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分析过程

2024-05-05

论证分析过程(精选6篇)

篇1:论证分析过程

物理学院 1000012146 崔野平

分析格劳孔的论证过程

格劳孔是柏拉图的哥哥,说话很缜密。这一点我们在他接下来的论述里面很容易看出来。格劳孔认为色拉叙马霍斯被弄晕了,因此屈服的太快,然而,这个问题其实还没有讨论明白。因此,他接替色拉叙马霍斯来把问题深化。

他与色拉叙马霍斯不同,他相信正义比不正义要好,但是有着一种困惑,他不知道正义本身我们应不应该去追求;他还有一种惶恐,就是他满耳朵听到的都是正义的人的生活不如不正义的人,他希望苏格拉底能赞美正义的生活,批评不正义,为正义正名。

格劳孔首先说,有三种不同的善:

第一种善,它自身就是好的,我们追求的就是它的本身,而不是它所带来的结果,因为它们没有什么后果。比如:欢乐和无害的娱乐;

第二种善,它自身和它的后果都是我们追求的原因。比如:明白事理,身体健康; 而第三种善,它自身不是好的,是一种苦差事,但是我们从中有利可得,我们追求它是为了它带来的利益。比如:吃药,赚钱。

虽然,苏格拉底认为正义是善之中最好的那一种——既爱本身,又爱后果。但是,现实中的人们却回避正义本身,而爱它所带来的名和利。就是说,他认为正义没有苏格拉底说的那么好。

基于色拉叙马霍斯的论述和他自己的思考,格劳孔提出了三个论点来说明:

1.一般人认为的正义的本质与起源。

正义起源于一种妥协。因为不正义在带来甜头的同时,有时也会让你尝苦头,而追求私人利益而缺乏力量去行不正义之事的人们,为了避免恐惧、不安全与利益的损害,达成了中间的妥协——不要做不正义的事。因此,正义本身其实是一种约定,如同法律。为什么需要约束,人才会行正义呢?第二条论证是说明这个问题的。

2.所有把正义付诸实际的人都不是冲着善本身心甘情愿努力的。

即没有人在本性上去追求正义。这里,格劳孔举了吕底亚的牧羊人作为例子——当他有了行坏事而不被看见的本事,他就私通王后,杀国王,夺其位置。这个例子说明,哪怕你是一个好人,正义的人,如果给你一个这样的戒指,使你做坏事不被发现,也没有惩罚,就也会做不正义的事。因此,没有一个人的本心是追求正义的,他们只是没有足够的能力作恶。一旦让他们随心所欲,他们就会在欲望的驱使下行不正义——因为不正义比正义更能攫取利益,这就引出了第三条。

3.不义之人的日子过得比追求正义的人更好。

一个最不正义的人,由于他对“不正义”这项技能的熟练掌握,他有着做坏事儿不被发现,发现了还能补救,补不了了还能巧舌如簧的说服他人,就算到了动武也有着勇气与实力。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是无懈可击的,他有能力得到世界上的一切利益。而最正义的人正相反,他是一个朴素正直的人,这样的人,我们也不能判断他的正义是否真出于内心,而且一旦与不正义的人对立,他必死无疑。因此,这个社会的本质就是不正义的,不正义者才是最受神眷顾的,正义就只是一种名号。显然不正义的人才活得更好。

篇2:论证分析过程

主讲教师:李华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课前一开心

小兔子想弄清楚究竟什么是幸福,于是出门去找答案。狮子说:幸福就是家人永远在你身边!豹子说:幸福就是你爱的人也在爱着你!灰狼说:幸福就是永远朝着梦想的方向跑!小兔子高兴的跑回家把答案告诉妈妈。妈妈说其实今天的你就很幸福啊!小兔子问那是为什么呢?

妈妈说:直到现在你还没被吃掉啊,傻瓜!

知识梳理

阅读思路:

析标题→理结构→明论点→说方法

文体知识概括: 议论文: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达作者观点的文体。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

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正确、鲜明)

议论文的标题可以分为两大类:论题型、论点型

理结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明论点:

论点: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正确、鲜明)

中心论点的位置:①题目;②引论部分;③本论部分;④结论部分;⑤自己结合全文内容概括。

第页

说方法: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真实可靠,充分典型。)举例论证:典型的事例、历史事实、统计数字等。

道理论证: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律定理、名言警句、格言谚语等。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抓住两个“关键”:

金题精讲

题一:

谈欣赏

①许多年轻人都喜欢可口可乐。为什么?可口可乐不仅味道独特瓶体更是独特:眼睛看着外观美,手掌握着不滑脱。这个独特的瓶子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听说当年,有一个叫路透的青年制瓶工人在与女友约会时,非常欣赏女友穿的套裙,由欣赏产生联想,设计出了瓶子的图纸,获得了专利。就是这个专利,1923年被可口可乐公司用600万美元买走了。正是欣赏激发了路透的创造力,可见,欣赏十分重要。

②欣赏让人的心态充满阳光。有了这种心态,即使冬天来了,也会说,春天还会远吗?即使无路可走了,也会说,路不都是人走出来的吗?即使有人犯错了,也会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种阳光心态有一个稳定的基因:积极多于消极、乐观多于悲观、自信多于自卑。这种心态,在欣赏别人中展现了自身人格的魅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人尚未学会欣赏。这种人,对人、对事、对物,要么以粗求精、以浅揣深,要么以一己之心、一时之情来度社会之腹、时令之变,这样,不仅白白丢掉了欣赏的情趣,而且平添了几分忧愁。这委实不值得、不必要。

③欣赏还能够助人成就一番事业。善于欣赏的人,有一种容得下他人才华和长处的胸襟,并将这些才华长处为己所用,从而成就一番事业。萧何欣赏韩信,月下追来的不只是韩信,而是汉朝的江山;诸葛亮欣赏相貌丑陋的妻子,得其所授而造木牛流马;唐太宗欣赏敢于直谏的魏征,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这种欣赏,体现着一个人的胸怀和智慧。

④欣赏对于我们的生活,真是重要。只有学会欣赏,你才会发现人生之旅中更多的美丽和情韵,自身的胸襟和生存的意义更加博大广泛。用欣赏的心态和胸襟待人行事,我们的人生会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1、请简要分析第③段论证的过程。

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论证的过程。

第页

题二:

善于舍弃

①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诱惑,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中善于舍弃。

②“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和熊掌都能得到,当然是最理想的,但这种可能往往是最小的。一般情况下需要在鱼和熊掌中做出选择,即使仅得到鱼,也是一种成功;如果哪一个都不愿舍弃,盲目地追求鱼和熊掌“二者得兼”。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那才是悲剧。

③舍弃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④号称“飞禽之王”的欧洲金雕,一窝只生两只幼鸟。有时由于食物不足,两只幼鸟就会“手足相残”,强壮的一只便把弱小的一只挤出巢穴,摔死在崖下。金雕妈妈面对饿死两只幼鸟,还是保全一只幼鸟的现实,别无选择,只能容忍这种残酷的“舍弃”。东北狼被猎人的铁夹夹住后,面对断腿和丧失生命的两种选择,毅然把被夹的那条腿咬断,然后退生。东北狼凭着这种痛苦而果断的“舍弃”,保存了生命。

⑤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和教学。在研究和教学中。他发现自己有创作科幻小说的天才。于是他对自己作出了冷静客观的分析:我不大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但我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毅然告别了大学课堂和实验室,回到家里,专门从事写作。

⑥阿西莫夫这一聪明的舍弃,成就了他一生创作480部科幻著作的辉煌业绩,也为他赢得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家的荣誉称号。舍弃有时是痛苦的。但如果不能忍受一时的痛苦,就有可能招来终生的痛苦。阿西莫夫当时选择合弃自己朝夕相处的实验室和讲台内心无疑是痛苦的,但正是因为他挺住了一时的痛苦,而成就了后来的大业。不做出舍弃,那可能会造成阿西莫夫终生的痛苦和悔恨。也是世界的一个遗憾。阿西莫夫聪明的舍弃,是他本人的幸福,也是读者和世界的幸运。

⑦阿西莫夫的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你本来在某些方面没有优势,却一再地坚持,总想将弱势变成优势,就很有可能一事无成。舍弃自己的短项,是为了强化自己的长项,从而让自己更接近成功的目标。

