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式22

2024-05-23

句式22(精选8篇)

篇1:句式22

昆明黄冈实验学校学科长示范课教学设计

2014年10月22日

文言句式教学设计

(计划课时:1课时)主备教师:李涛

一、内容及其解析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能力层级为B。“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谓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以及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本考点重点考查的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成分省略)、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的相关类型)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定位:

(1)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的类型(2)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

(3)能将其按照现代语法翻译成现代汉语。2.目标解析:

1、让学生了解文言句式中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句式特点。

2、让学生总结出以上几种文言句式的基本形式。

3、在掌握文言句式特点和基本形式的基础上,能够翻译这些特殊句式。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将会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不了解宾语前置的“之”和定语后置的“之”?产生这一障碍的原因是这两个知识点容易混淆,要解决这一障碍,要求必须知道宾语前置的“之”的前后成分是什么,状语后置的“之”的前后成分是什么。

三、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因为使用多媒体,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拓展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加深对知识的固化。

四、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说“你饭吃了没有 ”?这样的话,其实这是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的,这句话按照文言句式来看其实是一个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应该是“你吃饭了没有”?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2、教师多媒体展示本课知识目标。

3、了解高考考点

《考试大纲》所提出的要求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应注意两点: 昆明黄冈实验学校学科长示范课教学设计

2014年10月22日

一是“理解”,即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和辨别;

二是“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这表明考查着眼于文言文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差异性。

【进行新课】

第一部分 自学(约8分钟,此部分也可放在课前预习进行)

1、让学生快速浏览一轮复习用书,对照知识目标,在相应位置勾画出知识要点。

2、请列出我困惑的本课问题。(最多两个)

(1);(2)

第二部分 互学、导学(约30分钟,其中导学点拨部分不超过20分钟)大问题一: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有哪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考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有助于他们更好理解文言文)小问题1:文言文中,判断句常见的句式有哪些(例题导学)? 学生讨论后明确 ①用“者”“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判断句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示停顿,“也”表示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 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也 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

4.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者(最不常见)

②用副词“乃”“即”“则”“耳”等表示判断。1.当立着,乃公子扶苏。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此亡秦之续耳。4.梁父即楚将项燕。

③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其实古汉语中用“是”表判断的并不多见。“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④用“非”等表示否定判断。

1.刘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⑤无标志词的判断。即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而是通过主谓语先后排列表示判断。

1.刘备,天下枭雄。

变式训练

变式1: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昆明黄冈实验学校学科长示范课教学设计

2014年10月22日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B.臣乃市井鼓刀屠者(《信陵君窃符救赵》)C.梁,吾仇也(《伶官传序》)D.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信陵君窃符救赵》)

变式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的句式特点不同的一句是()A.夫病者所见非鬼也(《订鬼》)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报任安书》)C.予本非文人画士(《病梅馆记》)D.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小问题2:文言文中,常见的被动句的句式有哪些? 1.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2.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表被动。例:受制于人。3.用“见”、“见....于....”表被动 例: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用“为”、“为....所....”表被动.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为仲卿母所遣。5.用“被”表被动。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6.动词本身表被动。例: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变式训练

变式3:下列句子中“见”不表被动的一句是()A.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B.府吏见叮咛(《孔雀东南飞 并序》)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小问题3 什么是主谓倒装?举例说明。独立思考

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

举例:甚矣,汝之不惠。

大问题二:如何区别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

小问题1:在文言文中,什么是宾语前置?常见的宾语前置类型有哪些? 宾语前置(重点)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昆明黄冈实验学校学科长示范课教学设计

2014年10月22日

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三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忌不自信”

(3)借助“之” “是”将宾语提前,“之”和“是”不翻译,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此时。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变式训练

变式4: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B.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D.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小问题2:在文言文中,什么是定语后置?常见的定语后置类型有哪些?(教师讲解)

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 客有吹洞箫者

2、“中心词+而+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例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4、用“„„之„„者”的后置

(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8)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5、中心词+数量词

(10)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变式训练

例5:下列各句中没有定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B.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勾践灭吴》)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D.国之孺子之游者。(《勾践灭吴》)

四、拓展训练(根据教学时间灵活安排)昆明黄冈实验学校学科长示范课教学设计

2014年10月22日

如何区别宾语前置的“之”和定语后置的“之”?

