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

2024-05-24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共6篇)

篇1: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2010-07-01 22:15:35)

作者:崔希亮

[摘要]本文主要回顾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历史,指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之间的逻辑联系,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动因,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前景。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我们要培养知华友华人士,培养精通中国文化的博雅君子,更要培养在国际舞台上有发言权的中国通。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历史;发展动因;前景展望

名称的界定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名称一直饱受争议,它的内涵也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这个称谓刚出现的时候指的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只要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都可以称为“对外汉语教学”。因此也有人建议把这个学科更名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者“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今天我们用“对外汉语教学”来指称“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这样就把这个名称狭义化了;与此相对的,我们用“汉语国际教育”来指称“在海外进行的汉语教学”,最近也开始有人用这个名称指称“在海外进行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育”,甚至有人提出用“汉语国际教育”来涵盖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和在海外进行的汉语文化教学,这无疑又把这个名称广义化了。定名问题非常重要,名不正则言不顺,但是名称问题遵循的是约定俗成的原则。今天我们通常用“对外汉语教学”来指称“在国内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用“汉语国际教育”指称“在海外把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这样区分可以避免很多夹缠。本文要讨论的问题包括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两个方面。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起步于上个世纪50 年代初。1949 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1950 年6 月,周恩来总理亲自召开会议,决定与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朝鲜等国各交换5 名留学生。1950 年7 月,中国政府在清华大学专门成立了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周培源先生为第一任班主任。该班1951 年初正式开始上课,第一年只有33 名留学生,6 名教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专门从事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机构,该机构1952 年院系调整并入北京大学,改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953 年9 月,为了就近培养越南留学生,中国政府在广西桂林开办了越南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当年共接受越南留学生257 名,该班1954 年改名为桂林中国语文专修学校,同时接受了一批朝鲜留学生,1957 年停办(吕必松,1990)。为了接收非洲留学生,1960 年9 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接收非洲留学生约200 人。1962 年,北京大学的东欧中国语文专修班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非洲留学生办公室合并,再加上出国留学预备部,专门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964 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这就是今天北京语言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政府建立的唯一一所以来华留学生语言教育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府。囿于当时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我们的学生来源主要是亚洲、非洲、东欧一些友好国家,学生人数很有限,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缓慢。文革期间,“学制要改革,教育要革命”,留学生教育也搞开门办学,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走入低谷。从1950 年到1978 年,全国各高校累计共接受培养的外国留学生仅有12800 名①,他们几乎全部是由我国政府提供奖学金的。

1978 年12 月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受惠于改革开放的政策,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也进入了恢复和上升期,这个时期的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地扩展到西方工业化发达国家,二是在政策上许可一些有资格接受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高校招收自费来华留学生,从此自费留学生开始进入中国的高等院校。1979 年全国自费留学生数量为300 余名,1989 年已经发展到了2500 名,增加了7 倍多。从1978 年到1989 年,全国共接受和培养了40221 名留学生,其中政府奖学金生13699 名,自费留学生26522 名。1990 年到2000 年,全国共接受和培养了310000 多名留学生,其中政府奖学金生18360 名,自费留学生292000 多名。但是这一时期的来华留学生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层次上来看,都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发展水平,自费留学生的来源国主要是日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20 多个发达国家。

从1990 年起到现在,随着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也迎来了空前的大发展。这期间,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快速增长,学习者的层次稳步提高,学习目的和学习形式也日趋多样化。最近几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上希望了解中国、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以及社会文化、教育学术交流的人越来越多,来华留学生人数猛增。除了2003 年由于受到“非典”影响来华留学生数量有所减少外,其他年份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创新高:2004 年达到11 万人;2005 年超过14 万人;2006 年突破16 万人;2007 年超过19 万人;2008 年突破20 万人;2009 年突破22 万。2001 年到2008 年期间,来华留学生人数年均增长率超过20%。仅2008 年当年在华学习的各类留学人员就达到223500 人,其中政府奖学金生14000 人,自费生209500 人,接受留学生的学校已经达到592 所。留学生来源国也增加到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学习者的层次由语言预备教育延伸到本科、硕士和博士各个层次的学历教育,学科分布由语言类、中医类、农学类等少数学科扩展到文、史、哲、政、经、法、理、工、农、医等各个门类②。

图1近年来来华留学生数量增长曲线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成就和影响正在越来越凸显出来。目前,来华留学毕业生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为中外友好交流事业做出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截至2009 年,已经为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0 多万人才,其中有2 人已经成为国家领导人,还有很多人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有17 位成为驻华大使,40 多人成为高级外交官,当然还有很多人在大学任教,教授中国语言和文化,或者成为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为本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出谋划策,也有很多人投身商海,开办企业,从事与中国有关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事业。这些人很显然已经成为沟通中国和世界各国的重要的桥梁。

纵观对外汉语教学事业60 年来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发展趋势:

第一,留学生的成分发生了变化,留学生的主体由1978 年以前的政府奖学金生为主变为以自费生为主。尽管最近几年中国政府增加了奖学金的额度,奖学金生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是从2000 年到2008 年的数据可以看出,自费生在数量上仍远远多于奖学金生③ :

图2 来华留学奖学金生和自费生增长态势

第二,留学生的生源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由非洲东欧少数几个国家为主到世界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韩国、日本、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尼泊尔、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周边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增长最快,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和澳大利亚来华留学生人数增加也很快。这些国家的自费生数量已经占全部自费生的90% 以上。例如2008 年来华留学生人数超过4000 人的国家就有13 个:韩国(66806 人),美国(19914 人),日本(16733 人),越南(10396 人),俄罗斯(8939 人),泰国(8476 人),印度(8145 人),印度尼西亚(7084 人),哈萨克斯坦(5666 人),巴基斯坦(5199 人),法国(5059 人),蒙古(4774 人),德国(4417 人)。

图3 来华留学生数量最多的国家

第三,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层次和教育体系也发生了变化,由语言预科教育为主发展出完整的学历教育体系和非学历教育体系,其中学历教育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非学历教育包括短期生和进修生(他们大部分是语言生)。从1990 年到2008 年,短期生、进修生和学历生的增长曲线不是完全同步的。

图4 来华留学非学历生和学历生增长曲线

从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出,来华留学生的学历生在数量上远远低于非学历生。非学历生包括短期生和进修生,他们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对象。

