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审计问题归纳

2024-04-18

财务审计问题归纳(精选6篇)

篇1:财务审计问题归纳

审计 简答题(修改版)

1、请简述何谓独立性,损害独立性的因素有哪些?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其中实质上的独立性是一种内心状态,使得注册会计师在提出结论时不受损害职业判断的因素影响,诚信行事,遵信客观和公正原则,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客观性原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力求公平,不得因为成见、利益冲突或他人影响而损害独立性。

形式上的独立性是一种外在表现,使得一个理性且掌握充分信息的第三方,在权衡所有相关事实和情况后,认为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项目组成员没有损害诚信原则、客观和公正原则或职业怀疑态度。因素:

1.自身利益导致不利影响

2.自我评价导致不利影响

3.过度推介

4.密切关系

5.外在压力

2、简述内部控制的概念,包含哪几个要素?

(1)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从目标和内容来看,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从责任主体来看,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是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2)内部控制主要包括5要素:

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

3、简述认定的层次?每个层次认定的具体内容?

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会将其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当管理层声明财务报表已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框架进行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作出公允反映时,就意味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以及相关的暴露作出了认定。(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注册会计师对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 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力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4.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5.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的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6.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4、阐述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以及注册会计师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充应考虑的因素?(5班给的题目)

(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其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并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2)注册会计师判断审计证据是充分,应考虑的因素: A.审计风险,错报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B.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性

C.注册会计师及其业务助理人员的审计经验 D.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 E.审计证据的质量

4.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如何判断?(3班给的题目)

1.从被审计单位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相关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复印、传真或通过拍摄、数字化或其他方式转化成电子形式的文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6.通常情况下,注会以函证方式直接从被询证者获取的审计证据,比被审计单位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5、简述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各组成要素与审计证据的关系?(1)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模型是指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会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它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会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

(2)1.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与所需收集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存在正向关系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就越多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所需收集的审计证据越少

2.可以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存在的是反向关系

可以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越高,所需收集的审计证据越少

可以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越低,所需收集的审计证据越多

6、简述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5班题目)

(1)检查记录或文件: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查。

(2)检查有形资产: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资产实物进行审查。

(3)观察:是指注册会计师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4)询问: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可以进行评价的过程。(5)函证(即外部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直接从第三方(被询证者)获取书面答复获取书面证据作为审计证据的过程,书面答复可以采用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

(6)重新执行: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

(7)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

7、请简述应收账款函证、应付账款函证和银行存款函证的区别。(1)函证目的不同:应收账款函证的目的是存在应付账款函证的目的是完整

银行存款函证的目的是银行存款是否存在,借款是否完整(2)函证必要性不同:应收账款函证是必须的应付账款函证是可选择的银行存款函证是必须的

(3)函证对象不同:应收账款函证余额较大,账龄较长的应付账款函证当年购销金额较大的银行存款函证所有的

(4)函证方式不同:应收账款函证采用积极或消极式

应付账款函证和银行存款函证采用积极式

8、阐述应收账款的替代审计程序(1)检查与销售有关的原始凭证(2)检查期后收款纪录(3)检查函电纪录

以应收账款的替代审计程序为例,检查和核对销售发票、出库单、运输单据以及经济合同等原始凭证和资料,对于判断该笔债权的真实性是必不可少的程序;而要判断债权的可收回性则比较困难,我们可以从了解客户信誉、账龄分析、业务往来的过程、以往的收回情况以及经济合同的有关条款等方面着手检查。

9、简述如何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1)结合存货监盘,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有材料入库凭证但未收到购货发票的经济业务

(2)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收到的购货发票,关注购货发票的日期,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正确

(3)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正确(4)检查时,注册会计师还可以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和采纳人员,查阅资本预算、工作通知单和基建合同来进行。

10.简述过失、普通过失、重大过失、共同过失和欺诈这五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答:联系:都是属于注会方面的原因,都可能导致注会函承担法律责任。

区别:过失是指注会在执业时未恪守职责,未能尽到应有的职业谨慎。

普通过失是指注会没有充分遵循执业准则的要求,在审计过程中对某些非重要审计事项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重大过失是指注会连最基本、最重要的执业准则都未遵守,给当事人或社会公众带来较大的损失和危害。

共同过失是指受害方自己未能保持合理的谨慎,因而蒙受损失。

欺诈是指注会在执业过程中明知财务报告及其他有关资料不真实,但仍然故意作出虚假或失实的陈述,以达到欺骗他人的一种故意行为。

篇2:财务审计问题归纳

4. 初步手机审计资料

5. 下达审计通知书(或签订审计委托书)

※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审计的内容:

1. 审计前期决策程序的合规性(完整,前后呼应,符合建设要求,与建设程序一致)2. 审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与审批单位的资质和级别的合规性(审批合法营业执照和资格证书,甲级:全国范围内大中型,乙级:地方或行业范围内中小型)

3. 审计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和编制深度的到位程度(技术、经济、生产布局可行)4. 审计投资决策文件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财务评价是否可行(财务赢利能力,清偿能力,财务外汇平衡能力)

设计工作审计的内容:

1. 审计设计单位的资质和级别(甲:全国,大中小;乙:中小;丙:小)2. 审计设计依据 3. 审计设计方案 4. 审计审计图纸 5. 审计设计收费

6. 审计设计质量保证体系

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程序: 1. 建设单位项目报建 2. 招标管理机构审查 3. 招标申请

4. 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的编制与送审 5. 编制标底

6. 发出招标邀请函 7. 资格审查

8. 发出或发售招标文件 9. 勘察现场

招投标审计的要点:

1. 审计招标投标条件是否具备

2. 审计招标文件内容是否完整,有关要求是否合理 3. 审计标底与投标报价是否真是、准确 4. 审计招投标程序是否合法合规

5. 审计招标投标的管理工作是否规范

※ 案例:平台国债项目审计(招投标),合同审计,建设项目(财务审计)合同 ※《招投标法》P359

10.投标预备会议

11.投标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12.工程标底价格的报审 13.开标 14.评标 15.中标

16.签订合同

基本程序

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合同 合同审计的内容:

1.审计合同是否合法有效 2.审计合同内容是否完整 3.审计合同条款是否矛盾

4.审计合同条款表达是否清楚 5.审计合同签定条件是否具备

※ 判断:独立法人单位的合同不需要审批

签订合同本身内容外,价格也要补充

语句禁止含糊不清(如:基本竣工,设计图纸之外的设计变更)

设计概算的费用构成: 1. 建筑工程费用

2. 设备安装工程费用

3. 设备购置费

4. 工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用 5. 其他工程费用 6. 预备费

7. 建设期贷款利息

※ 计算:进口设备——货价,国际运费,国际运输保险费=(货价+国际运费)/(1-保险费费率)×保险费费率,银行财务费用=货价×银行财务费率(0.4%-0.5%),外贸手续费=(货价+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外贸手续费率(1.5%),关税=(货价+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关税税率,增值税=(货价+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关税)×增值税税率,国内运杂费

※ 计算: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建筑工程费+设备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工器具购置费+其他工程费)×固定费率

价差预备费=PF=∑It【(1+f)t-1】(t=0-n)

※ 计算:建设期贷款利息 Qt=(Pt-1+1/2At)i Q=∑(Pt-1+1/2At)i

竣工决算审计的程序与内容: 1. 审计施工合同 2. 审计单位造价

3. 审计工程量及各项费用的计算

4. 审计设计变更

5. 审计材料价差=材料预算用量×(材料的实际价-材料的预算价)6. 审计独立费用

审计主要审计哪些资料:

施工合同,图纸,财务资料(计算凭证),签证有关资料,实体变更通知单等 资金运动流程: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结算资金-在建资金-建成资金-交付使用资产

财务核算规定

绩效审计重点、难点、发展:

1.绩效审计内容体系:财务效益,国民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评审体系 2.围绕三要素: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公平性)

经济性—适当考虑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获得或使用资源的成本(少支出)

效率性-一定的投人所能得到的最大产出或一定的产出所需的最少投入(支出合理)效益性-商品、服务或其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以及其他预期效果(支出得当、支出有价值,而且是高价值)

三者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区分。因此,绩效审计的绩效检查,必须综合一起进行查察、考虑。3. 绩效审计理论依据:财务效果理论、外部效果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

4.美国“绩效审计”,加拿大“综合审计”,英国“物有所值审计”

5.我国发展晚,面临问题(审计观念比较落后,政府体制不够顺,公共财政不健全,审计范围较窄,审计标准缺乏,审计人员素质偏低),加强解决(加强审计宣传,树立绩效审计观念,深化我国政府体制改革,完善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处理好绩效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关系,做好政府绩效审计的试点工作,优化审计人员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审计要点:

1. 审查施工单位工程活动是否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应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

2. 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是否将建设工程肢解发包 3. 审查施工单位是否依法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进行招标 4. 审查施工单位工程项目是否是按规定实行建立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是否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监理

5. 审查施工单位在领取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前,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6. 审查施工单位采购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建设单位应当保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

7. 审查施工单位在涉及建筑主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施工前,是否委托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没有设计方案的,不得施工

8. 审查施工单位收到建设工程竣工报告后,是否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9. 审查施工单位是否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格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 10.审查施工单位是否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有无擅自修改工程设计,有无偷工减料 11.审查施工单位有无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

篇3:财务审计问题归纳

◎一股独大

公司治理结构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灵魂,是在股东共同拥有的公司法人财产的基础上建立的。“一股独大”使大股东行为缺少有效制约,很难把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起来,为了大股东的利益,容易出现股东干预日常事务甚至编造财务数据,做出有利于大股东的决策,使其他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内部人控制

所谓“内部人控制”是指现代企业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控制权)相分离的前提下形成的,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不一致,由此导致了经营者控制公司,即“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控制人控制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出于对个人利益的驱使,内部控制人只向外发布有利于自己利益的信息,对于不利于控制人的信息或不发布或少发布。

◎董事会软弱

董事会是企业最高决策机构,对企业重大事项具有决策权,对企业经营管理层进行监督作用。然而由于有些董事会成员专业职能不足或独立性的缺失,董事会难以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软弱的董事会不仅不能对公司的主要高管进行监督,对公司管理层提供的资料也不能采取独立的态度进行质疑并及时地采取必要的行动,使得领袖权力不受制约,必然使内部控制形同虚设,董事会作用淡化,甚至成为控制人的“橡皮图章”。

◎监事会缺失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以出资人代表的身份行使监督权力,监事会负责监督企业的财务事宜,以及监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然而我们许多公司,不是监事不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就是监事与经营管理者来自同一公司,存在着上下级关系,大胆的监督很可能使其失去监事资格,还会使其在原公司的利益遭受损害,再加上信息的不对称,监事的履职时间短等,使监事会的监事行为缺失。

◎外部监管不力

除了董事会与监事会对企业进行监管外,聘用外部中介机构对个企业进行监管,是国家法律要求的。然而由于我国法律体制不健全,在强大利益的诱惑力之下,中介机构的独立公正立场很难维持,其公正性和独立性也存在缺失,外部监管难以得力。

◎绩效评价走过场

绩效评价即是对企业控制层行为及实际效果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进行考核和评价的过程,绩效评价的结果往往还与经营者的收入直接挂钩。恰当的绩效评价,对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增加公司凝聚力、促进团队合作精神、鼓舞士气等方面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是董事会用以衡量经营者劳动成果的一个尺度。绩效评价需要运用一些专门方法,规范流程对经营业绩进行精确计算,专业性和复杂性较强,加上绩效评价结果与经营者收入挂钩和信息的不对称,往往使绩效评价做表面文章,走过场。

◎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

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公司财务治理的重要功能,公司治理结构的初衷是希望一方面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约束经营者背离所有者的行为。企业必须通过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来保证经营者全身心为企业服务,保证经营者履行董事会赋予的职责,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然而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一个较长的建立过程,在这项制度没有完善之前,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和懈的现象。

◎决策授权不清楚

所有者对企业有控制权,企业控制权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企业的决策权上,由于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不可能企业的所有事项都由所有者来决策,经营者在一定的范围内实际控制着企业的生产经营,他必须得到所有者的部分决策授权,为此,《公司章程》对企业各项决策都应有一个明确的授权范围与额度,以免在企业决策过程中发生决策权冲突。然而,由于决策授权的不清楚或利益的差异,使得经营者决策过度或决策不够现象时有发生。

◎信息披露不透明

篇4:环保热点问题归纳与解析

二氧化碳可以影响热量的辐射。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并阻挡红外辐射的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顶罩一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多,热外流越受阻,从而地球温度也就升得越高,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严重。要解决二氧化碳大量增加这一问题,一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要提倡植树种草,增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

2、酸雨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随雨水降落到地面成为酸雨,一般称pH小于5.6的雨水为酸雨。酸雨对土壤。江河、湖泊、森林、农作物、建筑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1)成因:酸雨中的酸主要是二氧化硫转化而来的硫酸和一氧化氮转化来的硝酸。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烟尘和汽车尾气。我国出现的通常是硫酸酸雨。

(2)危害:

①酸雨可直接危害植物,造成森林受害和农作物减产,还能使土壤、水域酸化,建筑物腐蚀,金属腐蚀等。

②酸雨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臭氧层破坏

在地面空气中的臭氧是一种污染物,对生物有毒害作用。但位于地球上空25~40 km的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则是地球的一个“保护伞”,它能阻止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研究表明,平流层中臭氧减少1%,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将增加2%,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将增加,农作物产量将减少。臭氧的减少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氯氟烷烃如氟利昂等对臭氧有破坏作用。

4、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作用可以分为水生生物富集作用和陆生生物富集作用。

水生生物富集作用:水生生物主要通过食物链富集污染物质。例如,有机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虽然很低,但是经过“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肉食性鱼”这样一条食物链,可以成千万倍地富集起来。

5、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N、P等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导致藻类植物等大量繁殖,并引起水质恶化和鱼群死亡的现象。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当它们汇集到池塘、湖泊、海湾时就会使水体中N、P等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增多,致使藻类植物、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由于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氧气用以进行细胞呼吸,致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而且当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死亡之后,其遗体首先被水中需氧微生物分解,从而进一步降低溶解氧的含量,然后被厌氧微生物分解。同时产生H2S等有毒气体。因而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引起水华或赤潮现象。

6、微波危害生物体的原理

微波的能量不足以使物质产生电离,所以微波不会对生物体产生辐射的危害。但是,它能起到“加热”的作用。由于它的穿透力强,不仅可使物体表面温度升高,而且还能深入组织内部,更由于组织内部难于散热,所以内部的温度升得更快。

7、白色污染

大量的废旧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统称为塑料包装物)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难于分解,给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星白色,因此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8、对环境污染危害的认识和基本防治策略

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可以从它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来认识:一是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生物圈稳定的必要条件,是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二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三是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稳定和发展,必须以生态环境的稳定为基础。

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策略是监测——干预——评价。第一步,通过对环境污染和人群健康的监测,掌握情况;第二步,针对问题制订对策,进行干预处理;第三步,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再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防治环境污染的基本措施:(1)控制污染源(包括合理安排工业布局、改进工艺等);(2)物理、化学、生物净化处理;(3)废物回收利用;(4)加大法治力度;(5)加强环境道德教育。

篇5:财务审计问题归纳

第一章 总 论

企业:是一个契约性组织,它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第一节 企业与企业财务管理

一、企业组织形式: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公司制企业。

1.个人独资企业:由一个自然人投资,全部资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全部债务由投资者个人承担的经营实体。

