不上有文化,但认真、厚道,家族观念极强,在村子里是有相当的威望的。他对这个生于斯、长于斯,若干年后也将休于斯、葬于斯的小山村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愫。直到今天,已经因为我工作的变故而随我离开小村十多年的今天,父亲每年总要抽出时间去村子的老宅住几天,用略显蹒跚的脚步一遍一遍丈量这座早已颓败和落寞的村子,跟村里的老人坐在某个石头上,惬意地抽旱烟,说闲话。父亲是骄傲的,骄傲跟我学业有成无关,跟自己能光鲜地回去无关,仅仅因为时隔这么多年,村子的人从不把父亲当外人。

小山村实在太小,在地图上甚至没有任何标记,它和附近的自然村一样,随意地散落在太行山深处的褶皱里。自古以来,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与世无争的恬静生活。石头砌的房子、石头垒起的院墙、石头铺砌的小巷,瓦房,牛圏,错落的树木和荒芜的杂草似乎全是小山村不可缺的风景,自然、随意,毫无颓败和荒凉的味道。我十四岁外出求学之前便一直生活在这块贫瘠但快乐的土地上。那时,我不知道外边的世界之大、之精彩,因为闭塞,因为淳朴,因为贫瘠,山村教会我敦厚、善良、本分和上进,给了我极大的满足和欢乐。

据老人讲,村子原先并不叫“涧顶村”,叫“双庙村”。顾名思义,村里庙多。_期间破四旧,所有的庙宇和神像便被拆除和清理了。双庙村自然不能再叫了,有好事者便根据山村的地理方位,起了“涧顶村”这么个既能显示知识但不张扬的村名。我可以毫不费力地想像出,当年村民对这个名字是不欢迎的。对于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来讲,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显然是无法改变自己困顿的生活。对善良的乡亲而言,庙便是他们宣泄感情、寄予希望最理想的场所,而那每一尊泥塑的或慈善或凶恶、或低眉或张扬的神像无疑就是最值得信赖的对象。没有了庙宇和神像,再新潮的村名对他们来讲,也是虚无缥缈可以忽略不计的。

其实我更不喜欢那条深涧。村子坐落在山顶,自然是高处。出村东口,便是那条蜿蜒的深涧,在涧的北侧山坡上,沿着涧的走向凿出一条逼仄的石板路,连通着村子与外面的世界。村里人从不叫涧,叫沟,也很少谈及,似乎与它的阴暗、杂乱和凶险有关。与这条涧有关的故事我只知道一个,是个悲剧。若干年前的一个村民,至于是谁我早已不记得了,为了生活在涧崖上挖草药,不慎跌落涧底。也许这么多年,这条涧仅仅吞噬过这一条鲜活的生命,但在我心里,那条涧便时刻充满了危险和不可测,透着一股血腥,不时给我以惊恐和畏惧。

除了涧的血腥外,村子留给我心灵深处还有一个烙印,那便是贫穷。那时的我,不知道诸如“穷则思变”、“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之类的词语,如今想想,我的成长其实正是在不断的挣扎和改变。

村子能走出去的人不多,一旦走出去便一家老少悉数离开,衣锦还乡的次数极少,所以对我并无太多印象。倒是一位据说父亲在县城当物资经理的家伙却在村子了读完了小学,那家伙因为家境优越,吃的虎头虎脑,学习似乎也好,自然深得老师偏爱。山村里的孩子是没有睡午觉的习惯的,一个个从家里溜出来,便三五成群的聚在了一起,捉知了、凫水、掀蝎子,我们似乎总能找到最直接最简单的快乐。经理的儿子与众不同的是每天都能带一罐叫做“健力宝”的宝贝,炫耀似的,但很实用,他自然便是我的同伴们推崇的统领。我至今仍能清晰忆及同伴儿对那罐健力宝的渴求的眼神。因为表现的好就可以得到经理儿子赏赐:小酌一口。那眼神深深刺痛了我。我直到今天仍然十分佩服自己能坚守住那样的诱惑而拒绝被呼来唤去,对于一个不足十岁的孩子,那样的诱惑一点也不亚于今天外面世界的花花绿绿的诱惑,我能够坚守完全可以用“气节”来表述。但是当时却儿悲壮地失去了一群玩伴儿,因为坚守,因为不妥协,因为那罐健力宝。一罐健力宝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深深地砸了一个至今也无法完全抹平的坑,让我过早便领教了贫穷所带来的刺痛和无奈。我上中学时一篇日记曾悲壮地写下:虽然全村的伙伴除了我都尝到过健力宝的味道,但我不羡慕,我要好好学习,为了将来我什么时候想喝健力宝就能喝到。