第四,在学历生中,研究生的数量在增长,但是研究生在来华留学生中所占的比例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图5 来华留学研究生数量增长曲线

图6 来华留学研究生百分比下降曲线

第五,对外汉语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近十几年,许多人已经认识到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我们要研究教什么(本体)、怎么教(方法)、怎么学(认知)和用什么方式教学(工具和手段)的问题。由于教学对象的多样化,教学类别和教学方法也出现多样化的趋势,除了传统的分技能教学(听说读写译)外,个别教学、小班教学、专题教学(如语音教学、汉字教学)、特殊类型教学(如只教听说,汉语拼音教学)等学习需求越来越多。教学方法也从直接法、翻译法发展为沉浸法、交际法、功能法、听说法、任务法等等。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也不断进步,已经从教学挂图时代进入多媒体时代。网络教学方兴未艾,各类教材和教辅材料花样翻新,学习者的选择余地比以前多得多。

第六,教师队伍越来越专业化。1978 年以前,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力量比较匮乏,很多教师来自中文系、外语系或者其他学科,受过专门训练的对外汉语教师数量不多。现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水平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有很多青年教师取得了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学位,他们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骨干力量。

第七,教学机构分布越来越广,建国初,由于留学生数量有限,承担对外汉语教学任务的院校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1962 年全国有53 所高等学校接受留学生,1966 年发展为128 所,现在全国有将近600 所高等学校在招收留学生;除了高等学校外,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小学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还出现了许多民办语言教育机构。

第八,专门为来华留学生设立了汉语言专业。1978 年北京语言大学开始设立汉语言本科专业,专门接受攻读汉语言专业的来华留学生。以后又有一些高等学校,例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学校也相继开设汉语言专业,来华攻读汉语言专业本科学位的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2000 年有3856 人,到2007 年增加到12638 人。

第九,海内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项目也开始出现。例如北京语言大学曼谷学院就是第一家设在海外的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机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一加三项目、二加二项目正在进行当中。很多学校都派出中文教师去海外任教,仅北京语言大学每年就有80 多名对外汉语教师在海外合作院校从事教学科研活动。

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为了因应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新形势,国家成立了由多个部委共同参与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领导全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开始的时候设在北京语言大学,后来由于工作面不断扩大而独立出去,现在汉办(Hanban)在海外已经成为知名品牌。尤其是2007 年成立了孔子学院总部,海外希望建立孔子学院的教育机构趋之若鹜,“截至2009 年10 月,全球已建立282 所孔子学院和241 个孔子课堂,共计523所,分布在87 个国家(地区)。孔子学院设在84 国共282 所,其中,亚洲28 国70 所,非洲15国21 所,欧洲29 国94 所,美洲11 国87 所,大洋洲2 国10 所。孔子课堂设在25 国(缅甸、马里、巴哈马只有孔子学院课堂,没有孔子学院)共241 个,其中,亚洲10 国27 个,非洲2 国2个,欧洲7 国34 个,美洲5 国176 个,大洋洲1 国2 个”④。国家汉办于2005 年7 月组织了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2006 年7 月组织了首届孔子学院大会,邀请海外大学校长参加。此外还组织海外中小学校长夏令营,进行教师培训,派遣志愿者去海外任教,组织编写教材,研究教学法,举办汉语桥比赛,设立汉语桥基金,设立孔子学院奖学金,开发新的汉语考试,开展网络教学等等。最重要的是,所有这些活动都得到了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伴随着孔子学院的遍地开花,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在增加,据有关部门透露,目前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注册学生人数已经有22 万人。孔子学院的教学因地制宜,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真正是有教无类,在孔子学院学习的人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家庭妇女、政府工作人员、公司职员、大学教授,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孔子学院走进社区,组织中国文化周活动,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推介结合起来。

汉语国际推广作为国家大外交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六大转变:一是从对外汉语教学向全方位汉语国际推广转变;二是从“请进来”学汉语向同时加大汉语“走出去”力度转变;三是从专业汉语教学向大众化、普及型、应用型教学转变;四是从主要靠教育系统推广向系统内外共同推广转变;五是从政府行政主导为主向政府推动、加强市场运作转变;六是从纸质教材面授为主向发展多媒体网络等多样化教学转变。随着形势的变化,国家也在不断地调整战略,但是走出去的战略始终没有变。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教育,这是一种非常大的改变。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也在做固本强基的工作,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还在不断发展。应该说,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希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能够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因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飞速发展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从1978 年到2010 年,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开始快速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的快速崛起和跨越式发展吸引了全球的关注,同时也吸引了世界上很多投资者,他们与中国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因此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成为必须的功课,学习汉语是必然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的短短三十多年间,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取得令人惊叹的成绩,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动因。

1.国际政治格局的变革重新定位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的地位。苏东解体以后,世界上出现了单极化的趋势,单边主义盛行。“9•11”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世界。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消耗了美国的国力,也使得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下降。进入新世纪以后,新的世界格局处在变革之中,尤其是全球经济危机加快了这种变革,中国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的表现赢得了更多的关注,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加速发展,中美两个大国的合作与角力越来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尽管一些国家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强大,但是仍然不能忽视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和国际号召力。随着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当今世界树立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我国采取的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外交方针,使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多。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渴望了解中国,与中国人交往,中国未来的前景对他们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很多人纷纷来到中国一探究竟。中国的发展模式与西方不同,世界上已经开始有人呼吁重新评价中国模式,中国的成功激起了越来越多的好奇者来到中国,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

2.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世人看来是一个奇迹。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三位;2009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第三大进口国;外汇储备超过23991 亿美元⑤,居世界第一位。没有人能够拒绝中国这个大市场的诱惑。很多汉语学习者是希望能够在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中获得语言优势。2000 年以后,财经类的本科留学生数量增长很快,从2000 年的930 人增加到2008 年的11335 人。从图7 可以看出最近8 年财经类本科留学生的发展轨迹。

3.几代领导人都对来华留学生事业的发展十分关心。新中国成立伊始,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会议,研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与我国交换留学生问题,这次会议的召开,在新中国来华留学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1974 年9 月,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刚刚复校的“北京语言学院”题写了校名。2002 年,在北京语言大学建校40 周年之际,江泽民总书记发来贺信,图7 来华留学财经类本科生数量增长曲线

