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a4浅谈语文核心素养

2024-04-25

版a4浅谈语文核心素养(通用9篇)

篇1:版a4浅谈语文核心素养

谈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科,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其责任就是要为教育规划课程需要完成的总体目标而承担一部分任务。基于学生未来发展,以及其学力基础,要规划语文科的教学目的,这构成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个独立学科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融入学科意识,即自然需要以独有性,来让语文科素养区别于其他课程。

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需要双核的基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以语文科塑造人的独立品格与所需能力为基础。

研究语文科素养,要突出几点: 一是,着眼在现代人的学习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要失掉现代属性。

现代人处于一个特殊人际活动圈子,其文化特征是鲜明的。现代人与现代社会,这个特定环境决定了语文教育所塑造的人,也应该具有现代文化特征,在语言表达、思想价值、思维方法上都要打上这个“现代化”的烙印。

语文教育的这个“现代性”,体现在阅读的语料、认知价值、语言交流、主流价值观等很多方面。传统语文与现代语文在五四运动和葵卯学制下的教育都曾经画过界:现代语文,以学习白话文为主,演变而今,在于学习典范的现代汉语;这个语文不是限于国学的,传统的,历史的,而要前瞻未来,本着世界眼光,学习多元文化;这个语文的学习,也需要在注重语感的积累同时,更加重视在有限时间内的学习有效性;这个语文所塑造出来的人,要能够较好服务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积极构造现代生活的价值观与行为规则。

二是,着眼于语文科的独有特点,体现学科基本学习属性。

语文是语言学科,就人才类型而言,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论,其培养人的特长也归入语言领域。语文人,一定是具有语言优势的,进而发展文学水平、文化水平等。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画出界限来,这个课程到底要学习什么?不要让语文老师变成一个全能选手,什么都教。这门课程也不可能不所不包。语文教什么,这是一个老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 1

问题,却无法解决。语文学习的核心圈,即内核是语言层次。这个层次的语文,较多关注词汇、句子、修辞、语法等。任何语言的学习都要由此起步,语文姓语,也要做好这个本分的事。第二个层次是文章与文学圈子。也就是语言具备了完整形态的表达,具有了结篇的意义。这就是说,语文科的学习,也把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作品、全世界人类历史上形成的优秀作品都包容进去了。文章里包容的东西一下子丰富起来,诸如人的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价值观等都要包括在其中。而且之于优美语言的审美就变得重要的。文学的意义就在于,把人类最美好的语言,最美好的情感,最美好的思想等一并装入文章呈现给大众,成为教育的样本。这个阶段的学习对于发展人的典范语言起重要作用。第三个层次是文化和哲学层次。这需要在一个人有了很多人生阅历和基础性的社会认知之后,才可以启智。这个学习可以延后一点,作为语文科素养发展的后续事情。语文科读久了,或许其人的文化滋味就显著起来。

三是,着眼在核心素养,不要过于泛化,超出学科实施力量则就成为学科实现不了的目标。

核心素养,与素养不同。在内涵上都是谈素养,可是加上“核心”,就保留了最重要的东西。语文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过去做过很多总结,在知识教学时代,提出过“字、词、句、语、修、逻、文”的说法,把语文知识素养用这七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现在看,有一点狭隘了。之后,大家普遍接受行为要点的概括,表现为:听说读写思。听说读写是四种能力,后来觉得思考也是语文科不可或缺的,就补上“思”这个重要行为。这些是能力要点的核心。素养的开口更大一点,而且除了装入知识、能力之外,还需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

四是,基于不同的学段,结合教学发展,进行素养发展的层级化设计。

初级语文,要过说话关,重视口语训练,重视语言的交际性。外国人学习汉语,这个初级阶段非常明显。在高级语言阶段,增加了文学的学习,语言的艺术化要求提高了,需要了解这个文化圈子里的人怎么想事、怎么做事。英语学习还要有专业2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

英语,这与英语国家在科技发展上具有领先优势,而很多专业词汇,在生活中不常用而在科学学习中离不开有关。汉语的科技化特点不是很明显的。因而语文的阶段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初步语言阶段,重视词汇积累,可以进行口语交际;高级语言阶段,可以阅读本民族从古至今的优秀文学作品,具有良好的领悟能力。

一个人的语言发展与年龄认知特点是匹配的,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从基础语言的词汇积累开始,而且要积累很多文章,也就是用典范的文章垫底——打下精神的底子。在现代社会,不识字的文盲少见了,可是因为缺乏经典文章垫底,少了精神根基的人很多,由此让一部分中成为识字的文盲——其实是文化盲、思想盲。

五是,核心素养需要具有稳定、基础性特点,与学科双基的要求具有关联性,可是也不要漠视学生学习的发展性。

核心素养是什么,这个东西应该是稳定的,也就是说,我们要求的落实双基,就应该成为这个核心素养。换句话说,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要成为核心素养。

在提出双基的时代,我们把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较多停留在语言层次上,较少关注文章的人文性,由此缺乏了人文关怀。这样的教育就死气沉沉,一点趣味也没有。语文的美感,除了应用语言的准确和优美之外,还在文章内蕴之美。这是具有较强人文性的。因而在1992年韩军老师提出弘扬人文性的主张。这个学术观点所反拨的现实是,语文科不要过于知识化,沉到语言知识的底子上,缺乏对于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视和培养。

今天提出语文素养,在继承过去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也要考虑到语言发展进入较高层级,所应该具备的基础性的素养。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 3

篇2:版a4浅谈语文核心素养

一、对几个概念的理解

要谈“语文核心素养”,必须厘清几个概念。

什么叫“素养”?

素,可以理解为本色、本质;养,可以理解为修养、教养、培养。素,侧重先天的内在遗传基因,个性特征,性格倾向;养,侧重后天的外在教育、文化熏陶、生命历练。“素养”,就是指个体在遗传基因的物质基础上,受后天教育、培养而获得的能力和修养。

什么叫“核心素养”?