优点:创立容易、固定成本低、不需要交纳企业所得税

缺点:(1)需要业主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2)难以从外部获得大量资金用于经营;(3)所有权的转移比较困难;(4)企业的寿命有限,将随着业主的死亡而自动消亡。

2.合伙企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合伙经营的企业,通常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寿命:合伙人卖出所持有的份额或死亡。较难从外部大量资金用于经营。

特点:①除业主不止一人外,合伙企业的优点和缺点与个人独资企业类似。②合伙企业法规定每个合伙人对企业债务须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如果一个合伙人没有能力偿还其应分担的债务,其他合伙人须承担连带责任,即有责任替其偿还债务。③合伙人转让其所有权时需要取得其他合伙人的同意,有时甚至还需要修改合伙协议。

3.公司制企业:由两个以上投资人(自然人或法人)依法出资组建,有独立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企业。出资者按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优点:(1)容易转让所有权。(2)有限债务责任。(3)公司制企业可以无限存续,一个公司在最初的所有者和经营者退出后仍然可以继续存在。(4)公司制企业融资渠道较多,更容易筹集所需资金。

缺点:(1)组建公司的成本高。(2)存在代理问题。(3)双重课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成本管理、收益分配管理。

第二节 财务管理目标理论

(一)利润最大化:以实现利润最大为目标

优点: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缺点:①没有考虑利润实现时间和资金时间价值;②没有考虑风险问题;③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④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提示】另一种表现方式是每股收益最大化,除了反映创造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外,每股收益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陷基本相同。资金时间价值是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平均利润率。

无风险利率=纯粹利率(资金时间价值)+通货膨胀补偿率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为目标。在上市公司,股东财富是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决定的。在股票数量一定时,股票价格达到最高,股东财富也就达到最大。

优点:①考虑了风险因素;②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企业短期行为;③对上市公司而言,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

缺点:①通常只适用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难于应用;②股价受众多因素影响,股价不能完全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状况;③它强调得更多的是股东利益,而对其他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三)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为目标。企业价值可以理解为企业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的市场价值,或者是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优点:①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并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计量;②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③将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和持续的获利能力放在首位,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④用价值代替价格,克服了过多外界市场因素的干扰,有效地规避了企业的短期行为.缺点:①过于理论化,不易操作;②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只有对企业进行专门的评估才能确定其价值,而在评估企业的资产时,由于受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的影响,很难做到客观和准确.(四)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强调股东的首要地位;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强调对代理人的监控;不断加强与债权的关系;保持政府部门的良好关系;加强与供应商的协作;关心客户的长期利益;关心本企业职工的利益。

优点:①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②体现了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③这一目标本身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目标体系,较好地兼顾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④ 体现了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31

缺点:过于理想化,难以操作。

(五)各种财务管理目标之间的关系

1: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各种财务管理目标,都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基础。

2: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核心和基础,还应该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二、利益冲突与协调:协调冲突需要把握的原则:尽可能使企业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在数量上和时间上达到动态的协调平衡。

在所有的利益冲突中,所有者和经营者、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又至关重要。

经营者损害所有者利益:协调措施①解聘(所有者约束);②接收(市场约束);③股票期权、绩效股激励

所有者损害债权人利益:①所有者要求经营者改变资金用途,将其用于高风险项目,降低债权人负债价值;②所有者可能在未征得现有债权人同意的情况下,要求经营者举借新债,原有债权的价值降低。协调措施①限制性借债;②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

三、企业的社会责任:指企业在谋求所有者或股东权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内容包括:1.对员工的责任。2.(订立合同)对债权人的责任。3.对消费者的责任。4.(慈善)对社会公益的责任。5.对环境和资源的责任。

第三节 财务管理环节

财务管理环节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步骤与一般工作程序。包括:计划与预算(财务预测、财务计划、财务预算);决策与控制(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财务控制);分析与考核(财务分析、财务考核);内部控制。

财务计划:进行规划,以指标形式加以落实;

财务预算:根据财务战略、财务计划和信息,确定预算期内各种预算指标的过程;

财务控制: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影响和调节,以便实现目标的过程。

第四节 财务管理体制

一、财务管理体制的一般模式:包括集权型、分权型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是明确各财务层级财务权限、责任和利益的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如何配置财务管理权限。体制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实施模式。

集权型:主要管理权限集中于企业总部,各所属单位执行企业总部的指令

【优点】1.可充分展示其一体化管理的优势,使决策的统一化、制度化得到有力的保证;2.有利于在整个企业内部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实行内部调拨价格;有利于内部采取避税措施及防范汇率风险等。【缺点】1.会使所属单位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丧失活力;2.因为决策程序相对复杂而失去适应市场的弹性,丧失市场机会

分权型:企业内部的管理权限分散于各所属单位,各所属单位在人、财、物、供、产、销等方面有决定权

【优点】1.有利于各所属单位针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有效决策,因地制宜的搞好各项业务;2.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促使所属单位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成长。【缺点】缺乏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从而可能导致资金管理分散、资金成本增大、费用失控、利润分配无序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以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为核心,将企业内重大决策权集中于企业总部,而赋予各所属单位自主经营权。特点:其实质是集权下的分权。

【优点】吸收了集权型和分权型体制的优点,避免了二者各自的缺点,从而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二、集权与分权的选择

各所属单位之间业务联系越密切,如: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企业,就越有必要采用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较高的管理水平,有助于企业更多地集中财权。只有当企业掌握了各所属单位一定比例有表决权的股份(如50%以上)之后,各所属单位的财务决策才有可能相对“集中”于企业总部

【集中的利益】主要是容易使企业财务目标协调和提高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集中的成本】各所属单位积极性的损失和财务决策效率的下降

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一)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适应的原则(二)明确企业对各所属单位管理中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三者分立原则(其作用在于加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强化执行的刚性和可考核性等)(三)明确综合管理和分层管理思想的原则(四)与企业组织体制相对应的原则

【提示】企业组织体制大体上有U型组织、H型组织和M型组织三种形式

U型组织:(1)仅存在于产品简单、规模较小的企业实行管理层级的集中控制(2)特点是高度集权(3)最高决策层直接从事各所属单位的日常管理

H型组织:(1)实质上是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2)特点是高度分权(3)最高决策层基本上是一个空壳,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分公司则是相对独立的利润中心。

M型组织:第一个层次是由董事会和经理班子组成的总部,它是企业的最高决策层。主要职能是战略规划和交易协调。第二个层次是由职能和支持、服务部门组成的。M型结构的财务是中央控制的,负责整个企业的资金筹措、运作和税务安排。第三个层次是相/ 31

互独立的各所属单位,每个所属单位又是一个U型结构。M型结构集权程度较高,是目前国际主流形式,在业务经营权下放的同时,更加强化财务部门的职能作用。具体形式有:事业部制,矩阵制和多维结构制。

四、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体制的一般内容:集中制度制定权,筹资、融资权,投资权,用资、担保权,固定资产购置权,财务机构设置权,收益分配权;分散经营自主权、人员管理权、业务定价权、费用开支审批权。

第五节 财务管理环境

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内外各种条件的统称。主要包括:技术环境、经济环境、金融环境、活动环境等

一、技术环境是指财务管理得以实现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条件,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二、经济环境—最为重要,内容,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周期、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社会通货膨胀水平等。

经济周期:在不同的阶段,企业应相应采用不同的财务管理策略。

复苏:1.增加厂房设备、实行长期租赁2.建立存货 3.增加劳动力4.开发新产品

繁荣:1.扩充厂房设备2.继续建立存货3.增加劳动力4.提高产品价格、开展营销规划

衰退:1.停止扩张、出售多余设备2.削减存货3.停止长期采购4.停产不利产品、停止扩招雇员

萧条:1.保持市场份额、压缩管理费用2.削减存货 3.裁减雇员4.建立投资标准、放弃次要利益

通货膨胀对企业影响:(1)引起资金占用的大量增加,从而增加资金需求。(2)引起利润虚增,造成资金流失(3)引起利率上升,加大资金成本(4)引起有价证券价格下降,增加筹资难度5)引起资金供应紧张,增加筹资困难。

通货膨胀应对措施:【初期】(1)企业进行投资可以避免风险,实现资本保值;(2)与客户(供应商)签定长期购货合同,以减少物价上涨造成的损失;(3)取得长期负债,保持资本成本的稳定。【持续期】(1)采用比较严格的信用条件,减少企业债权;(2)调整财务政策,防止和减少企业资本流失等等。

三、金融环境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

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主要是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金融工具:是指融通资金双方在金融市场上进行资金交易、转让的工具,借助金融工具,资金从供给方转移到需求方。金融工具分为基本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两大类。常见的基本金融工具如货币、票据、债券、股票等;衍生金融工具又称派生金融工具,是在基本金融工具的基础上通过特定技术设计形成新的融资工具,如各种远期合约、期货、互换、掉期、资产支持证券等,具有高风险、高杠杆效应的特点。特征:一般认为,金融工具具有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的特征。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场所。要素包括: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金融工具、交易价格、组织方式等。

金融市场的分类

按期限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内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短期债券市场等;资本市场又称长期金融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资金交易的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货币市场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短期资金融通。(1)期限短。最初不超过1年;(2)交易目的是解决短期资金周转。来源主要是资金所有者暂时闲置的资金,用途一般是弥补短期资金的不足;(3)具有较强的货币性,具有流动性强、价格平稳、风险较小等特性。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是实现长期资本融通。(1)融资期限长。至少1年以上;(2)融资目的是解决长期投资性资本的需要,由于补充长期资本,扩大生产能力;(3)资本借贷量大;(4)收益较高但风险也较大

按功能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它主要处理金融工具的发行和最初购买者之间的交易。流通市场又称二级市场。它主要处理现有金融工具转让和变现的交易。

按融资对象分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按所交易金融工具属性分为基础性金融市场(如商业票据、企业债券、企业股票等)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如期货、远期、期权、掉期等)

按地理范围分为地方性金融市场、全国性金融市场、国际性金融市场

四、法律环境

企业与外部发生经济关系对应遵守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包括公司法、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

影响筹资的主要法规:公司法、证券法、金融法、证券交易法、合同法等。

影响投资的主要法规:证券交易法、公司法、企业财务通则等。

影响收益分配的主要法规:税法、公司法、企业财务通则等 影响收益分配的主要法规:税法、公司法、企业财务通则等。/ 31

第二章 财务管理基础 第一节 货币时间价值

一、含义:一定量货币资本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差额。

二、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一)复利的终值F=P×(1+i)n和现值P=F×1/(1+i)n(二)年金终值和年金现值

年金是指间隔期相等、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包括:普通年金(后付年金);预付年金(先付年金);递延年金(隔若干期后才开始发生的系列等额收付款项);永续年金(一系列没有到期日的现金流)

1.年金终值

(1)普通年金终值FA=A×(F/A,i,n)

(2)预付年金终值F=普通年金终值×(1+i)或:期数n加1,系数减1,F=A[(F/A,i,n+1)-1]

(3)递延年金终值FA=A(F/A,i,n)

2.年金现值

(1)普通年金现值

(2)预付年金现值P=普通年金现值×(1+i)或:期数n减1,系数加1,P=A[(P/A,i,n-1)+1]

(3)递延年金现值(式中,m为递延期,n为连续收支期数,即年金期)

【方法1】两次折现P=A(P/A,i,n)×(P/F,i,m)

【方法2】先算m+n期再减m期:P A=A[(P/A,i,m+n)-(P/A,i,m)]

【方法3】先求终值再折现PA=A×(F/A,i,n)×(P/F,i,m+n)

(4)永续年金的现值P=A/i

3.年偿债基金:已知年金终值求年金

偿债基金系数,记作(A/F,i,n),与年金终值系数是互为倒数,偿债基金和普通年金终值互为逆运算。

4.年资本回收额:指在约定年限内等额回收初始投入资本或清偿债务的金额。资本回收系数,记作(A/P,i,n),与年金现值系数是互为倒数的关系。

三、利率的计算(插值法)

名义利率是指票面利率,不符合得利计息原理,但它包括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若1年计息多次,换算关系:1+i=(1+r/m)m,i为实际利率,r为名义利率,m为年计息次数。

1+名义利率r=(1+实际利率i)×(1+通货膨胀率)

第二节 风险与收益

一、资产的收益与收益率

(一)资产的收益是指资产的价值在一定时期的增值,一般指资产的年收益率(报酬率)。

资产的收益额包括:利息、红利或股息收益和资本利得

资产的收益率或报酬率包括:利(股)息的收益率和资本利得的收益率

(二)资产收益率的类型(6种)

实际收益率,已经实现或确定可以实现的资产收益率。(存在通货膨胀时还应当扣除其影响)

名义收益率,在资产合约上标明的收益率。

预期收益率(期望收益率),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预测的某种资产未来可能实现的收益率。

必要收益率(最低必要报酬率或最低要求的收益率),包括: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收益率。

无风险收益率(通常用短期国债利率近似的代替无风险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无风险资产(国债)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不存在违约风险;二是不存在再投资收益率的不确定性。

风险收益率,因承担该资产的风险而要求的超过无风险利率的额外收益,它等于必要收益率与无风险收益率之差。主要影响因素:风险大小;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

(三)风险,是指收益的不确定性。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期望值Ё=∑Xi×Pi 反映预计收益的平均化,不能直接用来衡量风险。(也可用历史数据分组法和算术平均法来计算)/ 31

衡量风险的指标主要由收益率的方差、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等。

方差σ2= ∑(Xi-Ё)2×Pi 标准离差σ 标准离差率V=σ/Ё×100%

风险控制对策:规避风险,当资产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不能由该项目可能获得收益予以抵消时,应当放弃该项目,以规避风险。例如,拒绝与不守信用的厂商业务往来;放弃可能明显导致亏损的投资项目。

减少风险,一是控制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二是控制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降低风险损害程度。常用方法有:进行准确的预测;对决策进行多方案优选和替代;及时与政府部门沟通获取政策信息;在发展新产品前,充分进行市场调研;采用多领域、多地域、多项目、多品种的投资以分散风险。

转移风险,对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的项目,企业应以一定代价,采取某种方式转移风险。如向保险公司投保;采取合资、联营、联合开发等措施实现风险共担;通过技术转让、租赁经营和业务外包等实现风险转移。

接受风险,包括风险自担和风险自保两种。风险自担,是指风险损失发生时,直接将损失摊入成本或费用,或冲减利润;风险自保,是指企业预留一笔风险金或随着生产经营的进行,有计划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

(四)风险偏好

风险回避者,当预期收益率相同时,偏好于具有低风险的资产,而对于具有同样风险的资产则钟情于具有高预期收益率的资产。

风险追求者,当预期收益相同时,选择风险大的

风险中立者,既不回避风险也不主动追求风险,选择资产的唯一标准是预期收益的大小

二、证券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

两个或两个以上资产所构成的集合,称为资产组合。如果资产组合中的资产均为有价证券,则该资产组合也称为证券资产组合或证券组合。

(一)预期组合收益率:组成证券资产组合的各种资产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其权数为各种资产在组合中的价值比例。E(RP)=∑Wi×E(Ri)

影响组合收益率的因素:投资比重和个别资产收益率。不论投资组合中两项资产之间的相关系数ρ如何,只要投资比例不变,各项资产的期望收益率不变,则组合收益率就不变。

(二)证券资产组合风险分散功能(非系统风险)

组合风险的大小与两项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变动关系(相关性)有关。反映资产收益率之间相关性的指标是相关系数。

