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应付款

2024-05-08

其他应付款(精选三篇)

其他应付款 篇1

也其他债务条件重组下应付金额谈的确认》一文 (以下简称《文》) 。《丁文》所举例子如下:A丁修公司于20×3年6月30日从某银改应甘行取得年利率肃贷款100万元, 因发10%、生财务困三年期的其付矿地难, 各年贷款利息均未偿还。双他金局第三务重组方于20, 银行同意延长到期日×5年12月31日进行债债额查勘至20×9年12月31日, 年利率降务的金减至院至7%, 免积欠80万元, 利息按年支利息25万元, 付本。条确兴王但附有一条件:重组后, 若A公件认10%旺司有;盈利若无盈, 利则, 则年利率仍维年利率恢复至重持7%。按照现行准则的规定, A组公司在20×5年年末应作如下下元;贷会计分:录长期:借借:款———债务重组长期借款125万

(本金) 80万元, 预计负债9.6万元,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

利得35.4万元。以后, 若A公司没有盈利, 则每年支付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5.6万元;贷:银行存款5.6万元。对此, 《丁文》认为上述会计处理违背了可比性、重要性、谨慎性等会计原则。笔者认为, 《丁文》在阐述过程中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把握不够准确, 提出的理由不能成立, 并且存在以下问题:

一、没有识别出业务的本质

《丁文》认为, 该企业未来的支出有两笔:一是公司在盈利状况下承担的或有支出9.6万元 (80×3%×4) ;二是确定性利息支出22.4万元 (80×7%×4) 。从实质上看, 无论是9.6万元还是22.4万元, 都是企业“未来”的利息费用, 现行会计准则却采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核算方法:前者在重组日一次性确认为负债, 后者却按照实际发生的期间分期计入财务费用, 这与可比性原则相违背。笔者认为, 《丁文》仅仅从“都是企业‘未来’的利息费用”这一表面现象认定这两笔业务在实质上是一致的, 而没有深入理解业务的根本区别。

从本质来看, 按照7%计算的利息22.4万元, 是企业已经确定的未来的义务, 即将来100%需要承担的义务;按照3%计算的利息9.6万元, 是需要根据今后不确定事项的发生与否, 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承担的义务, 两者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尽管都是企业“未来”的利息费用, 却有根本的区别。也正因为如此, 现行会计准则要求在核算的时候, 按7%计算的利息支出的处理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通过财务费用核算, 在重组日以后的利息实际发生期间分期确定;而按3%计算的利息支出的处理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通过预计负债核算, 于重组日的当日予以确认。

二、没有区分企业的日常经营性活动和非日常经营性活动

《丁文》认为, 22.4万元的利息费用是A公司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承担的, 而或有应付金额9.6万元则要根据未来的不确定事项确定。从重要性的角度考虑, 在重组日的账面上, 除了反映或有应付金额9.6万元, 更应该反映企业承担的确定性应付金额22.4万元。笔者认为, 上述观点没有考虑企业的日常经营性活动和非日常经营性活动的区别。

企业的债务重组活动属于企业的非日常经营性活动, 正是基于债务重组对企业产生影响的重要性考虑, 准则要求在重组日通过预计负债反映或有应付金额9.6万元。而企业承担的确定性应付金额并不是说不重要, 而是因为这属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性活动,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进行正常的会计核算即可。如果按照《丁文》所述的重要性原则要求进行核算, 那么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资金而发生的、正常的借款筹资业务, 在从银行借到该笔借款进行账务处理时, 就需要同时确认将来应付的借款利息, 这样既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 也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及其应用指南的要求。

三、忽视了“财务费用”科目对利息支出的核算

《丁文》认为, 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 在重组日只反映企业未来可能承担的或有利息费用, 而不反映企业日后承担的确定性利息费用部分, 虚增了企业当期的重组收益, 进而导致虚增当期利润, 不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在“长期借款”、“应付账款”等科目下设“预计利息”明细科目核算企业承担的确定性利息费用。笔者认为, 《丁文》的改进意见存在以下问题:

1. 违反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条要求: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按照《丁文》的会计分录, 在将来分期偿还利息时, 借:长期借款———债务重组 (预计利息) 5.6万元;贷:银行存款5.6万元。如此核算, 则在偿付利息的当期不产生财务费用, 即将以后期间的借款利息支出在债务重组日进行确认, 意味着将日后发生的借款费用提前冲减债务重组日的营业外收入, 动摇了借款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的基础。

2. 违背《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要求。

其他应付款审计实务 篇2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的是企业除了购买商品、材料物资和接受劳务供应以外,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包括应付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租金,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等。由于其他应付款业务复杂,有些企业将其作为逃避纳税的工具,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有无利用其他应付款隐匿收入现象。有些企业将应计入收入类科目的金额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从而隐匿收入、偷逃税金。审查时应以其他应付款明细账为审查重点,对明细账设置不合规定的,如户名、类别或摘要不清,应审阅相关会计凭证。

2.有无其他应付款长期挂账现象。其他应付款属于流动负债,通常在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若其他应付款长期挂账,则可能存在下列问题:(1)隐匿收入。应审查其他应付款账户每笔经济业务的记账时间,若挂在贷方时间过长,应进一步审查会计凭证。(2)收取的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故意不及时结转收入,少计当期实现利润、偷逃税金。税法规定,对逾期未收取的包装物不再退还的和已收取一年以上的押金,应并入应税货物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收取的押金扣减相关税金后的差额转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审查时,应以其他应付款的保证金明细账为依据,重点审查原始凭证,特别是出租、出借合同,看有无购货方未按合同规定的期限返还包装物,而销货方超期不转账的行为;也可根据企业经济业务的特点,直接要求企业提供与购货方签订的出租、出借包装物合同,根据合同检查其他应付款账户记录。

3.有无虚列其他应付款的行为。有些企业将销货方给予购货方的销售回扣列入“其他应付款”,偷逃增值税、所得税。应注意检查银行存款日记账或现金日记账,通过摘要发现问题;若摘要不清,应进一步审查原始凭证。

例:税务人员在对某企业进行纳税检查时,发现2月份10号记账凭证摘要栏写明的经济业务为“销售边角料收入”,金额4000元,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4000

贷:其他应付款4000

该企业发生出售下脚料业务取得的收入,应计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但企业将其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并且未按税法规定就这部分收入按产品适用税率计提增值税。调账如下:

(1)当年调整:

借:其他应付款4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3418.80

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581.20学会计论坛

(2)跨调整:

借:其他应付款4000

贷:以前损益调整3418.80

“其他应付款”的舞弊形式及其审计 篇3

关键词:其他应付款;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

其他应付款是财务会计中的一个往来科目,是指企业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防范其他应付款舞弊、加强其他应付款审计在当今时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防止舞弊以及加强对其他应付款的审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其他应付款的舞弊形式

(一)利用其他应付款科目隐匿利润的舞弊。通常将取得的收入和成本冲抵后的余额挂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下或者直接将营业收入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挂账,逃避有关税金,再将此笔款项拆借给某企业,待某企业归还借款时再将此笔款项另存他处,留存需要时使用。也有一些企业将销货方给予购货方的销售返利、回扣、给职工的保险返还等,也列入其他应付款科目,从而隐匿收入,调节利润。

(二)利用其他应付款科目长期挂账的舞弊。有些名存实亡的往来账款仍然长期挂账,不需偿付债务也不及时报批做营业外收入。收取的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故意不及时结转收入,少计当期实现利润、偷逃税金。

(三)利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管理方面的舞弊。一些企业将本不应该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下核算的预收的款项用其他应付款核算,从而逃避营业税金。某些企业将销售商品所获得的收入不入账,而是设立小金库。用其他应付款科目代替应付股利科目,逃避个人所得税。

