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规则

2024-05-04

湘西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规则(通用5篇)

篇1:湘西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规则

湘西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政府信息公开规则

一、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国家和省州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推行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保证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力,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把我委建设成为行为规范、公正透明的政府机关,根据国家《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结合我委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规则。

第二条 政府信息公开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主题,以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目标,切实为我委更好地履行职责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条 本规则所称“政府信息公开”,是指在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向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社会公众公开相关政务事项及相关政府信息,并接受监督的行为。所称的“政府信息”,是指我委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第四条 政府信息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公开内容和过程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湖南省政府行政程序规定》办理。

第五条 湘西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由委主要负责人担任,分管办公室、法规科、监察室的委领导担任副组长,委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法规科、监察室、人事科等科室为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主任和副主任单位,其他各科室负责人为工作办公室成员。

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协调全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负责组织、指导、推进、监督本规则的实施。公开工作办公室牵头负责组织全委政府信息公开具体工作。

第六条 政府信息公开必须维护国家利益,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于按照有关规定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书面报告州政府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机构。

第七条 制作的政府信息严格履行保密审核、业务复核以及公开发布审批程序,确保政府信息公开正确无误。

第八条 除公开征求意见的文件信息外,属于调查、讨论、处理过程中的政府信息,因其内容不确定,一律不得公开。

第九条 下列信息未经批准,不得向社会公众公开:

(一)确定为国家秘密和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

(二)机关内部研究讨论或者进行审议的工作信息。

(三)涉及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信息。

(四)公开后可能影响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可能对执法活动带来不良影响的信息。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得公开的信息。

二、公开的内容范围和程序

第十条 湘西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每根据《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结合实际,修定并发布《湘西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公开目录》,主动公开的内容范围以该《目录》为准。同时对符合下列基本条件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

(一)反映本行政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

(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三)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切身利益的。

(四)其它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

其中:对符合下列基本条件之一的,经委保密办审核通过的政府信息应当重点公开:

(一)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

(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指南、委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以及委有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三)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

(四)依据法定职能或由州政府授权制订的规范性文件;

(五)牵头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以及本州计划报告。

(六)有关重大建设项目的审批情况。

(七)对全州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公共性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

(八)牵头制定的州内区域经济发展、体改和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

(九)牵头制定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规划、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十)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其中:将根据委职能和职责转变,及时更新和公开本机关相关政府信息。

第十一条 主动公开的程序和时限:

(一)属于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承办科室必须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以湘西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名义发布及我委作为主办部门与其他部门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信息,应当自发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由委办公室组织相关科室,通过委门户网站等途径予以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自目录、指南完成更新、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由委办公室组织相关科室予以公开。

(二)委发文件类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各科室负责人必须依据保密规定,在发文报签单(附电子文本)的政府信息公开意见栏中明确标注是否公开意见,在文件正式印发后1日内将拟公开文件直接上网公开。

非委发文件类拟公开政府信息,各处室必须在信息生成后3日内拟定信息文稿,并由科室负责人依据保密规定签署“公开”意见,进行公开。

属委重大政务事项,各科室必须在信息生成后3日内请示分管委领导审定是否公开。

(三)委政府信息主动公开部分,可采用全文公开、部分公开和摘要公开三种形式。

(四)属于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可采用全文公开和部分公开两种形式。

接到信息公开申请,全文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各有关科室可直接答复或提供书面资料;属于部分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必须按照委内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有关规程办理。

(五)新闻信息中心组织对以委名义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整理存档。

(六)未按照规定主动公开公众信息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要求我委及时公开,并有权向有关监督机关投诉。

三、依申请公开的内容和程序 第十二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有权依据有关规定,申请获取本机关主动公开以外的政府信息以及其他部分政府信息。

第十三条 依申请公开的受理程序与要求:

(一)工作流程。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申请,委办公室组织统一受理申请,进行登记、编号、复核申请人填写相关资料。当场可以答复则立即予以提供;需要申请人补正资料则立即向申请人说明;申请条件符合要求则按照各处室职责分工,由办公室提出拟办意见(注明办理时限),呈委分管副主任阅示并签批意见后,分送有关科室办理;各主办科室提出意见和信息(含保密初审意见)分为:全部公开、部分公开(注明理由)、不予公开(注明理由);办公室会同法规科进行审核后呈报委分管副主任审定;办公室向申请人予以答复、提供。

