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传统土家吊脚楼的特色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3-01-14

湖南省西北部俗称湘西,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作为当地的世居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土家族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地理环境、材质条件等因素,在当地依山靠水建造了其生活模式相一致的吊脚楼建筑。土家族吊脚楼蕴含着土家族人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也是土家族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蕴含着丰富的风土人情知识,对相关建筑的内在成因和特质进行分析,不仅能够把握吊脚楼长期生命力形成的本质因素,也有利于该民族特色建筑社会价值的更好发掘。

1传统土家族吊脚楼历史和成因

1.1传统土家族吊脚楼历史

传统土家族吊脚楼形式的建筑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了,其原型是干栏式建筑。在原始社会,古代巴人(土家族先祖)居住方式主要是巢居和穴居,伴随着历史不断地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土家族先人的居住方式也逐步演变成干栏式样的建筑。湘西土家族地处巴楚文化交汇处,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是必然的,由此带来更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建筑技术。全木构架的土家族吊脚楼就是当地衍生的文化与建筑技术完美融合的产物。

1.2适应自然环境

湘西土家族地区自古就有“八山一水半分田”说法,由于地处武陵山脉,境内崇山峻岭密布,并且山峦起伏,江河深层割裂。崎岖的地貌特征使得土家族聚居地区耕地资源稀少,为了使稀缺的耕地资源尽可能少地被占用,土家族民众发挥聪明才智,在建筑方面用尽心力,顺应山势形成了把平房和楼房相结合的吊脚楼建筑。这种建筑构思巧妙,不仅占有空间少,且适应了当地复杂的地势变化,也保障了当地民众的生活空间。同时该建筑又很好地克服当地气候环境带来的空气湿度大、夏季湿热等不利因素,悬空而居使得土家族人免受虫兽危害,同时也保障了民众的身体健康,而楼下的空间也没有浪费,可以用来饲养牲畜,可谓是一举多得,充分体现了土家族人的经验和智慧。

2土家族吊脚楼的基本类型

虽然同是吊脚楼建筑,众多吊脚楼并没有统一的形制,根据外形特征,可以细分为五个种类:第一、单吊式,这是土家族吊脚楼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主要特点是只有一个厢房悬空;第二、双吊式,这个形式的吊脚楼在正屋的两个厢房悬空,当地人在建房时往往先建正方,然后依照需求和条件再决定单吊或是双吊厢房的补建;第三、四合水式,这种是吊脚楼形式是在双吊式吊脚楼的进一步改进,把双吊厢房上方连接,形成一个四合院,这一点和汉族的的四合院有几分相似,显然是土家族文化与中原汉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产物1;;第四、双层吊式,这是在原先已经悬空的厢房上再加盖一层,单吊或双吊厢房都可加盖;第五、平地起吊式,和以上形式吊脚楼不同的是,平地起吊式吊脚楼下面本身便是平地,但是仍然用木柱支撑,抬高厢房。从以上土家族吊脚楼建筑分类可以看出,无论是单吊或双吊,或是其他种类,主要是以厢房吊起为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各种变化,虽然变化众多,但万变不离其宗。

3传统土家族吊脚楼的可持续发展内在因素

虽然吊脚楼建筑很好地适应的当地的气候环境变化,同是也能充分满足民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但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湘西经济发展的同时,湘西地区的社会环境也逐渐开放,民众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转变,对于传统建筑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出现了用现代建筑材料建造的各种建筑。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何种态度对待传统的土家族吊脚楼民居成为必须亟待解决首要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土家族吊脚楼的可持续发展。

3.1实用价值方面

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是土家人民族智慧的结晶,湘西土家族世代居住在武陵山脉的大山中,当地潮湿多雨、夏热冬冷等生态特点,现存的传统湘西土家吊脚楼多为三层。底层一般并不住人,通常只是用来饲养家禽、放置农具、重物以及杂物。第二层才是饮食起居生活的地方,这才是最适宜人居住的楼层,内设卧室,外人一般不得入内。主卧室的外面是堂屋,那里设有火塘,通常一家人都会围着火塘吃饭就餐。第三层远离地面通风干燥,十分宽敞明亮,除了用作女儿房外,一般还会隔出小房间作储粮和存物用。吊脚楼好处众多,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分区明确,人畜分居,清洁卫生;在楼板下还能存放杂物,使用方便。在生活方面,吊脚楼一般都依山傍水,优美的环境带给土家人好的心情,土家族房屋与自然环境的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充分考虑了山势、水源、土地、风向等居住相关自然因素,这些都充分体现吊脚楼实用和使用价值。

3.2艺术价值方面

从湘西地区传统土家族的建筑现状来看,当地吊脚楼形态不一,风格不同,空间结构也各有差别,因此也造就了吊脚楼的千姿百态,形成了不一样的美感。这种美感主要源于外观和内部结构两个方面,从外观上来看,吊脚楼实际上是三角形和长方形的组合体,有棱有角,稳定坚固,呈现出一种健劲挺拔之美,也表现出一种灵秀典雅之美。而在房屋内部结构上同样表现出了不一样的审美,房屋的梁柱都是采用垂直相交的结构,因此整个空间内有一种方正之美。虽然屋顶的正脊用的直线,但在复盖脊瓦时,对正脊的“两山头”则加瓦起翘,从横向来观看则变成了弧线,在视觉上给人以雄健、端庄的感觉。传统土家族吊脚楼采用全木质结构,其最主要的装饰手法就是木雕,讲究疏密,布局构思精巧,丰富清晰层次,生动活泼的造型,展现一种古朴灵秀之美。在装饰色彩上强调不大面积使用鲜艳的色彩,而是充分利用木料本身的色泽与纹理,局部采用天蓝、钻蓝、土红和土黄等颜色进行点缀,清新脱俗。使整个土家族吊脚楼建筑的天然颜色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诗意洋洋。用来装饰的题材内容多取自土家族的神话传说或者图腾,例如雕刻喜庆吉祥文字、包涵美好寓意植物或动物等内容。此外,传统吊脚楼一般设有走栏,比较多用镶花栏杆做作美人靠,走栏的吊柱悬空而挂,通常会将其雕刻成金瓜或荷花,使之刚柔相济,和谐而优美。此种风格的建筑格局可以千变万化,给人以美的欣赏价值,彰显出土家民族独特的审美思想。因此是技术和艺术之美完美相结合的典范。