在我的脑海深处,无数次出现过这样一帧画面:一个倔强而干瘦的慈祥老头儿坐在被冬日暖阳普照着的南墙跟儿,眯着眼睛抽着永远也抽不完的旱烟,而他身旁的矮凳上则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着对襟棉袄的老太婆熟练地纳鞋底,不时嗔怪在她身边捣乱的孩子。老头儿应该是我爷爷,老太婆便是我奶奶。这应该是小山村再熟悉不过的一个画面,我却从没有享受过。因为遗憾,因为渴望,它才牢牢定格在我的脑海。

事实上,不要说我,我母亲也没有见过我奶奶。奶奶在很久以前的一个春寒料峭的某个早晨,或许是深夜,带着对这个世界的眷恋或者是怨恨,毫不怜惜地抛开被病痛折磨了多年躯体走向了另一个世界。印象中的爷爷一点也不慈爱,他总是在疯疯癫癫中抡起拐杖狠狠砸向我母亲,把本就家徒四壁的屋子砸的凌乱不堪。母亲不知道挨过爷爷多少次拐杖的击打,不知默默流淌过多少伤心的眼泪,我只知道每年除夕,山村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时,母亲总要偷偷躲在那间厨房里,在四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嚎啕大哭,宣泄她对一年又一年来生活带给她的伤心,以及对漫漫苦楚不知什么时间才能舒心过日子的无奈和失望。我家老宅房门至今仍保留着一对铁环,那是为了夜里上锁的。普通的门闩丝毫也阻挡不了爷爷疯癫时的破坏。

在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曾一个人呆坐着老宅的门槛,静静地思索。奶奶过早的离开,乡亲们可能早已淡忘,在这个贫瘠的村庄,疾病和贫穷夺走一个人的生命从来就不是什么大事。爷爷和奶奶的婚姻显得那么穷酸和短暂,有没有丁点的浪漫?母亲遭受了太多的屈辱?付出了多少忍耐?在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能留下多少痕迹呢?

也许是因为缺少长辈的呵护,也许是因为自己倔强而不招同伴儿的喜欢,我儿时很多时间在是在姥姥家度过的,跟我三个表弟疯玩。姥爷姥姥总是偏爱我,说的最多的话便是,你不要跟你表弟调皮,你家在那又山又穷的地方,将来如果没出息是找不到媳妇的。我总会侧着头问,哪为什么我娘会嫁到涧顶去呢?姥姥总会叹息,当年就为了那点山坡地吧,好歹能挤兑些粮食,不至于饿死。但是山坡地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总是种满了烟叶,与粮食无关啊。但我对讨不到媳妇这个问题从未担心。媳妇是什么概念?媳妇是什么摸样?媳妇在我幼小你的心里只是个符号,冷冰冰的毫无一点温度!

我对小山村美好的回忆是从海香来的那天开始的。

涧顶村百余口人,却被一个山坡隔成了南北两处,有南涧顶、北涧顶之说。但一般是指北涧顶的。全村只有两姓,李姓居南,赵姓居北且人数众多。印象中寥寥几户李姓人家是孤僻弱势的,也是极其低调的,交往不多,自然无甚印象。我在村里辈分较高,经常有颤巍巍的老妪调侃似的躬身喊我小叔或小爷,然后看我一脸窘态哈哈大笑而去。

