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青少年生命之光

2024-05-05

点燃青少年生命之光(精选8篇)

篇1:点燃青少年生命之光

点燃青少年生命之光-------父母之责任

新马集中心校尚敏

近几年来,青少年沉迷与游戏、网吧,以致严重影响了学习及身体健康;青少年自杀事件也时有耳闻,青少年的未来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心里不健康造成的。造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一、家庭过分溺爱,缺乏引导

独生之女的时代里,‘溺爱型’教育在家庭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在‘蜜罐’里长大的他们,依赖性非常强,生活不能独立,父母把他们看的似宝贝,正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磨难教育在他们的成长中几乎就好似空白。这样就让孩子养成自私自利、问我独尊的性格。真是爱也不是,打也不是,父母焦虑万分。很多家长会把责任归结为孩子,而忽视了自己的问题。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从孩子刚刚会说话时,就教他们学语、走路、做人-----可是从来不与他们沟通,认为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才是最主要的,孩子们缺少了和父母之间的沟通这堂在他们成长中主要的一课,有时过分的帮助就成了‘溺爱’,也会变成一种遗憾。

二、父母忙,忽视爱

造成青年心理缺陷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父母长期在我,缺少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更谈不上沟通,他们弥补的方法是在物质和金钱上,却忽视了精神食粮,他们没有想到,金钱能弥补爱和心灵的空虚吗、他们需要的是保护、关爱,是的,一个心灵充实的人,就算没有许多礼

物也可以乐观的活着,但是如果心灵有失,再多的实物也无法弥补。家长工作忙、生活累、压力大、也必须学着在忙中、累中留一些空间给他们。

一个人的习惯好坏都是从小养成的,养成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来讲很重要。有许多孩子,他们思想叛逆,生活不能独立,不懂得感恩,在他们的眼里只有自己,唯我独尊。让我们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让这些孩子明白其实世界上也有懂自己的人。希望之光为了让孩子们学会吃苦,尊重他们,让他们在劳动的同时,体验到收获的喜悦。

篇2:点燃青少年生命之光

眼前是一叠厚厚的琴谱和乐理试卷,薄薄的日历上画着红色圆圈的便是考级的日子,已经剩下不到一个月耳边回响起昨天晚上钢琴老师的怒吼,忍不住心酸:“唉~总是弹不好。”

双手僵在琴键上。

突然间,房间门“咔”的一声被打开了,我不由得皱了皱眉头。爷爷好像明白了什么,笑了笑,说:“你起得早,我蒸了个鸡蛋,让你醒醒胃,暖和暖和身体。”话音未落,爷爷已经把冒着热气的蛋羹放在我身边的书桌上,用被烫红的手指揪着自己的耳朵,笑眯眯地轻轻关门出了房间。我垫着纸巾捧着那碗蛋羹,冻僵的手渐渐暖和,也慢慢灵活了起来。我将双手架在琴键上,开始那枯燥乏味的练习。

三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我停下练习去客厅倒水。客厅十分安静,爷爷去哪了呢?正在这时,爷爷开门回来了。只见他的手中提着大包小包的菜,耳根鼻尖都被冻得通红。“弹累了吧孩子?中午咱们做手擀面吃!”爷爷笑着对我说。“哇!我最喜欢吃爷爷做的手擀面了!”“那你休息一下,我们去洗洗手,你来帮我揉面吧!”

揉面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只见爷爷熟练地往盆里倒面粉,接着一点一点地加水,慢慢地搅拌起来。他一边揉着面絮,一边微笑地对我说:“你知道吗,以前我刚开始学做手擀面的时候,不是面粉放多了,就是水下多了,结果不是硬邦邦就是黏糊糊,面团总是做不好,常常一边加面粉又一边加水,面团越揉越大,面盆都快放不下了,总是被你奶奶嫌弃呢!”“哈哈哈!”想象起那个画面,我们爷孙俩都忍不住大笑了起来,练琴的疲惫竟然神奇地消失了!“来,接下来你来揉面吧!”我开始在面盆里捣腾起来。

爷爷则走到客厅打开了音箱,播放起钢琴考级示范曲。

曲子时而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时而如清晨中的莺声燕语,饱含激情又不失舒缓。爷爷认真地对我说:“你听,这曲子弹得多好呀!可是这个演奏者肯定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最后才能弹出这样曲子。你想不想成为这样的演奏家呢?虽然老师说你现在还弹得不够好,但其实爷爷非常看好你。”说完爷爷摸着我的头,轻轻地拍了拍。我抬头看着爷爷,他的眼里仿佛散发出一道光,像鼓励,更像期待

不久,爷爷端出了两碗面,面香在空中飘散着,他慈祥的笑容在氤氲的雾气中若隐若现。面很烫,可我的手却重新暖和了起来。

饭后我又开始了练习,爷爷帮我把窗帘扎了起来,一束阳光照进了我的房间,明亮又温暖。

那段日子我常常想起揉面时爷爷对我说的话,手弹酸了,甩一甩,继续练;眼睛疼了,看看远处又回到琴凳上就像爷爷说的那样:“不管结果如何,你都努力地坚持下来。成绩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在这个过程中所学到的。”

又是新的一天!晨风习习,树叶沙沙,鸟鸣啁啾。我迎着阳光自信地走进考场。我知道,不管如何,爷爷都会陪着我,带着我撕破黑暗,走出困境,像一束光一样照亮我,指引我前行!

篇3:点燃青少年生命之光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是学生不懂得写文章的路数吗?还是平时训练不够多呢?显然都不是。议论文究其实质来说, 乃是一种人的智慧的流露和体现。各种各样的观点之中, 往往能看到学生的真知灼见, 这种智慧之光不是通过各种写种技巧就能得到的, 而是通过思维的训练与各种思想的融汇之后才能逐渐形成的。各种写作方法的训练, 固然能对作文写作起到一定作用, 但对于思想火花的激发, 则是不着边际, 甚至是南辕北辙的。因为外在形式仅是一种壳, 没有内在的智慧之光闪现, 它永远是空虚的。

智慧之光来自何方?为什么有的学生的见解深刻, 有的学生则平庸无味呢?前者是因为他已掌握了一定正确的思维方式, 后者并不是没有智慧, 而是其思维方式尚处蒙昧之中, 不知从何入手罢了。从人的成长阶段上看, 高中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的教育在他的一生中占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 最为关键的是正确思维方式的形成。人一旦有了辩证思维方式, 他对世界的认识就不会偏狭、极端, 也不会肤浅、盲从。可以说, 正确的思维方式, 将直接影响着个体的成长, 乃至社会的进步。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重视思维能力的发展已得到普遍的公认, 当前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落实到位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 谈谈实际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与众位读者探讨。