这是一个崭新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即:“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我认为所谓“核心素养”一定是最基础、最主要、最本质的素养,它是具有生长力的素养,是种子素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可提炼为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

人文修养包含三个维度:

试谈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培养 1

其一为,情感、态度、价值观。

看一个人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看他(她)喜不喜欢语文,对语文有没有兴趣。有了兴趣,有了爱好,他(她)就会乐此不疲,其乐无穷。钱理群先生说过:“兴趣使人优秀,任务只能让人合格。”冰心先生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有了爱,就有了动力,就有了乐趣,就有了时间,就有了积淀,就有了底蕴,就有了生长,就有了成就……

其二为,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审美主体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包含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什么是美,却见仁见智。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让学生分辨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不能以怪为美、以奇为美、以俗为美,更不能以丑为美。那什么是美呢?我以为“真”是美。真善美,真是前提,如果失去真实、真诚、真理,美就没有了基础。一切假的东西都不是美的!“假作真时真亦假。”当今社会假货泛滥,假唱为荣,以假充真,假话连篇,怎么得了?真是底线,是美的保证。善也是美。一切善举皆为美行!善良是美德,培养一个善良的公民,胜过一百个高分数的“精致的利己主义”,我们要为学生点滴的善行点赞,同情弱者,公平正义,见义勇为,怀有恻隐之心,不献媚,有风骨的好人都是美好之人。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培养孩子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如果人人具有美的眼睛,美的心灵,美的双手,那我们的世界将是多么美好!

其三为,文化底蕴。

试谈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培养

一位具有语文核心素养的人,必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个大概念,就语文学科来说,所谓文化底蕴,就是一个人对古今中外一切经典文化的积累程度。

篇3:版a4浅谈语文核心素养

一、教师的学科素养概述

学科素养是指在学科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系统的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学科信仰、学科思维方式以及人格特征,是教师学科素养的灵魂。当前,语文学科教师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课堂主问题得不到准确的切入,教师不能有效把握某篇课文的真问题、重难点,以致课前导学单不能规范地设计出来。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学科素养问题。要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关键在于勤学乐学,勇于实践。教师要认真学习各种教育教学专著,了解教育前沿理论,理解具体学科的思想方法、学科的知识体系、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策略。对于学科知识,要做到脉络清晰、框架分明,深谙学科内涵。要通过具体学科的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合格人才。

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

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要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这需要语文教师有深厚的学科素养,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考验的是教师的睿智,教师的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指终身发展所需的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必备品格和语言应用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本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创新。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科素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探究式教学等策略,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着重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考验一位语文教师的学科素养。例如,在《曹冲称象》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从别人不合理的方案中吸收合理的成分?称象的第一个方案,是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但“谁有那么大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因而方案不可行。方案二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再称,这个方案也不可行。曹冲借用方案二“化整为零”的思想,形成合理的第三个方案:先把大象赶上大船,看船身下沉多少,沿水面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至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石头重量即知大象重量。曹冲的思路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正是学生所要学习的,即从不合理的方案中吸收合理的成分,加上新的思考,形成新的合理的方案。又如,在《第一次抱母亲》教学中,教师可从三个“没想到”展开文本的叙述:“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经过“愧疚”的情感变化过程,最后才“突发奇想”抱母亲,由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思考,在朗读中感悟,体验浓浓的亲情,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突出表现。当前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文本解读缺乏深度、语言表达有时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忽视表达中的人文情怀。这些反映出学生语文功底不足、实践经验欠缺,也反映出学科素养的低水平状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优秀的品格。“照着做”“我以为”“找问题”,是一个能力与素养提升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据此精心设计导学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无形中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让学生着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终身发展所需的最基本的知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紧迫任务。于永正老师说,我是在用自己的素养教学生。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低,取决于语文教师学科素养的高低。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只有具备过硬的学科素养,才能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勤于反思,勇于实践,注重锤炼教学基本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强化专业能力,培养专业情感,有效促进学科素养迅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要素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10).

[2]韦芳.在文本细读中实现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J].教育探索,2010(10).

[3]黄淑琴.语文学科特殊性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04).

篇4:版a4浅谈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语文;写作;语文核心素养

G633.3

一、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表达交流”写作部分概况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坚持“守正出新”,适应时代特点和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教科书中关于“写作”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有三个子系统:首先是集中独立的写作专题,每册安排了4个专题,5册共20个专题,这便是“表达交流”的写作部分。

二、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表达交流”写作部分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面对具体的现实生活情境,分析情境、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语文核心素养是内隐的,需要借助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显现出来,也需要在上述语文学习活动中发展、提升。 核心素养是当代世界教育的共同课题,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核心之核心。此處的思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思维,而应是语言的思维:语言活动、语言作品所体现的思维;此处的文化应是语言的文化:由语言和言语所承载、体现的文化;此处的审美应是语言的审美:不同于音乐、美术、雕塑等艺术的语言艺术的审美。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要牢牢守住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根基。

首先,在写作话题方面,这五册的二十个话题的内容贴近高中生的生活,大致可归为“情感与价值观”、“思维”“审美”等几类。其中,探讨“情感与价值观”类的话题占比最高,达到50%;“思维类”占比25%,“审美类”占比5%,其余话题占比20%。

这二十个话题能够围绕学生的生活,从实际出发。例如,必修四的第二个写作专题: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这部分的开头引用了毕淑敏、约瑟夫.纽顿对于幸福看法的一小句话,随后又向学生展示了一篇巴克莱的《幸福》。在这个话题中,引导学生思考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这样的话题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有话可说。每一个学生对于幸福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引导他们从身边的微小细节思考幸福的来源有助于他们培养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审美的能力,扩展审美的视野,思考过后通过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能够帮助学生有条理的学习运用语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从工具性到人文性的深入也昭示着写作教学其真正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我们能够看出,这些话题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去写,也引导学生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将这种思考转化为语言文字。但是在此方面本教材略显不足之处在于,话题过于宏大,情境性较弱,因而不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置身于某一情境之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其综合能力的提升有些困难。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反映客观世界实际情况的话题: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这些话题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与人的关系。类似这样的话题扩展到了社会现实生活的众多方面,为学生把目光从关注自我转向关注社会提供了材料,开阔了学生视野,围绕这些话题作为内容进行写作,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意识。

其次,在写作训练方面,五册书训练梯度明显,由记叙文到议论文,最后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之上打破文体限制,写得深刻、充实、新颖、有文采。同时,每一个写作专题在“话题探讨”之后都配备了相应的“写法借鉴”和“写作练习”。

