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欣赏你的学生

2024-05-07

学会欣赏你的学生(精选12篇)

篇1:学会欣赏你的学生

学会欣赏学生

兰心慧

每天上班时为了节省时间都要从红运家园穿过,从北门进,南门出,每天看到的都是一样的景象:错落有致的楼群,干净整洁的小区环境,以及别具一格的公园式绿化设计。每次经过都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有一日下班时,和好友从南门进入,看到的却有些不同,虽然一样的清新雅致,一样的整洁舒爽,但景致却有了变化。同样的红运家园,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却看到不同的风景,这使我略有所思。

我想到了学生。一个学习成绩差、纪律差的双差生,任何一个老师都不可能喜欢。但是,当他在运动场上奋力拼搏,创造佳绩的时候,他又是何等的可爱;当他在劳动中累得一头汗水却从不叫一声苦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又是何等的感动!同一个学生,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他,得到的结果却是不同的。

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欣赏,欣赏是一种信赖,一种理解,一种激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个欣赏的动作,一句激励的话语,甚至是一个赞扬的眼神,都会给予学生信心,甚至是一种力量,激励学生成长。

如果我们欣赏学生,不仅要赏识他们的优点,也要容纳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老师的鼓励和欣赏在学生的心目中如同金色的阳光,它会久久温暖着学生的心田、鼓励他们成长。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犯错误,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的优点和

差异。学会欣赏,你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学会欣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健康成长。

篇2:学会欣赏你的学生

近些年来,赏识教育受到教育界人士的追捧,实践也证明,赏识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举措。作为学校管理者,有必要向全体教职工介绍好这种有效的教育手段。现结合自己的学习,对赏识教育作一归纳介绍。

学会赏识学生,是实施课改的有效途径,尤其在当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的课改形式下更是如此。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曾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妙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每一个老师对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也都抱以宽容和赞赏的态度,那么就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一、理性认识

何为赏识?词典上是这么解释的:因认识一件事物的价值而赞赏。即看中人的才能或了解作品的价值而予以赞赏。

何为赏识教育?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说到底,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并表扬,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相反的批评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二、教育功效

1、为实现教育目标而使然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其本质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服务的人的活动。

赏识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着重体现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教育中引人激励机制;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使教师接近学生,走近学生心灵;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优点,培养其自信,激发其活力,让学生找到好感觉,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自觉性、求知欲、上进心、创造性;激发学生最大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依靠自身努力,愉快地接受教育;提高思想觉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获得知识技能,锻炼辩证思维。赏识教育能真正体现教育的本质,有效实现教育的目的,成为一种善待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

2、为遵循成长规律而使然

当代学生渴望尊重、理解和友谊,希望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地翱翔,愉快地学习,幸福地成长。针对学生的这些特征和心理需求,教师只有通过富有人情味的赏识教育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指导学生,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都及时予以肯定,才能激励其求知欲和上进心,达到教育的预期目的。同时,要创设一种宽松的育人环境,对学生成长中的不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只有赏识学生,才会使学生树立信心,并使他们感到生活的美好,懂得人情的可贵。因此,赏识教育更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需求。

3、为激发学生活力而使然

赏识教育对发挥学生聪明才智十分重要。延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制约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发散性思维,学生就只能是某种思想技术的奴隶,对老师说的不去分析思考,长此下去,我们的学生就会变成思维呆板、不敢创新、不善思考、不会用自己大脑的人。由此可见,我们应采用激发学生活力的赏识教育,不断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方法的革新,以培养具有创造力的有用人才。

4、为融洽师生关系而使然

在赏识教育中,只要教师去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帮助学生,用自己宽厚的爱来赏识自己的学生,相信他真行、真棒,那么,学生定会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勃勃生机和活力,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定势,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和引导。因此,只有去赏识学生,才能拉近师生距离,从而建立起关爱为本、友情至上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育的目的才会更容易实现,教育的效果也才会更好。

三、实施原则

1、赏识教育强调真诚科学

冰心老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换句话说,即世上没有坏孩子、差学生。无论哪个学生,只要我们耐心寻找,必定能发现其自身具有的长处。即使其做错了事,也可以从中找到闪光点,关键是一个“爱”字。在爱的情感支配下,才能发现优点,欣赏优点,才能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出一个被理解、被关注、被接纳、被支持的宽松环境。

2、赏识教育强调正面强化

现代西方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很重视对孩子的肯定。只要有一点儿进步,就给予表扬鼓励。要善于发现优点、欣赏优点,但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虚假表扬;不要笼统表扬;不要事事表扬;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鼓励孩子对自己的行动作出恰当的评价。

