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护理常规

2024-04-09

脑干出血护理常规(精选5篇)

篇1:脑干出血护理常规

题目:脑干出血护理常规

脑干出血是神经系统急重症,病死率极高。脑干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绝大多睡为脑桥出血(脑出血最常见部位),偶见中脑出血,延髓出血罕见。

脑干出血量在3ml以下的,死亡率70%左右。脑干出血量在5ml以上,死亡率90%左右。其中脑干出血量超过10ml以上的死亡率100%。

脑干相当于人的生命中枢,脑干一出事意味着整个神经系统全部瘫痪 病因

高血压、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脑干出血的主要病因,脑干出血多由高血压导致基底动脉中央支破裂引起。

脑干的生理功能:

延髓:接受味觉和各种内脏感觉的传入,参与调节内脏运动与唾液腺的分泌,支配咽喉、舌肌的运动,并对维持机体正常呼吸、循环等基本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被称之为“生命中枢”。延髓位于脑干最下端,较脑干其他部位血供丰富,不是最易出血的部位 脑桥:接受头面部感觉、听觉和前庭觉的传入,支配头、面部肌肉和眼外肌的运动。桥脑出血占整个脑干出血的60%-80%左右。

中脑:支配眼球运动,参与瞳孔反射和椎体外系运动的控制。护理要点

1、绝对卧床,床头抬高30°,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尿量的改变。

2、脱水降颅内压 脑出血后48小时,脑水肿达到高峰,维持3-5天后逐渐降低,也可维持2-3周或更长。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并致脑疝形成,是导致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可选用甘露醇快速静滴或应用电冰帽。

3、调控血压 脑出血后血压升高,是机体对颅内压升高的自动调节反应,以保持相对稳定的脑血流量。因此脑出血急性期一般不予应用降压药物,但血压过高时,可增加再出血的风险,应及时控制。血压一般维持在略高于发病前水平。护理人员应及时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对于血压变化大的患者,可10min监测血压1次。

4、亚低温治疗 局部亚低温治疗是脑出血的一种新的辅助治疗方法,可减轻脑水肿,减少自由基的生成,促进神经缺损的恢复,改善病人的预后。

5、意识是判断原发伤程度和继发伤的发生、发展最可靠的指标。重点观察患者的睁眼反应、运动反应、语言反应,在观察过程中,护士应具备比较强的识别能力,做到定时观察、反复对比、认真分析,及时向医师反应意识变化趋势。

6、瞳孔变化 正常瞳孔直径约3-4mm,双侧等大等圆,直接与间接反射存在。脑出血患者早期瞳孔较小。脑疝者病侧眼神经受压,该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脑桥出血者因血肿累及脑干内交感神经纤维,瞳孔持续针尖样小,眼球多向偏瘫侧凝视。瞳孔观察是脑干出血中绝不可少的检查项目之一,应每2-4小时观察一次,患者病情危重时应每1小时或半小时观察一次,并及时告知医生。

7、呼吸道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病人多伴有意识障碍,病人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应使病人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给予持续吸氧改善肺泡通气,保证脑组织氧供。

2)必要时及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及时吸除气管、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吸痰时注意无菌,吸痰压力成人300-400mmHg(0.04-0.053MPa),小儿<300mmHg,吸痰时间不超过15s,气管插管病人吸痰管插入深度为吸痰管外留有一拳距离,约36cm。气管切开病人约8cm。3)加强气道湿化,减少痰痂形成,行雾化治疗,一般为每日4-6次,通常用沐舒坦15mg+氯化钠盐水,或使用人工鼻,或在人工气道口覆盖双层湿纱布,上机病人应注意把呼吸机加湿器打开。

4)气管插管或切开病人注意每4小时监测气囊压力一次(25-35cnH2O),防止机械通气时气体漏气,避免口腔分泌物、胃内容物误入气道,防止气体由上呼吸道反流,保证有效通气量,防止气道黏膜损伤。5)昏迷病人每2小时翻身扣背一次或给予应用震动排痰仪,防止褥疮及肺部感染的发生。骨隆突出处给予水胶体敷料或泡沫敷料应用,保护皮肤。