指出:“你们积极进取,不懈努力,为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重要成绩。希望你们继续锐意进取,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更进一步,努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李鹏总理亲笔题词“发展对外汉语教育,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来华留学工作和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也非常关心,在汉语走向世界的战略问题上他们都有明确的批示。

4.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开放保障了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满足外国人来华学习的愿望,规范和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采取了稳定和积极鼓励的政策,有关部门出台了许多新的法律和管理制度。1989 年中国政府将接受来华留学生高等学校的审批权下放给各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教育主管部门,来华留学生的数量由高等学校自主决定,不再由国家下达计划招生指标。1999 年1 月1 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等学校的法人地位和办学自主权,为高校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为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国家财政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设立了中国政府奖学金、中国政府长城奖学金、优秀生奖学金、HSK 优胜者奖学金、中华文化研究项目奖学金和外国汉语教师短期研修项目奖学金。最近几年,部分地方政府也纷纷设立地方政府奖学金(如北京市政府奖学金、上海市政府奖学金)鼓励来华留学。为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法制化管理,规范和简化外国留学生来华申请手续,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中小学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⑥ 和《高等学校接受外国学生管理规定》⑦,从管理体制、外国留学生的类别、招生和录取、奖学金制度、教学管理、校内管理、社会管理、出入境和居留手续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具体操作细则。2003 年,我国在制订《2003 ~ 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前后,不仅对来华留学生事业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认为“来华留学事业是我国对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我国教育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教育部确立了“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来华留学工作思路,并增加了来华留学奖学金生名额。

5.对外汉语教学环境的改善吸引了更多的人士来华留学。在国家和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不断努力下,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日臻成熟。对外汉语师资的培养成为最迫切的任务,除了传统的对外汉语方向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培养体系外,国家还通过实施“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计划和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方式大量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同时,对外汉语教材研发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断推出各类汉语教材和辅导用书。同时,有关高校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本校学习,纷纷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和根据特定留学生群体所开发的课程,推出了一批深受留学生喜爱的课程;与此同时,留学生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形成了一支热爱本职工作、精通业务、懂管理、会外语的来华留学生管理队伍。当然硬件设施的改善也是非常重要的。

6.东方文化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尽管西方的基督教文明依然占据着强势地位,但是由于东方文明的崛起代表着文明多样性发展的方向,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日益频繁,加之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具有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的关注,因此带动了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人数的急速增长,来华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成为很多有为青年的梦想。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展望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朋友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将来中国学习,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事业将还有一个较长的高速发展期。

1.在对外汉语教学稳步发展的同时,汉语国际教育会有一个较大的飞跃发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孔子学院的建设任务将会主要集中在内涵建设上,提高质量,提升水平,扩大学生规模,编辑出版针对海外学习者的、针对不同母语背景的、适合于个性化教学的教材,尤其是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教材、趣味性和科学性结合得好的教材会受到欢迎。孔子学院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将越来越规范,孔子学院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2.国家会加大政府奖学金的投入,吸引更多的来华留学生,尤其是高层次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国内各高校之间的竞争也会日益激烈,教学质量、宣传技巧、服务水平、学校声誉都会成为竞争的重要指标。国内各个高校为了争取优质生源,在师资配备、管理制度、海外推介、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各个方面一定会不遗余力。

3.对外汉语教学的顶层设计会更加精细化,除了分课型教学之外,个性化教学会越来越受欢迎,来华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会选择一些应用型专业,比如商贸汉语、中医汉语、同声传译等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艺术、理工、教育、体育、农科都会成为来华留学的选择。当然,经济贸易类的学科在未来几年还会不断升温。用外语开设的课程需求强劲,比如用外语讲授中国文化、中国经济、中国历史、中国政治、中国社会、文化比较等课程会受到留学生的欢迎。

4.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会形成联动的局面。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可以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经验,汉语国际教育的拓展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生源。汉语国际教育不会取代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会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5.教师、教材、教学法这三个问题仍然是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基本问题,在这三个基本问题中,教师的问题是核心。(崔希亮,2010)

6.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汉语要素教学研究(比如语音教学、语法教学、词汇教学、汉字教学、语篇教学等)仍然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此外,对学习者的研究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学习者学习过程、认知规律、学习动机、学习成绩、学习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会成为应用研究的突破口。教材研究、教学法研究会借鉴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成功经验,同时注重汉语的特色,形成具有汉语特色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和与之相匹配的教材。

7.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会对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从教学理念上来看,单纯的语言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语言加文化式的博雅教育会成为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的主要观念。“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自由人”,这种教育并非中国独有的理念,古希腊文化中也倡导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中国文化同样崇尚“博雅君子”,“博”指博学通文,“雅”指雅正高尚,都是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以摆脱庸俗,追求高尚。在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的目标中,博雅教育应该列上议事日程。

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立足于“请进来”,汉语国际教育立足于“走出去”,这两条战线同时推进,相得益彰。“请进来”可以让来华留学生亲身感受中国的巨大变化,体验中国文化的伟大魅力,让他们在汉语环境中成长;“走出去”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汉语和中国文化,让希望学习汉语又无法到中国来的人就近学习。我们要培养知华友华人士,培养精通中国文化的博雅君子,更要培养在国际舞台上有发言权的中国通。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要想让汉语真正走向世界,我们自己首先要走向世界;要想让世界走进中

国,我们必须保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敞开胸怀,欢迎每一个希望到中国一探堂奥的客人。

原文刊载于:《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二辑

电子版来源:中国知网

(作者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

篇2: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

?2010年5月 第2期

语言文字应用 Applied Linguistics May, 2010 No.2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 发展与展望 隹希亮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100083)摘要]本文主要回顾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历史,指出了对外 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之间的逻辑联系,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发 展的动因,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前景。语言是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我们要培养知华友华 人士,培养精通中国文化的博雅君子,更要培养在国际舞台上有发言权的中国通。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历史;发展动因;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397(2010)02-0002-10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and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GUI Xiliang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TCSL)and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ICE)and covers the following topics: the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CSL and ICE;the underlying momentum of the development;and the prospect of TCSL and ICE.In our view, language is a communication tool among people as well as a bridge between cultures;therefore, we need to make friends who know China and love China;we need to establish link with those “gentlemen ” who are versed in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specialists on Chinese issues who have their voice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Keywords: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development;motivation;prospect [收稿日期]2010-02-02 [作者简介]崔希亮,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教授,博导,主要研宄现代汉语语法和汉语熟语。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ki.net 4 语言文字应用 2010年第2期