3、赏识教育强调严格要求

许多教师在赏识教育上存在误区:认为只有严厉才会对孩子起作用;把“严格”理解为态度生硬,因而对孩子进行责骂、训斥;把严格与鼓励、赞赏截然对立起来,结果犯了简单化、片面化的错误。赏识教育倡导“多鼓励,少批评”,“表扬要当众,批评要个别”,特别严禁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在批评中要体现爱心,有进步应及时肯定和鼓励。批评、处罚同样也应有利于激发儿童的上进心、自尊心,提高学习热情。

四、操作要领

1、善于发现

赏识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并尊重学生,教师要独具慧眼,要细心观察,广泛接触学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实事求是地赞扬学生。教师在进行赏识时,内容不要老是停留在学生习以为常的优点上,而是要去挖掘寻找甚至是搜索出他们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优点,表现出教师的独特眼光,让学生得到一些新的肯定,这样效果会更好。

2、借助情境

赏识教育必须遵循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原则,赏识要有一定的依据,并且当赏识内容具体而有针对性时,才能激发起学生生命中的能量。因此教师要善于设计一定的情境,创设条件进行赏识。

在班级中要营造赏识的氛围,对问题生的过失给予宽容、理解。班级管理中的赏识力量不仅来自于老师,还可以来自其他学生的共鸣。

3、不着痕迹

赏识方式要尽量不留痕迹,而且要投其所好。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一下轻柔的抚摸都能给学生以被重视、被赏识的快乐,从而让学生感到无限的温暖。

4、活化赏识

任何事物都不能过分,赏识教育亦如此。提倡赏识教育并不是否定或拒绝批评和惩罚,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提倡赏识,并不是要教师对学生的缺点视而不见,而是要求教师有包容之心,要包容学生的失败,学会等待,让学生在失败的基础上尝到甜头,并且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对待自己的不足,发现生命的宝贵,珍惜享受生命,从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形成技能、学会学习。

篇3:让学生学会欣赏体育比赛

一、让学生知道怎么样去看体育比赛

1. 让学生了解比赛项目的规则。

每项体育比赛都有其规则, 它是该项运动从诞生开始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通过实践积累起来的, 对比赛过程进行必要约束的, 有利于该运动普及发展的, 诸多的条文规定, 它也是裁判员进行赛场监督执法的依据。同时, 规则不仅是各项体育比赛能够顺利的进行的最根本的保障, 而且, 了解规则也是观众欣赏比赛的最根本的前提, 对观众观看比赛进行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因此, 推广一项体育运动, 规则的宣传是比不可少的。而宣传普及体育运动的规则, 从少年儿童开始, 是最佳的选择,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许多比赛运动项目的规则不是很了解, 甚至说, 对有些规则根本就不了解, 同时,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是吸收新知识的黄金阶段, 向他们传授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去观看比赛, 而且也符合学校体育从传统体育向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发展的最终目的。

2. 让学生了解比赛项目的技战术。

体育比赛中, 运动员在场上技战术的发挥如何, 永远是体育比赛的最大看点。

一场比赛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 过程是否精彩,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场上运动员技术的发挥和对战术指导思想的执行力度。而一场酣畅淋漓、精彩的比赛正是观众所希望看到的。但前提是, 观众自身要对所观看的运动项目的技战术有个大致的了解。正所谓“外行看热闹, 内行看门道”, 而通过调查发现, 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场比赛观看下来, 光知道说精彩或者不精彩, 却不知道精彩在哪里, 不精彩在何处, 这就说明, 我们的学生对比赛项目的技战术不了解, 需要我们的体育老师去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运动项目的技战术, 这样, 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观看水平, 某种程度上, 也会激发他们体育运动的兴趣, 有利于体育运动的普及。

3. 让学生了解非对抗性项目的动作特点。

竞技体育又可分为对抗性项目和非对抗性项目, 而非对抗性项目中, 许多是以裁判员打分来决定胜负, 其中, 有大家熟悉的体操、艺术体操、跳水、蹦床等等。这些项目的比赛, 许多观众, 尤其是相当一部分的学生, 在观看的时候, 只知道谁的动作好看, 而不知道从动作的难度、质量等去观看。同样的一个动作, 看起来都做的很好看, 不知道为什么有人得高分, 有人得低分。因此, 提高他们的观看比赛的水平, 就要让他们了解这类运动项目的特点, 动作难度标准, 动作质量的规格, 而这些, 也是作为终身体育第一执行者所必须要去做的。