这些回忆大都类似一场没有故事情节的流水式的电影,直到村子里出现了一个白净短发的女孩,让我的那段记忆瞬间注入了些许温暖的色彩,犹如一部黑白影片倏地变得色彩斑斓,昏暗的回忆陡然增添了耀眼的光环。她便是海香,来她姨妈家避暑度假的。大人们曲里拐弯地攀认说,她是我表妹。她对这个闭塞的山村而言无疑就是天外来客,带来许多新奇而令我惊羡的见闻和故事。孤单的我和陌生的她便顺理成章地成了亲密的玩伴,让我很多年的记忆里多了些快乐的回忆。待到我准备浓墨重彩地记下我和她的一些经历时,我才发现自己的情感犹如饱满的笔锋竟然无从下笔,脑海中只显现出一些斑驳的片段。

那时我们最好的去处应该是龙王庙了。出村东,绕过石头砌的水池,朝南穿过几块不大的麦场,就是水库了,那是当年响应革命号召在涧的源头兴建的水利工程。我从没觉得这个水库曾经发挥过什么兴水利、减洪灾的作用,只是为孩子们在夏天多了一个游泳的去处。我对它无甚好感。父亲是断然不许我去凫水的,他怕单传的我被水淹死,没法向列祖列宗交待。走过水坝直奔南山,循着弯弯曲曲陡峭的山径攀援而上,窥见半山腰处两处石洞,便是龙王庙了。老人讲,龙王庙是有灵气的,有许多怪异的传说和珍奇的宝贝,那时南蛮子贼精,曾在这儿掳走了一对会飞的金鸽子。我对这个传说是不信的,既然是金鸽字又怎么会飞呢?这个故事曾让苦思冥想,后来倒也释怀了,没有慧根慧眼也不虔诚的我自然是无法理解。后来,村民们自发地手提肩扛在此处建了三间红砖房,塑了神像,还建造了一个简陋的山门,上书三个拙朴的大字“太极门”,什么意思我仍是不解。我和海香对此倒了无兴趣,只是喜欢有处窝岩,极像一尊弥勒,乐呵呵的。这里幽静、空旷、凉爽,还可以躲避同伴们的讥讽、嘲笑和捉弄。还有一出清泉,晶莹透彻,掬起凉爽宜人,喝口沁人心脾。当年说什么,玩什么真不记得了,唯独对这样的好去处流连忘返。直到如今,去过很多名胜古迹的我,还会经常依稀记得龙王庙的好,大约那里的确是个宜人的好去处吧!

后来,我上师范,海香上中学,也经常保持着书信来往。她每年暑假依然来,不知是为了避暑还是看我。她娇小瘦弱,品学兼优。我总是以大哥哥的口吻教导她要好好学习,一副当哥的模样,大抵缘于她曾带给我诸多快乐和那声亲切的称呼吧。参加工作后,我当孩子王。海香竟然辍学在家了,来看过我一次,正巧我要带学生出去春游,便一同去了。蓝天白云下,于如织的草地和学生们一起席地而坐,海香唱《傻妹妹》的情景我仍历历在目。现在,现在的她,应该生活的很好吧?

这些记忆如今还不时出现在我本已空寂和荒凉的梦境里,不断撩拨我心底那根最为敏感的心弦,醒来不觉得心悸和恐慌,更加惊叹时光的飞逝和无情,时时彰显人情的冷暖和丑善,让我多了一份凭吊的内容和情节。

涧顶村山多水少,所谓的穷山恶水。漫山遍野除了突兀的石头,终年生长着耐寒的松柏,酸枣树倒是很多,如果不怕刺,每年的7月左右可以吃到酸甜可口的酸枣,不过终究是野果,上不得席面的。