目前, 在作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 其实并不利于思维训练。其中最大的不足就是用理论教学法取代学生思维训练。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 许多老师都习惯逮住论点、论据、论证不放, 从三要素各自的要求到行文中的结构安排, 讲起来头头是道, 学生听起来也津津有味, 但真正动笔起来却又束手无策。这种症状, 说明了学生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应该怎么写”, 而在于“写什么”上。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我觉得首先应重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联想和推理能力。只有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下足了功夫, 学生智慧的火花才能被激发出来。这是一个教学观念的更新问题。

进行思维训练的方法有很多,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有用和适用。大班教学依然是高中教学的常态, 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做到思维训练的拓展呢?我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摸索出三种方法, 以供借鉴和参考。

二、关注生活, 就地取“议”题

思维的训练, 主要是找准训练的内容。最好的方法就是寻找易于点燃思维火花的题材。我们生活在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作文是生活, 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这告诉我们作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生活这个生动的大舞台。

从这一立场出发, 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看电影、看电视, 咱可以有影评;读小说、读报纸, 咱可以有书评;玩手机有短信、有微信, 咱可以有“信”评;街头巷尾的聊天, 甚至争吵都可以是我们的“议”材……只要题材本身具有可“谈”性, 不妨就引导学生对热门话题进行思考、争论。如中国留学生因失言“新加坡狗比人多”被罚事件, 2010年周洋夺冠后没有感谢领导引来争论, 2014年2月夺冠后“感谢大家”……这些生活插曲都是激发思维的好素材。借助这些短评快的分析, 提高了学生对事、对人的判断与分析能力。

事实证明, 鲜活的材料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的激情, 我把讨论留在课外, 把分析归纳的“说”留在课内。这样既节省了上课的时间, 又让学生有了足够的思维互动时间。有时, 一个命题的讨论只需要5-10分钟的点拨即可。碰到精彩的评述我及时鼓励, 不足的阐述大家一起补充, 或者纠正。慢慢地汇集起来, 一个学期或者一年后, 我发现学生最喜欢、最有价值的笔记便是这本命名为“杂感”的小册子。

三、搭建“辩台”, 促进思想的交锋

学生们因来自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 对问题的看法和立场都是千差万别的, 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亦有妄见纷出,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如何在这过程中, 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呢?俗语说, 真理愈辨愈明, 只有通过辩论, 种种似是而非的见解自然消散, 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也得到了训练, 他们明白了什么是正确的思维方式, 什么是辩证的态度。胡适在《中学的国文教学》中很强调这种教学方法, “用演说、辩论作国语的使用教授法。”他主张初中阶段的学生以演讲为主, 到了高中要以辩论为主, 要训练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矛盾, 全面进行立论和论证。他强调“做文章的第一个套件只是思想有条理、有层次。演说辩论最能帮助学生养成有条理系统的思想能力。”我非常赞同大师的见解,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 这是一条简单而实用的捷径。

我认为高一学生最需要的不是那些写作技巧的学习, 而是思维方式的激发与训练。作为老师, 首先要完成的是让他们觉得“有东西可写”, 而不应该是“怎么写”的问题。高一下开始正式进入议论文教学, 为此, 我安排了两次课堂辩论, 围绕着生活中的“快”与“慢”、“竞争”与“合作”展开交锋。学生自主选取角度、自由组合, 在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准备后进行辩论, 除了两组辩论的同学, 我和剩余的同学皆是评委, 在他们激辩的过程中, 我和“评委们”快速地用笔记录下那些精彩的亮点、或者一些失误。在双方经过陈述观点、自由辩论、总结论点陈述的三轮经过后, 我们的“评委同学”上场了, 他们有权为精彩的地方“加分”、也可以对失误的地方进行“修补”。我发现辩论不仅让“参战”的双方重视自己的观点与表述的严谨, 也培养了他们极为敏锐的“反攻”思维, 即使是那些旁观的“评委”也特别积极地“动” (思考) 起来, 敏锐地捕捉着正、反双方中那些“疏漏”进行点评。

辩论结束后, 我的“作文”也出来了。我发现经过思想交锋后写就的议论文, 脉络清晰、思维特别活跃, 分析问题的力度与深度有了很明显的进步。即使是同一个例子, 不同的角度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视野来, 这就是思维碰撞的结果。在这里, 学生是思想的主人, 常有一些“无师自通”的地方让我感慨不已。学生的“学”, 不仅是向书本上学, 同时论辩也是一种另类的“学”, 那是思维与智慧火花碰撞的璀璨与光华, 极可珍贵。

福建师大孙绍振老师常强调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他强调议论文写作中, “反例高于正例”, 以前我觉得这是最为难办的一点。然而辩论赛中, 我发现我的学生们用起来却如鱼得水。

四、巧改“习作”, 一“稿”多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而不仅仅是写出来的。表面上看, 修改文章, 只是文句、内容的调整, 其实, 它也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调整过程。一般而言, 精心修改一篇文章多遍所得到的经验, 比起写十篇文章来得有效, 在表面缓慢的琢磨中, 人的思维得到了锤炼, 如铁成钢, 愈砸愈韧。经过多次的训练之后, 思维就有了明显的飞跃。同样, 写作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教师的指导和评价也是极为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写作的信心和进步的程度。为此, 我为此特别设计了三道“工序”:先是自评, 然后是互评, 其次才是老师的点评。

我提倡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并把修改作为作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美国, 一篇习作的完成常常耗时2-3个月时间, 修改占的时间最多。我觉得这一点是我们作文教学特别要借鉴的地方, 文章不在于写得多, 而在于有感受、有收获。

第二步, 我提倡学生互相学习。建议大家自己找喜欢、或思想接近的同学互读作文, 交流讨论。我鼓励他们在作文的末尾记录下交流的文字, 我发现来自同龄人的肯定和鼓励是促进学生写作的有效动力。有时, 一些同学的妙评连我也不禁感动起来。最后才是教师的点评。就学生的习作和同学间的互评给予指导, 我鼓励学生, 即使是我的点评也可以“挑刺”“反驳”。有思考才有会促进, 我希望一次的写作过程不是思维的总结, 而是不断的完善。经过多次反复之后, 一些必要的写作技巧和思维方式也就烙进了学生的心中, 这种潜移默化之功, 不是课堂简单的传授所能达到的。

在辩证思维训练方面, 国外的一些经验十分值得借鉴。美国学界普遍认为, 写作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美国考试多样、作文题型也多样, 但无论哪一种, 对学生思想深度和创新能力的考核都是共同的追求, 严谨的思维方式已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相比之下, 我们的作文教学中缺少可以操作的规范与方法, 有必要加以改正。

总之, 理性的辩证思维训练应该是高中作文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 这不仅于语文教育有关, 与整体的国民素质的提高也是息息相关的。中学的写作教学不应成为学生思想的羁绊, 而应该是助其成长的风帆!