数量为300余名,1989年己经发展到了 2500名,增加了 7倍多。从1978年到1989年,全国共 接受和培养了 40221名留学生,其中政府奖学金生13699名,自费留学生26522名。1990年到 2000年,全国共接受和培养了 310000多名留学生,其中政府奖学金生18360名,自费留学生 292000多名。但是这一时期的来华留学生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层次上来看,都还处于一个比 较低的发展水平,自费留学生的来源国主要是日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20多个发达 国家。

从1990年起到现在,随着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也迎来了 空前的大发展。这期间,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快速增长,学习者的层次稳步提 高,学习目的和学习形式也日趋多样化。最近几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上希望了解 中国、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以及社会文化、教育学术交流的人越来越多,来华留学生人数猛增。除了 2003年由于受到“非典”影响来华留学生数量有所减少外,其他年份来华留学生人数逐 年创新高:2004年达到11万人;2005年超过14万人;2006年突破16万人;2007年超过19万 人;2008年突破20万人;2009年突破22万。2001年到2008年期间,来华留学生人数年均增 长率超过20%。仅2008年当年在华学习的各类留学人员就达到223500人,其中政府奖学金 生14000人,自费生209500人,接受留学生的学校己经达到592所。留学生来源国也增加到 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习者的层次由语言预备教育延伸到本科、硕士和博士各个层次的学 历教育,学科分布由语言类、中医类、农学类等少数学科扩展到文、史、哲、政、经、法、理、工、农、医等各个门类@。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1991 1994 1997 2000 2 003 2006 2008 图1近年来来华留学生数量增长曲线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成就和影响正在越来越凸显出来。目前,来华留学毕业生己经遍布 世界各地,他们为中外友好交流事业做出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截至 2009年,己经为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 10多万人才,其中有2人己经成为国家领导人,还 有很多人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有17位成为驻华大使,40多人成为高级外交官,当然还有很多 人在大学任教,教授中国语言和文化,或者成为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为本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和外交政策出谋划策,也有很多人投身

商海,开办企业,从事与中国有关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 事业。这些人很显然己经成为沟通中国和世界各国的重要的桥梁。

纵观对外汉语教学事业60年来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发展趋势:

第一,留学生的成分发生了变化,留学生的主体由1978年以前的政府奖学金生为主变为 以自费生为主。尽管最近几年中国政府增加了奖学金的额度,奖学金生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是 从2000年到2008年的数据可以看出,自费生在数量上仍远远多于奖学金生③: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ki.net ? 6 ? 语言文字应用 2010年第2期 表2 1999?2008年来华留学生学历生与非

学历生数量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非学历生 32653 37821 44683 64050 52285 78455 95288 106839 126273 127290 学历生 11479 13703 16650 21055 24616 31166 44851 54849 68213 68213 非学历生 学历生

图4来华留学非学历生和学历生增长曲线 从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出,来华留学生的学历生在数量上远远低于非学历生。非学历生包 括短期生和进修生,他们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对象。

第四,在学历生中,研究生的数量在增长,但是研究生在来华留学生中所占的比例有不断 下降的趋势。J~=

20 10 1999 2005 2008 图5 来华留学研宄生数量增长曲线 图6来华留学研宄生百分比下降曲线

第五,对外汉语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近十几年,许多人己经认识到对 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我们要研究教什么(本体)、怎么教(方法)、怎么学(认知)和用什么 方式教学(工具和手段)的问题。由于教学对象的多样化,教学类别和教学方法也出现多样化 的趋势,除了传统的分技能教学(听说读写译)外,个别教学、小班教学、专题教学(如语音教 学、汉字教学)、特殊类型教学(如只教听说,汉语拼音教学)等学习需求越来越多。教学方法 也从直接法、翻译法发展为沉浸法、交际法、功能法、听说法、任务法等等。教学工具和教学手 段也不断进步,己经从教学挂图时代进入多媒体时代。网络教学方兴未艾,各类教材和教辅材 料花样翻新,学习者的选择余地比以前多得多。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ki.net 8 语言文字应用 2010 年第 2 期 出去”力度转变;三是从专业汉语教学向大众化、普及型、应用型教学转变;四是从主要靠教育 系统推广向系统内外共同推广转变;五是从政府行政主导为主向政府推动、加强市场运作转 变;六是从纸质教材面授为主向发展多媒体网络等多样化教学转变。随着形势的变化,国家也 在不断地调整战略,但是走出去的战略始终没有变。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教育,这是一种非常大的改变。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也在做 固本强基的工作,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还在不断发展。应该说,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 际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希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能够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三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因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飞速发展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从1978年到2010年,世界 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开始快速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的快速崛起和跨越式 发展吸引了全球的关注,同时也吸引了世界上很多投资者,他们与中国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 繁,因此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成为必须的功课,学习汉语是必然的 选择。改革开放以来的短短三十多年间,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取得令人惊叹的 成绩,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动因。

1.国际政治格局的变革重新定位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的地位。苏东解体以后,世界上出 现了单极化的趋势,单边主义盛行。“9 ? 11 ”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世界。伊拉克战争和阿富 汗战争消耗了美国的国力,也使得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下降。进入新世纪以后,新的世界格局处 在变革之中,尤其是全球经济危机加快了这种变革,中国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的表现赢得了更多 的关注,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加速发展,中美两个大国的合作与角力越来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 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尽管一些国家不愿意看 到中国的强大,但是仍然不能忽视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和国际号召力。随着我国国际地位不断 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 参与。中国己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当今世界树立了 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 象,我国采取的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外交方针,使我们的 朋友越来越多。在这样一个大的时 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渴望了解中国,与中国人交往,中国未来的前景对他们产生极大 的吸引力,因此很多人纷纷来到中国一探究竟。中国的发展模式与西方不同,世界上己经开始 有人呼吁重新评价中国模式,中国的成功激起了越来越多的好奇者来到中国,学习中文,了解 中国文化。

2.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世人看来是一个奇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高 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己经居于世界第三位;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 进出口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第三大进口国;外汇储备超过23991亿美元⑤,居世界第 一位。没有人能够拒绝中国这个大市场的诱惑。很多汉语学习者是希望能够在与中国的经贸 往来中获得语言优势。2000年以后,财经类的本科留学生数量增长很快,从2000年的930人 增加到2008年的11335人。从图7可以看出最近8年财经类本科留学生的发展轨迹。