宾语前置的“之”前面是宾语,也就是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之”后面是谓语,一般是动词。

例 句读(宾语,名词)之不知(谓语,动词),惑(宾语,名词)之不解(谓语,动词)。

定语后置的“之”前面是主语或宾语,也就是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之”的后面一定是形容词、数量词等能起修饰作用的词或者词组。

例 蚓无爪牙(名词,宾语)之利(形容词,定语),筋骨(名词,宾语)之强(形容词,定语)。

五、课堂小结(让学生小结)

特殊句式翻译的原则 判断句见是,被动句现被,倒装成分归位。

六、目标检测(约6分钟)

指出下列语句各属于文言句式中的哪一类?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2、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4、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七、配餐作业(见一轮用书p50--p51)

八、课后反思

篇2:句式22

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

1、如何;若何;奈何

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例: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2、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3、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例:①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⑵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

5、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

6、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何一般作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篇3:句式22

关于日语句式“N1をN2にする、Nにする、N1をN2に(して)…、Nにしては/も…”以往研究多围绕个别展开,因此句式间的共性和“Nにする”的句法功能变化少受关注。大堀2004和砂川2006等学者提出将句式扩张也纳入语法化研究视野来考察。本文基于句式语法化视角,从“Nにする”这一共通形式出发,考察上述句式群的语法化现象,描述“Nにする”成分在语义、形态、句法功能上的变化,论证其变化的连贯性和内在机制。

二、语法化和句式扩张

关于语法化现象,过往研究指出其有以下特征:(1)语义虚化;(2)非范畴化;(3)形式固定化;(4)实词向虚词转变;(5)表达命题到表达情感的主观性变化;(6)语法化过程连续渐变。(砂川2006)另外,大堀2004:31还主张“純然たる脱語彙化だけでなく、構文の発達も文法化の視野に入れるべき”,砂川2006:39也认为有必要结合新生句式思考语法化。

三、“N1をN2にする”句式

该句式表达某动作或作用影响对象N1变化,产生N2的变化结果,“する”作对象变化他动词用,“N2にする”整体作为一个复合谓词起句法作用。如例2、3所示,除“N2に”外,能充当变化结果的还有形容(动)词的连用形,构成“NがNをAする”的对应句式。对“Nに”的句法成分定位,按学者立场大致分为“结果补足语”和“结果副词”两派。

例1:射撃の名手が彼を蜂の巣にした

例2:歯医者さんで歯を白くしてもらいたいのですが、いくらくらいかかりますか?。

例3:これらの国々の結束の上に立つ彼の立場を困難にした

例4:それとも君主制を欲する者が天意を口実にしたのか?

例5:英会話学校の広告の多くが女性をターゲットにしたものである。

观察语料,还发现不少像例4、5的句子,与例1—3想通,其皆可转换成对应的“N1がN2になる”句式。语义上,例1—3中“N1”自身发生客观变化,产生“N2”的新属性(形、色、数、程度等)。例4、5理解为“N1”被外界赋予“N2”的新属性,即主观上对“N1”评价判定为“N2”更恰当。从“国統治の口実、英会話サービスのターゲット、研究の重点、サッカープレーの基本”这样的替换表达中可看出该类型“N2”与S(1)形成一定的关系。在事件识解上,处理“N1”与S间的关系时,S的某侧面属性被定位为“N2”。由于是对对象N1的“思考定位”使得N2归属于S的某属性,本文将该类型语义称为“对象归属评定”。对N1自身属性发生状态变化的类型,则称为“对象状态变化”,以示区别。

关于对象状态变化,认知语言学上一般认为通过空间隐喻的概念映射产生“变化即移动、状态即场所”的理解。笔者认为“对象归属评定”类型根本上也是基于对象位置移动的概念隐喻扩展出来的。用具体物与具体空间的关系来置换理解便是具体物N1在和它的外在空间“S”之间,动作主体判定N1属性“位移”归属到“S”的某个点N2处。“对象状态变化”与“对象归属评定”的另一个区别在于它们的动作性差异。因前者是对象物自身物理状态发生改变,较后者心理上的归属评定,在动作性上显得更明显突出。

另外,例1—5出现在单句中,例6、7则是作为从句成分修饰后续主句,起到样态修饰功能。上述两类型皆可出现在单句和复句中。

例6:ダニエルは右脇を下にして、たちまち深い眠りについた。

例7:身の回りの人々を俳優にして、劇中劇を空想する。

四、“N1をN2に(して)、…”句式

如例8、9所示,前人研究认为“N1をN2に、…”句式在产生上是从“N1をN2にして、…”的“して”形式省略而来,与后置词一脉相联,“して”的有无通常不造成现语义上的差别。“N1をN2に”的语义多表示基准、焦点、理由、目的、时间、空间,作为主句事件实现的附加状况在句中起样态修饰的句法功能。(村木1983:267、田中2010:133)

例8:ぼくは仕事を口実に、家庭を省みなかった。

例9:そんな中国人観光客をターゲットに、各国は中国人観光客の誘致に力を入れている。

句法层面上该句式有“N1をN2に”不可分割,内部语序不可颠倒,“N2”的名词性弱化,甚至出现“を”脱落形成“N1N2に(悪童相手に)”等句法特征。毋庸置疑,这些符合语法化理论提到的形式固定化、非范畴化特点。寺村1983:125还详细论证指出(1)N1、N2、S之间隐含“N1がSのN2だ”的语义关系;(2)N2是具有归属性特征的名词;(3)S(典型用法上)表达动作主体有意图性的行为。张2013得出在表示物体数量、程度、形状、颜色、状态等变化的语义用法以及部分惯用句表达上“して”难以省去。同时也指出在口语对话,新闻标题等需要省略的语体中“して”也可略去不出现。

综上所述,“N1をN2にして、…”句式含有对象归属评定和对象状态变化2个类型,但当其变为“N1をN2に、…”时,2个类型的使用分化倾向显现,即“N1をN2に、…”句式在复句中基本继承了对象归属评定类型。与此相对,对象状态变化类型原则上要求保留“して”而不可省略。

五、“Nにする”句式

该句式表达动作主体从多个候选项中决定和选取N(安达1999:108)。安达1999:108将其归为“Nが(Nを)Nにする”处理,并举例10、11,称因信息上“Nに”成分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导致“Nを”成分不出现句中。

例10:店、どこにする?