(二)申请范围。同一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重复向本机关申请公开同一政府信息,本机关已经作出答复的,可告知申请人不再重复受理;需要申请人补正资料,明确告知申请人在5个工作日内补正,逾期不办者,则视为放弃申请;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本机关职责权限范围,但本机关未制作或者获取的,应当明确该政府信息不存在;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明确不予公开的意见,并说明理由;申请人申请提供的政府信息属于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除权利人已经书面向本机关提出公开与否的意见外,其他需要征询权利人意见的,应当向申请人提出征求权利人意见的建议、理由和联系方式,并由办公室向权利人发出书面征询意见函,权利人在要求的期限内未作答复的,视为不同意公开。

(三)时限要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当场能够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确定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该请示委分管领导同意,并同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15个工作日。

办公室在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后按程序5个工作日内分送有关承办科室,承办科室应在3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公开,并由承办科室答复申请人。决定公开的,在申请人办理申请手续后当场向申请人公开;不能当场公开的,应在申请人办理申请手续后3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公开。决定不予公开的,由承办科室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申请人有异议的,可向委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委监察室反映。

(四)反馈形式。依申请公开申请人可以选择邮寄、递送、传真、当面领取等方式获取政府信息,并可以选择纸质、光盘、磁盘等载体形式。委办公室原则上应当按照申请人要求的方式和载体形式提供政府信息。无法按照申请人的要求提供的,可以通过安排申请人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其它适当的方式和载体形式提供。办公室会同承办处室提供条件,方便申请人当场查阅或抄录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申请人要求委出具查阅证明的,由承办科室商办公室提供查阅证明。申请人选择以其它形式获取政府信息复制件的,承办科室经委分管副主任同意,依照申请要求的形式提供;因技术条件限制无法提供的,承办科室商相关科室选择符合该政府信息特点的形式进行反馈。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

第十四条 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可以根据信息的内容和特点,采取下列一种或几种方式予以公开:

(一)湘西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门户网站;

(二)新闻发布会或者其它相关会议;

(三)根据州政府统一要求、指定的供公众查询的场所;

(四)政务公开指南或办事指南(文本)。

五、组织领导与职责 第十五条 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必须在委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组织领导、在工作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工作办公室由委办公室、法规科、监察室和人事科构成,办事机构常设在委办公室内,牵头组织全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正常运转。

机关各科室负责起草拟公开政府信息(附电子文本),审查并提出该信息属于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的意见,并进行保密初审;对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信息公开的申请,除列入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目录全文公开或者部分公开、依申请公开目录中全文公开的信息之外,依据有关规定以及其它法律法规,负责研究审核和提出答复意见,并提供该政府信息(含电子文本)。

六、责任追究制度

第十六条 委机关各科室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科长负责制和首办责任制,各科室必须指派一名同志任联络员,负责本科室政府信息公开的联络、衔接、督办等工作。

第十七条 委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依照本规划对全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对各科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

第十八条 新闻媒体报道或社会传言与相关事实不相符造成恶劣影响的,由新闻信息中心商相关业务科室及时公开予以澄清,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考核将纳入机关各科室的工作目标责任制,由委人事科牵头商监察室负责实施。

第二十条 委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监察室受理投诉、举报、控告和建议等事项,及时处理并向有关科室提出改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建议和意见。负责保护投诉人、举报人、控告人的合法权益,对打击报复行为予以严肃查处。第二十一条 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自觉接受社会各界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二十二条 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所需经费由机关财务在委预算中统一考虑,以保障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正常运行。并对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将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本工作规则,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的;通过其它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的;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隐瞒或捏造事实的;玩忽职守、贻误工作,对擅自发布、公开未经核实或批准的政府信息的直接责任者,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由监察室会同人事科按有关规定提出对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的意见,报委党组审议后执行。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有关保密规定,泄露国家秘密的,应承担相应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篇2:湘西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规则

关于印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

实施办法》的通知

发改厅〔2013〕2183号

各司、局、室;各直属和联系单位;国家粮食局、国家能源局:

为进一步规范和做好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08〕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号)文件的要求,在向多个部门、地方发展改革委进行调研并结合工作实际的基础上,我们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将《办法》印发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3年11月5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我委政府信息,提高工作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我委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

—1—

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08]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号),结合我委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委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责过程中,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公开相关政府信息。

第三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研究解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长、副组长由委领导担任,机关各单位和监察部驻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局(以下简称驻委监察局)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公开办,非常设机构),设在办公厅,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第四条 公开办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建立健全全委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各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政策研究室(新闻办公室)负责完善和实施我委新闻发布制度,统一管理和组织实施我委对外新闻宣传及受理、安排新闻媒体采访事宜。法规司负责我委政府信息公开的合法性审核工作。

