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改革精益求精 献身教育最美工匠

2024-05-07

锐意改革精益求精 献身教育最美工匠(共3篇)

篇1:锐意改革精益求精 献身教育最美工匠

锐意改革精益求精

献身教育最美工匠

吴中耀同志是茂名教育界的一颗明星,现任茂名市第十六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第八届茂名市政协委员,中共茂名市九届代表,茂名市科协第八届委员会常委;曾荣获全国中学教育领导与管理先进校长,中国创新型校长,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南粤教坛新秀,广东省“百名优秀德育教师”,广东省“书香校园”创建系列活动 “阅读推广人”,广东省 “朝阳读书”先进个人,茂名市名校长,茂名市第七、第八批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首届感动茂名教育十大人物,茂名市基础教育系统优秀校长,茂名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市政协工作组先进个人,茂名市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与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相比,吴校长更擅长人才的雕琢,更善于治校的艺术,其众多专家头衔,大都源于锐意进取的勇气和献身教育的初心。2012年起,几经风雨,历尽艰辛,用出神入化的妙手将原茂名市第十二中学和原茂名市第十六中学揉合成一所得到上级认可、社会赞誉的大校,成为茂名并校改革的成功典范。

一、投身科研引领发展,精益求精彰显工匠精神

吴校长常以“教书匠”自居。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34年的党员,从农村中学到省重点中学,从优秀生物教师到出色教育管理者,每一步都留下了坚实的脚印。他率先垂范投入教学改革,先后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及“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省中小学德育课题、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研究教育科研课题和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主编了《高中生物必修

(一)易错易混知识辨析与实例》、《高中生物必修

(二)易错易混知识辨析与实例》、《高中生物必修

(三)易错易混知识辨析与实例》等校本教材;20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吴校长认为,校长就是培养工匠的工匠,而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他制定了《茂名市第十六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茂名市第十六中学文化战略发展纲要》、《茂名市第十六中学素质教育方案》等纲领性文件,明确学校发展目标,规划素质教育蓝图,提出“让每节课都精彩,让每位师生都成功”的办学理念、“名师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自主管理”的治校方针和 “抓管理,保平安,创特色,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育人目标,让众多师生迅速成长,引领学校走上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学校荣获全国学校心理教育规范化建设科研基地、全国课堂教学管理先进学校等称号。

二、锐意改革勇于创新,追求卓越成就“好心校长”

善待老师,关注师生的成长,是吴校长改革创新的源动力。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全面推行常规管理科学化、科研管理常规化、课程管理强制化、品牌建设人文化的“四化建设”,全面推进以制度建设为载体、以科学评价为基础、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己任、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的发展战略。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他着力推动“名师工程”,全面实施科研强师兴校战略,每学年主持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和班主任论坛,全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办学质量。该校教师目前承担的市级以上课题达50余项;一批教师脱颖而出,如黄福喜被评为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茂名市名教师,梁静云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茂名市名班主任,杨淑萍被评为茂名市名班主任,陈伟林被评为茂名市师德标兵,陈冬梅荣获茂名市技术能手称号,林春宇被评为省首批优秀青年历史教师,郑雷弋等6位老师被茂名市教育局推选为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张海恩等3位老师被茂名市教育局推选为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三、全力发展发掘潜能,精心打造擦亮特色品牌

教育是塑造灵魂的工程。教育工作的工匠精神就体现在雕琢人才时匠心独具的艺术上。吴校长大力倡导发展体育、艺术、科普创新等特色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目前该校共有文学社、书画社、合唱社、科技创新社、飞行航模社、音乐社、广播主持社等60余个,各社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了学校浓厚的读书氛围和文化气息,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大批艺术特长考上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全国顶级大学;众多体育特长生考取了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广西大学等985工程院校和211工程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在全省、全国的大赛中屡获殊荣,在2016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中摘取了本次大赛高中组的两项桂冠,在2017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蝉联冠军。2017年3月以来,该校科创团队在第32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017首届CM3国际创客挑战赛、第5届全国青少年创意工程挑战赛、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科技特长生崔泽林2014年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破格录取,梁毅霖2018年被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录取。学校先后荣获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中国创新型学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称号。

