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

2022-09-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说过。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 便会愉快地、主动地探究它, 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在动力, 对知识有强烈的欲望, 就能克服学习中的任何困难, 甚至达到以苦为乐的境界。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贴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富有情趣的学科, 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因此, 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要千方百计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 点燃他们求知的火焰,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是以学生认知为目的的过程,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 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 必须点燃学生求知的烈焰, 而教师必须认真挖掘出文章的情趣特点, 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 探索出各种合适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说明文在教学中通常被认为内容单调、形式呆板、缺乏情趣。我上《看云识天气》一文时, 先布置学生预习, 根据课文内容填表, 不同的云就会有不同的天气现象, 要求学生到实际中去观察、记录下来, 或广泛查找资料, 进行搜集整理。然后到课堂里, 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兴趣十足, 争着说出自己的新发现, 根据教材内容, 落实表格内容, 再分角色来朗读比赛……这样的教学形式轻松自然, 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表达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培养。并让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知识是无穷无尽的, 是教不完的, 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自学知识, 再生知识。

要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 教师自身就得象一团火, 把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 打开心灵的门。他们的感悟、潜能与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包括对学生的尊重, 对学生的关爱, 对学生的信任与鼓励, 对教学内容的确切体验, 对教学倾注的激情等。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注重智力因素, 而忽视情感因素, 学生在课堂中木然置之, 反应呆板, 整个课堂就会尤如一潭死水, 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好。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 内容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形成一定的情境与气氛。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 不同的情感, 营造不同的课堂情感氛围, 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 感同身受, 不自觉地融入文章的角色之中。如教读课文《斑羚飞渡》, 借助于音乐磁带的朗读, 图片的投影, 渲染出一幕惨烈悲壮的场面, 学生无不为老斑羚有组织、有纪律, 为拯救种族而勇于牺牲的壮举而感动。甚至痛恨起猎人来。爱, 恨, 坚贞不屈、沉稳、果敢、视死如归、悲壮、绚丽的彩虹……字字句句在学生的心坎里回旋, 他们同情, 他们关爱、他们钦佩, 他们愤慨。他们与课堂共鸣, 从而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告诉我们教师要以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激情的语言、积极乐观的情绪、轻松自如地来驾驭课堂。讲解知识深入浅出, 为学生创设轻松自如的课堂学习环境, 力争让学生好学、乐学。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反之, 学生的精神也会和老师一样, 教学效果就一塌糊涂。让我们的学生在广袤的知识领域中,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 使课堂氛围轻松活泼, 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教读《皇帝的新装》, 分角色朗读课文, 大家都很有兴趣想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 而且是那么卖方地想“成为”那个角色, 从角色的表情、语态、语调、情感、神态, 完全可以看得出。我们在探究:如何用最恰当的一个字概括故事情节?大家讨论后得到了许多个字:蠢、骗、伪、傻、新、装、心、假……怎么办?答案不统一。这时我就教给学生几种方法。排除法, 把不切题的删去。我们的题目是:用最恰当的一个字概括故事的情节。假、傻、蠢的几个字说的是皇帝这个人物, 是不切题的。那么还剩:新、装、骗、心, 我们运用检验法, 一个字一个字的试用, 能够适合文章所有人物的或符合整篇情节就留下, 不适合所有人物或情节的就去掉:新、装。骗与心都可以, 我们用比较法选择最恰当的, 把这两个字分别用于每个人物, 比比看, 哪个更准确, 更能体现这个故事的特征, “骗”字好, 骗子行骗, 皇帝受骗, 大臣官员助骗, 百姓传骗, 小孩子揭骗。这里我们运用了排除法、检验法、比较法等, 引导学生把这些筛选方法运用到各种的学习当中去, 举一反三。我们在做阅读题时, 尤其做选择填空题时, 经常会遇到拿不准答案的时候, 就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有了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就更有学习的信心, 有了信心, 自然就能取得好的成绩, 也就更能体会学习的乐趣。

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 他们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和热情。“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语文教学应该以教材内容为轴心, 向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 各个领域开拓、延伸, 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 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贴近他们生活的知识, 他们就会更容易, 更有兴趣接受。如教读《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 学生对它的神秘感兴趣外, 然而更加关注它消失的原因:有地理因素, 更有人的因素。课堂上, 竞有学生大胆地提出:若干年后, 我们的洞庭湖还在吗?他们关注地理、关注气候、关注自然, 关注生态环境, 关注未来……课后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对自己身边的水土流失, 环境破坏的现象, 以及与生产建设等问题进行调查记录。然后大家一起对比整理。学生既增长了知识, 又增加了使命感责任感, 教师抓住这个契机, 适当拓展、延伸并作启发式教育, 这样, 拓宽了视野, 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给予他们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切入点,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的一些难以理解、产生疑惑、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学生有了这种心理状态, 就会驱使他们积极思维, 大胆的想象, 甚至“异想天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根据教材内容, 精心地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同时还要因势利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对于学生的“异想天开”, 要巧妙地顺导, 精心地呵护。要知道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还孵过鸡蛋呢。认真培养学生提问的技能, 引导学生从相类似的事物中寻找差异, 从不同事物中找关联, 激励他们打破沙锅问到底。让他们发现问题, 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正确地对待学生的提问, 让他们尝到独立思考、积极回答的成果, 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在互动式课堂教学中, 对于学生在课堂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的能力、学习的效果, 创新思维的发展等, 教师要全面的、多层次地看待学生, 中肯地恰到好处地对不同个体进行正面引导, 多用鼓励表扬的手段, 找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极大地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一定要施展我们的魔法, 点燃学生求知的烈焰, 让他们终身受用。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公。课堂上, 教师以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 把各种学习方法交给学生, 注重语文知识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引导他们积极思考, 勇于想象与创新, 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 让他们终身享受着学习过程与成果带来的愉悦。

关键词:兴趣,激情,学习方法,实践,成功

上一篇:入情入境优化阅读教学下一篇:浅谈少儿合唱队的组建与训练

本站热搜