4. 让学生了解参赛队伍的资料。

有时侯, 观看一场比赛, 不仅仅是观看运动员在场上的表现, 同时如果去了解赛场外的一些关于参赛队伍的资料, 有助于观众更好地去观看比赛, 增加比赛的观赏性。1994年世界杯足球赛, 伊朗和美国的比赛, 吸引了全球的眼光, 并不是说两个队的水平有多高, 比赛踢的有多精彩, 而是这两个队所代表的国家因为在政治立场上的矛盾, 从而使人们把本不属于比赛的赛场外一些因素加入到了比赛中去, 极大地吸引了大家观看的兴趣。中国观众喜欢看NBA火箭队的比赛, 因为有姚明;喜欢看110米栏, 因为有刘翔。为什么许多足球迷现在很关注皇家马德里, 因为这里球星云集, 为什么有些本来很正常的一场比赛, 吸引了大批观众, 因为大家想看谁能阻止某个球队的连胜的步伐, 谁能成为赛场上的黑马……所有的资料, 是我们赛前所需要收集、分析、了解的。然后心中带着这些资料去赛场, 你就会比别人能更懂得如何去观看比赛, 更好地享受比赛的过程。而这些, 对还处在学习为主的学生来说, 有一定的困难, 这就需要我们的体育老师通过各种途径去帮助、指导他们, 让他们也能更好地去观看比赛。

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必备的体育知识和常识

学生知道了怎么去看比赛, 但一些体育的规则, 技战术内容等一些必备的知识和常识, 有时侯, 也需要我们的老师传授给他们。

1. 充分利用体育理论课。

体育理论课是学生学习体育理论基础知识和健康知识的主阵地, 同时也是体育老师向学生传授观看体育比赛知识的主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理论课, 我们向他们传授体育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 可以向他们讲述一些比较普及的, 如篮球、足球、排球等体育运动项目的起源、发展、现状、规则等知识, 这样, 学生不仅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知识, 同时也会激发他们对该运动项目的兴趣。

2. 充分利用体育实践课。

大部分人都认为体育实践课就是传授给学生体育技能, 其实不然, 充分利用好每节体育实践课, 也可以向学生传授有关观看体育比赛的知识。

首先, 在教学生运动技能时, 可以向学生传授相关的欣赏体育比赛的知识, 这样, 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运动技能的积极性。

其次, 可以每节实践课留个5分钟左右的时间, 开设一个“体育欣赏小讲座”, 每次向学生讲一个体育欣赏的小知识, 这样, 一学期、一学年……学生就可以从中学到不少小知识。

3. 组织课外体育兴趣小组。

实行新政后, 学生的体育活动的时间多了, 可以组织一些体育兴趣小组, 组织学生运动的同时, 向他们讲授一些体育欣赏的知识。

4. 让学生学生学会查资料。

篇4:学会欣赏你的学生

面对同样一棵树,有人看到了绿叶,有人却看到了毛毛虫。这是为什么呢?观看者的心态不同罢了。前者抱着欣赏的态度,总是希望发现事物的优点和长处;后者带着批判的眼光,一味发掘事物的缺点和不足。我认为,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抱着前一种心态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这也是当前教育所倡导的赏识教育。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第一、学会欣赏你的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一个人还在牙牙学语时,便受到了无尽的关爱和赏识。虽然当时他们可能还不懂什么是赏识,但是当他们学会说一句话、走一步路、甚至摆个pose,都会受到家长的鼓励和夸奖,他们也会感受到无尽的乐趣。就是在这种充满激励和赏识的环境中,他们不知不觉地长大,并学会了很多东西,而且学得又快又好。在大家看来,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或者说都有很多可爱之处吧。可是等到他们上学之后,不知怎么地,他们就不那么可爱了。家长和老师们的埋怨和责怪声总是挥之不去:为什么考试成绩下降了?为什么简单题目算错了?孩子们总是在大人们的责怪声中越来越困苦和无助。而此刻他们已经越来越懂得赏识的重要并且越来越需要赏识,赏识却离他们越来越远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应该反思和自责吗?

不能否认,有些家长和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方面的问题。像“虎妈”和“狼爸”现象虽然引发了人们的热点争议,但是仍有很多人争相效仿。他们认为“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对待孩子要“刀子嘴、豆腐心”。他们说他们的责怪和埋怨其实是对孩子的关爱,是他们对孩子负责的表现,等到他们长大以后就会明白了。可是有几个孩子能够理解接受甚至忍受这样的“关爱”呢?诚然,这种高压教育也有成功的例子,但是难道没有更多的伤害吗?因为这样的“刀子嘴”往往会伤了孩子的自尊,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根本达不到批评和教育的目的。可能还没等他们长大,有些已经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了。我们都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吧,对于孩子的错误,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应该负责吗?

