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职工薪酬核算文档

2024-05-08

应付职工薪酬核算文档(通用9篇)

篇1:应付职工薪酬核算文档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职工薪酬的会计分录如何编写

2201 应付职工薪酬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各种薪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二、本科目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工资(离退休费)”、“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其他个

人收入”以及“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应付职工薪酬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计算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向职工支付工资、津贴补贴等薪酬,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按税法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借记本科目,贷记“应缴税费--应缴个人所得税”科

目。

(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补助

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五)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支付其他款项,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

篇2:应付职工薪酬核算文档

本章涉及主要科目:①应付职工薪酬

第一节职工薪酬及其构成

1、职工薪酬包括以下内容:(简答,必须背下来)

①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②职工福利费;

③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医疗保险费、生育保险费;

④住房公积金;

⑤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⑥非货币性福利;

⑦辞退福利,即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

⑧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有关的支出。

第二节应付职工薪酬的确认与计量

1、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

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

除以上两点之外的职工薪酬,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节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此部分分录为重点)

第十三章往来款项的核算

本章涉及主要科目:①应收/应付账款;②应收/应付票据;③其他应收/应付款;④坏账准备;⑤资产减值损失

第一节应收账款的核算

1、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的价款、增值税,及为购货方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2、商业折扣:或称“数量折扣”,是企业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或针对不同的顾客(如老顾客或大量购买其商品的顾客),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扣除。

3、现金折扣:是企业为了鼓励客户提前偿付货款而向客户提供的债务扣除。

一般用符号“折扣/付款期限”表示,如2/10,1/20,N/30。

4、我国规定,现金折扣下,企业的应收账款按总价法确认。

5、总价法:是将未扣减现金折扣前的实际售价(即总价)作为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把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计入财务费用。

6、坏账: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

7、符合下列条件的,应确认为坏账:

①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

②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

③债务人较长时期内未履行其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

8、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于终了对应收账款进行检查,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判断)

9、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简答):

①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②账龄分析法;③销货百分比法

10、销货百分比法:是根据赊销金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判断)

1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采用哪种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由企业自定。但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12、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

提取坏账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账户,贷记“坏账准备”账户;

发生坏账损失时,借记“坏账准备”账户,贷记“应收账款”账户;

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又收回时,借记“应收账款”账户,贷记“坏账准备”账户;

同时,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应收账款”账户。

例题:

1、某企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比例为5%。

①2003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200,000元;

②200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50,000元;

③2005年某日,发生坏账8,000元;

④2005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00,000元;

⑤2006年某日,确认的坏账又收回1,000元;

⑥2006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80,000元。

要求:写出每年末计提坏账准备及发生坏账、坏账又收回的相关分录。

①应计提的坏账准备=200000×5%=10000元,坏账准备余额在贷方,为10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10000

贷:坏账准备10000

②应计提的坏账准备=150000×5%-10000=-2500元

元,坏账准备余额在贷方,为7500元。

借:坏账准备2500

贷:资产减值损失2500

③坏账准备余额在借方,为500元。

借:坏账准备8000

贷:应收账款8000

④应计提的坏账准备=100000×5%+500=5500元,坏账准备余额在贷方,为5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5500

贷:坏账准备5500

⑤借:应收账款1000

贷:坏账准备1000

借:银行存款1000

贷:应收账款1000

⑥应计提的坏账准备=180000×5%-6000=3000元,坏账准备余额在贷方,为9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3000

贷:坏账准备3000

2、某企业以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比例为5%。200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50000元,坏账准备账户余额为贷方10000元,要求计算并提取2004年的坏账准备。

2004年坏账准备=150000×5%-10000=-2500元

借:坏账准备2500

贷:资产减值损失2500

3、某企业以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比例为5%。2003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200000元,坏账准备为贷方10000元,2004年应收账款收回50000元,要求写出收回款项及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

收回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50000

贷:应收账款50000

2004年应计提的坏账准备=(200000-50000)×5%-10000=-2500元

借:坏账准备2500

贷:资产减值损失2500

第二节应收票据的核算

1、应收票据仅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由交易双方商定,最长不超过6个月。

2、分类:

①按承兑人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②按其是否带息,分为带息票据和不带息票据。

3、入账价值: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收到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时,按照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入账。

为简化会计核算,企业所收到的无论是带息票据还是不带息票据均按其票面金额入账。

4、商业汇票的利息计算公式:

商业汇票的利息=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票面利率×票据期限

票据期限按月表示时,应以到期月份中与出票日相同的那一天为到期日。月末签发的票据,不论月份大小,以到期月份的月末那一天为到期日。

票据期限按日表示时,应从出票日起按实际出票天数计算。出票日和到期日只能计算其中的一天,即“算头不算尾”或“算尾不算头”。

5、企业应设置“应收票据备查簿”,逐笔登记商业汇票的各项资料,到期结清票款或退票后,应当在备查簿内逐笔注销。

6、带息票据的核算:计提的利息一方面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另一方面冲减“财务费用”。到期不能收回的带息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账户核算后,期末不再计提利息,其所包含的利息,在有关备查簿中进行登记,待实际收到时再冲减当期的财务费用。

例题: 1、2007年8月1日,销售商品给B公司,发票注明价款10000元,增值税1700元,现金代垫运费300元,收到B公司签发并承兑的商业汇票一张,期限3个月,要求写出销售及收回款项的分录。

①销售时:

借:应收票据12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

库存现金300

②收回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12000

贷:应收票据12000

注意:如果票据到期款项未收回,应借记“应收账款”账户。

说明:①应收票据的核算内容包括:A销售商品;B提供劳务;C出租房屋;D出租包装物。

②应收票据的入账价值包括的内容同应收账款。2、2007年8月1日,销售商品给B公司,发票注明价款10000元,增值税1700元,现金代垫运费300元,收到B公司签发并承兑的商业汇票一张,期限3个月,票面利率6%,要求:写出销售及到期收回款的分录。

①销售时:

借:应收票据12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

库存现金300

②收回款项时:3个月利息=(12000×6%)×3/12=180元

借:银行存款12180

贷:应收票据12000

财务费用180 3、2007年11月1日,销售商品给B公司,价款10000元,增值税1700元,现金代垫运费300元,收到B公司商业汇票一张,期限3个月,票面利率6%。要求写出销售、期末计提利息及到期收回款项的分录。

①销售时:

借:应收票据12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

库存现金300

②期末计提利息:2个月利息=(12000×6%)×2/12=120元

借:应收票据120

贷:财务费用120

③到期收回款项:1个月利息=(12000×6%)×1/12=60元

借:银行存款12180

贷:应收票据12120

财务费用60

如果到期款项未收回:

借:应收账款12180

贷:应收票据12120

财务费用60

第三节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1、其他应收款主要包括:

①应收的各种赔款;

②应收的各种罚款;

③存出保证金(如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

④备用金;

⑤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如为职工垫付的水电费,应由职工负担的医药费、房租费等)。

第四节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核算

1、应付账款:指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发生的债务。

2、由于债权单位撤销或其他原因而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直接转入“营业外收入”。(判断)

第五节其他应付款的核算

1、其他应付款:指与企业购销业务没有直接关系的应付、暂付款项,包括应付租入包装物的租金、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应付租金、出租或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应付及暂收其他单位的款项,应付职工统筹退休金等。(多选)

日到期支付款项的分录。

①购入时:

借:在途物资10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

贷:应付票据12000

②计提利息:利息=12000×6%×2/12=120元

借:财务费用120

贷:应付票据120

③到期支付款项:

借:应付票据12120

财务费用60

篇3:森工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核算阐述

关键词:森工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核算

二0一0年黑龙江省森工系统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为了保证企业会计准则在森工企业的顺利实施, 森工总局制定了 (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办法) (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 《实施办法》在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了森工企业的实际情况, 做到既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核算原则, 又兼顾森工企业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具有可操作性, 实用性。并尽可能的简化了会计处理。《实施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对推动森工企业的会计核算, 提升森工企业会计核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仅就“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作一些具体的阐述。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是对应科目多, 核算内容比较复杂的科目。从科目对应关系上, 他与“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银行存款”等科目都有对应关系;从核算内容上包括职工工资、职工福利费、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经济补偿金等核算单位内容。而且有些核算单位项目和核算内容与税收政策息息相关。因此, 研究和弄通弄懂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对于正确的按〈实施办法〉对森工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以及进行相关税收处理都有重要意义。掌握“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对掌握和运用《实施办法》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一、职工工资的核算