8、做好基础护理 重型脑干出血患者多有中枢性高热,出汗多,应勤换衣服和被服,保持皮肤清洁,皮肤褶皱处可涂抹爽身粉。大便失禁者,及时清洁肛周皮肤,腹泻病人遵医嘱应用止泻药。给予0.02%醋酸氯已定溶液口腔护理每日2次,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和舒适,如口腔内出现破溃可给予碘甘油涂抹于破溃处,预防口腔感染。

9、急性期每4时测体温1次,如有高热,可于腋窝、腹股沟、腘窝等处放置冰袋也可给予应用电冰毯进行物理降温或给予药物降温。

10、.功能锻炼

帮助病人保持关节功能位,防止关节强直。脑水肿急性期过后,一般为5-7天左右,可请康复科医生给予患者进行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和肢体被动运动,并鼓励与协助病人做肢体主动运动。也可给予患者下肢静脉泵应用,预防下肢血栓的发生。

11、保持大便通畅,可给予患者甘油灌肠剂药物灌肠,鼻饲时适当注入足够的水分、粗纤维汁、果汁等。

12、心理护理

较轻者或由昏迷转为清醒着,因偏瘫失语,常用急躁不安或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应给予细心地护理和耐心的解释,告知患者要有信心和耐心并在康复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

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

2)按时翻身扣背,刺激咳痰

3)给予雾化吸入

4)监测外周血氧饱和度情况

2、营养失调

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患者出入量情况

2)给予静脉高营养支持,如卡汶等

3)给予白蛋白静脉输入 4)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5)指导家属准备有营养的食物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

护理措施:1)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

2)定时翻身扣背,保持皮肤清洁,做好床上擦浴 3)应用气垫床,骨隆突出处使用减压贴 4)加强营养

5)每班做好皮肤的评估和交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记录

4、体温过高

护理措施:1)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2)及时调节室温,松开盖被

3)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5、肺部感染、尿路感染

护理措施:1)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定时开窗通风,温度在18-20℃,相对湿度在55%-60%,限制或减少人员探视

2)及时吸痰,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

3)床头抬高30°

4)保持口腔清洁

5)观察痰液及尿液的量、颜色、性状

6)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

6、肺不张

护理措施:1)观察气管插管的位置

2)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呼吸形态,观察胸廓运动情况,监测外周血氧饱和度

3)翻身拍背,进行有效吸痰 7应激性溃疡

护理措施:1)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及早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3)遵医嘱给予应用止血药,保护胃粘膜药,抑酸药物 8关节痉挛、萎缩,深静脉血栓

护理措施:1)保持功能位,防止足下垂

2)病情稳定后及早进行康复训练

3)定期测量双下肢腿围

4)应用肢体静脉泵

篇2:脑干出血护理常规

(一)定义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等病变引起的出血。由于出血来势凶险,常伴休克发生,可危及病人的生命。

(二)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

1、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急性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或因溃疡侵蚀血管引发渗透性出血,称之为显性出血。而隐性出血则通常经由大便的隐血检查中呈阳性反应。

2、呕血: 是指呕吐物中含有鲜红色的血液,多来自于幽门以上的部位,如出血与胃酸接触后可形成黑色或咖啡色液体。如出血大量且未与胃酸充分混合或接触,则呕血可呈鲜红色。

3、黑便:上消化道出血后在通过消化道后呈柏油样粘稠发黑便称之为黑便或血便。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焦虑、恐惧 与患者出血、对疾病的发展及担心预后等因素有关。

2、知识缺乏 缺乏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知识有关。

3、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禁食水、体液引流有关。

4、体液不足 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 与出血、机体活动受限有关。

6、活动无耐受力 与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有关

7、有潜在性受伤的危险 与出血、食管胃底粘膜长期受压、治疗囊管压迫气道、血液或分泌物反流有关。

(四)观察要点 术前

1、观察神志和生命体征情况。

2、监测、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3、记录呕血与黑便的量、次数、性状。

4、观察皮肤颜色及肢端温度变化。术后

1、观察病情变化。

2、监测神志和生命体征、尿量。

3、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

4、观察病人有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五)护理措施 术前

1、心理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因呕血、便血而感到恐惧,精神紧张、焦虑、悲观。护理人员在认真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应加强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说明精神因素与病情发生、发展、治疗有密切关系,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稳定患者情绪,消除其紧张恐惧感,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病人取舒适卧位,谢绝探视人员。