摘要:议论文教学是中学写作教学的重头戏, 认真研究近年高考的作文题型, 虽然也有一些“体裁不限”的试题, 看起来散文、记叙文均可选择, 但就所给的论题看, 最适合写的往往又是议论文, 而实际上, 绝大多数考生选择的也是议论文。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的学生议论文写作最拿手呢?从学生完成的作文看, 作文有观点、有论据、有号召、有总结, 颇似一篇完整的议论文。然细品之下, 观点不清、思路不明、以叙代议、道理模糊等问题繁多, 作文常缺乏一种理性思维, 一种让人信服的逻辑力量。

关键词:思维训练,逻辑力量

参考文献

[1]夏尊、叶圣陶.文心.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

篇4:点燃青少年生命之光

白皙的皮肤,明亮的眼睛,如果不是提前知道, 很难将这样一个充满朝气的人跟白血病患者联系在一起。他叫小宫,8年前被查出患有白血病时,曾万念俱灰痛不欲生,但现在却充满活力, 并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我是陕西省慈善协会‘格列卫全球患者援助项目的受益者,现在已是终身免费用药的幸运儿,每年能节省药费近30万元。”小宫笑着说:“这个慈善项目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能和正常人一样轻松快乐地生活。”

“‘格列卫援助药项目在陕西已经实施了11年,是陕西省慈善协会慈善助医药品援助项目中的一项。”陕西省慈善协会项目部部长贾皓介绍,2003年陕西省慈善协会联合中华慈善总会,实施了大病救助慈善助医药品援助项目。

据介绍,药品援助项目主要针对贫困家庭的肺癌、肝癌、肾癌、白血病等患者,给予相应的药品救助,部分癌症患者甚至可以获得终身救治。“目前,陕西援助的药品主要有10种,由陕西省慈善协会实施的为“格列卫、达希纳、多吉美、易瑞沙、拜科奇、信泰龙、万他维、全可利”等8种,由西安市慈善会实施的为“特罗凯、安维汀”两种。这些药品主要援助无经济能力支付高昂药价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胃肠道间质肿瘤患者、晚期肾癌、肺癌、肠癌和原发性肝癌已及血友病等贫困患者。”

陕西省慈善协会和西安市慈善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中华慈善总会与拜耳集团、瑞士诺华制药公司、瑞士罗氏公司、瑞士爱可泰隆制药公司、英国阿斯利康公司等捐赠企业合作,从2003年实施药品援助项目以来,陕西已有3250余名癌症等贫困患者受益,援助药品价格折合人民币超过10亿余元(其中陕西省慈善协会8.368亿元,西安市慈善会1.682亿元)。去年省市获援助药品的总额超过2.7亿元,并且援助药品的价值每年都在以4000-5000万元的幅度递增。“援助的药品都是进口的,在治疗某项癌症方面具有非

常好的效果,因此价格也较高。”贾晧说:“以小宫为例,他所获得的援助格列卫药品,一年的费用约在30万元左右,仅他一人这8年时间就获得援助药品价值人民币240余万元。”

“项目刚开始的时候,每个月只有100多人来领药。”陕西省慈善协会药品援助项目指定的援助药品发放点,已从事这项工作5年多的西安双鹤大药房工作人员谢荣告诉记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前来领药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一个月大约有800-900人。大多是来自陕西及陕西周边的甘肃、青海、山西、四川、重庆、河南等中西部地区10多个省份的癌症患者。

“尽管现在领取药品的患者越来越多,但相对于患者群体来说,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贾晧介绍,由于中华慈善总会在设立该项目之初, 主要针对的是城乡低保户费用减免,非低保患者既得不到全额免费援助又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绝大多数人只能绝望地终止治疗。 中华慈善总会经过与捐赠方的多次协商,达成协议,非低保患者可以购买一部分商品药,再援助他们部分药品。“像‘格列卫,患者只需每年购买3个月的药品, 就可以获得9个月的援助药品。尽管还需要花费7万余元,但相对于一年30万元的费用,已经算很少了。”贾晧说。

据悉,2014年陕西省慈善协会和西安市慈善会将继续实施药品援助项目。“凡家庭年收入低于12万元,有医生开具的医学评估书并在药店购买过规定限度的药品,都可以申请药品援助,且不受年龄和地区的限制”。♡

篇5:点燃艺术之光作文

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杨澜设置了“阳光下成长”项目,为缺少机会的孩子包括农民工子女提供艺术支持服务。对此,有人认为慈善项目针对他们最迫切的需要,给予一些实用技能的培训。而我要为杨澜的做法点赞,实用技能固然重要,但艺术也必不可少,为缺少机会的孩子提供艺术支持,为他们点烯艺术之光,让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点燃艺术之光,能激发个人潜能。余华曾说:“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的人生是相同的。”农民工子女中也不乏有艺术天分的孩子,他们只是因为物质的贫困,让他们的潜能得到不到开发。杨澜的“阳光下成长”项目,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去发掘自己的潜力,谁能保证他们中不会出现下一个艺术大师呢?世界上的许多人都是接触到了艺术,才知道自己有艺术潜能,进而踏入艺术的殿堂的。英国的查尔斯王储,在上了第一堂水彩课后开始热衷于水彩画,成为全英国画价最高的.人;美国的“摩西奶奶”,67岁开始绘画,发现自己在绘画上很有天赋,最后成功举办画展。网络上流行一句话:“你不去试,你永远不知道你可以做得有多好。”对于那些缺少机会的孩子来说,社会不给他们机会,也许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他们的艺术天赋有多高。