第五条 公开办的主要职责是:

(一)指导各业务司局做好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事宜,维护和更新我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二)接收、批分和正式答复向我委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三)组织编制我委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四)指导地方发展改革委(包括单设省级物价局)、下属事业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五)履行我委规定的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关的其他职责。第六条 委机关各单位应当确定至少一名工作人员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联络人,具体负责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协调和落实,解决和反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遇到的问题。委机关各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联络人名单应报公开办备案。联络人发生变动的,应于5个工作日内将新的联络人名单向公开办报备。

各单位要按照《条例》和本办法做好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并制定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措施。

第七条 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对全委各单位政府信息公

—2—

开工作进行考评,并依据《条例》和有关规定要求于每年3月31日前向社会公布我委上一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第二章 公开的范围

第八条 我委制作的符合《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一)令、公告;

(二)规范性文件;

(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

(四)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促进就业、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

(五)价格政策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

(六)按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承诺,我委负责的应当公开的政策措施及相关规定;

(七)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八)部门预算报告、决算报告;

(九)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

(十)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

(十一)我委与其他国家(地区)的相关部门或国际组织签署的涉及政府投资、价格制定等方面的双方同意公开的多双边协议、协定;

(十二)我委公务员招考、录用的条件、程序、结果;

(十三)我委机构设臵、职能、办事程序等。

第九条 除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我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我委申请相关政府信息。

第十条 下列政府信息不予公开: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经权利人书面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除外;

(二)公开后可能会影响检查、调查取证等执法活动的政府信息;

—3—

(三)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

第十一条 我委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十二条 各单位在公开政府信息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进行保密审查。认为应当补充定密的,由主办司局确定,报办公厅审核。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单位)或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第十三条 我委拟发布的政府信息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与相关行政机关进行沟通、确认,保证发布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

(一)我委联合其他部门发文;

(二)其他部门联合我委发文;

(三)我委在发文过程中征求或会签过其他部门意见的。

拟发布的政府信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批准的,未经批准不得发布;需征得有关部门同意的,未经同意不得发布。

第十四条 各单位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予以澄清。

第三章 公开的方式和程序

第十五条 我委政府信息主要通过以下渠道主动公开:

(一)我委门户网站、文告;

(二)新闻发布会;

(三)新闻媒体。

第十六条 各信息拥有单位(指信息内容的业务主管司局)是确定政府信息是否公开的主体。对本单位制作的信息,在办文时按以下规定履行公开程序:

(一)各信息拥有单位依照本办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相关规定,在起草文件时应标明公开属性(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公开),并在《办文要报》中对标明的公开属性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说明法定理由。

—4—

(二)信息拥有单位负责人对公开属性进行审核并在发文稿纸上签字确认;

(三)办公厅对送核文稿的公开属性进行核对无误后,报请委领导审定;

(四)对送委外会签的文稿,各起草单位须请会签部门提出是否公开的意见;

(五)按照上述程序完成审核手续的拟公开信息,根据确定的公开形式公开。

各信息拥有单位在办文之外制作的政府信息,经各单位负责同志审核后报公开办审查批准后公开。涉及其他单位的,应事先沟通一致,重大信息应报委领导批准。

第十七条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八条 向我委申请获取政府信息,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包括通过我委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系统申请公开,可从我委门户网站下载或到我委政府信息公开接待室领取申请表);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公开办代为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及身份证明文件;

(二)申请的政府信息内容,包括能据以指向特定政府信息的文件名称、文号或其他特征描述;

(三)与申请人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相关性的说明;

(四)获取政府信息的方式及其载体形式。

第十九条 公开办统一接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对收到的书面申请进行登记、编号,并根据申请公开的内容和委内职能分工及时转交相关司局办理。涉及多个司局的,由牵头单位汇总办理。承办司局在答复申请人之前的5个工作日前,将书面答复意见送法规司会签进行合法性审核,如需修改,根据法规司意见对答复进行修改后,在答复申请人之前的2个工作日前送公开办。对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相关承办单位根据下列情况分别做出答复:

(一)属于主动公开信息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

—5—

和途径;如该政府信息尚未主动公开,应在法定答复期限内先办理主动公开手续,再答复申请人。

(二)属于依申请公开信息的,经批准后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提供;无法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提供的,经公开办同意后,可以通过安排申请人查阅相关资料、提供复制件或者其它适当形式提供。