组合方差σP2=W12σ12+W22σ22+2W1W2ρ12σ1σ2 组合标准离差σP

例ρ12=1,完全正相关,表示两项收益率的变化方向和变化幅度完全相同,组合标准离差σP达到最大,组合不能抵消任何风险。

ρ12=-1,完全负相关,表示两项收益率的变化方向和变化幅度完全相反,组合标准离差σP达到最小,甚至可能是零,组合可最大程度地抵消风险。

ρ12=0,不相关

一般来讲,随着证券资产组合中资产个数的增加,证券资产组合的风险会逐渐降低,当资产的个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证券资产组合的风险程度将趋于平稳,这时组合风险的降低将非常缓慢直到不再降低。

(三)风险和分类及特点

非系统风险(公司风险、可分散风险)由特定企业或特定行业所特有的,可通过有效的资产组合来消除掉的风险。可通过增加组合中资产的数目而最终消除。

非系统风险的种类:经营风险(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企业目标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因举债引起的。当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使自有资金利润率提高。但是,若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使自有资金利润率降低。)

系统风险(市场风险、不可分散风险),由市场的风险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动、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税制改革、企业会计准则改革、世界能源状况、政治因素等等)所致,是影响所有资产的,不能通过资产组合来消除的风险。它是始终存在的。

单项资产的系统风险:反映单项资产收益率与市场平均收益率之间变动关系的一个量化指标,用β系数表示。当β=1时,表示该资产的收益率与市场平均收益率呈同方向、同比例变化(市场组合β=1,是指由市场上所有资产组成的组合);若β>1,该资产收益率的变化幅度大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变动幅度,其所含的系统风险大于整个市场组合风险。β<1反之。

β=ρim×σi/σm =某种资产和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协方差(ρimσiσm)/市场组合收益率的方差σm2

绝大多数的β系数是大于零的,如果是负数,表明这类资产收益与市场平均变化方向相反。

证券资产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β:是所有单项资产的加权平均数,权数为各种资产在组合中所占价值比例。资产组合不能抵消系统风险,但可通过替换资产组合中的资产,或改变不同价值比重,来改变组合的风险。

(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R=Rf+β×(Rm-Rf)R表示某资产的必要收益率;β表示该资产的系统风险系数;Rf表示无风险收益率,通/ 31

常以短期国债的利率来近似替代;Rm表示市场组合收益率,某资产的风险收益率=β×(Rm-Rf)

市场风险溢价(Rm-Rf)反映市场整体对风险的偏好,如果风险厌恶程度高,则证券市场线(证劵市场线对任何公司、任何资产都是适合的)的斜率(Rm-Rf)值就大,若β稍有变化,收益率就会大幅度的变化。

在市场均衡状态下,每项资产预期收益率应该等于其必要收益率。

证券资产组合的必要收益率=Rf +βp×(Rm—Rf),此公式与前面的资产资本定价模型公式非常相似,它们的右侧惟一不同的是β系数的主体,前面公式中的β系数是单项资产或个别公司的β系数;而这里的βp则是证券资产组合的β系数。

局限性:一些新兴行业的β值难以估计;历史数据估算的β值对未来的指导作用大打折扣;建立在CAPM假设之上,(市场是均衡的并不存在磨擦;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的;不存在交易费用;税收不影响资产的选择和交易等),一些假设有较大偏差。

第三节 成本性态

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的变动与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成本性态分析对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预算编制、业绩考评,以及成本控制等,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把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一、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时期及一定产量范围内,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单位固定成本会与业务量的增减呈反方向变动。①约束性固定成本:管理当局的短期决策行动不能改变的,又称“经营能力成本”。如固定折旧费用、房屋租金、保险费、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等。降低途径:合理利用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②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能改变的,又称“经营方针成本”。如广告费、职工培训费、研究开发费等。降低途径:厉行节约、精打细算、编制出积极可行的费用预算并严格执行,防止浪费和过度投资等。

二、变动成本是指在特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会随业务量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但单位变动成本不变。

①技术变动成本:与产量有关系的,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按产量计提的固定设备折旧等。②酌量性变动成本:管理当局可以改变的,如按销售百分比支付的销售佣金、技术转让费等。

三、混合成本“混合”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种不同性质的成本。

①半变动成本,在有一定初始量的基础上,随产量正比例变化的成本。如:固定电话费、水费、煤气费等

②半固定成本,又称阶梯式变动成本。如:企业管理员、运货员、检验员的工资。

③延期变动成本,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基数,当业务量增长超出了这个范围,它就与业务量的增长成正比例变动。如职工工资=基本+加班

④曲线变动成本,通常有一个不变的初始量,在这个基础上,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成本非线性的变化。它分为递增曲线成本(如:累进计件工资、违约金)和递减曲线成本(如:有折扣的水电费、封项的通信费)。

【混合成本分解】

①高低点法:它是以过去某一会计期间的总成本和业务量资料为依据,从中选取业务量最高点和业务量最低点,将总成本进行分解,得出成本性态的模型。它计算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较差。

②回归分析法:根据过去一定期间的业务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算出最能代表业务量与混合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方法。

③账户分析法:又称会计分析法,是根椐有关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的内容,结合其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判断其比较接近哪一类成本,就视其为哪一类成本。它简便易行,但比较粗糙且带有主观判断。

④技术测定法,又称工业工程法,它是根据材料和人工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通常只适用于投入成本与产出数量之间有规律性联系的成本分解。

⑤合同确认法:它是根据企业订立的经济合同或协议中关于支付费用的规定,来确认并估算哪些项目属于变动成本,哪些项目属于固定成本的方法。合同确认法要配合账户分析法使用。

四、总成本模型

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

第三章 预算管理 第一节 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预算的特征与作用

预算是企业在预测、决策的基础上,以数量和金额的形式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投资、财务等活动的具体计划,是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对各种资源和企业活动做的详细安排。预算特征:①与企业的战略或目标保持一致;②数量化和可执行性(最主要的特征)。编制预算的目的是促成企业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预定目标 / 31

作用:①奋斗的目标,预算通过引导和控制经济活动,使企业经营达到预期目标②协调的工具,预算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③考核的标准,预算可以作为业绩考核的标准

二、预算的分类

根据预算内容不同分为:辅助预算(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辅助预算也叫分预算,财务预算也叫总预算。

业务预算也称经营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销售和管理费用预算等。

专门决策预算直接反映相关决策的结果,是实际中选方案的进一步规划。如资本支出预算。

财务预算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关预计现金收支、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预算,是全面预算的最后环节,包括现金预算、财务报表预算(利润表预算和资产负债表预算)。

从预算指标覆盖的时间长短划分为:短期预算、长期预算。短期预算通常是指预算期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预算,在一年以上的称为长期预算

三、预算工作的组织

①董事会、经理办公会或类似机构,决策层,对企业预算管理负总责。根据情况可设立预算委员会或指定财务管理部门负责预算管理事宜,并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

②预算委员会或财务管理部门,管理层,拟订预算的目标、政策,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审议、平衡预算方案,组织下达预算,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组织审计、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督促企业完成预算目标。

③财务管理部门,考核层,具体负责企业预算的跟踪管理,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及原因,提出改进管理的意见与建议。

④企业内部职能部门,执行层,具体负责本部门业务涉及的预算编制、执行、分析等工作,并配合预算委员会或财务管理部门做好企业总预算的综合平衡、协调、分析、控制与考核等工作。其主要负责人参与企业预算委员会的工作,并对本部门预算执行结果承担责任。

⑤企业所属基层单位,执行层,负责本单位现金流量、经营成果和各项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控制、分析工作,接受企业的检查、考核。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财务预算的执行结果承担责任。

四、预算编制程序一般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

财务部门的职责:①审查、汇总各单位预算方案,提出综合平衡的建议;②在预算执行单位修正调整的基础上,编制出企业预算方案,报财务预算委员会讨论;③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正式编制企业预算草案;④将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审议批准的总预算,一般在次年3月以前,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标体系。

预算审计可以采用全面审计或者抽样审计

第二节 预算的编制方法与程序

一、增量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

按其出发点的特征不同,编制预算的方法可分为增量预算法和零基预算法两大类。

1.增量预算法,指以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基础,结合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降低成本的措施,通过调整有关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方法。

它的假设前提,①企业现有业务活动是合理的,不需要进行调整;②企业现有各项业务的开支水平是合理的,在预算期予以保持;③以现有业务活动和各项活动的开支水平,确定预算期各项活动的预算数。

优点:工作量小,缺陷:可能导致无效费用开支项目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因为不加分析地保留或接受原有的成本费用项目,可能使原来不合理的费用继续开支而得不到控制,形成不必要开支合理化,造成预算上的浪费。

2.零基预算法一切以零为出发点,从实际需要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

编制程序(三步):①各部门详细讨论计划期内应该发生的费用项目,并编写方案。②划分不可避免费用项目(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固定资产的租金)和可避免费用项目(如广告费、职工培训费)。对于不可避免费用项目必须保证资金供应;对于可避免费用项目,则逐项进行成本与效益分析。③划分不可延缓费用项目(如污染治理费用)和可延缓费用项目(如新建办公楼的费用),应优先安排不可延缓费用项目的支出,然后根据轻重缓急确定可延缓项目的开支。

【优点】①不受现有费用项目的限制;②不受现行预算的束缚;③能够调动各方面节约费用的积极性;④有利于促使各基层单位精打细算,合理使用资金。缺点:编制工作量大。

二、固定预算法与弹性预算法

按其业务量基础的数量特征不同,编制预算的方法可分为固定预算法和弹性预算法。/ 31

1.固定预算法又称静态预算法,只根据某一固定的业务量(如生产量、销售量等)水平作为唯一基础来编制预算的方法。缺点:一是适应性差。二是可比性差。

2.弹性预算法又称动态预算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一系列业务量水平编制系列预算的方法。适用于编制全面预算中所有与业务量有关的预算,但实务中主要用于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和利润预算,尤其是成本费用预算。特点:适应性强,便于预算执行的评价和考核。

公式法总成本性态模型(y=a+bx),优点:①便于在一定范围内计算任何业务量的预算成本,②可比性和适应性强,③编制预算的工作量相对较小。缺点:①按公式进行成本分解比较麻烦,工作量大。②对于阶梯成本和曲线成本只能先修正为直线,才能应用公式法。

列表法编制预算,首先要在确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划分出若干个不同水平,然后分别计算各项预算值,汇总列入一个预算表格。优点:①不必计算即可找到与业务量相近的预算成本;②混合成本中的阶梯成本和曲线成本,可按总成本性态模型计算填列,不必修正为近似的直线成本。缺点:在评价和考核实际成本时,往往需要使用插值法来计算“实际业务量的预算成本”,比较麻烦。

业务量选择:以手工操作为主的车间,应选用人工工时;制造单一产品或零件的部门,可选用实物数量;修理部门可选用直接修理工时等。一般来说,业务量范围可定在正常生产能力的70%~110%之间,或以历史上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为其上下限。

三、定期预算法与滚动预算法

按其预算期的时间特征不同,编制预算的方法可分为定期预算法和滚动预算法两大类。

1.定期预算法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以不变的会计期间(如日历)作为预算期的一种编制预算的方法。

优点:能够使预算期间与会计期间相对应,便于将实际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也有利于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缺点:这种方法固定以1年为预算期,在执行一段时期之后,往往使管理人员只考虑剩下来的几个月的业务量,缺乏长远打算,导致一些短期行为的出现。

2.滚动预算法又称连续预算法或永续预算法,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期间脱离开,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地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始终保持为一个固定长度(一般为12个月)的一种预算方法。包括:

逐月滚动以月份为预算的编制和滚动单位,每个月调整一次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比较精确,但工作量较大。

逐季滚动以季度为预算的编制和滚动单位,每个季度调整一次预算的方法。比逐月滚动的工作量小,但精确度较差。

混合滚动同时以月份和季度作为预算的编制和滚动单位的方法。这种预算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人们对未来的了解程度具有对近期把握较大,对远期的预计把握较小的特征

第三节 预算编制

一、业务预算的编制

(一)销售预算是整个预算的编制起点,其他预算的编制都以销售预算为基础。

(二)生产预算唯一只有实物量指标。

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存货-预计期初存货

(三)直接材料预算以生产预算为基础编制,同时要考虑原材料存货水平

预计材料采购量=预计生产需要量+期末存量-期初存量

(四)直接人工预算是以生产预算为基础编制的,不需另外预计现金支出,可直接参加现金预算的汇总。

(五)制造费用预算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变动制造费用以生产预算为基础来编制,固定制造费用需要逐项进行预计。制造费用产生的现金支出应扣除非付现费用(如:折旧费)

(六)产品成本预算是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的汇总。其主要内容是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

(七)销售费用预算以销售预算为基础。管理费用多属于固定成本,所以,管理费用预算一般是以过去的实际开支为基础,按预算期可预见的变化来调整。

二、专门决策预算的编制

专门决策预算主要是长期投资预算(又称资本支出预算),通常是指与项目投资决策相关的专门预算,它往往涉及长期建设项目的资金投放与筹集,并经常跨越多个。编制专门决策预算的依据,是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资料以及企业筹资决策资料。

三、财务预算的编制

(一)现金预算是以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为依据编制的,专门反映预算期内预计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以及为满足理想现金余额而进行筹资或归还借款等的预算。现金预算由可供使用现金、现金支出、现金余缺、现金筹措与运用四部分构成。

(二)利润表预算用来综合反映企业在计划期的预计经营成果,是企业最主要的财务预算表之一。编制依据是各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现金预算。注意:①权责发生制,②所得税是估算数。/ 31

(三)资产负债表预算用来反映企业在计划期末预计的财务状况。编制目的在于判断预算反映的财务状况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如果通过预计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发现某些财务比率不佳,必要时可修改有关预算,以改善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表预算的编制需以计划期开始日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结合计划期间各项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现金预算和预计利润表进行编制。它是编制全面预算的终点。

【总结】①在生产领域的相关预算中,综合性最强的是单位生产成本预算(以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和制造费用预算为基础)②财务预算综合性最强,在财务预算中,综合性最强的是资产负债表预算。

第四节 预算的执行与考核

企业预算一经批复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就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到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各环节和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

企业正式下达执行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预算执行单位在执行中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致使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可以调整预算。

预算调整决策要求①预算调整事项不能偏离企业发展战略;②预算调整方案应当在经济上能够实现最优化;③预算调整重点应当放在财务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非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方面。

企业应当建立预算分析制度,由预算委员会定期召开财务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全面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政策措施,纠正预算的执行偏差。

第四章 筹资管理(上)第一节 筹资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筹资的动机包括:创立性筹资动机、支付性筹资动机(如季节性资金需求、临时性交易支付需求)扩张性筹资动机、调整性筹资动机(①优化资本结构,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②债务内部结构调整)

企业筹资的目的可能不是单纯和唯一的,混合性筹资一般是基于扩张性和调整性筹资。

特定债权:指企业依法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国家规定可转股的债权。

二、筹资管理的内容:(一)科学预计资金需要量(二)合理安排筹资渠道、选择筹资方式(三)降低资本成本、控制财务风险

三、筹资方式:最基本的有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

常见方式 ①吸收直接投资;②发行股票;③发行债券;④向金融机构借款;⑤融资租赁;⑥商业信用;⑦留存收益(利用未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金)。

四、筹资的分类

所取得资金的权益特性分为股权筹资,债务筹资和混合筹资(我国常见的有发行可转换债券和发行认股权证。)

是否以金融机构为媒介分为直接筹资(如: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吸收直接投资等),间接筹资(如:银行借款,融资租赁等)

资金的来源范围分为内部筹资,外部筹资

所筹集资金的使用期限分为长期筹资(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的资金),短期筹资

五、筹资管理的原则:筹措合法、规模适当、取得及时、来源经济、结构合理

六、企业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是投资者用以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承担民事责任而投入的资金。(1)“股本”(2)“实收资本”。