相反如果我们改变方式,尝试一下赏识教育又会如何呢?特别是作为老师更应该经常赞扬你的学生。也不是说缺点不要提不能提。比如给学生的作业点评时,一味地提缺点,学生以后做作业还会有信心和热情吗?如果多提优点顺便指出不足可能更容易被接受吧。如果老师说“你的作文不错,就是有几个错别字,若能改进,效果会更好”,会有学生不接受老师的建议吗?可是如果你说“你的作文错别字很多,书写又不工整......”,学生又会怎么想呢?他们可能会想自己的作文一无是处,甚至其中的省略号都会给他们打击吧。可见,赏识教育往往会有更好的功效吧。

第二、 学会欣赏你的学生有很多的方法和技巧。

1.以公正的态度欣赏学生。考试分数不应该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全面客观地对待每个学生。可以说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赞赏。教师的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甚至是一个眼神都能给学生信心、满足和动力。如果教师只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投向少数学生,便是对其他学生的不公平、不信任,也会伤害他们的自尊自信,从而也失去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

2.以发现的目光欣赏学生。人们常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同样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点和长处。但是学生们的秉性、爱好、长处可能有所不同。如果我们仅仅用学习成绩来衡量,总会有一些“坏学生”。但是如果老师用心挖掘,定能发现他们身上也有亮点。比如说有人能文有人善舞,有人爱唱歌有人会魔术。谁能说他们不是人才呢?谁又能否认“行行出状元”呢?要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教师必须用善于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总能有意外的欣喜发现。有时欣赏他们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灯,也比喝斥他们明显的劣迹更有效。

篇5:高三学生作文:学会欣赏

在我们班就有一个人,他的缺点多得跟天上的星星一样,但正因为这些缺点,使他成为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对象。他人个子矮矮的,体型瘦小,肤色暗黄,短短的头发,经常蜷缩着身子,让人在人群中很快就能发现他。

在老师眼里,他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很天真,幼稚,喜欢引人注目;他是个淘气的孩子,总喜欢打闹追逐,去当个小丑。在这个班级里他每天总能想出一些新颖的事情,让我们开怀大笑,拥有好心情。

他虽然学习不好,但我们很欣赏他。虽然他一天到晚都在不停的惹事,让老师收拾他惹下的祸,但他却是我们班的宝,是我们的开心果,是开心的小丑。

在神圣严肃的课堂上,可能因为他的一句话,让老师开怀大笑,也可能让老师发怒,停止上课,扭头就走。一次英语课上,老师让我们提问,他就提了这样一个问题,“Do you have a boy friend?”让老师很尴尬,无言以对,老师的脸红,那时这个问题引起了班上哄堂大笑,这时的他是开心果。还有一次,他上数学课,自己不认真,还影响他人,老师责骂他,他却死活不承认,把老师气得面红耳赤,叫我们自己预习,不讲新课了。

篇6:高三学生作文:学会欣赏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因为和邻居不睦,想要搬家。搬家公司的车停在十字路口,等信号灯的间隙,司机就与他攀谈起来。司机问:“这是为什么要搬家啊?”这人说:“这里的人素质极低,我想搬到其他地方去?”司机又问:“你常搬家吗?”这人淡淡地说:“今年都七次了!”司机忍不住又说:“原因都一样吗?”这人说:“是啊 ”司机轻轻的叹息一声:“难道你就没想过,你每次搬家,为什么每个地方你都不满意,如果你不解决你观念的问题,就算每天搬家只会让自己更累啊!”这个故事给我的感触就是:我们可以欣赏 自己,更应学会欣赏他人。因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具仁爱之心,也就享 会有愉悦之情,被欣赏者也会产 生自尊之心,奋发之力,向上之志。生活因此更和谐美好。

同一棵树,有人看到的是满树的郁郁葱葱,有人看到的却是满树的疙疙瘩瘩。为什么 同样的事物,产生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呢?原因就再也观看者的态度,有人懂得赏识,而有人却只会用挑剔,指责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就会使人在其中吸取知识,提高能力,古人云:“能读千赋则善赋,能观千剑则晓剑。”如果想成为出色的人首先要学会谦逊,学会肯定别人的长处,学会欣赏他人。