“作文题型是作文训练题日类型的简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的每一个写作专题中都设置了4至5个写作训练题,题目打破了单一的形式,多样化的习题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通过练习能够很好地实现读写结合,进一步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在学习写作记叙文的专题中练习题有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有比如写教师日记、续写故事等多种形式,让同学们在作文时有话可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练习题中,有许多题目设置的十分具体,将学生放置在某一情境之中,这样有助于在情境中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使用建议

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它不仅是感性的,更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写作的过程中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作文教材只是实现作文教学目的的凭借物,使用教材的教师和学生才是作文教学中最具活力、最富能动性的因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表达交流”写作部分具有独立集中的特点,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教师的自主能动性,帮助学生通过学习使用本套教材提升语文素养,提高写作能力。

(一)全面了解教材体系

想要用好教材去学习、去教学,就必须先要对其有着全面的了解。要认真研究教科书的总体结构、体例特点以及教养、教育和发展的任务在教科书中的具体体现。“表达交流”写作部分中的“话题探讨”、“写法借鉴”以及“写作练习”三个部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同时,必修一到必修五这五册书之间也有着合理的梯度,由低到高一次对学生的写作训练提出了要求以及指导。教师要在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在教学中发挥这一部分的训练功能。

(二)创设开放性的写作空间

写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如果在作文中给学生规定了太多的条条框框,很可能让学生变得无话可说,为了作文而作文,写出假大空的话语。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作文教学应该担负起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使命,而且就创造性运用语言这一写作的本质特征而言,创作的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无疑可以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教材主要训练记叙文和议论文,但是教师不应只局限于这两种文体,可以在实践的过程当中适当地放宽对于文体和命题的限制,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不应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积极性,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作文教学方面,探索作文教学落实核心素养观的新思路,就要求语文教师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囿于框架,不拘于形式,不限于条件,不困于实际,大胆创新,勇于创造。”

结语:本文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来看待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表达交流”写作部分,在分析了这一部分的概况后向教师提出了两条使用建议:全面了解教材体系并创设开放性的写作空间。文章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会随着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深入,对这个问题继续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篇5:版a4浅谈语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适应信息时代对人的自我实现、工作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新挑战而诞生的概念。“核心素养观”是我国当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它指向于构建我国信息时代的课程体系。核心素养是人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静心反思时,“数学核心素养”一词已深深植入我的脑海中。我们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我认为,开展数学生本课堂就是要关注数学核心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我们教学中的“三维目标”,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接下来,我就结合我的学习情况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一、从生活背景中开展预学,渗透核心素养。

如果在教学伊始时,我们同时教给学生在开门时要看一下门后有没有人,如果有人需要为他扶着门,这时就把三个目标融合成了一个教学任务。我们在教学中如果都能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就不用再刻意地去找情感目标,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形成国际通用的行为规范。

二、在探究活动中组织互学,渗透核心素养。

教师在教生气的英语表达时,首先提问学生平常生气时会怎么做,然后讲做这些事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可能会对你自己、他人及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就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发泄情绪,学生可能会想到去跑步、踢球等,这时学生内心世界的东西、生活的东西、品格的东西,行为的东西全都融合到了语言教学的课堂中,这才是真正素养的培养。其实每一种活动都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英语核心素养的基本涵义就在于:我们应当通过英语教学帮助学生学会思维,并能使他们逐步学会想得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

三、在多种阅读中进行评学,渗透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教学 1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课本内容。筛选合适的教学材料,合理安排课堂活动,尤其是在充分了解学生语言水平的前提下设计的特色辩论。如何在教好英语阅读课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首先从语言学习上来说,选择从阅读步骤抓起。选择好的材料、明晰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扫除“障碍”、帮助学生分享阅读成果,通过这一系列阅读过程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同时她还指出,将扫除生词作为阅读的第一步很不可取,这会使学生养成“不识字”就无法阅读的不良习惯。学生课前预读、课中教师引导、课后形式多样的检测,三者合为一体,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能力,还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

四、英语教育不应该只是训练技能,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英语教育不应该只是做到训练技能,还应该做到“全人教育”。那么,如何在充分挖掘深度与广度的同时将英语课程设计得生动有趣,又完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呢?我们通过设计以产品导向学习为指导的文化课程,引导学生以语言为工具,将语言运用到设计与创造产品中,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凸显。学生在学期末所展示的成果完全超过了老师对他们的期待,学生的潜能也被充分激发起来,最重要的是学生对这样的课程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五、学生的思维。

在教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英语课堂经常存在思维缺失的问题。无论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还是教育界近年来提倡的“批判性思维”,其含义都非常广泛,绝不仅限于“质疑、批判或是提出反对观点”。从英语课堂教学的角度而言,只要让学生在英语课上做事情,就有了思维的成分。只要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做事情、说事情,引导学生思考对所学文本是否认同,以及认同或者不认同的原因,就契合了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内涵。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思维不能孤立而谈,要融入到英语教学的每一项技能中。学生学完词汇后进行分类,体现了思维;学生观察和分析语法现象,总结出语法规律,也体现了思维的过程。阅读学习时,学生在总结、2

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教学

概括、推理的过程中理解文本,亦是思维。写作学习时,学生力求做到文章逻辑性强,能富有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想法时,仍是思维的体现。由此可见,教师在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合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从课堂生成的角度来看,开放性的活动设计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方面,它可以促使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继而引发学生在英语课堂中采用不同的表达发表观点,最终形成课堂生成。教师关注到语言生成,鼓励学生提供多种答案,即体现了思维,而学生的课堂生成则能够继续引导教师思考师生之间有意义的活动。

英语教学最大的意义,并非简单带领学生理解文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理解了文本的意义后,是否能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同时对文本保持批判、开放的学习态度,是否能够在不断反思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成为积极的学习者。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学理念并非一项浮于表面的任务,作为英语教师而言,要迈好文本分析的第一步,在教学中更多关注深层意义,围绕意义本身,积极创造有意义的师生互动,关注课堂生成,最终将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活动观落到课堂教学的实处。

总之,如果我们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中能适时渗透核心素养,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我们的英语课堂会多一份厚重,多一些灵气,我们的英语课堂会成为学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为了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上尽快落地!