山村的果树种类不多,有梨树、桃树,当然最多的是山楂。山楂又称山里红,果实酸甜可口,能生津止渴,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曾是乡亲们的命根子。80年代,每到秋收结束,山外的大车就会准时轰隆隆地开进山里抢购山楂,而且价钱不菲。那时候,淳朴的乡亲们因为山楂鼓了腰包,经常会捂着嘴偷笑。那时,我们一帮孩子便多了一项任务,放学或假期上山看护山楂,生怕被他人偷去星点半颗。等到统一收摘的那天,村子的喇叭一声令下,全体村民悉数出动,尽情享受收获的喜悦。大人们拿根长杆,在树上一阵狂打,成熟的果子立刻噼里啪啦落下来,砸子我们的光头上,砸出阵阵欢笑和嬉闹。正式收完后,孩子们还会提上篮子背起长杆,再次在每一棵山楂树上下重新寻找,或仰望枝叶间,或扒开草丛,总能欣喜发现疏漏下的几颗,体验一种颗粒归仓的喜悦,成就感便会瞬间溢于言表。

当年的乡亲们每年尽心侍弄着这些宝贝疙瘩似的山楂树,修剪、施肥、喷药,极其用心。后来村办企业粉墨登场,涧顶村也轰轰烈烈办起两个山楂制品厂,生产果丹皮、山楂片等食品,生意曾经一度红火,但憨厚的乡亲终于没有禁受住利益的诱惑,开始学会用廉价的红薯掺假。似乎一夜之间,山楂的身价便一落千丈,从天堂落入尘埃。山楂树这棵昔日的香饽饽,如今渐渐被冷落山坡,兀自飘零摇曳,任其自生自灭。

当然我想说的并不是山楂,而是杏!山村的杏树极少,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的缘故吧,印象中,山村的孩子总觉得杏就是天底下最好的果子了。村子里唯一的杏树长在人家院子里。记得有一次,那家主人外出,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庆林叔带领我们一帮小子偷偷潜入院中。我不会爬树,庆林叔反复交待我说,我们上树帮你摘,你只管在树下吃就是,只是得提防主人突然回来,那时你提了我们的鞋子溜走即可,千万不要让人家把我们的鞋子没收了,千万千万!随即他们便脱鞋上树,尽情采摘。不巧的是,那天杏树主人偏偏早归,我又偏偏吃的入神,等挨过一巴掌后,我撒腿就跑,全然忘记了保护鞋子的重任。事后,我遭受了庆林叔以及伙伴们好长时间的奚落,那家院中的青杏再馋涎欲滴也是万万不敢偷摘了。

有几株杏树又无人看管的地方就只有老杨家沟了。老杨家沟其实就是南坡后侧的一道深沟。自南涧顶向南,循着一条依稀可辨的羊肠小道斜上,路边杂草丛生,荆棘遍地,当然也有知名不知名的野花点缀,一路不时有肥硕的野兔受惊狂奔,惊得树上群鸟展翅纷飞,也许还会碰到蛇……攀上山梁,豁然视野开阔,回首山村,它静静地卧在山凹里,掩映在丛林中,如同入定的老僧岿然不动。歇口气再走一段路程,便可望见三五间石头房子,那便是几棵杏树所在之地了。

但老杨家沟是个令我恐惧的地方。那里曾住着一户姓杨的人家,故得名老杨家沟。这户人家原先不知什么原因,独门独户住进这道沟里,开始生活倒也安逸,有成片的荒山可以开垦,牧着成群的牛羊,怡然自乐!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种.种便利的生活设施不能惠及到这深沟里,连儿女成亲都成了问题,无奈,举家搬离了。只留下三五件石屋,孤零零地伫立在这里,见证着时代的沧桑和变迁,如今早已成残垣断壁,越发的荒凉。

因为人迹罕至,所以那里到处蕴藏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诡异气息。更何况庆林叔经常说,那地方有狐仙,会经常变化为白发老婆子,有时笑容可掬,有时青面獠牙,会吃小孩的。我是断然不敢只身前往的。但是又受不了那青杏的诱惑,便会哀求庆林叔领着我们去。现在想来,庆林叔是故意吓唬我们的,不说有狐仙,就那两棵杏树还能等到他去吗?

说来好笑,童年的我,还真以为杏就是那青涩酸苦的味道,直到多年后,我吃到黄橙橙的杏子时,不觉哑然失笑,成熟的杏子原来这么好吃,都怪我们那时太心急了!

上一篇:电饭锅蛋糕小学作文下一篇:大学化学公式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