例11:今日のお昼、ひさしぶりに、お好み焼きにしよう

笔者对他解释未出现“Nを”成分的论述存疑。观察例10、11,若对“店、お昼”追加助词,显然“店は、お昼は”更自然。这并非是单纯地“は”取代了“を”,而是反映了句式整体语义和事件识解上的不同。如前所述,“N1をN2にする”句式的典型用法是客观描述对象状态变化,而“Nにする”句式的主观评价的一面得到凸显,即“店、お昼”在对话中以主题形式存在,“どこにする”、“お好み焼きにしよう”的发话背景体现了说话人的主观偏好。笔者认为该句式对应的是“(Xは)Nにする”。“Xは”表主题且与句中的“N2に”有关联但不对等。观察例12、13,“キッチンで使う電気施設の様式”“新居を手に入れる方式”的选择和决定并不引起“キッチン、新居”本身的状态变化或归属评定。另外,从“Nにする”与“Nを選ぶ/決める”、“N1はN2になる”对应,但不对应“N1がN2になる”处也可以印证笔者的观点。

例12:今度新築を立てる予定です。キッチンはIHにする予定なのですが、エコキュートにするかどうか迷っています。

○IHを選ぶ ○キッチンはIHになる ×キッチン がIHになる

例13:結婚後の新居は賃貸にしましたか?購入しましたか?

○賃貸を選ぶ ○新居は賃貸になる ×新居が賃貸になる

“Nにする”句式可理解为就主题“Xは”相关的多个事项中的一个点“N”的位移定位。它和“N1をN2にする”句式的接点在于都有对某个事物的操作,不同则是一个以明确的“N1を”形式出现,一个是以“Xは”主题形式或隐含其下的形式存在,对象状态变化是物理层面的操作,对象归属评定和选择决定则是心理层面的操作,不产生“N1を、Xは”自身属性的物理变化。观察例14,它可有对象状态变化和选择决定两种理解。而例15通常很难作对象状态变化解释。造成它们的不同在于主题“N”是否能发生物理状态变化,“仕切り”可以,而“冷奴”通常不会再次发生物理状态变化。另外,在语料中还发现少量“Nに”为名词短语的实例(例16)。这种接续上的限制减少与“Nを”升级为主题“Nは”有关系。

例14:アーチ窓をつくりました。駐車場から上がると庭になります。仕切りはアーチにして、立体感を出しました。

○仕切りをアーチにして

例15:冷奴は絹ごしにすることもあるけど、もめんがよろしな。×冷奴を絹ごしにする

例16:禁煙は明日からにした。(安達1999より)

六、“Nにしては/も、…”句式

如例17、18所示,“Nにしては/も…”句式表示基于某状态,参照社会常识设定的标准,作出意外性的评价(田中2010:49)。要强调的是该“にしては/も”成分的形式固定,我们称其为主观评定句式。

例17:この建物は病院にしては、小さすぎるようだ

例18:書いている学術論文にしても、もちろん教育学が中心ですが、文学、政治学、社会学、歴史学の論文も執筆しています。

例19:この文は中学生が書いたにしては、非常によくできている

例20:それは、理解するのはときに難しいにしても、容易に見て取れる変化だった。。

前述“Nにする”句式出现接续上的限制放宽,但是少数派。如例19、20所示,“にしては/も”前接续谓词的实例已不再是少数,即非范畴化现象明显有加强。高桥2003:274将动词不再发挥原有句法功能(作谓词)或改变原有语义(表动作或变化),形式退化现象称之为“后置词化”。相比“N1をN2にする”和“Nにする”句式,“N1をN2に(して)、…”和“Nにしては/も…”句式中的“して”呈现出了“后置词化”现象,这是其接续从名词扩展到名词短语和小句的原因。“Nにしては/も”句式与表选择决定的“Nにする”句式关联密切,都是针对某主题在心理层面的操作。不同的是“Nにする”句式的动词“する”有“する、した”形式变化,尚可感受到动作性。而“Nにしては/も…”句式无形式变化,“Nにして”表某种状态状况,结合“は/も”产生了新的“假设判定”语义。