1.职工工资的具体核算内容, 实施办法没有规定职工工资的具体核算内容。《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准则第9号》规定的职工工资核算内容是: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企业会计准则对职工工资的核算内容规定过于笼统, 不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掌握。在“应付职工薪酬”中核算的“职工工资”项目与税法中的“工资薪金”口径应该是一致的, 因为“职工工资” (税法中称“工资薪金”是企业计算扣除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的基数) , 为了简少企业的纳税调整工作量, 企业应尽可能将“职工工资”与“工资薪金”的核算内容保持一致。这样便于企业准确的进行所得税申报和所得税处理。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实施条例》第四十、四十一、四十二规定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总额不包括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应该说这一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仍不便掌握和操作。笔者认为, 职工工资的的具体核算内容仍应参照国家统计局1990年1号令规定的工资总额范围进行具体处理。

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工资总组成有: (1) 计时工资 (2) 计件工资 (3) 加班加点工资 (4) 经常性奖金 (5) 工资金性津贴和补贴 (6)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如病工伤工资、产假工资、探亲假工资及附加工资、保留工资等等。应付职工薪酬项下的职工工资按上述内容界定既便于日常划分, 又便企业财务部门和计统、劳资部门口径一致。同时也与税法中规定的工资薪金几乎没有差别, 便于企业进行税前扣除和计算扣除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

3.职工工资的日常核算。属于管理部门、车间组织和管理生产发生的工资、销售部门发生的工资支出, 应按部门进行核算。期末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工资”科目。属于直接生产发生的职工工资, 能直接记入某种产品直接记入, 不能直接记入则采用合理的分配方法分配记入。

如:某林业局的一个林场。2010年3月份发生木材生产工资300000万元, 其中, 有200000元是为生产原木发生的, 采集工序发生100000万元, 装车工序发生50000元, 运材到贮木场发生150000元, 其余100000元为生产原木和车立柱共同发生 (假定其发生的工资仅与原木生产的采集有关) , 该林业局对不能直接记入产品成本的工资采用定额工时比例分配法分配。工资部门提供的定额工日为, 与原木生产有关的定额工时为1000个工日, 车立柱为1500个工日。其分配率为100000/ (1000+1500) =40, 原木应分配工资额1000*40=40000 (元) , 车立柱应分配工资额1500*40=60000 (元) , 其会计处理为:

二、职工福利费的核算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职工福利费列入“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同时记入有关成本费用项目。以森工企业为例, 既包括在职职工的福利费, 又包括离退休职工的福利费。《实施办法》规定了五项职工福利费的核算单位内容。

1.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等发放的或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

2.企业尚未分离的内设集体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的费用 (详细内容见《实施办法》63页) 。

3.职工困难补助或者企业统筹建立和管理的专门用于帮抚、救济困难职工的基金支出。

4.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

5.按规定发放的其他职工福利费, 包括丧葬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独生子女费等到符合职工福利费定义的其他支出。

《实施办法》虽然比较祥尽的列举了职工福利费的核算内容, 但没有明确职工福利费的具体核算项目。在实际核算中存在着一个职工福利费具体核算项目设置问题。如果设置的过于笼统, 不能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 设置的过繁锁会增加核算的工作量。因此必须既要适当简化会计核算, 又能满足日常管理 (包括税收管理的需要) 。笔者建议对职工福利费的核算设置以下6个明细项目进行核算。 (1) 各种福利性补贴; (2) 职工医疗费用 (3) 福利部门人员工资及其他费用 (4) 职工因难补助 (包括林业局支付的帮抚基金) (5) 其他职工福利费。

职工福利费的帐务处理:能够直接记入相关成本费用的职工福利费, 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营林支出”等科目;凡不能直接记入相关成本费用的职工福利费 (包括管费部门本身发生的职工福利费以及为离退休职工支付的职工福利费) 均记入“管理费用”科目。需要说明建筑安装职工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记入“在建工程”支出, 工程完了由各种建筑安装工程项目负担。