篇7:高三学生作文:学会欣赏

欣赏,无所不在。当别人考了第一名时,给予真诚的掌声,是欣赏;当别人受众人拥戴时,送予雀跃的欢呼声,是欣赏;当别人在与你谈话时,认真地倾听,是欣赏。

欣赏是快乐的源泉。欣赏美景,如饮甘泉;欣赏比自己优秀的人,那是在吸收宝贵的精神营养;欣赏不如自己的人,那是在反照检查自己的缺点,进而不断地完善自己。欣赏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欣赏是友谊的开端,金钱买不到友谊,利剑逼不出友谊,权势也造不出友谊。唯有付出欣赏的目光,友谊才将属于你。你也必定会陶醉于友谊酿成的醇酒中。

请把欣赏献给给我们输送营养的老师,他日夜兼程地为我们批改作业,即使感冒了也要坚持着给我们上课。老师,就像一根蜡烛,他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应该欣赏他,尊重他吗?

请把欣赏给我们优异的同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善于吸取他人的经验,首先就要敞开心扉主动伸出友谊的“橄榄枝”欣赏朋友,给朋友一个善意的微笑,主动地说一句:“你好!”做出一个友好的动作。你很快就会拥有和谐融洽的朋友关系。

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欣赏,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互相支撑,取长补短。

篇8:学会赏识:让你的学生更自信

每个人的潜能都是巨大的, 开发潜能的金钥匙是自信心。缺乏自信的人, 他的潜能就会被压抑。而青少年时代失落的自信, 要用一生中很大的力量才能找回来。我们的教育应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充满自信地面对竞争和挫折, 不能让孩子尤其是农民的孩子缺少或丢失自信。要做到这一点, 那我们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 我们更要懂得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用你的情感, 用你的智慧去赏识、感化你的学生。怎样才能有效地做到这些呢?

一、学会赏识的基本原则

1. 达成被爱。

改变在教育中指责、抱怨的心态, 变“食指教育”为“大拇指教育”, 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切实感受到教师之爱、同学之爱、社会之爱, 让每个生命都成为爱的焦点。

2. 引导施爱。

要解决“假赏识”的问题, 要改变教育中一味溺爱、一味表扬奖励的错误倾向, 要引导学生爱同学、爱父母、爱老师、爱社会, 让每个生命都变成爱的源泉。

3. 启发自爱。

我们要重视优点而不是缺点, 要用优点激励孩子不断进步, 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好学生”, 都拥有“好心境”, 过上“好日子”。因而要引导学生充分肯定自己, 爱护自己, 让每一个生命都成为“爱的堡垒”, 形成良性循环, 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从而充满自信地面对未来的竞争和挫折。

二、学会赏识的基本策略

根据学生学习、生活空间的转换, 重点把握好三种形态:班级赏识教育、班组赏识教育、课堂赏识教育。

1. 抓好班级赏识教育, 优化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让班级成为“爱的磁场”。

在班级实施赏识教育, 可以用写“优点卡”的方法彰显学生的“闪光点”。通过分享优点, 让每个学生成为心灵的主人。书写“优点卡”, 要突出时间、地点、人物、细节、老师评点等五个要素。“优点卡”关注的是学生的幸福感, 重视的是学生的表现细节。我在一次班级的主题班会上让同学们讨论了该怎样保护公共财产的问题, 几天之后, 班里的教室、窗户的窗钉、窗钩全都得到加固或重新改造。事后调查, 原来是班里的一个成绩平平、很少发言的男同学做的。他说看到刮大风下大雨的时候, 教室的窗户很容易吹开, 同学的书本被淋湿, 很心痛, 于是就做了。这样我把这位同学的事迹记在“优点卡”上, 让他的同学、朋友、父母都知道他的优点。

班里每周都会在黑板报栏上公布各位同学的“优点”, 同时“优点卡”还会寄给学生的家长, 会作为书签夹在课本里, 这样“优点卡”对每一个学生的激励作用就被放大了。

2. 抓好小组赏识教育, 让班组活动成为学生展现优点的平台。

孩子的主人公意识是在具体的行动中通过担任一定角色的体验来培养的, 我的做法是让学生“人人当组长”, 组长的确定考虑学生的长处、爱好, 副组长可以轮流担任。一般来说每学期每个孩子可以当两周副组长。我还规定组长与组长之间还可以自由调换, 自己备案即可。

小组活动是学生展示优点、增加自信的平台之一, 组织多种多样的小组活动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为此, 我设计了一系列的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活动。如, 以“黑色的诱惑”为主题, 以当前“网吧”的危害为背景,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调查研究, 然后展开辩论。又以“捕捉最美的形象”为主题, 以引导学生正确的审美追求为方向, 让学生观察与思考, 最后形成观点在出版栏上发贴。还有组织各类作品展、文艺表演会等等。这些都可以以小组为单位, 都能给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平台, 让其自由起舞, 让他们的知识与信心都与日俱增。