点燃艺术之光,能提高综合素质。自言“回馈世界是我最大的野心”的比尔·盖茨也没有全部将慈善金用于给贫困孩子培训实用技能,而是创办了许多艺术文化基金会,致力于文化艺术的培养。杨澜的目的和比尔·盖茨一样,都是为了通过艺术给孩子们打开另一扇照进阳光的窗。

艺术让孩子们的情操得以陶冶,人格更加完善,心理更加健康,这些综合素质都是我们每个人必不可少的。邱吉尔曾说:“我们可以不要面包,但我们不能没有莎士比亚。”可见艺术的重要性。在英国,即使是最贫困的人,也愿意去教学听听琴声和赞美诗,热衷艺术的英国人被称为绅士,与艺术的涵养有莫大的关系。

篇6:《点燃勤奋之光》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点燃勤奋之光》

爱迪生说,世界上所有有价值的东西,没有不经过艰苦劳动而得到的,所有取得成绩的人,无一不是勤学为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由此可见,勤学是成功之母。一个人,天资再高,如果不勤奋学习,必干不成大事业;一个人,天资一般,如果勤奋学习、刻苦用功、必出成果。

我曾经有一位初中同学,进校时成绩十分优秀,在全校第一名,接下来的几周周考他也连连第一,于是他觉得学习太轻松了,他开始沉迷在网吧、游戏厅中。就这样,他的成绩一下子从全班第一降到全班二十几名,经过老师的屡次提醒、教育,但他仍不知悔改,最终不得不辍学回家。导致他的辍学原因是他的天资不高吗?不是。是他的家庭贫困吗?也不是。原因只有一个,他不勤奋学习,导致他的成绩一落千丈,最后不得不退学。

勤学说说容易,做起来很困难,这涉及到恒心、毅力。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清晨三点起来学外语,每天去图书馆,沉浸在数学符号的海洋中,有几次,因没有听见管理员的关馆叫喊声而被反锁在图书馆中,但他毫不介意,仍不倦地回到书堆中。还有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高尔基集蜡读书的故事,这些故事充分说明了只有勤奋、坚持、有毅力,你才会成功。有道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我,只是沧海一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我更像那个无知者。但我不因渺小而妄自菲薄,不因无知而自矮三分,在追逐梦想的征途中,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征程中,我时刻不敢放松我自己,时刻提醒要勤奋学习,用丰富的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在社会变革的年代里,在物欲面前,我要以青春的昂扬,以年少的锐气,坚守勤奋,守住理想;坚守诚信,守住本分;坚守科学,守住信仰;坚守信念,守住精神,以正确的荣辱观为人生指引,用昂扬的锐气在天地间书写一个辉煌的人生!

我如今已是中师二年级的学生,从今以后,我要学好政治原理,我要让我将来的每一个学生都堂堂正正做人;我要学好每一个标点符号,我哟啊让我将来的学生在习作中断出一句句精美的佳文;我要劳记每一个数理化的公式原理,我要让我将来的学生去探索星空的奥秘;我要学好音乐,我将来要让我的每一个学生都插上音乐的翅膀;我要学好美术,我将来要让我的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上最好最美的图画;我要学好体育,我将来要让我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幅康健的身体;我要认真练习每一个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我要让我教的每个孩子都能写一手人见人夸的漂亮中国字……

我是一名神圣的中师生,是将来的人民教师,注定着家长要把望子成龙的期望交付给我,我应该勤奋;注定着国家要把振兴民族的重担压在我的肩上,我应该勤奋;是父母省吃俭用攒下一分一厘供我上学、穿衣、吃饭,我理应勤奋;祖国要在世界立足,我要在这个国家立足,我不能不勤奋;学校领导的苦心婆心,老师的诲人不倦,军训32小时的苦涩汗水,我怎能不勤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要让每一分中都有快乐相伴,我要让每一秒里都有勤奋相随。

这就是我,一个神圣中师生的心语。

篇7:点燃青少年生命之光

镜头一:上课铃响了,有几位半天回不到座位,说话、嬉笑,等老师来了才蹿回座位。

镜头二:老师正在讲课,有人随意讲话,你质问他,他瞪着眼睛说:“我没说啥!”

镜头三:下课刚到办公室,有同学跑来说:“×××又欺负同学了”,这节空堂,刚批两本作业,科代表就送来“捣乱分子”的名单又是一番教育。

镜头四:他上课左顾右盼,神不守舍,叫起来不知所云;不写作业,要么应付交差,让人“目不忍睹”;考试成绩总是拖后腿,你给他鼓劲,他说“反正我又考不好”。

镜头五:放完学回到教室,见他又在同学书包里翻,问他“为什么”,他又故伎重演,两眼泪汪汪保证再也不这样。

镜头六:对他好言相劝,并和家长沟通,共同教育,但他口头答应,但依然我行我素。

镜头七:哪些老师的课要认真上作业要认真写,哪些老师的课可以放松作业能应付,有的学生清楚得很,会看人下菜……

诸如此类镜头,在我们教育工作中常常出现。这些常出镜的学生,或学习差,或纪律散漫,自制力差,或顽劣,不求上进,或自卑、或无所顾忌,屡教不改、或表里不一……他们是教育工作中最化费教师力气的“问题生”。怎样教育转化这些学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下面,谈谈教育问题生一些粗浅体会。

一、蹲下身来对待“问题生”

遇到上述镜头上演时,我们常会压着怒气苦口婆心教育,批评,指正,但他们常上演“猫捉老鼠”游戏,每天满腔热情来到教室,筋疲力尽回到家,但换来的多是“口是心非,依然故我”,“教育为什么成了教师的一相情愿?这些学生怎么了?该怎样教育他们?”我们感到困惑。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父亲带孩子逛商场,来到儿童玩具柜台前,孩子哭闹不止,父亲看着琳琅满目的玩具,大惑不解,这孩子平时不是很爱玩具吗?当他蹲下身去准备给孩子讲解时,他看见了一个可怕的情境:孩子面前是林立的腿和高高低低的身影,怎么能看到玩具呢?难怪他会哭闹。于是父亲把孩子高高抱起,孩子兴致勃勃看起玩具。

故事中“蹲下身来”引发我们的思考,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为什么产生“两张皮”现象?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所思所想是什么?走进问题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思想,掌握他们思想动态,才能寻求教育、转化有效方法。这就需要我们“蹲下身来”,以平视的目光去看他们世界,以他们心情体会他们所作所为。