二、其他应付款的业务流程审计

(一)审计被审计单位其他应付款是否编制计划。相关材料、资产采购部门是否会同材料使用部门、会计等部门编制了有用性的采购计划。企业管理人员在了解市场供求情况,认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和掌握物料消耗规律的基础上对计划期内物料采购管理活动要做预见性的安排和部署。通过对被审计单位采购计划流程的审计,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为企业组织采购活动提供了依据,简化了审计工作的进行。

(二)审计被审计单位其他应付款是否签订合同。相关材料、资产采购部门是否根据采购计划组织采购,与销货方或劳务提供方签订了合理性的采购合同。审计人员通过对合同的审核,可以了解供方与分供方的全名、法人代表,以及双方的通讯联系的电话、电报、电传等; 采购货品的名称、型号和规格,以及采购的数量; 价格和交货期,以及交付方式和交货地点; 质量要求和验收方法,以及不合格品的处理,当另订有质量协议时,则在采购合同中写明见质量协议;双方违约的责任。方便审计人员了解采购货物的方式,来源等信息。

(三)审计被审计单位是否记账。查看财务部门是否根据采购部门递交的发票账单和仓储部门送交的商品验收入库单进行核对,并且在单实相符的基础上进行了合规性账务处理。一般来说,可以对相关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凡是有问题的应付款项大都没有合法的原始凭证,即使有合法的原始凭证,业务内容也往往经不起仔细推敲。所以,进行业务流程审计时检查原始凭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简捷方法。通过检查原始凭证,可以分析判断应付款项中有无将收入挂在其他应付款科目,相应的业务是否全部记账。

(四)审计被审计单位是否付款。财务部门是否通知银行划拨真实性的偿付到期的其他应付款。若其他应付款科目期末余额和期初余额相比骤减,说明在年度当中有其他应付款支付的情况,应进一步审核所支付其他应付款的项目。如果发现其他应付款科目贷方发生额频繁或长期未作处理,则应作为检查的重点。

三、其他应付款的审计

(一)其他应付款的控制测试。其一,企业应该测试其他应付款是否采用授权审批制度。企业应当对其他应付款相关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其二,测试其他应付款是否采用职责分离制度。企业应当建立其他应付款相关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其他应付款相关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其三,测试其他应付款是否采用凭证记录与核算制度。其他应付款相关业务是否建立完整的账簿体系和记录制度,会计核算方法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其四,测试其他应付款是否采用定期核对控制制度。其他应付款相关业务应当建立定期核对控制制度。

(二)其他应付款的实质性测试。第一,测试其他应付款数据的正确性。需要测试其他应付款的账面数据是否正确,同时测试其他应付款增加的会计核算是否正确;第二,测试其他应付款内容的真实性。首先,测试其他应付款的存在是否是真实的。从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表中,选择重要或大额异常的项目检查其存在性,必要时向债权人函证。其次,根据往来账会计科目核算的性质,是否所有往来账的明细科目都有明确的核算对象,也就是说,会计科目反映的内容与其名称应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核算对象应该有确指,不然就属于审计的重点对象;第三,测试其他应付款业务的合规合理性。首先,测试其他应付款增加及其账务处理是否合规。其次,测试其他应付款增加及其账务处理是否合理;第四,测试其他应付款业务的完整性及信息披露的适当性。首先,审计年度内其他应付款增加的原始凭证,是否完整并全部入账。其次,审计年度内其他应付款减少的原始凭证,是否完整并全部入账。验明其他应付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中充分披露。

历史的发展进程告诉我们:发达的经济需要发达的会计为其服务。其他应付款审计既具备长远的战略意义,又是应对中国入世后更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强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1]李昌海.在财务收支审计中应重视对其他应付款账户的审计[J].审计透视,2008(3):26.

[2]肖刚.其他应付款的审计策略探讨[J].商业会计,2010(12):37.

[3]向新平.企业应收应付账款管理之我见[J].鹏城特刊,2010(1):18.

上一篇:反季节养殖下一篇:价值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