3. 课堂赏识教育。

要真正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就必须让他们有学习的自主选择权。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下, 不管用什么教学方法, 目的都是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空间, 也都必须遵循以下的方法。

首先, 认可自己的学生。我们最关心的不应只是冷冰冰的知识掌握情况, 而应允许学生基于多元智能、各异的兴趣和知识背景, 对学习材料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层次的理解。要耐心地不断以自己的赏识, 给学生补充能量, 增强信心, 允许学生以独有的生命节律实现带有个性烙印的发展。具体的课堂教学上, 则可以让学生担当多种角色 (如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小组发言人) , 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学习过程中, 综合素质和自信心得到升华。

其次, 丰富你的语言和其他肢体动作, 给学生以温暖。知识是中性的、无情感的, 而我们讲述知识时伴有的热爱、着迷或冷漠、厌烦的情绪都会传递给所有的学生, 并使知识带上感情色彩, 进而影响了学生与知识及学科的关系。所以,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注意到了课堂语言和动作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教学中, 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鼓励的动作, 都会给学生丝丝暖流, 学生都会获得力量感, 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追求。

篇9:欣赏你的学生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阶段,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婴儿的需要主要是生理需要,到了青少年时期就产生了尊重的需要,而尊重的需要一旦受挫,就会使人产生自卑感、软弱感、无能感,就会使人失去信心。十二三岁的孩子正处于这样一个需要尊重的阶段,这一阶段也是他们个性养成的关键时期。这时的他们既敏感又脆弱,总是拿自己与别人相比,但又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因此,这一时期的他们十分注重别人尤其老师对自己的看法,一旦别人或老师的看法与自己的愿望相悖,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到打击,自卑心理也就随之产生。

很多情况下,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期望也很高,但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对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不足往往持批评、否定的态度,对后进生尤其如此。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抑制了他们的积极性,其结果适得其反。欣赏教育则是从“人无完人,人无全才”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努力去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长处及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褒扬和肯定,使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

我班有一位男同学,学习成绩平平,其他方面也不突出,但有一次在做基本功训练时,我发现他的字写得不错,于是我马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赞扬说:“你的字写得很好!”下一次做基本功训练时,我又赞扬他说“这一次比上一次写得更好!”我看到他的眼中闪现出了异样的光彩,马上又不失时机地说:“有这么好的字,可要让它派上用场啊!”从此,他自信心大增,只要班上有与写字有关的活动,他都主动去承担,学习成绩也较以前有了提高。我班还有一位女同学,家在农村,其经济非常困难,平时沉默寡言,不爱与同学交往,集体活动也很少参加,但她的学习成绩很好。在一次班会上,我说了这样一段话:“某某同学来自一个贫困的家庭,但她在逆境中仍然刻苦学习,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样的同学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呀!我希望班上的同学都能向她学习,我也希望某某同学能以坚强、乐观的精神来面对困难,你应当坚信:贫困不是耻辱,你的背后还有老师和同学们,我们大家一定会给你帮助和支持的。”从那以后,她与同学的交往增多了,脸上也常常带着微笑,对班级的工作也积极主动了。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她一个人就报名参加书法、演讲、下棋等多项活动。一个乐观,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信心的女孩从此走入到了我的视线里。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充满了竞争与挑战的社会,一个自卑、软弱的孩子是难以适应这个社会的。欣赏教育就是在让学生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走出自卑的心理泥潭,为他们将来能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迎接竞争与挑战作好充分准备。

欣赏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信、自尊、自强的个性,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富有创新精神。马克思认为:当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才具有最充分、最旺盛的创造力。学生在老师欣赏、鼓励的目光下学习和生活,其内在的潜能和积极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他们也会不断地向更新、更高的目标进发。

用心去欣赏你的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师范学校)

篇10:高三学生作文:学会欣赏

----题记

高山有它刚毅不屈的性格,流水有它空灵透彻的表情,云雾有它飘渺不定的身姿。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欣赏的美丽。借天赐一双慧眼,去欣赏那最朴实,最真的风景!