三、各种社会保险费的核算

根据森工企业的实际情况, 实际上缴和发生五项社会保险支出, 具体有: (1) 基本养老保险费 (2) 失业保险费 (3) 医疗保险费 (4) 工伤保险费 (5) 失业保险费。因而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社会保险费二级科目下应相应的设置以上五种明细项目。同时在“管理费用”科目下也应设置五种保险明细项目。以满足日常核算和对外提供会计报告的要求。

由于目前森工企业的社会保险部门业务上由森工总局社会保险部门管理。所以林业局对社会保险费实行两级核算。既由林业局所属社会保险部门负责上缴各种社会保险和支付离退休人员的统筹内和统筹外费用。企业财务部门拨付给社保部门各种保险资金, 并将所属保险部门发生的支出收至林业局“管理费用”科目。因而产生了林业局与其所属社会保险部门的结算和核算上的往来关系。

以某林业局为例:

1.社保局1月15日向林业局请领基本养老保险费500万元, 失业保险费50万元, 医疗保险费50万元, 工伤保险费10万元, 生育保险费5万元, 共计615万元。其会计处理如下;林业局财务部门支付其款项时借记“其他应收款——社保局”615万元;社保局收到时款项时借记者“银行存款”615万元, 贷记“其他应付款——各种社会保险费”615万元。

2.假定社保局每季度向林业局财务部门报决算并结算各种社保资金。季末社保局实际发生各种社会保险600万元, 其中, 基本养老保险支出490万元, 失业保险支出50万元, 医疗保险费支出45万元, 工伤保险10万元, 生育保费支出5万元。社保局发生支出时, 首先根据各单位提供的离退休工资支付表及相关原始凭证借记“管理费用” (各种社会保险支出项目) 600万元, 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各种社会保险明细项目) 610万元;实际支付资金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 (各种社会保险明细项目) “600万元;贷记”银行存款“600万元。向林业局财务部门报送决算并结转支出时, 借记“其他应付款——各种社会保险费”600万元, 贷记“管理费用——各种社会保险明细项目”600万元。

林业局收到所属社保局各种社会保险支出 (管理费用) 报表并结转其支出时, 借记“管理费用—— (各种社会保险支出明细项目) 600万元, 贷记“其他应收款——社保局”600万元。其帐户余额15万元是待结算的预付的各种社会保险资金。

从森工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的实际情况来看, 职工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支出是应付职工薪酬的主要核算内容。应注重做好这三项内容的会计核算, 做到既符合《实施办法》的要求, 又简化核算和便于操作。将有助于推进森工企业的会计核算, 有助于新会计准则在森工企业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办法 (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 [S].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9]3号) [S].

篇4: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关键词】应付职工薪酬;核算

应付职工薪酬当中的设定收益计划核算比较复杂,不仅存在会计上核算难度,而且计算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一般由精算师测算,具体数值计算原理会计只做了解即可。应付职工薪酬当中的设定收益计划核算共分5步,下面介绍理论和例题解析:

第一步,计算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未来退休领取养老金的进行折现,折到退休时点)。

第二步,将上述现值平均分配到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用上述现值除以工作服务期间数)。

第三步,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将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第四步,考虑每一期间的利息问题(本期应付职工薪酬计提金额和上期累计应付职工薪酬贾总求得利息),并将该利息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第五步,确定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主要是指企业不能预计的过高或过低的职工离职比率、提前退休比率、死亡比率、过高或过低的职工薪酬、职工福利的增长以及折现率变化等原因,将会导致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精算利得和损失。)

企业应当将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且在后续会计期间不允许转回至损益,但企业可以在权益范围内转移这些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的金额。

甲公司在2015年1月1日设立了一项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并于当日实施。该应付职工薪酬受益计划规定:

(1)甲公司向所有在职员工提供统补充养老金,职工在退休后每年可以额外获得12万元养老金,直至死亡。

(2)职工获得该额外养老金基于开始日起为企业提供服务,而且应当自开始日起一直为公司服务至退休。

为简化起见,假设符合计划的职工为100人,当前平均年龄为40岁,退休年龄为60岁,还可以为企业服务20年。假定在退休前无人离职,退休后平均剩余寿命为15年。假定适用的折现率为10%。并且假定不考虑未来通货膨胀影响等其他因素。