⑧在人生征途中,有迂回曲折的坎坷,也有峰回路转的机遇。面对挑战和机遇,需要你慎重思考,该舍弃时就舍弃,不能为了一棵小树而放弃了一片森林。

简要分析⑤~⑦段的论证过程。

小结收获

论证过程不复杂,三个部分理分明。内容概括要具体,最后别忘扣论点。

每课一积累

我一直都在这里,静静地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看着岁月在不断地改变着我,每一天不一样的我,每一时不一样的我,时而在感叹,留下的是些什么的风景,而错过的又是怎么样的一种风景,不觉得看着镜中的自己,摸摸脸,还是一样的脸,不一样的,也许就是心吧。心境每天都向着成熟的方向变化着,当年的天真的眼睛已经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便是已经慢慢被认知的充满迷惑的眼睛。嘴边不再是当时那傻傻地大笑,而是轻抿嘴唇边的微笑。

其实这样也好,我就是自己最好的风景。

第页

议论文阅读——论证过程的分析

讲义参考答案

金题精讲

题一:

1、首先,提出欣赏能够助人成就一番事业的语段观点。接着,剖析原因。然后,使用例证法,举三个古人因为欣赏而成就事业的例子作为事实论据。最后,得出“欣赏,体现着一个人的胸怀和智慧”的结论。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语段观点,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欣赏十分重要”。

2、首先,提出本段的观点:欣赏能够让人的心态充满阳光。接着,从正面阐释欣赏心态对人对事的表现和原因,又从反面分析尚未学会欣赏的人的表现和后果进行对比论证。有力地证明了拥有阳光心态的重要性的语段观点,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欣赏十分重要”。

题二:首先举出阿西莫夫聪明地舍弃并取得成功的事例,然后从舍弃需要忍受痛苦才能取得成功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得出扬长避短可以走向成功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证明了“我们在选择中要善于舍弃”的中心论点。

篇3:水利普查对象编码方案分析论证

水利普查编码的目的是以数字和字母代表水利普查对象及指标,准确地识别和管理水利普查对象及指标,通过编码简化对象之间关系的描述,方便基层普查工作的开展及人工和计算机处理,提高数据处理工作效率,保障审核与汇总分析的顺利开展和最终普查数据的质量。

通过编码方案制定,梳理普查对象之间的关系,提高普查工作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通过编码对各环节的联系,增强普查资料的正确性;通过编码的简约化处理,方便资料录入及计算机管理,提高水利普查工作效率;通过编码在不同对象之间的联系,加强信息共享与综合分析。

1 既有标准

目前水利行业现有的编码标准有:SL213-1998《水利工程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定》、SL249-1999《中国河流名称代码》、SL259-2000《中国水库名称代码》、SL263-2000《中国蓄滞洪区名称代码》、SL261-1998《中国湖泊名称代码》、SL262-2000《中国水闸名称代码》、SL452-2009《水土保持监测点代码》。

已有编码标准经过这些年的使用和完善在适应性及普及方面存在很大的优势,部分业务熟悉的专家甚至只通过水利工程的编码,就能判断出该工程所在的流域及工程相关的特征值。但是本次普查涉及的范围广,包涵8大专题共30类对象,如果仍然沿用原有标准会遇到如下问题:

1)S L 2 1 3-9 8《水利工程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定》[1]仅涉及1 9种水利工程及相关设施的编码原则,分类工程的编码分册目前正式颁布的仅有9个,有部分设施类编码工作虽已列入修订计划,但仍在进行之中,如堤防、海堤编码标准启动多年,但仍难以收敛,还有一些设施类编码工作目前尚未启动,何时能将《水利工程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定》涉及的19种水利工程类别的编码全部完成,目前还难以估计。

2)目前在用的河流、湖泊、水工设施编码标准与本次普查涉及的30个对象类的类别重合率仅有16.67%,在正式普查工作开始之前设想采用编制并补齐行业标准的方式,完成普查所需的25类其它对象类编码标准的现实可行性不大。

3)由于设施对象编码中涉及河湖所在流域、干支流层级关系,不同设施类型的编码隐含继承关系要求。

例如水闸编码(水闸编码中包含着所属流域信息)必须在河湖普查全部完成之后,方能顺序组织开展其它设施类对象的清查登记和编码工作,编码如图1所示[2]。既有编码规则中规定的部分字段包含工程特征参数,而在本次普查工作中是将其作为普查阶段的工作进行填报的,如果严格遵照行业标准开展普查,势必在对象清查登记阶段,就会因编码问题把清查和普查2个阶段的工作界限混淆。既有编码规则要求在掌握全部对象个体的基础上,由上级主管部门集中安排编码方能保持其顺序关系。而本次普查在预先不能确定对象个数的情况下,按(6+2)个普查主题、2 860个县级基层普查单位并行作业的组织模式[3],如在清查登记工作执行过程中因编码问题过多地牵扯时间和精力,用于各级普查单位之间的编码协调问题,势必增加各级普查层级按时完成普查汇总分析工作的困难。

从普查的实情考虑,旧的标准不能完全满足本次普查的需要,因此重新定制1套新的、能满足本次普查需求的编码标准是必要的。

重新定制1套编码标准不意味着完全抛弃旧的标准,新的编码标准只是为了服务于本次普查,在普查数据收集汇总后,可以通过基层填报的指标属性将对象按原有的编码规则重新编码,不会对已有标准的使用习惯造成影响。

2 拟采用对象编码标准

2.1 对象编码标准

拟采用对象编码分为对象和指标2种编码。对象编码用来标识水利普查对象,作为水利普查对象指标数据的管理唯一代码,在整个水利普查数据库中,所有对象编码唯一,根据不同对象特点和管理需要,对象编码采用数字串,可采用定长或变长编码,除河流湖泊对象编码外,其他对象编码采用行政区划代码加行政区内同类对象顺序号组成对象编码。对象编码体系如表1所示。指标编码也适用于水利普查7种对象类别,指标编码类型归纳为位置、时间、数值、枚举和文字型5种,数值型根据指标特点确定数位和取值范围;枚举型使用自然数顺序编码,在枚举型中,除明确无其他项目外,确有其他项目的编码均采用9或99;文字型属性编码应尽量少用,确有需要时,应限制其文本长度并遵从GB18030-200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

水利普查对象编码仅限于信息系统内部对象标识,除位置视角以外不捆绑其它任何属性信息。

赋码过程根据不同主题普查技术方案,分别采用内业集中统一编码或各级水利普查机构并行赋码2种方式,其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唯一标识水利普查对象。

对象在域内顺序编码,因各种原因造成对象修改、调整时,顺序赋予新号,使用过的域内顺序码不允许重复使用。

对象跨行政区的,其行政区划代码使用上一级行政机构的区划代码,跨省级行政区的全国行政区划代码约定使用888888。

2.2 对象编码方案特点

2.2.1 降低初始编码难度

在普查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多主题、多个工作单元并行作业,各级普查人员技术水平、能力不尽一致的现实,从便于基层普查员尽可能独立完成对象登记工作出发,在对象清查初始登记阶段简化编码所必需遵从的依赖关系,优先解决对象不重、不漏、不错问题,在普查填报阶段着重解决属性完整问题,借助数据库对象个体和关系管理的双重功能,适度分解对象清查、属性普查填报工作的关联度,最大限度地降低普查数据采集和数据库建库的工作实施难度。

2.2.2 分离普查实施与成果应用

在完成普查任务的基础上,考虑把业务应用部门既关心对象个体,又关心其关联关系和其它特征属性的综合编码应用问题,放在普查成果的应用阶段进行,可通过在普查成果内部管理代码与业务编码映射关系的方式实现[4]。

2.2.3 分阶段解决综合问题

在数据处理流程的设计过程中,根据数据处理流程的阶段划分,分别选择了不同的优先策略:在数据采集阶段优先解决数据准确填报、数据质量的把控(完整性、准确性),在数据库建库阶段通盘考虑适宜的数据粒度和关系的建立(严密性、可管理性、可持续性),数据成果应用阶段尽可能地兼顾多目标(乃至目前还不能确定的目标)应用需求(灵活性、适应性)问题,而不是仅通过编码试图解决所有应用环节的不同问题。

2.2.4 符合当前IT主流设计理念和发展趋势

本次普查数据处理过程试图借鉴国外同类工作中长期摸索总结形成的基本准则,在数据处理流程中采用面向对象的IT设计理念,严格区分调查、数据建模、数据实体建库、成果应用4种不同的视角,采用:调查(6+2)主题——数据模型——数据库实体(含元数据)——普查专题成果,逐一建立映射关系的办法予以保证,通过数据与应用保持相对独立的设计,支持成果应用多样性目标的有效实现(流域分区数据组织示例)。

3 结语

拟采用对象编码标准设计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本次普查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工作的组织难度,满足本次普查数据汇集、处理全过程的工作需要,还可以兼顾未来普查成果综合应用共性需求(综合库的形式)和专项业务应用个性化需求(专题库的形式);通过普查成果的汇集,为各专业在其基础上开展专业应用分析和编码试验验证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摘要:阐述水利普查对象编码标准选取的思路及目的,对已有的标准立足于第一次水利普查的可行性做了详细分析,提出1套全新的编码标准,为水利普查数据处理工作的开展打下一定基础。

关键词:水利普查,对象编码,标准,选取

参考文献

[1]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河海大学.SL213-98水利工程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定[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1-12.