四、注重内涵跨越发展,文化建设保障办学质量

吴中耀校长主持制定了《茂名市第十六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茂名市第十六中学班级流动图书管理方案》,担任学校文学社社刊《帆影》和校报《茂名十六中报》主编。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培育了师生高尚的灵魂、丰富的感情、高远的理想,推动了学校跨越发展。2013年至2018年,高考成绩位列全市前茅、市直同类学校之首,其中2015年、2016年、2018年高考包揽市直同类学校文科、理科总分第一名。继2016年高考上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线超过百人大关后,2017年实现了上重点线超百人、上二本线超千人的历史突破。2018年高考,优先投档线(全国重点线)以上134人,比去年增加33人;本科线以上1130人,比去年增加113人;包揽市直同类学校理科总分、文科总分第一名。近8年来,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被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空军航空航天大学等全国“双一流”重点大学录取。2011年以来,学校荣获省安全文明校园、省五四红旗创建单位、省巾帼文明岗、省五一劳动奖状、省优秀学生会、茂名市文明单位、茂名市书香校园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茂名电视台曾到学校采访,《中国青年报》、《南方工报》、《茂名日报》等媒体报道学校办学成果。

篇2:锐意改革精益求精 献身教育最美工匠

2006年, 李全安出任河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学校平台大, 专业全, 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学校的影响力和支持是工作的底气。”面对当时全新的继续教育工作, “门外汉”李全安却显得胸有成竹。背靠学校“大树”, 他不仅没有懈怠, 而是率领全院职工, 把学校的继续教育工作迅速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于李全安来说, 优秀是一种习惯。

带着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通过什么渠道解决什么问题”的思路, 李全安把调研和理顺关系作为新工作的开始。他与学院的师生交流, 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与学校领导、主管部门和相关学院沟通, 了解工作的方向和建议;向省内兄弟院校请教, 了解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通过走访调研, 李全安理顺了内外关系, 明确了继续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为扩大办学规模, 李全安提出“招生是龙头, 向管理要生源”的战略。学院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学, 实行过程监督和风险点排查, 对函授站 (点) 的工作进行严格管理, 杜绝损害学校声誉的事件发生。他们的努力取得可喜成效, 目前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在籍生25000余人,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专业数30个, 自考助学在籍生近13000人。学校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专业数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 河南省中职骨干教师培训专业数和人数也一直居全省榜首。

为提高教学质量, 李全安强化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对校内共开设的60多个专业和开出的400多门次课程, 通过单独编班、合并编班、个别选课、分类组织等方式, 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学生评教、管理人员听课、期中教学检查,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坚持辅导员例会、跟班听课、每晚进公寓值班、签到值班等制度, 实施全过程、全要素的精细化管理;建设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网络平台, 承担中国成教协会“十二五”规划项目2项、省招办调研项目1项。

6年来, 李全安的改革和管理已见成效, 学校继续教育工作受到表彰, 荣获“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高等教育学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他也被评为“全国成人教育优秀工作者”。

篇3:锐意改革精益求精 献身教育最美工匠

一、周恩来总理的职业观

周恩来总理波澜壮阔而伟大的一生带给我们无数学习的财富,他对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观也给我们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启示。“努力学习,精益求精”,是周恩来总理1939年绍兴之行时为其表侄王京题写的。“精益求精”蕴涵着至诚至善、精细严谨、创优创新、追求完美的理念,体现出锲而不舍、永不满足的精神。这也正是周恩来总理职业观最突出的体现。

1971年7月9—11日,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总理与基辛格进行了多次会谈。10日晚,双方就此次基辛格秘密访华的联合公告问题进行了商谈。联合公告如何措词,双方出现了争议,其中一处是尼克松来华访问是谁主动提出来的。中方在起草原稿时,说明是尼克松主动提出要求,由中国邀请。基辛格提出异议,说这样写让人看了觉得尼克松总统像个旅游者,美方不能接受。周恩来充分考虑到尼克松面子,将原稿改成中方“获悉”尼克松总统要来访,由周恩来总理邀请。仅仅“获悉”二字的改动,解决了使大家为难的问题。双方都对这一修改拍手称妙。拿到修改后的公告稿,基辛格非常满意,他干脆在“接受邀请”前加上了“愉快地”几个字。7月16日,中美双方同时发表了一则内容相同的公告:“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邀请。”[2]“获悉”二字不仅化解了尴尬,更体现出周恩来对工作、对文字宣传的精益求精。