第三步,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就算每一期间的成本费用。456.35/(1+10%)19=74.62,以后期间以此类推计算。

(1)服务第1年年末:

借:管理费用 74.62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74.62

(2)服务第2年年末:

①当期服务成本

借:管理费用 82.08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82.08

第四步,考虑利息(上期末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数乘以利率确定)

借:财务费用 7.46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7.46

③如果企业根据每期确认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提存资金,成立基金,并进行投资。则第1年末的基金金额为74.62万元,假定在第2年的利息收益为7.46万元。

借: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7.46

贷:财务费用 7.46

服务第3年至第20年,以此类推处理。

第五步,以后期间职工离职比率、提前退休比率、死亡比率、过高或过低的职工薪酬、职工福利的增长以及折现率变化等,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和其他综合收益进行核算。

篇5: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实际发放应付职工薪酬。

(一)货币性职工薪酬确认:根据不同受益对象或岗位:

借:生产成本(生产工人的薪酬)

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的薪酬)

劳务成本(提供劳务人员的薪酬)

管理费用(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酬)

销售费用(销售机构人员的薪酬)

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人员的薪酬)

研发支出(研发支出人员负担的职工薪酬)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职工福利费

――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

――社会保险费(企业负担部分)

――住房公积金等(企业负担部分)

(二)货币性职工薪酬的发放

【案例分析题】甲公司行政管理部门张某,1月工资为10 000元;企业负担保险费1 000元,个人负担500元;扣除社会保险费后个人负担所得税1 100元,企业福利部门福利费1 400元。

要求:做出1月份的有关处理:

【答案】

计提:

(1)

借:管理费用 12 4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0 000

――福利费 1 400

――社会保险费 1 000

【提示1】社会保险费共计1 500元,企业负担1 000元,个人负担500元。

【提示2】扣除社会保险费后个人负担所得税假如1100元。

(2)扣除个人所得税: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 100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 100

(3)扣除个人负担的社会保险: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500

贷:其他应付款 500

发放:

(1)支付福利费:

借: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1 400

贷:银行存款 1 400

(2)支付个人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 100

贷:银行存款 1 100

(3)支付社会保险费:

借:应付职工薪酬――保险费 1 000

其他应付款 500

贷:银行存款 1 500

(4)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8 400

贷:银行存款 84 00

【提示1】实发工资=10 000-500-1 100=8400(元);

【提示2】公司共付出银行存款12 400元;给个人8 400元,社会保险机构1 500元,福利费1 400元,交税1 100元。

(三)非货币性职工薪酬确认和发放(重点)

重点关注: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和计入当期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的金额。

1.以自产产品作为职工薪酬的确认和发放

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应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等之和(关键点),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确认:

篇6: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核算

准则对职工的范围做了较宽泛的定义,不仅包括正式订立劳动合同的人员,如全职、兼职和临事工;还包括未正式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人员,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准则对职工范围的明确规定,有利于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明确企业与职工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准则明确了职工薪酬的概念及范围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职工教育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辞退福利);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职工子女赡养福利。

二是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一方面是与原准则相比会计科目与会计处理的变化。准则取消了原会计科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取而代之的是“应付职工薪酬”。新增加了原会计准则未涉及到的辞退福利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对于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职工薪酬,一般借方根据职工服务对象分别记人“管理费用”、“生产成本”等相关科目,贷方记人“应付职工薪酬”。对于企业以自己生产的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的会计处理比较特殊,具体处理如下:公司决定以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福利发放时,借记“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实际发放该非货币性福利刚,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库存商品”。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以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将企业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等。其中住房折旧和租房租金根据受益对象借记相关资产或费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另一方面是关于辞退福利。辞退福利在实务中发生较多,准则首次系统规范了其确认与计量。辞退福利包括两方面内容: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前,不论职工本人是否愿意,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职工劳动合同到期前,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的补偿,职工有权选择继续在职或接受补偿离职。需注意的是:辞退福利与正常退休养老金应区分开;无论职工因何种原因离开都璎支付的福利,不一定完全属于辞退福利,可能属于正常的离职后福利,计量辞退福利的确认,确认辞退福利应满足两个条件,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企业不能单方面撒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具体会计处理如下:如果实质性辞退工作及补偿款项均在一年内完成,借记“管理费用”,货记“应付职工薪酬”。如果实质性辞退工作在一年内完成,但补偿款项超过一年支付,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的辞退福利金额,该项金额以实际应支付的辞退福利之间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以后各项实际支付辞退福利款项时,计入财务费用。确认因辞退福利产生的预计负债时,借记“管理费用”、“确认融资费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各期支付辞退福利款项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贷记“银行存款”,同时借记“财务费用”,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