[2]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SL262-2000中国水闸名称代码[S].北京: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2001:1-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实施方案综述[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0:1-20.

篇4:论证过程的四步法

【关键词】议论文教学 认证方法 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议论文教学是困扰师生的难题。有的学生在提出论点之后苦于找不到论据,于是泛泛分析一通,如隔靴搔痒;有的学生找到了论据又因没有使用好而使论证的力量不强,功亏一篑。请看下面的习作,题目是《敢为天下先》,文章在提出论点“要敢为天下先”之后第一段写道:

“敢为天下先,社会才能进步,中国社会每前进一步,就是因为有一批敢为天下先的人们。当秦王施行暴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陈胜、吴广首先发难于阡陌之间,带着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疑问,向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发动了巨大的冲击,终于使之土崩瓦解”。

此文该段可谓观点明确,承接自然,论据恰当,含有论证论点的有力因素,但因没有使用好而使论证缺乏说服力。表现为没有用论据去证明论点的过程。其实这段话只有两部分组成:分论点和论据,就象水和油一样分离开来,也就是观点和材料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

那么如何才能恰当地运用论据,尤其是事实论据,有效地证明论点,加强论证过程的说服力量呢?我觉得“论证过程四步法”可以一试,这就是:(1)概述事例;(2)就事论事;(3)呼应观点;(4)因事而发。具体说来:

(1)概述事例。就是提出论点之后,用简炼的语言,叙述事例要点。以习作《逆境出人才》为例,该文在明确地提出观点“良好生活学习环境对有志者的成才更加有利”之后,举例道:

孟母三迁为的啥?为的是孟子成长的一个好环境;苏轼兄弟出身书香门第,耳濡目染,“三苏”齐名后世;杨振宁西南联大毕业去美国深造,获得诺贝尔奖与那里的安定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实验条件有较大的关系”。

概括事例时要有侧重点,即概述事例中侧重于观点的那些因素,让人明显地感到作者的倾向性。

(2)就事论事。就是分析、提炼上述事例中与论点有关的东西,进一步佐证观点。如上文接着写道:“他们之所以成功,除个人努力外,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或实验条件为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试想,如果孟母听凭儿子学祭祀之仪,杨振宁生活在兵荒马乱的三四十年代,那恐怕孟子有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司仪。“华北之大,已放不下一张书桌”,杨振宁将为生计而奔走,三四十年代许多知识分子的遭遇不正说明这一点吗?”

以上分析中就提炼出事例中与观点相同的东西:外界条件对个人成功很重要。为下文二者“挂勾”打下基础,当然,这要建立在论据恰当,含有证明观点的成份的基础之上。

(3)呼应观点。就是将材料和观点“挂勾”,防止“油水”分离,使论证严密,仍以上文为例。文章接着写道:

“由此可见,要想成功,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会促其早日成才”。这样,论点和论据就得以有机地结合,而论据的潜力就得最大限度地发挥。

(4)因事而发。就是在一个论述层次结束后,作深入阐述,可假设反面,可引申归谬,目的是增强说服力,使论据结构臻于完整、严密。如上文写道:“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投资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兴建‘希望工程,不正是为那些希望成功的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吗?现在城镇重点小学(中学)爆满,不正是优质教育资源使然?我想总不至毁掉已有的良好条件而去到深山中隐居苦读吧。”

至此,文章第一段的论述,观点更加明确论证更加有力。

由此可见,同样的论据,正确使用,就会改善论证效果。

如果是这样,那么本文开头的习作可在概述事例之后,再行“三步”,论证效果就会“焕然一新”:“陈胜、吴广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一个“敢”字,他们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秦政权顷刻解体,强盛的西汉出现了。可见,“敢为天下先”,功垂千古。如果陈胜吴广等屈从于威压,黄巢安于做顺民,洪秀全只是在课堂上发发议论,那中国历史恐怕要有另一番模样。”

当然,要写好议论文,仅去完“四步”是不行的,还要有充分地说理,严密的结构,准确的语言。但在论证过程中尤其是例证,我认为行好这“四步”十分重要。再说,议论文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例证法,所以大力提倡并推行“论证过程四步法”,对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指导将有很多好处。

篇5:高中作文如何让论证过程有力深刻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快速成文技法

肖良

对部分中学生来说,议论文写作如何展开一直是个难题,要么三言两语,惜墨如金,要么拼凑字数,以叙代议,更有同学受时间限制草草收兵,写不足800字。尤其是高三的同学们备考时间紧张,再提加大阅读量,训练说理思维,学会辩证分析等对他们来说也不现实。如何帮助他们迅速搭建支架,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构思,迅速行文展开,且能做到脉络清晰,结构合理呢?笔者做了以下尝试,以此就教于方家。

【方法指要】

以当下流行的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写作为例,考场作文一般采用两种结构(结构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构二:引——议——联——结),无论哪种结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学会分析各种社会问题或现象。

笔者总结出常用的四种分析方法:

一归因分析:历史归因(或文化传统归因);现实归因;心理归因(大众心理);域外因素影响;部分关键人物的推动等。

二价值分析:实用功利价值;精神思想价值。对当事人及相关群体的价值;对青年人以及对未来的价值等。

三影响危害分析:对个人;对该行业;对年轻人;对未来发展;对国人形象等。

四办法策略分析:政策法规角度;习俗风尚角度;教育培养角度;个体提升角度等。

笔者将纷繁复杂的社会万象概括为正面现象(符合主流思想和公众一般认知)、反面现象(不符合核心价值和违背公序良俗等)和中性现象(肯否间有,不能简单进行价值判断)三类。其中正面现象和中性现象适合做归因分析和价值分析,反面现象和中性现象适合进行归因分析、影响分析和办法策略分析。

【试题例析】

下面以一道作文题为例阐述上述帮助同学们迅速搭建支架、快速行文的方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搜罗中意商品,将其加入购物车,心心念念地等待11.11零点开始秒杀的那一刻。广大网友们的热情一次又一次地成就了购物网站在双十一创下的神业绩,电商巨头们硬生生地将“光棍节”变成了购物的狂欢月。

搞活动了,打折了,这么大的优惠,买买买!已兴盛多年的“双十一”在促进内需、刺激经济,满足国民购物快感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很多消费者在购买之后,发现商品其实没什么用,很长时间用不完,甚至将商品攒到第二年。还有秒杀活动、价格陷阱、产品质量问题、快递问题等等让狂欢之旅变得不那么尽如人意。

针对上述现象,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题呈现出来的是一个中性社会现象,可以进行归因分析、价值分析、影响危害分析和办法策略分析。如以防微杜渐,只有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电商才能更好发展为主观点,文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具体写作需以论点为中心做好详略处理):

(一)归因分析示例。正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出现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因为它站立在青藏高原上一样,世间万事万物的出现皆有因果,所以,有必要对社会现象进行归因分析。

曾经长期的物质贫乏让国人生活在恐惧之中,囤积物品、节衣缩食是经历过生活困难年代人的习惯性做法。(历史传统归因)

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足不出户就能买遍天下的便利,电商提供的海量商品和各种促销噱头催动着我们的购买欲望。(现实归因)

在买布要布票,买肉要肉票,买粮要粮票的年代老百姓是没有多少安全感的,这种看不到未来的心理阴影影响着人们的购物心理,同时,如今的商品很多已从刚需走向了审美,在新奇、好玩等心理的诱使下购买也会成为一种必然。(心理归因)

黑色星期

五、网络星期一等国外购物狂欢节早在“双十一”前流行多年,极大满足了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同时刺激了消费,拉动了经济发展。当代中国经济发达,商品极大丰富,商家看准机会利用互联网让中国的消费者足不出户享受购物的乐趣。(域外因素归因)

马云、刘强东等精明商人用智慧筑构电商平台,为“双十一”的火爆提供了可能。(部分关键人物的推动归因)

(二)价值分析示例。社会现象,尤其是中性和正面的现象都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某些方面的闪光点体现了社会公众的主流价值观和一般行为方式,值得赞扬和学习。