篇6:版a4浅谈语文核心素养

摘 要:教师设计作业,要尊重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年段特点,要与语文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关联起来,由传统封闭走向开放,由陈旧单一走向多样化,由整齐划一走向个性化,由纸面作业走向生活实践的综合作业。把激发学生热爱母语的兴趣贯穿于语文实践作业的全过程,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作业教学实践;基础作业;分层作业;预习作业;跨学科作业

一、缘起

一个周末,我与几家朋友小聚,大家都夸一小男孩阳光帅气,可是他妈妈却在一旁抱怨:“哎,我这孩子,啥都好,就不喜欢做语文作业,儿子总是说,语文烦,作业多,一见作业就心烦。”另一个朋友马上接话:“我家女儿才读三年级,经常看见她一回家就做语文,什么生字词语,抄抄写写,听写背诵,预习复习,单调枯燥,一点儿兴趣都没有,还占去了女儿大量的时间。”

我静下心来思考:是啊,语文作业相对其他学科,确实是占用了孩子童年较多的时间。然而,大家对语文学习的效率并不满意,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孩子究竟喜欢什么样的语文作业?老师应该如何思考和创新设计作业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语文核心素养呢?

二、问卷

于是,我们进行了问卷调研,在五年级7个班共发放了307份问卷,回收了293份问卷(见表1)。

接着,在各班抽取了2名学生进行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并梳理了目前教师设计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大致是:书面机械抄写多,动手实践运用少;知识巩固重复多,自主灵活选择少;教师随意性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少。

我们举行办公室教研沙龙,决定先行先试,创新设计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又能让孩子们在浓浓的书香和淡淡的墨香味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作业。

三、实践

(一)关注儿童语用的基础作业――词语串串香

语文素养就是要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滋养出来,针对人教版四到六年级每个单元的词语盘点,如何让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自主积累和运用呢?我们设计了简单而有趣的“词语串串香”作业题。

1.词语还原法

首先,让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把这些词语快速还原到单元课文中,找到原句勾画出来,并大声朗读课文原句子。通过词语还原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积累这些词语就容易得多。

2.词语纠错法

接着,请每个同学把书写这些词语的易错字找出来,提示大家辨析易错字的方法,在旁边做个记号,并写一写这个易错字词,看谁写得最漂亮。

3.词语串串香

重庆小朋友都知道,许多小巷子夜市都摆摊设点麻辣串串香。因此,我们鼓励孩子们自主选择盘点的几个词语,用一段话把它们串起来。请欣赏我班同学完成的作业。

例1:2+1(选择2个二字词语,1个四字词语)

五年级上册2单元词语盘点:素净、梦想、心灵手巧

我把在兴趣班上刚刚学会的十字绣作品拿给妈妈看,她夸我:“你真是个心灵手巧的孩子。这幅作品画面既漂亮又素净,你哪儿来的功夫?”我笑嘻嘻地回答:“妈妈,因为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

例2:3+2(3个二字词,2个四字词)

五年级上册4单元词语盘点:严厉、乞求、神情、不容争辩、依依不舍

看到玩具店里摆着一个变形金刚,我用乞求的眼光看着一向严厉的爸爸,但我很快就明白,从爸爸那不容争辩的神情里,是不允许买的,我只好依依不舍地把玩具放回柜台里去了。

(二)关注儿童需求的分层作业――星级闯关题

面对有学习差异的学生,如何改变作业设计一刀切的现状,让优中差三类学生都能对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采用分层作业设计法。关注人人的分层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得到不同层级的提高。

当学习了人教版四年级《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排比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我们设计了让学生挑战自己的星级闯关作业题。

理解句子: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理解该句的意思后,学习排比句和比喻句的写法。

积累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该句。

运用句子:根据学生学情,了解学生内心需求,设计不同层级的星级闯关作业题:仿句,练习说写训练。

1.一星级巩固题

请写出事物的一个特点,再用“得”字相连,把这个特点加以补充说明。这类题比较适合班里的学困生做。如,生1:我们学校图书馆里的书真多啊!多得好像满天的星星。

2.二星级提高题

请写出事物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特点,用“得”字相连写成一组排比句。这类题须概括,有一定难度,适合让中等生做。如,生2:花园里的花开得真多啊,多得让人看了眼花缭乱;花园里的花开得真艳啊,艳得像燃烧的火焰;花园里的花开得真香啊,香得芬芳扑鼻。

3.三星级发展题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原句:我爱大海、小溪和绿洲。

这类题完全凭借想象,重新组织语言,要求就更高些,适合让优等生做。如,生3:我爱大海,爱她那浩瀚的蔚蓝海水;我爱小溪,爱她那绵延的潺潺溪水;我爱绿洲,爱她那茂盛的生机活力。

这样,通过星级闯关,面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学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练习的辐射功能,增强练习的针对性,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参与体验作业带来的惬意,孩子们练得轻松、有趣和扎实。

(三)关注儿童生活的预习作业――校内外链接题

语文学习要回归儿童真实的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我们设计了链接儿童校内外生活的语文作业。

教学低年级生字“坪”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家庭作业:预习三步法,自学生字“坪”。

我会观察:我发现了“坪”字有什么小秘密?我会认读“坪”。

我会书写:我用什么方法记住“坪”字?我能漂亮书写“坪”。

我会表达:在生活中我见过“坪”字吗?和家人一起交流分享“坪”字的学习经历。

第二天,我让大家先在自己小组进行交流。然后邀请一组在全班分享了“坪”字的学习过程。请看第三小组6个同学的自主学习与分享:

生1:“坪”字可以和很多汉字交好朋友,组成:草坪、停机坪。

生2:我知道咱们重庆有个地名叫“杨家坪”。我家就住在杨家坪。

生3:上周末,我和妈妈一起去“铁山坪”爬山,那里风景优美。

生4:昨天,在预习时,我查过《新华字典》,“坪”字,形声字,形旁“土”,声旁“平”。“平”就是压扁、扁形的;“土”与“平”联合起来就是扁形地面。

生5:爷爷昨天给我讲过,咱们家乡重庆是一座山水之城,我们把山区和丘陵地区局部的平地就叫“坪”。爷爷说他小时候就出生在“陈家坪”,那里是他的老家。

生6:我爸爸就在“黄桷坪”上班,那里有一所大学叫四川美术学院,他在那里教油画。

生1:我还记得,上学期老师还带领我们去过“南坪”儿童游乐园,那里特别好玩。

聆听了孩子们的学习收获和汇报,我由衷赞叹道:同学们真会学习!是啊,在咱们重庆这座山水之城中,与山水相关的地名真是数不胜数!