1、积极地聆听,了解真实情况。

过去,我们与学生沟通的“杀手锏”是命令、警告、训诫、和责难,教育的结果与教育的初衷是“两张皮”。反思其中的原因是师生交流沟通存在问题。成功的沟通就像是我们的双手在击掌:在一只手上我们想要陈述我们自己的观点,在另一只手上,我们还需要倾听别人的心声。过去,我也有过倾听,可那时聆听学生仅仅是为了抓住把柄去说服和教训他们,我只关心教育的结果,而不关心学生是否心服口服。所以,我们要摒弃那种高高在上的权威姿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采取对话的方式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

在遇到问题,我先给学生讲话的机会,这样有利于抓住问题的症结,利于问题的解决。在聆听学生的讲话时,我试着不带权威感去听,不轻易给学生下断语。一天,早晨整理自行车时,值日组长告诉我刘某杨某不想整理自行车了,这时,两人气呼呼地要回教室,我第一反应就是,“回到整理好自行车再进来”。二人一脸不服,歪着头不肯去。冷场之后,我感觉自己又犯老毛病了,说:“你们怎么啦?为什么那么生气?走,我们一起去整理自行车。”我和他俩一边整理一边交谈,原来,组长要把两个人调开,他们不愿意闹罢工了。我找了组长,这两个“好动分子”老说话影响劳动。我让他俩商量怎样在一起整理自行车才会做得又快又好,写出来让组长按要求检查监督,他们欣然接受了。

我们可以和学生之间常常进行着书信、作文寄语、面对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心灵沟通,老师相信你,你没有失败,你还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老师希望看到一个活泼,充满着自信和有朝气的你,而不是一个自责,没有自信的你,所以,请你勇敢的消除任何的心理负担,放松自己的心情,好吗?如果你还有什么烦恼,请和老师说,我们一起想办法,如何?

平等交流沟通不等于认同、赞同他们行为看法,在沟通时应牢记,无论我们同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们,并以他们的观点去理解他们,并将我们的观点与他们有效交换。

2、向学生叙述自身感受和想法。

了解了学生的问题,需要解决时,过去我的表达常是:“你这样做是为了报复!”、“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学习!”、“你必须把作业重抄三遍!”、“你太不像话了!”、“把你的嘴巴闭上,安静下来!”等等。这种表达虽见效快,但使用频率过高后就失效了。这是因为,这种表达方式隐藏着这样的信息:“我是权威,你要听我的”。对于那些我行我素的学生自然就出现逆反心理或顶撞情绪。而换一种说法效果会更佳。我班几个做事不用心的学生,常不戴校牌,说起原因有一大堆,我听完他们解释后,说:“可能你是忘了。不过,假如每个学生都我行我素,那学校的规章还有用吗?我想那时候,要给学校解释的人就是我了!”这样的表达显示老师的诚恳、可使学生感到要体谅和帮助老师,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帮助老师化解问题。实际上,我们在使用这种表达方式时,还应注意把叙述自身感受和积极聆听交替使用,帮助学生在不断被接纳和被了解的前提下处理自己的问题。

3、让学生自己提出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初中阶段,教师有时提出要求,不管出发点多么好,那些固执的散漫的学生,不愿接受,不去执行。其原因是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在增强,有自己的主见,加之原本散漫的他们不想接受束缚。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给他们自主的机会,效果会好得多。(班主任工作)针对问题生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让他们自己先写出:怎么办,用多长时间,请谁来监督,并把的情况写在“进步记录本”上,班会上大家汇报。给他自主不等于放任,这时老师要让他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引导他有正确的认识,把握好正确的教育方向。在此基础上让他提出改正问题的办法。

二、教育是如水般的载歌载舞

面对问题生最伤神的是我们的“一腔热情”教育,为重塑他们耗费心神,他却“秉性难移”,就象是顽石一个。说到石,我想起滩头的石头,溪流中的石头,水柔和地日复一日冲刷着石头,正是水的轻歌曼舞才造就了那些光洁圆润的鹅卵石。我们教育问题生由水受到启发,有水的灵性,水的柔情,水滴石穿的耐心,海纳百川的宽容。

1、似水柔情的爱心

爱是教育的真谛,教育需要情感的付出。学生生病时问一问身体情况,天冷了问一问衣着情况,不小心摔跤时问一问有没有摔疼,教师的这一关心对于学生来说可是暖意融融。只有师爱处处存在,你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佩。尤其对待问题生要有更多的情感的付出。举个例子:我们年级的典型问题生刘某有了进步,我看见过这样一幕:办公室里,老师给生病的他倒水服药,边倒水边说关切的话语,这一幕令人感动。是的,孩子的进步包含着老师情的投入。

我们可以给自己制订“五多”:

1、多一点教导和激励,2、多一点温暖和体贴,3、多一点帮助和支持,4、多一点理解和关心,5、多一点肯定和赞赏。我们将自己的爱心和班集体友爱倾注给问题生。在班集体,我们应该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他们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老师关心他们,找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我们在安排座位时,让他们与优秀生搭配,并与优秀生结对子;在课堂上,我们激励他们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及时鼓励,增强自信心;对父母离异的学生,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解除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

平时表现易使人们通过对他们的表面认识产生误解,他们似乎没有自尊心的。其实问题生不但有自尊心,而且自尊心是极其强烈的。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注重对“问题生”进行心理疏导,有意识地创设条件,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为闪光点就是施教的支点。让“后进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树立起追求“新我”,战胜“旧我”的信念,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尊心,激发其自信和上进心。

给他自我表现的机会帮助认识自我,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这只是转化工作迈出的第一步,关键是老师要积极创设参与机会,为学生开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其感受成功,喜悦,消除自卑感,树立“我能行”信心。班级可以开辟“我能行”作品栏,作业栏,班会时间开辟“特长展示”:朗读、演讲,小品表演,新闻发布,使学生享受成功。

我班有一生,学习吃力,作业拖拉,成绩很差。但他忠厚,干活不怕脏,不怕累。于是,在班级大扫除时,我有意识地安排他干活,等他干好后,进行全班表扬,当天,我写了一段悄悄话给他:挥汗为班级出力的男孩,真诚感谢你为我班的环境卫生出力,你真的很棒!如果你能把劳动时的拼搏精神用一点在学习上,优秀的成绩定会属于你。运动会上,让他给运动员拍照,干得兴高采烈。洗好了照片在班级橱窗上展出,从他兴奋的状态及憨厚的笑脸上,我读到的是“自信”。