“双十一”的出现确实为老百姓提供了购物的理由和更多的选择机会,再加上互联网和当代快递物流业的发达让购物变得异常便利。“秒杀”、“一元购”、购物红包等活动也让消费者拥有了参与的乐趣和受重视的满足,选择在特定的日子里将放在购物车中的商品集中清空成了众多人的选择。火爆的“双十一”成了消费者、商家、电子支付和物流等方面共同的狂欢节。(对当事人及相关群体的价值)

“双十一”的火爆必将刺激电商业及相关衍生行业的发展,催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还有可能带动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的商业门类的出现,“互联网+”必将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创新创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对青年人、对未来的价值)

(三)影响危害分析示例。社会现象,尤其是中性和反面的现象背离社会正常价值观和老百姓的一般认知,带来不好的影响。

网上购物带来的质量问题,索赔难问题,商家服务态度等问题虽说是个别现象,但也严重影响着电商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防微杜渐积极稳妥解决。(从对该行业影响角度)

制假售假,妄图借用网络隐蔽真相;虚标价格,进行价格欺诈;付费式网络营销,靠不正当手段获得点赞等行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电商平台,如果不加以整顿,广大消费者可能慢慢会对这样的交易环境丧失信心,转而离开去寻找新的购物渠道。(从对未来发展影响角度)

广大青年是互联网主力军,亦是网络购物的主体,这些习惯足不出户的宅男宅女们被方便快捷的网上购物吸引,在虚拟世界中建构着现实家园。多渠道多元化的选择满足了他们的欣赏水准和生活方式,若网上购物问题不断累积得不到解决必将影响他们的购物选择,电商也将流失大量现在潜在客户。(从对年轻人危害角度)

(四)解决办法分析示例。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现实,有必要引导考生对其展开思考和表达,同时初步列出解决方案,这也是学生社会化的一部分。

网上交易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积极的政策调控和严格的运营规章,网络交易亦是社会商品交易的一部分,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利,在关乎老百姓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等切身利益上政府需有所作为。(政策法规角度)

电商平台提供者需制定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和惩戒机制,营造绿色共赢的网络公共服务平台,让遵规守约者得益,让枉法乱纪者受损,建立起畅通高效的投诉应诉和赔付机制,真正为广大消费者服务。(教育培养角度)

电商从业者亦需从行业长远发展和个人长期收益角度诚信经营,严格抵制假冒伪劣商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积极妥善解决与消费者纠纷。(个体提升角度)

以上四种分析方法为同学们提供分析社会现象、迅速展开表达论证的支架,方便易学,简单实用。需要强调的是,同学们需要根据作文题目要求观点表达的需要在选用时有所取舍,有所增删,综合运用。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附录学生作文一篇】 莫让“双十一”迷人眼

郧阳中学 高二3班 殷江灏

近年来,“双十一”逐渐完成了由光棍节到大众购物狂欢的转变。当中国网友们一次又一次创造电商奇迹的同时,“双十一”带来的问题接踵而至。理性对待“双十一”,已成为避开消费盲流的关键。(开篇提出观点)从其产生看,“双十一”不过是一个电商促销的噱头,再加上光棍节的名义吸人眼球。其出现,既是我国电商迅猛发展的产物,也是国人消费需求释放的要求。科技时代网络的广泛运用,快节奏生活对消费效率的追求,都推动了网购促销节的兴盛并使其成为拉动我国内需增长的重要组成。(大众心理;现实归因)不得不说,“双十一”的不理智购物也是继物质短缺时代的“后物质短缺时代”的后遗症。这些年中国发展得很快,几乎所有90后的父母们都还能回忆起自己儿时忍饥挨饿的惨况。物质短缺滋生的是一种焦躁感,一种自卑感和一种对未来的不安全感。而这“三感”在物质丰富之后并没有被治愈,而是被一种近乎病态的自我膨胀感代替。(历史归因)当有优惠活动时,不买东西觉得对不起自己,却不管这些东西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也不曾考虑自己买到东西后是否会后悔。(心理归因)而商家正是把握住了这种自我膨胀感,大肆宣传,最终获取了一份又一份厚利。

托尔斯泰说:“人们常把欲望的满足当做幸福。”金钱时代、娱乐时代无疑也是欲望时代,各色的商品以高傲的姿态吸引着人们的眼球,难以抗拒诱惑的人难免沦为欲望的奴隶。(现实归因;心理归因)购物狂欢的那一刻人们尝到了购物的快感,欲望的满足,可当人们掏空钱包之后,幸福感又是否上升了呢?欲望战胜理智时,造成的恶果往往令人追悔莫及,但面临选择时,人们又毫不犹豫地选择满足欲望,不免让人叹息。(价值和危害)疯狂购物后的结果可能并不像买家们最初想的那样,因此,人们应在教训中学会理智购物。理智购物并不是要你冷漠地拒绝购物节,而是要挑选适合自己的东西,并在确信不被骗的基础上购物,如此,人们既参与了购物狂欢,又为国家创造了GDP,何乐而不为呢?(方法策略;未来展望)按下“确认支付”前好好想一想,别让手速快过了理智。(方法策略)同时,需要重塑消费风气,打造理智健康消费节,这既需要政府的监督管理,更需要消费者与商家的积极配合。(解决办法)莫让“双十一”迷人眼,不要再因盲目而为不合理消费环境“添砖加瓦”。(重申观点)

【八方热评】

“双十一”,何妨慢下来等等灵魂

邓海建

912亿元成交量的中国“双十一”,不仅让喵星人群情振奋,不断刷新的消费纪录,更让外人望尘莫及。2015年,“双十一”经历着七年之痒。这一年,依托融媒体与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商业态在裂变,网购文化亦在重塑自己的社会认知。比如,在今年的11月11日,消费者不仅可以在手机或电脑上“买买买”,卫视平台上的跨界晚会还可以顺道“看看看”。几天前,马云说“双十一”能长命百岁,起码还要活93年。这当然是美好祝愿,因为炒作“暴发户”容易,要培养“贵族”太难。作为消费主义符号的“双十一”,要能如同传统习俗般渊源流传下去,不能从精神价值或文化意蕴层面拿出点什么,好不好意思不说,迟早要被历史归于笑谈。

“双十一”购物节的前身,是当年南京大学的几个小伙子,臆想出来的“光棍节”。微博段子手的火上浇油,商业触觉的煽风点火,终于让这个寻常日子,迅速成为青年亚文化中的标志,它传递了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既渴望“脱单”,又解嘲“单身汪”。年轻人虽然未必有钱,却是消费市场的潜力股,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消费取向,极大左右着交易量。电商很聪明,既用讨喜的消费主义为不太雅致的“单身节”之流俗洗地,又将愉悦的消费文化置换为“双十一”的主题。也许就像专家说的,节日与消费,本就是你侬我侬的关系。南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早有类似记载。越大的节日,越对应着天量的集中消费。

购物节天生不是原罪,在国外,它是大众文化中的狂欢常态,“黑色星期五”、“网络星期一”……美国著名消费者行为学家约瑟夫•塞尔吉从“消费者幸福”角度,描绘这种购物狂欢状态:在特点时间点的购物节日里,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体验会产生一种期待,只有完成下单,幸福感才能达到峰值。这种幸福,不是占便宜、排长队,而是兑现劳动价值、实现物质梦想。“双十一”的成功,与其说是在经济意义上激活了消费信心与意愿,不如说是在文化与社会意义上,将纯粹的现代商业文化展示在我们面前:亲近新技术,乐活新创意,激荡新主张。在买与卖的原始程序中,铺陈出新生活的梦想之花。

春节吃饺子,端午包粽子。节日文化与消费主张,总有固定的位序。“双十一”生逢其时,在互联网+的风口浪尖,在“中国制造2025”的强力支撑下,在“十三五”的版图上必然会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过,既然是节日,既然是新民俗,这一天买东西是“为了什么”呢?“为国囤货”固然是个玩笑,但就算没有高大上的答案,也一定要有个走心的共识。不然,有朝一日低价不再,人生的购物车里,还有攒货的欲望?