这样的预习三步法作业题,真实地呈现孩子们学习汉字的观察与发现、经历与体验,让儿童在学汉字过程中留下热爱母语的成长印记。

(四)关注儿童核心素养的跨学科作业――快乐探究题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学科应立足学生,回归生活,尝试融合其他学科,引导学生适时开展跨学科课程学习。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创新设计一些孩子们动手体验、实践探究的作业,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实现整体育人和全面育人的功能,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人发展。

1.低段:关注心灵的每日心语卡、班级循环心语书签

每日心语卡:学生用简单的文字和绘画,把自己的心情描述出来。请看小宇的心语卡。

星期一:今天,妈妈奖励我多看20分钟《致我亲爱的甜橙树》,我很开心。

星期二:今晚爷爷打呼噜声稍微小一点就好了。

星期三:我想有更多玩的时间。

星期四:今天我又多交了一个好朋友。

星期五:这几天,我同桌没有上学,不知他的病好了吗?

星期六:我养的小金鱼好快活。

星期日:妈妈,我想有个弟弟。

班级循环心语书签:按照学号,每周两个同学,轮流完成班级循环心语书签。

首先,由美术老师教会小朋友制作书签的方法:在一张卡纸上做一个长17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书签。正上方打个小孔,系上小丝带。接着,在书签上写几句心里话,并署名。还可以添加图配文。收藏在班级的书签大册子里。作为礼物送给城乡儿童手拉手小朋友。

2.中段:关注个性化表达的儿童书籍编写、台历制作

编写童书:孩子们最喜欢的作业是在自己的心语周记本上,进行“故事一条街”的系列创作,分为“校园故事我来写,班级故事我来写,家庭故事我来写,动物故事我来写,我的故事我来写”等,老师要为儿童的自由表达搭建一个展示的实践平台。每个孩子每学年出版一本个人专辑,由老师为每个孩子亲自写卷首语。学生们已连续出版了《星星河》《菲菲历险记》《金色童年》等童书。

制作台历:每年的12月,每个小组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本新年台历制作。可以让孩子们选择自己一年来最满意的心语日记12篇,然后非常工整地抄写在12张大卡纸上,在数学老师和美术老师的协同教学下,配上新年的年历表和个人生活照片。分别对制作人、文字、配图等设计者进行署名。

3.高段:开展跨学科综合探究作业

开展主题为“我是家乡代言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在父母的陪同下,用脚步丈量童年生活,了解当地民俗民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以及美食文化等。为家乡设计一句广告宣传语,请看学生作品:“游磁器口古镇,品古色古香的闲情;观朝天门码头,享山城风光的乐趣。”“长江、乌江、嘉陵江,江江尽秀美;巫山、南山、金佛山,山山皆俊俏。”

语文老师主动和美术、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老师联动,开展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如,开展以“重庆火锅”为主题的项目学习,用PBL模式,第一步:问题的确立;第二步:驱动问题的设计;第三步:问题的探究;第四步:成果发布。用一年的时间,和家人一起品尝重庆火锅50强。通过访谈、问卷、品尝、讲座、观摩、阅读、体验、文献搜索等,进行了解火锅的来历、火锅文化、火锅种类、制作方法、选材配料、实际操作、给你支招“吃火锅小窍门”等探究性学习。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完成了以下实践作业,并进行了成果发布:设计火锅广告宣传画,制作火锅文化绘本,创作火锅安全小手册,写出火锅调查访谈报告。如,彤彤小女孩在这一年里,出版了很有创意的火锅文化系列绘本作文:《重庆的夏天恋上火锅了》《火锅狂想曲》《毛肚和鸭肠的绝唱》《火锅里的秘密》《夜猫子的食儿》《就是这个味儿》《锅煮重庆,火遍四海》《麻辣天下,味溢家乡》。

学生和老师在经历跨学科学习中,收获的是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从学会到会学,培养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师逐步从“优秀的学科人”成长为“卓越的教育人”。

综上所述,语文作业设计的背后,是教师视野的开放,也是语文课堂的开放,更是教师育人境界的开放。作业不是把学生的大脑装满,而是把生命点亮!

篇7:浅谈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策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

下面我先谈一下对我市组织的初中学段学科素养考试的认识:这次考试充分体现了对学科素养解读的深化,涵盖了语文学科素养的四个方面。本套试卷具有基础性、创新性、审美性、思辩性、传承性的统一。考试是教学评价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这一评价手段有助于教师对语文学科素养内涵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试卷内容前面两位教师已作了全面、深入的的分析,在这里我就不做具体的解读了。下面,我再来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认识,以期与同行们共商共进。

一、教师角色科学定位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观,“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新学习方式的倡导,国家、社会和学生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然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学科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技能。但新课程改革的步子走得太快,教师培训又滞后,一时涌现的诸多新课堂模式。特别是学生学习小组建设的兴起,更是翻转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让很多教师在角色定位上失守。要么固守教师本位,变成教育教学的主宰;要么仅是新浪潮迎合者,实则迷失自我;要么在变与不变中东张西望不知所措。究其根源在于新形势下教师缺乏对自己角色定位的真正领悟与坚守。

学生是成长的人,是学习的人。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事。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尽可能多地引导与培育学生生命成长与发展的核心素养,引导陪伴学生最好地成长与发展。这样,我们才能利用学科教学活动载体,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有温情地创新地促进学生健康优秀的发展,而不会陷入唯分数论的学科本位观,仅成为学科专业知识的说教者。

所以,教师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引领者、陪伴者。

二、领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是实施有效培育策略的关键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部分。

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 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

理解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我们就能抓住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三、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的浅尝

根据语文教材特点我们可以对现行教材进行文本的活化利用,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来实施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策略。

(一)活用教材文本,变式训练学生掌握语文要素

1.人文类文本教学,变讲为论,以论促研,以写固学,夯实文本解读能力。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以主题分单元,在教学人文类篇目中,师生一般是以泛读了解或教师讲授为主,往往忽略了人文类篇目的语文要素学习与训练。这些篇目又大都涉及责任、爱国、奉献、善良等重要精神、道德修养。如果仅以教师的讲解与分析让学生被动接受文本中心,学生未对文本作真正探究理解,那么这些文本的精神主旨就很难深入学生心底,更别说形成深刻感悟而指导学生思想与行动实践。所以,对此类文本的处理应以学生精读细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以讨论研究为学习方式,用写作感悟来巩固学习成果,从而对学生实施文本的阅读习惯、语言品析和主旨探究能力训练。