2、饮食护理 出血期恶心、呕吐时应禁食。禁食可避免因进食而刺激胃肠蠕动,使出血加重或再次出血,但出血量较少时不宜禁食。禁食时间不宜过长,因饥饿性胃肠蠕动也可引起再次出血。一般禁食24~48h,如不继续出血,可给少量温热流质易消化饮食,饮食应少量多餐,忌用生、冷、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用烟酒、浓茶、咖啡,过甜、过酸的饮料,因其能促使胃酸分泌,不利于溃疡愈合,门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人,禁食时间应长些,出血停止后可给温凉半量流食,逐步改为全量流食、半流食,并且应为无渣易消化食物。此外,如是肝硬化的病人还应按肝硬化膳食进行宣教:有腹水时,用低钠饮食;肝昏迷时,严格禁食蛋白质。

3、体位的护理 病人出血期间,应安置在安静病室,绝对卧床休息,呕血及休克早期给予躯干及下肢抬高30度的卧位,这样有利于呼吸和静脉回流。严重休克、昏迷时,采取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血而引起窒息现象,下肢抬高30度,这样可增加脑血流循环量,以减轻脑缺氧。

4、口腔护理 每次呕血后,按常规做好口腔护理,以减少病人口腔中血腥气味,增加病人舒适感,防止口腔感染。

5、皮肤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由于留置胃管、三腔管,翻身活动受限,因此,预防褥疮亦很重要。应保持床褥平整、干燥,呕血、便血后及时清洁,及时更换床单衣物。必要时用气垫床,定时协助病人翻身,并经常按摩骨隆突及受压处。

6、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应用8~12号针头静脉穿刺,必要时建立2~3条静脉通道,并牢固固定,输血输液做到及时、迅速、定量。但应注意防止输液过多、过快发生急性肺水肿,必要时测中心静脉压,应用垂体后叶素滴注时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泻、心律失常等副作用。

7、观察病情变化:

(1)判断出血程度:观察呕吐物及黑便的次数、量、颜色、性状,当胃内出血量达250~300ml时可导致呕血,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多而稀薄,提示有继续出血,可出现失血性休克,此时,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积极配合医生,迅速采取止血措施。

(2)病人神志及生命体征的观察:意识和表情能反映脑组织血液灌注情况。休克初期,神经细胞反应兴奋,病人表现烦躁不安,此时不可麻痹,更应严密观察加强护理。当休克加重,会出现血压开始下降、心率增快、脉搏弱而细速,病人表现为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此时应积极采取止血及扩容措施。休克病人体温多低于正常或不升高,但出血持续24小时后,体温调节中枢失调,有低度或中度发热,所以应加强巡视,每15~30min测量1次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3)尿量的观察与记录:尿量可反映全身循环状况及肾血流情况,是观察出血性休克病人的重要指标,所以,应准确观察24h出入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并做好记录。

(4)观察病人皮肤色泽及四肢端温度,如病人甲床、面色苍白,肢端皮肤湿冷,提示大量出血,应迅速给氧,并注意保暖。

8、三腔二囊管压迫术的护理:

(1)密切注意三腔二囊管有无滑出,每4小时检查胃囊及食道囊压力是否正常,食道囊放气1次并松弛牵引。防止压迫时间过久引起食道粘膜、胃粘膜缺血、溃疡。

(2)每2h冲洗胃管一次,如有较多新鲜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3)建立重症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三腔二囊管留置期间的病情变化并做严格交接班。术后

1、生命体征观察,病情较重或有休克者应及时观察病人神志、尿量、体温等。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血压,注意有无内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2、体位 病人神志清楚、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卧位。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预防术后并发症。

3、禁食,胃肠减压(参见胃肠减压的护理)。

4、静脉补液 禁食期间应补液,并记录出入量,防止水电解质失衡。

5、饮食 胃肠功能恢复后,拔出胃管当日可少量饮水,第二日进半量流食,每次50~80ml,第三天进全量流食,无不适逐渐过渡到流食、软食。

(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关心、安慰病人。解释各项检查、治疗措施,听取并解答病人家属的提问,以减轻他们的疑虑。

2、健康指导 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有关疾病的病因和诱因、预防、治疗护理知识,以减少再度出血的危险。

3、出院指导 病人及家属应学会早期识别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或呕血、黑便时,立即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活动。呕吐时取侧卧位以免误吸,立即送医院治疗。慢性病患者定期门诊随访。