三是股份支付的内容及会计处理。

在股份支付中,企业要么向职工支付其自身权益工具,要么向职工支付一笔现金,而金额高低取决于结算时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股份支付按支付方式和工具类型分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最常用的工具有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常用工具有模拟股票和现金股票增值权。

股份支付与薪酬的关系。限制性股票是企业员工按股份支付协议规定的条件从企业获得一定数量的本企业的股票。股票期权是企业授予职工在将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或条件购买本企业一定数量的股票,但是职工要真正获得这些股票,一般要满足一定的服务期限或是满足特定业绩指标。模拟股票和现金股票增值权是与股票挂钩,用现金支付的模拟股权激励机制,职工将来获得的不是股票,而是与模拟股权激励相关的现金、职业要获得这些与模拟股权激励相关的现金也要满足一定的服务期限或是满足特定业绩指标。结算方式与会计处理。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授予日不作会计处理,在等待期内按照估计的行权人数以及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借记“管理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股本”、“资本公积一其他资本公积”。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结算之前的每一资产负债表日按结算日的公允价值和可行权后的每份增值现金支付额: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在行权日: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贷记“银行存款”。

篇7:应付职工薪酬核算文档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3号)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该单独设置账册,进行准确核算。没有单独设置账册准确核算的,税务机关应责令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税务机关可对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进行合理的核定。

倘若没有完全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职工福利费)”科目(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哪都不是全部的),则不可能会有单独设置账册,进行准确核算。

?

财务上虽然没规定单独设置账册,但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中明确指出: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等有关规定进行核算,并在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中按规定予以披露。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纳税。而准则明确指出,职工福利费属于职工薪酬,需确认为负债。

因此,福利费一定要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职工福利费)”科目核算。

这样做首先符合了财务上的规范。在税务上,虽说没单独设置账册,但已经在单独的科目进行所有福利费的合算了,至少有个理由解释。遇上较真的,非要求单独设置账册,亦可以将“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职工福利费)”单独装订,或再打印(誊写)一份也不困难。

假如不是所有福利费都通过这一个科目核算,又没单独设置账册(目前单独设置账册的MS很少),一旦有状况,恐怕就没理由解释了。

不规范的后果极大可能是要调增,即使用其他办法避免了调增,也会有其他费用的发生。

多做张凭证不算事,累不着。别等到较真的来了,因为咱当初的省点事,造成公司和个人的经济以及面子损失。

篇8:应付职工薪酬准则实务核算的探讨

一、职工薪酬准则在企业中的运用现状

2011年初, 笔者参加了某国有企业2010年度的报表审计工作, 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审计中, 发现存在下列情况。

1、“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只核算正式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内容, 不核算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性支出。

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工资性支出, 未全部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有一部分工资性支出直接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原因是担心“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反映的金额过大, 引起广泛关注。

五险一金组成的社保金、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均未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而是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且未按受益对象将其计入相关资产或当期损益。

职工福利费据实列支, 也未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原因是职工福利费不再按工资比例计提后, 就不再确认负债科目而是直接在成本费用中列支了。该企业职工福利费科目中核算的内容包括:水电气、误餐补助、医疗补助、交通费、电话费、卫生费、节日发放的各种福利及购物卡、独子费、体检费、劳保费用等。