(三)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告知申请人做出更改、补充。

(四)申请获取的信息不属于《条例》所指的政府信息,告知申请人不属于政府信息。

(五)申请获取的政府信息我委没有制作或获取的,告知申请人信息不存在。

(六)申请需要我委进行汇总、加工或重新制作的信息,应根据《条例》第二条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号),告知申请人要求获取的信息不存在。

(七)申请获取的信息依法不属于我委公开的,应告知申请人;如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的公开机关的,应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

(八)申请获取的政府信息已按照《档案法》移交档案部门的,应告知申请人向档案部门咨询。

(九)申请获取的政府信息属于查阅行政复议有关材料的,应告知申请人依照《行政复议法》规定查阅。

(十)以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名义提出有关信访事项的,应告知申请人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范围,将按照《信访条例》规定进行办理;进行业务咨询的,应告知申请人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并对咨询的问题做出答复。

(十一)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由承办单位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但是承办单位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予以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和理由书面通知第三方。

(十二)申请人要求获取的政府信息中含有不应当公开的内容,但是能作区分处理的,承办单位应当向申请人提供可以公开的信息内容,并对不予公开的部分说明不公开的理由。

—6—

(十三)同一申请人重复申请同一政府信息,我委已经做出答复的,可告知申请人不再重复处理。

第二十条 承办单位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自我委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公开办负责人同意,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15个工作日。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规定期限内。

第二十一条 我委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除可以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收费标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公民确有经济困难的,经本人申请,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可以减免相关费用。

第四章 监督和保障

第二十二条 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所需经费应纳入预算,以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二十三条 办公厅会同国家信息中心负责我委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 公开办组织编制、定期更新适用本办法的我委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

第二十五条 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动接受社会各界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评议,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应当认真整改。

第二十六条 公开办、信访办负责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我委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举报和建议。公开办会同驻委监察局负责对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法规司负责办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我委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提出的行政复议事项;对提起行政诉讼的,有关单位按照我委行政应诉有关规定做好应诉工作。

第二十八条 有关单位违反本办法,给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造成不良后果的,由驻委监察局、公开办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依据有关规定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7—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国家粮食局、国家能源局分别负责本单位职责范围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并办理相关行政复议和应诉。

第三十条 委属事业单位应按照《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参照《条例》和本办法,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做好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工作。依申请公开事项如涉及委内相关单位的,需会签相关单位。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同时,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篇3:湘西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规则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施行以来,申请信息公开及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案件数量的逐年增加。但是在这些案件中,政府信息公开案件中,法院裁定驳回起诉多。此外,司法实践中原告胜诉的比例较小。在如此畸高的驳回率和原告败诉率下,是否背后有值得探讨的原因。有司法工作者撰文认为:“(当事人)为达到政府信息公开以外的其他目的,反复提起类似甚至与自身没有利害关系的公开申请,在得不到满意答复甚至在行政机关已将其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予以公开的情况下,反复提起多起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导致滥诉。”较为典型的案件是最近的“陆红霞诉南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答复案”(以下简称“陆红霞案”)。在该案的判决理由中法院认为其滥用诉权,构成了权利的不当行使。该裁判也是率先以“较高规格”的形式对滥用诉权进行“规制”。

我们不否认公民具有知情权以及《条例》制定目的的正当性,但权利在行使的过程中是否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受到一定的限制,权利的行使是否不应损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从这个问题出发,我们可以将问题具体为以下几点:1.信息公开诉讼中知情权的行使是否应受到一定的限制?2.如果是,如何认定信息公开诉讼中滥用知情权的标准?3.如果认定了权利滥用的标准,这种权利的滥用能否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完善?

二、相关内容内涵的界定和评述

(一)行政公开原则的内涵

行政公开原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之一。厘清行政公开原则的内涵有助于我们理解信息公开的目的及意义,从而更好地从这个角度界定某一行为是否符合信息公开背后的原则及其目的。

“行政公开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除涉及到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外,必须向行政相对人及其社会公开与行政职权有关的事项。”行政公开是现代民主理论和基本人权理论发达的结果。它是行政主体的法定职责。同时也是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其本质是通过一种法律程序实现对行政权的制约。具有程序法律意义。行政公开原则背后的法律价值,也应当主要是防止行政权力滥用。行政权力拥有大量的自由裁量权。“现代管理型法律更为典型的是,官员们行使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也就是在定义宽泛的和总的规则范围内行使权力。”这就需要将行政过程和行政结果进行公开,从而限制和防止权力滥用。

(二)公民知情权涵义

公民知情权也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之一。厘清知情权的的内涵以及明晰知情权行使的界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从这个角度界定某一申请信息公开行为背后的权利基础及其限度。