篇3:脑干出血临床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脑干出血患者30例, 男23例, 女7例, 年龄在34~72岁, 平均为55.1岁,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8例, 脑卒中病史11例, 糖尿病史3例, 头痛病史8例。在活动史发病7例, 安静状态发病4例。

1.2 症状与体征

昏迷16例, 嗜睡8例, 高热11例, 头痛、头昏18例, 伴呕吐14例, 抽搐2例, 耳鸣、听力下降1例, 构音不清8例, 复视6例, 双侧针尖样瞳孔2例, 周围性血瘫10例, 偏瘫14例, 交叉瘫8例, 偏身感觉障碍7例。以上病例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为脑干出血:其中延髓出血1例, 中脑、脑桥出血2例, 脑桥出血7例, 中脑出血l例。按多田氏计算的出血量>5 ml者3例, 出血破入四脑室2例, 四脑室受压4例。

1.3 治疗方法

全部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即予脱水降颅压, 控制血压, 营养神经, 活化脑细胞, 以及支持对症治疗。

2结果

好转8例, 存活伴有不同程度后遗症19例, 死亡3例。

3讨论

桥脑出血病灶多位于脑桥中部的基底部与被盖部之间。脑干出血多由高血压导致基底动脉中央支破裂引起。往往在数秒到数分钟内引起昏迷, 可立刻昏迷、四肢瘫、针尖样瞳孔, 数小时内死亡;水平眼球运动受累而垂直眼球运动佳, 有的病例可以出现眼球上下跳动。对侧眼球出现5 s间隔的游动。出血量少时, 患者意识清楚, 出现脑桥一侧受损体征, 如面、展神经交叉瘫, 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 若出血位于脑桥上部腹侧所致, 表现为一侧中枢性面、舌瘫及对侧肢体瘫。出血量大者 (>5 ml) 病情严重, 昏迷出现早且重, 四肢瘫痪, 且多呈弛缓性, 少数可出现大脑强直, 双侧瞳孔极度缩小, 这种“针尖样”瞳孔见于1/3的脑桥出血患者, 为特征性体征, 系由于脑桥内交感神经纤维受损所致。由于破坏了联系丘脑下部调节体温的纤维出现中枢性高热, 脑干呼吸中枢的影响常出现呼吸不规则, 脉搏和血压失调, 多于24~48 h内死亡。中脑出血自CT应用于临床后, 中脑出血临床可诊断。轻者可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动眼神经不全瘫, 或Weber综合征;重者昏迷, 四肢软瘫, 迅速死亡。

脑干出血的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部位及早期是否出现严重并发症等有关。脑干出血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成功率低、病死率高, 不能明显提高生存率, 故临床上脑干出血仍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脑干出血在保守治疗方面, 原则上与其他的出血性卒中相似。治疗上主要是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对症及支持治疗等, 呼吸功能差可及时上呼吸机辅助呼吸。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衰竭、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是脑干出血的常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因此, 并发症的防治是降低脑干出血病死率的重要环节。对于中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 早期气管切开, 呼吸机辅助通气对患者有益。脑干出血预后与病因、出血量多少、出血部位、脑干功能受损程度及全身器官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发病早期即出现昏迷, 中枢性高热, 上消化道出血, 血压持续性显著增高, 瞳孔改变及呼吸节律异常者预后凶险, 病死率极高。从预防上来讲积极控制血压、血糖、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戒烟和减少酒精的摄入, 尤其对中老年人显得更为重要, 对减少自发性脑干出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或许更有益处。

肢体功能障碍, 以偏瘫多见, 系出血灶位于脑桥上部腹侧所致, 应注意与大脑半球出血相鉴别。交叉瘫为脑干病变的特征症状。双侧瞳孔针尖样系交感神经纤维受损所致。高热是由于联系丘脑下部调节体温的纤维受到损害所致。以往认为交叉瘫或四肢瘫、昏迷、针尖样瞳孔、高热为原发性脑干出血的特征, 但近年来非典型病例报告渐增多。

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整洁、舒适的病室中, 定时开窗通风, 湿式清扫,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温度在18℃~20℃, 相对湿度在55%~60%, 限制或减少人员控视, 每日室内空气紫外线消毒一次。需注意防止患者受凉, 因寒冷可使患者气道血管收缩、黏膜上皮缺血缺氧抵抗力下降, 细菌容易侵入。保持口腔清洁, 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残渣及呕吐物, 饮食上以半流质易消化的为宜, 少量多餐, 使胃能及时排空。对吞咽困难者予以鼻饲, 为防止鼻饲物返流, 鼻饲前应翻身, 充分吸痰, 鼻饲速度不宜过快, 每次鼻饲不宜过多, 鼻饲后短时间尽量不翻身、吸痰, 以免引起呕吐。