(二)资本金的筹集(最低限额)

责任会计上市333(3W 30W 3000W)股份证券综合555(500W 5000W 5亿)

股份有限公司 500万元 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3000万元

有限责任公司 3万元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10万元

公司制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资产评估机构 30万元

股份有限保险公司 2亿元,证券公司(经纪类)5000万元,(综合类)5亿元

2.资本金的出资方式:货币资产和非货币资产

①全体投资者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30%。

②对于非货币资产出资,满足:可以用货币估价、可以依法转让、法律不禁止。

3.资本金缴纳的期限,通常有三种办法:实收资本制、授权资本制和折衷资本制。我国属于折衷资本制,规定:股东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最低限额)

4.吸收实物、无形资产等非货币资产筹集资本金的,应当按照评估确认的金额或者按合同、协议约定的金额计价。

(三)资本金管理:资本保全原则,具体可分为资本确定、资本充实和资本维持三部分 / 31

【提示】回购股份应经股东大会决议。税后;在1年内转让给职工。

第二节 债务筹资

债务筹资包括:银行借款、发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和其他(商业信用等)

一、银行借款

(一)按机构对贷款有无担保要求,分为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

1.信用贷款(风险较高,银行通常要收取较高的利息,往往还要附加一定的限制条件。)2.担保贷款包括保证贷款、抵押贷款(不转移财产)和质押贷款(动产或财产权利交债权人占有)。

(二)长期借款的保护性条款

例行性保护条款(定期提交公司财务报表,保持存货储备量,及时清偿债务,不准担保或抵押不准贴现)一般性保护条款(①保持企业的资产流动性。②限制企业非经营性支出。③限制企业资本支出的规模。④限制公司再举债规模。⑤限制公司的长期投资。)

特殊性保护条款(公司领导购买人身保险;借款用途不改变;违约惩罚条款,等)

【提示】借款合同最终结果取决于双方谈判能力的大小,而不是完全取决于银行等债权人的主观愿望。

(三)银行借款筹资优点:1.筹资速度快2.资本成本低3.筹资弹性较大 缺点:4.限制条款多5.筹资数额有限

二、发行公司债券条件(1)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

(2)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

(3)最近3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1年的利息;

(4)筹集的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5)债券的利率不超过国务院限定的利率水平;

(6)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资信评级良好,内控健全)

资金用途: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筹集的资金,必须用于核准的用途,不得用于弥补亏损和非生产性支出。

(二)公司债券的种类:记名债券和无记名债券;可转换债券和不可转换债券;担保债券(主要是指抵押债券。又分为不动产抵押债券、动产抵押债券和证券信托抵押债券)和信用债券

(三)债券的偿还:提前偿还(提前赎回,或收回)。【注意】①提前偿还所支付的价格通常要高于债券的面值,并随到期日的临近而逐渐下降。②该类债券可使公司筹资具有较大的弹性。分批偿还:如果一个公司在发行同一种债券的当时就为不同编号或不同发行对象的债券规定了不同的到期日,这种债券就是分批偿还债券。一次偿还:到期一次偿还。发行费高,便于发行。

(四)发行公司债券筹资的特点:1.一次筹资数额大2.募集资金的使用限制条件少3.资本成本负担较高4.提高公司的社会声誉,能够锁定资本成本。

三、融资租赁特征:1.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2.融资与融物相结合3.租金分期支付

1.经营租赁又称服务性租赁。特点:(1)出租的设备一般由租赁公司根据市场需要选定,然后再寻找承租企业。(2)租赁期较短,短于资产的有效使用期,在合理的限制条件内承租企业可以中途解约。(3)租赁设备的维修、保养由租赁公司负责。(4)租赁期满或合同中止以后,出租资产由租赁公司收回。经营租赁比较适用于租用技术过时较快的生产设备。

2.融资租赁是由租赁公司按承租单位要求出资购买设备,在较长的合同期内提供给承租单位使用的融资信用业务,它是以融通资金为主要目的的租赁。特点:(1)出租的设备根据承租企业提出的要求购买,或者由承租企业直接从制造商或销售商那里选定。(2)租赁期较长,接近于资产的有效使用期,在租赁期间双方无权取消合同。(3)由承租企业负责设备的维修、保养。(4)租赁期满,按事先约定的方法处理设备,包括退还租赁公司,或继续租赁,或企业留购。通常采用企业留购办法,即以很少的“名义价格”(相当于设备残值)买下设备。

(三)融资租赁的基本形式:直接租赁、售后回租和杠杆租赁(涉及资金出借人、出租人和承租人三方当事人,出租人既是出租人又是贷款人。)

(四)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1.决定租金的因素:设备原价及预计残值,利息,租赁手续费(包括业务费、必要利润)2.影响每期租金的因素还包括支付方式,具体类型有:(1)按支付间隔期的长短,可以分为年付、半年付、季付和月付等方式。(2)按在期初和期末支付,可以分为先付租金和后付租金两种。(3)按每次支付额,可以分为等额支付和不等额支付两种。

每年租金=(租赁设备价值-残值现值)/年金现值系数

(五)融资租赁优点 :1.无须大量资金就能迅速获得资产。在资金缺乏情况下,能迅速获得所需资产 2.财务风险小,财务优势明显(借鸡生蛋、卖蛋还钱)3.限制条件较少 4.能延长资金融通的期限(相对于贷款)缺点:5.资本成本负担较高。租金通常比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所负担的利息高得多,租金总额通常要高于设备价值的30%

四、债务筹资的优缺点(一般情况下)优点 :1.筹资速度较快 2.筹资弹性大(股权筹资,企业要在未来永久性地负担资本成本)3.10 / 31

资本成本负担较轻 4.可以利用财务杠杆 5.稳定公司的控制权 缺点 :1.不能形成企业稳定的资本基础 2.财务风险较大 3.筹资数额有限

第三节 股权筹资

一、吸收直接投资,直接吸收国家、法人、个人和外商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

出资方式:以货币资产出资、以实物资产出资、以工业产权出资、以土地使用权出资以及以特定债权出资等。

全体股东或者发起人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30%。外资企业的工业产权、专有技术的作价金额不超过注册资本的20%;

(三)吸收直接投资的筹资特点:1.能够尽快形成生产能力2.容易进行信息沟通3.资本成本较高。(但手续相对比较简便,筹资费用较低。)4.公司控制权集中,不利于公司治理5.不易进行产权交易,难以进行产权转让。

二、发行普通股股票

(一)股票的特点:永久性,流通性,风险性,参与性

风险性,股票价格的波动性、红利的不确定性、破产清算时股东处于剩余财产分配的最后顺序等

(二)股东的权利:

(1)公司管理权 :股东对公司的管理权主要体现在重大决策参与权、经营者选择权、财务监控权、公司经营的建议和质询权、股东大会召集权等方面。

(2)收益分享权(3)股份转让权(4)优先认股权(5)剩余财产要求权 :当公司解散、清算时,股东有对清偿债务、清偿优先股股东以后的剩余财产索取的权利。

(三)股票的种类:按股东权利与义务分为普通股,优先股(其优先权利主要表现在股利分配优先权和分取剩余财产优先权上,股东在股东大会上无表决权,但对涉及优先股股利的问题有表决权,)

按票面是否记名分为,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注】向发起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法人发行的股票,为记名股票;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股票,可以为记名股票,也可以为无记名股票。

按发行对象和上市地点分为A股、B股、H股、N股、S股

(四)股票的发行方式分为公开间接发行和非公开直接发行

公开间接发行通过中介机构,公开向社会公众发行,优点:(1)发行范围广,对象多,易足额筹集资本;(2)股票变现性强,流通性好;(3)提高发行公司的知名度和扩大影响力。非公开直接发行不公开,只向少数特定的对象直接发行,缺点:手续繁琐,发行成本高,优点:弹性较大,发行成本低,缺点:发行范围小,股票变现性差

(五)股票上市交易1.优点 :(1)便于筹措新资金;(2)促进股权流通和转让;(3)便于确定公司价值。2缺点 :(1)上市成本较高,手续复杂严格;(2)公司将负担较高的信息披露成本;(3)信息公开的要求可能会暴露公司商业机密;(4)股价有时会歪曲公司的实际情况,影响公司声誉;(5)可能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造成管理上的困难。

3.股票上市的条件:①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公开发行;②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③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④公司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3.股票上市的暂停、终止与特别处理。暂停上市目前规定为10种情形。终止上市目前规定为21中情形。

(六)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分为公开发行和非公开发行股票

公开发行分为首次上市公开发行股票(IPO)和上市公开发行股票(包括增发和配股两种方式)。实施IPO的公司,成立后持续时间在3年以上。

非公开发行股票是指上市公司采用非公开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行为,也叫定向募集增发。发行对象不超过10名。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优势】:①有利于引入战略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②有利于利用上市公司的市场化估值溢价,将母公司资产通过资本市场放大,从而提升母公司的资产价值;③定向增发是一种主要的并购手段,特别是资产并购型定向增发,有利于集团企业整体上市,并同时减轻并购的现金流压力

(七)引入战略投资者是指与发行人具有合作关系或有合作意向和潜力,与发行公司业务联系紧密且欲长期持有发行公司股票的法人。基本要求:1.要与公司的经营业务联系紧密2.要出于长期投资目的而较长时期地持有股票3.要有相当的资金实力,且持股数量较多

作用:1.提升公司形象,提高资本市场认同度2.优化股权结构,健全公司法人治理3.提高公司资源整合能力,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4.达到阶段性的融资目标,加快实现公司上市融资的进程

(八)发行普通股筹资的特点:1.两权分离,有利于公司自主经营管理 2.没有固定的股息负担,资本成本较低(相对于吸收直接投资)3.能增强公司的社会声誉,促进股权流通和转让 4.不易及时形成生产能力(相对吸收直接投资方式来说)/ 31

三、留存收益的筹资途径 :1.提取盈余公积2.未分配利润

筹资特点 :1.不用发生筹资费用2.维持公司的控制权分布3.筹资数额有限

四、股权筹资的优点:(1)是企业稳定的资本基础,股权资本没有固定的到期日,无需偿还,是企业的永久性资本,除非企业清算时才有可能予以偿还。(2)是企业良好的信誉基础,(3)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正常营运期内偿还不存在还本付息的财务压力。缺点:(1)资本成本负担较重,(2)容易分散公司的控制权,引进了新的投资者或者出售了新的股票,会导致公司控制权结构的改变,分散公司的控制权。(3)信息沟通与披露成本较大,特别是上市公司。

第五章 筹资管理(下)第一节 混合筹资

资金主要有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

一、可转换债券一种混合性证券,是公司普通债券和证券期权的组合体。

分为:不可分离的可转换债券(持有者直接按照债券面额和约定的转股价格,在约定的期限内将债券转换为股票)和可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债券(在发行时附有认股权证,是认股权证和公司债券的组合,发行上市后,公司债券和认股权证各自独立流通、交易)。

(一)基本性质:证券期权性、资本转换性、赎回与回售。

(二)基本要素

1.标的股票 一般是发行公司本身的股票,也可以是其他公司的股票。

2.票面利率 ①一般会低于普通债券的票面利率,有时甚至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②我国规定,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率不超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水平。

3.转换价格(转股价格)一般比发售日股票市场价格高出一定比例。

4.转换比率 每一份可转债在既定的价格下能转换为普通股股票的数量。

5.转换期 转股的有效期限,可以与债券的期限相同,也可以短于债券的期限。

6.赎回条款 ①赎回一般发生在公司股票价格在一段时期内连续高于转股价格达到某一幅度时。②设置赎回条款最主要的功能是强制债券持有者积极行使转股权,因此又被称为加速条款。

7.回售条款 ①回售一般发生在公司股票价格在一段时期内连续低于转股价格达到某一幅度时。②回售有利于降低投资者的持券风险

8.强制性转换条款 在某些基本条件具备之后,债券持有人必须无条件转股。

(三)可分离交易可转债的发行条件: 1.公司最近一期末未经审计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2.最近3个会计年均可分配利润和现金流量净额平均数均不少于公司债券1年的利息;3.发行后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末净资产额的40%,预计认股权全部行权后不超过拟发行公司债券金额等。

(四)可转换债券筹资特点:1.筹资灵活性2.资本成本较低(债券利率低于普通债券;债券转股时,公司无需另外支付筹资费用)3.筹资效率高4.存在一定不转换的的财务压力

二、认股权证全称为股票认购授权证,它本质上是一种股票期权,属于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实现融资和股票期权激励的双重功能。但认股权证本身是一种认购普通股的期权,它没有普通股的红利收入,也没有普通股相应的投票权。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认股权证获得市场价与认购价之间的股票差价收益,因此它是一种具有内在价值的投资工具。

认股权证的筹资特点:1.是一种融资促进工具、2.有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3.有利于推进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机制

第二节 资金需要量预测

一、因素分析法以有关项目基期的平均资金需要量为基础,根据预测的生产经营任务和资金周转加速的要求,进行分析调整,来预测资金需要量的一种方法。

资金需要量=(基期资金平均占用额-不合理资金占用额)×(1±预测期销售增减率)×(1±预测期资金周转速度变动率)

特点:计算简便,容易掌握,但预测结果不太精确、适用品种繁多、规格复杂、资金用量较小的项目

二、销售百分比法,能为筹资管理提供短期预计的财务报告,以适应外部筹资的需要,且易于使用。

资产增加=基期敏感资产×预计销售增长率+非敏感资产的调整数

敏感负债增加=基期敏感负债×预计销售增长率=增量收入×基期敏感负债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

外部融资需求量=资产增加-敏感负债增加-留存收益增加

三、资金习性预测法

资金习性是指资金变动与产销量变动之间的依存关系,分为:

不变资金包括:为维持营业而占有的最低数额的现金,原材料的保险储备,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占有的资金。变动资金包/ 31

括:原材料、外购件等占用的资金,在最低储备以外的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半变动资金不成正比例变动。如:辅助材料上占有的资金。

资金总额(y)=不变资金(a)+变动资金(bx),其中,估计参数a和b方法采用:回归分析法、高低点法

第三节 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一、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本而付出的代价,包括:

①筹资费,为获取资本而付出的代价,如手续费、发行费等。

②占用费,在资本使用过程中因占用资本而付出的代价,如利息,股利等。占用费是资本成本的主要内容。

资本成本的作用:1.资本成本是比较筹资方式、选择筹资方案的依据

2.平均资本成本是衡量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依据

3.资本成本是评价投资项目可行性的主要标准

4.资本成本是评价企业整体业绩的重要依据

影响因素:总体经济环境、资本市场条件、企业经营状况和融资状况、企业对筹资规模和时限的需求

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无风险报酬率=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

1.个别资本成本的计算:两种基本模式:一般模式,折现模式

2.银行借款资本成本率=年利率×(1-T)/(1-手续费率)

3.公司债券资本成本率=年利息×(1-T)/[债券筹资总额×(1-手续费率)]

4.融资租赁资本成本的计算只能采用折现模式

设备价值=年租金×年金现值系数+残值现值(残值归承租人时为0)

5.普通股资本成本:(留存收益资本成本,筹资费用为0)

股利增长模型法Ks=D0×(1+g)/ P0(1-f)+g

本期支付股利为D0,按股利速度增长g,股票市价为P0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 Ks=Rf+β(Rm-Rf)

无风险利率Rf,市收益率Rm,系数β

平均资本成本,对各项个别资本成本率进行加权平均而得到的总资本成本率。权数有:

账面价值权数资料容易取得,计算结果比较稳定。但不适合评价现时的资本结构。

市场价值权数能够反映现时的资本成本水平,有利于进行资本结构决策,但不适用于未来的筹资决策。

目标价值权数能适用于未来的筹资决策。但目标价值的确定具有主观性。

(六)边际资本成本是企业追加筹资的成本,其权数确定采用目标价值权数,是企业进行追加筹资的决策依据。

二、杠杆效应包括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总杠杆三种形式。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P-Vc

边际贡献总额M=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P-Vc)×Q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单位边际贡献/单价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单价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息税前利润=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EBIT=(P-Vc)×Q-F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F/(P-Vc)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F/边际贡献率

息税前利润-利息=利润总额(税前利润)

利润总额×(1-所得税税率)=净利润

每股收益=净利润/普通股股数

1.经营杠杆:由于固定经营成本的存在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业务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

2.经营杠杆系数=DOL=M/EBIT=M/(M-F)=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

经营杠杆放大了市场和生产等因素变化对利润波动的影响。

降低途径:提高单价和销售量、降低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

3.财务杠杆:由于固定资本成本(利息)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 31

4.财务杠杆系数DFL=EBIT/(EBIT-I)=基期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税前利润)

财务杠杆系数越高,表明普通股收益的波动程度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降低DFL途径:降低债务水平,提高息税前利润

5.总杠杆,是指由于固定经营成本和固定资本成本的存在,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现象。

6.总杠杆系数DTL=DOL×DFL=M/(M-F-I)

应用①固定资产比重较大的资本密集型企业,经营杠杆系数高,经营风险大,企业筹资主要依靠权益资本,以保持较小的财务杠杆系数和财务风险;

②变动成本比重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杠杆系数低,经营风险小,企业筹资可以主要依靠债务资金,保持较大的财务杠杆系数和财务风险。

③在企业初创阶段,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产销业务量小,经营杠杆系数大,此时企业筹资主要依靠权益资本,在较低程度上使用财务杠杆;

④在企业扩张成熟期,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产销业务量大,经营杠杆系数小,此时,企业资本结构中可扩大债务资金,在较高程度上使用财务杠杆

三、筹资管理中,资本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本结构包括全部债务与股东权益的构成比率;狭义的资本结构则指长期负债与股东权益资本构成比率。

最佳资本结构指在一定条件下使企业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

在实践中,目标资本结构通常是企业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适度负债经营所确立的资本结构,是根据满意化原则确定的资本结构。

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企业经营状况的稳定性和成长率、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等级、企业资产结构、企业投资人和管理当局的态度、行业特征和企业发展周期、经济环境的税务政策和货币政策

资本结构优化(假设不考虑优先股)

1.每股收益分析法(EBIT-I1)×(1-T)/N1=(EBIT-I2)×(1-T)/N2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是指不同筹资方式下每股收益都相等时的息税前利润或业务量水平,如果预期的息税前利润大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则运用负债筹资方式;反之用权益筹资方式。

2.平均资本成本比较法是通过计算和比较各种可能的筹资组合方案的平均资本成本,选择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的方案。

3.公司价值分析法 企业价值计算

V=S+B

为简化分析,假设公司各期的EBIT保持不变,债务资本的价值等于其面值,权益资本的市场价值可通过下式计算(S=(EBIT-I)×(1-T)/KS 其中KS=RS= Rf+β(Rm-Rf))。

最佳资本结构即公司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此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也最低。

KW=Kb•B(1-T)/V +KS•S/V

Kb为税前债务资本成本,KS为股权资本成本

第六章 投资管理 第一节 投资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投资的意义:1.投资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2.投资是获取利润的基本前提3.投资是企业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

二、企业投资管理的特点:1.属于企业的战略性决策2.属于企业的非程序化管理3.投资价值的波动性大

三、企业投资的分类

按投资活动与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分为直接投资(直接投放于生产经营的实体性资产)和间接投资(将资金投放于股票、债券等)

按投资对象的存在形态和性质分为项目投资(购买具有实质内涵的经营资产)和证券投资(购买具有权益性的证券资产)

按投资活动对企业未来生产经营前景的影响分为发展性投资(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发展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投资)和维持性投资(不会改变企业未来生产经营发展全局的战术性投资)

按投资活动资金投出的方向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

【提示】对内投资都是直接投资,对外投资主要是间接投资,也可能是直接投资,特别是企业间的横向经济联合中的联营投资。

按投资项目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分为独立投资(相容性投资、可以同时并存)和互斥投资(非相容性投资、不能同时并存)

四、投资管理的原则

1.可行性分析原则包括环境、技术、市场和财务可行性等方面。同时也包含资金筹集的可行性。

2.结构平衡原则合理分布资金,包括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的配套关系、生产能力与经营规模的平衡关系、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 31

匹配关系、投资进度和资金供应的协调关系等等。

3.动态监控原则对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进程控制。

第二节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指标

一、项目现金流量

所谓的现金既指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性资产,也可以指相关非货币性资产(如原材料、设备等)的变现价值。

分为:投资期现金流量、营业期现金流量、终结期现金流量

(一)投资期主要是现金流出量

包括:①在长期资产上的投资②垫支的营运资金

(二)营业期

非付现成本可以起到减少税负的作用,税负减少额=非付现成本×税率

估算方法:直接法:(NCF)=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间接法:营业现金净流量=税后营业利润+非付现成本

分算法:营业现金净流量=收入×(1-T)-付现成本×(1-T)+非付现成本×T

①大修理支出,如果一次性作为收益性支出,则直接作为该年付现成本;如果摊销处理,则本年现金流出量,摊销年份以非付现成本形式处理。

②改良支出,是一种投资,应通过折旧收回。

(三)终结期主要是现金流入量(通常通过编制“投资项目现金流量表”进行)

①固定资产变价净收入②垫支营运资金的收回

二、净现值(NPV)=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不包括产生的利息)

决策:①净现值≥0,方案可行②净现值<0,方案不可取

优点①适用性强,互斥方案的决策。②考虑了投资风险。

缺点 ①所采用的贴现率不易确定。②不适宜于独立投资方案的比较决策。

③净现值有时也不能对寿命期不同的互斥投资方案进行直接决策。

三、年金净流量(ANCF)=现金净流量总终值/年金终值系数

决策原则:①年金净流量大于零,方案可行。②投资方案比较时,年金净流量越大,方案越好。

评价:年金净流量法是净现值法的辅助方法,它适用于期限不同的投资方案决策。

四、现值指数(PVI)=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原始投资现值

决策原则:现值指数≥1,方案可行,投资报酬率高于或等于预期报酬率;现值指数越大,方案越好。

反映了投资效率,可用于投资额现值不同的独立方案比较。

总结:

现值指数PVI和内含报酬率IRR可对原始投资额不相等的独立投资方案进行决策,但有时无法对原始投资额不相等的互斥方案作出正确的决策。

净现值NPV,可对寿命期相同的互斥方案选优,年金净流量ANCF,可对寿命期不相同的互斥方案选优,但两者不便对

五、内含报酬率(IRR):采用插值法、逐次测试法

优点:①内含报酬率反映了投资项目实际可能达到的投资报酬率,易于被高层决策人员所理解,②反映各独立投资方案的获利水平

缺点:①计算复杂,不易直接考虑投资风险大小,②互斥投资原始投资不相等,有时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

六、回收期(PP)原始投资额通过未来现金流量回收所需要的时间。

静态回收期没有虑货币时间价值,直接用未来现金净流量累计到原始投资数额时所经历的时间作为回收期。

动态回收期,以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等于原始投资额现值时所经历的时间为回收期。

优点:计算简便,易于理解。投资的时间越短,所冒的风险就越小。缺点:①静态回收期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②只考虑了未来现金流量小于和等于原投资额的部分。

第三节 项目投资管理

项目投资,是指将资金直接投放于生产经营实体性资产,以形成生产能力,如购置设备、建造工厂、修建设施等。包括:独立投资方案的决策、互斥投资方案的决策、固定资产更新决策

一、独立投资方案的决策属于筛分决策,评价各方案本身是否可行。

独立方案排序分析时,以各独立方案的获利程度(内含报酬率、现值指数)作为评价标准,一般采用内含报酬率法进行比较决策。/ 31

二、互斥投资方案的决策实质在于选择最优方案,属于选择决策。即选择最优方案.决策规则:互斥决策以方案的获利数额(指标:净现值和年金净流量)作为评价标准。因此一般采用净现值法和年金净流量法进行选优决策。净现值指标受投资项目寿命期的影响,因而年金净流量法是互斥方案最恰当的决策方法。

【总结】①寿命期相同,比较净现值;②寿命期不同,比较年金净流量

三、固定资产更新决策 属于互斥投资方案的决策类型(依据NPV和ANCF)

【提示】包括替换重置和扩建重置。(一般更新不改变生产能力)

方法 ①年限相同时,采用净现值法;决策时应选择“现金流出总现值”低者。②年限不同时,采用年金净流量法。决策时应选择年金成本低者。

只比较各方案的现金流出量,相同部分不予考虑。(购置支出、大修理支出、旧设备变价收入及变现损失减税,折旧减税、残值流入及损失减税)

NCF=增加的净利润(EBIT×(1-T))+增加的折旧

第四节 证券投资管理

一、证券资产的特点

价值虚拟性证券资产取决于契约性权利所能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是一种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的资本化价值。

可分割性可以分割为一个最小的投资单位。

持有目的多元性既可为未来变现而持有,也可为销售而持有,还可为取得控制权而持有。

强流动性⑴变现能力强;⑵持有目的可以相互转换

高风险性受公司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

二、证券投资的目的

1.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2.利用闲置资金,增加企业收益3.稳定客户关系,保障生产经营4.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增强偿债能力

三、证券资产投资的风险

(一)系统性风险(不可分散风险),影响资本市场上的所有证券,类型:价格风险(证券资产价格与市场利率反方向变化。期限越长,价格风险越大)

再投资风险(购买短期证券,价格风险低,但再投资风险高)

购买力风险(债券投资的购买力风险远大于股票投资)

(二)非系统性风险

含义①对个别证券资产产生影响的特有性风险。②可以通过持有证券资产的多元化来抵消,也称为可分散风险。

类型包括:违约风险(无法按时兑付的可能性)变现风险(无法以正常的价格平仓出货)破产风险(无法收回应得权益)

四、债券投资

(一)债券要素

面值指债券设定的票面金额。包括:票面币种和票面金额。

票面利率即预计一年内支付利息占票面金额的比率

实际利率是指按复利计算的一年期的利率,1+i=(1+r/m)m ,名义利率包括通货膨胀

到期日 是指偿还债券本金的日期

(二)债券的内在价值也称为债券的理论价格, 等于未来收取的利息和收回的本金现值

①影响债券价值的因素主要有债券的期限、票面利率和所采用的贴现率等因素②一般来说,贴现率经常采用市场利率

决策:只有债券价值大于其购买价格时,该债券才值得投资

更大,(1)只有溢价债券或折价债券,才产生不同期限下债券价值有所不同的现象。

(2)债券期限越短,债券票面利率对债券价值的影响越小。

(3)债券期限越长,债券价值越偏离于债券面值。而且,溢价债券的期限对债券价值的敏感性会大于折价债券。

(4)超长期债券的期限差异,对债券价值的影响不大。

【结论】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为溢价债券,价值大于面值的偏离度高(较为敏感)、长期投资的波动

市场利率是决定债券价值的贴现率,市场利率的变化会造成系统性的利率风险。

【结论】长期债券的价值波动较大,如果市场利率波动频繁,利用长期债券来储备现金显然是不明智的,将为较高的收益率而付出安全性的代价。/ 31

(三)债券投资的收益率(内部收益率也就是内含报酬率)

来源:①名义利息收益;②利息再投资收益;③价差收益(资本利得收益)

近似估算:R=(年利息+价差/N)÷((面值+出售价)/2)

五、股票投资

(一)股票的价值(内在价值、理论价)= 未来各年股利的现值之和

优先股是特殊的股票,股东每期固定收到相等的股利,未来的现金流量是一种永续年金

决策:购买价格小于内在价值的股票,是值得投资者投资购买的。

常用的股票估价模式

(1)固定增长模式Vs=D0(1+g)/(Rs-g)

(2)零增长模式Vs=D/Rs

(3)阶段性增长模式(需要分段计算,才能确定股票的价值)

(二)股票的内部收益率(内含报酬率),股票的内部收益率高于投资者所要求的最低报酬率时,投资者才愿意购买该股票。Rs=D1/P0 +g

如果投资者不打算长期持有股票,则股票投资的收益由股利收益和资本利得(转让价差收益)构成,收益率为R

NPV=0.25/(1+R)+0.32/(1+R)2 +„„ +3.5/(1+R)n –P =0

第七章 营运资金管理 第一节 营运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营运资金的概念和特点

狭义的营运资金概念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

(1)流动资产按照占用形态不同,分为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存货等。

(2)按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环节不同,分为生产领域中的流动资产、流通领域中的流动资产以及其他领域的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分类:以形成情况为标准,可以分为自然性流动负债和人为性流动负债。以是否支付利息为标准,可以分为有息流动负债和无息流动负债。

营运资金特点:1.来源具有灵活多样性(有短期借款、商业信用等);2.数量具有波动性;3.周转具有短期性;4.实物形态具有变动性和易变现性

二、营运资金的管理原则1.保证合理的资金需求;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节约资金使用成本;4.保持足够的短期偿债能力

三、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1.根据流动资产与销售收入这一比率的高低,可将流动资产投资策略分为两类。

紧缩的流动资产投资战略:①维持低水平的流动资产与销售收入比率。②可以节约流动资产的持有成本,但与此同时可能伴随着更高风险。③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有较高的要求。

宽松的流动资产投资战略:①维持高水平的流动资产与销售收入比率。②低风险、低收益。

2.如何选择流动资产投资战略

(1)首先需要权衡的是资产的收益性与风险性。(最优的流动资产投资规模等于流动资产的持有成本与短缺成本之和最低时的流动资产占用水平)(2)充分考虑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融资困难,通常采用紧缩的投资策略。)(3)可能还受产业因素的影响。(在销售边际毛利较高的产业,宽松的信用政策可能为企业带来更为可观的收益。)(4)企业政策的决策者:

①保守的决策者更倾向于宽松的流动资产投资策略,而风险承受能能力较强的决策者则倾向于紧缩的流动资产投资策略。②运营经理通常喜欢高水平的原材料,以便满足生产所需;销售经理喜欢高水平的产成品存货,以便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且喜欢宽松的信用政策以便刺激销售;财务经理喜欢使存货和和应收账款最小化,以便使流动资产融资的成本最小化。

(二)流动资产融资策略

期限匹配融资策略:短期来源=波动性流动资产

保守融资策略:短期来源<波动性流动资产,长期融资支持非流动资产、永久性流动资产和某部分波动性流动资产。

激进融资策略:短期资金>波动性流动资产,短期融资方式支持剩下的永久性流动资产和所有的临时性流动资产。

第二节 现金管理

广义现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狭义现金:仅指库存现金。

一、持有现金的动机

企业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主要是基于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 31

持有现金额的多少取决于:(1)企业愿冒现金短缺风险的程度;(2)企业预测现金收支可靠的程度;(3)企业临时融资的能力。

交易需求:为维持日常周转及正常商业活动所需持有的现金额。

预防需求:以应付突发事件

投机需求:企业需要持有一定量的现金以抓住突然出现的获利机会。

二、目标现金余额(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最佳持有量:持有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