让学生有锻炼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和义务参加集体活动,参与班级管理。教师要善于在集体活动中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扬长避短,让“问题生”逐渐克服自己的劣势。事实上,许多“"智商并不低,只是在众多的场合下,没有”出头之日“,许多潜在的才能得不到发挥,得不到表现。

为了让问题生实现这种权利,让他们展示自我,我班设立了管理岗位:图书管理员,板报宣传员,卫生员,作业检查员,公物管理,值日班长等岗位,而且采用轮换制,问题生也有机会参与,得到锻炼。

我在班干部的选择上,也考虑了后进生,王某就是其中之一。他天真、幼稚,学习被动,经常拖拉作业,上课不专心,成绩也很差。一次班干部竞选会上,他也参加了,于是我就顺水推舟,让他当上了纪律委员,看着他激动不已的表情,我知道时机到了,于是对他提出了适当的要求。此后,他真的有了很大的转变,作业整洁了,速度快了,也不拖拉了。而且保持得很好。

给他们鼓励进步需要精神动力,老师的关心鼓励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后进生的心田,从而鼓起他们进步的勇气。我针对问题生采用多种分层次的鼓励方法。口头直接表扬,大家给予掌声,发表扬条,家校反馈表写表扬赠言,颁发”大拇指,期末评比进步生,进行奖励。他们在一次次的鼓励声中进步着。

下课,我回到办公室,电话响了,电话那头马上传来热情的问好声,他告诉我,他李某的家长,昨天,他回到家,看到儿子作业特别认真,每一笔都工工整整的,看到儿子如此自觉和认真,一问,才知道儿子昨天被我表扬了,心情很是不错,自觉的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字写好。这位家长给我说这些话的时候,听得出,心中满是感激和敬重……电话挂断后,我的心中还荡漾着幸福感和成就感,我感受到了鼓励的力量。

2、滴水穿石的耐心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一个曲折的过程,问题生的转化也不例外。问题生在品行、学习、纪律、个性心理锻炼中,时冷时热,一次考试的失败,就灰心意冷,有的学生昨天才受教育,今又犯错误,这些都是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反复或倒退。班主任在转化问题生过程中要有反复抓、抓反复的思想准备。要正确引导,耐心等待他们进步。

班上的夏某学习进步缓慢,他家长比较急躁,时常抱怨,孩子上进心不强,我和家长沟通要他从纵向看孩子的发展进步,配合老师坚持不懈地去鼓励她、帮助她,而不是听之任之,置之不理。经过一年多学期的努力,他终于有了较大的进步。

3、海纳百川般的宽容

教育问题生时对那些脾气大有个性的学生处理不好、与你对立起来事情就难办了。因此我采取的方式是“化惩罚为宽容,以柔克刚”。有时问题倒也迎刃而解。班中有一学生,爱惹是生非。尤其趁老师不在教室时,更会“原形毕露”。有一次,他毛病又犯了,把女生的帽子扔进了水塘里。我单独找了他,语重心长的话语,让他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侵害了同学们,并劝他主动找同学道歉。他说我没有对别人道歉的习惯,如果一味压着他道歉,势必会僵下去。我问:“那你想怎样表达你的歉意?”“赔钱”。好,先这样处理。第二天,女孩把钱退回来,还捎来她妈的纸条说,同学犯一点错误就原谅他吧。我把钱和纸条给了他,让他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他不好意思了,但面露难色,我说:“今天把你的歉意就写进作文中吧。”那篇情真意切的作文送到女孩的手中,我知道那是他真诚的歉意和悔改的心。

无论是水的柔情般的爱心,滴水穿石的耐心,海纳百川的宽容都源自于教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对学生真诚的关爱和灵活的教育的机智,我们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捕捉教育转化的契机,恰当采取教育手段,象充满灵性的水载歌载舞渗透到问题生心田。

三、教育的滋味不仅是甜的毋容置疑,对于问题生的教育都包含我们关爱,充盈着宽容、理解。实践中,我们有这样体验,你有时关爱可能得来顽劣问题生的放肆,甚至“有恃无恐”,因此,教育问题生,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教育不能偏颇。

曾读过这样一则教育故事:孩子和妈妈逛商场,非要买不该买的东西,于是在商场大哭,怎么劝告也不顶用。一位教育家来了,对孩子耳语了几句,孩子马上不哭闹了。当问及那几句话时,专家说:“我告诉他,我是警察,再哭就把你扔下去。”对于顽童有时让他尝到教育的滋味不仅是爱的甜味,灵活地换一点其他滋味,也未尝不是好办法。

班级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学生“捣蛋”,都会影响到所有学生。所以每个学生都有好的纪律,保持步调步调一致才能有更大的进步。我班几个的学生很散漫,上课偷偷喝口水,下课打打闹闹,哪怕是做眼保健操时也要和同桌悄悄话。这样一堆“皮猴”,怎么办?全班讨论制定班规,但行也行,不行也得行,在这上面一定要严格执行。我采取这样的措施:只要违反纪律的学生一定要给予“处分”,比如他上课喝水就把水瓶没收,早操、眼保健操不做就下课到老师这来做……只要及时处理违纪现象,就等于给其他学生一个提醒,知道这样是不对的。不管是谁违反,一定要坚守原则,不能迁就。如果一旦有一次没有遵守自己的原则,那么学生会钻空子。

教育是应该有原则的,你损坏了公物就应该罚款。爱也应该是有分寸的,你乱扔垃圾就应该罚清扫。爱还是应该有条件的,你未完成任务就应该补。教育要严格的要求、点滴培养习惯,多种方法并用,因人因事而定。

篇8:点燃青少年生命之光

每天,伴随着村里的第一声鸡叫,王桂兰早早就起床了,这是她多年养成的习惯。在渐渐升起的曙光中放眼美丽如画的村庄,王桂兰心里特别踏实……

57岁的王桂兰是锦州北镇正安人,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1997年当选正安镇正三村党支部书记。2003年初,正二、正三两村合并,她出任新的正二村党支部书记至今。那时王桂兰已身患白血病,属于临危受命。上任伊始,王桂兰面对的是账本上37万元的债务和村子一穷二白的现状。当时母亲和丈夫都劝她别接手这个烂摊子,一些村民也对她很是怀疑:“这么多年,几任村支部书记都是留留走走,没人能坚持下来。王桂兰一个女人,还带着病,能挑得起大梁吗?”