摘要:目的 探讨脑干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我院诊治的30例脑干出血经保守治疗后的有关资料。结果 发病后很快出现昏迷、高热、瞳孔改变、呼吸节律改变、血压显著升高者以及CT发现多部位出血或血肿≥5ml者, 死亡率高, 死亡6例, 存活24例。结论 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脑干出血的主要病因,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出血部位、出血量、瞳孔、意识、体温、呼吸是判断预后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脑干出血,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篇4:一例脑干出血患者气道护理体会

【关键词】脑干出血;气道护理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7岁,因“意识不清2小时”为主诉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未控制血压,长期大量吸烟史。患者入院前2小时活动中突然意识不清,摔倒,急诊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80/85mmHg,脉搏82次/分,深昏迷,双眼左侧凝视,双瞳孔直径1.5mm,光反射消失,面纹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心脏听诊正常,四肢垂落试验阳性,双侧病理征阳性,头CT提示中脑片状高密度灶。血常规、血凝、血糖、电解质均正常。予甘露醇降颅压,控制血压、抗炎、促苏醒等脑出血常规治疗。入院前4天患者仍处于深昏迷状态,血压、脉搏、体温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第5天后患者出现发热,双肺听诊出现水泡音,呼吸出现痰鸣,有2次出现痰液瘀滞于咽喉部险些出现误吸。第5天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讲已度过水肿高峰,并发症成为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问题。对该患者气道护理尤为重要。由此采取了

积极地气道护理措施:

1.1 翻身、叩背、排痰:最多每2小时变换体位,五指并拢、背隆掌心,有节奏的反复叩击肺段胸壁,使粘液松动,叩击频率为3-6HZ,叩击不可在裸露的皮肤上进行,也不许再肋骨以下进行,避免造成软组织损伤;

1.2雾化吸入:将氨溴索与生理盐水制成溶液,通过超声发生器的薄膜产生振荡,将药液击散成雾状颗粒后吸入气管,通过雾化吸入后患者痰液明显稀释,利于排出。

1.3 吸痰:采用表浅吸痰法,吸痰管插入深度不超過气管导管和接头总长度1cm,切忌上下抽吸,损伤气道粘膜,保持吸引负压低于120mmHg,吸痰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更换吸痰管,吸痰前后充分吸氧5min。

1.4经过精心的气道护理,患者痰量明显减少,体温降至正常,神志转清。对患者进行咳嗽排痰物理治疗法,这对卧床患者非常重要。病人仰卧位,膝下垫枕,采用深慢呼吸,尽量使肺泡通气均匀,在病人深呼吸和咳嗽时护士加压胸壁,以加强咳嗽效果,使痰液排出。

14天患者出院,出院时神志清楚,构音不能,能咳嗽、咳痰,但饮水呛咳明显,进食困难。生命体征平稳,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肢体肌力2级。继续康复门诊康复训练。

2 讨论

气道护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操作,也是急救过程中保持气道畅通的重

要方法。目的是建立和保持气道通畅,维持适当的肺泡通气功能、氧和作用和气体交换作用[1]。脑出血是神经科急症,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脑干出血2日内死亡率达90%以上,度过水肿高峰后日常护理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卧床昏迷患者气道的护理更是重中之重。及时、规范、科学的气道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此类病人应有预见性的加强护理,观察病人,提出紧急处理意见和具有作用的护理措施。定时叩背、有效排痰。且应将临床经验不断总结,用最新、最可靠的科学依据服务于患者,使气道护理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篇5:脑干出血护理常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 年6 月—2015 年4 月该院诊治的80 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有40 例, 男23例, 女17 例, 年龄为 (14.4~63.9) 岁, 平均 (35.7±2.1) 岁;对照组有40 例, 男20 例, 女20 例, 年龄为 (15.5~64.4) 岁, 平均 (36.4±2.4) 岁。 患者入院时临床上主要以呕血、眩晕、口渴等为主, 且患者均符合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标准。 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等完全知晓, 且对患者及家属讲解需注意事项。 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 方法如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入院后让患者卧床休息, 保证病房温度的适宜, 尽可能不搬动患者;同时, 给予患者精神安慰, 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并建立静脉通路, 帮助患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止血,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3]。