作为基本人权之一,知情权的概念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知情权应仅仅指公民知悉行政信息的权利,而广义知情权泛指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这里我们讨论的知情权,是指狭义的知情权。

(三)公民知情权的界限

我们强调权利不受侵犯,强调个人自由,但是权利和自由不是没有限度的。自由是一种法律维度下的自由,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权利的主张和自由的行驶不能侵害他人的权力。即使是自由主义者,也不会认为自由是绝对的。密尔曾经说过:“你的自由之于我的鼻尖”,也如卢梭说的“人生而是自由的,但却无望而不在枷锁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生活复杂性日趋增长,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不可避免的会互相侵犯。美国法律经济学家科斯提出的权利的相互性可以解释这个问题———是允许甲损害乙,还是允许乙损害甲。这就是权利的相互性,对一种权利的保护将会损害另一种权利。

公民知情权也是权利的一种,其行使也应当在一定限度内。否则,公民之间知情权的行使会侵犯相对人的隐私权,狭义的知情权行使将会侵犯政府的权利甚至侵犯公共利益。但我们似乎不能合乎情理的声称某一方权利是更加重要的,并因此要求他人的权利必须为自己的权利让步;但是制定一个权利行使的标准,划出一个界限并禁止明显超过该界限的行为还是有必要的。

(四)《条例》相关规定的评述

《条例》的相关条款具体规定了信息公开的方式、主体以及信息公开的救济。明确以上条款的内容及含义将帮助我们界定申请信息公开行为的性质,也能帮助我们在一个既定的框架范围内有限度地讨论这个问题。

《条例》第九条规定了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和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政府应当主动公开。而十三条和二十条规定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政府部门申请信息公开。

因此,对于界定申请信息公开行为是否为滥用知情权,应首先判断该信息是主动公开的信息还是依申请公开的信息。若为应主动公开的信息,则不存在滥用权利问题,这些信息本就应当被主动公开;若为依申请公开公开的信息,才有必要讨论是否滥用权利。

三、从陆红霞案到知情权滥用认定标准

陆红霞案案情概述:2013年11月26日,陆红霞向南通市发改委申请公开某工程批文。随后该市发改委作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答复书》,提供了工程批复。但陆红霞认为其申请公开的与政法答复的内容一致,提起行政诉讼。市发改委称,公开的批复包括了陆红霞申请的内容,并指出申请人及其亲属陆红霞及其家人多次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存的行为是滥用信息公开申请权,行为和目的不正当,违背了《条例》的目的和宗旨,请求驳回陆红霞的诉讼请求。

法院在裁定书中载明其调查后认定陆红霞及其父亲、伯母三人以生活需要为由数百次向不同的行政机关提起不同类型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这些申请主要包括以下特征:(1)申请内容千奇百怪;(2)本人及亲属分别提出过内容相似甚至相同的申请;(3)多次申请;(4)部分申请目的不正当。

综合以上特征,法院认定陆红霞的起诉:(1)明显缺乏诉的利益;(2)不具有正当性,将诉讼作为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施加压力、谋求私利的手段;(3)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理由高度雷同或在已经获取、知悉所申请政府信息的情形下仍坚持提起诉讼;(4)诉权行使不具必要性,明知其申请和诉讼不会得到支持,仍然一再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使行政和司法资源在维护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有失衡。法院据此评价:陆红霞提起的相关诉讼不具备权利行使的正当性,属于典型的滥用诉权行为。

(一)法院滥用诉权的认定标准有待商榷

公报中法院确认陆红霞意在“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施加压力,以引起对自身拆迁补偿安置问题的重视和解决”,是一种主观臆测,并没有相关证据加以证明。因此,以其为理由认为“明显缺乏诉的利益”便不那么合适。

公报中法院确认“家庭成员分别提出相同或类似申请,内容多有重复”,并以其为理由认定陆红霞的诉讼“不具有正当性,将诉讼作为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施加压力、谋求私利的手段”。

但事实上每个人都各自享有独立的信息公开申请权与诉权,陆红霞与其父亲、伯母虽然有近亲属关系但是不应将他们之间的信息公开申请权与诉权混同认定。法院也未对其主观扩大主体范围进行合理说明。若此种认定可以作为滥用诉权认定标准,在今后的案件中将赋予法院随意扩大缩小认定事实的范围甚至超出当事人和当事人近亲属的范围,从而使法院的事实认定呈现不受控制的状态。