现金持有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交易成本

(一)成本模型模式下,最佳现金持有量=min(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

(二)存货模式相关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

1.机会成本=平均现金持有量*机会成本率

2.交易成本=交易次数*每次交易成本

3.最佳持有量及其相关公式C=(2TF/K)½

F交易成本(转换成本);K机会成本(报酬率)

(三)随机模型(米勒—奥尔模型)在现金需求量难以预知的情况下

(1)最低控制线L的确定

最低控制线L取决于模型之外的因素,其数额是由现金管理部经理在综合考虑短缺现金的风险程度、企业借款能力、企业日常周转所需资金、银行要求的补偿性余额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

(2)回归线的确定 R=(3bⅹδ2/4i)1/3+L

【注】i是以日为基础现金机会成本,如:(14%/360)

(3)最高控制线的确定H=3R-2L

三、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统收统支模式、拨付备用金模式、结算中心模式、内部银行模式、财务公司模式、四、现金收支日常管理

(一)现金周转期(存货+应收-应付)

存货周转期=平均存货/每日销售成本=360/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期=平均应收账款/每日销售额

应付账款周转期=平均应付账款/每日购货成本

减少现金周转期的措施:

(1)减少存货周转期(加快制造与销售产成品),“产品生产周期的延长”意味着存货周转期的延长

(2)减少应收账款周转期(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

(3)延长应付账款周转期(减缓支付应付账款)

(二)收款管理

一个高效率的收款系统能够使收款成本和收款浮动期达到最小,同时能够保证与客户汇款及其他现金流入来源相关的信息的质量。

1.收款成本

(1)浮动期成本(机会成本);(2)管理收款系统相关费用;(3)第三方处理费用或清算相关费用

2.收款浮动期包括邮寄浮动期、处理浮动期、结算浮动期

(三)付款管理尽可能延缓现金的支出时间(合理合法延缓)

1.使用现金浮游量。2.推迟应付款的支付。3.汇票代替支票。与支票不同的是汇票不是见票即付。4.改进员工工资支付模式。5.透支。6.争取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同步。7.使用零余额账户。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一、应收账款的功能:增加销售、减少存货

二、应收账款的成本

1.机会成本=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2.管理成本包括:调查顾客信用状况的费用、收集各种信息的费用、账簿的记录费用、收账费用等。

3.坏账成本=赊销额×预计坏账损失率

三、应收账款的原因:商业竞争(赊销)、销售与收款的时间差距。

四、信用政策

信用标准过于严格→可能会降低对符合可接受信用风险标准客户的赊销额→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但不利于/ 31

扩大企业销售量甚至会因此限制企业的销售机会;

信用的定性分析——5C系统(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条件)

品质:管理者的诚实和正直表现,体现还款意图和愿望。

能力:指经营能力及获利情况,条件:指影响申请者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经济环境。一项重要的外部因素。

信用的定量分析——从考察信用申请人的财务报表开始。通常使用比率分析法评价顾客的财务状况

流动性和营运资本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以及现金对负债总额比率)债务管理和支付比率(利息保障倍数、长期债务对资本比率、带息债务对资产总额比率,以及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比率)盈利能力指标(销售回报率、总资产回报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信用条件:1.信用期间;2.折扣期限(顾客享受折扣的付款期限)和现金折扣

【信用条件决策】增加的税前损益>0,可行。

1.计算增加的收益=增加的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

2.计算实施新信用政策后成本费用的增加:

(1)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新政策-旧政策

(应收账款应计利息=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2)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存货增加量×单位变动成本×资本成本

(3)应付账款增加导致的应计利息减少=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增加×资本成本

(4)计算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的增加

(5)计算现金折扣的增加(若涉及现金折扣政策的改变)

3.计算改变信用政策增加的税前损益

增加的税前损益=增加的收益-增加的成本费用

五、应收账款的监控

(一)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期末应收账款/平均日销售额

平均逾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信用期天数

(二)账龄分析表

将应收账款划分为未到信用期的应收账款和以30天为间隔的逾期应收账款

(三)应收账款账户余额的模式

反映了一定期间(如一个月)的赊销额,是重要的现金流预测工具

(四)ABC分析法又称“重点管理法”。

它将企业的所有欠款客户按其金额的多少进行ABC分类排队,然后分别采取不同的收账策略的一种方法。

六、应收账款日常管理

(一)调查客户信用:直接调查、间接调查

(二)评估客户信用

(三)收账的日常管理

(四)应收账款保理:有追索权保理、无追索权保理、明保理、暗保理、折扣保理、到期保理

其中,无追索权保理和到期保理,保理商承担全部风险

第四节 存货管理

一、存货的功能

1.保证生产正常进行2.有利于销售3.便于维持均衡生产,降低产品成本 4.降低存货取得成本5.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二、存货的成本1.取得成本(购置成本、订货成本)2.储存成本(固定储存成本、变动储存成本)3.缺货成本

三、最优存货量(经济订货批量):能够使存货的相关总成本达到最低点的进货数量。

由于存货单价不变(不存在数量折扣),购置成本无关;不允许存在缺货,缺货成本无关。这样,相关成本只有变动性订货成本和变动性储存成本。

变动订货成本=年订货次数×每次订货成本=(D/Q)×K

变动储存成本=年平均库存×单位储存成本=(Q/2)×Kc

①经济订货量EOQ=(2KD/Kc)½

②每期存货的相关总成本TC=(2KDKc)½ / 31

3.基本模型的扩展(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

设每批订货数为Q,每日送货量为P,即送货期为:Q/P

【公式掌握技巧】Kc=Kc(1-d/p),用1-耗用量/送货量

4.保险储备决策

再订货点R=预计交货期内的需求+保险储备

=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量+保险储备

相关总成本=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缺货损失

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保险储备×单位储存(持有)成本

缺货成本=一次订货期望缺货量×年订货次数×单位缺货损失

比较不同保险储备方案下的相关总成本,选择最低者为最优保险储备。

四、存货的控制系统包括定量控制系统、定时控制系统、计算机库存控制系统等

(一)ABC控制系统:重点控制A类、一般管理B类和C类

(二)适时制库存控制系统(零库存管理、看板管理)

只有当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原料或零件时,供应商才会将原料和零件送来,而每当产品生产出来就被客户拉走。库存持有水平可以大大下降。缺点: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将导致整个生产线的停止。

第五节 流动负债管理

流动负债主要有三种主要来源:短期借款、商业信用和应付账项(包括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各种来源具有不同的获取速度、灵活性、成本和风险。

(一)短期借款的信用条件

1.在信贷额度内,企业可以随时按需要支用借款。但是,银行并不承担必须支付全部信贷数额的义务。

2.周转信贷协议是在协定的有效期内,只要企业借款总额未超过最高限额,银行必须满足企业任何时候提出的借款要求。但企业通常要对贷款限额的未使用部分付给银行一笔承诺费用。

3.补偿性余额

3.补偿性余额是银行要求借款企业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用额一定比例(通常为10%—20%)计算的最低存款余额。补偿性余额提高了借款的实际利率,加重了企业负担。

4.借款抵押即抵押品担保。短期借款的抵押品主要有应收账款、存货、应收票据、债券等。银行将根据抵押品面值的30%-90%发放贷款。

5.偿还条件:到期一次偿还和在贷款期内定期(每月、季)等额偿还两种方式。

6.其他承诺,如及时提供财务报表、保持适当的财务水平(如特定的流动比率)等。

(二)短期借款的成本

1.收款法:短期贷款的实际利率就是名义利率。

2.贴现法又称折价法,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部分因此,贷款的实际利率要高于名义利率。

3.加息法是银行发放分期等额偿还贷款时采用的利息收取方法。企业所负担的实际利率便要高于名义利率大约1倍。

二、短期融资券:是由企业依法发行的无担保短期本票。是企业筹措短期(1年以内)资金的直接融资方式。

(一)发行短期融资券的相关规定:1.发行人为非金融企业2.发行对象是机构投资者3.由金融机构承销4.在中央结算公司登记托管5.发行利率以市场化方式确定

(二)短期融资券的种类

1.按发行人分类,短期融资券分为金融企业的融资券和非金融企业的融资券。在我国,目前发行和交易的是非金融企业的融资券。

2.按发行方式分类,短期融资券分为经纪人承销的融资券和直接销售的融资券。

(三)短期融资券的筹资特点1.短期融资券的筹资成本较低。2.短期融资券筹资数额比较大。3.发行短期融资券的条件比较严格。

三、商业信用是一种“自动性筹资”,具体形式: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计未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等)、预收货款。

(一)应付账款(信用期、折扣期、现金折扣)

1.放弃现金折扣的信用成本=(折扣率/1-折扣率)×(360/信用期-折扣期)

2.放弃现金折扣的信用决策(计算各种条件下方案的净收益)

(二)商业信用筹资的优点1.容易获得;2.企业有较大的机动权;3.企业一般不用提供担保。缺点1.筹资成本高。2.容易恶化企业的信用水平(期限短);3.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

四、流动负债的利弊

经营优势:容易获得,灵活性,有效地为季节性信贷需要融资的能力。这创造了需要融资和获得融资之间的同步性。另,短期借/ 31

款一般比长期借款具有更少的约束性条款。

经营劣势:需要持续的重新谈判或滚动安排负债

第八章 成本管理 第一节 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成本管理的意义: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取得竞争优势

(一)通过成本管理,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

(二)通过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通过成本管理能帮助企业,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抗压能力

二、成本管理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成本领先战略,追求成本水平的绝对降低

差异化战略,实现成本的持续降低

(二)具体目标

成本计算的目标①是为所有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②外部:满足编制会计报表的需要。③内部:提供成本信息,评价业绩;提供成本管理信息。

成本控制的目标。①降低成本水平。②在保证一定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内部成本。③保证企业实现差异化战略的前提下,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

三、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成本规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

第二节 量本利分析与应用

一、量本利分析概述含义:通过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为企业预测、决策、规划和业绩考评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假设:①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②销售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③产销平衡;④产品产销结构稳定

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M-F

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单价 =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单价 =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收入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二、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包括:保本分析、量本利分析图、安全边际分析

(一)保本分析又称盈亏临界分析,是量本利分析的核心内容

保本点又称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业务量或金额。单一产品的保本点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保本销售量;另一种称为保本销售额。

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量×单价=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提示】降低保本点的途径:一是降低固定成本总额(降低幅度相同);二是降低单位变动成本;三是提高销售单价(降低幅度不一致)。

保本作业率=保本销售量(额)/正常经营销售量(额)

(二)量本利分析图

1.基本的本量利分析图:X轴为销售量,Y轴为收入或成本,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叉点就是保本点

2.边际贡献式量本利分析图:能表示出边际贡献的大小

(三)安全边际分析

安全边际量=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量

安全边际额=销售额-保本点销售额=安全边际量×单价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安全边际额/销售额

【提示】安全边际或安全边际率越大,反映出该企业经营风险越小

保本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

【公式扩展】 / 31

息税前利润=安全边际量×单位边际贡献=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

销售息税前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提示】提高销售息税前利润率的途径:一是扩大现有销售水平,提高安全边际率;二是降低变动成本水平,提高边际贡献率。

三、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

加权平均法:权重“销售收入”

联合单位法:把固定产销量比例的一组产品组织一联合单位

分算法:边际贡献比重分配固定成本F

顺序法:乐观排序、悲观排序、销路排序

主要产品法:只能选择一种M较大的主要产品

四、目标利润分析

目标利润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位边际贡献 适合单种产品目标利润控制

目标利润销售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边际贡献率 适合单种或多种

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在其他因素不变时,销售数量或销售价格应当提高,而固定成本或单位变动成本则应下降。

五、利润敏感性分析

一是各因素的变化对最终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二是当目标利润要求变化时允许各因素的升降幅度。

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因素变动百分比

规律性的结论(不亏损状态):单价的敏感系数一般应该是最大的。敏感系数最小的因素,不是单位变动成本就是固定成本。

六、量本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一)生产工艺设备的选择:收入相同,可比较成本;固定成本相同,可比较边际贡献;最终比较利润

(二)新产品投产的选择:增加的利润=投产新产品增加的利润-原产品减少的利润

第三节 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一、标准成本是指通过调查分析、运用技术测定等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经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目标成本

成本项目 用量 价格

直接材料 单位产品材料用量 原材料单价

直接人工 单位产品工时用量 小时工资率

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工时用量 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注意】确定有关标准的前提是现有的正常生产条件,不是理想情况,因此,其包括的内容中既有必不可少的消耗,也包括一些难以避免的损失在内。偶然的、意外的内容不包括在内。

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相关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大于0超支)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数量差异”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 “效率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效率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①

预算数=预算产量×工时标准×标准分配率„„②

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③

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④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数-预算数

二差异:能量差异=预算数-④

三差异:产量差异=预算数-③

效率差异=③-④

第四节 作业成本与责任成本

一、作业成本管理

间接费用分配不准确——成本信息失真——品种结构不合理

理念: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

(一)作业成本计算法:①在作业成本法下,对于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分配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一样。②间接费用的分配对象不再是产品,而是作业活动。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资源-作业-产品”。/ 31

特点:基于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配:根据作业活动耗用资源的情况,将资源耗费分配给作业;再依照成本对象消耗作业的情况,把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

作业类型:

单位作业 是指使单位产品受益的作业,如加工零件、对每件产品进行的检验等。

批次作业 是指使一批产品受益的作业,如设备调试、生产准备等作业活动。

产品作业 是指使某种产品的每个单位都受益的作业,如产品工艺设计作业等。

支持作业 是指为维持企业正常生产,而使所有产品都受益的作业,作业的成本与产品数量无相关关系,如厂房维修、管理作业等。

成本动因(成本分配的依据):亦称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即成本的诱因。成本动因通常以作业活动耗费的资源来进行度量,如质量检查次数、用电度数等。

成本动因类型:资源动因、作业动因

资源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驱动因素,反映作业量与耗费之间的因果关系。比如厂房折旧与作业面积。根据资源动因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

作业动因:是引起产品成本变动的驱动因素,反映产品产量与作业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比如检验成本的分配。根据作业动因可以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有关产品。

作业中心又称成本库,是指构成一个业务过程的相互联系的作业集合,用来汇集业务过程及其产出的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比较

区别:两者的区别集中在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上,主要是制造费用的分配

传统成本法分配路径是“资源-部门-产品”。①制造费用以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为分配依据.②当企业生产多样性明显,生产量小、技术要求高的产品成本分配偏低,而生产量大、技术要求低的产品成本分配偏高。

作业成本法分配路径是“资源-作业-产品”。①首先确认发生制造费用的一个或多个作业环节,如维修机器作业、搬运作业、质量检验作业等;②然后根据作业量的大小,将制造费用成本分配到各作业中;③最后依据相应的成本动因,如维修工时、搬运数量、检查次数等将各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提示】制造费用按照成本动因直接分配,避免了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成本扭曲。

(三)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成本计算的具体步骤为:1.设立资源库,并归集资源库价值;2.确认主要作业,并设立相应的作业中心;3.确定资源动因,并将各资源库汇集的价值分派到各作业中心;4.选择作业动因,并确定各作业成本的成本动因分配率

作业成本分配率可以分为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和预算作业成本分配率两种形式。

(1)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 =当期实际发生的作业成本/当期实际作业产出

优点:计算的成本是实际成本,无需分配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

缺点:一是作业成本资料只能在会计期末才能取得,不能随时提供进行决策的有关成本信息;二是不同会计期间作业成本不同,作业需求量也不同,因此计算出的成本分配率时高时低;三是容易忽视作业需求变动对成本的影响,不利于划清造成成本高低的责任归属