比如《我的母亲》《伟大的悲剧》《竹影》《背影》《信客》等文章,都是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文章,都是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好素材,变讲为论,以论促研,既能让学生真正去领会文中的人文精神,又培育了自主学习与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求证与理性思维的品质。

2.以问导学激发学生文本探究,培养文本解读分析力与提升理解思维的品质。培育学生批判质疑的思维能力及品质,教师对教材文本的研究是关键,设计文本研究的问题是载体。一本书(教参)、一张嘴(讲授)、一支笔(板书)、一张片(课件)、一合作(小组讨论)的样张教学是很难培育学生对文本的理性思考的。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文本,发现文本中最有思考价值,最具引导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文本,帮助与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并逐步形成深入理解学习文本的思维与方法。

如《桃花源记》,我觉得最有意思的问题就是“处处志之”却“寻向所志,遂迷”这一问题。学生要理解这个问题是很难的,但这个问题却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与兴趣。经过几番猜测,结合“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学生慢慢体会到这是陶先生有意为之,意在强调“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再如《唐雎不辱使命》,唐雎怎么能佩剑见秦王呢?只要我们深入研究文本就能找到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3.以文为范,随文学习,读写结合,培养学生写作表达能力,想象力与创新力。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现行教材没有写作课程设计,也没有写作系统知识。一些教师就以中考满分作文作蓝本让学生背,让学生化用,当然这就考试而言是有用的,但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不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更谈不上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其实,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教材文本,就能找到作文教学教材蓝本。以教材文本为蓝本,来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的讲解,如从作文结构上讲:《背影》《春》就是总分总结构蓝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并列结构蓝本;从记叙顺序上讲:《最后一课》就是典型的顺叙,《爸爸的花儿落了》中有插叙;从写作素材来讲:《藤野先生》《我的叔叔于勒》就是写人的蓝本,《范进中举》《杨修之死》就是写事的蓝本......所以,我们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要发掘写作知识并讲解,教会学生写作的基本知识。活用文本,进行情境体验与写作,训练学生想象力,创新力。学生写作最困难的事就是没有多少真实的体验,没有多少真实的有效的素材。我们大可以发掘教材文本,利用教材文本来训练学生的写作。如《孙权劝学》,文中为突出孙权劝学,而略写了吕蒙的勤学情节。我就利用了这一素材,让学生补写吕蒙学习的情节。这一情节没有现实的素材,全在一个“勤”字上下功夫。学生交来的作文,构思了很多合理且有意思的情节,写得很生动传神。分类型随文学习,一课一得,让学生掌握写作基本知识。这样的训练既培养了想象力,同时也开发了创新力。

4.用好文本特别之处,坚守语文教师本色,精读精讲、感染启迪学生对语言文字美感张力的熏陶。

精讲不仅是教学的绝招,也是语文教师的功底与魅力,它能感染学生对教师的敬佩与信服,从而热爱语文学习;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法宝,更是培养语文学习兴趣,训练学生记忆力的提升学生语言表达力、感悟力的有效途径。

如诗词曲的学习;现代文中的精妙处、优美处;学生喜爱处、体会深刻处等,教师就要精讲,讲透。特别是学生知识与理解不够掌握的文本与文段,教师就要讲出自己的感悟与特色,去感染与熏陶学生,诱发启迪学生。这既是教师语文专业素养的体现,更是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榜样与熏陶,能激发学生对语文,语言的学习兴趣,更加深对语文的情感,对语言的热爱。

(二)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教材文本到普通读物等方式多元创生语文学习活动,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力

生活是语文,语文也是生活。所以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离不开语文活动,将学生的语文置身于生活中能更好地激发其语文学习的动力与能力。1.我们要采取多种方式的读说训练,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感悟力。如课前3分钟演讲形式,每天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为大家讲一则故事等,这样就能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同时锻炼其胆识。

2.朗诵表演或竞赛活动,提升的朗诵能力。它不是简单机械式的诵读,而是在学习理解基础上,在教学音像示范下,在教师指导后,在学生自已的理解下进行个性地朗诵。这就是读的威力。

3.开展新闻采访与班级小报等综合性实践活动,训练学生观察力与表达力。班级新闻报道会,班级风采小报是学生兴趣最大的语文学习活动。学生根据学校教育教学主题活动安排下或自己对学校、班级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来作为当期新闻报道或小报的主题,在承办小组的筹划与实施下在校内、班级收集素材,最后制作成相册、视频、纸质等成果,最后在美术教师的帮助下绘制成册,供全班学习,还赠送其他班级同学欣赏。

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积累写作素材,健益其思维,增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力。

四、积极培养学生对母语的热爱与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能力和精神。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仅要教师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创新教学策略,开创多元学习活动,更多的还要以教师的语文情怀去影响形成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从而形成语文情怀,那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就能取得更好的成效,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篇8:版a4浅谈语文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提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就数学学科八大核心素养而言, 数感排在首位, 这表明了数感的培养关系到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 我将撬动整个地球。”数感, 就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支点, 轻轻一撬, 就能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字编码》一课教学为例, 探讨如何以数感的培养撬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从生活中体验数感:核心素养的实践价值

【教学片断】

1. 师:今天老师来咱班上课, 想认识几位同学。现在请班级座位号是6的同学起立。

师 (故作惊讶状) :6号同学只有一个呀!那6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顺序。

师:谁能用简单的话, 说一说座位号有什么好处?

生:不重复地表示出一个人。

师:我们班的座位号有超过3位的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

生:人都没超过100个, 干吗要3位, 那就麻烦了, 也难记了。

2. 师:那其他班级会怎么编座位号?跟我们班一样吗?

生:一样。

师 (大吃一惊) :呀!那不是有很多6号同学了吗?那怎么编才能既不重复, 又简单呢?

生1:这个是五 (1) 班的6号, 那个是五 (2) 班的6号, 不一样。

生2:有校徽。

3. 师:哎, 同学们都有一个校徽, 校徽上有每个人的名字, 那想想, 有没有可能有两个同学同名字?