篇6:专题一:议论文阅读:论证过程

第3讲

如何阐述文章的论证过程

【考点解读】

论证过程题一般为中考必考题,分值在3~4分,一般为简答题。

【知识梳理】

论证

一、定义:

一篇议论性文章仅仅只有观点和材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条联系这些观点和材料的纽带,连接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即论证。

二、方法:

1.事实论证(例证法):用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

2.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经典、古今中外名言、警句来证明。有力地支持和加强文章的立论,有权威性、说明力。

3.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论据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使论证更加深刻、有力,使主题更加鲜明。

4.比喻论证:用比喻来证明论点。讲深奥的道理论述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说理形象生动。

三、方式:

1.立论:在论证中逐步树立自己的观点。

2.驳论:在论证中以反驳对方观点来树立自己的观点。驳论是一个反驳的过程。目的是驳倒对方的观点。

注意:俗话说,不破不立。在议论文中,立论和驳论常常是相互联系、交错使用的。立论性的文章有时也要批驳错误观点,以充分阐述正面观点;驳论性的文章也要在批驳错误观点的同时,阐明正确的观点。

【考点突破】

例1:

【2016 海淀一模】

①《礼记·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说,一个人独自苦学,没有学友之间的互相交流,久而久之就会孤陋寡闻、见识短浅。在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来自两千年前《礼记》的这句话愈发彰显出它的警示意义。

②朋友间的切磋琢磨,有利于学业上的共同进步,中国传统儒学教育理论特别认可这一点。《周易》云:“君子以朋友讲习。”朋友互相讲所不明之理,习所不熟之理,可使双方受益。孔子强调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也充分肯定了朋友之间相互学习的益处。

③缺乏朋友间的交流研习,常常会使我们受困于个人的思维局限,难有成就。歌德曾说过:“我们要从前辈和同辈身上学习到一些东西。就算是天才,如果想单凭他所特有的内在自我去对付一切,他也决不会有多大成就。”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天赋出众,却最终建树不多。究其原因,往往是他们在学习研究中不愿与别人交流分享,以致视野狭窄、思路阻塞,纵使天资过人,最终也难成大器。

④国家的发展同样需要学习与交流。清政府封闭固守,限制对外的交通、贸易,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制约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而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秉承着开放的态度,积极开展对外学习和交流,从“文革”后期百废待举的落后局面,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百多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了开放交流则进步,封闭禁锢则落后的道理。

⑤不断学习和交流也是文明发展的需要。总书记曾强调:“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鲜卑文明的融入,让大唐精神增添了一分豪迈风采;波斯文化的吸收,让中国瓷器多了青花蓝白色调的优雅。中华文明正是因为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历经五千年仍焕发着蓬勃的生机。世界文化的交融互动更是如此:唐宋中国,提升了日本文明;印度佛教,走进了中国文化„„文明形态正如江河,百川交汇才能浩瀚成海,拒绝新流只能成为死水一潭。

⑥无论个人、国家还是社会,要发展便不可“独学”,只有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才能取得进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同学窗下,善于学习的人不拒绝任何友人;同行路上,善于交流的国家不拒绝任何友邦。在全球高度一体化的今天,我们要见贤思齐、广交益友,在互相借鉴和学习中携手并肩,才能共同创造时代的辉煌。19.阅读第⑤段,分析作者是如何论述文明发展也需要不断学习和交流的。(4分)答: 例2:

【2016 西城一模】

从“董姐饭局”看工匠精神

①“白色的小餐盘里,放着4勺白米饭,这就是她请现场体验者吃的饭。”两会期间,有个“饭局”引来各方关注。被称之为“董姐”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请人品尝4勺米饭,进行“盲测”,结果用国产电饭煲煮出的米饭完胜。尽管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场营销活动,但还是给中国制造业平添了几分底气。

②当不少中国人去海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时,人们不禁要问:“作为一个制造大国,中国怎么造不出让市场倾心的家电产品?”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谁能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谁就有可能赢得市场。而产品质量的比拼,说到底是人的比拼,是精神与文化的比拼。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里所说的“工匠精神”就代表着这样一种精神与文化。

③其实,中国并不缺少技术精湛的工匠:给导弹铸造衣服的“大国工匠”毛腊生,39年来只琢磨一件事——怎样用砂子来铸造好导弹的舱体,这个普通工人解决了专家教授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制造的产品先后四次出现在共和国的阅兵庆典上;中国商用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钱,人称“航空手艺人”,在35年时间里,他加工了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有人说:“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是技艺,是对完美的追求。”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工匠精神中那种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认真做事的品质。

④除了求精的耐心坚守,工匠精神也包括着勇于创新的内涵。求精的耐心坚守与创新的弯道超越,本身就是一体两面。产品的升级换代一方面在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另一方面在于把“匠心”融入生产的每个环节,既要对职业有敬畏,对质量够重视,又要富有追求突破、追求极限的创新活力。只有这样,我们生产出的产品才能真正“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⑤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为了追求速度和规模而导致的粗放型生产,使得我们的企业生产技术粗糙,产品质量低下,一味模仿,缺乏创新,最终只有靠低廉的价格去争取市场,结果产品越来越没有市场。看来,培养工匠精神正是当下我们企业急需关注的课题。

⑥当然,我们的企业打造国产优质品牌仅靠工匠精神是不够的,起码还要学会营销。像“董姐饭局”这样利用有利时机,加强品牌推广和品质宣传,会让我们已有的国产优质产品更快、更广泛地被消费者认可,这种营销头脑也是对工匠精神的有益补充。

⑦大国匠心,是一种打造品牌的耐心,更是一种走向卓越的信心。一个“饭局”可能说明不了太多,电饭煲技术的高下也自有市场来检验,但用工匠精神开启一场品质革命,是中国企业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只有如此,我们才可能在未来“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

(选自2016年3月11日《人民日报》李洪兴的文章,有删改)

22.简要分析一下本文③④⑤段是如何议论“工匠精神”的。(3分)

答:

例3:

【2014 东城一模】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0题。(共9分)

①做任何工作,只要你用心去做,一定能把它做好,如果你不用心去做,那肯定做不好。②工作不用心,往往导致我们就工作而工作、就做事而做事,呈现出一种机械、重复和被动应付的状态。在具体工作中,看不出问题,找不出原因,拿不出措施,有可能还会引发新的问题;在完成任务时,容易出现敷衍了事,执行不到位、贯彻不彻底的现象。而用心去工作,在工作时就会用巧力、想办法,创造性地干,具有主动积极的工作意识;在工作标准上追求的是完美而不是完成,在相关问题的思考和处理上,会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现不足、找出原因、拿出办法,具有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说,不用心去工作,工作肯定做不好,甚至会出问题;用心去工作,工作就能做好。

③让我们看一个用心工作的故事。海尔公司的魏小娥去日本学习整体卫生间的生产技术,在学习中她注意到,日本人试模期废品率一般都在30%~60%,设备调试正常后,废品率为2%。魏小娥意识到,不是日本的技术员能力不行,而是思想上的桎梏使他们停滞于废品率的最低极限只能降到2%。而作为一个海尔人,魏小娥的标准是100%。她拼命地利用在日本的每一份每一秒刻苦学习,3周后,她带着先进的技术知识和赶超日本人的信念回到海尔。半年后,日本模具专家宫川先生来海尔公司访问。他面对着一尘不染的生产现场、操作熟练的员工和100%合格的产品,惊呆了,反过来向“学徒”魏小娥请教相关的生产问题。“因为我们是用心去工作。”魏小娥简单的回答又让宫川先生大吃一惊。

④用心去工作。看似简单。原来,魏小娥从日本学习归国之后,便开始重点抓卫浴分厂的模具质量工作。魏小娥在实践中把2%放大成100%去用心研究。不管是一个黑点还是一根头发都不放过。用心去工作的魏小娥终于做到了产品合格率达到100%。在工作中,如果我们能够像魏小娥这样去用心,也一定能成为第二个“魏小娥”。

⑤用心工作首先体现在对工作有一个正确的看法和认识上,表现出对工作的关心、热心和诚心。有了这种明确的态度,就能够对工作有更多的思考,及时的发现问题,相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的追求创意和唯美,以至于做到敢于超越。所以说,用心去工作不仅是一种【甲】,还是一种【乙】 更是一种【丙】。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工作无论大小,都要用心把握、用心体会、用心去做,力求每项工作都做得很到位、很精彩。当用心去工作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自觉,我们的工作质量会实现大的提升,我们的事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把工作做得很出色,其实只有一个秘诀,那就是在工作中:要用心一点,多用心一点,再用心一点。只要用心去做,我们都能把工作做得最好。19.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证过程。(4分)

答案:

【精华提炼】

论证过程题 1.规律:

问题常见的提问形式:

(1)阐述全文或者局部段的论证过程。

(2)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怎样)阐明XX观点的?(3)简要分析为什么说XX观点?(4)简要分析一下本文XX是如何议论的? 2.方法:

根据议论文文体的特点,按照行文顺序来做答。3.技巧:

结合文章的行文顺序和所给分值(基本上)分层,然后套用模板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答案就完整准确地呈现出来了。4.解题思路:

解题前要仔细地阅读题目要求,定位作答区间,搞清楚题目的考察范围是局部还是全文,然后再根据分值和行文顺序去合理地分层,最后根据每段的内容特点,结合首句或尾句去压缩概括。5.注意事项:

(1)切记不要分错层,这样会导致作答不完整或者错误。

(2)如果自己不具备较强的概括能力,不要贸然去概括,只需单纯压缩出句子主干就好。

(3)涉及到的论据和论证方法要尽量在答案中表现出来。

(4)一定要使用答题模板,这样会使答案看起来更有条理性,逻辑清晰

【跟踪训练】

例1:

【2015 海淀二模】

和而不同

①《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被《世界人类责任宣言》确定为全球治理的“黄金规则”;而同样出自《论语》的“和而不同”,在当今社会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②什么是“和而不同”?“和”即统一,和谐。包容“不同”,才能达到“和”的境界。在现实生活中,“和而不同”就是指大家在共同遵守基本原则、规范的前提下,承认、包容、尊重差异,以实现和谐幸福,共存共荣。“和而不同”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③首先,“和而不同”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特别需要正视差异,包容差异,能够与自己个性、志趣、背景不同的人和睦相处。在与他人交往,发展自己的同时,获得真正的友谊和幸福。这就好比一个乐队,需要有不同的乐手,使用不同的乐器,循着共同的乐谱,遵守指挥的节奏,才可以奏出和谐美妙的乐章。反之,如果乐队成员都使用同一种乐器,虽然会整齐洪亮,但其单调乏味也可想而知。

④其次,“和而不同”有助于不同的民族和睦相处。当今世界,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如何和睦相处,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这方面,中国有着深厚的理论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各民族及其文化特征得到充分的认同和尊重。共同的地理疆域,共同的历史命运使我国56个兄弟民族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处理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一贯主张,也是中国文化贡献给人类的大智慧。

⑤最后,“和而不同”有助于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在处理国际关系上,我国崇尚亲仁善邻,一贯坚持“和而不同”。国与国之间总有差异,但差异不必然发展为冲突。这就需要沟通,需要对话,正视差异,包容差异,尊重差异。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这既是对“和而不同”的继承,也表达了21世纪人类和平、发展、共赢的共同愿望,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及外交智慧。

⑥个人要发展,人民要幸福,国家要富强,世界要和平,这一切都需要“和而不同”。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有一句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应该是对“和而不同”的最佳阐释。14.分析全文论证过程,按要求填空。(5分)

文章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确定为全球治理的“黄金规则”谈起,提出中心论点:_____(1)__________,然后____(2)_________,接着从____(3)_____、____(4)______、___(5)________三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最后再次强调观点并总结全文。

例2:

【2016 怀柔一模】

①有一个年轻人,没考上好大学,在家找不到工作,来北京,找了份待遇很低的临时 工作,但很快又被辞退了,于是,他每天去图书馆读书,后来连自己的生计都成了问题。朋友告诫他说:“别读了,先养活自己吧,现在的你自立比读书更紧迫。”

②因为读书带来回报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要做好三五年不会带来任何收益的准备。我们应该从小就开始读书,因为小的时候可以许多年不考虑回报。一旦错过那个黄金阶段,就应当意识到,当务之急是承担责任。这时候再把脑袋缩到书堆里,是一种逃避,是一种不愿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也许读小说当时会觉得很开心,但看完了,智识上却不会有任何增进,那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读书,只能算是消遣。

③有人会问,那读名著呢?当然,读名著固然是好的,但它对于一个人能力的增益 要通过改变自己的习惯和生活才能体现出来,否则,就和读消遣小说没什么区别。读书会伪造出一种假象,让你以为自己非常勤奋,但其实你不过是借此逃避自己最应当面对的问题,为自己的不求上进开脱。

④孔子曾告诉我们:“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个人要把“孝悌信仁”做好以后,才 可以去学习文化知识。试想,如果你连父母都不能养活,又怎么能算得上是孝悌?如果你连自己吃饭都要找人借钱,借了还不上,怎么能算信、仁?

⑤相反,如果能做到自立,尽到自己的责任,就算你没读过多少书,一样也会有学问。子夏说:“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⑥为什么自立那么重要?因为今天我们的这个社会和过去的社会不一样。那时候,种的地够自己吃的,闲了读书,就觉得挺好。但前提也是要先自立,做到能养活自己。陶渊明那么爱读书,还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⑦孔子说:。如果你连生活都不能自立,那你的学问能让你自己信服吗?如果能,那么你就是君子。因为唯有君子,才有本事在自己穷困潦倒的时候,依然对自己的学问有信心。

⑧但几乎可以断言,这个社会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个信心。连孔子最亲近的弟子子路,在孔子绝粮的时候,都要对他丧失信心了。让自己生起信心还不够,也要让别人生起信心,有这个本事,才重,才威,学问才固。

⑨对于富足的人,孔子很赞成他们多读书,他说“富而好礼”是非常好的事。但孔子一定不赞成连自己生活都不能自立的人能从读书中得到大道理,因为自立永远比读书更紧迫。20.结合④——⑥段的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3分)

答:

例3:

【2016 门头沟一模】

多一些“高贵的低头”

陈鲁民

①近日,著名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艾伦·麦克法兰先生应邀来华访问。旅程中,在飞机上、火车上,他见到了太多的“低头族”,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在低头看手机。而当他走进深圳图书馆时,却十分惊喜地发现,居然有那么多的孩子在认真地低头读书,不由地发出感叹“这是高贵的低头”。麦克法兰在“低头”前面加上形容词“高贵”的,既是对记载人类文明书籍的赞誉,更是对读书这一高雅行为的褒奖。

② 由此也引发了我的联想。前几天,我在去北京的高铁上,捧着一本《老子》在看。看着看着,突然觉得自己很“另类”,因为周围的人大都在低头看手机,或打游戏,或看电视剧。我又有意识地串了几节车厢,见到还有一个外国人在聚精会神地看书,感动了一个中年妇女,她要给这个“老外”拍照片,说是带回去教育孩子。她的两个孩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中学,都是“低头族”,平时不爱读书,成绩很差。 ③ 说到大学生里的“低头族”,我倒是有点发言权的。我在大学任教,最头疼的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因为一上课,满目望去,抬头听讲者最多也就是三分之一,余者大都是在低头玩手机。提醒一下,能好上几分钟,过了一会儿又旧态复萌。一次讲到张爱玲的文学成就时,我稍微加了点佐料,说到张爱玲有三恨:一恨鲥鱼有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我自以为很幽默地又补充一恨:四恨学生“抬头率”太低。这时,学生们才纷纷抬头干笑了几声,但很快又把头低下了,沉浸在游戏或韩剧中。

④ 依我所见,如果说读书是“高贵的低头”,那么,玩手机就是不那么高贵的低头。“高贵的低头”,是为了学习知识,广博见闻,提高素质,增强本领。“高贵的低头”多了,将来才能抬起“高贵的头”,建功立业,一鸣惊人。反之,少了这“高贵的低头”,腹中空空,不学无术,未来是注定没有希望的,想抬头恐怕也抬不起来,想出头就更无可能。毕竟,没有哪个老板聘用人时会问应聘者会不会打电子游戏,看过多少韩剧,而只会关注应聘者的文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证书、会计证、律师证等,而这些都是靠坚持数年“高贵的低头”换来的。

⑤ 一位常年飞747大客机的空姐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头等舱旅客看书的较多,或曰“高贵的低头”;公务舱旅客看杂志或用笔记本办公的较多;经济舱旅客看电影、玩游戏、聊天、睡觉的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读书,普通候机区的人基本上都在低头玩手机。于是引起了这位空姐的深思,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人的行为影响了位置呢?我们应尽情享受“高贵的低头”带来的精神愉悦。“腹有诗书气自华”,长期而自觉的“高贵的低头”,会使我们潜移默化地拥有高贵的见解,高贵的谈吐,高贵的举止,高贵的仪容,成为底蕴厚重的高雅君子,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诗意地栖居在这大地上”。(有删改)

21.请简述第5段的论述思路。(3分)

答:

【巩固提升】

【2015 东城二模】

人不炼,不成器

杨绛

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需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从苦痛中炼出美德。孟子说:“。”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他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②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看得到的实情。谚语“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说的都是以上道理。

③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论语》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从来不用教条。但是他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训。他的弟子,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里记下老师二百零五字的教训。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

④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国家崇尚勇敢,有的国家高唱自由、平等、博爱。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⑤要求世界和谐,首先得治理本国。要治国,先得齐家。要齐家,先得修身。要修身,先得正心。要摆正自己的心,先得有诚意,也就是对自己老老实实,勿自欺自骗。不自欺,就得切切实实了解自己。