(2)预算作业成本分配率=预计作业成本/预计作业产出

特点:预算作业成本分配率可以克服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的缺点,能够随时提供决策所需的成本信息,可以避免因作业成本变动和作业需求不足引起的产品成本波动,并且有利于及时查清成本升高的原因。

5.计算作业成本和产品成本

某产品耗用的作业成本=∑(该产品耗用的作业量×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

某产品当期发生成本=当期投入该产品的直接成本+当期耗用的各项作业成本

其中:直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

【结论】低产量、生产过程复杂的产品(如甲产品耗用的作业量大),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单位成本显著低于作业成本法下的单位成本。

(四)作业成本管理包括:成本分配观、流程观

流程价值分析关心的是作业的责任,包括成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和业绩考核三个部分。

作业分析按照对顾客价值的贡献,作业可以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增值作业是那些顾客认为可以增加其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有用性,有必要保留在企业中的作业。

一项作业必须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才可断定为增值作业:(1)该作业导致了状态的改变;(2)该状态的变化不能由其他作业来完成;(3)该作业使其他作业得以进行。

非增值作业是指即便消除也不会影响产品对顾客服务的潜能,不必要的或可消除的作业。

【提示】增值作业又可分为高效作业和低效作业。/ 31

增值成本是高效增值作业产生的成本。而那些增值作业中因为低效率所发生的成本则属于非增值成本;执行非增值作业发生的成本全部是非增值成本。

作业成本管理中进行成本节约的途径:

作业消除 消除非增值作业或不必要的作业,降低非增值成本。

作业选择 对所有能够同样目的的不同作业,选择其中最佳的方案。

作业减少 以不断改进的方式降低作业消耗的资源或时间。

作业共享 利用规模经济来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

【提示】作业成本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作业业绩考核指标:财务指标 主要集中在增值成本和非增值成本上,可以提供增值与非增值报告,以及作业成本趋势报告。非财务指标 主要体现在效率、质量和时间三个方面,比如投入产出比、次品率和生产周期等。

二、责任成本管理是指将企业内部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明确责任成本,并根据各责任中心的权、责、利关系,来考核其工作业绩的一种成本管理模式。

责任成本管理的流程:划分责任中心;编制责任预算;跟踪记录信息;评价、考核工作业绩

按照企业内部责任中心的权责范围以及业务活动的不同特点,责任中心一般可以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三类。

1.成本中心是指有权发生并控制成本的单位。成本中心一般不会产生收入,通常只计量考核发生的成本。

特点 ①不考核收益,只考核成本。②只对可控成本负责,不负责不可控成本。③责任成本是成本中心考核和控制的主要内容。

考核指标:预算成本节约额=预算责任成本-实际责任成本

预算成本节约率=预算成本节约额/预算成本×100%

【提示】可控成本三个条件:(1)该成本的发生是成本中心可以预见的;(2)该成本是成本中心可以计量的;(3)该成本是成本中心可以调节和控制的。

2.利润中心既能控制成本,又能控制收入和利润的责任单位。

分类:自然利润中心、人为利润中心

考核指标:边际贡献、可控边际贡献、部门边际贡献

部门边际贡献又称部门毛利,反映部门所作的贡献,它更多的用于评价部门业绩而不是利润中心管理者的业绩。

3.投资中心是指既能控制成本、收入和利润,又能对投入的资金进行控制的责任中心。是最高层次的责任中心,它拥有最大的决策权,也承担最大的责任。

(1)投资报酬率=营业利润(息税前利润)/平均营业资产

优点:根据现有的会计资料计算,比较客观,可用于部门之间,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比较;有利于资产存量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缺点:过于关注投资报酬率也会引起短期行为的产生,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而损害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导致经理人员为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

(2)剩余收益=经营利润-(经营资产×最低投资报酬率)

优点:弥补了投资报酬率指标会使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冲突的不足。

缺点:是一个绝对指标,难以在不同规模的投资中心之间进行业绩比较;仅仅反映当期业绩,单纯使用这一指标也会导致投资中心管理者的短期行为。

(三)内部转移价格是指企业内部有关责任单位之间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结算价格。

市场价格根据产品或劳务的现行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基础。具有客观真实的特点,但是它要求产品或劳务有完全竞争的外部市场。

协商价格以正常的市场价格为基础,共同确定。前提:中间产品有非完全竞争的外部市场可以交易。上限是市场价格,下限则是单位变动成本。当双方协商僵持时,会导致高层的行政干预

双重价格采用不同的内部转移价格作为计价基础。能够较好的满足企业内部交易双方在不同方面的管理需要。

以成本为基础的转移价格(包括完全成本、完全成本加成、变动成本、变动成本加固定制造费用四种形式)均以某种形式的成本价格进行结算。具有简便、客观的特点,但存在信息和激励方面的问题。【特别关注】适用于内部转移的产品或劳务没有市价的情况。

第九章 收入与分配管理 第一节 收入与分配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收入与分配管理的原则1.依法分配。2.分配与积累并重。3.兼顾各方利益。

4.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

二、收入与分配管理的主要内容 / 31

对企业收入的分配,首先是对成本费用进行补偿,然后,对其余额(即利润)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再分配。

公司净利润分配顺序:(1)弥补以前亏损(2)提取法定公积金(提取比例为当年税后利润的10%。当年法定盈余公积金的累积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公积金提取后可用于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但转增资本后盈余公积金的余额不得低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3)提取任意公积金(4)向股东(投资者)分配股利(利润)。

从本质上来说,股权激励是企业对管理层或者员工进行的一种经济利益分配。

第二节 收入管理

一、销售预测分析,主要包括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一)定性分析法一般适用于预测对象的历史资料不完备或无法进行定量分析时,主要包括营销员判断法、专家判断法和产品寿命周期分析法

德尔菲法又称函询调查法。它采用函询的方式,征求各方面专家的意见,然后由企业把各个专家的意见汇集在一起

产品寿命周期分析法是对其他预测分析方法的补充。

萌芽期历史资料缺乏,可以运用定性分析法进行预测;成长期可运用回归分析法进行预测;成熟期销售量比较稳定,适用趋势预测分析法。

(二)定量分析法包括:趋势预测分析法和因果预测分析法

1.趋势预测分析法

(1)算术平均法

(2)加权平均法【权数的确定】——按照“近大远小”原则

(3)移动平均法从n期的时间数列销售量中选取m期数据作为样本值,求其m期的算术平均数

修正移动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为:Yn+1= Yn+1+(Yn+1-Yn)

特点:①由于移动平均法只选用了n期数据中的最后m期作为计算依据,故而代表性较差。②此法适用于销售量略有波动的产品预测。

(4)指数平滑法Yn+1=αXn+(1-α)Yn

平滑指数的取值通常在0.3~0.7之间,销售量波动较大或进行短期预测时,可选择较大的平滑指数;销售量波动较小或进行长期预测时,可选择较小的平滑指数。

特点:该方法运用比较灵活,适用范围较广,但在平滑指数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

2.因果预测分析法是利用函数关系进行产品销售预测的方法。

回归分析法y=a+bx

二、销售定价管理

(一)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 价值因素、成本因素、市场供求因素、竞争因素、政策法规

(二)企业的定价目标:

1.实现利润最大化

2.保持或提高市场占有率

3.稳定价格

4.应付和避免竞争

5.树立企业形象及产品品牌

(三)产品定价方法

1.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基础:变动成本可以作为增量产量的定价依据;利用制造成本定价不利于企业简单再生产的继续进行;全部成本费用制定价格,既可以保证企业简单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又可以使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得以全部实现,但当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时,间接费用难以准确分摊。

(1)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

①成本利润率定价

单位产品价格= 单位成本×(1+成本利润率)/(1-适用税率)

②销售利润率定价

单位产品价格= 单位成本 /(1-销售利润率-适用税率)

(2)保本点定价法(利润为0,该价格为最低价格)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完全成本/(1-适用税率)

(3)变动成本(包括变动制造成本和变动期间费用)定价法。/ 31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变动成本×(1+成本利润率)/(1-适用税率)

2.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价法

一般情况下,弹性系数为负数。E=需求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计算公式:需求的“弹性”Q(1/︱E︱)乘价格P是衡量

(2)边际分析定价法(基于微分极值原理)

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即:边际利润=0时,利润最大,此时的价格为最优价格。

(四)价格运用策略

折让定价策略,单价折扣、数量折扣、推广折扣、季节折扣等形式

心理定价策略,声望定价、尾数定价、双位定价和高位定价等。

尾数定价一般只适用于价值较小的中低档日用消费品定价,双位定价适用于销路不太好的产品

组合定价策略,①对于具有互补关系的相关产品,②对于具有配套关系的相关产品

寿命周期定价策略,推广期低价促销、成长期中等价格、成熟期高价促销、衰退期降价促销

第三节 利润分配管理

一、股利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使公司价值最大化。

(一)股利分配理论

股利无关论,股利政策不会对公司的价值或股票的价格产生任何影响

假定条件包括 :①市场具有强式效率;②不存在任何公司或个人所得税;③不存在任何筹资费用;④公司的投资决策与股利决策彼此独立。⑤股东对股利收入和资本增值之间并无偏好。

股利相关论:

“手中鸟”理论认为,用留存收益再投资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当公司支付较高的股利时,公司的股票价格会随之上升。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通过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从而会影响公司的股价。

所得税差异理论认为,资本利得收入比股利收入更有助于实现收益最大化目标,应采用低股利政策。

代理理论有助于减缓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股利的支付能够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最优的股利政策应当使股利支付和外部融资两种成本之和最小。

(二)股利政策

1.剩余股利政策(MM股利无关论)

步骤:①设定目标资本结构,②确定最佳资本预算,③最大限度地使用留存收益④若还有剩余再用来发放股利,一般适用于公司的初创阶段

优点:有利于降低再投资的资金成本,保持最佳的资本结构,实现企业价值的长期最大化。

缺陷:股利发放额会波动,不利于投资者安排收入与支出,也不利于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

2.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只有在确信公司未来的盈余不会发生逆转时,才会宣布实施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通常适用于经营比较稳定或正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且很难被长期使用。

优点:①有利于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②有利于吸引那些打算进行长期投资并对股利有很高依赖性的股东;③暂时偏离目标资本结构,也可能比降低股利或股利增长率更为有利

缺点:①股利的支付与企业的盈利相脱节;②无利可分而发股利,违反《公司法》。

3.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股利支付率一经确定,一般不得随意变更。适用于处于稳定发展且财务状况也较稳定的公司

优点:①股利与公司盈余紧密地配合,体现了多盈多分、少盈少分、无盈不分的股利分配原则;②从企业支付能力的角度看,这是一种稳定的股利政策。

缺点:①股利的波动很容易成为公司的不利因素;②公司面临较大的财务压力;③ 确定较优的股利支付率的难度很大。

4.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比较适合波动较大或现金流量很不稳定的公司

优点:①赋予公司一定的灵活性,具有较大的财务弹性;②吸引住那些依靠股利度日的股东

缺点:①公司盈利的波动容易给投资者收益不稳定的感觉;②在较长时期持续发放额外股利后,会误认为是“正常股利”,一旦取消,会导致股价下跌。

二、利润分配的制约因素

(一)法律因素 / 31

资本保全约束,规定公司不能用资本和资本公积发放股利,目的在保障债权人的权益。

资本积累约束,一般应当贯彻“无利不分”的原则。

超额累积利润约束,为了避税而使得盈余的保留大大超过了公司目前及未来的投资需要时,将被加征额外的税款。

偿债能力约束,保证在现金股利分配后公司仍能保持较强的偿债能力。

(二)公司因素:现金流量、资产的流动性、盈利的稳定性、投资机会、筹资因素、其他因素

(三)股东因素:

控制权,具有控制权的股东往往希望少分股利。

稳定的收入,靠股利维持生活的股东要求支付稳定的股利

避税,出于税赋因素的考虑,偏好于低股利支付水平

(四)其他因素:债务契约、通货膨胀(一般采用偏紧的利润分配政策)

三、股利支付形式

1.现金股利,它是股利支付的最常见的方式。

2.财产股利,公司所拥有的其他公司的有价证券,如公司债券、公司股票等,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

3.负债股利,以公司的应付票据、发行公司债券的方式支付给股东

4.股票股利,会增加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同时降低股票的每股价值。

对股东优点:①理论上,派发股票股利后,每股市价会成比例下降,但实务中这并非必然结果。②股利收入与资本利得税率的差异,还会给他带来资本利得纳税上的好处。

对公司优点:①不需要向股东支付现金,有利于公司发展。②降低公司股票价格,有利于促进股票的交易和流通,③传递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信息。

股利支付程序:股利宣告日、股权登记日、除息日、股利发放日

凡是在股权登记日收盘之前取得公司股票,都可以享受公司分派的股利。

四、股票分割作用:1.降低股票价格。2.向市场和投资者传递“公司发展前景良好”的信号,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对公司股票的信心。

股票回购以一定价格购买回来予以注销或作为库存股的一种资本运作方式。

股票回购方式:1.公开市场回购:2.要约回购(高出股票当前市场价格):3.协议回购:

动机:1.现金股利的替代。2.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3.传递公司股票价值被低估信息。4.基于控制权的考虑。

影响:1.容易造成资金紧张,资产流动性降低2.削弱了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忽视了公司的长远发展,损害了公司的根本利益。3.容易导致公司操纵股价。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五、股权激励

1.股票期权模式:以特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份的选择权。

比较适合那些初始资本投入较少,资本增值较快,处于成长初期或扩张期的企业,如网络、高科技等风险较高的企业。

2.限制性股票模式:当激励对象实现预定目标后才可将限制性股票抛售并从中获利;

适用处于成熟期的企业。

3.股票增值权模式:是指公司授予经营者一种权利,公司股票价格上升或公司业绩上升,经营者就可以获取收益

较适合现金流量比较充裕且比较稳定的上市公司和现金流量比较充裕的非上市公司

4.业绩股票激励模式:实现了公司预定的业绩目标,则公司给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股票,业绩股票在锁定一定年限以后才可以兑现。

适用业绩稳定型的上市公司及其集团公司、子公司。

第十章 财务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 财务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一、财务分析内容

财务分析信息的需求者主要包括企业所有者、企业债权人、企业经营决策者和政府等。

所有者,关心其资本的保值和增值状况,主要进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债权人,主要进行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同时也关注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经营决策者,主要进行包括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获利能力、发展能力等各方面综合分析,并关注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政府,兼具多重身份,既是宏观经济管理者,又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和重要的市场参与者。/ 31

财务分析的内容: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等五个方面。

二、财务分析的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找出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中差异与问题。分为:趋势分析法、横向比较法和预算差异分析法。

具体运用:①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

定基动态比率=分析期数额/固定基期数额——反映长期趋势

环比动态比率=分析期数额/前期数额——反映短期趋势

②会计报表的比较

③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注意问题:1.在计算口径上必须一致;2.应剔除偶发性项目的影响,3.应运用例外原则。

(二)比率分析法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指标来确定财务活动变动程度的方法。包括:构成比率、效率比率、相关比率

效率比率,是某项财务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比率,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如利润率类指标。

相关比率,是以某个项目和与其有关但又不同的项目加以对比所得的比率

注意点:①对比项目的相关性②对比口径的一致性③衡量标准的科学性。

(三)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包括: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

注意:1.因素分解的关联性。2.因素替代的顺序性。3.顺序替代的连环性。4.计算结果的假定性。

三、财务分析的局限性包括资料来源、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四、财务评价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的总结、考核和评价,是综合考核。目前我国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主要使用的是功效系数法。