生:有可能。

师:那我们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校徽上有学号。

师 (出示6号学生的校徽) :看看这位同学的校徽学号, 谁能看懂这个同学的学号代表的意思? (投影放大)

生:2010年入学, 五 (2) 班6号同学, 等等。

师:像这样由数字和字母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起来, 表达一定的信息, 我们把它叫作编码。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字编码的问题。 (板书课题:数字编码)

【实践导读】

数字编码的必要性, 如果平铺直叙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致, 需要教师联系生活实际, 给学生创设一个利于探究的学习空间, 进而产生用数字来解决编码问题的学习需求。数学核心素养要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的培养, 需要教师让学生在充分体验数感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教学中通过每个班都有“6号”同学的问题, 使学生意识到不同的班级都有“6号”的问题, 显然用一个“6号”不能有效地表示所有的学生, 这样他们感性地意识到产生学号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可能存在同名学生但学号不同的话题, 使学生明白学号代表学生时具有唯指代一性。学生会用不同的学号来一一对应不同的同学, 这就是数感。显然, 这种数感是数学核心素养中关键、基础的数学能力, 关系着学生数学学习的后续发展。

二、在猜测中积累数感:核心素养的教学价值

【教学片断】

1. 师:这是老师写给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信, 你会读吗? (学生流利地读信封)

师:邮政编码是什么东西啊?

生1:每个地方的号码, 像学号一样。

生2:看着邮政编码, 投递员叔叔会准确地投递信封。

(点击课件, 向学生演绎信封的投递过程)

师:你认为邮政编码能表示出哪些区域?

生1:省、市、县。

生2:省、市、县、镇、街、村。

生3:省、市、县、镇。

2. 师:觉得一定需要表示出省的请举手, 为什么啊?

生1:省都表示不出来, 怎么表示市啊。

生2:中国那么多省, 不写省往哪儿寄信呀!

(出示课件, 完整地出示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 然后出示个别省市的邮编。

师:现在你发现了什么?

生:前两位都一样, 表示省。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中国不可能只有10个省, 所以一定是前两位表示省, 编省邮递局, 需要编2个数字)

师:两个数字最多可以编几个省?

生:100个。

师:大概每个省都可以分到几个啊?

生:3个。

师:浙江省是用什么表示的?

生:32、31 (板书:□□省里把32加进去)

(出示课件:杭州31温州32宁波31金华32嘉兴31衢州32湖州31丽水32舟山31台州31绍兴31)

3. 师:浙江省一共有几个市?

生:11个。

师:那编市需要用几个数字?

生:2个数字, 因为超过了10个了。

师:能不能用一个数字表示啊? (不能) 真的吗?请看浙江省各市邮递局的编码

(出示课件)

325100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上塘镇

325205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安阳镇

315202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河角村

315713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茅洋乡

312361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市丰惠大普路镇

312016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亭山乡

师:哎, 温州市和宁波市怎么都用5表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学生在下面讨论)

生1:每个省大概可以分到3个两位的编号, 所以, 浙江就用了2个省级编号, 因此这两个前面省级编号不一样, 5重复也没关系。

生2:当邮区超过10个时, 就可以改变省级代号。 (板书:□□□市)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浙江省用31和32表示, 算一算, 可以表示多少个市呢?

生:31后面可以表示10个市, 32后面可以表示10个市, 一共是20个市。

师:看来真的是绰绰有余啊。

师:温州市的邮递局, 这个填几?

生:“5”。

(板书:□□□市里加上5)

【实践导读】

究竟用几个数字编码, 学生毫无生活经验。如果教师以直接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一笔带过, 虽然学生也能学到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但是其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几无发展, 学生数感乃至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自然就成为空谈。《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让学生猜测省市两级用几个数字表示编码问题, 有助于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丰富数感, 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教学中, 学生还是能猜出省级编码需两个数字, 并感性地认识了浙江省两个省级编码。但对市级编码需要几个数字, 学生猜测也需要两个数字。显然, 这里是教学的难点。教师通过“能不能用一个数字表示啊?”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结果学生明白“当邮区超过10个时, 就改变省级代号”, 数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在解决中领悟数感:核心素养的应用价值

【教学片断】

1. (出示课件:

温州地区的11个区、县、县级市: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洞头区, 乐清市、瑞安市、苍南县、平阳县、泰顺县、文成县、永嘉县)

师:猜猜看, 编好省、市后, 我们需要几个数字编县呢? (同桌间说明理由, 请一个同学起来回答)

生:两个。

生:一个。

(出示课件)

温州市的县市区编码

鹿城区325000

瓯海区325000

龙湾区325000

瑞安市325200

乐清市325600

永嘉县325100

苍南县325800

平阳县325400

洞头区325700

泰顺县325500

文成县325300

生:哦, 明白了。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三区是一样的, 所以表示县市区一位就够了。

生:我知道了永嘉县是用1来表示。

(板书:□□□□县里把1加进去)

师:我们用了几位数字就编出了省、市、县啊? (4位) 大家真是会观察的小能手。

2. 师:你们都是能手了, 你觉得接下来的两位表示什么?

生:我觉得第五个数字表示乡镇, 第六个数字表示村居。

生:我觉得后两个数字表示乡镇, 因为如果表示村居的话, 那么编码要很多, 会不够的。

生:我觉得两个都表示乡镇。

师:我国规定, 最后两位是我们县里的投递局的代码。 (出示课件)

上塘镇325100瓯北镇325102

桥头镇325107

桥下镇325106乌牛镇325103

沙头镇325108

岩头镇325113枫林镇325112

岩坦镇325115

大若岩325116巽宅镇325117

渠口乡325108

花坦乡325109五尺乡325113

鹤盛乡325114

界坑乡325117溪口乡325115

下寮乡325108

师:请看, 信到了我们永嘉后, 就只用看哪几位了?

生:最后两位。

(板书:投递所)

师:最后两位是一样的, 表示什么呢?

生:同一个投递所。

3. 师:邮政编码是六位数, 那大家会说出邮政编码的结构吗? (生个别说, 同桌说)

【实践导读】

《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 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数感的体现之一在于数的感悟, 编码县乡时, 可以将编码省市的经验迁移过来。对学生而言, 如何在剩下的三个编码中统筹安排县乡两级的数字, 确实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就学生的数感而言, 三个数字, 要么两个数字表示县一个数字表示乡, 要么一个数字表示县两个数字表示乡, 学生潜意识里明白不能表示村居, 否则编码数字很多, 这就是数感呀!显然, 这样数感的培养, 是建立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之中, 学生数学素养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发展。对于邮政编码的唯一性、简洁性、科学性, 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 这样的素养, 将深深影响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

四、在应用中内化数感:核心素养的人文价值

【教学片断】

1. 师:假如隔壁乐清市有一个镇划分到我们永嘉县了, 你认为邮政编码的哪些数字一定是确定了的?