⑥要了解自己,就得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所谓格物致知。

⑦了解自己,不是容易的事。头脑里的智力是很狡猾的,会找出种种歪理来支持自身的私欲。得对自己毫无偏爱,像侦探调查嫌疑犯那样窥视自己,在自己毫无防备毫无遮掩的时候——例如在梦中、在醉中、在将睡未睡的胡思乱想中,或心满意足、得意忘形时,捉住自己平时不愿或不敢承认的私心杂念。在这种境界,有诚意摆正自己的心而不自欺的,则会憬然警觉:“啊!我自以为没这种想头了,原来是我没有看透自己!”一个人如能1看明自己是自欺欺人,就老实了,就不袒护自己了。这样才会认真修身。修身就是管制自己的情、欲,超脱“小我”,从而顺从灵性良心的指导。能这样,一家子就可以很和洽。家和万事兴。家家和洽,又国泰民安,这就可以谋求国际的和谐共荣,双赢互利了。在这样和洽的境界里,人类就可以齐心追求“至善”。这是孔子教育人民的道理,孟子继承、发挥并充实了孔子 的理论。我上文所讲的,都属“孔孟之道”。

⑧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万物的目的,该是为了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是有缘故的。

(选自《小品文选刊》,2009年第3期)

1.憬然:醒悟的样子。

22.阅读第⑦段,简要说说作者是如何阐述人“了解自己,不是容易的事”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 通州一模】

(三)阅读《画说》,完成19—21题。(共10分)

画说

张大千

①有人以为画画是很艰难的,又说要生来有绘画的天才,我觉得不然。我以为只要自己有兴趣,找到一条正路,又肯用功,自然而然就会成功的。从前的人说“三分人事七分天”,这句话我却绝对反对。我以为应该反过来说“七分人事三分天”才对,就是说任你天分如何好,不用功是不行的。世上所谓神童,大概到了成年以后就默默无闻了。这是什么缘故呢? 只因大家一捧加之父母一宠,便忘乎其形,自以为了不起,从此再不用功。不进则退,乃是自然趋势,你叫他如何得成功呢? ②画家可以在画中创造另一个天地,要如何去画,就如何去画,有时要表现现实,有时也不能太顾现实,这种取舍,全凭自己思想。何以如此? 简略地说,大抵画一种东西,不应当求太像,也不应当故意求不像,求它像,当然不如摄影,如求它不像,那又何必画它呢? 所以一定要在像和不像之间,得到超物的天趣,方算是艺术。正是古人所谓遗貌取神,又等于说我笔底下所创造的新天地,叫识者一看自然会辨认得出来;我看到真美的就画下来,不美的就抛弃了它。谈到真美,当然不单指物的形态,是要悟到物的神韵。这可引证赞王摩诘的两句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怎样能达到这个境界呢? 就是说要意在笔先,心灵一触,就能跟着笔墨表露在纸上。所以说“形成于未画之先”,“神留于既画之后”。只要用你的灵感与思想,不变更原理而得其神态,画得含有古意而又不落俗套,这就算艺术了。

③作画要怎样才得精通? 总括来讲,首重在勾勒,次则写生,再次才到写意。不论画花卉、翎毛、山水、人物,总要了解理、情、态三事。先要着手临摹,观审名作,不论今古,眼观手临,切忌偏爱。人各有所长,都应该采取,但每人笔触天生有不同的地方,故不可专学一人,又不可单就自己的笔路去追求,要凭理智聪慧来采取名作的精神又要能转变它。老师教学生也应当如此,告诉他绘画的方法,由他自去追讨,不可叫他固守师法。然后立意创作,这样才可以成为独立的画家。所以唐宋人所传的作品,不要题款,给人一看就可知道这是某人的作品。

④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什么意思呢? 因为见闻广博,要从实地观察得来,不只单靠书本,两者要相辅而行的。名山大川,熟于心中,胸中有了丘壑,下笔自然有所依据。要经历得多才有所获,山水如此,其他花卉人物禽兽都是一样。游历不但是绘画资料的源泉,并且可以窥探宇宙万物的全貌,养成广阔的心胸,所以行万里路是必须的。20.阅读第③段内容,简述作者阐释“首重在勾勒,次则写生,再次才到写意”的过程。(4分)

答:

【2016 朝阳二模】

(一)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完成第20-22题。(共8分)

腹有诗书气自华

①据说,在美国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其始祖爱德华是位满腹经纶的哲学家,他8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和1位副总统;而另一个家族的始祖叫珠克,是个缺乏文化修养的赌徒和酒鬼,他8代子孙中有300多名乞丐,7个杀人犯和60多个盗窃犯。可见,读书对人是多么重要!所以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可以启发智慧、锤炼理性,可以立德修身。

②读历史使人明智。历史的每一页都储蓄着极为丰富的经验教训,它于个人有教化之功效,于国家有资政之作用,所以人们常说,学习历史可以吸取智慧,借鉴历史能够获取力量。历史像一面镜子,记录着人类的成败兴衰和时代的交替更新。学习历史,可以知往鉴今,帮助我们慎思明辨,判断是非,决定行止。只有掌握了历史常识及其蕴涵的深厚底蕴,才能增进对历史乃至现实的解读与把握,才能充分借鉴和运用历史中的有益经验,才能开阔眼界和胸襟,在认识、判断、分析问题时有历史眼光,看得高远。

③读哲学可以提升人们言行的条理性。因为哲学用概念对事物进行概括,然后进行逻辑分析,概念能够让人对纷纭复杂的现象进行归纳,而推理则让人以合乎理性的方式进行思考,这就能够提升人们言行的条理化。读哲学还可以提升人们的人文素养。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往往集中体现在哲学里。哲学是以凝练的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你看懂了德国哲学,你就基本理解了德国文化的真谛;你读懂了法国哲学,你也就搞清了法国文化的实质。实际上,中国哲学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基因。正因为哲学是文化的灵魂,作为对根本性智慧的追求,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摆脱许多无谓的烦恼。

④读诗书之类的文学经典,则让人锦绣内生。历史上一个个伟大的人物,他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用作品中动人心扉的诗句警言陶冶着我们的情操,滋养着我们的灵魂。人生不得志时,李白以“ ① ”的清高,刘禹锡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高洁„„ 留给我们一个个傲岸不屈的背影;富贵通达的时候,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诸葛亮“ ② ”„„ 让我们感受到他们于国于君的忠诚大爱。更有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这些对于我们做人、做事都大有裨益。21.作者是如何论证“腹有诗书自华”的?(4分)答:

【真题链接】

【2013北京中考】

①说话,不难,但又不易,要想使说的话入耳、入心,只求“对”,不够,兼有“趣” 才行。有趣的话,风传天下;无趣的言,泥牛入海。趣,对听众而言就是“有意思”,什么是“有意思”呢?那便是有旨趣,有理趣,有情趣。②旨趣是指主要的目的和意图。说明有旨趣,是指说话要有中心,有意义,尤其要 有现实意义,能为世所用,造福将来。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植根于现实,既有对中华儿女往昔强国之梦的追溯,也有对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承诺,更有对中华民 族美好未来的展望。这种旨趣,聚集百姓意,汇合百姓心,给人以方向,激励人的斗志,话有旨趣,往往能够发人深省,振奋人心。

③话有理趣指话要蕴含一定道理,能揭示事物规律,对于深奥的道理,还需用精彩 的趣言来解说,否则就难以让人理解。毛泽东主席说:“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 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这句话使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样,既把理讲“透”了,也把理讲“活” 了。话有理趣,使人闻之忘不掉,得之丢不掉。

④话还要有情趣。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很受读者欢迎,朋友称赞他说:“你的 书写得真好,印一了版又一版。”克雷洛夫笑着回答:“不是我的书写得好,是因为我的 书是给孩子看的。谁都知道孩子容易弄坏书,所以印的版次就多了。”。话有 情调趣味,使人如食橄榄,愈嚼愈有味,回味常无穷。

⑤话要有趣,看似强调说话的艺术,实则强调对事物要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没有 “内秀”,难有“外优”,只有靠自身不断地学习、实践与思考,才能使话有趣,行致远。

21.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证过程。(3分)答:

【2015北京中考】

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优秀道德遗产,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结晶,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②传统美德中最重视一个“忠”字。传统意义上的“忠”,虽然有忠于君主的糟粕成分,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忠诚。屈原自投汩罗,张骞出使西域,戚继光抗倭,林则徐销烟......这些先贤的事迹之所以为人们世代传颂,就在于这种“忠”实际上促进了国家、民族发展。孙中山先生曾说:“现在说到忠于君,固然是不可为;说忠于国是可不可呢?忠于事又是可不可呢?我们做一件事,总要始终不渝,做到成功。如果做不成功,就是把生命去牺牲,亦所不惜,这便是忠。”今天弘扬“忠”,就是提倡每一个人既要热爱我们的文化、族群,又要忠于职守,尽心竭力做好每一件事。这种于国于事的担当意识,是实现名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③传统美德对促进人际和谐有积极作用。传统美德以仁爱为本,《论语》中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体现了这种仁爱美德。“仁者爱人”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就必然为爱所驱使,为所爱的人奉献,关心他,爱护他。因此,这种美德是调节人际关系、保障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近年来,一些人过分追求个人私利,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冷漠与紧张,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倡导仁爱,可以唤醒人们的道德良知,提升奉献意识,使人与人相互为善,彼此之间充满友爱。因此,充分汲取传统道德中的仁爱美德,即是净化社会风气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需要。

④就个人而言,传统美德有助于为安身之命提供精神营养。读《陋室铭》可以知道,唐朝诗人刘禹锡,虽身处逆境却不改高洁的情操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就是因为他在仕途失意、不能“兼善天下”时,便以“穷则独善其身”作为立身行事的准则,从而获得了“惟吾德馨”的精神回报和巨大的自我满足感。可见,中华传统美德,会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进而转化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⑤总之,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对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升华。我们只有继承中华传统美德,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才能促进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选自肖群忠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注: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及到尊敬其他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及到爱护别人的孩子。

22.阅读第②段,说说作者是如何阐述“忠”的时代价值的。(3分)答:

①【2016北京中考】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遵循的处世之道。其实质是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②就日常生活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我们应该从自己的所欲所想出发,推及他人,从而理解他人的所欲所想,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你不愿意被人嘲笑,那你就不要嘲笑他人;你不愿被人非议,那你就不要非议他人;你不愿被人欺骗,那你就不要欺骗他人。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只想“我高兴就好”“我便利就行”,不顾他人的感受,那人与人之间就必然失去友善,社会也难以和谐。人们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在早晚高峰堵车时,总有这样的司机,只图自己的一时便利而不顾他人,左穿右插,随意变线加塞儿。这种做法,轻则会惊吓对方,进而引发纠纷,重则会造成交通事故,甚至会危及生命。不论出现哪种结果,都是损人不利己。可见,只有遵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准则,人们才会相互理解,减少矛盾,社会才会和谐。

③同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习近平主席在阐述我国和平外交政策时,一再重申,在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秉承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已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精神中,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中国人民近代以后经历了一百多年战乱频发的惨痛历史,最懂得和平的宝贵,最懂得发展的重要,绝不希望这样的悲剧在任何地方重演,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国家和民族。由此可见,中国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彰显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当代价值。

④总之,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既是,同时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需要。

22.阅读第②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就“‘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展开论证的。(3分)

答:

参考答案

【考点突破】

例1:【2016 海淀一模】

参考答案:19.示例:首先提出“不断学习和交流也是文明发展的需要”的观点;然后引用总书记的话强调文明交流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然后以鲜卑文明、波斯文化融入为例,以唐宋文明提升日本文明、印度佛教影响中国文化为例,论述了学习交流对中华文明、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最后将文明形态比作江河,形象地论述了学习和交流的意义。例题解析:本题较为简单,只是单纯分析某一段的论证过程,掌握了议论文文体知识和特点的同学都基本可以作答出来。首先我们根据所给分值(4分)和原文的提示信息(第一句是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且具有概括性,我们可以判断出它是本段的观点,紧接着就是习近平的讲话,然后回顾历史事例,最后做了形象的总结论述),可以很容易把文章分为四层;然后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概括各层层意;最后套用模板,首先......;然后......;接着......;最后......。有逻辑有条理地将答案作答出来。例2:

【2016 西城一模】

参考答案:22.示例:首先,举“大国工匠”事例,论述工匠精神中具有求精的耐心坚守的品质(或“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认真做事的品质”);接着,论述工匠精神还包括创新的内涵,指出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产品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最后,举长期粗放型生产的反例,论述培养工匠精神是当下我们企业急需关注的课题。

例题解析:解答本题我们首先阅读题干定位到原文的③④⑤段,然后依据所给分值3分,我们按照议论文中论点、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将文章分为三层。本篇文章较为明显就是三段,所以直接概括各段内容,如果涉及到论据和论证方法,就在答案中体现出所用论据和论证类型。然后再套入模板首先......;然后......;最后......。答案就完整准确地呈现出来了。例3:

【2014 东城一模】

参考答案:首先提出任何工作,只要你用心去做,一定能把它做好;接着从工作不用心和用心两个方面加以论证,阐明不用心去工作,工作肯定做不好,甚至会出现问题,用心去工作,工作就能做好的道理;然后通过魏小娥的例子进一步论证这一观点;最后指出怎样用心去做,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共4分)

例题解析:本题是一道对全文论证过程的考察,需要学生对全文的行文思路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本题的难点在于分层部分,许多同学容易犯的错误是将①②段分为一层,没有发现②段其实在从正反两方面在阐述工作用心与不用心;另一个难点就是对于⑤内容的概括,这个地方要区别对待:对于程度一般的学生建议采用单纯的压缩概括,但对于概括能力较好的学生,则要求做到综合性的准确概括,提高作答的精准度。所以,本题还是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每段首句对于所在段的概括,这些提示性信息,以及四分的分值,将文章分为四层,最后再套入模板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答案就完整准确地呈现出来了。

【跟踪训练】

【2015 海淀二模】 参考答案:

14.⑴“和而不同”在当今社会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⑵解释什么是“和而不同”。⑶“和而不同”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⑷“和而不同”有助于不同民族的和睦相处。⑸“和而不同”有助于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共5分。每空1分。)【2016 怀柔一模】 参考答案:

20.首先阐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内涵;接着引用子夏的话进一步阐述做到了“孝悌信仁”,即使没有学习,也称得上有学问了;最后用陶渊明的事例强调任何时候自立都很重要。(共3分,每点1分)

【2016 门头沟一模】 参考答案:

21.首先举出客机的空姐观察到的一个现象(1分),然后写了引发她对造成这种现象原因的思考(1分),最后作者号召大家享受“高贵的低头”带来的愉悦,并阐明这样做的好处。成为高雅的君子,“诗意地栖居”(或重申中心论点意思接近即可),((共3分,每点1分)。

【巩固提升】

【2015 东城二模】 参考答案: 22.(1)先从反面说人头脑里对个人私欲有偏爱,(2)然后要求人应像侦探一样毫无偏爱地观察自己,(3)选最无防备、遮掩之时,去捉自己平时不敢承认的私欲。(4)摆正态度,才会猛然警觉,明白过来,然后不再袒护自己。(评分:4分。每个要点1分)【2016 通州一模】 参考答案:

20.首先从画画要理、情、态三事入手,(1分)提出先要着手临摹,切忌偏爱。接着用人各有所长进一步阐释,强调要凭理智聪慧来采取名作的精神又要能转变它。(1分)接着以老师教学生为例,不可叫他固守师法,最后才可以立意创作,成为独立的画家。(1分)最后,以唐宋人所传的作品,不要题款自成风格进一步阐释独立画家的意义。(1分)【2016 朝阳二模】 参考答案:

21.第①段以两个家族的对比引出“读书可以启发智慧、锤炼理性,可以立德修身。”

第②③④段分别从“读历史使人明智”“读哲学可以提升人们言行的条理性”“读诗书之类的文学经典让人锦绣内生”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释,从而证明了“腹有诗书气自华”。

(共4分。每段内容1分)

【真题链接】

【2013北京中考】 参考答案:

首先,第1段通过讨论生活现象提出中心论点“说话要有旨趣,有理趣,有情趣”;其次,第2到4段分别举总书记、毛泽东主席、克雷洛夫的例子论证说话要有旨趣,有理趣,有情趣三个分论点;最后,第5段强调说话有趣的内在本质“强调对事物要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并进而提出使说话有趣的建议“只有靠自身不断地学习、实践与思考,才能使话有趣,行致远。” 【2015北京中考】 参考答案:

首先使用对比论证从正反两面论证“忠“的含义,接着分别距屈原、张赛„„

作为事例论证,证明他们对祖国的忠促进了民族的进步;然后,引用孙中山先生的话,引出对“今天忠于国,忠于事可不可以“的思考;最后提出弘扬“忠“的要求,及对于民族复兴的意义。【解析】由关键词“如何阐释“判断此题为论证过程题,然后按照论证过程题的答题模板套入即可。

【2016北京中考】 参考答案:

上一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下一篇:杨村乡中心校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