法院认定事实标准不统一。陆红霞案并不是首次因滥诉而驳回信息公开申请的起诉。在2014年陈爱民与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政府信息公开案中,已经认定陈爱民信息公开滥用诉权。在该案中,法院以多次申请、申请人为同一人且申请内容为同一事项为理由认定陈爱民滥诉,并以此驳回申请。起码在这两个案件中,我们看到了法院对于滥诉不同的认定标准。

(二)诉权滥用问题转化知情权滥用问题

在以上的认定过程中,主审法官也有其无奈之处。这样频繁而集中的信息公开申请背后,可能确实存在着滥用信息公开申请的行为,但是现行规范体系使得司法救济难以解决问题。目前的法律规范体系中并没有明确关于信息公开滥用诉权的规定。《民诉法》第112条对于当事人恶意串通的规制,《若干解释》第36条都不能作为本案的判决理由。因此,法院只好将《民事诉讼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判案依据并很大程度的发挥了法官自由裁量权认定事实和滥诉行为。

因此,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应对频繁而集中的信息公开申请时,如果有相关规范依据能够直接认定当事人频繁多次的带有恶意的针对同一事项进行申请为滥用知情权的行为,或者认定对当事人大量的申请不与其生活生产相关的事项的行为为滥用知情权的行为,进而认定其滥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势必将更好地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该类问题。能否形成在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中知情权滥用的统一认定标准便成为司法救济能否合理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知情权滥用的多角度分析

如上所述,作为基本权利之一的公民知情权的行使也应当在一定限度内。虽然其是值得保护的但我们不能先入为主地认为这个权利是更加重要和优先的,并因此要求他人的权利必须为自己的权利让步。制定一个在信息公开申请行为的标准,划出一个界限并禁止明显超过该界限的行为,防止政府的权利和公共利益不受侵害还是有必要的。

从立法目的看,公民知情权的行使需符合立法目的。政府信息公开是对行政公开原则的践行。行政公开原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公权力滥用,通过行政公开监督公权力的运行;另外一方面通过行政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进而保障公民通过参政议政维护自己利益的权利。《条例》第一条也规定了,制定本条例的目的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依法行政。因此,即使是依法获取信息,也应保证其是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而非其他不正当目的。但我们需注意的是,对这种主观目的的判断不应当脱离证据和事实认定。如果法院可以对此类目的主管臆断,无疑将对公民的知情权进行极大的限制。

从利益保护角度看,公民知情权的行使客观上不应过度损害他人、政府和公共利益。保障公民知情权的行使是对该种权利所体现的利益的一种保护,但是若这种权利的行使过度的损害了他人的利益,那么该权利的行使便不具有正当性。比如公民多次针对同一事项进行公开申请,或者当事人大量地频繁地申请不同领域不相关的信息公开。基于行政资源和司法资源的有限性,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只能满足当事人有效的和正当的行政和司法需求。如果当事人的申请行为和诉讼行为,已经使行政和司法资源在维护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有所失衡,则对该个人利益的保护势必将损害公共利益。

从行为特征角度看,当事人的申请行为需满足一定客观条件足以认定其为滥用知情权。比如公民多次针对同一事项进行公开申请,或者当事人大量地频繁地申请不同领域不相关的信息公开,或者当事人多次、连续、集中地进行类似的信息公开申请。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对这种行为是否不正当的判断,不应当依赖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如果法院可以任意制定客观行为认定标准,无疑将对公民的知情权进行极大的限制,对这种宪法保护的公民权利极大地损害,也就偏离了《条例》的立法目的和其背后的行政公开原则的内涵。

(四)公民知情权滥用认定标准

经以上分析,我们在界定信息公开权利滥用的认定标准时,一方面要防止信息公开异化为一种上访的制度,防止权利的滥用损害他人和公共利益;但另外一方面又不能限制过于严格导致公民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从而背离了《条例》的立法目的和其背后的行政公开原则的内涵。

对于标准的制定,我们可以从主观、行为、结果和因果关系四个方面进行认定。主观上,应证明当事人应当有滥用权利的故意,甚至恶意;行为上,应证明行为人应当满足一定客观条件足以认定其为滥用权利;结果上,应证明行为人的行为对他人、政府和公共利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果关系上,应证明行为人滥用权利的行为与损害结果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按照这样一个相对严格的标准界定信息公开权利滥用,既能够保证不让信息公开异化为一种上访的制度,又能不过分地限制公民权利。