3.3科学价值方面

湘西土家族吊脚楼不仅有实用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其同时也有一定的科研价值,从其结构上来看,井干式、抬梁式、传斗式等结构不仅美观,且非常坚固,具有重要的力学研究价值。另外整个吊脚楼的柱梁都是以榫穿卯相连,没有使用一颗钉子,其中的关系建构可谓是煞费心思。而在整个建筑开工建造时,虽然涉及到几百根梁枋瓜柱的大小长短与开卯作榫的部位,以及复杂的力学估算等海量数据,都没有使用图纸,皆胸有成竹,体现出土家族掌墨师傅们精湛的建筑技术和独具匠心的创造精神,传统土家族吊脚楼建筑过程展现了技术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结合。其在物理学、建筑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3.4绿色节能方面

传统土家族吊脚楼因地制宜运用当地树种,极大节省了建筑材料的成本,依山水就势,不需要大量挖方,节省了占地面积,节省了大量的劳动成本,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是传统土家族吊脚楼绿色节能的最重要的优势。传统土家族吊脚楼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降温、防潮、净化空气,因此说土家族吊脚楼在自然通风上是天然节能的。土家族吊脚楼的屋顶采用瓦片可以有效起到降温隔热的作用,而建筑整体采用木材建造也可以有效起到保温隔音作用,这些节能材质运用可以为土家人节省能源费用,再加上木质结构的吊脚楼耐久性强且寿命长,也间接的起到了保护生态资源环境的作用。传统土家族吊脚楼的选址、朝向、建造等均较充分考虑到风能、太阳能、地能等可再生自然能的利用,极大的降低了可再生资源利用,传统土家族吊脚楼建筑是绿色节能杰出典范。

3.5人文价值方面

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是土家族民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整个建筑从形制上来说,依山傍水,顺势而建,使得整个建筑和当地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凸显了人和自然的生态关系,表达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密不可分,内涵深远。传统吊脚楼做为土家族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现了土家人的依靠自然、利用自然、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父慈子孝、长幼有序的家庭伦理观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同时也折射出了土家人的信仰崇拜与宗教意识。

4传统土家族吊脚楼传承和发展

湘西土家族建筑有多种价值,从建筑上说,其发展了干栏建筑,是建筑上的进步。从形成上说,吊脚楼是土家族民众在土家族文化背景下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表现了土家族文化的包容与和谐共生,蕴含着生态思想和当地民众独有的审美观念,是传统建筑的典范,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和意义。特别是在当下建筑背离自然的情况下,土家族吊脚楼的绿色节能生态设计的借鉴意义尤其突出。另外,吊脚楼的结构构建对于当下的建筑设计也有重要的的参考价值,如在我国南方和西南地区大多地形多变、气候较为潮湿并且容易发洪涝等地质灾害,尤其是城区内地势较低地带,均可以采用吊脚的形式架空底层,不仅可以很大程度地抵御洪涝侵扰,而且洪涝过后还可以迅速恢复“居住”,架空底层平常也可做为社区体闲健身场地或者停车场,一举数得。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从来都是社会发展的主流,新加坡许多建筑就采取了底层架空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南洋潮湿闷热气候条件下对房屋隔潮和通风的要求,也达到了绿色节能效果。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及城镇建设的加快,湘西土家族聚居地区的村镇风貌变化日新月异。如何保护、继承和发扬土家族传统吊脚楼建筑精髓,在现代村镇建设中充分展现土家族建筑独特的文化内涵,传承土家族吊脚楼绿色节能设计理念,加强土家族特色建设,这是规划、设计、建设者大家共同的愿望和共同的任务。如果能将土家族传统吊脚楼特色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传统木材与现代新型材料相结合,既突出了土家族民族特色,又科学合理地融入现代材料与现代风格,达到比较完美的结合,这样,不仅能解决土家族特色与现代都市风格之间存在的矛盾,更能使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特色凸显生机与活力。

摘要:以湘西传统土家族民居代表吊脚楼为研究基础,从地理、气候、生活模式和适宜技术等方面探究了传统土家族吊脚楼的成因和基本类型。从几方面阐述土家族吊脚楼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从实用价值、科学价值、绿色节能价值等方面来看,传统土家族吊脚楼建筑更值得持续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湘西土家族,传统吊脚楼,内在因素,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祝国超.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研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46.

[2] 李长虹,舒平,张敏.浅谈干栏式建筑在民民居中的传承与发展[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7(6):83-86.

[3] 刘晓辉,覃琳.土家吊脚楼的特色及其可持续发展思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73.

[4] 王希辉.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生境与文化保护[J].民族艺术研究,2008(6):41.

[5] 向龙,龙湘平.论土家吊脚楼的文化价值取向[J].装饰,2005(6):108.

[6] 周传发.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25).

[7] 张劲松.思施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研究[J].山西建筑,2010(4):5.

[8] 龙玉杰.谈木结构吊脚楼的保护与发展[J].龙岩学院学报,2006(7):51.

[9] 陈越华.湘西土家族吊脚楼建筑文化研究[J].文史博览,2015(11):22-24.

上一篇: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之比较下一篇:河南省民办高校校友会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