3.几代领导人都对来华留学生事业的发展十分关心。新中国成立伊始,周恩来总理亲自 主持召开会议,研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与我国交换留学生问题,这次会议的召开,在新中国来 华留学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1974年9月,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刚刚复校的“北京语 言学院”题写了校名。2002年,在北京语言大学建校40周年之际,江泽民总书记发来贺信,指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ki.net 10 语言文字应用 2010 年第 2 期

体所开发的课程,推出了一批深受留学生喜爱的课程;与此同时,留学生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 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形成了一支热爱本职工作、精通业务、懂管理、会外语的来华留 学生管理队伍。当然

硬件设施的改善也是非常重要的。

6.东方文化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尽管西方的基督教文明依然占据着强势地位,但是由 于东方文明的崛起代表着文明多样性发展的方向,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日益频繁,加之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具有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的关注,因此带动了世界 各地学习汉语的人数的急速增长,来华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成为很多有为青年的梦想。

四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展望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 高,中国在世界上的朋友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将来中国学习,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事业 将还有一个较长的高速发展期。

1.在对外汉语教学稳步发展的同时,汉语国际教育会有一个较大的飞跃发展。在未来的 一段时间里,孔子学院的建设任务将会主要集中在内涵建设上,提高质量,提升水平,扩大学生 规模,编辑出版针对海外学习者的、针对不同母语背景的、适合于个性化教学的教材,尤其是语 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教材、趣味性和科学性结合得好的教材会受到欢迎。孔子学院的教学组织 和管理将越来越规范,孔子学院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2.国家会加大政府奖学金的投入,吸引更多的来华留学生,尤其是高层次的研究生和本科 生。国内各高校之间的竞争也会日益激烈,教学质量、宣传技巧、服务水平、学校声誉都会成为 竞争的重要指标。国内各个高校为了争取优质生源,在师资配备、管理制度、海外推介、国际合 作与交流等各个方面一定会不遗余力。

3.对外汉语教学的顶层设计会更加精细化,除了分课型教学之外,个性化教学会越来越受 欢迎,来华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会选择一些应用型专业,比如商贸汉语、中医汉语、同声传 译等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艺术、理工、教育、体育、农科都会成为来华留学的选择。当然,经 济贸易类的学科在未来几年还会不断升温。用外语开设的课程需求强劲,比如用外语讲授中 国文化、中国经济、中国历史、中国政治、中国社会、文化比较等课程会受到留学生的欢迎。

4.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会形成联动的局面。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可以为汉语国 际教育提供经验,汉语国际教育的拓展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生源。汉语国际教育不会取 代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会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5.教师、教材、教学法这三个问题仍然是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基本问题,在这 三个基本问题中,教师

的问题是核心。(崔希亮,2010)6.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汉语要素 教学研究(比如语音教学、语法教学、词汇教学、汉字教学、语篇教学等)仍然是重要的研究课 题,此外,对学习者的研究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学习者学习过程、认知规律、学习动机、学习成 绩、学习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会成为应用研究的突破口。教材研究、教学法研究会借鉴英语作为 第二语言教学的成功经验,同时注重汉语的特色,形成具有汉语特色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和与之 相匹配的教材。

7.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会对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产生深刻 的影响。从教学理念上来看,单纯的语言教育己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语言加文化式的博雅

篇3: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

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背景及其发展

(一)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背景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曾多次派出留学生前往外国。在学校教育方面, 我国政府在北京清华大学设立了汉语言机构, 专门从事汉语言研究, 并在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大学开设外国留学生中文语言进修班。不仅如此, 我国还在各地创立了外国留学生汉语言文化进修班, 从而更好地将我国的文化通过另类的方法传到世界各地。曾经的北京大学语言学院就是如今北京语言大学的前身, 通过接收世界各地的学子, 将我国文化发扬光大。对于留学生而言, 其主要来自于非洲、亚洲和欧洲等一些友好国家, 但由于外国留学生的人数有限, 导致我国的对外文化教育还处于发展中阶段, 进度也相对缓慢 (1) 。

我国对外教育初期, 其留学培养费用主要是由我国自主承担, 但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 自费留学生逐渐增加, 在原有的基础上增长了7倍之多。由此可见, 我国的对外文化教育已经呈上升趋势。而主要自费学生的来源则集中在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 可以看出, 发达国家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认知程度要远超于发展中国家。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汉语言的素质教育也逐渐备受重视。因此, 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言教育事业也迎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在国际上, 各国人民也越来越希望了解中国的素质文化教育, 以及相应的社会文化发展。因此, 我国与他国的学术教育往来逐渐增多, 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愿意来到中国感受中国的本土文化和风土人情。到目前为止, 已有一百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只身来到中国, 而学习者的教育层次也从本科延伸到博士不等, 所学习的学科也由原有的汉语言类逐步发展到理、工、农、医等各个专业, 这对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

(二)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 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相应的发展趋势。第一, 我国的留学生成分与往年相比发生时了一些变化, 自费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了公费生, 并呈上升趋势。第二, 在留学生的生源结构方面, 已经从以往的东欧几个友邻国家上升到世界一百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属日本、泰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留学生增长速度最快, 且这些留学生属于自费生的占9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 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可以有效带动文化素质传播。第三, 在学历生当中, 我国本土的研究生数量在逐年增长, 而对外留学生的研究生数量却明显下降。第四, 我国的对外汉语言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 从以往的简单认知转换到如今的教学方法水平的问题上。更多的教师更加注重多样化、戏剧化的教学方法,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并对之产生兴趣 (3) 。

二、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将目光投向中国, 为此, 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和挑战。为了应对新时代下的全新形式, 我国对汉语言的国际教育教学工作作出了全新调整。我国在北京语言大学开设汉语言教学小组办公室, 现如今已可对国家汉办进行独立办理, 并成为知名品牌。其中, 孔子学院已成为知名代表。在我国, 孔子学院已创立了相应的教育机构, 更是分布于全世界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传播我国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 我国还多次举办海外中小学校长夏令营活动, 为教师进行培训, 派遣志愿者去海外组织编写材料, 研究教学方法等内容。最为重要的是, 海外教学及夏令营等活动都备受国家关注, 并被给予大力支持。