四、认定标准实施方式的设想

该案目前的处理,无论是从法院认定标准还是从该标准的实施途径,都存在不妥之处。上面已经分析了法院认定标准,在标准的实施途径上,最高法将该案登载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作为指导性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每期会发布一些它们具有真实的典型的权威案例。从目前的时间情况来看,对于发布的指导性案例,最高法认为应当对其参照、借鉴、指导和“应当参照”。从英美判例法看,一个判例具有强制力的表现就是其可以在判决中被直接引用,或者在说理或者论证的过程中引用。但是我国法院在判决中不能也不被允许引用不是法律渊源的公报案例,自不必说各自自行颁布的指导性案例。最高法给出的意见是各地法院应当在判决中参考或者参照指导性案例,但却不主张在判决或者在说理或者论证过程中直接引用。因此,虽然这些指导性案例具有事实上的拘束力,但是这种方式并没有给与这些公布的案例以法律效力和法律上的强制力。

篇4:湘西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湘西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来信是指信访人通过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形式提出的信访事项。

本制度所称来访是指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第三条 湘西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是对外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的部门,负责日常信访的接待、组织处理等工作。

湘西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应当向社会公布其通信地址、电子邮箱、投诉电话等相关事项,为信访人提供便利的反映问题渠道。

第四条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信访处理原则,委办公室转交委有关科室的信访问题,委机关各科室都应当认真负责,依法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结。

第二章 基本任务和要求

第七条 委信访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受理群众反映与我委职能有关的意见、建议和诉求的来信来访,对全州发改系统的信访工作进行综合协调和指导。

(二)负责及时向各县市发改部门及机关各科室交办、转办、督办来信来访事项。

(三)从群众来信来访中,筛选出群众信访的热点、难点问题,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对来信来访中带普遍性、政策性、倾向性的问题及重大信访案件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向委领导提出建议和处理意见,为领导决策服务。

第八条 信访工作人员必须做到: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及发改系统的有关政策法规,坚持原则,依法、及时、合理处理信访人的信访诉求;

(二)热情接待来访群众,认真登记来信来访的诉求,倾听并分析所反映的问题,耐心解释政策,及时科室取得联系,沟通情况;

(三)做好对来访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教育和引导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守法,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要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信访工作秩序。

第三章 处理信访事项的基本要求

第九条 委办公室收到信访事项,应当予以登记。凡属反映委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意见和建议,或者是不符委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应当受理,并在15日内转送委分管副主任处理,对于不属于发改委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权处理的机关提出。

对收到的信访事项,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

第十条 信访事项涉及地方发改部门或其工作人员行为的,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权处理的地方有关机关提出。情况重大、紧急的信访事项,由委办公室及时转送有权处理的有关县市发改部门。

第十一条 信访事项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委分管副主任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二条 信访人对做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单位的上一级管理部门复查。收到复查请求的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

第十三条 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可以不再受理,但应当向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

第四章 来信处理程序

第十四条 委办公室收到来信后,应当将来信和信封装订在一起并对来信人姓名、地址、反映的主要内容、办理情况等进行登记。

第十五条 下列内容的信件应报委领导阅批:

(一)带有普遍性和苗头性的重大问题;

(二)发改系统的重要情况和动态;

(三)国内外知名人士的重要来信;

(四)反映对重大问题顶、拖不办、明显违反政策的来信; 信件上报前,办信人可对信件的内容做适当的了解核实。上报的信件经领导批示后,由指定经办人按批示意见具体落实。在规定期限内无反馈结果,由经办人负责催办。领导批示件要登记、复印保存。

第十六条 下列内容的信件由办公室直接转交有关委领导处理,并在规定时限内反馈办理结果;

(一)检举、控告严重违法乱纪、扰乱秩序或者以权谋私的问题;

(二)可能发生,给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问题;

(三)其他应当由有关科室进行调查处理的重要的情况、问题。第十七条 经办人对反馈的结果应认真审查,可以结案的,送委办公室主任审定,其中重要问题,报委分管副主任审定。对处理明显不当或者不能结案的,应当商请有关单位或者有关科室做进一步处理。

来信人对上报处理结果表示不同意见的,应当认真研究,慎重做结案处理。

对已结案信件,经办人应当将该案办理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材料整理保存。

对无查办和无参考价值,以及不需要再处理的重复信件,由办公室做暂存处理,暂存信件由办信人登记、存放、定期整理销毁。

第五章 来访处理程序

第十八条 接待人员要坚持文明接待,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人员的叙述,阅看来访人员携带的材料,做好接谈记录,认真负责地向群众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