七、结语

上述4个句式在语义、句法形式、事件识解上可找到一定的变化倾向。从句式“N1をN2にする”到“N1をN2に(して)…”再到“Nにする”,最后到“Nにして(は/も)、…”,其句式语义和事件识解上由客观表达向主观表达转变的倾向。句法形式上,伴随动词“する”的动作性弱化,前接的“N”成分的句法限制从名词扩展到小句,“Nにする”成分从出现在句末、句中向句首转变,形态上从可变的“Nにする/した/している”向“Nにして”固化,甚至出现“して”消失。导致“Nにする”成分的形式、语义、句法功能变化的原因,笔者认为其与名词成分“N”和动词成分“する”之间的影响力平衡有关,即随着动词影响力的减弱,名词成分不再受动词束缚而趋于自由。对于该设想的合理性,笔者将在今后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村木新次郎.1983.「地図をたよりに、人をたずねる」という言い方[C].渡辺実編.副用語の研究.明治書院.267-292.

[2]寺村秀夫.1983.「付帯状況」表現の成立の条件―「XヲYニ……スル」という文型をめぐって―[J].日本語学2(10):38-46.

[3]安達太郎.1999.『する』の文型と構文[J].広島女子大学国際文化学部紀要(7):105-117.

[4]大堀.2004.文法化の広がりと問題点[J].言語.(4):26-33.

[5]砂川有里子.2006.「言う」を用いた複合辞―文法化の重層性に着目して―[C]/藤田保幸山崎誠.複合辞研究の現在[M].和泉書院.

[6]高橋太郎.2003.動詞九章[M].ひつじ書房.

[7]田中寛.2010.複合辞からみた日本語文法の研究[M].ひつじ書房.

篇4:人生三句式

陈述人生 有的人,从出生到死亡,就像沙漠里的一粒沙,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他没有高贵的地位,没有过多的金钱,就这样每天为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早出晚归,也许每天扛着锄头去地里侍弄庄稼,也许每天骑着自行车穿行在上班的人流里,他适应着他身边的环境,他身边的环境也包容着他。他觉得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没有必要太认真,太执着。他没有大起大落的人生,他的人生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家人和亲友的哭声中结束。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和自然,从容不迫。

疑问人生 这样的人生充满了好奇,从睁开双眼,他就开始认真打量着这个缤纷复杂的世界。身边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有着那么强烈的吸引力。小时候,他会缠着爸爸妈妈问个没完,长大了,他会自己用脚步去丈量脚下的这一方土地,用眼睛去搜寻他所要寻觅的东西。他不明白人生为什么会在哭声中开始,他也许会给自己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解释,也许会用自己的人生给别人留下深深的反思,也许他什么也不会留下,就带着自己的疑问离开他追问了一辈子的世界。

感叹人生 人生毕竟充满了不定性。当为了自己的衣食住行奔波劳碌的时候,当为了生死离别痛哭流涕的时候,他总是用一声叹息来抒发对命运不公的诘责。他也许有过很远大的理想,有着万丈豪情,有着大山的雄奇壮丽;他或许成功或许失败,生命的意义就在他执着的追求里;他也许是一个英雄,名字被别人镌刻在高大的丰碑上;他也许是一个暴君,所有的罪孽都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他落地的哭声一定是最响亮的,而他的生命也许终结在别人悲切的哭声里,也许终结在别人开心的笑声里。无论哭声还是笑声,都充满了无尽的感叹。

篇5:句式22

安徽无为大江中学 何启沪

一、教学设想

1、《考试大纲》中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一项。

2、教学方法上,传统中有所谓“乐学”。今之学者也有“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脑科学研究者斯佩里因左右半脑说于1981年获诺贝尔奖。“乐学”有助于开发右脑。

3、作业法。

二、预计教学效果

也只是给学生留下一点稍重的印象。真正要掌握,还要有待于日后的教学与训练。

三、教学重点:宾语前置(《考试大纲》特别提及)

第一环节:导入

师:同学们,《考试大纲》中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与用法”一项。倒装句式便是这“不同的句式”中的一种。它包括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四大类。不论是自身阅读,还是辨别高考试题中的句式题以及翻译文句,都要求我们对倒装句式有个全盘的了解与掌握。

第二环节:作业(印发资料)

你能将下列句子倒译成文言文吗?

1、我像老鼠爱大米一样爱学习。

(译成介词结构后置)

2、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3、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4、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译成定语后置)

5、语文老师太不讲理了!

6、唐吉诃德大战风车,太荒唐了!

(译成谓语前置)

-1-

7、偶尔上上网,你不应当打我。

8、准备这些东西干嘛?演动漫罢!

9、我偏要同她交朋友!

10、动感地带,我的地盘,听我的!

11、一定能考进北大,我相信自己。

第三环节:点拨

1、每个学习小组上黑板汇报两道题,其中第六学习小组只汇报最后一题(第11题)。

2、教师当场评点。

3、教师打开投影仪演示:

何老师马后炮

1、余嗜书如鼠之爱米。

2、石之精美者善歌咏。

3、卒而不欲为将者不为优胜者。

4、予轻扬其臂兮,作别霓虹之西隅。

5、甚矣,语文教员之横!