汉语言的大力推广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六大转变:第一, 从汉语言教学到国际教学的转变;第二, 从语言教学的走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第三, 向大众化的应用教学转变;第四, 从传统的教育推广向系统的国际推广发生转变;第五, 从政府推动运作发生转变;第六, 从传统的纸质推广向多媒体、多元化推广发生转变 (4) 。

三、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展望

随着我国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提高, 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走进中国, 来体会古老的中国文化魅力, 这有利于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汉语国际教育, 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今后的时间里, 我国要在汉语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 扩大教学规模, 在保证我国的教育文化的基础上找到合适的教材, 认真仔细地寻找教育方法, 从而促进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积极发展 (5) 。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已从以往的请进来逐步发展到走出去, 让更多的留学生通过切的身感受来体味中国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 通过对汉语言文化的学习来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注释

11 KIM JEEHYE (金智慧) .中国汉语国际教育与韩国对外韩语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 2012.

22 宁继鸣.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D].山东大学, 2006.

33 张新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留学生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 2012.

44 董秋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留学生培养现状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 2012.

篇4: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回顾与展望

人的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是用口头来输出语言,进行交际。“语言能力是手段和基础,交际能力才是目的和归宿”(赵金铭,2004)。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口头交际能力,包括准确性、流利性、得体性和艺术性四方面。本文将在以往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点,探讨实现汉语口语教学目标的训练方法。

一、概述

在期刊网检索中,关于对外汉语的文章有3448篇,归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文章有1900篇,关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文章有近40篇。

统计结果显示:(1)口语研究总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研究视角和所运用的理论有了很大的变化,许多都涉及到心理学、交际学等理论;(3)在研究方法上,不再是笼统的描述,有部分开始进行基础数据的实证研究。

(一)历史背景

对外汉语教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从1950年清华大学接受第一批东欧交换生开始。

50年代采用“结构法”,到60年代提出实践性教学原则,再到70年代中期从国外引入“功能教学法”,到70年代末80年代把培养汉语交际能力确立为对外汉语教学目标。改革开放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实用性目的增强,急需获得听、说、读、写、译等言语技能,言语专项技能课相继产生。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就是专门训练和提高“说”这项言语技能以及与之相应的言语交际技能。

(二)性质

1.任务

对外口语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汉语口语,并能在交际中,准确、得体地运用。口语课不同于精读课,重点在口语不在书面语,花时间“用”语言而非“学”语言。1995年吕必松先生提出开始对外汉语口语课,强调口语和书面语是“语体概念”和“语用概念”。

2.内容

(1)教材

应该真实、自然,贴近生活;要有趣味性、时代性。

现阶段,口语教材以话题为主。

(2)话题

难度要适宜,新词语不能太难,要循序渐进。

要贴近实际,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主题。

要有共性,如:音乐、艺术等等。

(3)要求:因材施教(参见表1表2)

不同国家背景

不同专业背景

不同学习层次

不同个体

表1:《大纲》中口语教学情况对比表

表2:等级要求

(4)成绩测试

目的:检查学生口语掌握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总结经验,进而提高学生水平。

实施:朗读材料(考察学生声调、语调、轻声、儿化等)

话题:(教师给与一些话题,如:风俗人情、兴趣爱好等,让学生自由发挥)

辩论:(学生几人一组,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三)理论

教学理论多是来自外语教学法理论。如:意象理论、图式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交际式语言测试理论、交际能力理论、认知风格理论、范畴化理论等等。

意象理论:意象是人以不同方式组织某个领域内容的能力,意象理论从意象方面分析语言的结构。

意象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4个方面的作用:(1)说明词的用法差异;(2)量词教学;(3)说明语义的发展;(4)说明同义句式的差异。语言反映客观世界并不是直接的,而是经过人类认知间接地进行的。这是近20年来新兴的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的语言观的基本观点,可用下图(图1)表示

图1认知语言观

图式理论:强调读者及其图式在阅读中的作用,认为人是通过激活他们原有的相关图式来理解新信息的,阅读是作者的语言文字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图式相互作用的过程,语篇或文本只是引导读者,根据他们的图式来重新获取或建构文本意义,达到阅读理解的目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在自身经验基础上的建构。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在认识论、学习观、教学观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1)主题意识(2)构建意识(3)教师要求(具体的教学技巧,如:合作学习)。

交际式语言测试理论:强调策略能力在语言交际中的使用。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多应用于会话课的测试。使其更有效、可行。

交际能力理论:海姆斯和乔姆斯基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1)语法能力(2)社会语言学能力(3)语篇能力(4)策略能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给教师的启示:(1)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2)根据口语交际能力的各个组成部分,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3)分清口语层次,循序渐进(4)考虑学生心理机制。

认知风格理论: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启示:根据不同国家背景、不同专业、不同个体,因材施教。

范畴化理论:分元素范畴和关系范畴,前者注重要素属性,后者关注内在关系。给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1)以原型指导元素范畴教学(2)以图式指导关系范畴教学(3)使学习者以“范畴”和“次范畴”为单元学习汉语知识。

另外,还有关联理论(任敏,2008)、构式理论(张怡春,2009)、非语言交际理论(熊文华,1986)、注意理论(袁海萍,2007)、人体隐喻理论(郭宪春,2008)、语域理论(林运运,2008)、语体理论(曾毅平,2009)、语境理论(方艳,2007)。

(四)教学法

年代 模式 教材 技能 优点 缺点

70年代以前 传统教学模式 同一教材 全部技能 读写能力强 口语差,听说读写

发展不均衡

80年代 作坊式教学 同一教材 分技能教学 效果不错 教师集体备课

人力物力耗资大

90年代 多维教学 不同教材 口语课单独安排 效果好 安排不科学

表3  不同时期教学及其特征

1996年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布了《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对各阶段口语教学的目标都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从此口语课开始走向了科学化、规范化。

目前,对外汉语高级口语教学中的三种教学法:“i+1”教学法、潜力激发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

教学法  特点 优点

“i+1”教学法 教师输入为主 授之以鱼 学生理解性强

潜力激发教学法 学生输入为主 授之以渔 学生自主想强

任务式教学法 学生被动输出 学生课下准备 学生独立性强

表4不同类型教学及其特点

二、留学生习得偏误

(一)性质

1.定义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曾说:“语言为精确地描写人类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工具。也就是说,语言应该把语言交际中含混的直觉知识和能力准确地表达出来。”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现代心理语言学认为,学生习得外语的过程为:认知——内化——分析——综合——判断——重建和再创造。