二、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

2016年全国两会召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到“提升消费品品质”时,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治国安邦的文件之中,显示“培育工匠精神”的诉求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由此,“工匠精神”进入了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专家学者讨论和研究的热词。

何谓“工匠精神”?有两个热门例子可以一窥究竟。一个是瑞士表。瑞士手表驰名天下,畅销全球,这缘于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的精心打磨与雕琢,这种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瑞士手表制作者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就是“工匠精神”。另一个是庖丁解牛的故事。“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3]这是庖丁对梁惠王惊叹其宰牛高超技艺的回答,更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心到、神到、反复实践、精益求精,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正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就了瑞士最顶尖的名表和庖丁最精湛的宰牛技艺。因此,精益求精可以说是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最核心的要素,它蕴涵的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的态度,更是对自己职业情感、职业理想的认知与笃定,是高职院校学生形成正确职业观和职业价值观的关键所在。

三、将周恩来总理的职业观根植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土壤

(一)周恩来总理的职业观教育

1.学校精神的培育与引领。作为周总理故乡的一所高职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师生高票将“努力学习,精益求精”奉为学校精神表述语,目的在于教育学生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崇尚实践永不懈怠,锲而不舍追求完美。同时,学校还在校园中心广场敬放周恩来总理雕塑,与总理题词“努力学习,精益求精”相映成辉。在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校园灯箱、教室氛围布置上,随处可见这一精神的生动表达。这不仅有助于大力弘扬周恩来精神,更有利于教育和引导师生学习和工作要有一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恒心和毅力,追求精益求精的境界。

2.周恩来五观教育基地的生动教育。为了更好地弘扬周恩来总理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还为师生量身打造了周恩来五观教育基地,从总理伟大的一生中提取出了职业观、学习观、教育观、科技观、群众观等五大内容,并将周恩来总理的职业观归纳总结为“实事求是,精益求精”,通过周总理生平实例,生动地为师生传递和诠释精益求精的职业观对总理的影响。此外,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还通过组织思政部老师开设周恩来职业观素质教育讲座等,让学生多方面、全方位地理解“精益求精”,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二)专业文化熏陶

1.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专业文化场馆与文化氛围营造十分重要。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在会计这一龙头专业教学实践上,保留了传统的手工做账实训室,建设了现代的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着力打造货币文化、会计3D文化、会计学之父潘序伦文化等特色文化场馆,把课堂教学搬进场馆,让学生好学、乐学,学校因此连续5年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会计技能大赛,并在近期获得金奖。

2.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离不开好师傅的传帮带。在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文化馆里,我们时常能看到穿着工装的老师傅和技艺精湛的年轻人,他们大都是汽车4S店里的明星员工,是学校聘请来校任教的“能工巧匠”。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师傅精益求精的精神深刻地影响和教育着学生。

(三)社会实践锻炼成长

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培养与形成,需要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除了营造赛训竞技的良好学习氛围外,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培养和形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供出彩成长的舞台,如暑期三下乡、职教宣传周、专业社会实践月等,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感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未来成长和成功的重要意义,感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里,一技之长带来的奉献快乐与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

摘要:“努力学习,精益求精”,是周恩来总理1939年绍兴之行时为其表侄王京题写的。“精益求精”蕴涵着至诚至善、精细严谨、创优创新、追求完美的理念,体现出锲而不舍、永不满足的精神。这也正是周恩来职业观最突出的体现。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周恩来职业观的视角入手,探讨当下高职院校在教育与实践过程中,如何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职业观,精益求精,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大学生就业应确立的心理准备和意识[J].职教论坛,2003,(4):18-19.

[2]胡祥鸿.周恩来用词精益求精[J].办公室业务,2011,(1):17.

上一篇:工程物探技术论文下一篇:中国银行某分行SDH网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