放下手中的笔,离开喧嚣的人群,来到那片树林中。

树林静极了,没有一丝声响。我伫立在树林中,我的心,也无比得静。

猛地睁开了双眼,世界在这一刻,千变万化。我借心灵一双慧眼,用心去看,去感悟世界,欣赏世界。

天空,是那么的蓝,那么的透彻让人忘掉了一切;小草,是那么的绿,那么的可爱,让人小心翼翼地不敢踩踏;鲜花,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柔软,让人想把她捧在手心呵护......万物在我的眼中,变得无比美好。即使是一辆飞驰而过的汽车,我也把它看着了一只飞奔而过的动物;即使是从工厂飘出的浓烟,我也把它看着了一条飞向苍穹的巨龙;即使是一群乌鸦,我也把它看着是黑夜的使者;即使是......

梦中,我仿佛来到了宇宙,遥看地球。呀!地球是多么的美!地球在云雾中,缓缓地转动着,那些云雾围着地球飘着,美极了。“嗖---什么东西从我身边滑来,我转过头,顿时惊呆了。那,那是流星雨呀!一颗颗星星从我眼前划过,带起一道道长长的莹光。一个个星座仿佛被那流星雨给点燃了,在宇宙中勾勒出自己的样子,我心中深深受了震撼,那是多么壮观,多么雄伟,多么美丽呀!我激动极了!

“嗯?”我被一阵鸟叫惊醒,原来是一个梦呀!但梦中的景象却让我十分震惊。暮色悄然爬上山头,把天边染成一片鲜红,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树林。

篇11:高三学生作文:学会欣赏

我们要学会欣赏的东西也很多。如果我们学会欣赏音乐,欣赏一些物品,那么我们可能找到一些有共同爱好的人,在人际方面得到帮助,得到很多好朋友。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所以,我们要学会如何欣赏音乐,欣赏物品。

在不同人眼里世界也会变得不同。其实星星还是那颗星星,天空还是那片天空,世界依然还是那个世界。如果你带着怨气去看,你就会发现世界不好。如果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就会发现有很多美丽的风景,美好的事。

篇12:让小学生学会欣赏美术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肩负着培养一个人的终身审美观的重任,然而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上,现阶段存在着各种问题,许多教学只重视技能而忽视了教会学生欣赏的艺术,这在教学上是本末倒置的,本文从小学美术教学现状调查、欣赏美术在新课改中的意义以及让小学生欣赏美术的具体做法出发,还小学生一个欣赏美术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培养各方面能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共同期望是希望小学生们能够得到德、智、体、美、劳的全方面发展,针对美的培养,不可忽视的是美术教育,然而,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近年来很多地方只重视美术的展现层次,培养小学生创造艺术的风气盛行,而较之的美术的感受、欣赏方面下的功夫并不多,如果没有欣赏美术的能力,能创造出美丽的艺术品出来吗?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美术教育在教学上本末倒置的现象尤为严重,这对于小学生美育的培养来讲是不利的,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有必要予以重视。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调查

美术在小学阶段应该是最受到重视的,初高中由于升学的压力,在美术的培养力度上较之小学是有所减小的,这样使得美育的所受到的重视就更少了,因此小学生的美术教育基本上对奠定一个人的终身美学观有着重大影响,然而在现阶段,我们的小学生的美术教学现状又是如何的呢?郑凯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现状分析报告》提出了,在教学上小学美术存在着“强调学校应试教育,忽视常规美术教育。”的现象,这说明小学的美术教学也受到了升学压力的影响。同时他也提出了小学美术教学“强调学科共性评价,忽视美术个性评价。”这样的问题,他所讲的共性评价是教师在讲解美术问题的时候过分重视常规的教学形式与方法而忽视了美术本身的个性,这是从教师的教学方法上谈的,一个作品的个性假如被削弱或消除了,又谈何美感呢,这也是创作的艺术家最不愿意看到的,老师的这种教育美术的方法,也会使得小学生对一个艺术品的好坏缺乏认识。

另外在高继河的《当前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浅析》中,对美术的现状分析得更为精确,他把当前的美术教育中的误区大分为了两个方面:1.社会的功利主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了学校的美术教育发展;2.对美术改革的片面理解。他在第一点中尤其讲了功利主义使得美术向单纯的技能方面发展,他指出纯粹的美术知识与技能成为美术教学的全部是一个误区,认为这是对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的一种抑制。第二点从新课程教背景下美术改革的角度出发,他认为在美术改革的大潮下,教师对美术改革存在片面的理解,美术改革只是在教材上改革了,教育上并没有跟上改革,以及由于强调信息化教学,在美术教学上教师往往过分的使用多媒体,而忽视了美术的自身特点。这些种种的误区对我们小学生美术的欣赏、美术的教育存在着不利的影响。