来访人反映的问题专业性、政策性较强的,由办公室通知有关科室安排行业管理人员到办公室接待来访群众。

第十九条 要做好集体来访的接待工作。

本制度所称集体来访,是指同一单位、反映同一问题的群众代表来该超过5人的。

接待处理集体来访时,要注意加强与有关委属单位的联系、沟通,避免矛盾激化,事态扩大,如需要请有关单位领导来委机关处理问题时,应当及时通知有关单位领导。

第六章 信访突发事件处理程序

第二十条 对来访人中的下列行为之一的,接待人员可视情节轻重进行劝阻、批评、教育、请州政府办公室保卫科给予警告、训诫、制止,或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一)不按规定到指定场所上访,干扰社会秩序和机关工作秩序的;

(二)同一单位、反映同一问题的来访人数超过5人的;

(三)反映的问题已按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作了处理,仍提出无理要求,经耐心说服教育无效,长期在委办公室纠缠取闹的;

(四)反映的问题按有关政策、法规不应解决,但仍坚持无理要求,纠缠取闹,妨碍正常工作秩序的。

篇5:湘西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规则

一、在信息公开的环境下加强机关档案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相关条例的制定和实施, 政府信息公开化也已经进入了正常的轨道。为了保证公民及社会组织能够获取到准确的政府信息, 就必须提高透明度, 充分发挥出政策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作用, 不断创新档案工作的管理理念, 建设阳光型政府。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政府必须保证公民的信息权和知情权, 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档案机构在档案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信息的档案室是进行信息公开的重要场所, 是信息公开的职能部门, 对于信息公开的范围和服务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 档案工作具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使得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二、机关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 认识不足

目前, 在机关的档案管理工作中, 管理人员对于档案室的职能和性质缺乏明确的认识, 基本上只是将档案室作为档案的存放仓库, 降低了档案室应有的作用。

(二) 缺乏健全的法律体系

在我国的机关档案管理工作中, 虽然在原则上有法可依,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 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体系可以遵守, 导致机关档案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三) 权力与责任不统一

机关档案管理工作, 存在着严重的权力和责任不统一的现象, 在出现工作失误时, 往往没有具体的责任制, 基本上没有个人对事故负责的情况, 而是由机关整体承担损失。

(四) 信息化进程慢

机关档案管理设备相对滞后, 并没有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 从而导致整体信息化进程缓慢。

三、在信息公开的环境下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措施

(一) 创新管理理念

在信息公开的前提下, 政府应该不断创新档案管理理念, 紧跟时代的步伐, 要学会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 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从而创新管理理念, 加强信息公开意识的培养, 将民主性、服务性和透明性有机的统一在一起, 提高自身的执政水平, 及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 增强角色意识, 充分尊重公众的信息权和知情权

公民对于政府信息有合法的知情权, 政府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候, 必须考虑这种情况, 做到以人为本, 同时, 加强信息公开, 可以增强公民对政府的信任, 从而使得政策能够更好的贯彻执行。

(三) 建立合理的法律规范体系

国家应该加强立法工作, 从而加快我国政治的民主化进程, 在立法的时候, 要吸取中外的成功经验, 并且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理论联系实际, 将档案管理和信息公开有机结合, 为政府进行信息公开提供相关的法律依据, 这样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就会更加的科学合理, 同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 避免出现问题后无人承担后果的现象发生。

(四) 整合业务流程

目前, 在我国政府的档案管理工作中, 普遍存在着各个环节衔接不流畅的状况, 程序过多, 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这对于信息公开造成了不良影响, 所以必须重新整合业务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一套合理的运行体系, 从而使得信息公开与档案工作流畅的衔接在一起。

(五) 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

在政府的档案工作中, 监督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避免一些违法乱纪事情的发生, 建立监督机制, 可以充分保证政府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从而实现档案工作的真正作用。

四、结语

总之, 随着时代的发展, 政府的信息公开已经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和民主意识都在不断的加强, 建设服务型政务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 将档案工作与信息公开有机的统一在一起, 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有利于政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使得民众的意愿在政策中充分体现出来, 从而增强政府的权威性, 也有利于政策的执行力度。在信息公开的环境下, 政府应该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 为档案管理不断注入新鲜的时代元素, 不断创新管理理念, 建立完善的规范机制, 从而为建设阳光政府建立坚实的基础, 提高我国政府的执政水平, 不断推动社会稳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传凤.论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档案工作改革创新[J].科技与企业, 2011 (01) .

[2]谢永宪, 孙爱萍, 沈蕾.基于公民视角的政府信息利用问题研究[J].档案学研究, 2010 (06) .

[3]陈丽.基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档案馆业务流程再造[J].档案学研究, 2011 (03) .

上一篇:描写荷花优秀作文下一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礼仪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