1.2.2 实验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整体护理措施, 方法如下: (1) 补充血容量。 患者入院后立即帮助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并帮助患者补充血容量, 急救起初滴速可以调快些, 但是输液、输血速度不能过快, 避免患者发生肺水肿, 再出血等并发症。 (2) 止血护理。 患者急救过程中首先采用冰水反复持续灌洗胃腔, 并静脉滴注10 mg去甲肾上腺素, 必要时患者口服血管收缩剂, 将10 mg去甲肾上腺素溶于150 m L的冰盐水中, 患者分次口服, 降低胃部温度, 减少胃酸分泌, 同时做好患者手术准备[4]。 (3) 基础护理。 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加强其基础护理, 待患者出血得到控制后给予患者少量的流质食物, 病情稳定后, 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 让患者定时饮食, 但是患者要绝对禁烟禁酒, 避免辛辣。 同时, 护士还应该加强患者体位护理, 治疗掐进尽量保持平卧姿势, 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 头偏向~侧, 避免血液进入气管引起窒息。 并且患者吐血后必须清洗口腔, 防止血腥引起恶心、呕吐[5]。 (4) 心理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病后内心不免产生恐惧、害怕等心理, 部分患者内心容易引起恐慌, 护士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6]。

1.3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出血得到完全控制。 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出现量减少;无效:患者病情变化不明显或病情加重。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0.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该研究中, 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 显著高于对照组 (85%) (P<0.05) ;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5%, 显著高于对照组 (65%) (P<0.05) , 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及在院期间复发率比较

该研究中,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 在院期间复发率为5%, 显著低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为17.5%, 在院期间复发率为22.5%)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

该研究中, 两组患者治疗前证候积分差异不显著 (P>0.05) ;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临床证候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3。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 患者发病后如果出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将会引起机体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和细胞发生缺氧, 从而造成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产物的蓄积, 导致周围血管扩张, 引起毛细血管广泛受损, 严重影响患者心、肝、肾功能, 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 近年来, 整体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过程中得到应用, 且效果理想。

该研究中, 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 显著高于对照组 (85%) (P<0.05) ;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5%, 显著高于对照组 (65%) (P<0.05) 。 整体护理和其他护理模式相比优势较多, 该护理模式更加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护理过程中能向患者家属宣传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相关知识, 让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 从而能够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协助医师解决实际问题, 教会患者及家属早期识别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 对于出血或黑便者让患者保证绝对卧床休息, 减少身体活动, 从而能够降低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7]。 该研究中,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 在院期间复发率为5%, 显著低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为17.5% , 在院期间复发率为22.5%) (P<0.05) 。 同时, 整体护理实施过程中加强了患者心理护理, 根据每一位患者心理特点, 家庭背景等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消除患者内心的负面情绪, 避免了患者再次出血。 此外, 整体护理还加强了对患者药物护理, 加强患者药物宣传教育, 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保证患者能够按时、按量用药, 避免自行更换药物剂量和药物类型, 影响治疗预后,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促进机体早期恢复[8]。 该研究中, 两组患者治疗前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临床证候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所述,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整体护理措施效果理想, 能够提高急救成功率, 降低临床死亡率,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措施联合常规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5年4月该院诊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4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整体护理措施,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 显著高于对照组 (85%) (P<0.05) ;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5%, 显著高于对照组 (65%) (P<0.05)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 在院期间复发率为5%, 显著低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为17.5%, 在院期间复发率为22.5%)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临床证候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整体护理措施效果理想, 能够提高急救成功率, 降低临床死亡率,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整体护理措施,常规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治沛, 曹娟, 周高东, 等.上消化道出血86例的临床诊疗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5) :389.

[2]孙桂华, 杨丽丽, 何晓娜.5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3) :231-232.

[3]王立娜.整体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4) :97-98.

[4]吴宁飞.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 2014, 26 (4) :120-122.

[5]匡大鹏.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11, 51 (44) :96-97.

[6]倪东方.护理干预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5) :12-13.

[7]赵小斐, 何满红, 胡银清, 等.急救护理程序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3) :257-259.

上一篇:秋雨的初中作文800字下一篇:高考英语突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