二、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生学会欣赏美术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的教育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这种大势下美术也应势着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究竟小学生学会欣赏美术存在着怎样的意义呢?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几项目标,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学会欣赏美术在教学的基础上是有理有据且意义深远的。

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中的第三点密切课程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要求了改变原来的课程“难、旧”的课程内容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这也就应了上文分析的小学美术教学上现状的问题,提倡小学生课程的个性,让教师从教材出发联系实际生活,对美术有一个自身特别的解读,给学生带来一个欣赏美术个性的课堂。新课程改革六项目标中的第四点还指出要教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改变传统接受学习的风气,引导学生走向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方向,而这个方向落实到美术教学中,我们又可以看成是教会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角度去欣赏美术的这么个新式的美术教育方法,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自我地养成一种自身的美学观,通过自身能够进行欣赏,从而进行创作,自己动手创造出动人的艺术品,这也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让小学生学会欣赏美术的具体做法

在了解了小学生美术教学的现状以及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生学会欣赏美术的意义之后,我们还要加归到具体的方法上来,在问题呈现了出来,又该如何解决?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学会欣赏美术?这也是一直困扰着众多一线美术教师的问题,在这里提出一些个人的拙见。

1.将静态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动态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美术课经常是这样子的,老师询问学生,而学生一步步得出教师目标的标准答案,这也是我们在现状问题中提出的美术教学片面地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问题,这一静一动的教学方法,常常会把学生引向一个标准答案的死角,这是现代美术教学所不提倡的,而动态的教学模式则是通过引导学生先去体验,再把自身的体验结合作品,谈出自己在体验后看到作品的真实感受,这是体验感受之后的表达才是真正懂得作品的欣赏,这样的“身临其境”的欣赏模式,是一种严谨认真对代作品的态度,也是让小学生学会真正去欣赏美术的方法。

对比这两种教学模式,有人用毕加索的《赛跑》的两个教学片段进行比较【1】,一个是用静态教学模式的,另一个是用动态的教学模式,静态教学模式中,老师对学生进行问答,结果学生回答的是“表达画家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的语文式的回答,而小学生是否真的能够感受欣赏到作者的意境,就不得而知了。然而在动态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赛跑之后面对教师展现的毕加索的《赛跑》图,就说出了“感觉我和画中人一样,心放飞起来了,眼中的天空是那么蓝、那么宁静。”这样感性的回答,我们知道其实美术并不是一门理性的学科,纵观许多艺术家的人生,我们可以知道美术有多么的感性,而这位小学生在漫跑操场一圈后再来欣赏老师展示的《赛跑》,回答的是那么感性,又是那么的到位。老师担心学生没有欣赏到位再补充了一个问题,问何以宁静,学生从笔触的角度再进行体味,充分说明了学生在这种动态的教学模式中学会了欣赏美术。

2.教学上注重启发小学生心、口、手的整体运用

美术教学并不是单一的只运用学生一部分机能的学科,在欣赏美术的问题上同样如此,我们要做到启发小学生心、口、手几项机能,使之整体运用,从而达到学会欣赏美术的目的。

所谓“心”则是发挥学生联想的能力,在看到作品之后,能够通过自身的联想,在心里充分补充出作者的意境来,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比如还是上文欣赏毕加索的作品,学生回答的“心放飞起来了,眼中的天空是那么蓝,那么宁静。”这并不是画中直接表现的,而是学生心中放飞后的自由联想,多么的可贵,全面说出了作者的意境,其间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口”呢,在小学生当中呢,我们主要用在讨论作品上,在讨论评价过程中获得甚至是完善审美的观点,比如在小学美术中《居客》一文中,有老师就让学生课前收集民间土楼的信息,结合图片,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么一种作法,在同学们各自的讨论、争辩中,参与和没有参加口述的学生都从别人的说法中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审美观。至于“手”的方面,我们的美术还是离不开创作的,无论我们说偏重创作有多不利,但创作也还是美术最重要的一块,学生只有在创作中,才能更加切身地体会动一个创作者的思维,在动手之后才能对别人的作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在美术教学上培养小学生心、口、手的整体综合运用,从内而外,才是让小学生真正学会欣赏美术的正道。

3.对学生个性解读作品的鼓励

另外,对于个别学生与老师目标答案并不完全一致的问题,只要不是扰乱、违反课堂纪律的,我们都可给予一定的鼓励,毕竟我们了解的天才艺术家有一部分是从这些与众不同的人中出现的,他们对作品的个性解读,也是一种不一样的欣赏角度,可以给予鼓励。

参考文献:

上一篇:献身中国劳动法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下一篇:数学教师年度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