面对砸在自己肩膀上的沉重压力,天生不服输的王桂兰在心里默默许下誓言:“事是人干出来的,组织和群众选中了我,我就一定要当好这个穷家,干出个样儿来!”

几经考虑,王桂兰首先想到要发展税源型工业。2004年春天,她独自来到大连,动员北镇籍老板何沛返乡投资。那天,何沛上午要开会,下午要同外商谈一个项目,王桂兰就在他的辦公室门口一直等了8个小时。何老板被王桂兰的精神所感动,愿意投资1000万元,成立北镇市幽州酒业有限公司,并同意村里以土地形式入股。随后,王桂兰又隔三岔五帮助企业跑银行,主动争取流动资金,并完成“旗人”商标注册,促成瓶装白酒在北镇、黑山、阜新、义县等地畅销。三年后,该企业年产纯粮型白酒500吨,安置100多人就业,每年上缴税金100多万元。村里每年有了20万元进账,引得村民一片赞叹。

王桂兰上任初期,正二村有二十几户生豆芽,每户每年的纯收入有2万~3万元,其他村民对此很是眼红。于是,王桂兰请来师傅在村上办起了培训班,还邀请经纪人讲销售途径,鼓励村民大胆外出生产豆芽,并对启动资金有困难的人家提供担保,让他们到信用社贷款。如今,村里700多名青壮劳力在全国180多个蔬菜市场经销豆芽,每年拿回来的纯收入最少的也有十几万元。

王桂兰还以村里土地整理为依托,倡导村民发展绿色无公害葡萄和花生种植业。短短几年,全村发展种植葡萄1000多亩、花生3000亩。让农户尝到种植业甜头的同时,她又牢牢抓住养殖业,开辟村养殖小区,动员大户建起了6个千猪场和3家万鸡场。村民们数着大把的钞票,心里乐开了花,嘴上也不忘带领他们致富的人:“是桂兰书记带领我们走上了致富路。”

为了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王桂兰可谓绞尽脑汁。2006年开始,她组织成立了村劳动保障服务站,与村长分工负责,对全村富余劳力开展了建筑、美容美发、保安、餐饮、家政、农机修理、家电维修等七大专业培训,然后,她又拖着病体,几次跑到省内外大型劳务市场和用工单位,开展就业对接,使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13年中,王桂兰呕心沥血,让新的正二村实现了“凤凰涅槃”,全村走出了一条集税源型工业、高效农业、对外劳务输出和三产商贸业于一体的致富路子。

村民富了,王桂兰想让村庄也美起来。为此,她又四处奔波,争取项目与资金,为村民安装自来水,铺设柏油路,建起沼气池,修建环保厕所……如今,人们走在村子里仍难以相信,十年前的“烂摊子村”,竟发生了如此惊人的变化!

情系百姓,公正女书记“六亲不认”

群众遇到难事,王桂兰总会伸出援助之手。

2002年盛夏的中午,一身泥土的村民李洪明急三火四地来到村支部,一见到王桂兰就哭诉:“大姐呀,我这房子盖到一半没钱了,我实在没招儿了,真张罗不上啊!”两天后,由王桂兰担保,李洪明从银行贷到了建房款。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贷款还未还上,李洪明又得了脑瘤,亲戚朋友都借遍了,动手术的钱也没凑齐。无奈之下,李洪明再次来到王桂兰家。“当时不知道王书记是贷的还是借的,第二天就给我送来了1万元,那可是救命钱啊。”如今已经完全康复的李洪明回忆起当年借钱的事,仍热泪盈眶,“我这一生最感谢的就是王书记,作揖磕头也报答不了。 ”

李洪明的话也道出了村民郑玉伟的心声。2004年,郑玉伟在外做生意赔光了本钱,身无分文回到村里。当时他的大孩子正在上初中,小的才4岁,眼见连买米的钱都没有,便和媳妇一起硬着头皮找王桂兰借钱。

“你家有困难,我得帮你。不过,给你钱,花完了还是没钱,村长和我都在养猪,挺赚钱的,你家老宅子还有猪圈,不如试试看。”王桂兰从家里拿出5000元交给了郑玉伟夫妇。“拿到钱我就流泪了,去之前还合计能借个千把元就不错了,可没想到王书记借了这么多,1000元当生活费、2000元买猪仔、2000元买饲料,还把出路都替我们想好了。”从这5000元起步,郑玉伟开始养猪,如今他已是养猪合作社的理事长,年纯收入超过50万元。

其实,王桂兰也不富,家里收入就靠养猪和种地,自己患病吃药打针都需要钱,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为此,丈夫也和她闹过矛盾,但最终也拗不过她。

王桂兰处事公正,为此不惜得罪自己的亲属。2000年开始,村里搞养殖的农户增多,可村中央的一条主路两头都是死胡同,外边来收猪、收鸡的商贩车辆无法进出,打通与外界连接的道路,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但通路就要扒房子、推大墙、刨树,当时村里还欠着外债,补偿很低,在通道上的人家都不愿意拆自家的房子。

当时要扒的路有300多米,涉及东西两头10户人家。恰巧,王桂兰的母亲、大爷和四叔的家就在村西头。于是,其余7户人家都在观望,心里嘀咕:你王家不扒,我们才不让扒呢!王桂兰一连数天做亲属的工作,甚至哭着哀求他们,可谁也不买她的账。已经70多岁的大爷十分生气:“为啥总拿老王家开刀,这可是祖辈留下的院子呀!”四叔也发火了:“这是我的院子,谁也不许动!”