未使用非货币性福利二级科目反映非货币性福利的核算内容。

会计报表附注披露不全面。

针对上述问题, 财务人员解释说, 知道颁布了新准则, 但本企业执行行业会计制度 (公路经营企业会计制度) , 对准则没有认真学习, 落实到实际账务处理上, 只是简单地将原来的“应付工资”科目名称换成了现在的“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其他的相关核算内容没有任何变化, 显然是没有对准则的变化理解透彻并结合到实际工作中。

二、按新职工薪酬准则要求的业务处理方法

“应付职工薪酬”只核算正式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内容, 不核算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性支出这种情况, 是没有理解新准则中关于职工的定义所致。在准则的应用指南中, 明确规定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 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 也包括在企业的计划和控制下, 虽未与企业订立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 但为其提供与职工类似服务的人员, 也纳入职工范畴, 如劳务用工合同人员。所以, 临时工和劳务派遣人员应该包括在职工中, 他们的工资性支出也应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该企业因担心“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反映的金额过大, 将本应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确认负债的成本费用直接列支, 而不确认负债也是与准则不符的。因为职工薪酬准则第二章确认和计量中第四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 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所以, 对于所有记入成本费用科目的工资性支出都要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先确认负债, 再支付。

职工薪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明确了职工薪酬的概念和内涵:职工薪酬包括八项内容, 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都是组成部分。该企业没有将这部分重要内容纳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显然应该按准则要求将其从“其他应付款”科目转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新准则第四条统一了各类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应当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 除应付的辞退补偿只计入当期费用外, 其余均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而原制度则是除了工资津贴和福利费按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外, 其他职工薪酬如五险一金 (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住房公积金) 、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则全部计入当期费用。这意味着这一变化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工业企业的存货成本将会有较大的影响。

职工薪酬包括的八项内容中有职工福利费一项, 尽管对职工福利费的提取取消了原制度按工资总额14%的规定, 但准则规定企业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可以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 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进行计算, 确认为应付职工福利的负债, 并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确认为当期费用。也就是说, 企业发生的福利费支出要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而不能只在成本费用中列支, 不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关于职工福利费的核算范围, 2009年财政部财企[2009]242号文《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职工福利费的财务管理, 在这个通知中可以看到, 企业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 (年金) 、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 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其中:企业给职工发放的节日补助、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发放的午餐费补贴, 应当纳入工资总额管理。在职工福利费核算的误餐补助、节日发放的各种福利及购物卡要按该通知纳入工资总额管理。

该企业由于对非货币性福利概念不熟悉, 不了解哪些内容要在这个科目中核算, 未使用非货币性福利二级科目反映非货币性福利的核算内容。在职工薪酬准则指南中说明:非货币性福利, 包括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其他有形资产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向职工无偿提供自己拥有的资产以及为职工无偿提供类似医疗保健服务等。实际中, 一般企业提供给职工的非货币性福利包括的项目较多, 主要有:自有产品、无偿或优惠提供的企业住房、物业服务、餐饮服务、有偿性休假、节假日统一发放的外购物品、防暑降温或保暖用品、对因公伤病职工的补偿补助物品和探视物品等。非货币性福利的复杂多样性, 使得如何计量应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和有关成本费用的非货币性福利价值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职工薪酬准则指南规定, 计量应付职工薪酬时, 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 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 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计量标准的较大随意性, 很可能增大企业调节利润的空间, 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所以应加强对这部分费用的核算, 企业应该对本企业的福利支出区分货币和非货币, 不能不加区分地统一在货币性福利费中核算。

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不全面。由于对准则的理解不透彻, 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不能按准则要求披露相关信息也是企业存在的现实问题, 关于信息披露, 准则有明确规定, 企业只要按要求做好信息披露即可。

三、对企业实行职工薪酬准则的建议

新职工薪酬准则不只是会计科目名称的改变, 它明确了职工薪酬的概念, 融合了所有与报酬相关的项目, 职工薪酬计划是企业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改变了我国以前对职工薪酬的理解比较狭隘, 一般仅指工资和福利费, 有关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规定也散见于各相关规定, 准则颁布实施后更重要的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