2.原因

很多语言学家认为,在学习二语之前,学习者意识到语言中存在着某种规则,他们试图找到这些规则,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用一种过渡语言。这是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因此,在这一习得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错误。

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个体差异,受母语、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影响。

(二)理论

1.语言能力范畴

语言学家corder按照学习目的语的阶段不同,将语言错误分为了三类:系统阶段前错误、系统阶段的错误、形成系统后的错误。(黑琨,2006)

2.语言运用方面

由于母语负迁移、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不同个体差异等原因引起的偏误。

(三)常见偏误

相较书面语,学生在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时候,出现偏误的机会显得多一些,因为口头表达不但要设计词汇和语法,还要涉及到语音。另外,由于语用环境不同以及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同,也会使正常交际产生偏误。

鲁健骥先生将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偏误,分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大类。

三、对策

(一)基本策略

设计情境

对于一篇新课,导入很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有很高的教学技巧。有趣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对话题倍感兴趣。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预设情境,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过程有趣

二语习得,和儿童习得语言,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玩乐的气氛,比起枯燥的对话,更吸引学生。七巧板、趣味拼图、脑筋急转弯、讲笑话等等,都能增加学习的乐趣。

教学技巧

教师要以讲授百科全书的方式教授汉语。

针对不同技能要求,专项训练。

日常生活

话题要尽可能实际,涉及学生的吃、穿、住、用、行等多方面。

实用高效

要学有所用。

(二)具体操作

重视课堂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四大环节中,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教师的“教”,引导着学生的“学”。

具体要求:要求教师有很高的教学技巧。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其自身能动性,利用情境、合作交流,尽可能高的帮助学生。

口语与听力相结合

具体要求: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听力。

可以让学生读课文或发言,听重要的句子。

培养语感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符号的一种直觉,是一种高级的语言定势。凭着语感,人们可以不假思索的明白别人的意思。二语教学的核心是语感教学。

具体要求:大声朗读、跟读、背诵、话语练习。

辅助手段

具体要求:运用体态语教学、实物图画教学、歌曲音乐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等来辅助教学。

(三)对教师要求

教学技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点石为金,不如给与其点石为金的手指。重要的是教会学习方法,因为大部分时间还是在课下。

丰富的经验

老师要善于总结留学生习得汉语的偏误,分类归纳,制定出预设方案,防患于未然,尽量减少其出错的机会。如:在语音方面,日本留学生因其母语无送气、不送气的差别,容易读不准送气音;越南留学生因其声调系统与汉语声调系统有相似之处,导致习得汉语第四声不准确等等。

针对这些,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技巧,做夸张、形象的示范,让学生模仿,然后可以加一些朗朗上口的绕口令或者流行歌曲的歌词改编等等来辅助学生记忆。

教师素质

这个是最重要的。许多语言学家都强调情感、情绪对学生学习二语的影响。他们指出,只有在轻松和注意力集中的环境下学生才能有效的学习。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课下要与那些个性比较含羞、智力水平稍差些的学生,多交流,鼓励其多讲话,使其更加自信的学习。

老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渊博的知识来吸引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以自身良好的学习作风,来感染学生热爱学习。

四、不足之处

(一)理论方面

目前学者所熟悉和运用的对外汉语教学法理论,大多直接来自国外的理论。或者原版引进,或者将其综合而来。这些理论都各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自成系统,都有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且都有其合理的内核,都曾在某些教学实践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实施起来有很大主观性。

(二)教材方面

大部分学者,均反映我国目前缺乏合理的、严谨的、科学的、实用的对外汉语教材。

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对外汉语口语教育,无论是理论指导还是教材编制还是学生学习等多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问题。

留学生运用汉语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出现偏误非常普遍,是一种正常现象。教师应该正确对待。要保证学生交流起来准确、流利,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先预设错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好对策,在不打击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口语交际的提高。

(基金项目:中央民族大学2014年“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培养”项目。)

参考文献:

[1]柴俊星.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有效途径的选择[J].语言文字应用,2005,(3).

[2]曹聪孙.语法图解法的比较研究[J].天津师大学报,1983,(5).

[3]蔡剑飞.语法图解初步[M]北京:五十年代出版社,1955.

[4]丁之奇.论图解法对心理学教学的切合性[J].教育科学研究,1987,(1).

[5]黑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纠错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06,(8).

[6]缑瑞隆.意象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J].郑州大学学报,2002,(7).

[7]黎锦熙.实践论”语法图解[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58.

[8]李恕仁.体态语与对外汉语教学[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2).

[9]刘德联,李海燕.对外汉语教学评估偏差分析及纠错对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5).

[10]刘梦彬.交际式语言测试理论与对外汉语中级会话课测试[J].文教资料,2008,(7).

[11]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1).

[12]卢英顺.认知观与对外汉语教学[J].汉语学习,2004,(1).

[13]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J].世界汉语教学,1996,(2).

[14]石蕴珍,王颖.从认知角度谈语言迁移与对外汉语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0).

[15]孙瑞.交际能力理论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3).

[16]王丑.论建构主义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启示[J].语文学刊(外语教研版),2005,(5).

[17]王珊.模糊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J].汉语学习,1989,(1).

[18]王淑红.对外汉语口语课教学目标的实现[C].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一辑),北京:中国社会学出版社,2002.

[19]王添淼.基于认知风格理论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J].汉语学习,2009,(2).

[20]王彦琳.电视游戏节目”jeopardy!”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2009,(9).

[21]王尧美,张学广.图式理论与对外汉语阅读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6).

[22]徐静薇.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纠错技巧[J].高校讲坛,2009,(23).

[23]徐玲.试论语言交际能力的四个组成部分[J].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

[24]熊文华.非语言交际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指导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1).

[25]杨永林,庄元莉.了解范畴化现象促进语言学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5).

[26]翟英华.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纠正错误的技巧与方法[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4).

[27]张魁元,文笑雨,张妮.基于抛锚式教学的对外汉语教育游戏模式设计[J].科教文汇,2008,(8).

[28]周红,谭伟.范畴化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J].现代汉语,2009,(11).