眼看打通村道陷入了困境,王桂兰也窝火了:“要是开不了这个道,我这书记就不当了!”工程如期开工,一辆铲车首先开到最西边的四叔家,要扒掉他家的3间门房和院子。四叔、四婶冲到车前阻止扒房,嘴上还骂骂咧咧。双方僵持不下,围观的村民越聚越多,而雇来的铲车是按小时结算的,一分一秒都是钱啊。王桂兰真急了,袖子一撸,跳上一人多高的铲车,手拽着车门招呼司机:“开!往前开!”围观的村民都傻了眼,四叔、四婶见王桂兰要动真格的,只好无奈地含泪躲开。见此情形,她的母亲、大爷再也不敢上前阻拦。不到半天工夫,四叔家的门房、大爷和她母亲家的院子都扒开了。

一个多月后,一条主要村道东西两头全部打通并拓宽。村民们乐滋滋地说:“这下咱搞养殖致富有望啦!”而王桂兰,还要向母亲、四叔和大爷赔罪。她眼泪汪汪地对母亲说:“妈,我是村支书,我别无选择,你得谅解女儿啊。”已经冷静下来的母亲叹息了一声,说:“你这也是为大伙着想,我不怪你。”望着憔悴的女儿,母亲也十分心疼。

但四叔仍不肯原谅王桂兰。同样对王桂兰耿耿于怀的,还有她的大弟王国贵,那是因为村里的另一件事情。2003年两村合并后,村里决定把集体所有的荒地按每亩每年70元承包出去。当时,种地利润微薄,许多村民都选择外出打工。招标通知贴出去一个星期,没人响应。王桂兰就劝王国贵:“你家有大牲畜,就多包点儿地吧。”王国贵觉得大姐说得在理,就承包了18亩荒地。可没过多久,王国贵发现有人承包荒地一亩才50元,于是他去质问王桂兰:“为啥我包的地比别人家的贵?”王桂兰解释:“后期处理不出去,就降价了。”王国贵随即要求自己承包的地每亩也要从70元减到50元。“你是在前期承包的,合同都签了,押金也交了,不能变。”王桂兰一口回绝了弟弟的要求。弟弟一气之下要求退钱还地,不承包了。王桂兰却说:“合同已经签了,你不包,不仅不给你退钱,你还得另外承担违约金。”王国贵哆嗦着嘴巴,气得说不出话,从此在心里对姐姐有了看法。

抗争命运,亲人离世病魔缠身也击不垮

走路如风、说话大嗓门,兴致来了还能高歌一曲《少年壮志不言愁》,和王桂兰在一起,如果没人告诉你,你真的很难看出她是一个重病在身的人。然而就在1998年8月,刚满40岁的王桂兰,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医生说,得了这种病,最多只能活五六年。而要治疗这个病,就得進行骨髓移植,至少要30万元。30万,这对16年前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

病床上,王桂兰辗转反侧……村民们开始自发为她筹钱,3个弟弟也商量好要为姐姐捐献骨髓。但王桂兰却坚持放弃骨髓移植,恳求医生选择保守的药物疗法。主治医生深感不解:“你这是在拿生命开玩笑!”王桂兰一脸认真地说:“你不知道,在我们农村,攒30万元要多少人付出多少血汗呀!”生死面前,她不愿拖累别人。经过两个月的保守治疗,病情稍稍稳定后,王桂兰就嚷嚷着要出院。

2003年6月,两村合并后,身为村支书的王桂兰,因劳累过度再次发病住院。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那次出院回家不到一个月,她的母亲和婆婆因过度担忧她的病情,在10天内竟突发脑溢血相继离世。擦干泪水,王桂兰忍痛埋头工作。一个月时间里,她带领村民起早贪黑完成了公路沿线40亩绿色通道的植树任务。看到王桂兰这样拼命地工作,大伙都心疼极了。她的丈夫几乎是哭着求她:“桂兰,别再玩命了,咱家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只图你平平安安。有你在,我有妻子、孩子有妈,我们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否则,我们父女三人怎么办?”王桂兰则笑着安慰丈夫:“不碍事,我撑得住。”

然而,死神尚未远离,一个致命的打击又从天而降。2007年,年仅52岁的丈夫因患癌症医治无效离她而去。“天好像突然塌了一样!”这次王桂兰病倒在床,一连数日,神情恍惚。两个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既痛心失去了父亲,又担心白血病复发的母亲。

“王书记,你千万不能倒下啊,大伙离不开你,村里还有很多事等着你呢。”村民们成群结队自发来到医院。在王桂兰的病房前,每天都挤着很多人。医生、护士看着都不禁动容。最终,王桂兰挺了过来,又回到了村支部。随后几年,王桂兰的病多次复发,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2年冬,68岁的村民何连山和老伴吵架,老伴一赌气回了阜新娘家,一走就是一个多月。左等右等不见老伴回来,何连山抓耳挠腮,没了主张。王桂兰听说这事后,把何连山老伴娘家的电话要了去。何连山原想王桂兰也就是打个电话,劝劝就完事了。不料,王桂兰竟坐了3个多小时的大客车,亲自赶到他老伴的娘家去劝说,第二天就把何连山老伴领了回来。“桂兰可是重病在身啊!如果路上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可咋向她的家人交代?”回忆往事,何连山老两口至今仍感到深深的愧疚和自责。

这些年正二村外出的劳动力越来越多,在家的孩子和老人成了众人的一块心病。经王桂兰努力,2013年6月,1200平方米的村便民服务中心投入建设。施工期间正值高温,王桂兰满脸流汗,每天在现场“督工”,饿了和工人一起吃盒饭,渴了就喝一口矿泉水。

2014年春节后,村便民服务中心落成并投入使用。一楼作为“托老中心”和村助老服务队,派专人悉心照顾50多位留守老人的日常生活;二楼用于成立“留守儿童之家”,由专职教师负责全村106名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三楼作为村办公室和便民服务窗口;四楼用来做村文体娱乐场所、村图书馆和电教室。村民们对王桂兰关注留守老人和儿童的良苦用心赞不绝口。而王桂兰看到老人和孩子们欢快地生活在村便民中心,心中倍感欣慰。

多年来,除了患有白血病,王桂兰还患有严重的糖尿病,两腿发生神经病变,经常青一块紫一块的。北京的医学专家都万分惊叹王桂兰生命的顽强:“这么多年过去了,王桂兰的白血病竟得到了控制,堪称生命奇迹!”对此,王桂兰说:“我数次病倒,又数次站起来。我为村民忙碌奔波,心情快乐,白血病就被我吓跑了!”

2015年6月6日,王桂兰入选“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6月27日,根据王桂兰的事迹改编的电影《为了这片土地》历经一年的拍摄后,在沈阳举行首映式,由著名演员陶红出演王桂兰。“人的一生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我要做天上的星星,春来无语,秋去无声,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将无愧无悔,因为我没给任何人留下欠条。”这是王桂兰写下的生命誓言!

上一篇:植树节作文500字六年级优秀下一篇:家庭消防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