6、荒唐之盛,吉诃德公之力战风车!

7、上网,偶一为之,君不当余殴。

8、具此等劳什子何为?再现动漫耳!

9、余决计其与交游!

10、动感地带者,余之地盘也,唯余是听!

11、金榜题名于北大,我之谓也。

第四环节:作业

一、你能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吗?

1、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一石。

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个欤?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不饮黄泉,用心一也。

5、甚矣,汝之不惠!

6、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7、古之人不余欺也

8、沛公安在?

9、入见,问:“何以战?”

-2-

10、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1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二、教师抽查作业后,略作分析。

第1句,介词结构后置;2-4句,定语后置;5-6句,谓语前置;7-11句,宾语前置,其中的`第9句介宾结构中宾语前置。

第五环节:总结

介词结构后置与谓语前置,比较简单,不再展开。两次作业,每次作业都是11题,它们是对应的。

由第2-4句,我们可以概括出定语后置的三种基本类型。①中心词+之+定语+者;②中心词+而+定语+者;③中心词+之+定语。

由第7-11句,可以概括出宾语前置的五种类型。①否定句中,宾语是代词;②疑问句中,宾语是疑问代词;③介宾结构中宾语可以提前;④在提前了的宾语后面加“之”“是”作为提宾的标志,常组成“唯……之”“唯……是”这种固定形式。⑤用“……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这类形式将宾语前置。

教学反思

1、练习法加学习小组讨论式,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的点拨,又体现出了主导作用。在教学基本知识的课时里,教师的主导地位绝不可少。

2、在第二环节里,学生兴趣盎然。个中原委有二。将现代汉语倒译成文言,实际上是反弹琵琶、倒拔垂杨柳、照瓢画葫芦。教案设计中的逆向操作,引得学生好奇。而学生喜爱这11个例句--或因为唤起了他们的美好回忆,或因为道出了他们的心声说到他们心里去了,才是他们兴趣盎然的根本原因。如此说来,创新教学手法,关注学生心灵,是一个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两件法宝。

篇6:句式22

1.我国传统的“节气”,不仅是纯自然的季节,更是生命的四季,四季的景致莫不附着生命的律动。在“立春、惊蛰、清明、夏至、寒露、霜降、大雪”这几个节气中挑选两个,写两则对节气的个人解读,要求:与示例结构相似,意蕴贴切,并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5分)

示例

大暑——骄阳似火,热到极致,繁荫蔽日,蝉歌如雨。

2.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5分)

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邀请了著名心理学家王教授来和大家谈谈这个问题,请大家鼓掌欢迎。

3.仿照下面的示例,从所给材料中选取两个人物,根据他们的经历,筛选恰当语句,续写两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一致。(5分)

示例

你是否羡慕过陶渊明的人生?是啊,他归隐田园,品乡间淡酒,观风中寒菊,活得多么潇洒自在!

材料 王安石 苏东坡 辛弃疾

充实忙碌 执着坚韧 多姿多彩

仕宦南北 秉持朝政 沉浮宦海

赏赤壁风月 历扬州烽火 栖成都草堂 怀天下万民 梦吹角连营

看琅琊山色 啖岭南荔枝 忆金戈铁马 务财利兵革 行一条鞭法

4.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某杂志社要举办一次“100个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汉字”评选,你认为哪一个汉字可以入选?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一个你心中“最中国”的汉字写一段话。不要求句式和结构完全一致。(4分)

茶——人在草木之间,茶是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物品,令人身心柔软、宁静和从容。苏轼说的“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

5.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一组对象写一段话。(5分)

世界上所有的生灵都有它们的眼睛,波涛是大海的眼睛。假如大海没有了波涛,就结束了它浩瀚博大的使命,再也不能负舟远航,再也不能搏击长空,再也不能繁养水族。

世界上所有的生灵都有它们的眼睛,6.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要求所用修辞手法相同,句式一致。(5分)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

7.不改变句意,把下面的长句改成几个意思连贯的短句。(5分)

历史剧《屈原》叙写了战国时代楚怀王不图自强,不辨敌友,梦想依附秦国,屈原虽然“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却依然深怀爱国热忱,同朝廷绝齐亲秦的反动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

8.把下面画横线的文字改写成整句的形式,要求与前文语意连贯,构成排比。(可酌情增删个别词语)(5分)

黄山云海,时隐时现,模模糊糊,给人一种朦胧之美。有时又虚虚实实、似真似幻、缥缥缈缈、远远近近,带给人们的是幽幽玄妙之感,更有着仙境般的虚无。一片烟云,是诗情,是画意,给人留有无限的遐思。

9.阅读下面的文字,将画横线句子改成整句。(5分)

选择文学,我也就选择了与文学家一同散步,在那里,我会去探寻余秋雨那敦煌的奥秘,三毛会与我一同在撒哈拉聆听那骆驼的哭泣,我会让朱自清带我去寻觅清华园的旧迹,旧上海旗袍的韵味会在张爱玲那里体味得到。