生:3251。

师:假如突然有一个镇划到乐清市, 你认为邮政编码的哪些数字一定是确定了的?

生:3256。

师:邮编才6位数, 简洁吗?那信封上只有邮编没有地址可以吗?

生:不行, 否则收不到。

师:那信封上有了地址了, 为什么还要写邮编啊?谁来说说看?

生:发件的速度会快。

(出示课件:分拣机动画)

师:分拣机到底用什么来分信呢? (邮政编码)

师:如果没有分拣机, 单单手动来分会怎样?

生:很繁琐。

4. 师:今天我们是怎么编邮政编码了?你现在觉得编码有什么好处?

如果让你编车牌号码、身份证号码, 你会吗?……

【实践导读】

数感的关键在于数学知识的活学活用, 这样才能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显然, 邮政编码的学习不是终点, 而是要将编码知识运用到其他地方去, 诸如身份证、牌照等。

教学中某个镇“进出”永嘉县的教学设计, 强化了学生对邮政编码的认识, 使他们明白, 永嘉县的前四位是相同的, 这不就是很好的数感意识吗?当然, 对于编码知识而言, 我们重要地是通过邮政编码的学习, 打通学生对身份证等编码知识的内化, 而这样一个探究性的学习过程, 本身就是数感不断强化的过程。在教学中,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说明了学生的数感确实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结语

对于学生而言, 了解邮政编码的编码规则, 并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关键的目的在于, 通过猜测、质疑和探究等学习过程, 巧妙地将数感的培养无痕地隐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数感的培养就渗透在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学习情境中, 而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 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作用。数学核心素养, 就在于教师应引导学生像“研究者”一样经历信息收集、筛选及符号化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点化学生的数感, 最终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如此, 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就得到了很好的彰显, 数学学习也就成了一种过程、一种体验, 甚至是一种享受!

摘要:本文通过对《数字编码》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提出了从生活中体验数感、在猜测中积累数感、在解决中领悟数感、在应用中内化数感等观点。通过对《数字编码》教学片断的深入研读, 明确了基于数感的核心素养的四个价值。

关键词:数感,培养,核心素养,价值

参考文献

[1]马玲.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策略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 2014.

[2]李彦峰, 曾建国, 余宏仁.初中生数感的培养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 2010, 04:81-84.

篇9:浅谈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核心;教师

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至少具备两种核心素养。一种是横溢之才华,一种是魅力之人格。

没有语文教师才华支撑的课堂,或许是踏实的、质朴的,但是一定是缺少灵动与光泽的。语文教师的才华源于自身广博的阅读量,源于心灵对生活的思考与叩问。古人言“腹有詩书气自华”,今人言“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所以语文教师千万不要因忙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就停止了阅读的脚步,只因你不是在自己阅读,而是在以自己的阅读引领一群人在进步。

语文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是必要的,因为语文本身就饱含光华,语文教师要将语文的这份光华展示给学生,以激起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是五彩缤纷的,充满了魅力和可爱,语文用文字将这些内容再次升华。语文本身的生活美、文辞美、思想美、逻辑美、情感美,都需要教师将这些美用教师自身的素养予以展示。

比如,我在讲评作文时,为了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华美的文章,还是朴实的文章,好的文章最终都是“靠作文者自身的生活感悟取胜”这个道理,讲了三点:文章的逻辑结构严谨,是平时学习生活就很严谨的一个习惯表现;文章的语言深邃到位,是平时善于思考的一个表现;文章的语言精美,有感染力,从中可以看出作文者是一个很善于积累的人。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这样一个道理,我对每一点都做了生动的诠释,尤其是诠释第三点时,我举了郭沫若的例子,“一日,郭沫若正在散步,当他闻到了大地泥土的芳香气息,激动不已,于是就趴在了地上,一口气写完了《地球,我的母亲》。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生动的世界里,会遇到各种事情,有些事情一定会引起你的思考或觸动,每当这个时候,同学们一定要像郭沫若那样,及时把这些点滴的心灵感动记录下来。”没有彰显语文教师自身才华的语文课,着实让语文课有了很多遗感,也不利于学生美好情感的涵养。

古人有句老话,叫做“过犹不及”,是说,事情做过了火,还不如做得不够,虽说语文课需要教师的才华和功底,但决不意味着语文课就是语文教师自身的卖弄课,语文教师也可以用你的才华潜移默化地去影响你的学生,让他们和你一样有才华和情趣。语文教师要有人格魅力,在这种魅力的感召下,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刻理解责任与担当。再也没有一门学科像语文这样有着巨大的育人功能,所以,一个语文老师有才华是必要的,但是拥有高尚之人格更重要。

近日,研究机构明确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突出强调了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等素养。所以在要求学生具有修养、关爱与家国情怀的同时,教师必须首先要具备这几种素养。语文课本中许多课文的情感目标都直指这几种素养,如荀子的《劝学》,是在以各种经典比喻来勉励学生要具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恒心;韩愈的《师说》,是在以巫医、乐师、百工做类比,诠释学生要具备勇于从师学习的品质;李密的《陈情表》是在以拳拳之心书写孙儿对祖母的感人孝情。

语文教师在讲《劝学》时,就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坚持与坚韧;讲《师说》时,就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求知与好学;讲《陈情表》时,就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居家生活中也是一个至孝之人。总之,教给学生的,老师要首先具备;要求学生具有的,老师要走在前边。

在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师是具有某种社会功用的,而这种社会功用就是教化,以个人的文才与人格魅力在教育的道路上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以自己最大光和热为学生照亮前程。

古人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才华授予人是师,以人格影响人是范。所以,语文教师永远也不要止息修养自己的脚步,以自己的专业与职业扛起“教”与“育”的旗帜!

上一篇:九全英语完成句子答案下一篇:荆渚病中,因,荆渚病中,因齐己,荆渚病中,因的意思,荆渚病中,因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