功效系数法又叫功效函数法,它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首先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满意值和不允许值,再经过加权平均进行综合,从而评价被研究对象的综合状况。

第二节 基本的财务报表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每元“流动负债”由多少XX资产保障。指标包括:营运资金、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

1.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但该比率较易人为操纵,营业周期短、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快的企业其流动比率可以低一些。

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

3.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各种应收款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变现,称为速动资产;重要影响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

4.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

①现金比率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②0.2的现金比率就可以接受。③比率过高影响企业盈利能力。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涉及债务的均为“负债总额”。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①营业周期短的企业,资产周转速度快,可以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

②流动资产占的比率比较大的企业可以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

③兴旺期间的企业可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

④利率提高和通货膨胀率影响,加大实际利率水平,增加偿债压力,应降低资产负债率;

2.产权比率(资本负债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100%

①当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时,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资金收益率,这时的产权比率可适当高些。②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

3.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

权益乘数=1+产权比率=1/(1-资产负债率)

4.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全部利息费用(包括资本化利息)/ 31

①利息保障倍数至少要大于1(国际公认标准为3)。②在短期内,利息保障倍数小于1也仍然具有利息支付能力。③在分析时需要比较企业连续多个会计(如5年)的利息保障倍数。

(三)影响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

1.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或授信额度。2.资产质量。3.或有事项和承诺事项,也会加大企业偿债义务。4.经营租赁,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

二、营运能力分析

(一)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提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周转天数越短表明应收账款管理效率越高

注意:①销售收入使用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②应收账款包括 “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等;③应收账款应为未扣除坏账准备的金额;④应收账款周转率最好使用多个时点的平均数,2.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提示】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占用水平越低,会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

注意:①存货周转率的高低应注意行业的可比性;②反映的是存货整体的周转情况;③应结合应收账款周转情况和信用政策进行分析。

3.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二)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注意:①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②固定资产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结构合理,利用效率高

(三)总资产运营能力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资产平均总额

如果资金占用的波动性较大,应按照各月份的资金占用额计算。如:

季平均占用额=(1/2季初+第一月末+第二月末+1/2季末)÷3

三、盈利能力分析

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收入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100%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100%

四、发展能力分析

销售收入增长率=本年销售收入增长额/上年销售收入×100%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100%

资本积累率(所有者权益增长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1+资本三年平均增长率)3=本年数额/三年前的数额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

除受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外,还受企业利润分配政策和投入资本的影响

五、现金流量分析

(一)获取现金能力的分析

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销售收入

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普通股股数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企业平均资产总额×100%

【提示】它说明企业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

(二)收益质量分析

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净利润

其中:经营净收益=净利润-非经营净收益

非经营净收益是指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投资收益、财务费用和营业外收支等。

净收益营运指数越小,收益质量越差,可持续性较低。/ 31

现金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所得现金

其中,经营所得现金=经营净收益+非付现费用

①现金营运指数小于1,说明一部分收益尚未取得现金,收益质量低。

②现金营运指数小于1,取得收益的代价增加了,同样的收益代表着较差的业绩

第三节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一、上市公司特殊财务分析指标

(一)每股收益

1.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发行在外的北能股加权平均数

①发行新股应按照时间权数进行加权计算(加到分母中去)。回购股份也应按照时间进行加权计算(从分母中减去)。②送红股新增的股数,可以直接计入分母。(资本不变动)

2.稀释每股收益

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应当考虑其稀释性。稀释每股收益,就是在考虑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对每股收益稀释作用之后,所计算出的每股收益。

可转换债券 ①分子的调整项目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的税后影响额,②分母的调整项目为假定转换为普通股的股数加权平均数。

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 ①分子一般不变;②分母的调整项目为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同时还应考虑时间权数。

3.①每股收益是一个综合性的盈利概念,②每股收益越高,表明投资价值越大,但不能反映股票的风险水平。

(二)每股股利=现金股利总额/期末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每股股利影响因素:获利能力、股利发放政策和投资机会

股利发放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

(三)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市盈率反映了市场上投资者对股票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的预期。

影响因素: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成长性。②投资者所获取报酬率的稳定性。③市盈率也受到利率水平变动的影响(反向变化)。

使用市盈率进行分析的前提是每股收益维持在一定水平之上,如果每股收益很小或接近亏损,会导致市盈率极高,但此时很高的市盈率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四)每股净资产=期末净资产/期末发行在外的股股数

分析:①该项指标是理论上股票的最低价值。②利用该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可以衡量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

(五)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一般来说,市净率较低的股票,投资价值较高。但有时较低市净率反映的可能是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不良预期。

二、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是对过去经营状况的评价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判断,是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解释,是对风险的揭示,也是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期。

(1)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其信息披露在年报中“董事会报告”部分中出现。(2)我国也基本实行强制与自愿相结合这种原则。

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1)报告期间经营业绩变动的解释;(2)企业未来发展的前瞻性信息。

第四节 财务评价与考核

综合分析的意义在于能够全面、正确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一、企业综合绩效分析的方法,传统方法主要有杜邦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等

(一)杜邦分析法 是利用各主要财务比率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核心)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平均资产/平均权益=1/(1-资产负债率)

(二)沃尔评分法

1.传统的沃尔评分法选择七种财务比率

指标评分=标准分值×(实际比率/标准比率)

【存在的问题】1.未能证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七个指标;2.未能证明每个指标所占比重的合理性;3.当某一个指标严重异常时,会对综合指数产生不合逻辑的重大影响。

2.现代沃尔评分法

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大致可按5∶3∶2的比重来分配。/ 31

每分比率差=(最高比率-标准比率)/(最高评分-标准评分)

调整分=(实际比率-标准比率)/每分比率差

二、综合绩效评价是一般是站在企业所有者(投资人)的角度进行的。

(一)综合绩效评价的内容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由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两部分组成。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是指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是指在企业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专家评议的方式,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行定性分析与综合评判。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的确立与执行、经营决策、发展创新、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方面。

(二)企业综合绩效评价计分方法

绩效改进度=本期绩效评价分数/基期绩效评价分数

绩效改进度大于1,说明经营绩效上升。

篇6:财务审计问题归纳

1.CET4 ,CET6 用处:

这是大学中最重要的证书,无论哪个专业都必须要过四级才能拿到学位证。建议:

在大一大二将四六级考过。大三大四考过的机会很渺茫。2.会计从业资格证 用处:

这个用处就不言而喻了,没有这个证书是找不到工作的。对于想进一步深造的同学这也是一个必须跨过的阶梯。考试科目:

A、考《基础会计》《初级电算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B、考《基础会计》《中级电算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注:一般人都选择第二种,中级电算化背背就能过,中级电算化报名在何家桥那里的政务大厅,随时报名随时安排考试。报名时须带上两张一寸证件照,身份证复印件,学生证以及60元人民币。

考试时间:每年考两次。报名时间一般是3月一次报名,8月一次报名6月和11月。考试时间一般都安排在周末,每科考试时间为2小时。建议:

一般考过了中级电算化的就免考初级,基础会计需要平时积累,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在前一个月突击就行。3.普通话证书 用处:

首先,如果你想当老师的话,那么普通话证书是非有不可的。而且要考到二乙以上,教语文要考到二甲以上。其次,如果你考到一乙以上可以当播音员或者主持人再次,最实际的就是多了一本国家承认的证书。考试时间:

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是一年两次,全国统一的,具体安排看当地政策。上半年是约3月报名,约5月考试。下半年是约9月报名,约12月考试。考试形式:

经报名核准后,应试者应在规定的日期,凭本人的准考证和身份证,进入指定的考场,并按指定试卷上的内容进行测试。每个试场有2-3位测试员负责对应试者的普通话水平进行判定。总时间在15分钟左右。首先抽签朗读作品和说话题目,准备约十分钟的准备时间,进入考场后首先报自己的单位、姓名,然后按照四项(五项)内容先后进行测试:100个单音节字词、50个双音节词语、(判断测试)、作品朗读、说话。测试全程录音,测试完成后方可离开测试现场,一周左右可进行成绩查询,并得到相应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

4.计算机等级证书(财经专业建议考vf和Access)用处:

计算机二级证书对于很对企业都是招聘之前的第一个门槛,没有二级证书连应聘的资格都没有。足以说明这个证书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很大作用的。考试时间:

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报名时间大约是每年的1月和6月,分别对应4月和9月的考试。考试内容: 分两部分,上机和笔试。笔试就是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编程方法,上机就是要亲自编程。建议:

如果真的有意使自己增加一项技能的人,更应该考虑参加至少是三级考试,而不只是二级。5.银行从业资格证(建议)用处:

这个证书主要是针对以后有意愿进入银行工作的同学,有了这个证书在银行的工作比没拿到的机会要多很多。

考试时间:每年考两次,报名时间3月和8月,考试对应5月底和10月底。考试内容:

考试实行计算机考试。考试科目有公共基础,个人理财,风险管理,公司信贷和个人贷款。题型:选择与判断,选择分多选与单选。

建议:金融学得好的可以考一考,也是一个很好的敲门砖。6.证券从业资格证(建议)用处: 如果想去证券从业机构发展前途,拿到证书是从事证券职业的第一道关口,同时也被称为证券行业的准入证。考试时间:

该考试时间由证券协会每年统一确定。2010年3月,5月,10月,12月各一次。考试内容:

全国统考,闭卷,采取计算机考试方式进行,单科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科目分为基础科目和专业科目,基础科目为《证券市场基础知识》。专业科目包括:《证券交易》、《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建议:

成绩长年有效,也不用在两年内考完,你想什么时间考就什么时间考,没有限制。7.保险经纪人(建议)用处:

保险经纪人考试是国家级资格证书考试,也是保险经纪人从业资格考试。保险经纪人与律师、会计师一样,是一种独立的专业人员,是保险市场的专家。保险经纪人具有很好的职业前景。考试时间:

一年两次,网上报名。第一次考试的报名时间为4月1日-4月16日,考试时间为5月29日;第二次考试的报名时间为8月25日-9月10日,考试时间为10月30日。前后相差不大吧。考试内容:

考试科目为《经济基础知识》、《保险原理与实务》、《经济基础知识》、《保险原理与实务》。建议:

保险经纪人与代理人的最大的区别是经纪人代表客户的利益,而代理人代表的是保险公司的利益。8.基金销售人员从业(建议)用处:

主要考查证券基础知识、证券投资基金基本理论与运作实务、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法规及基金销售人员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对规范基金销售人员的行为、提高基金销售人员的专业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考试时间: 采取网上报名,登录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网上报名。报名费人民币70元。网上报名时间:8月3日至8月12日考试时间:10月23日、24日。考试内容:

考试科目只有“基金销售基础”一科,机考。建议:

基金销售人员考试不是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因此,两个证不一样。专门做销售的当然是基金销售人员证好!9.初级会计职称: 用处:

助理会计师级别的。只有拿到了初级职称才能考中高级的。如果以后要去当财务总监什么的肯定要有中级会计职称,所以考初级职称是很有必要的。初级职称考过了就可以去当助理会计师,并且该考试所涉及的知识基础、实用,是出纳、会计助理、会计等初级财务人员的必备知识,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比较到位。考试时间:

一年考一次报名时间一般安排在考试上一年的9月~11月,考试时间一般是安排在考试的5月第三个星期六,还是要以当年公布的考试时间为准。只考两科:《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上午考经济法基础,下午考初级会计实务。还是比较简单的。建议:

在考到从业资格证后就可以着手准备初级了。对于以后的帮助是挺大的,证书越高级自己的发展前途就会越大。10.注册会计师 用处:

注册会计师,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在国际上说会计师一般是说注册会计师,而不是我国的中级职称概念的会计师。所以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是很重要的。考试时间及内容:

注册会计师也是一年考一次,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两个阶段。

专业阶段报名时间是每年3月至4月初,考试时间为9月份,考两天,考试科目有《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战略与风险管理》。综合阶段报名时间是在专业阶段报名之后,考试时间会给通知。考试科目是职业能力综合测试,分试卷一和试卷二。考试报名费10元,考务费40元/科。建议:

报名有时很有难度,名额比较难挣取到,可以报个辅导班减轻报名压力。不用说,这个东西是非常的吃香。拿到这个证书说明你已步入高级会计师行列。有志向的同学一定要努力,坚持!11.注册税务师(财管老师推荐)用处:

我国税务这方面的政策一直在不断变化。目前注册税务师代理纳税的面还很小,税务代理发展的空间还很大,特别是在企业初创阶段或进行重大决策时,注册税务师可以利用其税收、会计、法律、企业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为纳税人在降低税负、降低机会成本、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之间,提供最佳选择方案。在国家的立场来看5.能监督税务机关依法征税也能推动纳税人主动依法纳税,这是一个很伟大的职业哦。报名条件 :

1、经济类、法学类大学本科毕业后,或非经济类、法学类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从事经济、法律工作满4年;

2、经济类、法学类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或取得非经济类、法学类硕士学位后,从事经济、法律工作满2年;

3、取得经济类、法学类硕士学位后,从事经济、法律工作满1年;

4、获得经济类、法学类博士学位;

5、实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评聘了经济、会计、统计、审计和法律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会计、统计、审计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者,从事税务代理业务满1年。

考试科目:现行注册税务师考试共考五个科目:《税法

(一)》、《税法

(二)》、《税务代理实务》、《财务与会计》、《税收相关法律》 考试形式

考试均采用闭卷笔试的办法。《税法

(一)》、《税法

(二)》、《财务与会计》、《税收相关法律》均为客观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题和综合分析题;《税务代理实务》为主观题、客观题相结合的形式,客观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主观题为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报名时间

(一)报名时间

报名时间一般设在考试上一年的12月份,按属地管理的原则,一般按地区为单位进行组织。

(二)报名办法

目前各地情况不太相同,一般为现场报名或网上报名与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

现场报名的,考生需现场领取《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申报表》,填写后应经相关部门盖章。报名时,须持上述《申报表》、本人身份证明(身份证、军官证、驾驶执照、护照,下同)、符合报考条件的相关证明(学历证书、资格证书、职称证书)原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报名点经资格复核合格后,办理报名手续。符合免试条件者,还需持税务部门出具的本人从事税收工作起始时间的证明。考试周期

考试成绩为滚动管理,即考5个科目的人员必须在连续3个考试内通过全部科目方为合格;只考2个科目的(指符合免试条件只考《税务代理实务》、《税收相关法律》的)须当年通过为合格。12.理财规划师 简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特定 程序为客户制定切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某方面或综合性的财务方案。目的在于能够使客户不断提高生活品质,即使到年老体弱或收入锐减的时候,也能保持自己所设定的生活水平。其目标有两个层次:财务安全和财务自由。理财规划是一个评估个人或家庭各方面财务需求的综合过程,它是由专业理财人员通过明确客户理财目标,分析客户的生活、财务现状,从而帮助客户制定出可行的理财方案的一种综合性金融服务。职业发展和前景:

随着过去近3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产阶级和豪富阶层正在迅速形成,并有相当一部分从激进投资和财富快速积累阶段逐步向稳健保守投资、财务安全和综合理财方向发展,因而对能够提供客观、全面理财服务的理财师的要求迅猛增长。考试内容:

共三门(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综合评审)考试时间:一般在每年5月中旬、11月中旬 就业方向:

1.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2.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3、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4、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风险性很大的金融公司。

5、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6、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7、上市(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

8、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 职业等级

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

助理理财规划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理财规划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理财规划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申报条件: 助理理财规划师: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可直接报名参加。注:理财规划师及高级理财规划都是需要助理理财规划师作铺垫的。

上一篇:脱棉衣日记下一篇:在团队中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履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