10.把下面几个短句改写成一个以“未来社会组织的主体”为开头的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小型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都是未来社会组织的主体,具有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基本功能。这类组织贴近社会,了解大众的多样性需求。它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以较快速度解决大量的社会问题。

11.行业联,是指专门为某一行业或机构创作的一种以楹联为主的文学体裁,并以此种方式来表述该行业或机构的突出特征。请从下列六副对联中任选两副(标明序号),各写一段赏析文字,可以从突出特征、招徕顾客、富有哲理等角度思考,每段不少于30个字。(5分)

①上联:时序催人珍日月;下联:钟声劝尔爱光阴(钟表店)

②上联:宝马跃神州,寄情大众;下联:东风翔玉宇,惬意奔驰(汽车专卖店)

③上联:冰浆玉液水中伴;下联:洁体素身席上珍(豆腐店)

④上联:物不多掌管人间烟火;下联:店虽小事关国计民生(粮油店)

⑤上联:风味尝鲜,百种佳肴可品;下联:情怀下酒,四时暖意犹香(饭店)

⑥上联:善医有“蚀”人士;下联:专治无“齿”之徒(牙科诊所)

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雨因此有了新的含义,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在中国的诗词中,或悲雨,或喜雨,或思雨……每一滴雨都被中国文人赋予了独特的内涵,文人们借雨抒情,以雨写泪,雨也因其新的含义在中国文化中生根发芽,成为中国文化血脉重要的一支。雨,已经不单单是自然的雨了,每个人对雨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因此雨也成为每个人的雨。我喜欢缠绵的雨,喜欢它带给我的每一份感动和回忆,缠绵的雨缠绵我心间,每一丝的缠绕都是我和它的专属故事,感谢它的陪伴,感谢它的降临。

练案三 仿用句式与变换句式

1.答案示例

①立春——春已归来,收尽余寒,草长莺飞,花香鸟语

②惊蛰——轻雷隐隐,凝聚雨露,万物苏醒,虫叫蛙鸣。

解析:分析示例可知,对“大暑”的解读是“骄阳似火,热到极致,繁荫蔽日,蝉歌如雨”,从句式来看,都使用四字句;从表达方式来看,使用描写;从修辞手法来看,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据此抓住不同节气的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拟写即可。

2.示例

(1)它如春风,吹走我们脸上的愁云;如阳光,驱散我们心头的阴霾;如暖流,融化我们心里的坚冰

(2)它如明亮的灯火,温暖寒冷的暗夜,驱散心头的迷雾,照亮回家的路途

3.答案示例

你是否羡慕过王安石的人生?是啊,他秉持朝政,怀天下万民,务财利兵革,活得多么充实忙碌!

你是否羡慕过苏东坡的人生?是啊,他仕宦南北,赏赤壁风月,啖岭南荔枝,活得多么多姿多彩!

你是否羡慕过辛弃疾的人生?是啊,他沉浮宦海,历扬州烽火,忆金戈铁马,活得多么执着坚韧!

解析:由“王安石”可以确定“充实忙碌”“秉持朝政”“怀天下万民”“务财利兵革”,由“苏东坡”可以确定“多姿多彩”“仕宦南北”“赏赤壁风月”“啖岭南荔枝”,由“辛弃疾”可以确定“执着坚韧”“历扬州烽火”“忆金戈铁马”,最后仿照所给例句进行拟写即可。

4.示例

恕——如心,将心比心,互相理解,做人、读书都应该有这份胸怀。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成为国际公认的道德黄金律,成为指导个人及社会的行为准则。

5.答案示例

星辰是夜空的眼睛。假如夜空没有了星辰,就迷失了前行的方向,再也不能点亮路途,再也不能追逐光明,再也不能点缀宇宙

解析:注意选择恰当的喻体,写成假设关系的复句形式,最后三句要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在内容上呈现出递进的关系。

6.答案示例

譬如园中弯曲的小路,冰冷的积雪覆盖的季节,诉说着无尽的寂寞 譬如秋风吹来的季节,片片树叶飘落,给大地披上一身的金黄

解析:画线句子“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可以作为“标准句”。然后用“譬如……”的句式仿写句子,使之能与原句形成整齐的排比句即可。

7.参考答案:

战国时代楚怀王不图自强,不辨敌友,梦想依附秦国;屈原虽然“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却依然深怀爱国热忱。历史剧《屈原》叙写了屈原同朝廷绝齐亲秦的反动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

解析:首先把“历史剧《屈原》叙写了屈原同朝廷绝齐亲秦的反动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作为一个独立的句子;然后再分析长句中“故事”的定语,把它的两个定语变换成两个短句,一个是以“战国时代楚怀王”作主语的短句,一个是以“屈原”作主语的短句;最后将这三个短句按照合理的语意关系依次写下来即可。

8.参考答案:

黄山云海,虚虚实实,似真似幻,给人一种幽幽玄妙之感。黄山云海,缥缥缈缈,远远近近,给人一种虚无仙境之谜。

解析:分析画线句,首先确定陈述对象是“黄山云海”。其次根据首句的句式特点,将画线句中与之句式相同的部分抽出,如“虚虚实实、似真似幻”“缥缥缈缈、远远近近”;而句式不同的部分则要仿照首句进行变换,如“带给人们的是幽幽玄妙之感”“更有着仙境般的虚无”可仿照“给人一种朦胧之美”进行变换。

9.答案示例

我会让余秋雨带我去探寻那敦煌的奥秘,我会让三毛带我去聆听撒哈拉那骆驼的哭泣,我会让朱自清带我去寻觅清华园的旧迹,我会让张爱玲带我去体味旧上海旗袍的韵味。

解析:“散变整”首先要选准格式句。因为要变换的句子前还有内容,所以,要注意审出其隐性要求。根据主语一致的原则,“余秋雨”句和“朱自清”句可留用;再依据文段开篇的这句话“与文学家一同散步”,所以选择的格式句必须具备“‘我’和‘文学家’一起”这一内容特质,与这相合的只有“三毛”和“朱自清”这两句。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留用的格式句只有“朱自清”这一句。最后,根据“朱自清”这句的格式变换其他三句。

10.参考答案:

未来社会组织的主体是那些贴近社会、了解大众多样性需求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以较快速度解决大量社会问题的具有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基本功能的小型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

解析:题干要求以“未来社会组织的主体”为开头,这就意味着要调整选定的主干句即第一句的前半句。调整后主干句变为:未来社会组织的主体是小型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然后将其他几句变成“小型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的定语即可。

11.如①,“时序”“日月”“钟声”“光阴”都展现了钟表记时的特点;“催人珍日月”“劝尔爱光阴”则是让人珍惜时间。如⑥,“蚀”“齿”突出牙科诊所诊治牙齿的职业特点;“善医”“专治”则是展现诊所的技艺精湛,用以招徕顾客。

篇7:《赤壁赋》特殊句式

客有吹洞箫者。

凌万顷之茫然。

2、被动句: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3、宾语前置: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4、状语后置:

徘徊于斗牛之间。

月出于东山之上。

5、名作状: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6、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

7、使动用法:

正襟危坐。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方其破荆州。

8、判断句:

夫水,智者乐也。

《赤壁赋》字词活用:

【舞】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动词的使动用法。

【泣】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词的使动用法。

【西】

西望夏口:向西,名词用作状语。

【东】

东望武昌:向东,名词用作状语。

【侣,友】

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以……为伴侣,名词的意动用法。

友:以……为朋友,词的意动作法。

【下,东】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攻占,方位名词作动词用。

东:向东进军,名词作动词用。

【渔樵】

篇8:句式变换考点归纳

句式变换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语言技能。主要包括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肯定句否定句的变换、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长句和短句的变换、整句和散句的变换、单句和复句的变换、常式句和变式句的变换、口语和书面语的变换等。以下具体分析一下,以备考生复习参考。

一、长句和短句的变换

句子的长短是相对而言的,并没有截然的界限。长句和短句只是就单句而说的。一般的单句中结构复杂、用词较多的句子就是长句,否则是短句。

长句一般有三个特点:一是修饰语(定语、状语)较为复杂;二是并列成分用得较多;三是某一成分结构比较复杂。长句容量大,能使表达严密准确、细致,使条理贯通。政论文和科学论文、文学作品中描写自然景色或人的内心活动、思想变化的句子多用长句。

而短句短小精悍、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感强。

把一个长句改换成几个短句,方法有:首先用“提取主干法”把长句的主干成分提取出来,使之成为一个短句;其次将复杂的修饰语根据表达的意思化成几个短句。

例如 把下面这段文字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内容不能删减,原意不能改动。

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

分析 是一个复杂的单句,宾语之前有复杂的定语,可以将长定语抽取出来,使主干成分成为一个句子,再将长定语分拆开来,组成三个短句。①某市市长发出了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剧场的指示。②但警方却接到了严禁执行市长这一指示的禁令。③今天地方法院又推翻了这一禁令。

这几个短句变成一个长句,方法与上正好相反:首先,以其中一个主要句为主干;其次,把剩余短句作主要句的定语或状语。

例如把下面这段话改写成一个单句(内容不得有删削)。

里克特是德国著名作家。他出生于小资产阶级家庭,与歌德生活在同一时代。作为“穷人的歌者”,他的散文《两条路》向人们展示了人生道路上惊心动魄的选择。

分析几个短句,围绕“里克特”展开话题,选择最后一句作为主干而将其他短句化为“里克特”的定语。改写:出生于小资产阶级家庭,与歌德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德国著名作家,“穷人的歌者”里克特的散文《两条路》向人们展示了人生道路上惊心动魄的选择。