篇5: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程与中国国际形象传播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对外传播途径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而要从根本上抵制全球化浪潮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播冲击,应在全球文化语境的基础上建构国家形象,树立起具有本土化特色和持久吸引力的国家形象.报刊阅读课程因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和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成为包括外国学生在内的各类社会人士学习现实汉语和流行汉语的.最佳资源;成为学习者获取中文信息、熟悉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引导着学习者在更大范围内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最真实的中国社会.因此,报刊阅读课以它承载中国文化的丰富性,成为促进中国国际形象传播的重要途径.

作 者:朱波 ZHU Bo  作者单位:大理学院,政法经管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刊 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AN NORMAL UNIVERSITY(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EDITION) 年,卷(期):2008 6(6) 分类号:H195 关键词:报刊   阅读   国家形象   传播  

篇6: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关于场景写作的重点词汇及句式,形成体系架构;

2、掌握篇章段落结构,脉络清楚,过渡自然,顺畅简练;

3、提高学生场景写作技巧,写出地道的汉语表达;

4、场景写作与其他写作专题能够协调共用,相互促进,形成整个写作框架。

二、教学重难点

1、与场景描写相关的字词、句式;

2、句子关联词、关联句的使用;

3、汉语地道表达;

4、关于场景描写的词汇库、句式体系、句群体系建构。

三、课型

写作课

四、课时

六课时

五、教具

电脑、网络、投影仪

六、教学内容及经过

第一、二课时

一、准备阶段

教师走进课堂,打开电脑、投影仪,和同学交流沟通,话题选取于天气、早餐、服装、发型、日常生活及现象,观察学生态度、情感、精神风貌,关注学生生活,走进学生世界。

二、分发文章

给学生分发两段简单的场景描写文字,一为静态描写,一为动态描写,选材于经典现代汉语名著,略有改动,尽量照顾相关词汇、句式、结构脉络,考虑学生接受水平,保证有对学生的实际指导意义。

1、阅读文章

给学生时间阅读文章、熟悉情景、标注不懂的地方。

2、讲解文章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文章讲解,分析文章中的句式、写法、架构。

三、场景、场景描写介绍

1、场景:观察者看到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幅画面或一段情景,可以是静态,也可以是动态。

2、静态:

3、动态:

4、场景描写:运用地道的汉语准确、流畅地把场景中的情况表达出来。将三维的静态或动态图像转化为二维的语言文字表达。

四、场景描写分类与相关句式链接

1、量少、轻松的动作

相关句式:动词重叠

(1)单音节动词重叠:时短量少

形式:A——A了A Eg:听了听,试了试 情景设置:买衣服

(2)双音节动词重叠:时短量少 形式:AB——AB了AB Eg:转悠了转悠,休息了休息

(3)离合词重叠式:时短量少、轻松 形式:AB——A了AB Eg:唱了唱歌,喝了喝茶

2、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

相关句式:动词+时量补语 形式:V+了+一下

Eg:休息了一下

V+了+一会儿

Eg:停了一会儿

V+了+具体时间

Eg:呆了两天

V+了+好长时间

Eg:饿了好长时间

V+了+好长时间=V啊,V啊,V啊

Eg:我等啊,等啊,等啊,她还是不愿意嫁给我。

情景设置:挑衣服;聊天

3、表示动作主题的空间位移

相关句式:趋向补语

形式:V+来/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上来/上去)来/去:在三维空间里,以我为中心,迎着我的的目光的方向为“来”,顺着我的目光的方向为“去”。

情景设置:摘下/带上手表,走上/走下讲台,走出去/近来

4、在人的作用下,物体发生空间位移

相关句式:“把”字句

形式:N/Pron+把+N/Pron+V+补语 Eg:我从家里把电子词典带学校来了

我把电子词典带学校来了 我从家里把电子词典带来了 我把电子词典带来了

“把”字句使用环境:当涉及人和东西时,使用“把”字句。

5、以观察者的视角讲述画面(中存在、出现、消失的人或事物)

相关句式:存现句

形式:处所词/时间词+动词+名词宾语(存在、出现、消失的人和事物)(1)静态描写:处所词+V+着+名词宾语

Eg:柱子旁站着一个人。比较:我站在柱子旁。(不是场景描写)(2)动态描写:处所词+V+趋向补语+名词宾语

Eg:对面跑过来一个人。

6、场景中的连续动作

相关句型:连动句

定义:包括两个或多个先后发生的动作的句子叫连动句。类型:

1、V2是V1的目的 Eg:我烧开水泡茶

2、V1是V2的方式、工具

Eg:他坐在路边弹吉他

3、V1+V2重叠形式

Eg:手机放在家没带来

4、前后动作因果联系

Eg:我跑步崴脚了

5、一个肯定、一个否定,从正反两方面说明

Eg:饭菜都吃完不准剩

五、作业

复习文章,熟悉各种句式。

第三、四课时

一、准备阶段

二、检查上节课内容

通过讨论、问答的形式,复习上节课所分发的文章,所列的场景描写的相关句型句式,询问学生的复习情况,回答学生的疑问。

三、电影场景讨论

1、播放影片《幸福额度》,对影片进行简单介绍,突出一个演员同时扮演两个角色的特征,提高学生的观赏兴趣。

2、在影片中选择好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表达,教师从旁引导指正,做好影片场景、学生思维、所需词汇的系连工作,使学生将思维流程走熟、固化。

场景枚举:

(1)房间的布置

(2)姐妹俩睡觉前的场景

(3)女子从舞厅冲出来时的画面

(4)女子走开时被男子一把拉住的场景

„„

四、写作

给学生留出时间进行场景描写练习,教师指定场景内容,鼓励学生选择多种句式进行描写。

作业:练习场景描写的思维模式,练习关联词、关联句的运用。

第五、六课时

一、准备阶段

二、分发学生作文

三、改错,将学生易错的句子展示在屏幕上,教师进行讲解

四、难易句、高低水平句置换

针对学生水平,抽出学生写作中的部分句子,转化为高水平的句子,教师先提问学生进行转化,再进行讲解,将所选句型、所注意问题、思维模式交代给学生,让其记忆、固化。

例:

这个杯子好,还很便宜——这个杯子又好又便宜 „„

五、讲述句子关联词、关联句,将句式连在一起,形成句群

六、做小练习

上一篇:我想对母校说作文下一篇:商业银行运营风险的有效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