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所有企业, 对于执行行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同样适用, 所以广大在执行行业会计制度企业工作的会计工作者要学准则用准则。面对今后更加多样的工薪形式, 正确理解和掌握准则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用好准则仍将是每一位财务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职工薪酬准则在实务中的落实情况, 规范准则在企业财务核算中的实际运用, 通过实际案例, 分析现行职工薪酬准则在执行行业会计制度企业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结合职工薪酬准则及其指南的相关内容, 提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职工薪酬,准则,实务,探讨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篇9:应付职工薪酬核算文档

关键词:会计准则;应付工资;薪酬;核算

会计准则当中职工薪酬准则对职工薪酬的定义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2、职工福利费;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4、住房公积金;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6、非货币性福利;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而企业年金基金及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不适用于职工薪酬准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第十章 职工薪酬中内容:(三)在企业的计划和控制下,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为其提供与职工类似服务的人员,也属于职工薪酬准则所称的职工。比如,企业通过与一些中介机构签订劳务用工合同,让这些中介机构提供人员为企业工作,这些员工并不是属于企业的正式员工,这个过程中企业也不会提供劳动合同给这些人员,不会对这些人员予以任命,但是他们通过劳动用工合同,并在企业的领导下,按照企业的工作计划和安排为企业工作。因而,按照准则讲解的内容,可以判定其实这是劳务用工人员同样是属于职工薪酬准则所称的职工。

国家税务总局今年发布了《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该公告第一条“关于季节工、临时工等费用税前扣除问题”规定,企业因雇用季节工、临时工、实习生、返聘离退休人员以及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所实际发生的费用,应区分为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并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其中属于工资、薪金支出的,准予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的基数,作为计算其他各项相关费用扣除的依据。从中得出,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内容包括公司交纳的五险一金,包括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性支出,其它相关费用的扣除依据工资、薪金总额包括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性支出。

用工单位接受劳务工的劳务时,符合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发生的工资应当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而支出的公司支付部分的社保,个人理解,可按照正常情况处理。而个人部分的社保、个人所得税,都在工资里面包含了,用工单位这部分的会计处理可按正常员工处理即可。

目前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当中的问题,一是发放时直接进入费用,不经过应付职工薪酬进行核算,二是对于五险一金当中的个人负担部分也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三是计提工资时通常没计提相应的公司承担的相应五险一金费用。四,只核算正式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内容,不核算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性支出,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工资性支出,未全部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劳务公司派遣员工到公司工作,开具服务业发票,不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分三步:计提,发放及缴纳社保、个税等。

一、 职工薪酬中工资和社保的计提:

借:相关成本费用-工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公司负担部分)等二级明细。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公司负担部分)等二级明细。

二、 职工薪酬中工资的发放及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的上缴: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应发数)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实际发放给员工的现金或打到工资卡中的金额)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工资表中计算出来的个税)

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个人承担部分)

2、企业向社保部门缴纳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会计分录: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公司负担部分)

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个人承担部分)

贷:银行存款(实际公司+个人合计缴纳给社保部门和住房公积金中心的金额)

3、个人所得税缴纳的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合计金额,与个税明细申报金额要一致)

为便于区分劳务派遣等临时性用工的职工薪酬核算,可以在三级明细核算里面进行区分。

企业以劳务派遣的形式接受用工,相关人员的工资统一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对外列报披露个人理解,计哪个科目,应视交易实质而定,而不是依据什么样的发票或凭证,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披露时其发生额中需要反映该部分员工工资的变动情况,余额是记入应付职工薪酬更为合理;现流中是计入支付给职工的现流流出。

三、 其他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

1、发生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职工福利费

管理费用—工会经费

管理费用—职工教育经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

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

提示:现在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按照实际发生额在工资总额的14%、2%、2.5%范围内限额扣除,一般单位不再单独计提这些费用,而是按实际发生额列支成本费用

2、对外支付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

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以上不管双方如何处理,但是必须遵守两个原则:1、派遣公司仅就中介代理服务费缴纳营业税(差额纳税);(财税16号文);2、派遣工的工资及社会保险由谁承担(支付)就计入谁的“工资总额”中,计算企业所得税扣除基数。(作者单位:河南明锐会计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1]贺飞跃.年终奖的税收筹划[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24—27.

上一篇:句子的成分和句子的主干下一篇: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