二、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

在动词性谓语中,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施动者)的句子叫主动句;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用主动句还是用被动句主要受语言环境的制约。这在复句中表现得较为明显。一般来说,各分句应采用相同的叙述角度,使前后主语保持一致,使叙述的重点突出,语意连贯顺畅。因而,选用主动句或被动句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例如“芦柴棒”一般的包身工,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可是她们还在那儿支撑,直到带工老板榨完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为止。

分析 画线文字在原文中是这样说的:“直到被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一滴血汗为止。” 比较上面两种句式,在这种语境中,是强调被动者的,“她们”是被迫的,因而原文中的被动句选用恰当,使前后主语一致,语意顺畅。

再比较下面两句:

①二诸葛老婆追出门来,二诸葛把她拦回去,二诸葛老婆还骂个不休。

②二诸葛老婆追出门来,被二诸葛拦回去,还骂个不休。(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分析①中三个分句有两个不同的主语,叙述角度变来变去,语气显得不顺畅,而例②则选择了被动句的形式,主语承前省略,使整个复句叙述角度统一,重点(二诸葛老婆)突出,简洁、紧凑、顺畅。

从方法上而言,主动句变被动句,只要把“把”字后的受动者,即“把”带的宾语提到主语的位置上,将“把”改为“被”即可。被动句变主动句,只要将“被”字带的宾语提放到主语位置上,将受动者放到动词后面,去掉“被”字即可。

三、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

同一个意思,可以用肯定句表达,也可用否定句表达。值得注意的是:由肯定句变成双重否定句或否定的反问句时,千万不要把意思说反了。应该明确,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三重否定则还是表达否定的意思。下列三句就是把意思说反了的例子:

①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难道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吗?

②老一辈革命家无时无刻都在关心青年人的成长。

③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围绕太阳转这个简单的事实。

分析例①中已有两重否定,再加上反问又等于一重否定,三重否定还是表示否定的意思,可去掉“不”字;例②“无时无刻”只能算一重否定,应该把“都”改成“不”,才能构成双重否定句;例③中也是三重否定,意思表达反了。由于“否认”的宾语是一个复指短语,只能去掉第三重否定“不是”。

四、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变换

反问句比陈述句更加肯定有力,既能强调,又能表达强烈的感情。陈述句改成反问句,陈述句是肯定语气,反问句应加否定词,陈述句是否定语气,反问句就可不用否定同,或用双重否定。反之,也是如此。

例如把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他是一个善良的人。

分析陈述句是肯定语气,改为反问句时就应加上否定词,改为:难道他不是一个善良的人吗?当然,现代汉语中还有其他一些句子类型,如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不同语气的句子可以表达大致相同的意思,但表达效果不同。

例如 ①你把球传给我。(祈使句)

你能把球传给我吗?(疑问句)

②他的脾气暴躁。(陈述句)

他的脾气多么暴躁啊!(感叹句)(前者平叙,后者强烈。)

五、整句和散句的变换

一个句子,句式整齐匀称,多构成排比和对偶的叫整句。其结构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渲染气氛。散句是相对整句而言的,它是结构错落,句式长短不齐的一组句子,其形式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避免单调。

使用整句或散句,应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决定。整句、散句也是可以互换的。散句变整句,就是把长短交错的句子,改为相同的句式,或都改为长句,或都改为短句。而整句变散句就是要把“整齐”变为“错落”,改写时变换其中的句式,穿插使用长短句,就成了散句。请看下面一例

将下面文字中划线的句子改为整句。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花。

我见过雍容华贵的牡丹,也见过高贵清雅的菊花;见过婀娜多姿的水仙,也见过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见过朴实无华的小麦花、高粱花,也见过光彩照人的英雄花。

然而,在我的记忆深处,使我终生难忘的却是这样一种花: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是在花坛暖房里开放,冰天雪地才是它怒放的地方;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是人民的眼泪和心血滋育着它成长,而不是春风秋露。

它,就是献给周总理的花,那天安门广场上一望无际的花。

修改如下:

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在花坛暧房里开放,而在冰天雪地里怒放;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滋育它成长的不是春风秋露,而是人民的眼泪。

六、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变换

经常出现在口语中的句式,叫口语句式。其较为短小,结构简单,少用关联词,显得活泼而自然。经常出现在书面语里的句式,叫书面语句式。其多用长句,结构较复杂,关联词语用得较多,因而显得严谨、周密。

另外,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在用词上也具有明显的区别:口语句式大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词语,书面语句式则多由文雅庄重的词语组成。

例如 ①祝您身体好!(口语句)

②祝您安康!(书面语句)

七、常式句和变式句的转换

常式句是正常语序的句子。变式句是句子成分倒装的句子。常见的变式句有:主谓倒装、状语后置、状语前置、定语后置四种情况。

例如 ①你怎么了?(常式句)

怎么了,你?(主谓倒装)

②我们明天在会议室讨论解决这一问题。(常式句)

我们明天讨论解决这一问题在会议室。(状语后置)

明天,我们在会议室讨论解决这一问题。(状语前置)

③他打了高二(1)班的小明。(常式句)

上一篇:vb中array函数用法下一篇:与时俱进的开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